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范文

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精选(九篇)

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第1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范文

引言

旅游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促使旅游业拥有了十分广泛的发展前景。旅游企业由于成立与运营成本较低,运营模式较为简单等特点,导致旅游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在这一发展形式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设计与应用,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因此,要充分利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对旅游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业务开展等的影响作用,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满足游客的需求。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作为辅助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信息化工具,作为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基础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建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适用性与实用性原则。旅游企业的经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利润获取方式较为单一,是一种“积少成多”的方式,将每一位旅游参与者的团费减去组织成本,再乘以参团人数即为最终利润,所以,利润水平与成本控制具有极大的关联。因此,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以提升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率、满足游客需求为核心,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游客的使用需求。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设计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包括五个,一是数据收集模块;二是人机交换模块;三是操作执行模块;四是中央处理器模块;五是通信模块。这五个模块的功能各有不同,但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数据收集模块即数据库,在旅游管理活动中,大量的数据是管理工作的主要支持,比如景点人数、导游数目、经济效益等,管理需针对上述情况具体开展。人机交互模块是指人员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程序,人员输入的指令通过该模块实现,如人员输入“九寨沟”,信息系统可以给出九寨沟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景点、门票价格等。其他模块的功能也与此类似,均是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和集成的。

(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设计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以简单、快捷为基本原则,因此减少了层次,将执行层(输出层)、交互层(输入层)与中央处理器(控制层)直接进行连接,但输入和输出系统是分离的,不会相互影响。当人员将相关内容输入后,中央处理器会直接做出反应,给出相关内容,这一流程大大简化了工作内容,提升了效率。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效率优势;二是资源优势。效率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工作流程和模块设计上。上一小节中,给出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即输入-控制-输出两个基本层次,一切指令的反映速度均得到了有效保证,这一设计好比高速公路,分离的输入和输出层,就像双向通行的快车道,信息读取和反馈速度得到了保证。资源优势主要建立在数据库方面,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无论人员想了解旅游地点何种信息,均可以得到有效满足,包括美食、车辆、景点、文艺特色等,这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又一个突出的应用优势。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拟

以武侯祠旅游为例进行模拟,人员进入成都后,向系统输入关键词“武侯祠”,可以得到相关信息包括武侯祠距离、门票价格、游客状况(淡/旺季)、最佳路线、旅游指导、附近景点等,游客按照相关信息进入景区后,又可以通过系统了解相关资料,包括诸葛亮生平、纪念馆建设等。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语音资料在系统中兼容,可供游客自由选择,同时游客可以随时调节声音、控制播放速率、暂停播放等,应用效果非常良好。此外,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中,系统具体较高的可操作性。就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形势与发展趋势来看,旅游业国际化将是所有旅游企业的共同发展目标,因此,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兼容了多种语言,外国游客可以选择英语等语言应用系统辅助旅游。模拟应用中,这一设计的效果也非常良好,兼容的英语、法语等发音准确,且文字清晰,能够很好地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

三、结语

第2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MAPGIS技术;优缺点;测绘地图;应用

MAPGIS技术主要应该在城市规划以及土地管理中,此外,专业人士进行的各项研究,也需要借助该技术。可以说,MAPGIS技术是现阶段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技术,但是此种技术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在其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解决格式转换以及误差等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的应用此种技术,相比较而言,应用GIS技术的范围更广,但是MAPGIS技术的完善,终会被大范围应用。

1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MAPGIS软件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该系统软件的各个子系统都有明确的分工,有些子系统负责图形编辑,有些子系统负责数字高程等。这些子系统彼此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既能够共享信息,同时也能够进行信息查询与分析,其最大的特点是结构上使用的是混合结构,既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相互结合,这与传统的软件系统相比,弥补了其局限性,能够有效的解决各类问题对栅格数据的各类要求,而且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结构,两者可以依据需求进行转换以及套合。具体优势如下:

1.1 输入手段多样。此种地理信息系统的输入手段比较多,工作人员可以应用扫描仪输入,也可以选择应用数字化仪输入,还可以利用GPS输入,另外,对于DBASE,FOXBASE数据信息也可以接受,此系统在接收信息时,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查与校正。

1.2 编辑功能优势明显。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编辑功能不仅直观实用,同时还具有动态性,针对多媒体数据信息,该系统可以对其属性进行管理。

1.3 地图库管理功能强大。针对现实对地图库的需求,研究人员研发了地图拼接、管理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跨图检索功能,此系统可以管理上千地图。

1.4 具备空间分析功能,该系统空间分析功能十分突出,性能强,既可以进行拓扑空间查询,同时还可以进行三维实体叠加。

1.5 输出功能强大,该系统自身就具备外设驱动能力,同时还拥有Postscript接口,该接口可以用来描述国际标准页面,这因为如此,只要是数字化产品符合公开出版要求,既可以通过此系统进行输出,另外,该系统与国内使用的GIS系统输出功能相比,其可以灵活定义,根据需求自由的输出报表。

2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缺点

尽管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上述优势,但是因为系统研发还不够彻底,因为此系统还具有一定的缺陷,其中以下几方面比较突出:

2.1 格式转换问题

现今阶段,国内外所使用的GIS系统的研发的条件,就是相互独立、彼此封闭,系统软件应用的是种类不一的空间数据模型,因此地理数据组织不能统一。具相关报道,目前应用的GIS系统的空间数据格式已经达到了100多种,至今世界上还没有研发出一款软件,可以让100多种格式自由转换,所以如果GIS软件不同,其数据交换必然成为一个难题,尽管工作人员可以应用数据转换标准,但是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使得GIS系统价值的发挥大受影响。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是混合结构,无论是来源与数据有何差异,都能够进行整合,进而满足信息共享。由于MAPGIS的编辑系统只能调人输出自己的标准格式文件,所以MAPGIS本身提供了数据转换模块,支持当前主流GIS数据格式的转换.但由于MAPG1S是一个相对通用的平台,不可能完全满足各个应用领域的所有要求,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就会存在一些数据转换问题。

2.2 误差问题

测绘图件数据信息载体介质不同产生的误差。原始图件数据信息载体介质分为纸介质,透明薄膜介质及刻图薄膜介质三种.在三种信息载体中,纸介质变形最大,其次与其它制图软件数据转换问题为透明薄膜介质变形较小,刻图薄膜介质变形最小.纸介质变形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折叠,褶皱,气候影响,变形误差一般在1-2mm,薄膜介质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产生褶皱,薄膜受温度影响等,图形数字化输入方式的不同产生的误差.图形数字化方法分为手扶跟踪数字化仪输入和图形光栅化扫描矢量化方式输人两种.数字化仪的基本原理是将地图上的位置信息通过数字化仪的定位器以数字信号的方式传送给计算机,使计算机记录每个点,线,面的位置,形成相应的数据文件。

