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范文

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精选(九篇)

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

第1篇: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范文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分析

(一)服务贸易规模的增长速度强劲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服务业出口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1960―1970年服务出口总额翻了一番,1970―1980年服务出口总额增长了5倍以上,1980至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已经从3600亿美元扩大到21000亿美元,其间增长了5.8倍。服务贸易总额占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在70、80年代约占1/5,进入90年代后则增至1/4。

据WTO统计,1990-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快于货物贸易出口,前者为7%,后者为6%。2001―2004年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已达9%,明显快于货物贸易出口。

(二)服务贸易发展的地区差距不平衡

根据WTO《2004年国际贸易统计》中1990-2003年世界主要地区服务贸易出口的数据,西欧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地区,其次是亚洲和北美,再次是中东欧和拉美,最后是非洲和中东。西欧大部分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其服务产业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虽然过去10多年间该地区的出口份额略有下降,但仍是世界服务贸易最大的出口地区。2003年,该地区出口贸易额为91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1%。而同一年度,亚洲和北美的出口贸易额分别为3520亿美元和3300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9.6%和18.4%;中东欧和拉美的出口贸易额分别为690亿美元和610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8%和3.4%;而非洲和中东的出口贸易额分别为39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仅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2%和1.7%。可见,一个地区的服务贸易额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三)服务贸易结构的技术含量正在提升

在世界服务贸易的构成中,1970年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占38.5%,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占28.2%,其他电信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专利或许可等服务贸易仅占30.8%。到1996年,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比重下降到27.3%,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比重略有上升,而电信等其他服务贸易的比重则上升至40.8%。至2004年,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特许权使用和许可、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的贸易已占到整个服务贸易的将近一半。这些服务部门的快速发展反映出当今世界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明显,世界服务贸易更依赖于高新技术,服务产业与高新技术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四)服务业的跨国外包不断升温

宽带技术的发展完善、使用成本的降低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专业服务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2000年以来,服务业的跨国外包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并大有不断升温之势,这一浪潮大多集中于信息通信技术行业。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积极从低成本区寻找专业合作伙伴。例如,2003年ICT业和BP业的服务外包估计数额就在400亿美元至450亿美元之间,占当年商业服务出口的1/10。导致跨国服务外包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即是国际贸易中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和产品标准化程度的提高。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以后,中国的服务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只有46.1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比重不足0.6%,到2004年,该比重则提高到2.8%。1982―2004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6.6%,跟这一阶段的中国外贸正好具有同样的增长幅度。但是,中国现阶段仍然只是一个服务贸易大国而非服务贸易强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贸易的国际化程度很低

衡量一国服务贸易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服务出口依程度。通常而言,一个国家的服务出口依程度越高,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就越强,市场化程度就越高。从1997―2004年中国的服务贸易依程度情况来看,与近年来高达70%的货物贸易出口依程度相比,服务贸易出口依程度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而且增长速度极为缓慢,7年间仅增长了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服务出口产品种类少、竞争力弱,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

(二)服务贸易慢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以服务贸易为主、商品贸易为辅”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然而在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严重不对称,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偏低。以2004年为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9.5%,明显低于19.1%的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再从出口发展历史来看,1997年以前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总体上低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但1998年后,货物贸易出口增长速度逐渐超过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货物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快于服务贸易出口。当然,这与我国服务业开放进程相对较慢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今后我们应该像重视货物贸易那样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尽快转变我国贸易增长的方式。

(三)服务贸易逆差继续维持

自1995年来,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4年逆差达96.99亿美元,较2003年逆差扩大13%。从服务贸易逆差的来源构成看,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特许费和咨询等项目,且这些主要逆差项目短期内仍将继续维持逆差状况。

诚然,服务贸易的逆差可以用货物贸易的顺差去抵消,以求得国际贸易总体上的平衡。但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两个逆差并存则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我国应利用货物贸易飞速发展的大好契机,立足于服务贸易的发展,以服务贸易的发展来带动货物贸易向高附加值、高竞争力转变,最终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

(四)服务贸易结构尚不合理

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却还很低,这显然不符合当今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正向技术、知识密集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以2004年为例,服务贸易中的11个 项目虽然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旅游、其它商业服务、运输项目依旧是服务贸易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额分别为 257 亿美元、160 亿美元和 121 亿美元,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 41%、26% 和 19%,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 86%。其中,旅游和运输收入的占比分别上升 4 个和2个百分点,其它商业服务收入的占比则下降 6 个百分点。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广告宣传、技术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等项目增速较快,分别增长 121%、75%、67%和 49%,这表明中国服务行业结构有所改善。但由于外资进入后的替代效应,2004 年中国金融和通信服务收入有所下降,分别减少 38%和 31%。上述情况表明,随着中国服务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境内服务企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企业将面临来自境内外的双重挑战。

三、主要结论和对策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增长加速,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仍相对落后。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提升为40.3%,这个数字依然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60%-80%,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45.55%)。因此,如要更多地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并且分享DDA(多哈发展议程)的成果,我国就必须在服务贸易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履行WTO承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十一五”期间,我国WTO谈判中有关服务业开放的承诺将全部到位,扩大开放的领域不但包括外资已经进入较多的贸易、保险、零售、房地产等行业,而且还包括旅游、通信、专业商务服务等许多以往开放程度较低的行业。要充分认识市场开放对服务业带来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外资进入我国服务领域,必然带来新理念、先进管理经验和新业务,具有溢出效应,国内企业应借鉴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服务贸易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参加WTO安排的各类服务贸易会议和双边或多边谈判,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利益。同时,要给国内服务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在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平等地位,使国内企业有动力、有能力在开放性竞争中提高和发展。

(三)积极进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要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力量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

例如:可以从创办高技术开发试验区入手,使之成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摇篮。还可以利用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在试验区采取一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技术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我国高技术服务进入国际市场打开通道,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服务贸易过多依赖于旅游业、运输业的现状。

(四)加快推进和深化垄断行业的改革

对金融、电信、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广播电视等垄断行业,除个别涉及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都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完善改革措施。改革的重点是将放宽市场准入和引入竞争机制相并重,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在原有的国有企业“分拆”之后的企业之间开展竞争,要准许新的市场主体尤其是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以上行业,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改进服务。

(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

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并谨防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国内服务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

(六)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第2篇: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自贸区;服务贸易;标准化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呈现连年增长态势,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同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并公布了“负面清单”以及上海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随着上海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的推出,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范围将不断拓宽,服务贸易总量也必将跃上一个新台阶。然而,我国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也落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伴随自贸区的发展建设以及服务贸易范围的拓宽,只有加快建立我国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制定相关服务贸易标准法规,规范我国服务贸易的各个领域,才能保证我国服务贸易有序发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十六大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稳健发展,贸易规模增长迅速,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已开始跻身服务贸易大国行列。旅游、运输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增势平稳,建筑、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领域的跨境服务以及承接服务外包快速增长。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19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19.3%,增速比同期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10个百分点左右。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7%上升至5.2 %。世界排名从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3年的第3位。然而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出口仍以传统的旅游、运输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2006年旅游和运输两项共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0%,旅游业是我国服务贸易的第一大产业。同时我国服务贸易总量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低。我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主要以国有成份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依据近几年统计数据,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

