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范文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精选(九篇)

中医养生学的感悟

第1篇:中医养生学的感悟范文

关键词:  中医教育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中医学作为东方科学的一部分,其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双重特点,同时代表东方主要思维方式的非逻辑思维的顿悟、心悟和直觉被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在中医思维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是在以西方逻辑思维为主的知识体系下培养出来走入大学校园的,这造成了学生对具有逻辑与非逻辑双重思维模式的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在认知上产生了障碍。当前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思维问题是中医教育的关键问题。只有从培养学生逻辑和非逻辑思维两个方面着手,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医学自身的思维特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1  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

    中国已经历经百年西方文化洗礼,当代大学生更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西方科学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对于医学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以西医为主的医院,对中国的古代传统思维在社会生活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代科学技术的理论认知和建构方面,则较难理解传统的思维模式。学生进入中医药院校以后一开始学习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元气”“阴阳”“五行”“命门”“三焦”等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在目前的解剖学并没有严格的对应物。学生在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学习中仍像在中学时对于概念的认知一样,注重对其物质实体性的把握,用逻辑论证去分析,把高层次还原为低层次。但这种形式逻辑的认知方法在这里遇到了困难,因为概念是思维抽象的结果,而中医学的概念不是实质定义,而是思维到最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即“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思辨最高阶段,不能用形式逻辑的属加种差的方法去界定其内涵和外延。由于学生对中医基本概念的认知困惑,进而对由中医的基本概念建构起来的中医理论系统也不能完全的理解,甚至持否定的态度,有的甚至会排斥对中医的学习。中医学强调唯象联系,突出宏观整体,重视和谐平衡,与学生以前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格格不入,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另外,中医和西医所认知的客观对象都是人体,其中有一些相同语词构成的概念,在其内涵上是不一致的,如“心”“肝”“脾”“肺”“肾”等,西医对这些概念是实体和解剖意义上的解释,中医是系统和功能的认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造成混淆,尤其是刚入门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对专业失去信心。

2  中医思维中的逻辑与非逻辑解析

    造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中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医理论的思维形式与学习者的习惯的思维形式不一致。而当前的中医教育模式并没有从中医自身特点出发,而是模仿西医教育模式,这样造成一些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中医研究者对于中医学产生困惑,并极大的影响着他们对中医药的学习和信任度。

   

中医学知识和所有的古代知识一样,以自然哲学为背景,在中国传统的求同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当时的简单解剖知识和临床实践发展起来,始终没有与伦理道德、艺术、宗教、等文化分离,主张“天人合一”,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字样,求同即求得万物的整体和谐统一。其理论体系从思维的角度上看,既有逻辑思维的概念、命题、推理,又有非逻辑思维的形象、直觉、顿悟,而作为中医学最主要的特点——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论治过程中,非逻辑思维占主要方面。

第2篇:中医养生学的感悟范文

然而,认真反思张悟本走红和的幕后原因,我们却不能简单地归之于命运,其中偶然及必然的原因,我们还需说出个一二,以让大众明了真相,加深认识。

张悟本蹿红的历史必然

养生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遥远的传说时代一直到唐宋元明,都有皇帝不惜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来寻求仙方、炼制仙丹,以使自己永葆青春、长生不老。可以说,自有人类起,人们就在努力探索延续生命的秘密。现代人虽然无法追求长生不老,但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十分关注。加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营养摄入过剩,人到中年,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就变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而目前,这些疾病还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让人们恐慌不已。最终,现代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不安和焦虑演变成了如火如荼的全民养生热。

这就是张悟本蹿红的大背景。在这股热潮中曾经风靡一时的“神医”还有许多,譬如主张“小孩子不要打针、吃药”“不要吃调料”的“刘太医后人”刘弘章,和将红薯奉为治癌圣品,认为“一天一红薯,癌症远离我”的“地瓜王子”林光常。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有自己的一套学说,奉行中医中“药食同源”的理念,主张“食疗”。照此来说,张悟本还算是小徒弟,只不过在大众媒体的烘托下,他的光环较之前两位更加光亮些罢了。

这些“神医”之所以选择中医“食疗”作为自己理论的支撑,并获得了成功,还要归功于中医作为一种文化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特殊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一些常识,比如说,补气要吃桂圆,补血要吃红枣,着凉了喝姜汤发汗,上火了喝梨汤败火,夏天喝绿豆汤消暑,冬天喝羊汤进补……可以说,这些常识都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且经久不衰的,它根植于我们的生活习惯中。这算是我们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它具有薪火相传的生命力,哪怕是科学昌明的时代,这种传承也并未消失。因此,尽管目前西医仍占主导,但本土成长起来的中医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此外,中医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对于人们来说,神秘的东西仿佛潜藏着仍未被发掘的魔力,人们更容易相信中医有特别的功效。张悟本正是利用这一点,夸大了食疗的作用,将绿豆、长茄子捧为“神药”,仿佛包治百病。而只要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平常所吃的食物并不能代替医药,否则神农氏也就不用尝百草了。并且真正的中医也不是说我们所吃的五谷杂粮都是药,被“神医”们夸得神乎其神的“食疗”也只是配合医药的辅助手段。

