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供应链管理认证范文

绿色供应链管理认证精选(九篇)

绿色供应链管理认证

第1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认证范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环境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日益频繁,造成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生态平衡的失调,这使人们从此起彼伏的灾祸和日趋严重的公害中逐渐清醒过来,开始认识到工业革命以来那种不顾地球生态环境的“高消费、高投入、高污染”模式,属于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因此进入90年代以来,各国的环境战略经历了一场新的转折,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这就是向资源利用合理化、能源利用节约化、废弃物产生少量化,对环境的冲击向无污染、少污染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绿色浪潮的冲击下,产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逐渐兴起,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1,2]。传统的供应链是基于企业内部范围的管理,它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产品及成品,再把成品送到用户的一些企业和部门构成的网络,它涉及到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及标准件、核心制造商、销售商和最终用户,但它没有充分考虑在制造和流通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等,而这些涉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和主要实施途径。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机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或称环境供应链管理最早起源与国外,即在供应链管理中增加环境因素思想。20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只是把它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次要方面提出的,而大规模、有意识的研究绿化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1992年到1999年的几年时间里,众多学者进行了返回物流的研究,返回物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制造商如何回收自己的产品和包装物,以达到成本最低、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目的。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还没有完全摆脱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还没有用生命周期分析法(LCA)和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等生态评估工具来具体分析,评估整个供应链的环境影响。

近年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发展较快。Webb(1994)[3] 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在美国科学基金资助下,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随后,北美的加拿大,欧洲的英国等一些国家都开始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广泛研究。Min与Galle(1997)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及“绿色采购”在减低废物中的作用 。Beeman(1999)则是在供应链模型中注重考虑环境因素,提出了更为广泛的供应链设计模式 。Hock则研究了供应链实际运作过程中如何保持生态平衡。此外,通用汽车、福特、惠普、宝洁等许多企业也积极研究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目前,在理论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确切定义,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实施的意义

虽然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现阶段并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从国际上对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重视的形势看,实施绿色管理将是一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讲,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企业应对竞争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供应链,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由于传统关税的取消,我国的产品将面临国际“绿色壁垒”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工业生产“绿色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对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销售和废弃物回收整个过程进行环境管理,实现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化” ,才能真正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加紧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

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消费理念非常淡薄。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发展供应链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来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赢得顾客,谁就能把握市场先机。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联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保证社会实现良性循环。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体现,它考虑环境和资源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使其作为人类生存的要素之一而直接满足人类长远生存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发展战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间签订的国际性和地区环境保护公约多达20多个,确定了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具体要求,指导企业的国际环境质量管理标准ISO14001和ISO14040已经颁布实施,各国为保护环境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越来越详细,越来越严格,公众对企业的期望也与企业的环境保护行动紧密挂钩,时代要求企业必须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保证企业近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完美统一。

给企业与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绿色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是在行业内行业间建立的一种实施“绿色”管理的企业联盟,它不仅是一种信息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集合体,而且也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标准集合体、绿色文化的共同载体。在这样的企业的联盟中,要求其成员具备先进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绿色管理意识,以及贯彻和实施这些意识的能力和决心。在我国企业中建立这种战略联盟关系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给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

三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供应链管理作为是一种战略管理思想,需要企业从全局出发进行规划,从战略性的角度去考虑供应链的地位。本文认为要成功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仔细分析自身的状况,要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发,既能解决企业急需的问题,又能以较快见效的环节作为突破口,明确认识实施目标,确保成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的建立跨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意识,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恰如其分的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企业各个层次员工的环境认识,让员工了解企业本身对环保的重视。

重视咨询和顾问的作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高投入,而且需要改变企业的管理理念;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时间和实施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为减少投入,保证质量和缩短工期,取得咨询公司和管理专家的合作至关重要。所以,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中,应寻找资信度高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企业内管理专家和业务骨干人员共同组成总体规划组,提供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新的管理模型,这对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建立精益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污染,导致人类生存危机。防治污染应该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建立精益企业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所谓精益企业,是全面实行精益生产的企业,精益生产方式把生产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都视为浪费,要裁撤不直接为产品增值的环节和岗位,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取经济利益。因此,生产绿色化是精益企业的本质要求。

核心企业谨慎选择供应链成员。核心企业领头的供应链,向上联系供应商,向下联系销售渠道,不仅自身制定并严格实施环境管理标准,其上、下游厂商及最终用户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环境管理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绿色性。所以,在绿色供应链构建过程中,核心企业对合作伙伴的评估和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考虑其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和信誉等传统因素,还要采取适当的绿色指标体系对潜在的供应链成员进行综合评价,在绿色供应链运行过程中,核心企业还必须对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管理,了解其环保执行情况,将环保质量监督与合作厂商资格认证结合起来,把环境管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这种方式往往是整体最优化的,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最有利的,具有很强的激励因素。

建立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与评价体系。只有确切知道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效果,管理者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特点是:更为集成化,反映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程度;更加注重未来的发展性,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除了对企业内外部运作的基本评价之外,还关注外部供应链的测控;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并重,并且注重指标之间的平衡;产品符合绿色环保指标等等。目前可以应用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方法有ABC成本核算法、平衡计分法等。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杰,屠梅曾,孙大宁.生态型供应链的设计及其管理[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7(3):10-12.

第2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认证范文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中折射出的食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消费者对各类食品质量的不信任。在中国市场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不良影响的三聚氰胺、地沟油、硫熏银耳等事件也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的顾虑,甚至出现严重的海外市场产品召回。因此,如何加强中国食品或农产品行业的供应链安全成为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供应链安全管理是指防御供应链资产( 产品、设施、设备、信息、员工) 被盗、破坏或损坏行为,或者防止引进未通过允许的违禁品、人或其他事物对供应链造成重大破坏而采用的政策、操作程序、技术。

传统上的安全管理被认为是交易过程中的冲突管理,但是今天供应链管理中所讲的安全管理主要以组织风险管理为主。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动机包括维护产品的品牌和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或交易伙伴的要求,增加产品的可追溯性等,最终目标是保证供应链组织安全,实现经营和战略目标。一旦因为安全问题导致供应链断裂,会对企业供应链绩效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因而供应链安全管理被认为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面,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也成为重中之重。

