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化学教学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第1篇:化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教学环节 ;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范海燕,女,江苏省沛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及研究.

化学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化学思维素养、化学信息素养、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与我们的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抓实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抓实”是实实在在抓好课堂,措施得当,环节落实到位.我们有时候这样评价某某老师:水平有,就是不出成绩.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抓实课堂教学的原因.有时教师把课堂上自己讲的精彩作为核心工作,反思之后,不得不改变: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是教师评价自己课堂优劣的标准.要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必须抓实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益.笔者为了这个“实”不断摸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精心设计活动单是落实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

如何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发、评价、反思、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前的课堂都是以讲为主,手头上没有成熟的学案,更谈不上提升学生能力的活动单.为了设计高质量的活动单,先吃透教材思想,大致构思本节课的设计思路,然后再在一些教育网站上下载一些优质教案、课件作为有益的补充.集体备课中全体成员共同审核,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逐步完善,设计出精致的活动单.

比如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的活动单设计中,为了逐步达到目标、化解难点,问题的设置就要有梯度,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下列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

(1)以生成乙烯为例,列举引入碳碳双键()的方法

(2)以生成溴乙烷、1、2-二溴乙烷、溴苯为例,列举引入卤原子(-X)的方法

(3)以生成乙醇为例,列举引入羟基(-OH)的方法

(4)以生成乙酸为例,列举引入羧基(-COOH)的方法

通过这些比较熟悉的物质入手,学生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经充分讨论后对官能团的引入、转化有了基本的思路,这些基础知识抓实了,学生就可以逐步掌握解决综合性的合成题的一般思路.利用活动单让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视角,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发展才是影响学生一生的.

再如在设计电解原理及应用的活动单时,课堂反馈中设计了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第11题“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Na2SO4废水”,该题通过创设陌生情境对学生迁移思维能力进行了考查,同时这种方法将工业废水转化为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现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引领学生关心身边的科学问题、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样以生活、生产中的真实问题为情境,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为载体的问题设计,有效地考查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落实教学环节是精心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高一年级化学教学尤其是第一学期进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化学的周课时数并不多,所以提高课堂效率是重中之重.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1. 课堂内容结构要合理

高一化学试题很多都是经过改编的高考题,不深入研究的话就给人错觉,造成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紧抓课本、抓基础,总想一步到位;扩展内容过深、过难;以高考的要求来要求高一的学生,忽视了他们是刚从初中踏入高中的新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影响了学生听课效果和学化学的积极性.经常是考试之后才发现讲的难的没考,基础的学生也没掌握.所以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研究学生、研究课本.知识点由易到难的过程要多设置台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堂上时刻留意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自己的授课情况

尽管们每节课都有教学任务,但是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调整.比如《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化学电源”一节,笔者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教学生燃料电池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极、电池反应式的写法后,以甲烷燃料电池进行巩固,介质多了熔融氧化物和碳酸盐.有的同学用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后得到正极CO2也参与电极反应觉得奇怪,笔者及时在课堂反馈中引入2015年江苏高考第10题让学生辨析、对比,学生分析题图发现正极通的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虽然开始定的任务未完成,但是这个知识点学生掌握的就很实在.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化学有很多记忆性的内容,以化学方程式为例,高一化学内容几乎涵盖了高中所有的化方程式.所以高一的考试特别注重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为了让学生记住化学方程式,我一开始的法宝就是让学生课堂一开始就默写的办法,后来发现效果甚微.学生都是课前强记,记忆时间短并且不会灵活运用.后来我把重点放到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上,然后再以情景方程式的形式进行迁移,发现效果很好.比如在讲铜和硝酸的反应后,可以进行这样的情景方程式的训练:利用镀银的碎热水瓶胆与稀硝酸反应,可以制得硝酸银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讲SO2的性质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作为酸性氧化物具有的性质后,进行这样的训练: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石灰石和含硫的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些训练既能落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训练,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展现了化学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理念.

三、精心选编课内、外练习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保障

晚自习课上尽量不讲课,做定时练习.作业精细化,每次试卷都全批全改,做好错题的统计工作,这样讲课时才能有的放矢,讲完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矫正补偿练习,平时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错题本第一页要有目录,其目录的内容是各章节及对应的页码,这样的归类整理大大提高了效率.另外错题集没必要整题都抄,比如选择题的某个选项是学生不理解的.学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错题进行整理分析,这样的精简也增强了可操作性.这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发现问题整理问题的过程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是体现化学课程价值的必由之路.教师应抓实每个教学环节,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创设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重要品质和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海强,林肃浩.在选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J].中学化学,2016(10):7-9.

