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分析汇报范文

财务分析汇报精选(九篇)

财务分析汇报

第1篇:财务分析汇报范文

关键词:词汇分类标准;信息机制文件;链接库;元素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7月17日

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简称XBRL)是一种基于XML的信息技术。它自上世纪末产生以来,以自身的优势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也正在积极研究这一技术的具体应用。而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词汇分类标准(本文简称“词汇分类标准”)则是这一技术应用的关键。

“词汇分类标准”以特定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法规为依据,定义财务报告中使用的各个元素,确定其各自在报表中的名称、类型、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等。计算机根据这些定义识别财务数据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从而在确保企业按照公认会计原则输出财务报告同时,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高效地收集、处理财务数据。所以,“词汇分类标准”不仅是财务报告词汇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它还包含着相关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

一、“词汇分类标准”的组成

我们主要从技术构成和元素应用范围两个方面来分析“词汇分类标准”的组成。

(一)“词汇分类标准”的技术构成。从技术构成上分析,“词汇分类标准”是一组技术文件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主要包括词汇分类标准信息机制文件和链接库文件两类。

“词汇分类标准”信息机制文件是可扩展企业报告词汇分类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按照XML信息机制定义提供财务报告所需要的各项元素,如与报表各个项目对应的元素名称、元素属性、数据类型以及这些元素与期间和实例文档的关系等,从而使XBRL实例文档在语法上受到相应的约束。

链接库是XBRL技术规范中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使用XML XLink技术,提供信息机制文档中定义的各种报表元素的参考文献、应用背景等各种关系的信息。这组文件主要由计算、表达、定义、标签、参考等链接库组成。

计算链接库,保存有财务报告内各个元素的各种计算关系。这些计算关系用于检查XBRL实例文档相应计算操作的正确性,保证信息机制文件中确立的报表项目之间的运算能够顺利实现。尽管当前的XBRL规范中提供的计算能力有限,但已能够满足财务报告中各种计算的需要。

表达链接库,提供财务报告中各项目对应元素的组织层次,以便“词汇分类标准”使用者能够顺利地查找各种元素之间关系。尽管表达链接库中列示的元素层次关系与财务报告的组织结构一致,但这一链接库只是列示财务报告的抽象组织结构,而并不包含诸如元素的字体、字型、字号等显示风格信息。

定义链接库,主要定义“词汇分类标准”信息机制文件中各元素的树形结构,其主要作用在于表明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亲子关系、等价关系等等。它在结构上类似表达链接库。

标签链接库,提供财务报表中各个元素与其对应的人们能够识别的标签之间的连接方法。

参考链接库,提供财务报表中各个元素与其相应参考文献之间的连接方法。

(二)“词汇分类标准”中元素的应用范围层次。目前,发达国家的“词汇分类标准”一般依据财务报告所含元素的应用范围特征,将其划分为一般公用元素、行业元素和独立的附加元素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包含有相应的信息机制文件和链接库文件。

1、一般公用元素。这部分内容属不同行业的财务报告都使用的共同元素,可将其理解为“词汇分类标准”中基本元素,而行业元素是这些基本元素的扩展。把这一部分元素单独列示,一方面是为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最大化;另一方面是为了“词汇分类标准”便于维护。它具体包括两部分内容:财务服务元素和基本元素,前者提供财务报告中涉及到的财务服务部门通用的独立元素,后者提供财务报告中不同行业共同使用的元素。

2、行业元素。因不同行业财务报告的具体要求不同,需要的报告元素并不一样,这就需要依据行业特征分门别类的定义元素,并且这一内容包含对财务报告中各种项目的表达和计算关系的定义。企业通常以其所处的具体行业的“词汇分类标准”为主要依据,创建财务报告的实例文档。如,美国的行业“词汇分类标准”,按工商、银行服务和金融保险分别制定。

3、独立的附加元素。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描述国际通用文档的元素,如文档标题、创建人、版本、实体名称及其适用的行业等;描述独立会计师审计报告的元素,如独立会计师签名等;描述企业管理当局分析的元素,如年度财务报告中企业管理层对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问题进行分析等;描述管理报告的元素,如特定企业对其财务报告稽核审查的管理报告。

二、创建“词汇分类标准”的技术依据

XBRL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财务报告处理技术的改进,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而对财务报告现有的编报要求和依据并不产生丝毫的影响。换而言之,应用XBRL技术的国家都应依据本国的会计准则、法规制度等具体情况创建自己的“词汇分类标准”。而创建“词汇分类标准”的技术依据,是XBRL国际组织公布的《财务报告词汇分类标准构架》,其最新版本是2004年11月2日的1.0版。这一技术文件实际是“词汇分类标准”的创建指南。

(一)《财务报告词汇分类标准构架》的体系。这一技术文件描述了“词汇分类标准”自底层起的层次结构,它主要包括:

1、概念层,指明诸如元素、概念、连接等XBRL表达结构的控制规则;

2、关系层,指明连接应用规则,以及如何利用诸如定义、计算、表达的连接类型来捕捉各种关系;

3、披露内容分类协议层,定义形成披露内容分类协议的各个文件组织规则;

4、扩展层,处理创建扩展“词汇分类标准”规则和控制模式的一般原则。

第2篇:财务分析汇报范文

【关键词】 分析程序; 绩效; 环境因素

分析程序的引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时间和成本。审计人员在执行分析程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寻找造成异常波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因此,分析程序执行绩效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率地找到造成非正常波动的主要原因,即不但要求在找寻非正常波动的原因时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和成本,而且要求尽可能完整地查找出所有造成异常波动的原因,尤其是主要原因。如果遗漏了一些重要的原因,势必导致对某些重要审计领域的遗漏,从而加大审计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审计师执行分析程序绩效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如被审计单位所提供信息的质量与类型、外部社会环境、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环境、审计师的时间压力和成本约束等。

一、信息因素

(一)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在分析程序生成假设和确定审计范围这两个阶段,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审计技术发展阶段的初期,审计师更关注财务信息。主要原因在于财务信息是导致法律纠纷和诉讼的主要诱因。Carcello 及Palmarose调查了由于客户破产而导致被诉讼的世界六大会计公司,得出结论认为:财务会计信息和有关公告是导致审计师面临诉讼的最主要原因。Lys和Watts(1994)进一步提供证据表明,针对审计师的诉讼通常是由虚假的财务信息呈报,如错误的净资产、收入、负债引起的。类似地,Harwood(1997)也发现,与财务有关的信息被原告引用的频率最高。

