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范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精选(九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

第1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范文

关键词 资源专题教学模式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journalism teaching can based upon web 2.0 to develop perfect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break traditional content system of characters, as well as reorganize teaching contents. at last, the paper dwells on exploiting brand-new teaching topics which suits search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better and building informational resource-based topical teaching models.

key words resourcetopics teaching models

随着高校教学信息化意识的不断加强,基于web2.0技术环境,以 网络 课程、网络辅助课程、多媒体课件以及专题学习网站等项目为支撑的课程信息化目前已经步入尝试性操作阶段。诸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的特色课程均纷纷上马信息化建设,虽然成果的层次高下不一,但是基于信息化资源的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挑战是引人注目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其应用前景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通过教育信息化,探求基于web2.0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从而推进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新闻教育质量提升势在必行。《广播电视学》作为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较有特色建设思路,即突破了传统教学资源平面性、章节一维性,用开发组构专题的方式实现了对教学资源的重组,并在web2.0技术环境支持共享底层资源前提下,借用了本专业其他课程的信息化成果,甚至通过拓展工具,实现了跨学科资源整合,建构了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经教学实践检验,该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在新闻教育中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一、基于web2.0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所谓web2.0,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由用户读信息向写信息的改变,从基本结构上是由网页向用户工具的演变,从工具上是由浏览器向各类阅读器等内容 发展 ,运行机制上则是由客户服务器向web服务器的转变。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去中心化、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特征。基于web2.0的教学,创设了双赢的师生观和知识观,构建了多元的思维模式,注重师生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并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所谓资源,是 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各种客观存在形态或存在物。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中,资源是指支持教与学活动的,能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各种客观存在形态。通常包括实物资源(如网络媒体、教学器材和教具等)、人力资源(如教师、学习伙伴、教辅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和信息化环境资源(如 电子 教材、电子教案及相关文档、电子阅览室、internet、intranet、虚拟实验室、虚拟小组、虚拟课堂和信息工具等)。教学资源是一个系统,包括人、材料、工具、设施和活动五大要素。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要基于 现代 教育技术理念和手段,充分调动包括教师、学习伙伴、教辅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在内的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有效利用包括媒体、器材、材料、工具和设施等在内的实物资源,合理规划和建设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并为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资源进行包括信息质量、信息广度与深度、信息资源的稳定性与连续性等在内的全方位的评价。

《广播电视学》是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广播电视媒介本体性质和广播电视节目的采访制作及现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主线,综合应用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 理学 、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旨在探索和揭示广播电视信息传播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本质和 规律 。本课程融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于一体,其内容结构中包括广播电视史论、广播电视实务以及广播电视事业经营管理等,除了传授广播电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加深对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实际应用、媒介生态、社会功效及广播电视业的改革发展前景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广播电视的正确观点和方法。根据课程基本属性和web2.0的技术优势,本课程将传统的平面的教学内容经过重新规划、组织,在web2.0中建设了适合专业教学的信息化资源环境,具体内容包括“最新通知”、“课程信息”、“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程实践”、“自测练习”、“资源拓展”、“广电 论坛 ”、“在线交流”、“课程工具”等内容。

二、基于内容重组的教学专题开发

专题是该教学模式中的核心概念,是指整合了教学目标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的教学任务。专题的覆盖面很广,关键在于为教学所需要,同时学生感兴趣。专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问题来解决,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可操作的任务。

内容重组就是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重组、整合、打包。以内容重组为基础和特色开发的专题是专题性教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基于内容重组专题开发而展开,教学专题的开发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专题开发可以参照以下几个基本理念:

(1)要由师生共同开发。在教师主导下,在尊重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师生共同商榷,确定教学专题。

(2)要设计好问题。在既定的情境中,有一个以上方面制定不明确,问题描述不是很清楚或定义不明确,或者在问题陈述中不包括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是为劣沟问题。劣构问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3)要有综合性。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使学生将在各学科各专业选修到的知识综合起来,用以解决现实的问题。因为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求解过程本来就是综合性的。

(4)要有挑战性。即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一般稍高于学生已有的智力和非智力水平。挑战性专题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有整体目标。专题应当是整合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情感水平。

(6)要加强实践性。关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照上述几点原则,《广播电视学》教学内容由原来的章节内容经过重组,开发了“媒体特性与传播理论”、“节目系统与事业管理”、“节目生产与节目经营”、“界面人物与职业道德”、“广播电视受众调查”、“实验教学与业务实践”等六个专题,并为学生创设了一些劣构性问题,包括:社会性问题,如个人健康(酗酒、吸毒等)、暴力犯罪(少年犯罪、恐怖主义等)、社会平等(贫困、性别)、社会机制(家庭、 教育 )和社会公德(道德、个人品质);校园生活问题,如专业学习(志向、方法)、业余生活(爱好、综合 发展 )、师生关系(种类与评价)、衣食住行(消费观)、毕业设计(就业、升造)等。并要求主题单一,尽量一事一议;内容充实,要对所选问题做深入调研,收集素材;并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有数据、有讨论,有结论。

三、探究性教学环境建构

所谓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在这里是指通过浏览 网络 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知的结论,什么是需要进一步求解的问题,并通过虚拟环境(虚拟社区、虚拟课堂、虚拟小组协作等)交互过程,制定调查研究计划,并实施问题解决过程。在急于信息化的专题性教学过程中,探究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它能够保持学生旺盛的兴趣力和能动性,有助于专题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专题教学,需要建设良好的探究环境。探究环境主要由资源、情境、工具和支持等部分组成。为满足特定的教学情境需要,这四个组成部分可以任意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特定的、灵活变化的探究学习环境。

1.资源

包括实物资源(如网络媒体、教学器材和教具等)、人力资源(如教师、学习伙伴、教辅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和信息化环境资源(如 电子 教材、电子教案及相关文档、电子阅览室、internet、intranet、虚拟实验室、虚拟小组、虚拟课堂和信息工具等)。前文已经做过较详细地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2.情境

情境是指促进学习者理解水平发展的环境,包括真实的和虚拟的情境。情境的形式可以分为三种:

(1)指导式。外部人员(教师和教辅人员)创建一个调用信息资源的虚拟地址,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协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与资源相互作用的路径,帮促学生发展学习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2)生成式。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目标,然后根据问题需要确定在哪里查询资源,并对查到的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当然,学生在自主能动地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排除可以根据需要寻求外部的帮助。

