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纤维行业前景范文

化学纤维行业前景精选(九篇)

化学纤维行业前景

第1篇:化学纤维行业前景范文

此外,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各专业协会,国内外著名化纤企业代表、专业院校和行业研究机构,以及来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共600多位纺织化纤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汇聚一堂,共同分享中国和世界化纤工业在发展、科技和市场等方面的前景分析和研究成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

本届会议以“联动发展的全球化纤工业 ― 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为主题,开设发展论坛和专题论坛,聚焦科技进步和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下,全球化纤行业的发展与合作模式,研究全球化纤纺织业融合共进和发展的新举措以及如何在中远期的未来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探讨化纤及其上下游领域最新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等行业热点和焦点话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化纤工业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产业增长与发展的联动性突出,全球化纤工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发展诉求。作为国际化纤领域的一项高水平、高层次的国际性例会,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旨在为全球化纤工业的共同发展谋划思路和出路,分享中国和世界化纤工业在发展、科技和市场等方面的前景分析和研究成果,带动并推进整个纺织化纤产业链共同发展。

福州市经信委陈驹先生在欢迎致辞时表示,纺织化纤是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福州长乐市享有“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的称誉。目前,福州市已初步形成了集化纤、棉纺、织造、染整、服装、纺织机械等为一体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纺织化纤产业集群。福州市也将借助此次大会的东风,继续集智汇力,进一步推动福州化纤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化纤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大咖云集:共探全球化纤工业的联动发展之路

在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全球化纤行业亦迎来了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发展论坛上指出,化纤作为纺织产业的源头,行业的技术进步,新材料的研发,对整个纺织行业必将产生叠加效应,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化纤行业应重点关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差别化和多功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特别是产业用化学纤维将成为“十三五”期间重要增长点。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三期叠加、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或许会贯穿“十三五”全过程。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目标并非完全一致,协调需要智慧,也需要定力。政府需要定力,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坚决推进改革。

发展论坛:共探全球化纤产业的发展形势及未来策略

在发展论坛上,来自美国、日本、欧洲、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高层领导、全球知名咨询机构的演讲者和与会者分享了全球化纤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策略等。

欧洲化纤协会理事长Frédéric Van Houte指出,2015年全球化纤产量6 890万t,中国占据了67%,成为全球最大的化纤生产国,而欧洲仅占据6%。从全球化纤产业来看,涤纶的优势地位更加明显,2015年涤纶纤维产量5 160万t,占全部化纤产量的75%。然而,欧洲化纤也面临着全球涤纶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他认为,产能过剩应通过有责任意识的行为来解决,在投资新项目时应基于全面的市场和财政分析,避免同质化竞争行为。

韩国化纤协会会长Seunghoon Park指出,韩国化纤产业已经意识到全球化纤产业的供需失衡是导致产业利润率下降及成长性受限的主要原因。韩国化纤业以企业整体经营策略为出发点,为保证在海外的市场竞争力,正竭尽全力通过产业重组、发展功能性产品和差异化产品去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来保证行业进一步发展。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原料及纱线部副主任安大中认为,未来的化学纤维将同时具备绿色和功能性两大特性,并且绿色制造将是推动化纤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趋势。此外,他还详细介绍了以生物质耐隆为原料开发差异化纤维的最新技术,以及离子液体在纤维素纤维上应用的最新技术。

10场特色论坛:呈现全球化纤产业在各个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历时两天的大会设有 1 场发展论坛 + 9 场专题论坛 + 1 场化纤纺织科技成果展。9 场专题论坛 ― “纤维领域的先进技术”、“颠覆与重塑 ― 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品牌对接会”、“纺织化纤检测与标准”、“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锦纶 ― 求变与发展”、“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发展论坛”、“先进的维纶技术”、“腈纶发展论坛”、“法国纺织业界投资交流合作会”,则聚焦全球纤维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市场、新合作、新格局,呈现了全球化纤产业在各个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第2篇:化学纤维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金属纤维;纺织品;应用;展望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70

1 前言

近几年,随着金属纤维技术的出现和不断更新,金属纤维被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金属纤维作为一种特性材料,既具有金属特性又具有纤维特性,由于金属纤维的技术加工使得其直径要比棉、麻、丝等传统纺织原料还要纤细,制作出来的纺织物轻便,可以作为普通织物的替代品,因此其柔软性和连续性使得金属纤维能够被应用到纺织品上,并且其本身的金属特性,如导湿、抗静电、抗菌等特性使得金属纤维纺织品能够做到普通织物做不到的性能。另外,金属纤维的混纺、交织工艺,使得金属纤维和传统的纺织原料结合起来,这样采用一定的纺纱或织造方式制作出来的纺织物,既具有金属纤维的特性,又具有传统纺织材料的特点,通过相互结合达到特定的纺织品功能。