除了上述文化认识和传统习惯上的原因外,更多的还有社会原因。虽然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多次调整已有了相当的进步,但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当你得了感冒去医院动辄要花上百元医治,且对于医生的水平和工作态度未能百分之百放心的时候,当然更愿意去试一试养生专家说的既廉价又无副作用的“食疗”手段,即使没效果也吃不坏,有效果更是意外惊喜。更何况有13个头衔的张大师还言之凿凿“世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吃饭给吃好了”。这样,“神医”很容易就得到了信徒。

张悟本蹿红的历史偶然

其实,按理说,张悟本一无中医背景,二无中医学识,干中医这行简直是太不靠谱,成名更是遥不可及。但奇迹的是,偏偏张悟本就干成了。当然,这其中就不能缺少“后天”的因素了。

张悟本自称“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其简历中还如是阐述:“张悟本,出生于中医世家,6岁开始随父学医,食疗临床经验二十余载。父亲张宝杨同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而事实上,他原本是“北京第三针织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其父其妻均为该厂职工。

这么经不起推敲的背景,竟然能够瞒天过海,直到张悟本已红得发紫,绿豆价格都因他的缘故飙升数倍后,才得以真相大白。不能不说,“江湖游医”张悟本确实有两下子。

当我们审视张悟本的出名之路时,就会发现,他的伶牙俐齿功不可没。

上世纪90年代,张悟本与妻子于志玲分别买断工龄下岗。此后,张悟本卖过安利,随后又在世纪劲德公司销售钙片。据张悟本自称,他在世纪劲德公司担任过5年“华北区经理”。

在他的这段搞营销的经历中,一副侃侃而谈的好口才让张悟本迅速发家致富。2000年左右时,他就拥有了私家车。

在张悟本成为“养生专家”后,虽然他的中医知识是半斤八两的游医水平,但是他却能为他的绿豆、茄子进行深入浅出极富吸引力的讲解。看过他节目的人,都认为张悟本不但表达能力超强,言语绘声绘色,更可贵的是随机应变能力很强,有时候现场观众问到比较敏感的话题,他都能圆满应对。

事实上,张悟本的能言善辩也成为了他进阶的利器。2007年,朋友将张悟本推荐到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合作中心总经理鄢良成为他的第一个“伯乐”。鄢良安排张悟本以“中医专家”的身份到社区讲座,“尽管当时张悟本并没有接受过医学教育,但他表达能力强,说起绿豆、萝卜养生自有一套理论,很受社区居民欢迎。实际上我是给张悟本上课的,我单独给他上过两次课。因为他经验有限,理论是讲不清的,那我就把中医理论讲给他听,教他这个东西该怎么讲。”不久之后,张悟本在社区火了。

在社区讲座的过程中,张悟本凭借他的好口才,又被另外一个“伯乐”相中――从遇到张悟本那一刻起,一直从事养生类产品运营的唐燕飞就想包装他。为此,唐燕飞专门注册成立了“北京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他还是另外一家公司中奥纵横的副总,该公司重点业务也是包装张悟本,后来拍摄了张悟本主讲的《大国医道》。

而张悟本的运气远远没有结束。2009年,出版界策划“奇人”贺雄飞也加入了这场包装接力。“史上第一养生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横空出世。后来,贺雄飞被媒体认为是张悟本一夜走红的背后主要策划者,他为张悟本做了更多的幕后工作,包括为张悟本的书起了响亮的书名《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找权威的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并整合自己出版和传媒业的资源,扩大该书宣传,大力发行推广。之后,仿佛一眨眼间,大家发现,周围各大书店里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的都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了。

张悟本真正红到发紫,红遍全国还是在2010年2月。2010年2月到4月,张悟本三上湖南卫视,在《百科全说》栏目开讲座。他在节目中喊出的“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也迅速成为粉丝们口口传诵的名句。至此,张悟本的知名度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在这种接力棒式的“伯乐相马”游戏中,“马”只不过是“伯乐”博弈的棋子,或者是“伯乐”描绘蓝图的符号。棋子和符号固然有一些价值,好好用一下,便声名远播,暴利满手;万一砸了,没什么,丢弃之,删除之。避过风头后,再重新找一枚棋子或一个符号,开始再一轮的“伯乐炒马”的商业表演。

从张悟本不太长的发迹史可知,他本人或许赚了一些钱,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赚大发的一定是他背后的利益链条上的重要环节。

