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精选(九篇)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第1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2012年10月29日星期一,和来自我市各镇的82位小学校长搭乘动车来到福建教育学院参加“aaa市第二期农村小学校长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内心甚有感触。其一,从教这么多年,能和全市这么多校长一起参加这种全脱产的异地培训,这是一种福利,更是一种提高自我的绝佳机会;其二,由福建教育学院这种“研训一体”的省属高校组织培训,起点高,视野阔,培训内容肯定也是当前小学校长所必须的。

一、校长要自我突破。翁老师说:“所谓自我设限是因人为设定精神框框而丧失发展空间。”翁老师以跳蚤实验等一个个例子来为我们做了生动的阐述,让我深深理解到我们总在自觉与不自觉的自我设限。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会下意识地设置一个自我保护的状态,在这种自我保护状态下,我们的说话、做事等等会不自觉地设置成一种自己感到安全的方式。但这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状态也并不一直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它的另一面就是自我封闭。我们把自己的心灵围上防卫的栅栏的那一刻,也为我们心灵的成长壮大设置了重重的障碍。自我保护的状态越强,我们心灵的栅栏越厚实也越顽固。

而我们要成长要进步,就要学会不断地自我打开,哪怕这种自我打开有时会受到一些伤害。因此学校需要校长有冒风险的勇气,需要有披荆斩棘的艰辛,大胆地自我“突破”和再“突破”精神,才能使促进学校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二、校长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和掌控能力。

翁老师说校长在自我突破的基础上,还有具有领袖素质、良好的掌控力、影响力,要有宽容、公正、坚韧的根性。所以校长要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和掌控能力,校长应站起来能当伞,俯下去能做牛,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镇守住自己的学校,正确处理好班子间的工作、生活关系。当好主管而不主观,处事果断而不武断,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互相支持不拆台,做到思想同心,事业同干,做到层层分工,层层把关,层层负责。把握好领导班子建设、职工的思想进步、学校的科学决策等问题。校长要公道正派,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带好班子,去影响教职工。校长应多一点人情味;多一点教育渠道,少一点发号施令、少一点空洞说教。尊重、信任班子的每一个成员,让他去想办法、出思路,遵循现在是同事,永远是朋友的理念,从各方面关心好每一位同志,建立好友谊。

当天下午短暂的开班式后,就开始进入紧张而实效的培训学习中,几天下来,先后有多位专家登台亮相,精彩纷呈。有学院副院长张家骅教授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问题、视角和对策》、学院校长研修部林宇教授的《小学课堂教学诊断探析》、于文安副教授的《文化管理的优势及建设策略》、邹开煌教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位特点功能及实施》、以及福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翁乾明的《校长的元认知与自我突破》等专题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说于文安副教授的《文化管理的优势及建设策略》,于教授的开场白“一切落后背后都有文化的问题”就像一声响雷震醒了我们。接着抛出两大问题:“①是否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当前文化建设的背景有清晰的认识?②是否对学校文化建设机理有清晰的认识?”,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他深入浅出、侃侃而道,对“什么是文化”“文化如何表现”做了深入的诠释,特别是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缺失元素更是一针见血,如“人文素养: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性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的缺失,还有“公民教育”、“幸福课堂”等的缺失,不一一详细罗列。

第2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关键词:自主化管理 自我教育能力 班级内在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49-02

在我国当前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实现班级管理的自主化,就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角度来探索教学方法,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职业性综合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在班级自主化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信任并尊重班级群体中的每位学生,为其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能够实现自主化的管理,长期的发展下也能缓解教师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压力,从而让教师能更好地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出有效的计划指导。

一、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的意义

在当前中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因为中职学生受到年龄及其他方面的影响,自身文化程度以及综合素质受到相应限制。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每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明显缓解教育工作者的压力。同时也为学生开辟了一条自我管理、全面成长的道路[1]。

在学生的管理教育过程中,实现学生自主化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最高层次。自我教育和管理顺应当前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需要,他们渴望得到尊重,也想拥有一定的自我空间。在自我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学生追求更高的标准,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体会到更多学习的快乐。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育各阶段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二、自主化管理在未来教育中的发展前景

当前教育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师生之间的矛盾突出,教师与学生双方都面对着巨大的压力,长期的发展下去,会影响教育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在中职班级实行自主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种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地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为学生解除了过去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当师生都处于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这将更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未来的教育中具有实际的发展意义。不仅满足了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各项要求,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件长久且深远的工作。

三、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实现班级自主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还要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中职教育主要是培育更多技能型的人才,教师要根据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定期对学生进行培训讲解,让学生明白制度的重要性。之后可以将班级管理制度的拟定权交于学生,让学生根据需要来制定各项规定,再根据班级学生的建议及实际需求进行相应调整,让班集体的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管理事务中。将班级各项管理权分散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管理,从而到达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目的。

1.将学生作为班级目标的制定者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以及现班级自主化管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教育的实处。