[2] 李晓东.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J].今日教育,2016(3):15-17.

第2篇:化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初中化学是极具抽象性的一门学科,因而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实验教学为中心,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1]。然而,在实际的实验课堂上基本都是以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进行观察、记录为主,这样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违背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失去了对化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敷衍等现象。如此不但达不到化学实验教学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同时还会造成学生成绩的大幅度下降,各个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其心理变化比较复杂,他们更喜欢富有吸引力、挑战性的活动。而此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接触到的教学方式总是陈旧的、缺乏创新的填鸭式教学,那么他们就会认为学习是无趣、疲劳、乏味的,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就会越来越低。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一)学校加强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要想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学校需要加强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要认识到化学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保持对化学长久、持续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性。学校可以和相关部门进行联合,为学校争取更多的专门用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资源支持,包括化学用具、材料、技术支持、资金、实验项目等[2],而学校还可以开辟出专门的场地和教室作为化学实验室,并且拨出专门的款项用于化学器材的配置,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化学用品定期的维护工作,对老化的、性能下降的器材及时进行更换,以保证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正常进行。学校还要大力支持化学教师的创新性想法,及时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以此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多样性,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不断地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技术和素质修养。学校要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化学学术研究会、交流会,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保证教师将最新的教学思想运用到课堂上。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各学校联合组织的化学教师教学、实验技能比武、交流活动,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化学实验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化学实验教学变成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以生为本、以师为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异质同组”的原则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动手实验、提出猜想、论证等过程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期间,经过“个体自学—小组间生生互动—全班同学与老师的互动”等环节完成教学过程,再采取小组成员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做出具体评价,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2~4人为一组的实验探究小组,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得出相关化学原理。有的小组想到了用盐酸溶液去鉴别,有的小组想到了用氯化钙溶液去鉴别,还有的小组打算用石灰水进行鉴别。期间,各组成员在组内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再合作动手设计、操作实验,最终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进行评价。由此可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辩证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3篇:化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摘要:本文提出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教学设计程序,并以“学会构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模型、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学会设计其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主线,设计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为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案例。  

第4篇:化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珠心算教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兴趣;计算能力

算盘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学具,也是玩具,如果教师在珠心算教学过程中能借助算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促进学生珠心算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基础性练习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并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对抽象的事物产生深刻的认识,更容易对简单直观的事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教师在珠心算教学过程中,就可先要求学生进行基础性的练习,再鼓励学生了解珠心算的基本原理以及算盘的基本结构等,从而使他们对珠心算产生兴趣,这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把算盘中的“梁”比喻成是楼上和楼下的分界线,用“珠姐姐”表示上面的珠子,用“珠弟弟”表示下面的珠子,使学生快速了解算盘的结构,这样他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兴致会更高。目前,很多教师觉得10以内的加减法很简单,对学生的珠心算过程并不重视,这导致很多学生在操作算盘时不够熟练。因此,通过基础性的练习,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用算盘来算数的良好习惯,并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拨珠方式。这样,能使学生的计算又快又准,有助于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总之,通过基础性的练习,学生对计算题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计算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和掌握更多的技巧,能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趣味性练习

爱玩爱闹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天生具有好奇心,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究欲望,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经常会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因此,教师在珠心算教学的过程中,可借助游戏的形式来进行趣味性练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凑数”是珠心算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凑数”的概念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趣味性的游戏练习,如设计“找朋友”的游戏等。“找朋友”的游戏是教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卡片,鼓励他们根据老师给出的口令找到其他同学手中对应的卡片,以此来帮助他们掌握5、10、20等数字的组成,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加等于5(或者10)的两个数互为凑数”的概念,从而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总之,趣味性练习能使学生对珠心算更感兴趣,学习的兴致也更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积极组织多样化的趣味练习,从而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情境性练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此,教师在珠心算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以降低教学的难度,并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8的进位加法”一课时,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小明在超市的玩具柜台发现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赛车和喜羊羊贴纸,玩具车要8元钱,喜羊羊贴纸要2元钱,小明想把它们都买下来,一共需要多少钱呢?大家能否利用自己所学的珠心算的知识来帮一帮小明同学呢?虽说学生对珠心算都比较熟悉,但是加8进位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由于之前学生都学习过加7进位的珠算方法,所以他们会仔细思考加8进位和加7进位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学生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下进行思考,既让计算能力有了提升,又能更好地掌握本章节的重难点知识。总之,情境性练习能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促进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而且在学生后续学习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比赛性练习

