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设计要求范文

城市设计要求精选(九篇)

城市设计要求

第1篇:城市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集约型;居住综合体;功能组织;交通流线;空间

一、集约型居住综合体的概念

集约型居住综合体属于居住综合体范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规划卷)》中对“综合体建筑”做如下的定义:“综合体建筑(building complex)是指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它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单体式,即只有一座建筑;一种是组群式,有多座建筑物。”参照“综合体”的概念,可以认为“居住综合体”是指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并由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各功能之间优化组合,满足多样化生活的需求。

对该定义加以分解,可以看出:①集约型居住综合体是居住综合体中的一种,以居住为主,还需要包含多种城市功能,如商务办公、酒店、商业、休闲娱乐、会展以及纵横交叉的交通及停车系统的居住建筑群体。从定义中的“复合型”一词可见,各种功能并非简单地并存,而是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②“体现高密度开发”是对“集约型”一个方面的解释,其强调高强度开发、混合使用的土地利用模式,旨在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浪费,以求在更大的范围内保护生态环境,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③“街区型”指集约型居住综合体具有街区的特点,通过街区实现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与交通系统的有效联系,并且营造“街区型”的开放人居环境,延展了城市的空间价值。

二、集约型居住综合体的主要特征

(一)区位上的高可达性

由于集约型居住综合体是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而非单体建筑本身,所以其强调土地的综合开发,旨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合理解决更多人口的居住、生活等城市问题,所以区位上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区、次级中心区、城市CBD、新城市中心区等一些密度较高的地段及区域。从能源节约的角度看,这些区位集中了大量的办公人员,为了不加剧城市的交通压力,更应大力发展及建设相应的居住建筑。

(二)组群式的高密度居住形态

高密度开发具有保护土地资源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双重意义,集约型居住综合体追求节约资源、避免“摊大饼”的模式与高密度开发存在着对应关系。在我国土地面积有限、人口向城市集中的信息化与城市化时代,作为城市化的一种对策,用现代化技术向高空获取空间是一种必然的手段,这也决定了集约型居住综合体的高密度的居住形态是必然的。

(三)功能的网络化

“功能的网络化是以地面为基准对各种空间进行水平面和垂直面的综合开发形成协调有序、立体复合的网络群组,功能的网络化模型是对传统的城市功能组织模型(二维树形结构)的发展和修正。它综合体现了现代城市多元集约与高效的需求。”

三、城市对集约型居住综合体的设计要求

(一)功能组织与布局

集约型居住综合体的功能是以居住为主,且包含多种其余城市功能。功能的网络化是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对传统二维的城市功能组织模型的发展和修正,多种功能的优化配置可产生1+1>2的激发效益,满足人在有限时间内的多种需求。

1、节约省地的布局模式

集约型居住综合体对土地的开发强度较大,在功能布局中,除留出必要的广场、庭院以及疏散的场地外,经常会出现建筑满铺基地的情形,建筑的占地密度及容积率均较高。在南京中泰国际的设计中,建筑密度达到59%,容积率达到6.3,建筑布局采取院落围合式;而较高的建筑密度并不意味着降低绿化率或减少室外活动空间,其只是将绿化与室外休闲空间抬高到了空中――往往位于裙房之上,中泰国际的裙房屋面为空中休闲花园,对应的塔楼位置为面向花园的会所、餐饮业等。该居住综合体的功能组织其实是在三维坐标体系中进行规划布局,“节约省地的布局模式”言外之意也就是布局模式从二维转向了三维。

2、内外有别的空间环境

集约型居住综合体作为街区型城市居住建筑群体,对“外”是形成清晰的街道界面,将需要有对外开放性的功能布置于沿街界面上,如商业、餐饮、办公楼的出入口等,对内则营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舒适的居住院落空间。在国内诸多小区的设计中,通常引入一条“内街”将办公区、商业区与居住区划分为内外有别的空间环境,如北京SOHO现代城、深圳万科四季花城等,均是在水平方向、二维层面上区分“内”与“外”。由于集约型居住综合体立体式布局的特点,“内”与“外”也会在竖直方向、三维层面上加以区分,如南京中泰国际四层的空中花园之上为“内”,下部商业为“外”,“内”与“外” 其实只是相对而论。

3、高效利用的城市资源

集约型居住综合体在开发建设中,其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可根据周边情况,采用“取长补短”的配套方式,一方面利用周边现有的城市资源,另一方面补充完善一些服务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开放与城市互动。该类居住综合体具有街区型住宅区的特点,注重与城市的有效结合,住区的配套服务功能是通过街区之间的共享来实现的,而不是每一个街区内的自我完善。街区价值的提升将同时带来城市价值的提升,并且有利于多样化生活的营造。

(二)交通流线组织

1、步行系统与城市的接口

居住综合体内的步行系统与城市接口包括地面人行道、城市广场、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商业街等。由于集约型居住综合体沿街界面所具有的开放性的特质,从地面人行道、城市广场等二维层面均可直接进入居住单元内,这是较简单且普遍的设计方法;而在一些城市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案例中,可由过街天桥、商业街、地下商业街等接口直接通往居住建筑。

2、车行系统与城市的接口

综合体的车行系统与城市的接口,按衔接方式分平面和立体两种。平面接口方式容易理解,机动车辆直接从二维层面进入居住区域。出入口的设置要以城市道路性质为依据,车速高、通行频率高的城市一级主干线道路上不宜设主要出入口及服务口;若迫不得已而设,则建筑基地内应布置较大的广场空地作为缓冲区。立体接口是指衔接空间出入口以立体交叉的形式与城市道路相接。

