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精选(九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最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

 

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xxx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最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2000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

 

师: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统一到+、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

 

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记载。

 

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的一段话。

 

⑸点明意义。

 

师:其实,在客车到达A站时,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其间数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出仓粮食的数量和入仓的数量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负数。

 

二、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⑴每天7:30,中央电视一台都有天气预报。在2006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气温是零下3度到5度。

 

师: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最低温度呢?

 

出示教具(一个自制的温度计),提问:怎样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度?

 

请学生操作,追问:你是从哪儿数到哪儿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意识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温度有困难,引出 0。

 

确定0度以后,请学生重新表示出零上5度,零下3度。

 

师:你是怎样数刻度的?

 

⑵说明:2006元月的某一天,最高温度我们是从零开始往上数,因此这个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5℃。最低温度是从零开始往下数的,这个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记作-3℃。

 

⑶正、负数的读写法。

 

说明:+5读作正五,在写的时候只要在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也可以省略正号直接写5。-3读作负三,书写时先写负号,再写3,符号不可以省略。

 

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利用香港的图片介绍摄氏度和华氏温度。学生读出温度,说说是怎样读的。

 

其余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反馈交流读写的方法是否正确。

 

小结:用+5、19和-3、-11、-7区分了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和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

 

3.教学例2

 

⑴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与图片,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海平面,什么是海平面呢?介绍相关的知识。

 

说明: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⑵提问:你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写数,反馈交流。

 

小结:用8844和-155区分了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

 

⑶提问:你能把我们刚才学过的这些数分分类吗?

 

小结板书: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吗?是不是负数?为什么?结合例1和例2的图片理解0与正负数的关系?

 

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1

 

学生读数,在将相应的数填入圈里。

 

反馈交流,教师:8是正数吗?0该写到哪个圈里?为什么?

 

2. 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负数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

 

1. 读一读。

 

⑴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智慧教育

1.什么是智慧与智慧教育

智慧,按中文解释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人类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后者对智慧的作用更为巨大。因此,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信息时代,随着现有“数字土著”(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及其以后的年轻一代人)成长以及新生“数字土著”的诞生,他们的学习风格、认知方式、行为模式、情感模式与传统教育存在根本区别,客观上要求新型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以契合“数字土著”独特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因此,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的智慧教育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智慧教育在基本内涵、方法手段、支持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所指的智慧教育专指信息技术支持下,为发展学生智慧能力的教育。

2.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模型

我们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来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

因此,发展学习者的智慧是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智慧学习环境构建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①智慧学习环境主要由学习资源、智能工具、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②学生和教师通过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与其他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发生。离开了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智慧学习环境就不是学习环境了。③有效学习的发生是个体建构和群体建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者的互动、协作、交流;教学共同体是教师共同学习、协同工作、寻求持续专业发展的统一体。④学习资源和智能工具同时为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提供支持。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工具的共同作用,各类智能工具为学习环境的“智慧”提供了全面支持。同时,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为资源和工具的进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

智慧课堂的构建及其应用分析

泛在网络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利用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进行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成为可能,这也为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智慧教育环境有很多种,包括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等正式的教育环境,以及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探究基地等非正式的教育环境。这里对智慧教室的组成做了简单分析。

如图2所示,智慧教室包括社会化云平台、网络、电子白板、电子书包、交互电视、教师、学生。其中社会化云平台包括云资源(各种多媒体素材、微课素材等)、云教学、云学习、云管理。教师可以在云资源中下载并选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材料,然后在云教学中进行备课、指派与批改作业、生成班级诊断报告。学生则可以在云平台中记电子笔记、回顾学习历程、接收诊断报告、进行补救学习。同时在云平台中,教师也可以与学校管理单位、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智慧课堂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进行知识呈现,学习小组与学生个体可以通过交互电视与电子书包进行协作学习以及与教师的互动。其中学生的课堂任务以及作业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云平台,教师登录到云平台中进行批改诊断,再通过网络发给学生。

这样的智慧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载,使其可以用较多精力在较大的知识粒度上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将知识学习上升为本体建构。②拓展学习者的体验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知、情、行聚合水平和综合能力发展。③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自由度与协作学习水平,从而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集体智慧发展。④给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扶助,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成功期望。