然而,现代审计已处于风险导向型审计,不重视非财务信息,将大大损害分析程序以致于整个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首先,没有全面考虑各种类型的信息,将损害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预期账户余额进行预测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寻找非期望波动是极其重要的。其次,审计师找到非期望波动后,下一步重要的工作是提出足够数量的合理假设,造成异常波动的真正原因应该包括在其中。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审计师更倚重于财务信息,没有充分考虑非财务信息,那么将生成不完全的假设束,从而不利于分析程序绩效的提高。最后,将审计师教育和训练的重点集中在财务信息上,会导致其无法形成将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会大大地影响审计师形成较精确的预期账户余额的能力。

尽管重视非财务信息对于减少审计风险具有重大意义,但一直以来,有关非财务信息对审计师职业判断影响的理论研究很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有了不少针对非财务信息对分析程序影响的研究:Graham进行了一项以拥有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如与客户关系的长短、产业背景)的测试者为对象的实验研究,以检验非财务信息对分析程序的意义;Asare和Davidson(1995)也认为需要研究宏观经济状况、客户所在行业的特点等非财务信息对分析程序的影响。所有研究都表明,如果审计师能同时考虑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在实施分析程序中将更能有效地发现错报。

(二)汇总信息与非汇总信息

信息还可以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分为汇总性信息和非汇总性信息。这两种信息对分析程序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AICPA第56号审计准则――分析程序指出,以更具体详细的数据为依据做出的关于账户余额的预期比使用汇总性信息更可能检查出报表错误,即认为使用月度数据比使用年度数据效果更好,使用分公司及生产线的数据比使用总公司的数据效果要好。关于汇总性信息与非汇总性信息对分析程序效果的影响,国外理论界也进行了很多的经验研究。这些研究分别检验了在以各种水平的时间性非汇总性数据(例如分别以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数据作为分析信息时)作为分析程序的信息来源时,分析程序的绩效(Wild,1987;Dzeng,1994)。研究表明,在对账户余额进行预计时,运用月度模型比运用季度和年度财务模型得出的结果更为准确。

此外,有关研究还表明,同时使用各地和业务分部的销售额和收益额比仅仅使用总公司的相关信息可以导致更准确的余额预计(Roberts,1989;Ahadiat,1993)。这一类研究主要调查公司业务及地理分部数据在执行分析程序中的有用性。结果表明,当分部资料可以获取时,同时使用有关分部信息可以更为准确地预计总公司收益,其具体运用是分别预计各个分部的销售收入和收益金额,然后再汇总成整个公司的账户余额。所有这些研究,总体上支持了SAS52号关于分析程序执行中应当充分重视非汇总性信息的建议。

为什么非汇总性信息要优于汇总性信息?学者提供了很多解释:不同的服务及其成本在汇总性信息中被平均分摊了。因此使得汇总性模型比非汇总性模型更缺少准确性。这表明,随着输入信息异质性的增加,基于非汇总性信息的预测结果较汇总性信息预测结果准确性大有提高。Rogerson(1983)认为,考虑到信息异质性的影响以及非汇总性模型的相互独立性,非汇总性模型可以让研究者更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即从理论上讲,运用非汇总性模型可以导致更高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同样,分析程序使用的微观(非汇总性)模型被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比宏观(汇总性)的模型更好,因为微观模型是在一个更具体、更详细的规模上运作,这就允许对模型所要描述的各种过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和预测。当然,汇总信息对于评估整体审计风险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汇总性信息和非汇总性信息对分析程序绩效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激励机制及时间压力

在分析程序的有关研究中,动机作为一个影响绩效的重要变量,往往同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对审计师的业绩施加影响。针对人们不同的动机,需要不同的激励,有物资激励,也有精神激励。激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被审计单位;二是来自会计公司和社会。来自被审计单位的激励,往往会导致分析程序绩效的低下。相反,来自会计公司和社会的激励则有助于审计师从效果性和效率性方面切实提高分析程序的绩效。

时间压力也是影响分析程序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压力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具有刚性的时间压力作为观察变量。所谓具有刚性的时间压力,是指在规定的时间限制内要出具审计报告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审计工作只有进行到临近审计报告签发日期时,时间压力才会对审计师的业绩产生显著影响;第二类时间压力,是考虑机会成本的时间压力。这种时间压力在审计工作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审计师的行为及决策特征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外勤工作阶段。因此审计师必须在各种相互冲突的审计任务的时间安排上求得平衡。同时也必须在同一审计任务的不同作业的时间安排上求得平衡,而且许多时候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往往要牺牲个人的闲暇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拖延都会导致业务机会、个人闲暇以及营业收入的损失。

在分析程序中,其时间压力体现在分析程序的每一个阶段。例如在审计计划阶段必须依靠分析程序以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如果审计师面临较多的审计任务,则在寻找造成异常波动原因时,下意识地会减少原始假设束和精简假设束所包含的假设数量,并减少审计范围及审计工作量。显然,在这种时间压力下,分析程序的执行效果会大大降低。同样,当审计师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而牺牲个人闲暇时,势必造成审计师处于焦躁状态中,这必然也会影响审计师执行分析程序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总的来说,时间压力对分析程序负面影响较大。

三、其他环境因素分析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环境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会对分析程序绩效产生影响,这些因素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事务所内部环境因素和事务所外部环境因素。

(一)内部环境因素

组织内的层次结构是指组织内部的复核层次,在多数事务所都建立了复核制度,不同的复核制度对分析程序绩效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从复核的形式来看,由集体做出的复核,明显更有利于纠正确定异常波动原因时原始假设束和精简假设束的遗漏;从复核的层次来说,增加复核层次同样有利于恰当地确定假设的数量,从而更准确地确定审计重点。

除组织内的复核层次外,责任关系也是一个影响因素。责任关系包括事务所内部的责任关系,也包括审计师对社会大众的责任关系。对审计师来说,责任关系包括明确主审审计师对一项特定审计业务的责任关系,一旦该业务爆发诉讼,则由该审计师承担主要责任;同时也要对执行业务所要消耗的人、财、物进行定额控制,这样将有利于审计师自觉提高执行分析程序的效果和效率。

(二)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因素是指与生成会计报表相关的被审计单位的环境要素,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管理人员的诚实状况、经营哲学、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状况等。在执行分析程序时,信息的输入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环,而信息大多数来自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如果被审计单位没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则审计师得到虚假信息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进而会从根本上影响分析程序的执行绩效。

社会环境包括审计和会计准则的完善程度、审计师的法律责任、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审计市场竞争状况等。不同的环境因素,对分析程序绩效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例如,审计会计准则愈完善则要求审计师更严谨地进行工作,否则便要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审计师执行分析程序时也会更谨慎,从而有利于从提高效果性的角度,提高分析程序绩效;而如果会计公司面临一个激烈竞争的审计市场环境,为节约审计资源,审计师在执行分析程序时其效率性可以大大提高,但效果性却很可能会降低。因此,社会环境因素对分析程序的影响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综合权衡,不可一概而论。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继勋.审计判断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

[2] D.Jordan lowe. 2000 The Use ofForesight DecisionAids in Auditors Judgement. 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第3篇:财务分析汇报范文

