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公益活动范文

社会公益活动精选(九篇)

社会公益活动

第1篇:社会公益活动范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参加社会公益的活动总结(三)

为认真贯彻党的___届___中、__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市文明办的有关要求,推动扶贫助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切实重视和关心弱势群体,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广泛___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等一系列扶贫助残社会公益活动。现将上半年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加强___领导,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扶贫助残等“送温暖送爱心”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摆上重要日程,周密安排部署,精心___实施。成立扶贫组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总支。把公益事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安排好各项活动的有关工作。加强领导,积极引导__党员干部广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推动扶贫组残活动常态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二、精心___,广泛开展

深入开展走访慰问、爱心捐助、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各尽所能,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取得实效。

1、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开展走访慰问孤寡老人、贫困失学青少年、困难群众等,送去党___的关怀与温暖。为子女在外地、丧偶又体弱多病的高龄老人和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无经济来源的“三无”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里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让他们感受社会温暖,幸福生活,安度晚年。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给他们捐赠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物品,向他们提供多方面的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开展“三关爱”献爱心送温暖活动。___党员志愿者向孤儿院捐赠春夏衣物、图书、文体用品等,为孤儿院的儿童送去家的温暖,___党员志愿者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给老人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以此奉献党员干部的一片爱心。

3、开展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积极开展“服务社区、奉献社会”党员义工服务活动。广泛动员各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党员义工志愿者服务活动___党员义工深入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清洗乱涂乱画和“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白色垃圾等活动,帮助整治脏乱差,实现洁、齐、美,努力将社区营造成居民温馨的家园。

4、开展助学帮困“圆梦”活动。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贫困学生捐款,动员社会力量,筹集善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上学难”问题,实现其上学梦想。

5、开展义务宣传教育活动。定期___党员志愿者通过向居民发放宣传册、设立咨询服务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和服务事项办理程序,发放宣传材料,接受群众的咨询。深入社区开展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宣传教育活动,讲解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广大居民的安全意识。

三、加大宣传,务求实效

加强宣传报道,通过党务、政务公开栏、信息简报、网站等,大力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及好的经验做法,营造“人人献爱心,处处送温暖”的良好氛围。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对活动作出计划和具体安排,精心___,整合资源,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广泛参与,务求取得实效,真正把温暖群众德心坎上,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来党和政府的关怀,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第2篇:社会公益活动范文

D:各位领导,

G:各位来宾、现场的各位朋友,

合:大家上午好!

D:我是__电台新闻综合频道主持人__,

G:我是__电台新闻综合频道主持人__。

D:这里是__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首届爱心助学行动的公益演出现场,今天天气很热,但是大家对恩施山区孩子的一片爱心更加炽热。我们代表__电台新闻综合频道感谢各位的到来!首先让我介绍一下今天光临我们活动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__电台新闻综合频道的各位总监、__电台总编室、技术部、网络部、办公室的领导和频道各部门的负责同志。

G:在这里我们还要隆重介绍参与我们爱心活动的慈善企业的嘉宾,他们是:

元亨强心卡__公司总裁__

中国光大银行武汉分行私人业务部总经理_[文秘站:]_

光大银行江汉支行副行长__

四川仙牌灵芝茶公司总经理__

全球康__公司总经理__

武汉文昌职校校长__

还有长期关注我们__台节目,关注我们爱心活动的听众代表,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群众围在展板前认真观看

设在会场的爱心捐赠点

群众踊跃捐款捐物

群众头顶酷暑热心参加“捐助演出”活动

G:同时今天还有很多媒体的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他们是:《楚天金报》、《__经视》、《__广播电视报》的各位记者朋友,在这里感谢新闻同行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十分感谢__公园管理处、武汉市公安局中展派出所为本次活动提供的方便和安全保障。

行动主持是新闻综合频道节目主持人__、__

D:我们__电台新闻综合频道的前身是__人民广播电台,今年元月一号正式开播,我们坚持”主流媒体百姓广播”的办台理念,时刻关心,关注着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

G:就在上个月,我们新闻综合频道著名晚间谈话节目《今夜不寂寞》的主持人简然,收到一封恩施市太阳河乡15岁孤儿胡军的来信.在信中,孤儿倾诉了自己苦难的身世和求学的艰难,面对高额的高中学费,这个品学兼优的大山孩子陷入了困境。

D:胡军的来信深深地感动了简然,她决定去恩施太阳河乡寻找小胡军,新闻综合频道高度重视,派出了简然寻访小组,经过长途跋涉和艰难寻访,不仅寻找到了小胡军,还在恩施太阳河乡发现了一群像胡军一样热爱读书但是家庭十分贫困的孩子。简然的行动代表了广播媒体关怀民生,身体力行”三贴近”的社会责任和职业精神,8月15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昌尔同志亲自批示,称赞“精神可嘉”,高度评价了新闻综合频道的爱心活动.

G:我们__电台新闻综合频道对这次寻访过程进行了全程报道,同时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晚间谈话节目《神州夜航》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同步直播,在全省,全国的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位远在巴拿马的海外留学生打来越洋电话,表达了奉献爱心的愿望。很多听众朋友希望我们尽快建立捐助平台,为这些孩子们献出自己的爱心!为了顺应听众朋友的热切要求,我们新闻综合频道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捐助活动。

D:募捐开始后,《今夜不寂寞》节目每天都会接到无数听众打来电话,他们和简然同喜同悲,一同经历这次爱心的洗礼,同时,新闻综合频道社会部每天收到全国、全省听众的捐款和衣物。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很多捐款听众都是在自己经济条件不算宽裕的情况下奉献爱心的。在这里,我们要把最真诚的感谢和真挚的祝福送给这些为孩子们献出爱心的朋友们.让我们衷心地道一声:

合:”谢谢你们!”

D:很多听众特别关心简然的寻访过程,想亲眼见到,并面对面地听到她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有请《今夜不寂寞》主持人简然和我们的热心听众见面,让她谈谈自己的感受。有请简然!

(简然上台,介绍一位捐助听众的代表上台。)

主持人简然向大家介绍情况

光大银行负责同志递交捐款

部分捐款单位的代表发言

接受捐款

G:简然留步!关注我们这次活动的不仅有我们的热心听众,还有很多致力于爱心报国、回报社会的慈善企业,今天,他们把一份暖暖的爱心带到了现场,下面我们有请爱心企业代表向我们的山区孩子实施现场捐赠!我们的主持人简然一定会把你们的爱心和广大听众捐助的善款郑重地转达到孩子们手中。我们的爱心企业和爱心单位是:

全球康__公司捐助10000元物品

元亨强心卡__公司捐助5000元

四川仙牌灵芝茶公司捐助5000元

中国光大银行武汉分行捐助9800元

__电台新闻综合频道捐助10000元

请中国光大银行武汉分行私人业务部总经理王莉谈谈现在的心情。

(光大银行谈捐款初衷。)

好的,再次感谢爱心企业对孩子们的支持和关爱,令人高兴的是中展派出所的干警也

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爱心,我们相信,有这么多慈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山区孩子的梦想就一定不会落空!__电台新闻综合频道负责人李利克讲话

D:作为爱心活动的推动者,我们的广播媒体同时也被社会的爱心所感动,现在有请__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总监李利克代表全体员工向贫困孩子奉献爱心,并为我们致辞!