智慧教育有效提升数学学习

数学学科是小学最基础的学科,它具有内容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探究。

首先,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入手,提出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去探究体验。其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加生动的智慧情境,提供有效的智能探究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产生好奇,主动探究其中缘由。在智慧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而不是指导学生,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完成意义建构,扩充自己的思维图式。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及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总结,并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这样学生就会在智慧环境中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反思式思考会强化训练思维,才会真正做到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

案例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境来解决具体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因为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尤其是渗透了转化思想,这些都为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面积,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完成显示生活中与图形面积相关的具体任务,发现、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感受转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方向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

5.教学过程

①情境引入。教师在师生互动教学平台上,通过创设动画情境,给学生安排打扫公共区的任务。

设计意图:创设动画情境,可以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②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如图3所示,课件中呈现三个组合图形,给出必要的数据。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图形进行分析探究,可通过任意辅助线分或补,小组讨论分析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并推送每个图形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分析图形的特点及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平台中的工具软件,让学生分析探究每个图形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参与热情,引发深度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

③自选图形,巩固练习。课件出示随机抽取动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抽到第几组,学生就进入第几组的题库。学生完成后,还可以根据自己完成练习的情况,再进入挑战组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选题库,既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又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④学以致用。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情境,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感知4以内的数量

——小班数学活动

王庆寄  221003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1、2、3、4让幼儿了解最后一个数代表所数物体的总数。

2、会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树、小鸟、长颈鹿、小狐狸、小熊的电脑课件。

(图片、幻灯片、展示仪均可)

2、小鸟、小狐狸、小熊,长颈鹿头饰若干。

3、木珠,糖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小朋友用食指点数并回答以下问题;

师:今天森林里的大数爷爷要过100岁的生日啦!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都有谁呀?(小鸟、长颈鹿、小狐狸、小熊)

1)有几只小鸟(点数)

2)有几只长颈鹿

3)有几只小狐狸

4)有几只小熊

2、游戏

:包糖

1)把木珠当糖,做包糖游戏

师:请每个小朋友包4颗糖送给大树爷爷,祝贺树爷爷生日快乐。(包好以后放在桌子上,请幼儿相互点数)。

3、音乐游戏:

幼儿带上头饰配上数字卡表演唱歌(生日快乐歌)。

可交换头饰,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延伸:

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问题;解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能够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当前我国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设计认识不上去,导致教学设计不能充分地发挥其教学价值。

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数学相关知识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数学知识的指导地位。数学知识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教材的内容,还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含有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对学生教材内容的讲授,会导致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不能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缺乏数学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另外,教师缺乏对数学学科本质的思考,对数学教育价值认识不上去,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意识相对薄弱,主要是跟随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意识上不去,自然导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缺乏数学知识的主导,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2.缺乏数学教育理念的更新

当前,我国小学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理念相对陈旧。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一些前沿的、新的数学教育理念的学习较少,对数学新课程改革后的教育理念认识不上去,只是字面意思的了解,不能真正地领会到其内在含义,偏重于形式的变化,虽然教学模式比较创新,但是在教学设计上缺乏合理性,导致内容空洞,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3.缺乏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普遍缺乏足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调查显示,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解,就是教案的设计和备课,没有区别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差异,对教学设计认识不全面。另外,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但是不能把教学设计很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策略,不能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导致教学设计理念得不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

二、原因解析

1.小学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偏低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引导者,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从知识层面来说,教师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并对知识有着广泛的涉及。另外,教师也应具有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够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量,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师设计方面,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创新,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这些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改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小学数学教师的在职培训不系统

一些学校在进行教师在职培训时,只注重对少数人,导致很多教师从来没受到或者很少受到教学设计的培训,使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了解较少甚至一点都不了解。在培训时,教学设计体系不全面,使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教学设计的整体认识,培训只是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缺乏联系,没有实际的操作价值。另外,在培训时,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都表现出很高的兴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和一些其他的教学杂事,使教学培训不能与教学实践长期结合,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有效地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3.学校对教学设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学校在对教师教案进行管理进而检查时,缺乏合理有效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当前,我国在教师教案检查上并没有相关的规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固定的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只注重数量,忽略对质量的要求,检查结束也没有对教师进行意见反馈。另外,一些学校对教案检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教师工作态度,教师浪费了很多时间去抄教案,没有足够的实践对以前的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能使教学活动更具有科学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化水平。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对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认识不上去,不能将教学设计理论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导致教学设计不能充分地发挥其教学价值。所以,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逐步解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使小学生得到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协作建模;教学设计