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严重,而且他们潜意识里总喜欢与其他同学进行攀比。因此,在珠心算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组织具有比赛性质的珠心算练习,从而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给出20道珠心算题目,并要求学生计时完成,比比谁用的时间最少。当然,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还得保证自身的正确率,不能因为图快而出现较多的错误。此外,教师还可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位学生做对的题目最多,并对他们进行口头表扬或者贴星星奖励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周赛或者月赛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加,并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等。这样,很多学生为了拿奖,会主动帮助其他珠心算并不熟练的同学,进而促进全体学生数学计算水平的提升。总之,在比赛性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并积极纠正自己计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数学基础更加扎实,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五、实践性练习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只是在机械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不清楚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在珠心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组织实践性质的练习,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由于学生都有过超市购物的经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给出如下的实践性问题:一支牙刷3元钱,一条毛巾8元钱,妈妈去超市购买这两件物品一共要带多少钱呢?这时,学生会通过自己所学的珠心算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计算。当学生算出正确的得数时,他们会因为帮助妈妈解决了问题而感到兴奋和自豪,不仅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真正爱上了数学这门学科。总之,通过实践练习,学生会感受到珠心算的魅力,更加主动地将其应用到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从生活问题入手,组织一些有趣的实践性练习,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第5篇:化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49-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升学生实验研究和实际创新技能成化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化学试压是培育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案,但是受到传统意义上应试教学的影响,致使很多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导致学生只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操作技能。由此,本文主要是对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进行研究。

一、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中包含了宏观辨识与微观研究、变化理念与平衡思维、证据推断与模型理解、科学研究与优化观念、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大维度,具体分析如下所示:第一,宏观辨识与微观研究。其可以从多个层次了解物质的多变性,且对物质进行划分,可以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了解物质的构成、特点以及变化,以此构建“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可以在宏观和微观彼此结合的观点下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第二,变化理念与平衡思维。可以了解物质在实际发展中是变化和运动的,了解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遵守一定的规则,了解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新物质的构成,且存在能量的转变。了解化学变化存在约束,在实际发展中是可以调节的,可以在多方面、动态化的去研究化学反应,且可以引用化学反应去解决现实问题。第三,证据推断与模型理解。存在论证观念,可以结合证据对物质的构成、结果和变化提出更多的假设,结合研究判断来证明真伪性。构建观念、结果以及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结合研究、判断等形式了解目标的本质特点,构成要素和彼此推论关系,构建模型,可以引用模型解释化学现状,突显实验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第四,科学研究和优化观念。了解科学研究是实施验证和发掘科学现象,优化和引用科学现实活动,以此了解和提出更多具备研究意义的问题,并且以问题和假设为基础,明确研究的目标,设计研究的形式,以此进行实验探索。同时,在探索中全面落实合作观念,且在面对“异常”现象时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拥有严谨细致的科学观念,具备研究未知、推广真理的观念,对社会发展拥有一定的贡献。同时,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观念,可以对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提出标准的价值判断。

二、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案分析

(一)深入发掘,整合教材知识,培育学生问题观念

现阶段,教师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依据课本规定进行模仿,缺少自主创新和研究的行为和意识。很多教师更愿意选择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结合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实验演示,却忽视了学生自主操作的必要性。这种教学方案对学生而言,并不具备推广意义,难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更减少乐学生在现实操作中遇到问题时的思考和解决机遇。

(二)引导学生对课本中复杂或者是存在安全问题的实验进行优化

课本中有很多实验都过于复杂,还有的存在安全问题或是设计不科学,此时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在安全性、保护性高的环境下,通过全面研究和分析来创新实验,因此引导学生自主优化实验,提升学生的自主操作水平。为了优化实验,学生会先深入了解课本,加大对素材的阅读,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当然,这一过程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学生的现实操作能力和创新技能。例如,铜与稀硝酸构成的反应实验可以将其中应用的试管变成注射器,促使反应在注射器中出现,在吸入氧气的过程中观察一氧化氮的构成现象。要想产生硝酸铜或者是一氧化氮,可以将注射器推入NaOH,预防其污染周围空气和环境。

(三)依据思维导图,构建高中化学知识系统

高中化学知识较多,且零碎,非常复杂。大部分高中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更不知应该怎样梳理知识点。最大的影响就是学生对化学知识缺少全面的认识,难以明确化学知识之间的关联。由此,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的方案,结合直观的数状图来展现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构建高中化学知识系统。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笔在纸上写出内容,指导学生提出思考,对以往学习的物质进行划分,通过类别整合研究,学生也可以结合课本进行研究,如纯净物包含了什么?混合物包含了什么?这种构建系统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巩固以往学习的知识,还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再次认识对社会发展有益的物质,构建正确的应用化学试剂观念。由此,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引导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是实际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

