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的特征范文

小学教育的特征精选(九篇)

小学教育的特征

第1篇:小学教育的特征范文

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的积累与变迁日益加快的信息时代。这样,人们生存与发 展必需的知识范围被急剧扩大了,个体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创造性和整合性。因而,现今的学校 已不在局限于担负继承人类科学文化遗产的使命,而是希望成为引起社会变革的一种力量,完成一种新文化的 建构。

于是,学校首先要考虑的,已不再仅仅是将为个体提供哪些系统的人类科学文化的遗产,更要考虑的是个 体将如何面对生存及其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来自社会的各种问题的挑战。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能做的一切 ,就是设法为个体能够解决无法预见的问题作准备,培养他们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从儿童能力发展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三个主要领域:个人能力的成长;社会参与能力的成长;处理环境 的各种要求和作用能力的成长的整合角度来看,我们教育的价值功能并不是使个体完成(也无法完成)全部的 系统的人类文化遗产的积累,而是力图使个体形成全面的和基础的素质结构,以便将来能在社会的科学技术与 政治情报的激流中不断地自我扩充知识内容,调整科学文化结构,改变和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

于是,我们的学科教育已经开始大大地超越了经验与技能传递的范围。学生在取得经验认知的同时,探求 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形成社会认识的正确价值观念,提高社会活动的参与意识与能力,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 体验,业已成为社会对个体全面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这样,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小学的数学教育,其学习的 认知对象(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目的——掌握这些事实并能运用,同时也是——发展科学地对社会探求的意识 、价值、方法和情感的过程。这就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全部本质内涵。

从这个本质出发,我们不难概括出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即:“注重社会实践”、“ 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潜能”、“加强情感体验”。

一、注重社会实践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追求的是个体智力的优异性和学问的卓越性。因而教育的价值似乎就在于 更快更多地完成人类科学文化遗产的积累。于是,我们自上而下地人为地从文化中编选主题、语言和材料,学 生则被动地面对和自己生活相割裂的生疏的学术性文化——社会精英们谙熟的知识与经验。学生通过教师的语 言、技术和观念地传授,努力的将这些文化堆积起来。这样,教育就成为一种游离于社会现实的封闭的自我积 累与发展过程。学生只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储存起来,并不需要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了解知识对社会 的发展和自我适应的价值。这种认知的积累好比在个体与社会之间砌一堵墙,知识砖块叠砌越高,个体与社会 的割裂似乎就越严重。学生即便有了丰富的知识,却因为各知识都随相应不同的传递通道而存入大脑不同的“ 储蓄箱”中,而存储的知识又是面对着教师人为编制的与“储蓄箱”中相应的知识对应的各种特定的问题情景 ,因而无法在自我反思、探究、融合与重组中建构新的文化,也就难以面对来自复杂社会各种无法预见问题的 挑战。要知道,教育的价值在于使知识社会化、使个体社会化。“注重社会实践”,就是要使小学数学教育成 为开放的在对社会探求活动中自我积累的完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 展与其社会的价值,认识知识探索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的基本能力。通常地 看,在教育中它常表现出这样几个特征:

1.对学习对象赋以更多更强的社会性与现实性

即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通过一切可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性问题,渗透知识的 价值及其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并不失时机地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社会。

在这里,教育中抓住这么几个变量似乎尤为重要:

第一,发展,即知识本身在社会发展中的轨迹,从发展中认识社会。

第二,价值,即知识本身在社会发展中所体现的价值,从价值中认识知识。

第三,方法,即从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中探求知识,掌握认识的一般方法。

例如:我们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适时地将知识放在“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圆形的” 这一实践背景下,利用简单的知识历史归纳“圆”的物理特征和几何特征甚至美学特征。这样,学生不仅能独 立概括出“圆”的基本特征,而且了解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所体现的价值。

2.将认知过程与对社会的探求过程联系起来

即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合理地运用材料的呈现方式,引起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提高他们关心社会的意 识和参与社会的兴趣。其价值的功能就在于在关注和参与中获得更多的科学的价值、思想、方法与技术。

在这里,教育中抓住这么几个变量似乎尤为重要:

第一,联/:请记住我站域名/系,即加强学习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第二,关注,即关注知识本身内涵同时关注知识的社会性价值。

第三,技术,即将数学认识方法当作科学技术来认识与掌握。

例如:我们在教学四年级“负整数认识”这节课时(上海版),有意将学习材料放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这一背景下呈现给学生,以此作为探究知识的起点,因而不仅认识了知识的本质,而且强化了知识的社会性 。

二、培养科学精神

第2篇:小学教育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胜任特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培训模式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胜任特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JSJYYB-180。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2-02

教育部2012年12月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引入胜任特征这一研究概念,开展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模式研究,能够有效地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一、胜任特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新视角

哈佛大学教授Mc Clelland于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文《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正式提出了胜任特征这一概念,他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并不能有效的预测个人从事复杂或高层次工作的绩效,并将那些能够从根本上导致绩效优异者和绩效一般者之间差异显著的深层次的特征定义为“胜任特征”。自此,胜任特征的研究引起心理学界的重视并掀起了对胜任特征研究的热潮。关于胜任特征的内涵界定,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所持观点差异较大。王智等人(2011)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职责,将胜任特征定义为“与工作岗位、组织环境、文化氛围和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观念、能力和人格特点等个人特性。”胜任特征的结构包括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宜人性、尽责性、职业价值观、学生观、评估反思能力、协作沟通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本研究认为这一概念界定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的实际。

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开展,西方国家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在实践与认证、教育与培训方面逐步形成了“胜任特征导向的文化”。胜任特征概念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已经发展成为当前美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核心指导思想。

目前国内关于胜任特征的研究尚处于引进阶段,有学者在总结西方国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见解,开展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宋国学(2010)认为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是在考虑组织内、外影响胜任特征导向和绩效的因素基础上,确定符合环境发展需要和岗位发展需要的胜任特征标准,以之作为培训的依据,以之为教育和学习的标准。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先后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引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从业教师普遍存在胜任能力水平较低问题。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现有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情况不容乐观,中小学较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受训情况更为薄弱。当前培训现状与从业教师的工作需要和发展需求不能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重技能轻能力