(3)磋商式。这种情境是对指导式情境和生成式情境的有效综合,问题求解中学生和通过虚拟环境建立良好的学习伙伴或问题解决的合作联盟,目的在于寻求更加行之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另外,问题驱动是专题性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方式,所以,问题情境在探究学习环境中也非常重要。探究性教学环境所关注的问题类型一般有简单问答(question)、案例(case)分析、难题(problem)解决、项目(project)攻关等。问题情境也同样可以通过上述三种情境形式完成创设。

3.工具

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查找、获取和处理资源,帮助学生解释和评价资源的用途,并以具体的方法组织并表述理解。在以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环境中,工具主要包括搜索工具、处理工具和交流工具。

(1)搜索工具。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环境中,工具主要指具有专业搜索能力的搜索服务,包括系统平台内部搜索和互联网络搜索,搜索的直接结果应包括信息及其元信息。所谓元信息,即关于信息的信息,具体包括题名(title)、创建者(creator)、其他责任者(contributor)、出版者(publisher)、主题(subject)、说明(description)、日期(date)、类型(resource type)、格式(format)、标识符(identifier)、来源(source)、语种(language)、关联(relation)、覆盖范围(coverage)、权限(rights)等,不同类信息资源的元信息又有所不同。搜索工具要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资源链接,以便学生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支持。

(2)处理工具。对多种媒体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帮助教师和学生组织、综合和生成信息,包括文字处理工具、图形图像处理工具、数据管理工具、网络信息界面整合工具、spider组织工具等,对这些工具的有效利用,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建构知识,修正并呈现对知识的理解。

(3)交流工具。可以使学生利用文本、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和同步或异步方式共享各自的观点。e-mail和 bbs 等异步交流工具,使参与者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聊天室等同步交流工具能进一步实时协调合作方的学习活动。交流工具还可以帮助提高面对面交流和远程课堂的效果,为建立学习共同体创建更多的机会。

4.支持

支持活动很宽泛,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支持的机制主要包括教师对概念的描述和解析,对路径的指导和选择,多策略的定制和应用等,也包括学习共同体(如协作小组)提供的过程支持。

基于web2.0成熟的技术基础,创设《广播电视学》包括资源、情境、工具和支持在内的探究性教学环境是非常容易的。“最新通知”提供了关于学科专业课程的最新进展和专业教学的最新要求等方面的动态资讯,“课程信息”是专题性教学所要依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框架,“教师简介”提供了专题教学所需要的指导教师的相关信息,便于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有目的的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学大纲”和“授课教案”作为教学的基本文档,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路径 参考 ,“课程实践”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供了专题实践的参考原型,便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从别人的实践成果和教师提供的实践建议中获得间接经验,“自测练习”为学生探究提供了问题空间,有助于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领会概念的意义,“资源拓展”旨在打通学科、专业和课程壁垒,将有益于本课程专题教学的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探究提供综合性辅助,“广电 论坛 ”、“在线交流”和“课程工具”均不同程度地以工具的方式为教与学提供支持。

四、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设计

1.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

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围绕一个专题,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不同信息资源,并遵循学科研究与实践的一般规范和步骤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知识探究、专业创新等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的基本特征是:

(1)提倡对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利用。

(2)信息化资源并不能直接用来解决专题所生成的真实的问题,学生必须先将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再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3)要通过教学专题聚集资源,为专题教学整合有用资源,资源要服务于专题教学。

(4)突破学科本位,根据需要综合利用各门相关学科的相关内容,在孤岛似的学科知识之间架起融合的桥梁,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和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5)将大专题裂变为多个问题,通过问题研究明确任务,再通过任务分析明确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案。解决真实问题,容易使学生积极投身学习过程,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使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6)强调帮促探究和协作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利用知识、内化知识、积极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愿意学,学会如何学。

(7)提倡行动研究,注重过程评价,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完善探究过程。

2.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是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专题开发为前提,以活动探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并从多维角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模式图如下:

《广播电视学》课程在web2.0中实现了专题性教学设计,把传统的章节教学内容体系重组为专题内容,虽然各个专题内容的关联度不强,但是彼此都是探究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知识资源和概念支持,都为每一个专题的求解创设了特定的情境。该模式描述的是每一个专题教学的过程:在拥有了完备的资源、情境、支持和工具的探究环境中,专题教学从选题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拟定选题,并根据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对选题进行讨论,把拟定的选题进行任务分解,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明确任务以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辨别资料,评价资料的效用和价值,然后根据对资源的掌握情况进行任务落实,各成员各负其责,在操作中落实任务,并将各自的任务成果进行整合,整合后对成果进行评价、修改,再将修改完善的成果形式提交给班级交流展评,教师在展评中作出中肯的、 科学 的评价意见,提供各小组学生参考;学生根据交流展评的结果,进行集体反思讨论,整理反思意见,连同作品一起作为小组专题教学的成果。在专题探究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和反思能力。

参考 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2]hill. r. & hannaf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digital environments: the resurgence of resource-based learning, etr & d 2001, vol. 49(3), pp. 37~52.

第2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前言

在当前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与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正是因为如此,使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经逐渐发展成社会需求极为旺盛的一个热点专业,同时还是各大院校扩招中的重点专业之一。然而,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因此,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改革,是极为有必要的。

1.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21世纪的一个热门专业,受到了人们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能够培养出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然而,一些高等院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而影响了该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具体表现为:

(1)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一般情况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前两个学年所安排的课程并不多,但是在第三学年则往往会安排比较多的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对学生保持学习的紧张氛围极为不利;与此同时,在第三学年安排过多的课程,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进而不利于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学生在选择选修课时,学校或教师并未对其进行适度的指导,进而致使学生培养缺乏系统性。

(3)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且缺少工程实现能力,其所掌握的知识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当中。针对上述这种情况,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是极为迫切且有必要的。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对策

2.1 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

课程体系合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为:

(1)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跨学科课程等方面,应当进一步增加跨学科课程所占的比重,从而满足“宽口径”的需要[1];

(2)在选修课和必修课方面,应该适度增加选修课所占的比重,从而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学校可设置不同专业方向选修课形式,以便学生进行选择;

(3)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方面,可适度增加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以充分体现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特点;

(4)在课时结构、课程数量方面,应当注意科学性与合理性。学校在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进行安排时,不可将所有的重点课程、专业性强的课程都集中安排在第三学年,可转变以往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对所有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

2.2 强化实践教学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前提之下,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即学校可围绕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设计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基础,以强化教学内容更新与课程体系优化为关键,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和基础理论教学相连接的实践教学体系[2]。具体而言,就是改变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从第一学年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学生可参加的实践活动有五大类,即实验类、工程训练类、科技活动类、创新训练类以及研究和综合设计类等等。