三、实际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在设计二氧化硫融入水的教学目标时,以往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性实验,了解二氧化硫的酸性、还原性和漂白性,并优化学生观察、研究以及总结等能力”。而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将以往的教学目标转变成了“结合设计对比性实验,了解二氧化硫的酸性、还原性和漂白性,研究酸雨处置和二氧化硫的应用方案,以此了解物质特点,从而正确应用物质改变人们的生活形式”。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某区域的空气质量报告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影响空气质量指标的重要污染物,其中就包含了二氧化硫,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将其引用到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时,提出二氧化硫是重要化工原料,也是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结合二氧化硫和预防二氧化硫出现的污染都要依据化学基础原理和化学科学技术。以此为基础,依据分组探索的形式,对以下几点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一,二氧化硫是如何出现的?第二,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第三,如何吸入二氧化硫?第四,如何正确应用二氧化硫?在学生激烈探讨和教师指导下,最终可以总结出火山爆发、化石燃烧、硫酸出现的尾气等都会出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构成酸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因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可以应用碱液进行吸收,也因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中的价态是+4价,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因此其不但具备氧化性,也存在还原性。其中还原性较强。同时二氧化硫又因为品红褪色,因此也可以进行漂白;因为其也可以转变成三氧化硫,可以用于生产硫酸。

由此,在整体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二氧化硫的出现、特点以及实际应用,不但可以全面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还可以构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培育学生的自主判断和分析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也是教学工作实施的重要目标。课堂不但是一个空间场所,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对话的一个过程,更是教師与学生一起发掘潜能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关注课堂的活跃性,注重培育学生自尊心、进取心和好奇心等,认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其提供需求的内容和教学环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形式,依据阅读取代听讲,依据研究代替说教,依据思考取代书写,依据问题解决问题解答等,从而引导学生构建学科观念、思维形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具备课学科素养后,不管过了多少年,就算忘记以前学习的知识点,忘记解题技巧,但是他们依旧记得学科观念,无法忘记解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这才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培育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实践操作技能是一项长时间的工作,其并不是简单几节课就可以完成的,这种能力需要学生持续学习和练习,才能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由此,化学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应试教育观念,加大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育,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而满足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

作者:尹沧浪

参考文献: 

[1]宗国平.发展化学核心素养构建合作式的化学课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案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1):142-143. 

[2]赖琛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5):85-86. 

第6篇:化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2016年5月起,教育部组织专家修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次修订的课标增加了不少内容,特别是关于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内容,成为目前语文教育教学中最为关注的热点。“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这是每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研究的问题。个人以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在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中,现以苏教版必修四上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为例,谈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尝试。

一、在互动对话中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只有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才能形成语文运用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提高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促进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因此,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衡量一个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换言之,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学生自主积累、整合,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不断提升。要注意的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的。

比如:在教学《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在课堂开始阶段,为了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设计了一个环节:你读了几遍课文?你通过预习知道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这样设计?因为通过读懂文本主要内容来了解文本表达特点是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表现,学生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语言来交流,表达自己对预习文本的掌握情况,这就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过程。因此,在课堂开始阶段,设计“你通过预习知道了哪些内容”的环节,不仅仅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也是对学情的把握,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养。

又比如:在完成《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堂教学目标时,设计了两个思考题:这是一滴怎样的眼泪?为什么是一滴这样的眼泪?

这个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要求更高,因为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厘清了这两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本的难点。学生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对文本有比较到位的认识,并“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也就是先要语言建构,然后才是语言表达,也就是运用。因为在听说读写中,“说”属于运用语言范畴。阅读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文本表达的内容,更要有具体语言知识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这样的语文课才没有偏离语言学科的本质,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为了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具体的语言建构规则,而且要为学生的语言运用提供合适的语言训练点。“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恰当的时候向学生提供恰当的语言材料,并且教他如何学习,也就是说帮他养成恰当的学习方法和检验自己假设是否正确的能力。”[1]的确,在文本阅读的时候,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建立在一定语言材料的积累之上,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后具有了良好语感,并能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联系,通过梳理和整合,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那“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素养就基本完善了。

二、在有效提问中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如果说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属于基础部分,那么,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因为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素养要以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为基础,是在语言建构与运用过程中实现的。所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特征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个素养呢?钱梦龙老师认为,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而爱因斯坦则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启发和引导思维的最好办法是精心设计好问题。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大多以提出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终结点。所以,我们老师要提高自己的提问艺术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比如:在教学《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作为小说,认识艾丝美拉达和伽西莫多这两个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重点,如何把握这两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提问:请大家结合文本,想一想:这是一滴怎样的眼泪?为什么是一滴这样的眼泪?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我们不妨看看有关的教学片断:

生1:这是“感激”的眼泪。伽西莫多哀求了广场上的很多人,但人们不仅不给他水喝,反而还“被人不停地折磨,虐待,嘲笑,甚至被人投石子”,只有艾丝美拉达给他水,面对如此美貌善良的姑娘,伽西莫多流下的是“感激”之泪。

生2:这是“愧疚”的眼泪。艾丝美拉达没有因为伽西莫多曾经劫持自己受到伤害而跟着广场上的百姓一起嘲笑他,反而还给他水喝,这一定令伽西莫多感到愧疚。

生3:这是“吃惊”的眼泪。艾丝美拉达不仅不计前嫌,还居然给伽西莫多水喝,“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第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这无疑让伽西莫多感到非常“吃惊”。

生4:这是“懊悔”的眼泪。伽西莫多不辨好坏,听信克洛德・孚罗洛的话,劫持爱斯梅拉达。看着送水给他喝的艾丝美拉_,伽西莫多想起劫持她的往事,他感到很“懊悔”。

生5:这是“自责”之泪。伽西莫多原以为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是要来报复他的,但是他错了,他为自己误解爱斯梅拉达而流下了“自责”之泪。

生:6:这是“积郁已久”的眼泪。因为在文章最后有“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可见,这眼泪是“积郁已久”的了。

……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或许恰切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理解,抓住“一滴眼泪”来解读文本,这个解读不仅需要学生熟悉文本相关信息,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出结论。在这里,“这是一滴怎样的眼泪”是学生思维的诱发点,也正是这个诱发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和提升”。

有人说:“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阅读是思维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训练、发展思维的过程。”看来,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这个素养的有效途径。当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路径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精心设疑,促进思维发展;我们也可以扎实训练,提升思维能力;我们还可以鼓励质疑,拓展思维空间。总之,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根据高中语文课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求,善于在有效提问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问题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三、在形象分析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来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所以,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那么,高中学生在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个素养上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明确要求:“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能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如何达到课标要求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个素养要求?

比如:在教学《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我们从“这是一滴怎样的眼泪?为什么是一滴这样的眼泪”入手,进而分析艾丝美拉达和伽西莫多这两个人物形象。比如对艾丝美拉达形象的把握,学生从广场上和伽西莫多无冤无仇却“不停地折磨,虐待,嘲笑”甚至向伽西莫多投石子的看客和曾受到伽西莫多劫持的艾丝美拉达给他水的对比中,可以认识到艾丝美拉达是一个心地单纯、不计前仇、以德报怨的善良的姑娘;学生从“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第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的行为,可以认识到艾丝美拉达是一位外貌美丽而心地善良的姑娘等等。同样的,对伽西莫多这个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从伽西莫多喝艾丝美拉达喂给他的水之前,“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这一滴眼泪,学生可以认识到这是对艾丝美拉达的感激,充满了自责、悔恨,他从艾丝美拉达身上看到了希望,他既然知道劫持艾丝美拉达行为的错误,当然会明白克洛德・孚罗洛行为的不当,这意味着他开始觉醒;从伽西莫多喝过了水,“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这一行为举动,学生可以认识到这是伽西莫多表示感激的方式,他不仅仅有生理层次的需求,同时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同时也反应出伽西莫多对美的追求。

我们说阅读是鉴赏的第一步,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文学鉴赏。在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在完成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我们把握了艾丝美拉达和伽西莫多这两个审美形象,在形象分析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

四、在拓展延伸中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人们常说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获得文化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高中课标对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要求是:“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学习,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能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那么,如何达到高中语文课标提出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要求?课标上明确提出要“借助语言文字”,从而传承文化,理解文化。

比如:在教学《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最后环节时,可以提问:“文章说‘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为什么强调生平第一次?怎么可能是生平第一次?”在《巴黎圣母院》全篇中,伽西莫似乎是个不会流泪之人,本文选自第六卷,在之前的所有描写中,伽西莫多似乎从来没有流过泪。在第九卷第三章:“她非常感动地听着他的话,一滴眼泪在那敲钟人的眼睛里滚动,却没有落下来,他好像在努力把它往肚里吞。”第九卷第四章:“然而可怜的聋子却听见了,他胸膛里迸出深深的叹息,转身退了回来。他心中胀满了他吞下的眼泪。”“聋子看着她,他是明白这种哑剧的。可怜的敲钟人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但他一滴也不让它流下来。”“他不禁悲哀地摇摇头。‘我会把他给你带来的。’他用微弱的声音说。随后他就掉过头忍住眼泪,连忙大踏步下楼去了。”在第九卷中伽西莫多有眼泪,但始终没有流下来。或许他一生只流过两次泪,我们可以从其后的第十一卷第二章看到:“他像受了雷击的人一样不动也不响,一长串泪珠从他那一共还只流过一滴眼泪的独眼里悄悄地往下流淌。”这里的描写显然照应了第六卷,我们看到,伽西莫多轻易不流泪,几次都是眼泪在他的眼眶里而始终没有流下来。如此一个类似“硬汉”的伽西莫多,为什么在艾丝美拉达给他水的时候会流下生平第一次泪了呢?大家觉得他会流泪吗?