【关键词】 结售汇 外币清算 支付系统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机构,受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影响,业务范围被限定在集团范围内,仅可以对集团所属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和银行等可以面向社会公众开展金融业务的机构相比,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客户来源有限、吸存成本高、业务种类少等困难。目前大部分财务公司主要通过向成员单位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的方式赚取利差。而随着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存贷款利差逐渐缩小,金融机构依靠利差获取稳定收益的空间不断被压缩,因此财务公司迫切需要通过开展中间业务,培育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结售汇业务作为一项传统的中间业务,正逐步受到财务公司的青睐。在开展内部结售汇业务过程中,如果能够准确掌握外币资金清算方式及效率,对财务公司管理外汇头寸、控制业务风险、降低经营成本将起到有效帮助。

一、境内外汇清算途径分析

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外汇管制状态,按照现行外汇管理规定,除金融机构之间和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之间的外币划转以及工商企业同户名资金调拨等特殊情形外,我国境内禁止外币流通且不得以外币计价结算。因此,相比于人民币支付系统,我国的外币支付系统发展比较缓慢。在中国人民银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投入使用之前,境内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境外行完成外币资金清算。随着200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的正式运行,境内金融机构可以开始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完成外币资金清算,上述两种清算途径也是目前境内外币资金清算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境内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中国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内部的外汇联行系统完成境内外币资金调拨及清算。这四种模式的清算方法和特点各有不同,以下是对上述四种清算模式流程和效率的简要介绍。

1、通过境外行进行清算。境内付款行在收到付款人提交的付汇申请书后,依据付汇申请书内容制作SWIFT报文并通过其境外行发送给收款行的行,收款行在收到行转发的报文后,依据报文信息为收款人办理外币资金入账业务。在报文填写无误且付款行在行清算账户中拥有足够资金头寸的情况下,SWIFT系统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报文的转发和处理工作,资金到账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

如果付款过程中行层级过多,则报文需要人工干预的几率也将随之增加,汇款有可能因人工干预不及时或行资金头寸不足而延迟到账。此外,由于通过境外行完成的外币清算业务处于该货币发行国的监管范围之内,所以外币清算的速度也有可能因该国反洗钱检查等原因而受到影响。例如美国政府规定,对于被其认定为交易背景可疑的美元汇款,其有权暂时扣留该笔资金,待审查无误后方转交给收款行,因此通过境外行进行清算的资金到帐时间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2、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进行清算。付款人填写境内汇款申请书后提交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依据汇款申请书内容通过人民银行外币支付系统向收款行发送报文并划拨头寸。收款行通过手工干预的方式接收报文,确认报文内容无误后将外汇资金划拨至收款人帐户。由于该模式下外汇资金划转完全在中国境内完成,不受货币发行国的监管,且目前各商业银行普遍都安排有专人负责接收报文,因此境内外汇汇款速度较快,一般情况下资金可在2小时内到账。

3、通过中国银行进行清算。当收付款银行均在中国银行开设有外币账户时,双方可通过中国银行进行同城或异地外币清算。具体流程为,商业银行接受到付款人提交的付款申请书后,填写付款单据并通过票据交换方式提交给其开户的中国银行,由中国银行直接将资金划转至收款行在当地中行分行所开立的外币帐户,当地中行填写进账单提交给收款行。收款行依据进账单内容将外汇资金划至收款人账户。

由于该模式下收付款银行都需要通过每日一次至两次的纸质票据交换才可办理业务,且实际收款人的名称账号必须在纸质单据的附言中准确体现,因此通过中国银行进行外币资金清算效率较低,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已不再采用该模式进行外币清算。

4、通过商业银行内部外汇联行系统完成清算。如果收付款银行均为同一家商业银行的境内分支机构,双方还可以通过该行内部的外汇联行系统进行清算。付款行依据付款单据通过该行的外汇联行系统将报文和资金划转给收款行,收款行接受报文后,即可将资金划至收款人账户。各商业银行的分支行与总行一般采用日终差额清算的方法进行资金清算,但两个外币存款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通常都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因此通过商业银行的外汇联行系统完成的外汇付款效率较高,且对大额付款的头寸预报要求较低,但该模式仅限于同行外汇资金划转,无法满足外汇资金跨行支付的要求。

对于商业银行总行与财务公司的外币买卖或拆借交易需通过其内部联行渠道清算外币资金的情况,考虑到银行内部风险防范要求,交易部门和清算部门之间的审核流程一般较长,过程较复杂,资金到账效率较低,加之受总分行之间日终差额清算模式的限制,从而导致交易资金无法实时到账,如果财务公司希望及时使用外币头寸,可以通过与银行签署日间透支协议的方式,在与银行完成外汇交易后即可调动相应头寸。

二、对财务公司的建议

通过对上述四种境内外币清算模式的分析,结合财务公司开展内部结售汇业务及收付汇业务的运作模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财务公司在刚开始开展外汇业务时,由于公司各部门间以及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间都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因此在业务初期,应尽量选择同一家银行进行外汇交易,并通过该银行为成员单位办理对外付汇业务,以便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内部联行系统和银行提供的外汇日间透支便利,确保交易和客户资金的清算效率。

目前国内跨行外汇资金划转主渠道是境外行和央行境内外汇支付系统,两种渠道的汇款效率均较高,但都有各自的限制条件,且外汇资金到账时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财务公司在考虑增加银行作为外汇交易对手,以从市场获取更为优惠的汇率时,除需获取对手的交易授信外,还应在开始交易前,根据双方各自的实际情况,就外汇资金跨行清算渠道、具体操作流程和清算手续费等问题达成一致,确保外汇资金到账时间。对于和银行进行的T+0外汇交易,在考虑交易资金到账时间时,应关注跨行外币清算速度存在的不确定性,避免由于突况导致交易资金无法按时到账的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第4篇:财务分析汇报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分析;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产生于20 世纪初,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财务分析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其相关理论已比较完善。财务分析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要求,在以知识资本为首要资本的21 世纪,同样对其产生更高的要求,财务分析将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是,什么是财务分析呢? 通过大量学者对财务分析这一概念的概括与总结,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主体利用会计资料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数据资料,通过计算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财务决策、财务诊断、咨询、评估、监督、控制提供所需财务信息,其实质是财务分析主体对会计信息进一步进行加工、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财务分析主体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就是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

一、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不足,企业分析人员的地位不高

据相关权威调查,在我国有65 %的企业基本不做财务分析,50 %的企业一年只做一次简单的财务分析,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本企业的所有财务及业务资料都是在自己的全程参与和控制之下形成的,情况清楚,无需再做什么财务分析。同时,由于企业管理层诸多思想上的误区,表现为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序列中的地位不高,缺乏话语权。长此以往,分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开拓性不足,工作效率就不高,使财务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 资料来源方面的问题