3 MAPGIS与测绘地图

MAPGIS测绘制图过程主要分为资料准备,图形输入,图形编辑,颜色设计和图形输出等几个阶段MAPGIS提供了两种图形输入方法:一种是数字化输入,即采用数字化仪人工手扶游标跟踪,将原图资料转化为图形数据;另一种是扫描矢量化,通过扫描仪扫描原图,以栅格形式存贮于图象文件中,并经过矢量转换为矢量数据.以上功能可用MAPGIS的输入编辑子系统来完成.数据输入计算机后,就要进入图形编辑数据校正,图形的整饰,误差的消除,坐标的变换等工作,由MAPGIS图形编辑子系统,误差校正,图形裁剪属性库管理等系统来完成上述各项功能,颜色是测绘地图表现的一种重要要素,它直接影响测绘地图的表现力和图面效果。因此,测绘图对颜色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MAPGIS对测绘地图作了颜色的要求,在分析了测绘地图印刷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灵活,方便,精确的颜色定义和色标系统,图形输出是MAPGIS地质制图的最后一道工序,通常是把显示出的图形数据,经过以上步骤,在基本符合要求后,由MAPGIS的输出系统将编辑好的图形显示到屏幕或指定的设备上.经以上处理过的数据,可以实现测绘图件的数字化,并建立图形和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数据库,测绘信息数据全部存储于计算机中,可以将具有同一特性的图形要素放在同一层中,即是将图形数据分幅录入这样易于管理和查询,而且灵活地进行分幅检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MAPGIS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测绘地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十分重要。MAPGIS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有很多人对其都不够了解或者只了解其优势,而对其功能有过高的估计。笔者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对MAPGIS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分析,相关专业人员对此也会有更多的了解,这对MAPGIS技术日后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如今,测绘地图已经开始应用这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完全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

参考文献

[1]唐艳华.地质制图中的mapgis技术应用[J].科技传播,2012(16).

[2]谢家.MAPGIS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测绘地图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1(7).

第3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旅游交通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2

旅游集散中心以散客为服务主体提供旅游产品,构成了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现状与预定目标之间差距,明确急需优化的重点领域,梳理并吸纳国内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成功经验和国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实践,探讨优化北京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体系的可行路径和关键性措施。

一、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体系优化的重点领域

信息系统与交通系统是我国旅游集散中心体系的基本要素。两者的高效运行和有机融合是实现旅行社和旅游交通服务双重优势的保障。作为地区重点打造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咨询”和“旅游交通”功能尚未能发挥预定效用,信息系统与交通系统亟待优化。

(一)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信息体系亟需完善

旅游咨询中心是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信息体系的重要载体。目前,咨询中心的数量和接待人数实现了大幅增长,但是中心设备和宣传资料不足的现象较为常见。就互联网和电话客服互动情况而言,游客可以查询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官网,简要了解旅游景点和游路线相关信息,或者联系客服电话获取更为具体信息。但是的旅游信息内容相对较少仍然突出。以纸质宣传资料为例,涉及的范围小,更新情况不理想。城市旅游免费信息能反映当地的基本地理状况、社会经济发展信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信息,能激发游客的潜在游览需求,是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信息系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载体。[1]因此,拓展免费信息供应渠道、丰富免费信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信息体系优化的重要内容。

(二)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交通体系有待提升

旅游集散中心承担着输送游客的交通枢纽功能。集散中心的优势在于兼具公交班车定点定线滚动发车和旅游专车直达旅游目的地的优点。同时,其核心竞争力还在于旅游线路数量、出游的安全保障以及门票住宿价格优惠。因此,只有切实坚持上述特色服务的基础上,在城市一日游和周边短线旅游方面,无论是相对于游客使用其它交通工具的自行出游,还是旅行社的自由行产品,旅游集散中心都将拥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事实上,其中部分竞争要素正是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交通系统需要加强化的地方。车票预订、旅游线路和站点较少曾是制约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交通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集散中心升级了官方网站功能,支持游客网上预订购票,为来京游玩的异地游客提供了方便。但是,旅游线路和站点设计尚未得到改善。一方面,集散中心推出的旅游线路,数量仍然较少,更新速度亦未加快,就旅游线路时间、范围以及目标游客市场而言,其与旅行社等竞争者的差异性不大,同质竞争明显。另一方面,北京旅游集散中心除了发车站点以外没有具备旅游宣传功能的营业大厅,游客接触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渠道受限。

二、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体系优化的国内经验借鉴

国内建成和在建旅游集散中心的城市不下数十座, 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等。这些旅游集散中心不乏较具影响力的成功范例,如上海、杭州、苏州以及成都等地旅游集散中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此处梳理国内旅游集散中心信息系统与交通系统建设实践,提炼可供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借鉴的经验。

(一)举全域旅游资源提供旅游信息

免费旅游资料是旅游信息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免费旅游资料供应不足现象比较普遍。有鉴于此,以上海有关地区为例,对其免费旅游信息供应情况进行梳理以资参考。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免费旅游信息材料供应渠道主要来自政府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前者以上海市旅游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各类旅游指南及其下属机构的信息为主体,本市区县旅游主管部门提供的本区旅游指南和外地旅游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指南作为补充。后者主要由旅行社、景区和景点提供的信息构成,供应数量远不及政府。

就信息内容而言,覆盖综合旅游指南、专题旅游指南、旅游线路产品信息、旅游政策与服务指南和旅游地图信息。其中,专题旅游指南构成了内容主体,包括主管部门制作的上海市域系列专题旅游指南小册子(含外文版本)以及旅游企业提供的信息。与此同时,缺乏全市综合性旅游指南以及规范的地方旅游地图。就信息内容更新而言,主要体现在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官网的旅游路线产品及促销信息。

综上,升级过程中值得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吸取的经验是集散中心应切实承担整合地方旅游资源的平台功能,与相关方面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重点调整政府、旅游企业与旅游集散中心的关系。与此同时,与国内其它地区的旅游咨询中心和本市周边地区的咨询中心建立良好联系,为当地市民出游咨询提供便利,促进客源更加顺畅地流动。通过上述努力,整合各方资源成为旅游信息系统的有益补充。

(二)以旅游产品创新带动旅游集散交通发展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供给的旅游线路由最初的10条发展到了170多条,涉及景点270多个,基本覆盖了长三角地区所有高级别的旅游景区、景点,主要是方便本地和外来游客都市观光、购物,以“班次频、线路广、景点多、购票便、车况好、服务优、价格惠”和毋须预约、随到随走的自助旅游形式为特点立足于上海旅游市场。

