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内科健康宣教小知识范文

神经内科健康宣教小知识精选(九篇)

神经内科健康宣教小知识

第1篇:神经内科健康宣教小知识范文

“12.1”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的计划

各科室:

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公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办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现将宣传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版权所有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关于开展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解放北路街道健康教育办公室防治艾滋病工作的统一领导下,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办法》的文件精神,对防治艾滋病宣传工作要高度重视,宣传国家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艾滋病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消除歧视;宣传做好防治艾滋病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宣传,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治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防治艾滋病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投入到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中去,坚决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二、总体目标

在单位范围内,采取多种传播、教育和干预的有效形式,更加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开展全民预防艾滋病及相关的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宣传在人民群众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动准则,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同时,反对社会歧视,倡导健康、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目标是:到2006年底,我站范围内艾滋病防治知晓率在95%以上。版权所有

三、工作原则

(一)站党支部领导,各科室主导,共同合作,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与重要时段集中性的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

(三)对一般人群以普及知识为主,对高危人群以结合干预措施的宣传教育为主;

(四)重点做好青少年、妇女及流动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认真把握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政策性。

四、基本措施

(一)充分利用文明学校,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1、各科室要利用文明学校的学习时间,保证全年宣传工作的连续性和频度要求,充分发挥好宣传专栏的作用,通过全方位、有规模、多渠道、广覆盖的宣传教育,继续掀起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的新高潮,并积极参与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密切配合街道组织的宣传活动。

2、积极宣传艾滋病防治工作信息和防治知识,以突出科普知识教育为主。“12·1世界艾滋病日”前后,组织全科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常识学习与宣传。

(二)积极完成上级宣传部门、防艾办及县防艾委交办的其它有关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任务。

五、活动的形式和要求

1、各科室领导高度重视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根据站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做好组织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2、在单位内张贴宣传资料,出一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版报。

3、要充分利用文明学校教育阵地,组织开展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第2篇:神经内科健康宣教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规范化;入院宣教;患者满意度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健康宣教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不健康的行为,培养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模式下,健康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入院宣教也成为健康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院宣教是患者了解医院,了解诊疗常规,配合治疗的第一步,是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的关键要素。通过满意度调查,可以让护理人员看到健康教育的效果和不足。神经内科大多为老年脑卒中患者,往往由于四肢活动受限及言语交流障碍,使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期望值很高,通过改善入院健康教育的服务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8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6例,女20例,年龄48~77岁,平均(62.5±3.7)岁;2014年9~11月住院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5例,女15例,年龄46~80岁,平均(63.20±3.32)岁。纳入标准:(1)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调查;(2)首次人院患者。排除标准:(1)急诊患者;(2)危重患者;(3)沟通障碍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认知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中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即患者入院后进行自我介绍、住院环境、疾病知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特殊检查六大方面,主要为口头宣教的形式。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的内容一样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方法的改进,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1.2.1注意入院宣教针对性调查发现,患者入院后首先关注的是他的疾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及安全问题。如果护士只单单为完成任务,一味的进行宣教,缺少对患者的评估,很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反感,甚至引起患者的投诉,因此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宣教,包括宣教方法的选择、教育内容的安排、时间的把握等。患者住院后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责任护士首先以积极态度迎接、安置好患者,学会换位思考,协助医生做好患者的紧要处理,比如摔倒后伤口的处理等,从情感上与患者取得一致,取得患者的配合。在护理治疗的过程中,恰当的选用通俗易懂语言介绍一些护理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根据病情做好宣教时间的安排。在患者及家属情绪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及环境介绍,可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为方便患者知晓可把责任护士、医生姓名写在病室小黑板,便于患者联系。采用现场示范的形式进行环境介绍如呼叫铃、床档、升降床摇把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小便、大便标本留取的方法、标本放置位置,必要时辅以便条写明放置地点或带领家属现场参观,避免遗忘。介绍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并辅以检查的流程图,避免患者楼上楼下跑的情况。采用反问的方式了解患者宣教内容掌握情况,及时指导不正确行为方式,必要时再次指导,以消除患者住院后对疾病、环境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根据患者文化背景、既往史、心理变化,与家属做好沟通,适时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家属了解疾病的转归,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2.2注意宣教方式优化组合

