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文化的核心意义范文

酒文化的核心意义精选(九篇)

酒文化的核心意义

第1篇:酒文化的核心意义范文

[关键词] 酒店 竞争战略 选择 研究

一、竞争战略含义

1.竞争战略的涵义

“战略”源于军事,意译于希腊一词“Strategos”,其含义是“将军”,词义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也指基于对战争全局的分析而作出的谋划。在军事上,“战”通常是指战争、战役,“略”通常是指筹划、谋略,“战略”即是指对战争、战役的总体筹划与部署。我国古代兵书早就提及“战略”,意指针对战争形势做出的全局谋划。三国时期诸葛亮对战略有精辟论述:“不谋万事,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战略”决定战争全局的成败。

商场如战场,受美国经济学家安索夫《企业战略论》一书影响,“战略”开始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并延伸至社会、教育、科技等领域。在西方,“战略”有多种定义:战略是设立企业长远目标,制定经营方针及资源分配等的经营决策;战略是对企业长远目标、经营方针、所需资源分配的规划;战略是针对产品与市场有效组合,实现经营环境、战略方向、管理组织相协调的策略。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多种解释。但无论对“战略”赋予何种定义,其本质都脱离不了经营环境分析、未来发展预测、远景目标设定、勾划远景目标轨迹和制定战略策略等要素。

2.竞争战略的作用

有效的竞争战略对酒店具有关键作用,主要体现为:第一,方向永远比效率重要。有战略目标才会有成功,战略管理是酒店成功的前提;第二,战略管理有利于员工认清酒店使命,为实现使命而奋斗;第三,竞争战略有利于对酒店发展进行正确的评估、调整和决策;第四,竞争战略为日常经营管理提供了方向、目标和灵魂。

二、中国酒店行业存在的战略问题分析

1.管理者缺乏战略意识

不少酒店对战略管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对其框架及内涵缺乏完整的认识,对其重要性停留在口头上,认为战略是“虚”的东西。许多酒店并没有制定真正的竞争战略,而是根据市场状况做出适当的决策或营销策略,由于缺乏战略和战略计划,孤立地把利润放在第一位,盲目追求年度经营目标而忽视酒店的长远发展。

2.战略定位不准或雷同

制定战略目标,必须和核心竞争力联系起来,更要明确市场定位。酒店业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战略定位不准,没有明确的消费群体,不知道酒店应如何定位,导致日常经营中对目标顾客的针对性不够。同时,酒店业战略缺乏创新,同化现象严重。许多酒店未从自身出发,而是追随市场领先者脚步,制定雷同的战略。每个酒店都有其独特之处,战略定位不应完全雷同。

3.战略执行力差

即使有了可行的战略,也需要高效率的战略执行,而许多酒店就缺乏执行力。其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员工培训不力,导致员工素质未得到提高,无法实现酒店战略;二是管理层缺乏和员工必要的沟通,虽有战略,但员工并不知情,也就不会高效率地执行。

三、酒店竞争战略的选择及执行策略

1.行业分析

战略大师波特认为,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不是巧合,而是在于内在的经济结构。行业竞争,不只在已有竞争者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竞争者、代用品的威胁、现有竞争者的抗衡、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五种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着行业获得利润的潜力。

行业环境直接制约和决定酒店的发展途径、机会和速度。我国酒店业处于成长期,发展较快,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投资主体多元化,行业外大量资金进入酒店业。供给大于需求,强化了卖方竞争。二,酒店与国际接轨,国际酒店集团大规模进军中国,必将使我国酒店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促使酒店往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只有提升自己,才不会被残酷的竞争淘汰。三,酒店业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倾向严重,价格竞争惨烈,多数酒店经营效益不高。因此,选择竞争战略极为重要。独特的品牌、差异化定位、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将成为竞争优势。

2.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核心竞争力”意为:一种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包括三个特点:一、具有不可替代性;二、能够持续赢利;三、是竞争壁垒的主要构建物。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但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为支撑,它将一无是处。核心竞争力可以是知识、技术、产品、服务、外部资源获取能力;也可以是核心价值观、使命或愿景等核心文化。而核心竞争力需要战略来指引、构建和管理。

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种类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有所不同。在酒店这种服务型企业中,核心竞争力围绕顾客满意(CS)展开。由于行业特性,酒店一般很难做到核心竞争力的第一和第三点,即: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是竞争壁垒的主要构建物,这样,品牌就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3.建立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以理念的形式进行渗透。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描述:“共同愿景是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共同愿景最简单的说法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想和景象,当人们有共同愿景时,这个愿望会紧紧将他们结合起来。”

建立共同愿景,确立酒店目标。将员工愿望与酒店目标联系起来,并将目标细化分解到部门和员工,与员工切身利益挂钩。与此同时,愿景要内化为信念、制度和口号等,对员工进行理念和文化渗透。

4.确立竞争策略

竞争优势的两种基本特性(独特性和低成本)与战略目标相结合,可引导出酒店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要求酒店达到有效规模,全力以赴降低成本,重视对经营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尽管质量、服务等不容忽视,但战略的主旨是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为此,管理层一方面要详细检查已有价值链每一产生成本的活动和驱动因素,管理每个活动成本,通过价值链管理追求成本节约;另一方面,重组价值链以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和低价值活动。低成本提供者往往是节俭的支持者,通常为了降低经营成本而在资源和能力投资上更具动力。

成本领先战略的酒店,通常也会面临激烈竞争,其他酒店也可采用一样的战略。尽管如此,一旦酒店处于低成本地位,依然可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因为低成本意味着当别的酒店在竞争中失去利润时,其依然可获取利润。

(2)差异化战略。当顾客需求和偏好多样化,而标准产品或具有同一生产能力的酒店不能充分满足其需要时,差异化战略更为合适。酒店想通过差异化获得成功,必须认真研究顾客需求和行为,了解什么是顾客认为重要的,什么是顾客认为有价值的,什么是顾客愿意购买的。然后,针对顾客期望设立产品和提供服务,才可使自己和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达到明显的差异化。

实现差异化有多种方式,可以是品牌形象、服务项目、环境、设施、建筑外观特点、营销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理想情况是自己在几方面都标新立异。成功的差异化战略必须以竞争对手不能相比的方式创造顾客价值,同时保持持续差异化。与酒店核心竞争力相连,独特竞争力和高水平的管理价值链能力会使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当差异化基于产品革新、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全面的客户服务和独特竞争力时,会长时间获得较高利润。 转贴于 差异化战略往往会增加成本,酒店必须对其他方面进行整合来降低成本。差异化战略并不意味着酒店可忽略成本,但此时低成本不是酒店的首要战略目标。

(3)集中一点战略。集中一点战略是指酒店致力于为特定的细分市场服务,主攻特定顾客群,而不是将力量均匀地投入到整个市场。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都试图在全行业范围内实现酒店目标,集中一点战略却是围绕为特定目标市场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它所制定的职能性方针都要考虑这一目标。如商务酒店等。

通常,集中一点战略包括集中低成本战略和集中差异化战略。两种战略的代表有:Motel 6的集中低成本战略和丽兹-卡尔顿的集中差异化战略。如丽兹-卡尔顿通过提供一流的食宿和无与伦比的个性化服务与其他面向高端市场的竞争对手拉开差距。虽然战略迥异,Motel 6和丽兹-卡尔顿都可能成功,因为酒店业由多样化偏好和多样化支付能力的消费者组成。

(4)其他竞争战略。除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外,酒店还可根据资源情况,选择建立战略联盟、网络营销、绿色营销等战略。

5.培育企业文化

(1)重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提高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企业往往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力量来实现战略。酒店文化是酒店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培育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内容包括酒店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还有处于核心地位的精神文化。

对中国而言,酒店文化应建立在商业道德原则和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基础上。进行酒店文化建设时,可通过三种方式来培育:①对酒店战略意图进行广泛交流,并验证工作原则和经营方法的诚实性和透明度;②引导酒店员工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③树立“酒店道德准则”,并为行动、决策和政策提供合适的标准。

为使酒店文化深入人心,在文化传播时,一要充分发挥经理的垂范作用和英模人物的影响,以增强员工的企业意识;二要建立完善的文化网络,并利用文化载体和重大事件进行传播,树立酒店形象。

(2)以人为本。酒店文化必须以人为本,人力资本是保持酒店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本。酒店应认识到: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管理是保持品牌优势、质量优势、成本优势的依托,也是培育酒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重视人才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挖掘人力资本潜力,才能创造出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差异性服务,塑造竞争优势。实践证明,通过人力资本获得的竞争优势比其他手段获得的竞争优势会更持久。

服务业是古老和永恒的行业,靠个人智慧和能力不够,仅靠精英也不行,酒店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专业技能和技巧,合力形成优秀的酒店文化。酒店文化气氛是独特的,作为团队文化中的个人,可以感受,但永远无法复制或带往别处。