(李利克致辞)

G:今天我们在美丽的__公园举办寻访过程图片展览,让更多好心人了解大山孩子们的生活,同时我们准备了一场精彩的群众演出,来回报社会各界对我们爱心活动的支持。

D:下面,__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首届爱心助学行动群众公益演出正式开始!

群星曲艺团高松林表演__大鼓《关心伢们学文化》

前来捐款的几位盲人听得津津有味

武汉市硚口区迎枫楚剧团刘共华表演楚剧《打金枝》选段

迎枫楚剧团的老戏迷

D:首先,让我们欣赏由武汉市群众艺术馆群星曲艺团的__大鼓演员高松林老师带来的一段他为本次活动创作的新作品,__大鼓:《关心伢们学文化》,伴奏:群星民乐队

G:我们爱心捐助过程,自始至终得到老年朋友的大力支持。8月中旬,武汉市硚口区的几十位退休干部,共同捐出2500元,希望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武汉市硚口区迎枫楚剧团老年朋友刘共华为我们演出的楚剧《打金枝》(选段),由迎枫楚剧团乐队伴奏。

同济医科大学学生黄羽演唱歌曲《别问》

中南民族大学谢婷婷、钱婷婷表演傣族舞《籐枝叶》

__电台主持人海璇演唱歌曲《小背篓》

中国地质大学退休干部涂唯芳表演豫剧《花木兰》选段

D:那么,下面让我们欣赏由同济医科大学的学生黄羽为我们带来的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叫《别问》,有请黄羽!

G:大山孩子的命运不仅牵动着老人们的心,也感染着我们年轻人,在我们一个月的募捐过程,每天都有大学生志愿者在帮助我们工作。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南民族大大学生艺术团的谢婷婷和钱婷婷为我们表演傣族舞:《藤枝叶》。

D:我们义演现场有简然寻访过程的大型图片展,相信有很多画面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苦难中长大的大山孩子,最懂得生活的艰辛,他们小小的年龄都已经开始干活了,显示出自立自强的精神!在这里,我们有请__电台新闻综合频道主持人__,把一首温馨的《小背篓》献给他们,祝福这些懂事的孩子,少一些苦难,多一些温暖!

G:下面我们邀请到的是中国地质大学退休干部、“放飞梦想”国际形象大使一等奖获得者涂唯芳老人,由她为我们表演豫剧《花木兰》选段!希望在场的老年朋友能够喜欢。

新闻综合频道节目主持人何军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__电台交通频道节目主持人晓轩演唱歌曲《爱的奉献》

现场观众踊跃捐款捐物

老人为孩子们奉献爱心

D:简然寻访小组接触到的六位大山孩子,不仅个个品学兼优,而且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个叫龙海的小朋友说,长大想当医生,不仅要治好妈妈的病,还要给那些和他家一样没钱看病的人治病,这些孩子年龄不大,但从小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下面就让我们有请__电台新闻综合频道主持人何军代表大山的孩子为您演唱一首《感恩的心》。

G:天气十分炎热,今天的天气预报说武汉的最高温度达到38℃,大家冒着酷暑坚持着这份爱心,我们代表山区孩子再一次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敬意!接下来,一群热烈奔放的年轻人为我们带来动感十足的街舞表演,他们就是曾经参加央视街舞大赛的SpecialKing团体!有请他们!!

__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李忠诚(前左)在台下观看

D:我们的活动进入高潮,在这里隆重介绍,__电台副台长李忠诚来到我们演出现场,为我们加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台长的到来,各位来宾,各位听众朋友,如果您想让自己的一份爱心化作山区孩子的梦想,如果曾经从艰难困苦中顽强走过来的您,希望用一份爱心,去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您现在就可以在我们演出现场的捐赠点进行捐助和登记,如果不便,也可以在活动结束之后拨打全天候捐助热线电话:027---63587200,详细询问捐助方法,现在有请__电台交通音乐频道主持人晓轩为我们演唱一首《爱的奉献》,让我们在爱的歌声中,共同温暖大山的孩子,共同奉献一颗爱心。

(组织群众捐款)

__电台新闻综合频道负责人李利克现场接受__电视台经济频道记者采访

__、__、简然、何军、晓轩、黄羽合唱《相亲相爱》.

盲人也前来献爱心捐款助学

主持人们代表__电台新闻综合频道向捐款捐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地感谢

D:7月份我们走进了大山,走进了太阳河,走进了山区孩子的生活.

G;8月,我们见证了关怀,见证了奉献,也见证了爱心.

D:在今天的公益演出活动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社会的浓浓爱心,我们相信,这份爱,远在山区的孩子们也一定能够感受到!

G:最后,我们要告诉那些远在恩施山区的孩子们,无论天涯海角,无论城市乡村,我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会把最美好的祝愿献给你们,祝愿你们的明天会更好!

第3篇:社会公益活动范文

关键词:社区管理;社区微公益;意愿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048-04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般而言,社区都是由地域、人口、生态、结构和社会心理五个方面的要素构成[1]。任何社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小社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和社会的缩影,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和各种现象必然会在社区里发生和出现,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社区管理应运而生。

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它是一种零门槛、零负担、追求创意的公益方式,具有自愿性、无偿性、慈善性等特征,强调全民参与,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从而为社会创造价值。随着微公益慈善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微公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支持力量。然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现象、社区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等,降低了人们参与微公益的意愿。

人都是群居动物,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受影响,不是某个社区单独存在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问题的具体体现。加强社区管理,设立微公益岗位、建立微公益专门机构、营造互帮互助风气等,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的意愿,不仅是推动社区建设的需要,还可以发现和解决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重点探析社区管理对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意愿的影响,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推动社区微公益发展。

二、文献综述

社区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社区。它是随着全国性社区建设的逐步兴起而被提上议事日程的概念,近年来才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我国关于社区管理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创新较西方晚,但是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社区管理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从实践上来看,我国关于社区管理的研究是随着全国化的社区建设浪潮而兴起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掀起了社区建设的浪潮,民政部首先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等26个城市设立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2]。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总结和经验概括,各级实验区在实践中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上海模式与深圳盐田模式、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沈阳模式、华中地区的江汉模式等。

从理论来看,我国目前关于社区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政治学关注社区自治化模式下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框架建构,试图从中找到一条政府与社区体制上共生、功能上互补、效用上双赢的路子,把新建社区作为制度创新的平台,探索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模式;社会学关注社区服务的问题,社区服务研究从起步到系统化发展、紧密结合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福利体制深化发展之必需,满足服务主题和内容日趋多元化的要求;市政学关注社区管理自治化发展如何与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保持“共振”;管理学关注社区自治化体制下政府管理与社区管理的衔接链条及管理绩效,建构社区自治体制,政府在管理上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和错位,社区自治机构既要满足区内居民形式多样和内容日趋丰富的要求,大胆管理,热情服务,拒绝“乱摊派”,又不至于同政府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3]。此外,李江新(2011)从公共管理的学科视角出发,分析了社区管理的三大参与主体的困境,并从多元共治理论出发探析了其化解之道[4]。陈金锄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阐述了社会转型期我国社区管理中的体制性矛盾,主要是政府与社区之间的矛盾,试图构建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新体制[5]。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针对社区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目前针对社区管理的研究偏重经验总结,而具有广泛学科结晶深度的研究成果较少;第二,在已有对社区管理的研究中,理论研究偏多,而通过实地调查和通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较少;第三,研究视角较狭窄,目前关于社区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而从公益(尤其是微公益)视角对社区管理的研究还处于空白。