2 金属纤维在纺织品的应用

金属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纯纺金属纤维织物,纯纺纤维织物制品主要应用于产业用纺织品中,在特定环境中的过滤材料、吸声材料、燃气燃烧器、军工航天等多个领域,运用不同金属的不同特性制作需要的金属纤维制品;一种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金属纤维制品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目的是为了汲取多种不同材料的特性如隐形材料,蓄热材料,耐磨材料等等;还有一类是混纺金属纤维织物,主要应用于日常纺织品种,通过在普通纺织纤维中混入金属纤维采用不同的工艺手段制作纺织品,金属纤维的柔软性和轻便可编织性使得它可以作为纺织原料的替代品,并且自身具有的抗辐射、抗静电、导磁等防护性能使得纺织品在穿戴用的过程中更加实用和舒适。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一下金属纤维纺织品中的特性及其应用。

2.1 金属纤维的抗菌功能应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个人卫生和个人文明素质都有了很高的要求,金属纤维的抗菌功能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纺织品卫生功能的要求,通过抗菌、防臭和消除异味的金属纤维纺织品的问世,使得抗菌类的金属纤维制品备受人们喜爱。金属纤维的抗菌功能,主要是采取特定金属原料,如银、铜以及合金技术通过金属纤维技术加工,以一定的百分比的比例融入金属纤维中,从而起到抗菌、抑菌和除臭的效果。但是在金属纤维抗菌功能的纺织品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少缺陷,例如:长期穿戴含有重金属的金属纤维织物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重金属中毒,再如:银系金属纤维的抗菌功能强备受人们喜爱和追捧,但是银系金属纤维容易在空气中出现氧化,降低纺织物的抗菌能力。当然,随着金属纤维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金属纤维抗菌的替代材料或者整理方法和制作工艺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2.2 金属纤维的防辐射、屏蔽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移动通讯等设备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生活需要,但是只要是这些设备使用期间,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而且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长期作用才会显现出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防辐射、屏蔽等产品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金属纤维纺织品通过金属纤维含量、混纺纱结构、织物紧度、织物结构和织物厚度的不同都会影响金属纤维织物的屏蔽效果,那么金属纤维是怎么样实现防辐射和屏蔽效果的呢?主要是通过纺织品中金属纤维构成的环路产生感生电流,由感生电流产生反向电磁场进行屏蔽。另外,不同种类的金属纤维所产生的防辐射效果是不同的,对于特定工作作业场合需要进行更加精确的计算和金属的选择。日常生活对于辐射的屏蔽主要采用不锈钢金属纤维混纺制品和传统的一些纺织材料的表层镀上导电的金属离子。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防辐射的混纺纺织品的市场逐渐扩大,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2.3 金属纤维的抗静电应用

随着化纤技术的应用,合成纤维种类日益增多,合成纤维自身具有的耐磨性和免烫快干型使得合成材料在纺织服装中被大量使用,但是合成纤维在导湿和抗静电和不导磁的特性使得合成材料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遇到了不少麻。另外,合成纤维作为化学纤维制品其本身就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人体血液钙容量的降低,人体维生素含量的下降,严重的会出现过敏的现象。同时,合成纤维在纺织品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给大批量的纺织物生产和服装的制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而金属纤维的金属导电性能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不会造成静电的累积,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例如在纺织物中诸如镀银金属纤维,就能起到很好的抗菌和抗静电效果。更专业的如抗静电服、超净工作服等在特定的产品生产和制作中金属纤维织物能够保证生产的正常运作,免受静电带来的影响。

3 结语

近年来,金属纤维作为当前较为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结合各个行业的不同需要,金属纤维又衍生出了多种各具特色和功能的类别,在纺织行业,金属络合染料就是极具开发潜力的专利产品。由于金属纤维纺织品具有很好的抗静电、抗辐射、吸湿和导湿、抗菌等功能,因此金属纤维在纺织材料的应用使得纺织品更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另外,金属纤维以及金属特性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如军工、民用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很高的发展空间,未来金属纤维商业化的潜力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肖红,施楣梧.电磁纺织品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4(01):151-157.

[2]郑皓,徐少俊,杨晓霞,陈志龙.抗菌防霉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2011(11):153-162.

[3]郑元生.基于镀银纤维的抗菌织物设计与开发[D].河北科技大学,2010.

第3篇:化学纤维行业前景范文

根据原料来源和生产过程,生物质纤维可分为三大类:生物质原生纤维,即用自然界的天然动植物纤维经物理方法处理加工而成的纤维;生物质再生纤维,以天然动植物为原料制备的化学纤维;生物质合成纤维,即原材料来源于生物质的合成纤维。以棉、毛、麻、丝为代表的生物质原生纤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品种;竹浆纤维、麻浆纤维、蛋白纤维、海藻纤维、甲壳素纤维、直接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生物质再生纤维迅速发展;PTT、PLA、PHA等生物质合成纤维已突破关键技术,部分产品产能世界领先。

生物质原生纤维历史悠久,生物质再生与生物质合成纤维的历史比较短。最早的生物质再生纤维是硝酸纤维素纤维,1883年问世,1891年规模化生产。接着粘胶纤维和醋酯纤维等相继问世。20世纪初期起,还出现了各种再生蛋白质纤维,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是生物质化学纤维的创新与起步阶段。60年代中期生物质纤维发展趋于平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新型生物质纤维实现了工业化。粘胶纤维、醋酯纤维、铜氨纤维、竹浆纤维、麻浆纤维、聚乳酸及纤维等产品,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我国粘胶纤维产业的发展已居世界前列。“十二五”期间,我国化纤行业在生物质合成纤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聚乳酸及纤维正在实现产业化,1,3-丙二醇、1,4-丁二醇等生物法多元醇、糖醛等单体原料、聚合物及纤维深加工进步迅速。