2 相关研究评述和研究假设

由此可见,农产品或食品出现的问题,不仅容易发生在某个企业内部,而且也容易在整个供应链运营过程中产生风险。但是,已有研究更多地聚焦在对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的概念界定和风险分类上,忽视了从供应链的视角分析组织内以及组织间的整合和协调问题。事实上,食品企业通过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可以保证食品本身的质量安全以及在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通过与外部供应链中各个伙伴之间关系的紧密协调,一方面控制和保证食品在整个供应链流程中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也能够吸收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等,以提升其安全管理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食品企业供应链安全管理能力是组织的重要战略资产,它包含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能力以及与其外部供应链中各个伙伴之间关系的协调能力,成为企业一种不可模仿的、不可替代的、稀有的和有价值的资源。这样,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不仅可以迅速地应对供应链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危机,而且也能通过有效的内、外部沟通和信号传递在供应链运作的最初阶段防止危机的发生。方面的监管制度,如最低库存、产品的可追溯性、产品生产标准、操作标准、作业环境的要求等。

响应性措施是为了适应外部的制度压力,实现企业在社会中的合法性而采用的标准化管理流程和规范,主要反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体系认证。这种体系能指导企业实现良好的仓储、运输作业标准以及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于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和内部控制信息透明度都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目前大部分食品供应链上的企业一般都遵循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标准,例如,良好农业生产实践

3 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食品认证的目的是保证食品满足特定标准,包括无公害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3 种类型。无公害食品认证是最低标准,以生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为保证消费者基本安全需求而实施的强制性管理制度。绿色食品认证是指能够达到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中国际先进水平的食品,其卫生安全指标一般高于国家标准。绿色食品代表的是安全、高质、环保,绿色食品认证一般与证明商标相结合使用。有机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生态环境未受到污染,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进行生产,生产活动有助于建立并回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及获得独立认证机构认证的食品。本研究把每种认证都设为虚拟变量,也就是企业获得任何一种认证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例如,如果某家企业的产品只是无公害食品,达到国家对食品安全最基本的标准,取值为1; 如果既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又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表明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标准高于国家基本标准,取值为2; 如果同时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那么该企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更高,取值为3。对食品安全质量认证的取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第3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认证范文

这正是10月22日在天津召开的首届“可持续发展与商业实践――2015绿色供应链论坛”论坛讨论的重点。论坛由天津绿色供应链服务中心、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可持续发展联盟联合举办。

消费端到生产的可持续影响

“我们如果一天喝两杯咖啡的话,这么一个简单的生活行为,一年要消耗掉129升咖啡, 8公斤咖啡豆和5公斤肥料,还会产生很多化学杀虫剂污染的危害”。蒋南青举例认为,“要实现可持续供应链,就要让公众了解从消费端到生产是如何影响的,在每个环节消费者如何通过购买可持续消费的产品带动这个需求。”

根据联合利华的测算,大部分对环境的影响发生在消费者使用环境,比如,就一瓶洗发水来说,耗能最大的环节是消费者用来洗头的消费环节。如果希望把环境影响降低,企业还要通过品牌的力量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联合利华北亚地区沟通与可持续总监吴亮的建议是:“要影响消费者行为,必须容易理解和执行,同时要让消费者有意愿、设置奖励。”比如,联合利华推出补充装沐浴液,消费者购买后会得到购物券奖励重复购买,而补充装可以节省70%的塑料。

供应商的绿色认证

在会议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了“2015年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评价报告”,对167个开展在华供应链管理的品牌进行了识别。报告显示,一批全球领先品牌绿化采购和生产的努力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多数品牌仍有巨大改进空间,同时绿色供应链建设正在获得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更多认同。

第4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认证范文

绿色供应链东莞指数评价结果首次,中国家居产业绿色供应链联盟成立……11月8日,以“协同发展,绿色制造”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家居绿色供应链论坛在东莞市厚街镇召开,环境保护部、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国际知名展览平台、家居产业供应链上的顶尖企业等多方力量齐聚一堂,探讨家居及其相关领域绿色供应链建设和管理的路径,希望将东莞绿色供应链成功经验推广至全国。

以绿色供应链为抓手

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东莞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许多企业环境管理相对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中环联合认证中心负责人吴冷表示,随着绿色消费时代的到来,东莞作为经济外向型城市,企业必须通过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物流、使用和回收等供应链各个环节提升绿色制造的水平和要求,才能跟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在行业和规模企业中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效整合政府、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社会力量,推动企业上游中小企业改善环境绩效,以市场机制推动企业环保工作。

东莞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2015年初就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工作,并于2015年12月成为国内首个获环保部批复的绿色供应链试点示范城市。今年以来,东莞市政府正式把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工作列入东莞市年度重点工作。“东莞市委、市政府战略性、前瞻性地选择以绿色供应链管理为抓手,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环境保护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以下简称东盟中心)副主任张洁清评价说。

针对国内绿色供应链相关工作一直缺乏有针对性指标,急需标准和评价工具的问题,东盟中心牵头制定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东莞评价指标。该指数从能源绩效、环境绩效以及低碳发展三个方面的水平综合评估企业绿色化程度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部门通过指数水平可以深入了解本地区各行业的绿色化程度,企业可以依据“东莞指数”开展评价,有效识别在环保、节能以及低碳三方面的状态及存在问题。

在此次论坛上,东盟中心副处长石峰首次了绿色供应链东莞指数评价结果。此次评估共抽检26家企业,其中家具业19家,鞋业7家。通过东莞指数评价工作,运时通家具集团获得绿色供应链东莞指数五星企业称号,迪信家具、华辉家具等6家企业获得四星企业称号。

石峰指出,作为评价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工具,东莞指数根据绿色设计、采购等50项指标对企业和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指数评价结果的,解决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很多问题,企业关注的重点、改进的方向也更加明晰。

未来数年,东莞还将在广东全省范围率先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绿色供应链推行模式,围绕环境保护的重点构建绿色供应链,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进一步推进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

以家具行业为试点

将绿色理念广泛传播

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享誉国际的制造业名城。“家具产业是东莞发展早、贡献大的优秀传统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设计制造能力强、产品质量优、产业配套齐、品牌知名度高的产业集群。”东莞市副市长喻丽君介绍说,2015年东莞家具业总产值达到790亿元,同时每年两届的名家具展,规模超过150万平方米,成为了全球规模第三、全国规模最大和影响力最强的家具展会,年贸易额超过500亿元,对家具业的带动效应非常明显。

家具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经济效益,但是家具行业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家具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从原料制作环节就开始。”业内人士提到,例如制造家具时使用的三合板,一些劣质的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常会采用含有甲醛的粘合剂,用这种三合板做成的家具就会释放出甲醛。另外,家具的喷涂工艺中,如果使用不环保的涂料,往往会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胥树凡就指出,当前国内家居行业技术不断进步,产品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但是就家居整体状况而言,市场形态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方式,家居产业的绿色化还有很大的差距。

