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

第1篇: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工电子 技术 实训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实践教学是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实训教学环节,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理论应用到实践的环节。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职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活动。

一、中职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现状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工作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了。这么多年来,中职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模式没有进行过全面的改革,导致目前的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流于形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起不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1.实训教学内容老套

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里面本就属于低层次的教育制度,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导致中职学校各方面资金投入的不足。中职电工电子实训内容老套,表现在两方面:(1)实训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2)实训教学内容与理论脱节。实训教学的设备、机械等均使用了很长时间,与目前社会电气、电子行业的技术要求严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角色。此外,很多中职学校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内容都脱离理论教学,不能形成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实训教学的效率降低,教师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不得不把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重新讲解一遍。

2.学生认识不到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状况,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内心却缺乏独立能力,仅有抱负却显得懒惰。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对前途充满了担忧,对未来生活期望值不高,对成功的渴求不强,在生活观的选择中常是随遇而安,而不是积极上进。在实训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主动性差,缺乏毅力,纪律松懈。

3.实训教师素养水平低

实训教师大多为年轻的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习不到有用的知识。有的实训教师本身是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的,或者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开始教授课程,缺乏实践经验。实训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都比较差,就更不可能教出具有高实践能力水平的学生。由此可见,中职学校缺乏具有较高实践技能水平的电工电子专业教师。

4.教育资金短缺,实训性差

中职学校不同于高等学校,更多的中职学校都是民办学校,得不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只能靠学校主办人自己筹备资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需要购置大量的教学设备,由于资金的短缺,使得学校的设备跟不上时代的更新换代,满足不了实训课程的实训要求。中职学校在聘用教师的时候也不会花费大价钱聘用学历较高的老师,而且受资金的局限性,聘用的教师人数也有限,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同时,实训课程的设置不能适应用工单位的要求,课程的实训性差,更注重的是学生对各项实验的了解,而不是通过动手操作研究更灵活地掌握各项电子原理。

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模式

1.对各专业进行相应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对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不断改革,构建从基础到专业,再到能力拓展三大环节的教学体系。例如,对于电学专业而言,可将其实训时间设为三个星期,实行“1+2模式”,即高一设为一周,内容主要为元件的识别以及仪器的使用与制作等;高二则设为两周,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工程能力方面,可设电子、电工及PLC实训等内容。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从基础到前沿,形成一个逐步深化的教学体系,以便对学生实训技能及创新思维进行全面的培养。

2.构建启发式实训教学模式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进行实训指导时,通过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动手进行设计和研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以便使其有信心独立大胆地完成整个实训项目。此外,教师进行实训指导时应当注重引导,而非辅导,对于学生操作不正确的情况,应当引导其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是直接将问题和解决办法指出,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动手、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与时代的逐步发展。

3.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模式中,应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放在第一位,依照工程现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加强安全性和规范性的培养。在学生的培养期间,应当让学生学会熟练操作将来工作会用到的机械和仪器等,保证学生在进入工作环境后可以直接开始工作。此外,在培训中,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学会更多仪器等的操作,提高效率。

4.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实训要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为前提,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工作能力,还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电气专业的制造元件过程中,每一步都让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亲手将一堆原材料经过加工后变成一个合格的产品元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

三、有效提高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课程一向有概念多、理解难的特点,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理解起肀冉戏蚜ΑJ褂枚嗝教寮际酰可以运用计算机一系列的动态展示功能,将课程中一些抽象、枯燥、难懂的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加以展示,使学生们可以轻松入门,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讲授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先在黑板上讲解一遍交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再用多媒体展示交流接触器的实物图示,使同学们对该低压电器形成一种直观的认识。接着通过动画的形式来演示电动机正反转的工作过程,使得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们也得以轻松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加强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联系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主导实训教学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有关电工电子方面的新工艺、新技能等内容的教授,让学生在毕业以后能直接进入一线工作。此外,实训教学还要与理论教学相联系,将理论教学的内容放到实训教学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以此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掌握。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专业课实训一般采取较单一的技能训练模式,只强调单一技能的提高,即技术的提高。然而,现代工业的发展表明,参与工业化进程的劳动者其非技术因素也十分重要,因而在实训教学中要提出基本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训练两个目标。综合素质训练的目标,涵盖了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工程质量、心理素质及创新意识训练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平时实训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室必须学习实训规定的有关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实行按学号分组,班长、小组长分工负责,每个人都要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强调安全用电的意识,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在实训中遇到挫折正确调整心态,继续努力。同时发扬各小组的团队精神,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在实训教学别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精心设计,务必使实训课题既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又要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轻松愉快地完成实训任务,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在收音机组装实训中,我们可采用只给出设计指标和要求,元件参数由学生自行计算,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这样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远比学生一成不变地照抄教材原理图,机械地进行组装所获得的知识多,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完善实训设备建设,加大设备利用率

随着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教育部分提高了对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视程度,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帮助中职学校解决教育资金问题,使得中职学校的实训设备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保证实训教学设备的更新要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给学生提供更先进的设备是保证学生实训课程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中职学校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考察,以企业需求为根本,中职学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淘汰陈旧、过时的实验设备,采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设备来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四、总结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来,

积极探索、研究和创新,不断更新实训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杭国英.突出实用性改革中职计算机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2.

[2]尹耕钦.中职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3(10).