当前,大多数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在内容设计上更多地注重于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等,忽略了能够使从业教师做出优秀绩效更关键是胜任特征,动机、个性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训有待加强。随着从业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培训内容必须要及时跟进以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因此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需要着眼于怎样提高受训者的胜任能力,而不是机械地界定培训内容。

(二)重理论轻实践

集中授课和专题讲座仍然是培训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理论化、概念化和学科化问题较为突出。教师尽心尽力地教授往往因缺乏实践操作和实际工作的指导而令受培训者难以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更不能形成并建构出所需的知识或观念来。

(三)重共性缺个性化

个性化设计培训,能够有效第促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然而目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更多是从受培训教师的共性需求出发,忽视了受培训教师的个性需求,不能够有针对性的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目前的培训还不能做到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较好的胜任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来系统的组织培训,培训时间短,缺乏科学而合理的系统性设计,缺少连续性,不能有效提高教师胜任能力和水平。

三、基于胜任特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模式

针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开展基于胜任特征的教师培训,探讨出切实可行的模式,有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一)转变培训理念和方式

要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质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必须从转变培训理念这一根本性问题着手,实现从传统培训理念向以提高胜任特征为目标的现代培训理念的转变。

培训方式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培训方式多样化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培训存在的不足。调查研究发现,网络互动培训、现场小组讨论、体验式工作坊培训是较易为受培训教师接受的方式,对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胜任力有显著效果,可以在培训中多多引入和借鉴这样的方式。

(二)进行培训需求调研

基于胜任特征的教师培训较之于传统的教师培训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的胜任特征是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依据。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为参照标准,探讨论证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据此确定培训内容,是基于胜任特征培训需求分析的实质。

不同群体存在差异性,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时要分析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范围的教师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培训。因此,做好培训的前提就是对受培训者要进行深入的调查。

(三)制定个性化兼具系统性的培训设计方案

组织培训时应尽可能考虑到不同基础水平培训对象的差异化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既保证了培养效果又有助于增加培训的灵活性。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训组织者和管理者应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做好系统性的培训设计,持续为受培训教师组织多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四)开展以胜任特征为导向的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检验培训方案、保证培训效果的必要手段,是培训工作的必要环节。建立基于胜任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效果追踪机制,能够掌握和跟进受培训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为将来有针对性地设计下一阶段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第3篇:小学教育的特征范文

在小学教学中应该注意还原数学概念的本质,通过还原其发展的历程,来凸显数学文化特征。比如无理数的理解花了几千年,300年时间数学家搞清楚了复数,对负数的探索超过一千年。所以这样的数学文化特征被还原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现数学学科的严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加法、减法四则运算包括很多的运算口诀、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这些都是数量关系上计算关系的总结。只有在理解数学法则的推算,并能够在实践中举一反三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才能做到有条理的思考,在解决问题中体现数学的严谨。

三、绽放数学思想方法的深邃美

第4篇:小学教育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应用;思考

引言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这一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体现的更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单纯的以教学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方式仍然继续被应用,这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到制约,从而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这成为当下小学美术教育的关键性问题,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策略,旨在为相关美术教学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对于美的涵盖十分宽泛。美术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根据自身对美的独特认识,从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相关作品的创作。由此可见,小学美术中的创新教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身对美的见解,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2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美术教育中的关键性能力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创新心理学角度下,直觉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学习,从而不断进行自身意义上的创新。从另一角度分析,小学美术离不开直观性思维,它不仅是学生想象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美术这一学科的主要特点。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创新教育特征分析

2.1创新性特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方式。而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创新性,大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方面。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竞赛式等新型方式进行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第二,学生方面。学生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获取,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扩充和探索,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第三,环境方面。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性特征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2.2开放性特征

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十分不利。而创新教育相对比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它所注重的不是课堂教学,而是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开拓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3全面性特征

除了创新性特征和开l性特征外,创新教育还具备一项特征,即全面性特征,它是面向于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1],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以全面性、创新性原则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创新教育的整体水平,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3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3.1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兴趣是提升学生效率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无法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创新教育的无从开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第一,在美术教学中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动画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第二,给予学生适度的鼓励。美术教师要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创作进行鼓励,不断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想象,从而达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3.2培养学生美术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创新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开放性特征,因此在进行小学美术创新教育时,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必须要将教育培养对象设定为全体学生,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生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另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应当注意教学方法的选取,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3结合多种教学手段

在小学美术创新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选择,通过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美术学习效率和质量,例如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方式,这对于小学美术教育同样适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美术学习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4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美术教育重点在于实践,而在小学创新教育中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十分有利。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先进行演示实践操作,在让学生进行动手练习,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吸附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油画颜料放入清水中[1],然后让学生进行画面的观察,最后进行动手实践绘画练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创新教育尤为关键。由于创新教育具有创新性、开放性以及全面性特征,所以在小学美术中进行创新教育时,要充分进行分析和考虑,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在美术方面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教育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就近入学;学区房;教育资源资本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078

面对经济增速的放缓和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我国房地产价格整体增速开始相应回落。但无论商品房市场如何波动,北京市学区房房价却仍然呈现坚挺的增长态势。而这一问题的由来,却起源于国家对于教育公平这一目标的追求。实现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我国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分布状况和各式各样的不公平择校行为始终存在。为了保障教育公平,我国出台了“就近入学”的学区政策,旨在限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保障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但以“就近入学”为宗旨的学区政策却导致了“以房择校”现象的出现,使原来的择校费用开始体现在学区房价上,导致了学区房房价的快速上涨。而由于北京小学教育资源两极分化的严重性、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以及在地理上的分布不均,这种教育资源对房价的拉动作用较全国其他地区便表现更加显著。

总结以上背景,可见无论从教育部门的政策设定还是从个人投资的角度考虑,具体得出小学教育资源对房价的量化评估结果都极具现实意义:从个人投资角度,学区房投资对一般家庭而言影响、开销巨大,家庭必须充分考虑教育资源在商品房中的溢价是否合理,避免决策失误;从政府决策层面,量化教育资源对周边房价的影响也能更有效地评估学区政策对周边经济的影响,设计更加公平科学的公共政策。

文章接下来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着重对国内外研究教育资源资本化现象的文献进行评述;第三部分将对本文使用的数据、变量和模型设置进行简要介绍;在第四部分,为本文的实证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第五部分则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1文献综述