“部分城市室内存在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也表示,目前国内的室内甲醛主要来源于不合格的装饰装修和建筑材料。国内装修装饰材料的标准指标限值、标准实用性与国外存在差距,导致许多装修装饰材料和产品单独检测合格,但是一齐进入房间之后导致甲醛等超标的问题。

在当前环保标准日渐提高,公众消费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的大潮流下,家具行业如何转型成为绿色化行业,得到了东莞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这两年,东莞加大VOC整治力度,对涉VOC行业进行大力整顿,家具行业就是重点对象。”东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提到,东莞一方面加大对家具行业的环保整治力度,通过环保设施的建设运行,努力降低行业的污染强度;另一方面考虑到东莞家具行业的行业影响力大,将其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试点行业。

在此背景下,中国家居产业绿色供应链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应运而生。该联盟由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中国皮革协会等8个与家居业相关的部级行业协会联合发起,未来将致力于将绿色生产贯彻到家居全产业链,并逐步建立起高标准的绿色产品标识系统。联盟的成立,对于家居行业的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带动相关行业及其他行业进一步开展绿色行动。

“联盟是搭建家居行业交流合作平台,整合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资源,探索家居及其相关领域绿色供应链建设和管理的路径,激发行业和企业协同发展、绿色制造的热情和活力。”喻丽君表示,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加快掀起家具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热潮。

据了解,绿色供应链联盟对于家具行业上下游企业的直接供应、采购成本的降低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可以掐断不合格的原材料供应,让环保领先、技术领先的企业更有话语权。“应该将东莞打造成为国际绿色供应链家具平台。”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会长孙莲英表示,联盟未来会在东莞打造绿色供应链展厅,让东莞及周边的居民能够率先用上绿色产业链标识认证的家居产品。

打造家具行业更高标准

带动行业绿色创新发展

联盟联合了全国从事家居产业上下游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设计机构、科研院校,是一家非独立社团法人组织。发起的8家单位分别是中国家具协会、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皮革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其实,联盟的成立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水到渠成的结果。”孙莲英说,家居行业对于绿色供应链已经有很大的内在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很多时候企业不能单打独斗,而需要与相关产业链融合,协同发展。

未来,联盟将有效整合上下游的行业信息,降低信息成本,形成行业的资源共享。此外,还将提供综合信息、标准认证等服务,设计制作联盟的绿色供应链统一标识,分行业对家居产业链中的所有产品制定团体绿色标准。

在成立大会上,联盟宣布把永久会址、秘书处都设在东莞。目前,加盟的会员企业有85家。其中,东莞仅家具行业就有10家企业,包括慕思、城市之窗等知名家具品牌。孙莲英表示,以后每年都会在东莞举行研讨会,就联盟一年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行业趋势进行交流。每年联盟标准、推荐产品信息等工作也将在东莞进行。

在联盟的条例中,明确了联盟将制定统一的绿色标识,只有通过联盟认证的产品和企业才能使用。孙莲英向媒体表示,联盟制定的行业标准将高于国家标准,对符合联盟标准的企业颁发绿色标识。联盟的绿色标识既能在市民选购产品中起到引导作用,还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第5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认证范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供应商管理;政府政策;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供应链管理中,为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竞争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企业对资源的掠夺以及环境的破坏。为此,要先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中的环境问题,就需要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来提高环保绩效。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可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管理模式。故此,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

1绿色供应链下供应商管理

1.1 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是指企业优先购买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环境标志产品,寸近期也环境行为的改善,从而对社会的绿色消费祈祷推动和示范作用。

绿色采购是整个绿色供应链的源头,实施绿色采购可以降低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整治以及废物处理的成本、保护自然环境、提升企业形象、提高经营业绩,最终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竞争力[4]。

1.2 绿色供应链下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注重绿色的理念,在保证其绿色的基础上,通过绿色采购从供应商处获得其主要的生产资源。优秀的供应商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被认为是提高整个供应链性能的基础。在绿色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采购成本以及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对企业产品的绿色度和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好的供应源是绿色供应链顺利运营的基础。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绿色,并与供应商建立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企业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应该更加慎重。

2政府的政策管理

2.1政府强制管制

政府通过“命令—控制”的强制管理方法,该途径主要以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并强制予以实施的方式来达到国家确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实施管理的最基本、最普遍和最有效的管理措施就是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政府对绿色供应链中的环境管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涉及的污染活动进行直接干预,不考虑企业之间成本与收益的差别,对所有的企业的要求一致;第二,直接干预都带有法定性质,一旦不遵守,就会有严重的法律和经济后果,实行惩罚措施,所承担的责任风险要远高于企业的不实行绿色交易时的成本和收益。

2.2经济激励手段

经济激励手段是针对企业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对坚持发展绿色理念的企业在成本和收益上予以一定的补贴,激励其实施绿色交易的行为。其主要是通过影响成本和效益,引导经济当事人的行为选择,以实现改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企业作出的决策和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激励企业使其达到环境标准或遵守行政法规。经济激励手段是政府强制命令手段的辅助和补充,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环境行为的外部性,从而改变企业的成本和利益结构,并最终对影响其行为和选择,它是解决环境问题有效的途径。

2.3政府直接提供或经营环境服务

政府直接提供货经营环境服务是对具有明显外部经济的环境项目,私人一般不愿意或者没有政府帮助很难提供经营。因此,实施这种措施,由财政拨付进行投资兴建和维护,或委托给私人经营。从实践来看,政府直接提供或经营的服务一般仅限于公用事业部门。

3绿色供应链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为了推动绿色供应链在企业中的推广和实行,绿色供应链的运营都需要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绿色供应链激励机制和激励体系。绿色供应链激励机制是指在整个供应链集成化系统中,为了实现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最优,激励主体通过一定激励措施或手段,使激励客体自愿或不得不选择与激励主体目标和标准相一致的行动。一个有效的绿色供应链激励机制是根据激励目标将直接关系到绿色供应链企业成员的利益和积极性,直接关系到绿色供应链运作的效率与效益。通过选择恰当、公正的激励策略来使绿色供应链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并能够有机地协调运作。

4绿色供应链下政府、企业和供应商三方协调策略

在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中,企业要求供应商提供环境相容、符合环保法规的原材料或服务,而政府则对企业和制造商执行监管功能,以保证其生产和交易的绿色环保性。由于政府、企业、供应商三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弈。因此,为了实现参与主体的整体利益优化以及各方的“共赢”,各参与方之间必须建立起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承担成本和风险、共享利益的组织关系,需要参与各方的积极配合和必要的激励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能民,汪应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报.2007(2).

