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规划分析范文

财务规划分析精选(九篇)

财务规划分析

第1篇:财务规划分析范文

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正常运行和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与校园生活密不可分的基本环节。在校园数字化的进程中,无论是有关师生员工个人的财务信息,还是有关项目经费管理等对公财务信息,都是数字校园的重要资源。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应当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作用,通过系统设计将其纳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

一、校园卡系统的一般功能概述校园数字化通常以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作为切入点。校园卡系统作为数字校园的基础环境和支撑平台,其构架完全服从于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成为数字校园中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卡系统既是数字校园的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和处理中心,也是整个数字校园的核心引擎。在该平台下,各相关应用系统以构件方式存在并运行其上,相关数据和信息按照数字校园规定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规范在校园网络上满足各子系统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与数据共享需要。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校园卡系统通常由一张校园卡和一张相对应的银行卡作为使用媒介来实现系统功能。校园卡具有校内身份认证和电子消费两类基本功能。

(1)多证合一、以卡代证:将学生证、教师工作证、医疗证、借书证、出入证等数字化为校园卡身份信息,一卡实现校内各种需要的身份认证功能。

(2)身份认证公共信息管理:通过校园卡中心数据库,实现学生、教职工的身份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确保校园网络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3)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应用服务:透过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进一步为使用者提供相应的目录服务,即基于校园数字资源统一组织和应用集成所形成的各种校园网络化应用服务,包括信息分级、办公自动化数据交换、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等。

(4)以卡代票、以卡代币、刷卡消费:取代以往校内使用的各种票据,如饭票、水票、洗澡票、上机票等,以校园卡的“电子钱包”功能满足师生员工的校内消费和费用缴纳需要。

(5)校内消费资金统一归集:通过分布于校园内各消费点的pos终端,在实现校内消费刷卡支付的同时,实现了校内资金流动的统一归集,在技术手段上满足了学校对下属经营服务单位的财务监管需要。

与校园卡身份信息直接绑定的银行卡,除了具有一般银行卡相同的金融服务功能以外,增加了个人银行账户与校园卡“电子钱包”账户之间的自助圈存转账服务功能,满足校园卡持卡人校内消费资金自行划转的需要。

二、数字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特点

1.财务管理信息是数字校园目录服务重要的公共数据资源。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不仅是财务管理部门业务处理的自然结果,更是学校教育事业开展和日常运行中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记录,其中包含的对公以及对师生员工个人的校内信息资源都极其丰富,是校园数字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公共数据资源;数字校园环境中许多的应用目录服务和相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都离不开财务管理信息的数据资源支撑。

2.校园数字化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数据管理手段。校园卡系统具备了校园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和处理中心的功能,能够实现基于网络的个人身份认证,以及校内部门关联信息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与数据共享;所提供的管理信息更加丰富和完善。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园卡信息来完善财务管理业务,应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升级改造优先考虑的因素。

3.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以标准化和关联信息完备的会计核算管理信息为基础。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服务体现在财务信息分级目录服务和构建基于中心数据库的集成应用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两方面。能否有效地实现这些信息服务功能,作为基本信息源的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完备性和可关联性便是至关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新的管理需求下,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应当以构建集成应用型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账目管理的科目信息和项目信息,使得每一笔账目记录附带必要和有效的管理信息。

4.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是基于中心数据库的集成应用型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自成一体的封闭特征不同,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的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通过与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数据同步)来实现目录服务,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在这种方式下,需要通过web服务方式将财务综合管理所需的各方共享数据引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也需要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反馈给中心数据库,并保持相关数据的同步。

5.集成权限管理与身份认证平台是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的安全门户。除了需要基于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以外,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需要强化用户访问的权限管理。能够与校园卡系统平台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双重功能的集成身份认证环境,包括统一权限管理、身份验证、单点登录、密码管理、ldap外部认证等,应是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的安全门户。6.银校紧密合作方能形成与管理信息化服务相适应的现金流动管理模式。通过校园卡与个人银行卡的绑定对应关系,可以方便地将师生员工的收人类现金发放自动存人个人银行卡;涉及财务报销的现金支付,可以实现现金的自动人卡。通过校园卡系统的“电子钱包”自助圈存功能,将个人银行卡中的金额自主“圈人”校园卡,满足持卡人的校内消费需要。对于学生费用的收缴,按照同样的做法,还可通过网上银行自主缴费的方式予以实现。在与银行紧密合作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上,学校财务管理将大幅度减少现金的流动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建立起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现金管理模式。

三、数字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在校园卡系统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下,学校财务管理的功能和内涵将产生较大的扩展,除了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需要随着校园信息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外,更需要顺应校园数字化的要求,按照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和信息标准化的要求规划财务综合管理功能,布局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中心数据库及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内容,构建可实施跨部门、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

四、基于校园卡平台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规划在图2所示的系统构架下,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外延大为扩展,形成了融合会计核算管理账务信息和校园卡系统有用信息,通过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来共同支撑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融合和利用来自多方面的管理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也由原来因具体业务而设的单一功能管理程序变成了在统一信息平台上、以功能模块形式构成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1.基本账务管理方面。在按会计核算规范进一步完善科目管理信息的基础上,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需要参照校园数字化标准之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收支账目的项目信息,使得任何一笔账目记录既对应相应的科目,又附带相关的管理信息。智能凭证系统作为财务管理其

他功能模块与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项目关联的桥梁,将报账业务之外的其他账目自动纳入核算管理账务系统。自由报表系统用以灵活定制和输出各种需要的管理报表。

2.发放类财务管理方面。在校园卡数据平台的信息支持下,财务管理中涉及教师的工资、津贴、酬金发放,以及学生奖、助学金及各种补助发放,学生费用收取等业务,将改变以往依靠手工传递数据信息的落后方式,通过校园卡系统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手段把相关数据直接导入管理子系统;通过与校园卡绑定的银行卡信息将应发金额直接进入个人账户,准确、安全地实现对个人的现金发放业务;通过智能凭证系统将发放结果导入财务核算账务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完整、准确、快捷的现金发放管理数据链。

3.财务信息方面。将校园卡系统的身份认证功能与会计核算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基于校园网络统一身份认证和集成权限管理的账务信息查询与统计功能,构成财务信息分级平台。通过对校园卡持卡人不同角色访问权限的控制,身份信息直接关联到与角色相对应的财务管理项目信息,持卡人即可实时、方便地从校园网上查询或统计其所管理项目的账务信息或个人财务信息;通过自由定义统计表报,可对项目执行情况实时分析,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