[3]陈庆鄂,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

第2篇: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电子实训;教学改革;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模式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学改革是实现专业教学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迫切需要。《电子实训》课程作为最贴近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重要使命。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2015年大学毕业生约有749万人,毕业人数日趋增多,职业环境日益复杂,就业形势越加严峻,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标准也发生着悄然改变,主要体现在,“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1],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更注重一个人的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胜过专业知识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根据“素质冰山”理论,一个人的素质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表征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是浮出水面1/8的显性素养,显性素养仅代表表层的特征,是容易习得、培养和改变的,而表征一个人潜在特质的动机、意愿、态度、责任心和价值观等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冰山水下的7/8的隐性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方面,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一个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所以如何发掘学生隐性素养,培养其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子实训作为最接近企业生产过程的实践课程,在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以加强职业素养为核心,着眼于整座“冰山”,以工作过程为主进行电子实训教学,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为目标,才能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是必然的趋势。

2基于职业素养创新电子实训模式

2.1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缺乏市场导向机制,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再加上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并没有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致使学生在接受传统高等教育后在就业市场上并没有受到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如何培养既有大学学历,又有高端技术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电子实训课程中,采取“职业素养导向、任务驱动、工位化管理、项目化教学”的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和实施(例如以功放、收音机、数字钟、充电宝、电话机和玩具小汽车等具体项目产品为依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生产的操作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对不同产品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加强了教学效果(学生部分作品如表1所示)。同时,要求学生在装配电路前要明确电路原理,做到“做前有所知、做有所依”,也就是要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装配调试中遇到问题,先要通过小组讨论、查询资料等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渠道解决问题排除故障,达到“做中有思、做毕有果”的目的[2]。此外,在工作过程的电子实训中,要将每个工位人员的责任明确化,确保全员参与、执行,采用7S管理方式管理学生,实训前要进行整理、整顿,区分本项目用到和不用的电子元器件与工具,并明确SOP操作流程;实训过程要节约耗材、保持秩序井然有序,具有较强安全意识;实训结束要进行清洁、清扫、保养工装仪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企业作业标准来要求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2更新教学内容与教材

基于职业素养的电子实训教学内容设计,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若干完整的项目,以实际项目的分析、研究、设计、制作和调试进行教学,学生以每个团队占用一个工作岗位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在每个具体任务中将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学、做、用”一体化,通过每个项目的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教学内容选取充分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教学项目以新颖实用的电子产品展开。例如“60S旋转电子钟”项目,是通过编程和焊接组装具有调时、定时和秒旋转功能的电子钟表,该项目融合了C语言编写AT89C2051程序的单片机知识,以及利用两片CD4017和一片6反相器,CD4069采用“纵横双译码”的数字电路知识,以及操作中进行贴片元件焊接的焊接技术,最后进行电路调试排故,将丰富知识点巧妙地整合运用到一起,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电子实训教材采用由学院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师主编,充分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特点与知识架构编写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教材,教材结构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内容涉及知识点较多,选用产品新颖,能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当前最新电子产品的装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理念,以具体电子电路和电子产品为项目展开教学,主要包括基本技能实训(30学时)、单元电路装调(30学时)、整机装配(30学时)和综合创新实训四大模块(30学时),具有适合提升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特点,适用于电子信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汽车电子专业、光伏专业和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等学生电子实训;在内容选取方面,贴近工厂最新生产工艺,更新了传统电子实训教学内容;在评价方面,引入“7S”管理理念,更加科学合理,达到“学做一体、真事真做、真岗真干”的目的,充分突显高职电子实训实践技能为本兼顾职业素养培养的特色。

2.3尝试师徒制模式

正如石伟平教授所讲,“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第一线所应用的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是有距离的;无论教学设备如何先进,与工业企业先进的最新机器、最新生产线相比,总是有距离的;无论学校的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如何高,与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操作能手比,总是有距离的。”不可否认,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总是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依靠企业的技术力量,采取校企资源共享、招生与招工相结合、校企双导师的培养方式。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校学习基本理论和技能,同时也能够在工厂不断学习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学生就业方向也会进一步明了,通过这种在校有老师辅导、在工厂有师傅指导,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紧密结合的学徒制模式,让学生在电子实训中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先进技能培训,最终达到在岗培养,在岗成才的目的[3]。

3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深化电子实训改革的建议

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不是学校、学生和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由几方共同协作,实现共赢。为了调研电子实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情况,更好对比分析融合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前后的实训效果,课题组在2014-2015学年第2学期对进行电子综合技能实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132011班(24人)、132012班(21人)和132013班(26人)和光伏太阳能专业的132051班(19人)共90人进行了问卷调研,这些班级的共同特征是:在进行电子实训教改模式前都进行过电子基本技能实训,在探索电子实训教改过程中进行了电子综合技能实训,所以由于亲历了教改前后的教学模式变化,对问卷的分析会更客观。设计问卷时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学生对电子实训的诉求,例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对实训模式变化的感受、对电子实训未来的建议等等,每个题目都采取多选的形式,调研问卷如图1所示。

3.1不断深化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尽管通过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授课教师的讨论中也发现学生的纪律和精神风貌以及学习态度等都有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强化。在课题组设计调查问卷中设置了题目(第“16”题),“您觉得在电子实训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哪些方面能力?有67%学生选择“专业知识”,有56%学生选择“实际操作”,有79%学生选择“社交能力”,有91%学生选择“协调能力”,有87%学生选择“创新能力”,有85%学生选择“学习能力”,有89%学生选择“心理素质养”,如图2所示;在问卷第“9”题,“您认为电子实训为解决就业难提供了哪些帮助?选择“提高专业技能”的占98%,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占90%,选择“培养了严谨的职业态度”占87%,选择“增加就业信息来源”的占28%,选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占95%,如图3所示。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在电子实训中还应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和协调能力的培养,电子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摇篮,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勇敢主动参与,尽量激发出他们创新智慧的火花。同时,电子实训在学生求职择业方面做得还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电子实训中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择业方法与择业技巧指导的力度,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真思考和规划,使学生在电子实训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就业观[4]。

3.2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

在问卷中第8题设计了“您认为在电子实训中,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职业素养很重要?”其中96%学生选择“职业技能”,100%学生选择“职业道德”,98%学生选择“职业思想”和97%学生选择“职业行为习惯”,如图4所示。说明学生认为在电子实训中不但要培训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和行为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都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运用,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引导大学生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和技能竞赛等教育资源获得知识和技能,为将来职业需要做好准备。同时,学校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隐性素养,主要体现在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方面,隐性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据课题组对毕业生追踪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在工作中会表现出缺乏独立性、爱出风头、自我意识强、团队意识弱、不愿下基层吃苦等现象,在隐性素养方面有待提高,这也成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绊脚石[5]。另外,在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也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在这方面学生和企业的观点是一致的。例如,在问卷第“3”题,“您认为现在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是(),”有98%学生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有95%学生选择“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有87%学生选择“时间管理解决问题能力”,100%学生选择“团队协作能力”,97%学生选择“专业技术能力”,92%学生选择“社会交往能力”,100%学生选择“社会经验”,81%学生选择“学习成绩”,如图5所示。也就是意味着,大学生也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变强大了,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理论专业知识外,还要强化电子实训实践,从知识学习、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创业大赛等多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