成都旅游集散中心是在原来已经具有较大知名度的新南门旅游客运站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目前已开通50余条旅游客运线路,覆盖四川省及周边地区绝大多数著名旅游景区,平均每天发车500余班,日运送旅客近万人次[2],是旅游专线与普通客运有效结合的典范。这部分源于四川省情,当地旅游景区分布呈现以成都为中心放射性分布的特点,大多数景区只通公路无其它交通方式可达,因而成都客运公司较早就承担了旅游专线的使命。

杭州旅游集散中心交通系统覆盖观光巴士线路、空港巴士和旅游专线经营,以及旅游集散换乘中心。后者应政府要求设立,旨在缓解节假日期间城区车辆过多造成的交通拥堵,其运行为杭州旅游集散中心带来了良好声誉。所谓旅游集散换乘中心业务,即车辆免费停放在旅游集散中心,支付一定坐旅游集散中心观光巴士到杭州景点。杭州旅游集散中心已开通涉及浙江本省和周边多个省市数十条一日游线路和数十条多日游线路,绝大部分线路从集散中心每天发车,少数为周末发车。

概括言之,国内旅游集散中心,其交通竞争优势的建立,得益于务实的市场定位,而其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则有赖于顺势而为的市场创新行为。譬如,充分发挥旅游集散中心区位及依托单位的机构垄断竞争优势,以旅游资源共享带动旅游路线创新,保持较高的发车频次,便利化购票方式,提供优惠的换乘服务引导游客采用公共交通出游等。正是上述创新成为奠定相关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市场优势地位的基石。因此,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既要审慎的学习和引进上述举措的具体经验,更应贯彻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市场创新理念,发掘北京散客市场对旅游集散中心的潜在需求,建立实实在在的市场核心竞争,实现交通系统的优化。

三、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体系优化的欧洲实践启示

(一)以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旅游信息体系质量

西班牙和瑞士游客中心向游客提供多元丰富规范的信息。游客中心提供的信息来源多样,大致可分为官方免费信息、非官方信息两类。官方免费旅游信息由城市旅游局和旅游景点旅游管理部门等编撰出版发行,非官方旅游信息的编撰出版主要是旅游企业组织,商业出版公司,如政府旅游推广组织、旅游协会、酒店协会等组织的成员。就数量而言,非官方的免费旅游信息少于官方信息。

旅游信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内容覆盖了旅游目的地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概况信息,当地行、游、食、住、购等基本生活休闲信息,以及各类地理分布信息。特色主题涉及每月购物餐饮娱乐热点、当月特色旅游项目推介和城市重要活动日历、城市购物餐饮娱乐指南、景点景区信息、音乐表演艺术信息、博物馆画廊信息和城市地图信息。

尤值关注的两个方面:一是多数免费信息均附版权声明,明确了出版者对所信息的法律责任,以及对版物所刊登的广告专列免责声明;二是游客信息中心提供的免费地图以规范化的正式地图居多,具备了地图的三大要素,即地图符号、数学基础和基本的辅助要素。这些反映了地方旅游业规范化水平,间接降低了游客融入当地休闲生活的成本,对旅游经济的繁荣大有助益。

综上所述,就旅游信息供应来看,无论是渠道、内容还是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旅游业与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差异,这是判断旅游发展阶段转型期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信息系统优化方向的重要参照对象。有别于国内旅游信息以线路产品为主体且区域旅游地图的匮乏,欧洲免费信息中企业的线路产品并不多见,相反诸如探险旅游、康体旅游、酒店详细信息等行业的信息比较多,旅游信息准确且权责分明。这与当地旅游发展阶段较高,旅行已经成为生活基本方式有很大关系。理解上述需求特征,逐步提升景点、宾馆、饭店和内部交通等信息比重以及信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准确把握游客信息需求的发展趋势,对于优化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信息系统,适应北京地区从大众旅游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变的新趋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突出综合换乘功能与生活化气息,优化旅游集散交通体系

相对于西班牙,瑞士游客中心使用率要高出许多。就卢塞恩游客咨询中心和苏黎世调研苏黎世游客中心来看,具有以下一些共性:一是游客中心是商业化综合换乘枢纽的有机组成部分,后者具有显著的旅客集散中心特征;二是所在换乘枢纽的布局集中紧凑,多层衔接,立体换乘,机械化代步设施完善,实现了人车分流与互不干扰,换乘距离短的目标。因为跨市客运交通都伸入城市内,主要是在中心城区边缘设置站点。一方面,旅客出站后直接步入中心商业区;另一方面,公共汽车线路与轨道交通站点紧密衔接,各种车辆的运行被纳入统一的行车时刻表,旅客的出行因而相当便利。

有鉴于此,优化北京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交通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突破传统交通枢纽建设与运营理念,对游客集散的功能定位予以丰富和创新。旅游集散中心概念显然超越了传统旅游车站概念,不仅是各种交通方式和不同方向客流的转换点,更是满足旅客部分出行需求的综合性休闲与商业服务场所,甚至可以视为都市休闲生活载体的一种形式。这需要在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改造提升时予以重视。

四、结论与建议

文中从信息系统和交通系统切入,分析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体系优化的重点领域,基于国内旅游集散中心和欧洲游客中心的实践经验,探讨创新旅游集散中心信息系统和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综合比较分析成果,得出优化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体系的相关建议如下。

由市旅游发展委员牵头,动员更广泛的行业主体参与旅游免费信息的供应,加强北京旅游信息的发掘、编撰、出版和工作,例如根据自然季节的变动、当地节庆活动、重要的文化活动安排和会展活动,适时编撰出版北京本地行游食住购娱等都市休闲旅游信息,使这类信息与出版规范化和常态化,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将潜在需求转变为真实的旅游消费。

综合考虑区位环境、交通、占地成本、客源流量等多方面因素,改善旅游集散中心的出行便捷程度和运营效率。包括在游客进入北京的交通枢纽如机场和火车站等地配套旅游集散中心营业厅,在民众集聚的代表性旅游景区、客运站及地铁等交通节点、超大型住宅小区设置旅游集散中心站点,根据旅游淡旺季变化调整部分站点及资源配置,实现旅游功能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机整合。

强化旅游集散中心的都市生活休闲元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旅游集散中心的交通换乘功能,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推进旅游交通+互联网提高旅游集散中心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提升旅游集散中心的人文艺术氛围,逐步改造集散中心向着出行空间与休闲空间融合的方向发展,为旅客营造有序轻松便利的换乘环境。

参考文献:

第4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范文

1 旅游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旅游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分为原始数据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原始旅游数据可直接从相关资料中获取,记录在某种介质上;二次信息收集指深度挖掘己经存在,并与旅游相关的信息数据。(2)数据存储:旅游信息系统必须存在于某种数据库中,使其具有存储旅游数据的功能,以发挥提供信息、支持决策的作用。在数据存储方面应考虑到存储量、数据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法、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各种问题。(3)数据加工:旅游信息系统必须对己经收集到的关于旅游方面的信息数据进行某些处理、整合,以便得到更加符合旅游需要的信息,使信息更加适用于旅游业服务人员与游客使用。(4)信息传递:当旅游信息系统规模较大或地理分布较广时,旅游信息的关联、传递就成了系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能。(5)信息提供:旅游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要具备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旅游信息的手段与机制,通过与用户的接口或界面来实现信息的提供。(6)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对于具有实时性特点的旅游信息,系统必须及时更新,维护其系统的实时性。

2 总体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游客,普通游客希望从旅游信息系统了解到交通、住宿等基本信息,还包括旅游景点的景观、生活以及饮食文化等等信息。所以,对普通游客来说,旅游信息系统实际就是一个旅游信息平台。这个平台的信息的真实性对游客来说是再重要不过的了。但是这些旅游信息的真实性并不能由系统的开发者来确保,而是需要由各旅游相关部门来收集并核实其信息。因此本系统不仅仅需要针对游客的信息模块,还需要有市各旅游部门管理工作的模块。

2.1 游客功能模块设计

对于游客,最希望的是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到所需要的旅游信息。以地图为载体,把各种旅游信息加载在地图显示上,让一切旅游信息直观的显示在游客眼前,这就是GIS的优势所在。所以游客功能模块所要实现的功能都是基于地图的操作,如图1所示。

2.2 管理者模块设计

对于系统的管理者,不仅仅需要旅游者的功能模块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对旅游信息的管理功能,具体如图2所示。

3 旅游信息系统的实现

在对旅游信息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后,针对市级的旅游资源做应用示例的开发。分别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游客这两个不同主体进行了系统的二次开发。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系统开发采用C/S网络架构,选用VS 2008及ArcGIS Engine9.3软件平台;对游客的系统开发采用的是B/S、C/S混合网络架构,该模块实现了浏览、查询等功能。

3.1 系统主界面

系统根据不同用户的权限具有不同的操作界面和不同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级用户: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系统维护人员。旅游管理者不能对系统进行数据更新、维护等操作;而系统维护人员具有系统的全部功能,可以对系统进行数据维护与更新。旅游信息系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直观的显示游客所需的信息。其中图形信息是最直观的,通过地图显示住宿、餐饮、娱乐场所、公共设施、景点的分布,以及在地图显示地理位置的同时显示景点的具体信息,包括图片及介绍。

3.2 景点搜索功能的实现

通过本地搜索功能,能搜索到市级内的景点信息。并且把搜索到的景点信息显示在地图上。如要搜索庐山南门的信息,可以在本地搜索里键入关键字“庐山南门”,就会显示庐山南门的信息。具体效果如图3所示。

3.3 旅游路线的优化

目前,旅游路线的选择主要是来自于旅游从业人员制定的旅游线路。游客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如何实现游客的自主,智能化选择和参考专家功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图是旅游路线优化分析的基础。根据矢量化后的市级旅游地图,选择所有的旅游景点,量测出景点间道路的长度,再根据旅游领域专家知识,景点类型和路线行走的难易程度,给出一定的系数,存放在算法库中,作为旅游路线优化的参考。

本系统是采用贪婪法来实现最佳路径搜索。算法的中心思想是:分步求出最短路径。每一步产生一个到达新目标的最短路径,下一步所能达到的目的顶点通过如下贪婪准则选取:在未产生最短路径的顶点中选择路径最短的目的顶点。Dijkstra算法的计算过程中,需将已经求出的到起点最短路径的点与尚未求出到起点最短路径的点分开,以正确执行迭代。为此将顶点分成两个集合S(求出最短的点)和T。开始S中仅含有起点VS,其他点全在T中,随着求最短路径工作的进行,S中的点逐渐增多,当终点VK,也被纳入S中时,迭代结束。算法的主要思想是:为了便于计算和区分顶点是否进入集合S,给己求出到终点最短路径的点VK赋以标号。这个标号由两部分组成,记为[d(vs,vk),i],其中i为vk到起点最短路径的前点,d(vs,vk)为从起点vs到vk的最短路径,故也称双标号法。

求解从起点VS到终点VK的最短路径算法基本过程如下:

第一步,初始化。(对起始点VS置永久标号,其余结点全部置为临时标号)

(1)VS赋予标号(0,q),置VS于S;

(2)所有其他点DK=,并置于T。

第二步,选取下一个点,对图中所有起点在S中,终点在T中的边eij,计算:d(VS,VK)=min。

第三步,若Vt为S则计算结束。Vt的第一个标号给出VS->Vt的最短路长,利用第二个标号反向追踪,可得最短路径;否则,重复第二步。

第二、三步为主要迭代,每次迭代都有一个顶点得到永久标号。该算法最后得到的是实际到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4 结语

市级旅游信息系统是采用分层管理旅游要素的方式而构建起来的WEB地图。它包括了旅游信息查询、地图操作、旅游线路和公交线路查询等内容。基于GIS的市级旅游信息系统,是实现上述功能的一次尝试。

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提供了任意两 个景点间的最优路径选择,这是目前市级旅游系统所没有的;能够提供到达景点的多种交通方案,方便游客;同时,提供了地图操作功能,让游客能方便、直观的查询到想要的旅游信息;系统针对游客采用了B/S架构,简化了客户端的成本与维护,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市级地域内相关的旅游信息并作出旅游计划,提高了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统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参考文献

[1] 毛志明,余道敏.山区信息化中的若干问题研究.IT论坛:32-34.

[2] 王占全,赵斯思,徐慧.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工程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第5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 OTN技术 专用传输网 干线波分网

随着现代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步伐的加快,使得信息技术成为关键的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积极的指导运用。针对通信业运用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根据时代需求进行革新。因此OTN技术在通信技术专用传输网干线波分网中得到充分运用,不但满足通信业业务庞大和规模宏大的整体特点,同时针对通信业的发展也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专用传输网干线波分网的运行特点

1、干线波分网的运行特点。干线波分网运行的主要特点,也是通信业时展的明显特点,即多方位的信息来源。面对多方位的信息来源,通信业需要对有用的信息和垃圾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因此在对不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就需要运用到干线波分网的处理技术。干线波分网利用点对点和点对多点以及多点对多点的工作方式进行信息的处理工作[1]。因此在对不同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就需要运用不同的工作方式,以达到及时有效处理信息的目的。例如在对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处理时,需要使用点对点的工作方式,但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信息,满足通信系统对有效信息的需求,就需要使用点对多点或者多点对多点的处理方式,从而经过POS155M数据网进入信息的处理过程,以达到科学快速及时处理信息的需求。其次,利用干线波分网处理信息,也有利于满足通信系统对信息安全科学可靠的根本需求。针对通信业的发展,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是根本性保证,因此,通信业对信息的安全要求极为严格。使用干线波分网技术,有利于及时针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确保信息提供的安全性。随着通信业的发展,干线波分网也在不断进步,呈业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干线波分网业务多样化的特点,主要是指光纤、10G,2.5G,2M等类型干线波分网的发展。