但有一点他们似乎都失算了,那就是张悟本这颗新起的“养生明星”会如此快地陨落,速度之快使他们都还没来得及扎紧自己的钱袋口子。

张悟本的时代必然

就在张悟本及其背后的利益群体赚得盆满钵满之时,张悟本倒霉了。首先他被质疑简历中所提到的出身“中医世家”是假的,其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也是假的,他曾是纺织工人的身份也大白于天下。这无疑踢中了张悟本的硬伤。接着,各种各样的“坏消息”纷至沓来,卫生部在媒体座谈会上否认张悟本为卫生部首批的高级营养专家,有人披露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根本未曾有此人入学;接着传出有人依照张悟本的理论生吃泥鳅,结果身体里长出寄生虫来;各大书店开始陆续自发将《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下架;6月2日,位于奥体中心的悟本堂被定性违章建筑,深夜遭拆除,理由竟然是悟本堂飞檐翘角的“小庙”风格与作为现代体育场馆的奥体中心体育场风格不符……

曾经号称“京城最贵中医”的张悟本如今成了真正的过街老鼠,媒体一阵讨伐式的曝光有如他辉煌时的盛况。他的书籍策划人贺雄飞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张悟本不接受采访,因为媒体都是恶意的。”

媒体是否恶意我们暂不讨论,事实是,张悟本的走红本就充满着疑点,而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满质疑喧嚣声的世界。

这是一个充满质疑的时代。我们不相信章子怡的眼泪是真诚的,正如我们不相信在政府调控下房价会跌;我们不相信天上人间背后没有官场黑幕,正如我们不相信《非诚勿扰》没有刻意利用嘉宾炒作。

在这个物质世界膨胀、精神信仰缺失的时代,人们眼中没有永恒的事实,也没有恒久的真理,唯有不断的质疑。所以我们看到,只要有人在太阳初升的清晨出现在新浪的首页上,转瞬间就会被质疑声堆成一座问号山。叫板名人成为潮流,并且成为另一拨人出人头地的绝好机会。

易中天、于丹、阎崇年出名了,又怎么样?照样有人出来叫板、挑战,甚至扇耳光。目的无非一个:借你的名用用。别说张悟本身上漏洞百出,就算他是铁板一块,同样也会被借用来炒作。《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畅销时,模仿他的书成千上万,都想借一借东风。张悟本后,有的出版商马上开始策划“揭秘张悟本”之类的选题了,据说有一本书已定名为《张悟本怎么了?》。

想出名的人太多了,张悟本最终被前赴后继的追随者踩在了脚下。有财大家发,这便是商业社会初级阶段的不二法则。

张悟本的时代偶然

张悟本之所以,也有这个时代的偶然性。

《澳门日报》评论张悟本“成也绿豆,败也绿豆”,认为正因为绿豆价格疯长,引起了农业部的关注,深入调查才知道与张悟本推崇绿豆汤有关。在笔者看来,张悟本应是“成也芒果,败也芒果”,枪打出头鸟,如果不是湖南卫视(人称“芒果台”)最终将他捧到了顶点,又怎会有人看到他、嫉妒他、攻击他?

人同此情,情同此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湖南卫视。这个1997年才上星播出的中部小台,扛着娱乐大旗一路走来,自改革以来锋芒毕露,已经成为其他同行眼中的出头鸟。有人总结,目前电视圈的格局是“一个西瓜(央视),三个苹果(湖南、江苏、浙江),满地芝麻(各地方卫视)”。但事实上,湖南卫视的收视率屡超央视,令央视颇为难堪和不爽。从某种角度看,张悟本倒霉就倒霉在,选择了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做讲座。

在张悟本的骗子身份被揭穿后,他接受了央视《经济半小时》的采访,试图澄清、解释,挽回败局。然而,结果是,他陷入了更深的漩涡。随后央视《新闻1+1》报道评论说:“刘太医入狱了,林光常身陷囹圄了,如今,张悟本正在这条路上疾走狂奔。”接着便是连篇累牍地对张悟本的揭露。权威的央视报道让张悟本就此挽回比分的希望落了空,他的败局至此已铁定。有好事者由此猜测,央视是否要借棒杀张悟本,杀杀湖南卫视的锐气?并进一步猜测,如果当初张悟本选择的是央视,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在中国,强势媒体左右话语权。依此我们想象,如果再给张悟本他们一些时间,让张悟本及其背后的利益团体撒的网再大些,与全国几大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都搞好关系,最终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第3篇:中医养生学的感悟范文

2010年6月3日央视《新闻1+1》栏目播出《“大师”吹出来的,怎么收回去?》,把媒体对“张悟本”的关注推到了极致。令人欣慰的是,这一轮由张悟本打开的又一扇“忽悠门”,不仅博得各路媒体热炒,也终于有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旗帜鲜明地站出来,除了对张本人所言所行口诛笔伐,更出台一连串行政措施,包括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折除奥体中心西门的“悟本堂”。昭示出政府对在大众健康教育和传播领域肆意妄为的“大忽悠”们“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无独有偶,几年前顶着“美国环球大学东方医学博士”头衔的台湾人林光常,只一句“地瓜带皮吃能防癌”,就把长沙街头的地瓜忽悠出金瓜的价格,又一句惊世骇俗的“牛奶是牛喝的”,在当年辽宁卫视播出后一个月内当地牛奶销量即骤降三分之一,还逼得产业链上游的奶农们不得不宰杀数千头奶牛改卖牛肉。幸亏林光常被台湾当局以欺诈罪抓回台湾绳之以法。否则真不知这位靠推销吸尘器起家的忽悠高手,还要把大陆百姓忽悠到何时!