补充了关于伽西莫多的眼泪后抛出问题,学生思维很活跃,但有些同学有点瞎猜,此时宜提醒学生要从文本中寻求答案。学生渐渐明白:伽西莫多被拉到格雷沃广场的绞台上受刑,广场上群众百般嬉戏,这个形体丑陋的人,但伽西莫多不流泪;当年收养他的义父,在他最需要的关键时候,慌忙逃避伽西莫多的眼光,但伽西莫多不流泪;刑台上受到无情地鞭打,他口渴难熬,两次用嘶哑的声音喊着:“给水喝!”却没人理睬,没人同情,只有无数的骂声和侮辱声,但伽西莫多不流泪;但当他喘息着喊完第三次时,一个女孩从人群中走出,温柔的艾丝美拉达将水送进了他的口中。“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因此,他希望“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但没想到自己错了,于是,他“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皱了的难看的脸颊缓缓下坠”。为什么干枯的独眼里流下了泪水,那是被善良和宽恕感动了,那是被艾丝美拉达善良的人性感动了。眼前这么一个漂亮、纯洁、妩媚、纤弱的少女能够这样垂怜一个丑陋无比、凶恶的人,台下的群众都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艾丝美拉达善良的人性不仅感动了伽西莫多,还竟然感动了曾经“疯狂”的群众。这是人性的美好,更是人性的伟大,也是当时法国社会倡导的文化主流,所以,伽西莫多的眼泪是善良人性光辉下的觉醒之泪,是人性的觉醒,真正的是“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2]。或许文化的东西不用标榜,但通过语言文字,我们能够自然感受到,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这或许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是习得、悟得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互动对话、有效提问、形象分析、拓展延伸等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虽然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多次培养、反复训练,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做一有心人,我们就一定能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培养目标,让我们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起来。

参考文献:

第7篇:化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其在语文学科中的一种具体化,也是学生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品格和能力。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而语文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育人价值,进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就在于通过高中语文教育这种特有的方法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语文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不单单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还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学习不再只是乏味的读书,同时体会到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学生有兴趣的生活实例为其营造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探究生活实例的同时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还能够使教学任务得到有效的完成。因此,在当前教学改革中,生活化教学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将生活化元素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当中,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能够融入生活,真正的体会学有所用,使课堂学习的实用性得到提升。

其次,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存在于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进而开拓视野。

最后,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因此,生活化教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并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性策略

(一)通过生活现象,导入新课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热情被带动起来之后,必然会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教学情境中逐渐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为了能够使学生有效的建构所学的知识,教师应该将大量的生活案例应用于课堂之中,这样能够支撑学生知识的建构。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知识有着真实的体会,对知识的记忆也不会只停留在抽象的规律中。

例如,当课程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情境,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播放红楼梦电视剧中关于“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内容的选段。当学生的兴趣被视频内容所吸引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成功的引出本堂课程的内容。并且提出相关的问题,同学们想要使问题得到解决就需要认真的学习课文的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生活资源,进行课程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开展一些课外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将活动中的内容当做生活化教学资源,应用于将来的教学过程中,使生活化资源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将来步入社会从事创新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当课程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同学们到当地地标性建筑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生们各抒已见的探讨,对所参观建筑的特点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课外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增长,且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增长课外学习资源。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素养

在学生周边的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内容随处可见,但学生往往却并不能发现它们,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在思想上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主意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语文知识中,就有很多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应用性,就能够将其转变成高中语文问题,让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结论:综上所述,将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相融合,能够为语文新课改注入鲜活的动力。生活化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生活化教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而奉献于生活,其并不是单一理解生活概念以及回归生活,而是利用生活中进行学习,运用生活中的场景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将探究问题作为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得到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实践路径与策略[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04):114-118

第8篇:化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胜任力;化学教师

文章号:1008-0546(2017)07-005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关于 “核心素养”的热潮实质上是国际教育竞争的集中反映,是教育质量的升级运动。然而当前高中化学教师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育人意识淡薄,育人能力缺失。加上教师进入职场以后,其思维模式、品格性情慢慢固定下来,当时展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时,许多教师消极应对或无能为力。因此,提升化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其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没有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育改革只能是空谈。