由于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量大,多数护理人员选用操作简单口头宣教的形式,主要是口头宣教的特点是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可随时随地的进行,便于操作和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但一味的照本宣科,缺少对患者的关注及宣教方式的选择,很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宣教方式的优化组合。患者住院后不单使用口头宣教的形式,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使用文字图片、宣传册、平板电脑等方式进行饮食、用药、康复训练方面宣传指导。做好患者压疮、跌倒高危人群的评估,警示牌使用到位,做好预防方法的宣教。对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教会患者使用写字板、简单的手语或使用自制的小图片根据需要指出想要什么,方便与家属进行沟通,也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对家属较多、更换较频繁的患者可采用便条的形式,介绍注意事项并贴在床头,便于家属了解。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宣教方式、内容表现的越充分,受教育者也越容易接受。

1.2.3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可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据调查,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引起的,护士不恰当的沟通的方式、不和谐的语气、语调有可能影响患者的情绪,引起纠纷。患者入院后护士积极主动的迎接患者,护送患者到病房,并向患者或家属介绍入院环境、同室病友,营造安全的、舒适的住院环境,缓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工作中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娴熟的工作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赢得患者的信任。对年龄较大、疾病较重的患者,积极主动、使用体贴尊重的语言为患者提供生活帮助,给予患者适时安慰与鼓励。学会倾听,鼓励患者诉说对疾病的感受,利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向患者传达信息以安慰患者。由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比较多,思维反应能力比较慢,沟通时注意语速要慢,一般一次问一个问题,多给患者思考的时间,及时注意患者的反应,及时解决患者存在问题。

1.2.4目标的一致性

由于患者病情、文化程度的不同,对健康宣教的要求会不同。护士的目标为完成宣教任务,患者的目标为治好病,目标的不统一,关注点的不同,往往影响护患之间的关系,容易使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因此出现护士讲的口干舌燥,而患者兴趣不在,不能认真的听取,导致对于宣教的内容掌握并不多的现象。在临床的工作中护士要及时评估患者,了解患者所需,及时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兴趣,形成护患目标的一致性,达到宣教的目的。

1.2.5改善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年轻护理人员由于临床经验不足,知识量不够,容易导致健康宣教不健全,护理细节关注不够的情况。如告诉患者多吃蔬菜,缺少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评估与关注,临床出现进食菜叶过长,没有吞咽下去引起窒息的现象。在临床工作中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带领年轻的护士进行宣教,做好病情评估、掌握宣教重点,适时给予专业指导。科内经常举办健康宣教知识讲座,对入院宣教患者不满意的问题,护理人员积极探索,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改善健康宣教方法,优化宣教内容,及时总结讨论,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聪明才智,畅所欲言,提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便于护理人员实行,取得健康教育实施的良好效果。

1.3研究工具

1.3.1一般资料问卷根据研究目的和性质由研究员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经济来源、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基本情况。

1.3.2满意度调查问卷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共包含20个条目,内容包括对患者住院环境、服务设施、安全事项、住院制度的介绍,入院时护士的接待、人院宣教(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安排,责任护士、管床医生自我介绍、护士仪表、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疾病知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特殊检查指导、护士是否主动提供生活照顾及适时为您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该调查表维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较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设为5分,满意设为4分,一般设为3分,较满意设为2分,不满意设为1分。调查方法为对患者在入院72h内及出院当天发放调查表。该量表在正式调查前已做信效度检测,Cronbaeh系数为0.732,内容效度为0.836,适用于本次研究。

