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设计的要点范文

城市设计的要点精选(九篇)

城市设计的要点

第1篇:城市设计的要点范文

一、公厕规划设计的要求

公厕规划应当根据城市发展、街道分布、固定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变化情况,详细编制。其内容要求是布局合理、数量适宜、选址适当、环境协调、专业监督。

1、布局合理

布局合理是指公厕在城市的某个区域内要有适当的分布密度和服务半径,要做到随人口分布基本均匀、使用起来尽量方便。所谓“随人口分布基本均匀”是指:繁华区域公厕间距宜在300米以内,一般区域控制在500米左右,人口稀疏区域控制在800米-1公里即可。而“使用起来尽量方便”是指:尽量消除公厕盲点,服务于各类人群及分等级的公厕分布基本均匀。

2、数量适宜

数量适宜是指公厕的座数和每座公厕的使用面积应与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成正比。即:新城区和新建住宅小区每万人不少于2座,每座面积不少于50平方;平房及棚户区每万人不少于10座,每座面积不少于100平方;流动人口较多的商业区以及广场、车站、港口等每千人不少于2个蹲位,内部公厕对外开放的酌情减少。

3、选址恰当

选址恰当是指寻找方便并便于清运粪便。具体要求有:1、距离市政道路不能太远,以50米以内为宜;2、最好是行人必经之处;3、要有恰当的标志和特征;4、不要与其他建筑物功能构成矛盾。

4、环境协调

环境协调主要指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适当布置,尽量选址于路边、街角、绿化点外缘、转角空隙;

2、式样不要过于突出或夸张,宜用绿化或其他景物点缀陪衬;

3、选型和谐,与周围建筑和景观融为一体。

5、专业监督

专业监督是指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规划的要求,在具体的区域详细规划审批定稿时,一定要征求环卫部门的意见或建立各相关行业合署审批机制。

二、公厕规划和建设的原则

城市公厕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城市化的建设中,景观设计发挥着提升城市品位的作用,但是人们在进行整体景观设计的同时,往往忽视其中一些小的细节,那就是公厕的设计。从这方面来说,公厕设计具有细部景观设计的效果,因此,公厕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要点:

1、公厕的整体方案设计要体现全面先进的原则

所谓全面先进就是指无论在投资、造型还是在设施上都要精品化,要比周围环境提升一个档次,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市民长此以往对公厕形成的脏、乱、臭的印象。

2、公厕的外观设计和谐的原则

所谓外观和谐是指无论公厕的内部多么先进,其外观一定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公厕可以设计成区域环境的焦点,也可以是景观环境的景点,也可以是环境过渡的连接点,但绝不能是区域环境景观的“破坏点”或“飞来点”。

3、公厕的内部设计简约清爽的原则

公厕的内部设计简约清爽是指内部功能分区简单明了,不要迷宫化,视觉上要给人清爽的感觉,利于清洗保洁。用料上成熟化,既不要一味最求新颖、精巧,也不应为降低造价而采用淘汰、落后产品。

4、公厕的设施设计成熟先进的原则

所谓设施设计成熟先进是指公厕的给排水设施应该通畅并易于检修,管理设施自动化程度高,空气清新度高,卫生设施节能且安全可靠,使用寿命较长。

5、公厕的附属设计人文关怀的原则

公厕的附属设计人文关怀是指公厕根据其所处环境的不同,应设计加载不同的附属功能。中、老年居多的休闲广场除应强调公厕设施的无障碍化以外,还应加载休闲及短暂休息功能;少年儿童居多的游乐园附近公厕除应强调卫生设施的安全性以外,还应加载简单娱乐的功能;而商业购物中心周边的公厕除应加大女厕的使用面积外,还应加载洗面、化妆的功能等等。

公厕的规划与设计其实都是为公厕建设服务的,没有建设行为,再好的规划与设计也只能是镜花水月,因此,公厕的建设才是纲,纲举目张,规划、设计甚至建成后的管理都要落实到广义的建设上来。

三、公厕建设、管理的难点和解决对策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公厕建设,概括起来都有三大难点,分别是:观念、机制和资金。其他诸如公厕规划、用地难,周边居民反对,开发商利益驱动,财政投入捉襟见肘,甚至公厕管理素质低下等等,其实都是由公厕建设三大难点衍生或相互作用形成的。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吃喝”而轻视吃喝的另一端,导致了中国享誉世界的食文化背后隐藏着难以启齿的陷患。多少年来,中国“是厕就臭”的事实反映了中国人厕所观念和如厕行为的落后,也反映了我们长期以来在社会公德教育和环境意识教育上的疏漏,以及社会文明意识的缺陷。因此,毁坏公厕设施、污染公厕环境、“宁愿就近找个墙角方便,也不愿多走两步如厕”的现象屡见不鲜。

所谓观念的更新,是一个系统的改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思想的内涵。首先,它是城市环境意识的转变。它要求树立保护公厕设施、为维护环境清洁做贡献的文明、健康、卫生的公德意识。

其次,它还是人的一种形为方式的转变。它要求人们在如厕行为上做到文明、礼貌,摒弃那种不讲公共卫生和公共道德的行为。

人的思想转变了,机制的突破就有了基础。所谓机制的突破,其实就是转变单纯由政府投资建设公厕的惯例,建立“公厕公建”的机制。

首先,“公厕公建”并不是不要政府投资了,而是将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政府更多的应该是制定游戏规则,出台公厕规划建设的法律条例,对城市区域规划行为进行管理。“公厕公建”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加大督促力度,制定相关规定,敦促开发商在进行房地产规划、设计时,强制设置一定规模的厕所,供业主和社会使用,逐步通过政策引导,将之发展成开发商的一种自觉行为。

其次,除了以政府投资建设公厕外,还要通过审批、税收等调控手段大力提倡大型商场、宾馆酒店、餐饮场所等公共建筑附建公厕,并负责附建公厕的管理、维护,将公厕建设、管理行为转化为一种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积极行动的公益行为。