2.3 改革教学考核方法

在对专业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不可一直停留在考核的表面之上,高等院校或者是学科教师应当对每一门课程的实际特征进行仔细的研究,进而依据其特征来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方法,从而提升考核的科学性[3]。比如在对一门课程进行考核时,教师一般会结合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几个方面,通过对这几个方面所占比例的合理安排,最终得出学生的学科成绩。通过合理课程考核不但能了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够掌握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教师应当依据课程特点,灵活决定考核的方法,部分课程进行考核时,(如DSP原理及应用):应当由三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30%)、实验(3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40%)。

在依据“边研究、边实践、边探索”的发展过程,对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革,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从理论教学上而言,在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法之后,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实践教学上,学校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例如实验操作、实物参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优化教学考核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水平,为将来学生更好的参与实际工作打下坚持的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探索,是势在必行的。进一步强化对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的优化与改革,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艳春.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1):82-84.

第3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范文

电子工程类专业作为当今热门的IT行业,相比较其他行业具有需求量大、薪水高等优越性,成为理工科学生的首选专业,以及国外留学申请的热门专业。本文主要对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

电子工程技术;社会需求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我们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处于新一代的数字化时代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如手机、智能家电、互联网络、无线通电、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等等均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对于电子工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此,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时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工科高校大学生面临毕业时也更多地选择去国外留学,学习国外更先进的电子工程技术。面对如此强烈的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学习热潮,我们有必要对该专业的职业特点及社会需求做一个分析,方便指导该专业毕业生明确就业方向,作出正确的职业规划。

2.电子工程技术的概述

电子工程类专业,究其字面意思,即电子和信息工程,它囊括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方面。本专业主要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控制和处理各种电子信息,培养能熟练应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高科技新型技术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电学方面的知识,要学习许多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讯原理等基本课程。引导学生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使用工具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不断发现问题、探索创新的能力。

3.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方向

该专业所学知识应用广泛,囊括网络软件开发、电话通讯、信息安全维护、物联网等多个领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拥有向智能化、移动化、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它突破了各个传统或者朝阳行业的界限,形成了无数条新型的产业链,如电子商务、通讯、数码科技等。如今各大行业都需要电子工程类专业人才。由于该专业具有实用性强,社会需求面广,就业岗位多,薪水较高的特点,毕业生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其发展空间大,与其他许多新兴学科行业关系日益密切,是目前我国高技术高科技的主要驱动力,对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方向:

3.1信息处理方面:用于各个行业的信息处理、管理、分析等工作,为医疗健康、新闻传媒、交通运输等涉及巨大信息处理工作的领域服务。比如将电子工程应用于医学领域,研发出CT扫描、MRI、ECT、PET-CT等一系列大型医疗设备,研发生物芯片、电子病历、便携式医疗电子检测仪、远程诊疗系统等促进了医院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音频视频的编码和解码、雷达信号的合成、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等方面也均涉及到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一些新型技术如卫星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光传输技术给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3.2电子系统方面:可用于导航、通讯等各种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比如工程设计、施工、基站机房的调试,路由器、交换机的开发。例如在国防军事领域,目前,许多国家获得情报优势的主要手段是机载、星载、舰载和陆基传感器,将武器系统与通信网络技术综合是实施军队转型和联合作战必要条件。

3.3空间电子技术方面:可用于空间科学联合航天电子信息系统工作。

3.4电力系统方面:可用于国家电网相关工作,如电厂和变电站的设计、线路的调试,电器设备的研发、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

3.5电磁场和微波技术方面:用于天线、电磁场的应用系统研究、设计管理。

3.6电子消费品方面:用于硬件和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数据通信的设计与研发等。

3.7其他非电子行业:汽车、化学、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同样需要涉及电子工程技术。

3.8本专业同学还可以继续深造,成为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本专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新型通讯业务产业、软件开发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集成电路开发产业。本专业目前最为短缺的信息技术支持人才有:技术故障排除、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及配置更新、系统操作监视和维修等技术支持人才。

4.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现状及前景

中国的IT行业虽已经起步几十年,但仍旧属于朝阳产业,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近几年一直都是报考的热门专业。目前,涉及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多,社会需求量广,薪酬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社会需求都非常可观。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同样存在不小的就业竞争压力。总观近几年来本专业的市场供求关系,普遍还是保持相对稳定,本专业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均有比较广阔的市场,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浙江、江苏、大连等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对于这些IT行业发达的城市,社会需求虽大,但是大多公司或企业都要求应聘者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毕业生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才有可能被录用。

5.结语

通过对电子工程类专业的近几年的社会需求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本专业前景仍旧相当可观,但是就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本专业学生应当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扎实地学好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应届毕业生应当理性分析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清醒地判断出最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及时关注专业动态,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各大高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各种科技讲座和竞赛,指导学生完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性工程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出新一代高科技人才。

作者:戚思远 李绪文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春,马驰,题原,等.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2):81-83

[2]肖钒,贺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通讯世界,2016(17):234-234

[3]张春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景及职业发展情况分析[J].河南科技,2013(32):58-58

[4]魏小玲.电子工程类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4(20):144-144

[5]杨宏威,王静.电子工程师的摇篮——应用性极强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就业方向[J].考试与招生,2012(5):42-43

[6]张晓东.浅论电子信息工程[J].科技风,2011(10):28-28

第4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范文

【摘 要】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文章主要针对电子信息专业相关课程如何引入EDA仿真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人才培养;电子信息专业;EDA仿真技术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通过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2010年6月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计划实施期限从2010年到2020年,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以来,全球“代工巨头”富士康,格力集团纷纷前来落户,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激增,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电子信息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主要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等,相关EDA技术的引入无疑会对这些课程的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下就针对不同EDA软件的引用做初步的分析和总结。

一、Multisim软件的应用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信类学科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后续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的重要保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电路分析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合理的思维方式,达到理解和掌握电路理论规律的目的。而Multisim软件的引入即可使得该课程中繁杂的理论得到最直观的验证,从而使得“教”与“学”都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如电路基本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运用Multisim软件构建模型如图1-1所示,通过仿真图1-2即可轻松得出结论I1=I2+I3,即任意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图1-1 电路模型

《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工科类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外部特性,放大器基础,放大电路的负反馈技术,低频功放,集成运放及其运用,稳压电源,波形产生电路,使学生具备模拟电路基础调试的技术、技能和方法;《数字电子技术》则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可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专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图1-2 电路仿真图