3.3用人单位应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实现双赢

为了调查学生主体对电子实训培养模式还有哪些建议和想法,在问卷第“17”题设计了“您认为电子实训中,还应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84%学生选择“工学交替实训模式”,有96%学生选择“师徒制的培养模式”,100%学生选择“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实训”,86%学生选择“提供相关岗位职业信息”,如图6所示。通过调研结果,发现学生还是很渴望有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实训,这样学生就可能在学校学习到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文化。这就要求电子实训在今后的方向可以考虑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师生去企业调研实习,学习电子行业的最新技术和管理模式,还要定期聘用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对学生现场培训和教学,同时,为了使教学能紧密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也要充分结合企业的优势,让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能实训设备,让学生在企业有机会觅得一位师傅进行校外指导,在学徒期间,充分突出企业起主导作用,使学徒能够在岗学习[6]。这样,通过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尝试师徒制培养模式,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工荒”的压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大学生、高校和企业三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完成。

4结语

通过学院电子实训教改研究发现,创建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实训模式,紧密与企业合作、尝试师徒制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但是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该研究主要针对在读学生进行分析,对毕业生追踪调查还存在不足,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毕业后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相关职业素养,后续会继续深入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调研,同时,为解决就业问题,电子工程学院会不断探索、完善订单班培养模式,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企业,真正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

参考文献:

[1]张振伟,叶雅雅.基于职业素养视角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68-72.

[2]周谟彦.在高职电子实训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7):49-50.

[3]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4]马丽.职业院校电子技能实训教学现状及对策[J].职业,2013,(33):69.

[5]范晓娟.强化电子实训教学中的规范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4):20.

第3篇: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实训基地 细分重组 推广应用 职业技能大赛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31-01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精密机械高度发展、机械与电子技术高度结合的现代工业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的技术集成。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这些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机电人才。因此,为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我院于2004年成功申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并于2005年正式开始招生。

历经多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已经形成规模,并成为央财支持的重点专业之一。近几年,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始组织学生参加部级和天津市级高职院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的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本人深刻地认识到依托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不断地促进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1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细分重组

1.1 基础技能实训室的建设

金工基本技能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台式钻床、钳工操作台和虎钳等钳工整套设备。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平面和立体划线、钻孔、攻丝和套丝、弯曲与矫正、锯削加工、锉削加工、制作加工、栏板加工、装配等实训项目。

电工技术基础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高级电工系统实验装置和直流稳压电源。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单相和三相交流电路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等,以及功率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等实训项目。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台、直流稳压电源、毫伏表、数字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常用仪器仪表使用,以及二、三极管、单管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试,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组装与调试,基本门逻辑电路、TTL集成门与三态门的应用,触发器、集成电路计数译码和显示,三端和多端可调集成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等实训项目。

1.2 专业技能实训室的建设

电气控制实训室(一):该实训室配备了电机控制系统实训教学平台和各种交、直流电动机、发电机及控制电机。该实训室主要完成交、直流电机、单相、三相变压器和控制电机的认知和调试,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各种控制方式的认知和调试,工业中各种电机的起动、运行、制动方法的选定和相应参数的测定等实训项目。

电气控制实训室(二):该实训室配备了机电一体化实训平台、网孔板、电源、直流电机脉宽调速器、接触器、时间继电器和行程开关等常用低压电气模块。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常用低压电气控制线路的装接、调试和排故,常用交、直流低压电气设备的调试和维修,直流电机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装接和调试等实训项目,实现初、中级维修电工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的功能。

传感器技术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台、传感器温度源、模拟示波器、各种实验模板和相应的传感器。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压电测振动、电容测位移、光电测转速、磁电测转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等实训项目。

电工专项技能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电工专项技能工作台、低压电气控制线路板、照明电路控制线路板、直流稳压电源。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常用低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维修的操作技能和焊接工艺实训,照明控制线路等典型控制线路的装接、调试和排故等实训项目。

PLC技术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装置、各种控制模块、机械手、电梯模型和PLC控制分拣装置。该实训室主要完成PLC指令及程序调试,电机拖动控制,交通灯自动与手动控制,自动送料装车系统控制,邮件分拣机控制等控制模块的编程和调试等实训项目。

1.3 综合技能实训中心的建设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配备了组合机床电气实训装置、直流调速系统实训装置、晶闸管直流调压调速实训装置和常规检测仪表。该实训中心主要完成C6140普通车床、Z3040B摇臂钻床、X62W万能铣床、T68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调试及排故,电力电子技术,直流调速电压单闭环、转速单闭环、电流截止转速单闭环、双闭环调速系统等典型工业控制线路的装接、调速及排故等实训项目,实现高级维修电工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的功能。

柔性制造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配备了柔性制造系统、六自由度工业机器及FANUC系统数控铣装置。该实训中心主要完成工业生产中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为原型开发的综合实训项目,如:机械传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气动与液压技术、过程控制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的组态控制、工业总线、实时监控等实训项目。

工业控制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配备了机电气一体化实训装置和自动生产线拆装与调试装置。该实训中心主要完成机电气一体化设备、PLC工业通讯网络和气动控制回路安装与调试、传感器技术、变频调速应用技术、触摸屏及组态监控技术等实训项目。

2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推广应用

2.1 在校内同类专业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培养了大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影响了学院电气自动化类、数控类等专业群,在客观上对学院整体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在国内职业院校的推广应用

我院电子工程系自2010年以来承办电子类职业技能大赛,到我院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职业院校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由于承办大赛的地点就坐落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参赛的职业院校可以随时参观,经过他们的反馈,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到了许多职业院校的认同和借鉴。近年来,到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参观的职业院校近上百所,人数近上万人次。

2.3 在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经济中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我院电子工程系为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中80%上的毕业生在天津滨海新区就业。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扩大了社会服务的功能,满足了培训的需要,为退役军人开设了“维修电工培训班”,培训了近百位退役军人,使他们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证书,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第4篇: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实训课程;分层次;模块化