为更多的筹措公共厕所的建设资金,首先,政府应效仿国外成熟经验,鼓励或组织成立旨在解决城市公益事业资金困难的类似文明基金会。积聚社会闲散资金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和个人捐款,甚至国际组织及金融机构的公益资金,投入到城市旧城区公共厕所的改造及管理等相关工作上来。

相对于公厕建设来说,公厕管理的困难和投入要大得多。公厕的管理分人员的管理和设施的管理两部分。两部分的管理各有其特点,同时又相互影响。无论是什么类型、什么档次和处于什么位置的公厕几乎都一样。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一个公厕从建成投入使用到拆除报废,少则十年,多则几十年,在这相对建设周期长的多的时期内,无论是人员、日常使用经费还是维护的投入都比建设经费要大得多。

而国内大多数城市均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造成公厕逐步由景观变成污染源,面貌由文明变成丑陋,市民由欢迎变成抵制,公厕的建设陷入越走越窄的境地。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公厕的建设力度,更重要的是提高公厕管理的水平,提高公厕管理人员的待遇。

第2篇:城市设计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概念设计作用特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urban environmen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main points of design basi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os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d its design,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main points of design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or the design of city environmen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cept design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环境水利工程概述

1、充分利用了水的自然功能

水的自然功能包括:形成水域、成为国土面积的组成部分;培养生物、净化大气和地表,具备维持生态的功能;通过降水、蒸发等构成了气象、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就是充分利用了水的以上自然功能,成为城市局部小气候、城市生态的重要调节设施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传统意义上水的效益进行了延伸

传统意义上水的效益主要有: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航运用水等,这些都是水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以消耗水为主要特征的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的节水要求越来越高。

3、使水环境与城市机能相融合

从水环境的角度出发,城市的机能包括城市的生活机能、城市的景观机能和城市的生态机能。其中,生活机能主要有防灾、泄洪、娱乐、亲水等,景观机能主要有环境用水、景观再造、水质保护等,生态机能主要有水生动物生活和栖息、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等。环境水利工程就是要利用水的各种自然功能,通过工程措施使水环境与各项城市机能有机融合,即核心要素的简单与统一,从细部到全局的全方位渗透,从而使其更好的发挥环境效益。

二、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依据

确定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时应在对水环境多视野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包括流域的视野、水边景观日常的视野、自然环境持续稳定的视野、健全的水循环视野、地域个性视野等。在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程的自然优势,使工程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有关工程设计中的体会,城市环境水利工程主要应遵循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作为设计理念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以工程安全为基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更高境界。对自然、生态应融入更多的情感。环境的营造应具有更高的品位。

2、突出生态、自然的理念

根据工程周边的自然环境,通过整体设计使工程能够溶入整个区域的总体景观中。成为景观中的点睛之作。

3、重视文化品位的理念

文化品位是决定一座城市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大型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则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工程设计的要求来说,应在对城市的自然、文化、人文特点深刻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在工程方案设计中通过对景点、建筑小品、水域、绿地的布局、规划,使工程的文化氛围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融为一体。

4、满足休闲、娱乐要求的理念

城市是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而存在的,城市生活的突出特点是快节奏,城市居民的普遍心理感受是生活压力大;而人们对景观水面最直接的心理感受是静谧、流畅、祥和,从而与人们日常生活所感受的精神压力形成了鳞明的反差。

三、城市水利工程设计所需要注意的要点

现代城市是经济、社会生活、政治、文化教育、科学信息与生态环境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动态系统,应当是一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现代化建筑的协调统一体。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集中地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城市建设必须依据当地水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

四、城市水利工程的具体构成和分类

现代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将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作为规划设计的三元素。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基于景观设计的3个方面,同时考虑河流的多种功能,现代城市水工程中的河流景观设计一般由三方面景观构成。

l、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就是河流原有的基础景观。保护和修复这些景观,比如水面的景观,岸边的树木、绿地等景观十分重要。现代城市水利工程设计需要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体系和美化景观。

2、人造景观

现代城市水利工程将人造景观与水利工程本身结合起来,将生态水利融入到水利工程当中,不但水利工程本身满足了防洪的要求,其工程建筑物也是城市景观的一个亮点。但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人造景观的设计,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自然景观规划设计。

3、人文景观

通常就是指河流空间中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规划设计的景观,包括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还包括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等。

五、城市水利工程需要具备的作用和特性

城市水利工程中的河流景观设计,应确定其总体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考虑其他功能是否恰当与调整的可能,进而改善相关河流与道路的关系,扩大滨水地区的绿化系统,确定其景观的布局方式,充分发挥城市河流沿岸的环境优势。城市水利工程中的景观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安全性

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洪,为此,人们修建了诸如堤岸、护岸、防洪墙等工程措施来保证城市安全。出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对传统工程措施进行了许多改造,如采用生态河堤。

2、自然性

是指水利工程中的河流景观要体现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的自然要素。天然河流蜿蜒曲折,深潭和浅滩相间。景观设计可运用工程措施,如曲流、浅滩、深潭、河浸滩等,使城市河流重归“近自然”状态。

3、生态性

是指水利工程修建后的河流景观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城市河流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在天然环境中,靠河流维持生命的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水泽和树林等生长和繁殖。

4、观赏性

河流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对于城市河流,美学考虑尤其重要。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任何河流景观都应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物。同时整个河流景观空间的构成也要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袁科明,浅谈水利工程设计方案需注意的问题【J】.水利建设,2010(3).

第3篇:城市设计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现代城市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land, bring traffic problems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to high quality commercial facilities need, require commercial building must have diversified comprehensive, in this context, the city large commercial complex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ex business in multiple formats are functional, more level, and regional and future-oriented, its construction design difficulty and complexity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function is more of a single other commercial buildings. This article from the modern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es of background,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sign of the commercial complex proce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sign must be full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some of the key problem.