而Multisim软件的引入可对电路进行仿真和演示,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直观,使得传统教学中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专业问题变得形象易懂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二、Proteus软件的引入

《单片机原理及技术》是电信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在学生修完电子技术类基础课程之后,为加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体现电子技术综合应用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单片机的组成、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中断、输入输出接口、A/D、D/A的使用方法及其应用、单片机的键盘、并/串行口等。并通过实例深入讲述了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方法,接口应用和典型应用系统设计及开发过程。传统的单片机开发只能借助实验箱进行测试和功能验证,而由于实验设备和实践学时的局限性,无法使得每一名学生,每一个实例都完成硬件调试,所以Proteus仿真软件的引入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例2-1为彩灯源程序,可实现彩灯闪烁、间隔亮及左右流水的不同控制,图2-1为彩灯间隔点亮Proteus仿真图,既直观又能达到验证程序功能的目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1:彩灯源程序

ORG 0030HMAIN: MOV R0,#0

LP0: MOV A,R0 MOV DPTR,#0100H MOVC A, @A+DPTR

MOV P2,A ACALL DELAY05S INC R0

CJNE A,#11H,LP0 SJMP MAIN

DELAY05S: MOV R7,#250 D0: MOV R6,#250

D1: NOP NOPDJNZ R6,D1 DJNZ R7,D0

RET ORG 0100H

DB 0FFH,00H,0FFH,00H,0FFH,00H,0FFH,00H,0FFH,00H

DB 55H,0AAH,55H,0AAH,55H,0AAH,55H,0AAH,55H,0AAH

DB 01H,02H,04H,08H,10H,20H,40H,80H

DB 80H,40H,20H,10H,08H,04H,02H,01H

DB 11H

END

图2-1 彩灯间隔点亮Proteus仿真图

三、Quartus软件的应用

《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大规模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FPGA和CPLD的结构,掌握一种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语言),掌握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及应用方法等。当用VerilogHDL语言设计一个电子系统后,需要验证其正确性,仿真软件Quartus不仅可是实现对电路功能的验证,还可自上到下完成电路的转换和纠错,使的设计效率大大提高,设计周期大大缩短。如例3-1为四位二进制乘法器的VerilogHDL描述,图3-1为乘法器的仿真图。

例3-1:四位二进制乘法器的VerilogHDL描述

module MULT4B (R,A,B);

parameter S=4;input [S:1]A,B; //A,B分别为乘数和被乘数 output [2*S:1]R; reg[2*S:1]R; integer i;

always@(A or B) begin R=0;

for(i=1; i

endendmodule

图3-1 乘法器的仿真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将EDA软件引入到电信专业的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运用软件辅助设计功能提高设计效率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EDA软件不断更新,直观性和实用性必将大大提高,将它们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也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廷才.电工电子技术EDA仿真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王超,孙万麟.EDA技术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0(9).

第5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范文

关键词:转型;IT支撑系统;OSS;大客户自助网管

中图法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403-03

OSS System Construction with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Telecom: Key Account Self-Servic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LI Ding-yu1,2, OUYANG Song1

(1.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2.Departm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Hunan Branch of China Telecom Corperation Limited,Changsha 410014,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dea of carriers to maintain support from device-oriented towards customer-oriented changes in their IT support system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urgent, and f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upport system (OSS ) belong to IT support system is no doub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ide of the Transformation.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support system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transformation ,and Highlights the status of OSS and transformation of idea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province; and specific description of such a set of market-oriented, customer-oriented support for truly effective busines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upport system - key account self-servic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IT support systems; OSS; key account self-servic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当前,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家加快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战略的形势,运营商按照原有的业务和服务模式将难以满足需求,从“提供单纯的通信服务”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转型成为我国运营商的共同目标。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IT支撑系统的支持。而运行维护支撑系统(Operation Supporting System以下简称OSS)在整个IT支撑系统的转型和发展中无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一个角色。

本文对集团公司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了OSS的转型发展思路。并具体描述了OSS转型系统――大客户自助网管系统。

文章首先介绍了IT支撑系统在中国电信转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以及转型的必要性,然后具体阐述了OSS在我省的现状已经发展转型的思路,接着按照系统组织结构和系统功能详细阐述了OSS转型系统――大客户自助网管。

1 IT支撑系统与中国电信转型

当前,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家加快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战略的形势,运营商按照原有的业务和服务模式将难以满足需求,从“提供单纯的通信服务”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转型成为我国运营商的共同选择。然而 ,在拓展新市场的过程中,运营商不仅要提供不同种类的业务,与此相配套地,还要提供不同的业务组合模式、计费模式、服务模式。这些均离不开IT支撑系统的支持。

中国电信IT支撑系统即与中国电信企业转型和精确化管理相适应的新一代企业信息化综合平台(CTG-MBOSS),其中包括面向人力、财务、规范工程等企业管理的管理支撑系统(MSS)、面向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的业务支撑系统(BSS)、面向资源配置和网络运营的运营支撑系统(OSS)、面向经营分析决策和信息数据管理的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即企业级数据架构EDA),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IT组织管控服务体系等。而其中OSS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伴随电信业的快速成长,OSS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建设、部署以及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IT支撑系统无论从架构、能力还是服务水平上都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系统必须实现转型。所以说,作为电信运营的“中枢神经系统”的OSS,其转型将是电信转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我省OSS系统现状及转型思路

网络运营支撑系统OSS是面向资源(网络、设备、计算系统)的后台支撑系统,包括专业网络管理系统、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业务开通系统、服务保障系统等,为网络可靠、安全和稳定运行提供支撑手段。近几年来,国内OSS系统在管理理念和理论、标准和研发、规划和建设、应用和管控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差距,下面就从我省OSS的具体情况说起,来谈一谈OSS转型的必要性和转型的思路。

2.1 我省OSS现状

我省的OSS建设总体分层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将OSS系统的建设从下到上分为“综合网络管理”、“服务管理”和“决策”三层。另外提供全网全专业的资源管理和调度的资源管理部分,提供企业内部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功能的安全管理部分,这两块也是我省OSS系统组成不可或缺的。对于以上层次的OSS建设我们发现仍存在许多缺陷,例如从综合网络管理方面来说,各个专业网管的系统、数据分散,其智能化程度也比较低;网络资源管理方面,由于没有全网网络资源管理平台,导致了资源调度滞后,水平较低;服务管理方面,在没有运维电子化管控和故障综合展现平台的手段支撑下,运维面向客户、面向市场也就成为了空谈。