之前大量文献主要是从公共品角度研究了教育资源对房价的影响。Tiebout(1956)认为居民对于居住地点的选择受到公共品供给的深刻影响,指出居民有选择公共服务较好的地区居住并为此支付相应价格的倾向,这种机制的存在使得拥有财富的阶层能够利用搬迁来占据更优质的公共资源。

而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公共品,由于其具有稀缺性、排他性并且在各地分布不均等性质,使得自身容易被资本化,即将自身价值体现在房价中,对周边住宅价格产生正向的影响。Black(1999)通过大量文献总结指出,学校质量越高,其附近的房价就越高,家长们愿意为了孩子能进入高质量的学校而支付更高的房价。

Oates(1969)构建了特征价格模型对Tiebout的理论进行了验证,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公共支出与房地产市场价格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Oates的基础上,很多欧美国家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验证公共品中的学校质量、数量或可达性等因素与住宅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计入模型的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建筑特征、区位特征、邻里特征和时间因素,尽管模型和变量设置有差异,但普遍证实了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差异会影响学区内的住宅价格。

而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教育资源资本化的问题。梁若冰、汤韵(2008)利用35个中国大中型城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住房价格与地方公共品供给之间的关系,发现教育资源和房价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冯皓、陆铭(2010)利用上海52个区域的优质高中分布和房价数据,以两个批次“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政府命名过程为控制变量,发现优质教育资源对房价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冯皓、陆铭选取的是高中样本,而高中的入学采用的标准是“以中考成绩参考、考生自主选择”,以示范性高中为研究对象可能会低估教育资本化程度。张浩、李仲飞、邓柏峻(2014)基于北上广深51个行政区的数据分析了我国教育资本化问题,发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增加会显著提{所在区域的房价。温海珍、杨尚、秦伏中(2013)利用杭州市六城区住宅小区的微观数据研究了教育资源对住宅的资本化效应,其中教育资源被设置为五个特征变量,即小学质量、初中质量、幼儿园数目、邻近高中、邻近大学。该研究发现各类教育资源设施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情况有所差异,但都正资本化周边住宅,并认为这源于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以及购房者对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的投资热情。

鉴于以上这些研究成果,本文将利用特征价格模型研究小区所对口的小学教育资源对其平均房价的影响,对北京市教育资源资本化的现象进行实证分析。

2数据和模型说明

21数据和变量说明

本文选择了北京市东城区为主要的研究区域,重点从小区层面进行数据收集和实证分析。选择东城区作为研究区域的原因在于作为北京市主要行政区之一,东城区既最早就在学区制度规划范围之内,又属于北京老城区,拥有相对较完善的公共资源配套和较成熟的市政规划。在东城区中商品房交易市场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相比北京市其他地区更为成熟,并且各种公共品资本化程度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沉淀。所以,选择东城区作为主要研究区域更能反映学区制度的影响和教育资源资本化的程度大小。

本文中各个小区的相关数据是从国内商品房交易的门户网站搜房网上进行收集,而相关区位特征则利用百度地图进行补齐和验证。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整理之后,一共得到了280个小区的微观数据,每个小区样本对应1个因变量和15自变量指标,这些自变量指标又根据其影响房价的途径不同分为教育特征、区位特征、建筑特征和邻里特征四类。而具体变量的分类和量化指标如表1所示。

在教育特征中,由于文中只研究公立小学,在确定各小区对应的小学后,设置虚拟变量。若小区对口的是“市重点”小学,则“市重点”字段记录为“1”,否则为“0”;对“区重点”的处理方式亦然。由于学区制度的存在,每个小区的适龄儿童须在划定的小学完成义务教育。但受目前教育资源发展状况的限制,各学区的教育质量往往参差不齐,甚至差距较大,对子女高中、大学升学率有着较大影响。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已变得越来越高,让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到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就将反映到房价上。

由于进入高中及大学入读不受学区制度或其他区位行政制度的严格限制,它们对房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距离可达性和正外部性方面上。一方面,邻近这些学校意味着子女上学通勤时间少、安全性高、不用寄宿,也便利家长接送孩子、与老师沟通交流,这主要体现在对高中的距离可达性上;另一方面,邻近学校能提升小区的人文氛围,提供相应的运动设施并改善绿化环境,而部分学生选择租住周边住宅也对小区房价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而这主要体现在大学层面。由于重点大学(即985/211大学)的正外部性较普通大学更加显著,所以还加入了“是否邻近重点大学”这一变量,若小区周边1千米内有大学或重点大学,对应的虚拟变量则记为“1”,否则为“0”。在区位特征中,鉴于北京市巨大的城市规模以及各行政区已基本形成独立完善的公共设施配套,本文选取到市中心的距离(到故宫的距离)和到副市中心的距离(到区政府的距离)两项作为影响房价的区位特征变量。对于建筑特征,文章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北京市具体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将小区房龄、有无电梯、有无停车位等作为影响居住的舒适程度、房价高低的建筑特征变量。

邻里特征是指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完善的周边配套设施等特点,它们能给消费者带来很多便利,降低生活、交通的时间成本,让消费者身心愉悦,对房价有着良好的正向推动作用。本文邻里特征中所用指数采用了搜房网上对于小区周边医疗、交通和商业情况的综合评分。

22模型设定

参照特征价格模型常用方程形式,并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本文采用对数形式建立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小区平均单位房价的对数形式为因变量,自变量中则包含连续变量、非连续变量和虚拟变量等。具体函数形式如下。

上式中,P为单位价格,Edui为教育资源变量,Xk为相应控制变量;β0、βi、βk为待估计的系数;ε为误差项。

23数据处理和分析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等原因,部分样本存在特征值残缺的问题。对于这一部分样本,本文又重新进行了残缺特征值的搜寻、补充工作,之后再对于仍存在特征值残缺的样本予以删除,最后得到有效学区房样本280个。表2是对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具体统计性指标包括样本数、均值、标准差、极小值和极大值。