Key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design, modern urb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概述

1.1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产生背景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商业建筑是一个公共、开放、充满多样性的城市要素,也是地区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交通问题和城市人口对高品质商业配套设施的需要,都要求商业建筑具备高效率、多功能的综合性,在这一背景下,集购物、酒店、办公、会所、公寓和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以10万m2建筑规模为起点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将办公、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进行有机组合,并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群创造出色彩丰富的现代都市环境,满足着都市人口日常的各种需求。

1.2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原则与规划顺序

在设计原则上,首先,大型商业综合体通常都位于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担负着疏导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等任务;其次,规模大、功能类型复杂的商业综合体要求充分表现出不同功能的各种价值诉求,设计中对各方需求加以协调,使建筑能够发挥出引导城市经济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的巨大潜力。

在规划顺序上,一般首先要分散安排百货、超市等主力店,将人流吸引到各个楼层,再将餐饮店集中布置于某一楼层中。现代餐饮场所需要较高的环境质量,因此将设计景观布置于餐饮区域可以提升对顾客建筑整体的好感度。虽然将餐饮店分散于各楼层的规划方法也有利于招商的灵活性并能扩大人流的活动范围,但其在消防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成本可能大幅提高,在规划中应谨慎考虑。为避免营业时间等问题的影响,娱乐设施常与其他商业功能分区设置,但目前也有将其布置各层共享空间的趋势,以便于营造体验式氛围,提升建筑的整体商业价值。设计中还须运用技术方法,解决娱乐业态的噪音和消防问题。酒店、公寓和办公楼的形式相对简单,可在布置好上述功能区块后采取与商业体量相对分离的方法设计,为解决酒店用地大、浪费建筑商业价值的问题,可将其大堂及配套功能集中设在塔楼顶部,而仅将小型的接待厅设置于首层,并通过专用电梯穿梭于其间。

2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点分析

2.1 准确定位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功能与风格

由于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包含了居住、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建筑自身面积大,使用人口密集,加之不同地域的商业综合体具有相应的地区气候和文化需求,且其商业空间必须在满足现阶段商业功能的基础上,能够适应未来业态变化的需求,因此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设计难度和复杂程度明显大于功能较单一的其他商业建筑。因此在城市飞速发展,商业业态不断细化的今天,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必须首先准确定位建筑在城市中的整体业态功能,并使建筑内部业态之间、建筑与外部社区、环境之间呈现出和谐、共生和互补的状态,通过对内外部流线的整合,体现鲜明的个性风格,在满足顾客多样需求的同时,以其功能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此外,随着近年来网络购物等形式的普及,人们去购物场所消费更加重视其餐饮、娱乐等附加功能,强调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性与归属感。因此商业综合体应着力在这些方面投入设计巧思以达到吸引人流,促进消费的目标。以归属感的实现为例,由于人们对建筑的观感常决定于其外观和进入后的第一感受,因此设计师应创造出自然、优雅、沉静的公共空间,迎合现代都市中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使其在商业活动中消除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优秀的设计从结构力学层面而言应是简洁的,设计实践中可通过建筑结构的树形支撑及其产生的光影效果来营造“城市森林”的氛围,并在节能的前提下引入适当的光线,用闪烁不定的光影变幻效果使顾客产生一种探究未知事物的,从而增加其逗留在建筑中的时间,刺激她们去“探险”和消费。

2.2 功能空间设计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现代空间概念强调顾客流动空间与营业员工作空间的融合与渗透。以最常见的中庭结构为例,各层营业厅环绕中庭展开,丰富了空间的层次,通过中庭把光、影、色彩、扶梯、楼梯、绿化等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动静交织、形态各异、极富艺术魅力的空间环境。平面设计上可利用地面或顶棚的形式差异、材料对比、色彩变化以及照明设计,对顾客起水平引导的作用,营业大厅内应具备清晰合理的人流路线,使顾客能在最短的距离内轻松地逛完全程。

此外,商业综合体有化整为零的趋势,让人们在空间转换时的步行或休憩其中感受到愉悦,从而缓和其生活压力。一些独特的商业空间是专门为满足人们的休憩和商业会晤等需求而当做空间艺术品来设计的,除艺术形式外,回归自然的设计也体现在大量地运用木材等反映自然主题的材料和风格上。

2.3 交通流线组织

为有效组织商业建筑的外部交通,应尽量在建筑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使其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因此就涉及到其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否则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出入口的流线组织,应做到交通与流线设计的合理性,尽量减少和避免人流的不合理交叉。流线主要划分为人员流线和货运流线,两者出入口位置应临近各自的功能区段,且相互间有一定的间隔,顾客人流较大,流动频率高时,可分设多个出入口,引导人群有序地流动,而卸货停车处,通常设置在较隐蔽处,以免影响交通和环境美感。

参考文献

[1] 王滔, 周闽. 城市核心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设计——以成都百货大楼重建项目为例[J]. 四川建筑, 2010, (01).

[2] 李蕙聪, 喻鹏. 以综合体为新式表现的商业建筑 不断寻求商业与空间最大和谐共振[J]. 安家, 2010, (08).