3、与城市交通枢纽的结合

对公共交通的倡导是集约型居住综合体与城市有机融合的重要设计原则,相应的,建筑与城市交通枢纽相结合能够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这既是城市的需要也是建筑的需要。综合体建筑产生的人流及物流量极大,靠近交通枢纽建设或与其结合建设,可有效地缩短人流、物流的交通距离,提高设施利用率,减轻对周围城市交通的压力。集约型居住综合体与城市交通枢纽的关系,主要包括“与交通枢纽相结合”和“与多种交通枢纽相连接”。

(三)空间组合

由于综合体建筑功能构成的复合型和复杂性,使得其空间构成类型也十分复杂,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空间之形式。从不同角度研究其空间构成会有不同的分类,如从领域性角度,可以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从功能角度可以分为居住空间、办公空间、商业空间、休闲空间等;从空间方向性角度可分为水平空间、垂直空间等等。虽然本文强调集约型居住综合体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复合化的特点,但是也非常注重社区人文环境的营造,重在挖掘集合居住文化的深层内涵以及空间领域性的划分。显然,居住、办公等属于私密空间,街区级道路、空中庭院等属于公共空间或者半公共空间,这种公共空间或半公共空间的设计是集约型居住综合体的魅力来源,是综合体空间组织的核心。

参考文献:

第2篇:城市设计要求范文

对城市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城市环境的设计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城市所在地的地域空间、物质要素、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所承载的一切要素,这些因素都要考虑环境保护的作用,还包括同城市文明相关的人文环境及文化环境的设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城市环境设计包含的环境内容,由于它的概念比较宽泛,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前,就需要设计人员认清城市环境保护的概念,要明确设计城市环境保护的目标[3],这样才能以城市现有环境条件为依托,达到设计人员对城市环境保护进行艺术设计,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具有艺术风格和魅力,提升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和品位,只有将城市环境保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才能达到以城市环境保护为设计,才能设计出在环境保护中达到符合城市居民审美观,才能满足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尽快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工程作品[4],如果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完全采用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和载体的设计理念,那么即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完成,投入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改造工程中,也很难体现出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因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就应深刻的认识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使城市环境保护决定和主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以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在具体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城市所在地的不同环境保护特征,在设计中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同城市环境保护要求统一起来,只有这样,通过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者透彻地分析,才能使城市环境保护达到要求,才能通过艺术手段创作出城市环境保护的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环境艺术作品,使城市通过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城市环境设计变得更加美丽。

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

2.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以观赏性需求为标准

从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来讲,城市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有重要的相关性,它是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在很多城市中,大多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绿色景观,例如城市公园的设计,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基础,它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的环境保护之地,在城市公园中可以设计一些雕塑小品,使它们在公园中居于很强的标志性和观赏性,同时公园中大量的树木和绿地,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氧气,而且可以对市民提供观赏性与标志性,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是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支柱[5],它们在设计时,大都以独特的造型,别具风采,使城市公园成为环境保护的基地,屹立于城市的一角,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的非常具有亲和力,使城市公园在市民的生活中注入趣味和惊喜,也成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标志物。城市公园以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成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基地。

2.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动感性需求为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开始对于自身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需要加强保护重视,这就必然对城市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具有观赏性环境景观设计,已经不适于现代人对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了环境艺术设计体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在环境保护中,动感性最强的物质就是水。水在城市环境保护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古老而又不会落伍的因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在广场或公园中增加对水的利用,既要保持节约用水,又要发挥水的作用,尤其是世界大多数地区缺水的原因,就更加注重水和人的关系,使城市中的水在环保中发挥作用。显然可以看出,水是城市环境艺术中重要的设计题材,在城市中的夏季;水既可以使附近的空气凉爽,水又可以形成无声之物;水即可以供人嬉玩,又可以供人观赏。因此,在中国城市的广场,大都会设计一个水景设计,或瀑布、或喷泉,这些水会使游人感到趣味十足,晶莹的流水静静溢出,然后,这些晶莹的流水,还会以设计者的思路,沿着光滑的通道,流入到地下水池中,再从水池中的端口喷出,给天空配上一张水帘,使水在动态中品味出静态的滋味,在无声中蕴含着动感的快乐,给观赏者无限美好的感觉。

2.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

从城市环境保护设计的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景观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这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需求,也就是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是以实用物本身来保证城市环境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本色。例如,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就需要加强对种植树木的设计、还有对城市铺地绿化的设计,这些都是城市建设的实用物的设计,这些城市建设细节,要从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这就会更加突显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作用,使城市居民享受绿色的环境效益,体现了城市环境保护作用的优异之处。在城市环境设计中,也可以利用实用物的建设,使城市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向着装饰化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要利用实用实来突出艺术感和装饰感,使实用物在环境保护中为市民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激情,这样不仅可以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而且可以调动市民的情绪,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地铁站出口,都要给与一定的绿色设计,使他们给人感到一出地铁口,就会感到性情舒畅,使人感到是一个美好的视觉盛宴,这样就把地铁口变得生动有趣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走出地铁时,就把紧张的心情变得心情舒展。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

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

在进行现代化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就要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将城市自然环境中的树木、花卉、绿化、草坪、水资源、动物等引入到城市设计之中,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广场,就可以设计引种大量的树木和花草来对城市的环境进行绿化点缀,这样就把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栽培,来进行对当地城市环境空间的设计,会使人感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现代城市中,还可以在公园中,设计和构建人工水景,这些人工水景的设计,也是从环境保护出发,尽量模仿自然环境,就可以构建一个自然的,具有环境保护的城市环境,这种城市环境可以美化城市居民的生活[6]。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空间,可以引入许多自然环境在城市的环境保护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是对水的引入方法。对于水环境的设计,它只是环境保护中众多的要素之一,在城市环境设计中需要与其它要素结合,才能创造出水的魅力,有时也需要借助其它要素来突出水的美,由于这些水与水生动植物的结合,可以使水环境的设计得到好的效果,这样才能符合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需求,市民的心理需求是在环境中引入水,使水不仅能给人以感观上的享受,而且,水在城市环境中,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例如,一些城市在公园中央广场上,设计一个水景设计,它就可以给人以美的感觉,使人趣味感十足。又可以发挥城市环境保护的功能。

