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艺术与设计范文

传统艺术与设计精选(九篇)

传统艺术与设计

第1篇:传统艺术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传统绘画艺术;现代艺术设计

在当代,提到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总使人感到这是两种相距遥远的艺术形式。所以,如何认识传统绘画造型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成为现在艺术研究的首要课题。如果一味走中国传统艺术路线,不吸收现代艺术营养,将会阻止我们绘画艺术前进的步伐。如果完全背离传统艺术形式,一味模仿西方的现代艺术,惟西方现代艺术马首是瞻,简单地挪用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的个性。因此,中国现阶段艺术设计发展应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上进行一系列的必要研究.

在这里,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当今追求世界多元化的现代设计大趋势下,而我们又要保持中国传统艺术个性,所以,我们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艺术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艺术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 寻找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绘画造型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艺术设计。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一、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思想

1.实用与审美观

“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是中国传统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先秦诸子中“美善相兼”、“尽善尽美”既是对这一思想的体现,它们对中国历史的传统艺术影响深远。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史开篇的“彩陶”艺术正是体现外观物质形态与内在精神意蕴和谐统一的典范。

2.“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这种人文设计思想,是影响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思想。在中国最早涉及工艺技术的文献《考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天有时,低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以为良。”只有季节气候、地理环境、材料的自然美感、人工巧作这四大因素相符合,才能创造出精良的物器。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者相合,就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高度结合,这就是一种人与物高度和谐的设计观。

另外,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等,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了用白底的匠心。

二、现代艺术设计思想

现代艺术设计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集中概括的设计已逐渐成为主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现代艺术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绘画讲究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用多”,构图上“计白当黑”等审美追求能为平面设计师提供大量的营养。这已经在我国艺术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必要性

在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了公众的视野,极大地影响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然而,到处充斥的西方文化思潮也使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在现代设计行业,由于其专业理论多基于西方现代设计研究体系,于是出现了一边不断模仿西方设计,一边又在不断衰叹中国设计失去民族文化特性的局面。客观的说,目前中国设计模仿甚至抄袭西方的现象仍然很多,这是一种盲目的拿来主义。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要与世界接轨,但接轨是一定要拿出自己的东西,如果在追求接轨的过程中失去自我,就可能留下东施效颦的笑柄。

艺术家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这种程式化的处理在我国招贴画的装饰性形象处理上,也常得到应用,显示了夺目的光彩。齐白石曾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著名论断,我们的一些招贴画,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的可贵提升。靳埭强招贴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种文化精神,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陈幼坚包装设计作品“奇礼”,靳埭强包装设计作品“双妹花露水”。设计者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深刻的理解,对中国传统观念在设计中的应用挥洒自如。由于艺术设计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设计画面上所起到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宋代苏轼曾画朱竹,有人责难他,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他反问:难道有黑色的竹子么?意思是既然大家对“墨竹”习以为常,为什么不允许画朱竹呢?这说明传统美学观中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这种主观想象不等于主观臆造,装饰色彩同样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样需要从客观事物中吸取营养。这正是包装画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颜色似”说明了这种关系。人们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受到启发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装饰色彩的主观性使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传统中国画中也经常把荷花画得红艳艳得,荷叶只用淋漓得水墨,面对这些形象,人们自然会觉得所画的水墨叶子是绿色的。在艺术设计作品上,常常也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的竹子么?意思是既然大家对“墨竹”习以为常,为什么不允许画朱竹呢?这说明传统美学观中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这种主观想象不等于主观臆造,装饰色彩同样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样需要从客观事物中吸取营养。这正是包装画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颜色似”说明了这种关系。人们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受到启发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装饰色彩的主观性使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传统中国画中也经常把荷花画得红艳艳得,荷叶只用淋漓得水墨,面对这些形象,人们自然会觉得所画的水墨叶子是绿色的。在艺术设计作品上,常常也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了。

总之,在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中,应本着“源流结合,以源为主”的思想,这无疑是对发展本土艺术设计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传统艺术与设计范文

传统民间美术更重视实用性、审美性和民俗性。这些特征也是它有别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方面。就实用性而言,人们的衣食住行中都可以窥见传统民间美术的身影,它是人们在实用基础上产生的精神需求。就审美性来说,传统民间美术体现了人们精神方面的审美需求,这是它区别于现代艺术设计的最大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审美性来衡量传统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就民俗性来讲,传统民间美术很多都是来自于民俗活动,比如说风筝、年画等,并以物化的形式来传承并发展民俗风情。现代艺术设计更侧重经济性、社会性和高科技性。这是其有别于传统民间美术的显著特征。就经济性而言,现代艺术设计要为社会经济服务,它与社会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而现代艺术设计又反过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就社会性来说,现代艺术设计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为他们提供高品质且便捷的生活用品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因而,其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就高科技性来说,现代艺术设计随着科技的变化而发展,科学技术给予其创新的思维和手段,有时还提供新的设计对象,这就是说,现代艺术设计在高科技的背景下具有更为丰富的设计资源和素材,有利于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艺术作品。

二、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本质融合

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虽然有很多差异性,但是,二者在本质上却是相通的,完全可以实现融合。二者有着同宗同源的本质。传统民间美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根本源泉,现代艺术设计同样根植于传统民间美术。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源泉,它为现代艺术设计奠定了民族心理与审美风格。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参与,要最大限度地吸收和保留自身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否则,现代艺术设计就失去了创作之魂。比如,日本的现代艺术设计就很好地融入了东洋文化气息,小到产品包装,大到高科技产品,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日本民间美术风情。因此,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应该学习日本的设计理念,走民族化与现代化结合的发展道路,充分吸收传统民间美术的精华,增强作品的民族风格。

二者有着共通的文化意蕴。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看似相差很大,实则有着类似的文化意蕴。二者在人文精神、自然属性、图式造型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共通性和衍生性。就人文精神方面来说,传统民间美术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核,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和美好愿望。而现代艺术设计则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产物,往往过多地注重科技含量,而忽略了人文精神。因此,现代艺术设计应该回归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增强向心力,实现现代性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就自然属性方面而言,传统民间美术有着自然朴素的造物观,这些可以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选材方面的灵感,比如,传统民间美术经常会利用普通材料和简易工具来进行创作,使得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现代艺术设计往往缺乏自然质朴的属性,因此,可以从传统民间美术中借鉴和吸取其造物自然观,力求达到自然造物与现代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此外,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还在图式造型和色彩运用方面有着很大的共通性。民间美术千变万化的造型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库资源,透过民间美术的图式可以发掘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得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同时,传统民间美术有着鲜明的色彩体系,它能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有效补充。