4.综合性财务管理方面。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跨部门管理的综合性财务业务主要包括联网授权与网络报账、现金报销的自动划转、学生网上自主缴费、校内消费网点结算与分账、专项投资执行的一体化综合管理等。

第2篇:财务规划分析范文

1.煤炭企业财务预测与决策

现代煤炭企业管理要求财务管理工作由传统的事后反映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预测与决策为主。财务预测与决策,是决定煤炭企业财务活动方向、调节企业经营活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进行财务预测与决策,可以事先估计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克服财务与其他经济活动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为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前提条件。财务预测与决策是加强财务计划管理的条件。财务预测与决策还为确定煤炭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与对外投资规模及其方向提供依据。财务决策在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财务决策是决定财务目标和实施方案本文由收集整理的过程。一般涵盖价格决策、利润决策、成本费用决策、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等。财务决策是在财务预测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其主要依据:财务预测资料;同行业煤炭企业的财务与其他经济活动分析资料;国家公布的有关统汁资料;国家经济预测资料;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控制措施;理财环境变化等。财务决策方法主要采用综合平衡法、图表决策法、树型决策法、最大最小收益法和最小最大后降值法等。财务决策是财务计划的前提条件。

2.煤炭企业财务计划

财务管理计划性原则要求必须认真编制财务计划。煤炭企业财务计划,规定了煤炭企业计划期内的利润、收入、成本费用、资金占用水平、投资与筹资规模,反映着煤炭企业与有关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是组织煤炭企业财务活动的纲领。财务计划的内容取决于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资料有:

一是财务决策资料;二是煤炭企业各种经济与技术定额资料;三是煤炭企业各种生产经营计划资料;四是国家关于财务报告与评价的表格编制规定等。

财务计划是财务控制、分析与考核的基础依据。财务计划编制方法主要有平衡法、余额法和定额法等。

3.煤炭企业财务控制

财务计划的执行要依靠财务控制。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控制目标、建立控制系统、做好信息传递与反馈和纠正偏差等项。财务控制目标,一般可按财务计划指标为依据加以确定。建立财务控制系统就是要按责任制原则的要求,落实财务目标控制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对不可控目标,不宜分解落实,应由煤炭企业财务部门总管。财务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是将各责任单位的经济核算资料与财务部门的财务核算(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制成快报或定期财务报告,再传送给煤炭企业主管人员、各财务目标分管部门与单位,使它们及时了解财务活动实际情况与原定目标的偏差。

财务控制的方式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按时间的不同一般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按具体方式不同一般分为定额控制、预算控制和开支标准控制等;按指标不同一般分为绝对数控制和相对数控制等。财务控制一定要根据财务活动的不同,分别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4.煤炭企业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非常重要。通过财务历史资料与预计资料的分析,为财务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依据;能及时揭露问题,采取控制措施,确保财务计划的实现;通过对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分析能检查煤炭企业内部、行业有关财务制度的执行状况,正确处理煤炭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通过财务分析,能掌握煤炭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性,增强财务管理的自觉性。总体而言,财务分析对检查财务计划执行与完成情况,遵守财务制度的情况,促使煤炭企业挖掘潜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分析的程序,如果根据时间来划分,有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根据范围的大小来划分,有全面分析、专题分析等。定期分析,是按财务报告或其他资料,按年、季和月对财务活动进行分析。不定期分析,是针对财务计划执行中的具体问题,随时进行分析。全面分析,是对煤炭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系统分析,通常按财务报告资料进行。专题分析是针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分析,寻求解决关键问题的措施。还有针对财务控制中某些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小分析。专题分析和小分析都属于是不定期分析。

财务分析的方法比较多。煤炭企业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一般有对比法、比率法、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平均分析法等。

5.煤炭企业财务考核

财务考核,是把报告期财务指标实际完成数与规定的考核指标进行对比,确定有关责任单位与个人是否完成任务的过程。财务考核与物质奖惩联系紧密,是贯彻责任制原则的要求。财务考核是促进煤炭企业全面完成财务计划,监督相关单位与个人遵守财务制度,落实煤炭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的手段。通过财务考核,能够促使煤炭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煤炭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

第3篇:财务规划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规划 研究视角 变迁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42901

一、财务规划的战略视角研究

财务管理和战略概念的提出是财务战略研究直接的成果。为适应企业竞争总战略,财务战略的目的在于对资金进行筹集和管理。即财务战略为谋求资金的有效流动以及增强企业的财务竞争力,使企业战略得以实现,在对企业资金流动受内外环境影响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长期性、全局性的来对企业资金的流动进行谋划,同时确保其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就财务控制而言,某些学者将预算控制和战略加以结合,从而提出战略导向预算管理。财务规划而言,某些研究对财务规划创新提出新思路,其中就包含财务规划的柔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然而这些研究仅仅提出了问题,却并未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此外,这些研究受财务规划框架的影响太深,它的创新仅在于发展财务计划。

二、财务规划的增长视角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可持续增长时常常把财务政策研究包含在内,并且研究所用模型大多是对可持续增长模型的引申。徐春立通过希金斯可持续的增长模型得出财务政策的制定是按照企业资产的收益留存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来决定的。他在对财务政策的杠杆作用加以分析的前提下,把财务政策划分成三类,也就是保守型、适中型、激进型三种。

对于财务政策和可持续增长率的研究尽管已经对可持续增长予以了重视,然而此类研究依旧围绕传统的财务规划目标来展开的,并且此类可持续增长率同样是在非常严格的假设下展开分析的,很难变成具备拥有实际作用的研究方法。

三、财务规划的价值观视角研究

我国某些学者对企业价值和资本结构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陈晓等人站在资本结构的立场出发,通过对公司价值展开研究得知,我国上市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机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因为债务融资成本非常低,公司价值和债务融资比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由价值立场出发,杜菲和汤谷良提出的盈利、增长、风险控制构成的三维模式具备现代财务规划含义,同时也是对财务规划特征价值导向的一种体现。然而这些研究仍旧未形成有效财务规划定量的模型,从而使企业不容易对战略性的财务组合决策予以确定。

假如对计量模型和价值导向的一致性予以考虑,便可采取价值管理模型。尽管此模型不仅对企业价值目标要求最大化有所体现,同时还可展开包含增长期、财务杠杆和增长的定量分析,然而目前极少有人对此模型加以运用。