基于协作建模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非常有效果。但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教师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使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引导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能掌控大局。

一、协作建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含义

小学数学的基于协作建模,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手段。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为每个小组下达任务,小组通过对话、讨论等方式获取答案,从而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协作建模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点,需要教师对其有一个正确的掌握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协作建模的教学设计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

二、协作建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结构的设计

对于教学结构的设计,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协作建模学习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协作建模部分和独立探究部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的逐个解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但这种教学方式会让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能时刻都在认真听讲。因此,协作建模的教学设计对小学数学教师组织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2.构建协作建模任务设计

协作建模任务设计有两个支架:协作前的支架和协作建模任务支架。它可以改变原来教师提问设计琐碎的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印象。当学生处于协作前支架的情况下,会表现出注重表象的积累、答案不唯一的特点,并且是以任务单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当学生处于协作建模任务支架设计时,一方面,对于建模有非常明确的规格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获取的数据要整理并记录。这不仅可以加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会让小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好奇心,促进学生学习。

3.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1)分―总的教学设计。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这些问题既要让学生能回答,也要让学生可以动脑思考。数学教师尽量选择答案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思考、讨论,再让学生把各自的答案进行整理,以小组的形成整理成全面的答案,让学生在思考、探讨中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2)总―分的教学设计。教师也可以给每个小组一个大问题,然后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让每个人负责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然后等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对的答案以后,再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法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己动脑思考的好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的条理性。

三、协作建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模板

基于协作建模小学数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板相同,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五部分,笔者以最大公约数为例,阐述协作建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模板,如,教学内容:最大公约数;教学目标:掌握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及用法,并能在具体学习、练习中会使用;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怎样理解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并学会自己找到最大公约数;教学难点:学生在具体操作用的使用,对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准确理解。

四、协作建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

小学数学的协作建模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种学习方法需要各自的小组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以后,再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基于协作建模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建模的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进去,帮助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保持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对于小学生提高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预案 设计 运用

一、小学数学“预案”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1.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就是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更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世纪。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首要的目标就是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同时,课程改革还是师生共建的和谐的生命历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这一大背景下,构建活力课堂已成为时代的需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1]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挑战能力的需要

预习,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在课外或课内)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其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和概念,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2]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需要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习,效率最高。而课前预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进而使他们能主动去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小学数学“预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一,“新课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能力特点,设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预习方向。[3]

第二,“新课问题”,以较为简单、基础且适合引导预习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预习动力,引出他们对新课的疑惑和学习热情。

第三,“新课练习”,分为两种题型。一方面,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综合实践练习。例如,让学生与父母一起,动手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和宽、计算周长等小实践中开展预习。另外一方面,将“知识”又从生活中搬回到课堂里。比如,有的学生汇报电视机的周长,有的学生汇报茶几的周长,还有的同学汇报书桌的周长等等。

三、小学数学“预案”有效运用方法探讨

1.小学数学“预案”有效运用的课前操作模式

第一,教师们根据新课程的重难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三个层次学生的能力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预案,提前一天分别发给学生。为了避免小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作业负担过重,教师设计预案时应控制好练习数量,并适当减少具有复习性质的作业布置,避免数学“预案”“走过场”。

第二,学生利用晚上的时间根据“新课学习目标”和“新课问题”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预习,并完成“新课练习”。如“新课练习”是课外小实践,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组成小组共同探究,或者可以在父母的协助下完成;如“新课练习”是检测性的练习,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在父母的辅导下完成。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结合之前的预习情况提出“新课疑惑”,全面提高预习效率。

第三,家校互动。中、低段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所以在预习过程中,为了防止学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情况出现,教师一定要寻求家长的配合。我们现在可以借助校讯通、家长会等平台,向家长宣传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让校讯通的短信平台,帮助、督促孩子认真完成每一次的预习任务。