我国生物质纤维发展水平及开发生物质纤维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传统石油化工技术及产品的副作用和不可持续性日趋显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我国化纤的发展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中国化纤工业90%以上的产品基于石油,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80%以上,且进口量约占化纤原料总需求量的2/3,对外依存度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行业平稳发展的安全警戒线,对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投资风险和不稳定性。想要缓解资源紧缺给化纤行业带来的困境,必须使用替代资源,大力发展生化原料及生物质纤维,来满足生产发展和消费增长的需要。

1.发展生物质纤维是应对资源匮乏、实现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全球纺织产品生产和消费中处于大国地位,目前我国的化纤总产量已占世界60%,是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中国是一个缺油的国家,按照现有产业规划,如果今后国内化纤工业增长所依赖的基础化工原料依然依靠进口原油加工来支持,那么行业发展难以摆脱受制于人、大起大落的困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是绿色化工原料的未来出路,越来越多的化工产品可通过生物质资源得到。目前地球上纤维素、淀粉、甲壳素和蛋白质等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的含量十分惊人,这些天然高分子可以通过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不断生产出来,因此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其广泛使用不仅将扩大化学纤维的原料来源,缓解对石油的依赖,且制得的纤维具有环境友好的特征,可以生物降解和循环再生。因此大力发展生物质纤维,对我国化学纤维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提高未来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发展生物质纤维是纺织工业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低碳可以从四个方面表现:一是原材料来源可再生;二是生产加工过程低碳;三是消费过程低碳;四是产品寿命终结后不会对环境带来危害。纺织工业由于其规模和涉及的范围较大,是温室气体排放较大的行业之一。世界能源危机和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积极发展生物质纤维对实现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对农林副产品、废弃物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均具有深远意义,为纺织行业培育新兴产业、催生新的增长点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契机,必将成为引领纺织行业发展的新潮流。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与石油基聚合物温室气体排放的比较见图1,聚乳酸产品Ingeo与石油基聚合物温室气体排放的比较见图2。

3.发展生物质纤维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目前,生物质纤维如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胶原纤维等手感柔软,生态亲和,无刺激,用于制作抗菌防臭纤维、服用纺织品、床上用品、装饰用品。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用于卫生保健品、美容系列用品、卫生防护材料等。其次,生物质纤维在修复和替代人体组织和器官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人工骨、人工韧带、人工肌腱、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肾、人工肺等。此外,发展生物质新纤维对于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挽救生命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生物质纤维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1.竹浆纤维。竹浆纤维是一种将竹片做成浆,然后将浆做成浆粕再湿法纺丝制成的纤维,其制作加工过程基本与粘胶相似,是近年来我国自行研发成功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目前全国已形成5万吨左右的产能,其具备良好的可纺性和服用性能,尤其是具有抗菌、抑菌、防紫外线和易于生物降解等特性。广泛用于服装面料、针织面料、床上用品、毛巾浴巾、袜子内裤等。

2.PTT 纤维。杜邦公司于2000 年推出生物质PTT 树脂,商品名为“Sorona”,它是用玉米制成的生物质1,3-丙二醇(PDO)取代石油质PDO为原料而制成。我国福建海天轻纺集团与杜邦联合开发PTT聚合已形成3万吨/年能力,我国在PTT纤维纺丝、织造、染整方面已形成相当产能,广泛用于各种针梭织面料、绒类面料(摇粒,绒布)、 内衣面料,休闲、T恤面料、泳装面料等,应用前景广阔。

3.PHA 纤维。PHA(聚羟基脂肪酸酯)是一类由各种微生物(如土壤细菌、蓝藻、转基因植物等)产生的可完全生物降解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酯族生物材料。采用可熔融纺丝加工制备,工艺路线环保,污染少。但由于PHA 脆性较大、机械性能差和可加工温度范围窄,导致可纺性较差,无法实现产业化加工。

4.Lyocell 纤维。20 世纪90 年代推出的新一代再生纤维素纤维,采用NMMO有机溶剂溶解和干湿法纺丝工艺制成,纺丝溶剂回收率达99%以上。目前,世界上该纤维年产量在12 万吨以上,其中奥地利兰精公司是最主要的生产商。国内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下属的上海里奥纤维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保定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进行了相关研究开发。

5.甲壳素纤维。采用甲壳质溶液经高科技加工纺制而成的纤维。甲壳质是从虾、蟹、昆虫的外壳及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提炼出的一种天然生物高聚物,在自然界中的蕴藏量仅次于纤维素。甲壳质作为低等动物中的纤维组分,兼具高等动物组织中的胶原和高等植物纤维中纤维素两者的生物功能,因此生物特性十分优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杀菌性、吸附性、粘结性、透气性。目前甲壳质纤维主要用于医学领域,作为缝合线可被人体自行吸收,手术后不用拆线,制成医用敷料,具有镇痛、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我国生物质纤维的发展前景展望