1.3.3知晓率调查问卷患者知晓度调查表采用院内健康宣教专项检查表,共包含20个条目,内容包括患者对住院制度、住院环境(开水间、厕所、标本放置处)、责任护士、管床医生是否知晓,呼叫器、床档、腕带、警示牌、留置针的使用方法,疾病知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翻身方法、压疮预防、跌倒/坠床预防、大小便留取方法、特殊检查指导、康复训练方法知晓度。该调查表维度分为完全掌握、掌握、基本掌握、较掌握、未掌握,完全掌握设为5分、掌握设为4分,基本掌握设为3分,较掌握2分、未掌握设为1分。调查方法为对患者在入院72h内及出院当天发放调查表。

1.4调查方法

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于人院72h内及出院当天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考虑到老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调查采用逐条询问的方式,由患者陪人或调查员亲自填写。

在调查中,3例情绪抵触,另外1例调查表内容不完全。最后共有156例患者完成所有问卷调查。其中观察组80例,对照组76例。有效应答率为95.83%。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入院72h内满意度及知晓度比较

入院72h内,采取传统的入院宣教的对照组的满意度为(40.97±2.67),采取规范化入院宣教的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41.38±2.6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的人院宣教总体知晓度为(47.41±2.71),规范化、多样化入院宣教总体知晓度为(59.47±1.74),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出院日满意度及知晓度比较

入院宣教后,采取传统的人院宣教的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4.81±6.47),采取规范化人院宣教的实验组总体满意度为(95.84±9.3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是一个整体的护理过程,入院宣教是整体护理的第一步,是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美国健康保险组织曾指出:指导其建立积极健康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在患者住院期间。通常临床各科均有入院宣教流程,各类宣教内容虽丰富,但大多要求笼统、含糊,随意性大,达不到良好的宣教效果,再加临床青年护士较多,工作较机械,缺乏主动性,导致宣教效果及满意度较低。

患者住院后即希望及时解除病痛,又希望得到热情的接待。从表1~2可以看出,对照组护士采用入院宣教流程进行宣教,方式单调,缺乏针对性,对患者病情重视不够,患者往往表现的不耐烦,对宣教内容知晓度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通过健康宣教方法的改进,观察组护理人员能够在服务过程中重视患者病情,及时解除病痛,然后根据患者文化程度,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针对性宣教。宣教过程中认真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全方位地了解患者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信息交流,根据患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内容,使患者及时掌握康复知识,解除紧张恐惧心理,提高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兴趣,患者往往表现出能认真倾听,并询问其关心的内容,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避免护士只是机械的宣读内容、缺少对护理服务细节及患者接收能力的关注现象的出现。研究表明,全面有效的护患沟通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增加患者满意度。有效的护患沟通,适宜的宣教时间、地点,合理的宣教顺序,以及护士良好的精神面貌、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以信任感;专注的目光、耐心的倾听、非语言沟通方式的运用,可以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关爱。使患者减轻了心理负担,又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宣教内容,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充分体现整体护理的内涵。

第3篇:神经内科健康宣教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变化,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不仅承担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的艰巨任务,而且负有保持患者健康、预防和减少病后并发症的重任,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健康教育[1]。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发病原因不明的精神疾病,常起病缓慢,具有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异常等多方面变化,精神活动不协调,不受控制。大多数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病人随着病程不断进展,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逐渐减退,临床症状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如话语内容贫乏、情感生活淡漠、性格孤僻内向、意志缺乏、认知力障碍明显,社会功能受损严重[2]。因此我们医务人员做好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在院健康教育,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重返社会及恢复社会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我区是医院整体护理优秀示范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在对病人健康教育方面作出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家属及院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将具体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患者集体宣教法 该方法以口头教育为主,要求是在尊重病人的前提下,言语简单、少使用医学术语,通俗易懂,授教者语气和蔼、语调生动,重点突出,内容不宜过多。由教疗护士将病区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集中起来进行健康教育,该方法有教育面广、效率高的特点,密切了护患关系。方法有两种:①口头授课法:由教疗护士组织,每半月进行一次集体授课,时间为1.5小时,安排病区内资历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口头授课,时间为1小时,其余0.5小时为互动提问的时间,加强讲课内容的印象,并征询下次讲课的内容。②多媒体授课法:由教疗护士将本期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点制作成DV,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摄制,主要以语言表达为主,中间穿插轻音乐,在晨练结束后,由夜班护士播放,让病人接受一些简单的健康教育常识。