一、化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

目前,学界认为胜任力是指在某一岗位中,可以把表现优异和表现普通者区分开的个体潜在的较为持久的行为特征。教师胜任力包括教师知识、能力、人格特点以及动机等,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它能将绩效优秀的教师与一般教师区分开来。对于胜任力理论的系统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1968年,美国教育办公室出钱资助了8个教育改革项目,用来研究探索教师的胜任力因素。2000 年,Hay Mc Ber 向美国教育与就业部提交了一份“高绩效教师模型”报告,报告中提出了高效教师的5种胜任特征。1996年,在澳大利亚,国家教学委员会根据教师胜任力标准(1996)实施的全国教学质量项目中,为新教师开发设计了一个胜任力框架[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中学化学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从“教书”转向“育人”,这要求化学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教学胜任力,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化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主要包括“转化的智慧”、“实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育理想”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 转化的智慧

教学胜任力的提出,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一个好的化学教师。优秀的化学学者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化学教师,知识的渊博并不意味着就有能力把知识传递给学生[2]。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起着转化的重要作用。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化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将教师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这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化学学科知识,包括化学内容知识、化学认识论知识等;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情况,包括原有水平、认知困难等;以教学法知识,包括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等作支撑。

2. 实验教学能力

实验教学能力是化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科学探究实践是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强调用实验方法学习和研究化学[3]。教师要明确实验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实验的功能和价值。具备熟练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能力、实验研究能力等,并能够开发高质量的实验探究课题。

3. 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化学教育教学重点,思维教学的重要性远大于知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自身必须具有相应的教育艺术,有思想、有智慧,以良好的思维品质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教给学生化学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灵活变通、迁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品质的化学思维能力。

4. 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要能够开发化学课程和化学教学资源,挖掘教材中的育人潜能,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对已有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进行改进。在实验教学中也要树立创新意识,改进实验。设计能够促进学生认识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设计中有自己的创意和特色。教学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师较高层次的胜任力。

5. 教育理想

现实教育工作中地位待遇问题、准备化学实验要额外投入很多时间精力以及对工作的倦怠感等严重影响化学教师的教学热情,他们只能做低层次的知识传递工作,这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格格不入的。化学教师要有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强烈的教育信念以及价值感,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教育事业目标,才能有激情构建高效教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可以使教师体会到成就感和信心,获得教书育人的满足感,在教学工作中实现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化学教师要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职业境界。

二、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途径

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进行培育,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 深入研究化学课程知识

教师对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取决于化学课程知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化学课程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即将颁布的新修订的新课程标准,研究化学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与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学业质量标准等,把握体现化学学科本质的特征的知识技能、基本观念、化学学科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等。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资源。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解读。如知道特定课题教材的编排情况及编排意图,知识的产生方式以及内容特点,可利用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哪些等等。要根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必要时还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组织。

2. 提升实验素养

现实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实验教学弱化的程度相当严重,存在对实验认识理解不透、不理解实验操作的原理、操作不熟练等问题。提升化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必须加强培育其实验素养。加深对教材实验的理解,分析该实验对突破知识点的作用,透彻理解教材设计和选择该实验的意图,挖掘课本实验的内涵和价值[4]。还要从对课本实验的理解转移到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这个方向上。

3. 善于反思交流

积累每次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后记;观摩教学、跟同行或专家交流讨论,反思不足。如在每次教学之后进行教学反思:学习任务设计的有效性如何?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是否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积累的同时重视思考,达到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重新认识。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提高教学胜任力。一开始,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是一些教学问题、教学困惑点或兴趣点,这样的反思是较低层次的、零散的。通过与教学理论或有经验的教师教学操作的验证磨合,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再总结,使教学反思达到系统思维的高度,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化学教学实践操作体系,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 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相当一部分化学教师认为“教学与教学研究有冲突”、“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找不到合适的研究题材”。教学理论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无法从“碎片化”的经验层面上升为具有前瞻性的、成体系的教学实践理论。化学教师一定要看到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与教学研究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当外在的化学教学理论被教师理解和内化,并结合教学实践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便逐渐形成了化学教师的个人化学教学实践理论,经过升华和重建,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研究力对其他胜任力起催化作用,如果其水平不高,其他胜任力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5]。