6.战略实施管理

一旦制定了战略,酒店管理层就要强化战略执行的管理。一般情况下,为促进战略执行并实现高绩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战略执行进展、指导执行进程、解决执行障碍。

(2)对组织施以积极的压力。

(3)确保组织集中精力做最优秀的事。

(4)发展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5)以道德为航标,坚持以模范道德标准规范酒店和员工行为。

(6)不断改善行为来强化战略执行力以达成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小阿瑟A·汤普森著 蓝海林等译:战略管理获取竞争优势[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著 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分析产业和竞争者的技巧[M].华夏出版社, 1997

[3](英)D·福克纳(D.Faulkner) (英)C.鲍曼(C.Bowman) 著 李维刚译:竞争战略 [M].中信出版社, 1997

[4](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1997

第2篇:酒文化的核心意义范文

【关键词】主题酒店;独特资源;核心能力;竞争优势

一、主题酒店基本概况

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预言,人类经济将经历三个阶段:产品经济阶段、服务经济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体验就本质上说,是一种参与经历,它能为参与者提供身心享受,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而目前我国酒店业同质化严重,追求个性化和感官体验成为消费者热衷的选择,这种差异化的独特体验也正是主题酒店试图为其顾客带来的,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顾客体验性的需求,这也是主题酒店能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玛利亚酒店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主题酒店,于1958年在加利福尼亚创立,该酒店创造性的推出12间主题客房,开创了酒店业新的发展模式。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主题酒店在国外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而在我国,最早的主题酒店应该要算2001年开业的深圳威尼斯酒店,该酒店以独特的威尼斯文化和民俗为主题,吸引了众多顾客的目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的主题酒店大约有50余家。根据2006年12月10日通过的《主题酒店开发、运营与服务标准》,主题酒店被定义为:以自身所把握的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素材为核心,形成独具特色性设计、建造、装饰、生产和提供服务的酒店。

著名学者魏小安说主题酒店是“主题”+“酒店”,不同的主题,给顾客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与心灵冲击,这正是主题酒店差异化战略的表现,以自身塑造的不同主题,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与经济型,特色型酒店相比,主题酒店的特点是独特性、文化性和体验性。酒店通过将某一特定主题融入到建筑、装饰和服务等酒店经营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为顾客带来差异化的体验性价值,从而获得高的利润回报。

二、主题酒店竞争优势的来源

资源基础的企业理论将厂商在产业中业绩出众的能力,即赚取比同行更高利润率的能力,定义为“竞争优势”。根据戴维·贝赞可等人研究的竞争优势框架和创造价值的构成理论,有两类途径可以获得竞争优势,一类是在相同或略高的成本条件下,提供更多的消费者认可的价值;一类是在提供相同或略低的消费者认可的价值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主题酒店若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比对手创造更高的价值,而这部分价值要求主题酒店拥有其对手所不具备的资源和能力。这里的资源主要是指企业专用性资产,包括商标和专利、品牌的声誉、已拥有的顾客基数、组织文化和拥有公司专用技术或诀窍的员工;而能力是一个公司比其他公司做的出色的一系列活动,这里特别指出核心能力这一概念。根据普雷哈拉德(C.K.Prahald)和哈默尔(Hamel,G)对其定义:核心能力是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下面主要选取延安窑苑假日酒店这一窑洞式主题酒店加以分析。

(一)主题酒店独特的资源分析

资源通常可以分为实物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无形资产。对于主题酒店而言,独具特色的资源构成了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而作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资源必须是稀有的、不易流动的以防止竞争对手模仿或购买,通过对资源进行评估,主题酒店的独特性资源通常包括:

1.主题式建筑资源。通常,我们说建筑物属于实物资源,是容易被模仿的,难以将其归结为核心资源或者独特性资源,但主题酒店的特定主题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体现这一特定主题的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标志性存在,尤其是当这一主题酒店享誉盛名时,可以将这种主题式建筑予以专利性保护,使得其竞争对手不能模仿,或者即使模仿也只能成为二流的,为顾客所摈弃的。这时,主题式建筑物就被赋予某种品牌形象,成为主题酒店的核心资源。正如窑苑假日酒店,作为窑洞式主题酒店,窑苑假日酒店由六排窑洞和七层楼两大建筑群体组合而成,总建筑面积约20000㎡,其窑洞群规模宏大,曾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延安一大特色景观。窑洞设计也是在满足现代化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窑洞建筑风格,这就使得窑洞这一主题式建筑成为该酒店的一块金字招牌,吸引着众多顾客的目光。

2.主题文化资源。主题酒店的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酒店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酒店是提供服务的场所,因此,酒店的核心文化应该是服务文化;而主题酒店的文化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以特色经营为灵魂,以超越品位为形式。任何一个主题酒店都是围绕主体素材来挖掘相应的主题文化,更加突出了主题酒店的文化性。大部分主题文化在其产生过程中,更多的与地域、人文有关,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也正是主题文化的独特性与唯一性。例如四川的饭店以藏文化为主题文化;而四川的鹤翔山庄因为地处青城山这一道教圣地选择道家文化作为主题文化。窑苑假日酒店地处革命圣地延安,延安以“两黄两圣”著称,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圣地,陕北文化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文化,经过悠久的历史沉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酒店坐落于延安大学校园内,延安大学本身就是一所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大学,其历史人文底蕴给窑苑假日酒店平添一种厚重的历史氛围,加上大学本身所特有的蓬勃生命力,无形中为酒店增加文化独特性,陕北黄土地文化与革命圣地文化相结合,就构成了窑苑假日酒店独特的主题文化。

3.独特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在组织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主题酒店的主题文化需要人力资源来宣扬,承载;主题酒店的运营更是需要酒店员工在充分了解和掌握酒店主题的基础上展开,所以,主题酒店是否拥有高素质、高层次、高服务意识的人力资源就成为酒店成功的关键因素。主题酒店一般都会注重对其员工进行主题培训,同时,以地域特殊性创建的主题酒店员工一般是本地人,本身就长期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是主题酒店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窑苑假日酒店在窑洞一层设有专门的陕北民俗馆、路遥文学社以及各种展览馆,新员工在入职时都会对其进行陕北文化培训,同时,酒店不定期会组织各种陕北文化讲座、圣地历史等专题讲座,专业的讲师与培训,使主题文化渐渐融入酒店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也使得酒店员工不断充实自身,成为独特的人力资源。

(二)主题酒店核心能力分析

以Barton为代表的知识载体观认为核心能力是区别于其他企业并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的一种知识群,是一种行动能力,是一个组织长期形成专有能力而为顾客提供价值的关键所在。研究者大都把核心能力视作一种合力,核心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对组织内外资源在企业现有知识、技能和资源的整合。对于主题酒店而言,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1.协同能力。协同能力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调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能力,协同能力的强弱是主题酒店内部共有资源实现有效配置的关键,也是主题酒店实现经济绩效的关键能力之所在。将主题酒店的独特性资源协调、有效地分布在价值链上的各种活动的能力就是协同能力,窑苑假日酒店正是将独特的主题文化资源融入到主题建筑资源中,并由通晓陕北黄土地文化与红色革命圣地文化的人力资源加以整合、配置,最终形成酒店的竞争优势。

2.创新延展能力。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主题酒店正是要通过为顾客提供主题式,个性化服务从而获得附加价值,而主题酒店的出现本身就是酒店业长期发展后的一种模式创新,主题酒店的创新与延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客房、餐饮、服务和衍生品。客房创新主要是根据细分市场的不同消费偏好与需求,在总体主题下,可以设计不同的分主题房间,如女士房、男士房、情侣房、老人房、会议房等等。这些房间的设置,会大大减弱单一主题客源市场面窄的缺点。例如窑苑假日酒店根据办会者及婚宴客人要求创造性的设立会务专用房,婚宴休息房等房间设置。餐饮方面的创新则可以结合主题开发设计“主题宴”,包括菜系的配置、菜单的设计、餐饮环境氛围的营造(如室内装饰、音乐歌舞的设计)等。衍生品的运营则是主题酒店拉长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增强主题酒店的内涵与外延,而且还能促进主题酒店的对外宣传。主题酒店必须要善于发现顾客的新的需求,并在细节上更加完善,为顾客提供更加精细化服务。窑苑假日酒店一楼设有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会在大堂、前厅等区域巡回走动工作,为顾客介绍圣地延安的旅游、饮食、文化等,通过为顾客提供附加服务,使顾客更加深切的体会酒店的主题,同时乐意为所享受到的服务买单。