第4篇:城市设计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地域性;设计;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规划设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地域性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起到文脉延续的作用,地域性城市规划设计就是在满足现代城市基础发展的需求上,注重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区域性特征,从地域文化出发设计城市与人的空间关系,充分满足人的适居要求,通过对现代城市设计中所忽略的生态规律的关切,力图创造一个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1地域文化的概念

地域文化是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城市的形成发展都与其地理环境和人群种族息息相关。地域文化的特征主要由外在的实质环境的形状、尺度、质感、色彩等具体事物以及内在的人类长期使用的痕迹及相关的文化事件所决定。

2地域性设计对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2.1地域性城市形象是城市健康、全面发展的标志

地域性文化就是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底蕴,现代城市中的传统民居与文物古迹就是最好的地域文化的见证,因此在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现状中充分制定符合城市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案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可见在关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关注对地域性文化的建设,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地域性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

好的城市形象能有效地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高品质的地域性文化、优良的人文社会环境将大大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声誉,将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强有力动力和保障。可以说构建和营造城市地域性形象,将是城市健康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2.3地域性设计有助于保护地域文化

自然的地缘地理资源既是城市形象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城市形象设计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是城市形象差别的本原要素。强调城市的地缘识别,将使得城市形象很有个性。每个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适时、适地生存和发展,必然会无意识地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这将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使其在现代城市文明建设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能在新时代里继续传承,焕发光芒。

3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地域性影响因素

3.1自然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地势走向、水体等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城市的规划设计,对城市的选址和空间肌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城市规划中应尊重地形地貌,适应特定的地形环境,使得城市与自然环境取得有机的协调。2) 气候条件。当地的温度、湿度、日照、降雨、风向等气候条件深深地影响着城市地域性的形成。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提出了“形式跟随气候”的设计思路,认为气候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特定地区的气候因素赋予了城市建筑强烈的地域色彩。

3.2地域文化环境

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深层含义是要使城市体现出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要在设计中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健城市具有非常明显的可识别性。地域文化是指某个地域的人们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文化。不同地区的人生活习惯不同,地域文化也不同。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重视自身区域特性、地域特性和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地域特色,延续文化内涵,体现本土特点。

4 地域性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城市特色的鲜明性与否主要受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平面与空间格局、城市的轮廓景观、城市建筑的风格以及开放空间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这里就城市规划设计中所常见的城市公共景观、开放空间以及高度控制系统问题对城市地域性特色的构建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4.1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指的是城市的内部和外部开放空间,城市的水域、山坡地、公园、广场、林荫道等都是城市的开放空间。城市在规划设计公共空间时应在保护自然并有利于其特色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为高品质的城市空间设计所具有的主要特征,社会性,广大市民共创共享的基本特性;舒适性,环境压力小,使人身心轻松安逸;愉悦性,有视觉趣闻和人情味;整体性,应支持整个城市的整体功能,公共空间商业功能、交通功能、环境功能等都应与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相协调,保证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相协调,整体协调有序;多样性,功能与形式多样灵活丰富多彩,应保持适度的感觉刺激;文化性,具有文化品位,有利于文明建设;象征性,城市空间应代表城市形象。在城市空间的设计规划过程,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创新设计形式,充分发挥原生态自然空间在空间设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4.2认真分析和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民族建筑符号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要想充分体现城市特点,就要把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建筑符号、元素充分体现和融入在林立的城市钢筋混凝土建筑中,使城市的规划设计具有浓郁的地域性。这就要求在城市设计规划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和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民族特色和建筑符号元素。以笔者的家乡黔东南为例,古朴浓郁的苗侗民族风情和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其特色所在。为了打造民族特色这张名片,黔东南在旅游得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新建建筑的风格也加大了规划设计要求和风貌控制。在新建和新规划的建筑方案中,将鼓楼、风雨桥、美人靠、银角等地方特有的民族特色元素符号融入到现代建筑当中。在城市规划中力求找到现代建筑和民族建筑的交点,使具有地域性的建筑独具特色,创造出具有彰显苗侗文化特色的地域性名片。

4.3城市生态设计

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损、生物多样性失衡等等,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善待自然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和唯一的出路。因此,地域性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是指将生态学运用到城市设计中,结合自然设计出一种包含人及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在内的以舒适性为特征的多样化空间。结合自然设计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即人对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不能超出环境容许的范围;②人地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必须共同建设。发展并非原始的自然是最合理、最理想的自然,人类应按照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环境建设得更有利于自然的发展和演化,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一定要掌握设计的城市的地域特色,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点,充分尊重地区的内在特性,对地域特征进行发掘、保护、提炼和继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高城市品位。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第5篇:城市设计的要点范文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many cities have raised the issue of city Image and introduced urban design concept,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ld city bined with actual work, the designs of the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关键词:旧城改造;城市设计;原则;方法

Key words:urban renewal; urban design; principle;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36-01

1旧城改造中完善城市设计要求的提出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自城市诞生之日起,旧城改造就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是城市发展的综合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旧城原有物质设施的水平低下和自然老化,以及旧城功能的过于集中和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使旧城人口膨胀、居住紧张、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越发难以解决,而且在工业离开市中心、居住向外疏散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出现功能和结构的衰退问题,亟需进一步配置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及必要的交通和市政设施,提升城市中心区的服务功能。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与城市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与内容要达到完美统一的结合。

2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深化和营造适用、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城市设计的内容是广泛的,对于城市设计含义的理解也是广泛的,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对城市设计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都涉及到城市的空间环境问题,而空间环境是由城市物质实体和空间这对互为依存的因素而组成,具有三维的概念。由空间和物质实体所组成的环境是显性的,可被感知的。

不应忽略的是,城市设计应和经济建设联系起来,应以有利于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城市希望通过改善自身的形象以吸引更多的人投资、购物和工作。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同时,城市设计也是为了管理和控制城市发展,使城市的发展与原有部分和谐融合,以维护城市环境的质量和特色。当今的城市设计涉及的环境质量内容,除城市“美”外,正越来越扩展到其他方面,进一步的涉及到城市的物质层面,尽管这种影响也许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但这种观点无疑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和思维。

3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三个原则

3.1 探索旧城的空间布局规律因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面貌不仅仅取决于一幢幢单独的建筑。建筑物之间良好的建筑关系,细腻而独特的外部环境,以及丰富的空间场所才是城市最为重要的空间特征。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创造城市自身特色的场所。

