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

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精选(九篇)

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

第1篇: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

“雄雌”边界的必要性实际上,自20世纪50年代会计逐步分化形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以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性质与边界问题就一直存在。例如:在当前许多《成本会计》教材中,未能区分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成本会计还是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会计。早在30多年前,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四号公告(APBStatementNo.4)指出“企业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应当能够识别财务会计的特点和局限性: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企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这就决定它提供的信息是历史的,即面向过去而非面向未来。”我国着名会计泰斗葛家澍教授睿智地发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性质与边界的重要性,他在2006年出版的《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中,撰写“什么是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件引起的思考”一文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而且提出两个问题作为该文章的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只试图提出一个供讨论的问题:究竟什么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和特点?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葛家澍教授用大量笔墨讨论了财务会计的性质与边界,而且文章最后仍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讨论,理论界对财务会计边界的讨论正好说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边界区分未有定论,会计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但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边界与差异并未受到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尚未出现需要区分两者差异的经济环境。这正如“双兔傍地走”时,无须辨别雄兔与雌兔。同样在非信息化时代,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性质的差异并未显得重要。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不用说分清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界限,就是会计与财务之间的边界也被抹杀。当前,会计实务中尚有“大财务论”或“大会计论”说法。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开始改变会计工作方式。只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性质与界限得到正确的界定,管理会计信息化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计算机貌似“大愚若智”,实际上是“大智若愚”。计算机在任何计算时都遵循0、1的逻辑计算规律,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必须转换成预先建立的“形式化处理”系统,否则计算机无法开展工作。同时,随着全球物联网信息技术产业化向规模化、协同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发展,由于“物”不具备人的智能水平,如果未能清晰与准确地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的性质与边界进行区分,“物”是难于对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进行辨别与区别处理的,这就难于对物联网下的企业进行智能管控。为了基于物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普及,就必须明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的性质与边界。因此,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雄雌”边界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时间维度: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雄雌”边界的标准

正如雄兔与雌兔之间有性别的本质差异,也有“脚扑朔”与“眼迷离”等各种非本质性的差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也有许多差异。其中典型的笔者称之为“空间边界论”,即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externalaccounting),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internalaccounting)。明眼人都知道,区分兔子的“雌雄”问题,必须依据性别标准而不能够依据“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外在特征来区分。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边界问题,也需要找出区分两者质的标准。从哲学角度来说,时间与空间一样,都是事物存在的形式。但是时间与空间不同,空间容易为人们所感触,而时间存在却并不太容易为人们所感知(世界是四维时空)。时间不仅被用来综合思维、身体、社会生活的种种形态,而且被作为全球测量、协调、管理和控制标准化的准则。在社会学领域,主要有两种时间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及其运动方式的看法:一是绝对时间说的自然时间观;二是相对时间说的社会时间观。绝对时间永恒地、均匀地流动,与其他任何事物毫不相关,绝对时间流动不存在“变化”,它可以被分割成类似空间的小单元,而且是可逆的。在借鉴吸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观及着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的三种时间观基础上,当前社会学家认为,物理时间和社会时间有着根本的区别。社会时间具有独特的流动属性,时间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时间是不可逆的,过去和未来的区别清晰可辨。以往关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边界的讨论的会计理论,是根据基于绝对时间下空间维度的区分标准,几乎可以说是与“时间无涉的”。受绝对时空论的影响,人们将时间当作企业经济业务的环境,从而认为时间是会计的外生变量而不是内生变量,会计理论的研究过程也一直是“同时性的而不是纵向性的”。然而,事实上,时间不仅是企业经济业务的纯内生变量,而且还是我们理解企业经济业务与企业结构及其变迁的关键所在。因此,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边界问题应以社会时间概念为前提。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雄雌”边界的内容

当前一个主流观点是财务会计是主要向企业外界有关利益集团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会计,也叫对外会计;管理会计是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内部经营决策信息的会计,也称为对内会计。这种“边界论”实质上是以“企业边界”作为划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边界,它流行于许多会计着作、杂志和官方文件中。这种“边界论”观点是基于绝对时间下空间维度的区分标准,时间被看作一种自然的常态、一种外生变量而并

非连续性的社会创造。随着社会认识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业经济背景下绝对时间观的局限性。与自然时间不同,社会时间特性是经济业务反映的前提。企业过去经济业务与未来经济业务有着本质的差异。作为对经济业务货币反映的会计必须能够反映出企业过去与未来业务的这一时间维度的特征。基于理论要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本质差异应当是确认并计量到其信息系统中的经济业务性质的不同,财务会计确认并计量过去经济业务的经济信息,管理会计确认并计量未来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也就是说,财务会计是面向过去的会计(past-orientedaccounting),反映企业过去资金活动的信息,以历史成本法为计量方法,履行会计受托责任的目标;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会计(future-orientedaccounting),反映企业未来资金运动的信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方法,满足会计决策相关性的目标。人类自来到地球开始,就天生具有利用测量、记录、分析并预测世界的动力。从依靠经验、企业家卓越天赋才华来进行决策到依靠数据、量化决策是企业管理从“粗放管理”到“集约管理”的标志。当前,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迎来大数据时代,当文字、方位、沟通甚至世间万物都变成数据,在数据化及其量化基础上进行决策成为企业决策的必然要求。因此,当前应坚持“财务会计是面向过去会计;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会计”的观点。 财务会计类论文范文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分析

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

(一)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的内容主要明确提供会计信息的原因,以及向谁提供会计信息,和提供哪些会计信息等问题。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的前提条件,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的一切依据和基础。现在财务会计将会计信息使用者看作一个整体,为其提供一种通用的会计报表。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及时分享数据信息,为决策提供有效、准确、可靠的保障。

(二)会计基本前提

现代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主要依靠四个基础层面,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上,然而目前新经济形势的出现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会计基本前提的内容与规则上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将>!

(三)会计要素

根据现代财务会计的分类要求,主要把会计要素分成财务状况要素和经营成果要素这两种。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逐步成为核心竞争力,要想更好地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必须不断加强流动创新的源泉,为其不断注人新的活力。

(四)会计主体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统一进程,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技术手段风险数据信息资源。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流动性,会计主体也相应随之发生了改变,导致会计主体的认定产生了难度,不利于会计人员对相关会计工作进行核算与监督。企业应及时转变经营发展战略,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企业自身能力,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二、现代财务会计的状况

(一)持续经营的概念转变

在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中,持续经营是关于一个企业在对未来可预见的情况下能够持续经营的设定。为了适应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多样性以及多变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切以能够持续经营为前提来加强完善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时间也无法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顺应当下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持续经营的概念将会随之发生变化,而现代财务会计的理论也会相应做出改变。

(二)会计分期的概念转变

会计分期的概念主要是指企业可以通过及时利用会计信息并相应地做出决策。在新的知识经济形势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掌握信息资源,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充分具体的信息来源,保障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网络平台分享最新数据信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方便之处,获取最新资讯并及时利用。受到新的知识经济的冲击,会计信息的提供渠道也越来越多。由此,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产生变化,会计分期的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发生变化。

(三)货币计量的概念转变

对于新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货币计量将会随着货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货币的价值是恒定的,然而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货币的价值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它已无法满足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也将对货币计量产生影响,打破传统观念,适时顺应全球一体化进程。

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基表假设的创新

由于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计基表假设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会计基表假设将会朝着持续创新的方向向前发展。对于会计主体假设,由于原有的一些概念原则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能顺应时代潮流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对会计基表假设进行不断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理论实际相结合,对于持续经营假设可以将经济利益相结合,适时改变其时间界限,转变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及时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会计基本假设取得积极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计分期假设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货币计量假设随着新概念的产生将发展为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共存。创新会计基表假设,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将会不断向前发展。

(二)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多元化

加强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升级,培养其德智体全方位发展,以保障在现代财务会计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还需要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提高个人自身素养,成为新时代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多元化、全方位,将会影响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在日常管理中,还可以选拔管理会计职位。该职位是一种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计划与绩效管理系统、提供财务报告与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帮助管理者制定并实施组织战略。某单位于2013年6月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察,通过答卷形式,调查的12名财务人员中,其中具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员工仅4位,且还有2位仅具备会计从业证,在工作8个月期间,并未开展过学习。该单位在2014年2月实行新的员工考核制度,在2月到7月之间,要求员工积极参与单位内部的培训和考试,并且为员工报告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经过5个月的备战,与2014年9月再次

统计调查,目前拥有9名会计人员,其中7名顺利拥有注册会计师的证书,且有2名在2014年6月曾被派往某省先进单位学习,并提出在单位内实行管理会计模式的新想法。最终,经过统计资产,该单位2014年10月会计报表汇报完整度和准确性、及时性均提升。 (三)网络会计的产生

