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范文

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精选(九篇)

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

第1篇: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范文

一、预习――自学

在预习课文与自学导学案时主张自主学习,意在情境、方法和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改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依赖性和盲从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班主任的引导作用,主要是把握班队会的主题和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主题班队会的积极参与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是学生积极参与班工作的设计和实施,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W生,锻炼他们敢想、敢说、敢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为此班主任要善于指导,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给学生,并转化为他们的心理需要,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当主人的能力。

二、合作交流

法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说:“一个新设想可能由两三个人集中他们的知识或者设想而产生。”合作即要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新思维、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认知自己的不足,从而摆脱无效的习惯思维。世界上大多数科学家除了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外,良好的、活跃的、敞开的思维习惯是他们共有的品质。

1.知识是有层次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差异只有区别,无优劣之分。合作交流既是解决探讨问题的过程,更是学生在模拟与体验社会与工作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问题,树立向他人学习的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帮助他人,学生共同成长,形成从善、向善的美德,这是合作交流的文化内涵。

2.交流是有针对性的,即每个学生所能独立思考的部分不尽相同,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问题都能获得解决。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谈论中学习他人的新思维,修正和提高自己思维的有效过程,所以,学习的过程亦是群体思维产生共鸣的过程。

三、展示

展示是讨论过程的真实再现。让学生登上舞台演绎他们真实的故事,就是展示的基本内容与内涵。首先由那些创造出火花的学生展示,与其他学生共享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比如在班级工作中,通过开展“伟大的祖国”主题队会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讨论、表演小品、演唱歌曲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提高热爱祖国的意识,体会祖国的繁荣昌盛,懂得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来爱护我们伟大的祖国。

教师作为指导者,是学生身边的向导,激励和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某个问题,包括学生各种活动中的引导和激励,以及培养质疑与操作品质等。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过主动建构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我们提倡用学生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体验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自己的感受。这一切都建立在他们主动观察和探.究的基础上。我们强调学生对周围的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能够积极地寻求信息帮助自己理解和解释它。

第2篇: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范文

育方法;学生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0—0019—01

叶澜老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能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确,在烦琐的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如果教而不思,那么,即使拥有3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不过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因此,班主任应该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反思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和教育目标的定位,反思教育方法的优劣,在反思中总结得失、博采众长、提升水平,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体验教育成功的乐趣。

一、 在反思中走向智慧

首先,反思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都是班主任应该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内容。为了检验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学期末写完评语之后,我有意叫来几个班干部,征求他们的意见,发现好几个同学在他们心中的印象跟老师的日常观察大相径庭。我不由得反思:对学生的了解是否过于肤浅?是不是还有学生被遗忘和忽视?对特殊学生我的教育方法是不是过于简单。

有些学生善于隐藏自己的心思,让班主任琢磨不透。对待这样的孩子,不能从学习方面入手,更不能像对正常孩子一样批评惩罚,否则容易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及时的反思,让我避免了失误。

其次,反思教育目标的定位。很多班主任在开学初就让学生学习《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往往产生不了很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学习仅仅是走过场,没有制订细化的阶段性教育目标并加以落实。这时,班主任就应该反思: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学生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同样,纠正不良习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班主任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还要跟家长达成共识,对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开发他们的特长与潜能。如果要求他们在各学科的学习上都面面俱到,势必扼杀其特殊才能。因此,在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中,班主任要鼓励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孩子的个性发展。班主任和家长对教育目标的反思,能直接减轻孩子的负担,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后,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整日忙碌中的班主任往往由于“身在此山中”而 “不识庐山真面目”,以为在日常管理中只要做到公平公正、以理服人就能管好班级。殊不知随着社会的变革,学生的思想问题也日益复杂,进网吧、早恋、炫富、攀比等不良现象时有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此时,班主任就要时刻反思自己:工作思路和方法是不是落伍了?因此,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

二、 让学生在反思中健康成长

班主任不仅自己要善于反思,还应该教会学生反思。学生的成长更应该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我教育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反思问题:不应该明知故犯,不应该犯同样的错误,应该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做错事要及时主动认错,争取对方的谅解。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写检讨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要么不愿写,要么敷衍了事。经过了解,我发现问题就出在“检讨”二字。他们担心“检讨”成为“罪证”传到家长手里。我反思再三,决定将“检讨”改为“反思”,并且告诉他们任何人都会反思,取得成绩和荣誉也可以写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此举在班级宣布后,学生不仅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而且能在反思中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后来,我又推出“道歉信”、“友谊信”、“期中反思”、“期末反思”等,也深受学生欢迎。