采用传统方法实现纺织化纤产品差别化发展的空间有限,生化技术将为产品差别化带来新的突破。立足于技术,追求满足市场新需求的高性能、新功能,并且兼顾与环境相协调的新型生物质纤维及其制品日益受到工业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需求旺盛。以生物质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将引领纺织行业发展的潮流。生物质纤维材料的发展将主要围绕几个方面:

1.开拓生物质纤维的原料资源和开发新的生产技术:采用离子液体、低温碱/尿素溶液等无毒安全、可回收利用的溶剂,熔融纺丝等新工艺制备纤维素纤维;利用甲壳素、海藻等海洋生物质和各种蛋白为原料生产生物质再生纤维;研究利用农产品、农作物、海洋资源及副产物、废弃物等资源,采用生物合成技术制备聚乳酸类(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等生物质合成纤维新品种。

第4篇:化学纤维行业前景范文

该负责人表示,2010年1月,国家科技部认定吉林市为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这是科技部认定的唯一碳纤维产业化基地。本项目的建设对推动我国碳纤维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促进吉林市建成全国综合生产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国际知名的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该项目整合了长春工业大学实验室研究成果和化纤工业化腈纶生产控制技术,通过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出水相悬浮聚合湿法二步法工业生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新技术,属国内首创。碳纤维原丝要求原丝重金属离子含量须低于10ppm。晴纶工业生产中水相悬浮聚合引发体系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本项目研发出一种不含任何金属离子的无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又由于水相悬浮聚合产物为聚合物淤浆,在其烘干前可多次水洗,大大提高了聚合物纯度。同时,自主研发出以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湿法二步法生产PAN基碳纤维原丝工业化生产技术。DMAC价格低廉,回收简单,该技术生产规模大、单线产能高、进一步降低了PAN基碳纤维原丝的生产成本。该负责人表示,“这项技术是我公司首创,目前国内领先。”

该项目的创新之处还在于研发出PAN基碳纤维碳化工业技术,原丝碳化属于设备主导型工艺,研发的碳纤维生产线,氧化炉采用垂直送风方式,氧化效率提高。高低温碳化炉为石墨碳化炉,加热元件四周笼式布置,提高了炉温均匀性。驱动系统为无挤压多辊驱动,减少了产品的机械损伤。

2011年9月在吉林化纤集团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建成国内最大的5000吨/年PAN基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并成功达产。联合研发出年产2000吨PAN基碳纤维和年产10000 m2碳纤维预浸布工业技术,正在中钢集团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吉林市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相应的生产线。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参加吉林省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提到,“吉林化纤建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生产线”。

吉林碳谷公司生产的碳纤维原丝产品已在中钢吉林碳素厂、中石油吉化公司等六家国内碳化企业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产品性能指标均超过日本东丽公司T300水平。

第5篇:化学纤维行业前景范文

With application of nano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physical modified technology, etc,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fibers which are like natural fiber both in appearance and performance has become a vital task of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of China textile industry. In the era of cotton price maintaining high, the appeal of textile industry to cotton-like chemical fiber is stronger.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cotton-like PET fiber can not only transfer, even upgrade the over capacity of PET fiber industry, but also relieve the supply shortage of cotton, therefore, the market margin is very big. In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cotton-like PET fiber, relative producers have to focus on mining market segment and continually advancing market acceptance of product.

引语:超仿棉聚酯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加快超仿真、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生物质纤维、高性能纤维的产业化研发,使我国纤维材料技术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超仿真纤维重点发展仿棉涤纶和仿毛纤维,通过分子结构改性、共混、异型、超细、复合等技术,提高纤维综合性能,超越天然纤维的可纺性、可染性、舒适性和阻燃性。到2015年,超仿真仿棉纤维达到 800 万t左右。”

―― 引自《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关于“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科技进步任务的重点实施内容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农产品价格疯狂的一年,棉花尤甚。连续两年 350 万t以上的国内供需缺口,以及不寻常的天气情况等共同造就了2010年棉花市场历史未见的强牛走势,国内外各期、现货市场轮番刷新历史新高。一些业内人士预测,2011年市场将主要受缺口效应和新棉种植意向的双重主导,总体维持偏强格局。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从长远来看,棉花将日益成为紧俏资源,甚至有人担心未来棉花会成为奢侈品。另据调查,目前在以可再生的天然资源为原料的纤维材料中,尚未出现一种能在综合性能和指标上(包括工艺路线等)与棉纤维相抗衡的纤维产品。在这种背景下,仿棉、超仿棉化纤理所应当地被业内当作缓解棉价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维护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其中的涤纶短纤将有较大发展。棉花和化纤虽然将长期存在着竞争,但如果化纤超仿棉技术能成为一种替代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棉花资源短缺的问题,下游纺纱、织造企业将受益良多。