作者简介:李自成(1970-),男,四川资阳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自动化系,副教授。(四川?乐山?614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86-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电气信息领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同时有关电能的转换及使用的控制在该专业所占的地位也日益重要。[1,2]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联系越来越紧密,因而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很多高校的一门重要学科。而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2005年成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突出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电气专业工程训练教学计划,形成了科学的电气工程实训课程体系。体系以培养学生在电机及其电力拖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能为基本目标,旨在提升学生在电气领域的知识应用水平和综合创新能力,构建起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技能训练、单项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之间的桥梁。

一、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体系反映了应用型本科对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同一般普通本科的培养体系是平行的,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3]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应用型本科的性质,为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尽快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能,因此整个体系强调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实训过程,通过实训,学生应该具备以下技能:

掌握电机和电力拖动技术,熟悉变压器、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的结构,通过实训熟悉电机运行原理和调速原理。

掌握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技术,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能正确使用变频器,并能初步进行电机调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

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通过实训熟悉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利用MATLAB进行潮流计算,并能进行初步的短路分析。

熟练掌握工厂电气控制、电气设计软件等开发平台和应用技术,能够进行系统控制程序设计或者利用软件进行电路的设计。

掌握电气系统或者控制程序的调试方法,能通过实际操作较好地判断出电气系统或者控制程序的缺陷,并进行改进。

为了节约成本,加快开发过程,能够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熟练使用各种仿真软件,包括Protel DXP等。

能熟练使用各种检测工具,具备对低压电器的认知和感性认识,熟悉每种低压电气的正确用法,能进行初步的设计,选择出满足要求的电器。

二、课程体系的构成原则

实训基于各课程各章节内容或者课程之间联系,以实训项目为主体和载体,以程序或者电路系统设计作为驱动,实现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实训课程体系作为实训目标的基础,制订完善的实训计划体系,同时坚持了以下原则:

以就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适应就业岗位为目标,以岗位技能为重点,兼顾长远发展。

注重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通过实训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又提高了应用知识、技术的能力,使素质得到升华。

以实践能力和工程训练为重点,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强调在应用中创新,通过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课程体系体现了开放性、灵活性,及时反映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衔接,分别针对电气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等方向设立实训课程。

三、分层次模块化实训教学体系的设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研究电能应用的专业。近几十年来,有关电能的转换、控制在该专业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专业名称中的“及其自动化”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这种发展和变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三个部分。[4,5]因此实训课程的设立也应该反映这些专业范围。首先,电工理论是电气工程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这些理论是物理学中电学和磁学的发展、延伸。而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可以看成是由电工理论的不断发展而诞生,电工理论是它们的重要基础。电气装备制造主要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机设备的制造,也包括开关、用电设备等电器与电气设备的制造,还包括电力电子设备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的制造以及电工材料、电气绝缘等内容。电气装备的应用则是指上述设备和装置的应用。电力系统主要指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电气自动化等内容。制造和运行不可能截然分开,电气设备在制造时必须考虑其运行,如电力系统由各种电气设备组成,其良好的运行必然要依靠良好的设备。

针对专业范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训练在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进行。训练内容划分为工程认知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创新训练三个层次。由于我院从专业建立初期就注重实验室的建设。目前训练条件优良,已建有电气技术实训室、电机及拖动实验室、电力自动化及继电保护实验室、电力电子及传动控制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同时,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综合创新能力,建设了数控加工中心、基于先进控制技术的运动控制实验室和柔性制造中心,突出真实的工业应用环境,突出强化学生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程训练,有利于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立了三个方向:电气技术方向、电力电子技术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针对不同方向和实训层次设立不同的课程。如图1所示。

首先,工程认知训练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该环节包括生产实习等内容,使学生在生产实际或者科研中验证从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并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解释并进一步尝试解决生产实际或者科研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序、工艺流程、管理制度,从而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生产知识,并扩大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从事技术专题调查、搜集资料和进行研究的能力,并为即将进行的毕业设计和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后是专业技能训练,针对专业应用领域设置模块,包括电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PLC、电气CAD等。而学生专业技能是一个复杂的技能系统,诸多技能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其训练途径及实施办法亦多种多样,同时必须具备整体性、科学性和互动性。因此,专业技能训练方案的制订,内容上密切结合学科和紧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注重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应用,注重开放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技能训练方案,为专业培养方案的贯彻执行服务,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是综合创新训练,为实现个性化培养提供先进的创新设计、制作的环境与条件。通过综合创新训练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培养兴趣、产生好奇心的环境,使他们在这里自己动手创新制作、激发创造力。以创新思维和创新制作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综合创新训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起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

整个课程体系对应于工程素质训练、金工实习、电机及拖动技术实训、控制理论和控制系统实训、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实训、单片机技术工程训练、CAD实训、电力系统自动化实训、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实训、自控系统综合实习、调速系统综合设计、供配电系统综合设计等实训。同时为了突出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增加了“Protel DXP实用教程”和“电气工程CAD”与实训环节联系紧密的课程。实训课内容如表1所示。

通过该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机电工程的基本研究领域,具备电气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电机及拖动系统的类型、组成和控制方法,掌握控制理论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具备对一般机电控制系统的安装、分析和维护技能,掌握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并能根据要求设计出实用电路,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和变频器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电气控制系统开发能力,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四、结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5年在成都理工大学成立以来,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入学基础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方面的教学课程体系不断调整,增加了“Protel DXP实用教程”和“电气工程CAD”与实训环节联系紧密的课程,增加了综合创新训练课程,已经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实训体系。从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通过实训,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到企业后熟悉岗位的时间缩短,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贾文超.电气工程导论[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范瑜.电气工程概论(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电子电气工程;训练中心;建设

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所培养的工程师的个体素质不够高,往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技能培养,倾向于培养“工程科学家”而不是工程师,与企业实际需要还存在相当大差距。因此,作为企业内部,必须针对高等教育的实践操作不足部分,以培养合格的具有实操能力的综合工程素质人才为目标,尽快改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匮乏的局面,使毕业工程生能最短时间内成长为企业的工程技术骨干,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一、电类工程教育现状和主要问题