四、财务规划的均衡视角研究

传统财务规划通过对直线预测模型的利用来预测和分析企业的利润。此种财务规划是单向进行的,但财务战略矩阵却把单向的财务规划转变为了均衡式多维的财务规划。

财务规划最终的目标在于追求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企业价值提升最主要是由价值驱动因素来决定的,其中企业成长的途径和动力无疑便是增长,如果没有增长,那么企业也就无法长期存在。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角度出发,于是便产生了增长战略问题,通过对增长战略予以有效和恰当的实施,才能使企业得到健康的成长。实际上,扩大企业规模同样也是使企业增长的动力,企业的发展便是对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不断追求。

当然,增长同样会给企业造成风险,作为一把双刃剑,增长能使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增加,但同时也会使企业的有限资源被消耗。为使企业价值实现可持续增长,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对有效盈利计划予以建立,并用其对企业决策控制管理提供帮助。假如增长规划无效,便会导致企业由于过度增长而变得举步维艰。所以,通过对价值受增长的影响以及财务政策予以研究,能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如此一来,便可成为财务研究最为关键性的内容。除此之外,全球战略价值管理让动态财务规划必须对企业盈利的增长潜力、持久性予以重视,并且它还要求通过价值计量来对企业战略长期的价值增长性进行分析,同时将之作为支持战略决策的方式。杜菲和汤谷良从风险平衡、盈利、增长的角度出发提出三维管理的战略思路,强调进行财务规划的基础便是规模持续增长,所以财务规划和公司战略的任务便包含控制风险、追求盈利、战略思路。管理增长站在战略角度出发对企业增长速度进行规划,不仅保证了战略增长的速度,同时也能对速度陷阱加以防范,从而使公司耐力和速度得到平衡;追求盈利立足于股东,目的在于保证规模增长、公司运营能对股东盈利进行持续支撑。此论点使传统财务规划目标被改变,它的内涵也就是财务规划的目标,即持续支撑股东盈利;财务规划中心内容便是风险、收益和增长的均衡。这便使得当代价值管理理念和财务规划概念可以彼此一致。

五、财务规划的动态视角研究

财务规划动态含义就包括财务规划的环境柔性和适应性,也就是财务规划战略性、决策调整适应性、财务规划时间特征。

由财务规划的研究史可知,因为控制理论的方法和理论与动态规划的研究维度有多个,如此便使得企业规划动态研究的视角可以不同,例如依据古典经济学相关理论,通过数据运算和数学方式的运用对动态系统展开最优控制。

上述研究方式并未得到运用和推广。因此,人们选择系统动力学来对财务规划展开动态研究,也就是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来对动态控制模型加以建立,通过计算机技术来仿真和模拟企业活动。吴中春采用系统动力学对动态财务规划模型予以建立,同时提出狭义和广义的动态规划概念。由狭义动态规划来看,财务规划主要对制定过程予以强调,它建立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并以持续创造企业价值作为目标,从而使财务政策和增长彼此协调的价值、风险、增长财务规划得以建立。

六、结语

总而言之,首先,传统财务规划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的需求;其次,现代化的财务规划研究对财务规划目标价值性、动态性和长期性予以强调;最后,尽管学者对财务规划展开了探索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还局限在传统财务规划研究的方法和目标上。

参考文献

[1] 吴中春. 企业财务规划研究视角的变迁[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05:71-76.

第4篇:财务规划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集团;战略:“三步六分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卖方市场已一去不复返,企业间由低级局部的产品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企业形象竞争,竞争逐步升级。现在企业间的竞争已全面升级为整体长远的战略竞争。尤其是一些名牌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已经把战略提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位置,如广东科龙公司高薪聘请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中国董事宋新宇博士出任战略总监,在企业界引起不小的反响。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企业战略问题成了企业管理的热点问题,目前的探讨主要是集中在集团经营战略方面,而对各种支持性战略(如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探讨显得不够充分,无法满足对集团全面战略咨询和集团战略管理工作者的要求。我们通过对战略咨询实战经验的总结,归纳出集团战略中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一种新构建方法———“三步六分法”,希望能为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企业集团与集团财务管理的关系定位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业或大型公司为核心,通过协作、联合、兼并等方式,把具有生产、技术、经济联系的各个独立的法人单位,以资产联结和契约合同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大规模、多种形式、多层次结构的企业法人联合的组织形态。判断一个企业集团是否属于本质意义上的企业集团,主要的不是看在形式上是否由多个法人构成的联合体,而在于这种联合是否能够遵循集团组建的宗旨: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效应与管理协同效应,并借此确立集团整体的市场竞争优势。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作为管理总部的母公司必须能够充分发挥主导功能,并通过集团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为集团整体及其各成员企业的协调有序运行确立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集团财务管理是实现上述功能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它与集团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等其它重要职能一起构成集团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集团总部所控制的中心职能。作为集团重要职能之一的集团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公司法人的财务管理,其特征主要是由其治理结构———即企业集团的多级法人制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1)在财务管理主体上,对应于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呈现为一元中心(集团总公司)下的多层级(各子公司和孙公司)复合结构特征;2)在财务管理目标上,企业集团呈现为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在战略上的统合性,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对成员企业目标的指导性;3)在财务管理对象上,企业集团体现为多级理财主体(各级法人)各自资金运动系统的一体化复合结构特征;4)在财务管理方式上,企业集团体现为高度的全面预算性和财务战略、财务政策、财务管理制度的一致性。集团财务管理与集团管理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依据之一,而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是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

2企业集团战略与财务管理战略的关系

定位企业战略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之中,企业的过去运行情况及未来运行情况的一种总体表述。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集团总部对实施企业集团全局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对集团未来几年所做的科学预测与合理规划。企业集团不同于一般的法人企业,这是由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所决定的,由此决定了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与单一企业法人的战略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最主要表现在内容上,集团战略所要包括的内容更多更广泛,不但包括母公司的发展战略,还包括各成员企业的战略定位与选择,由此集团战略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从操作实务(一般指战略的制定过程)上来分,集团战略可以分为经营战略和支持性战略,支持性战略也可称为执行性战略,执行战略隶属于经营战略,对经营战略起支持作用。

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对集团的经营战略从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全面的支持,是集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战略是为适应企业集团总体的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金、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运用这些资金的方略。而财务管理的规划是为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需要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主体所进行的组织设计、制度设计等一系列规范性建设。两者一起构成集团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一个企业集团的成败,最基础的因素在于能否确立起两条交互融合的生命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线与高效率的管理控制线。我们在制定集团的战略时,一般侧重于构建企业的产业发展线,属于集团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全局性决策战略,它侧重于从竞争对手的分析中来确定自己的经营定位。而要保证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种支持性战略的配合实施,即构建集团的支持性战略,以从资源配置和管理控制的角度充分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它从财务的角度对经营战略起全面支持作用,它与技术创新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一起共同构成集团经营战略的支持系统,而经营战略对各支持战略的规划起指导作用。集团经营战略与各支持性战略的关系可以从集团战略规划结构图(图1)清楚地看出:

1)集团经营战略对各执行战略的指导作用关系;2)各执行战略对经营战略的支持作用。经营战略和执行战略一起构成集团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战略与集团战略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依据之二,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定位是集团管理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二。

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构建方法———“三步六分法”

一般来说,财务管理的主体涉及到三个层面,集团总部决策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和成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应该是集团总部(母公司或集团公司)最高决策层站在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层面,对企业集团财务活动所实施的整体性战略规划、政策指引、制度规范与决策督导,而不直接涉及各种日常性的、琐碎的、技术操作性的财务管理事宜,甚至可以不涉及到财务部门的具体建设。它与集团的成员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同层面上的两个概念,与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同的两种操作,集团的财务管理战略也可以由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提出方案,由集团的高层决策层进行决策,但两者的执行主体不同,所以也是不同的两个层面。

同时,还值得指出,我们这里所指的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和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咨询存在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咨询通常受企业集团战略与财务战略的指导,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严格的诊断分析,侧重于企业集团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的内容。而我们所进行的财务战略规划通常和企业的战略规划同步进行,并对战略起到一个支持性的作用,侧重在第一层面上的内容,通常成为企业集团发展和财务部门发展的规划性文件,所进行的分析侧重于外部环境分析和集团整体的经营状况分析(当然对财务管理本身同样需要进行诊断分析),其内容侧重于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财务管理战略的定位等内容,而不对部门的建设,具体的财务操作制度与规则的制订等进行策划。这样总结出一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构建方法,即“三步六分法”,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针对企业集团或集团公司所进行的战略管理咨询)推广运用,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三步”是指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三个步骤,即从分析到设计到实施:“六分”是指它的六个组成部分。可用图2表示。

第5篇:财务规划分析范文

1企业集团与集团财务管理的关系定位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业或大型公司为核心,通过协作、联合、兼并等方式,把具有生产、技术、经济联系的各个独立的法人单位,以资产联结和契约合同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大规模、多种形式、多层次结构的企业法人联合的组织形态。判断一个企业集团是否属于本质意义上的企业集团,主要的不是看在形式上是否由多个法人构成的联合体,而在于这种联合是否能够遵循集团组建的宗旨: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效应与管理协同效应,并借此确立集团整体的市场竞争优势。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作为管理总部的母公司必须能够充分发挥主导功能,并通过集团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为集团整体及其各成员企业的协调有序运行确立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集团财务管理是实现上述功能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它与集团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等其它重要职能一起构成集团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集团总部所控制的中心职能。作为集团重要职能之一的集团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公司法人的财务管理,其特征主要是由其治理结构———即企业集团的多级法人制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1)在财务管理主体上,对应于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呈现为一元中心(集团总公司)下的多层级(各子公司和孙公司)复合结构特征;2)在财务管理目标上,企业集团呈现为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在战略上的统合性,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对成员企业目标的指导性;3)在财务管理对象上,企业集团体现为多级理财主体(各级法人)各自资金运动系统的一体化复合结构特征;4)在财务管理方式上,企业集团体现为高度的全面预算性和财务战略、财务政策、财务管理制度的一致性。集团财务管理与集团管理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依据之一,而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是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

2企业集团战略与财务管理战略的关系

定位企业战略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之中,企业的过去运行情况及未来运行情况的一种总体表述。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集团总部对实施企业集团全局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对集团未来几年所做的科学预测与合理规划。企业集团不同于一般的法人企业,这是由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所决定的,由此决定了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与单一企业法人的战略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最主要表现在内容上,集团战略所要包括的内容更多更广泛,不但包括母公司的发展战略,还包括各成员企业的战略定位与选择,由此集团战略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从操作实务(一般指战略的制定过程)上来分,集团战略可以分为经营战略和支持性战略,支持性战略也可称为执行性战略,执行战略隶属于经营战略,对经营战略起支持作用。

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对集团的经营战略从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全面的支持,是集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战略是为适应企业集团总体的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金、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运用这些资金的方略。而财务管理的规划是为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需要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主体所进行的组织设计、制度设计等一系列规范性建设。两者一起构成集团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一个企业集团的成败,最基础的因素在于能否确立起两条交互融合的生命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线与高效率的管理控制线。我们在制定集团的战略时,一般侧重于构建企业的产业发展线,属于集团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全局性决策战略,它侧重于从竞争对手的分析中来确定自己的经营定位。而要保证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种支持性战略的配合实施,即构建集团的支持性战略,以从资源配置和管理控制的角度充分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它从财务的角度对经营战略起全面支持作用,它与技术创新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一起共同构成集团经营战略的支持系统,而经营战略对各支持战略的规划起指导作用。集团经营战略与各支持性战略的关系可以从集团战略规划结构图(图1)清楚地看出:

1)集团经营战略对各执行战略的指导作用关系;2)各执行战略对经营战略的支持作用。经营战略和执行战略一起构成集团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战略与集团战略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依据之二,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定位是集团管理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二。

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构建方法———“三步六分法”

一般来说,财务管理的主体涉及到三个层面,集团总部决策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和成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应该是集团总部(母公司或集团公司)最高决策层站在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层面,对企业集团财务活动所实施的整体性战略规划、政策指引、制度规范与决策督导,而不直接涉及各种日常性的、琐碎的、技术操作性的财务管理事宜,甚至可以不涉及到财务部门的具体建设。它与集团的成员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同层面上的两个概念,与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同的两种操作,集团的财务管理战略也可以由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提出方案,由集团的高层决策层进行决策,但两者的执行主体不同,所以也是不同的两个层面。

同时,还值得指出,我们这里所指的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和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咨询存在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咨询通常受企业集团战略与财务战略的指导,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严格的诊断分析,侧重于企业集团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的内容。而我们所进行的财务战略规划通常和企业的战略规划同步进行,并对战略起到一个支持性的作用,侧重在第一层面上的内容,通常成为企业集团发展和财务部门发展的规划性文件,所进行的分析侧重于外部环境分析和集团整体的经营状况分析(当然对财务管理本身同样需要进行诊断分析),其内容侧重于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财务管理战略的定位等内容,而不对部门的建设,具体的财务操作制度与规则的制订等进行策划。这样总结出一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构建方法,即“三步六分法”,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针对企业集团或集团公司所进行的战略管理咨询)推广运用,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三步”是指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三个步骤,即从分析到设计到实施:“六分”是指它的六个组成部分。可用图2表示。