第3篇: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范文

反思一:再多点耐心和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总结王志鑫,我一直以为我对学生给予的爱够多的了。但是现在好好静心地想一想,其实,我给予学生很多的是带有“标签”的爱——一种有偿的爱,谈不上什么真情、什么无私。比如:在平日里,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会耐心地给予他们分析讲解;当学生犯错时,我会苦口婆心地引导规劝;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会及时给予他们宽慰和鼓励……尤其是在临近考试前,这种似爱非爱的关怀会表现得更加地突出。其实,这种关爱学生的表现说白了,归根起来是教学考核评比的压力在作怪。因此,这不能算是真爱,充其量只能算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是一种有偿的爱。正因为这样,师生的感情交流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学生屡次犯错的时候,有时也会大发脾气,但每次发完脾气后我又会很后悔,为什么不能再克制(自课堂作文网kt250.com,请保留此标记。)一下自己的情绪呢?因为有时克制不住自己,所以虽然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并八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不能让学生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甚至拉远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在以后的工作中,这是我首先要改正的。

反思二:对学生学会放手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要圆满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必须领导学生,信任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刚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很多班级工高二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作都是由我自己来完成,一学年下来,我累得不轻,学生得不到锻炼,后来,在班级工作中,我反思总结了这一问题。以后,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是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为了挑选出来的班干部成熟起来,我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带好和管理好班集体,让他们真正成为我的得力助手。

反思三:做好家校联系

第4篇: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范文

1 新课程背景下管理风格的特色

1.1 民主式的管理风格。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要求学生“不能……”“不要……”,往往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作为学生心中的绝对权威,班主任的管理者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矫正不良习惯固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新课改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以管理型为主的“高压”方法似乎已行不通,应该向“服务型”转变。学生既是班级的主人,又是学习的主体,更是管理的主力,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是为学生服务,做不到这一点,就算不上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所谓服务意识,就是全心全意对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负责,学生家长负责,学校负责,通过班主任的服务使学生在心理上、精神上、智力上、体能上以及劳动能力上都能得到正常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1.2 平等式的管理风格。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教师为中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班主任必须绝对服从。过分强调权威地位的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学科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样也是班主任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味着对学生人格的充分尊重,正是在这种平等的情境和氛围中,班主任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其指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事和教育情境。尊重和信任学生是班主任与全体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的基础,这对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起着关键的作用。班主任良好的行为表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受尊重等社会性的需要,必然会引起学生肯定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班集体建设。

1.3 引导式的管理风格。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一个获得和提升自我的过程,需要班主任唤起他们的主动性,并为心灵的成长提供阳光和养分,使年轻的生命变得强健有力、自立自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在自由、民主、充满知识光辉和人性关怀的环境中自然生长而成的,它需要教育者引导学生们对崇高的寻求与践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进而从包蕴着多种因素的集体中召唤出所有向上的可能性,班主任必须放下管理者的架子,把班级管理的主题交给学生,自己由原来的管理者转换为参与者和引导者。

也就是说通过班主任的工作示范,向班干部传输班级工作的经验,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逐步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为了提高班干部分析问题和做好工作的能力,班主任要经常和他们一起研究分析班内情况,制订班级工作计划,让他们了解班级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各项工作的基本目标,帮助他们清理完成工作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法等等。对一些特殊的个案,还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形式,进行多重教育和引导。

1.4 探究式的管理风格。过去班主任要搞好班级工作,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二是自身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不断积累心得。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其工作通常是以经验为主,凡事从做中学,摸索前进,很多人要走过许多弯路才能获得教育的观念和掌握相关的方法。这种经验式管理一般情况下会随着班主任教龄的增加而更加完善有效,但是经验式的管理会形成固定的管理模式和僵化的管理思维,不适应时代和学生群体的变化,因此,经验式的管理应该向反思式的研究转变。

班主任必须学会反思。所谓反思就是指自我调整、自我建构的自省、内省能力,追求较高境界的人格品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这样,我们才能号准时代的脉搏,着眼未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班级集体。班主任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思考、分析、探究自己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班主任在不断积累反思经验的同时,还得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日新月异的教育新形势下始终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才能保证反思的有效性。 转贴于