会计人员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对会计工作进行核算,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还提高了整个工作环节的效率,通过分享网络数据信息保证了会计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网络会计使会计工作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加强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性,有效地分享和利用了会计信息,使企业的经济体制不断加强,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利益。目前,管理会计的新工作模式已经得到试点和推广,管理会计试水新方法在2013年8月于某单位实施,其主要项目是构建信息化平台。首先单位从外招聘2名ERP系统研究人员,初步建立ERP系统的管理会计模块,其中2人学习ERP系统的同时,还学习CRM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经过2个月,单位发现各工作人员知识与实践相脱离,于是,对管理平台系统进行一次优化,所有人员在目前状态的基础上,将ERP和cRM实行分开工作,相互监督,最终使得会计信息化程度得到提升。

(四)理财观念的出现

在经济知识全球化的前提下,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将赋予生活全新的意义。众所周知,知识经济一切以知识为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发展新经济。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经济环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加强自身修养以及不断完善自身。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冲击,相关会计人员必须积极创新转变理财观念,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因此,及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有效获取数据信息资源,充分掌握财务工作情况,使决策更加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才能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拓宽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正确的选择投资方式,更好的适应新经济时展的潮流。

第2篇: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

知识表达法规则式知识表达法发展至今已被广泛采用,但是本身具有诸多缺点,因此新的知识表达法陆续被提出,如以面向对象为基础的框架式知识表达法以及以本体论为主要架构的本体论知识表达法。一些研究通过将本体引入财务管理领域[11-12],可以理清该领域的知识结构,有助于财管领域与各领域进行融合,方便知识的重用和交互。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时数据库扮演的角色大多为索引表,主要内容为文章所有关键字词的地址,进行检索时系统先在索引表中取得使用者搜寻的字词的地址再将拥有搜寻字词的文章加以呈现,检索前需要对文章(文件)进行前置处理,其流程如图1所示。

智能型财务报表分析专家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思想如图2所示,知识获取过程由知识工程师与专家面谈并阅读相关文献,归纳评估项目与变量,组织知识框架,对评估变量进行分类,最后由领域专家定义财报分析规则并通过模糊逻辑予以模糊化。知识表达部分以框架式知识表达法为基础,再导入本体论的概念完整的表达财报分析知识,以完成知识库的构建。知识推理机制与本体论构建部分,以先前完成的知识库为推理机制的依据,将两者建立沟通完成整合。知识库扩充部分利用信息检索技术将财报中与知识库内部财报分析专有名词在语义和概念上相似的字词检索出来,再置入知识库中进行知识建模,通过这种机制提供系统自我学习能力。

1.财报分析知识获取知识获取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界定评估企业财务体质所需分析的问题分类以及解决各问题必须使用哪些评估项目与评估变量。第二阶段建立知识框架关联性和属性分类,完成评估变量的分类。第三阶段探索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线索,在分析过程中为各个评估变量定义评估标准,并完成模糊语义的定义、归属函数与模糊规则的制定。

2.财报分析知识表达

对获取的专家知识进行知识建模,首先以框架式知识表达法描述领域知识的层次关系。若仅以框架式表达领域知识虽然能显现知识的结构性,但是仍有诸多缺陷,因为框架式知识表达法完全以面向对象的概念与特性作为知识表达架构,如果从知识更新与维护角度而言,一旦知识类别与属性定义完成,日后难以进行修改与更新,所以知识表达功能仍稍有不足,而且与人类的思维仍有落差。因此我们将现有的框架式知识表达与本体论知识表达加以整合。首先对构建完成的框架式知识库进行分析,再以此为基础进入本体论知识表达阶段,将分析完成的知识概念导入本体论并加以扩充,再通过知识框架间的关联性和模糊规则表达知识概念间的关系、知识概念本身所代表的情况、属性或专有名词间的逻辑关系、范围与性质。本体论知识表达实现平台采用Protégé的本体论知识模块。

3.建立财报分析知识推理机制

将已完成的框架式知识表达作为推理机制的依据,主要由模糊规则、知识类别描述以及知识类别实体化组成。采用支持Rete算法的JESS作为推理机制工具,模糊规则撰写部分采用由JESS延伸而来的FuzzyJess。各个知识类别的结构利用JavaBean设计完成,然后将模糊规则置入所属的类别中,再利用JESS描述各个知识类别以及实体化,此时可开始接收使用者输入的数据,JESS再用相关的指令将数据分别传递至各个对象进行模糊推理。

4.知识本体论与推理机制的沟通

本体论及知识建模开发环境与其它问题求解软件结合是智能型系统发展与应用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14],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在于将领域知识本体论以及推理机制整合并构建沟通平台。采用Eriksson开发的JessTab作为两者沟通的桥梁。Protégé最大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插件扩充功能[15],JessTab作为Protégé的插件成功的整合Jess与Protégé。

5.财报分析知识库扩充

财报分析领域的专有名词中由于翻译和习惯的差异,产生许多同义词,若仅以关键词为基础进行检索,难以找出与关键词在知识上相近的文字,无法实现知识库的扩充和系统自我学习能力,因此系统结合了文件前置处理流程和扩充式查询检索,有利于知识建模与知识库的完整性,进而提供系统自我学习能力的机制。整个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为建立词库、文件前置处理、知识搜寻与知识库扩充。

智能型财务报表分析专家系统实现

1.系统架构

图3(图略)为智能型财报分析专家系统架构图。在系统架构与设计上,采用开放式平台和元件化设计原理,结合Java交互式运算模式与JESS推理机制的开发工具。采用框架式与本体论知识表达法充分表达财务报表分析领域知识,并利用JessTab提供的方法和功能将二种知识表达法建立的知识库加以整合,有利于知识库管理与更新同步化。由于财报分析各个方面评估结果随着使用者认知的不同而稍有差异,因此采用模糊规则实现更精确以及口语化的推理结果。使用者操作界面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使用者可针对十三个主要的财务比率进行数据输入,完成后系统即进入推理运算。另一种模式为系统读取财务报表,对报表内容以及概念式索引表进行分析、比对,针对财务比率以及会计科目间的知识、概念、同义字关系构建出知识本体论,再置入本体论知识库中,并搭配框架式推理架构对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推理、运算产生最后结果。使用者界面与索引表搜寻界面采用JSP设计,使用者通过Web浏览器即可使用系统。#p#分页标题#e#

2.领域知识获取

首先知识工程师准备了具有高度结构性的问题与领域专家通过问答方式进行面谈,最终采用流动比率、净营业周期、销售增长率、股东权益占资产比率、长期资金占固定资产比率、利息保障倍数、销售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十三个财务比率作为评估企业财务体质的变量。十三个财务比率依照其代表的知识与意义分成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能力等四类,其中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可归为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与经营能力可归为经营绩效,领域专家认为偿债能力和经营绩效在评估企业财务体质时为主要的两大项目,因此二者又归为企业财务体质类。表1给出了本文采用的十三个财务比率的含义及类别,图4给出了采用这十三个财务比率评估财务体质的流程。

3.财务体质知识框架

为了构建框架式知识库,研究人员与专家必须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财务体质)及次目标(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与经营能力),以及各次目标之间的主从关系。以短期偿债能力为例,若CR为差,NOC也为差,则短期偿债能力必为差;若NOC为佳,则需进一步分析S,若S为佳,则短期偿债能力为尚可。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与经营能力的评估流程也依此类推。在确定解决问题目标、次目标及其主从关系后,知识工程师便可将其转换为框架式的知识表现。由于评估财务体质难以采用量化的方式,而且评估的准则较偏主观,考虑到评估的精确性,本文导入模糊规则并分别置入知识框架中,作为各框架属性的推理依据。在构建模糊规则时,采用了李克特量表作为模糊语义的依据,将各财务比率、评估项目以及财务体质分为佳、稍佳、尚可、稍差、差共五个等级,再经过领域专家对各项评估变量的特性决定归属函数和模糊集合。以流动比率为例,流动比率越高代表该公司偿还流动负债能力越高,对于短期债权人越有保障,因此流动比率与评估结果呈正相关。