3.学习能力。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主题酒店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不断发现并满足顾客新的需求,就在于它是学习型组织,始终致力于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在不断学习中增加酒店的专用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化酒店的主题。学习能力是主题酒店创新能力的基础,例如窑苑假日酒店餐饮部能够结合陕北地域文化这一主题文化背景,创新菜单,特别推出“陕北风味宴”这是一种学习能力;客房服务人员在偶然听到客人交谈喜欢陕北剪纸艺术后,提出在酒店客房的窗户上贴陕北窗花、同时还能延展性的提出在客房内挂陕北民间的布画艺术品,这种创新就是基于酒店员工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结论

主题酒店的所谓独特性资源和能力一般型酒店或多或少也拥有,只是因为主题的存在,各种资源、能力与主题结合,使得主题酒店拥有灵魂,主题酒店运用核心能力对其独特性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形成差异化的经营模式,满足消费者体验性或个性化要求,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便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产业环境。

参 考 文 献

[1]黄永一.主题酒店竞争优势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3]汪颖,傅广海.主题酒店核心竞争力[J].财经纵横.2011

第3篇:酒文化的核心意义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酒店管理 问题 策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酒店发展至今,其速度是比较迅速的,但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科学的酒店管理是酒店良好发展的关键因数,相反,非科学的管理在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我国酒店要能够良性发展,势必要求酒店管理者注意发现问题,调整管理策略,促进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变挑战为酒店提升的机遇,让酒店服务行业能够更好地造福于民。

一、当前我国酒店管理的困境浅述

酒店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涉及的东西很多,当前我国酒店管理的困境大致可以概括如下:

1、专业酒店管理人才缺乏,且流动性大

当前我国的酒店管理中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现象,而且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大,这对酒店的长足发展极为不利。我国的酒店业虽然兴起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但是因我国国情的原因,很少有人把酒店业当成是正规的行业,所以这个行业没有能吸引太多的优秀人才,这不但大大影响了酒店业人才的培养.而且也导致了我国当前的酒店管理水平不高及人才不足的现状。另外,因为我国酒店管理中长期缺乏人性化管理、用人制度不科学及人才长远规划缺乏等原因.酒店员工自身发展难以受到重视,所以酒店员工跳槽比较频繁。这样的人才频繁流动大大降低了酒店人力资源优势,也破坏了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于酒店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酒店管理中企业文化创新性差,缺少特色

在酒店管理中,企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酒店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集体的价值取向,是为了达到一种共同的奋斗目标而树立起来的,酒店企业文化必须要同酒店的实际结合。好的酒店企业文化可以团结和凝聚酒店一切员工,可以有效激发员工对酒店事业的热爱。但是当前的我国酒店业普遍缺乏富有特色的酒店企业文化,没有能形成主体的企业价值观,这对酒店业的发展是极不利的。

3、酒店管理模式死板,且不科学

酒店的管理模式好坏直接关系到酒店营运,不科学的管理模式会给酒店营运造成消极影响。当前我国酒店管理模式还非常不科学,很多的管理模式基本都还是采取的“拿来主义”,多数都是生搬硬套一些知名酒店的管理模式,缺乏实用性及柔性,更是缺乏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酒店发展的趋势,已经阻碍了我国当前酒店的发展。

4、酒店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待健全

一个酒店的管理制度对整个酒店员工的凝聚性有着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很多酒店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人性化管理,很多管理制度过于粗暴。比如目前很多酒店甚至基本都还是采用“罚钱”的粗暴管理制度来管理员工。这种酒店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不人性的现状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会破坏酒店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

5、基层员工培训工作欠缺,影响整体素质

酒店基层员工是直接与客户接触,也是接触最多的人,其素质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整体形象,由于酒店管理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工作较为欠缺,使得其素质不高,也缺乏忠诚度。当前,我国酒店中的多数基层员工没有主动要求培训的意识,酒店本身又很少安排对酒店基层员工的培训,所以酒店员工普遍来说素质不高。他们的素质及技能离要求还差很远,由此导致的服务态度及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同时越来越多的基层员工看不到自身价值及发展前景,所以离职就成为了一种常态。如果基层员工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感觉不到自身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觉,这样就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对酒店的忠诚度了,这必然会影响酒店正常经营活动。

二、我国酒店管理中培养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我国酒店要能够长足良性发展,必须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酒店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获利的能力。它主要表现在酒店当前的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能力上,具有战略性和长期性,其竞争力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反映出来:

1、通过品牌效应,提升酒店价值

品牌是代表某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广为人知的名称,是酒店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酒店建立竞争优势和未来盈利的基础。拥有一个强势品牌是酒店竞争力的源泉,它可以为酒店创造长期优良的经营业绩。品牌具有提升酒店价值的作用。品牌特色越鲜明,就越容易获得顾客的认知,越能增强顾客的购买信心和忠诚度。酒店品牌文化凝聚着酒店的经营思想和营销理念,是酒店文化萤要的组成部分,是酒店文化对外辐射的窗口。可以说,酒店品牌文化是酒店价值观的结晶。一个成功品牌的培育绝不是单靠广告所能形成的,它首先必须培育一个卓越的品牌文化,要求酒店的所有员T:都遵从基于酒店特定品牌的信念和行为,以带有高度价值和附加值的服务质量,向顾客兑现酒店的品牌承诺,达到百分之百的顾客满意。因此,酒店文化对酒店竞争力的强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打造酒店特色,以个性招客

当下酒店生存必须由其特色,足以吸引客人,从客人的需求出发,在高效率的基础上为客人定制其合适的个性化服务,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柔性管理手段为支持。定制化服务模式要求酒店从业人员既要掌握客人共性的、基本的、静态的和显性的需求,又要分析研究客人的个性的、特殊的、动态的和隐性的需求。强调的是用心为客人服务,要求亢分理解客人的心态,细心观察客人的举动,耐心倾听客人的要求,真心提供真诚的服务,注意服务过程中的互动沟通、情感交流。定制化服务是以提高客人的满意程度为基本准则,追求的是极致的效果,以促使酒店得以良性发展。

3、.完善酒店人才队伍,保证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是酒店各种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酒店管理的主要对象。在饭店管理层塑造起一批具有前瞻性眼光,系统性思维及创新性理念的领军型人才,为饭店管理引领正确的航向,提升其面对激烈竞争的生存能力。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完备酒店的人才队伍就是企业发展蓄积无量动力和智慧,使我国的酒店管理工作更好更有效率的开展,也是我国酒店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之道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我国的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之道也要适应我国的国情,同时也要适度的创新,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1、对酒店管理人员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服务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的加快,酒店服务业也正逐步由国内服务为主走向国际化服务。酒店接待顾客也呈现多元化及多需求化,而是否能满足酒店业的这种发展内在需求的关键就是酒店专业人才。酒店企业发展最珍贵的资源应该就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换个角度来看,酒店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当前酒店必须要积极引进和培养酒店管理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酒店管理者应该尽力给酒店管理高层次人才提供各种职后培训及学习的机会,比如可以通过组织高层次酒店管理者实际参观成功优秀的酒店管理经验,或者集中组织学习酒店管理先进理论和优秀管理模式来体验和增进服务意识及服务质量。酒店管理者还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体现以人为本的酒店企业管理理念.要尽力为酒店顾客提供极具个性化的服务,这更需要大力提高酒店管理层的高质量服务意识及高水平的服务技能。

2、努力创新,培养酒店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现代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一个酒店好的企业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必备的精神和灵魂,也可以说酒店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神经网络,富有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潜在财富是无法衡量和评估,要酒店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势必要做好酒店企业文化的培养工作。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留住人才。在这一模式实施中一要树立“以员工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相关制度的制定中,要在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从员利益出发,使管理制度既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又能够使员工感受到酒店的关怀。由于酒店的员工流动性非常强,要想留得住优秀人才,就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各方面需求。同时要及时对薪金进行调整,降低普通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不同岗位问的工资差异,使得一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二要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能。可把传统的单一员工绩效模式改变为“双层或多层绩效”,即:对员工和部门同时进行考核,增加部门考核在绩效评价总份值中的比重,使得部门间职权统一、相互协作、互相监督,员工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得酒店的组织结构、工作程序更加严密,管理效果更加高效。三要大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员工是酒店最重要的财富,随着酒店的发展壮大,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构建学习型酒店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要将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结合,为员工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把员工培训当作提高效益的一部分,充分认识到员工培训对于企业生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酒店运营成本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不但要注重对员工服务技能的培训,更要注重对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培训,充分进行人才的培养和挖掘,细分培训内容,强化侧重点,使每一位员工都有接受技能培训的权力和义务。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为员工渗透酒店文化与精神,使员工从心里能够接纳酒店,理解酒店文化,热爱酒店,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结合起来,使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就酒店管理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切都处于学习和完善阶段,坚持培育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中对客人坚持“客户需求至上”,对员工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让客户的需求促使我国酒店管理的进步,令酒店员工忠诚的为酒店发展献力,让酒店管理效率提高,升级酒店服务的水平,进而促进我国酒店的竞争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春华.浅析酒店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原因[J].黑龙江史志.2010,12.