班级不仅是学生上课学习的场所,同时还承载着一个群体之间的灵魂,包含着师生之间的情感所在。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将班级布置成适宜学习的场所,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学生一起为班集体进行相关的布置,通过一起努力美化教室,让学生之间更好的协作相处,者更利于教育凝聚力的形成。

过去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承载的大多都是教师的管理意愿,没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行自我教育,长期的发展下去还能让学生形成叛逆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发展。教师可以先在班级宣传有效管理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制度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各类讨论会以及班委会的形式,听取学生的意愿和心声,总结制定更为有效的办法。然后让学生自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便会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无形中也就提高了自主化管理的有效性[2]。

2.将学生作为班级各项工作的管理者

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积极为学生阐述讲解自治与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为班级的一员,应该如何为班级的发展建言献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后,便会付诸更多的实际行动来加强班集体建设。在实现自我教育以及班级自主化管理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根本上带动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发展。让学生在自我的岗位上都能完成自己应做的任务,从而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班级学生进行轮流的分工,从实际工作中培养他们处事管理的能力,形成有效良好的管理氛围。管理要从各个细节入手,真正做到有条不紊,更加规范科学化,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3]。

3.实施小组责任监督制

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将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针对班级的各项具体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对班委干部进行定期培训,让其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班集体的各项工作均有学生负责,将学生的长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我的价值所在。不管是卫生还是纪律各方面都进行合理人员配置,管理人员会树立起责任意识,从而约束自身行为。学生群体之间相互轮作,互相学习,更有效地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从而带动班集体整体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实施学生自我教育以及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思考

在一个较为完整的班集体中,每位学生之间都存在着自身的个性差异,这是会出现的必然现象。教师要将这种差异性转化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资源,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出各自的长处。中职学生的道德方面以及学习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及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的学习中,定期开展各类有效的技能交流活动,让学生从中得到更多展示以及学习的机会,从中找寻更多自我价值的认可。让每位学生都能明白自身存在的不足,实现自我管理教育。在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这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自主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才能得到施展,让学生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出实际用处,能积极参与到各项管理事务中。由过去班级管理中的被管理者转换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是一项的长期的发展计划,教育工作者需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旨在培养塑造更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技术人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能够使学生今后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语

总而言之,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实行班级自主化管理在当前教育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此项工作实行的过程中,会面对诸多难题,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中职班主任及相关教育工作者要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方法,认识到自主化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在管理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每位学生的优势所在,探究出更为有效的改革办法,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普布德吉.浅谈如何搞好班级管理工作[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4):90-90.

第3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一、 建立“家庭”概念,确立孩子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其内在自我约束能力。

接到任何一个班的孩子,我会努力给孩子建立“班级是我家”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老师是班上的主人,自己在这个集体中也是主人,班级内所有的老师同学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要想让这个“家庭”内成员美满幸福,仅靠一个或几个老师管理是不行的,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于是,我会想尽办法树立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克服其个人本位主义。如:个别奖励,班内表扬,榜上有名等,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同时,我也以身作则,多参与班级内的活动,如:大扫除,清洁保持,班内布置,才艺展示等,熏陶教育孩子们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从实际行动中表现出对像家一样的班级的热爱,我与孩子们彼此之间经常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以达成共识,从而创造出一种亲切的、自由的、和谐的班级环境,孩子们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了严以律己,真正实现了对自我的管理。

二、 让每位孩子参与管理,体现他(她)在“家”中的存在价值,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工作中,我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到管理不只管自己,还要对自己、他人、集体全面负责,努力在班级内形成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各执其事,各显其能,团结协作,协调一致的良好局面。即使是后进生也应扬长避短,发现其“闪光点”,实行“焦点访谈”,恰到好处地委以重任。形成一个人人有职有责,个个参与管理,全体团结拼搏的良好氛围。班长全面负责,副班长分片包干,委员及科代表分抓各线,组长及专管员负责各点,形成“面、线、点一体”的管理机制。要求所有成员“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分工细致、管理具体。”比如:我在班内实行了“组织学习明星”活动,要求两个孩子一组,自愿报名组织班内孩子学习,两人商量组织学习的方式及内容,每天早上从8:10到早读结束,每组成员值班一周,每周五对每一组组织学习的孩子的“方式方法”“点滴进步”予以充分肯定在教室门前的班级展示牌内,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组织管理积极性及组织管理能力,本班现在有12组同学组织大家学习,刚开始几周问题很多,通过引导及评定,他们各组形成了自己的组织特色不说,还学会了个性中找共性——如何提高班内同学的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了“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交换得到两个思想”的目的。另外,我还指导值日生每节课初上讲台组织班上同学诵读《国学经典》,让每位孩子都体会管理别人与被别人管理的感受,无形中让孩子认识到了尊重别人同时也尊重了自己,要想管理别人就要把自己管理好。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班级内的存在价值从而实现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三、 家校成“一家”,家长老师共配合巩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4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维护;网络管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94-03