4.财报分析知识本体论

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组成架构是由众多的会计科目通过公式运算取得财务比率,再通过特定知识获取方法将众多的财务比率结合成的几个评估项目构成,每一部分彼此具备特定的关联性,本文遵循此架构分析出会计科目、财务比率、评估项目的知识内容,利用知识语意网络图呈现彼此间的知识关联性,如图5所示。图中矩形代表各个知识概念类别,越往上层知识类别越具有意义,以虚线条表示,越往下层的知识类别抽象程度较低称为实体类别,以实线条表示。类别之间的关系以箭头表示,每个箭头上关系名称说明彼此的关联性,is-a代表类别间继承的主从关系,operation表示该类别必须通过特定的公式进行运算才可取得箭头尾端的类别,由于财务比率是由多项会计科目组成,因此图中财务比率知识类别的箭头并无直接连接到任何一个会计科目类别,表示彼此之间的多重关系。由于会计科目又可再细分成多个会计科目,产生多个知识类别,如流动资产细分成现金、约当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等多个子类别,因此越往底层的会计科目多且广,而且随着企业从事的产业类型的不同,又可产生不同的知识类别,为此在构建领域知识本体论时,本文遵循上述的架构。领域知识本体论构建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既有的框架式知识库,以财报分析七个评估方面和财务比率为基础初步完成本体论构建。第二阶段是以会计科目相关数据获取,以及与财务比率、其它会计科目之间的知识关联性为依据加以构建,首先系统读取财务报表并将其处理成固定格式,通过本身的格式取得该会计科目与其它会计科目的知识关联性,再搭配财报分析词库与概念式索引表辅助取得会计科目本身同义字词,置入Protégé本体论知识库模块内,并把财务比率及会计科目建立成不同的类别并加以描述,完成知识库扩充机制的构建。完成知识类别结构表达与呈现后,系统依此本体论架构进行推理运作,首先将各个知识类别进行实体化,针对该类别运作的内容实体化成各个实例,并针对本身的中文同义字、计算公式、该类别的上下界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加以表述,同时系统在进行推理时产生的推理结果也会同步更新于该实例中。以净营业周期知识类别为例,首先将其实体化名称为净营业周期评估,描述内容包含净营业周期评估结果、净营业周期计算公式、净营业周期中文同义字、净营业周期上界下界,同时也涵盖继承父类别实体化后拥有的资料,净营业周期为短期偿债能力的子类别,短期偿债能力继承于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又继承企业财务体质,因此该实例涵盖企业财务体质中文同义字、企业财务体质评估结果、偿债能力中文同义字及其评估结果、短期偿债能力评估结果。

总结

第3篇: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

一、新经济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新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其时代特征是:①以知识为核心资源。新经济依靠创造和掌握知识来创造财富,知识经济成为新经济的基本特征。②新经济首次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效益递增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③知识经济推动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信息资源形成了企业新的财富观。信息技术扩大了企业的理财环境,为企业理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以上特点的呈现对企业产生了以下影响:

首先,新经济依靠创造和掌握知识来创造财富。由知识经济所带来的“联结经济”效应,远远超过了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对形成于工业经济时代以物质资本为核心的财务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一种崭新的“泛财务资源”理论正在形成,并且逐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所接受。所谓泛财务资源,是针对传统财务学的物质资不而言的。被定义为:“对企业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从形态上分为硬财务资源(物质资本)和软财务资源(智力资本即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两大类。

其次,新的企业模式改变了企业财务主体观念。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圃于工业经济下的实体或生产函数概念,更多地被定义为“一种治理和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或者 “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团队生产”理论和“契约联结”理论。所谓团队生产,是指资本、劳动、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相互耦合,联合完成生产活动。“契约联结”理论认为,企业只不过是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一一系列契约的联结,所有契约的履行推动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实现运转,从而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两种理论的共性在于,确立了智力资本的提供者与物质资本的提供者共同构成的企业财务主体,同样享有剩余收益索取权。

再次,财务经营成为可能。新经济下,智力资本通过互联网自由交易,这种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之间、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交易,为企业开展财务经营创造了条件。非直接生产的财务经营创造的财富,是新经济下知识型企业财富增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财务目标理论研究回顾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归纳起来,财务界先后出现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l、利润最大化。在早期,企业所有者同时又是经营者,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赚取超额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增加业主投资收益,扩大经营规模。

2、股东财富最大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有者为了扩大竞争优势,聘请专门经理人员进行管理,并让渡部分所有者权能如使用权、占有权、处置权等,但保留了财产收益和最终处置权。于是,一些财务理论研究者站在所有者的角度,提出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3、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司制企业尤其是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企业股权由原来的少数几人迅速分散,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他们也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法人——公司董事会成为独立的财务主体,拥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财产权。很显然,股东财富的增加并非企业理财目标的全部,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可以通过举债、募集股本,扩充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财务目标集中体现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4、权益资本利润满意值最大化。最近,一批学者提出权益资本利润满意值最大化财务目标,这一目标采取杜邦分析法分解,责任到人,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三、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资本配置最优化

经济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理财观念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目标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联系上述企业财务特征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目标应定位为资本配置最优化。理由如下:

1、从财务本质来看,财务本质是一种对资本要素的配置。新经济条件下,财务本质并未发生变化,相反,由于资本要素范围的扩大,企业财务对资本要素的配置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追求各项资本的最优化配置,理所当然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目标。

2、资本配置最优化财务目标顺应了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发展的需求。在新经济下,以信息技术为主流的高科技高度发展,适时财务报告系统的建立,一方面为企业财务优化配置资本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将逐渐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加强对企业财务配置资本状况的监督,这种“共同治理”的财务治理结构的形成,呼唤一个能充分体现企业契约各方利益的企业财务目标,而资本配置最优化,证集中体现了各相关人的利益。

3、资本配置最优化财务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资本的最优化配置,不仅包括资本总量的积聚,还包含了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比重调整、现有财务资本的有效利用。一般来说,可以从资本收益和资本结构两个方面来量化考核。而且,应在资本结构相对合理的前提下注重资本收益的提高。不顾资本结构而一味追求资本收益是一种短期行为,蕴涵着财务风险隐患;而长期不顾资本收益追求资本结构的平稳,是一种保守的理财观。在知识型企业的架构过程中,企业家智力资本的介入,导致企业面临着资本总量的重新认定和结构的重新调整,资本结构比资本收益的地位更为重要。资本结构的调整可能会降低资本收益,但并不意味着企业财务目标的失败。

4、从财务经营的角度看,资本配置最优化始终站在财务决策的高度,为新经济下企业利用物质资本市场和智力资本市场展开有效的财务经营提供了有利的导向。这是其他财务目标理论无法统摄的。

第4篇: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

一、知识产权概念的现状: 激烈的学说竞争

知识产权法学是一门体系化程度比较贫弱的学科,借用库恩的理论来评价,知识产权法学仍处于未成熟的阶段,即范式前状态。根据库恩的描述,范式前阶段的学科对于“何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仍有分歧,同时存在许多相互竞争的流派,学科成员之间缺乏沟通。(1)这正是知识产权法学现状的写照。在这个貌似繁荣的新兴学科中,连“知识产权”这个最基本的概念都存在严重的分歧。根据笔者有限的阅读经验,至少有如下几种不同的知识产权概念:

(1)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版的(知识产权阅读资料)认为:“知识产权广而言之,意味着智力活动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所产生的合法权利。”[2](p5)

(2)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这种表述考虑到“智力成果权”用以解释工商业标记权时存在障碍,故刻意区分智力成果权与工商业标记权。(3)

(3)知识产权是基于信息产生的权利。如中山信弘和北川善太郎都把知识产权的对象称为“知识财产”。中山信弘认为“所谓知识财产,是指禁止不正当模仿所保护的信息,「4;北川善太郎则认为”信息与知识产权具有同质性“(5)。

(4)知识产权是直接支配智慧产品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这个概念与概念(1)的区别在于:以“智慧产品”取代“智力成果”,智慧产品未必达到“成果”的创造性高度,以此解释商标权等非智力成果权。这个概念也不同于概念(3),此处的智慧产品指负载了一定信息的信号集合,故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信号,而非信息。「6

(5)知识产权是基于无形财产享有的权利。美国学者米勒和戴维斯所著的

(6)知识产权是对形式进行支配的权利,知识产权赋予形式的设计人对形式的控制、利用和支配权采实现对其利益的保护。这种观点向“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的观点提出了挑战。(8)

显然,这些概念的分歧不在于表述的角度差异,它们之间具有实质性的竞争与冲突,包括智力成果权能否涵盖商业标记权的争议、信息权与信号权的冲突、无形财产权与形式财产权的冲突。因此,知识产权的体系基础极度暖昧,人们无从知晓将知识产权诸分支联结为整体的逻辑依据究竟何在。“分歧极大的派别之间的交流肯定是不完全的。「1结论取决于角度,当每种学说都坚持从自己的角度解释知识产权时,我们永远也无法评

说各种理论的高下。但是,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共识起点:法学论域之内的知识产权概念是一个法权概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法律规范的设计。因此,我们在第一性上可以无拘无束地探讨知识产权的本质,但法学上的知识产权概念必须具有规范意义。逻辑圆满不是法学概念的惟一追求,法学概念须担负规范功能,“因此在法律概念的构成上‘必须’考虑拟借助该法律概念来达到的目的或实现的价值”(9)(p46)。无论何等繁复的法律概念都可以通过一个极为单纯的标准检视:概念能否最完美地体现规范功能?本文欲传达一个基本