反观国外电信运营商,绝大多数都已基本实现流程自动化,集成程度较高,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模型,便于发展新的业务,大都处在领先阶段。因此我们的OSS的转型需求已经迫在眉睫。

2.2 OSS的转型发展思路

OSS发展是需要电信运营转型强有力驱动的,OSS系统需要配合战略转型的要求,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合理布局建设,相应进行改造和调整,积极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为企业提供综合化的服务支撑手段。

OSS今后的发展,我想应该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系统部署的集中化:按-省两级建设OSS系统,发挥网络集中监控、集中配置、集中分析的优势。各类OSS系统物理集中设置,实现网络监控、网络维护等各项生产工作的集中开展,然后实现系统功能集中,先分专业集中,后跨专业综合、整合功能重复系统;其次是管理范围的综合化:综合运维管理系统完成监督考核、综合分析多专业运维情况,成为企业发展决策基础、网络维护部门的信息共享门户和指挥调度平台。综合的网络管理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是多专业信息集中处理的综合控制平台,将客户资料与网络设备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关联,可以向客户提供SLA和端对端的服务,建立健全以网管控制为核心的维护体系;其三是快速敏捷的流程化。参考TMF的eTOM等国际标准,从企业业务流程出发,建立端到端的流程拥有权的概念,以此将企业内部各个流程整合起来,使系统能够为各个生产和管理等流程服务。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客户导向的市场化。网络管理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OSS成为全面支撑市场服务和经营的后台重要手段。网络管理系统将会更多实现业务层次的管理,真正做到全程全网、对重要客户、大客户端到端的业务管理,为网络的运行、企业的决策和客户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这样才能真正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OSS自身转型的同时帮助企业完成整体转型。

3 OSS转型系统――大客户自助网管

上文已经提及客户导向的市场化是OSS转型的重中之重,确实发展大客户、为大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已成为中国电信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原因很简单,锁定有价值的大客户用户,才可以在和对手的竞争博弈中争得先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保有大客户,是中国电信目前乃至今后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只有紧跟中国电信转型的步伐,建立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推出一套完全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支撑系统才能真正有效地支撑企业的运营。我们的大客户自助网管就正是这样一套系统。他解决了大部分运营商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运营商只关注于自身网管的建设,虽然自身网络维护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却很少有针对大客户接入专门建设的网管系统,以至于大客户网络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发现、排除,导致客户抱怨甚至给竞争对手造成机会,导致客户流失。

我们的大客户自助网管系统充分从大客户的角度出发,通过授予大客户特定的访问权限,使大客户可以通过Web界面查询和监控与自身相关的网络拓扑、告警状态、历史运行报告等指标,感知网络质量。该产品为大客户提供了业务部署与运行效率的分析手段,并建立与电信维护部门进行直接报障和沟通的互动渠道。

3.1 系统组织结构

大客户自助网管系统通过与各本地网综合告警系统的关联,实现数据(包括IP)、传输、交换等各专业设备与客户关联告警设备告警、网络拓朴、网络性能的实时采集和集中呈现。通过与大客户资料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进行关联,实现客户业务的全程路由设备与告警实时关联展示,SLA(业务等级协议)的关联分析和显示,客户业务组网拓朴展示;通过与服务保障系统(电子工单运维系统)关联实现自动或人工生成并派发故障单,提供网络运行质量和故障统计分析,保障大客户业务质量。

通过对客户私有网络的网络信息、设备信息的采集,完成对客户内网的监控,并通过内部7×24小时的监控中心,发现故障,并通过流程支撑系统完成对客户内网故障解决的管控;

通过设置客户服务门户网站,直接为客户提供业务组网拓朴的展示、业务质量的监控,管控流程的监视,各类质量服务报告等;

3.2 大客户自助网管功能描述

电信大客户自助网管平台具备的主要功能包括:

3.2.1 客户业务视图管理与呈现

系统分层分域显示客户网络拓扑结构,并能实时显示网络中的设备状态,见图3;

3.2.2 大客户告警监控

大客户告警监视功能完成以大客户为视角的告警呈现,其主要功能包括:告警综合呈现、告警列表呈现、告警在大客户网络拓扑上的呈现、告警查询与统计和告警呈现规则管理等功能。

3.2.3 大客户故障在线申告

大客户在发现影响到业务的告警后,可以通过Web界面,基于当前发现的影响到本身业务的告警,发起一次故障的在线申告,申告信息将直接提交到电信维护部门进行处理。

3.2.4 大客户故障处理流程管控

大客户监控服务能够实现与电信电子工单运维系统的联动,派发故障单到工单系统中,利用电信内部的全程全网工单处理流程,及时快速的处理大客户故障。

3.2.5 大客户在线服务

提供给大客户一个与中国电信网络监控人员网上在线实时交流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客户不用到营业厅就可以实时享受到专业、高效的服务。

3.2.6 大客户数据报表生成

能够提供了丰富的报表统计和分析功能,供客户直观了解到一段时间内租用业务的运行情况。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制灵活丰富的报表浏览模版,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报表需求。

总的来说,我们的大客户自助网管区别于面向网络和设备的专业网管系统,而是专职为大客户提供服务的支撑系统,它将提升中国电信大客户的售后服务质量,提高中国电信的市场整体竞争能力,能很好的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可管理型业务的需求,通过大客户自助网管系统的建设能够快速提升大客户保障的能力,促进了OSS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转型,我们坚信只要能够以集团公司的指导为准则,顺应中国电信OSS转型的趋势,群策群力,全心投入,必能将我省电信的OSS系统建设提升到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范文

一、引言

近几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其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这种生源充足、社会需求旺盛的一派大好形势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及时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手段,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解决以下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1)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的问题;(2)专业雷同与办学特色的问题;(3)专业宽口径与人才多样化的问题;(4)与上述相关的教学组织运行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使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大多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较差,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

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它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

3.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最新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一方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易造成老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局面。

4.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适应时代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是培养现代电子专门人才迫在眉睫的需要。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教学核心,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电子产品工艺训练则采取训练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元器件的测量、元件的装配、元件的焊接、电路的调试、电路的维修等工艺进行反复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实践类课程的笔试一律开卷考核,允许学生使用任何工具和仪器。有些实践课程可以进行分段考核和实时考核。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学生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包外,还应对已有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也能从事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尤为重要,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己编程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计算机教学效果。

(四)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强化开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既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要求,又及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对于课程内规定完成的实验,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习后,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为学生排位,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各种相关信息,供教师和学生查询。针对开放实验后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问题,要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具体构思为:学生进入实验进行课内实验时必须通过预习检查(可通过预习检查课件进行);基础实验教学过程实现网络化管理;值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加大实验报告的比重;采用答辩和集中进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质量。