同时,为了城市改造中新旧建设的和谐一致,我们在城市营造上需要探索和融汇旧城的空间组织规律,传统的城市充满丰富的空间,既是我们建设的基础,也是我们创造的源泉。

E・沙里宁受西特思想影响提出的城市建设三原则――表现的原则;相互协调的原则;有机秩序的原则。

针对空间艺术的分析手法,更有丰富的艺术理论交织在城市研究中,例如常见的三种理论:图底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联系理论(Linkage Theory)、场所理论(Place Theory)。

城市设计的几类手法包括序列性原则、侧面封闭和边沿连续原则、综合性跨接原则、轴线和透视原则、室内外融合原则、强调和暗示原则等(R.Trancik)。借此就便于创造出具有清晰的虚实结构,完善的场所联系,并考虑人的需求和文化脉络的、有特色的城市环境。

3.2 发掘旧城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色与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同时文化特色的体现又是在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场所、感受、文脉等文化性的要求,因而有着更为深入和丰富的内涵。

在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主要关注点首先是场所,场所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决定了人们的感觉。对城市中各种场所的特征加以总结提升,反过来再作为规律性的东西应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是旧城改造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考虑场所优先于考虑建筑;谦虚地向过去学习并尊重文脉;鼓励社区所有层次的混合功能;在人性尺度上进行设计;鼓励步行的自由;满足社区所有层次的需求并和他们协商;建设易读的环境;建设能够持久和适应的环境;避免太大规模地区同时变化;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促进建成环境的舒适性、愉悦性和观赏性。

3.3 激发旧城的生命力把促进地段复兴作为旧城改造的首要目标。通过城市形象的再塑造,整合城市风貌,推动城市的二次发展。

整体协调观念,珍惜借鉴历史传统,推陈出新,综合各行各业的需求,即维护社会平衡的要求。

4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要点

4.1 城市设计的延续性完成一个好的城市设计需要城市各个层面的人士来关心和参与,它可能包括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以及当地的市民。城市设计也不应仅存在于建设城市的某个阶段,而应贯穿于整个建设的始末,具有连续性,城市设计应和城市规划并行参与到对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具体而言,就是贯穿于城市规划的诸阶段。如果说,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对一区、一片、一街的局部设计,那么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较详细规划阶段更宏观、站得更高、整体性更强的城市设计,它是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将各分区、片、街坊统一考虑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是延续的,在各阶段有相应的特征和任务。

4.2 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功能城市设计要有引导与控制的功能,去指导城市的具体项目的建设,并由此促成城市建设有序发展。在当前城市建设的条件下,特别是旧城改造,它具有相当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方面,目前运用较广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的要素主要为土地的使用性质和土地开发强度,其中开发强度的指标,如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等虽在一定程度从总体上决定城市建设的环境效果,但基本还是对建设技术经济指标的反映。而相同的容积率、建筑密度要求,通过不同设计思想的引导与控制,却会形成效果迥异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目前的开发方式多为开发商投资,从本位利益出发而较少考虑社会、公众环境的效益。所以也就要求设计者能预先从整体角度出发,制定可以引导与控制城市空间环境发展方向的城市构想。

参考文献:

第6篇:城市设计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设计思路;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道路建设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对城市道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道路设计方案,需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为此,要采取合理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案,对道路设计的流程和思路进行重新定位,并掌握道路设计中的技术要点,使道路的布局更加合理,促进城市道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道路设计概述

城市道路是全部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核心环节。在城市化发展以及建设工作之中,城市道路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通常来说,在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由于城市道路本身就属于市政交通的一种,其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设计中通常都是从公共设施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不仅仅只是关注到它的使用功能上的发挥,并且对于它的艺术效果、使用效果则都是要求应该加以总结以及完善。

二、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在目前的道路工程中,传统的道路设计模式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以人性化为主要设计模式和设计标准,其设计要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拥堵不能只靠简单地拓宽道路来解决

在一些专家的眼里,未来的城市交通依靠的不是机械。通常当人们在面临交通拥堵的问题时,都是使用加宽马路的方式,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之上解决问题。通过对世界先进城市交通状况的研究显示,道路的宽度与拥堵程度并不是相辅相成的。在我国城市之中大量使用的立交桥以及环行交叉不仅仅不能解决塞车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使得问题反而加重,人们应该理解城市属于行人而不是汽车。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提倡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

2、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对道路的使用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好的线形设计,不但可以给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便利的通道,同时也应该跟沿线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得乘客路途的疲劳及时得到缓解。站在景观以及安全观点来说,使用比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比漫长的直线以及短线更为合适。抛去主干路以及交通性的干道不应该使用比较多的转折之外,通常的道路都会使用比较合适的转折,并且来设置偏大的曲线,使得沿线周围的建筑物以及自然景色产生一定的变化,这样的话就可以及时消除长直线的单调,缓解司机的驾车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面

1、交通性道路

交通功能性设施主要是以车行交通服务作为主要目的,路灯、护栏、候车廊以及人行天桥这些设施的设计应该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的提前量,方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及时对前方的路况条件以及管理要求有所了解。

2、生活性街道

(1)道路的平面线形可以设计成蛇形或者锯齿形,使得进入的车辆可以减缓车速,也能使得外来车辆因线路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同时也会使得曲线形道路对于居民而言趣味性更强,景观更为丰富。

(2)在道路的边缘或中间左右交错种植树木,这样就会有一种不易进入的环境,减少闲杂车辆的进入。并且,在道路上种植树木可以不断提高道路的景观,使得居住区的环境得到美化。

(3)在道路交叉口处设计成凹凸状,同时抬高或者降低路面部分,使得车辆驶过之时有一定的振动感,给驾驶者一定的警示作用。

3、道路设施设计方面

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街道设施是为人提供服务的。所以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应该要表现出对人的关怀,将功能与环境景观融为一体。对于人的生理需求及心理感受的及时关注,会让人产生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以及美好的感受。比如说在人流集中的商业街附近,应该有充足的停车位方便车辆的停靠;在高大乔木或花坛之间适当的点缀休息座椅,使得人在休息时可以亲近到自然,也能减少夏日的阳光对人的伤害;林荫小道、座椅、路灯以及电话亭等,则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小憩休闲的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不仅仅应该考虑到普通人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将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考虑在内,营造出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