2.小学数学“预案”有效运用的课中操作模式

“预案”不仅能够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还能对新课的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为此,我们重视“预案”在课堂中的效果反馈及运用策略,并通过以下方式对“预案”加以运用:

学生预习汇报。在课堂开始之初,随机抽查部分学生进行预习汇报,向教师和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新课练习”结果以及“新课疑惑”。这能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对新课的认识和疑问,在接下来的讲课中适当调整知识讲解的重点难点,并让其他学生反思自己的预习情况,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疑惑交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预案”中的“新课疑惑”进行互相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尝试与组员一起探索出答案和结果,并在接下来的听课过程中加以验证。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只针对小学数学中的部分重点课程进行新课疑惑交流,并注重时间设计和提高学生的互动效率。

3.小学数学“预案”有效运用的课后操作模式

为了让预习贯穿新课教学的始终,促进学生对预习结果的反思,进一步提高其自学能力和自学积极性,我们设计了“预案”的课后操作:

新课练习交流互改。在新课结束之后,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请组长批改预案中的“新课练习”,并计算出练习成绩。学生拿到批改后的“预案”后,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做错的练习进行反思和修改,调整预习过程中的错误思维和认识。

预习探索活动反思。让学生尝试结合新课所学的知识,对课前预习所开展的探索小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尝试写出数学实践探究活动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总结规律和心得感悟,写在“预案”的背面。

预习档案整理。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整理每个月的数学“预案”,同时回顾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到的启示,把整个月完成的预案整理成具有复习价值的“预习档案”,为日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4.评价模式

以学生本人、小组成员、家长和教师为评价主体,提高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增强评价反馈的客观性、真实性;扩展评价范围,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课堂实践表现、课后落实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反馈的全面性、过程性;在评价的基础上加以鼓励,并适时给予真诚、中肯的建议,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开展、落实中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激励性。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预案”设计是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挑战能力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需要,小学数学“预案”设计可以从新课学习目标、新课问题、新课练习几个方面入手,而小学数学“预案”有效运用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综合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贯彻“预案”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吕湘云,姜永吉.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尝试[J].黑河教育.2012(5).

第7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模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48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

0 引 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目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都开设了该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句结构、算法以及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该课程是后续课程(如数据结构等)的前导课程,更是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课程,因此掌握好该门课程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很多任课教师都在探索的课题。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模式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充分体现了“双主模式”的教学思想,是行之有效的全新教学方法,近些年已经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文将就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1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大多数高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即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导,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由于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比较复杂,各种语句规则严格,每节课上教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讲解各章节中涉及的语句、语法、程序等的基本格式功能以及使用方法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不注重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觉得此门课程难度大、内容枯燥乏味,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溜号现象严重。其次,教师过于重视理论内容,学生实验学时的安排也相对减少,上机操作时间不够充分,并且学生上实验时操作的主要内容只是将理论课上教师讲过的知识进行模仿测试一下结果,学生对所学知识并没有达到真正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课后学生自己很难独立写出良好风格的程序,没有真正实现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另外,当前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并没有参与过完整的系统开发,也使学生对所学课程缺乏整体认识,认为各章内容联系不大、互相脱节,使学生搞不清楚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在以后的学习及工作中如果遇到相关问题,学生仍然不知所措,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以上存在的教学问题使教学效果较差,既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模式介绍

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是把教学内容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典型案例程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完成特定案例的事件情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这种模式侧重于对案例程序本身的分析讲解,而对知识的延伸比较少,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是零碎不系统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为主线来展开教学,把各章节的知识点融入到完成任务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推进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断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直到将任务全部设计完成,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但这种教学模式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某些重要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模式汲取了案例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点,首先在课前教师要设计一个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近或日常比较熟悉的大项目作为教学任务向学生,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再把这个大的项目任务划分成多个具体小案例,每个小案例都与这个大“任务”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每节课的具体教学时再把各个知识点结合这些小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完成这个“任务”作为驱动,一步步推进任务,直至将整个大任务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教学的引导者,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每节课学生都要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所学知识,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介绍