“三步六分法”是我们在从事集团战略管理咨询过程中针对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财务管理战略与集团战略的关系而创造的一种战略规划的方法,它不但对从事咨询行业的工作者有很大帮助,也适合集团内部发展的战略管理,是一种比较系统而实用的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方法。“三步六分法”的“三步”中,每一步的运作都包括许多的方法,在进行环境分析时,通

常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以充分把握影响集团财务管理的因素和财务管理的趋势,对内部环境更要进行充分的诊断、分析,以充分了解集团的现状。在进行设计阶段的步骤时,同样离不开充分的调研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集团战略是落脚于集团第一层面的职能,但在调研时,一定要对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进行适当的调研,以实现一次自下而上的过程,保证战略的可实现性和科学性。设计是“三步”中的关键,是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重点。在进行执行计划的规划时,同样要充分考虑内外条件,对战略实施的各个方面提出建议或规划,切不可脱离集团实际而制定过高的目标。“六分”是指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六个组成部分,每部分都包括一系列内容,实际工作者应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地对所包括的内容进行分析,再构建符合集团战略发展需要的财务规划、财务战略和财务实施计划,以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集团战略管理中的应有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赵德武。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胡奕明,曾庆生。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发展前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8-21.

[5]吴建茹。试论股份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J].经济观察,2000,(3):11-14.

第6篇:财务规划分析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 财务战略

一、相关概述

当前,很多企业都积极扩展自身经营范围,实施多元化经营,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增强盈利能力。不过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不论是采用了哪一种集团管控模式,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时一般都只有年度预算以及公司战略,基本上都缺少清晰的财务战略。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其财务战略必须跟自身的短期经营目标以及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确保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将财务战略作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体系,使得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跟财务战略相互匹配,同时企业财务负责人还应当深度地参与到公司整体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切实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符合企业集团的发展实际。

二、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及模式分析

在企业的财务战略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总部的管理职能,并理清财务管理的关键流程控制点及权责体系。总部在职能定位上应当是明确集团企业的价值创造作用,并明确集团企业的财务部门所承担的具体管理职能,以此来有效强化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及整体价值,使得集团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企业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的价值累计和,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小于集团内风险叠加和。总部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积极协助企业领导层合理制定发展战略,并对企业集团的对外融资及对外投资统一负责和协调,为下属企业提供集中式服务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

企业集团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关的权责主要是依靠管理流程来体现的。正是基于此,应当进一步优化核心财务管理流程,对于流程中的各个障碍点、关键点以及控制点都需要进行明确,同时及时确定好各个岗位的责任范围以及相应的承担方式,并对其赋予一定的权限,这是建立完善权责体系的关键点,也是保障财务战略以及企业集团管控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明确的是,财务战略的实施需要多个角度以及多个层次。横向角度来看,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应当关注到企业内各个成员单位在发展上有着不平衡性的特点,同时不同的业务单元也会处于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

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战略就应当制定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财务战略,同时还要及时制定各个业务单元的分项战略以及各个主要财务职能的分项的财务管理职能。在制定各个业务单元的分部战略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和评估企业业务所处的生命周期,考虑到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各个业务单元在企业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对于相对成熟的企业业务单元,应当确保其为企业提供现金流,在管理模式上采用经营控制型模式。在制定分项财务战略上至少应当包含投资控制战略、融资控制战略以及运营资金控制战略等。

三、财务战略系统内容分析

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应当构建好财务战略的规划体系,也就是将之前的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系统进行科学分解,划分为短期财务计划、中期财务规划以及长期财务战略等三个部分。不仅如此,为了切实避免财务战略自身所具有的空洞性而产生的短期行为或者不可行性,应当在企业集团的短期财务计划跟长期财务战略之间设置联系桥梁,即中期财务规划。在这三者中,长期财务战略对于短期财务计划以及中期财务规划都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它也是企业集团整个战略规划的重心,在制定上应当结合企业核心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环境进行长期性思考以及全局性思考,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制定方向性以及原则性的目标。中期财务规划则应当结合长期财务战略,对近期的发展环境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提出企业集团未来几年内的具体财务规划和目标,中期财务规划也是企业集团长期财务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比较而言,短期财务计划则是对企业中期财务规划的进一步分解和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在短期内的具体实施规划以及目标,一般情况下短期财务计划的目标都是有具体的一系列财务指标来构成的。从本质上讲,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中的短期财务计划是一种运行和控制系统,这一方面跟长期以及中期的战略财务规划是有所区别的。

四、财务战略动态性管理分析

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财务在制定财务战略时还应当确保其动态性,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是变动的,同时顾客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动,市场中企业的竞争对手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不仅如此,不断变化的技术变革也会影响到企业核心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讲,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中的财务战略也应当具有必要的动态管理能力。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来讲,实施动态化管理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即管理过程的连续性、循环性以及实时性。要确保财务战略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就要从财务战略管理的制定、应用、评价以及修订四个环节来着手。在财务战略管理的循环性方面,主要是指财务战略在动态管理中不应当结束语项目评价,而是应当结合项目评价的结果进行返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同时,还应当注重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时性,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时性和循环性在管理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管理手段应当结合管理实际进行针对性制定和实施,实现管理过程的动态性以及实时性。

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中所实施的财务战略还应当将重点放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扶持上,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的盈利和竞争优势,就必须形成切实有效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财务战略的切入点,企业的资源在配置时应当重点向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单元发展,同时还要有所侧重,切实提高资源配置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五、财务人才队伍策略分析

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时,还要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制定财务人才梯队策略。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中,所涉及到的财务工作往往比较繁琐复杂,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也要重视财务人员梯队建设,将战略财务管理人员、共享服务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都包含其中。战略财务管理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还要注意业务信息、资产等非财务环境,同时还应当了解企业的内部外部信息,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立足于企业自身实际,同时也要照顾到短期环境变化。在企业的预算管理、成本运作、绩效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决策支持。专业技术型人才主要是精通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税务筹划等专业领域的人才。各成员单位财务部门一般需要此类人才。共享服务人员在严格的报告规范和工作流程约束下从事账务处理、单据处理、员工福利等重复性的工作,以解决原有的重复投入和低效率的弊端。

参考文献

第7篇:财务规划分析范文

关键词:税收筹划;财务管理;企业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相关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较大压力,而在压力之下,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问题,如果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不细致的现象,就会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及税收筹划工作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而税收筹划不仅可以合法合理的帮助企业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方案,而且还可以细化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更好的对财务工作进行掌控,保证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一、税收筹划