四、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要点

1、横断面设计

在横断面设计的问题上,必须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的需求,并结合设计艺术、防灾避难、路网规划和线路布局等相关要素,满足人们对城市交通系统的需求,使城市空间发挥出最大的利用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并要对建设资金进行合理的控制,尽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城市道路建设的效率。

2、纵断面设计

在城市道路系统的设计上,要充分认识到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性,合理地设计道路建设所需的坡长、坡度、曲线等相关因素,尽量满足城市交通系统的组合关系,达到城市道路设计的相关指标要求。此外,还需要与现有的道路标高联系起来,使道路设计方案能够与城市道路施工环境中的地形、引道线型等因素相匹配。

3、平面交叉口设计

在这一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平面交叉口与现有道路空间的关系,明确道路系统的交通流的情况,准确把握交通流的走向。此外,还需要合理设计交通渠化岛,对导流线、交通标志等设施作出合理的设置,使城市道路中的各种设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这是保证交通安全的需要,同时也能够使城市的交通更加的畅通。最后,要考虑到城市景观的设计需求,做好道路绿化等景观布置的工作,使城市交通系统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4、公用设施的布局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还牵涉到公用设施的布局问题。在设施的布局设计上,要合理设计公交停靠站的位置,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在城市道路照明系统的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平均照度与最小照度,并要兼顾到道路的垂直照度。另外,道路的照明系统有很强的诱导作用,要采取合理的设计措施使照明系统能够发挥积极的诱导作用。最后,在公用设施的布局方面还要考虑到生态绿化的问题,尽量不对城市的生态绿化造成破坏和影响。

5、给排水设计

在给排水的设计阶段,要明确各种道路进水口的类型与特点,根据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设计出合理的进水口类型。要综合考虑到当地的最大降水量、道路宽度、地形条件等各种因素,合理控制进水口的位置,把握好进水口的间距,并要与雨水检查井相互协调。另外,不同的进水口类型,所需的间距也有所不同,在给排水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制定出最优化的给排水设计方案。

结束语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有序、通畅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为此,要认识到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性,市政建设部门要综合考虑道路设计的相关因素和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学习和更新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把握道路设计的技术要点,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城市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日洁.关于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分析[J].四川建材,2013

[2]吴海俊,胡松,朱胜跃,段铁铮.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J].城市交通,2011

第7篇:城市设计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特色;设计;要点

1 道路的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的性能以及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道路线形设计的影响。一般来说,优秀的道路线形设计,在确保城市交通通畅以及安全的同时也兼顾了道路两边的自然景观,使二者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司机和乘客在道路上能够保持心情愉悦,减少驾驶和乘车的疲劳和乏味。道路线形设计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交通的安全因素,其次就是道路景观,应该确保主干道尽量减少弯道,从而保证较好的通过性,而对于非主干道路可以使用比较舒缓的曲线,使道路两边的城市景观不断的发生变化,减少乘车过程当中由于单一的景观而造成的枯燥和疲劳,可以有效的防治司机因为长期驾驶而造成的疲劳,确保交通的安全。

2 道路特色设计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的考察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使道路在设计风格上能够融入当地的景观环境之中,而不会出现突兀和不协调的感觉,使城市道路能够反映城市的特色,突出城市的个性,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城市道路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兼顾其原本的交通运输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生活性以及游览性。

3 道路横断面设计

3.1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

由于道路的功能不同,在规定的道路红线宽度下布置道路横断面,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一幅路是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可以采用划分中央车道线及快慢车道线、只划分中央车道线和不划线三种方式灵活组织交通,适应于机动车与自行车流量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错开的道路,还可以应用在“潮汐式”交通特征明显的道路。由于其造价较低,组织方便,故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两幅路是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使车辆对向分开行驶。它可以采用划分快慢车道线或不划线两种方式组织交通,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近年来随着自行车流量的逐年减少和机动车流量的迅速增加,机非混行的影响已很微弱,取消了自行车道(即不划线方式)的两幅路将逐渐成为城市采用最为广泛的横断面布置形式。三幅路是在道路两侧用分隔带 (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随着自行车的减少与消亡,其原本机非互不影响的最大优势已成为过去,而且其利用分隔带单独建设的自行车道对道路用地的资源浪费和机动车道的拓宽处理方式也成为道路横断面改造的首要问题。四幅路是在三幅路基础上,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 分向行驶。它原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但与三幅路原因相同,四幅路不再适合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最终将被两幅路所取代。

3.2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原则

第一,充分坚持以为为本,在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当中本着对人的关注来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以及其它的城市景观进行考察,使设计能够融入到城市景观之中,使二者能够协调共存,防止出现不和谐的情况。

第二,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将交通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在此基础之上确保交通畅通。尽可能的将行人和车辆进行分离,保护行人的安全,防止行人对车辆的干扰,可以使车辆畅通无阻。

第三,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考虑路线的实际情况,了解各种管道、线缆的埋设情况,尽可能的避开地下有埋设物的路线,防止对各种管道合适和线缆造成破坏。

第四,大力发展公交事业,保证公交畅通,从而方便人们出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量,缓解交通压力。在此基础之上,为小汽车的畅通提供便利。在道路的重要设置隔离带,确保自行车过马路的安全。

第五,做好道路两边绿化带的绿化工作,尽可能的提高绿化率。通过绿化带的设立可以有效的减少噪音和灰尘,同时也可以缓解司机驾驶疲劳。

4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面

4.1 交通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主要是为了确保车行畅通无阻,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以简洁明快为主。在一些特殊的地段之前应该提前设置一定的交通标志,使司机能够及时的发现提示,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整个道路的设计应该充分的突出其使用性能,将行车安全放在首位。