3.2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

公共雕塑以及其它的环境设施,也会给城市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作用,如艺术小品、柱廊、浮雕、旗帜、壁画等,这些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公共雕塑的艺术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它会使环境保护作用得到延续,因此,城市中的公共雕塑,一定和加强城市的环保文化相结合,要注意与人们现代生活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得到的雕塑和设施的设计,就会实现城市雕塑和其它环境保护设施的功能统一;会使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更加突显城市雕塑的象征性、审美性、艺术性、标志性,这样就可以突出城市环境保护空间的功能性。显然,要利用雕塑与城市环境因素相结合,使市民感觉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实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作用,达到改善市民的生活空间。使城市居民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3.3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化城市住宅是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建筑体系,它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建设是否具有环保功能。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只有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在经常活动的区域,得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才能够尽情享受城市环境住宅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健康的生活环境保护的功能[7]。因此,一定要将城市住宅的居住功能与环境保护功能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使城市环境住宅与环境保护的作用结合起来,使城市环境住宅既能满足居住生活的需求,又能达到实现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现代住宅的复合功能。这样才能够提高市民居住区域的环境保护能力,增强城市住宅小区更具有自然性和亲和性,使城市住宅减少现代城市中的弊病,减少城市钢筋水泥带来的生硬感觉和冰冷感。这样的城市环境住宅,不仅便利了广大居民的生活,同时,这种住宅又具有亲和力,可以使小区居民享受环境保护的滋润。

4结语

第3篇:城市设计要求范文

1.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总体布局、空间设置、土地利用等进行综合性的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时建立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的,在设计时要注重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促进城市的总体发展。城市的设计必须以一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同时更要接受和延续城市现有的历史景观,在规划过程中通过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以及城市的改造升级,促进城市的发展。

1.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从建筑的外观、结构以及功能等各方面出发,保证建筑的经济性、美观性以及实用性和生态性。建筑的设计必须满足建筑自身特点的需求,同时符合当地的基本环境与人文状况,更需要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从布局、色彩以及功能上与城市规划完美对接。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城市规划设计指导建筑设计

建筑是整个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城市的任何规划包括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以及建筑等,都会对建筑的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从土地资源的利用,空间布局的高效等方面作出了规定,这些都为建筑的设计提出了一定的指导。建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其必须与外界环境进行联系,而这一联系都是城市规划所构建出来的大环境。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需求,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与城市的共同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在全局上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调和,也能够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各项设施建设分配问题上实现最大化的协调。

2.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建筑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而言建筑甚至在城市中占到了主要的地位,它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中对于建筑也会作出相应的规划,而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必须服从城市的规划设计。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最近几年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发展都会包含在城市规划的发展计划当中,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搜集充足的资料,了解城市规划中对于建筑与环境的要求。建筑的色彩选择尽量保证与城市规划环境的相协调,建筑的标高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的功能选择应服从城市规划的规定等。建筑物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特造型在城市建筑中脱颖而出,但是也应当注重自身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地位,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最大化的保证城市建筑的良性发展。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策略

3.1合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统筹兼顾到城市、建筑、环境以及人员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在进行规划时切不可仅考虑到短期的需求,应用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的规划设计,如人口的增长与移动,对于建筑功能需求的改变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等。一个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为建筑的设计发展指明方向。

3.2科学的建筑设计

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需求。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对城市发展的规划,如城市规划中对道路交通、城市环境以及建筑发展作出了长期的规定,则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长远的需求,从而保证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仅仅依据设计人员的单方面思路来对建筑进行设计,导致运营阶段出现建筑无法与周围变化的环境相互协调适应的情况发生。此外,建筑设计必须遵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硬性规定,如建筑的色彩、标高和布局等。通过城市规划设计为建筑营造一个合理的规定和环境,通过建筑规划对城市规划的相应,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3.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第4篇:城市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定义

1.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之中对于城市空间的划分,时期可以满足城市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的城市建设内的过程之中,城市设计是在施工的计划制定之前就应该开始进行,适当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保证城市建设可以满足设计目的,除此之外,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保证设施建设的过程之中设施将埃森纳赫的合理,不影响正常的城市生活。在实际设计工作之中,城市规划设计主要完成的是对于城市外观、产业建设发展、社会设施建设、政府办公部分建设等几方面的空间划分,这一设计过程主要是为了方便在实际建设过程之中建筑布局的方便,只有保证设施布局合理,不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城市规划才能达到加快城市发展的目的。

1.2建筑设计

城市建设之中的建筑设计的内容包括对于建筑的外形、结构和使用方式的设计,在设计工作之中,设计人员一般会依据城市规划的具体目标和空间规划,通过对建筑物的外形和面积进行符合要求且美观使用的设计,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的,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建筑设计包括对于建筑工程的预算设计、外形设计、使用设计以及结构设计。预算设计又被称作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之中,除了要保证建筑质量的高度之外,还要对建筑的建设造价进行高质量的编制和控制。合理的造价编制对于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建设部门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工程的施工部门涞水,合理的预算造价编制可以在工程的投招标工作之中占据优势,从而为施工部门获取经济利益,合理的造价管理还可以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等步骤作出管理,防治施工过程之中由于不利因素而出现设计上的变更,防治不必要的经济和施工损失。同时,造价管理还会对施工材料等施工工程之中的花费进行控制,使得施工部门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在预算的编制之中为了可以较为准确的进行编制,会对建筑的结构和外形进行初步的设计,以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在设计的过程之中,设计人员既要注意结构外形上的美观,也要了解建筑过程之中的消耗,以避免出现为了复杂结构的施工而使得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受损。