林光常也好,张悟本也罢。他们那些“头衔”恐怕连窗纸都不如,无需指戳,只几口吐沫便化穿了。可为什么还是有成千上万的受众心甘情愿“被忽悠”呢?以笔者浅见,“忽悠门”能在中国大开其道,原因不过三条。一是日子好过了,人们自然会想过更好的生活,于是想保健,求长寿,如饥似渴寻求保健养生知识。这种客观需求成为人们甘愿“被忽悠”的原动力。二是接受正规专业教育和训练的保健专家都在各大医院忙着治病救人,实在顾不上为医院外的芸芸众生普及健康常识。于是给了那些为谋生而忽悠养生的“大师”们一个宽广的发挥空间。他们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根本不会拘于科学论证;他们从未接受专业教育,自然也不怕专业质疑。他们用善长的“想当然”和“信口开河”,加上“一招治百病”的勇气。极大地满足了百姓“被忽悠”的心理需求。三是从电视媒体到出版机构串连起来的逐利联合体,运用他们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高水平的职业策划手段,不放过任何可以为他们带来现金收益的元素,他们不会关心“大师”们的专业素养能否保证百姓不会“被忽悠”,相反他们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张悟本”们让更多百姓“被忽悠”。

由此看来养生“忽悠门”着实不容易被关闭。央视名嘴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不无感慨地呼吁要感谢洪昭光等医学专家投身大众健康教育,因为他们受过正规专业训练,有多年医学临床经验,更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厚的科学素养和执着的科学精神。他们坚持健康是教育,不能忽悠,养生是正传,不能戏说,但面对公众中只6.48%的人具有科学素养的窘境,唯有政府才是关闭养生“忽悠门”最强有力的推手,也唯有以各种方式引导教育公众提高科学素养。国人养生就才有可能绕开一扇又一扇“忽悠门”。

第4篇:中医养生学的感悟范文

日日教书,天天育人。从走出师校大门到踏上三尺讲台,八个年头的时光如沙漏无声无息悄悄溜走,对于教育工作的激情在一如既往的教与学中也在慢慢消耗下去。直至不久前,因家中孩子发高烧去医院,休息时偶然抬头看见医院墙壁上挂着一幅字,几个黑体大字映入眼帘——作为医生需要有悟性。随即为之一震:医者救人性命,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而为师者筑人灵魂,是传递文明的使者。我们的使命正是要托起祖国前进的希冀、丰腴民族腾飞的翅膀,又何尝不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在旧中国,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立志唤醒沉睡的中国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教师,比之医生这个职业,更需要具备悟性这个东西。

我们常说某个人觉悟高、悟性好,主要取决于他在理解事物过程中反应快、分析透、定位准,而快、透、准的基本前提取决于把知识的积累、处事的经验以及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得到有效转化,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和实践中。随着教师队伍日益年轻化,青年教师成长至关重要,他们渴望创新、灵活的教育教学模式。本人肤浅认为,不是因为广大教师队伍没有勤练基本功,没有掌握好教育教学理论,而是太过重视那些可见的、有章可循的方法、经验,忽略了对悟性的培养和历练。

那么悟性从哪里来?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的教学悟性和灵性从实践中来,从读书中来,从思考中来,从艺术中来”。“世事洞明皆学问”,悟性是智慧、是灵感,提高悟性必须加强锻炼,增强修养,必须在学习、实践和生活中善于观察、分析和思考。

通过学习求悟性。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就像生产要有原材料进行加工。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谈到:“系统接受教育理念熏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没有系统接受人类历史教育思想财富的人,不可能有远大的教育理想”。他提倡教育工作者都要系统读一些教育名著,哪怕只有二十本,这二十本不读,不能做教师。读书是“物我的回响交流”过程,要有不断“修炼”的意念,当我们以平和的心态,谦虚的胸怀来读书时,自己的思维与书中的思想进行交流与碰撞,无形中,思想会走向纵深,精神版图会更为广袤。就好比一棵树,每天汲取阳光和雨露,枝繁叶茂,高耸云天。做一名教师,要多读书,身边多一点书香味,从书本中吸取养分,充实灵魂,历练个性;要坚持取其精华,学习借鉴先进的思想、经验,无疑是快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是一剂良药,然而许多青年教师基本功扎实,理论功底也足,但成长缓慢,究其原因就是缺少悟性。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一语道破了学习借鉴的秘诀所在。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应该首先领会精髓,悟得真谛,“冲”出模式,为我所用。