目前学校对工科专业设置的实践环节有:金工实习、电子实习、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具体项目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安排。其中电子实习以工艺焊装、电气装配检测为主,内容较为传统单一,时间安排一般为两周。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也是依据专业培养要求设置,并分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其中实验环节由理论教学内容决定;对于机械、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电类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专业的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目前主要以理论分析、研究题目为主,设计、制作成型产品题目不足三分之一。

(1)原有电类实习训练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得到的理论传授大于实践锻炼,教学过程在理念上为“教学实验”而不是“实验教学”,实践中科学研究的“求真”与工程实践的“求用”两者的目的性没有很好的区分,工程训练注重过程的理念还未得到深入的认识。

(2)电类实践环节分散在各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当中,学生接受的只是电子、电气综合内容中某一部分的技术理论,未形成从元气件认知、测量仪器使用、检测控制原理应用了解、故障维护、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作、安装调试等各方面综合统一的、有机联系的、将教学内容相贯穿的、面向工程实践背景的体系结构,从而无法给学生搭建一个知识、技术、经济和管理相结合的受训平台。

(3)训练项目数量和内容上与现代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不相适应,新材料、新工艺、新检测装配手段、面向现代生产的技术内容还未能充分吸纳,与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差距。

(4)现有的训练环节以“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工作作风”为主要目的,在工程训练中还达不到通过向学生布置设计制作任务、剖析设计实例、讲解设计方法、实际操作等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目的,从而影响到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锻炼。

(5)教师和教学指导人员缺乏工程实践背景与经验,对综合的、全面的现代电类工程技术内容接触较少,直接影响到工程训练的成效。

二、电子电气工程训练建设的目标

对于一个工科专业毕业生来讲,除了应该具备雄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应该具有现代材料加工和电子电气应用的工程实践技能。在现实生产过程中主要面对的是生产质量保证、产品开发、技术革新,而加工技术和电子电气工程实践技能是其有效发挥专业技能的基础。电子电气工程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科大学生进行电子电气综合技能的培训,满足毕业生在工业生产工作中的需要。

三、建设电子电气工程训练中心遵循的原则

(1)电子电气工程训练中心的设置以对毕业学生进行综合的电类实践训练为目的,其必须具备高度综合、包含现代电子电气工程技术各方面的内容,形成统一体的、独立完整训练授课体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以实践训练的方式接受系统的工程知识培训和工程技能锻炼,区别于理论专业课程和一般的实验课程,应以在校学生主要接受的一项实践环节对待。

(2)电子电气工程训练中心的结构、功能、内容和方式都必须紧跟当代科技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步伐,与社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3)在训练项目上,除原有电子工艺、电气装配实习外,重点加强检测、调试、控制、设计、制作等综合性训练项目,培养和锻炼学生设计产品、分析、判断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锻炼。

(4)电子电气工程训练中心还应建设成为更多企业员工自学和广泛参加科技活动的“业余课堂”,是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和开展企业技术人才培养主要基地。

四、体系内容框架

要实现以培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首要是探索和建立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设置体系,使学生通过这一体系的训练,熟悉电类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具备和掌握主要的电类工程技能。经过对现代电子、电气应用技术、工程体系和工业生产制造内容的分析和优化,遵循建设目的和原则,将工程中心的课程体系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基础部分。主要对学生进行电子元器件认知、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典型产品电子线路的测绘与技术指标计算、电子产品拆装维修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测量、测绘方法分析产品的单一器件及整体功能,了解产品的设计思路。

(2)电子工艺部分。包括电子线路的原理图设计、电路板的设计制作、电子产品的焊接制作安装调试、产品质量检验等基本电子工程实践操作训练,经过这一部分使学生掌握产品的生产加工工艺和整个的加工过程。

(3)电测量部分。以传感器检测应用、信号转换、调节和显示电路设计、典型产品(如软盘驱动器和鼠标器)原理分析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某系统中力、温度、速度、位置等基本物理量实时测量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电子器件和线路来表征系统的物理状态。

(4)电气工程部分。主要对学生进行电气工程图纸的识读与绘制、电气工程各类器件的认识及选择、电气工程控制系统的电路安装测试与调试的训练。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电气线路安装和调试,了解电气控制的原理。

(5)驱动与控制部分。为学生设置系统建模、物理和数字仿真、软硬件对电动机或系统进行控制,将测量、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综合的训练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对测量信号处理,以控制和驱动系统。

(6)生产运行、安全与环境检测部分。通过某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设置项目评价、生产计划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检验与管理、工业产品成本核算、物料的调度管理、生产安全运行管理、电磁辐射干扰的抑制与防护、环境噪声污染的检测与防护等环节,使学生学到工业生产组织管理和安全防护知识。

(7)综合设计和创新训练部分。构筑一个培养研究开发能力的平台,学生在培训教师指导下,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从开题到结题的科学研究或一项产品技术开发任务,使其了解规范的开发程序和过程。

五、电子电气工程训练教学方式

电子电气工程训练根据课程设置情况安排入职前2年分阶段进行。实训分为:基础性分析、检测实验约占20%,学生独立思考设计性实验约占30%,项目性综合实验约占25%,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工艺操作训练约占25%。课程以项目化内容为主,在每一项目中设置典型产品,选择的产品具有通用性、简单性的特点,能使抽象的理论实例化,直观性强,容易为学生所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动手加工零件、测量分析物理量,设计、制作、装配和检测形成装置以控制对象,使其在训练中直接获取知识,同时掌握技能,做到既“懂”又“会”。对学生的考核,可以依据他在训练过程操作水平和规范程度、完成的项目质量、设计制作的系统性能指标进行指标量化评定。对学生在训练中自我应用的新原理、新设计、制作装置性能指标优异的,给予激励。

结语

企业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要加强工科专业毕业生的电子电气工程实践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改善能力,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统一完整、结合工业自身生产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工程训练的方式进行实践型教学,同时还要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内部教学培训师队伍。■

参考文献

第6篇: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 电子类竞赛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77-01

坚持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总书记就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先后四次作出了重要指示。2012年1月,教育部又会同六个中央部门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等电工电子类相关专业而言,电子类竞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电路分析、设计、组装和调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1 实践教学在高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实际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中的各个电工电子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重中之重。我院电子电气工程系的所有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