观点:只有让概念设定的目的与意义来统辖我们的论争,才有可能得出结论。只有结合法的第二性,在逻辑评价中融人功能考量,才能评说知识产权概念诸学说的高下。

二、法的第二性原理与财产权概念

法以社会现实为调整对象,所以,社会现实是第一性的,法是第二性的。法的第二性导出两个结论:(1)法不能无视第一性的社会现实,法的调整技术不能从根本上与社会现实形成冲突。譬如,著作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不仅仅是因为在法律技术上思想无法被保护,也是因为作为审美对象的作品在第一性上的本质就是表达,人们欣赏的对象不是抽象的思想,而是“思想如何被展现”。换言之,思想——表达二分法有美学上的依据。(2)法是根据人的需要来建构的,法只选择它能够调整的事物、采用它能够实现的手段进行调整,而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描摹。因此,法如同一部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如法国学者弗郎索瓦。特雷(FrancoisTerr~)论述法与美学的关系时指出的那样:“可以说,如果法是科学,法也是艺术。”[10]人们对事物的第一性本质苦苦追问时,法律只从规范的目的出发对该事物进行界定。譬如,人们可以在美学上对“独创性”的含义争论不休,但在著作权法上,只要作品系作者独立完成、且能反映出作者的选择与安排,即满足法律上的独创性要求。著作权法之所以确立了不问作品艺术价值的原则,乃因为作品的艺术价值已经超出了法的判断能力,亦违背了法的确定性与可操作性原则。著作权法的规范目的仅在于鼓励作品的“独”,鼓励创作者尽力不与他人雷同。至于作品的优劣,只能交给“自然选择”,蹩脚的作品自然无人愿意使用,侵权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但在法律面前,优秀作品与蹩脚作品无差别地受到保护。当然,著作权法的设计原理中也暗含了一个推定:只要每个作者都极力展现自己的个性,好作品诞生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只有结合著作权法的规范目的,才能理解法律上的独创性的内涵。人们尽可以在美学上无休止地解释独创性,但所有无规范价值的解释都不会进入法学的论域。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表述。但何谓“本质特征”,并不是一个无须限定前提的客观判断。“所谓‘概念’已将所拟描述或规范对象之特征穷尽列举的设定之存在基础,并不真在于概念的设计者已完全掌握该对象之一切重要的特征,而在于基于某种目的性的考虑(规范意旨)。”(9)(P39)依据法的第二性原理,法律概念只选择那些具有规范意义的特征予以反映,而其他特征一概予以舍弃。比如“人”的概念,柏拉图所言“两足无毛动物”,卡西尔所言“符号动物”,都是第一性上的解释,不能成为民法上的定义。民法规定“人”,是为了确定从事民事行为的主体资格。从此规范目的出发,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征与长相、地位、聪愚无关,法律只关心两个特征:(1)年龄;(2)精神是否健全。只要达到一定年龄、无精神障碍者,便可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这就是与法的规范功能相关的人的特征。因此,法律上的“人”的概念是围绕着规范目的而建构的。在发育较成熟的物权与债权理论中, 我们可以看到完美的财产权概念所具有的规范功能。

依民法通说,物权系排他地直接支配物的权利,债权系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这两个概念皆突出了两个特征:(1)权利对象(财产)的具体形态;(2)利用财产的行为方式。债权的对象形态为“特定行为”(给付),行使方式是“请求”;物权的对象形态是“物”,行使方式为“直接支配”。为何突显这两大特征?法是行为规范,自然首先关注利用财产的行为方式,而利用财产的行为方式归根结底是由财产自身的形态决定的。对物可以直接“支配”,对他人的给付则只能“请求”,并且对象形态与行使方式能够充分地决定规范的设计。例如,“给付”依赖于特定的人,因此债权具有相对性;债权的相对性又决定了债权无公示之必要,债权的非公示性决定了债权效力不得及于第三人。物的利用往往以占有为前提,不同主体在同一时空对物的利用必将导致冲突,因此物权具有排他性;物权的排他性又派生出物权法定与物权公示的必要性。因此,财产权概念中应当突显的特征是财产形态与权利行使的方式,其中财产形态是核心,因为财产形态决定权利行使的方式。譬如,对“给付”不可支配,我们不可能支配他人的行为。

综上,我们从法的第二性原理得出了财产权概念构造的基本思路:具有规范意义的概念必须

突显财产的具体形态和权利行使的方式。

三、以法的第二性原理

检视知识产权概念

根据法的第二性原理,我们可以以“哪种概念最具规范功能”为据来评价现有的诸种知识产

完美地揭示了财产形态与权利行使的方式。知识产权被公认为支配权,因此,各种知识产权

概念对权利的行使方式——支配并无歧见。所以,检视知识产权概念的核心任务是:哪种概念最

准确地描述了知识产权所支配的财产的形态。由于“无体财产权说”与“智力成果权说”是知识产权法学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因此本文重点评说这两大理论。

(一)诉诸感官的无体(无形)财产说

把知识产权的对象称为无体财产,在诸学说中历史最为悠久。早在18世纪中叶的英国,反对

版权保护者就以作品的无体特征为据,质疑版权的合理性。当时的叶茨(Yates)法官明确指出:“任何没有物质实体(corporealsubstance)者皆不得成为财产权的标的。”(11)把知识产权的对象概括为无体财产或无形财产(我国法学界在相同意义上使用这两个词,皆对应于英文的intangibleproperty,有学者指出“无体财产”之表述更为准确(8),很容易从思维特性上得到解释。概念形成的基本顺序是:从直观表象到前科学概念,最后到达科学概念。最初形成的概念总是与直观对象的具象最贴近的概括。无体或无形,就是一种朴素的感官描述,人们在司空见惯的物之外初次接触到作品之类的对象时,得出这样的结论是非常自然的。这个概念在法律发展史上的进步意义是不能否认的。无体或有体尽管是以感官为依据的区分,但无体财产正因其不可触摸性(intangible),因而在认识上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洛伊在1928年发表了(在原始社会的无形财产)一文,他反对在法制史中滥用“无形财产”的概念。“因为原始人缺乏那种程度的思维能力,因而这个概念是虚假的。”(12)在罗马法关于物的分类中,出现了无体物(resincorporales)的概念,一些学者认为这反映了古代法学家的法律思维有进一步抽象化的趋势。彼得。德拉贺斯(PeterDrahos)则指出,不管这种推测是否有理,至少无体物的概念为后来的财产观念抽象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3)

但是,无体财产的概念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与有体财产相对的泛概念。在罗马法上,无体

物指所有权之外的财产权:“无体物是不能触摸到的物,如权利,比如遗产继承权、用益权及以任何形式设定的债权。……被称为权役的城市和乡村土地上的权利也属于无体物。”(14)在英国法上,无体动产是债务、商业证券。合同、商誉、知识产权等财产利益共同的上位概念。Its]因此,无体财产只是一个类概念。无体财产与有体财产,是根据权利对象的形态差异所做的粗略的分类,正因为这种分类极为原始、粗糙,无体财产权的概念存在空洞化的缺陷。正如拉仑茨所言:“概念的抽象度越高,内容就越空洞。为提纲挈领所付出的代价是:由——作为规整之基础的——价值标准及法律原则所生的意义脉络不复可见,而其正系理解规整所必要者。”(16)因此,将权利对象的形态概括为“无体”,根本无法揭示知识产权与其他无体财产权的区别,依然不能解释知识产权诸分支缘何集结为独立的权利类型、知识产权法缘何成为一种独立的规范群。而知识产权概念的存在价值恰在

于此,它必须揭示知识产权诸分支的统一性。因此,若脱离法的第二性,把知识产权称为“无体财

产权“固然未尝不可,但以法的规范目的审视之,无体财产权说的意义极其有限。

近年来,有学者提议建立无形(无体)财产权体系,以包容一切基于非物质财产所产生的权利。(17)其主要理由是:现代社会中非物质财产的形态与价值日增。这个理由当然是成立的,但是,权利作为一个法律范畴,其体系的意义更主要地应当体现为制度意义。只有当对象的共性有可能用统一或相似的规则去调整时,选择这些对象组织一个独立的体系才具有制度意义。事物之间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归类,但这些归类未必都具有制度意义。仅以单薄的“无体”作为共性基础,囊括许多法律特性各异的权利,权利之间难以适用统一的规则,导致无体财产权概念彻底失去规范价值。所以,无体财产权概念的意义仅仅停留在“强调非物质财产也是一种财产,其重要性不亚于物”。在制度建设上,主张建立“无体财产权体系”者不得不承认,依旧“由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票据法、信托法等分别予以调整。”(18)。尽管有学者归纳出了无体财产权制度的总论,但基本上是对知识产权法总论的因袭。(19)

由于“无体”的归类过于粗略,所谓的“无体财产权法”不能形成总论、亦无法形成统一的规则,是必然的。在第一性上强调“无体财产的重要性不亚于物”,自然无伤大雅,但在第二性的规范意义上,无体财产权体系的建立既无必要、亦无可能。“在体系的构成上,其组成分子,首先必须具有构成体系之‘存在上’的基础。”[9](P459)仅“无体”之共性,担当得起这个基础吗?