三、实证建立

(一)数据来源

研究所用数据来自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关于社区微公益活动开展状况的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个人基本信息、社区微公益开展情况、居民参与情况、影响因素等多方面信息。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5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92%。

(二)研究设计

1.因变量――参与意愿

文章中的参与意愿主要是指居民是否愿意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当居民愿意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时赋值为“1”,不愿意时赋值为“0”。

2.主要自变量――社区管理

本研究中的主要自变量是社区管理,主要包括组织次数(即社区上年组织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的次数)、微公益专门机构、微公益岗位、互帮互助风气和社区总体经济水平。

3.其他自变量

其一是居民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对数、受教育水平和社区类型;其二是居民社会环境特征,选取“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等社会优秀文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事件和加大对社区微公益的社会资金投入力度(以下简称社会资金投入加大)来反映。

4.模型选取

本文将使用Stata软件作为数据分析软件,由于因变量――居民的参与意愿是二元变量,所以文章采用Logit模型对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向,重点研究社区管理对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的影响。

(三)变量基本描述

如下表所示,在56.69%为男性、43.31%为女性的调查样本中,愿意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占87.19%,可见目前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但是仍有12.81%的居民不愿意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这一问题亟待关注。居民所在社区上年组织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次数为1~3次的占31.56%,一次也没有的占47.01%;分别有36.80%和44.63%的居民所在社区有专门组织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的机构和为居民提供过社区微公益岗位;将近九成的社区有互帮互助风气,可见绝大部分社区能为居民开展微公益活动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有85.35%的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易受“扶危济困”、“雷锋精神”等这些优秀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

四、经验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社区管理对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意愿的影响,以居民参与意愿为因变量,另以社区管理特征、个人特征和社会环境特征为自变量,采用Logit模型做出回归分析。具体回归分析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社区管理特征中,组织次数、微公益专门机构和社区总体经济水平对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并无显著影响。微公益岗位对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如果社区为居民提供微公益岗位,则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将会降低。互帮互助风气正向影响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即社区的互帮互助风气越好,则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就越强烈,而且这一影响非常显著。

开发设立不同的微公益岗位,一方面可以使人们根据自身优点、个人爱好、责任心强弱等参与到不同的社区微公益岗位中去,分担社区环境保护、托老托幼、法制宣传等项工作,服务居民群众,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和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可以营造一种互帮互助、奉献他人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调动社区居民参加微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微公益活动参与意愿由被动转为主动。然而,表2显示社区提供微公益岗位对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具有阻碍作用,这一回归结果与一般经验相悖,有待进一步检验。

那社区互帮互助风气与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意愿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呢?作者认为主要原因具有以下三点。其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会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或自我实现的需求。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人们在温饱需求得到满足后,对精神生活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增加,而公民时代人们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成为其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内在动因。其二,社区互帮互助风气是人们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重要外因,如果社区内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无私奉献、互帮互助这样一种良好的风气,那么社区内的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的意愿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再加上一些人本身就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因此很快地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中。其三,居民在参加微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社区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从而进一步影响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

同时,在个人特征方面。(1)性别与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呈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即女性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较男性强烈。性别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女性所具有的母性、仁爱、细腻等特点使得她们更倾向于且更适合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2)受教育水平与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即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则其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就越强烈。一般而言,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们,其个人综合素质就越好,内在文化的积淀使他们常常保持一种自信,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做贡献,这往往成为影响他们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重要因素,而那些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们常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去做什么事,这种认识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他们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3)在社会环境特征方面,社会资金投入加大与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即社会资金投入力度越大,则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就越强烈。社会资金的支持对社区微公益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充足的社会资金是社区开展环境保护、托老助幼服务、文化宣传等微公益活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社区微公益活动有效、科学、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因此,这可能是为什么社会资金的投入力度越大,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就越强烈的原因。

五、研究结论与若干思考

(一)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在社区管理特征中,微公益岗位对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互帮互助风气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

第二,性别与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呈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受教育水平与社会资金投入加大对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

(二)若干思考

1.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社区互帮互助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因此,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是提高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意愿的一项重要任务。助人为乐、互帮互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微公益这一新型慈善模式迅速发展的今天,社区不仅要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宣扬助人为乐、互帮互助、扶危济困等良好风尚,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传播微公益理念与文化,弘扬微公益精神,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社区氛围,调动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的热情,增强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的意愿。

2.强化居民的参与意识

社区居民是社区微公益活动的重要参与主体。社区在营造互帮互助这一良好风气的同时,还应强化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一良好氛围,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识。

3.建立完善的参与机制

虽然微公益活动强调的是居民自愿参与,但从长远来看,提高和保持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必须推动社区微公益活动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因此,各社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社区微公益专门机构和设立微公益岗位,并建立一套包括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在内的参与机制,规范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进而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4.保证充足的资金支持

充足的资金是社区开展环境保护、托老助幼服务、文化宣传等微公益活动的基础,是社区微公益活动有效、科学、持续发展的外部保证。一方面,社区在吸收个人捐赠资金或物的同时,还要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还要使这些资金“透明”和“透气”,“透明”是将年度收支平衡表、资金流动方向等公之于众,“透气”是指引入中介机构义务监督制度,促进社区监督机制的形成,增加社区居民的信任度和捐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何肇发,等.社区建设[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5-9.

[2]郭蕊.论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选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方俊.社区管理研究综述[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5(1):76-80.

第4篇:社会公益活动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益 参与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58-02

我国的公益事业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成长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兼具国际化因素与中国特色,先后经历了公益理念启蒙、公益行动探索、增进社会共识等阶段,浓缩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公益发展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走过了一条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曲折之路。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我国公益事业必将由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来继承和发展。本次调查将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一次公益方面的调查研究。公益事业是指政府之外的社会法人组织,为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共同利益而志愿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活动。

本次调查是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江西省南昌市十所高校的在校本科学生,调查共计发出问卷250份,收回240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为96%,符合社会调查的要求。调查对象从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均匀分布。

一、当代大学生公益参与的现状及问题

1.大学生公益参与的动机总体良好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同时具备多个动机且具有高度相似性,总体表现良好。85.6%的大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帮助他人;78.4 %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参与公益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66.4%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交朋友,增加社会经验,对今后找工作有利;53.6%的大学生选择了其它,包括参与公益有利于在校评优评先和学校硬性要求参与一定的公益活动等。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多是希望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满足自己的一些“私心”,提高自己。

2.参与公益活动的大学生人数众多

调查显示89.6%大学生参与过公益活动,但总体上参与度较低。50.4%的大学生很少参加,每年少于两次;24.8%的大学生不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每个月不超过一次;12%的大学生参加较多,但每个月不超过三次;8.8%的学生经常去,每个月三次以上,此类多是学生公益社团的成员。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公益活动的经历,但无法形成一个固定、高效的群体,缺乏延续性,现今大学生对参与公益仍然缺乏热情。