二者有着相似的造型手法。传统民间美术重视内在主观情感的表现,强调创作的本质神似,以求达到对自然界本质上的理解、把握和再现。现代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追求的简单、纯粹性正好与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不谋而合。具体来讲,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造型手法方面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寓意性和审美创造心态两个方面。就寓意性来说,美好的寓意已经构成了传统民间美术造型中富有美学价值的一部分。现代艺术设计可以从传统民间美术中寻找灵感,使用寓意造型手法来把抽象概念转变成具体的设计形象。比如,福特汽车的广告就很好地运用了寓意造型手法———一只奔跑的犀牛与汽车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其中的象征意义。此外,二者在审美创造心态方面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交融,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还符合一定的审美规律。

三、总结

第3篇:传统艺术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现代设计;融合探析

中华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发展历史,传统艺术形式与内涵对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现代设计视角来讲,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不管历经多长时间,其依然是每位华夏儿女所拥有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充分认识、了解与掌握中国传统艺术,真正实现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合理融合,对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艺术设计来说意义深远。

1 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特征

1.1 创造性

勤劳的中国劳动人民历代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辛勤劳动与生活,用双手不断改造着周围的生活环境,用智慧不断创造出珍贵的、鲜明的、充满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位设计者都是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贡献者,经过历代中华儿女的不断传承与创造,现代人依然可以透过各种传统艺术感悟民族传统、感受艺术文化、感知历史脉络等。[1]因此,超强的创造性赋予了中国传统艺术勃勃生机与活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艺术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1.2 美观性

美观性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突出特征,中华民族崇尚和谐与稳定,对一切美好与吉祥的事物都充满了向往。中国传统艺术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方面,都蕴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歌颂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尤其是传统艺术通过对比、对称、均衡、协调等形式所展现出来的美感,更使中国传统艺术蕴含了强大的生命力并流传至今。

1.3 意境性

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始终追求的境界,富有深刻的哲学思维与文化底蕴。儒学、道学与禅学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促使人们形成了独特自然、空灵虚静的品格。另外,中国传统艺术在历史年轮的推动下,也在不断地吐故纳新、纵贯古今,使中国传统艺术形成了大气、包容、恢宏、悠远的意境。

2 中国现代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过于西化

由于中国设计行业起步时间较晚,一些西方设计观念与模式进入中国以后,诸多设计者开始大肆模仿西方设计作品,片面认为走西化路线就等同于走国际化路线,甚至出现了盲目跟风或照抄照搬的现象。这种将西方设计理念与模式机械地套入中国设计作品的“直接拿来主义”,实际上是舍本逐末,不仅不利于中国现代设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而且会大大削弱中国现代设计作品的市场竞争力。与中国现代设计相比,起步较早的西方设计确实更为成熟与先进,也非常值得中国现代设计者参考与借鉴,但只有避免彻底西化设计现象的发生,科学合理地汲取西方设计的精髓,才能真正实现西方设计为我所用以及与中国现代设计的有效融合,进而使中国的现代设计者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作品。

2.2 缺乏灵魂

中国传统艺术有着长达登年的历史积淀,并且内容极其博大精深,形成了独具中国韵味的艺术形式。古代文人墨客在创作时往往会融入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诞生了画师阎立本、郑板桥以及诗人李白、杜甫等著名人士。虽然现代设计者也善于将古人的作品应用到设计创作中,但是普遍缺乏真正的思想与感情。加之近年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电脑设计也越来越普遍,这种新兴设计技术的出现,一方面使设计操作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导致抄袭现象越发泛滥,相互复制粘贴设计作品的现象十分常见。因此,纵览中国现代设计行业,缺乏灵魂的作品不在少数,精品更是少之又少,为中国现代设计注入灵魂成为重中之重。

3 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路径

3.1 中国传统意境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融合

中国传统艺术遵循审美三原则:一是立意,即以形取神,意念先行;二是创新,破旧立新,承先启后;三是活用,灵活生动,合理适用。意境不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本质,而且还是中国现代设计的审美趋势。因此,将中国传统意境艺术融入现代设计中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在现代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者在对社会和大自然进行观察的时候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将充满意境韵味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应用其中,以此促进中国现代设计成为集意境、民族性、特色性与现代性韵味于一体的优秀设计的代表。

3.2 中国传统艺术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融合

设计也是一种语言形式,能被人理解与认同,中国传统艺术语言是现代设计的出发点。用现代设计审美理念对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进行改进、提炼与应用,促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时代特色,又有丰富的文化蕴意。比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设计,就巧妙地引用了彩陶艺术中的凤鸟图案,借用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彰显了浓厚的文化内涵,传递了现代设计的特色。[2]有着深厚积淀的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作品中,能够产生独特的亲和力与文化气息,从而提升中国现代设计作品的价值与实力。

3.3 中国传统程式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融合

中国传统程式艺术是经过长期实践提炼而成的美学搭配,其用笔、调墨、勾线等程序都有特定的规矩,就像踮着脚尖的芭蕾舞者所展示出的优雅姿态一样,中国传统程式艺术也有自己独特的美感。一旦丢掉这种程式艺术,中国艺术就会失去相应的韵味。对现代设计而言,将中国传统程式艺术融入其中,大有裨益。具体而言,可以将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素材进行提炼与排布,促使其互相搭配、穿插与映衬,并辅之以灵动流畅的线条,选择合宜的色彩,科学地组合绘画元素和设计元素等。当然,要实现中国传统程式艺术在现代设计中高质、高效的融合,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程式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思维及融合技能。只有不断尝试新颖的融合手段,才能大力拓展中国现代设计的未来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艺术已成为用之不竭的重要宝库,不仅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且大大拓展了现代设计者的灵感与思路。因此,中国现代设计者如果想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作品,就必须不断挖掘与提炼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精髓,促使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努力构建以中国传统艺术为根基的现代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第4篇:传统艺术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传统艺术;现代设计;传承发展;融合创新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艺术设计也拓宽了它的表现载体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其中就有广告、标志、界面设计。现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无处不艺术,无处无设计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各种形态历史的发展都在历史的陶冶中变得成熟而丰富,其中艺术的造诣更是丰富璀璨。我们更是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保障与设计元素了。所以要把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能够完美没有突兀的交融在一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使这份事业做得更出彩,能够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我们大中国之美。