作者简介:亓小涛(1978-),男,硕士,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

1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是当今社会对所有大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当前,计算机和网络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随着整个社会对计算机和网络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本身的缺点所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①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以及相关其它硬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②网络是开放的,由于人们对网络知识的缺乏,在人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网络不畅、病毒攻击等问题。

因此,让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学习相关知识,进行上机实验操作,掌握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后,在工作中就能及时解决计算机和网络带来的相关问题,从而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2)是提高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流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师、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各级电教馆/政府的电教管理人员、影视制作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员、企业公司员工(主要是IT产业中教育产品的开发人员)。经过亲身的工作实践体验,绝大多数的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对自己都有了比较客观的评价:①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知识面广、掌握教育技术等基本理论、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劣势是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硬件方面)、媒体资源开发技术掌握不够全面;②在校时动手实践太少,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知识掌握广而不专、专而不精,工作中容易眼高手低;③在工作过程中感觉到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相当欠缺。同时,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和在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扩大专业口径,培养全面的人才,学生所学知识要广而专、专而精,特别要加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上可知,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很多情况下都涉及到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给在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开设像“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这样的技术技能类课程,进行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可以改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存在的“广而不专”的弱点;另一方面,通过上机实验操作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其以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核心能力加强了,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在工作中具有更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容易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从而为即将毕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就业环境。

2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现状及解决方案

目前,很多设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校院系已经意识到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薄弱环节,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工作。在具体实践中主要采用分散渗透和开设专门课程两种方式。

分散渗透是指要求相关课程的老师能在教学中渗透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内容。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省时省力,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整个培养目标被分散到了不同的课程中变成了一个个次要的分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时,往往只是简单提及或不提,更不会设计相关实验教学环节。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是学生可能学不到相关的知识,即使学到也没有什么系统性和针对性,二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变成了一句空话。显然,分散渗透只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而开设专门的课程(制定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体系)才是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然而大多数高校院系并没有为此开设专门的课程,因此,该课程能否在教育技术专业中开设、何时开设、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体系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首要问题。

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开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了解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应用操作(如TCP/IP设置),掌握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大多数的高校院系中,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前3年就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内容,并开设过一些类似的实验,了解了计算机的软硬件构成和功能、网络软硬件设备的类型和功能,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开展新实验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能在此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相关的若干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可以开设此课程,但不宜开设过早,建议在大四上学期开设为宜。

2007年8月,在对部分用人单位和近几年的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这门课程。近年来笔者对课程的定位、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3能力培养课程的定位及内容需求分析

为避免该课程的体系结构过于庞大,出现广而不专的老问题,在充分了解了近几年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流向和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将培养的对象主要定位在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师、电教管理人员和在其它行业中从事计算机和网络相关工作的人员等三类,同时兼顾将来从事其它非以上三类工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专门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和负责学校课件制作任务外,通常还兼有机房的管理和维护、学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工作。有一部分在各级各类单位的电教管理人员和在其它行业中从事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的人员通常主要负责网络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以及为本单位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将来要从事以上三类工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局域网技术、Internet接入技术、各类网站构建与开发技术等,具有不同规模的网络的设计管理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日常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的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网站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等能力。另外,对于从事其它非以上三类工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来说,尽管从事的工作与计算机和网络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本身的专业特点,往往会被单位和同事认为是精通计算机和网络的高手,因此在工作中应具备计算机软硬件日常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的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等基本能力。

4能力培养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只有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适时地调整课程设置,不断更新课程与实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社会适应需求的合格大学生。基于上面的分析,同时考虑到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点、学生的认知和知识结构特点,在综合大量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笔者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几年的反复教学实践,构建了一个模块化、分层次的课程内容体系,如表1所示。

课程体系共分为5个模块,5个模块呈现的是一个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分层式结构,各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如图1所示。

每个模块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践操作,二者紧密结合,共培养学生5个方面的能力。理论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切实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授课中首先介绍与实验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然后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最后结合日常应用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许多实验为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基础性实验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方法来完成,实验指导书上只写明实验目标、要求,提供相关设备及部分相关资料,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步骤,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环境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5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实践验证

上面构建的能力培养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几年的反复教学实践证明是一套较为科学的适合教育技术专业的内容体系结构。在实践中,虽然该课程作为一门任意选修课开设的,但绝大多数学生都对该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每年学生的选课率都达到了95%以上。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加大了实验环节的比重,着重加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亲自动手设计与实践,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洋,付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流向问题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7).

[2]沙景荣.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6).