[2] 白庆茹.论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2008.

[3] 王能民,杨彤.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2007,1.

[4] 冯建本.浅析绿色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J].现代商业.2013(3).

[5] 金常飞.基于博弈视角的绿色供应链政府补贴政策研究.湖南大学.2012.

[6] 王健,红.绿色供应链激励策略与激励模式研究 [J].管理观察.2009(13).

[7] 葛俊.面向绿色供应链目标的战略供应商选择.华东理工大学.2011.

[8] 李广华.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J].商业时代.2013(3).

作者简介:

第6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认证范文

关键词: 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对策

供应链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个流的统一物流贯穿供应链的全过程物流,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那么,物流管理很自然地成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还缺乏绿色的理念,没有综合考虑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效率,对顾客退回物品以及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品的处理一直排除在企业经营战略之外。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度关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的增强,以及政府对环保法规约束力度,加大绿色物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逐渐受到国内外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

视。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组成的链状结构、通道或网络。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的制造、运输、使用过程都会产生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食品供应链的组成及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行业一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市场把握不准、计划频繁调整、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批号老化、全国范围工厂间调货、客户要货批量减少、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不够高、产品推广不理想、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陷入被动操作等。可以说,都属于供应链运作或与供应链密切相关。

食品供应链属于典型的功能性产品供应链,供应链的设计主要着眼于各环节综合成本最小化,以推动策略、预测囤货型生产为主,通过采购、生产、配送的平稳运作来降抵成本。强调规模经济,以产能利用率、库存周转率等物质效率指标。

食品供应链有关专家认为,食品供应链属于典型的功能性产品供应链。供应链的设计主要着眼于各环节综合成本最小化,以推动策略、预测囤货型生产为主,通过采购、生产和配送的平稳运作来降低成本。随着时展,顾客对食品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和个性化、方便化的趋势。对于食品企业而言,一方面要满足顾客对食品样式种类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满足顾客现有购买能力的要求。无论农村农民,还是生产食品企业都追求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在考虑顾客和食品本身对物流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同时,还要尽量控制物流成本。这样,我国食品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当今,我国食品工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食品的配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尽快实现食品安全配送,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食品绿色供应链”已成为食品物流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绿色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参考模型。它能测评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使战略性地进行企业管理成为可能。该模型将供应链分解为五个环节: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和逆向物流。

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型从总体上把整个供应链分为制定绿色供应链的计划环节、采购环节、制造环节、交付环节和逆向物流环节,在每个环节都应遵循绿色制造的要求,把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绿色系统进行管理。

1.制定绿色供应链的计划环节。

绿色供应链是以传统的供应链为基础,并结合制造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的应用技术,其目标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从产品设计、制造、装配、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后回收处理,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均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问题,以实现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作为首要环节的绿色供应链计划环节,主要是要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无论是本企业内部还是相关联的企业和使用者,都要考虑资源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核心企业,作为链条中最重要的企业,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供应链运作模式,从设计的源头,到采购、生产、销售和回收,以及废弃物的处理,引入绿色的概念,从而全面计划、杜绝任何形式的污染和浪费。

2.绿色供应链的采购环节。

绿色采购,就是在原有质量控制的标准、价格可比较的标准的基础上,加入绿色标准,即要求供应商在市场时采用绿色原料、绿色工艺,实现材料、能源的节约,来达到源头控制,满足公众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原来是通过包括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价格、地理位置、可靠性、售后服务、供货期和柔性等指标加以考核和管理,而现在应该加入绿色评估要素,确定绿色供应商优先采购的机制。在此阶段,需要考虑到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是否具有污染性、生产制造过程是否是清洁的、运输过程是否能够节省能源等因素。对绿色供应商的管理要充分体现根据最终产品的要求,结合供应商的实际困难,帮助部分供货商制订生产环境改善计划,以确保供货厂商的生产环境条件达到绿色标准,尽可能减少产品给环境带来的损害,以实现制造方、顾客和整个环境的“三赢”。

3.绿色供应链的制造环节。

绿色供应链的制造环节不仅指制造、加工过程,它是一个包括了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产品加工、物流设计、包装设计及产品拆卸等过程的大制造概念。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等。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减少原料、重新利用、物品回收,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4.绿色供应链的交付环节。

绿色供应链的交付环节实际上是一个交付的过程。它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从核心企业(制造商)到分销商或零售商的过程;二是从分销商或零售商到消费者的过程。

5.绿色供应链的逆向物流环节。

逆向物流,指物资从产品消费点(包括最终用户和供应链上上客户)到产品来源点的物理性流动过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逆向物流涵盖了有关再利用材料与物品的所有活动即收集、拆卸和处理用过的产品、零件或者原材料,以使它们有效地再利用。按成因、途径和处置方式的不同,根据不同产业形态,逆向物流被分为投诉退货、终端使用退回、商业退回、维修退回、生产报废与副品及包装六大类别。该物流过程主要包括产品回收、检验与分类、检修、分拆和再加工、报废处理等步骤。

四、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面对当前国内、外市场状况,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中国制造业的迫切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因此,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思考和行动: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一方面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意识,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恰当地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实施绿色采购,尽可能减少产品给环境带来的损害。

2.从食物源头开始,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

绿色供应过程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根据制造商本身的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对评价指标加以适当调整,设置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制造商的战略意图;其次,强调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上对环境保护的认同,这是实现供应链成员间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最后,在供应商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样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

(1)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增强现代物流意识。食品生产企业和农民要树立绿色物流的观念,在物流过程中不断搜集、整理、储存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物流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政府应为改善农产品物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政策法规方面提供保障,推进农产品流通市场化的进程,健全行业法规,加大管理力度,保持适度竞争,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竟争环境。

(2)培育食品物流市场,构建食品绿色供应链,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打造现代食品SCM模式。食品供应链包括从育苗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废弃物回收等所有流程,这当中,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标准化等因素影响着食品供应链的始终。“信息指导+种业公司+农业科技推广+农资连锁经营”是打造农产品供应链的前提,我们应鼓励农民成立生产协作小组,尝试实施整合型生产物流机制,将区域内的农作物耕作、田间管理及农产品的收获、加工、存储等作业形成的物流统筹由共同机制运作,确保食品安全,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链;积极运用绿色营销手段。要在革新传统销售方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别是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流通加工和销售网点、发展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将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使农产品生产企业减少在物流设施、设备、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专心从事农产品生产,有利于农产品产量提高、成本降低。

(3)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我们应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切实转变其单一经营的观念,彻底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对农民开展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培训,向他们传递绿色技术和信息,对培训合格的农民颁发“绿色证书”。