二、自贸区发展及服务贸易标准化概述

(一)我国自贸区建设进程

自贸区建设已成为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平台和新方式。迄今,中国正在建设18个自贸区,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包括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除与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还未生效外,其余均已实施。另外,还有其他6个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分别涉及中国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则是我国自贸区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上海自贸区和其他自贸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是在特定的区域里,其他自贸区是国家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一个协议,是通过谈判达成,是互惠的,对于区外的国别和地区不享受这样的政策。但两者之间也有联系,在上海自贸区采取的一些尝试性政策,都是在自由贸易区谈判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这些政策在上海自贸区得到企业的认可,之后就会进一步复制和推广到其他自贸区。

(二)自贸区建设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自贸区将成为中国扩大服务贸易范围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加快我国服务业改革的速度。与他国在自贸区框架下签署服务贸易协定,是一种双向、互利的开放。中国可以通过自贸区谈判实现出口利益,扩大运输、旅游、商业服务等中国具有传统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特别是争取在自然人流动模式上取得突破,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同时我国自贸区谈判对象的服务出口国际排名不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相对有限,通过对其开放,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更是直接扩大了我国特定区域内的服务贸易范围。上海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内容涵盖:金融服务领域、航运服务领域、商贸服务领域、专业服务领域、文化服务领域、社会服务领域等六个方面,开启我国服务贸易的新篇章。

(三)我国服务贸易标准化现状

2009年2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会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24个部门印发了《全国服务业标准2009年-2013年发展规划》,规划确立我国服务业标准体系基本框架,明确了制修订服务业标准的目标和任务。全国已成立和批准筹建与服务业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百余个,涵盖了金融、旅游、邮政、物流、商贸、交通运输、文化、体育等重要服务业领域,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构建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已颁布服务业标准累计2550项。其中,国家标准1240项,行业标准1310项;已列入计划的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528项,主要涉及旅游、运输、商贸、餐饮、社区服务等领域。

三、我国服务贸易标准化对策与建议

(一)“以人为本”提高服务业标准质量

服务业标准的制定要反映企业与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通过论坛、讲座、展览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和吸引服务性企业、消费者更多地参与服务业标准化活动,从而提高服务业标准与实际应用的贴合度。同时加强对服务业标准化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从事新兴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人员的培养。每年定期对服务标准化工作人员进行服务标准化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内外服务标准化的现状和趋势、服务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方法等培训课程,力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服务业标准化人才队伍,通过提升标准制定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服务业标准质量。

(二)完善服业务标准化体系

针对我国现有的服务标准相对集中于传统服务业,技术理念相对落后,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应积极开展传统服务业标准的清理修订工作,分析研究与国际标准的差异,加大传统服务业标准的制修订力度,从而建立健全我国的服务标准化体系。为了有效应对服务业扩大开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实质性的参与国际服务贸易标准化活动,积极开展与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相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国际上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标准和国际规则,推进新增服务贸易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工作。同时根据“填平补齐、急用先行”的原则,重点加强新兴服务贸易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特别是上海自贸区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六个领域。

(三)建立健全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的激励机制

为实现服务贸易标准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团体投资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资服务贸易标准化的格局,引导更多资金进入服务贸易标准研制领域。而企业作为标准最终的执行者,是有效发挥标准作用的关键。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企业在服务贸易标准化中所做的贡献,对贡献大的企业给予奖励。构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和配套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标准执行、信息咨询、效果评估等全方位服务,利用奖励、贴息等政策优惠手段,完善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的激励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服务贸易标准研制,培育企业在标准化中的主体意识,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制度和执行服务贸易标准的新机制,最终形成政府、企业合力推进的服务贸易标准化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胡涵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与服务贸易标准化研究[J].标准与标准化研究,2011

第3篇: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中美服务贸易;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之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度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为特征的科学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推动世界服务业加速发展。如今服务业占各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已达70%,中等收入国家接近60%,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随着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间的服务交换规模也在日益扩大,2009年,世界服务出口额达到了3.3万亿美元,数据来源于WorldBankDatabase、BEADatabase和中国商务部网站。

相比1970年的不足710亿美元增长了45倍,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贸易总出口额的1/5。同时,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服务贸易占比较大的国家在后危机时代较快地出现了复苏势头,其恢复速度快于依赖货物贸易的国家。由此可见,服务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趋势已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美服务贸易比较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服务业高度发达。2009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15.4%,表现出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强劲优势地位。另外,中国服务贸易也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势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年均增长0.6%,但由于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服务产品竞争力较弱,在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在整体服务贸易水平还是在部门结构等方面与美国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持续稳定,国民经济贡献度较高

服务业对美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大,以2005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美国GDP的70.93%,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2.47%。自1984年开始,美国服务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就已超过60%,可见,伴随美国服务业发展,其服务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4220.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879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3%。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2003年间平均维持在28%左右,2004年达到30%并维持了4年,由于经济缓慢复苏,2009年小幅上升,达到33%。就服务贸易出口额总体而言,美国呈现上升态势,仅2009年有小幅下降。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560.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5091.8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1.99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达到15.4%,世界排名第一位。美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2008年间平均维持在16%左右,仅1997年、2005年和2006年在16%以下,其余均大于16%,2009年明显提高达到19.2%。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其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1659.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3707.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2.23倍。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虽有小幅下降,但其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达到11.9%,世界排名第一位。

(2)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对中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小,以2009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中国GDP的42.6%,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33.2%。中国经济结构中,由于第一、二产业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致使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其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8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5%,是美国年均增长率的4倍多。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2002年间平均维持在10%以上,2003年下降为9.57%并保持到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再次下降,降为8.7%左右,2007—2009年又小幅上升并维持在9%左右。就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而言,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仅有2009年相比2008年下降12.11%。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28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25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为3.88%,世界排名第五位。然而,中国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仅是美国的1/4。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2007年间由16.30%下降至11.91%,2008—2009年稍有上升维持在12%以上。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277.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582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7倍。虽然2009年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前十位国家中,中国是惟一与2008年相比没有出现下降的经济体(德国和英国进口额分别为255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排名第二、三位,美德英进口额同比均出现10%左右的降幅),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为5%,世界排名第四位,但服务贸易总量只占到美国的1/3。

2.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各部门发展比较平衡

美国服务贸易自1971年起持续保持顺差状态。其中,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仅103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较高历史水平,增至902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7倍左右。2007年服务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为1296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5048亿美元,进口1296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2009年服务贸易顺差额相比2008年虽下降了4%,仍达到1384.2亿美元。