[2]林佳.个性化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7.

第4篇:酒文化的核心意义范文

关键词:酒店行业 产品 商品球模型 商品整体概念

随着工艺技术及创意设计的提升,我国一些酒店除了关注服务质量外,关注酒店设施设备、酒店文化氛围。在酒店实践中,小部分优秀酒店开发商及运营商开始关注酒店的内装饰、酒店建筑及景观环境的整合。从酒店整体进行竞争,创造了更多层次、更多类型的酒店产品,一方面促进了酒店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单一的、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使酒店行业的发展进入较高层次的良性发展轨道。本研究从商品学角度提出一个完整的酒店产品构成,这对正确认识我国酒店产品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商品的构成分析

早在18世纪,人们就开始对商品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商品学课程并开展对商品学的研究。经过漫长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对商品概念模型的认识。引用比较多并对理论与实践发展有较大启迪作用的模型分别为—商品球模型和菲利普科特勒归纳的商品整体概念。

(一)商品球模型

商品球模型包括以下内容:

商品的功能/效用,指商品为满足消费者的一定需要所能提供的可靠的、必需的职能或效用,是商品概念的核心。因此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功能/效用。

商品体,是商品功能/效用的载体,商品的功能/效用是商品体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商品体能够具备哪些性能,是由商品体的成分组成和形态结构所决定的,其中商品体的成分组成又决定了商品体可能形成的形态结构。因此,商品体是由多种不同层次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商品使用价值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是为满足商品流通(运输、装卸、储存、销售等)需要、消费(使用)需要以及环境保护需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指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

(二)商品整体概念

商品整体概念主要包含核心商品、形式商品和附加商品三个部分。核心商品是指顾客购买商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因而在商品整体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形式商品,也称有形商品,是指具体形态的商品体本身,是核心商品的物质载体。附加商品又叫无形商品、延伸商品,是指顾客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

由上可知,商品必须具有核心的功能/效用,这也是商品存在的现实基础和前提。同时,商品必须具有一个承载其功能/效用的载体或有形实体部分。商品的这个载体或有形实体部分的发展及其发展趋势具有时代性、演变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也是商品提升竞争优势和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的重要突破点,对其关注则是以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基础的,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技术进步的重要反映。因而在实践中,不同产业、行业、企业的产品在设计、开发和创新过程中必须关注其载体或有形实体的演变趋势和发展趋势。

我国酒店行业产品的建设与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完整的酒店实体产品由以下方面构成(见图1)。

(一)酒店景观环境建设及发展趋势

景观环境的建设实际上是为酒店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环境,在表象中起到美好的视觉效果,也可以提供多种酒店户外活动,起到提升酒店品质和吸引力的作用。目前,酒店的景观环境建设及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与自然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酒店风景。第二,与人文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酒店景观环境。酒店建设与发展相依存的古镇及乡村、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等,关键核心在于生命力、活力。古镇及乡村的风俗人情因为有人的痕迹和活动,而充满生命力和活力;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因为有神僧宝物而充满生命力和活力,从而也为酒店带来了大量的、源源不断的客源,使酒店得以更好的发展。第三,与田园风光等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酒店景观环境。第四,自行创造设计的园林景观等景观环境,与之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酒店景观环境。这类酒店景观环境主要是通过水、山、花木、建筑小品、石、灯光来营造的。

在实践中,酒店也可以与多种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酒店景观环境,这些资源越多、越独特,酒店风景就越有竞争力与吸引力。

(二)酒店建筑的建设及发展趋势

由于现代建筑艺术及技术的发展,建筑形式及功能的改善与创新,也为酒店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酒店建筑应体现鲜明的、有创意的形体符号、装饰符号。在酒店实践中,在有一定历史文化氛围的地域中,酒店建筑应融入当地的人文特色、文化符号,反映当地的社会环境,注重场域文化的协调一致,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吸引力,这样也提升了酒店的品质。很多酒店在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酒店的社会功能,单纯地将其看作满足旅游者生理生活需要的一个场所,即往往看重酒店的核心功能。

在酒店实践中,也不可忽视建筑遗产、建筑文物,比如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文化活动场所遗存的价值。

(三)酒店内装饰的建设及发展趋势

2003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星级酒店标准对酒店文化氛围的营造进行了规定,实际上也是对酒店内装饰的一个规定和指导。酒店内装饰可以提高消费环境质量、舒适度,同时也可以提高酒店的品位和产品质量。目前,酒店内装饰除了艺术化的设计,同时也有将景观不断内置的倾向。酒店内装饰也逐渐改变了比较单一的设计装饰理念,对各种酒店内建筑构建,比如地板、墙面、窗门、楼梯、建筑物连接通道等,进行了大胆的创意设计,使之更具有特色的表达、创意的布局和吸引力的尺度。在酒店建筑内装饰的实践中,内装饰材料品种越来越繁多,同时加上各种织物、布艺、装饰物、家具、照明灯具等,使酒店内装饰设计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

然而,酒店内装饰不应该是豪华、漂亮的装饰材料和用品等的简单堆积,在装饰过程中应该呈现出一定的思想,表达一定的意义和情感,能引起消费者情感的共鸣。在酒店实践中,应该既体现风格和形式,同时也体现形象和意义,其着重要点为色、声、形。

(四)酒店功能及服务的建设及发展趋势

酒店的核心功能为住宿,满足旅游者或当地社区偶尔住宿的需求。酒店也有一些传统的辅助功能,比如餐饮、咖啡厅、酒吧等,酒店功能的多少也构成了酒店规模尺度大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国家星级评定标准对不同档次的星级酒店类型的功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店与其他产业的产业融合,借助能满足客人住宿的重要功能,以及酒店良好的景观环境、建筑形式、内装饰、活动设计、拥有资源情况等,也成为能满足客人其他辅助功能的重要场所,拓补了酒店住宿主营业务,甚至一些酒店的辅助功能成为酒店的招牌、卖点,比如温泉酒店、娱乐酒店、会议酒店、Spa酒店等,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直接带动了酒店主营业务的发展。

酒店功能加之以服务构成了产品的基本形式,酒店服务的重要性在于构成了酒店功能与客人之间的交付使用、使用过程等的沟通桥梁。酒店为了提高酒店档次及品质,也不断地完善和创造着新的服务项目和领域。酒店的功能及使用状况、服务水平是构成酒店品牌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但酒店品牌的塑造与酒店功能、服务数量的多少无关。

(五)酒店设施设备的建设及发展趋势

酒店的设施设备是影响酒店功能和服务水平及状况的重要影响和决定因素。酒店所需的设施设备是购买已有的设施设备进行组合,因而,酒店的设施设备水平及状况也反映了目前酒店设施设备相关行业的设计及发展水平。不同档次的酒店会选择不同品质和种类的设施设备,也会根据自身的内装饰设计理念,选择适宜风格的设施设备。

在酒店实践中,一些酒店非常注重自身的功能,尤其是核心功能或具有独特市场影响力的其他辅助功能,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优势,酒店也会积极地进行相关设施设备的研发工作,以便更好地满足客人的需要。在酒店实践中,一些表现优异的酒店非常注重酒店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使酒店客人能在设施设备运行良好的状况下,享受消费并获得满足;同时,也非常注重酒店设施设备的节能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未来酒店建设及发展的根本竞争点除了满足客人对酒店功能的需求和对功能价值的认知之外,更重要的在于为客人创造一个舒适的、温馨的实体产品消费环境,关注客人的体验价值。在酒店实践中,酒店产品的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都是不能偏颇的。一方面需要对酒店所承载的文化挖掘及传递进行探究,着力点在于对所使用文化层面、片断的文化符号的挖掘、提炼、传递与表达;另一方面,要注重对酒店有形载体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营造一个独特的、有吸引力的情景、意境。同时,要关注物境、情景与意境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物境直接来源于酒店景观环境、建筑及内装饰等外在形式;情景则为酒店客人对外在形式的内在感染和情感激发层面,向“外在形式”外射,进而获得的心理层面上的美感;所谓意境则是酒店客人与酒店营造的氛围、景观等的情景交融,同时更是所获得的精神、心理感受的超越,从而也获得自身精神层面上对生命形态的再创造。

在体验经济时代,酒店实体产品所营造的意境及氛围不单纯是静态的,应该营造出动态的氛围,同时也应该设计各种能让客人主动参与其中的活动,从而提升酒店的整体吸引力;酒店所设计的动态活动要依据各自的资源状况所定。