从表中可以看出,文章使用的280个小区样本中,均价分布区间为35221元每平方米到150666元每平方米,平均值为77407元每平方米,而且标准差较大,这些都说明房价数据存在较大变异,与北京市目前的房价分化情况相符合。对口优质教育资源的学区房数目占总样本数的43%左右,而市重点小学的占比更少,说明北京市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现象。因这些样本都分布在东城区一带,所以距离故宫的平均直线距离为368千米,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在对各个变量进行共线性检验后发现,交通指数、商业指数和医疗指数存在较大共线性。这说明交通区位较好的小区周围一般也有着较好的商业设施和医疗设施配置。在基础回归方程中将只代入一个指数进行回归。

3实证结果

本文利用最小回归二乘法来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具体操作为:在Stata14中选择相应变量依次进入模型参与回归。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东城区小区教育资源对房价的影响,所以首先代入了市重点、区重点等几个代表小学质量的虚拟变量和其他教育特征变量,结果如(1)列所示:在只控制了相关教育特征变量的情况下,与普通小区相比,若将对口小学改换为区重点,将使得房价提升约19%(以下“使房价提升”“对房价的贡献”都是指,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该变量提升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原房价涨幅),而市重点则将使房价提升21%。在没有加入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市重点、区重点小学对房价的贡献都是正向且显著的。

在方程中加入区位特征之后,回归结果如(2)所示:市重点对房价的贡献变为了18%,但区重点的影响明显下降为11%,同时两个变量都是显著的;在区位特征中,到故宫的距离、到区政府的距离都对房价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后者影响较前者更大,这说明文章之前的推断基本正确,即东城区的各种公共设施已较为完备且各个小区距市中心普遍较近,靠近市中心的便利性不再是购房者判定各小区差距主要的因素。

第(3)(4)列分e显示的是在加入了建筑特征、邻里特征之后的回归结果。从表中可以发现,在控制了所有控制变量之后,市重点对房价的贡献为13%,而区重点小区对于房价的贡献为9%,他们的影响都是正向且显著的。在控制变量中,是否邻近重点大学、到区政府的距离、绿化率、物业费以及交通指数等变量对于房价都有着显著影响。

在对所有变量进行VIF检验后,发现小学教育资源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共线性不明显。而在加入所有变量之后R-Squared达到了683%,说明本文所选择的变量能解释68%左右的因变量变化,拟合程度较好。

4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特征价格模型,从东城区的小区层面微观数据入手,在控制了区位特征、邻里特征和建筑特征等变量的情况下,发现对口区重点小学、市重点小学对学区房房价的贡献分别达到了9%和13%左右。说明居民对于重点小学有着明显的偏好,愿意为了获得稀缺教育资源而付出更高的房价,小学教育资源资本化的现象十分显著。

这一结果验证了以“就近入学”规则为主的政策安排只是将原来不规范的择校费以学区房高房价的形式体现,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且相比于传统的择校形式,“以房择校”导致了空间上的“群分居住效应”,即高房价不仅会使得不同社会阶层在义务教育阶段受到的教育差距拉大,还在空间意义上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从而会进一步导致其他公共资源的配置不均,阻碍社会的公平和进步。从中也可以看出,简单的“就近入学”政策亟待调整。

由于本文设定的模型不够精确以及数据可得性等问题的存在,本文的研究成果可能有遗漏变量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导致对于优质教育资源资本化程度的估计存在偏误。但总结以上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的结论:北京市小学教育资源对房价的影响确实存在而且较为严重,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的今天,这一现象正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近年来,北京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区制所带来的“以房择校”等问题,开始因地制宜地对学区制度进行改革,具体采用合并办校等方式增加个别学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大力促进各学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文章发现相对于其他城区,海淀区教委针对自身教育资源分布的特点,已经在2016年推出了更为明确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整体方案,并于2016年新生入学前集中调整和合并了近20所薄弱校,旨在提高教育资源质量来为区内适龄儿童提供更多优质学位。从政策操作层面来看,这项改革包括由名校承办普通小学、将普通小学并入重点小学作为其分校等措施,以期发挥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作用、提高普通小学的教育质量。按照海淀区教育改革方案,在合并办校之后,会通过校区间调配优秀教师队伍、区及教委领导担任校长等方式为薄弱校提供更大的支持,促进学区内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不过,对于这项改革措施能否提升被合并薄弱校的教育水平、是否具有推广价值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和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义务教育资源虽作为一种公共品存在,但由于其同时也具有显著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衡性,这使得义务教育资源通过其分配制度作用于周边经济的程度远甚于其他公共品,进而造成了公平分配被逐u扭曲和投资炒作的现实。在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的背景下,政府应针对义务教育资源的资本化特点建立有效的公共资源分配和使用机制,在补充、均衡义务教育资源以满足社会教育需求的同时,也要对相关金融炒作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抑制,避免教育资源的资本化程度泡沫式膨胀,保障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参考文献:

[1]Tiebout C M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5):416-424

[2]Black S EDo Better Schools Matter? Parental Valuation of Elementary Educ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1999,114(2):577-599

[3]Oates W EThe Effects of Property Taxes and Local Public Spending on Property Values∶an Empirical Study of Tax Capitalization and the Tiebout Hypothesi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9,7(76):957-971

[4]梁若冰,汤韵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Tiebout模型:基于中国城市房价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8(10):71-83

[5]冯皓,陆铭通过买房而择校:教育影响房价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2010(12):89-104

[6]张浩,李仲飞,邓柏峻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与房价――我国教育资本化现象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4(5):193-206

[7]温海珍,杨尚,秦伏中城市教育资源配套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基于资本化视角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34-40

第6篇:小学教育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开放性;空间

Abstract:Compared to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is produced by the needing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verall, at pres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ampus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 design standard are based on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class teaching".They can 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We need create a campus environment, which is suitable for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which promote and influenc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external and the design process of internal space.