(二)具有历史合理性的智力成果说

在知识产权的诸种定义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显然是智力成果权。“intellectual property”中的“intellectual”、“知识产权”中的“知识”、“智慧财产权”中的“智慧”,都体现了权利与智力的关联。这些称谓的权威地位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智力成果权说的影响力。在试图给出知识产权概念的著述中,智力成果权说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由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其出版物中采纳了智力成果权说,更加强了该理论的权威性。故我国不少资深学者指出:智力成果权说“概括了知识产权的最本质的因素,是比较准确而经历过反复推敲的”:“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0].

与无体财产权说相比,智力成果权说从一种原始的区分思维前进了一步,它不满足于揭示权利对象与物权对象在感官上的差异(无体——有体),还想深入阐释这种无体财产的本性。于是,知识产权的对象从“无体财产”这个宽泛的类概念中进一步独立了,区别于其他的无体财产。而且,“智力”作为概念统一的基础,进一步远离了直观表象,不是诉诸于感官,而是试图通过思维把握财产的本质。从历史的眼光来看,突出权利对象与智力的关联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作为一种新型财产权,知识产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证明自己具备成为法权形态的依据。从罗马法开始,先占被视为财产所有权的依据,17世纪的法学家格劳秀斯继承了这个观点,他认为:“人们成为目前处于无主物状态的物品的所有者的惟一必要条件是公开为占有行为。”[21](P220)知识产权的对象显然无法被先占,为了证明知识产权的合理性,必 须重新提出财产权的依据。这个问题的解‘

决,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洛克的劳动所有权说。在英国18世纪的版权存废大辩论中,支持版权保护

者以洛克的“劳动所有权说”为依据,指出占有不是财产取得的惟一依据,劳动也可以产生财产权,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智力劳动。[11](P20—24)在一种新的财产权产生之初,关于其合理性的形而上争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知识产权诞生的18世纪,是一个自然法观念盛行的时代。“在整个18世纪,讨论法学主题的著作家都倾向于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向自然法作例行公事的敬礼。”[21](p248)因此,在概念中突出财产来源的正当性——源于智力劳动,就显得很有必要。此外,在19世纪中期之前,商标权尚未出现,用智力成果权概括著作权与专

利权,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但是,当知识产权的合理性被普遍接受、无须证明之后,智力成果权说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了。

首先,“成果”一词没有表明财产的形态,任何人造之物都可以被称为“成果”。再看“智力”。既然概念中强调了“智力”,该特征就应当与制度相联结,像“物”和“给付”那样成为设计、理解制度的出发点。换言之,“智力”特征应当在概念中有意义。该特征可能作两种理解。

理解之一:“智力”指财产本身的智力性,排除非智力性的无体财产。如果“智力”限定的目的在此,知识产权法必然要判断财产中的智力含量。但是,商业标记受到保护并不以一定的智力含量为要件,只要标记能够起到记号的功能即可。有学者之所以刻意强调知识产权的对象包括“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原因正在于此。因此,如果把“智力”限定的目的理解为“排除非智力性财产”,就无法解释为何连地理标志都可以成为知识产权的对象。而且,无智力含量的知识产权对象有日渐增加的趋势,例如欧盟已经开始保护不具有独创性的数据库。有学者根据“商标的设计与选用、商标信誉的维持需要智力劳动”证明商标的智力性,但是,“一个对象的形成中含有智力劳动”与“智力性是对象受保护的要件”不可等同。当智力性成为法定要件时,意味着法律必须为对象的智力含量设定标准,例如作品的独创性、发明的创造性。人们在制造物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投入智力劳动,这并不足以使物的制造者获得知识产权。所以,在法律意义上,“智力性”指权利对象的智力含量需达到法定标准,而不是指对象的形成过程中泛泛地含有智力劳动。显然,若“智力性”是财产本身的特征,则商业标记权不符合知识产权的概念。

理解之二:“智力”没有限定权利对象的智力含量,只是纯粹地解释财产的来源,强调财产的形成过程是智力劳动。这是近年来许多学者为捍卫智力成果权说所采取的解释。为了克服上述“智力含量”解释的缺陷,捍卫者指出,尽管法律不限定商业标记的智力含量,但选定、设计商业标记在客观上是一种智力劳动。换言之,“智力”不是限定财产本身,而是限定财产的来源。[22]

纯粹从逻辑上来看,这种解释并无漏洞。但是,若以法的第二性原理检视之,这种解释根本不具有法律意义。法律制度的设计只关心财产的形态,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而财产的形成过程没有必要被引入到概念之中。譬如物权的概念只关心“物”的形态,而不必强调物来源于体力劳动或智力劳动,即使物事实上产生于体力劳动,在法律概念中表述为“体力劳动产生的物”仍属多余,“物”本身就足以决定了制度的构造。若“智力”限定劳动过程,除非法律在保护某个对象时必须确定该对象是否真的来源于智力劳动,此种限定才具有法律意义。尽管理论上可以把商标解释为智

力活动的结果,但某标记的选定是否真的来源于智力活动,法律并不关心。若法律不关心商业标记的选定过程,即使客观上选定商标是一种智力活动,这只是一个第一性上的事实判断,“智力”成为一个虚空的特征。

综上所述,智力成果权说的缺陷有三:(1)“成果”未交代权利对象的形态;(2)“智力”若解为权利对象的智力含量要求,无法涵盖商业标记权;(3)“智力”若解为对财产形成过程的说明,则缺乏法律意义。根据概念形成的理论,智力成果权说属于前科学概念,尽管比局限于直观表象的“无体财产权说”进了一步,但还不是科学概念。从前科学概念到科学概念需要做到:撇开无关的、次要的因素和条件;撇开事物和过程所具有的偶然性的外观和假象;从杂多的直接形式中揭示其内在根据和统一基础。[23](p156)智力成果说没有“撇开次要因素”,保留了缺乏法律意义的“智力”要素。证明权利合理性的要素未必需要引入权利的概念之中,对第二性的法律而言,关键是那些与规则设计有关的要素。以物权为例,关于财产所有权依据的学说有“先占说”、“劳动及个人需要说”、“社会公认说”、“主体的占有意志与公共的权威意志结合说”、“个体的自由意志说”[24],但这些依据并没有成为物权概念的组成要素。归根结底,智力成果说仍未能揭示知识产权统一的内在依据与真正的基础,简单地重复了第一性的财产来源,未考虑这种来源描述有无规范价值。

四、知识产权概念的未来:以财产形态为核心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占主流地位的无体财产权说与智力成果权说是注定要被超越

的。“一个时代的概念发展到什么水平,是由那个时代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23](P241)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必然要经历从粗浅到深刻的过程。近年来,关于知识产权对象的非主流观点层出不穷,

例如前面介绍的知识财产说、信息说、信号说、形式说,尽管本文不能一一加以评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观点已经摆脱了粗糙的“无体”之概括,也不再专注财产的来源,而是试图回答财产的自身形态究竟是什么——知识、信息、信号抑或形式?这种发展方向是正确的,知识产权的科学概念,必定要突显知识产权对象自身的形态。在第一性上,作品、技术方案等具有智力含量的财产与非智力性的商业标记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无法抹杀的区别,它们之所以能在第二性上得到统一,只是因为外观形态的相似导致利用方式的相似,从而能够适用类似的行为规则。这种相似的财产形态究竟为何,笔者认为是符号,由于篇幅限制,对“符号说”的论证容后撰文专论。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重申法的第二性原理,为知识产权概念之争找到一个对话的起点。钱穆先生说:“近人治学,都知注重材料与方法。但做学问,当知先有一番意义。意义不同,则所采用之材料与其运用材料之方法,亦将随之不同。”[25]针对同一个事物,若不限定法律概念的规范意义,我们可以从无数的角度解释该事物的特征。所以,本文不仅是对知识产权概念诸学说的梳理,也算是对法学界一切概念之争打个圆场罢!

(原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参考文献]

[1] 斯坦因。U.拉森。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 转引自郭寿康主编。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5.

[3] 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0.

[4] 中山信弘。多媒体与著作权[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1.

[5] 北川善太郎。著作权市场的模式(J].著作权,1999,(4)。

[6]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457—459.

[7] 米勒,戴维斯。知识产权法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导论。

[8] 刘春田。知识产权的对象[J)。中国知识产权评论,(1)。

[9] 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0] Fransois Terr6.Introduction g6n6rale aU droit [M].Dalloz,1998.24.

[11] Brad Sherman,Lionel Bently.The making Ofmoder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British experience,1760—1911[M].CambridSeUniversityPress,1999.20.

[12] 霍贝尔。原始人的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2.

[13] Peter Drahos.A Philosophy Of Intdl~:tualProperty[M].Aldershot:Dartrnouth Publishing CompanyLimited,1996.19.

[14] 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物与物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

[15] F.H.劳森,B.拉登。财产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25—33.

[16] 拉仑茨。法学方法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373.

[17] 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梅夏英。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18] 梅夏英。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108.

[19] 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0] 郭寿康主编。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5;郑成思。知识产权法详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71.

[21) J.M.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20.

[22]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详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69—7“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457.