2、专用传输网的运行特点。相对于干线波分网来说,专用传输网是为保障干线波分网服务的,是为保证通信业的快速发展设置的运输网络,目的是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专用传输网的运行特点主要是:调度灵活,便于不同干线波分网的同时运行;业务多样,利用不同的业务接口,满足干线波分网业务类型多样化的发展;安全可靠,是确保干线波分网和专用传输网运行的前提和基础[2]。同时,专用传输网还有传输空间广泛的特点,通信业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专用传输网进行工作,不受地形和环境的制约。

二、OTN技术在专用传输网干线波分网中的运用

1、运用优势。OTN技术在专用传输网干线波分网中的运用,有利于保护系统的组网能力。OTN技术主要主要针对光通路数据和多维度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进行工作的,利用OTN技术的优势,扩大通信系统的信息组网能力,有效缓解系统面对庞大的信息来源“瘫痪”的现象,进而维护通信系统处理信息的能力。OTN技术也有利于提高通信系统处理信息的透明性,满足时代对信息的要求。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信息的处理工作,需要满足“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原则,因此OTN利用异步传输和SDH等不同形式,进行信息的科学处理,是对信息进行公开化处理的有效体现。OTN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维护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的维护能力。OTN技术利用串联连接监视的工作特点,实现对通信系统的及时监测,确保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2、运用方式。OTN技术在专用传输网干线波分网中的运用,主要是针对OTN的技术优势在专用传输网和干线波分网中的运用。其中基于OTN技术信息来源广泛和安全可靠性等特点,通信业在对干线波分网改建过程中,往往利用与DWDM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而组成新的运输网络。其次OTN技术对干线波分网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OTN技术主要通过对OMSP和ODU等电层实现保护的方式,进而加强信息运输网络运行的安全可靠。

三、OTN在专用运输网干线波分网的创新

针对OTN的优势,为有效完善OTN在专用运输网干线波分网的进一步发展,积极促进通信业的进步。通信业应注意结合OTN的自身优势,加强OTN系统与SDH系统的联合组网建设,进而有效利用SDH系统的容量小便于分类整理信息和业务针对性强的特点,综合实现处理信息和业务的能力,同时也针对时代要求,积极进行业务拓展,进一步完善通信业业务的处理能力建设,以推动通信业与时俱进的发展。

四、结束语

利用OTN进行对专用运输网干线波分网的创新,加强通信业务处理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安全可靠,有利于完善信息传输网的时代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推动通信业的时展。

参 考 文 献

第6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测绘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业务流程;业务管理制度;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P208

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广泛应用,测绘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测绘发展进入到以地图生产为主向以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为主转变的信息化发展新阶段。获取、处理和提供地理空间信息的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开始并初具成果。相应地,收集、传输和处理测绘业务管理信息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应当同步进行,以加快测绘业务管理信息化进程,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发展的新要求。

测绘业务信息系统是为各级测绘业务管理人员提供的一个高效、可靠的业务管理和信息支持工具,其建设与实施能够提高测绘业务工作效率,实现业务信息的有效共享,促进业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本文结合作者从事测绘业务管理信息化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对测绘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实施的几点思考。

1 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内容

1.1 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的定义

测绘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型信息,即地理空间信息。另一类为业务管理信息,即地理空间信息以外的信息,是在获取、处理和提供地理空间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包括计划、任务状态、人员、技术、装备、法规制度等。

测绘业务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吸取经验和遵照规律并重,利用适当的信息技术以及相应设备,根据相应的业务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业务管理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测绘业务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测绘保障的能力和水平为目的,支持测绘生产的高层战略决策、中层管理控制、基层日常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2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的内容

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的本质是测绘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其内容横向覆盖当前业务管理工作的全部,包括计划管理、任务管理(工天、进度、质量)、科研管理、作业实力/人员管理、装备器材管理、业务经费管理、文档资料管理、公文管理,等等;纵向贯穿测绘生产业务管理的三个层次:

(1)基层日常运作。主要是安排作业中队一级的各项测绘任务活动、处理各种数据统计报表、信息查询和文件管理(如技术规定)。

(2)中层管理控制。安排作业队/室一级的各项测绘任务活动,并通过当前任务状态信息的汇总统计,与任务计划进行对比,以及时调整工作部署,确保任务按时保质地完成。

(3)高层战略决策。确定测绘生产的业务发展方向、长期规划和总的业务工作方针,提供决策支持。

2 对测绘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

2.1 做好统一规划,以点带面,分步骤扎实推进

测绘业务信息系统内容覆盖当前业务管理工作的全部,其建设与实施涉及面广,如果一上来就全面铺开,必然会带来工作上的混乱。应该以点带面,分步实施。要选择那些流程简单、能降低工作量、提升效率明显的领域作为切入点,优先建设实施;然后实施与这个点关联度最大的其它子系统,并逐步扩展到全面建设。比如考勤与工天管理系统就是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这个系统不仅可以解决考勤报表定期汇总上报的问题,还可用于实作工天统计(图1),对于了解任务进展状态和年底进行工天核算,都将很有帮助。在考勤和工天管理系统完善稳定以后,就可以着手建设计划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这样,一项任务从下达到实施、验收,任务管控的整体框架就出来了。然后人员的绩效考核以及业务奖励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陆续全面展开。

分步建设实施的前提是必须做好统一规划。由于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管理的信息繁杂,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横向、纵向的联系,必须做好统一规划,确定信息流程与接口,消除信息孤岛的存在。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的实施不一定全部从头开始。为了便于分步实施和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系统,在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可以采用面向服务(SOA)的松耦合的技术体系架构,以加快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速度。

2.2 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来促进系统应用

(1)切实提高基层用户的工作效率

中队是各项生产试验任务组织实施的基本单元,也是实施基层测绘业务管理的主体,许多业务管理信息都是在中队一级生成并上报的,比如考勤、任务进度、装备档案等等,中队的数据填报、汇总统计工作量很大;同时中队上报的这些信息的质量优劣也将直接影响到上级决策的正确性。如果测绘业务信息系统设计不合理,对于中队基础数据采集工作量很大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那么非但提高不了工作效率,反而对中队工作造成负担,影响测绘任务的正常进行。

因而应尽量避免因系统设计不合理而造成额外的数据录入工作量。对那些确实必要的数据采集,可考虑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数据获取方式,提高数据录入效率。比如在装备和档案资料管理中可以通过应用条码扫描技术和设备来降低数据录入强度,改进用户体验。