围绕实践求悟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名好教师不是为教书而教书,而是教学生如何求学。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些例子……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果把教材看作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充其量只能当一个熟练的教书匠,不会有大出息;选择科学的教法,这叫“悟道”,要想教法科学,使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具备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就要很好地思考和揣摩: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掌握什么样的火候,运用什么样的工具等。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追求刚与柔的结合,动与静的和谐,疏与密的安排,雅与俗的穿插,做到开合有度,张弛自如。

第5篇:中医养生学的感悟范文

【关键词】生命教育,以人为本,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出现医学生漠视生命,残害自我和他人生命的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诠释,直接影响到今后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甚至影响到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发展。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医学生中开展积极有效的生命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生命教育的内涵在于正确处理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深刻领悟生命内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教育人们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从生命的两个属性来看,生命既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曾经说:“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从自然的角度来看,人首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人作为自然物,要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要受到规律的制约。例如每个人都要经历从出生、成长到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体现了生命的特性,即唯一性和不可逆性。生命是唯一的,是一切智慧、理性、情感和行动的载体,失去了这个载体,其他的一切无从谈起。所以生命的自然属性要求我们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和善待生命。从生命的社会属性来看,马克思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本质属性。人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本质属性对象化为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同时又在对外部世界改造的过程中把规律内化为自己的本质属性。正是这种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的过程,构成了生命的社会属性。生命的社会属性要求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要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同时也要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劳动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

二、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设置生命教育课程

课程教育应该是生命教育的主渠道。要树立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在医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在国外生命教育发展相对成熟。但是目前在中国生命教育仍然没有发展为一门相对比较独立的学科。虽然我国大学教育中的一些课程,部分的涉及到生命教育的内容,但并不系统也不完整。所以首先在高校,尤其是在医学院校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在课程的目标设置上,要将医学生生命教育立足于生命本身,引导学生在追求生命的意义的过程中最终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在课程的内容选择上,应该紧紧围绕医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的特点,构建生命观教育,生死观教育,生命和谐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等内容,使医学生能够系统的认识生命知识,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的存在,欣赏生命的美好,体验生命中的挫折,正确认识死亡的现象,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医学生中开展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可以让生命教育的内容更加系统全面的体现,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从而将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得以落实,这也是大学校园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途径。生命教育就在于使医学教育从单纯的生命认知向生命认知与生命体验统一的转变,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

(二)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医学院校实际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例如,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完全可以渗透生命意识和生命伦理教育。在动物实验课中,引导学生尊重动物生命,尽可能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实验动物是医学研究中必备的要素之一,被称为“活的精密仪器”,在医学领域作为“人类的替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使医学生充分认识到为了医学事业的发展,这些实验动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生命,善待实验动物,以感恩的心铭记为人类贡献出健康和生命的实验动物。这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仁爱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解剖课上引导学生对教学尸体心怀感激与尊重。在每节解剖课之前,学生都要向遗体行鞠躬礼,感谢这些“无语良师”的无私奉献。“无语良师”虽然不直接讲授知识,却用自己的身体作教材,鼓励医学生们去探索人体的奥秘,启示生命的新思维。正是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患者,拒绝冷漠和敷衍。再如在医学伦理课上可以通过探讨“紧张的医患关系”“安乐死”等话题,从生命伦理和哲学的深层次中寻找原因,从而启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三)将生命教育整合到思政教育的课程的中去

在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体系中,更多的是注重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教育,往往忽视了生命本身重要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所以将生命教育融合到思政教育课堂体系中去,是构建生命和谐,构建对医学生直接开展生命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生命价值观教育是使学生认识生命作为价值的根源,一切客体价值都是生命价值的手段,生命价值才是最高目的。人的价值体系中至高无上的应该是生命价值,有了生命,才能去实现自我,实现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都扮演着独一无二的社会角色,而且是任何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角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作为医学生,更应该担负起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唯有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才能进而珍惜他人的生命,关爱他人,从而认真履行救助生命的神圣社会责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对整个生命历程起着主导作用,赋予人生新的意义。尤其是对医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更是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挫折教育也是生命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共同目标之一。加强挫折教育就是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在人生经历中是不可避免的,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也可以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在挫折中能够磨练坚强的意志和不断进取的决心,从而更加悦纳自己,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生命教育

首先可以组织医学生积极参与临床见习活动。通过与孕妇的交谈,体会生命从孕育到出生的艰辛,深刻领悟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与癌症患者和家属的交流,去换位思考病人对生命的领悟和即将离世时对生命的眷恋,感受患者家属的焦急和期盼的心情,从而感悟医务人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人体科学展览馆,殡仪馆,监狱,戒毒所等场所,使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体验生命的可贵。尤其是死亡教育,对于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自身使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得不经常面对生死问题,通过死亡教育使医学生科学掌握生命现象的本质,了解死亡的原因和机制,理性地把握整个生命过程,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从而更全面地看待健康和生命,疾病和死亡,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此外在“世界艾滋病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国际禁毒日”等特殊的日子里,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宣传板,播放宣传片等多种活动形式进行专题教育,使医学生体会生命带来的心灵震颤,引发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理性思考,形成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贯彻以人为本,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维度