[23] 彭漪涟主编。概念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156

第5篇: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

(一) 知识资本的概念

学界目前对知识资本的概念还没有统一定论。Galbrainth(1969)是最早对知识资本进行界定的,他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动态的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Stewart(1994)认为,知识资本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公司内所有的成员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一切知识与能力之和,专利、员工知识、技能、经验和客户关系等都可以包括在内。Edvinsson和Sullivan(1996)的观点是,知识资本是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距,是企业物质资本和非物质资本之合成[1]。而Sveiby(1997)等学者提出知识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一种以相对无限的知识为基础的企业和组织的无形资产,但把有形资产部分排除。Dzinkowski等研究者(2000)则指出,知识资本是企业拥有知识基础的权益,它可以是知识转化过程的最终结果,或者转化成知识产权的知识本身和企业的智力资产。

国内学者对知识资本研究的引进,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总体来说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主要是对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价,鲜有开拓型的研究。对于知识资本的概念,我国的一些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申明(1998)认为是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总和,是企业维持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因素。刘炳英等则从价值形式角度认为,知识资本是蕴藏于知识中,以知识形态存在和运动的、在商品货币关系中以商品价值形式追求增殖的价值。而贾银芳等(2004)对知识资本的看法是,组织系统所拥有或控制的,并可以给组织带来经济利益的知识资源。既包含给组织带来效益的手段和方法,又包含掌握和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人。冯天学等学者(2006)则把知识资本定义为: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的,由企业组织所拥有和一定程度上由组织所控制或能为企业所用,能给企业带来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知识要素的总和。

(二)知识资本的构成

学者们对知识资本构成的看法也有分歧。Edvinsson和Sullivan(1996)提出“H-S”结构,并认为企业的知识资本是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和结构性资本(Structure Capital)的耦合[1]。人力资本代表了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其知识和技能以潜在的、未编码的形式存在,知识资本的人力资本部分依附于个人,个人拥有未编码知识的所有权,当转化为编码知识时,个人就失去所有权,而成为企业的资产。结构性资本则是领导能力、企业文化和社会认可程度等因素的综合,用公式可表示为: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未编码的知识)+结构性资本(已编码知识资本和经营性资产)。Espejo(1996)在类似的“H-S”结构中,认为结构性资本包括顾客资本、创新和开发资本以及流程资本。

而Sveiby(1997)则认为知识资本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员工能力(Employee Capability)、内部结构(Inter Structure)和外部结构(Exter Structure),即“E-I-E”结构。内部结构为员工知识和技能在组织内的传递提供支持,外部结构则保证企业知识资本的最大化。Stewart(1997)提出由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结构性资本(Structure Capital)和顾客资本(Customer Capital)所构成的知识资本“H-S-C”结构。

而Brooking(1997)则提出“M-H-I-I”的知识资本结构,由市场资本(Market Assets)、人才资本(Human-Centered Assets)、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Assets)和基础结构资产(Infrastructure Assets)构成。市场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与市场无关的无形资产潜力,包括品牌、顾客和他们的信赖、长期顾客、备用存货、销售渠道、专利专营合同协议等。人才资产是体现在员工身上的才能,包括群体技能、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企业管理技能等。知识产权资产包括技能、商业秘密、版权、专利和各种设计专利权以及贸易和服务的商标。基础结构资产是使企业能得以运行的技术、工作方式和程序,包括企业文化、评估风险的方式、管理销售队伍的方法、财务结构、市场或顾客数据库等。Malone(1997)则持有把知识资本分为财务、顾客、流程、更新与发展、人力资源等五个部分的观点。Bontis(1998)则在Stewart(1997)的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本是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各种技能和知识,以隐含方式存在,没有而且难以被编码,结构性资本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和组织文化等,顾客资本主要是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经营性资产。

国内学者对此也有较多研究,申明(1998)认为可分为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人力资本和组织管理资本等四个部分。刘炳英(2001)等认为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声誉资本三部分。仇元福等学者(2002)提出从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结构资本(Structure Capital)、技术资本(Technology Capital)和市场资本(Market Capital)四部分入手分析知识资本构成,并构建H-S-T-M模式的知识资本的价值树。

冯天学等学者(2006) 从价值转化和实现的角度,将知识资本分为四个组成部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类知识产权资本和客户资本,人力资本在结构资本的支持下产生类知识产权资本。通过人力资本的作用,将类知识产权资本物化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在客户资本的作用下实现其价值。

闫春(2008)则根据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智力资本管理提出“H-S-C-E”(Human Capital-Structure Capital-Customer Capital-Entrepreneur Capital)模型,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经营者人力资本管理模型。

总体来说,尽管学界对知识资本的概念和构成观点不一,但是,经过对文献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因为研究的视角和研究对象不同,导致他们结论有所差异,但他们对知识资本的本质特征的描述都是相似的,都认为知识资本的存在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并且与人的流动同步。因此企业要建立相关体制来防止知识资本的流逝并促进其不断增值。

二、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许多学者的研究都发现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有影响。Bontis(2000)通过对马来西亚服务业与非服务业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在不同行业都最重要,在不同行业人力资本对结构资本的影响力不同,在不同行业客户资本对结构资本都有重要影响力,结构资本的开发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Bassi 和Va(2002)在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研究中发现,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在长期上有显著的影响,对公司的产品销售利润及绩效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同时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行业分类研究发现,知识资本在不同行业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着差异。Ahmed Riahi-Belkaoui(2003)选取美国81家最大的制造和服务跨国公司作为样本,以1987-1991年企业的资产相对增加值为自变量,以1992-1996年的相对增加值为因变量,结果发现智力资本对这些公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Firer等学者(2003)对南非企业智力增值系数VAIC(Value Added Intellectual Coefficient)的三个组成部分即人力资本增值系数、物质资本增值系数、结构资本增值系数与企业绩效(获利能力、生产率、市场评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物质资本与企业的市场评价有积极的正向关系,结构资本对企业的获利能力也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南非的企业并未起到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内学者李嘉明等(2004)以计算机行业为样本,借鉴VAIC设计实证研究,发现物质资本在计算机企业的绩效中仍然扮演重要作用,人力资本对企业的绩效也有正向的贡献。万希(2006)采用相似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物质资本增值率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结构资本增值率对企业的获利能力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人力资本增值率对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陈劲等(2004)提出了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创新资本和客户资本,以Skandia模型为基础设计定性评价指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此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发现智力资本各要素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并且智力资本与企业业绩显著相关。白明等(2005)以电信与计算机、化工业和纺业三行业作为样本,通过VAIC分析发现,仅有电信与计算机业的回归方程达到10%的显著性水平,且VAIC与MVA正相关,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但其它两个行业均未通过。说明在高科技含量的电信与计算机行业,资源利用水平、知识资本运营水平的VAIC与市场价值成正相关关系。宁德保等(2007)采用Public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的人力资本效率与财务绩效有正相关性,企业的有形资产效率与财务绩效有正相关性。蒋琰等(2008)通过企业的调查数据来分析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在企业绩效创造中的关系,实证发现虽然我国企业中财务资本发挥着核心作用,但企业绩效的可持续增长更多取决于智力资本。

综上所述,学者们在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的问题上做出大量努力,虽然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这可能和不同市场的发育情况以及企业的发展状况有关,但研究的结果也大多支持了企业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具有正面影响的假设。这也是知识资本起重要作用的现实体现。

三、结语

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利用并提高企业的知识资本价值是所有想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

势的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知识资本存乎于企业的人才之中,但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与管理体系来减少对人的依赖,同样企业也应该权衡其余企业资本和知识资本之间的配比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这不仅是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学界要更加关注的主题。因此,加强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对于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都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Leif Edvinsson & Patrick Sullivan.Develop a Model for Man

agement Intellectual Capital[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

nal,1996,14(4).

[2]Stewart T A.Your company’s most valuable asset: intellectu

alcapital[J].Fortune,1994,3(10).

[3]Karl Erik Sveiby. The New Organization Wealth: Manage

ment and Measuring Knowledge Based Assets [M].SanFran

cisco. Berrett Koehler Publication,1997.

[4]Dzinkowski, Ramona.The Measurment and Management of

Capital: An Introduction [J].Management Accounting,2000(2).

[5]申明.知识资本运营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6]刘炳英,等.知识资本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

版社,2001.

[7]贾银芳.知识资本研究[J].财会通讯,2004(11).

[8]冯天学,田金信.知识资本的概念、结构与特征分析[J].哈尔

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Raul Espejo. Requirements for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Self-constructed Organization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Vol.14,No.4,1996.

[10]Thomas A Stewart, Tom Stewart.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 [J].Doubleday,1997.

[11]Nick Bontis. Intellectual Capital: An Exploratory Study that

Develops Measures and Models. Management Decision, 1998,

36(2).

[12]Malone,Michael S Forbes.New Metrics for A New Age[J].

ASAP,159(7),1997.

[13]仇元福,潘旭伟,顾新建.知识资本构成分析及其技术评价[J].