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出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运输和金融服务,其出口额各自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4.17%、17.63%、16.75%、15.65%和11.82%。同时,政府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通讯、建筑服务分别占比4.15%、3.18%、2.58%、2.09%、1.75%和0.24%,合计在15%以下。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服务,其进口额分别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25.27%、21.62%、13.91%和11.31%。同时,政府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通讯服务分别占比9.64%、6.62%、5.01%、3.92%和2.09%,而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建筑服务比重较小,分别是0.45%和0.16%。综合美国服务行业进出口所占比重,各个服务部门发展符合美国经济特点,没有出现比重极大的部门,即部门间发展未表现出严重失衡现象。同时,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服务部门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突出,在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各部门发展有所失衡

中国服务贸易在1984—1995年间保持小额顺差,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后进入持续逆差状态,并且自2002年开始逆差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更加显著。其中,2004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最高值95.5亿美元,2004年以后服务贸易逆差呈现小幅缩小之势。但2008年和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115.6亿美元和296亿美元,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额比2007年增长51.9%,2009年比2008年增长56.1%。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和旅游,逆差额分别是230、106、97和40亿美元。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旅游服务贸易占比第一,2000年达到53.34%,自2004年之后呈现递减趋势。运输服务贸易占比第二,且在2000—2008年间占比逐年上升[1]。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通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贸易占比最小。可见,中国一直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传统服务贸易相比差距较大。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呈现逐年缩减趋势,如旅游服务部门,而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咨询服务,2008年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12.33%。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分别是31.67%、22.75%和14.55%,合计70%左右。同时,咨询、保险与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占比8.52%、8.02%和6.49%,而建筑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占比2.75%和1.99%。通讯、金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占比较小,合计为2%以下。综合中国服务行业进出口占比,部分行业占比极大,中国服务部门出口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

3.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多元,涵盖多个经济体类型

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墨西哥、爱尔兰、法国、瑞士、中国和荷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出口市场,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55.19%。在前十大出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五席,包括英国、德国、爱尔兰、法国和荷兰,合计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27.77%。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百慕大、法国、墨西哥、瑞士、印度和爱尔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地,占美国服务总进口额的56.29%。在前十大进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四席,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和爱尔兰,合计占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26.45%。事实上,欧盟、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和瑞士分别是美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欧盟是美国服务出口最大的目标市场,2008年,欧盟27国进口美国服务项目占全美服务出口总额的37.3%。同时,欧盟也是美国服务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从欧盟进口服务的增长率也高于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增长率。就地区性而言,西欧和中欧国家是美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交易多集中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通讯服务。加拿大和日本是美国服务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分别占比8.71%和7.84%。加拿大与美国无论是地理位置、生活方式还是经济环境都有极大相似之处,因而加拿大不仅是美国服务输出的主要接受国,还是美国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这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方面体现尤为显著。近年来,伴随着美国日益重视亚洲和环太平洋服务市场的拓展,韩国从1987年开始逐步成为美国生产出口的最大国家,同时,新加坡、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服务市场增速很快。据WTO统计,2008年美国与中国双边服务贸易额为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7%。其中,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口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额为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综合看来,欧盟、加拿大、日本、瑞士、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家在美国十大服务出口目标国之列,也是美国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国的一部分。可见,美国服务贸易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同时也包括墨西哥和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市场多元化特点。

(2)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集中,侧重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8年,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出口市场。香港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进口来源地。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及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东盟各国市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才有所提升。

香港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因素等特点,一直是中国服务出口主要目标市场,在旅游、运输、建筑服务和咨询服务方面体现尤其明显。在旅游服务方面,中国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占比60%左右,其中香港地区是旅游服务中的最大进出口市场。在运输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运输服务出口总额的33%。在建筑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东盟。此外,香港地区是中国咨询服务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咨询服务进口方面,香港地区和欧盟占据中国咨询服务市场50%的份额。近年来,伴随着东盟的日益强大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东盟不仅逐步成为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市场,而且逐步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伙伴,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服务市场增速较快。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欧盟逐步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服务贸易重要合作伙伴,在建筑、保险、咨询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方面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4.服务贸易体制法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较健全

美国服务业长期保持的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密不可分,表现为美国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的法律法规。鉴于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不能通过关税措施对服务贸易实施保护,所以一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规范对该国服务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美国服务贸易管理机构主要是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2]。其中,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的具体管理工作,如统计服务贸易数据、制定服务贸易政策等,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具体参与和负责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谈判和协调等事务。这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大的谈判能力不仅能将有利于美国自身的贸易政策贯彻到世界服务贸易体系中,还能加强美国对服务贸易的执行与监督能力。第二,实现贸易促进和贸易救济相结合,在积极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的同时,能够快速针对服务进口及国外服务企业对国内服务业带来的损害采取多种救济措施。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美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以国会和联邦政府行政命令为主[3],包括了对外贸易综合法案中的部分条款、对各个服务部门立法的相关条款和针对部分行业专门规定的市场准入制度等,但是各州也会单独对服务贸易立法,如保险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限制法令就是由美国各州各自制定的[4]。此外,美国各州也会依据自身优势行业制定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如针对证券交易、企业产权等方面分别制定了《证券交易法》、《商标法》等。

(2)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存在失衡,配套的立法工作没有快速、全面展开,导致中国还未形成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所以,改革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战略和政策主要由商务部通过服务贸易司具体制定和协调,隶属于商务部的服务贸易司还承担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双边及多边国际谈判等事务。但在实际中,以上大部分工作是由中央其它部委及地方政府执行。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服务贸易整体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相互之间衔接不到位,降低了服务贸易管理效率,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二,多头管理现象导致中国对服务业的划分标准、统计口径等缺乏统一性,这与世界发达经济体间缺乏一致性,在贸易往来中易引发摩擦[5]。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立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核心,以国家颁布的外资法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各部分制定的具体规定为支撑,具体规范中国服务市场。一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相比中国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中国虽然在近几年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海商法》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但互联网通讯、电子商务等许多领域仍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此外,在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之间,仍然存在有漏洞、有矛盾的现象,这严重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二、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服务贸易的领先优势来源于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间已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具体而言,美国高度发达且结构合理的服务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保证了美国服务贸易的全球持续领先地位。服务出口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国际更多资本和人才流入各个服务行业,这样既有利于先进技术和各个生产要素有效结合,保证了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发挥,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美国服务贸易在原来基础上逐步趋向于服务贸易方式的网络化、服务贸易内容的广泛化和多元化以及服务贸易区域的国际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简言之,就是“国内经济领先—服务业发达—服务贸易发展”的循环路线。当然,美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与健全的服务贸易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服务业立法是分不开的。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全球服务贸易虽然有所波动,但就服务贸易本身而言,其受到世界和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货物贸易,换言之,国际金融危机只是暂缓了各国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后危机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将会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

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搞活经济,增强经济的灵活性,这样能有效应对外界冲击,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通过此次危机,各国充分认识到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世界产业结构将继续作用于服务贸易,驱动其快速发展。第一,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将持续扩大。一是服务业较不发达的国家,其转移重心将从制造业转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二是服务业发展有一定水平的国家,其服务业转移重心更倾向于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金融、保险和咨询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这些服务业也会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第二,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更加细化,许多原本依赖于制造业的服务行业逐步独立出来,使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第三,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竞争加剧,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这给世界贸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服务贸易自身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经济贡献度、吸纳就业人数多的特点正好符合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新动力。