3.大学生群体获取公益信息的途径较少,参与公益活动的形式单一。

在大学生获取公益信息的途径方面:68.8%的大学生选择了依靠学校团委、学生会等学生服务机构宣传;17.2%的大学生通过同学之间交往了解公益活动信息;10%选择其它途径,主要包括报纸网络等媒体。参与公益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且大多同时有过多种参与形式,86.4%的大学生是以爱心捐款的形式参与公益活动;74.4%的大学生是以慰问福利院的形式参与公益活动;22.4%的大学生是以义务支教的方式参与公益活动;29.6%的大学选择了其它,包括赛事志愿者、交通协管员等。

4.大学生公益参与氛围较差

整体上大学生公益氛围较差,39.2%的被调查者认为公益氛围较好,参加的人员较多;36%调查者认为公益氛围一般,参加的人员不多;20.8%认为公益氛围较差,参加人数很少。在身边人的支持方面,被调查的学生有34.4%认为身边人对其参与公益活动很支持;31.2%认为身边人对其一般支持以学业为重,鼓励合理参加;30.4%认为身边人对其参与公益漠不关心。由此可见,大学生公益参与的氛围不佳。

二、当代大学生公益参与问题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大学生学业繁杂,时间上不灵活是阻碍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62%的学生是利用周末参加公益活动;10.4%的学生是通过寒暑假参加公益活动;23.6%通过工作日的闲暇时间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自身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动机看,相当部分学生还是有自己的“小算盘”,希望自己从中得到些什么。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意愿缺乏主动,从大学生了解公益信息的途径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是被动的通过中间环节得到公益活动信息,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找公益活动信息。这些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缺乏延续性。

2.公益组织不完善

在涉及调查的学校中,所有学校都有各式各样的公益组织,其组织基本是学生会青年志愿者部门。但是,这些公益组织并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只有30.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公益组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44.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公益组织形式大于实际,活动数量不多且质量一般;20.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不太好评价。公益组织的不完善导致了许多问题,如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较少,只有捐款、志愿者等;没有组织成系统、连续的公益活动和有效宣传,无法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公益组织的公益透明度较低,民众捐款的使用情况、流向不明也打击了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

3.社会诚信缺失

慈善组织的民间属性决定了其公信力来自于民众的信任。[1]当代社会良莠不齐,诚信度缺失。近年来曝光了许多社会丑闻,例如郭美美事件后,2011年民政部中民间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监测数据称,6~8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收捐赠额8.4亿元(约合1.32亿美元),较之前三个月的62.6亿元锐减86.6%。12.8%表示公益丑闻影响了自己参与公益活动的动力。可见这一系列的社会丑闻事件严重打击了民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随着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发展,这放大了社会公益丑闻的负面影响。

4.政府公益政策不合理,监管不到位。

我国当代公益事业的发展经历的时间还很短,社会公益组织还比较不完善。而政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很大程度限制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当前中国NGO仍然缺乏一个有力的和足够宽松的制度空间,主要体现在登记在册限制过多、双重管理体制过严和具体针对NGO的管理措施立法上远远落后于NGO的发展三个方面。[2]公益事业基本被中国红十字会等少数公益组织垄断,其他公益组织必须在这几个少数公益组织的庇荫下才能生存。二是政府没有引导公益组织有序的发展,对公益组织的监管缺失。我国大部分的公益组织对外公布的信息严重不足,使得公益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对公益组织的监管和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公益参与问题的对策探讨

1.大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大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慈善意识,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培养大学生的慈善意识就是要培养其感恩意识、公益意识、关怀意识、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等,核心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和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生理想。[3]大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参与公益事业往往不是一次轻松的体验,参与公益活动需要参与者有坚强意志克服活动中的种种困难。公益活动种类繁多,有时还需要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比如手语对于参与聋哑人方面的公益活动很有帮助。大学生应该树立服务学习的理念。[4]服务学习可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协调社区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并与学生的学术课程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社区的实际生活情境中去,增进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2.学校方面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益社团的建设。从调查数据分析可见,公益社团是大学生参与公益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公益参与离不开大学公益社团。无论是从公益活动的信息传播还是学生公益活动的组织来看,大学生都非常依赖这一公益组织。所以,大学生公益社团的建设尤为重要。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学生公益社团建设,积极发动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公益活动,给予学生公益社团更多专业的指导,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现代公益的内涵,对于有创造性的公益项目的想法,尽可能地给予资金、资源的支持。有了对学生公益社团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公益会做得更好。建立“学分制”考核评价系统。[5]有些大学生公益参与是停在表面上的形式主义,建立“学分制”有利于将大学生教育和公益结合起来,使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把参加公益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层层把关,确保大学生公益参与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3.政府方面

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培育与规范,政府必须准确定位,既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法规制定、激励支持、监督评估是政府的主要职责。第一,政府应该切实完善在公益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出台政策以加强对公益组织的全方位监管,促使公益组织做好信息披露和公益资源合理使用的工作。第二,政府应该积极引导NGO组织的发展,而不是打压和放任NGO组织(目前多数NGO组织处于三不管状态,是法律地位上的非法组织)。对于NGO组织应该逐步放低门槛,给予其合法的地位和基本的政策支持。例如,可以积极发展区域性的NGO组织,同时分配到该区域的一指定部门监管,既可以防止不法分子假借NGO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又可以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可以组建区域性的大学生高校公益联盟,促进公益资源的有效分配。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公益的投入,包括资金、人力、制度等。

4.社会方面

社会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公益环境。第一,公益组织作为公益事业发展的组织与运作载体,具有扶贫济困、搭建爱心奉献平台、创造更大公共价值、坚守精神家园四重社会责任。公益组织要解决自身发展困境要从社会中获取资源。[6]公益组织可以从社会各界获得资源,从高层获得资金和管理人员,从底层获得实施的人力资源,大学生群体恰好能提供各个阶层的人力资源。公益组织应该充分利用所拥有的公益资源帮助他人,及时公布工作信息,自觉接受国家和人民的监督。第二,社会各界应该积极联合政府建立一套信用体系,并不断完善。当代社会公众诚信的缺失严重打击了人们的公益心,频繁的社会流动和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使得道德的规范作用只有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只有人们树立起信用意识,强制的信用规范才能促进社会公众诚信的建立,从而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只有从大学生等知识分子群体开始。

参考文献

1 蔡勤禹.社会转型期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 唐玮凌.NGO发展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种路径[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 武晓峰.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

4 沈蓓绯.美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与职业生涯发展关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2)

第5篇:社会公益活动范文

关键词:公益型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闫小龙(1985-),男,河南驻马店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凯博(1984-),男,河北石家庄人,华中农业大学团委,助教。(湖北武汉43007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136-02

一、研究背景

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组织实施的“扶贫济困”、“助学支教”、“社区服务”、“奉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公益型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那么它在高校到底具有哪些育人功能?学校以及社团内部管理模式又是如何?笔者就这些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走访的形式,对武汉8所高校的10个公益型学生社团及其成员展开深入研究。对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总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2份,有效问卷472份,其中10份问卷由于填写不完整或未按问卷规定填写而被视为无效问卷。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了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基本功能及其日常管理模式。

二、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功能

1.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笔者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调查中,有93.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能力,塑造良好的品格;有95.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可以锻炼自己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有94.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增加学生在学生工作方面的经验积累以及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另外还有94.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拓展社会视野。