(一)税收筹划的特点税收作为我国财政的重要来源,是我国经济来源之一。而企业的税收筹划具有其特有的合法性、筹划性以及目的性。指的是公司的税收筹划工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纳税人无需超过法律的规定来承担国家税赋,可以选取法定最低限度的纳税方法来完成纳税工作,这也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利。而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也会针对纳税对象的情况做出不同的税基与税率,引导纳税人采取符合相关导向的纳税行为。而纳税人则可以在政府做出相关决策前,选择能使自身经济效益最大的方式来实施。通过降低税负或延迟纳税时间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帮助企业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税收筹划的目的企业的运营目的是为了最终获得相应的利益,而税收筹划是企业获得相关利润后的必然产物。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求,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通过强制以及无偿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税收已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相关政策也逐渐完善。企业相关成本的高低也可以有效对税收的金额进行控制,可以在相关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筹划与调节,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自身税收利益最大的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税收筹划的作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类的风险影响,其中必不可免的就是税收风险。如果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就会出现未纳税、少纳税的情况,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等风险,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效的进行了税收筹划,就可以让企业的纳税更为科学合理,从而合理的避开税务风险,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保障企业常见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联系

(一)二者之间的内容联系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投资筹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4]。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免不了筹集资金来增强企业的运营,在进行投资管理时,需要对受益情况、投资情况及税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相关方法对企业的股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将相关工作进行细致划分,以便细化管理内容,达到加强企业管理的目的。二者之间的处理方式都是细化处理,这也是二者的内容联系。

(二)二者之间的目标联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水平。然而在企业的税收筹划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目标较为单一仅考虑税负最轻因素、偏重于税务机关权力的强化,忽视纳税人应有的权利,这也导致企业管理领域以及管理范畴等区域出现问题。而企业进行税收策划过程中,需要仔细分析财务管理的细节,以此来保证企业既得利益的最大化。在进行税收管理时,需要根据工作层次找好项目方向,制定相关目标体系,完成对税收方案的编制。完整的税收筹划方案,可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通过完善的市场规划,来完善企业管理状况,以次来确定税收筹划的目的。这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异路同归。

三、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结合

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都是为了企业得到稳定持续发展,如果可以有效的将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取长补短,加强二者的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增强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结合:一、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相关作用。在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来对自身实际的工作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做好内部管理分析工作,以此来保证整体的合理性,以及管理的关联性,使税收筹划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二、加强二者的协调性,提高企业分析能力。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及税收筹划工作前,都需要明确相关工作的目标,保证目标合理后,来研究相关经营细节,从而保证筹划内容可以在项目中得到贯穿。并在经营中保持对相关数据、方式、理念等做出分析,及时做好相关部署,保证企业管理信息完整,通过对企业相关财务管理的研究,来保障企业整体性,提高企业的分析能力,为企业下一步工作奠定根基。三、加大人才资源储备,提高二者的实施效率。人才是企业实施各项工作的基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本企业人才进行相应的考评工作,保证其能优秀的完成财务信息核算及统计工作。并及时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通过对相关人员的培养,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使员工充分了解税收筹划的内容及目标,并能够充分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关工作当中,以此来提高税收筹划的效率。四、强化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运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工作,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使企业税收筹划得到相应的保障,但在实行过程中也需对相关成本进行控制。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该注重管理状态及纳税细节,在均衡赋税时也需要对企业成本控制方法和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把控,掌握其中的核心要点,通过对筹划方案进行细致分析,来加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第8篇:财务规划分析范文

在财税关系方面,财政部不承担直接组织收入的责任,征税和

与此有关的法律诉讼问题,由国家税收部负责,但联邦税收政策则归财政部制定。在财政支出方面,财政部通过预算控制全部政行支出,但不负责直接的拨款事项,日常的支出管理由国库部负责。在财政银行关系方面,财政部参与利率、汇率政策的制定和对金融机构的管理,中央银行董事会成员要包括财政部的一名副部长。另外,作为中央银行的加拿大银行行使国库的责任,管理政府帐户。在国债发行和管理工作中,财政部负责编制联邦政府的国债发行计划和公债基金的统一管理,中央银行则具体安排政府债券发行和还本付息事项等。

具体来讲,财政部的主要任务是:

(1) 进行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

(2) 对财政和其他经济政策、措施提出意见;

(3) 在确定财政政策的基础上,推荐满足政府需要的措施(包

括支出、贷款、税收、借债和现金管理办法等);

(4) 对收支平衡、外汇储备和国际货币金融协议、造币相关

事务提出意见;

(5) 对联邦与省的财政经济关系政策提出意见,同各省当局

进行对话,向省政府支付补助金;

(6) 执行预算法和为国有公司与机构筹资金。

加拿大财政部共设7个业务局,分别负责税收政策、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和经济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金融部门政策、联邦省关系及社会政策、信息传递与协商等。

(1)税收政策局:负责涉及联邦税收的所有事务,其中最重

要的任务是为政府制定税收政策。该局下设税收法规、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销售税、税收估价等5个处,分别负责税收立法、税收政策和税政管理及签订国际税收协定;对公司所得税、资源税税收政策问题进行数量经济分析,对调整公司税在财政收入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提出意见;对个人所得税(包括社会保险税)进行数量经济分析,制定与个人所得税有关的政策;负责制定联邦销售税的政策和立法工作;负责评价税式支出、税收政策的结构及关税抵免等措施的效果,定期编制税式支出帐户,等等。

(2)经济发展政策局:负责为部长提供经济、财政和金融问题的广泛的分析支持和政策咨询。下设经济发展、环境能源和资源政策两个处,以及国有公司指导委员会。

经济发展处负责工业、地区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还从事对私营

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和咨询。环境、能源和资源政策处负责对环境、能源、矿产、渔业和北方地区的发展问题提供政策咨询,进行深入的经济和政策分析。国有公司指导委员会负责向财政部和国库部报告国有公司的财务计划、资本预算,制定对国有公司的拍买政策,以及控制国有公司的投资证券等业务。该委员会直接向负责经济发展政策的副部长和计划部副秘书长报告工作。

(3)财政政策和经济分析局:负责对国家经济和财政形势进行分析,协助财政部长按政府既定的财政政策行事,并要经常分析合作伙伴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每个季度的国内财政状况作出预测,根据收支变化对经济和财政政策提出意见,并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该局下设财政政策、经济研究和政策分析、经济分析和预测、计算机和分析服务等4个处。