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自由而全面的实现人的发展。医学人文精神是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高度关注人的生命,以人类未来的健康和幸福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生命教育就是以追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的整体性和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使人懂得生命的意义,认识并充分尊重生命。所以开展生命教育是贯彻以人为本,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维度。医学教育的重要职责不仅仅只是关注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医学人文精神,摒弃过去那种“见病不见人”的工具性思维,大力开展凸显生命本质意义的教育模式,引导医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构建生命和谐,塑造医学生健康人格的内在需要

生命和谐首先是人与自我的和谐。一个和谐的生命个体,是身心健康的统一体。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我国目前的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专业学制长,课程多,学业任务繁重,加之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待较高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因此他们更容易对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感到困惑,甚至生命意义感下降。而医学生的健康和谐的人格和生命意义感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他们对患者,对今后要从事的医学事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健康和未来。所以生命教育对于医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三)缓解医患矛盾,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外在需求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频发,应该说与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命的宝贵性决定了医学的崇高性。特别是以人类健康为己任的医学生,更应该懂得“医道天德”、“医者父母心”的特殊职业道德的要求,必须具备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生命教育引导医学生从人生的终极问题上思考生命、感悟生命从而珍惜和关爱生命,培养对患者、对患者家属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建立生命神圣和平等的价值理念和对人生价值的崇高追求,使他们认识到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救死扶伤,在救护患者生命的同时,也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最好服务,从而唤醒人们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参考文献

[1] 王海平,生命教育: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维度[J].医学与哲学,2011(2).

第6篇:中医养生学的感悟范文

中医是我们中国固有的一门自然科学。是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上,人民群众同自然界和生产斗争的过程当中,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是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最有优势、最有实力、最有底气,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财富。而且中医药的养生保健、简便廉验和人性化服务等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中医药将来能够解决世界人民的健康长寿问题。在国家的支持和广大中医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医药在现代医学卫生问题的处理上体现出了其自身巨大的优势。在非典时期,中医药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一些中药可通过抑制SARS早期病毒,配合西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疗效。在艾滋病的防治上,中医药也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配合各种中药来治疗艾滋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成果,并且成功运用于对非洲卫生援助项目中。在防治疟疾上,青蒿素的研发和推广可以说拯救了世界上无数的生命。在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难治性疾病治疗,及亚健康防范中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现在中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中医的发展正遭遇“瓶颈”,出现低谷。中医几近消亡[1]。首先,中医数量大大下降。清未民初时,我国3亿多人不到4亿人有中医80万人;1949年5亿人,西医人员仅有8.7万,而到2001年,已达到175万人,增加了20倍;中医人员1949年全国有27.6万,到2001年为33.4万人,仅增加了21%。今天13亿人,中医仅23万。

其次,中医队伍质量明显下降。有调研估计,23万中医中,真正能开汤药处方者不过十分之一,即不足三万人。据调查[2],2007年岳阳市四县、五区、二个县级市的中医院,其中具有执业和助理执业资格的中医人员269人,中药人员150人,真正能用中医药基本理论为病人看病的还不到10%,而且这个10%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学徒出身的,学校毕业的占不到二分之一。有的医院,中医学院毕业的8人,都是副主任医师,但没有一个是看中医的,中医门诊是一个学徒出身姓田的医师,并且已经退休。一个县级中医院中草药月收入还不足两万元,为了生存不得不加挂县第二人民医院的牌子。150名中药人员懂中药加工炮制的还不到30人,这就是现时中医药的教育培养的中医药人才现状。

再次,几乎没有纯正的中医院。全国所有的中医院,几乎见不到一家纯正的中医院,与西医院的做法几无二致。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一、教育模式:我国现行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轻视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教授的内容又中西混杂,非常不利于中医药实用人才的培养,盲目扩招,批量生产只会降低学生素质,减弱操作技能。近几十年来,中医院校培养的真正的中医不多,中医科研上有成就者很少,名中医更是罕见,根本原因是中医教育西化。

中国人在迅速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的同时,忘却了祖先的传统文化,疏远了深厚的文明积淀,失去了中医自己的文化基础,失去自己的特色,而且现代年轻人浮躁心理,急功近利,只喜欢吹糠见米的东西,做什么都要立马见功,而不愿意静下心来感受什么,体悟什么。学习中医一定要心态平和。中医就像个“煲”,要慢慢熬,才有味道。

二、管理方面。应当承认,建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医的扶持力度,中医的临床、教育、科研、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政策法规都一再明确要“中西医并重”。但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西医药已经“反客为主”,中医药被按照西医药的标准来要求来管理,中医疗效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教育遵循西医体系、中医科研以西医印证。各种中医药法规政策都是以“科学的”西医药为样板制定的,从而阻碍了中医事业的发展,限制了中医精华的传承。两法两条例,即《医师法》、《药品法》、《中医药条例》和《中医院管理条例》,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四大绊脚石[3]。