“学而不思则罔”,如今是“教而不思则罔”。在当今的教育事业中,“教育”与“反思”必须结合起来,对于班主任来说尤为如此。班主任管理工作既是一门领导科学,又是一门领导艺术,许多东西贵在总结、反思。反思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新生长点”。“吾日三省其身”,班主任工作应乐于反思,勤于反思,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在“经验+反思”中不断成长。

2 促进班主任良好风格的形成的有效途径

2.1 提高自我素质,面对新形势下新要求。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负有直接的教育责任。班主任工作的风格,关系着未来人才的质量。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之中,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学生生病住院,班主任要悉心照料……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具体而细微。只有具有务实精神,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高超的教学水平是当好班主任的必备条件。班主任课讲得精彩,打动人心,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有所获,自然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和敬佩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威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来,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工作。

班主任工作有助于推进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侧重于提升学生的人格与道德品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也包含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这些,恰恰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从工作量上来看,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相加,是一加一等于二,但是从效果上来说,却是一加一大于二。

班主任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班主任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至少要做到“五要”:一要善于学习,做一名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知识与阅历丰富的人;二要善于交流,做一名关爱生命,尊重差异,真情互动与学生共同成长提高的人;三要善于总结,做一名就事论事,勤于动笔,实践经验与理论功底丰厚的人;四要善于表达,做一名风趣幽默,言之有物,宽严公正与平和诚信的人;五要善于思考,做一名发散求异,追求高品位,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

2.2 教育科研是促进班主任良好风格形成的的重要路径。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突出的人格力量支撑,而且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专业能力。班主任应该用科研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思考怎样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自己有更充裕的时间深入学生心灵,探索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实验,实现自我解放。

班主任教育科研主要是行动研究,它包含反思与实践两方面,并且反思与工作改进同步进行。班主任的行动研究是指研究学生在班级和学校生活中的各种情况,由反思进而提高专业的理解力及技巧,从而改善班级工作实际和学生生活处境的全过程。班主任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就要树立教育科研意识,确立“问题即课题,教育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行动研究,将研究和实践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班级管理中边学习、边提高,真正使班级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载体。

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飞速成长的小孩子,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处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那么作为班主任,想要管理好学生,就要在教育中要强调学生的价值,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基础上形成合适的管理风格,实施有效的管理。(本论文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子课题0908938A——27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石健壮等.教师角色观的文化审视与重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5)

第5篇: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范文

有人说当班主任是个良心活,这话一点不假。作为班主任,负责与不负责的工作量相差很大,而干多干少的结果却相差不大。有时相反的,自己尽力而为的事情可能毫无收获,还不如有些人投机取巧的出得了成绩。所以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有热情更要有方法。但说到底,做班主任完全是源于一种心中的责任,一种问心无愧的责任感。

班主任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起到桥梁作用,班主任是那根不可或缺的纽带,班主任实施贯彻着所有学校工作,掌握、反馈、调节所有本班学生中发生的事情,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支柱。

一个班级好比一只船,而班主任就是船长,船儿是乘风破浪前进,还是随波逐流甚至沉没,船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班级又象一个小社会、大家庭,是孩子们在校的主要活动场地,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做为“家长”的班主任,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活动中很多学生做事、看事多多少少折射了家长的影子。

一、班主任工作需要强烈的责任心

1、责任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源动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责任心是任何事业获得成功的一种宝贵品质,能促使人追求工作尽善尽美,因而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出类拔萃地完成任务。一般说来,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影响,是任何一位普通任课教师无法企及的。正因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需要班主任具有科学的工作方法、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高的教育艺术水平。

班主任工作需要责任心,没有高度的责任心是不行的。要传道,要授业,还要解惑,处理日常琐事。在充当老师角色的同时,还是保健医师、安全顾问等,每一方面都要付出心血,丝毫马虎不得,家长做的我们做了,家长做不到的我们也做了。行内经常说,年轻时在处理班级工作时钢硬得多,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小遗憾在心中,而随着教龄的增长(特别是为人父母后,我们更多地学会了宽容),在处理一些班级问题上会柔和得多,这些改变一方面是因为在长期的锻炼中我们感受到教师这个行业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感。从心理层面分析,是因为,为人父母后的我们更多的时候能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家长们希望他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就给他什么样的教育,这也是自我需求所激发出来的一种无形的责任感。只要是念过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班主任留给我们的影响和印象最深!班主任之所以在学生中有着高尚的形象,就在于他们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时时处处引导学生,你的每一份关心与帮助,甚至是一经意的一个言行,都会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留下一辈子的烙印。