一、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交融的必要性

1、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

由于前期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我国背负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宿命,这也使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水生火热、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落魄状态。在这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人们食不果腹、寝食难安更别说谈艺术了。这也造成了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广告设计、乃至整个大中国现代设计以及发展程度相对于西方设计来说,存在着起步晚、发展慢、样式泛而不精,也由于现代设计的不成熟、方向不明确而前期照搬西方艺术设计使自身的发展有所狭窄而严重缺失民族特色。

2、现代设计与传统艺术的关系

正因为传统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停的陶冶传承,才促生出肥沃的艺术土壤。无论是中西方艺术,都是在各国的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成长出来的,它不是凭空而来的。正因为各国具有各国的审美观,所以才会有其艺术独有的一面,但是,它们都同属于世界艺术的范畴,是他们共筑就了世界艺术文化,形成“和而不同”的良性发展环境。所以现代设计要求我们正视传统,传承并创新。传统的本身就是动态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般环境下,它会在保留本身优秀的传统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演变,更新成新的艺术风貌与形态展现。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正是传统艺术在现实设计中的部分实践,我们称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作用。所以现代设计是从传统艺术而衍生的,但传统艺术的发展需寄托于现代设计才能得以实现,现代设计也要彰显优秀传统艺术才会更完美、发展得更好更稳、更具特色。

二、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交融多方面实践取得成功的分析

1、创新是艺术得以发展的根本之一

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不断被祖祖辈辈所改善,而艺术设计是人类社会化活动的标志。艺术设计是创新的展现的重要途径之一。人类从古时就已开展影响深远的创造,从造字交流、制作耒耜耕稼到现如今手不离电子产品、胃不离灶具、眼不离电子信息…缤纷的广告宣传、独特的LOGO、新奇的产品占领了我们的眼球。所以人类发展从未离开过艺术设计,换而言之艺术设计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与结晶。

2、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的绚烂火花

1)广告设计中的实践作用什么能最快、最广泛高效的传达信息,我们不能不说到现代广告的作用。生活中夺人耳目的广告不论商业的还是公益的,它广而告之的宣传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它既可以刺激人们的感官也能渲染想表达的情感,使受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接收到信息。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展示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最好平台之一,会徽、奥运吉祥物、祥云火炬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都运用了小篆的笔法。又如:游泳、花样游泳、跳水等比赛标志都使用到了中国的传统纹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world、Onedream)的中英文主题口号更是强调了中国的包容、开放的胸怀,不仅提升了国人的民族情感,更成功的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华夏文化的精髓。2)标志设计的实践作用标志是由文字、图形以及文字与图形所构成的特殊形象视觉语言,用来表达特定的信息。最早的标志运用是《周记》“掌节职”中:“货贿用玺节”玺节即印章,这是我国最早期的标志的表现形式。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标志的作用越发彰显出来,无论是国家的形象还是某产品的形象都需要个性鲜明的标志。像中国红、中国结、龙凤纹、四神纹乃至皮影戏、地方戏曲等,都成为标志设计广泛应用的素材,向海内外的万千受众展现华夏浑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炎黄子孙重新认识民族传统艺术的价值。3)界面设计中的实践作用界面设计即UI设计,是一种人与机器之间传递信息的中介,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人机界面设计和开发已然成为最为活跃的设计指向标。如最常见的手机用户界面,好的UI设计不仅让软件显得个性有内涵,还使操作更加简便、自由、舒适位。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国内的从业者往往借鉴西方的设计,鲜见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但这不妨碍中国艺术瑰宝在界面设计中越挫越勇。列如传统青花瓷元素与现代UI的完美结合赋予了界面设计新的生命力与号召力,展现了丰富有内涵的中国之美。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网页设计也趋向于运用带有具体含义的中国传统元素,如:用水墨画表示沉稳、有涵养;红灯笼表示红红火火。如果运用得当、设计得法,那就既不失本质,也不显刻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国传统艺术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有着数不清,道不尽的元素可供提炼,也正被无数国内外设计师探索和尝试。所以我们更要持盈守成,不枉老祖宗们留下的宝藏,努力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传扬四海。

参考文献

[1]杜丰之.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2]王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道[D].重庆大学2015

[3]高艳慧.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交融[D].河北师范大学2015

[4]王传龙.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D].重庆大学2015

第5篇:传统艺术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1-0039-1.5

―、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处境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五千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形成了现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发展,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处境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以欧美为代表的“强势文化”正在大行其道,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受到来自于第一世界的冲击。大众的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在一部分年龄段的人群中欧美的东西甚至是先进文化的代名词。到处林立的所谓欧式建筑,风靡的欧美服饰体现了对国人的审美影响,我们不能否定多种艺术所获得的生存和传播的权利,我们也承认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积极意义,包括着用西方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我们的文化艺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的扬弃,不能简单地用否定或肯定来评价第一世界的艺术设计理论,我们的艺术设计理论应该是一种解放、一种超越,一种延绵千年的民族情感。应该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现代设计的应用。艺术设计工作者更是这一理论的应用和传播者。

工业化的社会发展影响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大工业流水线化的生产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是巨大的。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以其简洁、适合工业生产的特点流行全世界。在这样一种审美思潮的影响下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依托似乎降低了,其实这种设计文化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使其保持其独特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艺术设计历程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工艺美术到现代艺术设计,传统文化在设计领域有了时代赋予它的使命。现代设计的产生是基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和以大多数人为消费对象的设计思潮上,从产生至今,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的设计思潮走过了由功能化、理性化、装饰化带来的同一化通向多元化的历程。

传统文化仍是艺术设计的基础所在。我们的艺术设计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形象写照,艺术设计在反映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创造着新生文化。在现代设计史上尽管出现了各种设计风格,但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有识之士倡导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世界文化的共融性,多元化是建立在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的,通过直观可感的形式传递着人的精神力量、意念和情感。近些年来,国内设计界的有识之士对如何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拓展当代艺术设计容量,进行了不懈的理性探讨和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他们在各自的设计作品中着重强化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主动从传统艺术与文化中吸取养料。发扬传统文化体现在具体的设计作品上。陈汉民先生在设计王府井饭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使我们看到这个标志时,既有中国的文化的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靳埭强先生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贝聿铭先生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在做中国的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共鸣。这些大师自身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挖掘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种韵致,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文化是我国当代艺术设计得以发展的基础