2.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2.1城市规划对于建筑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在城市建设之中,城市规划始终是处于指导地位。城市规划决定建筑建设的地点以及空间大小,建筑设计的具体风格也必须按照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在考虑到城市建设之中对于未来发展、建筑大小、城市绿化等因素之后,城市规划将对建筑的施工提出具体的一些规划设计建议,而建筑的设计一定要满足规划要求,否则就可能破坏城市发展的规划。城市规划设计虽然对于建筑的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在我国当今的城市建设之中,建筑设计工作在进行时往往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在满足规划的具体要求的情况之下,各个建筑的设计可以在其所规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相对自由的设计。在我国的沿海地区之中,由于城市发展的空间较大,且经济发展迅速,造成了城市化建设十分迅速。这些地区的城市建设就是使用这种弹性化的设计思路,在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情况之下,对建筑的外观、结构、绿化等因素进行组合式、弹性化的设计工作,加快了该地区的城市化建设。

2.2建筑设计实现城市规划内容

在城市建设部门对于城市未来的建设规划进行设计之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对于建筑设计工作的完成和施工企业的选择。施工企业根据其设计和预算编制参与招标,进而对于施工项目进行招标。在这一过程之中较为考验施工单位的设计能力,其设计是否可以在满足城市规划设计要求的同时实现对于建筑外观和结构的高质量设计决定了城市建设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规划设计提出建设要求,而建筑设计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同时对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进行设计,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和美观,对于城市建设质量有很大影响。

2.3两者互相推进

城市的建设规划设计的主要推动力是国家对于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城市人口增加对于城市居住建筑和使用建筑的需求,其在设计之中主要需要考虑城市的可建设空间、周边环境等客观因素,在通过对以上因素的考虑之后,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才可以进行规划要求的设计。在完成规划设计之后,城市建筑设计人员将作为建设的主要手段,根据城市的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的设计,城市建筑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之中的实现手段,主要是用于满足人民生活要求和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之中处于一个循环平衡的发展态势之中,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提出要求,反过来建筑设计又作为实现规划的手段二不可或缺,两者互为辅助,共同完成城市建设工作。

3.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措施

3.1注意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尽管我国当前的城市建设事业发展迅速,但是,就历史上各个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城市建设的进行必须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进行,过快或是过慢的城市发展都会影响城市的正常建设,进而引起城市的恶性建设,影响正常的城市化进程。因此,为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正常进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城市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在建设规划设计之中对建筑的空间布置进行科学的设计,以避免出现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现象。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建设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这就要求城市建设部门对于增加的外来人口提供居住场所,过多的临时住房建设挤压了城市空间,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产业的逐渐扩大,大量的非常驻人员比如农村在城市的务工人员等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给城市的建筑行业的管理和正常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发展较好的城市之中的建筑空间拥堵现象尤为严重。建设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就会影响城市的正常布局,进而破坏城市之中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秩序。在实际的设计之中,规划人员要注意在设计开始之前对城市之中的交通情况以及正常的城市生产活动进行一定的调查,保证城市的进一步建设不会影响正常的人民生活。同时,在规划设计之中应该避免新建设的建筑对于当前建筑布局的影响,商业区预计人口密集区应该避免进行新建筑的施工,防治出现安全事故,保证人民安全的生活。除了建筑的空间布局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及交通状况之外,规划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对于城市绿化情况的设计。尽管新建筑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但是为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环境的优化,城市绿化进程必须继续进行。在城市规划设计之中要进行城市绿化设计,应该从建筑的绿色耗能以及城市的绿化两方面进行。在绿化上,规划设计人员可以选择在城市的空间充裕地段进行率木以及草坪的建设,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之中一般分为对于建筑能源的低碳设计和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当前国家正处于能源紧缺的状态,人们的节能低碳思想也开始逐渐被重视。节能建筑的使用对于我国能源紧缺的现今状况具有一定的缓和作用,与此同时,国家应及时掌握并制定新能源的结构调整策略,开展新能源运用开发等有效活动。我们坚信,伴随新能源在节能建筑与节能设计方向的逐步深入研究与广泛利用,我国当前的生态和能源危机必将得到极大改善。低碳建筑的设计施工可以使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得以有效的降低,并且对于建筑的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通过建筑的节能低碳施工,建筑之中的废弃废水等废弃物的排放可以有效的减少,最终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由于能源紧缺情况的逐渐严重,减少能耗成为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要求,减少能耗,保证国家发展成为社会建设中的主流观点。在建筑行业之中,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因此,低碳节能建筑的建设应该被重视起来。除了对于设计的要求之外,规划设计人员还应该承担对于建筑行为的监督工作。施工管理对于建筑项目的高质量的完成有很大的意义,在质量管理工作之中,规划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监督方式来进行。在当前的质量管理之中,规划人员需要管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管理一般使用对比法进行。对比法可以根据实际施工计划的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横道图检查以及网络图检查。横道图检查一般是指在工程的建设计划之中使用直线式的建设计划来对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划分,在这类进度管理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来安排各个阶段的施工。由于施工计划呈现为直线性,说明建设部门对于工程的进行有着较为准确的了解在施工之中,规划人员可以根据工程情况进行较为自由的选择。而在质量控制过程之中,规划人员要遵守管理之中的原则,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是建筑项目的施工控制之中极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建筑项目质量控制的好坏也能决定项目的成功与否,质量控制的程度低,会造成建筑质量问题,进而对建筑的工期和产出质量造成严重的后果。质量控制过于严格,又会拖延项目的工期,可能使项目无法按时完工,甚至影响投资费用。因此,在建筑项目的质量控制之中,建设部门应当针对项目的类型以及规模,确定具体的质量标准。