2、班主任责任心增强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

班主任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责任心体现在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与纽带作用,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活动,保证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能够迅速及时、准确无误,畅通无阻地传达到班级,并积极带领全班同学,通过各种组织和教育手段,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增强了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学生做为一个社会人,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团队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融入团队的能力都会影响到他长远的发展,更有甚者会影响到一生的成败。而做为初中生,他的精神世界是开放的,也是他形成自我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我们班主任做为一家之长,需要引导他们学会融入集体,教会他们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无法想像,一个不思进取、毫无斗志、目空一切的人,会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干出什么成绩,而当这一现象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那么这个社会如何谈进步与发展。我们经常报怨现在的孩子缺乏责任感,但我们很少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结果,这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说影响一个人思想不容易,我们教育者能做的也很微弱,但古圣人亦训:勿以善小而不为!我要需要在我们可以做的时候尽量地去积极地影响,这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3、班主任责任心特别体现在细微和琐碎之处。

作为班主任,投入精力最多的往往是班级里两头的同学,而对于处于中游的学生常常少了一分关心,多了一分“放心”。而事实上这些学生同样需要老师的关注,老师“放心”给了他们可乘之机:上课可以分神,作业可以抄袭,下课后可以结伴去玩电脑……这就很容易出现让班主任措手不及的难题。因此,中游学生存在的问题其实更隐蔽,也更需要老师的注意。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抱着一颗责任心,经常深入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把握每一位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各项活动,在思想上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们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可以说班主任的责任心要时时有,事事有,处处有。(班主任 )班主任要有为全体学生负责的思想,要有为学生终身负责的思想,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需要忘我的热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繁杂,往往弄得班主任穷于应付、心力绞瘁。如果在工作中不注意方法,那么这样的“责任心”很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对班级体建设不良的后果。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看待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下面,我就谈谈班主任责任心的实现方式(或途径)。

二、班主任责任心在班级管理中升华

1、深入了解,细心观察。

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我做班主任工作就是从了解学生开始的。一般任课老师碰到新接手的班级,对学生的名字很陌生,有些老师甚至学期结束了,还叫不出学生的名字。但班主任就不同了,不仅要知道学生的名字,对其家庭地址要了如指掌,还要对学生的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了解入微,只有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学生才会愉快地接受你。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深入。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要带好一个班极,必须深入到班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细心观察。通过开展向老师说心里话活动、家访、个别谈心等方法,摸清情况,针对同学中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教育和疏导。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工作良性的发展。

2、关心爱护,严格要求

关心爱护学生是班主任老师的职责。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对学生的爱,在思想上爱护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但在爱的同时又要注意不能溺爱,爱得过分。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给自己定了这样一个原则: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用爱的教育来打动学生的内心,用严格要求来指导学生的行动,两者密切结合。在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入手。对在小事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不放,及时进行教育,即可产生良好的效果(要行当地跟学生斤斤计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虽然所处的地位不同,都是履行同一项特定的教与学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只是分工的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等级之分。

3、坚持不懈的“引导和培养”

班主任的责任心体现在对学生坚持不懈的“引导和培养”上,体现在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自管能力上。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用什么作引导?引导可通过舆论、报纸上的有关文章、主题班会、黑板报等。但班主任的言行影响最大。例如:我们在班会上不断地向学生讲理想、讲道德、讲互助精神,引导他们学好文化课,这种教育应不怕罗嗦,反复地灌输,这样,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理念,自然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这样,良好的班风也逐渐形成。又如,在我们学校的量化管理中,要是今天班里的卫生这一项被扣了两分,学生来找你说:“我们明明打扫得很干净,不知道为何还扣分?”这时你怎么回答?你要是说:“这说明我们还做得不够,扣分都是有根据的,我们应找出原因,才能做得更好,学校对我们的要求高,说明对我们的期望也大啊!”这样,会引导班的工作做得更好。反之,你要是这样回答:“唉!值日的老师都是乱记的啦,这些都是形式的啦,我们学好功课就好了,不要管他太多了!”这样的一句话,学生如被泼了一瓢冷水,他们会觉得值日老师是成心跟他们过不去,对这种管理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要做好工作就较难。班主任的言教还表现在对班的事务的决策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班主任不但要言传,还要身教。中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极强,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从而感染、影响他们。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先做到,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师生间不搞双重标准。不然,难以形成规范的行为。