总的来看,聚酯纤维的产品开发主要经历了 3 个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以美国DuPont(杜邦)公司为首的化纤巨头,开发了DMT法连续聚合直接纺丝的单线 50 t/d仿棉纤维,其线密度和断裂强度与棉花基本一致,断裂伸长率达到 40% 左右,模量较低,断裂功较大,商品名为Dacron;80年代中期,国内化纤行业高速发展,引进采用欧洲和日本的技术,形成了PTA法连续聚合,直接纺长丝和短纤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其纤维的物理特征已经超越了棉纤维,强度已达棉纤维的 2 ~ 3 倍,模量大大提高,断裂伸长率降低到 25% 左右,纤维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并使纺织加工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暴露了涤纶服用性能的缺陷,因此,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以日本为首的化纤界大力研究开发所谓的“新合纤(shingosen)”和“新新合纤”,以差别化为主要改性手段,通过熔体改性、纤维改性、织造和染整技术的整体开发,使涤纶纺织品在外观、穿着舒适性、功能性等方面达到并超过棉织物(“超仿棉”的雏形),但在产业化、规模化道路上步履维艰;90年代中期至今,所谓“仿棉”产品开发的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其内涵不断扩大,除了外观和舒适性、功能性外,还包括了化纤制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低能耗、低消耗、生物资源利用;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和安全、环保理念,例如减少加工步骤、可生物降解、回收再生;拓展应用领域,从民用服装至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等领域。

专家视点

第6篇:化学纤维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聚乳酸纤维;水刺;非织造布;自然降解

1 聚乳酸纤维无纺布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的研究现状

全球蓬勃 发展 的揩布市场,推动了亚欧地区继续采用天然纤维的高潮。亚洲正经历着棉纤水刺揩布的发展,欧洲则由于化妆布市场兴起而采用棉纤维非织造产品多。美国田纳西州大学一直对聚乳酸纤维纺粘和熔喷非织造布开发进行研究。法国公司, fiberweb, 透露了以100%聚乳酸开发熔喷的和纺粘的名牌非织造布deposa。日本钟纺合纤公司与吴羽合纤公司共同开发了由聚乳酸生成的生物降解纤维“lactron”制成的三维立体无纺布结构体。尤尼吉卡公司使用cargill dow聚合体公司由玉米生产的聚乳酸,通过熔融纺丝技术成功地制成了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德国萨克森纺织研究所的blechschmidt等人也对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工艺参数和产品性能进行了探讨。

1.2 国内的研究现状

由于国内玉米纤维成本以及天然纤维对工艺的特殊要求,暂且用聚乳酸纤维做无纺布占整个无纺布的比例很小,目前,主要是岛内无纺布大厂新丽与美国农业生技公司 cargill dow 合作,以其生产的可分解式聚乳酸纤维(pla)取代传统聚酯纤维,应用于医疗床垫,进一步打开美国市场销路,预估明年量产后,每年为新丽增加新台币上亿元营收。天津 工业 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的任元林等人也对聚乳酸纤维非织造布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他们用的主要是纺粘法。

2 聚乳酸纤维水刺无纺布工艺

2.1 聚乳酸纤维及工艺原理

聚乳酸纤维原料来自于天然植物,容易生物降解,降解产物是乳酸、二氧化碳和水,是新一代环保型可降解纤维。 它的吸湿率(0.6%)、强度g/d(4.5~5.5)、伸度%(25~40)和聚酯差不多,结晶度%(70以上)比聚酯大,聚酯模数是聚乳酸模数kg/mm 2 (400~600)的两倍多。聚乳酸的抱合力差,固在成网的时候适宜选择气流成网。聚乳酸吸湿率和模数比涤纶要小得多。强力比其它天然纤维要高,但吸湿率要比其它天然纤维低,表现出中等强度和较好的疏水性,可以选择水刺加固。目前已经有1.5d×38mm规格的产品,长度和细度都符合水刺加固的要求。

基本工艺过程:聚乳酸短纤维 开松 气流成网 水刺加固 后处理(烘干)成品卷绕等工序。

2.2 气流成网

目前全球非织造产品的消费,特别是卫生用品发展迅速,除了传统的梳理成网工艺外,水力缠结和气流成网也常用于非织造生产。气流成网的基本原理:纤维经开松、除杂、混合后,喂入高速回转的锡林,进一步梳成单纤维。在离心力和气流的联合作用下,纤维从锯齿上脱落,由气流均匀输送,凝聚在成网帘(或尘笼)上,形成纤网。纤维的单纤维状态及其在气流中的均匀分布是获得优质纤网的决定条件,当纤维密度超过某一数值时,纤维絮凝作用显著增加,就会造成纤网不匀率增大。这个纤维密度值的大小,首先与纤维的规格及性能(长度、纤度、刚度、密度、卷曲度、带电性等)有关,其次与输送管道的结构形式有关。输送管道的结构应保证带纤维的气流不产生明显的涡流,一般为弓形的扩管。还要注意加油剂,减少在成网时纤维的摩擦,防止产生静电。

2.3 水刺加固

水刺法工艺原理是利用水刺喷头射出的高压水流穿刺纤维网和射流撞击送网帘后形成不同方向的反射作用,使纤网中的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而达到固结,然后经过烘干和卷绕形成成品。水刺非织造布具有手感柔软 、悬垂性好、吸湿性好、透气性好、外观光滑、不起毛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基布材料、医疗卫生用布、家庭装饰用品、餐厅用布、服装用衬布等。由于水刺非织造布的用途广泛,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因此最近几年,在各类非织造布生产技术中,以水刺非织造布发展最快。