1. 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举例来说,根据现行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处理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外币报表折算汇率、所得税会计中的核算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分批实际法等多种方法。即使是单个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不同的方法对期末存货及其销售成本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会有所不同,使得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不准确。

2. 汇总数据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情况。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它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

3. 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所反映的时间不同。以比率的形式将两种报表的数据比较,可比性程度不一致。损益表是时期报告,反映的是跨越了整个会计年度的数据信息,而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告,只反映企业某一时点财务状况,将两种报表的数据进行比较会有一些困难。

(三) 财务分析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过去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时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同时,可比性是两种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另外,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四) 手工进行财务分析,成本高,耗时多

进行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除财务报表以外,还会涉及日常核算资料(凭证、账簿等) 和生产技术方面资料。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系统不完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财务分析的工作仍主要由手工执行,凭手工对庞大的日常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成本高、耗时多。

二、企业财务分析中问题的对策

(一) 应该引起公司企业高层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决策者和财务人员要把企业财务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落实其在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应起到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好财务分析的各个方面,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 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

1. 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时,应更加注重对财务状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其信息披露应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受物价变动影响的因素等。

2. 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仅从财务指标数值上无法看出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这些数值本身的意义是有限的。只有详细分析董事会报告及其他信息来源中与该企业经营情况有关的信息之后,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财务报表数据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解。

3. 详细分析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都是汇总数据,要了解这些数据的具体内容,必须详细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细分内容,这样才不会被汇总数据表面所蒙蔽。比如,从债权资产的项目结构和账龄结构,可以分析其质量状况;根据投资项目的构成与变化可以分析各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

(三) 财务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首先,要剔除各种影响因素。在分析时可以将不同会计方法的影响差异剔除,将某些特殊的、个别事件或因素剔除,选择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等等。其次,要注意各种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第5篇:财务分析汇报范文

根据财政部有关要求,为做好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和汇总工作,确保决算报表全面完整和真实可靠,现就做好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审核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区县财政局、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和境外企业,应加大报表审核和汇总工作的组织力度,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协作配合,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

(一)及时安排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审核和汇总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内部工作分工协调,及早安排,认真组织,确保报表工作有条不紊,按时完成报表的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

(二)加大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审核和考核工作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落实报表审核工作的各级次负责制度,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的层层考核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报表数据质量。

(三)强化会计决算报表的审计工作。充分重视社会中介机构在报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认真执行我局和财政部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相关规定,严格要求注册会计师和中介机构的资质和工作规范,强调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合法性与严肃性。

(四)认真做好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分析工作。在完成报表的汇总工作后,各区县财政局、各企业要及时对所属企业、单位决算报表工作进行总结,做好企业运行效益情况的分析工作。

二、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审核的有关要求

各区县、各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以及报表编制和审计的文件规定,加强报表数据质量控制,认真审核报表填报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以及增减变动的合理性等。确保会计决算报表达到以下要求:

(一)填报方法规范准确。严格按照财政部下发的报表编制文件所规定的格式、内容和参数逐级逐户录入,按规定方法进行合并或汇总,并保证报表的树型结构级数据库结构规范、清晰。

(二)上报数据真实完整。确保所属企业按照统一要求全面、完整上报年度决算报表,各项数据符合企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到真实合理,不重不漏,杜绝虚报、错报、漏报、瞒报等弄虚作假现象。

(三)相关指标衔接可比。注意检查合并或汇总数据与基础录入数据的互相衔接。认真审核表内和表间勾稽关系,做好数据有效性检查,及时核实有关重点指标,排除异常数据的出现。

(四)报表上报及时完整。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全面及时上报各类报表、数据及相关材料,上报的汇总报表必须手续齐备,行文正规明确,报表与软盘数据一致,金额单位准确无误,严禁越级调整下级企业和单位的报表数据。

三、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全市验审工作注意事项

市财政局对全市市属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验审工作计划从20*年*月*日开始截止到*月*日集中完成(具体安排附后),各区县财政局决算汇审时间为*月*日至*日(具体事项另行通知),境外企业会计决算报表集中验审时间为6月份(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区县财政局、各企业应提前做好全市验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携带手续齐备的上报资料参加验审。

(一)完成本地区、本企业的审核工作。参照《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参考表》的工作流程进行质量控制。

(二)按照财政部及市财政局相关文件要求的内容准备好上报材料。具体包括报表和编报说明(财务状况说明书),企业处一份,主管处室一份。市属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和审计报告等,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还应当同时分别提交对审计报告相关内容提出的财务处理或帐务调整意见或者年度会计报表编制的有关情况和意见,将以上材料分别按类别装订成册,有关责任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各区县财政机关应当对审计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附报总体审核意见;计算机介质的合并或汇总数据及基础数据、编制说明(或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三)审核报表重点指标及户数与20*年相比的增减变动情况。分析企业户数增加减少的原因,填写《20*年主要指标变动表》,打印并上报电子文档,填写财统2号文规定的《汇编范围企业户数变动分析表》,并附电子文档。

第6篇:财务分析汇报范文

一、 责任意识和职业素质

对于驻外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具备强列的责任意识,要能够充分意识到驻外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代表企业实施对驻外公司的财务管理,因而要切实保证驻外公司财务管理及资产安全有效运行。只有具备强烈得责任意识,才能够在实际工作得开展中,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一般情况下,驻外公司管理人员数量较国内普遍存在配置不足现象。因此,单纯的会计工作已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驻外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一岗多职、一岗多能。在开展业务时,和当地银行、税务等部门较为流畅的交流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较好的英语口语理解能力以及较为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驻外会计所必要的职业素养;同时,对于所涉及的常见银行国际结算方式以及所在国当地的相关财务、税务处理等方面亦应有必要的措施。

二、 资金管理及风险防范

资金管理离不开风险管理。汇率风险是对外承包企业的一大风险,汇率风险的防范也是公司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就是应收帐款较多,数额较大,其中大部分是工程款,对我驻外公司而言,各项目签订的币种合同不同。驻外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加强资金的回收,提高资金风险意识;二是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汇率风险;三是驻外公司需解决外汇需求。

(一) 保证工程价款及时回收,提高风险意识

对于政府工程项目,应争取在合同中列明相应的工程预付款条款;而非政府工程项目则应先拿到工程预付款后再开始进行施工,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日常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对于政府工程项目出现拖欠工程款情况时,在综合考虑公司的整体工程进展调整及该项目实际实施情况的前提下,做出相应的施工进度调整;而非政府工程项目,在业主明确无法保证按工程进度证书付款的情况下,应立即作出停工调整,最大程度保证工程价款的结算回收。