政府应利用相关政策充分,调动物流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将先进的绿色物流的科研成果及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3.加强用户环境消费意识。

我们要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资源负荷重、压力大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绿色消费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绿色消费可以从消费终端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遏制生产者粗放式的经营,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发展绿色消费不仅可以从优质无污染的消费对象来改善人们的消费质量和身体健康,而且能够在消费过程中通过观念的转化、行为的转变,提高广大群众对环保、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筑牢食品流通安全防线,加强管理部门执法力度。

即通过集中开展对经营者履行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等法定责任和义务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不断引导和监督经营者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两项制度。按照经营主体规模大小,确立不同的建设核准。经营主体为食杂店的,需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属于食品批发主体,建立食品购进、销出电子登记台账或管理软件,条件具备的应通过网络与当地工商部门联网。管理职能部门按照《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执法,对违者加大惩罚力度,形成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防线不可碰的意识高度。

5.增强食品物流链的安全性。

加强生产采购基地、储藏加工基地的建设;提高配送运输的效率;严格执行检验检测标准;不断改善技术支持。在各农贸市场、住宅小区设立品牌连锁专卖店,面向消费者直接销售的同时,按照区域开展配送服务,开拓市场,方便快捷(如推广家庭净菜配送,市民可以通过打电话甚至上网订购新鲜蔬菜和放心肉品)。探索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统一配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标识、统一指导价格、统一服务模式。引进先进的技术,实施“食品物流链”,不仅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重大举措,而且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从生产、存储、包装、加工、配送等多个环节对食品实行安全监控,将成为安全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渠道,以流通环节的建设带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从而确保食品从“食品产地”到“消费者餐桌”整个过程的安全。

食品品种涉及冷冻速冻食品、保健食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等,对于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法。通过对食品的分类可使食品物流企业详细地掌握各种食品的特征,以便于使物流工作有针对性地实施,使整个系统更加协调有效地运行。另外,要加快食品物流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建立起食品物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发展食品物流配送的网络化,以提高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食品物流链中现存的关键问题。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是21世纪中国企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最大机遇。它可以改变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只注重经济在数量方面的增长,而忽略食品行业缺乏可持久发展、环境破坏、导致环境污染的现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对于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的我国,有着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魏晓宁,李延霞.浅谈供应链物流管理[J].物流科技,2003,26,97:12-13.

第7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认证范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经济发展;战略;途径

在制造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同时给环境造成污染。我国越来越重视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绿色供应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内容

1.1 定义

所谓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引入相对较全面的设计理念,对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组织、分销供应、消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整个供应链过程进行生态设计。也就是说通过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之间的紧密协作,使得整个供应链系统在内外部环境管理方面实现最优化的协调统一。

1.2 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销售、绿色消费、绿色回收以及绿色物流,下面分别来谈谈。

(1)所谓绿色采购,就是根据绿色制造的要求,生产企业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能够对环境友好,无毒无害,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采购过程的绿色化。

(2)绿色制造包含绿色设计和绿色生产。

(3)绿色销售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企业要提前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争取在利润和发展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时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在商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过程中,遵循环境保护的资源节约的原则。

(4)绿色消费主要有三层含义:

一方面:在消费时,消费者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另一方面: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第三方面: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5)绿色回收指得是要考虑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等的回收处理成本与回收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出最佳回收处理方案。

(6)绿色物流是在整个物流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2 绿色供应链模式下的销售管理

目前,绿色供应链模式下的销售管理,已经不是已有产品去寻找顾客,而是先通过市场调查,以顾客的需求为起点,以顾客需求满足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全方位全流程的互动活动。主要包括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直面终端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异业结盟,协同服务,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让供应链成为顾客化定制的生产线;信息化库存使供应链成为库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顾客价值。

当然现在仍然还有不少企业怀念过去的经典模式,通过设计一句好的广告词,等顾客上门买。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90%的顾客表示已经受够了浮夸的广告,72%的顾客认为现在的广告很无聊。随着消费的日益感性化,顾客已不满足大众化的同类消费了,个性化消费已渐渐成为潮流:个性化产品、个性化服务、方便性获得、即时性享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仍然坚持有距离的营销模式,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2.1 客户关系管理的供应链构建原则。

供应链上客户关系管理的构建本着以客户为中心,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实现客户满意,赢得客户忠诚,提高客户价值的原则[1]。各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凭借一体化的供应链来实现客户需要的最大满足。

(1)对供应链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反馈需求信息。在市场环境下,通过营销策略和信息技术来掌握客户的确切需求,这样企业供应链的供应活动就有据可行。同时,动态管理还可以使企业及时把握新的市场机会,发掘潜在客户,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2)将最终客户与供应链连接起来。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构建共享的数据库来达到供应链伙伴之间数据共享。这种供应链的构建能够实现客户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使供应链就能快速响应客户的每一种需求。

(3)全面管理企业与客户发生的各种关系。生产商或分销商同最终客户的关系、供应链上成员企业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关系都需要好好进行管理,协调处理好不仅将会显著提升企业营销能力、降低营销成本,而且还会控制营销过程中的客户抱怨的各种行为。

(4)建立一种面向流程的观点。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必须本着一种面向流程的观点,这种观点打破了以功能划分的组织边界,使得组织将精力集中于最终结果,围绕客户而不是企业内部组织活动。

(5)与客户间保持良好互动。企业可以选择客户喜欢的方式同客户进行双向沟通,为客户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更好的服务于客户,从而保留更多的老客户,吸引更多的新客户参与进来。

2.2 客户关系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2.2.1 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与顾客保持良好关系,即是做好顾客服务质量,加强顾客满意度,以保持顾客忠诚度,以增加顾客未来信心度。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留住顾客。目前常采用CRM战略思想[2],CRM不仅是营销思想,还要求企业后台各种职能活动的有效支持,从战略计划到作业计划,从供应商的选择到面向消费者的个性化营销,从原材料的选择到产品的设计,必须符合这一思想,这样才能让客户关系管理真正起到作用。

2.2.2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少一方,企业就会面临“信息孤岛”的现象,即信息只能在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流动,而不能将信息释放到整个供应链中,否则企业并不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这种形式上的客户关系管理,在实质上并不能促进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从供应链管理方面来看,经历了从传统的供应链到新型电子商务供应链,他们的一个本质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因而市场竞争已转变为企业掌握客户需求并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之间的竞争,势必将表现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现在的企业要实施供应链管理或对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更新,将集中在如何实现以需求为中心“拉动式”的供应链条,必须朝着周转环节少、灵活性强、交易成本低的方向发展。