参考文献

1.香港科讯国际出版有限公司编.国际品牌酒店[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蔡强主编.酒店空间设计(第1版)[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庄志民著.旅游经济文化研究(第1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第5篇:酒文化的核心意义范文

黄酒行业,有市场而无大品牌。近几年黄酒呈现上升势头,黄酒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迅速发展。除强势的浙派、海派黄酒之外,江苏的沙洲优黄;安徽的海神、古南丰等区域黄酒企业均在市场上比较活跃。从产能和销量上来看,以古越龙山、会稽山以及塔牌为代表的浙派黄酒,以和酒为代表的海派黄酒在已经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全国市场布局以及品牌影响力来看,目前,黄酒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格局尚未建立。换句话说,黄酒企业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一线品牌、二线品牌以及区域性强势领导品牌等。

究其核心,我们认为黄酒大企业在品牌定位上的错位以及品牌个性上的不清晰使然。一句话,黄酒营销,到底是在打动渠道还是打动消费者,我们从黄酒品牌定位上可以清晰看出。目前,黄酒品牌定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向,其根本上仍然是以打动渠道为出发点的黄酒品牌。而以渠道为出发点的品牌定位,从企业营销层面上考虑是对的,但是由于忽视了消费者因素,无法真正意义上启动终端消费,换句话说,企业是让渠道买单,而没有真正的让消费者买单,动在渠道,死在终端。这也是在“黄酒三年高潮”后集体失语的背后原因。

“水井坊方向”。即定位为高端消费市场,典型例子是古越龙山。古越龙山借助“陈宝国”这个“风流人物”,“意见领袖”大喊“数风流人物,品古越龙山”,试图打动高端消费人群,向上延伸,打造中高端黄酒形象;然而当我们梳理一下古越龙山的产品线,我们就能够清晰看到其品牌定位与产品定位的不吻合。我们要清晰认识到水井坊定位为“中国最贵的酒”,其产品线是支撑的,其市场操作手法是得当的,黄酒企业不能想当然,也不可以想当然。

“剑南春方向”,即定位为文化和历史。文化和历史是黄酒带给消费者的附加值部分,如果单纯地卖文化、卖历史,黄酒很难卖好。因为从根本上“历史”“文化”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显著的价值因素。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以“占据品类独特性”为定位区隔的会稽山,其“黄酒之源——会稽山,1743年已是一坛好酒”的品牌定位,我们看到了清晰地向消费者传达了其黄酒鼻祖地位,如同国酒茅台一样。但是,在黄酒大品类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之前,不能给消费者带来直接的市场效应。安徽古南丰黄酒 “古南丰,徽州的味道”,还有绍兴女儿红黄酒。

“二锅头方向”,即定位为区域文化。“二锅头”=“北京”,“老白干”=“河北”,白酒企业的这种定位方法直接决定了白酒企业区域为王的市场定位。以“石窟门”为代表的黄酒企业是这种定位成功的典范。当然,这种定位方法一旦获得成功,也必然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因为,地产品牌将会面临着走出去问题。譬如,二锅头走出北京就相当困难,同样,石窟门走出上海,估计很多消费者都不认识这个名字。

造成黄酒的目前营销困惑在于“学习”。学习谁?黄酒在学习白酒营销,学习白酒品牌定位方向,甚至学习白酒营销模式。当白酒定位历史、文化成功之后,黄酒企业寄希望于历史文化定位;当白酒通过盘中盘模式迅速占领餐饮终端之际,黄酒企业没有进行深刻洞察,也花费血本强攻餐饮终端…………我们不否定学习创新的想法?但黄酒营销者一定要清楚地认知到白酒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黄酒品牌是不具备的。

黄酒品牌,要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必须要重新梳理以“打动消费者”为核心的品牌定位。建立其品牌独特的个性以及消费者价值。

黄酒和白酒不一样,黄酒,由于其天生的区域性,要使其后半生要全国性的话,黄酒营销必须改变现有营销模式。黄酒要实现其大市场的目标,必须要走大品牌之路。而独特的品牌个性塑造是改变黄酒地缘性的根本之道。

笔者认为:消费者消费形态细分和消费价值细分是黄酒企业塑造独特品牌的主要路径。从产品自身以及消费者细分作为品牌定位的方向是黄酒企业寻求差异化概念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品类创新定位法。黄酒品牌可以从品类创新的角度思考差异化的消费者价值定位路径。笔者曾服务了一家保健酒企业羊羔美酒,其定位为“中华肉质酿造第一酒”,其成分中含有嫩羊羔肉以及河北雪梨,其本身就是营养和健康因素。“肉质酿造”的品质定位差异化地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类定位。黄酒企业是不是从其中可以思考一下,当黄酒品牌率先建立其品类定位,那么其就能成就某一品类中的第一品牌,就譬如功能型饮料脉动,王老吉以及碳酸饮料可口可乐一样。

“产品创新的消费者价值”定位法。即“蓝色经典法则”。洋河蓝色经典作为洋河酒业推出的高端政商务用酒,其定位从目标消费者入手,以其“绵柔经典”的消费者追求的核心产品价值突破,通过差异化的“蓝色瓶型”,以“洋河蓝色经典,男人的情怀”为品牌核心诉求,一举实现了品牌突围。笔者认为,黄酒企业品牌定位首要方向就是从产品自身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核心卖点的提炼。会稽山水香国色一改绍兴酒原有的风格,用清新时代感的包装和低度、柔和、爽口的酒度在江苏市场一炮走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达到年销售额5000万元的规模。浙江乌毡帽黄酒推出的清爽型改良黄酒,一举拿下吴江、江阴两个代表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继而走向全国。

产品创新有几个方面。一是产品技术升级创新定位法,譬如联合技术专家,研发出黄酒改良新技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价值利益点;二是产品包装创新定位法,从消费者消费场合、消费心理等方面进行产品包装改革,一改传统的包装形态,给消费者以新的视觉感知。

消费人群细分定位法。即“金六福法则”。黄酒企业要锁定现代中青年消费者,重新打造根据特定场合下消费特定黄酒品牌。饮料分男女,白酒分男女,黄酒也可以分男女。从消费性别上进行细分定位;第二,从年龄结构也可以进行细分定位;最为重要的细分定位方向是以消费场合和消费档次进行黄酒定位细分。譬如,和女性朋友一起和XX黄酒;宴请客人的XX黄酒,等等。

第6篇:酒文化的核心意义范文

从历史与现实来看,中国白酒成功最重要标志就是拥有一个成熟的品牌,成功白酒品牌反过来又为白酒企业经营战略着陆奠定坚实的基础。反观贵州董酒,品牌定位与品牌传播策略上均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错位,品牌定位与传播上的缺失使得董酒输在起跑线上。

当前,中国白酒品牌在定位方向上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那种完全挖掘“故纸堆”传统已经逐渐淡出当代中国白酒品牌定位系统,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白酒品牌消费者立场与现代时尚定位,中国白酒,特别是中国名酒复苏越来越依靠现代品牌定位来与年轻消费者深度沟通。中国白酒品牌定位显示出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现代消费体验性定位为广大的消费者所接受。很多对行业有深度研究企业家或者专业人士呼吁,白酒企业要重视对70后,80后主流消费人群的人文关怀,要注意吸收他们的思想,注意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白酒品牌定位出现了很多不同传统白酒定位的手法,即白酒时尚化定位。

如中国八大名酒-----洋河大曲。洋河大曲在自己的新产品中完全摈弃了过去那种“挖掘历史”,那种略显迂腐的“传统文化”,而是将视野投向了“蔚蓝海洋”,提炼出极富魅力的“男人的情怀”,洋河的这种“离经叛道”定位获得消费者的热烈响应,蓝色经典系列产品坐上了成长的快车道,销量迅速从8个亿迈向了22个亿,从22个亿迈向38个亿,企业从一个年销售不足4个亿企业迅速跻身行业三强。虽然导致洋河取得今天这样成就的因素可能很多,但是,洋河蓝色经典品牌时尚化定位与时尚化传播不能不是洋河成功十分重要因素之一,洋河蓝色经典的成功定位与创意性传播,使得洋河赢在了起点。

同样是中国名酒,四川古蔺郎酒集团借助品牌时尚化定位与创造性传播,成功跻身“最具魅力”与“最具成长性”二线名酒前列,其“神采飞扬 中国郎”定位传播,既无关乎历史,也无关乎传统中国文化,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要知道,就在几年前,郎酒还是一个垫底的“中国名酒”,不要说跟贵州董酒这样资深的中国名酒相比较,就是在传统的川酒六朵花中也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另类(因为川酒一直是以浓香著称于世,但是惟独郎酒是以酱香酒见长)。仅仅是4—5年的时间,郎酒不仅成功跻身川酒六朵花前列,而且成功使得酱香型白酒跨越赤水河,实现了在酱香资源上与贵州茅台战略性共享。江苏洋河与四川郎酒的定位方向值得贵州董酒学习,贵州董酒如果真的希望欲火重生,就必须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方法,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激活核心品牌。