根据多年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应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付之于实践之中,以贴近企业实际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场所,将课程中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操作。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专业实际岗位所需技能的培养为重点,通过实践尝试、基本技能应用和技术创新等环节,最终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与提高。

2 电子类竞赛对高职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高职院校积极参加电子类竞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工程实践素质,还有利于实践教学手段的创新,有利于今后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和新的教学体系的形成,对于培养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1 参与电子类竞赛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实用技术,培养了科技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需要进行选题、分析、确定方案、查找资料、浏览文献、选择元器件、电路板设计加工、安装、调试、论文撰写、参加答辩等过程,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历练。更重要的是,在培训、调试、竞赛的过程当中,指导教师也能不断进步,不仅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还开阔了眼界,为以后的竞赛积累丰富经验。

2.2 参与电子类竞赛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更是为自己争得了荣誉。参加竞赛有助于培养和锻炼高职高专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都是职业竞争力的几大要素。经过锻炼,他们在面对就业时的表现必定更加优秀。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根据我院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反馈,用人单位特别是大型知名电子和IT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会优先选择竞赛获奖的学生。

2.3 参与电子类竞赛将进一步促进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

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赛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一些欠缺,从而发现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同时,教师在竞赛过程中总结得出的一些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培训方法和竞赛研究结论等也能够为电工电子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3 提高高职院校参加电子类竞赛实力的措施

3.1 做好竞赛培训平台的开发建设

培训平台是课题研究的硬件保证。通过课题组成员多年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分析解读,结合多次参赛经验,最终总结出竞赛培训平台应该是集电子技术、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和嵌入式开发系统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场所。我系在建设所主管的学院“十大文化阵地”之一“电子制作与维修中心”过程中,完全按照竞赛培训平台的需要进行软硬件搭建。我系竞赛教师团队在2010年、2011年多次在该平台上进行学生参赛前的指导和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2010年7月的“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全国二等奖、湖北省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在2011年9月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生获得湖北省三等奖。学院还利用本平台,多次成功举办“电子技能大赛”等电子类校内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成绩证明,电子维修与制作中心已经基本具备培养我院电工电子类学生职业素质的能力。

3.2 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指导能力

教师的设计制作能力是指导学生提高竞赛能力的前提条件。要提高教师竞赛指导能力,必须采用院系教师校内全员培训和校外重点培训两方面结合的措施。在校内培训过程中,我系聘请了“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做培训教师进行指导,要求被培训教师按照往年竞赛题目进行项目实做。在校外重点培训过程中,选派实力较强的教师参加校外竞赛的相关培训,回校后传授经验。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校际交流,到具备参赛经验和成果的院校进行学习。在多项措施联合作用下,提高竞赛指导教师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3.3 重构竞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构

纵观这几年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可知,竞赛内容逐渐从以往单纯的模块电路搭建转向基本知识的拓展应用及创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涉及光电技术电路、555电路专集电路、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微机单片机应用以及PROTEL在绘图、制作封装库、画出PCB、布线方面的应用。在竞赛之前,竞赛组必须从竞赛需要出发,结合往年竞赛题目,从不同的课程中将这些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拆分、总结和重构,针对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重点培训。

参考文献

[1] 刘思远.2010年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战经历[J].竞赛园地,2011(5):64-68.

第7篇: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

开展教育干部培训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干部培训在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十多年来,接受培训的大批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事实证明,培训是继续教育和提高校长素质的有力手段。但培训面积大、人数多、形式多样、人员调离与转岗、学校合并等原因也给培训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培训电子档案,探索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成为目前高校教育干部培训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的特点

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既有电子档案的共同特点,也有别于其他电子档案的特性。

1.共性

依赖性。电子档案的形成、存储、转移、输出等均须借助计算机、照相机、录像机等设备才能够完成,一旦离开计算机等设备,电子档案就无从谈起。电子档案依赖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数字编码、硬件、软件、技术设备更新和安全加密等。

数字性。电子档案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产物,其信息形态是数字化的。人们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由文字、图形等构成的电子文件形态只不过是电子文件的某种输出形式,电子档案均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存在,所有的操作处理实质上都是数字信号的相互转化。

共享性。电子档案容易复制,便于传播,发达的网络技术平台能够实现电子档案资源的共享。

2.个性

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电子档案产生之初,由于培训工作任务的突击性和时间安排的局限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培训,同一时期可以有不同类别的培训,基本上不按照学期或者学年规划,具有任意性,电子档案的形成时间出现延迟,从形成时间上来看具有分散性、不连续性和不稳定性;二是由于受载体寿命、保存环境、管理手段和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电子档案容易遭到损坏,从而影响到电子档案的安全。

多样性。主要存在于电子档案的归档整理过程中,是由教育干部培训类型的多样性和电子档案载体形式的多样性决定的,具体体现在档案类型和档案形式上。根据培训形式,可分为常规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各种专题培训、异地办班培训、网络培训、远程培训等;根据培训学习方式,可分为学分制、脱产、半脱产等;根据培训目的,可分为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研修培训等;根据档案形式,可分为文件、培训方案、领导讲话、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讲义、科研课题、教学质量评估等。培训的内容广泛,种类繁多,目标不一,对象参差有别,直接造成电子培训档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立卷归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系统性。主要体现在电子培训档案归档和检索的过程中。从办班开始到结束,每期培训都有一系列有序的组织实施过程,如确定办班意向、上报领导审批、制定培训方案、组织报名注册、组织课堂教学、资料录入、证书审批、证书发放等。在归档时需要广泛收集各个环节中的相关资料,经过精心的整理、组卷、编目,成为一套完整的培训档案,方便今后检索查询。

二、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的分类

培训档案主要分为学员培训档案、培训班管理档案和培训知识储备档案三个大类。

1.学员培训档案

学员培训档案是培训管理部门为受训者建立的体现受训者在一定时期内参加培训项目的记录性文件。档案的主要内容涉及个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务、职称、单位、参加培训的名称、培训日期、培训学时、培训机构、授课人、培训结果、培训费用等。

2.培训班管理档案

培训班管理档案是培训管理人员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过程性文件档案,包括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建议书、培训项目评估报告,培训中心及外聘培训师资档案、培训证书打印发放和继续教育档案、培训业务定点联系机构档案等。