[3]郭绍青,田富鹏.局域网构建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5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关键词 项目化管理 创新创业教育 就业能力 就业去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80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project management has been used by more and m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 of education. This project from the proje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and employment whereabouts of the impac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in the university to carry out the proje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mployment ability; employment whereabouts

1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去向

1.1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

就业能力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在1909年提出,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即“可雇用性”。①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就业能力三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但对基于项目化管理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研究不多,特别是苏州大学部分工程类专业已经开展相关教育多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沟通技能、团队合作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原创与进取技能、规划与组织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就业能力,使学生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确定就业去向。

1.2 大学生就业去向分析

就业去向是指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的发展方向,包括直接就业、国内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及自己创业等,就业意向的选择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重大。②

近年来,“考研热”开始明显降温,大部分“考研党”的“考研观”越来越偏向理智。与此同时,出国留学受到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青睐,特别是苏州大学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以来,出国留学学生比例递增。公务员考试已经超过高考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考试;自己给自己打工是当下毕业生向往的生活,然而在毕业后随即选择创业需要勇气和实力。

2 项目化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模式

2.1 项目化管理的内涵

项目化管理是由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组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项目特征,为其引入项目化管理提供可能,运用项目管理的核心理论,可以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基于项目的学习或面向问题的学习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项目管理,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

2.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宏观层面上分析是在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断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③从本质上讲仍然是一种素质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在于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价值,发掘自身创造潜能,其落脚点是全面育人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④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以“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等为龙头的创新创业类竞赛影响力不断扩大,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最普遍的教育载体之一。苏州大学部分院系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参加此类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已达到60%以上的比例,基本形成本科生项目化教育的规模效应,是开展此项研究的基础,也正是开展此项研究的必要条件。

2.3 高校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

高校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包括项目立项、项目计划、项目执行、中期答辩、项目结项、成果汇报等环节。项目执行中还需要参加相关经验分享会、实验知识培训、论文写作培训、报销规范培训等业务培训,符合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内涵和理论框架。

在项目立项环节主要分为项目确立与《立项申请书》撰写两个环节。项目确立采取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的形式。《立项申请书》撰写是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对研究的意义、形式、内容、成效等方面进行描述,审核成功即可完成立项。这个环节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有较大锻炼。

项目计划环节主要体现是工作分解、任务分工、进度安排等,而项目执行环节即按照既定的计划而完成任务,这期间可以体现规划与组织技能、团队合作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原创与进取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

中期答辩是项目的阶段性总结工作,采用结合PPT答辩汇报形式,是主办方了解项目进展的手段,对项目团队来说是一种鞭策与阶段性展示,有利于最终按时完成既定目标,也是团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的学习借鉴机会,对演讲与沟通技能、规划与组织技能等都有多提升。项目结项需提交《结项申请书》,对照《立项申请书》总结梳理一年来取得的成果,也是对整个项目管理成效的检验。

成果汇报包括论文式研究成果的汇编成册和结合PPT总结汇报两个部分。将自己一年来研究的成果写成专业的论文样式,对大部分大三年级的本科生来说是第一次,措辞、图表、格式等都是挑战。现场的总结汇报则可从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总结分析,对项目成员的演讲演绎能力、原创与进取技能、团队合作技能等方面提升明显。

3 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分析

3.1 从就业去向角度分析就业能力的提升

调查苏州大学2015届工程类390名本科生毕业去向发现,90%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学生参加过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其中60%的学生曾担任项目负责人,20%的学生进入到部级、省市级创新创业类竞赛。在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更多选择自己申请国外高校,并且成功率高,申请到全球前100位的著名高校比例较高,这与其较好的英文基础和突出的科研成果有较大关联。在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上,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创业意识远高于普通同学。在40名选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中,30位曾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说明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形成起着推动作用。

调研发现,在大三时,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同学已有90%确定了清晰的就业意向,并开始着手准备,而且95%的同学与最终的就业去向一致。而没有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同学中,仅有75%确定清晰就业意向,且就业意向与其最终就业去向仅63%一致,说明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和就业去向的确定起着重要作用。

3.2 不同角色参与者的就业能力提升不同

项目化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一般由3~5名成员组成,其中1名担任项目负责人,其在项目管理中对应“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对整个创新创业项目起着决策作用,通常也是由其与导师先期联系,达成一致。项目负责人在团队中担任领导角色,需控制整个项目的进展,经常与导师、实验师、学长学姐、项目组织方、项目成员等多方位沟通,以及后期研究结论的撰写,在整个创新创业项目的运作中付出更多,锻炼更多。调查发现,98.3%的项目负责人能坚持完成整个项目的立项到结项,不会中途退出,仅有80.6%的项目成员能坚持到底。项目负责人选择保研、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等就业去向的比例为78.7%,高于普通成员。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坚持到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学生的毅力、责任心、抗压能力等多种就业能力与品质,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与提升。

3.3 不同年级参与者的就业能力提升不同

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从迎新开始便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进入新生视野,从大一时“新兵连”到大二时的“作战部队”,再到大三大四时的“特种兵”,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中,对参与者心态的把握尤其重要。

大一参与到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专业领域知识的涉猎成为其着重想提升的就业能力。大二时,很多积极备战的学生早已蓄势待发,培养耐心细心、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沟通水平、提升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对专业不感兴趣或有其他发展愿景的学生顿时显现,参与到其中的部分同学会选择中途退出,另寻发展方向。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生专业认同或职业兴趣的炼金石。大三大四时学生参加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原因是参加高级别大赛、成为学生导师、转变就业意向等。

4 结语

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为“任务驱动”法,使得学生主观规划、能动参与到团队化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在自我修养和个人品行上,点滴积累;在创新意识和专业理论方面,精益求精;在思维逻辑和自主学习方面,突出方法;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及时准确;在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方面,注重实效;在职业生涯和就业策略方面,及早规划,多方着眼综合打造,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和未来工作的匹配性,在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就业去向的确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注释

① 王晓红,杜文洁.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28-29.