因此,危机过后,伴随着各国越来越重视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当前以货物贸易及传统服务贸易占较大比重的局面将得到明显改善,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将更加平衡。

2.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此次危机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促使发展中国家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并逐步开放各自服务市场,涉及旅游、运输、保险、咨询、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等服务市场,吸引外国资本和国际人才注入本国服务业,通过提升行业资本构成和人力资本构成,全面融入到全球服务市场中。近年来,亚洲地区普遍的开放性政策为亚洲各国自身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机会,推动亚洲地区逐步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市场。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各国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开放服务市场,还是外部因素作用被动开放服务市场,毋庸置疑的是世界各国服务业将更加开放,各国将逐步实现“服务业—服务贸易—国内经济”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

伴随着服务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逐步开放,市场呈现多元化态势,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服务业竞争力差距较大,但这种差距最终会越来越小。为了扩大服务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服务市场上,伴随着服务提供者逐渐增多,出现同一市场存在多个服务提供者的局面,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

当代国际贸易已经从原来传统的货物贸易拓展到了涵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更广泛的领域。同时,伴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成为各国政府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第一,世界各国逐步开放相关服务业,服务业整体开放度不断上升,伴随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全球服务业各部门间融合度不断提高,新的服务贸易摩擦应运而生,这些摩擦不仅来源于发达国家,也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第二,由于国际服务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复杂化、服务范围的广泛化,世界服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保护本国银行、保险、信息等敏感部门免受外来竞争纷纷设立贸易壁垒。第三,危机过后,在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缓慢复苏的进程中,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的差异性,部分国家为提高国内就业率和保护国内市场,贸易摩擦也从货物贸易各项产品向服务贸易单个部门及整个行业扩散,这对未来产业遭受损害埋下隐患,由此进一步体现出服务贸易壁垒广泛化的趋势。

后危机时代,无论是世界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导致的服务贸易摩擦增多,还是由于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经济和国内市场设立服务贸易壁垒,其涉及服务业内容将更加广泛,服务贸易壁垒将更加普遍。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在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更加平衡、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服务贸易壁垒更加广泛的背景下,中国应依据国情,加快国内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缩小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在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同时,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真正提升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1.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强化微观主体竞争能力

中国无论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力度,还是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拉动力度均不足,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出口方面还是进口方面均较弱。因此,中国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国内服务业竞争力,缩小与美国在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必须从提高微观主体竞争力着手,在加大服务业科技研发及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重点关注服务业人才培养。第一,加大服务业各部门技术投资,鼓励自主创新。技术投资具体表现为相关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经济技术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等,为技术创新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引进先进技术过程中,服务业不能一味引进而不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保证科学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所以,结合中国自身经济特点,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再创新,真正达到“科学技术—服务业—服务贸易”三者的循环效应。第二,注重服务业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先进技术的引进必须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应,才能促使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发挥出来。因此,一是针对中国现有服务人员进行多层次培训,多渠道设立职业培训机构。二是依据中国服务业从业人数特点及其分布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调整高等院校及职业类院校相应专业设置。三是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多渠道引进高级短缺人才。通过人才培训、人才培育、人才引进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专业服务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2.缩小国内服务贸易逆差,把握服务业开放速度

服务业拉动经济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服务业只有个别部门如旅游、运输、建筑等发展突出,大部分行业及部门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在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和资讯类等新兴服务业表现尤为明显。所以,中国应以缩小服务贸易逆差为目的,积极扩大传统服务贸易出口的同时,分层次、有重点地开放中国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6],并控制服务业开放速度。第一,维持中国传统服务贸易固有优势,积极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一是加大传统服务部门的营销力度,提升传统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提高传统服务部门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如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衍生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借助中国丰富旅游资源,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二是重点发展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海运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来源,而海运服务贸易在运输服务贸易中占比最大,2003年开始这一比重就已超过60%。伴随着中国海运运力的快速上升,积极调整海运结构,加大海运领域国货国运的比重,在遵循海运逐步自由化的原则下,政府通过引导海运企业联合与重组,提升中国海运乃至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第二,适度开放资本、技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掌握服务业各部门开放速度。一是适度开放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开放的同时,完善这些行业的竞争机制,提高其在市场机制下承受考验的能力。同时,通过采用和引进国际标准,促进国内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相关标准的规范化。二是关注经济安全。服务业掌控大量资金、技术、信息的流进流出,影响着国内市场的稳定。如果本国服务业尚未具备国际竞争能力,过快开放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在服务业开放的问题上,做到履行承诺但不做出超承诺的让渡。

3.拓展服务贸易地理方向,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来源地都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呈现市场单一化特点,这对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寻求大发展极为不利。一旦贸易伙伴中个别区域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中国服务贸易及相关服务业必定受到牵连,这将阻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的进程,有效扩大市场半径,并拓展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有效地分散服务贸易市场过于集中和单一的风险。第一,对于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应强化其所涉及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如在中国与新加坡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主要服务合作领域包括医疗、教育和会计等服务业,因此中国要根据自由贸易协定侧重点的不同,合理利用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有效促进中国卫生医疗、教育和财务会计等服务业的发展。第二,对于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中国与海合会、澳大利亚、冰岛和挪威等,一是在谈判进程中,加强并拓展服务业合作领域,保障双方在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做出重要承诺。二是积极推进谈判进程,争取早日实现自由贸易区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使双边服务贸易额迅速增长,实现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第三,对于那些尚未与中国建立优惠制度安排的国家,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启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如在金融、保险、咨询等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中日本和韩国与中国有诸多合作,且日韩双方在以上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所以,中国在积极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基础上,需重点关注日韩具有优势而中国缺乏竞争力的相关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4.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救济制度

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并不符合GATS要求。因此,制定和完善既符合中国实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法律法规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服务贸易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而言,实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性,同时,在贸易救济政策制定方面,经过全球经济危机后,更应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第一,从中国国内经济和就业增长出发,优先制定那些有利于环境、信息、能源、卫生医疗、交通物流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以提高这些代表新经济的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无论是对现存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还是新制定相关政策,需要通过引入国际竞争政策推动这一进程。第二,完善现存服务贸易的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一是针对服务贸易风险分布的主要行业,及时跟踪国外相关产业及部门的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国外对中国某些行业进行知识产权调查的动向,迅速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从商务部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的顺利传递,同时实现预警信息从地方向中央政府的有效反馈。二是针对国外对中国服务企业贸易救济调查中的不合理、不公正做法,中国地方政府、服务企业应积极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制度进行申诉。三是中国政府应积极争取国际谈判主动权,要求外国取消具有歧视性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对国内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和敏感业制定具有保护性质的法律条款,达到保护国内服务业和就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霄,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商品结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9,(4).

[2]杨丹辉.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07,(2).

[3]焦克.中美服务贸易对比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9,(11).

[4]谢康,陈燕,黄林军.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政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2).

[5]陈松洲.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2).