要摆脱现状,为中医发展寻找出路

一、要研读经典[4]

经典的东西不像现代的教材这样通俗易懂,拿起什么就一目了然了,它需要你去感受,需要你去悟,要真正感悟出“味”来并不容易,而一旦你感悟出这个“味”了,你才真正指导它的意义,中医的真正生命力就存在于经典里面。

学习经典必须有方法,而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要懂得借重工具。经典至少产生在东汉以前,由于特殊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必须用很精练的语言文字来表述它那深广的内涵,这是经典的一个特色。我们现在学习经典,你凭什么去了解经典深广的内涵呢?别无他法,惟有从文字开始。了解文字就要借重工具,光有《新华字典》还不够,床头案边还应常备《康熙字典》。

对于经典,熟读强识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曾国藩曾谈到读经的经验,值得借鉴。“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曾国藩的这个“耐”字诀,可谓深得读经三昧。读经是一辈子的事,经要放在案头,更要常置心头,经典是一辈子的必修课。

学好经典需要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信受奉行。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以一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只有这样,经典才学得进,只有这样,你才有收获。

二、师徒相授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创造了“个人知识”一词,从而使知识不再被看作具有与个人无关的、普遍公认的客观的性质。因为“个人知识”是通过识知者对被知事物的能动领会实现的,而领会过程需要理解行为主体的个人参与。对中医药学来说,其本身就是难以被西方学术言传的“个人知识”。中医药知识在性质上属于意会知识[5]。

从这种意义上说,具有意会知识属性的中医药学更适合于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师徒传承,使之领悟。师徒相授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知识的传授;一是知识的运用;再一个就是创新。但现在的名师面临断层的窘境。解放前留下来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已所剩无几,且均已70岁以上高龄;20世纪50年代,以传统方式培养的国内知名中医生也为数不多。这就使得我们对名医的追逐越发紧迫。中医的发展什么最重要?——人才!

参 考 文 献

[1]贾谦等.中医战略[C].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2]李穆.浅谈中医药教育的现状与出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增刊.132-135.

[3]贾谦,仲海亮.保持中医特色,弘扬中医优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2-166.

第7篇:中医养生学的感悟范文

“叮铃铃,叮铃铃……”孙悟空的手机响了。只见那手机屏幕上显示出“SARS SOS”几个英文字母。悟空疑惑道:“这呆子,几年不见,居然学起英文来。”说完,便给八戒打了个电话:“八戒,叫俺何事?”只听见电话那边的声音十分低沉。“猴哥,俺老猪病得难受,快来救俺!”话音刚落,便听得“嘟嘟”两声电话边断了。

“大事不妙。”悟空一个筋斗云便来到了八戒家。八戒无力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面色苍白。见此情形,悟空脸色顿时变了,惊叹道:“你这呆子,精神一向良好,如今怎么像头死猪了?”“哎!你哪知道,昨日尚好,哪知傍晚时分便感觉有恙,头晕、干咳、无力,还有些发烧。看电视,竟与那新闻里所讲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症状相似。俺实在无力,只能求助哥哥你了!”

悟空打开电脑,查询了一番,得知这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英文缩写“SARS”。是一种通过近距离空气传播空气飞沫和近距离接触传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传播极快,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治病良药。悟空拿出从太上老君那求来的仙丹送入八戒口中。许久不见八戒有起色,这下,悟空急了,连声叫道:“这……这……如何是好?”

见八戒的气色越来越差,悟空只得背着八戒前往小汤山医院就诊。到了医院,医生问其病情,二话没说便将八戒送入了隔离区。目送八戒离去的背影,悟空不由得感慨万分。回想起当初与八戒分离时,八戒曾豪言壮志地说要吃遍大江南北。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全不放过。可如今……

想到此,悟空告别了医院的各位医生。驾起祥云向花果山飞去。他去干嘛?动员猴子猴孙们清扫水帘洞,迎接八戒归来。他已下定决心待八戒归来时,定要督促他把好口关,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第8篇:中医养生学的感悟范文

一、悟读可贴近生活,从生活常识感受课文

新课标提倡“情境教学”,我们要大胆地创设课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是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语言亲切感人,但学生不能很好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于是,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回忆平时自己与尊敬的长辈、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分别时的对话”的情境,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思维就能很快地飞到那种情境中,此时,我趁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把握好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读;对小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关切的情感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亲切的情感读,学生就自然而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了。学生的感情融入了课文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悟读可融入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实践感悟课文

新课标要求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老师的范读和课文录音,并组织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朗读课文。如在教《军神》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找出将军和沃克医生的对话,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请一位学生模仿将军的神情,用“舒坦、平静”的语气来读将军的话,以示将军的镇定、沉着、坚毅;请另一位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经验模仿沃克医生不断变化的动作和神态,用“疑惑—关切—敬佩”的语气来读沃克医生的话,体会医生的感情变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深化。