第一章:C语言概述,主要包括C语言的发展历史、C语言的特点、C语言程序设计初步、C程序上机调试步骤等内容。

第二章:基本数据类型与常用库函数,主要包括字符集与标识符、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函数、常用库函数等内容。

第三章:运算符和表达式,主要包括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自增自减运算、位运算、赋值运算、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与逗号表达式等内容。

第四章:算法与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主要包括算法的概念、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顺序结构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等内容。

第五章:数组,主要包括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等内容。

第六章:函数,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嵌套调用与递归调用、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变量的存储类别、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等内容。

第七章:编译预处理,主要包括宏定义、文件包含、条件编译等内容。

第八章:指针,主要包括指针的基本概念、指针与一维数组、指针与二维数组、指针与字符串、指针与函数、指针数组与多级指针等内容。

第九章:结构体与共同体,主要包括结构体类型的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结构体数组、结构体和指针、结构体和函数、链表、共同体、枚举、用typedef定义类型等内容。

第十章:文件,主要包括文件的基本概念、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文件的读写、文件的随机读写、文件状态检查函数。

第十一章:C++与面向对象技术,主要包括C++语言简介、C++程序简介、C++对C的扩充、类和对象、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继承与派生类等内容。

2.3 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既可以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又可以用于编写各种应用软件,非常适合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模式。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第一次课上可以向学生展示使用C语言软件开发的应用软件例子,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以此作为贯穿整个一学期学习程序设计的大任务,然后再详细向学生介绍系统的总体架构以及包括的各项功能模块,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该系统主要包括成绩的录入、显示、添加、删除、修改、查找、排序、计算总分与平均分、保存数据和退出系统等功能,然后将实现该系统所用到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各章相关知识点向学生简单作介绍,使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个整体的了解,并体会到学习该课程的实际意义,接下来以开发完成该系统这个大任务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驱动,再将该系统各项功能模块的实现作为具体的小案例来展开教学,使教学的全部内容与该系统完全融合在一起。下面对实现该系统所设计的小案例以及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简单介绍。

小案例一:进入系统界面的实现,应用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及输出函数等相关知识点。

小案例二:成绩录入的实现,应用到循环结构、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等内容。

小案例三:成绩查询的实现,应用到表达式、数组、选择、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函数、结构体数组、指针等内容,其中可以实现按用户输入的条件等进行成绩的查询。

小案例四:成绩排序的实现,应用到各种排序方法、结构体数组、指针等内容。

3 结 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不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增强,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关键词:CDIO;数据库;课程体系;工程教育模式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与运行(Operate),它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下学院等4所大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过4年的研究而得出的成果。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以构思、设计、实践及运作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不仅包括个人的学术能力,还包括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Initiative)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有助于解决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可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数据库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紧密,与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技术、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课程都有密切关系,是集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数据库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本专业每个学生的数据库应用水平和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数据库相关专业毕业生缺乏工程设计能力、不能满足IT企业需求的情况,我们在数据库课程新体系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1 将CDIO引入数据库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许多大的现代企业,他们对年轻工程师所需的品质要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企业界要求工程师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主要包括:了解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和工程制造过程;具有工程实践的背景;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与团队工作能力。

目前,我校数据库课程体系的直接相关课程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程序、数据库大型实验周、软件工程、UML可视化建模。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培养方案设置的专业课程里单科性课程太多,理论分析学时过多,过分注重单学科课程的理论性和知识的系统性。相反,培养学生工程综合能力的课程少,训练学生的直观判断力和工程经验、工程意识的教学环节少,但都是以“知识点”的形式串接在各相关理论课程单元之间,学生很难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这种工程教育模式培养训练出来的学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工业社会极不相适应。因此,高校工程教育陷入怪圈:一方面产业界缺乏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工科大学毕业生抱怨在学校没有实践机会,学习空洞理论,求职无门而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将CDIO理念引入到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围绕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将软件工程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为学生铺垫更宽广的职业道路。

2 构建基于CDIO的数据库课程新体系

2.1 课程新体系目标

数据库课程体系主要目标是基于软件工程理论,让受教育者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中的方法学和工程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掌握软件工程的设计方法,并能应用到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且高效地开发软件并进行有效维护。培养学生数据抽象和数据建模能力、一定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较强的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2.2 课程新体系的教学内容改革