第4篇: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范文

【摘 要 题】服务贸易

【摘要】 essa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service trad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clude acceleration trend,high technology trend,unbalancing trend,structural optimizing trend and trade barrier enshrouding trend.The paper also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ies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ervice sector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WTO entry.

【关 键 词】全球化/服务贸易/经济

globalization/service trade/China's economy

【 正 文】

一、全球化进程中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贸易与市场的全球化。各国的商品不仅在本国,而且在国外与本国及其他国家的竞争者进行竞争。这种竞争最初是在有形商品之间展开的,随着经济与贸易的不断发展,进而在无形商品之间展开。贸易的全球化首先是货物贸易的全球化,然后才是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其不同于货物贸易的独特趋势。

(一)服务贸易发展的加速化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仅为710亿美元,而1999年则高达13400亿美元,29年间增长了17.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7%,不仅高于同期世界GDP的平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世界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服务贸易的增长不但快,而且还有不断加速的趋势。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例,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约为20%,但在90年代则上升到25%左右。从各国国内的情况来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就一直在60%以上。1996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全世界平均为63.5%,其中,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9%,中等收入国家为53%,低收入国家则达到37%。所有这三类国家服务业所占的份额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都增长了5~10个百分点(高文书,2002)。

(二)服务贸易发展的高科技化趋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服务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特征。,国际高科技领域发展最快的是以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IT)产业,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心及发展的方向则是软性化的服务。如果我们考察服务业的分类目录,就会发现服务业是高新科技产业化的主要领域。在服务业的各子目录中,很多产业都是目前技术水平发展变化最快的行业。由于世界服务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服务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过去十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经营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其他如、运输、管理咨询等服务行业,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使得世界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地高科技化,而且也使很多传统的产业和传统的服务都被高科技手段所武装,金融的化、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信业务的数字化都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科技化趋势。

(三)服务贸易发展的非平衡化趋势

世界服务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不平衡性也不断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地区间的非平衡性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紧密联系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不平衡。世界服务贸易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的,欧盟是世界上服务贸易额最大的地区,该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专业化强,与经济的拟和程度高,而且一直是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地区,其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占世界的比例一直在40%以上。亚洲地区仅次于欧盟,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位居第二,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在20%左右。而且,由于中国、韩国、中国、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的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亚洲地区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但是,由于亚洲地区除日本外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是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地区。北美地区则恰恰相反,由于该地区国家少,虽然服务贸易总量不如亚洲,但由于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发达国家,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比较高,因此该地区是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地区。

从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国家排序来看,位居世界服务贸易前列的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额最大的前10名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我国的香港特区位列其中。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进口额排在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有中国香港(分别列9、13位)、韩国(分别列14、9位)、新加坡(分别列12、18位)、中国(分别列16、14位)和中国台湾(分别列19、12位)。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国和出口国,1996年美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7.6%(见表1)。

表1 1979~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领先国家排序

1979

1989

1992

1995

1996

1997

出  进  出 进  出 进

出 进  出 进  出 进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美国

2

3

1  2

1  2

1  1

1  1

1 1

法国

1

4

2  4

2  4

2  4

2  4

3 6

意大利

3

7

6  6

3  5

3  5

3  5

5 5

德国

4

1

4  3

4  1

4  3

3  2

4 3

英国

3

5

3  5

5  6

5  6

4

6  2 4

日本

6

2

5  1

6  3

6  2

6

3  6 2

荷兰

7

6

8  7

8  7

7  7

7

7  7 7

西班牙

9

20  2  13  7  10

8  13  8

14 8 13

香港

18  26  13 17  13 19

9  14  9

13 9 13

比利时-

卢森堡

8

9

9  8  9

8

10  8  11

8 10 10

奥地利

10  13

10 19 10  11  11  11 10

11 11 11

加拿大

14  10

12 9  13  9

13  9  13

10 13 8

韩国

19

13 18 19  17  14  10 14

9 14 9

瑞典

13  11

14 10 14  13  -

-  19

17 18 16

沙特

阿拉伯

8

-

13  - -

-  -

-  -

- - -

资料来源:GATT,《国际贸易统计》(1989~1995年);《WTO年度报告》(1997)。

注:德国的数据,1990年前为西德。

1990年、1995年和1996年,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额分别为6586.73亿美元、9056.51亿美元和9351.28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70.1%、72.0%和70.3%。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1990年、1995年和1996年,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额分别为2062.47亿美元、3503.33亿美元和3944.02亿美元,仅占同期世界服务贸易额的29.9%、28%和29.7%,可见,发展中国家占据的份额还相当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上,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存在大量逆差,而发达国家则有大量的顺差上(见表2)。由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本国市场对服务贸易产品的需求,因而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与此相反,发达国家则长期保持服务贸易的顺差。作为世界服务贸易超级大国的美国,虽然每年都有巨额的外贸赤字,但在服务贸易上却有大量顺差,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1996年美国商品贸易有1892.5亿美元的逆差,但服务贸易却有819.1亿美元的顺差(注:IMF《国际收支统计年鉴》(1997年)。)。

表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出口

进口

差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1990年

658673

649862  8811

206247 250855 -44608

1995年

905651

877369  28282

350333 386229 -35896

1996年

935128

900939  34189

394402 417030 -22628

资料来源:LMF《国际收支统计年鉴》(1997)。

2.部门间的非平衡性发展。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体现在总量方面,而且体现在结构方面(见表3)。从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比例来看,世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中,运输服务和服务所占的比重一直在60%左右,而电讯、建筑、保险、金融等其他服务所占的比重一般都低于10%(除了其他商业服务之外)。

表3 1996年世界服务贸易结构 (%)

项目

比例

全部服务贸易

100.0

其中:运输

27.3

旅游

31.9

其他服务

40.8

其中:电讯服务

5(2.0)

建筑服务

8(3.3)

保险服务

9(3.7)

金融服务

8(3.3)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4(1.6)

使用费和专利费

14(5.7)

其他商业服务

49(20.0)

个人文化、娱乐服务

3(1.2)

注:括号里的数字是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

数据来源:WTO秘书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收支平衡表统计推算。

(四)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趋势

二战以后,由于第三次产业革命,电讯、金融以及各种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从而使得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原有的运输、旅游及其他服务中,运输服务比重下降,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信息服务业在新的科技浪潮的推动下,增长速度很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70年,在世界服务贸易的构成中,国际运输服务占38.5%,国际旅游占28.2%,其他服务占30.8%。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种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截止1996年,国际运输服务比重由38.5%下降到27.3%,国际旅游的比重由28.2%上升至31.9%,其他服务的比重由30.8%上升至40.8%(见表4)。1996年,全球运输业增长率为2%,旅游业增长率为6%,而金融服务、电信服务业的增长率则达到7%,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正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优化趋势。

表4 世界服务贸易的构成比例 (%)