第7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电子信息 实验教学模式 立体交叉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贯彻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起着重要作用[1-2]。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学科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如何实现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吐故纳新,适应学科发展要求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是目前实验教学面临和需要探索的一个关键问题。当今,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学科交叉与融合成为了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人才培养的制高点。电子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集成越来越突显,学科交叉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3]。由于综合性大学各专业为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单兵作战”,实践教学模式缺少宏观性和整体性,实践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生思维训练路径程式化、同质化。因此,构建立体交叉的电子信息实践教学模式和平台,对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立体交叉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依据学科专业的相关度、知识的交叉性以及综合性大学的特点,使不同专业学生在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超越专业界限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二、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

依据学科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按照“基础综合研究”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分层次、模块化、多元性”电子信息实验教学培养体系[4-5]。

分层次体现在:基础训练层,采用问题设置与背景反思模式,转变实验辅导为实验引导启发。综合设计层,加强模拟仿真实验技能,构建软件仿真和硬件实验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研究层,采取自主、开放、研讨相结合的模式,以科研实践为主题,以学生小组为组织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师的各类科研课题当中。

模块化体现在: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按照模块化的方式组建实验教学内容,每个模块中设置必做实验、选做实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模块实验,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可以按照实验的难易程度来选择模块,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多元性体现在:第一,实验课形式的多样性,实验教学由课堂实验、开放实验和校外工程应用实践等多种实验课形式组成;第二,实验要求的多样化,针对电子类、信息类、非电类不同专业实践要求存在差异,在实验不同阶段,包含了必做实验、选做实验、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实验和自选实验。第三,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综合性、强能力”的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对电类学生进行前瞻性、应用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对非电类学生进行厚基础、综合性、高素质培养。

三、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按照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研究性实验的架构,主要开设电子电路类、通信技术类、计算机应用类、新技术与创新研究类实验课。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广泛性、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性、技术发展的快速性等特点,优化实验教学内容[6]。

(一)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电子类公共实验教学模块

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对创新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对电子类公共实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形成1个工程基础训练模块、2条学科基础主线实验模块、3个EDA实践模块和4种嵌入式系统应用模块。其中,工程训练模块是理工科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电子技能,它包括电路组装调试、电子仪器测量和电子工艺训练,这一模块是所有电类和非电类专业都应熟练掌握的。2个学科基础主线模块即电子电路基础实验、微机软硬件基础实验。电子电路实验包括模拟、数字电路设计和电路综合课程设计;微机软硬件实验主要涉及微机原理与接口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Matlab应用程序设计。3个EDA实践模块,包括电路仿真与PCB板设计、EDA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4个嵌入式系统应用模块,包括单片机、DSP、FPGA/CPLD和ARM系统应用。这四种集成芯片在智能控制、消费电子、航天国防和移动设备等领域应用广泛,对不同专业可以在四种嵌入式系统中选择其一或其二作为必修实验,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强化电子信息新技术实验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发展,不断调整、扩充和更新专业实验内容。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程控交换、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天线设计等实验基础上,跟随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开设移动业务数据平台分析、物联网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实验内容体现模拟与数字结合、软件仿真与硬件实现结合,实验教学与教师科研结合,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现代电子技术设计方法学革命带来的变化――科学化和高效化,搭建学生在校学习到就业的衔接平台。

(三)加大交叉创新研究实验力度和覆盖广度

根据山西大学学科优势,依托“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电子信息与物理交叉学科,开展量子保密通信的交叉研究实验,开展全光纤分离调制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设计的创新实验,开展基于光电联合检测的煤质检测仪和痕量气体检测的研究性实验,实现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依托“智能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交叉方向,开展脑-机交互与机器人运动系统的交叉研究实验。在电子信息与生物医学交叉方向,开展细胞生物电信号检测、人体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系统和医学物联网应用等创新研究实验。创新实验覆盖范围从电子类、信息类专业扩展到一些非电类专业的优秀学生,创新研究实验小组由不同专业学生交叉构成,可以起到学科专业互补和广泛交流的作用。

(四)加强综合课程设计、科研训练和工程实习

山西大学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从2007年实行三学期制,学生在小学期可以完成各类实践活动。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群体系要求,小学期在非电类专业开设电子技能工程训练,在非电类专业开设电子电路综合课程设计,在电子类专业开设嵌入式系统综合课程设计,在信息类专业开展校外工程应用实习。通过课程设计和工程训练,达到课程内的综合、课程群落间的综合、学科应用的综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融会贯通。

四、优化实验教学平台

(一)建设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工程应用实践平台

电子类与信息类专业是工程应用较强的专业,同时,与信息产业、煤炭产业、电力产业、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发展密切关联。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电子工程应用实验平台,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煤质在线分析、痕量污染气体检测等应用性较强的工程应用实践教学平台。

(二)建设学科交叉集成的创新研究实验平台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研究性实验,结合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建设创新研究实验平台。基于电子信息学科与生物医学交叉集成,建设脑电事件相关电位测量系统、肌电信号检测与机器人开发系统、细胞膜片钳测量实验系统,从事脑-机交互、细胞生物电测量、生物医学信息检测的实验研究。

五、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采用导师负责制,全过程开展研究性实验

通过将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应用研究实验与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紧密结合,从基础到前沿,全过程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5]。将提出问题作为切入点,建立以“问题为驱动”的实验研究思路和方法,把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入问题之中,并不断扩展问题意识,让学生自然而然走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实践之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实验中心的教学资源因材施教,给予学生个性化教育与指导。通过组建不同专业学生实验小组,引导学生选题、开展小组讨论、研讨实验方案、撰写研究论文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要求,初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二)利用网络化资源平台,拓宽实验教学范围

建设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多媒体实验课件、网络课件、电子教案、EDA软件工具、仪器使用手册、元器件手册、芯片设计应用资料、教学案例录像、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录像等网络教学资源。在网络交互平台上,实时实验疑难问题、学生反馈意见、教学情况调查、实验室利用情况等教学辅助工作。通过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开放性的实验环境,拓宽实验教学范围和空间。

(三)以学生为实践主体,力求共性与个性培养相结合

教师设计的所有教学活动最终要以学生的掌握为落脚点,转变实验辅导解答为实验引导启发,教师不直接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而是给予原理性或方法性的引导与启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行找到问题的答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实践。对于综合应用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既要突出实验的共性问题,又要能够与教师的科研背景相结合,让学生既达到基本要求,又开拓眼界,激发学生自主实验和探究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六、结束语

构建科学合理的“四纵三横”立体交叉实验教学新模式,在宽口径专业教育引导下,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引导创新、实现多学科交叉、软硬件并重、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该实践教学模式已在山西大学2010级、2011级和2012级本科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中得到实施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教学在学生评教中获得了好评,学生获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明显增多,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成绩显著,可为综合性大学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J2011005);山西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于卫.综合性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1):91-96.