3.2提倡建筑设计绿色化

在当前的社会建设过程之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的是减少人民生活过程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建设和装修过程进行绿色化的改善,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在以绿色设计理念对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进行优化时,要注意以资源的合理使用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之中时刻注意对建筑资源的循环使用。设计上的资源循环使用主要是指在建设的过程之中控制工程的建设成本,要求施工部门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以及建筑设计,在预算的过程之中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满足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合理使用。现代社会的建筑在建设使用的过程之中提高对于建筑资源和能源都有较大的依赖以及使用量,在当前我国的资源缺乏的发展环境之下,传统的建筑建设过程显然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保证未来我国社会可以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速度,我国应该在城市建筑的设计之中将对于建筑资源和居住能源的高消耗量逐渐降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友好发展。在实际的设计之中,资源的循环使用要求可以通过对于废旧建筑材料的在制造以及再利用来进行,减少对于资源的依赖。而当前的建筑建设过程之中最为主要的消耗为能源的消耗,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设计过程之中应该对建筑的耗能过程进行深度的优化。除了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不合理之外,在当今的建筑建设和装修过程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建筑材料对于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装修已经成为人民对于住宅的硬性要求之一,家装行业也成为国内发展极快的行业之一。但是,家装带来了住宅内室内空气和环境的污染,随着装修的进行,不利于人身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等等化学产品逐渐进入室内,使得室内的环境在装修的过程之中会存在大量的影响住户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目前,根据我国空气检查部门对于室内污染物的调查,在经过室内装修之后,内部的污染物包括甲醛、苯、甲苯以及乙苯等多种污染性化合物,各项污染物的浓度均超过安全线,在居住过程之中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建筑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之中要保证住户的生民健康,绿色设计必须立足于住户的健康居住的基础之上。

4.结语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呈现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对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之中,建设人员应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平衡,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发展。

作者:岳欣 单位:河北大成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宋超.刍议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科技展望,2015(20).

[2]邓博.试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5(23).

第5篇:城市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市政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作为城市市政工程的一个重要疏通工程,给排水工程对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市政给排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还是城市中污水排出的主要途径,更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所以,做好市政给排水的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环保要求

环保是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直接要求。目前,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深化了环保理念,为市政给排水提供规范的环保标准,要求市政给排水工程既要达到城市建设的环保标准,又要规范自身在施工中的环保表现,平衡市政给排水的经济效益与环保要求,很大程度上树立了环保标准。

2、协调要求

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需要遵循协调要求,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给排水系统需要结合城市建设的所有工程进行协调规划,设计成具有协调能力的建设方式。协调市政给排水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城市化的建设效益,促使城市在生活、生产中充分利用给排水系统,保障城市市政给排水具备科学、完善的优势。

3、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最终原则。例如:规划设计的目标要求是满足生活用水,而给排水规划的过程中,则需体现目标要求,根据城市的生活需水的实际状况,提出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城市生活供水的优势,发挥目标要求的约束作用,达到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建设标准。

二、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与城市其它功能不协调

给排水工程与城市其余功能是相辅相成,并非单独存在的。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对于给排水的设计要求非常高。但是,这一部分区域的给排水设计却没能满足城市发展要求,无法将城市防洪防涝设计思路体现出来。所以,一旦遇到大雨等天气条件,就会严重影响城市排水系统,导致城市交通受阻。随着气候条件的恶化,沿海部分城市排水系统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对于市政给排水,人们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无法让排水设计达到具体的要求标准,无法做到与城市其余功能协调,就可能对城市带来严重的危害。

2、污水管的设计不合理

如果污水提升泵站没有合理设置,就可能对污水管的埋深带来影响。埋深设计不够合理,就无法确保整个规划区污水管网竖向的高程,这样很容易出现排不出城市污水的现象。所以,只有在城市绿化区附近设置城市原污水提升泵站,才可以避免城市污水管周边的居民受到工厂污水的影响。在我国城市设计给排水排放的时候,仅仅是考虑到对城市带来的影响,却忽视了经济、地质条件以及污水排放设计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3、设计编制延误,存在诸多未确定因素

在规划市政道路的时候,往往在道路建设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却依然在修改给排水设计方案,或者是还没有定案,这样很容易出现城市道路设计与市政给排水设计不相符合的情况,两个工程各顾各,道路建设先开工,市政给排水后设计再施工,这样就容易让市政给排水与城市道路设计不相符,导致给排水设计无法满足设计施工要求,而中途又无法做出相应的设计修改,最终影响到市政给排水的设置,无法满足城市给排水的基本要求。

三、市政工程给排水合理性设计的建议

1、管道材质的选择

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给水管道材质,应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而这主要是因为管道材质对水质影响大。因此,在管道设计中,应尽量使用钢材料的管道,这样可解决渗漏与腐蚀等问题,同时确保管道不会有较大的噪声。同时,在铺设管道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确保排水管线与用户的休息区有一定距离,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噪声的产生。

2、强化市政给水设计

给水设计,其首要前提是考虑到城市在生活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正常供水,换句话说,在规划设计市政给水时,需要详细调查整个城市或者某个区域的用水需求及分布状况,然后拟定详细的给水规划设计方案,其内容涵盖规划地点、区域管道数量、区域管道类型等,尤其是给水管道类型的分类,建议分为生活给水管道、工业给水管道、农业给水管道和其他给水管道,调查每种类型管道所对应领域的给水需求量和给水分布状况,以控制给水的平衡,譬如在工业给水发达的区域,并且工业发展占整个城市发展较大的比例,可将市政给水规划重心,放置于工业区域,保证工业区域给水的足量和持续。再如重点发展农业的地区,除了尽量引灌没有受到污染的地下水,而且还要引用雨水收集技术,将雨水利用于种植物灌溉。总之,市政给水的规划设计,应该秉着“合理性”和“节约性”的基本原则,一方面保持供水的平衡,另外方面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借助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无形浪费。