民族的是世界的。艺术是世界语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进程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民族的传统文化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意识来源。我国的当代艺术设计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设计师们在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前提下,从传统文化的深层而不是表象上探索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思想观念和美学取向,使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设计中自然体现。中国的艺术多讲求哲学、儒、释、道三家交融互补的文化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和艺术创作。以奥运会会徽为例,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中,“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奥运会会徽可谓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作为借鉴的范例,以中国印为载体,极具东方文化特色,在设计领域中可谓独树一帜。以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夸张变形的设计手法,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消亡了,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也就在世界上消亡了。反过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消亡,但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与艺术却会以种种方式流传在世界上。这就是我们至今仍然还能够见到美洲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的原因。所以我国的当代艺术设计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底蕴上,结合当代的应用要求来进行设计。

三、努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要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这就是说,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设计是一种形式,而内容是要建立在某种基础上的,那么这种基础就是自己文化的东西,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也会促进文化的发展。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先人们创造的这些现今看来颇能体现民族审美心理,民族审美观念,颇具中国情怀的珍贵遗产,如何去充分利用呢?尤其是针对中国当前西洋风,东洋风日盛而有益设计探索稀少的现状,优秀的传统设计观念,设计元素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实际意义。在今天,这种形态,尤其是其传达的观念亦有相当的借鉴与吸收意义。一个民族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却没有为这些文化遗存的发扬而妥善地去研究,去探求的人们,那将是一个民族的不幸。中国设计界面临悠悠几千载的,灿烂的,独具魅力的华夏文明,浓郁厚重的中华文化,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设计承载着丰厚的东西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吸收,去继承和发扬。这对艺术设计界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他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然而,思想居住在语言里,要想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思想,就必须选用我们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这种语言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它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母语。所谓“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理论绝不是一种“复古”的思潮,不是一种狭隘的、片面化的对传统的膜拜和崇尚。它是整个设计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国际风格”的现代主义潮流之后出现的多元化的,强调传统和本土性的新设计艺术潮流。在全球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理论一定能为设计的发展提供出新的可能性。所以“传统性”和“现代性”是“传统文化”理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它的发展也应该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怎样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扬弃。扬弃,即批判地吸收,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它的确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国内的艺术设计界应该提出自己的设计理论,即“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理论。站在世界的高度,开阔视野,不局限传统而固步自封,也不能因世界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是设计师应着重关注的问题。国人欣赏具有“高雅”、“雅致”格调的物品,实际上是受传统老庄美学思想“恬静淡泊”的影响。那么设计师在处理这一类风格的设计时,必然会遵循老庄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创作之道,否则是不可能让受众感觉到相应的审美意象。这种“美”与“美”的创作的对应法则,正是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审美传统有所认识,对设计师而言是相当必要的。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整体意识、生态意识、人文导向、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等,都对现代的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四、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现代设计