(2)加强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优化

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会带来业务管理工作模式的变化,有些变化适应起来比较困难,无形中会增加系统实施的难度。企业信息化的经验表明,必须通过加强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优化,切实提高用户体验和效率,才能消除使用人员的牢骚和抱怨。

业务流程设计和优化应把握以下几项原则:1)以过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取消不增值的管理环节;2)以事前管理代替事后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审核;3)取消不必要的信息处理环节,消除冗余信息;4)以计算机协调处理为基础的并行过程取代串行和反馈控制管理过程;5)用信息技术实现过程自动化,尽可能抛弃手工管理过程。

由于测绘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质是测绘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因而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优化问题的解决需要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业务管理人员的指导和参与。这些对任务组织和管理的流程非常熟悉,参与过测绘业务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的制定,熟悉与上级业务机关接口的人员,对于系统的顶层设计很有帮助。

2.3 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

目前运行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具备。但仍有一些环节的网络连接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在外业环境中无法联入各单位的内部局域网;二是各单位办公环境的网络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单位的业务网和办公网是物理隔离的。这将会导致基层产生的业务信息无法向上层传递,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和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要切实发挥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业务管理各层次的互联互通。比如,可以考虑在广域专网上采用VPN技术实现外业所用计算机安全接入各单位内部局域网。

2.4 加强安全保密体系建设

测绘业务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的数据,涉及业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建设应当遵循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规定,根据程度和安全风险,确定防护等级,采取相应的技术防护和管理措施。

但重视安全保密建设,不能因噎废食,放弃或阻碍业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其根源不在网络,而在于人。因此加强人员的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保密意识,关注人员的思想行为动态,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应的信息安全保密制度,才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本之道。

此外,系统设计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对测绘业务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以前经常发现程序设计人员用数据库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并把数据库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明文存储在客户端的配置文件中,这无形中就等于为系统安全防护关上一扇小门,打开一扇大门!

2.5 处理好系统建设和制度完善之间的关系

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是依据各项业务管理制度来设计的,否则无法得到用户的认可。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业务管理制度是测绘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和运行的保障;测绘业务信息系统是对业务管理制度的实现,并在运行中促进制度的完善。因此,在测绘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实施中,应该加强业务管理制度的梳理和执行、检查力度。

2.6 建立有效的系统运行维护机制

测绘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艰苦、不断优化的过程,业务流程和业务制度的每一次互动都会带来大量的维护工作,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管理中心和有效的跟踪维护运行机制。测绘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内容包括:1)业务决策信息的挖掘;2)由业务流程更改带来的系统功能的改进和完善;3)用户界面和操作模式的改进和优化;4)软件设计架构的优化和BUG修复;5)数据备份与恢复、用户管理与授权等系统管理工作。

3 结束语

测绘业务信息系统是为各级测绘业务管理人员提供的一个高效、可靠的信息管理和业务支持工具。通过建设与实施测绘业务信息系统,利用适当的信息技术以及相应设备,加强业务管理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处理,能够为测绘生产的基层日常运作、中层管理控制、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一系列辅助支持。在系统的建设中应当注意人与计算机在管理信息处理和辅助决策中的相互配合,将管理经验、信息技术和应用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好顶层规划设计,抓住重点有效突破,才能逐步实现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0.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6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7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范文

内容简介:

文章介绍了金昌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过程和成效,分析了当前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如系统建设滞后、信用服务市场化程度低、企业信用管理动力不足、优惠政策欠缺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满足各方需求;发展征信市场,提高企业信用意识;继续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打造诚信企业等。

关键词:

征信;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2010年8月,金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46个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试点之一。在上级行及地方政府支持下,人行金昌市中支以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和“信用培育”为着力点,解决银企信用信息不对称和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政府补助、“红黑榜”评定等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企业投融资环境。截至2016年6月末,基本建成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跨部门协调组织构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7.44亿元,同比增长22.23%。

一、金昌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实践

(一)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为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人行金昌市中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办法,对人行常州市中支研究开发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实现了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对接,批量为未建档的中小企业生成信用档案、为已建档的中小企业生成更新档案,建立了强大的信息查询分析功能,满足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行内相关部门的各类需求。并通过全省金融机构网间互联平台,将信息服务延伸到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为商业银行查询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提供服务,提高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间工作部署、业务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效率;截至2016年6月,系统录入2636户企业、累计查询量达到6600多次,实现了多方共赢。

(二)开展企业“信用培育”。利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对所有的入库中小企业从基础经营、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行业风险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筛选,推荐给金融机构,开展“百户企业”信用培育、“双百企业”信用培育和“五百”家小微企业信用培育等活动;截至2016年6月末,累计对500家中小企业进行了信用培育,其中有242家获得了银行的信贷支持,培育成功率达到了48.4%。同时还在企业授权情况下,批量提供有贷款企业相关信息,为商业银行信贷营销和贷后管理提供服务。

(三)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金昌市作为我国“镍都”,具备较为完整的镍、铜等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产业链条,为促进应收账款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推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人行金昌市中支多次走访金融机构和企业,深入了解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制定了以核心大企业为突破口,由大企业带动供应链上游企业开展平台推广应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工作方案,得到了市政府支持、重点企业配合和上游企业响应,金融机构积极开办业务,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了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应用。截至2016年6月,金昌市已注册平台用户50户,成交业务11笔、金额1606.37万元。

(四)推动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信贷审批手续,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推出评级、授信、抵押、贷款四合一的流程,逐步推出小企业回购型国内保理、“网贷通”、“速贷通”、“仓单宝”、“助保贷”、非标准仓单质押、中小企业社团贷款等针对中小微企业量身订做信贷产品和业务。同时,还结合客户经营模式、经营特点、经营周期等差异,推出了等额本金、等额本息及按计划还款的还款方式,实现信贷供给与企业生产流通融资需求的无缝对接;采取转贷、贷款重组等方式,缓解企业借款期限错配带来的续贷难问题,降低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五)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净化试验区信用环境,人行金昌市中支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13家单位共同建立的“共筑诚信、德润金昌”的诚信“红黑榜”联合机制,对列入“黑榜”名单的企业采取惩戒措施;至2016年6月末共公布4次“红黑榜”名单,共有229家诚信企业、33家失信企业和185名失信被执行人被集中通报。组织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年”“农村金融服务年”和“金融支农支小”攻坚等专项活动,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重点从落实银行服务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培育百家优质中小企业、选取重点乡镇开展金融综合服务示范乡镇建设等入手,通过信贷政策倾斜、创新推广金融产品、提供专属化金融服务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在资金管理、金融服务、支付结算、信用培育等方面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政府部门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性提高。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收集银行、工商、税务等20多个部门信息,其功能从为企业融资服务扩展到社会其它领域服务,得到社会各部门的认可,参与积极性高,有力推动了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后,地方性征信机构还普遍空缺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的建设,是对地方征信机构建设的有益探索。