3、强化市政排水设计

市政排水牵涉到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足以应对暴雨季节的城市道路排水的能力,二是排水过程中污水的处理能力。前者问题的严重性,在近两年国内诸多城市已有明显表现,解决的方法是在规划设计时,结合当地的气候状况、地质水文情况、江河湖泊潮汐规律等,计算出每个区域最大的排水需求量,然后进行排水管道大小的选择和位置的排布,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区域内的全部排水任务;后者牵涉到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通过城市环境资源的合理布局,并增设有利于人们生活、工作、生产的市政配套设施,以此创造适合人们生活和生存的城市环境,而市政排水作为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带有污染性的污水直接排除,极有可能污染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环境的污染,这将违背城市规划的“环保性”初衷,因此市政排水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所排除污水是否具有污染性特征、其污染程度多高,然后协同有关部门结合排水规划设计的计划,考虑如何采取排水截污技术和应用排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4、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可以作为城市市政给排水防洪规划的配合部分,但是因为雨水系统同样具备独立性,所以对其进行单独分析。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市政给排水的整体要求,充分发挥配合与辅助的作用,完善给排水的整体性。一般市政给排水对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满足工程自身的给排水需求,还要解决城市的突发排水情况。

5、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城市防洪排涝设计的合理性

城市中水资源的利用,主要来自于居民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等等,由此来看,城市排水其主要涉及到的范围,也就是工业以及生活中的相关废水。在我国诸多城市中,还有好多城市是临江临河或者降雨量将多的区域,因此,对这些城市来说,防洪排涝的市政府给排水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甚至关系到这些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市政府在设计其防洪排涝时要格外谨慎。针对城市内洪和外洪的不同状况进行不同的设计,找到根源并加以防范。

6、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引进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城市的给排水设计与城市道路设计密不可分,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没有发明前,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都是在施工之前对设计图纸进行人工计算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城市道路设计人员先绘制出城市道路设计图,再将设计道路时查阅的资料和设计图转交给城市给排水设计的工作人员,城市给排水设计工作人员再根据道路设计人员送过来的相关资料和道路设计图设计与道路相得益彰的城市给排水设计。这样的方法,费时费力往往影响道路紧急建设。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可以直接将道路设计人员的资料和设计图传送给给排水设计人员,完成了道路和给排水设计软件的一体化。这样,有利于道路设计和给排水设计人员的快捷交流,有利于确定城市道路建设和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关系,使两者结合起来设计出相得益彰的道路设计和市政给排水设计。

结束语

总之,给排水工程是市政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在进行城市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规划过程中,必须将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使其与城市的发展更加配合,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冬.论科学化的城市给排水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11,(16).

第6篇:城市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系统论

城市规划是指城镇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其内容包括:拟定城镇发展的性质、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 研究工业、 居住、道路、 广场、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文教、环境卫生、商业、服务设施以及园林绿化等的建设规模、标准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使城镇建设发展经济、合理,创造有利于生产发展、 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城市规划应成为城镇逐步建设发展的依据, 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幢建筑物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需要经过项目的筹划、 设计、 施工等过程而诞生, 每一个建设项目的筹划均应服从城市规划的要求, 密切配合城市规划设计。所以说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它指导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 是城市一切建筑发展的总指挥, 城市建筑要发展城市规划设计必须先行。

1 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生态城市

近年来, 全球许多城市正在按照生态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第二届和第三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提出了指导各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行动计划, 即国际生态重建计划。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理想中的21世纪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是社会、 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调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了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 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 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 经济效益最佳、 社会高度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既已确定, 就应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 研究其发展规模和方向, 确定适合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设计, 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施。

2 生态城市规划的确立

2.1综合分析明确城市的性质

生态城市是新世纪城市发展的方向, 要创建生态城市应聘请各行业的专家通过对城市所处地理位置、气候、 水文资源、 自然环境, 结合城市经济、 社会、 文化、 生态环境、 城市建设等综合分析确定出城市的性质。有了这一总体规划, 各个建设的筹划和设计, 无论在建筑的风格上, 还是在结构的选择上,建材的确定上等均有了主旋律。建筑风格应以历史文化为基础, 突出城市的区域特色, 突出人文理念, 在建造上更为贴近百姓,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落, 为我国的建筑风格指明了方向。

2.2研究出符合生态城市要求的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是社会、 经济、 文化和自然高度协调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所以应该将生态规划的思想和方法纳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体系中, 真正实现物质循环再生, 能量充分利用, 信息反馈调节,经济效益最佳, 社会高度和谐, 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良好格局。

在此, 可以把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个巨系统, 这一复杂的巨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系统结构具有相互紧密联系的层次和系列; 系统的作用大于系统各部分简单的总和; 巨系统中, 上一层次的大系统总是影响下一层次的小系统; 系统有边界, 并总是和更大系统、 旁系统进行种种交换; 系统的非匀质性和相互作用; 系统的自组织和自适应性; 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运行的非定常性规律。

这就要求城市各行业的建设规划设计必须纳入到城市一体化规划设计中去, 不能各自为政, 各摘一套, 相互攀比, 恶性竞争,使城市整体化受到破坏。城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整体建筑原则: 城市建筑是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应和城市其他部分割裂开来, 建筑规划设计必须纳入到城市一体化规划设计中去。此外,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位, 只有和其他组成部分协调共生, 才能发挥城市的整体优势。