第6篇:传统艺术与设计范文

一、现代西化环境与传统书画空间结构思维的矛盾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关空间结构的论述,跟西方的空间结构思维有很大的差别。其理论依据,主要是来自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其中,道家的“有无相生”、“虚无”、“无所待之逍遥游”等观点,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思维影响尤其深刻。空间结构精妙构思的目的,往往是构成一种美妙的意境。“意境作为美学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通过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的精辟论述,遂成为中国美学史中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美学和艺术学范畴。”[1]228 其中,虚实相间的空间结构思维,就是创造意境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法。“在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中,虚实相生的理论就与创造作品的意境有密切的联系。如笪重光在他的《画筌》中就把虚实相生与绘画艺术中的各种境界联系起来考虑。他说:‘空本难求,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美术作品中,所能描绘的对象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艺术家要善于精选物象,经营位置,以实求虚、以有求无,以真求神,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才能创造出‘象外有象’的有意境的美术作品来。”[1]230 中国传统建筑,也受到了这些美术理论的深刻影响。通过系统的构思,巧妙地实现虚与实的和谐系统,创造一种似有若无、空灵剔透的意境。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园林造景,刻意营造山水画的效果,并且组织了书画、诗文、雕塑、盆景等各种艺术,形成自然和谐的节奏和韵律。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环境设计,是中国式环境设计的空间布局艺术。只是还少有从现代环境设计艺术的角度,对此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西方传统建筑重视突出单体造型,比较注重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组织;东方(主要是中国)则更加注重通过序列组合显示群体造型,重视建筑群之间,建筑与自然景色之间的关系,强调连续空间的组合。”[1]558 可是,现代社会从城市到乡村,传统建筑迅速消失,西式建筑遍布大地。如何将中国传统环境设计艺术与现代西化的建筑环境相结合,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从室内空间来看,中国传统字画与各种西式家具的矛盾,与现代低矮楼层的矛盾,与防盗网、铝合金门窗,与现代电器的矛盾,不太容易协调,给室内环境布置和设计提出了挑战。从室外环境来看,也是西式建筑林立,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理念和做法,在现代西化环境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然而,中国传统园林的印象在中国人的脑海中非常深刻,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也有着广泛的受众。因此,如何在现代西化的环境之中,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笔者在《书法和环境设计的结合与传统艺术的现代化》[2]63-66一文中指出,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结合具有物质基础、艺术理论基础。提炼传统书法的元素并与环境设计结合,实施设计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结合的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传统艺术的魅力在于体现时代精神。本文进一步论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空间结构思维与环境设计艺术的关系。书法艺术的字体结构和章法布局,传统国画艺术的平面空间结构思维,给环境设计中的空间结构思维提供了许多启发。 二、书法艺术的空间变化与环境设计的结合 书法艺术的空间变化主要体现在字体结构和章法布局两个方面。 (一)字体所形成的丰富多变的空间结构甲骨文的横平竖直、交叉线条构成了方块、三角、不规则的空白块面。 金文的横平竖直、交叉线条构成了方块、三角、不规则的空白块面。此外,金文由于浇铸形成了大量的圆角,所以还形成了很多圆形的、半圆形的、或某一角圆形的块面。金文还有一些填实的块面,与甲骨文相比,空白块面更丰富。 大篆、小篆与金文相似。隶书的横平竖直、交叉线条构成了方块、三角、不规则的空白块面。此外,它的撇、捺、勾等有一定的弧线,构成了部分圆形的块面,总体上是以方形块面为主。 楷书的横平竖直、交叉线条构成了方块、三角、不规则的空白块面。但是,它的笔画形状的丰富变化,形成了更加多变的块面,三角和不规则的空白块面大量增加。现代汉字印刷体、美术字跟篆书、隶书和楷书的空间安排基本相同,但是,由于笔划机械、同一,形成的空白也整齐、划一,变成大量的几何图形,缺乏生动、空灵的空白块面。行书和草书的笔画由于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机会,显得变幻莫测,大量不规则的空白块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字体结构所形成的空白块面与线条的分割,既是人工处理的结果,又是对客观世界直接的或间接的反映。一些设计师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在环境设计中进行了尝试。这些尝试,为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的结合提供了范例,在环境设计艺术本土化,开拓环境设计艺术新的发展空间等方面,都是很有意义的。 图1,“见”字博物架的设计,①就是将汉字与环境设计相结合的一次很成功的尝试,对留白空间的分割既有安静的水平隔板“目”形成的三个长方形的空间,又有用来做支架的“儿”形成的动感的、不规则的空间,给人以安静、稳定、变化的感觉。图2,半木设计的篆书椅,②是利用篆书的笔意设计的椅子,显得圆浑、弹性和内含,并且将留白的空间分割成带有圆角的不同块面,给人以和谐、流动的感觉。图3、图4是冯克军设计师为一位喜欢书法的公务员的新家进行的设计,在设计中加入了书法笔画的元素。他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了说明:“表现书法,我没有拘泥于一定用真实的书法作品,而是借助富于中国汉字笔画感的天花造型,让动感极强的艺术造型,‘写’出雄浑的‘字’来。比如,门厅天花造型就是一个点,走廊天花就是‘竖’和‘竖弯勾’,而客厅和餐厅那流畅的曲线天花造型,更是将书法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跃然整个家居空间这张纸上……这些造型不是孤立地艺术造型,它们同时还引导着空间合理的活动线,从而让各空间在无形的笔画中,得以各就各位。”③#p#分页标题#e# 客观地说,冯先生设计的走廊天花造型跟印刷体的联系更直接一些。门厅天花的设计,一般人都不会想到跟汉字笔画的“点”有什么联系。当前环境设计绝大多数利用汉字印刷体的元素,利用毛笔书法艺术元素的作品很少,说明书法艺术跟环境设计的结合有很大的难度,要考虑到环境的各种因素和受众的不同需求。谁能够利用行书、草书的随意性极大的空间留白的原理设计出富于艺术品位的环境设计作品,谁就能突破框框,走出一条广阔的创新设计的道路。 (二)章法布局所形成的丰富多变的空间结构 篆书、隶书和楷书的章法,都是比较工整的。一般来说就是分为字距相同、左右字距大小不同、上下字距大小不同等几种布局结果。其中,隶书一般来说左右字距小、上下字距大,才会看起来比较舒服一点。通过相对活泼一点的落款和各种款式的印章等,使得画面变化更为丰富、生动。行书特别是草书的章法,变幻莫测,丰富多彩。墨色对空白块面的分割有极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中堂、条幅、屏风、横幅、匾额、扇面、信笺等不同的章法布局,对书法创作也有一定的制约,空间结构的安排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书法艺术空间布局的可变性和丰富性,为环境设计空间结构的设计提供了许多启示。环境设计中,可以直接吸收书法艺术的空间变化的形式,也可以借鉴其中的某些元素用于设计之中,创造新的作品。书法艺术的时空观,可以与环境设计的时空观相互吸收。比如,书法的“密不透风、疏能走马”等结构原理,可以给环境设计提供很多启发。书法艺术千变万化的空间感,为环境设计提供了无限的创作思路,为环境设计增添了活力。同时,环境的变化也给书画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现代房间的层高很矮,中堂、条幅等挂轴已经不太适合室内布置了;现代的房间大多西化了,原来的书法装饰已经不太协调了,所以必须重新构思,重新设计。因此,我们需要提炼传统书画艺术的基本元素,灵活运用于现代室内环境装饰之中,或者汽车装饰之中,不能照搬原有的套路。这是传统书画艺术现代化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迎接新的挑战。 三、篆刻艺术的空间变化与环境设计的结合 篆刻艺术的空间结构与书法艺术的空间结构相似。特别是篆刻的字体以篆书为主,其字体的空间结构与篆书的空间结构基本相同。由于印面窄小,对字体和章法布局也有特别的要求。比如说“以小见大”,腾挪一些空间,用来留白;通过敲边款的方法,使得印面气息流畅,免得沉闷堵塞;或者字字相连,形成外实内虚、字内空灵的效果,等等。图5、图6是韩天衡先生的篆刻作品“诗心文胆”、“何陋之有”④。“诗心文胆”布局穿插腾挪、密不透风疏能走马、外实内虚、虚怀若谷、繁简呼应。“何陋之有”,通过竖线条的似断若连的弧形的分割,与“有”的主笔形成相背的态势,将空间分割成丰富、流动的小块空间,通过敲破边线,使得印章气息通畅,充分展示了巧妙的章法技巧和艺术魅力。这些特殊的空间处理艺术,以小见大,是小环境设计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给环境设计人员提供许多启发,形成许多新的构思。 四、书画艺术的平面空间构成与环境设计的结合 传统书画艺术中的平面空间构成的思维源远流长。书画艺术的空间安排也有许多特别的地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自古以来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平面空间的视觉安排,这跟西方绘画的三维空间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从甲骨文中就可以发现平面空间思维的许多证据,比如宿、逆、围、昃、坠、鬲、牢、各、车等字,就是典型的例子:⑤宿(人睡在草席上)。逆(一个人从对面走过来,“止”代表迎接的人,双人旁是“行”的省略,代表在大路上)。围(中间的“口”代表城堡,四个“止”代表军队)。昃(斜“人”代表人的影子)。坠(倒“子”代表一个人,从山上下坠)。鬲(三条腿平铺,是平面思维)。牢(牛关在房子里就是“牢”)。各(一个人从大路上往家的方向走,所以,“各”的本义是“来到”)。车(从空中俯瞰,轮子不可能是这个样子,只有平面思维才能这样画)。 在环境设计中,采用平面思维来构思作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思路,可以给广大的环境设计艺术工作者,提供很多设计灵感。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与技巧其实跟传统书画艺术一脉相承,平面构成的视觉表现所要求的“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与传统书画艺术的要求是一致的。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设计(产品造型、服装、陶瓷、家具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装、广告、海报、多媒体设计)、环境设计(建筑、室内、园林、城市规划设计)、装饰设计(染织、装帧、壁画、图案设计)、摄影(摄像)等各类实用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研究与二维平面相关的基础视觉造型元素及其造型方法,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本的视觉造型训练。[3]5在二维的平面空间内,一旦放置了一个图形,无论是一个点、一条线还是一块面,这个平面空间立刻就会发生一种视觉心理上的分离,形成各种新的视觉关系,比如:图与底、黑与白、大与小、方与圆、上与下、前与后、虚与实、轻与重等等。……此时,就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法则去组织与建构、排列与组合,使其能够成为一种新的理想视觉形态。[3]6-7 因此,平面构成的设计技巧完全可以从传统书画艺术的空间结构技巧当中吸收养分,创造新的环境设计作品。此外,在国画中常用的虚实结合,大量留白等空间布局的技巧,空灵的意境等等,也值得环境设计借鉴、吸收。图7是廖伟的设计作品,⑤巴蜀人家餐厅入口及服务台,书法、国画、窗格、酒吧等体现了中西合璧、古今融合的设计效果。其中,书画屏风处理成白色,显得虚空、飘渺,酒吧处理成黑色,是实体部分;窗格给人以通透、朦胧的感觉。图8是吴雪野的室内设计作品,黑白灰的清淡色调,大量的白色,如同国画中的大幅的留白。只有黑色的桌面和壁橱与白色的墙壁、沙发形成对比,简洁雅致而内蕴十足,如同一幅写意水墨画,体现出设计师和居室主人雅致、从容的性格品位和审美追求。吴雪野先生喜欢国画,他的设计作品跟他的国画修养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的设计作品中,体现了国画的一些元素,包括空间结构的元素。⑥#p#分页标题#e# 五、结语 传统书画艺术的章法理论和实践,可以在三个方面为环境设计提供支持:一是理论支持,比如传统书画理论中关于留白、空灵、虚实、节奏、韵律等的表述和总结;关于平面结构思维的理论总结,关于意境的理论表述和实践经验,等等。二是借用章法形成的各种形式,如不规则的留白形式等,用于环境设计。三是提炼传统书画空间布局的各种元素进行创新,创作富于中国特色的环境设计作品。关于传统书画艺术与环境设计的结合,设计艺术本土化的问题,都是刚刚起步,在现实面前还有许多困惑。 第一,各类建筑、家具、室内装饰等生活环境西化成为事实,中国传统环境布置、设计的艺术碰到了困难,中西方风格不协调的环境布置和设计不容易处理。 第二,中国传统书画理论和环境设计的理论表述往往散见于古人的文章当中,需要进行梳理和提炼。 第三,适合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环境设计理论尚未形成,而社会生活西化的进程飞速发展,来自西方的环境设计的理论和经验还有一个适应中国文化的渐变过程。关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还有广泛的话题需要讨论,比如,传统书画艺术丰富多彩的笔墨效果,为环境设计的颜色处理提供了广泛的想象空间。传统书画艺术流动的变幻莫测的线条,为环境设计提供了动感的、无穷的素材或设计方案。而环境设计可以为传统书画艺术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传统书画艺术表现的平台,为传统书画艺术的现代化提供更多机遇。