中国软科学,2002(10).

[14]闫春.知识密集型企业智力资本管理H-S-C-E模型及

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5).

[15]Bontis, N., Keow. W. C., Richardson. S.. Intellectual Cap

ital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Malaysian Industr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2000,1(1).

[16]杨帆.知识资本实证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理论),2008,(12).

[17]Ahmed Riahi-Belkaoui.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Firm Per

formance of Multinational Fims[J].Joural of Intellectual Cap

ital,2003(4).

[18]Steven Firer, Mitchell Williams.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ra

ditional Measures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3(4).

[19]李嘉明,黎富兵.企业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

[20]万希.智力资本对我国运营最佳公司贡献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 2006(3).

[21]陈劲,谢洪源,朱朝晖.企业智力资本评价模型和实证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22]白明,张晖.VAIC法计量的知识资本与财务指标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8).

第6篇: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

[关键词] 智能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智能化;面向小企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23

[中图分类号] F232;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49- 05

1 人工智能和商业智能

2016年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的比赛,让世人再次关注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关于智能的研究由来已久。在业界已有服务提供商宣布提供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Intellig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IAIS),学术界也有很多关于财务智能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小企业业务简单、流程清晰、会计处理简便的特点,提出构建面向小企业的IAIS的结构体系,进而为会计智能化发展提供借鉴。

1.1 人工智能和商业智能

人工智能(Ari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麻省理工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人工智能在专家咨询系统、自然语言理解、数据库智能检索、博奕游戏和决策、自动程序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Gartner Group(1989)提出“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的概念,认为商业智能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然后通过发现将信息转化为知识,是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的应用。目前应用在产品销售管理、客户管理管理、新产品开发推广和异常信息管理等领域。财务会计领域商业智能主要应用于财务分析和预警。

1.2 商业智能在会计中的应用

在会计工作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重要环节中,财务报告和数据分析是商业智能应用最广泛的领域。陈乃激(2007)将遗传算法(GA)引入到财务分析中,研究指出遗传算法在财务分析对带约束的优化问题具有优越性。曾月明等(2008)利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两种智能方法对财务报表舞弊可能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析精度略高于传统Logistic统计方法。叶焕倬等(2013)采用自适应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建立智能预警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以上研究将商业智能的相关方法引入到财务分析中,在分析基础上做出预测,丰富了财务分析的方法。通过和专家咨询系统相结合成为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分析相关模块开发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依据,成为会计信息系统智能分析的理论基础。

会计核算智能化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会计凭证的自动编制。王文莲、刘海颖(2008)指出根据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实质是将会计职业判断变为计算机智能判断,可以探索通过设置会计业务判断码实现会计核算智能化。刘鹏、王文莲(2009)通过分析会计处理过程中需要职业判断的节点,对判断进行穷尽,给出判断对应的凭证类型,并设置相关的关键词,通过判断和关键词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智能判断自动记账。周元元、贾晓柏提出重塑会计流程,按照生产式系统原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事实库、规则库和推理机搭建动态数据平台,通过“事件驱动”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以上研究分析企业经济及会计业务特征,设置关键字或判断码,让计算机智能判断代替会计职业判断,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智能化。这些研究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商提供了借鉴,目前会计信息系统部分业务核算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处理。

商业智能对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影响的研究也比较多,多数研究如何应用商业智能优化会计信息系统。彭江平(2005)提出财务智能的概念,探索建立财务智能分析模型。吴胜、张智光(2007)对比了应用不同人工智能技术的财务软件,指出在未来智能财务软件的开发中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别融合使用。曾繁荣、张琦(2011)提出结合XBRL和商业智能进行会计监管、整合会计数据。韩向东(2015)指出商业智能的功能特点吻合管理会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认为应该构建基于商业智能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表明商业智能对AIS的优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各种探索为开展IAIS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

2 智能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

第7篇: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

21世纪的主流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关键生产要素即知识。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是指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本文主要通过对智力资本的概念以及分类进行了探讨,给出对智力资本的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关键词】

知识经济;智力资本;概念;分类

一、前言

21世纪的主流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它是继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关键生产要素即知识。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是指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二、智力资本的概念

一般来说,智力资本是员工通过智力劳动所形成的能够创造新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无形资产的总和。相对于作为生产过程赖以进行的物质手段的传统资本而言,智力资本主要是指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获取超额利润所必须的技能、诀窍、经验、创新能力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

智力资本,从总体上作为能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从数量上看,它是与依存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智力资产的总价值相对应。

下面两个等式被广泛用于反映智力资本的内涵。第一个等式为:企业=有形资产+智力资本。即智力资本是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和。这种观点一方面说明了智力资本的重要性,智力资本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智力资本,企业就无法运行;另一方面突出了智力资本与有形资产相区别的无形性。第二个等式为:智力资本=市场价值-账面价值,即智力资本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这是该领域的实践先驱、瑞典著名的斯堪的亚集团首次提出的衡量模式。该公司认为,智力资本主要指公司所拥有的知识、实际经验、组织技术、客户关系、专业技能和跨文化技能,指公司的集体知识。它体现在公司的人才资本和结构资本之中,使公司在市场上占有竞争优势。智力资本的价值由这些无形资产转化为公司经济收益的多少而定。智力资本的作用旨在将其发展为看得见的、长期的价值,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相辅相成。

三、智力资本的分类

根据智力资本的属性,可将其划分为显性智力资本和隐性智力资本两类。所谓显性智力资本是指不具有知识产权的、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的智力资本。隐性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员工头脑或组织关系中的知识、工作诀窍、经验、创造力、价值体系等,与显性智力资本相比,隐性智力资本更具有本源性和基础性,是创新的源泉,是一切显性知识的基石。

一般认为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组织结构资本与客户资本。其中,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和经理人员的个人能力、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的动态学习能力,它们是最基本的智力资本,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是个人所受教育、经验、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及遗传等因素的综合体。由于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人的行为活动才能完成。企业应该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员工潜力得以最大发挥,使其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从而成为公司的价值源泉。由于人力资本具有随人员的流动而流失的特点,因此,智力资本管理的关键作用之一是使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组织结构资本指工作日结束后仍然留在组织里的知识,包括组织中的所有非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它包括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和基础结构资产(如管理过程、信息系统)。客户资本主要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关于市场渠道的知识和所建立的与外部的关系。其实质就是体现在企业与外部关系中的知识。客户资本是人才资本、组织结构资本发挥作用的主要条件,是企业创造市场价值的重要途径。客户资本常常是公司的市场价值远远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原因,如可口可乐公司,品牌效应使其市场价值达到其净资产的24倍多。在智力资本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人才资本是核心,是企业价值实现和增值的重要基础。

四、结束语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享。由于企业是一个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特别合约。为此,应该将智力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将智力资产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并且,智力资产不仅要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享,更为重要的是要与财务资本一起参与分享企业所有权。

参考文献:

[1]袁庆宏.企业智力资本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2]李要贤,沈长富.论智力资本——管理会计发展新方向[J].会计之友,2006(5)

[3]赵艳娟.浅论公司智力资本及其开发[J].现代情报,2005(3)

[4]林宝玉.智力资本:管理会计面临的新挑战[J].财会通讯,2001(7)

第8篇: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

【关键词】 风险预警系统;财务知识管理;本体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预警是财务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财务风险预警的重点是抓住小范围、低程度的财务风险事件与财务状况变化,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小事件引发大风险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21世纪的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企业管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彻底发生了变化,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渗透到财务管理中,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而财务风险预警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依赖的技术工作,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如何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帮助管理者准确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指导风险应对工作的开展,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减少财务损失,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知识本体(ontology)方法研究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探索科学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基于知识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求分析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在收集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等方法,设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其预警警戒线,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对不同性质和程度的财务风险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可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捕获企业内外部信息并形成有用的知识,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满足如下四点需求。

一是信息收集与转换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信息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并进行分析转换,按一定形式和规则存入知识库。

二是预警指标管理与更新功能。系统应建立起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其中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提供的资料,计算出具体的指标值,供综合评价和预警使用。

三是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风险指标的值,利用各种科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对企业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对企业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该功能是根据对企业运营过程跟踪、监测的结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作出判断,找出企业财务运行中潜在的危险。

四是财务风险报警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指标值、综合评价值以及预测值,按照一定的报警模式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

笔者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研究中引入本体的概念,本体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用于研究客观世界本质。在本体中概念的关系可以被描述得更加广泛、详细、深入和全面,通过对概念添加属性值,以及在属性与属性之间添加映射关系,一些不便描述的语义关系就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来。同时,在本体中可以使用形式语言,这就为实现知识检索创造了条件。在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形式化定义后,本体概念模型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理解的唯一性和精确性;另外,利用本体技术对知识的联系进行形式化映射,可以产生和约束新的知识规则,增加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表示方法的实用性。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知识本体建模