在进行主刺前都要对纤网进行预湿处理,以使纤网更好地吸收水针的能量,加强纤维缠结效果。水针压力可分为低压(<70×10 pa)、中压(7o~150×105pa)和高压(>150×105pa)。目前,诸多生产商都在努力地提高水刺压力,因为高压就意味着高速,但是对于聚乳酸纤维中强,水压过大会伤纤维,所以水压不可以过大。高压可以使纤维得到更好地缠结。在纤网的多道水刺过程中,水针的压力从后机到前机应是逐渐增大的,可以保证纤网能很好地吸收水针的能量。托网必须具有较好的反射性能,以使水流在穿过纤网后反射,再次对纤网进行穿刺。且需具有一定的透水率,否则水针能量将消耗在纤网所含的水中。但网帘的孔隙不能过大,否则纤维在水力作用下容易穿过托网流失,产品的强力会大大降低。由于水刺期间纤维的位移主要发生在后机,所以后机的几道水刺水针的直径以小为好。直径小的水柱带动的纤维少,缠结效率高。前机水针直径不宜太小,太小时会形成明显的孔痕,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水针板与托网帘的距离一般是固定不变的,1~2cm。

2.4 烘燥工艺

在水刺法非织造布加工过程中,最后都需要对经过水刺固结后含有大量水分的纤维网进行烘干并使产品尺寸稳定。热风穿透式烘燥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烘燥热效率较高,经过烘燥后出来的产品手感柔软,表面无极光,符合卫生用品的要求。烘燥阶段最重要的工艺参数就是烘燥温度(一般为 120℃~160℃)。其烘燥速率都与烘温成正比关系。但不能一味地追求高速而无限制地提高烘燥温度,若烘燥温度过高,会影响聚乳酸纤维,体现出纤网的尺寸发生变化。造成定量的变化和机械强度的变化等,从而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21]聚乳酸纤维 tg(120℃~175℃)[22]较低,在烘燥聚乳酸纤维网时就得注意它的温度控制。

3 展望

聚乳酸是一种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新型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此产品的开发应用对减少“白色污染”,推进绿色环保有着巨大的作用。选择一种合适的水刺工艺参数开发聚乳酸非织造布,这种聚乳酸水刺非织造布材料有着勿庸置疑的优点,如有较好透气性、手感、外观、不起毛、芯吸性、弹性、亲肤性、良好的可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在当今社会必然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但它的缺点大大地阻碍了它的实际应用。针对聚乳酸材料的这些缺陷,今后的研究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简化和缩短工艺流程,降低聚乳酸材料的成本;开阔思路,尝试用新材料对聚乳酸进行改性;提高聚合物的强度,使聚乳酸水刺无纺布在更多方面有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 文献

[1]蔡致中.我国非织造布专用化纤 发展 前景与面对问题[eb]. .cn/articles/2003-4-27/12110.html,2003-4-27 /2007-7-17.

[2]blechschumidt,h.fuchs,r.lindner. 聚乳酸可生物降解纺粘非织造布——工艺与产品参数[j].国际化纤,2004,(2):72-76.

[3]顾超英.概述世界各地区无纺布产需和部分技术与新产品情况[j].纺织指导,2005,(4):64.

[4]顾书英,任杰.可生物降解纤维-聚乳酸(pla)纤维——第ⅰ报.研究进展[j].合成纤维,2003,(3):10-12.

第7篇:化学纤维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产业;产业环境;评价;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TQ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118-02

玄武岩纤维产业作为新兴发展起来的绿色产业,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有竞争力的新材料行业,市场前景良好。对吉林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环境的分析对吉林省此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发展环境体系构成

1.1 市场需求环境

玄武岩纤维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在道路桥梁土建、产业用纺织品和航空航天领域等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玄武岩纤维的众多用途导致市场需求量大,发展环境良好。近年来,我国玄武岩纤维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大幅递增。

1.2 技术环境

我省目前开发纤维类产品技术比较成熟,有生产化纤产品的大型企业-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品种丰富且技术成熟。由长春工业大学牵头,联合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等10家单位,于2012年组建成立了“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碳纤维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最为合理并且完整的高分子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应用链条。

1.3 人力资源环境

吉林省拥有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与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研究实力雄厚,拥有众多的专业人才,因此具备较强的现代科研能力。

同时在地质勘测、原材料成分分析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吉林省也拥有煤田地质勘查设计研究所、吉林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1.4 政策环境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大力发展玄武岩纤维产业,2009年12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报中办和国办的《中科院专家关于发展新资源经济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建议》,该《建议》将玄武岩纤维生产技术列为新资源技术,同时也提出了玄武岩纤维具有的优异性及良好的未来前景。

1.5 社会化服务环境

玄武岩纤维产业园是社会化服务环境的集中体现。吉林省建成世界最大的高强度玄武岩纤维基地,华阳集团与俄罗斯合资的30 kt/a高强度玄武岩纤维及制品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8.05亿元。玄武岩纤维具备碳纤维的大部分功能,但价格仅为1/10,更容易在民用市场推广。

2 发展环境评价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收集

依据前文对于影响吉林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的环境要素的探讨,结合自身获得的相关统计数据,本文从市场需求、技术、人力资源、政策、社会化服务等5个方面的环境要素选取吉林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环境评价指标,构建吉林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环境评价模型。