(1)高校学生加入公益型学生社团,通过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洞察能力。虽然很多情况下,学生参加的公益型活动和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但不论是社团成员还是教育管理者都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成员在开展公益性活动时通过与不同群体的人沟通交流和工作交往,在不经意间学到更多课堂之外的东西,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信息,提升知识的综合水平。

(2)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发展的独特性质,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了能够将活动开展好,公益型学生社团的组织者必须首先详细了解和分析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然后确定一个合适的服务对象,接着要与服务对象就活动开展形式、具体操作办法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为了获取充裕的活动资金,他们还必须多方奔走,通过宣讲号召、游说鼓动各界人士及商业组织来为自己组织的活动募集更多的资金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公益型学生社团成员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3)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成员在组织各类公益活动时,锻炼了自身的活动组织能力。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与其他学生社团并不完全相同,公益型学生社团面临的活动对象复杂多样,往往面向的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要想保证活动开展取得良好效果,他们就必须制订出更为详细的、全方位的活动方案,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另外,公益型学生社团更多情况下要与资金打交道,而这种资金一般都是爱心人士捐助的善款,如何让这些善款发挥最大作用,也让爱心人士的善良能够获得足够的尊重,这就要求公益型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时要有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规划。因此,公益型学生社团的成员在制订活动方案、开展公益活动以及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2.培育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1)公益型学生社团团结学生。公益型学生社团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小的学生集体,聚集了一群关注社会发展、关心社会问题的学生,共同为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一定意义上而言,这种兴趣团体的存在,就意味着集体精神的存在与发扬,而开展的各种活动,则是对这种集体精神的不断延伸和深化。社团成员在参与或组织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强化了自己对团队的热爱和感情,每一个成员都希望为团队的发展尽心尽力。

(2)公益型学生社团凝聚人心。学生社团组织相对松散,成员之间追求民主平等,但并不等于社团会允许个人的自由散漫,社团本身明确的发展定位和良好的社团愿景凝聚人心,这些决定着社团本身的发展方向,是社团全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目标和理想。这种理想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成员的责任感和集体感,使成员在日常开展的活动中不断获得归属感。为了团队的发展,大家会齐心协力、共同工作,在日常活动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友谊的形成与加深,强化了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在笔者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调查中发现,有91.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融入集体,体会到了团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陶冶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1)公益型学生社团是陶冶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有效载体。进入21世纪,独生子女已占主流,经济生活水平也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艰苦奋斗的精神少了,并且对社会上存在的弱势群体以及其他热点问题了解较少,同时,竞争压力的增大,也使得他们在竞争中忽视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调查中发现,有91.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有助于培养并完善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有90.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更有高达94.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可以使每一个成员都心存一颗感恩的心。

(2)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类活动是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外化表现。在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面对各种社会现象,还可以更好地在内心反省自己的言行,校正自我道德坐标,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积极参与公益型学生社团举办的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大学生能够放下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安的情绪,培养起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从而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学校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主动关注社会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起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

4.促使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1)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所举办的活动触动着学生心灵,感染着学生积极奉献爱心。在笔者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调查中发现,有90.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提升了大家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关注度;有93.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许多发展较好的公益型学生社团成为了高校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团体,以华中农业大学红杜鹃爱心社为例,在每年招聘社团管理团队时,应聘人数达到500人以上,超过了学校其他任何学生组织,在组建公益项目团队时,必须通过招聘、考核、培训合格之后上岗。近三年,该团队已经先后组织2000余人次奔赴祖国各地,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了支教助学、关爱聋哑儿童、培训贵州贫困山区小学教师等活动。

(2)公益型学生社团举办的公益性学生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激励和鼓舞着广大学生。湖北省团委每年都会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省内公益型学生社团举办的好的公益项目,很多高校成立了爱心基金,比如华中农业大学的“本禹爱心基金”,或者是通过与企业合作等各种形式,来鼓励和推动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发展。另外,还通过政策支持,在评选各种荣誉的时候给予政策倾斜,使公益型学生社团不断获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随着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发展壮大,以及一些明星社团的涌现,不断地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公益型学生社团当中来,去从事更多社会公益活动,部分学生甚至在毕业后加入专业公益机构,将社会公益事业作为自己终生而为之奋斗的事业。

5.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

(1)公益型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范围广泛,面临的对象丰富多样,通过走访、宣传、调研、志愿服务、爱心奉献等活动使学生走出校园,广泛接触社会,同时也向社会展现学校的精神和文化。笔者在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的调查中发现,有94.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华中农业大学的绿色协会为例,每年举办的武汉高校公益定向越野活动,总是会吸引来自武汉很多高校的学生组队前来参加。

(2)公益型学生社团在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调查中发现,有91.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公益型学生社团不仅充实和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会避免部分学生因为课后无所事事而参与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活动,为维护校园稳定,建设和谐校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6.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平台

公益型学生社团自身的宗旨就是教化、感染更多的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关心关注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笔者在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所做的调查中发现,有84.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公益型学生社团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平台。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传统的方式逐渐不能满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公益型学生社团作为学校与学生的连接组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发挥很好的双向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公益型学生社团自身的定位和服务宗旨,决定了社团的发展方向,也对社团成员产生价值取向方面的影响,再把这些价值取向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塑造了大学生的崇高精神、培养了大学生的坚定信念和道德品质。

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通过调查、访谈以及查阅武汉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相关资料,武汉高校对公益型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主要存在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自成体系,独立运营;另一种是由学校的学生会或者团委的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监管。而社团内部的管理基本上相似,根据社团自身发展情况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其内涵模式基本一样,属于典型的垂直结构,倾向纵向发展的模式。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及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材料,高校对公益型学生社团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管理模式。

1.高校社团管理模式

一是所在高校团学组织的某个学生部门对社团进行兼管的管理模式。由于学生社团数量不多或者还未充分发现学生社团的重要性,学校内没有成立独立社团管理机构,而是由团委的某个部门或是学生会的某个部门来行使社团管理的职能。虽然这种管理模式流程较少、看似效率较高,但现实情况是对社团的管理力度太弱,为社团发展争取的资源和支持也就十分有限,不利于社团的长远发展。因此这种模式只是在社团刚刚兴起时的一种过渡阶段,目前正在逐渐退出高校舞台,武汉部分高校依然存在,可能是因为实际情况不太允许或管理层不太重视社团建设所致。

二是所在高校成立了学校学院二级联动的社团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将学生社团划分为学校、学院两个层次,公益型学生社团除青年志愿者协会外,一般都属于校级学生社团。分别在学校、学院设立二级专门的学生社团管理机构,负责对全校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学校团委进行整体的协调、指导工作,学生社团挂靠单位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社团业务方面的具体指导工作,日常活动开展自主进行。整体来看,这种管理模式结构规整、完善,多个部门合力为社团发展提供支持,有利于社团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不过这种模式更适用于学校社团数量、规模发展比较壮大的情况。随着近些年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以及其他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壮大,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高校所采用,并且已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2.社团内部管理模式

规范、完善的组织内部管理结构模式,是确保一个组织稳定、持续发展的保障。公益型学生社团作为一个非正式的群体性学生组织亦不能例外。

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内部管理模式的特征体现为结构垂直、重心下移。在对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调查、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武汉市高校的公益型学生社团内部管理虽然在管理的部门划分上并不完全相同,但管理架构、模式基本上大同小异。一般都是在社团挂靠单位、指导教师的管理指导下成立的社团理事会,由理事会召开会员大会任命社长,负责整个社团的日常运转工作。理事会下设秘书处、宣传部、财务部、监察部、外联部、项目部等部门,而公益型学生社团则更加重视项目部的建设,项目部下设各公益项目小组,负责公益活动的组织、开展。伴随着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发展,项目部下设的公益项目小组逐步成为各个学生社团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他职能部门主要为这些项目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郭丹.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9.