2.2.3 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一体化过程。

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一体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

(1)进行营销和供应链的调查。企业要派专人对客户进行调查了解,对客户需求、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供应链设施和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之间的连接点和切断点进行详细调查,促进营销。

(2)决定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企业根据财政目标,决定一体化管理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同时注意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3)分析和确认差异。企业要分清分析目标和调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然后确认他们的强点和弱点。

(4)确切的阐述一体化战略。企业要在这个阶段决定怎么接近一体化管理,确定实行方案。商讨决定启用何种方法来追求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最优化,以及一体化带来的经济效益。

(5)计划初步的一体化培训。根据一体化管理战略,企业可以确定实行战略的初步计划。初步计划围绕从系统一体化到新库存计划系统,而且为了一体化管理初步的成功,培训是非常关键的要素。

(6)决定实施顺序。企业要重视初步一体化,而且要建立逻辑的初步一体化顺序。有的初步一天可以同时进行。

(7)设立评估指标。评估指标这个阶段非常重要,这个过程影响到整个一体化的过程。若相关企业实行不合理的评估指标的话,投资将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设立评估指标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改善,已求到达完善。

(8)跟踪结果和修正目标。根据企业规定的评价标准,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通过结果,再次商议目标的正确与否,可以适时进行目标的修正。

3 营销模式、销售渠道和销售战略

3.1 营销模式。

3.1.1 推测型营销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充分享用规模经济所能带来的利益。它的特点是少品种大量生产、大量仓储与配送,按市场预测进行生产,注重流通渠道的控制,采用分销商等中介的应用组织形式。

3.1.2 实时型营销模式:这是一种基于市场预测和拓展的经营模式,产品创新程度、产品线扩展的广度以及营销渠道的控制程度决定了它的成效。它的特点是多品种少量生产、高频度少量配送,按订单生产,注重产销物流的整合、建立战略联盟,采用网络营销等手段。

3.1.3 供应链营销模式:供应链营销模式的变革是从推测型营销模式实时型营销模式转换。

3.2 销售渠道。

公司内部的组织单位和公司外部的与经销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都有一定的销售渠道。通过渠道进行商品、产品或服务的交易和实物配送[4]。

构成销售渠道的基本机构是生产者/中间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按其推进阶段过程,可以划分为0-3级销售渠道。见表1.

表1:销售渠道

渠道级别销售渠道结构

0级生产者消费者(直销)

1级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

2级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生产者商零售商消费者

3级生产者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生产者批发商商零售商消费者

3.3 销售战略。

针对企业而言,市场营销决策是指对有关产品市场经营和销售活动的目标、方针、策略等重大问题进行选择和决断的过程,而营销策划是在决策的选择决断之前的一种谋划、构思、设计的思维过程。选择与决断的理智与否和正确与否,其前提保证条件,是要有经过科学策划程序运作而生成的备选方案。没有策划方案,就没有选择,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策划。可见,决策选择和科学策划相辅相成是市场营销活动成功的基本保证[5]。

3.3.1 以高档市场为目标:高质量和良好的服务在高档市场消费者的决策中起重要的作用;高档次市场消费者时常也进出平价商场,因此好的商品、合理的价格是瞄准这一潜在影响力市场的方法。

3.3.2 以价值市场为目标:成功的折扣商店使其顾客确信自己十分聪明和与众不同。这种以顾客价值取向的经营思路使一些超级市场、连锁店获得巨大成功。低档消费市场的消费者。

3.3.3 以时间价值为目标:时间价值在中高收入者价值观念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些擅长为顾客节约时间的公司更容易成长。

4 绿色供应链销售管理实施的途径

4.1 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

根据制造商本身的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对评价指标加以适当调整,设置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制造商的战略意图并强调供应商与制造商对环境保护的认同,这是实现供应链成员间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供应链成员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在供应商之间具有可比性,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6]。

4.2 加强用户环境消费意识。

我们要认识绿色消费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绿色消费可以从消费终端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遏制生产者粗放式的经营。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从优质无污染的消费对象,来改善人们的消费质量和身体健康。

4.3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由于企业的情况不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也就多种多样。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仔细分析自身的状况,要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意识,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实施绿色采购。

4.4 加强管理部门的环境执法

执法部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向各企业决策者宣传绿色市场营销观念;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7]。同时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由于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考虑环境问题,所以绿色供应链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目的。在设计绿色供应链时,不仅要考虑更多的因素,而且还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协调问题,这样整个体系变得异常复杂,绿色供应链管理也难上加难。

总之,销售就是介绍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过程。商品当然包括着有形的商品及其附带的无形的服务,满足客户特定的需求是指客户特定的欲望被满足,或者客户特定的问题被解决。能够满足客户这种特定需求的,唯有靠商品提供的特别利益。

市场营销工作必须与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财务等工作环节协调。只有这样,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才能够得以达成,企业的总体经营策略才能够得以有效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 王文正,丁红红.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及其实施途径.[N].东南大学,2009-6(3):

[2] 黄桂红,张小玲.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N].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0-05(5)

[3] 方炜,黄慧婷,刘新宇.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成功标准与关键因素分析[N].西安财经学院2007-12(24):12

[4] 马吉睿.绿色供应链定价决策与回收协调问题研究[D].工商管理学院.2008年

[5] 曹谏.博弈论与供应链管理[D].信息学院.2009年1月

第8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认证范文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 现状 环境 实施途径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与战略意义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中对资源使用量的急剧扩张,已经造成了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绿色平衡的失调。因此, 进入20世纪90 年代以来, 大多数国家先后相应地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 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绿色战略趋势, 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不断出现。由于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消费, 其间经历了很多生产和流通过程, 因而, 绿色战略就不仅是某个工艺、某个产品、某个企业所能解决的问题, 它涉及到整个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各项活动,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这个时候便应运而生。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基于供应链上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管理, 虽然它也涉及原材料、能源的节约, 但这只是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和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 并没有充分考虑过在制造和流通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所产生的影响, 并没有考虑到使用产品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回收与再利用, 等等, 因此,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 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 将绿色设计管理、机械制造工艺、评价方法和决策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对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已成为世界价值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追求内部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环境问题,同时国内企业生产的非绿色产品在世界贸易市场中屡遭挫折,这些问题的出现,势必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大计。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当前国内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较好的解决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企业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信息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支撑, 选择具有绿色优势的企业为核心建立战略联盟, 通过采用详细的环境效益标准, 树立供应链成员的环保意识并采用绿色技术, 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到消费再到回收利用的整个流程中, 资源效率尽可能高, 环境影响尽可能小,供应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建立如图1所示的绿色供应链概念模型, 其中实箭头表示“正品”物流, 虚箭头表示“废品”物流。