2 ) 系统原则: 无论是建筑群体设计、 交通道路设计、 生态环境设计、 交往空间设计等都具有自身的系统性, 但这些系统之间又是相互作用、 彼此影响的, 从而组成复杂的城市巨系统。

3) 生长原则: 社会在发展, 城市在发展, 城市的规模、 形态、 空间构成以及社会结构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建筑是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部分, 是社会结构的构成单位, 因此, 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 只有遵循生长原则, 才能不断适应变化的城市和社会。

4) 生态原则: 生态城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建筑规划设计要求遵循生态原则, 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生态原则要求设计结合自然,表现为对自然地形、 景观、 生物的尊重与关怀, 对资源和能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 减少污染、 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

3 城市建筑应密切配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求组成城市的每个建筑应设计成为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 (选址、 规划设计、 施工、 使用管理及拆除过程) 中, 以最节约能源、 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 建造最低环境负荷情况下, 最安全、 健康、 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 达到人与建筑、 与环境共生共荣持续发展。生态建筑意味着建筑不仅被视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 而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建筑在筹划设计时, 最起码要明确最初的城市只是建筑聚积到一定程度以后自发形成的,但城市一旦形成之后, 建筑只是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体现着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 文明程度和文化观念。

3.1 科学列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 交通流线, 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 尺度、 比例、 色彩、造型、 材料、 空间等。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般—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 要执行十年以上, 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3.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 师伊· 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 将 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 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阃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 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 有些建筑师一 味追求“新、 奇、 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凋, 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7篇:城市设计要求范文

1对我国整体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析

现阶段正处于我国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详细规划的重要环节,是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土地有偿使用的基础条件。随着我国受到市场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城市化的建设进程和力度不断加大,保证了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失控现象。主要原因有:首先,开发商和建设施工单位往往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前提,这就出现了在实际规划建设当中要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增加建设的密度,这样虽然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但是导致了城市规划严重的失控。其次,作为建设规划单位的领导往往为了突出自己的工作政绩,大力推行招商引资政策,以行政干预强行控制和干涉城市的整体设计规划。根据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程度,笔者认为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较为合理,主要表现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产物,配套的规划性法规也较为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2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法之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现在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有很高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求在工作实践中将发展规划和建筑设计法、市政要求、景观设计等重要因素综合地考虑进去。城市规划设计拥有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城市点、面和线的问题。建筑设计法以城市规划为基本前提,要依据当前的建设要求把工程技术条件综合应用,同时还要根据建筑任务和目标,充分考虑其功能,以此确定建筑物的外观、尺寸、空间组合和建筑材料等。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法二者相辅相成,城市规划要依靠建筑设计法和景观设计等实现。

2.1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法有约束作用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大多数的沿海城市在建设中大多选择的是强制性指标组合的方法。在早期开展规划工作的时候,先规定一些不同的控制组合方式,用建筑功能、绿化率、容积率和建筑高度等对今后的建筑设计法加以限制。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笔者认为开发强度和具体的建筑要求可以让建筑设计法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使其能够有效地满足规划要求。

2.2建筑设计法是对城市规划论证的过程

现阶段,我国一般是通过建筑设计法方案的可行性报告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来充分论证规划指标的合理性,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互动方式。此种方法一般用于规划早期的调整阶段,以此来进行深层次的发展。在规划编制时,主要针对规划的地段和重要节点,来进行可行性建筑方案论证从而确定控制指标。

2.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法二者相辅相成

每一座城市设计都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设计风格和方式,对深化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设计将设计理念充分应用于城市的每一个细节,可以生动、具体地处理好城市地理和物质形态的关系,可以完善城市的各个组成要素和不同地域间的关系,将抽象的规划指标变得具体。在城市设计的指导下,城市建筑在功能和空间上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规划思想。

3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法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整体空间的设计与分析,主要是对自然人生产生活的空间区域加以协调,可以动态地处理好各种建筑间的关系,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展现城市的未来。建筑设计法主要指的是室内外空间使用的美观、经济和环保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更好地反映城市历史和规划要求。

3.1认真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城市规划设计是将最基本的建筑物等不同物体进行有机的联合,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设计人员不仅仅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本身的规划设计,更要考虑的是这一物体和周围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实际中,不但要考虑城市建设的功能分区,更要考虑建筑物的外观、尺寸、颜色、造型等因素,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基本建设。所以,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3.2建筑设计法要依赖于城市规划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设计法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建筑创造时代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建筑设计法人员在设计创作的时候,往往忽略的是整个城市的人文和环境保护,大多追求的是作品的新、奇、特,而没有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如我们首都的长安街,虽然每一个单体建筑都采纳了中国最高的设计意见,在造价和资金投入上也从不吝啬,但仅对其自身的艺术创作价值而言,大多忽略了环保、人文等重要因素,在当时的建筑设计法时没能充分考虑到整体的城市规划要求。所以,建筑设计法应该遵循城市的整体规划并且依赖于城市规划

3.3建立健全的建筑设计法评审制度

建筑可以很好地彰显城市基本形象,是城市的重要标志。因此,早期对建筑的设计评审一定要严格把关,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评审制度。首先,要严格审查建筑设计法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要求。其次,组织专家对建筑设计法方案的内容、要求进行评审,究其设计思想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对建筑设计法方案进行最后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和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4结语

第8篇:城市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城市 道路设计 因素

引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既然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城市道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增大,人们对这一产品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城市道

路设计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它在规划和道路施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1项目实施的广泛性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包括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1.2设计的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排水、管线、照明、信号、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1.3设计的持续性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承载着不同规模人群的生活,更承载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因此道路设计中必须明确城市发展的持续性要求。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城市道路的设计需要进行观念的调整、目标的调整以及系统结构的调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实际上就是“生态化”概念的发展与深化,用来描述一种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传统的城市道路只强调交通运输的服务能力、质量和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效益,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则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2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考虑因素