[2]张国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以兰州地区部分高校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07.

[3]刘争先.高校公益社团公民道德实践的社会功能探讨――基于华中师范大学圣兵爱心社的个案[J].青年文化研究,2010,(2).

第6篇:社会公益活动范文

悟 生

直销企业的公益初衷

《中国直销》:请问公益和慈善两者有区别吗?目前我们大多数直销企业是在做公益还是做慈善?

悟生:二者有区别。我的理解是,公益的范围更广,含概了慈善;慈善一般指帮助弱势群体,而公益有益于广大社会群体,比如:倡导环境治理是公益,而助残是慈善。

目前,直销企业进行的大都偏公益,毕竟还是影响人群更广泛。

《中国直销》:企业“回馈社会”往往被看作是公益活动的官方托词,您认为企业参与公益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悟生:从健康型企业的角度出发,目的有二:积累财富后回报社会,倡导健康社会,有益建立企业发展的内外健康环境;其二,宣传自己的同时,回报社会。当然,也有把公益纯粹当作低价广告的,还有被逼无奈为了向管理者示好,并借以粉饰自己的,不一而足。

《中国直销》:为什么直销企业比传统企业更热衷于公益?企业做公益是做秀还是真心?

悟生:原因有很多。简单来说:很久以来,直销一直半官方的被视作洪水猛兽,直销人和企业长期被误解;还有一个初期原因是:直销文化来自国外,存在一定的文化隔阂,制约了深入发展。因此,借参与公益活动来改善,由此慢慢改变“涸泽而渔”的不良形象。

当然,任何企业做公益,都不排除做秀的可能性,可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不论企业初衷如何,成熟的企业和行业领袖企业都必须借由公益活动,树立社会风尚典范的形象。

《中国直销》:直销企业的形象是不是只有公益活动才能够挽回呢?

悟生:当然不是,否则,江洋大盗就可借做慈善而合理合法了。首先明确的是:直销企业并非已经一无是处、浑身脏水了,我们要做的是:挽回一些“行业垃圾”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并将直销行业内闪光的文化更广泛地告知大众和社会,不仅仅只是挽回什么那么简单。

《中国直销》:我个人认为直销企业的公益,目的性强于公益性,您怎么看?

悟生:中国经济发展决定了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只是处于发展初期,谋求生存是第一动因,只有处于稳定发展期的企业才有可能将公益变成自觉自愿行为,也才有能力和财力投入公益。国内的直销企业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能有一些公益投入已属不易。直销企业公益的现实

《中国直销》:公益活动是不是简单的捐款?您如何看待现行企业的公益形式?

悟生:公益活动除了直接的物质投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行为倡导社会价值取向,这种倡导在经济型社会中对于人文精神回归、物质精神的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我们通常见到:设立公益基金、投资社会办学、募捐救助等等;一般由企业发起的公益活动形式主要还是双向兼顾:比如制药企业资助中医药研发和保护,既对社会有益,也可以促进自己发展――这样的双赢投入才能长远。

《中国直销》:有言论说,企业参与公益活动实际上就是在平衡税收,您怎么看?

悟生:企业的行为自然要考虑企业收益的平衡,这很正常,国家也是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投身公益事业,毕竟是要企业投入真金白银,适当政策补偿是引导行为,企业作为经营实体自然要最大限度利用政策,做到双赢。

《中国直销》:企业衡量一个公益事业是否有价值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悟生:公益事业是有益于大众的,它应该符合社会价值标准,却可能是减少企业利润的,所以,公益事业的价值标准不能由企业决定。

企业做公益,标准只能是:首先有益于社会大众,其次,最好兼顾企业利益。

直销企业公益需要拓展思路

《中国直销》:投资什么样的公益事业,怎样的公益形式,对于社会和企业双方都能起到利益最大化?

悟生:一般企业做公益都是有选择的,要么扩大知名度;要么减少负面影响,提升正面形象,比如烟草企业宣传吸烟有害健康、造纸企业倡导植树造林等;要么是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活动,这样可以双赢。

《中国直销》: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现行公益做法有什么区别?又应怎样区别?尤其是小企业在公益事业上应该怎么把握?

悟生:说一些自己感受。大企业做公益因为投入大,往往呼风唤雨、社会影响巨大,起到对外的社会公关作用;小企业受投入制约,往往只能在局部造势,往往起到对内的企业内部公关作用。所以,小企业做公益不要太追求广告效应,而应该立足于企业文化的完善和提高过程。

《中国直销》:目前的公益活动中,某些项目很多企业扎堆去做,而有些项目却无人问津,这对于公益事业和企业来讲都是双不赢的局面?您认为应该如可疏导这种现象?

悟生:公益事业应该是自觉、自发的行为,从发达国家的现状来看,当社会经济、文明、企业实力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企业才能激发各自的使命感,展开相应的公益投入;否则,只能是勉强而为,追求短期的、眼前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中国正在经历走向发达社会的过程,相信我们的企业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中国直销》:您对于未来直销企业公益事业的创新有何建议?

悟生:直销企业现在属于弱势群体,单个企业做公益影响有限。应该建立行业协会,统一行动,在更高层次、进行更大规模的社会教育等公益活动,让社会、政府对直销行业的另眼相看,这样才能改变大环境,有益于整个行业发展。

直销公益拒绝模仿秀

刘 胜

直销企业在外界看来是个暴利行业,因此直销企业是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向来备受公众关注。前段时间甚至出现了一个对于捐赠、慈善和参与公益活动对企业合理避税的积极作用的探讨话题。

其实从心里而言,多数直销企业并不是热衷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些企业甚至是被“逼上梁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鉴于直销人员在进行直销行为时需要相关的企业正面素材支持,因此积极并善于参与社会公益的直销企业之形象要比那些埋头赚钱的直销企业好。因此,直销企业迫于对直销人员的支持亦必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其次,直销企业在具体操作中或多或少存在违规行为,因此它们多数都是积极增进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友谊,并且极力改善自身在其心目中的形象,力求与政府之间形成如鱼得水的融洽氛围。而社会公益活动多数是兼有政治意义的,因此,它是直销企业除积极纳税外在政府心目中塑造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这点看,它又是以小博大的企业经营行为。

国内直销企业中天狮的李金元是比较热衷于慈善事业的,此人经常大把的捐赠,很多人甚至怀疑李金元此举是在洗刷自己的原罪。由此看来慈善并不能百分百改善企业和企业主的社会形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李金元的慈善对社会和谐还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只不过如果李金元如果改捐赠为社会公益支持,其行为对于社会和谐发展估计会更有帮助。

目前的社会公益活动可谓五花八门,直销企

业不宜盲目的选择并不适合企业品牌属性的活动而助之。也不要为名所累而将企业的发展储备资金慷慨解囊的“慈善”掉。我个人认为,包括直销企业在内的任何企业,如果要参与社会公益或者进行慈善行为,都需要掂量下自己的家底,首先要对企业作为独立生命体的生存负责,否则一旦掉进泛滥的公益陷阱,本身就是对社会的极不负责。