4、走班级自主管理之路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倡导的“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班级的管理角色被细分,管理岗位得以极大丰富,而且各种管理角色进行动态轮换,使学生个个有了当班干部的机会,调动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我也从“事务”摊子中解放出来,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教学上。

比如我们倡导的班级日常工作包点制,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都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只有这样人人都动起来,才能把班内的日常工作管的井井有条。在“职务”任免上,可以实行竞选制,竞选每一个职务,都要郑重提出申请,经全体同学审议通过,才能走马上任,如果“政绩不好",还可以由同学开会罢免,只有这样才能让“当选干部"工作起来认真、敬业。学生们的主动性、责任心、义务感及创造性得以激发,同时给学生一种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敢于实践、展示才能的机会,也能让自己从烦琐的班级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

全民皆“官”,官便不再是“官”。同学们都感到,为班级做点儿事,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一种荣耀,是获得自信心的源泉。班级自主管理,老师从台前主导,转为幕后参谋,把天地让给了学生。学生每人都觉得自己在班级里很重要,觉得自己能行。大家责任感强了,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提高了。有的同学,以前总和老师、班干部做对,不服管,自己当上“干部”后,体验到了管理者的辛苦,变得自觉了,配合其他同学的工作了;有的同学,以前自私又蛮横,在同学中没有威信,在管理与自我管理中变得有集体感了,会关心人了。

周激励会,让班干部轮换主持,使他们都能得到锻炼。第二方面的力量是“小团体”中的“小头头”。在学生中,由于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脾气、或社会关系等因素会自然形成一些“小团体”,在“小团体”中必然会产生交叉,比如:学习成绩好的形成一个“小团体”,爱好体育者又形成一个“小团体”。但其中必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时,也爱好体育。这些人往往是“小团体”的头头,在客观上都有着一定的管理能力,我交给他们适合的工作,让他们成为桥梁,使两个“小团体”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他们长期相处一起,教育作用比老师更大。这比班主任强制的“一帮一”还强得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只有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才是组织好班集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5、下苦功夫,转变差生

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总是有好的、一般的、较差的区别。班主任的过硬本领,就在于能否转变差生为优生的功夫。思想教育工作法可用24字概括,即:了解“病史”、及时解决、目标跟踪、鼓励为主、家校配合、狠抓“反复”。

了解“病史”:通过各方面渠道了解学生不良习气的来龙去脉。包括了解家庭背景、学生思想、询问过去与其一起学习的学生,教过他们的老师,弄清“病史”、“病源”、“病结”,然后开出针对性“处方”,进行“疗治”。

及时解决:做到问题不过夜。一旦发现问题,立刻着手解决,决不拖拉而让事态恶化。

目标跟踪:对于“问题”学生,采取一定的思想工作方法教育后,又进行目标跟踪,随时引导,使后进生朝着好的方向不断前进。

鼓励为主: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正如苏校长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形象地揭示了学生乃至成年人的心理特点。通过鼓励,学生要求进步的欲望会更强。

家校配合:碰到较大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同时要求有的家长,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切忽简单粗暴。

第6篇: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班主任;管理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依靠人、为了人和尊重人,教育中“以人为本”也就是确立以老师与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就是依靠师生、为了师生和尊重师生。那么作为 “以人为本”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也就是指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为中心,要围绕着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来开展,从而以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当前的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的管理制度存在着许多的弊端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一是以“分”为本,实行分数管理。二是教学实行的形式主义已泛滥。三是以“权”为本,实行权力至上。

2.对学生地位,缺乏正确认识

学生是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人,也有可能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中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的主体。班主任管理工作就是班主任和学生的活动,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要知道学生在管理中是主体性的地位、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管理的主动权放心的交给学生,要激发学生有较高的积极性参与到班主任管理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

3.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绝大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来保留着传统教育模式。小学生的书本知识学习的负担过重,从而导致老师对小学生采用书本知识传授方式,放弃了培养小学生的独立个性。

二、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者,同时也是沟通家长、社区的桥梁的重要力量。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在其自身的素质方面对小学生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优秀的小学班主任至少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人际交往重要性

班主任要与学生、学生的家长、领导、同事等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维持工作,这样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

2.团队管理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的班主任必须具有班级团队管理的能力。只有在班级的发展目标制定、班干部选拔与培养、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生的需要、特殊学生的教育、日常生活的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极高的水平,才能组建一支优秀的班集体。