2.2 吉林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环境对其发展影响研究

2.2.1 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评分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研究对象各研究指标的权重值。我们首先建立属于吉林省玄武岩纤维产业环境的模型,根据建立模型的方法把复杂环境问题先层次化。再对要素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各个要素的重要性,得出定量化的结论。最后再进一步计算出组合权重。

2.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研究采取问卷的形式来收集数据,我们请各位专家为每个指标评分,通过每个指标所得到的分数可以了解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吉林省玄武岩纤维产业环境研究的指标一共有20项,分别按照从数字1开始进行排序。

通过借鉴闵氏和罗氏的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的思想,规定研究对象的评价项目指标满分为10分,按照一定规则对评价项目指标进行评分,一般分为4~5 等,对于每个指标依次给定一个分值供专家选择。每个数值在后面都有一定的说明。从而得到10位专家的评价表。

①确定因素集F和评定集E。

因素集F即指标的集合,一般有:

F={fi},i=1,2,…,n

在我们这里,F={f1,f2,…,f20}。

评定集E即评价等级的集合,一般有

E={ej},j=1,2,…,m

在这里,E={e1,e2,e3,e4}={重要,较重要,一般,不重要}。

②统计、确定各因素评价隶属度向量,并计算出隶属度矩阵R。

隶属度rij是指多个评价主体对某个评价目标在fi方面做出ej评定的可能性程度。隶属度向量:

Ri=(ri1,ri2,…,rim),i=1,2,…n,

求和rij,其和为1,隶属度矩阵R=(R1,R2,…, Rn)T=(rij)。在本文中,n=20, m=4, 隶属度矩阵为:

R-

③确定权重向量WF等。

WF为评价指标的权重或权系数向量。在本文中:

WF=(0.02,0.04,0.06,0.08,0.07,0.07,0.06,0.06,0.06,0.06,

0.07,0.06,0.06,0.05, 0.03, 0.04,0.04, 0.03, 0.02,0.02)

另外,还有评定集的数值化结果WE。在本论文中

WE=(10, 8.5, 7, 5.5)。

④按一定运算规则,计算出综合评定向量S及综合评定值μ。

通常S=WF*R,μ=WE*ST。在本文中:

S=(0.276,0.393,0.252,0.079),μ=8.299。

依据上述计算分析,得出吉林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环境得分为8.299 分(满分为10分) 。这个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吉林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环境的现状。

3 发展环境评价结果与讨论

通过前文数据的分析,从模糊综合评价法所得到的结果能够看到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环境的总体得分为8.299分,说明在模糊综合评价法中,玄武岩纤维产业的发展还是比较完善的,对于玄武岩纤维行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通过共词分析法所得出的共词关系分析图上可以看出,专家对于吉林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环境持有一种比较客观的评价。

从图上可以看出,相对于企业因素而言,产业结构、设备、政府和企业支持以及人才数对于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应该在抓重点环境要素的同时,对其他相对来说较不重要的环境要素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共同完善发展。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吉林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的人才相对丰富,能够成为玄武岩纤维产业进步的动力,但在数量上有所欠缺,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应该注意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同时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证玄武岩纤维产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彦凯,靳树科.邯郸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探析[J].新材料产业,2012

(11):42-45.

[2] 李为民,许金余.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和增韧效应[J].硅酸盐学 报,2008(4):476-482.

[3] 齐建林,朱江.玄武岩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混凝土,

2011(07):46-49.

[4] 孙浩.吉林石化公司碳纤维产品市场发展方向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 大学,2012.

第8篇:化学纤维行业前景范文

龙头企业强势出击

本届纱线展许多老朋友如约而至,有我们熟悉的行业内老牌企业包括:山东如意、山东魏桥、无锡一棉、德州华源、江苏悦达、山东海龙、吉林化纤、江苏恒力、苏州金辉等知名龙头企业。还有近几年发展迅速的行业新秀,比如金达控股、辽宁大韩集团等,其中的14家国内外知名纱线、纤维企业在此次展会上联袂特装展出,集中体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趋势。

专业展览一直是行业的风向标,龙头企业是行业趋势的缔造者,在展会现场,总能看到他们的展位前人头攒动,一派热火朝天。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吉林化纤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这次主要带来了该公司的专利产品圣麻纤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参观该公司展位时,圣麻主管华伟亮介绍道:“麻类作为绿色环保纤维,以前主要用于制作麻袋,麻绳,麻纱线等低档产品,圣麻纤维作为再生麻纤维开创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新纪元,同时也为天然麻的综合利用找到了新的路径。”圣麻纤维具有干湿强度高,吸湿透气好,有益菌防霉的特性,其织物具有手感滑爽、悬垂性好、色泽亮丽、布面组织丰满的特性。王天凯看了圣麻的产品后表示:“圣麻纤维将天然麻性能保留的同时提高了纤维的服务性能,非常具有市场前景,应该向品牌纤维方向努力去做。”华主管还说:“本次吉藁公司只带了圣麻纤维来到纱线展,目的就是全面推广圣麻纤维。目前圣麻纤维的成品有:巾被、床品、衬衣、袜子、内衣等。”