3.培训知识储备档案

培训知识储备档案是由培训管理部门负责积累和不断完善的、在培训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数据档案,主要包括以专业类别划分的自行设计和开发的培训课程、各种介质形态的培训书籍和讲义、培训实况影像记录光盘,另外还包括以发生时间为分段的同一培训课程的版本修订、知识补充与变更情况档案等。

三、建立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的必要性

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保存及开发利用是培训档案管理要面对的新课题。由于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是数字化, 文档处理需要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是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又是多样化,造成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了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重保存轻利用的现象。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档案保存的目的都是利用,存而不用只会失去档案的价值,造成档案的浪费。时代在发展,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为适应校长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培训,必须建立培训电子档案。

四、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措施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培训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能够充分提高培训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效率,实现相关信息和数据共享,从而节约人力物力给培训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电子档案存储信息量大,便于归档整理和编目,有利于信息整合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培训对象足不出户就能够接受培训,方便各类人员的检索查阅,使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更加人性化、公开化和方便化。

1.收集整理归档

培训档案内容很多,从培训班前期准备时就应着手资料的采集、整理、加工、归档和档案的电子化。自培训班筹办之日起就开始建立培训班档案和学员档案,培训班的档案包含培训班通知,培训班学员报名表,培训班实施方案,培训班教学讲义、提纲,培训班教材、课件、参考资料,培训班音像资料,培训班照片,领导讲话,学员名册,考勤表,研讨交流论文,研讨交流会议记录,考试试卷及成绩,教学效果测评表,培训班教学意见、建议表,教学质量评估资料,培训班总结,宣传报道等内容。

学员档案包含学员培训情况登记卡,个人信息,培训班名称及培训时间,培训科目、课时及考核成绩,考勤情况,班主任鉴定,培训机构意见,人事部门意见,学员考试成绩、参训学员花名册等。以班次为单位建档,凡属培训班档案的基本内容均逐项录入电子档案。

每期培训结束后,都要及时做好培训电子培训系统的电子报送工作,将培训的办班计划、课程表、校长培训审核表、学员成绩等报送河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审批,待审批合格加盖省教育厅公章后及时做好计算机证书的打印及发放留档工作。

2.载体的管理

培训档案的载体主要是只读光盘、一次性可写光盘、可擦写光盘、磁带等。禁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归档后的培训电子文件需要集中存放,制成归档数据集,拷贝至耐久性的载体上,至少一式三份,一份封存保管,一份供查阅使用,另一份异地保存,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则应解密后再完成上述工作。存储培训电子文件的载体或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标签上标明编号、名称、密级、保管期限等;归档的载体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存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中,要远离强磁场,与有害气体隔离。

3.制度上如何规范

培训电子档案从形成、归档到开发利用,中间经过许多环节,培训的电子文件类型包括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多媒体文件,还有学员成绩数据库、学籍管理数据库等。将如此复杂、数量众多的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必须有规范的制度约束,因此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归档工作有章可循。可根据《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结合各类培训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电子文件归档细则》《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文件,以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

4.人员的培训管理

《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培训,努力探索干部培训管理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现代化的成果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应用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素质要求。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档案信息化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档案管理和计算机业务水平。

培训中心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加大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力度,注重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心理教育及职业引导,爱岗敬业,勇于探索。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上广泛的教学资源,结合工作实际以多种形式按需施训,使档案管理人员能不断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5.建立与其他高校培训机构的联系

此外,培训部门要注意加强沟通,建立与其他高校培训机构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培训部门要主动走出去,加强沟通,建立与其他高校培训机构的横向联合,打破各个高校培训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培训档案一体化管理,通过建立局域网、培训档案数据管理中心、网站等,利用网络开展在线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总之,面对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现状,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探索干部培训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朱燕.“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新视点[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2]隋春玲,刘晖,罗发奋.“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应凸显网络优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1).

[3]王伟平.试论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J].科技档案,2004,(3).

[4]白莉,张莉英.论学校电子档案的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0,(3).

[5]屈秀红.成人教育培训档案的特点与管理[J].云南档案,2008,(5).

[6]梁秋英.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0,(22).

第8篇: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YZHVEC(渝州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实训平台一体化

1 引言

重庆自从1997年恢复为中央直辖市之后,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步伐加快,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贵重药材黄连、五倍子、金银花的产量在全国居首,重庆的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向前推进,农业农村和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目前,外国驻重庆领事机构已开馆增至10家,位居西部第一,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重庆的高等职业教育顺应时展的要求持续发展,正规的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已经达到38所。其中,重庆工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3所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院校从2006年起开始获得教育部和财政部总共约20亿的百所高职示范院校建设专项支持,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3所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从2010年起开始获得教育部和财政部的专项支持,各所高等院校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训场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一流的实训室和实训场地开始在渝州大地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布局。纵观重庆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平台,存在许多重复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的情况,为了让重庆的整体高等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收获最大的社会效益,我们需要依靠推动创新和加强互联互通,共建面向未来的渝州高等职业教育伙伴关系,推动区域实训平台一体化。

2 建设渝州高等职业教育伙伴关系

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在渝州大地上,高等教育不断得到发展,现在已经拥有以重庆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等院校,为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目前,重庆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包括重庆工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3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还包括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3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还有近期得到教学资源提升的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3所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地区其他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包括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传媒职业学院、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民生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重庆轻工职业学院、重庆电信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重庆服装工程职业学院等涉及化工、财经、水利电力、三峡、航空、工贸、传媒、商务、科技、民生、建筑工程、信息技术、能源、电讯、机电、房地产、文化艺术、交通、旅游、安全技术、公共运输、轻工、电信、经贸、服装工程等领域的29所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以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实训基地、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先进制造业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和重庆市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推广中心为核心的重庆市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煤炭行业工程技术中心;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成了电子信息工程实训综合实训中心、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电子工程和汽车维修应用技术中心;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拥有电力行业背景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建成了罗克韦尔自动化实训中心、高电压实验实训中心、变电站三维仿真实训中心、发电厂三维仿真实训中心和水电站三维仿真实训中心等电力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还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开设了口琴演奏与技巧入门、英语过级辅导等高水平多元化课程;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成了以影视动画和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为代表的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还建有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以及重庆市汽车检测与维修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人才培养摇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建成了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民政部西部民政社会工作培训中心和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是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职教师资培训联盟成员。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立足现代城市服务和民政社会工作,积极面向城市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服务一线,培养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重庆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已经具有一批拥有行业特色、发展方向鲜明、实训设施专业化的院校,“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重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需要加强合作,团结一心,同舟共济,避免实训平台资源布局不合理,实现互联互通,相互学习先进教学管理经验,借助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学院率先牵头之机,成立渝州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YZHVEC),建设渝州高等职业教育伙伴关系,推动重庆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3 推动区域实训平台一体化