Keywords:education model;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openness;space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8-0090-04

1 引言

教育模式是时代的产物,它在反映着时代教育特点的同时,又影响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建筑空间形态。现代教育模式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素质教育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标志,以人格形成为宗旨。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建筑空间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中国古代书院式布局演变到长外廊串联普通教室的院落式建筑形态,它是时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而产生的。

本文通过对素质教育基本特征的解读并结合设计实践简要论述了在新的教育模式下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的相关问题。

2 素质教育模式下的中小学校园设计特征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产生了众多的教育模式,如“主体性教育或教学”、“主动性教育或教学”、“快乐教育或教学”、“创造性教育或教学”、“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等等。这些形式不一的教学改革总体来说,他们都是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进行的具体教学理论或实践方案,仍然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具有素质教育的五个基本特点: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程度的基础性、教育内容的普通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本质的发展性。

相对于过去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等等。

我国目前中小学校园设计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距离发达国家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标准是与传统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编班授课”特征相匹配的,不能完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创造适合素质教育的校园环境,必须探讨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校园设计过程、设计方法及设计要素等诸方面的促进,并赋予相应的内涵,此设计内涵的最显著特征在于其开放性,即创造开放式的新型中小学校。开放式的新型学校主要体现在:“多功能开放空间取代由长外廊连接普通教室的封闭空间形式;学校由以满足“教育”实施为主的空间环境向以满足“学习”为主的空间环境转变;学校空间环境的生活化、人情化;重视室内外环境及空间气氛对学生身心健康及情操形成的影响作用”[1]等。

3 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

3.1 中小学校园空间组成

从空间概念上看,中小学校园空间由校园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组成,二者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与影响,形成典型的“图底”关系。从校园功能上区分,校园空间大致可分为“教学行政区域”、“生活及后勤服务区域”、“室外活动区域”三大功能区域。但由于各功能区域往往包含了建筑室、内外的多重空间,故以功能组成是无法来区分校园空间序列组成的(图1)。

3.2中小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

我们将校园内建筑室内以外的空间统称为校园外部空间,校园外部空间在功能上承担着交往功能、交通组织功能、实践功能等三大部分作用。

3.2.1交往功能

相较与以往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所具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即更注重于对人性的关怀与培养。所以学校在当代素质教育模式下就不仅仅只是个教授知识的场地,她更加是一个让学生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场所,这也是教育工作者时下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设计中创造多层次的交往场所,可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相处,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这类场所包括有校园广场、庭院空间、景观廊道等形式(图2、图3)。

3.2.2交通组织功能

中小校园外部空间作为校外区域至校园内部空间的一个过渡,其承担着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校内区域外部交通流线的组织。设计中较为完善的考虑车行与人行流线,组织起多层次的动态与静态交通,对中小学的校园安全与校园总体环境的塑造是大有帮助的(图4)。

3.2.3实践功能

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场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而各种技术实践、文艺活动、体育活动都需要通过校园外部空间中的校园广场、庭院绿地及体育运动场地来完成(图5、图6)。

3.3 中小学校园内部空间设计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仍以传统的“编班授课”为主,这与我们所提倡的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创造开放式的教育建筑的观点是有冲突的。我们在设计实践中与教育工作者沟通后认识到他们也希望通过对校园内部空间的塑造创造出既不悖于传统,又能够体现出素质教育特征的新时代的中小学教育建筑。校园内部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校园建筑空间,作为中小学校来说,它基本由教学空间和辅助空间二个部分所组成:

3.3.1 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是指日常进行教学活动的空间,按照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来说,它包括有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合班教室、教师办公用房等教学用房组成。我国当前主要教学方式仍以“编班授课”形式为主,其相对应的教学空间主要体现在相同功能,相近尺度的教学空间邻近安排,再配以相应的附属空间。整个校园内部空间就由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等各自独立的教学空间所组成,这也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校园的典型特征。

这样的组成方式由于使用时期久远、普及性广而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随着教育模式的发展,“编班授课”形式下的教学空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空间强调以年级为单位,而同一年级的学生个体在智力、理解力及接受能力上都会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的显性结果是同一年级的学生间成绩差异,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共通性,这不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的基本特征。

教育工作者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我们在上海市川沙中学新校区的设计过程中,使用方要求我们摈弃以相同教学功能组合为基础的教学空间组合方式,而是希望我们能够营造出利于师生间交流、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又保留有传统的“编班授课”形式的教学空间。在经过了多方案比较后,我们以大学“学院式教学空间”为蓝本,将不同功能的教学空间及教师办公空间融入一个教学行政综合体中。这样的平面组合方式,将教学空间由单一的教学功能创造成一种可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师生及学生间可良好的互动、交往的内部空间,使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发展自己的认知、情感、能力和个性,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图7、图8)。

3.3.2辅助空间

我国传统中学以走读制为主,辅助空间相对功能较少,而目前新建的中学及大量兴起民办中学多偏向于寄宿制,这就极大的丰富了校园辅助空间的功能组成。从目前寄宿制中学来看,辅助空间主要包括师生宿舍,食堂,体育用房等。这些空间在使用上应考虑合理的场地分区,又兼顾与教学空间有便捷的联系流线。素质教育模式下,辅助空间所承担的也不单单只是服务性的功能,它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交往空间而存在的,如学生宿舍中也应考虑学生的活动空间,各居住空间是以活动空间为中心而展开的;体育用房也应考虑空间使用的多样性,大空间的内部环境所提供给师生的应是一个可开展多种文体活动的内部空间(图9、图10)。

4 结语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归根结底是围绕学生个体来展开的,这与建筑学领域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协调一致的。通过对中小学项目的设计实践,我认为中小学校园的空间营造应首先详细研究和分析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对校园空间所带来的影响,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中小学校园的内、外部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志民,李曙婷,周崐.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南方建筑,2009.02:32-35.

[3]杨建锋,袁朝晖.基于九年制素质教育模式下中小学教育空间与教学方式的关系研究.华中建筑,2012.05:157-160.