(二)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更新与共享机制。目前金昌市实现了企业基本信息、财务报表、纳税、环保、公用事业缴费、公积金和贷款数据等信息的定期采集更新,并利用批量上传程序,实现了新增中小企业及时建档、已建档企业信息及时更新长效机制。各成员单位可通过系统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应用于信贷融资、政府补助、财税优惠、评先评优等方面,促进“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也降低了金融机构贷前调查、贷后管理成本,提高筛选企业和信贷决策效率。

(三)完善了人民银行统计分析功能。辅助管理系统可以按月制作出多种分行业、分区县、分规模的统计报表,多视角、多维度地反映当地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结构情况,动态监测各金融机构贯彻执行信贷政策的效果,还可以按快速调查、课题研究的要求提供灵活多样的查询、统计服务,极大地缓解了货币信贷和调查统计部门日常监测和调研取数难问题,为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和调查统计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开展特色研究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提供了大量定量数据分析。

(四)建立守信企业的激励与支持机制。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系统,择优选择守信企业作为财税部门、金融部门重点扶持的对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至2016年6月末,累计推荐152优秀企业,有131户企业已获贷款意向,21户企业作为今后小企业信贷营销计划。通过系统将政府财政贴息资金、补助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与企业自筹资金进行集成,使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与企业资金各自发挥了最大效应,实现信贷、财政与企业资金有效融合。

(五)推进区域信用环境的改善。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的建设,在企业界产生积极影响。这些服务不仅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政策、及时把握政策实施动态,适时进行产业政策调整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也推动了当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系统建设滞后,示范引领作用有限。一是金昌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一直以来使用的是常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的系统软件,由于缺少源文件,系统存在的诸多不足无法得到完善。二是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后,由于缺少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这个关键字,企业基本信息的更新无法实现。三是数据库只在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共享,信息作用的发挥极其有限。四是数据库信息量相对不足,目前库内主要集中储存的是企业基本信息(采自工商局)和企业信贷信息(企业征信系统已有),部分财务信息和纳税信息(由于信息无法按照系统要求批量导出,更新困难),数据信息不够丰富,只是作为金融机构挖掘新客户和人民银行筛选企业时使用。

(二)信用服务市场化程度低,企业信用管理动力不足。辖区无信用中介机构,企业担心泄露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拒绝披露信用状况,对建立信用信息档案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中小企业的评级主要由各金融机构进行内部评级,且侧重于采用企业财务报表的定量指标,通过打分来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而一些关键的软信息,如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该行业所处的优势、产品销售占比情况、企业股东的背景等有关情况却难以全面掌握,且各金融机构评级标准并不统一,存在评级不够专业和科学的现象。

(三)优惠政策欠缺,创建效果不明显。试验区建设的目标是“服务政府、辅助银行、助推企业”,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也只限于一些激励措施,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一些中小企业的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特别是由于道德成本、法制成本和制度交易成本小,使“失信”者认为有空可钻,有利可图;实施的优惠政策或激励措施也各自为政居多,并不与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挂钩;银行的授信和审批等都执行系统内的标准,辅助系统的参考作用较弱;受益的企业数量有限,政策实施效果不佳。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创建工作力度。通过健全地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将企业信用建设内容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并逐年进行考核。成立中小微企业辅导机构,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的人才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市场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改进企业扶持基金管理模式,扶持企业的选定应参考企业信用报告和评级结果,使扶持基金的使用与企业信用水平相结合,建立扶持基金对诚信企业的激励机制,发挥优秀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激发企业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二)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满足各方需求。结合“二库一网二平台”(即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法人及其他组织机构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网,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信用信息应用平台)的建设,整合金融机构企业信贷黑名单,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全社会共享,为企业提供政策、管理、技术、市场需求、融资等相关信息服务,也可利用政府公信力解决数据信息采集更新、信息产品使用及全社会范围内奖惩机制建立的问题。

(三)发展征信市场,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坚持市场化导向,引入外部评级机构,构建中小企业评价体系,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对信用等级较好的中小企业,可优先申报中小企业扶持专项资金项目;金融机构在企业授信、贷款决策、担保、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中使用外部评级报告,加大信用评级产品的应用力度;政府部门相关部门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中,要带头利用信用报告、评级报告等征信产品,引导培育市场需求。

第8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 城市公交 公交调度 智能化

一、引言

淮安市交通拥挤问题严重。行车难、停车难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由于城市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具有客运量大、相对投资少、占有资源少、效率高、人均占用道路少等优点,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公共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的最好选择。其他发达城市的实践和经验表明,通过交通管制手段,使用智能化方法,提高道路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目前,由江苏淮安市交通部门建设的GPS智能化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将淮安市现有的600辆公交车全部纳入智能化管理,实现公交车运营的实时跟踪管理,随时掌握车辆行驶情况,包括线路、方位、行驶速度、当班人员等,有助于合理分配运力,增强对突发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但由于智能公交使用初期公交企业的运营调度管理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虽然硬件已经开始更新,但执行者的技术水平和思想意识有待更新。因此,导致公交运营效率低、服务质量差。这样,致使公交公司亏损严重,公交运营管理技术、设施的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公交运营效率的提高很缓慢。克服上述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公交优先发展体系,实现公交调度管理的智能化,更需要操作人员的熟练运用,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持。本文将结合淮安市相关现状,探讨设计适合淮安市公交特点的智能调度系统保障城市交通的协调、有序和高效率的发展,保证人们的运输需求。

二、城市公交系统可采用的技术

(一)信息采集技术

公交信息采集技术包括车辆信息采集技术和乘客信息采集技术。

(1)车辆信息采集技术。公交调度中车辆的位置、速度、是否晚点等方面的信息十分重要。因此,这方面的信息需要采集。这就应用到了车辆定位技术,目前公交车辆的自动定位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标杆定位技术。其中GPS是车辆自动定位的主流技术,它具有定位精度高、定位速度快、稳定性高等突出优点。在车辆上配备GPS接收装置,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日期、时间、车辆位置和车辆速度,再将数据传输到总部,最后利用计算机计算出需要的各种信息,为决策提高依据。这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

(2)乘客信息采集技术。乘客信息自动采集方法主要有IC卡采集法、红外线感应法、踏板垫计数等,目前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相结合来采集尽可能全面的信息。

(二)通信技术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各个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的有效、合理、及时的链接需要通信技术的支持。目前通信技术主要有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光纤通信由于其先进性,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公交调度系统。另外,通过Internet网络作为公交调度中心与乘客进行信息交流的手段也是近年来发展得较快的方法。