[2]王秋华.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8,77(1):64-66.

[3]刘宏.构建创新创业特色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7-140.

[4]邓婉玲.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41-46.

[5]肖卫初.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6):126-128.

第8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范文

关键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

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是随着我国电子辅助设备技术的发展,引入到建筑设备中的智能化技术增多。在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主要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监控报警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排队及显小系统,家居智能化系统等方面。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因素较多,施工中技术路线,材料质量和施工设备状况都影响着工程质量

一、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影响因素

衡量弱电技术的主要依据包括: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信号传输的精确程度和可靠度等。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低电压电能。例如,进行控制建筑大楼,报警监控,消防电气控制等,都属于该方面。第二,信息信号传输,例如,有线电视信号,电脑网络和信号接收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相关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影响着未来弱电技术发展,采用更加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实现复杂的的智能化操作都必须计算机技术保证。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管理着弱电系统,其工作水平和可靠性都决定了弱电系统的服务质量。因此,计算机技术在弱电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弱电智能化发展程度。

(二)信息传输技术,通信技术主要影响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信息传导,是智能控制中的传输环节。现代的信息传输技术包括宽带,无线信号,多多媒体通信技术和ATM通信技术,这些在建筑弱电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传输技术朝着数字化,高速化和稳定化方向发展,建筑弱电智能化的信息传输也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此外,信息传输技术能够为弱电技术提供信息平台,保证系统内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三)施工工程管理技术,由于弱电工程所涉及的专业技术要多,需要工种广泛,有效地工程管理技术,包含了学科其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基础,目前弱电系统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非常短缺,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每个子系统都很先进,并且都具有关联性,整个系统项目的并网过程也比较复杂,在短期内不容易培训出能胜任这种岗位工作的工作人员。有的弱电系统工程,施工队伍基本上都没有专业的施工工人,在施工过程中,配管配线及末端设备安装这类劳动密集型作业,一般都要临时雇用一些民工,这些民工的技术水平,责任感,职业道德都不让人放心,往往在工程中留下质量隐患

二、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重点

(一)弱电智能系统技术方面的管理,应当根据合同以及设计的要求进行工程的界面方面进行调整并再次做出这些方面的确认,主要的工作范围是弱电系统的各个系统和系统之间,子系统同各个分支专业工程的界面,主要是机电设备专业,土建专业以及装饰专业等。其次,包括产品的供应商施工单位和承包商之间的工作范围,以此对其工作的责任进行分割。弱电工程作为系统运作的核心内容,其确定的界面是系统开通所必备的条件,同时也是整个的难点以及技术管理的重点。

(二)弱电工程最主要的就是设计的相关资料,对其审核主要是对合同中的监控点表或者是施工图和设备清单等进行核对,确保其和实际情况相一致,即保证监控点表可以反映真实的各个监控点位置,并且对接口的匹配受控点以及监测点。设备清单和实际使用的设备在型号数量以及规格上与清单一致并且是与设计图纸中的保持一致,这样综合各方面条件才能够对系统的硬件系统进行确保,同时联动以及信息通讯接口的技术参数以及接口界面都可以满足要求。

(三)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与验收,由于弱电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按照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交接验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提交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作质量和防止扯皮。

三、计算机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技术要点

(一)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综合布线是一种具有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用以服务建筑物中所有通讯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现在和将来的布线要求。设计应以智能建筑的现实和计划需求依据。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与信息资源等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国内外建立远程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子系统间接口方面,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系统的控制器与受控设备之间往往互控,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系统的报警联动,各种管理信息资源网络的互联,需要设备之间或系统与设备间的软,硬件连接,需要对各自的接口界面进行处理,以便可靠运行,但往往因为系统要求不明确与技术规则不统一,各承办商接口界面不统一于彼此推诿,技术部成熟或技术部可行,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四)母线的安装,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插线的母线在运行的现场中要放置在室内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密集型的母线必须要做绝缘的检查。母线安装前,母线通道的所有线路都要经受潮湿程度的检查,避免成品受到损坏。母线需要与开关的设备相连接,不受到额外的应力;母线的各个连接部位要密封好。

综合上述,工程实施是智能建筑成败的关键。因此,应采取有效地策略的方式提高建筑水平,加强智能化建筑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完善,从而确保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宪全.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第9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述范文

简历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是求职和招聘中间的一个重要媒介,在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和企业招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子信息求职简历,以供大家参考。

电子信息求职简历一:姓 名:

性 别:女

年 龄:22

婚姻状况:未婚

籍 贯:湖南

现所在地:浙江

求职意向

工作经验: 应届毕业生

意向岗位: 电子/通讯/电气/电力技术类其他;行政/人事/文职类其他;电子测试工程师

求职类型: 全职

期望月薪: 面议

到岗时间: 面议

期望工作地点:浙江、湖南

自我评价

本人在开放性实验室给老师当研发助理两年,主要从事单片机硬件方面设计开发;同时兼顾做一些和企业合作的项目申请。本人专业知识扎实,在校表现优秀,努力钻研项目。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奉献精神。

教育经历

2011年9月~2021年7月

浙江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获得证书:浙江省第×届(TI杯)电子设计制作竞赛×等奖等

课程描述:模电、数电、电路、通信原理、光纤通信、高频、PLC应用

获得证书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二级、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三级(单片机)、英语等级四级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电子信息求职简历二:姓