第7篇:小学教育的特征范文

中小学法制教育活动的加强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的法定责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制定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校园”工作,省教育厅决定举办“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

一、竞赛的主题和内容

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参赛文章体裁不限,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根据《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及主要成效;二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三是班主任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四是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相关学科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挖掘法制内容、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五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学校组织观看省教育厅配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专题资源》、《呵护——未成年人伤害事故处理与预防》、《小小律师》等专题教育教学光盘后的心得体会。

二、参赛对象

全省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班主任、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

三、竞赛活动的组织机构

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领导及厅有关处室、各市(州、地)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设立在贵州教育报刊社。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征文竞赛活动组织领导工作。

四、竞赛活动的程序

竞赛于10月30日启动,至20xx年7月30日截止。

(一)初赛阶段(10月30日至20xx年5月30日)

1、各学校根据本通知确定的竞赛内容,组织本校师生开展本校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并按时间要求将本校优秀文章报送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经遴选将本县优秀文章报送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

2、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本地区参赛征文进行复审,并于20xx年6月15日前报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

各市(州、地)限报优秀征文90篇。

(二)复赛阶段(20xx年6月15日至20xx年7月10日)

1、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市(州、地)上报的征文进行公平、公正的评选。评选出的优秀文章提交省组委会审定。

2、经省组委会审定的评选结果在《贵州教育报》、《贵州教育》、《初中生辅导》等报刊上公布,并选登部分优秀作品。

3、评选结束后由省组委会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五、编辑出版优秀论文集

征文初赛、复赛阶段,省教育厅《贵州教育报》、《贵州教育》、《初中生辅导》及团省委《少年时代报》、贵州师范学院《希望》、《贵州师范学院报》等报刊上均设置“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专栏”,各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可自由投稿。其中,《少年时代报》负责接受小学生的投稿,其他报刊负责接受学校、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的投稿。

竞赛活动结束后,获奖作品和优秀文章将汇编成集,交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成书后,免费赠送各地中小学。

六、竞赛活动的奖项

本次大赛分学校组、教师组、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并分别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设优秀组织奖3名,由省教育厅颁发证书及奖金。

七、相关事宜

(一)各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于**月20日前报送省征文竞赛办公室。

(二)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从“五五”普法年度经费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鼓励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比照省的做法,设立相应奖项,对本地评选出来的优秀征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

第8篇:小学教育的特征范文

霍懋征,1921年9月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教师之家。1943年,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毕业的她放弃了原本可以在高校工作的机会,出人意料地选择去当一名小学教师。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她都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粉笔和心爱的教科书。一生的勤奋和坚守使她最终成长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教育家。1949年,霍懋征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开国大典,1956年被评为我国首批特级教师。她曾提出设立教师节,制定义务教育法等重大建议,多次参与小学教材审定。她在小学教育战线上耕耘了60年,把自己对教育的满腔热爱奉献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总理亲切地称她为“国宝教师”,称赞她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三尺讲台上,霍老师用她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写下了爱的教育篇章。

献身教育,矢志不渝

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是理想,是终身追求的理想。

――霍懋征

霍懋征获得的头衔和称号很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妇联副主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但是她最喜欢别人叫她“霍老师”。六十多年前,在那个大学还是精英教育的时代,作为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她放弃了留校的机会,毅然选择当一名小学教师。这样的选择让许多人不解,但是霍懋征却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迈出了坚定的一步。霍懋征的母亲是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霍懋征从小受母亲的熏陶,立志“要做一个比妈妈更成功的老师”。在她看来,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小学是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是为孩子的人生奠基的阶段。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我就是想把打基础的工作做好。”[1]1943年,她如愿成为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那时起,霍懋征便将一颗心种在了这教育的田野里,无论逆境还是顺境,都矢志不渝。

作为刚刚从教的新老师,霍懋征显得有些经验不足,站在讲台上,她时常会感到窘迫和不知所措。那时学校缺少教学参考书,教师之间也很少交流经验,但霍懋征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没人教,我自己来学。”她开始细心观察,从同年级组教师们的日常言谈中琢磨体会,有时甚至会抱着作业本,躲在其他班的窗下,一边批改作业一边悄悄听课。她不断总结课堂经验,反思教学效果,做了厚厚的笔记。经过不懈努力,她的教学工作很快有了起色,受到了家长的赞扬和其他教师的认可。霍懋征曾经总结过当一名好教师的秘诀,那就是“勤”:勤学、勤想、勤做;勤总结、勤分析、勤改进。而她也正是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在教学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所在的班级每学期语文、数学两科考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数学成绩有时能达到人人满分。

然而,霍懋征平静的教书生活却被一场时代的浩劫无情地碾碎。“”中,她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在“牛棚”里度过了被“改造”的一年零九个月的时光,饱受身心折磨。这期间,她13岁的儿子无辜死去,小女儿被吓傻……这些残酷的人生考验没有将她压垮,她依然用刚毅而柔韧的生命力去面对生活和她钟爱的事业。多年后,回忆起这些坎坷,霍懋征显得平静而从容,内心的坚定信念给了她面对困境的强大力量。

1978年,56岁的霍懋征终于重返学校。这次,她改行做起了语文教师。“”中的经历让她一直在思考: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她认为教育需要肩负起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塑造灵魂的任务,期望语文课能承担这一责任。她以豁达的心胸和加倍的努力辛勤地耕耘在她所挚爱的课堂上,即使已经被任命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副校长,仍坚持让学校给她排课。在她心里,“第一线最能接触学生,最能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掌握其整个的发展过程。所以,要想把孩子教育好,不能脱离教育第一线。”[2]教学上的成就和学生的进步让一辈子从事小学教育的霍懋征感到喜悦和满足,她说:“这些年来,无论在什么场合,我都自豪地说自己是小学教师。”[3]

春风化雨,大爱若素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霍懋征

回忆其半个多世纪的教师生涯,让霍懋征感到由衷自豪的是:自己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人掉队。不管是当时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捣蛋鬼”,长大后都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霍懋征说:“我们的教育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专家学者、部长司长,可我们应该把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何永山是众多因为霍懋征而改变的学生之一,他是学校当年有名的“淘气包”,因为常常犯错误,多次留级,最后学校领导决定要将他送去工读学校。霍懋征听说后, 主动找到校长:“把他交给我吧。这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他还要一辈子做人呢!”就这样,何永山成了霍懋征的学生。在何永山进班前,霍懋征跟班里的同学约法三章,不揭他的短,不提他的过去。在何永山进入班级后,为了让他更快地融入集体,霍懋征仔细分析这个孩子身上的长处,发现他年纪大两岁,个头比其他孩子高,就请他当清扫小组的组长。当何永山出神地看着少先队鼓号队练习时,霍懋征知道,那是一种羡慕的眼神。于是她跑去找大队辅导员商量,让当时还不是少先队员的何永山破例加入了鼓号队。儿童节那天,何永山背起大鼓昂首挺胸地走在鼓号队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变得遵守纪律了,对老师交代的事情也认真负责了,这些改变都让霍懋征感到欣喜。许多年后的一次春节,已经成家立业的何永山带着全家来感谢师恩,给霍老师拜年。