移动通信一般是指移动体与固定地点,或者移动体之间相互通过有线或无线信道进行的通信。移动通信受空间限制少,实时性好,是行驶车辆与调度中心之间理想的通信方式。现在应用到智能交通的移动通信技术有GSM、GPRS、CDMA等,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必将使移动通信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

(三)地理信息技术

车辆信息采集等方面都涉及大量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的数据,而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收集、存储、分析和处理相关交通信息的空间属性,使相关信息与电子地图有对应的映射关系,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因而可以说GIS是构建智能公交调度平台的基础。

三、城市公交系统设计

城市公交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公交优化与设计子系统、智能公交调度子系统、公交信息服务子系统、公交评价子系统。

城市公交系统分解为以下四个系统:

第一,公交优化与设计子系统。该系统是对公交线网布局、线路配置方式、站点布置、发车间隔确定、票价的制定等进行优化和设计。

第二,智能公交调度子系统。该系统由调度中心、车载设备、电子站牌等几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公交车辆的自动调度和指挥,保证车辆的准点运行,并使出行者能够通过电子站牌了解车辆的到达时刻,从而节约出行者的候车时间。

第三,公交信息服务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媒体(如可变信息牌、信息台、互联网等)将公交信息(如出行线路、换乘点、票价、车型等)出去,使公交出行者可以方便地获得这些信息,从而吸引公交出行。

第四,公交评价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公交系统的指标体系对智能公交系统实施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是城市公交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图1指出了建立智能公交调度子系统的框架。

由框架图中可以看出,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主要由公交调度中心、分调度中心、车载装置、调度平台、电子站牌等几部分组成,它应具备以下功能:运用定位技术实现对运营车辆的监视;及时有效地采集车辆及乘客信息,并进行分析与处理;运用有效策略使晚点车辆恢复正常运营;运用当前的操作数据及其他数据来源编制运营管理计划;提供安全协调监控与紧急救援服务系统的接口;编制运营车辆的维修计划并为修理人员进行工作分配;为乘客提供车辆运营信息及可达车辆信息。

(作者单位为淮阴工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2SJD630005)。]

参考文献

[1] 谭运梅.城市公交调度方法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第9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 商场 信息化 分布式查询 查询优化

随着商场的快速发展和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商场管理越来越凸显出其缺点和不足,商场的信息化管理应运而生。在商场的信息化管理中,信息查询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查询效率是决定管理时效的关键因素。

一、信息查询在现代化商场中的重要性

现代化商场是信息化的商场,商场的信息化包括商品的进、销、存信息化管理,职工的信息化管理,以及物流的信息化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商场领导可以及时准确地查询各地库存资料和经营资料,根据查询结果做出下一步经营决策。库存主管可以查询库存和商品信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供应商可以查询其商品的销售信息,调整销售方式。消费者可以查询最新商品、打折商品等的货位及价格,提高购物效率。

由于商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商场和仓库在地域上的分散性,增加了查询处理的复杂性,因此分布式查询优化显得更为重要。

二、分布式查询优化处理

1.分布式查询优化的目标

分布式查询优化有两种不同的目标:一种目标是以总代价最小为标准;另一种目标是以查询响应时间最短为标准,这一点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系统,数据的分布和冗余也增加了查询并行处理的可能性,从而可以缩减查询处理的响应时间,加快查询处理速度。

在分布式查询优化中也常同时使用这两种标准,根据系统应用的不同,一种作为主要标准,另一种作为辅助标准。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查询优化包括两个内容:查询策略优化和局部处理优化,而查询策略优化尤为重要。分布式查询策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网络资源耗费的多少。

2.分布式查询优化要解决的问题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大多数都是关系型的,由于关系查询的语义级别较高,为查询优化提供了可能。系统执行查询可以有多种策略,而且彼此之间会有很大差别。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有三类查询:局部查询、远程查询和全局查询。局部查询和远程查询都只涉及单个节点上的数据,所以查询优化采用的技术就是集中式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技术。全局查询涉及多个节点的数据,因此查询处理和优化要复杂得多。

为了确定一个好的查询策略,要做许多判断、计算工作,但总体上可分为三类:(1)查询分解,将全局查询分为若干子查询,每个查询只涉及某一节点的数据,可以由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2)选择操作执行的次序,主要是确定连接操作的次序,其他的操作顺序是不难确定的,例如选择和投影操作总是应尽量提前执行。但是,涉及不同节点上关系的连接操作的次序是必须认真考虑的。(3)选择执行操作的方法,这包括将若干操作结合在对数据库的一次存取中执行;选择可用的存取路径,以及选择某一种算法等问题。

三、分布式查询优化在商场中的应用

下面分别采用几种策略对实例进行查询操作,通过查询速度来说明查询优化的重要性。

假设在X站点存有库存表(商品号,商品名,成本价,库存量,厂名)。该表共有1000条记录,每条记录共100个字节,其中商品号(8个字节)、商品名(20个字节)、厂名(20个字节)等。Y站点存有销售表(会员号,商品号,购买量,单价,日期)。该表共有5000条记录,每条记录共50个字节,其中会员号(8个字节)、数量(4个字节)、单价(8个字节)等。

现要执行如下查询,即在Z站点要找出三星厂2008年1月销售的商品号,商品名和总金额(总金额=单价*购买量,8个字节)。

假设库存表中有10条三星厂的记录,有100名顾客在2008年1月份购买了三星厂的产品,则结果为100条记录,每条记录占8(商品号)+20(商品名)+8(总金额)=36字节,总共占3600字节的存储空间。设网络传输为10000字节/秒。现在分别使用以下几种查询策略执行查询操作。

方法一,把库存表和销售表分别从X站点和Y站点传输到Z站点,然后在Z站点做连接操作。数据传输量为100000+250000=350000字节,数据传输时间约为35s。

方法二,把库存表从X站点传到Y站点,信息传输量为100000字节,在Y站点进行连接,再把结果信息量3600字节传送到Z站点,则总传输量为100000+3600=103600字节,传输时间约为11s。

方法三,首先,在X站点对库存表把其中三星厂的记录进行商品号投影,然后传输到Y站点,信息传输量为8*10=80字节。其次,在Y站点进行半连接并投影商品号、总金额,然后将结果传输到Y站点,息传输量为(8+8)*100=1600字节。最后,在X站点进行连接操作,并将结果进行投影。然后将结果传送到Z站点,信息传输量为(8+20+8)*100=3600字节。总的信息传输量为80+1600+3600=5280字节,传输时间约为0.6s。

在上面分析的例子中,可以发现方法三是最优的,与第一种方法相比,其将查询速度提高了近20倍,大大的改善了查询管理的效率。

四、结束语

在现代化商场管理中使用分布式查询优化技术,可以使不同角色的人群在不同的地点对自己需求的信息进行查询,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并快速对以后的经营、管理等做出准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邵佩英: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