名:DD先生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广州身材:176 cm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2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电子/邮电/通讯类:电子技术、计算机类、市场销售/营销类: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月薪要求:1500--2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七海船务公司起止年月:2007-07 ~ 2007-09公司性质:所属行业:担任职务:文员工作描述:在七海船务公司,主要从事整理文档,船务操作协助,贸易跟单协助等实习工作,在工作期间学会虚心请教他人,主动认真,并得到该公司主管的好评与赞赏.离职原因:公司名称:省乒乓球协会起止年月:2006-07 ~ 2006-09公司性质:所属行业:担任职务:招待员工作描述:在省乒协任职招待员,从事招待工作。在此期间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群,我学会如何解决处理各种问题,妥善处理好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因此获得该协会的好评。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最高学历:本科毕业日期:2009-07-01所学专业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所学专业二:通讯电子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2005-092009-06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对电子设计软件具有良好操作技能, 熟悉各种调试电路仪器的使用;熟悉通讯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于电脑故障维修有一定能力.在工作方面有很强责任心. 详细个人自传我先后在各行业从事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工作本着踏实、认真的态度,极富工作和团队精神;我乐于与人沟通,能处理好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协助主管人员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并能够快速学习并熟悉工作。具有很强的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 及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团队意识,能吃苦耐劳,做事持之以恒,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大学四年之中,我曾通过各方面寻求多种社会实践工作,为求能够有更多的经验与教训,力求提升自我能力,并能在将来实习和工作里面有更出色的表现。

对电子设计软件具有良好操作技能, 熟悉各种调试电路仪器的使用;熟悉通讯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 个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猎德村齐云里1号5楼 (邮编: 510623)联系电话:020-XXXXXXXXX家庭电话:020-8XXXXXXX手

机:136XXXXXXXXXXQQ号码:电子邮件:个人主页: 电子信息求职简历三:姓

名:MM小姐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广州身材:160 cm 51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2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电子工程师/技术员:助理、物流助理/专员:助理、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月薪要求:1500--2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广东省考试中心起止年月:2008-10 ~ 2008-10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教育事业担任职务:扫描员工作描述:负责成人高考试卷的扫描工作离职原因:公司名称:颐龙山庄起止年月:2008-02 ~ 2008-03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饮食,旅游业,宾馆担任职务:服务员工作描述:离职原因:公司名称:广州市天河区社区服务起止年月:2007-09 ~ 2008-06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信息咨询,事务所,人才交流担任职务:文员工作描述:资料的整理离职原因:公司名称:电信学院起止年月:2007-09 ~ 2008-06公司性质:所属行业:担任职务:学习委员工作描述:负责班上同学的学习工作离职原因:公司名称:广州天河华亿百货商场起止年月:2006-01 ~ 2006-02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商业服务担任职务:派单员工作描述:派发传单,担任宣传工作离职原因:公司名称:师大家教中心起止年月:2005-10 ~ 2007-06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教育事业担任职务:家教老师工作描述:辅导学生学习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最高学历:本科获得学位: 学士毕业日期:2009-07-01所学专业一:电子信息工程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1993-091999-07逸夫小学综合1999-092002-07良口二中综合2002-092005-07从化二中生物2005-092009-07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大学英语四、六级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优秀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真诚,责任心强,敢于尝试,虚心好学,踏实肯干,善于分析和观察事物,对事情有耐心,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注重团队合作,有强列的集体荣誉感。带着一份自信,一份勇气,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让我追求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空间!能力与个人综合素质结合,性格和风格的统一,我喜欢这一份工作,我坚信我可以胜任这一份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您给我一片天,我为您创造新的奇迹!谢谢! 详细个人自传我叫温娜思,生于1986年6月10日,是广东省从化市人,汉族人,于2005年参加高考,考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现在就读于电子与信息学院05电本班。

1993年9月我刚满七岁就上逸夫小学,从此我踏进了受教育的门槛,开始步入了知识的天堂。小学一年级,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先队,鲜红的红领军挂在我的脖子上,我用响亮的歌声唱出了少年先锋队队歌。到了五年级,在同学的拥戴下,我荣幸地当上了班长,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劳动,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逸夫小学。

1999年9月我考进了良口第二中学,开始迈进了我独立生活的人生,面对远离父母,生存于陌生环境的压力下,曾经有想放弃学习的念头。后来,在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学会了坚强和独立,我不断的成长着,并逐渐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从不放松,后来以优秀的成绩升上了快班;在生活上,我尽快地融入到了同学中,相互成为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工作上,我是老师的好帮手,协助老师做好各项任务。初中一年级下半年,我荣幸地获得了入团的机会,成为班上首批入团的成员。在宣誓的那一刻,团徽挂在我胸前的那一刻,我无比激动,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共青团员是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成为了共青团员就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为周围的人树立一个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先进性,同时还要尽力帮助周围的同学,在同学中起到模范的作用,带领同学一起努力学习,共同进步,奋发向上。

在2002年,我以不是很好的成绩考进了从化市第二中学,当时也因为成绩的原因让我沮丧了好长一段时间,总觉得自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大学就没希望了。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影响下,思想上有了觉悟,不能再让自己这样沉沦下去了,我要奋发学习,“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要放弃”,我一直坚信这个说法,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一年比一年好,最后也顺利地完成了我的大学梦。

2005年9月我考进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迈进新的台阶,我要确定新的目标,做好下一步的人生规划。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大三的时光很快就过去。在大学的这三年里,虽然不能像别人那样赫赫有名,但是,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算是有一点点成绩,下面我对自己在大学三年里的优良作风做了如下总结:

思想上: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通过上网,报纸,讲座等途径关注人大会议和事实政治,在思想上认识到人是不能脱离群众的,要善于主动与别人沟通和交流,积极向群众靠拢。

工作上:担任了一年的学习委员,能够认真、负责地完成份内工作,积极解决班里同学在学习上的问题,协助老师做好收作业,安排和调动课程等工作,对于实验课,配合老师做好上课时间安排,有调理地安排同学分组上课,通知事情尽量做到每位同学都能被通知到。

学习上:在大学三年的学习里,本人学习认真,不逃课,不迟到,不早退,无重修,并且成绩相对比较稳定,三年来都能保持在班里的前十名,而且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另外积极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举办的知识讲座,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此外,在2005—2006学年和2006—2007学年获得了校“学习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生活上:本人生活简朴、整洁,积极参加宿舍卫生清洁,休息时间,在宿舍不大声喧哗,按时作息,养成了早睡、早起、早读的良好习惯,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正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总会存在不足的地方,而我的不足之处就是(1)与同学缺乏沟通,少交流;(2)做事缺乏创新,只会用旧的方法和传统的思维想问题,考虑为题欠缺周全、细心,往往忽略细节的东西;(3)缺乏主见,缺乏信心,考虑问题不够果断。另外,学习党方面的知识和了解时事不够积极,缺乏动力。

回顾我的成长经历,我觉得主要是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家庭、学校、同学、朋友。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学校的栽培,我的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在学校里受教育,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素质的好坏也在这个时期形成。我很感谢学校对我栽培,使我成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个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邮编: 510665)联系电话:020XXXXXXXXXX家庭电话: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