青岛纺联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原青岛一棉、六棉、齐意、枣庄弘丽锦纱厂)带来了利用新型纤维材料和高科技含量的纺纱工艺定纺纯纺、多组分混纺的紧密纺、赛络纺、赛络紧密纺、环锭纺、涡流纺、竹节纱、弹力纱、骨架纱、段纺纱、点子纱等差别化纱线,俨然成为此次纱线展上集“功能、生态、科技、时尚”为一体的纱线超市,吸引参展观众频频止步。

新型纤维独领

此次纱线展举办同期,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召开“2012-2013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会”。如果说流行趋势的是抽象的展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纱线展则一个实实在在的以各类纱线为主角的缤纷“秀场”。本届展品囊括了行业普遍关注的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特种纤维以及新型化学纤维,如低熔点纤维、原液着色涤纶超细纤维、竹节纱、特种云斑纱、长丝短纤包芯纱、紧密纺纱、天丝、莫代尔、水溶纱线、无捻纱和中空纱等纱线产品。这些产品充分体现了目前纱线研发趋势和大众的消费需求。

“功能性,差别化是行业发展至今的必然选择,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化纤工程师李伯璇告诉记者:“此次我们以爽丽丝、舒暖绫、酷卡帛、蕊棉这四种新材料为主进行推广。爽丽丝采用多重结构,具有实时动态的湿气调控能力,确保水汽的快速吸收、扩散,穿着清凉干爽;舒暖绫是特种材料与多重结构相结合,能够充分吸收远红外线,具有优良的蓄热保暖功能,中空结构增加了纤维的比表面积,使织物具有良好的导湿性,是温暖与舒适的完美结合;酷卡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蕊棉采用特殊工艺及细旦纤维降低了纤维的弯曲刚度,使纤维更柔软。”作为国家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开发基地,金辉纤维此次不负众望,展品得到了多方好评。

山东如意集团参展本届纱线展,不仅展示了如意氨纶、如意天容、高支紧密纺、半精纺产品,还推出了咖啡炭、凉爽玉纱线等功能性纱线,吸引了不少眼球。王天凯在其展位参观时,对此类纤维进行了详细了解,并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山东如意的张建文经理说起此类功能性纱线,如数家珍:“咖啡炭纤维是指利用喝完咖啡后剩下的咖啡渣,经煅烧后制成晶体,再研磨成纳米粉体,生产出涤纶含咖啡炭功能性纤维,其主要功能是抑菌除臭、发散负离子和抗紫外线。凉爽玉纱线,通过将善于导热、散热的复合矿石粉末融入纤维,让冰凉爽滑的感觉通过纱线传递到皮肤,使衣物具有瞬间凉爽性。”

各类活动精彩纷呈

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的展会功能得到不断充实与完善。本次展会主办方也是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展会锦上添花。在北京国贸展厅的登录大厅,主办方设立了2013春夏纱线流行趋势展示区,面积近60平米,来自展会中18家参展商的100余种新品纱线及针织、梭织样品现场呈现,在展示核心理念“生活就是生活”的同时,也为众多的纱线企业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展示平台。买家在此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潮流趋势,进而直接与展商进行对接交流,找到心仪的产品。例如:山东德源的超柔紧密纺纱线、绍兴九州化纤有限公司的阻燃纤维、宏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非染抗起球纱等。

为了提高中国纤维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中国化纤协会锦纶专业委员会和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携手锦纶企业打造“多彩生活、时尚锦纶”主题展示区,统一风格、统一标识,让参观者一目了然。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的李繁勇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展出的高强锦纶6纤维、高吸湿排汗锦纶纤维、远红外锦纶6纤维、抗菌纤维等产品,并表示此次展出效果很好,超出预期,并表示将继续参加今年秋冬的纱线展。这次的专题展示活动拉开了中国锦纶产业的时尚帷幕。

第9篇:化学纤维行业前景范文

高端碳纤维是军民两用新材料,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政治敏感性的关键材料。放眼全球,目前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基本被日本和美国垄断。领先企业通过规模庞大的研发队伍、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资策略、“内外交错”的专利申请布局不断强化在全球的垄断地位。

反观国内,碳纤维生产虽然表面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但远未达到“百家争鸣”的局面,产品基本都处于初级产业化阶段,产能少的只有几十吨,其中不乏盲目逐利者。“两头不稳”,即基础研究薄弱和下游产品开发能力欠缺,加上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发展道路上的瓶颈制约。

行业要发展,科技来支撑,而基础研究是基石。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深入,化纤行业,特别是高性能纤维产业的长足发展已超越了单个行业的能力和范围,其竞争关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前移到基础研究领域。发达国家努力保持在基础研究中的领先地位,而新兴经济体则希望通过基础研究的突破实现“弯道超车”。对于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高性能纤维行业而言,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此,方有希望在经过多年的积淀后实现厚积薄发,打破垄断。

此外,高新纤维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凭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无法实现飞跃式发展。纤维生产商需打破先前“只卖产品无服务”的局限,放眼全产业链,努力为下游用户提供前期调研和新产品试验平台,实现跨行业、跨学科、上下游的集成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