(二)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汇率风险

将部分沉淀资金在当地银行理财,获得投资收益。在非洲一些国家银行间的投资拆借、定期存款利息较高,所以驻外公司财务人员要保持与当地银行的密切往来,熟悉当地银行的一些规定和操作程序,在保证公司正常运用资金的情况下将部分沉淀资金在银行办理这种理财业务,取得投资收益。但这种投资也存在较大风险,驻外公司要谨慎办理,做好分析与预测,理性判断驻外公司所处的内部环境,深入分析在汇率波动下可能受到的影响,结合所在国的外汇政策、金融机构的外汇工具,做好货币贬值的预测与分析,通过不同渠道,利用各种政策和工具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

(三) 解决外汇需求

驻外公司最终的经营成果将以利润分配的形式汇回国内,同时,国内的物资设备采购以及中方人员的工资结算等也需要大量的外汇。因此,解决外汇需求问题势在必行。筹措外汇应采取多种渠道,首先,对于部分驻在境外的物资设备采购,采用从当地银行申请信用证或外汇电汇的结算方式,以这种方式结算,可以解决部分外汇的需求;其次,采用银行间托收结算方式;此外,通过和在当地做经援项目的中资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政府拖欠这些中资公司工程款的情况下,其更倾向于通过我们兑换其所持有的外汇来解决其资金周转困难,满足驻外公司对外汇的需求,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效果,减少汇率折算损失,同时降低因拖欠工程款而带来的汇率风险;另外,可以利用财务弹性来防备财务危机。这主要依靠充足的银行授信来提供,对于授信品种多且使用方便的银行有保留的使用授信,而对于那些品种单一或使用不方便的银行,也尽可能地利用起来。

三、 外帐及税务

驻外公司的外帐及税务直接关系到驻外公司业务能否在所在国正常持续经营。外帐处理和税务审计结论不仅直接关系到驻外公司在所在国的工程招标、人员工作居留证以及进口物资的清关等,同时也直接影响到驻外公司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一定重视外帐及税务工作。通过熟悉当地相关帐务处理规范以及税务法规,制定相应的公司外帐处理流程,在遵照当地相关帐务处理规范以及相关税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公司的外帐处理各项税务的申报缴纳,做到合理避税。

(一)外账处理

在外账处理上,一般聘请当地会计公司记账,这样首先可以保证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其次,在对外业务往来中,当地会计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本土优势,不论从语言还是情感、理解角度,都有较好的效果。在外账会计师的聘用上,还应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即日常对外账目的记账工作由外账会计师来完成,年末的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则由中方会计师来完成,其优点在于可以尽可能降低公司对外帐会计师的依赖度,从而达到合理任用当地会计师的目的。

(二)税务

在税务方面,按时申报缴纳各项税费,积极主动配合税务审计事项,并和税务部门保持较好的沟通和联系。

1.个人所得税环节

按照当地税法规定,对当地员工和中方人员工资按月及时结算,正确计算所得税税额,并按期向税务局缴纳个人工资所得税。

2.公司所得税

按当地有关公司所得税预扣预缴的规定,在每年度期末,及时向税务局申报下年度公司所得税,并按季度及时向税务局缴纳;对分包商结算时,及时准确的代扣预扣税,并按期向税务局缴纳,履行好代扣代缴义务;同时,对于日常按规定需要缴纳的车辆税费等均及时缴纳。

第7篇:财务分析汇报范文

出纳岗位每天必做:

1、 早上9点前提交资金日报表、承兑明细表、信用证未付明细表

2、 上午将本日须付款凭单交主管审核签字,下午3点前付款

3、 下班前将本日现金、承兑汇票进行盘点核对

4、 将下午将银行结算凭证取回交制证人员制证

5、 对票据进行审核将票据及时托收

6、 关注外汇汇率、银行利率变动及外汇管理政策

7、根据业务情况更新借款明细表、应付票据明细表

出纳岗位每周必做:

1、 每周一将上周付汇资料进行核对,及时收集报关单、付汇核销单、合同等进行外汇核销

2、 每周将外汇资金与信用证未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醒主管关注外汇收付汇款变动

3、 及时安排工作,做好每周四的现金报销工作

4、 根据资金月度计划及用款申请单(审批后)安排材料付款

出纳人员每月必做:

1、 月末及时提交月度利息、应付票据、信用证付款计划

2、 每月20日前及时将利息付款至指定帐户

3、 月末将货币资金、票据盘点数与帐面进行核对接受公司抽盘

4、 对连续3个月未用帐户采用适当方式提醒集团财务及部门主管注意

5、 关注公司资金变动每月7日提交上月资金运用报表

出纳人员每年必做:

1、 根据日常业务统计分析,编制日常存量资金预测数

2、 做好每年的工作总结,提交资金管理及运用建议

重点工作:

利息、应付票据、信用证、借款的跟踪 进出口收付汇的核销 资金的安全

财务工作岗位日常工作指引(税务部分)

税务会计每天必做:

1、 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动及新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及时提醒公司领导

2、 协助解决外部门提出的税务问题,为公司内部需要提供咨询服务

3、 根据销售管理部门的申请,及时开具增值税发票(次日上午前)

4、 每日上午将上日开票情况输入销售管理系统

5、 每日关注出口开票及单据是否过期是否需要延期,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6、 核对各单位的发货、来款情况,督促下游客户开票资料的完善,提供各合同单位已发货未开票信息。

税务会计每周必做:

1、 每周关注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注意交税情况

2、 及时将出口退税申报资料收集申报结束,防止过期

3、 关注国产设备的税款抵扣事宜并及时处理

税务会计每月、季必做:

1、 及时完成相关税务申报及税款的用款申请划拨

2、 及时完成地税季度小税种的申报及用款申请

3、 及时完成季度所得部申报

4、 月底前完成本月增值税发票、运费发票的认证

税务会计每年必做:

1、 三月份前完成资产损失、坏帐损失等申报鉴定工作

2、 三月份前完成年度所得税申报及汇算清缴工作

3、 完成年度小税种的汇算清缴

4、 完成年度纳税等级的评定申报工作

重点工作:

出口退税的处理 发票认证 年度汇算清缴

财务工作岗位日常工作指引(成本部分)

成本会计每天必做:

1、 关注每日水、电、汽消耗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报告

2、 关注每日加工质量,出现成品率、优级率异常应及时报告

3、 关注每日生产产量,出现异常停机时应及时报告

4、 关注每日质量成本的发生,出现2000元以上质量成本时应及时报告

成本会计每周必做:

1、 核对成品仓库出入库明细帐与T3系统是否相符

2、 登记外销发出商品明细帐及发出未能确认收入商品明细帐(合同号、数量、日期、发票号)

3、 每周负责退库产品的登记退库产品明细帐并与仓库台帐核对,跟踪退库产品的处理情况

成本会计每月必做:

1、 每月4日前结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

2、 每月3日负责检查制造费用、人工成本发生额是否合理,发现异常应调查原因并及时报告主管

3、 每月8日前提交本月产品毛利分析表,对重点产品的毛利波动找出合理解释

4、 每月10日前完成各膜种的成本分析及毛利年度比较分析

5、 每月15日前完成成本的灌数据工作

成本会计每年必做:

1、 负责编制成本倒轧表,协助税务会计完成年度所得税申报

2、 负责年度成本预算的编制与调整

重点工作:成本核算 成本分析报告

财务工作岗位日常工作指引(销售管理部分)

销售管理会计每天必做:

1、 及时审核销售合同价格是否符合公司政策,并将生效合同录入销售管理系统

2、 检查每天的电汇传真、卡现金、承兑汇票来款情况,确认来款单位,录入销售管理系统承兑、卡现金同时登记备查帐

3、 根据来款情况,编制收款凭证,做到日清月结

4、 外销合同发货需与业务员确认收汇,查询收汇是否入帐;确认信用证,查看发货情况与信用证是否相符;确认TT支付方式定金是否到帐;跟踪信用证的来款期限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销售、财务主管

5、 根据销售部发货通知,查看销售管理系统,与业务员确认来款,与银行确认货款到帐情况,签发发货通知。遇到特殊情况,需请示领导。

6、 根据仓库的出库单、出门证登记销售管理系统,并且核对发货员所发的货数量与签发的数量是否一致,金额有无超出

7、 每天查看销售合同客户余额,有无不正常,如有不正常数据,要及时与业务员联系,及时对帐

8、 每天查看到期货款,及时通知业务员回收,并通过发货及时控制到期未收应收款;对于特殊情况,领导签字同意发货的欠款和承兑复印件款以及不符合公司规定的承兑款,及时跟踪,并上报领导结果

9、 追踪由于质量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退货、换货、当地处理、赔偿等事项,最终归集所有单据,录入销售管理系统,同时将相关单据转给成本会计记帐

10、 复核客户退货款申请,确认退款;复核外销佣金,归集收汇单据

销售管理会计每月必做:

1、 月末协助其他人员进行销售出库汇总并与销售合同数据进行核对,检查合同输入是否正确,试用膜有无全部登记备查帐,质量成本单据有无全部转交成本会计

2、 每月复核承运单位开具的运费发票是否与合同发货一致,计费标准是否符合招标约定

3、 每月月初编制销售分公司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月初按时与出纳人员核对承兑余额;查看用友销售公司科目余额有无不正常现象,及时调整

财务工作岗位日常工作指引(材料部分)

材料会计每天必做:

1、 审核原材料入库单、出库单,定期出收发存报表

2、 登记原材料采购合同台帐,审核合同生效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3、 关注原辅料的库存情况,出现异常应及时汇报主管

4、 及时将采购发票制证入库,并将发票与采购合同、订购单进行核对

5、 关注原料价格变动信息,分析原料市场趋势,提供采购策略建议

材料会计每月必做:

1、 关注各材料的入库情况,对已付款未收货及运输短缺情况进行追踪及时查明原因。

2、 及时将增值税票抵扣联交税务会计认证,关注进口增值税票、运费发票的抵扣时限是否超三个月

3、 对暂估入库的材料进行跟踪,及时向相关部门催要发票

4、 复核每月废膜销售出库单,注意出门证的连续性,分析每月废膜中的垃圾膜、珠光膜、消光膜比例是否合理并及时报告财务主管

5、 按时审核用友库存管理系统的材料入库单,出库单,完成月末记帐、结帐工作,每月3日出材料成本报表

6、 按合同号完成各合同资料的归档工作

7、 分析各月材料消耗是否正常,出现异常时应与相关部门分析确认原因并报告主管

材料会计每年必做:

1、 指导仓库保管员完成年度采购计划价格的调整及帐务处理

2、 负责年度原辅材料的盘点工作,配合事务所的抽盘

3、 年度末对存货的减值情况进行测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重点工作:价格的审核 在途材料的跟踪 年度盘点

财务工作岗位日常工作指引(综合会计部分)

综合会计每天必做:

1、 根据银行单据及时对银行凭证进行帐务处理,做到日清月结

2、 不定期从集团采购中心获取公司各类原料、辅料采购合同,并登记台账(舒康合同、双良合同),结合付款、入库关注采购流程

3、 财务主管安排的其他事项

综合会计每周必做:

1、 按周从T3数据库导出出库单,进行销售汇总,并且与仓库周报、销售合同核对,每周将销售汇总送成本会计结转成本,月底调节后交集团开票

2、 每周将低值易耗品登记台帐、固定资产输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综合会计每月必做:

1、 每月根据大酒店与销售公司送达的账单,编制酒店消费明细表,进行车辆费用的归集,同时进行账务处理

2、 月底,编制工资福利计提表,完成当月人力成本的核算及计提;根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明细表进行当月固定资产折旧及预提费用的计提

3、 每月编制舒康、恒创及恒创科技三个公司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 每月15日左右,关注供应商往来,结合相关账期,关注往来账余额是否存在异常,并分析原因,报财务经理处理

5、 核对A、B、C及集团销售内部往来,金额无误后再与集团内部各子公司核对往来

6、 编制财务信息表报集团财务;编制每月各部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明细分析表,并关注是否存在异常

7、 月末及时计提银行借款利息,及时完成待摊费用、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工作

8、 每月月末编制合同汇总表,报告马总公司基建、设备合同付款及尾款情况

第8篇:财务分析汇报范文

【关键词】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一、前言

跨国并购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基本运作方式是财产权与股权的交换。跨国并购是一项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国际企业之间的博弈。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并购时谨慎地防控并购中的风险。本文主要以财务风险为视角,对跨国公司并购做出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

二、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1.关于评估风险的分析

所谓评估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的前期,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所蕴含的风险。导致评估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具体表现为:

(1)因投资者偏好的不同而引起的风险。这种风险源于投资者对不同风险的种类、程度的偏好,而导致的结果就是投资者会在不同的风险中选择与其偏好相一致的风险。因而,可以认定导致这种风险的核心逻辑就是以人为评判代替了科学评估。以TCL并购为例,TCL早期的并购失败与企业负责人李东升的个人偏好有一定的联系。李东升的勇士精神对向越南的投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这也成为研究投资者偏好对跨国并购中企业财务的影响的经典案例。

(2)因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引发的风险。这种风险源于评估人员与评估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概括来说就是:评估机构的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的评估人才。评估机构也是由评估人才构成的,这个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评估人才的缺失。一个优秀的评估人才,不仅要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前者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后者却要在实践中总结。但对于跨国并购而言,其所涉及的事物较复杂,资金额度大,涉及财务背景复杂,而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对年轻的评估人员不信任,而这样的“死循环”也加剧了评估人才不足的问题。

(3)过分依赖财务报表的风险。这种源于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在跨国并购中对目标企业的调查与接触难度大,因而财务报表自然成为判断目标企业价值的核心依据。但需要强调的是: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就在于难以准确反应“或有损失”与“期后事项”,而这也是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

2.关于融资的风险分析

跨国并购中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资本配置的风险;二是汇率波动的风险;三是目标公司信用的风险.