3.注重认知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认知能力是较为基础性的能力,优秀班主任要善于收集、处理信息。针对教育对象的变化性、差异性和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复杂性,能灵活应对、反思,拥有较高的创造性。

4.强调知识经验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班主任要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工作,坚持不懈的工作、积极反思、积累丰富经验,成为优秀班主任。

三、以人为本的理论在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

1.树立为学生的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需要

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学生”的价值观念。服务于学生在各方面的要求:身体上、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这种服务与普通的服务不同,它关系到国家的的未来、无数孩子的前途和幸福。要求教师要有文化、有知识,还要有爱心、耐心、发展的眼光,有伯乐的慧眼、诲人不倦的情怀,还要懂得心理学、教育学。所以,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的服务意识,改变价值观,正确定位。

2.建立整套有效、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

(1)在班干部选拔上,采用选举制、聘任制。

(2)成立班主任管理的委员会,监督班干部的职权行使。

(3)制订、执行班级计划,组织班级的活动

(4)由干部负责并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

(5)班主任要以平等身份给学生指导学习。

3.建立班级个性化评价体系

建立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是班主任管理的关键之一。班主任管理,应提倡“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观点。依据班主任的这种管理理念,我们要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要去除单纯、“以等级”的划分方式的功利色彩,还要以过程评价的形式,积极、肯定学生在阶段学习的进步。强调评价及时、分析判断及时、反馈的功能,使评价工作成为调节的手段。所以说,学生的评价要引导学生体验其成功、反思其不足、激发其信心、体验其成长。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已作为了一种管理的理念与策略,已成为了大多数教育管理的实践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的共识,成为了当代班主任在其管理上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从真正意义上落实人本化的班主任管理,只有科学认识人性与把握人性,才能最好地完善人本化的班主任管理。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范文

一、组建高效的班干部管理队伍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干部管理队伍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有利于班级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团结、热爱劳动,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高段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组建高效的班干部管理队伍,强化班级管理工作。在选择班干部的过程中:首先,班主任应采取民主投票的形式。只有学生自己主动选择的班干部,才会使学生更加信服,学生与班干部之间也会比较容易沟通,有利于班干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等,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解决方式,或是将这一现象反馈给班主任,有效解决学生在生活或是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其次,班主任对选出的班干部进行培训。班主任应经常与班干部沟通,了解班干部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帮助解决困难,并在班干部管理的过程中,对其讲解班级管理的技巧和重点,使其明确自身的职责,有效提高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小学高段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班干部队伍的优势实施班级管理工作,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班风,逐渐改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观念,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使其成为思想观念积极向上的好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帮助后进生提高综合素质

在小学高段教学中,后进生主要分为三种:①思想品德方面的后进生。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不遵守校规校纪,违反班级规定,并且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惯,不仅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还会影响其他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②学习方面的后进生。主要是学习成绩较差,并且不愿意接受学习的学生,班主任要提高这类学生的成绩较为困难;③学习和思想品德方面都比较差的后进生。这类后进生对班级的影响较大,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需要班主任给予更多的爱,进而帮助学生逐渐改变,提高其综合素质。

班主任在提高后进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应主要从几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对学习方面的后进生,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方式,结合学生在小学方面的弱点,重点教育,提高其学习成绩。第二,班主任加强班风的建设。通过班干部队伍,建设良好的班级风气,促使学生互相团结、友爱并努力学习,共同进步,逐渐影响后进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促进后进生主动进行改变。第三,班主任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发挥出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共同努力改变后进生的状态,使其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第四,对出现反复现象的后进生,应耐心的教导,反复进行转化教育,直至学生改变。第五,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后进生也有其优秀之处,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促使后进生从心理上开始改变,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及时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C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仅要自己了解学生的动态,更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双方合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班主任与家长应是相互配合工作的关系,班主任将学生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配合班主任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在保有学生自身性格特点的同时,保证学生一直处于人生正确的轨道上前进;同时,家长将学生在校外期间的状态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结合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保证学生以积极乐观且豁达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方便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班主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第8篇: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范文

【关键词】班级 班主任 管理 教育

班级是学校的组织细胞,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因为班级管理的艺术,更多地体现在调整、谋划、经营上。所以,班级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实施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学校组织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成败。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