财政政策处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负责审查公共帐户和财政报表的格式和内容。内设3个小组,其中两个小组负责收、支预测分析,提出收支和债务管理的基本决策建议,并为支持政府财政收支的实现提出政策要点;第三个小组负责省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分析。经济研究和政策分析处主要从事结构分析、宏观分析和政府部门分析三项工作。研究与政策相关的经常性和中期性的财政经济问题,包括美加贸易、税收政策、市场(如劳动力)的作用与调整、本国公司与其国际竞争对手的成本对比、实际利率的决定、人口变化和农业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政府对企业补助范围的评价、环保问题、鼓励竞争的措施等各个方面。经济分析和预测处主要通过建立模型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经济分析的任务是根据生产、外贸、价格、国内需求、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经济指标的变化,提出当前经济状况的报告。报告分周、月和季度三种,内容涉及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和对企业状况的分析。同时,该处还要进行季度经济预测,除了预测本国财经状况外,还要对美国和经合组织国家的财经状况进行季度分析和预测。为此,要不断完善宏观预测和政策分析模型,并和起草预算报告。

(4)国际贸易和金融局:负责参与国际经济事务。下设关税、国际经济关系、国际金融和发展、国际经济分析4个处。分别负责关税政策和相关法律;参与制定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处理贸易争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发展建设银行、经合组织等进行联系,并参与国际贸易、投资利率和国际债务等事务;分析国际经济和财政发展状况及其对国际金融的影响等。

(5)金融部门政策局:负贡管理联邦政府的借款计划,并为部长批准国有公司的借款提出意见,制定金融市场和汇率政策及金融机构的规章制度。下设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两个处,以及金融市场规章改革组。金融机构处负责提出和确定联邦金融机构的法规与制度,提出反通货胀的措施。金融市场处负责为联邦政府和国有公司提出借款的政策建议,作出借款计划,并对汇率、国际货币储备和收支平衡,以及金融市场的趋势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政策咨询。金融机构规章改革检查组负责金融机构立法改革事项,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

第9篇:财务规划分析范文

「关键词 财政审计 预算执行审计 新路子 探索

1995年以来,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开展了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实现了由“财政监督”向“监督财政”的性转变。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作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和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理应在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摆到重要的位置,并且审计内容、重点和,也要适应主义公共财政的要求。但是,一些地方的审计机关至今尚未普遍开展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已经实施的审计,也仍然沿用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重点和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

我们在审计国务院所属A、B两部门2000年、2001年预算执行情况的过程中,积极寻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条件下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在跳出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模式、探索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新路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的主要思路和做法,可以概括为:在审计方向的把握方面,明确一个目标,抓住一条主线,开展两个结合、两个坚持、十一个系统地看问题;在具体操作方面,紧紧抓住审计各阶段的关键点,即把握一个总体,抓住六个环节,开展两个测试、十三个核对、一个复核、一个深查、一个对照、一个摸清、一个促进。

所谓“明确一个目标”,就是明确地把促进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化,作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在审计过程中,始终把实现这个主要目标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仅管理问题时以此为目标,而且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时,也在查深查透并纠正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改进宏观和微观管理的建议,促进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所谓“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把分析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促进有关方面改进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工作,作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主线。在整个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开展工作。审计每一单位、每一方面的内容时,首先审视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如果存在问题,则研究提出纠正问题、改进编制和执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完成这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再审视财务管理、核算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明确上述目标、抓住这条主线,是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类型审计的根本区别所在。

所谓“两个结合”,就是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结合起来、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结合起来。

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结合起来,就是在审计过程中,不但证实和评价预算资金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并依法处理财政财务收支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而且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宏观和微观管理的建议,促进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执行及其他有关工作的科学化。

应始终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既重视分析被审计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又狠抓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促进有关管理的加强,使二者相辅相成。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结合起来。首先,在审计前,采用多种形式、从多个侧面开展审计调查,用以选准审计重点、编好审计方案。其次,在审计过程中,对遇到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无明确规定的问题,对涉及财政、计划、等部门的问题和其他涉及宏观管理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调查,并在调查取证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纠正问题和改进管理的建议。其三,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对有些应当且能够进行审计处理的问题,及时转入审计程序。其四,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审计调查的结果,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充分利用审计的成果,使二者相辅相成。其五,在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的过程中,关注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提出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促进有关方面深化改革、改进管理。

一是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始终用这一原则指导预算执行审计的各项具体工作。首先,以现行法规、制度和政策为依据,对照检查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以及其他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活动,找出其中的偏差。然后,以“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是非曲直、提出改进建议的标准,辩证地、系统地、历史地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处理问题,并努力提出既符合改革方向、又先进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有关工作沿着健康的方向。二是坚持狠抓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按照风险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对审计项目实行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以确保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所谓“十一个系统地看问题”分别是,将被审计部门的有关经济活动放到国家的大系统中,从是否符合党的基本与基本路线、是否符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需要,包括是否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找出存在的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纠正偏差的意见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促进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活动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

将被审计部门的有关经济活动放到所处的社会大系统中,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当时当地的社会状况、文化氛围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意见和改进建议,促进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活动沿着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实际的方向开展。

将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活动放到国民经济大系统中,从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向被审计部门及其他有关方面提出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从一个侧面促进被审计部门乃至国民经济大系统健康地运行。

将被审计部门改革过程中的有关活动,放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系统中去观察和分析,找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一般规范不相一致的问题,并按照这个大系统的需要,研究提出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将被审计部门的有关经济活动,放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系统中,从是否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向被审计部门和其他有关方面提出纠正意见和改进建议。

将被审计部门有关资金的收支活动,放到公共财政改革的大系统中审视。不仅检查预算和计划是否得到了认真执行,而且要透过预算与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预算和计划编制是否科学合理;不仅找出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研究提出改进预算和计划编制、执行工作的建议;不仅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对被审计部门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而且透过被审计部门预算和计划编制、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的原因,找出这些部门应予改进的方面,尤其是法规、制度以及预算、计划的编制方法应予改进的方面,促进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完善。

将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视为一个系统。一是针对宏观经济管理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查找相应的微观问题;二是在查处被审计部门微观违纪违规问题的同时,找出其产生的宏观方面的根源,研究提出系统解决或分别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被审计部门和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改进管理,包括制定或修正法规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尤其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将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和财政、计划、等部门的预算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视为中央预算管理、计划管理与财务管理大系统的子系统。一是对部门进行审计时,从部门本级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情况后,带着去延伸审计部门的所属单位,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二是对部门进行审计时,注意查找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的问题。三是对审计部门的所属单位进行审计时,注意透过这些单位存在的问题查找主管部门和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存在的问题。