2.1道路设计的功能性

为保证有效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城市自身的经济生产、交通需求,首先要求城市各主要区段之间有合理的道路分布网,以保证交通运输的通畅和运营经济。

由于城市居民的出行和交通运输在时空上的复杂性,加上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城市道路出现高峰的拥挤现象较为普遍,老城区的交通设计已经日益不能满足道路功能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就要求各种道路在功能上有所扩展,在交通规划和性质上有所侧重,以适应交通规划所提出的流量、流向、性质的要求,做到车道和人行道的有效分离、不同速度的车辆分流,以提高整个道路系统的通行能力。例如:在市中心的商业文化发达或公共设施集中的路段,加强交通路网规划,可以在一定时段调整为定时禁止货运车辆穿越的商业街或步行街;还如,在车流量大的路段,特别是交叉路口,合理设置地下人行通道和人行天桥,实现人和车流的交通分离,确保交通的畅快运行。

2.2道路设计的特色性

在道路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设计的特色性。首先,作为交通应该反映出道路的功能特色,城市道路设计要反映交通性、生活性及游览性等各种功能,如深圳深南大道是深圳市最繁华的交通主干道深南路的延伸段,经过深圳市政府的近十几年的合理规划与开发,逐步形成以华侨城旅游为主线,深圳中心区为重点的旅游交通新干线。其次,道路宜具有明显的城市特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文化意识的提升,市民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这包含了他们对城市特色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街道规划设计中,就是要重塑自然,贴近生活,尊重历史并突出特色,要塑造和谐而美好的城市整体形象,显然城市交通形象不仅仅作为满通运输功能的要求,更应作为一种反映城市自身特色的窗口和平台,满

足市民的城市融入感,这样既经济又可创造地方特色,如深圳深南大道就反映了深圳这个美丽的国际花园城市的特色。

2.3道路设计的协调性

作为道路设计人员,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设计,应从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等先进设计理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环保景观设计意识,灵活运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和方法,同时将道路与地区环境、经济状况、人文景观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首先,道路路线的空间曲线要符合实际的地理条件,在保证道路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讲求线形圆滑平顺,使得司机和乘客人员感到行车种的线路流畅、行驶的舒适安全。道路线形还应尽可能与周边环境相吻合,在道路的几何设计时,满足平、纵、横的协调一致,以避免造成空间路线扭曲、突兀等缺陷。

其次,设计者在道路设计时,务必要加强路外景观的利用,合理利用路外多样的景观特点,并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视点和诱导的景物。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对道路沿线主体建筑风格、路线的具体规格和尺寸、道路节点处位置以及景观绿化物的设置都应在测量工作之前规划确定好。同时,要根据平面图,结合地质勘察资料以及地区的经济评估要求,拟定出建筑小区的理想界限和所要设计的内容。施工图设计阶段还应考虑施工中的具体要求,要尽力满足景观造型达到相互协调,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沿线的环境,绿化带的设置应符合通视、导向、协调和绿化四项景观基本要求。

第9篇:城市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问题;对策

1.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过于注重档次

现阶段部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过于注重档次规模,虽然部分城市风景园林的外观给人一种视觉震撼,但也意味着需要投入巨资来支撑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导致部分区域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现代大部分设计人员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阶段都盲目地追求档次,再加上城市风景园林决策者在审查设计方案姿态较高,导致部分城市风景园林在建成后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设计人员高投入、高产出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城市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

1.2经济效益优先

城市风景园林项目的设计单位通过设计工作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利益,所以部分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主要的核心目标,没有充分意识到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后的社会效益和价值,再加上当前国内尚未就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形成完善的行业监督管理体系,导致出现一些施工单位注重利益、忽略设计质量的现象,导致部分城市风景园林建成后难以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与社会价值,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1.3忽视生态效益

由于缺乏规划设计技术,使多数景观园林成了城市景观的附属品,只看重它的美化功能,忽略了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规划设计时,设计者往往从视觉出发,追求视觉冲击力,这虽能够赋予景观园林很好的观赏价值,却没有达到改善环境的要求,因此,很难设计出具备城市个性特点的作品。

2.园林设计的对策分析

2.1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要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园林建设有一个准确认识,要通过融合绿色设计理念,确保城市园林设计体现出低碳、环保的特点,这样才能确保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同时也对提升城市在全社会上的形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管理制度体系,只有充分发挥出政府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单位的统筹安排及监督管理作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合规性。

2.2提高设计人员业务能力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素养决定了工程能否满足社会要求,所以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加强相关人员的专项培训工作来提高其业务能力,确保所有设计人员可通过专项培训来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对进一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再者,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单位来应广泛采纳意见,城市居民作为整个城市的主导者,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总是具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所以设计人员应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社会各领域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给出的建议,这对进一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质量及内涵有着重要作用。

2.3注重城市风景园林的创新设计

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缺乏创新性,无法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所以设计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考虑结合城市文化、传统风情以及经济发展,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整个城市风景园林在使用中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使风景园林成为整个城市中最闪耀的一道亮丽景观。设计人员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仔细计算各种绿化指标,以便于其可以通过合理化绿化覆盖面积、立体绿量以及植物选择,来营造一个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系统,并且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整个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城市风景园林周围建筑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利用植被与建筑特点来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并且要在设计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以便于人们通过城市风景园林可以感受到现代城市居住环境的优雅品质。

2.4加强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管理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才能充分发挥出社会效益,设计单位在整体规划之前,首先要准确了解风景园林建设区域内的环境、地质地貌以及人文经济情况,并根据城市规划过程中的整体布局来规划风景园林,并要尽量就地取材来减少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的成本投入,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设计方案具备良好的合理性、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