第7篇:传统艺术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创新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004-01

一、传统文化为艺术设计之根

艺术设计源于传统文化,并为艺术设计的创新奠定了基础。现代设计的精髓来源于传统文化,吸取优良的传统文化营养成分。在中华历史上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的艺术思想结晶出了辉煌夺目、优秀灿烂的果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要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之路,并应用创新。首先,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就要用战略的眼光思考问题,从容面对正面的回应与打击。其次,当今社会要以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定要充分了解现代社会的需求,了解满足当代社会人群的需求因素,并用审美心理、审美观等思考问题。最后,要注重环保,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建立一个符合大众人群的消费观念等。开创现代艺术设计不是一味地媚俗,邀宠,而是真正融入到传统文化中,对本质挖掘,并应用创新。

二、传统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基础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的灵魂又来源于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核心。要进行创新就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如果脱离传统文化这个大家庭,是行不通的。只有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设计的领域里出彩,设计出引人瞩目的艺术作品。与时代同行,结合现代艺术特色,将孕育着本民族优秀文化悠久历史民族特色发扬、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将最具中国特色,最具民族特色,最独具匠心的设计韵味展现出来。模仿只是在别人的基础上优化,并不能将自己的艺术色彩表达出来,我们要学习其中有用的新知识、新理念,在模仿他人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在自己的特色创作设计中。

三、创新为艺术设计之核心

人类千古不变的永恒话题那就是创新,创新精神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就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不但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要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化来。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艺术设计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它不仅仅表现出一种智慧和能力,更是一种创造力,艺术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意、创新。创新意识始终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推动艺术设计不断向前发展。

以2008年奥运会上的“福娃”的设计为代表,“福娃”不仅体现了中国式的“致中和”设计理念,更代表了世界的和谐,这五个吉祥物突破了往届奥运会吉祥物的数量,将繁荣、欢乐、激情、健康、幸运五种祝福奉献给世界,更代表中国传递着“北京欢迎您”的心声。而其中圣火娃娃“欢欢"作为核心角色,更是突破了以往吉祥物设计动物拟人化的传统与限制,创新出一种新的拟人化形式。

另一个成功案例是香港著名的新形象标志“香港品牌飞龙标志”,它体现了香港人勇于冒险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思维。这个标志图形的设计充满时代气息、富有动感,巧妙地把香港的英文缩写H和K和“香港"二字融入设计图案中,飞龙的流线型姿态让人们感受到前进感和速度感,设计构思不仅突显了香港的历史背景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着香港在百年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蜕变演进的新品牌形象。

在设计艺术的过程中创意、创新,不但可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和艺术含量,更可以提高产品的审美附加值,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美国著名的计算机公司苹果公司,用“不同凡想”(THINKDIFFIENT)的创新精神为电脑用户打造了新一代的电脑形象,创新的用线条柔和的显示屏、透明机身、明橙深蓝的晶亮配色,代替了以往的平头正脸和黑白灰。这一电脑造型横空出世,带动了上个世纪末电脑设计工艺的兴起。苹果的高级设计副总裁JonathanIve对iMAC机代表的设计更具有划时代意义,他把主机和显示器完全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多彩的半透明颜色,高贵典雅,很快便风靡全球。正是苹果公司的勇于创新,使其成功颠覆了市场,引领了计算机的设计潮流。

四、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在艺术设计的范畴内,使用他人已有的设计作品是抄袭,借鉴别人的设计风采是模仿,只有加入自己设计色彩的作品才代表着艺术的价值,所以艺术创新的重要性对于艺术设计者而言极为重要,创新是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成果,对艺术设计者自身以及艺术设计作品甚至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创新性思维能够提升概念设计效果