第二个特征,民俗定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播者。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所谓精华我认为是符合现代礼仪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能够与现代普适价值观相吻合;所谓糟粕就是落后的,被现代社会所淘汰的腐朽文化。还有一种我认为就是“伪文化”,表面上看好像是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但实际上由于这种文化外延太大,内涵不具象,很难让消费者感知到这种文化的魅力。如很多湖北的白酒品牌着力想去塑造“楚文化”,但楚文化内涵很复杂,根本不可能通过一支广告片去传递;还有一些北方白酒品牌非常希望去传播“大唐文化”但实际上这种文化往往很“泛化”,消费者直接感知性很差,即使强势与剑南春这样的品牌,选择大唐文化作为自己核心诉求,也未必能够穷尽品牌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民俗文化传播定位最成功的我认为是金六福的“福”文化。中国人都对“福禄寿喜”这种文化十分认同,而金六福巧妙嫁接这种“福”文化,使得自己成为中国普罗大众祝福文化的代用酒,这种民俗文化的精准定位与巧妙传播,使得金六福在通路产品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金六福围绕“福”文化推出了一系列核心品牌,“六福人家”,“福星”酒等品牌,有利地强化了自己在“福”文化上的战略地位,奠定了金六福系列产品在中国白酒市场战略地位。同样地,江苏高沟酒业在中国“缘”文化上也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通过“缘”文化塑造,创造了中国最大的“缘酒”品牌效应,其“今世缘”品牌已经成为中国白酒品牌中,缘文化代表性品牌。

中国民俗文化用作品牌定位开创了中国白酒品牌定位新纪元,而作为来自于贵州遵义的董酒是否能够成为中国某种民俗文化的代言?“董”这个字在辞海中的解释非常简单,而题条中的更多是历史上人物名字,因此,作为民俗文化,很显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结合产地文化的特点,即董酒诞生于贵州郊区的董公寺,则在民俗上或许有一定的延展空间值得思考。

第三个特征,中国人哲学观作为品牌定位的方向。国内成功白酒品牌中也有很多选择了中国传统哲学作为定位方向,同样获得了比较大成功。中国是世界上一个传统的哲学大国,冯友兰将中国哲学分为“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其中中国哲学的子学时代有400多年历史,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与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等诸子百家的哲学历史,而中国白酒在呼应中国哲学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如四川沱牌的舍得酒,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体现是一种朴素的辩证观,定位就是辩证思考的老子哲学,如五粮液集团的“和谐中庸的完美世界”,定位的是孔子的儒家哲学,将传承数千年的儒家哲学与美酒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五粮液塑造了一个强大的品牌场。

在中国哲学中有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中国白酒作为中国最为传统的产业,实用主义哲学在其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如中国实用主义哲学中有一种“模糊智慧”,于是,小糊涂仙酒提出了“聪明难,糊涂更难”的实用主义做人哲学;双沟珍宝坊提出了“懂得通融,方能从容”的处世哲学等。

对于贵州董酒来说,以现在中国传统哲学来定位自己的品牌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如结合产地特点的哲学定位,如结合养生概念的儒家哲学都可以作为董酒定位的方向来思考。

白酒品牌定位绝对不仅仅是上述三种方法,白酒定位方法随着中国消费者变化还会产生很多方法。如白酒的体现式定位,白酒的价值型定位等等,但是贵州董酒在品牌定位上采用的方法还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国密董酒定位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挖故纸堆”定位方法,将“国家保密配方”这样一个事件作为自己定位的方向是值得商榷。国家保密配方与消费者有什么关系?既然是国家保密配方,消费者如何去感知其巨大的差异化?国家保密配方充其量就是一个事件营销的主题,作为左右董酒命运的战略性定位,限制了董酒迈向更高定位空间的可能。

不仅如此,董酒这种定位方法完全是企业自说自话,完全没有去考量现代消费者,特别是70后,80年,甚至于90后消费者消费感受。现代消费者喜欢新思想,接受新事物,对语言格式,消费者场景有强烈要求,国密董酒这种定位方式,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不会成为现代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的方式,确实值得董酒公司管理层深思。

其次,董酒以高端产品-----国密董酒带动董酒品牌价值提升方式也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现代白酒品牌,对母品牌定位与传播往往更加重要,用高端品牌带动母品牌价值提升方式并不可取。可能很多专业人士会认为为什么“国窖1573”为什么可以发力,关键是核心词的变化与母品牌自身核心资源的嫁接。国窖的核心词依然是“窖”,与母品牌泸州老窖中的“窖”一脉相承,更何况,泸州老窖自身母品牌还是非常健康的“中国白酒第一窖”!国密董酒从形式上好像与国窖1573一样,但是从核心词上看差别太大,因此,国密董酒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第三,在传播形式上,贵州董酒也是缺少专业的方法。一直以来,董酒可能是由于自身资源状况不是很理想,在传播上缺少大手笔,也缺少稳健的方向,传播的计划性与方向均存在很大的随机性。而其每次糖酒会不远千里将所谓的“奥运缶”运送到会场,真的是与自身品牌定位与传播策略毫无关联的纯粹“炒作”行为,不仅劳心劳力,而且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建议董酒能够“看菜下饭,量体裁衣”地选择媒体,将有限的品牌传播资源真正与市场深度结合,创造品牌与市场的着陆。

第7篇:酒文化的核心意义范文

——在政协遵义市四届一次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根据议程安排,现在,我就打造“经典遵义·中国红”文化品牌的构想做如下发言,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标志着我们国家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过程中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正式把文化强国的伟大构想摆在当前。那么,作为革命老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遵义,我们该如何定位文化品牌,建设文化遵义,这是全市人民共同聚焦、共同期待破解的课题。

遵义,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毋庸置疑。然而,文化需要主流引领作用,我认为:红色文化是核心,文化品牌则是以“红楼”、“国酒”、“赤水河”为核心的“经典遵义·中国红”。

一、现状

遵义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地区,在众多的文化体系中,谁是遵义文化的标杆?赋予这个城市的文化品牌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长期以来,有关专家、学者在研究遵义文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把遵义文化归纳为“十大文化”,包括:以清代“三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和研究方向的沙滩文化;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长征文化;以酿酒历史悠久而名酒荟萃为代表的酒文化;以播州旧制的发展走向消亡为代表的土司文化;以辉煌的古建筑和桥梁、隧道、广场等现代化高端建筑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绥阳诗歌队伍庞大作品众多为代表的诗乡文化;以三十年遵义杂技成果丰硕为代表的杂技文化;以辣椒500年种植历史和产量、质量居全国之首为代表的辣椒文化;以仡佬族民俗风情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湄潭、凤冈、绥阳、余庆等地盛产茶叶为代表的独特的茶文化。

这“十大文化”中,沙滩文化、长征文化、酒文化、土司文化、建筑文化属传承文化,诗乡文化、杂技文化、辣椒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为特色文化。

二、问题

文化多元是好事。在众多的文化体系面前,专家学者研究的范畴有别,无法为遵义锁定一个精准的文化风向标,致使遵义人见酒说酒文化,见茶说茶文化,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一个响亮的遵义文化品牌。遵义“十大文化”本身没问题,问题在于:

1、谁是起引领作用的标杆文化。

2、文化没有广泛植根于遵义人。

三、原因

1、文化多元,没有文化权威和官方的文化品牌,导致“风向标”的主流文化缺失。

遵义文化多元,却没有方向性的文化品牌。文化研究需要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引导。重庆、江西“唱红”,遵义比重庆更“红”,比江西更“艳”,遵义会议让开国领袖毛泽东重新回到了军事指挥中心位置,四渡赤水战役成为毛泽东平生得意之笔,这是历史无法假设和任何地域无可替代的。这些都是文化学者已经研究成功的精神财富,也是正在研究和深入研究的文化范畴。但是,为什么不能响亮地作为遵义文化的“风向标”?为什么看不到红色文化的主流引领作用?而让人看到的却是杂乱繁多的文化种类,让每一个遵义人无法向外来的客人说清楚我们的品牌文化。

2、宣传不力,文化研究成果不能在民众之间广泛流传,导致遵义人不知道文化的方向。

近几年,遵义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四渡赤水研究中心等,为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红色文化是否植根于全市各县(区、市),植根于镇乡村居?不仅是红色文化,包括其他种类的文化也一样,基层的干部、群众,谁能一举说清遵义的“十大文化”?主要原因还是宣传不力,学习不够,导致遵义文化的传播程度缩减,传播质量不高,老百姓有享受文化的愿望,想看到有关遵义文化的报纸、电视。相反,读图的多,读文的少,传播文化的少,赌牌娱乐的多。