在该概念模型中, 绿色供应链分为运作系统和支持系统。运作系统包括从资源投入到最终消费的“正品”物流过程和物品回收及循环利用的“废品”物流过程,其中涉及到的参与者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用户以及回收商。支持系统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环保技术、废料处理技术等循环再生系统, 为绿色供应链的成员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2.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

内部物流的变化可以明显地减少污染和降低成本。毫不奇怪,许多企业已致力于提高内部的物流过程。一些企业加强培养员工的环境意识,使员工关心采购,尤其是包装和内部物流中涉及的环境问题。另外一些企业对他们的采购员进行培训,使采购员摈弃采购严格基于单位价格的谬论,而认识到其他一些问题的重要性,如处理过程和材料的浪费。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气公司把每个员工在内部物流管理中对环境友好的表现作为重要的绩效考评指标,与每位员工的奖金直接挂钩并占相当的比例。正是由于通用电气公司对环境友好的有效实践,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声誉,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最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制造商应当树立新型“双赢”的理念

积极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新型的战略联盟关系,通过新型战略联盟之间的合作,对使用过的包装物进行回收既节约了生产成本,获得商业效益;又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获得环保利益。同时核心企业应为供应商和分销商提供培训或技术支持,因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如制造商)由于其具有的雄厚实力,能够在环保技术的研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供应商和分销商的研发经费往往是无法与之匹敌的。制造商必须意识到,在现实社会里,供应商和分销商与自己一样受到严格的环境规则的约束,一旦某一个供应商由于违反了环保法规被迫关闭,整条供应链的运作将被迫停止。所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应当为其他企业提供相应的培训或技术支持,以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环境管理能力,保证供应链的连续运作。

4.强化供应链企业全体人员绿色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全体人员的绿色观念,所以企业的高层领导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将“绿色”作为供应链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让每个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认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为社会和企业所带来的长期回报,让每一个员工通过实践努力,使“绿色”慢慢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树企业“绿色形象”,创企业“绿色品牌”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5.示例

电器产品如家电产品和办公自动化产品等是现代社会中量大面广的消费品。目前, 消费者购买的是电器产品及其包装物的所有权。在电器产品送达消费者处后, 包装物往往被废弃。在电器产品使用阶段完结后, 由于消费者本身没有回收和处置旧电器产品的能力, 因此旧电器产品往往也被废弃。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如包装物使用一次即废弃, 旧电器产品中的有效元件也被废弃, 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负担, 如电器产品的价格中包含了包装物的价格。针对上述情况, 提出电器产品的绿色供应链,见图2。其中包括电器产品制造商、电子元件供应商、印制板制造商、产品外壳制造商、包装物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维修服务商和回收处理商。在整个供应链通道中系统和综合地考虑绿色特性,使电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1]Thomas Douglas J , Griffin PaulM. Coordinated supp ly chain manag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Research,1996,94:1~15

[2]L ee Hau et al.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 ly chain:the bullw h ip effect[J].M anagement Science,1997,43(4):546~558

[3]汪应洛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11(15):82~87

第9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认证范文

[关键词]国际环保指令;生态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不断推出的日益严格的能耗产品生态设计、节能等环保指令,进一步提高了其绿色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相关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约束性也日趋严重。欧盟已于2005年8月13日正式实施《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于2006年7月1日实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2005年7月6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正式公布了关于制定能耗产品(“energy-using products”)环保设计要求框架的指令2005/32/ec(简称eup指令),它作为集成产品策略框架的一部分,考虑了产品在整个生命循环周期对资源能量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并规定会员国应在2007年8月11日前完成符合本指令所需的国内立法及行政规定[1]。eup指令针对所有能耗产品设定生态化设计规定,将影响全球各地的能耗产品制造商及供应商,而其扩散效应将恶化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环境。2005年8月8日,美国国会颁布了《2005年能源政策法》(《epact2005》),该法对多种高能耗商用产品和消费产品制定了新的能效标准,扩大了促进高能效产品的“能源之星计划”。同年11月底,美国政府向wto提交了关于耗能产品能源节约法规的g/tbt/n/usa/154通报[2]。美国对上述产品实施能源节约法规后,给我国制造业的相关产品带来限制。日本科技水平较高,在环保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不断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绿色技术标准,譬如:家电回收法(harl)、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lpeur)、绿色采购法(gpl)[3],并利用环境标志对进口商品进行严格限制,对我国的耗能产品贸易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冲击。

我国大型耗能产品企业大多与国际环保标准接轨,针对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国际环保指令的生态设计,这些企业大多已步入正轨,并占整个产业链的30%。由于供应链的合理化,使面临边缘化的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环保材料供应链难度更大,将面临生存危机。这已成为政府、企业、学术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国际环保指令对耗能品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

欧盟eup指令真正考验的是国内的中小企业。我国的商务部正积极与欧盟进行磋商,为我们的企业争取尽可能多的豁免产品名单。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75%都是由合资公司和我国大型企业来完成的,国内不少大型家电企业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绿色环保壁垒”面前也已经在下大力气进行自身生产线改造,这些企业由于研究起步早,抗风险能力强,应对eup环保指令没有大问题,但中小企业尚处弱势。欧盟的weee指令涉及的产品回收率和回收成本问题跟生产商密切相关,如 weee指令指定的 10大类产品回收率均要求达到70%以上,而国内一些生产企业的回收率仅为40%左右。提高回收率的有效途径是改进产品设计。目前,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已经完成了相关的生产线改造。大企业自身具有很强的市场推进能力,通过向上游转移和下游压缩消化,完全可以渡过目前这一难关。相比之下,由于受国内外大企业应对欧盟法案整合上游供应链的影响,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型民营电子企业的订单大幅下降,并面临着很大的退货压力,将承担欧盟新环保法案带来的第一波杀伤力。而企业对rohs指令的重视要远高于weee指令,原因是rohs指令牵动产业链所有环节的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供应链危机。rohs指令限制了6种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出路就是生产商要么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要么改变工艺,这将会带来包括成本采购、设计、生产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中国制造业一直走低端路线,大量环保材料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还没有形成相应产业;受到rohs指令影响最大的彩电、碟机行业已开始尝试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中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无铅焊接技术,并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交的电容电阻也进行无铅化改造,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还没有实施相应对策。