艺术设计方向的决定者是艺术设计概念,在艺术设计活动中概念性的创新思维是体现整个设计部分的领导者。在艺术设计活动中,艺术设计工作者对不同事物角度与层面的分析思考都来源于创新思维。因此,在概念性思维下的艺术设计对事物层面的描述会更加清晰,后期修改中不用多加修饰,提高艺术设计概念的程度,所以艺术创新思维可以打破传统设计的条条框框,给艺术设计者充分发挥的空间,激发灵感,更全面清晰的表达艺术。

2.创新思维能够提高设计团队效率

一个较大项目的实施,艺术设计活动的创作往往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在创作中,创新思维的挖掘与整合起着重要作用,一般逻辑思维较强的艺术设计者有着理工科教育背景,而对艺术形象描述生动活泼则是有着艺术教育方面背景,在艺术设计活动中,二者缺一不可,优势互补,作品的实用性以及可行性由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人负责,艺术作品的设计创作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人进行,充分发挥运用创新思维。

3.创新思维有助于艺术设计方案的优化

要用创新的思维多方面的发挥作用才能完成一件艺术设计的作品,这是一个从无到有并需要不断进行完善的过程,而不同的创新思维的使用不同也都会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最终效果,所以要通过对这些创新思维进行选择,才能够对艺术设计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因此对创新思维的选择也是举足轻重的步骤。

五、结语

艺术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需要设计师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训练,捕捉生活灵感,处于设计一线,长时期实践,在这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中通过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术相结合,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多种方式,传达到生活,影响大众,把设计的本质表现出来。与此同时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对自身的了解,大胆地想象,观察体验生活、扩大生活接触面,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当社会的设计创造性思维环境被建立起来,每个设计者、设计群体的创新设计都是顺应社会发展,设计思维发展的必然要求。

艺术设计的创新最终还是依附于创新的理念去完成,创新的理念是一种严格的逻辑思维。创新包括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创”一个是“新”,我们通过逻辑思维的思考后才能够分析出来什么元素现在是没有而有被需要的,是要我们从别人那里吸取的,我们去把那些没有的元素拿过来和已有的元素结合到一块就是“创”,没有的东西和已有的东西组合到一块就是“新”的东西。思考逻辑性是有律可循的,“古今中外”的创新理念更是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才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第8篇:传统艺术与设计范文

时至今日,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代设计中对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挪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然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基础之上的,香港的一些著名的设计师成功之路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几千年的文明史固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但一味沉迷在传统的襁褓里,在我们的设计中单纯的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将会导致民族传统艺术发展的停滞,最终只能使我们的时代留下大批的古董拷贝,而无设计可言。

对传统的继承是必然的,而我们该如何继承呢?这首先需要我们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做一个深层次的考量。wWw.133229.COM “形”的衍生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分门别类的造型艺术,总有一些恒常的主题,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它们的造型方式,却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转变,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社会风尚相适应,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例如传统图形中最有代表性的龙的形象,就可谓朝朝有不同,代代有变化。龙的雏形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在经历了商以前的形成阶段之后,到了商代已基本定型:大首、大口、长身、有爪、头生双角,由商至战国这段时间是青铜器的滥殇期,龙的造型也与当时的青铜器的装饰风格相适应,多为侧身、单角、单爪的图案化造型,这一时期图案的形式美与图案的结构特点使龙的千变万化的华美造型发挥到了及至。到了汉魏时期,龙的造型发展到一个重要的阶段,汉代政权巩固,国事强盛,统治者又自诣为龙生天子,使龙展现出新的精神面貌,这一时期的龙气派雄壮,或奔驰、或飞腾,写实的风格中带有适度的夸张,形神兼备,浪漫洒脱,这些特点不仅在风格粗犷的画像砖上有所体现,在绘制精美的西汉帛画上也能清楚的看到。到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发达,与外国的交流增多,而且佛教盛行,这些都使龙的形象得以丰富和发展,唐龙体态丰腴,形象丰满,背鳍、腹甲、腿爪、肘毛、髭、髯等肢体器官都已齐备,十分富丽。宋以后,由于作为“真龙天子”的皇帝颁布了严格的法令限制龙纹的使用,把龙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使龙的形象进一步规范化,固定化,虽然这种规范化了龙纹更加整体而完美,但已失去了汉魏时期的磅礴气势与奕奕神采。元代的龙纹较宋代的有所改变,身形矫健,细颈长身,体态奔放自如,形象舒展而有生气,是唐宋之后最具神韵的龙纹。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形衰落时期,艺术风格日渐繁缛琐碎,而象征王权的龙也日趋凝重,渐入老态。

不仅仅龙形的变化如此,中国其他有代表性的传统图形,诸如凤纹、云纹、鱼纹、涡纹等,我们都可探寻到其表现形式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演变的脉络。这种“形”的延伸是对原始母题的继承与延续,也是对其外在形式的衍生与拓展。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汇融合也是艺术造型诞生的源泉,敦煌莫高窟中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卷草纹,(又称“唐草”)实际上就是在汉魏时期由西域传入我国的的忍冬草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而唐代最典型的纹样宝相花则是以我国原有的莲花为母体,融合了牡丹花和由波斯传入的海石榴花纹样的特点,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极具中国民族风格的纹样。还有葡萄纹、番莲纹、狮子纹,都是先后从中亚一带传入我国的纹样,然而这些纹样并没有生搬硬套外来艺术的痕迹,而是融会贯通中外文化,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一部分。

“意”的延伸

人们之所以历代不厌其烦地反复描摹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审美意义的外形,而是在这些我们看得到的图形符号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层的象征意义,图形符号只是这些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外在方式,是“观念的外化”。这些意义最初大多源于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进而衍生出期盼“生命繁衍,富贵康乐、祛灾除祸”等吉祥象征意义,正是由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正是由于人们对这种“意”的执著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传,并衍生出许多旁支左系,可以说,“意”的历史延伸催生出了“形”的历史衍生。例如“日中有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人们对阳鸟图腾的崇拜,使得中国传统的鸟纹有了阳鸟——朱雀——凤鸟的历史衍变;太极图中“通乎阴阳”的鱼形纹饰,在历朝历代的器具装饰中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图形符号的这种“形”与“意”的历史延伸与衍变,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形”的演变都不是对其原始“母题”的彻底否定,而是以新的审美观念赋予其以新的形式,从而使这些“母题”不断的丰富与拓展。

“神”的承传

虽然“形”在每个时期的变化往往与前一个时期大相异趣,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在这些形式多样的造型中所特有的精神气质,不论是彩陶上稚拙的鸟纹和蛙纹、青铜器上的狞厉的饕餮、还是汉代漆器上飘逸的凤纹,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淘洗之后,仍然承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活力,感动着我们现代人。而这中神韵的承传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即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