四、建议

文化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追求的一种精神财富。遵义,站在贵州历史和发展的前沿,没有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如何称之为贵州“文化重镇”?如何面对“贵州文化在黔北”的历史定位?在当前实现文化强国梦,打造文化大遵义的关键时期,建议如下:

1、确定遵义文化品牌。遵义文化厚重,历史悠久,“红色文化”是遵义文化核心,“红楼”(遵义会议会址)、“国酒”(贵州茅台)、“赤水河”(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文化名片。我们的文化品牌可以归结为“经典遵义·中国红”,这需要市委、政府进一步组织文化界权威研究、探讨,最后确定。一旦确定,就要尽快掀起“红色文化宣传风暴”,让遵义红遍中国,让世界知道遵义。

2、广泛宣传文化遵义。遵义的文化品牌是遵义人在世界的骄傲,要让以“红楼”、“国酒”、“赤水河”为核心的“经典遵义·中国红”文化品牌植根于遵义人民心中,植根于各机关镇乡村居,一是要加强学习培训,让干部成为红色遵义的“播种机”,成为市委、政府建设红色遵义的“传声筒”,让老百姓知道红色遵义的内涵和遵义的文化品牌;二是要利用现有的媒介大肆宣传红色文化研究的成果,把该留的版面留出来,该留的时段频道留出来,从城市到农村,长久掀起红色宣传的高潮;三是要通过唱红色歌曲、写红色标语、绘红色图案、读红色经典等活动,把遵义红色文化品牌普及到各乡镇村居,各中小学校,让“经典遵义·中国红”的文化品牌遍布遵义。

第8篇:酒文化的核心意义范文

关键词:酒文化;基本精神;研究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128-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的饮用越来越普及,人们不再满足于纯生理的需要,而趋向于从酒的饮用中获取更多的精神享受。因此,很多人希望了解认识酒文化及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商家则希望挖掘酒文化的内涵,尽量拓展其外延,更好地为经济服务。一时间,有关酒文化的论述铺天盖地,形成了久违的酒文化热。但是,大多数人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即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则是深蕴其内的基本精神。因此,要揭示中国酒文化的精髓,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角度对其进行观照。本课题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其梳理和研究,对中国酒文化的研究有所启发。

一、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有关中国文化和酒文化的研究很多,有的是综合性著作中的专章或专节论述,有的是关于酒文化的专题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徐海荣主编的《中国饮食史》,内容几乎涉及中国饮食文化的所有方面,近三百万字,体制宏大,材料丰富,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完备的中国饮食专著。虽然,酒文化在其各编中都有涉及,但所占分量很常小,且多限于材料性的。朱宝镛、章克昌主编的《中国酒经》,分酒史篇、酒政篇、酒类篇、酒技篇、酒器与酒包装篇、酒饮用篇、酒文化篇,可谓酒类专著的经典。但是,该书多限于酒文化的历史资料介绍。其他的如朱年、朱迅芳的《酒与文化》和罗启荣、何文丹的《中国酒文化大观》等也大致相似。相比之下,万伟成的《中华酒经》对中国酒文化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但是,该书也偏重于资料的介绍和趣味性及通俗性,虽然涉及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可对于酒文化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关系,也很少论及。

相比较著作而言,单篇论文,如李德民的《酒象与诗魂——酒文化探微》、萧家成的《论中华酒文化及其民族性》、万伟成的《中华酒文化的内涵、形态及其趋势特征初探》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对酒文化进行了论述。对于酒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关系,虽然不是专门论述,但也偶有论及。但是,由于篇幅所限,它们不可能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述。

总之,从宏观的角度,把酒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联系起来行研究的,非常少,且缺乏深度和系统化。

二、研究意义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具实际价值。首先,酒文化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关系密切,但研究成果很少。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挖掘出一些深层次的知识,把酒文化的研究提高一个层次。其次,酒文化研究是饮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成果可以丰富和充实饮食文化研究这一系统工程的内容。再次,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酒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酒文化、饮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其积极的作用,减少其消极的影响,从而在新时期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三、研究思路

要深入研究酒文化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关系,首先要明确文化、中国酒文化、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和外延。

关于“文化”的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古今中外,一直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四个层次说”。即(一)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态文化层。(二)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三)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四)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1]5。

第9篇:酒文化的核心意义范文

随着政商务消费泡沫化,高端白酒产品竞争力要素正发生深刻变革,影响高端白酒成长产品要素更加走向消费者普世关注,机会性高端白酒品牌出现可能性越来越小,而拥有深厚品牌历史与卓越产区背书高端白酒品牌将越来越成为消费者新宠。事实上,茅五中核心产品飞天与普五基本上遵循了高端白酒成长路径,因而取得了持久成功。

贵州茅台飞天茅台包装真的谈不上奢侈与豪华,白卡纸盒子,乳白料瓶子,裹满瓶子的贴标,塑料盖子等等,这些包材无论是商业成本,还是设计款式都难言高端,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普通包装却成就了中国高端白酒标杆,引领中国白酒价格巅峰;宜宾五粮液的普五产品同样十分普通,水晶玻璃瓶、贴标纸、透明卡盒等等,其包装商业成本同样很低,但就是这样一个普五却担纲五粮液高端白酒龙头使命,其单品销售规模达数十亿元,创造了中国高端白酒少有单品销售冠军。从茅五成功的要素上看,未来高端白酒产品核心竞争力将凸显在如下六个方面。

高端白酒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产品稀缺性。

产品稀缺性第一个标准是产能稀缺!为什么茅台价格终能引领中国白酒价格带?茅台产能极度稀缺!一项市场调研显示,茅台酒高端产能需求应该在20万吨/年规模上下,但茅台当下能够满足基本产能规模在4万吨/年基础上,从市场供求关系角度看,产能高度稀缺一定程度上拉抬了贵州茅台价格;同样道理,泸州老窖国窖1573为什么坚持使用极度稀缺的老窖池,维持3000多吨产能规模,也是为了创造国窖1573物以稀为贵产品核心特质,这种产品稀缺性奠定了高端白酒产品重要物质基础。相反,五粮液在高端白酒产能上传播明显不足,使得其产品产能短缺性溢价能力明显降低。

产品稀缺第二个核心特征应该是品牌稀缺,一个没有品牌故事的产品绝对不可能成长为高端白酒品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新兴品牌冲击中高端市场,并且他们也不缺乏精准的营销策略,为什么很难实现高端规模化?最为重要因素就是品牌稀缺性严重不足,这些所谓高端产品一般都会是昙花一现!

高端白酒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二:包装简约化。

高端白酒从物化形态上看应该中酒体,而简约包装。贵州茅台、宜宾五粮液、国窖1573、洋河梦之蓝、郎酒青花郎、汾酒国藏汾酒等等高端白酒品牌在产品包装上基本上凸显了简约,成本低等特点,反应了这些高端白酒产品品牌自信与产品质量自信。相反,一些伪高端,或者打侧边球所谓高端白酒在包装上就显得非常刻意,其实际效果也往往差强人意。高端白酒基本上都非常重视酒体设计上创新,茅台、五粮液酒体风格鲜明;国窖1573酒体高度、柔和、窖香浓郁、可加冰、加饮料等;洋河梦之蓝凸显绵柔风格等;

高端白酒传播形态上应该更加个性化。我认为高端白酒不仅要重视物化形态简约化,也更加重视产品对外传播包装简约化与个性化,目前高端白酒在传播包装上存在较大改善空间。过去,高端白酒为了满足政商务人群消费需求选择了央视等高端媒体,但随着政商务消费者泡沫化,未来决定高端白酒产品竞争力更多应该个性化媒体与个性化体验方案,个性化创意能力将成为高端白酒十分重要市场成长生命线;

高端白酒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三:产区背书化。

随着白酒产业链分工越来越明显,产品质量差异化将越来越小。如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在四川拥有自己生产基地,我们很难说其产品质量与川酒产品质量存在巨大产业,但在产区背书与品牌差异上,汾酒很难复制,因为其产品定价维度只能是汾酒品牌与清香产品;如黄淮名酒带白酒大省山东在四川邛崃、宜宾、泸州等地都拥有生产基地,但鲁酒产品定价与川酒品牌定价能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决定鲁酒产品定价能力就是产区背书与品牌塑造。一个强势的产区对高端白酒成功影响巨大。