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四所高校(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于1956年订立运动竞赛规则时进而订立了常青藤盟校的规章,选出盟校校长、体育主任和一些行政主管,定期聚会讨论各校间共同的有关入学、财务、援助及行政方面的问题。早期的常青藤学院只有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4所大学。4的罗马数字为“Ⅳ”,加上一个词尾Y,就成了“IVY”,英文的意思就是常青藤,所以又称为常青藤盟校,后来这4所大学的联合会又扩展到8所,成为如今享有盛誉的常青藤盟校。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0年开始获得中央财政的专项支持。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在北京召开,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一个好汉三个帮”,重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之间需要加强合作,站在重庆高等教育事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各个高等职业

教育院校的实训平台进行科学布局,采取惠泽各方的多赢之举来推动西南区域实训平台一体化,为壮大重庆乃至四川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实力而作出具有实效的工作。

4 寄语

目前,重庆地区的3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工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和3所全国骨干高职院校(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和有力的财政支持,可以先期在这部分高校中进行教育改革探索,为渝州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YZHVEC)的成立作出有效工作,以后逐步增加综合条件较好的联盟单位,在重庆市政府和重庆市教委的指导下,推动重庆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楠 陈民铀 孔维政 《配电房温度场分布的模型与规范化优化设计研究》 2010年4月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张楠 《从汤逊理论到暗物质的研究――为青年学生打开科学之窗 》2013年5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3]张楠 《安全生产 光照华夏》 2014年9月 2014年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化――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与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J]

[4]张楠 《电气设备绝缘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中数据采集卡的设计方法》

第9篇:电子电工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中职生十五六岁,情感趋向深刻、稳定,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他们往往对简单的、有趣的操作愿意练,对难的、枯燥的操作却不大情愿。而电工电子技能学习有的简单,有的难,有的比较有趣,有的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实习指导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电机电器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要引导学生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学会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分析、处理并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就会产生进取的精神。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地进行课堂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1、通过实物演示激发兴趣。交流电动机是电能的主要使用者,尤其是交流异步电动机,它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使用性能好的特点,用途极其广泛。电动机的定子和转子之间没有电的联系,为什么定子通三相交流电流,转子能够转动起来呢?这是因为定子有励磁绕组,转子有闭合回路,定子和转子之间有气隙磁场。当定子励磁绕组通电后,在气隙中建立旋转磁场,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在转子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使转子获得电磁转矩输出机械能缘故。在技能教学中同样要充分运用教具、实物演示、录像、多媒体课件等优化组合进行直观教学。直观教学,不仅可以从生动的物理现象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对学习电工技能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见习操作技术,学习正确、文明的操作方法。

2、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兴趣。在电子线路的装配中,焊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把元件牢牢地固定在线路板的一定位置上,而且能保证元件与电路的可靠接通。因而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路能否正常工作。掌握焊接技能,显然是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在焊接元件时,焊点应牢固、光滑,切忌假焊,但学生在焊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假焊、漏焊、焊不上、焊不牢、焊点带尾巴、焊点脏等现象。如假焊是比较难发现的,检查时可用镊子夹持元件、管脚轻轻拉动,如发现摇动应重新焊接。对晶体管的焊接,一般在其它元件焊好之后进行,焊接前先将管脚辨别清楚,并在各管脚上搪一层焊锡,焊接速度要快,以免烫坏晶体管。将焊接工艺与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子线路维修技术联系起来,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焊接技巧。

3、重竞赛以激活兴趣。中职生喜欢比拼,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可促进理论的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实习效果。当然,在竞赛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优差搭配,优差并进,充分发挥及时反馈、评价、调控在技能训练中的积极作用,要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错误何在。当然,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只有学生自愿地进行学习,自愿地接受训练、强化训练、反复训练,并在接受知识和操作训练中得到满足,技能才能得到快速提高。

讲求教法

电工电子技术是知识性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会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对知识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训练,逐步形成操作技能。因此,教学方法必须尊重技能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启发式、对话式教学思想为指导。

1、采用“分支型程序”教学方法。所谓“分支型程序”教学方法,就是将教学内容分成一系列教学单元,每次呈现只是一个概念或知识点。如电动机的故障现象:通电后电动机不转动,但无异响,也无异味冒烟。分析故障原因,可能是四种情况之一:①电源至少两相未通;②熔丝至少两相熔断;③过流继电器调得过小;④控制设备接线错误。处理方法相对应的也有四种:①检查电源回路开关、熔丝、接线盒是否有断点,修复;②检查熔丝型号,熔断原因,换新熔丝;③调节继电器整定值与电动机配合;④改正接线。学习开始时,先呈现一种现象,让学生略加思考和理解后,再向学生提出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检查学生对这段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如果学生分析正确则转入下一段教学内容。否则将转向相应的分支程序进行补充化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

2、从“浅”、“用”、“新”的原则出发。维修电工的日常工作是进行各种电气设备、配电线路和控制线路的维护、故障处理及检修。对维修电工来说,除应当了解必需的电学理论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掌握实际的维修技能和操作工艺知识,因此,教师在教法上应从“浅”、“用”、“新”的原则出发,注意避免过多的理论分析和原理阐述,注重修理工艺和技能的训练。如电动机的嵌线工艺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小心谨慎,如果粗心很可能造成返工或留下故障隐患。下线,必须按照槽数、极数、相数等已知条件,按照一定的方式下线入槽。既可采用讲解—示范—练习,也可示范—练习—讲解。讲解、示范、练习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盲目的尝试和猜测,提高训练的准确性和快速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