西方文化从柏拉图开始,一直是讲主客二分的,于是在西方美学中突出的特点是"以个体为美",强调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与西方人的这种审美趣味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美学更强调的是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因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把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

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的世界观与“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的观照下,中国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注重表现整体造型的气势,而不是对客观对象事无巨细的全盘描绘。龙的造型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个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艺术形象不论在哪个朝代,不论是狞厉的,飘逸的,还是威武的,都极富生命的张力。而汉代漆器上的凤纹,甚至脱出了表现对象的原有造型,只提取了体现凤鸟特征的一些造型元素加以变化组合,使得纹样似凤似云,舒卷自如,着重体现一种浪漫飘逸的气质。另外,在传统造型艺术在意境上追求“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境界,注重事物质的表现,往往是意到为止,决不拖沓, “恰到好处”。例如汉代瓦当上的图形符号,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各种造型,形象简洁概括却又不失活力。

透过传统造型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造型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的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要使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当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我们因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

取其“形”

取其“形”自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这种在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在“形”的延伸这个方面,已经不乏优秀的例子,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

延其“意”

中国传统造型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因而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传其“神”

第9篇:传统艺术与设计范文

关 键 词:传统艺术 价值观 传承借鉴

现代的设计理念提倡文化内涵的表达,提倡抽象的概念性的简洁构成形式,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得上现代设计。为此,我们在西方人营造的现代设计概念里苦苦探求,面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以现代艺术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古典绘画和雕塑的早期表现。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之哲学背景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传统艺术中所着力表现的“意兴”和“气韵”,正是西方现代艺术所追求的抽象艺术表现和审美意识。现代艺术的抽象概念恰

恰是通过对客体的形象进行分析后,所达到的形式抽象。

文化特征与历史背景

大同位于山西北部,毗邻内蒙古,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雕塑绘画都表现出与中原地区很大的不同,从建筑的构件形制和雕塑绘画的色彩造型上都散发出北方少数民族(北魏)的文化特征。例如北魏早期的壁画作品,造型和线条都以粗犷硬方的形态为主,流露出北方民族的彪悍和自信,不像后来唐宋的丰满圆柔。又如云冈石窟,它是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初次相融的产物,昙曜五窟中佛像挺拔雄伟、气魄轩昂,键陀罗式的半披肩袈裟和通肩长衣体现出一个伟岸的民族胸怀。大家之所以喜欢云冈、喜欢龙门,其实这不是一个简单表象的技术风格层面上就能解释的,中华民族最初发展的那种蓬勃生命力,那种自信、洒脱与豪迈的精神在打动着我们。与较少战乱的南方不同,北方的朝代更迭频繁,一个个新崛起的民族或朝代的兴起,产生了一批批充满自信豪迈的艺术杰作,这就是地域文化的不同之所在。中国的南方特别是西南,社会相对安定,民众安居乐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趣味,所以艺术也随之以灵秀见长,这从四川成都出土的汉陶塑说唱俑、重庆大足石刻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这些与北方的地域性差异其根本还是文化上的差异,或者说就是自然形态上的差异。

文化心态与地理环境

在太原市博物馆,陈列着许多乐器、法器、礼器,有青铜的有陶制的。从这些原始的作品中,很难断定这些作品是属于生活器物的手工艺品还是属于为艺术创造的雕塑门类。相对而言,在古代印度或古埃及、古爱琴海到古希腊,原始的器物形体与自然生命物的形态大都呈现出较多的分立状态。在那些地域里,从较早的时候起,原始艺术中的器具与自然生命体形象密切结合的状态便改变了。变动的状态一方面表现为器型趋向单纯洗练和独立;另一方面即使某些器物上仍存有自然生命体形象的表现,那也几乎纯粹成了与器型的抽象化、实用化风格不相干的逼真模仿自然的附加装饰。而这个时期中国的器物给予我们的并不是物的、生理的或机械式的形体印象,而是强烈地渗溢出生命的、情感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光辉。可以说,“既要肖生,又要成器”的创作思想,就是中国远古时代雕塑艺术的一种根性。这种根性牵引着中华民族在造型艺术上对形象施行“意兴”化的创造,不断发展不断扩张,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丰富自我,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的独特的艺术哲学内涵。

价值趋向与审美形态

山西永乐宫,中国文化艺术集大成之地。纵观整个永乐宫壁画,笔者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即中国传统绘画并非像我们常说的只是平面形体的描绘,其实它很注重空间形态的铺陈。壁画对个体的体积塑造也许显得不够厚重,但个体与个体之间倚靠形体的前后叠压、线条的粗细变化、人物的大小高差、形体的虚实对比使空间的透视关系格外清晰和层次分明。壁画人物的整体刻画采用白描手法,面部除五官用线勾勒外其余留白,头发与其他部分采用细繁的线条塑造,衬托出面部的洁净使之成为视觉的中心。为什么古老的中国会形成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视觉意识形态呢?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中那些形象优美、线条刚劲的象形文字中,可以感受到炎黄子孙们在与大自然相附相生的漫漫长河里,已感悟到了纷繁的自然万物就是意象符号中的线条。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它所提倡的和谐、包容与含蓄,在绘画与雕塑艺术中有直接的体现。双林寺力士、武判官等塑像的气势是靠内含力的表达,与西方雕塑中的《拉奥孔》以及米开朗琪罗的《被缚的奴隶》比较。西方雕塑较张扬粗犷,而力士、武判官则是和谐含蓄中的奔放,更多的是整体“势”的表达。

当代价值与设计借鉴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对绘画以“六法”来论述,其一就讲到了“气韵生动”。五代的邢浩在《笔法记》中说道:“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传统艺术作品中的精妙之处就是“气韵生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其中不仅能体会到“气韵”是宇宙的原始形态和基本的物质构成,又是万物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还是精神文化所赖以产生的基础载体,而这精神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气韵。这使得“气韵”的理念在中国的哲学领域中成了最具体而又最玄妙、最可感而又最难诠释,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学术范畴。

西方绘画雕塑中那些传神的写实作品是“以形写神”,而中国绘画雕塑的特点则在“以神写形”。要使山川木石皆成为表现主体性灵的元素,形式不必尽求真确(即形似),但表现的性灵必须有深奥的意境寄托(即神似)。这种抽象的主题表现化的审美意识,乃是中国古典绘画雕塑美学中形神观念的真谛之所在,它也是我们当今现代设计创新理念来源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