目前来看,由于产区背书与品牌集群差异,白酒金三角产区高端白酒品牌数量明显优于黄淮名酒带高端品牌数量,除历史品牌积淀之外,更多是来自于产区所传递的产品信息。

好山好水好气候,酿造高端白酒产品。从自然环境看,白酒金三角占据着绝对优势;从人文环境看,黄淮名酒带占据着绝对优势。对于白酒金三角来说,其产区资源传播比较全面、深刻;反观黄淮名酒带,对于文化传播与借鉴明显空洞化,加上受政府管理上分割,使得黄淮名酒带很难发挥集群效应。未来,我们比较看好黄淮名酒带对于文化资源创造性传播,黄淮名酒带如果能够塑造产业链分工,文化稀缺产业属性,必将大幅度提升黄淮名酒带高端产品竞争力。

高端白酒产品核心竞争力之四:事件产品化。

未来,高端产品营销将越来越呈现出体验性与定制化趋势,在这样消费情境下,白酒企业高端产品必须走事件产品化道路。高端白酒体验性营销比较成功是国窖1573于2013年度推出的“生命中的那坛酒”活动,不同规格,不同语境,不同产品创意的定制化收藏营销演绎到极致。国窖1573定制化产品充分展现了事件产品化特征;其次,贵州茅台对于大事件产品化营销,如国庆60周年定制酒,如上海世博会不同人群,不同规格定制酒营销,如针对高尔夫人群,打造以季克良签名为特征高尔夫收藏酒等等;

高端白酒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五:产品聚焦化。

高端白酒产品聚焦将成为高端白酒企业获得成功关键保证。随着白酒消费者碎片化,白酒消费者对于高端产品需求却呈现出反向特征,即产品聚焦化,除针对大事件与个体消费者特殊定制需要之外,绝大部分平时消费更加追求同一格式,标志明显核心产品,消费者产品聚焦习惯将深刻影响高端白酒品牌产品结构设计。

从品牌学理论看,一般消费者能够记住高端白酒品牌数量上十分有限,如果一个白酒企业推10个所谓高端白酒产品无疑将极大地稀释消费者对该高端品牌产品记忆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高端白酒企业最好能够在高端产品线出现不超过3款核心产品,否则,这样高端品牌很难为消费者记得住,无论是对于品牌成长,还是对于产品营收来说,都很难取得我们所期望的所谓高端、规模化效果。

目前来看,贵州茅台在处理高端产品聚焦上策略运用比较恰当,飞天茅台与茅台年份酒系列在产品品系数量上均不是很大;江苏洋河梦之蓝所构建的梦3、梦6、梦9我个人感觉非常聪明,完全可以适应未来至少3—5年对于高端产品结构要求;宜宾五粮液主品牌下产品线明显过长,在商业模式多元化背景下这种多高端产品线还能够维持,一旦五粮液商业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则必须大幅度压缩高端产品线长度,真正实现高端产品聚焦;同样,泸州老窖国窖1573产品线也存在过长问题,虽然当下国窖1573可能由于产品线长度收获一定营业目标,但是随着消费者碎片化,聚焦核心产品将更加容易获得高端市场规模化成功。

高端白酒产品核心竞争力之六:产品细分化。

理论上说,高端白酒在当下环境下已经大幅度萎缩了,特别是茅五两大高端盘踞背景下,如果不能够实现产品细分创新,我认为基本上很难实现高端白酒市场扩容。但是,随着白酒高端竞争加剧,我们不排斥有些白酒企业针对细分市场高端产品研发,如果出现高端白酒针对细分市场差异化产品研发,高端白酒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届时,高端白酒将呈现出另外一种高端发展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高端白酒迷局三:高端白酒消费核心价格带在哪里?

高端白酒价格带始终处于一种变化状态之中,这也符合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下白酒价格变化趋势,高端白酒价格带变化基本上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提升历程,高端白酒今天所形成的价格带是否适应未来市场发展需要?黄金十年高端白酒价格带能否真实的反应市场供求关系?未来高端白酒价格带走向如何?将白酒发展放到未来政经形势去考量,高端白酒可能面临着重塑价格带历史重任。

1988年起,中国政府放开了消费品价格管控,白酒作为消费品领域首批放开行业之一开启了价格提升之旅。1988—1993年度,高端白酒价格带基本上维持在零售价150元/500ml左右,而茅台充当了当时高端白酒价格标杆。茅台当年价格提升属于报复性价格提升,计划经济体系下,贵州茅台价格维持在30元/500ml,价格很难反映贵州茅台市场价值,因此,价格放开给了茅台成为为行业标杆战略性机会;

1994---1998年度,高端白酒迎来了一轮市场性成长,以文化名酒酒鬼酒,中国名酒茅台、五粮液为标志,高端白酒价格上升到零售价300—400元/500ml左右,高端白酒价格提升基本上反应了经济增长客观水平;

1999年---2003年,高端白酒引领了突飞猛进成长期,以水井坊、国窖1573、飞天茅台、普五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品牌成为这一阶段价格标杆,高端白酒价格带被迅速拉宽,高端白酒进入到零售价400---700元/500ml价格区间。这一阶段价格成长已经含有一定泡沫,特别是水井坊作为二线中国名酒,其借助水井坊考古时间推出的核心白酒品牌,其价格虚高明显,也会此后十年水井坊消化价格空挡带来了长远影响;

2003年---2008年,高端白酒正式确立了零售价600---800元/500ml高端线,这一阶段,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开始主导高端产品价格带,白酒迎来了量价齐升高端时代,特别是茅五,实现了价格带提升与营收规模扩张双重战略目标;

2009年---2012年度,高端白酒价格带标杆确立为零售价1000元/500ml,白酒形成了所谓零售价1000元/500ml(800---1200元/500ml区间)(含)以上超高端价格带;零售价600---800元(含)/500ml之间次高端价格带;零售价300---599元/500ml腰部价格带;零售价100---300元/500ml中低档价格带以及零售价100(不含)一下中低档价格带等五个价格带期间,中国白酒市场规模获得前所未有提升。

2009—2012年度价格带形成使得白酒产业集聚了更大市场泡沫,特别是在政商务无节制消费背景下,白酒价格带成长成为社会关注腐败指数,白酒形成了以茅五为代表的“政经消费指数”。

2013年对于中国白酒高端价格带很显然是一个重要分水岭,这个分水岭有可能完全改写中国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价格区间,白酒面临着修正价格带,挤压价格水分艰巨任务。

其一,高端白酒价格带深受政府政策性因素影响,未来3年,政府作为白酒主导消费者功能将丧失,从这个因素看,高端白酒价格将从政府消费主导型价格转化成为百姓收入主导型价格带;

其二,高端白酒价格带与商业活跃度关系密切,随着投资为主导经济增长模式退出,官商活跃度大幅度降低,高端白酒价格带将从活跃官商背景走向民间商业活动领域,其高端价格标杆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其三,高端白酒价格带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高度关联,黄金十年,居民高端价格消费指数受到一定程度遏制,在未来3—5时间里,高端白酒价格带将与居民可支配收入联系更加紧密;

综合上述三个要素,结合主流品牌市场表现,未来3—5年时间里高端白酒价格带将聚焦在零售价600---900元/500ml价格区间,高端白酒企业应该及时调整产品价格体系,构建新的价格竞争力。

首先,高端价格带下移是为了概况高端白酒市场空间,培育更加稳健的价格成长模式。如果高端白酒企业坚持将高端价格带锁定在800---1200元区间,高端白酒市场容量将从2012年度近700亿元迅速下降为300—400元规模,这样市场容量十分不利于高端白酒成长,因此,将高端白酒价格带进行适度下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高端白酒品牌拓展市场空间;

其次,高端白酒价格带下移将使得高端白酒企业更加亲民。当高端白酒走向千元价格带之后,高端白酒将更加亲民,其营销手段也将更加贴身,这种高端白酒价格带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高端白酒腐败指数形象;

第三,高端白酒价格带下移将对次高端白酒品牌产生巨大打压,使原来的次高端品牌泡沫化。当五粮液低度系列将价格带下移至400---600(不含)元/500ml,则类似于珍藏级剑南春这样品牌就有可能泡沫化,因为经销商会将选择重点锁定在五粮液这样更加有竞争力品牌身上;当价格带下移,贵州茅台立即意识到次高端品牌有可能彻底泡沫化,茅台立即将定位为次高端茅台汉酱,茅台仁酒等品牌下移至腰部价位,为高端茅台酒预留成长空间。不仅如此,当高端白酒从千元价格带下移至原来的次高端价位,原来次高端价格将去除价格带陷阱与价格带泡沫,成长为战略性高端价格带,对坐实白酒产业具有良好示范作用。

第四,高端白酒价格带下移并不影响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在非常规规格产品上价格提升,并不影响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在定制化产品价格提升空间,高端白酒将形成常销产品与定制化产品双轨制价格体系。我们所定义的高端白酒价格带下移主要指用于流通销售核心产品,并不针对特定定制化产品,包括特定度数,特别容量,特定事件,特定个性需要等高端服务品牌白酒,其价格带仍将维持较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