4.2生活性街道

生活性道路中行人以及非机动车的数量比较多,为了确保其安全,可以将路线设计成多弯道,使进入的机动车需要降低速度,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减少机动车的数量,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同时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来说,弯曲的道路更适合欣赏两边的景观,更具情趣。在道路的边缘或中间左右交错种植树木,产生不应进入的氛围,以减少不必要车辆的驶入;同时,道路上种植的树木改善了道路景观,美化了居住区的环境。在道路交叉口处将道路设计成凹凸状,将路面部分地抬高或降低,使车辆驶过时产生振动感,给驾驶者以警示。在确保车辆可以通过的前提下,间断性地缩小车行道的宽度,造成不易通过的视觉效果。在道路铺设上采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材料,在视觉上形成印象驼峰、印象槽化岛,既为了引起驾驶者的注意减速行驶,也使生活性的道路更富趣味。通过在交叉口设置斜路障,路端上设置通行路障来限制车辆的转弯和前行。在居住区入口或道路交叉口设置形象的交通标志传达限速和禁转等交通信息。

5 道路设施设计方面

对于现代化的道路设施而言,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原则要体现出以人为本,注重对人的关怀,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使人们活动起来都能体会到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且美好的感受,如在人流集中的步行商业街周围,设置足够的停车场使人们出行更方便;休息座椅与高大乔木或花坛相结合,使人在休息时既亲近了自然又可以避免夏日的暴晒;林荫小道、座椅、路灯及电话亭等, 提供人们小憩休闲的空间。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如在街道必要的地方设置残疾人坡道和盲道;提供儿童专用的坐具、场地和设施;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厕所蹲位等。从城市道路建设的细节处,更多地体现对人的关怀、关心、帮助和方便。

第8篇:城市设计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小区;室内给排水;设计施工

【 abstract 】 sinc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people's living level also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has become the people's goal. At present, people living conditions, the environment has a higher request, not only is hoping to expand the area of the house of housing in kitchen, toilet,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door arrangement and the desig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materials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Therefore, more reasonabl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hould are brought to our atten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indo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mportance, the key points of design and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etc.

【 keywords 】 city district; Indo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住宅小区室内给排水设计与施工的重要性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城市住宅小区出现在我们面前,人们对其住宅小区的相关设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室内给排水作为城市住宅小区设施的重要部分,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给排水的设计与施工人员,一定要重视直接影响到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的给排水系统,不断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这是所有设计与施工人员的责任与使命,应该遵循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在给排水的设计与施工中不断创新,以便运用最优的设计与施工方案,适应与满足人们对住宅小区给排水的更高要求。

二、城市住宅小区室内给排水的设计

1、室内厨房与卫生间的设计要点

对于新的城市住宅楼应该运用同层排水的方式进行设计,同层排水方式主要指的是厨房与卫生间里的排水管不穿过房屋的楼板,在本楼层的内部实现排水横管和总排水管道之间的连接,如果出现要修理与疏通的状况时,运用这种排水方式在本楼层的套内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此种排水设计的主要优点包括:(1)可以明确分清房屋的产权:将厨房与卫生间的排水管道安置在本楼层居民自己的家里,如果要进行管道的检修时可以在本户居民室内进行,而不会干扰到楼下的住户;(2)布置厨房与卫生器具不会受到限制:由于楼板上没有预留厨房与卫生器具的排水孔,因此住户们可以自由地对厨房与卫生器具布置的位置进行选择,这样可以很好的适应当前人们对设计个性化的要求,而且开发商可以提供的设计格局更加多样,利于提高住房的档次;(3)利于减小排水的噪声:由于排水管都安置在楼板的上面,因此会极大地减小排水的噪音;(4)可以减小渗漏水的机率:由于器具不会穿过厨房与卫生间的楼板,因此可以有效减小出现渗漏水的情况,同时也利于避免病菌的传播。

2、城市住宅小区室内给排水系统的管位设计

为了能够科学而合理地对给排水系统的管位进行设计、实现室内设计的美观,通常不能使雨水的立管设置在外墙面上,但这样就容易导致为了使雨水管可以在室内走线而不得已穿越楼层的顶板在卧房及客厅里走线,住户经常会因此而抱怨连连,严重的甚至会要求解除合同。因此,在进行住宅小区的室内给排水设计时一定要尽可能做到既保持建筑立面的美观效果,又可以尽量避免把雨水的管线设计在住户的卧室或者客厅里。若是住户的卧室或者客厅的上面是阳台的话,那这个位置的阳台要尽量运用侧排水的方式进行排水,以防止出现排水管道穿过楼层的顶板而露在室内的现象,采用侧排水方式的主要原因是阳台面积通常都比较小,而雨水量是有限的,因此侧排式的地漏方式是比较合理的排水设计。

3、不断实现排水系统智能化的设计与管理

(1)要不断实现城市住宅小区给排水系统信息采集的智能化,可以使用远传水表进行水量信息的采集,并将信息实时反馈到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这样就可以实现远程的抄表操作,同时,还可以使用远传压力表对小区的水压等信息进行采集与监控,运用计算机技术显示水压的状态;(2)逐步实现城市住宅小区给排水系统的计算机化管理,要使用计算机远程监控小区中的水泵、设备以及阀门, 并进行工作流程的设计与管理,真正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这样利于减少物业人员的工作量,利于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同时还应该把小区里的给排水系统建立相应的模拟系统,以便和给排水设备建立起相应的联系,这样就能够实时地跟踪与监测到系统运行的状况,一旦出现故障的话可以及时地报警与维修,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更好地为小区内的住户服务。由于水量信息的采集由专门的水务公司负责,小区给排水智能化尚未大面积推广。