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件件看似平常的事情,霍懋征都牵挂在心里,她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性格内向、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病了,她带着去看病求医,不辞劳苦地为学生买药、送饭;学生有经济困难,她就自己掏钱为学生买午餐;学生踢足球没有像样的球鞋穿,她在比赛前夕送去运动短裤和球鞋;学生的父母因公去外地出差,她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食宿……霍懋征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仅在“言教”,更在“身教”,她会用真切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那是一种春风化雨的力量。谈起霍老师的育人, 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深有感触:“霍老师以她精湛的教学艺术教给我们学识, 培养了我们的能力, 更以她的爱心, 以她真诚的言行教育我们成人。”[4]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中,既有国家领导人的孩子,也有工厂工人的孩子,然而不管是谁的孩子,在霍懋征眼里都是平等的。为了教育一个欺负女同学的男生,她去中南海跟学生家长作家访,在她心中,交谈的双方没有地位的差别,仅仅是一个普通教师跟一个普通家长之间的交流。最后,作为家长,这位国家领导人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带着孩子向对方道了歉。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霍老师坚持的教育信念,有时即便是生气得话到嗓子眼儿了,她都强制自己喝水、看东西、深呼吸,提醒自己“教师不能说伤害学生的话。”在其他教师眼里难管的学生,校长都喜欢交给她,搁到她班上,因为大家都知道她脾气好,不会对孩子们发火。霍懋征不赞成使用“乖”一词评价孩子,她说,“乖”是大人对孩子听话、不烦着大人的肯定,但孩子的天性不是乖,是动,迎合大人而扼杀孩子的天性,这样的教育不足取。有一年,霍懋征接手了一个爱闹腾的班级,班里的男生喜欢打篮球。有一次,见男生们拍着球跑,她过去一下把球抢走了,到球筐边上,一投就进去了,学生不服气,觉得是因为老师个头高,要比在罚球线上投篮,结果霍懋征还是投进了。学生们不知道,他们的霍老师曾是中学女子篮球队的队员。当老师的让学生们感到佩服,班级就变得好带了。

霍懋征曾把她的育人方法概括为八个字,“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她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有这样一个令众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因为霍懋征的课堂气氛常常十分活跃,提问时同学们会争着举手,有一个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也频频举手,但是问到他时却又总是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后来,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都举手,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的。”于是,霍懋征就私下跟他约定,再提问时,如果遇到会答的就举左手,不会的就举右手。看到他举左手的时候,便点名让他回答;看到他举右手,就不提问他。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举左手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只有当教师用心去读懂学生时,才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霍懋征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了他成长的机会。

学生孙旭至今还难忘班主任霍懋征当年那微笑的表情。作为住校生,孙旭负责清扫一条小路,这也是霍懋征上班时必经的小路。他记得,每次霍老师骑车来上班时,见到他,都会下车,笑着以朋友的口气问候他,并对孙旭的劳动表示赞扬和感激。至今,孙旭还能感到心里的幸福。多年后,老师或许会渐渐淡忘当时的场景,但是每当学生回忆起来,心里还是那么的温暖和美好。对他人关爱已经成为了霍懋征性格中的一部分,甚至当她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看到在她身边睡着的护工时,也会抬手示意女儿为其盖上被子。

一代师表,桃李芬芳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生能与教育相依相守,这对于我来说就是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霍懋征

霍懋征一直住在老式结构的旧房子里,不到十平米的客厅显得有些局促。墙上、桌角各处摆放的历届学生的毕业照片,黑白之间流淌着她的似水年华……[5]每当看着这些照片,想到学生们的改变和进步时,霍懋征便会陶醉在温暖和幸福之中,正是这幸福之感使她具有了永不枯竭的力量。1993年的教师节,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的庆祝霍懋征从教50周年的大会上,霍懋征动情地说:“总结我一生来从事教育事业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

霍懋征非常敬佩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教师之为教也,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善教者也。”[6]早在50年代, 霍懋征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讲读”教学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也深受学生欢迎。后来,随着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她主张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变过去的“讲读课”为“读讲课”,强调以“读”为主,以“导”“讲”为辅,希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从“要他学”到“他要学”到“让他学会”再到“让他会学”。尽管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但在教学上,霍懋征仍然孜孜以求,愿意不断省思自己过去认为对的教法,跟上时展的脚步。她把中国的语文教育置于世界母语教育的大环境之中,对比发达国家母语教育的先进经验来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通过分析加大阅读量与提高语文水平的关系,提出语文教育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仅要多,而且要精。在这一理念支持下的教学实验也获得了成功。霍懋征的爱人也是一位教师,在儿女的记忆里,小时候好像总是看到父母在静静地备课、翻阅资料,他们从不争吵,如果有争吵,一定是因为学术问题。

在许多人眼里,到了耄耋之年,该是坐享天伦之乐过安闲日子的时候了,可霍懋征却还是个大忙人。“虽然离开了教学一线,但我的心永远都不会离开学校,不会离开讲台,不会离开学生,我时刻都在关注着祖国的教育。”[7]霍懋征退休后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送教上门――她送教上门的区域覆盖五十多个地区县市,还应邀到西部贫困山区学校做义务讲学;二是教育科研,参与了“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组的工作;三是指导培训,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她讲师德,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讲语文创新,讲学校管理……她到西部讲课一直不收分文,还常常发起捐款助学。她的女儿笑称,您的课是“一文不值”啊。几十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让霍懋征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她珍视自己的这些经验,也想把它传授给年轻的教师们,希望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启发。“人在世界上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再有经验的人,死了也就完了。现在我多说一点儿,别人就会少走点弯路。”[8]