② 马书明.纺织类本科生的就业意向及工作启示[J].纺织服装教育,2012(12):473-475.

第6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一)教师的管理能力与意识不高

教师是推行教育的主体,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作为教学的管理者,理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但在我国现下的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由于管理意识的缺乏,教师在管理方面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力度。还有些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学水平,却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这就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题。

(二)不完善的评价管理制度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评职晋级和评优评先都是通过日常教育工作的"量化"来完成的。一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现在不同方面,例如指导学生获奖、课题研究、论文获奖、教研课和表彰奖励等。从目前的评价制度上来看,尚没有更公正、更合理、更先进的评价考核机制。事实表明,如果在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不适时进行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必然会阻碍到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受农村地区限制

现在,农村有很多家庭认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很差,因此,愿意出更多的钱,托关系把孩子送到城市上学,他们舍近求远,费钱费力主要是为了给孩子找到一所教育质量好的学校。尤其是近些年,农村很多孩子都到城里上学,这极大地加重了城市小学教学负担,同时,也导致农村很多学校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农村小学学生越来越少,很多学校面临着被取缔的危险。解决这种问题,农村小学要想长久立足下去,必须要积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工作也以此为中心,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二.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素质教育的注重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教学管理的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必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关的素质教育计划,实现教书育人、知识传授的目标。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是考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了使教学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学校必须对学生教育的评价进行改革,采用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理念,才能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保障。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健康、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管理中,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主体性,是开发小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方法。

(二)加强教师的管理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加强管理的能力和意识,教育管理都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引导和管理指导工作,让每位教师都能意识到自身的教育管理重任,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知识传授是进行管理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手段,通过相关的管理,教师也能激发自身的教学积极性,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的对象与重点是人,通过适当的管理改革使教育教学思想发生转变,实现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对教学模式的转变,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此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智商、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还能使小学生的后期发展更为稳定和劳固。

(三)完善管理的制度

为了使新课程顺利实施与推进,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是极其必要的,其中,教学管理的制定必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安排与实施上,最后落实到管理的实践工作中。检验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就是实行教学检查,其能够起到监控、管理、反馈、评价和督导的作用。因此,为了使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行得到保障,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管理的制度,例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监控、教学计划、奖惩制度、检查制度和评价反馈来保障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管理方法的完善

为了使小学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教师的自身实力与潜能,需要从教学与教育主体上对角色进行适当转变,必须使教学管理的方法得到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都要对学校的教学信息、教学动态和教学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为教学管理计划的实行提供重要资料情况;学校的管理者还要对教师的个人发展投入更多的关注,使教师的能力与潜能得到充分激发;此外,管理者还要转变观念,将以考试成绩为本的教育评价观转变成以学生的发展为准,以此来促进和提高学生自主成长和教师专业的发展,真正实现整体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7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论文摘要:在中学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中,校长、专业教师、学科教师、学生构成其中的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教育的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在中学,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支持现代教育思想的实现、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丰富教材的形式与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效果的优化,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管理。

“资源”是指能促进学习的一切资源,它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硬件资源、各种教育信息软件资源、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的人力资源和支撑学校教育的课程资源。其中,人力资源由相关领导主要是校长、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学科教师和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学生四部份组成。

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力资源的管理决定了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一、校长的力量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校长责任制,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在学校教育中起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是关键。

校长的领导力体现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上,就是校长明确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政策、制度、措施以及日常教育工作的相关行为,采取说服、指导、支持、激励等方法让全校师生员工接受并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最终共同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面普及,要求校长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己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学校实际,带领全校师生共同促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校长领导力的具体表现有: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协调学校各部门统一制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如:软硬件资源的配置规划、教师的配备管理与培训规划、理论技术学习与研究的管理规划、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的推进规划等,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绩效评估目标。

2.校长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筹措资金,合理配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资源,合理配置使用与之相关的专业人员。

3.校长不仅要通过学校各部门创造条件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提供各种支持,如:理论学习、技能培训、教育教学环境、各种软硬件资源、技术服务等,要求并激励师生员工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中,还要带头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中。

4.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的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教育、教师进修、行政管理等,并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具体体现在学校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评估中。

校长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力的各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不可替代的。有的学校花重金装备了先进的设备,但没有人会用,只能作摆设;有的学校对教师使用设备作了专业培训,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教师不愿意用;有的教师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但却苦于没有现代教育设备的支持而无法实施……因此,校长现代教育技术的领导力应体现在校长将现代教育技术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地管理。

总之,在中学教育中,校长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力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的程度。而校长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力的产生,既来自于校长的自身水平素质,更来自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领导力的要求和培养,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力的考核评价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专业教师的一席之地