三、悟读可以体现学生的独特感受,展现个性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彩,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一个“冒”字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有不同的感悟,那就是个性的张扬。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教师给予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第9篇:中医养生学的感悟范文

【关键词】未婚人工流产者;心理健康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for unmarried patient’s with induced abortion BAO Hai-yan,SUN Yue-ji,SONG Yan.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al,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Dalian City,Liaoning 116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some psychological correlative factor of unmarried patients induced abortion.Methods 89 patients induced abortion are from obstetrical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third,fifth and center people hospital in Dalian.Objects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at are the married(n=56)and the un-married(n=33).All patients have used Self-constructed general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egma minnen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and 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Results Un-married group has mood of somatization,depressed,anxiety,phobia and hostility(t1=2.19±0.68,t2=1.84±0.67,t3=1.88±0.53,t4=1.78±0.69,t5=1.64±0.34,P

【Key words】Unmarried patients induced abort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5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未婚人工流产者约占人工流产孕妇8%~10%。婚前及由此引起的未婚妊娠和人工流产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了解未婚妇女人工流产的心理卫生状况,为该人群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是提高青少年未婚人流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性课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06年9月到2007年3月间来源于大连市第二、第三、第五人民医院和大连市中心医院人工流产者共89例,并根据是否结婚分为未婚组33例和已婚组56例。未婚组与已婚组在年龄、身高、民族、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年龄、婚姻、就业情况、本人月收入等。妇科病史,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月经量、月经状况、孕次、产次、初次怀孕年龄、初产年龄、妇科疾病、避孕方式。家庭情况,父母亲收入、父母亲文化程度等。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11],由90个项目组成,包含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此表包含分析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内容,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附加量表(MMPI-AF)[12],包括的量表分三类:基本量表、内容量表和附加量表。评分标准:70明显升高,>80很高,>90极度升高。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13],包括消极应对(NC)和积极应对(PC)两个因子。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13],共含12个自评项目,分成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14],父亲教养方式中取六个因素,母亲教养方式中取五个因素。

1.2.2 研究程序 对人工流产者手术后休息1 h后进行约30 min问卷调查,问卷均由经过心理学培训的临床医师对患者做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查前通过了医师对问卷的一致性检验,Kapa 0.78~0.98。

1.2.3 统计学方法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0版本统计软件包,进行协方差检验、多元线性回归。

2 结果

2.1 人工流产的未婚组与已婚组心理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

2.1.1 未婚组与已婚组(SCL-90)比较两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因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2 未婚组与已婚组人格相关因素的比较 采用协方差检验,两组在社会责任感(Re)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1.3 未婚组与已婚组领悟社会支持及特质应对方式的比较 采用协方差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1.4 未婚组与已婚组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采用协方差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2 对未婚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SCL-90总均分为因变量,以SI、MAS、ES、DY、DO、RE、CN、年龄、初次怀孕年龄、初恋年龄、初次、NC、PC、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各因子为自变量,进入线性回归方程的因素是,SI、MAS、DY、DO、RE、年龄、初次怀孕年龄、初恋年龄、NC、PC、家庭内支持、父温暖、父严厉、父干涉、父偏爱、父拒绝、父保护、母温暖、母干涉、母拒绝、母严厉、母偏爱。请参见表5。

3 讨论

未婚和已婚人工流产组心理健康的比较,采用协方差检验,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未婚人工流产者的人格比较,其中社会责任感(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未婚人工流产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Backward),结果揭示未婚人工流产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受自身的人格、年龄、初次怀孕年龄、初恋年龄、对事件的应对方式、领悟家庭内支持、父母教养方式影响。未婚人工流产者年龄越小、初恋年龄越小、社会责任感越差、依赖性越差、父母教养方式越差,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由此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对其多一些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不应歧视未婚先孕的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Anna Mavroforou.Adolescence and Abortion in Greece:Women’s Profile and Perceptions.J Pediatr Addesc Gynecol,2004,17:321-326.

[2] 刘光兰.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术的心理分析.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8):2716-2717.

[3] 张亚男,范红斌,李金平,等.婚妇女人工流产心理状态调查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4):223.

[4] 康尚英,米艳玲,王振华,等.对212例未婚先孕人流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66-267.

[5] 饶爱群,杨芳.已婚与未婚人工流产妇女术前焦虑与自尊水平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43-144.

[6] 王小怀,胡传来.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296例调查分析.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27-728.

[7] 王玉英.157例未婚人工流产术者心理干预作用的观察.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6):519.

[8] Zoe Bradshaw1,Pauline Slade.The effects of induced abortion on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relationship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3,23:929-958.

[9] David M,Fergusson L,John Horwood,et al.Abortion in Young Women and Subsequent Mental Health.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06,47:16-24.

[10] 聂宜珍.人工流产术500例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体会.医学文选,2006,25(1):108-109.[11] 张作记.症状自评量表.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64-67.

[12] 张作记.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1-31.[13] 张作记.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255-256,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