熟悉霍懋征的同事对她做事的认真和勤奋都有深刻的印象。霍懋征76岁那年应邀去平顶山的一所学校演讲,演讲讲到晚上七点多,随后的座谈会又讨论到了10点。回到旅馆后还对来访的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时间一晃就到了半夜12点了。本想该睡了吧,却见她还坐在被窝里,翻阅笔记本。天很冷,平顶山又没有取暖设备,霍懋征披着毯子,专心地整理笔记。原来是因为明天还有两场讲座,她的徒弟高惠先不解地问,那些讲座您不是讲过上百遍了吗,还要准备吗?霍懋征答:“当然要准备,对象不同了,怎么能不准备呢?”第二天清晨,霍懋征早早地起了床,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2010年,霍懋征终于停下了忙碌的脚步,走完了为她钟爱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曾经有人问她:“作为一名大学的高才生,却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有没有后悔过?”霍懋征回答说:“没什么好后悔的,我爱孩子们。”当学生和后辈回忆起他们的霍老师时,谈起的不只是她所带班级的学习成绩、升学率,更多的是她为学生、为教育大写的“爱”。她用爱心灌溉了一棵棵幼苗,使它们能够在成长的起步阶段就得到更多的人生养料,她献给教育的这份爱如同皎洁的月光、清澈的泉水,让所有人的心中都荡漾起暖意,久久不能散去。

附录一:霍懋征论教育

尽管孩子的情况不同,但是要相信每个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都会长大成材。

――霍懋征

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名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成功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霍懋征

附录二:评价霍懋征

对儿童的热爱,即求“真”;对教育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即求“善”;把教育教学视为一种艺术,即求“美”。“真、善、美”是霍老师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也是她的人生追求。

――顾明远

参考文献:

[1]苏婷.小学教师霍懋征:用爱耕耘一生[N].中国教育报,2010-02-21(3).

[2][8]王鸿雁.霍懋征――心灵的满足来自与教育的相依相偎[J].信息技术教育,2007,(2).

[3]杨再隋.一代师表霍懋征[J].语文教学通讯,2005,(4).

[4]司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记全国模范教师霍懋征老师[J].北京教育,2005,(2).

[5][6]程路.平凡的传奇[J].人民教育,2010,(6).

第9篇:小学教育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道德教育;重要性;课堂

一、小于道德教育的学前特征

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我们都有共识:必须狠抓才能提高国民素质,但是狠抓却困难重重,需要从小就开始,尤其从小学阶段就开始。那么小学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要联系小学学生的学前特征,为了分析小学学生的学前特征,可以将小学学生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接受过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孩子,第二类为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偏远农村地区孩子。

首先来探讨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孩子的学前特征,对于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孩子,一般来自偏远农村地区,区域发展落后,家长观念相对落后,条件差,家境贫困,孩子相对较多。但符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条件下农村偏远地区的家庭一般都有两个孩子,因不存在城市繁华地带居民对环境的担忧,以至于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受到家长的干预较少。孩子之间的交流较多,孩子会在部分利益面前不断形成共享的思想,这种孩子往往不自私。但因为家长干预少,孩子的自由空间大,孩子的思维较为活跃,形成胆子较大且公平的性格。农村家庭住户间的关系相对紧密,好多都有血缘关系,孩子在见到的大人都需要尊重,最终养成了很有礼貌的特征,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对更多人都比较看重,对更多人都更加信任。

其次,我们来探讨条件较好的城市孩子,大多从三岁开始就进入幼儿园,在幼儿园学习做人的基本道德,幼儿园的教学,基本都围绕在跳舞、唱歌、玩乐和礼仪的教育方面,孩子开始学习到了更多的礼貌,了解到孩子之间需要谦让,但因为这种谦让是非血缘小朋友的谦让,使得孩子的谦让更多明白表明的礼仪。因孩子离开父母早,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挤压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且长期因城市环境复杂,家长和幼儿园更多教育孩子存在的潜在风险及规避方式,使得孩子的心灵成熟更早,在幼儿园阶段开始梳理的社会防范意识,当然这是好事,但问题是孩子长期这种心态将会适用于任何人,导致孩子最红都会对家长的感情也难以与农村孩子对家长的感情相比较。

二、小学道德教育重要性

“道德”一词几乎左右着整个社会,但社会却因为“道德”而损失不菲。对于一个人而言,道德重于任何才干或金钱,一个无得之人有钱也是对社会有害的,有才也会对社会起负效应,故道德教育极为重要。无论与否接受过幼儿园教育,我们必须明白,小学才是教育的正真起点,小学才是社会教育的正式开始。因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已经有了影响,孩子对道德的认识处于了最开始的萌芽阶段,若小学教育能够更加重视道德教育,那么长此以往将会使得孩子对道德的认识和逻辑重新树立,如果放任自流,孩子的道德将会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上不断下滑,尽管因为学前教育的影响,不会下降的不可挽救的地步,但大大增加了后续道德教育的风险。从这个角度讲,小学道德教育本质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塑形阶段,孩子将在小学阶段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基本的道德逻辑,对后续教育来讲将会成为后续道德教育的基石。

三、小学道德课堂教育的实践

对于小学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必须要围绕思想品德课程全面展开,使得任何课堂和学校的其他任何空间都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现阶段小学教育,要求开设思想品德相关教育课程,以专门留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教育,但不容乐观的是,部分学校并没有将思想品德课程作为教育课程来开设,只是有名无实,尽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堂,但实质在进行数学语文的授课。即使有专业教师做思想品德课堂,也显得不够严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肩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在任何课堂和校园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看作是思想品德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舍得更多的时间用于道德教育,在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中计划安排几节相关的思想品德课程,选择一些不守道德者的负面影响和守道德的正面影响的相关案例,这些案例最好以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身边案例为主,以便加深学生对不良道德负面效应的亲身体会。在课堂或校园看到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任何一个老师都有义务当即批评教育,不能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去姑息,这样将会纵容更加不道德的行为。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尽可能依据学生学前特征有所差异,对农村和城市的孩子依据其特征有所不同,否则将会事半功倍。

四、小结

小学道德教育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塑形阶段,任何一个老师都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小学作为社会道德教育的一个正规化阶段,道德教育成果将影响学生发展的终身。作为小学老师,需要依据学生学前教育特征,有区别有目标面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将任何课堂和课堂以外的任何空间作为道德教育的课堂,以决不姑息的态度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坚决反对“无视主义”者,形成学校道德教育和培养的环境,使得不道德行为能够自我辨别和为我批评,从而使得不道德行为没有成长的土壤。

参考文献:

[1]李军兰,张爱萍.学习与借鉴――美、日、韩三国小学道德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