项目

1970

1987

1990

1994

1996

服务贸易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运输

38.5

31.6

28.2

26.1

27.3

旅游

28.2

31.6

32.3

32.3

31.9

其他服务

30.8

29.5

39.4

41.5

40.8

资料来源:GATT《年度报告》(1988~1989);WTO《年度报告》(1997)。

(五)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关税保护方式并不适用于对服务贸易的保护。但是,由于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加快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M.J.Trebilcock和R.Howse(1995)把各国所采用的服务贸易壁垒分为四类:1.直接明显的歧视性壁垒,即直接针对服务业的明显的贸易壁垒,如电视和广播中对国内内容的管制、外国人建立和拥有金融机构的限制等;2.间接但明显的歧视性壁垒,指不是专门针对服务业但明显歧视外国人或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贸易壁垒,如对移民以工作为目的的暂时入境的限制、向国外付款和支付的限制等;3.直接但明显中性的贸易壁垒,即对国内外单位和个人都限制的服务业管制,如电路和电信的管制等;4.间接但明显中性的壁垒,指并非针对服务业,也并非针对外国人的壁垒,如国内标准、职业服务中的许可证、文凭或凭证规定等。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签署之后,上述第一种与自由化趋势明显相背的壁垒已经被限制或者被要求逐步取消,使用的余地不大。第二种壁垒也由于其明显的歧视性,其作用也受到限制。因此,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主要在第三、第四种不太明显的方式上下功夫,比如制定一些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行业标准;政府在安排服务支出的时候,优先考虑本国;对本国服务出口实行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这些做法都体现了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其他产业,而且落后于其他国家。从1990~1998年,以当年价格计算,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幅度很小,1990年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31.3%,而八年之后的1998年这一比例也只是32%。如果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则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在此期间不仅未升,反而有所下降,1990年为31.3%,1998年为28.3%。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也明显落后。1998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32%,美国则是70%,中国不足美国的一半。1993年,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8%、51%和65%,即使和低收入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甚至达不到低收入国家1970年33%的水平。(注:黄胜强,《国际服务贸易多边规则利弊》,中国出版社,2000。)如果和平均收入与中国相近或者比中国更低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是比较低的。1998年,按购买力评价汇率计算,中国的人均GDP为3320美元,服务业的比重是32%,而人均GDP和我国相近的国家的情况分别是:约旦,服务业比例为50%;牙买加,服务业比例为58%;摩洛哥,服务业比例为54%;菲律宾,服务业比例为52%;印度,服务业比例为45%。(注:华而诚,《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经济》2001年第12期。)

(二)服务业出口有限,与我国的经济及贸易地位不相符

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有两个指标:一是各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世界排序;二是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1995年服务出口额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法国和德国,出口额分别为1895亿美元、960亿美元和805亿美元。中国居第16位,出口额仅为184亿美元,不及美国的1/10。1999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从1995年的第16位上升到第14位,但与主要化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从各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来看,欧盟是世界上服务贸易出口最多的地区。2000年,欧盟的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50%左右,其次是北美,占20%左右。从单个国家来看,美国是服务贸易的超级大国,其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的比重达18%,之后依次是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分别占7.6%、5.9%、5.7%和4.8%。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的大国,进出口总额在世界排名第7位,但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却仅排在第14位。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为266亿美元,仅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2%(见表5),这与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相符合。

另外,从各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本国总出口额的比重来看,大部分发达国家均在20%以上,其中西班牙和奥地利分别达到33.1%和34.5%。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仅占出口总额的12%,可见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滞后于一般商品贸易。

表5 主要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情况及排序

名次 国家/地区

总出

服务

服务贸易

占世界

口额

贸易

出口占本国

服务贸易

出口

总出口

总出口

的比重

的份额

1

美国

9467

2517

26.6

18.8

2

英国

3698

1014

27.4

7.6

3

法国

3783

793

21.0

5.9

4

德国

6173

768

12.4

5.7

5

意大利

2953

645

21.8

4.8

6

日本

4793

598

12.5

4.5

7

西班牙

1635

541

33.1

4.0

8

荷兰

2572

531

20.6

4.0

9

比利时-

卢森堡

2217

376

17.0

2.8

10

中国

香港

2107

354

16.8

2.6

11

奥地

946

32.6

34.5

2.4

12

加拿

2708

324

12.0

2.4

13

瑞士

1078

272

25.2

2.0

14

中国

2215

266

12.0

2.0

资料来源:《WTO年度报告》(2000)。

(三)服务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不仅相对滞后,而且结构也欠合理。从表6可以看出,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项依次是、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这样的结构,表面上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是一致的,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旅游所占的比例过大,1997年、1998年分别占到49.12%和52.38%。1996年,世界旅游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的比例为31.9%,可见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过分依赖旅游业的出口。与旅游业相反的是,我国运输服务业的出口比例又远远低于世界水平。1997年和1998年,我国运输服务业的出口仅占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12.08%和10.04%,1996年这一数据的世界水平是27.3%,是我国的两倍多。另外,由于我国旅游及运输业之和已经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60%以上,其他服务贸易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低,如保险服务、服务、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的出口比重与世界相比明显偏低。从服务贸易进口的行业结构看,运输和旅游依然占总进口份额的60%以上,其各自所占份额大致相当,分别为30%多一点。从进出口总体行业结构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出口依然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进口以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在出口方面,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在出口份额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与其在进口份额中所占比例相比,仍然偏低,处于比较劣势状态(见表6)。

表6 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 (%)

项目

1997

1998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运输

12.08

33.81

10.24

31.31

旅游

49.12

33.54

52.38

31.76

通讯服务

1.11

0.96

3.40

0.72

建筑服务

2.40

3.99

2.47

3.86

保险服务

0.71

3.45

1.60

6.07

金融服务

0.11

1.07

0.11

0.56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0.34

0.76

0.55

1.15

专利权和

特许权服务

0.22

1.79

0.26

1.45

咨询服务

1.41

1.54

2.15

2.62

广告、宣传

0.97

0.80

0.88

0.91

电影、音像

0.04

0.14

0.06

0.13

其他商业服务

31.24

17.33

25.82

18.75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0.26

0.80

0.07

0.71

数据来源:康承东,《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决策借鉴》2001年第5期。

(四)服务业缺乏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

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CAI),也称净出口比率(net export ratio,NER),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其计算公式为:NXij=(Xij-Mij)/(Xij+Mij),其中,NX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Xij=-1,意味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如果NXij=1,意味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

康承东(2001)根据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我国1997年和1998年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从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来看,1997年和1998年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0.1043和-0.0928,均呈现出负数状态,表明这两年中,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在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行业上看,两年中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零的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而一向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和建筑服务的比较优势指数也呈负数状态。