(1)资本配置风险。资本配置的风险主要源于因配置资本而导致的交易成本的损失。可以从融资模式与资本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融资结构的角度分析:超前融资与滞后融资都会导致企业的交易成本上升。从超前融资的角度讲:在进行超前融资时,企业需要支付额外的利息,多支付的利息会转化为企业并购的交易成本。从滞后融资的角度讲:滞后融资中企业的交易成本体现在因资金供应而导致的时间与资金的损失。从资本结构的角度分析,自有资金占总资金的比例也会影响企业的交易成本。

(2)汇率风险。并购期间的汇率波动也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以我公司并购东南亚某国水电厂的案例进行分析。目标企业的收到的电费是当地货币,而我公司在并购时使用的是美元,这种币种之间的差距,在电价与汇率不存在联动调整机制的情况下,就存在汇率风险。同时由于目标企业所在国美元储备并不充沛,受汇率的影响,可能导致并购企业最终无法将红利或者资本的利得兑换美元而汇出。

(3)目标公司信用风险。在我公司并购东南亚某电力公司的过程中,由于目标公司的信用存在问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在为本项目提供保险时,存在疑虑。这就有可能导致无法从国内获得贷款、迟延获得贷款或要求增加抵押物,使得公司存在并购失败的风险或资金成本过高的风险。

3.关于财务整合风险的分析

跨国并购中的财务整合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体系风险;二财务运行风险。

(1)财务体系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各个地区财务体系的不同。我国的财务体系一般包括:财务基础体系,财务预算体系、财务核算体系以及财务报表体系。与国际不同,这种财务体系的划分是以财务的合规运行为前提的。而在跨国并购中由于被收购方与收购方的财务体系设置的不同与可能引发财务整合的风险。

(2)财务运行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为:目标企业财务运营不规范。以我公司并购东南压某国电力公司案例为例:在财务整合时,我公司发现,目标企业曾拖欠支付电费。经过沟通,目标企业拒绝支付因拖欠电费而发生的利息。目前目标企业此商业纠纷尚未解决,就这一问题尚在沟通中。由于目标企业的财务运营不善,给我公司的收购带来了风险。

4.税务风险

企业跨国并购中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的风险;二是目标企业纳税合规定性风险。

(1)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的风险

股权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税收协定、目标企业所在国的资本利得免税差异。以并购美国某企业为例,我国公司投资首先投资到香港,以香港为海外投资平台进行对外并购。经过调查:综合考虑联邦税率与州税率,目标企业平均税负为30%,其余70%的利润可汇出美国。以香港为资金汇入地,但香港与美国之间不存在税收协定。在这种情况下,从美国汇出的税后70%的利润需要交付香港目公司30%,也就意味着70%*30%=21%,21%的预提所得所,同样要交给美国政府,这也就意味着有50%的税将留在美国,造成我国公司的税收损失。

第9篇:财务分析汇报范文

一、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

外贸企业建立和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必须遵循国家统一规定

《企业财务通则》和《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是国家进行宏观财务管理的基本法规,是所有外贸企业财务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外贸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必须依据并遵循这些基本法规,既不能超越或突破国家统一规定,也不能脱离国家财务法规另搞一套,必须保证国家财务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本身特点及其管理要求

外贸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既要遵循国家统一规定,也应充分考虑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对国家赋予的理财自,企业应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中具体明确,凡是可由企业自行选择的财务处理事项,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其实际情况作出具体选择与规定。

(三)必须全面规范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

外贸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财务管理也必须是对全过程的管理。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应该体现全面性的原则,既要有资金筹集的管理办法,也要建立资产、收入和费用等管理办法,尤其是对属于微观财务管理范围而在国家财务法规中未作规定的有关内容、程序、关系以及财务管理体制、职责分工等,均应作出明确的规范,确保企业财务活动高效、有序的运行。

二、外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结构体系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权责

1.明确企业法人代表在财务管理上的权责。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根据企业财务预算方案依法组织好企业生产经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体确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组织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财务预算;指导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财务检查,以及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等机关的监督检查。

2.明确企业财务负责人(包括总会计师或行使总会计师职权的企业领导人)的权责。包括宣传、研究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政策;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审核重要财务事项;负责组织企业财务管理,审核财务报告并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制定企业财务预算并负责实施,督促、检查企业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的考核落实;协调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关系等。

3.明确企业财务部门的权责。包括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分析;具体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组织、指导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监督财务收支,依法计算缴纳国家税收并向有关国家管理部门报送财务报告;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统一调度资金,统筹处理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包括配合财务部门落实财务预算,分析本部门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依法提供或填报各种原始记录和有关报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5.理顺企业的各项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投资者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集团公司与成员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特别是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应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具体明确企业财务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1.明确原始记录管理及填报要求的办法。包括统一规范各种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和填制方法,明确签署、传递、汇集、反馈的责任要求,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清晰、及时,健全财务管理资料。

2.明确财产、物资的管理及清查盘点办法。包括各项财产、物资的购进、销售、转移、调出、调入、收发、领退、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手续;固定资产台帐制度和低值易耗品的保管使用办法及其管理部门;定期和不定期财产物资盘存制度,并明确重点清查的办法,做到帐、物、卡三相符。

3.明确商品计量、检验验收办法及定额管理办法。包括计量检测手段及购进、运输、入库、销售等各环节计量验收管理工作及责任;商品质量检验与计量检验相结合的进货验收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包括商品自然损耗定额、费用定额收支管理办法及定期修订制度等。

4.明确编制财务预算的要求。包括财务预算编制办法程序;计划期内预算调整的程序、方法及考核要求。

5.确定内部稽核制度。包括内部稽核工作的职责分工;稽核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审核凭证、复核帐簿、核签报表的方法;实行电算化核算的企业,应专门确定电算化凭证、帐簿、报表的复核、审签制度等。

6.确定财务分析制度。包括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企业核算资料的搜集组织,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原则,分析资料的真实、可比,以及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和目的要求等。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基本制度

1.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预算的编制、最佳筹资渠道的选择及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等办法;资本金分类管理、资本保全及增值管理办法;已实施股份制改造企业增资扩股办法;资本公积金的管理以及对于国家各种专项拨款的单独核算管理办法;企业各类负债的合同以及责任等管理办法。

2.货币资金及往来户结算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日常管理的原则及办法;现金、备用金收支的管理办法及内部控制制度;开户银行的选择及基本银行帐户管理办法;对外付款的复核、审批管理制度;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企业单位信用卡的使用与管理等办法;往来户结算登记、定期核对与清理等制度;应收票据登记、保管及或有负债信息反馈责任制度;坏帐损失的确认办法、审批手续、报损程序与责任,合理选择确定坏帐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等。