现代教育技术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设备的支撑,而这些设备的购置、使用、管理、维护都需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专业教师,他们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专业技术教师应该是既懂得技术又懂得教育的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他们的职责是:

1.从专业的角度选择、购置、建设合适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设备。

2.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培训,它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而不仅仅是软硬件设备使用的培训。

3.管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设备,参与学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各项管理工作,协助学校相关部门督促师生员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

4.通过课程或课外活动,对学生开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5.维护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专业教师在学校教育中集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为一身,校长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力将依赖于他们具体实现,教学、培训、使用、管理、维护哪样都不能偏废,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他们的工作。

因此,专业教师既是懂教育教学的教师,也是懂技术、懂管

理的专业人员,他们在学校应享有恰当的地位和待遇。

专业教师要管理维护校园网的硬件设备、开发管理维护校园网的软件资源;他们要维护管理学校教室、会议室等各个场所中的多媒体设备,还要维护管理使用广播、演播等设备;他们既要管理维护校园几百台办公计算机,还要开发维护各种教学多媒体课件资源和学校教育管理软件;他们要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也要培训教师在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各种新技术新软件以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顺利应用……他们必须随时准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在中学教育人员中配置一定数量不同专长的专业教师,以确保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要为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和时间,以确保他们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所需要的最新知识和技术,促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专业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所以对专业教师的考核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学、技术服务和管理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不能有所偏废甚至忽略不计。专业教师确保了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

三、学科教师的能力

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离不开教职员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学科教师的能力,学科教师是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力军。

学科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学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具体体现在:

1.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素质;

2.掌握各种必需的信息技术;

3.具有研究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探索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能力;

4.注重研究学习教学软件、硬件、课程和教学模式,会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并将设计和研究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

5.会评价和管理各种教学方式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

6.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获得来自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来源于学校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体有:

1.开展理论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学校应定期开展理论和技术培训,使教师建构起正确的现代教育技术观,提高教师实践应用能力;

2.采取各种措施,营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通过引导鼓励、考核评比等措施,深入教师、学科、课堂,促进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3.注重学习研究,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提升能力

在学校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通过教学研究让教师及时研讨、反思、总结,丰富教学资源,从而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依赖于学科教师,而教师的运用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逐步提高的,学校应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措施才能推动学科教师的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水平。

四、学生的素养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课堂教学时,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如:政治教师利用网络教室组织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时,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数字模拟实验室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实验也有帮助,总之,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教育管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主要靠中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当然,学生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参与学习活动,也能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学校不仅要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设,还必须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注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加强课程的评估与管理。

总之,信息时代要求学校教育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在学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人是决定因素。在校长、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在学校教育中有效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孙祯祥.基于知识管理的区域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机制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07,2

第8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一)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

    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对教学现状的全面了解,对现有的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理解不到位,科学研究工作动力不足,只是被动地进行体育教学管理,创新意识不强。时常会因为繁杂的体育教学事务管理而忽视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现状,忽视自我能力提升等高层次的需求。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观念和现代意识的教育需要更新,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者,应该有着明确的角色意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等,都应当进一步加强。

    (二)忽视评价和分析管理问题

    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忽视了评价和分析管理问题,在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体育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忽视了教学质量监控。体育教学计划以及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在规定的期限内,不仅要完成项目的教学内容,而且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实是非常困难的。2.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欠缺合理的指标。我们时常看到大多数的教师参与学生质量分析测试结果时,统计考试成绩的分布,任课教师在考试过程中会潜意识的使学生体育成绩呈现正态分布,最终从表面上看学生体育成绩分布比较合理。3.教师的教学能源短缺。教师的思想相对滞后,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思想。由于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是不积极的,一些教师的教学能量分散,大多数时候不进行提前备课,不注重教学研究和实践,在课堂上精神放松。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1.内容相对单一。目前体育课教材建设相对落后于教学实践的发展。一年级安排体操、田径内容,二年级进行选项内容,虽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教学改革,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体育课上所接受的内容重复、传统、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2.教师的专业技能需要改进。大多数教师在以教学内容为主的传统技术教学、教学手段上也有一定的强制性,在教学中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职业角色,教学手段古板、陈旧,淡化了运动过程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忽视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感受。同时不能很好地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不敢于大胆尝试新鲜事物。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拓展训练;也可以自制器材开设新疆少数民族传统项目。3.场地器材较少。由于学院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器材使用频率加大,磨损情况也较为严重,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学生使用;另一方面,场地设施不够完善,场地维护不及时。开设室内项目都只能在室外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也是造成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

    二、体育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建议

    (一)制度的完善

    系统的教学监督和指导起非常大的作用,是提高管理效果的基础,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是重要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基于高职学院体育工作和教学特点的客观规律,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严格规范教学过程,以及完善现行制度,根据教学的需要和人才培训要求建立新的系统;二是开发系统,坚持它,违反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同时按照制度规定去处理教学工作中的具体事务,尽量减少人为因素,较好的体现公平、公正性。