如何处理“管”与“理”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管”就是要求、规范、评判、督促;“理”就是思考、研究、尝试、引导、完善,进而升华为感染、熏陶、激励、唤醒、鼓舞。同时,“理”还包括协调、理顺和理性的意思。协调,是指把不合适的工作制度、措施、方法等及时调整,而合适的、则要继续推广、继续深化、发扬光大;理顺指的是理顺情绪,理顺思想,理顺关系,理顺思路;理性,就是要有科学意识,按教育规律办事,班主任无论对待工作中的什么事都要有适度的分寸、科学的思维。“管”的侧重点在依靠权威推动别人,而“理”的侧重点在依靠思考改变自己。“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态度和魄力,决定着工作的广度和宽度;而“理”则体现着班主任的能力和智慧,决定着工作的深度和高度。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追求“管”与“理”的有机融合。缺少了“理”,班主任的工作就失去了魅力和乐趣。

二、提升能力带好班

把班级带成优秀班集体标志着班主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素质的基本成熟。能否把班级带成优秀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在管理中不断提升能力。在“施爱能力”,丰富爱生内容;“协作能力”,团结任课老师,主动与家庭密切合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个别教育能力”,制定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不同的施教措施;“激励能力”,提倡正面教育,探索表扬学生的艺术,建立学生激励制度的“四种能力”上下功夫。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到:

1、重视班集体建设,建立德育故事库、学生案例库、管理方法库和学生成长档案,带领学生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最好的班级”。

2、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构成、父母职业、经济状况、致残原因、语言康复情况以及学生内心需求、学习能力等,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语言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等良好习惯将是他们终身受益。

4、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把学生看成天使,努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并由衷地欣赏他们。无论多么调皮的学生,身上总有优点。班主任做有心人,俯下身子看学生,把学生当朋友。

5、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实施教育。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中随时随地都会出现一些看起来很平凡的小事,在纷繁复杂的“小事”当中,迅速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6、关注“双困”生。对于智力障碍、品质有缺点的学生,班主任要尽己所能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和需要。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而一些情况特殊的学生,他们对爱的渴望尤为强烈。

三、钻研业务上好课

班主任也和任课教师一样肩负着教学任务。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专业特长,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班主任只有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才能很好地完成班级教育任务,推动班集体建设;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取得学生的信任。作为班主任,要在学科教学或者说专业技能上征服学生,要让学生迷恋你的课堂,同时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1、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残疾的时间和程度也不同,班主任对他们的要求要因人而异。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和成就感。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班主任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方法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各个环节都不可忽视,要调动多种感官学习,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3、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解知识的原理、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只有理解了才记得住、记得牢、用得活;要勤总结,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要及时复习、反复巩固、总结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四、加强修养育好己

班级教育成功靠什么?靠带好班,靠上好课。带好班靠什么?上好课靠什么?实践告诉我们,带好班、上好课靠的是育好己。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加强自我修养,行之有效的措施有:

1、乐于实践。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始终如一,上好每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带好一个一个班。在实践中不仅提高了自己对班级教育目标的驾驭能力,而且磨练了意志,坚定了信念。

2、不断学习。现今知识不断更新,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纳,不断地积聚能力,不断地增值。认真读书,不仅要全面掌握班主任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注意吸纳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丰富自己、开阔眼界、宽广胸怀、提升境界。

3、善于反思。反思主要包括:对教育实验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对教育理论的反思。在所有的反思中,最有价值得反思,是对自己错误的反思,要善于把自己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做一个不停思考进而成为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

4、勤于动笔。勤于动笔,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写作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源泉,阅读是基础,思考(反思)是灵魂。在写作中整理自己的思想,检点着自己的言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提高觉悟水平,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也提高了实践水平。

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跌宕起伏,有时候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比如,面对一个后进生,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事么祸事。 “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里的“悬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难题”。作为班主任每一天都可能会碰到“悬念”,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进而研究,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有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

谭仁杰《做研究教师》

王晓贤《聋校教育学》

张行涛《新世纪教师修养》

第9篇:小学班主任工作反思范文

一、建章立制,先民主后集中

制订和完善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依规治班的前提。班级的规章制度是否科学与完善,直接关系到依规治班的实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然而,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有的班主任往往依靠主观臆断为班级建章立制,导致一些班级规章制度因难以执行而“流产”,有的制度因过分强制执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等严重的后果。有的班主任基本不建章立制,或随心所欲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或让学生处于自生自灭之中,导致班级管理因无章可循而混乱不堪。