表7 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

项目

1997

1998

项目

1997

1998

服务贸易

-0.1043 -0.0928

运输

-0.5508 -0.5729

专利权和

特许权服务

-0.8166 -0.7401

旅游

0.0858

0.1557

咨询服务

-0.1494 -0.1882

通讯服务

-0.0325  0.5957

广告、宣传

-0.0067 -0.1135

建筑服务

-0.3440  -0.3067  电影、音像

-0.6278 -0.4352

保险服务

-0.7142  -0.6412  其他商业服务  0.1876  0.0667

金融服务

-0.8448  -0.7168  别处未提及

的政府服务

-0.5774 -0.8502

计算机和

信息服务

-0.0638  -0.4276

数据来源:同上表。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路

(一)应该增强政府在支持和保护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就已经认识到,美国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已从商品领域转向服务领域,扩展服务出口对美国实现增长和增加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极为重要。而当时,美国服务出口面临各国设置的重重壁垒。于是,美国政府开始了旨在促使外国开放服务市场,为其服务出口提供动力和保障的一系列努力。在对内政策方面,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宣传、立法、设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贸易法》首次提出,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该法案第301条款授权总统对阻碍美国商务扩张的外国进行报复。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与关税法》,1988年又通过了《综合贸易与竞争法》,这两个法案都把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并列作为扩大出口的两项,同样适用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1994年,“乌拉圭回合”结束不久,美国政府就制定了新的对外贸易法案——《乌拉圭回合协定法》,不仅重申了以前法案的规定,而且对外国政府的“不公平”、“不合理”贸易措施作了扩大解释,将外国政府对美国产品和服务进入其市场的机会产生“限制性”的措施也包括在内。该法案还规定,美国贸易代表在鉴别外国政府措施的限制性影响时,应考虑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地位和出口潜力,并在有关调查及制裁情况的半年报告中,说明这一程序使美国产品和服务出口机会增加的程度。除了上述综合性法案外,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十分广泛的行业性法律法规,如1978年的《国际银行法》、1984年的《航运法》、1995年的《金融服务公平交易法》、1996年《电讯法案》等。

美国的所有有关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都体现了保护本国市场、限制外国竞争者的目的,它们为美国政府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寻求法律基础。在对外行为方面,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和经济实力对别国施压,以达到自己的要求。在多边关系领域,美国始终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热心推动者,致力于建立一个类似于GATT的全球性规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署,与美国在这方面倾心推动是分不开的。在区域关系方面,美国积极与加拿大、墨西哥进行自由贸易谈判,先后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把实现区域内服务的自由流动作为重要内容,并由此为其服务出口带来了切实利益。在双边关系领域,美国在1975~1988年间,曾11次援引贸易法301条款处理双边服务贸易争端,涉及航空运输、海上运输、广告、广播、电影发行、建筑与工程、保险等部门,如迫使日本、韩国等国开放保险市场、建筑市场等。为了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美国政府其他许多部门,如商务部、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财政部、运输部、国务院、旅游管理局、进出口银行、国际开发署等,与服务业密切合作,为其提供有关市场、外国经贸法规等信息和咨询服务,并牵线搭桥,帮助企业与外商接触,积极开拓市场。

综上所述,美国政府对其服务贸易的干预是广泛而深入的。美国的经验说明,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尤其在服务贸易发展的初期,政府行为的有效介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起到保护新生、促进成长、形成优势的重要作用(程大中,2000)。要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政府必须担负起相应的重要责任。

(二)加快服务业对内开放的步伐

加快服务业的对内开放,意味着打破原有的封闭状况,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进入和退出。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部门如电信、银行、保险等,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而且导致服务业创新不足、效率低下和竞争力缺乏。这些行业也是我国加入WTO谈判中,主要缔约方要求我国开放呼声最高的部门。在这种条件下,服务业的大幅度开放和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势必对国内服务业造成严重冲击。因此,在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实行对内开放,降低国内市场的垄断程度,适当放宽对内资企业的审批标准,允许国内有条件企业投资这些行业,通过充分的国内竞争来鼓励创新,提高国内企业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三)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服务贸易和开放服务市场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法律规定。因此,我国应加强有关服务业的立法工作,按照GATS的有关规定,制定统一的《服务业外商投资法》。当外资服务业对国内服务业造成重大损害或有损害威胁时,能按照法规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手段,如服务进口保障、国际收支平衡的例外等。另外,对于我们已经承诺开放的服务领域的现行立法,应该按照GATS的规定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对那些已经承诺开放但尚未立法的服务领域,应按开放的程度、开放的时间进程等做出统筹安排,避免出现立法上的无序现象。

(四)积极进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

加入WTO,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有利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与市场体系,参与新一轮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日臻成熟,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我国应积极参与世界性的服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五)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加强国家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

由于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广泛,而且服务业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所以发展服务贸易不是单独的行业、部门和企业所能办到的。我国应迅速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和对外开放协调机构,从战略角度制定出中、近期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战略和策略。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国服务出口的政策、法规和战略;负责与国外进行多边或双边服务贸易谈判;监督国家给予服务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统计和掌握国际、国内服务贸易的基本数据和市场状况等。

【】

[1] 程大中.美国服务贸易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启示[J].经济纵横,2000,(5).

[2] 高文书.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 胡庆明.论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版),2001,(2).

[4] 黄胜强.国际服务贸易多边规则利弊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 康承东.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决策借鉴,2001,(5).

[6] 饶友玲.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与趋势[J].南开经济,1998,(增刊).

[7] 杨圣明.服务贸易:中国与世界[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8] Pierre Sauve and Robert M.Stern(eds),2000.GATS 2000,New Directions in Services Trade Liberalization.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第5篇: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全球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在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

目前服务业开放已经超过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而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开放领域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共计160个小类中的100个。2007年,中国非金融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000多家;服务业领域在利用外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服务业(含金融业)实际吸收外资达430亿美元,占吸收外资总额的52%,比2002年的比重提高近1倍。

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总体贸易发展不相匹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并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与服务贸易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服务业发展滞后,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7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9%,同期货物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3位,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7.7%。

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

(二) 服务贸易总体发展规模滞后

2002-2006年,中国是唯一进入前十强的发展中国家。然而,相对于对外贸易总额及服务贸易额的全球占比情况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首先,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1216.5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9%,同期的美国服务贸易出口为4540亿美元,英国为2630亿美元,德国为1970亿美元,分别是中国的3.7倍、2.2倍和1.6倍。

其次服务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低。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0.35%,这不仅大大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如英国(30.13%)和美国(19.88%),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如韩国(14.68%)、新加坡(18.08%)和印度(37.23%)等。

(三) 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中国服务贸易项目结构单一,对货物贸易的依赖性较强,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即生产性服务贸易增长很快,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等。尽管中国服务贸易收支增长的态势良好,但发展的行业结构、国别(地区)结构和区域结构仍不平衡。

中国服务贸易主要分布于传统服务业,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贸易落后。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极小,发展不平衡。

(四) 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加,总体竞争力较弱

自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后,除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5年以来逆差规模略有降低,改变了逆差一直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服务贸易逆差延续 2005 年以来小幅回落趋势。服务贸易逆差76 亿美元,较上年减少 11%。

中国服务贸易目前比较优势仍主要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而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劣势明显。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 改善服务业的政策发展环境

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增速缓慢、总量偏低、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弱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并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是发展服务贸易的根本。

长期以来,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主要偏向制造行业,这不利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应继续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使之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同时,在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对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投资项目,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服务业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 加快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保持和促进原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在传统服务领域,应将海洋运输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满足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需求;旅游业要继续大力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建筑服务领域一直具有比较优势,要继续鼓励国内的企业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参与国际工程的层次和水平。在现代新兴服务业领域,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快速发展来实现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要统筹规划全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要使东、中、西各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因有一定的基础,可率先发展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而中西部地区除教育和旅游外,则应先从较低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发展。