3.存货管理制度。包括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存货转移、收发等管理制度及其相关手续;商品削价准备制度和商品削价的审批权限,存货清查盘点制度及存货盘盈、盘亏原因分析、审批程序、责任归属、财务处理办法;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有关的摊销方法及收发、保管、报废、损坏赔偿等管理办法。

4.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企业适用的固定资产目录;固定资产标准和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净残值率;固定资产的实物保管、出租、出借、调入、调出、内部转移、盘盈、盘亏、维修管理、报废清理等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在上述各环节中的责任与管理权限;购建固定资产的内部决策及审批程序;购建固定资产的可行性分析、立项审批、实物保管在建工程期间管理及预决算审查、竣工验收与考核等项管理制度。

5.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制度。包括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管理范围、计价方法、实际成本、摊销期限、转让收入、成本结转等财务处理;开办费的开支项目、责任、摊销计划等。

6.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包括投资方向与方式的选择、投资可行性研究、决策的审批程序和投放管理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投资效益的反馈追踪和考核评价;对外投资的计价方法及核算方式;投资损失的确认方法、审批手续、报损程序与责任;有价证券的登记、保管、转让和审批程序的管理等。

7.外币业务管理制度。包括确定企业记帐本位币;明确企业记帐汇率、合理选择汇兑损益计算确认的方法及企业外币帐户的调整方法;企业出口收汇、进口用汇的管理;企业外汇帐户的管理及内部控制等。

8.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包括企业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预算、开支及审批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划清商品进价成本与商品流通费用开支项目和工资性支出与其他支出界限,明确工资性支出的具体项目及分配方法;对重点费用开支项目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如差旅费、业务招待费、涉外费、劳动保险费和技术开发费等;企业依法纳税制度及有关纳税责任管理制度,明确企业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纳税程序和纳税责任,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财会手续与财会责任,正确选择确定处理企业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差异的核算方法等。

9.主营业务收入管理制度。包括商品销售收入、代购代销业务收入管理制度;商品销售的预测、分析及日常管理制度;编制企业进出口商品销售计划的原则及方式方法;明确商品销售收入实现的确认原则以及有关进出口商品销售收入的计价、入帐时间及依据;进出口商品销售收入有关运费、保险费、佣金的收支管理办法;企业其他销售收入的管理制度等。

10.其他业务收入管理制度。包括外贸企业速遣费收入、涉外保险等劳务费收入、其他酬金收入等来源范围及确认原则,严格收入的入帐、核算管理办法及防止收入隐匿、转移等财会和审计的监控措施。

11.利润及其分配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利润预测分析制度与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利润考核指标及责权归属;企业各项营业外收支项目、范围、财务手续和核算管理办法;企业各项捐赠的内部控制制度;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税后利润分配顺序及分配比例,相应建立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办法,尤其是对盈余公积金、公益金的具体用途、核算管理等,应按国家规定的原则或公司章程有关规定作出详细的规定。

12.财务报告、分析及评价制度。企业应根据统一规定填报有关报表和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同时应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合理选择、设置一些内部报表、如各类成本费用明细表、营业外收支明细表等,并对其格式、指标、编报要求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对于全资投资单位或隶属单位,除应按统一规定编制合并报表外,应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加强其内部报表的管理。健全企业财务分析制度,包括财务分析的项目和主要内容;财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及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在国家统一规定的外贸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经营决策或内部管理需求,健全企业内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13.电算化核算管理制度。包括电脑程序设置、维护、调整的管理制度;财务软件的审批、监督制度;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防止有关数据被修改及未经审核而录入电脑的措施,如上机操作记录制度等;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和责任措施;企业会计数据和软件的安全保护措施,以及磁性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等。

(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单项制度

1.经济合同的财务管理办法。包括企业经济合同的编码管理、代表企业签订合同的基本要求、进出口合同的签约金额权限、结算方式选择的财务管理以及合同签订和生效后的有关财务责任及履行合同有关的财务处理,合同结束后的最终管理或评价等。

2.进出口业务的财务管理办法。包括进出口业务财务工作程序,合同生效后应履行的财会手续;明确规定出口业务中跟踪结汇、采购备货、商品出库、外汇帐款结算、出口退税、运保费、佣金支付等,以及进口业务中落实外汇、开证准备、付款结算等各具体环节的具体财会手续及责任,建立起程序明确、手续明了、责任清楚的进出口业务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

3.不同贸易方式的财务管理办法。除基本的进出口业务财务管理办法之外,外贸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建立有关进出口业务财务管理办法、出口信贷方式销售管理办法、代销国外商品销售财务管理办法、加工补偿业务、易货贸易业务等其他贸易方式的财务管理办法,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4.信用证及其它结算方式的财务管理办法。外贸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也可独立于进出口业务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之外,单独制定信用证及其它结算方式下的财务管理办法,包括合同信用证条款的签订、开立信用证的程序、验证审证程序以及其他结算方式中财会部门应明确履行的程序、手续与相关的责任等。

5.内部银行的财务管理办法。对设立内部银行的大型外贸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内部银行财务管理办法,包括明确内部银行职能、权限和责任,规定内部银行结算方式和结算纪律等管理办法。

6.对外担保的财务管理办法。包括对外担保的内部审批制度及财务参与担保决策制度;具体规定担保条件,如当地银行的不可撤消担保书或远期承兑汇票、财产抵押公证书等等;明确担保年限、金额、依据和责任;对所担保事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员。

7.出口退税的财务管理办法。在国家统一的出口退税办法下,企业应具体制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出口退税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包括具体规定出口退税办税员的职责,出口退税的业务流程及手续,出口退税的确认、退税凭证的取得,出口退税申报的管理及事后检查责任等。

8.其它相对独立于基本制度之外的管理办法。包括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企业职工工资性收入分配制度、企业职工住房和医疗等福利制度、职工社会保障等有关财务管理办法、境外企业或机构的财务管理办法、公司人员出国与制装费的财务管理办法等等。

三、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应注意的问题和程序

(一)外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形式可根据企业的规模、管理特点而定,既可以以基本制度为本制定一个总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也可以按具体财务事项单独制定若干个单项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特别是大型的外贸企业总公司,财务关系比较复杂、管理职责分工较细,应参照上述单项制度制定单项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各单项财务管理办法既自成体系,又统一相联,确保整个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完整性、系统性。

(二)外贸企业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按照重要性原则,对有些内容只作一般性规定,有些内容作详细规定。企业可根据需要按本指导意见的结构体系作适当分解和组合。在具体内容上,应尽量详细,把规定的重点落实在具体的程序与应履行的手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