2.2.1 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整合

我们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库程序设计、UML可视化建模和软件工程作为集成课程,修订了教学大纲,将理论知识、软件工具应用和工程设计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理论――应用――工程设计方法的教学主线。

此外,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基础篇、系统篇与设计篇与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相关内容进行关联;应用开发篇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中的数据库设计概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与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同工程设计方法的软件工程概论、软件需求、软件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实现相对应;同时将软件工程中各个阶段的文档进行规范说明,并以UML为实例在各个阶段予以讲解,从而可以看出数据库实践开发过程中所贯穿的软件工程理念,且在数据库程序设计中具体实现。具体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2.2.2 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完善实训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讲授课堂理论知识,还在教学过程中,将大案例的工程设计问题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按照软件工程的设计步骤,分析案例中的工程任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步骤完成任务,最后形成工程设计方案。教师及时指导、反馈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选择优秀设计向学生展示,与科研案例进行比较,点评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实战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选择小型的数据库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小项目,教师为学生发放项目设计任务书,任务书包括项目需求和项目设计要求,并要求学生按照软件工程设计方法按步骤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组长要组织组员进行方案论证和软件设计,要求撰写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技术报告、软件使用报告。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不断交流,对于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在整个实践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成功科研项目,帮助学生寻找设计中存在的差距。

2.2.3 加强教学辅助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本项目组开发了网络化教学与学习平台,平台包括软件简介、教学大纲、教学电子教案、示范案例演示、优秀设计演示、设计小知识、小项目任务要求和互动天地等内容,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指导和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了技术平台。其中示范案例演示了教师的真实科研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思路,另外学生还可以参考真实科研案例中的实际文档内容,更加清晰地理解演示中的系统设计思路;在“工程设计”的“课程设计”中给出课程设计任务的任务书以及文档书写规范,“设计小知识”根据学生选择的开发语言把学生提出较多的软件实现问题以示例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互动天地”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接受学生提出的建议,并在以后的课程设计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

第9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一、数学导学案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预习,对学习内容有清晰的认识,能初步感知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处、关键处,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让学生听课更为轻松.

2.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还未深入思考教师便匆匆公布答案,致使很多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导学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交流,让所有同学能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学生在倾听、表达、评价中启迪思考,人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的设计有梯度.导学案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题目,问题的设计有梯度,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进度学习,解决了课堂上“一刀切”传统讲授模式,后进生夯实基础,有利于优等生拓展思考.

二、当前导学案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定位模糊.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是联系新旧知识、课内与课外、知识与生活的纽带,应凸显其“导学”功能.而部分教师由于对导学案的价值定位存在问题,片面地认为提高自学能力就是只要“多做题”,才能提高考试成绩,而对于隐藏在知识背后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内容视而不见.

2.教学方式未能得到根本转变.教师认为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他们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放心不下,还得去讲一讲.部分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认为这样可以更快地理解所学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未能得到革除,自主学习能力尚有待提高.

3.导学案教学出现异化.(1)题海化.部分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戴着脚镣在跳舞”,设计导学案时,照搬书本,将教材内容演变成一道道习题,学生陷入“题海”之中,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2)边缘化.导学案的设计既要进入教材,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教材,又要跳出教材,能联系生活、关注社会,体现其育人功能.然而部分导学案的设计是教材的再现,学生无需再去看教材,导学案的出现让学生远离教材,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3)共性化.导学案的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有效的梯度,导致后进生认为题目太难,而优秀生思维又得不到拓展,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导学案的有效教学策略

1.重建教学价值.数学教学应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价值取向.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以“学”为中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后提出有创见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导学案“习题化”的倾向,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能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2.激发学习兴趣.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发展,机械记忆与重复训练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史、小故事等内容.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引入“丢番图的墓之谜”;在讲“无理数”时引入“天体音乐”;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引入“笛卡尔坐标”;在讲“圆内接正多边形”时引入“刘徽的割圆术”等内容.这样,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背景,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构建有效问题.导学案的核心是问题化设计,学生在“依案自学”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过程总是应问题而生,巧妙的问题设计能避免思维活动“不着边际”,为思维铺路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