三、城市住宅小区室内给排水的施工

1、科学、合理设置住户的水表

我国相关法律对设置水表有明确的规定,各种住宅与建筑都应该安装分户式的水表,且水表通常应该安设在室外,以便于工作人员查看。近年,为了更好地保护住户的隐私权,更利于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时,通常应该集中进行水表的布置。对水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有以下几个作用:利于正确地计算小区的用水量、利于督促住户增强科学用水的意识、利于加强对成本的核算、利于供水管理的相关部门按照水量收费、利于减少浪费与不合理的使用,尤其是节约用水这一点,当前我国的各种资源与能源都日益贫乏,节约水资源就显得更加紧迫,而设置水表对于节约用水能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2、制定相应的排水质量控制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也是如此,如果不能指定相关的质量控制规章制度,就不能很好地确保排水系统工程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制定出的相关的质量控制规章与制度,以便实现各种关系的协调,并不断提高城市住宅小区室内给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3、正确的选择排水管道的材料

虽然塑料管道和传统的金属管道相比较有很多优点,例如内外壁光滑、耐蚀性与耐压性强、卫生性好、安装简便、不易生锈等,并日益被许多人青睐,当前大部分的排水系统管道都是采用塑料材质的管道,但是这种管道排水的噪声比金属性的管道要高,如果排水系统的立管在卧室附近,而且楼板隔音的效果比较差的话,那住户就能很清楚地听到排水时的噪声,这会降低其生活的质量。因此,在设计室内排水管道的选材时应该首先考虑降噪型的新产品,同时应该使排水管道设计尽量远离卧室,以避免居民受到噪音的影响。

4、合理对污水的紧急排出管道的设计与施工

对于那些厨房与卫生间紧邻的住宅,如果厨房与卫生间按规范采用的是独立的给排水系统,那就可以仅在最下层给两个系统设置一个污水紧急排出的联通管道。通常的做法从厨房或者卫生间引一个地漏到厨房的管道系统中,这样就可以在一侧的污水排出管道出现堵塞时,溢出的污水能够从这个地漏进入到另外一个系统并排到室外,而不会造成房间被污水所浸泡。由于我国居民当前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会出现下水管道堵塞的现象,因此如果设计人员在进行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时能够对传统的作法做一些改动,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居民的生活。

四、结束语

城市住宅小区室内给排水的设计与施工和居民的生活关系紧密,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人员一定要不断适应居民对住宅室内给排水设计新要求的发展,尽量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城市住宅小区,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筠.高层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中的几点体会[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4).

[2]安康.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几点见解[J].科技信息.2011(16)

[3]郑卉.人防地下室给排水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06(32).

第9篇:城市设计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原则;设计步骤;维修要点

社会的发展需要城市的进步来支持,城市的进步需要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工作应该发挥其先锋和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踏实的工作促进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中表面材料选择水泥混凝土的长度和面积非常大。这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综合优势在现实中的具体反映。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韧度好、耐磨损和成本低廉等特点。但是由于设计、施工、使用和养护等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影响了城市交通,降低了城市交通的性能和安全。公路建设工作者应该提高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维修工作的认识程度,掌握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原则,谙熟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要点,做好数据收集、温度资料采集、路面结构预设计和各参数设定等重点工作,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水平,确保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同时,还应该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原则,做好技术统计、强度设计、环境条件和破损情况等相关环节工作,达到制止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延长水泥混凝土公路使用年限的目的。

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原则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质量原则

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车的能力和安全,路面设计着重要考虑最大能够承受的实际载荷。在路面的使用期内随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不断作用而逐渐衰减,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该注重路面的质量,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长期得以使用。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节约原则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该在不影响公路使用水平的前提下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使各种性能达到最优。

2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内容

2.1 行车道路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

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交通要求和材料供应等情况,选择路面的结构层次、各结构层次的类型和厚度以组合成能提供均匀、稳定支承、减轻或防止卿泥和错台等病害、承受预期车辆荷载作用、满足路面设计使用性能和运营费用要求的路面结构。

2.2 面层接缝构造和配筋设计

确定面层板块的平面尺寸,选择和布置路面接缝的类型和位置,设计接缝的构造(传荷装置和填封),确定板内的配筋用量和钢筋布置。

2.3 路面排水设计

选择路面内部排水系统的布设方案,确定各项排水设施的构造尺寸和材料规格要求。

2.4 路肩铺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选择路肩的结构层次、各结构层的类型和厚度。

2.5 面层厚度设计

确定为满足设计使用期内要求所需的混凝土面层厚度。

2.6 各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

选择合适的组成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以提供满足各结构层性能要求的混合料。

2.7 路面表面特性设计

进行路面结构的路面抗滑和降噪设计,提供满足抗滑、低噪声要求的路面表面的技术措施。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的步骤

3.1 收集并分析交通参数

采集水泥混凝土路面年日平均交通量和交通组成、轴载谱、历年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确定方向分配系数和车道分配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轴载换算系数和设计车道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选定设计使用期和交通量平均增长率,计算设计使用期内标准轴载的累计作用次数。

3.2 确定最不利车辆轴载值和温度梯度值

根据公路所在自然区划,按规范给定的最大温度梯度值,绘制该区的日温度梯度频率分布曲线。综合考虑车辆轴载与温度梯度,得出一定总体保证率下对应的最不利车辆轴载值和温度梯度值。

3.3 初拟路面结构

按交通现状、环境、土基和材料供应等条件,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次组合及各层的类型和材料组成,拟定各结构层的厚度、面层板的平面尺寸及接缝类型和构造。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技术

4.1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情况

首先,收集公路修建和养护技术资料以及路面损坏状况。其次,了解路面的结构特点和强度。其三,计算己承受的交通荷载及预计交通需求,交通量、轴载组成及增长率等。其四,及时填补混凝土路面的缝隙,对材料与材料中间的缝隙,选择优质填充材料在最佳时机及时更补。最后,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缺陷的修补,对于因冻胀和重载形成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缺陷采用切割的办法,除去有害部位,按原强度补充水泥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