充分发扬民主是科学决策的基础。班主任要建立规章制度,需要不断完善“立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广泛而深度地参与其中。比如,新建某个班级规章,班主任可以提出一个总的要求和基本原则,再让学生分组“起草”,各组之间交换修改和补充,然后由各组推荐学生代表组成“专家小组”,联合提出某项规章制度的草案,提交全班学生进行民主表决,建立新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理解班级新规章的内容,提高学生执行班级新规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选拔干部,先设岗后竞选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建立和完善班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是提高学生民主管理能力和提升班级管理效能的有力保障。

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设立适当的岗位,选择适合的干部,进行适度的管理,是开发学生的管理潜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班主任可以按照“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的基本要求和班级变化发展的具体实际设立岗位,可以把班级的学习、安全、纪律、卫生、公物、礼仪、联络等管理进行细化。比如,学习管理包括笔记、作业、测试、资料、时间、课表、课外阅读等。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与能力进行竞选,请全班学生进行监督、考核与评价,可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则高效的境界。

班主任在岗位设置与竞选活动中,要坚持因事设岗,反对因人设岗;坚持人事相应,反对人浮于事;坚持多岗锻炼,反对一岗到底;坚持民主竞岗,反对指定岗位,让岗位设置与民主竞选相辅相成,竭力提高班级民主管理的实效。

三、开展活动,先谋划后承办

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活动是学生张扬个性,经受锻炼,培养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载体。但是,在开展班级活动时,不少班主任往往缺乏科学的计划。有的班主任只是被动地组织学生参与由学校统一安排的活动;有的班主任往往心血来潮,突击组织班级活动,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导致不少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有的班主任一心一意抓教学,基本不组织个性化的班级活动;更多的班主任组织班级活动往往都是几个班干部参与策划和组织,多数学生当观众,或者班主任唱独角戏。班级活动计划的随意性和组织者的少数性,都难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难以收到班级活动的理想之效。

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活动中,可以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依靠学生,活动的成果惠及所有学生。班主任需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底线思维相结合,可以把所带的一届学生的所有班级活动作一个比较系统的规划,把每个学期的班级活动作一个详细的计划,把各项活动可能产生的问题作一个最坏的预测,每学期的具体活动安排提交学生讨论,形成一定的共识,再举行学生小组承办活动的竞标会议。在承办班级活动的竞标会上,要求每个竞标小组阐述活动策划方案,并进行现场答辩,最后由全体同学采用无记名表决的方式决定班级活动的承办者,活动之后对各承办者活动情况进行民主测评,评出优秀、良好与合格三个等第,以充分发挥和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民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丰富班主任的管理智慧,让班级活动更有序、更有效地开展。

四、师生谈话,先倾听后互动

有不少班主任在找学生谈话,尤其是与问题学生谈话时,可能因为教育教学工作太忙,或者是习惯成自然,常常难以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或者学生开口未讲几句话,就让学生打住,直接告诉学生: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不要再说了。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往往口服心不服,甚至当面与班主任辩论或顶撞,这样的师生谈话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准确而全面地了解事实真相是教育的前提。学生犯错的具体原因往往是多样的,而且学生自述犯错原因的角度常常不同,有的避重就轻,有的强调客观,有的隐瞒真相等等。这就更需要班主任牢记“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具有足够的耐心,仔细倾听学生阐释具体情况,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而全面了解情况。

班主任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和谐互动,需要以尊重学生的爱心包容学生的缺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肯定学生的优点,以平等和蔼的真心引导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真爱,让教师聆听到学生成长的心声和脚步声,实现师生和谐互动,共同成长。

五、考核评价,先自评后互评

当下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往往是班主任会同班干部依据学校与班级的有关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很少征求学生个人和广泛听取其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某些方面的具体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与全面,难以充分发挥科学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波斯纳认为,经验+反思=成长。让学生对照学校与班级的评价标准,以具体的事实为基础,总结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评价,是一个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超越的过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让学生之间以评价标准与基本事实为依据进行无记名式的互评,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升的过程。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重在总结与反思,为评价提供更为详实的材料。然后指导学生开展公正的相互评价,重在比较与学习,为评价提供更准确的等第。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结合起来,重在更好发挥评价的积极功能。

六、参观学习,先反思后借鉴

班主任外出考察学习时,发现兄弟学校班主任的先进经验,不同班主任往往采取不同的态度,有的直接拿来,导致“水土不服”,别人的精彩无法在本地落地生根开花;有的听听感动,心情激动,但是没有行动,别人的经验只能永远留在心中;有的积极反思,科学对照,适当嫁接,让别人的经验在本土扎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