    (二)教师能力提升

    1.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能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根据所教专业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选用对身体锻炼价值高的专项身体练习内容,删除那些技术难度高不易被学生掌握的身体练习内容;通过教研室活动,教师们探讨出符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的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循序渐进式等教学方法,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研究学生,将教学的组织方法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表现在教学计划、演示讲解,使用教学,纠正错误,处理紧急情况,利用空间设备、保护帮助、检查评估等等。在体育教育教学能力、技能、演示的过程,能够纠正错误是很重要的。2.体育教师组织管理能力体育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掌握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通过体育教育实践的积累,逐渐形成一个专业的能力和发展。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效地组织动员学生热情参与,通过巧妙地设计的教育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这种类型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是包括在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和业余训练的能力;第二,由于体育教师角色的特殊性,体育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也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领导,组织和领导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在组织、管理、竞赛、裁判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协调合作能力。作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体育组织管理能力,并对每场比赛进行公平、公正的判罚。3.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师掌握规律的体育教育,运用科学方法,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这些规律为体育教育服务,不断研究教学实践过程,分析总结,提高教学和成功经验上升到新的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和科研能力,科学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和创新能力等。在体育教师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研究能力提高了,可以把教育教学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可以感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创新能力在各种能力中为核心能力,科学主题是保证正确的研究方向,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三)体育教研室的管理

    教研室应该主动并积极与学校交流,要根据学校的未来发展来明确教研室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体育教研室的计划必须注意教研活动的目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课程改革,重点是课堂教学,以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活动为载体,作为一个整体在形式的合作内容,布局,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并提供规范性指导体育活动。教研室是学科教师集体研究、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组织,不仅是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体现了高校教学的重要教学的基本教学管理、层次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和教育改革的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功能,对提高教学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合理设置体育课程

    1.相对淡竞技重娱乐,课程的内容,应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教学内容的高职体育应当符合高职教学的特点,例如,畜牧兽医,旅游专业有季节性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满足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而不是安排相同的内容,同时,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体育习惯,更好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2.体育选项课在高职院校应适当引入新的运动,现在,受学生欢迎的许多流行的体育已逐渐进入学校体育课程,如攀岩、瑜伽、舞蹈、羽毛球、轮滑等等。同时也可以基于地域特征的特点融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比如:民族健身操等项目。适应变化的社会,体育教学的内容在高职院校也应该不断更新,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顺利融入社会。

第9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范文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目前随着国家奋斗的目标是“普及大学”,很多高校都对招生制度进行了改进,扩招已经普遍存在于中等职业学校里面,对于扩招过后的学生人数与现在学校的实际承载力,根本就不成比例,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人数的增加,使得学校的教学器材的耗损量大,需求量也偏大,并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就不是单纯的体育教学,他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宽阔的知识面就迫切需要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维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于体育教学的作用,同时面对我国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日益剧增的人数,但是学校却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对其进行改善,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对于体育教学来讲是一种阻碍,加之师资力量方面产生的可限制性等都应该得到中等职业学校的上级各个部门的领导以及体育教学的主要担任教师的重视,并且及时的针对这些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进行解决和改善,大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这一工作任务上面大都是聘用的一些年龄稍微偏大的退休老师,他们由于年龄稍大,具备的记忆力和一些管理知识上面的能力稍加偏弱,并且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比较陈旧,没有创新力,经常出现混乱的情况,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麻烦。加之没有一定的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学生和老师的相关规定,就致使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出现很多麻烦。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问题

(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并且也不断的的引进和采用了对于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现在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可供中等职业学校参考,使得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没有科学性、依据性等,很多时候的管理有点不切实际,管理内容含有很高的水份,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员在制定自己既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更偏重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却忽视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现在的缺乏目标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加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和依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的制约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

(二)陈旧的管理理念

针对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特点可知能够拥有两性的管理方式是更佳的管理方式,即为科学性以及实效性,但是在现在很多学校实施的管理理念是迂腐陈旧的,很多都是以前的有管理经验的工作着根据经验在做事,根本就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从定性这方面去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它的管理理念上面来看似乎已经落到实处,但是从定量这方面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些实际上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不过怎么把体育的目标真正完善呢?这就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现在的每所学校都在研究体育的创新和改进,包括教学设备上的改进、教学方法上的创兴、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等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再到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爱好,这些能改进和创新的地方在每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进行了整顿,但是这都是一些非常虚空的措施,没有真正的将其落到实处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并且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度不够明确,只是空有目标没有实际的举措,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严重的制约和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道路。

(三)缺乏足够的经费

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场地、设备、教师的水平等条件所限制,就不能让场地的器材得到大力改善和创新,但是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倘若一周、半个月乃至一个月都不对体育活动器材进行创新与更换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无趣、乏味、没有新鲜感等而厌倦上体育课,致使陈旧的体育教学器材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活力,加之现在高校的大量扩招、致使对器材的需求量大大的提高,并且破坏率也提升了一个深得层次,这些都需要学校的大力投资和进行扩建来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以及让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学校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经费不足是现在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最关键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四)没有健全学校平衡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