5. 加强拓展性内容知识的学习

化学教师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拓展性内容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从而提升教学胜任力。拓展性内容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化学科技的前沿动态、相关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人文社科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拓展性知识,储备各种情境素材,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此外,提升化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还需倡г鹑胃 、正直诚实的品质、稳定的情绪,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涵养精神气质,如个人言行举止、性格情趣及内在修养等。化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是多种知识整合而成,但又不是各种知识的简单叠加,是一个生成的、动态的、不断提升、长期的过程。教师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实、综合创新,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徐建平,张厚粲.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J].教育研究,2006(1):57-60

[2] 梁永平.论化学教师的PCK结构及其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2(6):113-119

[3] 吴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J].化学教学,2017(2):3-7

第9篇:化学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家政体验;课堂方案

一、研究小学家政体验教育的初衷

本论文以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五里牌镇中心小学、泷泊镇明德小学、尚仁里乡中心小学为例,采集的数据作为依托,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采访了小学学龄阶段六个年级的学员家庭,调查对象近一千二百人。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伴随着出现的是“产假式缺员”,二孩政策更带来生源数量结构性变动的压力。近期,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对策: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及小学学龄教育资源,鼓励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保育员、保健员短缺问题,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我们做此项调查研究旨在切实帮助小学学龄的学生掌握家政基本技能,合理管理自己、有效减轻二孩或非二孩家庭中家长的负担,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二孩或非二孩的家长态度,作为家政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更有义务做好此项研究工作,从而发挥自身学习内容的价值。

小学家政体验教育是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能,通过家政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中进行自然和谐的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体验创造、体验自主、体验快乐,从而将家政教育目的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品质。进一步转变学习家政教育就是为了掌握家政技能的简单认识,树立通过家政体验教育来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责任感的科学思想。

二、农村小学家政体验教育存在的问题

被访者普遍对相关概念了解不多,我们无法确定这些被调查对象是真正了解小学家政体验教育的全部概念。可见在农村地区,即使是乡镇,也无法保证教育资源的更新,这就是农村教育中公平与效益的博弈意义之所在。简言之,存在的问题如下:

1.坚持要学习应先做人的观点,以家政体验教育载体,让学生回归生活,开展综合实践,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以家政体验教育为载体,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并建立相应的学习实践平台,丰富家政体验的空间。

3.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路径,实现了学校课程、家庭课程、社区课程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农村地区进课堂方案的方案探索

主要内容是构建家政体验教育特色文化和建立家政体验教育的评价机制。

特色文化包括: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资源、特色校园文化环境的相关内容,其中“特色课程”和“特色活动”成为亮点。有家长提到“农村资源有限,该方案可向城市小学发展”、“校园文化在农村小学难以实现,孩子们放学一般就是群聚玩耍或者回家写作业、看电视,基本不会参与此类活动”,这些都给我们的调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比如,在泷泊镇明德小学适宜在周一至周五的大课间开展家政特色活动,孩子们对评优评先较为敏感,态度积极、你追我赶、氛围良好,校园内宣传栏更新频率高,可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家政体验教育。

评价机制有三点:1.家政教育内容更新。有家政态度、家政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家政技能、实践应用等五个方面。2.教师要从活动设计、小组实践、组织展示交流等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磋商交流式同学互评等。要利用“成L记录”加强实践过程指导,帮助学生找问题、看亮点,学会“温故知新”。3.按期举行学生自评。例如每学期对学生的家政表现设定评价指标,加之老师的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促进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

四、针对农村地区进课堂方案今后研究方向的思考

“两会”之后谈教育,其中出现一个新词汇是“创新教育”,即以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为特征,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与机制。不管是在农村地区还是在城市地区,家政体验式教育都符合“创新教育”这一理念,并终将绽放独特的活力和魅力。

我们有幸见到了双牌县团县委书记,和她汇报了此次调查的初步结果。政府部门表示大学生如有想法在此地谏言有关学校教育的内容,不止是“三下乡”义务支教,最好能接近农村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关家政教育的课题目前研究甚少,书记指示教育类的课题探索“任重道远”、“贵在坚持”,我们一定不会放弃个性化方案的探索,期待与三所小学的再次相见。

五、研究的反思

1.对建设特色课程的新认识

比如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都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重要途径。通过“校本课程+体验活动+社会实践”的实施模式,将家庭有机地融入学校的特色建设和发展中来。

2.家政体验教育是学生自主性、主体性发挥的重要载体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家政体验教育是让孩子们回归生活、品味生活的实践活动,在自理能力、礼仪交往、情趣生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和训练,而学生在这些活动就是学生自主性、主体性充分彰显的过程。

3.开展家政体验教育的思考

家政体验教育评价的思考:作为实践课程的评价,农村环境中可借鉴经验较少,而家政教育对学生的学校评价、家庭评价、社会评价的标准、体系和评价办法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