包括安利在内的直销企业,它们的所谓参与公益活动的公关战略几乎都属不打折扣的模仿秀,基本上没啥原创的公益行为来吸引社会关注,因此也未达到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丰富品牌社会心理内涵的作用,既然没有增加直销企业品牌附加值,因此,这种东施效颦的公益行为于企业经营促进并无实质帮助。

其实像安利完全可以创新推出个“健康食品、绿色中国”计划。安利可以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海选出最适合企业生产健康食品所需提取物的栽培基地,然后无偿向属地农民提供资金和技术,收成的作物按验收标准保护性收购,并可考虑在属地建设提取物粗加工厂。很多人会认为这是违背社会分工原则的举措,其实不然。这种自源头的帮助才可以使社会真正意义上的趋于和谐,也才能够从源头建立一种对消费者的积极品牌影响,其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都要胜于那些低级的捐赠行为。

参与公益是直销企业的公关利器,而公关又是直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将直销企业的公益规划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并实施将成为直销企业在未来提升品牌形象,并建立积极的品牌联想的重要筹码。将公益融入企业品牌管理战略之中的直销企业才能驾驭公益而走出围城并获得自然。

直销公益以己之长及人之短

龚明勇

对于生意人来说,公益慈善活动是个赔本买卖,然而说到底,终归带着那么点目的性,也许,称之为“公益营销”史为妥当。

慈善也好,公益也好,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企业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赢得社会大众的认同,提高企业美誉度,增强企业长期竞争力;另一方面给外界传达一个本企业有实力的信息,增强员工和消费者的信心。公益行为是一项社会公关活动,通过无偿的举动建立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是公益营销的真正意义所在。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公益活动开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社会公益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效果达成。比如,一谈到公益慈善就是捐款捐物,慢慢就会形成审美疲劳,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这类信息也渐渐失去兴奋感;另外就是企业做公益活动大多没有延续性,使公益慈善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上述种种,最终结果就是无法形成双赢局面,企业花钱不少最后只能赔本赚吆喝。看来都是寻常惹的祸,既然如此,何不转变思维呢?

利用差异化竞争之理,直销企业选择新的公益方向将有助于达到更佳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还不包括那些城市失业人口,流动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等。除了体育、教育和医疗事业,我们知道原来还有很多领域的人们期待着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因此,转变公益思维会使公益的受益面更广,更加贴近民众,影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在公益的形式上,完全应该有更新颖的方式出现。直销企业可以将员工或直销商组织起来进行社区服务,利用本公司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为特定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如提供免费健康检查、举办励志演讲活动、义演义卖等等。通过这样一些活动,捐赠者既出钱又出力,在实际接触与服务当中,更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以利活动的深入推进。

第7篇:社会公益活动范文

社区公益日活动方案一

以人为本,以德弘艺,以文化人的观念,找准公益文化的独特视角,是公益文化活动策划能否成功的基本点。

公益文化活动一般属于群众文化性质,以社会效益为第一位。因此,在选择活动主题时,应将群众参与性、传导正确的人生观和高雅的艺术享受紧密结合。

有人一提起公益文化活动,就想到找些明星来参与,那是极其肤浅的思维方式。

公益文化活动有多种表现形式

1、一般型公益文化活动,如广场文化活动、艺术节、文化宣教等。

2、捐助型公益文化活动,如慈善拍卖、义演、主题捐赠等。

3、高雅型公益文化活动,如诗会(朗诵)、读书会、书画展等。

4、竞赛型公益文化活动,如歌咏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等。

5、交流型公益文化活动,如城乡交流、城市交流、国际交流等。

6、名人主导型公益文化活动,如社会名流、政要、热点人物参加的文化活动等。

7、学习型公益文化活动,如讲座、夏令营、特殊训练班等。

8、旅游型公益文化活动,如参观、考察、探险等。

9、民族文化型公益文化活动,如少数民族凤情展、古代文化研讨会、文物展等。

10、重大事件型公益文化活动,如与奥运、突发事件、重大工程相关的文化活动等。

在歌星、影星、体育明星被滥用的时代,多考虑些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动,会更容易产生效益,且花费较少。

公益文化活动的主办单位

公益文化可以由政府机关、军警单位、媒体、文化艺术专门机构、企业等主办。

公益文化活动的策划与执行程序

1、确立活动目标。

2、评估活动的可行性和取得的效果。

3、产生创意主题,包括主题词、宗旨、口号等。

4、搜集活动相关的资料。

5、撰写方案。

6、评估方案,核算价格。

7、修改方案。

8、成立活动组织机构。

9、撰写活动执行计划和实施细则。

10、准备活动物料、节目和现场布置。

11、检查准备情况。

12、活动正式举办。

13、活动总结。

评估公益文化活动策划方案的几个误区

1、长官意志。一些领导者对文化并不了解,也没有时间具体研究方案,但却不愿意相信文化策划人。结果原本良好的创意可能丧失怠尽。

2、过分追求新奇。正确的做法是实用,出实效。

3、收到策划案之后,一些主办单位以为不过如此,随后抛开策划人进行操作,结果很达到预期目标。只有策划者的智慧贯穿整个活动中,活动的创造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4、忽视宣传的投入。缺少有效的宣传是当前很多文化活动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宣传并不等于简单地在媒体投放广告或张贴海报。

5、不知道正确选择策划人。优秀的策划师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最理想的是在文学、艺术、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信息学等多个方面富有学识。一些主办单位舍本求末,只看策划公司做过了什么,而那是极不准确的。

6、以费用取舍方案。公益文化活动必须节约,少花钱,办好事,但好的创意永远比费用重要。

优秀的策划公司善于整合资源。我们拥有一流专家、教授、作家、设计师、画家组成的创意工作团队,代表了公益文化活动策划新潮流、新方向和新起点。

社区公益日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

活跃老龄,乐在创新

二、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

活动背景:

“活跃老龄,乐在创新”社区老年人系列公益活动源自北京邮电大学“关爱老年人智慧设计国际交流项目”。本项目为期两年,目的是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和适合老年人的服务和产品。老年人有着丰富的工作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也是最了解老年人需求的群体,故项目组发起一系列在社区的老年人公益活动,邀请老年人同科研人员、设计师一起,探讨科技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

活动目的:

通过科研人员、设计师、老年人以及服务老年人的社区工作者一起讨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发现老年人的创造力,输出新的产品设计、服务设计以及对现有产品/服务的改造意见,探索四位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活动意义:

老年人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来,共同探讨老年人的需求和解决方法,是一种老有所为;活动的形式轻松愉快,有设计师、大学生共同参与,实现不同群体之间和代际之间交流,是一种老有所乐。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20XX年9月—20XX年10月

活动地点:活动的持续时间在1——1。5个小时为佳,不宜超过2个小时。

户外活动,以随机的谈话为主,同每个人的交流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需备有小礼品。活动要主题明确,材料齐备,活动介绍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给参与活动的老年人颁发“活跃老龄·乐在创新:老有所为志愿者”证书。

社区公益日活动方案三

走进社会生活,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获得生存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与全面发展。为此,我校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根据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赢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全面推进社区公益活动的实施。

二、社区公益活动的目标

1、学生能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公益活动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