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中除了管理学生使用的体育课堂器材之外,还要管理学生的相关体育成绩,并且做到从一个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里面能够简单明了的看出学生的学习和考核情况,并且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获得自己的体育信息的网络体系,建立校园网络子系统,并且在这个子系统里面也要涉及到关于学校的操场建筑用地面积等,并且能够对体育课堂上的一些体育器械和设备的进入和借出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偏多,这些方面都让你故意出现混乱,有一个明确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网络体系将学生的体育方面的信息都能够分析体现在以下图例:

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应该强化制度管理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制定一个完善的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对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而言是亟待解决的因素之一,而这个用来约束和限制制度管理的内容就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教师的薪金福利、课堂行为准则、日常行为准则以及一些活动准则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领队的条约和准则,教师在一些公共健身所、场地(游泳馆、羽毛球场等)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准则等。这些都用来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校存放体育器材的地方,更要有秩有序的对体育器材进行编号规划,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借还规定,让这些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避免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

(二)提升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能力

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管理工作的好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即组织、创新、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其它一些思索和决定决策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人都要具备充足的管理技能、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还要针对实际情况、实际问题及时的做出解决措施和创新方案,能够用于挑战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系统以方便将一些数据和分析列成库,还要有一定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当产生一些矛盾时,能够及时的解决,并且能够与学校的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有什么信息和方法一定要及时的和学校的上级部门领导反映和沟通,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大力扶持。

(三)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人群的民主管理思想

首先要让学校的有关上级领导自身的民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就是要加强学校的学生以及老师等的民主意识,担任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在鼓励其他人拥有民主意识的同时更应该让自己的民主意识更高一些,当管理方面出现了某种问题时,管理员势必会采纳或者制定一些解决的措施和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个方案不能够由管理员自己定妥,而是应该由多方领导以及相关人员的协商之后才能实施其计划,通过这种多方协调、共同商讨的解决办法可以让大众意识到这不只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制度,都是按照大众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和完善的制度,对大众自身的利益是有益无害,对于一些奖罚制度、优秀人员评定等就务必要通过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质量和程度以及所做的贡献来定妥。

鼓励大众参与到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意识中来,鼓励各部门人员和各领导将自己的特长全部展现出来,在这大胆穿心和改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小差错和小隔阂,但是务必要尽快将其解决,避免出现拖泥带水的情况。对于上级领导则要加强对管理者以及学生的各种检查和监督工作,下级在岗的各个工作人员就应该按照制定的规则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做好份内的工作,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制度都能够解决当前管理问题,让各个上级部门的整体以及综合效益都能够大大的提高。

(四)利用评价管理制度

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管理制度,在这些制度里面,众人可以通过对相关的领导和老师进行评价等,并以此来进行选优评先等活动,这样来提高众人的管理意识,利用他们自身具有的荣辱感,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等,并且对他们平时的有关体育方面的运动考核,比如,每天要求做的眼保健操、与每天需要做的晨跑以及有否参与一至三次大型运动等这些都可以来对相关的人与物进行评价,通过众人的评价对管理者而言还可以进行对相关的有能力有素质的人进行选拔和使用,让这些有能力却没有地方实践的人能够更大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中,虽然与以前相比,管理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还是没能最终的彻底摆脱过去的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校的教学模式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反而时常出现错误和带来麻烦,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具有创新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现在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沿袭着某一种管理制度不变,要积极的采纳和吸收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一次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质量,提高竞争力,及时的对众人的评价进行总结,并适当的进行奖惩赏罚,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到老师以及领导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学校也要鼓励老师除了学校的体育外,还加入到社会的体育中去,对于其做出的卓越贡献将也会被看成是学校的体育贡献一样的价值,不会轻视或者重视哪一种体育成绩的价值。

(六)解决处理好学校的内部人员关系

要想更好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关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道理,要是自己的内部关系都是一团糟的话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是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的,在学校的评优选先的工作中,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忧一部分人喜的,但是这有可能会大大的影响学校的教职员工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处理选优评先这些比较敏感的事情上,就可以依靠众人的目光,集体对其进行评论,避免关系的不和谐,另外对于领导和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处理妥当,避免领导有事的善意批评和员工之间的工作完成情况产生矛盾等,另外学校还应该大力的注重老中青年三者的相互协调、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在解决和谐内部关系的同时又有效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

(七)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功能原理

在校园里面建立起一定的网络体系,使得这个程序在学校的相关用户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务必选择一定的网络进行安装、另外两种分别为工作站安装以及单机安装等,在这基础上让改系统能够存在着通用性,在进行电脑程序的单机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计算机的系统中建立校园内的本地数据库系统SQLServer7.0。在进行计算机的网络体系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服务器端安装一定的数据库系统,对于数据库出现的各种系统上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就非常简单和方便了,只要控制和调整服务器端远程相关信息就好,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相关的校园内网络实现的基本原理图就依据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