通过分析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知识的概念、关系和知识结构,采用分层次的思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本体,并分别对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财务状况监控知识与案例进行形式化描述。本系统模型建立概念本体,评价模型本体、指标本体、资源本体和通讯本体等。下面以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为例说明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建模。

概念本体是用来描述某个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本体,这些概念是被该领域内人们所共同认可的,概念是对事物认知的抽象,包含的内容很广,与模型相关的内容有:关系、函数、公理与实例等;关系表达了财务风险预警领域内概念间的互相作用,n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r:cl×c2×…×cn;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概念关系,表示在n元关系中确定了n-1个概念,则第n个概念是唯一的,即f:cl×c2×…×cn-1cn;公理表示永远为真的概念,即真命题;实例是具体的模型元素。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形式化定义如下。

co::=(fn,cc,r,ac,ic)。

其中,fn是领域名,cc是领域内的术语集,r是关系集,ac是公理集,ic是实例集。

r形式化为:r::=(ra,rc),ra是cc上的属性集,形式化为:ra::=(dc:identifier,dc:title,dc:creator,dc:description,dc:date),前缀dc表示重用dc元数据集中的标识符、题名、创建者、描述及日期元素;rc是术语间的关系集,rc域是cc1×cc1,形式化为:r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equal,pre,next),subconceptof和superconceptof

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ispartof和haspart是聚集关系,equal是等价关系,pre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前驱关系,next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后继关系。ac是公理集,ac形式化为:a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prenext-,ispartofispartof*,hasparthaspart*,equalequal*,……),表达了subconceptof和superconc-

eptof,ispartof和haspart,pre和next都是逆反关系,ispartof和haspart和equal都是可传递的。ic形式化为:ic::=(ira,irc),ira是属性集实例,irc是概念的关系实例。

概念是对人类知识的抽象,概念本体是按照分类法来组织领域概念及其客观关系的,概念本体作为一类独立的本体存在,由领域专家或知识工程师管理。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的描述说明如下:

fn=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

cc=(z计分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多元逻辑(logit)模型,f计分模型……);

ira={(“prop1”,“z计分模型”,“z-score”,“通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五种财务比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警企业财务风险。”),(“prop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neural-network”,“通过大量神经元的复杂连接,采用由底到顶的学习方法,以自组织和非线性动力学所形成的并列分布方式处理非语言化的财务模式信息,达到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

irc={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z计分模型),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ispartof(z计分模型,函数形式),ispartof(z计分模型,参数指标),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算法),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矩阵),……}。

三、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通过分析基于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模型及需求,本文提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基本的知识管理活动包括知识的创造、发现、存储和应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将这些活动整合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获取、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存储与推理、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应用与预警三个主要过程。财务风险预警以企业经营绩效为基础,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本质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选择相关的预警指标,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本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由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的评价构成,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公司财务评价的两大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公司的发展潜力尤其值得重视,公司理财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应仅仅关注目前的运营状况。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取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公司运营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系统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利用财务本体知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本体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本体推理与财务知识库得出的各指标值,代入建立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具体的评价模型可根据风险案例库的匹配情况,选取合适的模型,如层次分析模型或模糊评价模型等。

在企业内外部信息集成与知识获取部分,利用本体技术、知识集成技术、多种检索技术,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进行数字化语义处理;系统按照本体论思想对知识进行分类标注,组织到知识库中,形成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概念集;这种框架便于实现本体知识获取、存储、检索等功能,并方便财务风险预警知识集成、共享、发现和重用。本框架一方面从技术角度针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提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本体技术,本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尽可能无歧议地相互理解,并且能够表达组织内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求者的原始思想。这将使得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中,为组织的财务风险管理在技术上提供支持。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趋加快,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采用本体方法为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知识建模,并提出基于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框架,但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表达与推理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谷文林.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8(8).94-95.

[2] 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52-59.

[3] 张友棠.基于内部控制的多维财务预警系统设计[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8(1):16-18.

[4] 彭润华,阳震青.基于xbrl的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09(3):31-33.

[5] segev a,gal a.enhancing portability with multilingual ontology-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8,45(3):567-584.

第9篇: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

【论文关键词】风险预警系统财务知识管理本体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预警是财务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财务风险预警的重点是抓住小范围、低程度的财务风险事件与财务状况变化,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小事件引发大风险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21世纪的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企业管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彻底发生了变化,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渗透到财务管理中,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而财务风险预警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依赖的技术工作,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如何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帮助管理者准确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指导风险应对工作的开展,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减少财务损失,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知识本体(ontology)方法研究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探索科学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基于知识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求分析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在收集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等方法,设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其预警警戒线,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对不同性质和程度的财务风险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可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捕获企业内外部信息并形成有用的知识,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满足如下四点需求。

一是信息收集与转换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信息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并进行分析转换,按一定形式和规则存入知识库。

二是预警指标管理与更新功能。系统应建立起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其中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提供的资料,计算出具体的指标值,供综合评价和预警使用。

三是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风险指标的值,利用各种科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对企业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对企业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该功能是根据对企业运营过程跟踪、监测的结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作出判断,找出企业财务运行中潜在的危险。

四是财务风险报警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指标值、综合评价值以及预测值,按照一定的报警模式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

笔者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研究中引入本体的概念,本体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用于研究客观世界本质。在本体中概念的关系可以被描述得更加广泛、详细、深入和全面,通过对概念添加属性值,以及在属性与属性之间添加映射关系,一些不便描述的语义关系就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来。同时,在本体中可以使用形式语言,这就为实现知识检索创造了条件。在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形式化定义后,本体概念模型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理解的唯一性和精确性;另外,利用本体技术对知识的联系进行形式化映射,可以产生和约束新的知识规则,增加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表示方法的实用性。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知识本体建模

通过分析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知识的概念、关系和知识结构,采用分层次的思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本体,并分别对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财务状况监控知识与案例进行形式化描述。本系统模型建立概念本体,评价模型本体、指标本体、资源本体和通讯本体等。下面以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为例说明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建模。

概念本体是用来描述某个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本体,这些概念是被该领域内人们所共同认可的,概念是对事物认知的抽象,包含的内容很广,与模型相关的内容有:关系、函数、公理与实例等;关系表达了财务风险预警领域内概念间的互相作用,n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R:Cl×C2×…×Cn;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概念关系,表示在n元关系中确定了n-1个概念,则第n个概念是唯一的,即F:Cl×C2×…×Cn-1Cn;公理表示永远为真的概念,即真命题;实例是具体的模型元素。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形式化定义如下。

CO::=(Fn,Cc,R,Ac,Ic)。

其中,Fn是领域名,Cc是领域内的术语集,R是关系集,Ac是公理集,Ic是实例集。

R形式化为:R::=(Ra,Rc),Ra是Cc上的属性集,形式化为:Ra::=(dc:Identifier,dc:Title,dc:Creator,dc:Description,dc:Date),前缀dc表示重用DC元数据集中的标识符、题名、创建者、描述及日期元素;Rc是术语间的关系集,Rc域是Cc1×Cc1,形式化为:R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Equal,Pre,Next),SubConceptOf和SuperConceptOf

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IsPartof和HasPart是聚集关系,Equal是等价关系,Pre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前驱关系,Next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后继关系。Ac是公理集,Ac形式化为:A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PreNext-,IsPartOfIsPartof*,HasPartHasPart*,EqualEqual*,……),表达了SubConceptOf和SuperConc-

eptOf,IsPartOf和HasPart,Pre和Next都是逆反关系,IsPartOf和HasPart和Equal都是可传递的。Ic形式化为:Ic::=(IRa,IRc),IRa是属性集实例,IRc是概念的关系实例。

概念是对人类知识的抽象,概念本体是按照分类法来组织领域概念及其客观关系的,概念本体作为一类独立的本体存在,由领域专家或知识工程师管理。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的描述说明如下:

Fn=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

Cc=(Z计分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多元逻辑(logit)模型,F计分模型……);

IRa={(“Prop1”,“Z计分模型”,“Z-score”,“通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五种财务比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警企业财务风险。”),(“Prop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Neural-Network”,“通过大量神经元的复杂连接,采用由底到顶的学习方法,以自组织和非线性动力学所形成的并列分布方式处理非语言化的财务模式信息,达到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

IRc={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Z计分模型),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IsPartOf(Z计分模型,函数形式),IsPartOf(Z计分模型,参数指标),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算法),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矩阵),……}。

三、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通过分析基于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模型及需求,本文提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基本的知识管理活动包括知识的创造、发现、存储和应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将这些活动整合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获取、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存储与推理、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应用与预警三个主要过程。财务风险预警以企业经营绩效为基础,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本质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选择相关的预警指标,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本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由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的评价构成,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公司财务评价的两大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公司的发展潜力尤其值得重视,公司理财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应仅仅关注目前的运营状况。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取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公司运营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系统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利用财务本体知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本体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本体推理与财务知识库得出的各指标值,代入建立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具体的评价模型可根据风险案例库的匹配情况,选取合适的模型,如层次分析模型或模糊评价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