(三) 改革服务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

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深化改革,迅速建立服务贸易的科学管理体系。明确各归口管理部门对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中央和地方应加强互动,各地方的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应与总体战略和整体规划保持统一,并与其他地方政府的政策规章相协调。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沟通和联系。

现有服务贸易立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应加强有关国内服务业的立法工作。尽快制定既适应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法规;参照国际惯例,加紧制定各种行业管理法规,依法严格规范和监督行业经营;并辅之以各项基本法规的实施细则和单项法规,针对基本法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某些特定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增加法规透明度,规范立法权限,确保中央和地方立法的统一和协调。

参考文献

第6篇: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范文

[摘要]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然后剖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全球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在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 目前服务业开放已经超过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而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开放领域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共计160个小类中的100个。2007年,中国非金融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000多家;服务业领域在利用外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服务业(含金融业)实际吸收外资达430亿美元,占吸收外资总额的52%,比2002年的比重提高近1倍。 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总体贸易发展不相匹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并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与服务贸易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服务业发展滞后,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7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9%,同期货物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3位,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7.7%。 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 (二) 服务贸易总体发展规模滞后 2002-2006年,中国是唯一进入前十强的发展中国家。然而,相对于对外贸易总额及服务贸易额的全球占比情况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首先,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1216.5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9%,同期的美国服务贸易出口为4540亿美元,英国为2630亿美元,德国为1970亿美元,分别是中国的3.7倍、2.2倍和1.6倍。 其次服务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低。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0.35%,这不仅大大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如英国(30.13%)和美国(19.88%),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如韩国(14.68%)、新加坡(18.08%)和印度(37.23%)等。 (三) 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中国服务贸易项目结构单一,对货物贸易的依赖性较强,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即生产性服务贸易增长很快,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等。尽管中国服务贸易收支增长的态势良好,但发展的行业结构、国别(地区)结构和区域结构仍不平衡。 中国服务贸易主要分布于传统服务业,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贸易落后。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极小,发展不平衡。 (四) 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加,总体竞争力较弱 自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后,除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5年以来逆差规模略有降低,改变了逆差一直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服务贸易逆差延续 2005 年以来小幅回落趋势。服务贸易逆差76 亿美元,较上年减少 11%。 中国服务贸易目前比较优势仍主要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而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劣势明显。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 改善服务业的政策发展环境 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 易的基础。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增速缓慢、总量偏低、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弱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并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是发展服务贸易的根本。 长期以来,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主要偏向制造行业,这不利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应继续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使之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同时,在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对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投资项目,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服务业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 加快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保持和促进原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在传统服务领域,应将海洋运输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满足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需求;旅游业要继续大力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建筑服务领域一直具有比较优势,要继续鼓励国内的企业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参与国际工程的层次和水平。在现代新兴服务业领域,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快速发展来实现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要统筹规划全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要使东、中、西各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因有一定的基础,可率先发展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而中西部地区除教育和旅游外,则应先从较低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发展。 (三) 改革服务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 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深化改革,迅速建立服务贸易的科学管理体系。明确各归口管理部门对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中央和地方应加强互动,各地方的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应与总体战略和整体规划保持统一,并与其他地方政府的政策规章相协调。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沟通和联系。 现有服务贸易立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应加强有关国内服务业的立法工作。尽快制定既适应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法规;参照国际惯例,加紧制定各种行业管理法规,依法严格规范和监督行业经营;并辅之以各项基本法规的实施细则和单项法规,针对基本法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某些特定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增加法规透明度,规范立法权限,确保中央和地方立法的统一和协调。

第7篇: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范文

近年来,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

目前服务业开放已经超过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而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开放领域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共计160个小类中的100个。2007年,中国非金融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000多家;服务业领域在利用外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服务业(含金融业)实际吸收外资达430亿美元,占吸收外资总额的52%,比2002年的比重提高近1倍。

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总体贸易发展不相匹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并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与服务贸易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滞后,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7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9%,同期货物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3位,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7.7%。

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

(二)服务贸易总体发展规模滞后

2002-2006年,中国是唯一进入前十强的发展中国家。然而,相对于对外贸易总额及服务贸易额的全球占比情况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首先,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1216.5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9%,同期的美国服务贸易出口为4540亿美元,英国为2630亿美元,德国为1970亿美元,分别是中国的3.7倍、2.2倍和1.6倍。

其次服务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低。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0.35%,这不仅大大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如英国(30.13%)和美国(19.88%),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如韩国(14.68%)、新加坡(18.08%)和印度(37.23%)等。

(三)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中国服务贸易项目结构单一,对货物贸易的依赖性较强,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即生产贸易增长很快,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等。尽管中国服务贸易收支增长的态势良好,但发展的行业结构、国别(地区)结构和区域结构仍不平衡。

中国服务贸易主要分布于传统服务业,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贸易落后。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极小,发展不平衡。

(四)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加,总体竞争力较弱

自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后,除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5年以来逆差规模略有降低,改变了逆差一直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服务贸易逆差延续2005年以来小幅回落趋势。服务贸易逆差76亿美元,较上年减少11%。

中国服务贸易目前比较优势仍主要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而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劣势明显。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改善服务业的政策发展环境

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增速缓慢、总量偏低、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弱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并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是发展服务贸易的根本。

长期以来,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主要偏向制造行业,这不利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应继续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使之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同时,在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对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投资项目,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服务业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加快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保持和促进原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在传统服务领域,应将海洋运输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满足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需求;旅游业要继续大力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建筑服务领域一直具有比较优势,要继续鼓励国内的企业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参与国际工程的层次和水平。在现代新兴服务业领域,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快速发展来实现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要统筹规划全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要使东、中、西各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因有一定的基础,可率先发展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业;而中西部地区除教育和旅游外,则应先从较低级的生产业开始发展。

(三)改革服务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

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深化改革,迅速建立服务贸易的科学管理体系。明确各归口管理部门对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中央和地方应加强互动,各地方的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应与总体战略和整体规划保持统一,并与其他地方政府的政策规章相协调。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沟通和联系。

现有服务贸易立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应加强有关国内服务业的立法工作。尽快制定既适应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法规;参照国际惯例,加紧制定各种行业管理法规,依法严格规范和监督行业经营;并辅之以各项基本法规的实施细则和单项法规,针对基本法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某些特定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增加法规透明度,规范立法权限,确保中央和地方立法的统一和协调。

参考文献:

[1]余九华、曹鹏飞.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8年,第12期:24-26.

[2]孔祥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3(上):142.

第8篇: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范文

我是在无锡市对外贸易公司实习的。(自己再加点废话吧,比如说,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等等。我想这个对你来说很简单吧。嘿嘿~~~~~~~)

一、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ofForeign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of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

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

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Tradeby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十六、贸易差额

第9篇: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范文

一、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十六、贸易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