将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计划的编制、执行看成是一个系统。不仅检查和分析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而且检查和分析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情况,并将二者联系起来,分析预算和计划编制与执行存在的不合规和不够合理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促其分别改进甚至系统改进预算、计划编制与执行工作。

将预算、计划的编制和预算、计划的执行看作一个系统。一是对照已经批复的预算和下达的计划来检查其执行情况,找出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预算和计划的有效执行;二是分析已经编制的预算和计划是否按要求细化,尤其是透过预算和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预算和计划编制得是否科学合理,找出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促进预算和计划编制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在缺乏科学定额与标准的情况下,运用这一促进预算和计划编制工作的科学化,显得尤为必要。

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视为中央预算执行审计这个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审计有关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过程中,努力站在大局的角度去看问题和处理问题,尤其注意为财政部预算执行审计组和其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组提供有关情况,配合他们拓宽审计领域、分析或查透有关问题,促进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总体成果的扩大。

所谓“把握一个总体”,就是改变过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局限于按部就班地对照法规翻账簿和凭证查找问题的做法,在审计开始时,先从总体上把握一个部门的基本情况,然后在分析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把握被审计部门的基本情况,应该包括其内设机构状况、职责划分、沿革、机构及业务运行情况,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部署、财务管理的新情况、核算关系和核算特点、当年的预算和计划及其他方面的收支情况,以往年度遵守财经法规的情况,甚至有关领导干部的工作风格和有关人事情况等多个方面。搞清这些情况,既有助于抓住预算和计划工作的主干,防止漏掉大的方面,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能够反映被审计部门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的全貌,又有利于选准审计重点,查深查透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所谓“抓住六个环节”,就是针对预算管理和计划管理的六个环节,找出预算和计划在编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六环节分别是: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预算和计划草案的编制(包括追加预算与计划的编制)上报环节,财政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批复预算、计划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下达计划环节,被审计部门转批预算和下达计划环节,被审计部门所属有资金分配权的单位批转预算和下达计划环节,被审计部门及其有资金分配权的单位对下拨付资金环节,预算单位和基建项目计划执行单位执行预算和计划环节。

所谓“两个测试”,就是开展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即针对各个环节开展符合性测试,并根据该项测试的结果,确定审计的范围与重点,进行实质性测试。在实施符合性测试时,着重审查被审计部门的收支是否编制了预算和计划草案,是否向财政、计划等部门报送了这些预算和基建计划草案;财政、科技、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是否批复了被审计部门的预算,计划、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是否向被审计部门下达了基建计划,这些部门批复预算和下达计划的形式是否合规;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有资金分配权的单位是否批转了财政等部门批复的预算、是否转批了计划等部门下达的基建计划,批转预算、下达计划的形式是否合规。对测试出的不合规的方面,将其列为实质性测试的重点。

所谓“十三个核对”,一是将被审计部门报送的预算草案与财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批复的预算核对;二是将被审计部门报送的计划草案与计划、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下达的计划核对;三是将被审计部门批转的预算与财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批复的预算核对;四是将被审计部门转批的计划与计划部门下达的计划核对;五是将被审计部门实际拨付预算资金的情况与被审计部门批转的预算核对;六是将被审计部门实际拨付计划项目资金的情况与被审计部门下达的计划核对;七是将被审计部门所属有资金分配权单位转批的预算与被审计部门批复的预算核对;八是将有资金分配权单位转批的计划与被审计部门下达的计划核对;九是将被审计部门批转的预算与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决算报表反映的内容核对;十是将被审计部门下达的计划与项目计划执行单位决算报表反映的内容核对;十一是将被审计部门批转财政资金的预算数量、结构、时间,与一部分部属重点单位相应的收入预算的数量、结构、时间进行核对;十二是将被审计部门下达的基建计划的项目结构、资金量和时间,与一部分部属单位编制的相应的基建计划的项目结构、资金量和时间核对;十三是将有关部属单位编制的财政补助收入预算,与被审计部门对这些单位的财政支出预算核对。

所谓“一个复核”,即分析性复核。就是对被审计部门财务资料之间、非财务资料之间、财务资料与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调查重要的异常变动及差异,从而对会计报表整体及其各项目进行评价。

所谓“一个深查”,就是对上述核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查证和研究。虽然“十三个核对”能够较快地找出被审计部门甚至财政、计划、科技、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在部门预算和基建计划的编制、执行中存在的形式上的问题和问题的表现形式,但是,还不能把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弄清楚。因此,需要将上述核对过程中发现的不一致的问题,列为审计的重点,深入查证。不但查明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实质,还要抽查部分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和基建项目计划执行单位的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以证实预算资金是否确实按照预算使用,基建项目是否确实按照计划执行。对于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的重要问题,也要采取适当方法查深查透。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为研究提出纠正偏差的意见甚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建议奠定基础。

所谓“一个对照”,就是对照《预算法》和部门预算的具体要求,找出部门预算科学化的深层次问题及其原因。由于被审计部门以及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存在的,影响部门预算科学化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深层次的问题,仅靠开展“十三个核对”是难以查出或查透的,还必须向纵深推进审查工作。一是对照《预算法》和全国人大常委、财政部关于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方面的要求以及部门预算科学化的其他要求,直接审查被审计部门及部分直属单位的预算与基建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从中找出核对过程中未能发现和未能查透的,被审计部门在预算与计划编制、执行等方面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对照上述要求,审查财政、科技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向被审计部门批复的预算,审查计划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向被审计部门下达的基建计划;审查被审计部门及其有资金分配权的所属单位对下批转的预算、下达的计划和这些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从中找出财政、科技、计划、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在部门预算与基建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等管理方面存在的影响部门预算和计划科学化的问题。然后,针对从上述两个方面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尤其是被审计部门和财政、计划等部门在预算管理、计划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源头性原因,为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并研究提出促进部门预算和计划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建议创造条件。

所谓“一个摸清”,就是努力摸清被审计部门的家底。一是摸清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体制,二是摸清被审计部门及其各司局财务管理尤其是内部控制的状况,三是查清财务司及设财务的司局掌握的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司局自主支配资金的数量、来源、去向、存放单位,四是查清被审计部门历年滚存资金的数量和来源。

所谓“一个促进”,就是在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具体工作中,注意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被审计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计划和财务等方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着重从被审计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执行入手,查找被审计部门及所属单位和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在预算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分别提出从宏观与微观层次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部门和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及其他有关方面加强管理,尤其是完善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部控制,达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