如何提高满足欧盟、美国及日本需求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对这些国家的耗能产业作一个全面的评估。从技术的角度,绿色壁垒的措施往往是以高科技含量的绿色技术标准为基础,很多技术标准甚至还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涉及面广;单个企业受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和自身利益的局限,没有能力,也很难从全局的角度就新标准是否符合技术发展轨迹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绿色壁垒实质上是标准化的过程,因此,需参照国际行业绿色技术标准研究如何制定、通过和实施各项技术法规、监督及标准化问题。为此,对生产耗能产品的中小企业而言,应做到:1.加强同行业的沟通,尽快制定应变政策,整合行业环保技术力量,加快企业转型,以适应市场变化。2.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系,掌握国际技术标准化信息,设计打破绿色技术贸易壁垒的途径;同时,争取扶持、补贴政策。3.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申请专利;另一方面在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更要善于维护自身的专利权利和合法利益。在此基础上,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有效应对国际环保指令的必由之路。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对国际环保指令的关键

供应链管理提出有20多年,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概念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的自身资源利用。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重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重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而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则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目前,公众已不仅要求企业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更要求企业减少产生污染环境的废物,而且要求企业进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和强化环境因素,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内各部门的沟通,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产品的销售以及回收的全过程中考虑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从而实现所在供应链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考虑生命周期管理和工业生态学,即最大化利润和保证环境质量的管理,其焦点是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针对前述不同国家环保指令对生态设计规定以及iso14000国际认证对环保要求,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耗能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四、生产耗能品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是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即将供货方纳入环境管理过程,企业实施环境友好实践(efp,environmentally—friendly practices)的三个方面,实现产品设计过程、产品材料的选择以及供应过程优化[4]。

(一)产品的设计过程。从产品设计初期,就导入生态设计概念,将材料的易回收、可循环考虑在内。具体而言,从自身优势出发,找到适合企业生产的产品,专攻这类产品的研发;加强对原材料的研究和制造设备的研究,在检测和材料替代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了解有害物质存在的机会,使用通过有害物质含量测试的材料,确保生产过程不受污染;构建物料控制系统,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产品设计中考虑环境问题,必须讨论所有材料的生命周期,加强设计者和材料专家之间的沟通,并使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如生命周期分析、质量性能分析(qfd,quality functions deployment)和为了环境的设计(dfe,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等。

(二)产品材料的选择。dfe要求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同时包括购货企业的行为和供货方的行为。购货方为了环境的设计与供货方的环境管理密切相关,因为双方都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1993年,美国要求对释放臭氧物质(ods,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或者生产过程中使用ods的产品必须加以标注。而到本世纪初,美国已在环境保护(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中规定禁止使用ods。福特汽车公司把环境概念纳入成本材料选用控制中,不仅带来了环境效益,为企业树立了声誉,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9年,福特公司资源再生利用的收益达到10亿美元[5]。福特公司汽车的外壳和其他很多部分,都是用易拉罐、塑料瓶等回收物做的。尽量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也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前,许多企业在一种产品中使用多种成分组成的材料,这就给日益受到重视的循环使用带来了困难。并且,使用替代品来减少废物产生和降低原材料消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改变以往使用原材料的习惯,防止使用法令上已经或者即将禁止使用的有害材料,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并且,不同行业应按照出口地区的具体环保指令选用材料,譬如,rohs指令的关键在于采用替代性的原材料及工艺,如使用无铅焊接材料和无铅焊接设备;全面使用无机阻燃剂等,避免使用限定的6种有害物质。要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首先,应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上都需考虑环保的要求和回收的成本,尽量减少回收和再处理的费用,并在生产的电子产品上标注安全使用期限、产品回收信息等。其次,对明令禁止使用的有害物质应尽早开发出替代产品。

(三)供应过程的优化。国际环保指令对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因素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意识;2.供应商提供零件的材料情况(如是否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3.供应商产品和包装的设计(零部件采用生态设计、企业在设计中可由供应商参加);4.供应商产品的质量(如产品的再循环能力、是否申请绿色标志、是否符合iso14000系列标准等);5.供应商的生产管理(如采用清洁生产等)。

供应过程中最关键的两个方面是供货方的评估和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

1.供货方的科学评估。欧盟eup、weee、rohs等指令对相关产品生态化设计规定,其中包括一般生态化规定和特定生态化规定。如果成品企业不从零部件供应进行监督,零部件厂商不从上游材料供应商进行监管,最后的风险将很难控制。通过对上游厂家进行筛选等措施,找出相关零配件企业是否具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认证标准,其品质的检测需经过考核及达标后才考虑选定为供应商。中小企业也可采取直接购买成熟技术来应对。为了把供货方真正纳入环境友好的实践,必须在贸易伙伴中建立紧密的联系。如果供货方不合作,企业应当准备如何抵制障碍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材料经理认为谨慎开发供应评估标准非常重要,他们认为供应方环境评估中的十大重要标准是:(1)环境记录中的公众揭发;(2)第二层供货方的efp评估;(3)危险物管理;(4)有毒废物污染管理;(5)在epa中要求标注的17种危险材料;(6)是否通过iso14000;(7)相反的物流计划;(8)产品包装中的efp;(9)ods管理;(10)危险气体排放管理。无论通过自己的观察还是消费者的监督,即使一个供货商自愿提高环境性能,如何成功实现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所以,采用上面提出的十大标准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的第一步。

2.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内部物流的变化可以明显地减少污染和降低成本。许多企业已致力于提高内部的物流过程。一些企业加强培养员工的环境意识,对采购员进行培训,使员工关心采购,尤其是包装和内部物流中涉及的环境问题,使采购员摈弃采购严格基于单位价格的谬论,而认识到处理过程和材料浪费问题的严重性。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气公司把每个员工在内部物流管理中对环境友好的表现作为重要的绩效考评指标,与每位员工的奖金直接挂钩,并占相当的比例。这一举措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声誉,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最终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供应商应该帮助企业改变内部物流过程,从而减少废物(如包装物),这也可以带来运营优势,如降低成本和方便运输。

综上所述,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采购员和供应链经理在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担任关键角色:通过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供应商的开发以及购货程序的改进,他们对企业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起着主要作用。为了最终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学习发达国家企业或国内外资、合资企业的一些先进经验,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从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做起,逐步建立供应商的档案,实现对供应方的科学评估。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尤其是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另外,为企业建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建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路径是各不相同的,必须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环保效益和企业声誉,最终增加利润并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欧盟能耗产品eup指令将于明年实施[eb/ol].http://www.gdtbt.gov.

cn,2006-06-13.

[2]马静. hvac/r能效检测进军美国市场的通行证[j].商务服务,2006,(3).

[3]蒋国瑞.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发展趋势[j].国际经贸探索,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