四、社区公益活动内容

社区公益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公益活动是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如公益活动、宣传教育活动、帮助贫困活动等。其内容可包括:

1、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敬老服务、社区学校的辅导、社区科技活动、科普宣传、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社区文体活动。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绿地领养工作、美化工作等。

3、志愿者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公共活动场所参与管理服务;参加助残帮困活动、拥军拥属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植树节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等。

五、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学校由政教处和团总支负责对社区公益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进行动员、组织。

(二)活动形式

社区公益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活动可以由教师来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安排须征得家长同意,每个小组至少由5人组成。

(三)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展开自我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感悟生活的过程。

2、落实活动规范,要保证严肃性和真实性。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在社区公益活动结束后,要注意做好考勤记录和活动原始纪录,保存好材料。

3、注重态度考察,重视过程体验,重在考察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和真实体验。

4、学校在组织社区公益活动前,应该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家长可结合子女的身体情况给学校以特别提示,以便在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某种形式的社区公益活动的情况下,校方可提供其它更合适的活动供学生选择。在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5、社区公益活动开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量力而行,讲究诚信。

 

社区公益日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1.社会公益日活动方案

2.社区服务日活动方案

3.社区服务活动策划方案

第8篇:社会公益活动范文

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是指以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公共组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时,活动目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活动过程必须公开、公正,活动宗旨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精神贯穿始终。

二、公共行政公共性的意义

(一)公共性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强调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增进社会公共福利,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公共性的出发点是从社会公众出发,其最基本的行为是围绕社会公众进行,这其中体现着以社会公众为本的行为理念,是对“以人为本”的实际阐释。

(二)公共性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的追求

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要求公共行政活动过程必须公开、公正,社会公众可以平等的参与到公共行政活动中,同时社会公众还可以对公共行政活动进行监督,这种公共性是对民主、平等、公平和公正的回应,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就是要求公共行政活动始终秉持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三)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价值体现

从西方社会契约理论角度来看,公共行政诞生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假使公共行政活动无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求,那么公共行政活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正因为如此,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维护公共利益,增进公共福祉。

三、提升公共行政公共性的途径

(一)培养公共行政主体的公共性素质

从经济人角度来看,公共行政活动主体和普通的社会大众一样,他们也是理性经济人,在执行公共政策,进行公共行政活动,面对公共利益和自我私利,可能会为了实现自我利益而放弃甚至损害公共利益,但是作为一名公共利益的执行者、公共精神的代表者,他们理应而且必须维护公共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对公共行政主体的公共性素质培养,增强他们的公共利益意识,促使他们在进行公共行政活动时,将公共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二)培养社会公众的公共参与素质

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基本要义之一就是社会公众对公共行政活动的参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否满足需求,公共问题是否解决,公共政策是否正确,公共秩序是否有效维护,这一切的直接体现者是公众,只有公众才能切实的回答这些问题,因此,增强社会公众的公共参与积极性是实现公共性的前提之一。为此,一方面必须培育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公民自觉的意识到参与公共行政活动,维护公共利益,既是义务也是权利;另一方面提高公民的公共行政参与技能,让公民知道自己该如何参与公共行政,通过何种合法途径利用何种合法工具参与公共行政活动。

(三)建立健全公共行政活动的法治性

第9篇:社会公益活动范文

关键词:公益;交互性;人文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0-16

倡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北京大学的五四讲话中更是强调: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2012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搭建“公益未来”交流互助平台,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支持高校公益社团发展,带动大学生参与公益,从而促进青年大学生了解公益慈善,培育现代公益理念,推动中国公益的发展。

我们知道,传播方与接收方双方都有着一定的日常社会条件或环境背景,且每一方传播活动都受到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们将能量、信息、物质传递给受助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方的既有认知和行动;另一方面,在社会大变革和社会文化日益多元的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发生交互性传播,在实践过程中树立服务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一、公益活动实践案例背景分析

自中共中央做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各级党委、政府、高校纷纷开办一系列公益性文化活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日益提高,高校大学生公益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公益创意大赛、公益社团、公益论坛等活动不断深入,使大学生成为社会公益行动的主要群体。

为响应中国扶贫基金会在首届全国高校公益论坛上启动的“公益未来”项目号召,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与社会公益机构合作,组织大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爱心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我校工作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以关注自闭症儿童、留守儿童、儿童村(由陕西省回归研究会1996年建成的,替罪犯代养代教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的公益性慈善机构)等为重心的一系列活动,推广和丰富校园公益活动的实践内容和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志愿活动实施过程

我校本着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分段实施,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主体参与,实践育人的原则,从学校教育和学校实际出发,以公益教育和支教活动为切入点,明确目标,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

第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组建团队,成立实践研究小组,组员由系主管领导、相关活动指导教师等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质量的监控。由系学生党支部牵头,成立朝阳协会和爱心小分队等公益团队,推动了具体工作的实施。

第二,选择试点,实行阶段性实践研究。根据实践需求,成立公益团队,作为试点,研究大学生在“公益未来”视阈下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观察志愿服务主体和受助者群体的关系;公益文化传播和实践教育环境的发展对公益文化传播的影响及其传播环境的资源优化;开展公益文化传播和志愿服务实践应用后,学生和受助群体双方在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为层面的效果分析。搜集整理各阶段研究过程的原始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提炼研究成果,收集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总结,整理,分析研究材料,及时记录实施活动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策划调整,总结经验。

三、实践活动的主要成效及经验

前期,我校由系学生党支部成员带头,成立了志愿者性质社团――朝阳协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韩峪小学开展贫困山区送温暖活动,学校赠送了表达谢意的锦旗,并达成了长期合作的共识。目前,本志愿者协会已经历了四次换届,团队成员有的毕业后成为现所在单位的骨干,有的已自己开始创业,有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坚力量,为社会和党团组织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之后,我校又组建团队与全国向日葵公益联盟合作,成立爱心小分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在向日葵公益联盟的引荐下,与太阳村签订长期合作的协议;带领西安明慧阳光家园20位自闭症儿童与千千爱等多家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合作参与“百人观影”全国巡回西安站活动;参与向日葵联盟与壹基金合作的“蓝色行动”等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获得了全国向日葵公益联盟认可并颁发了“优秀集体”荣誉证书。

期间,我校利用学生暑假时间,响应团中央和院团委的号召,带领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赴广西桂林龙胜县西腰银桥小学开展爱心支教活动,并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参与活动的队员们返校后纷纷表示,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他们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投身于社会服务,展现个人技能,感受到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团队的优秀队员还受到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局邀请,希望学生毕业后能到当地从事长期教学工作,并给予丰厚条件,表达了对志愿活动的极大支持和迫切需求。

人文素养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学会做人”,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完善人格,启发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通过一系列志愿者服务的实践活动和调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青年大学生以追求志愿奉献为乐,以传承志愿者服务为己任,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进一步发展公益团队奉献爱心、服务他人的社会功能,将社会正能量传递下去。一方面,大学生能够为部分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义务帮助,并希望能借此引起更多群体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交互式传播的影响作用,培育和践行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四、总结

坚持了几年的公益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其在活动经费、媒体宣传、活动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我们加强校园人文环境的构建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使得高校能够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有效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此外,还需要通过多维度的媒体宣传,内外结合,将公益正能量传递给大众,起到更广泛的社会效应,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形成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