1.2 小组教育法 由护理组长分派,将不同期的(入院期、住院期、出院期)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集中起来,针对患者共同的护理问题,由一名专科护士给予统一指导,每周一次,20~30分钟每次,并做好护理记录及健康教育评价单,要求课程结束后听课病人签名反馈,不会签的可代签,2~3天后,再由护理组长对责任护士授课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并签名。

1.3 个别指导法 针对病人的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个人的文化程度及个体不同时期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况,进行随机健康宣教,由责任护士完成,个别指导有针对性教育的特点,可利用病人自由活动的时间进行。如:一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由活动时间情绪低落、对窗哭泣,害怕将来恋爱、婚姻受阻,责任护士在病人自由活动或者独处的时候对其饮食、睡眠及大小便进行慢慢询问,列举恢复期患者药物的治疗效果,充分肯定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心情不好时找人倾诉,以转移注意力,分散病态思维,该患者情绪明显好转。

1.4 文字宣教法 具体是将入院介绍、病房环境、住院须知、工教娱疗、出院指导等制成卡片,分阶段指导病人学习,还可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印刷成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并配合图片。病区内定期张贴健康墙报、健康教育专栏,每半月一期,并根据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为其提供与疾病相关的书籍。

2 体会

2.1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融洽了护患关系 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如:病人入院时护士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对住院环境的讲解、对病房的简单介绍,会让病人觉得这里的护理服务很周到细致,和其他精神病院不同,无形中减少了病人对医院生活的生疏感,从而拉近了护理人员及患者之间的距离,为以后进一步做好在院健康教育,实施整体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护士善于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交流,满足了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护士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使护患关系更融洽,从而减少护患纠纷。

2.2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由于住院病人对宣教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如:入院期的健康教育、住院期的健康教育、出院期的健康教育都不一样,要满足病人各期的知识需求,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健康教育技能,包括掌握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良好的教育沟通技能,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将自己学的知识运用到护理实践过程中,不但积累了工作经验,也提高了护理水平。

2.3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它不仅在促进患者个体行为改变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寻求社会的全面支持及促进健康、促进氛围的形成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3]。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未进行健康教育前,绝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绝大部分病人愿意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但是该知识的来源甚少,书面介绍不易读懂。在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对此类疾病的知识不断了解和深入,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的开展各项工、教、娱治疗及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及社会功能的恢复。

2.4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精神疾病复发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患者或者家属自行减药或停药;害怕药物副作用被动停药;各类精神刺激;临时更换其它类药物替代;疾病本身的原因。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前均可出现各类先兆症状,往往以思维障碍、睡眠障碍及饮食、情绪、大小便变化为最早出现的症状[4]。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促进了患者对精神疾病知识的掌握和对该病的科学认识。

即使精神病复发率再高,只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仍可长期控制,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健康生活。

2.5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面临的各个客观问题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及方法,对临床各种治疗有增效及互补的作用。健康教育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目前我区住院病人大多为:急性发病期患者、110救助站送来的流浪病人以及部分慢性衰退精神病患者,对各项护理和治疗被动配合,健康教育只能在症状缓解后进行,还有些精神病人在急性期由家属送入院,症状稍一控制,由于各种原因就接回家,使得健康教育半途而废,还有些甚至没机会进行,对出院患者还必须做好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教育,因此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万长秀,周凤,范德兰.临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实施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4,19(13):74.

第4篇:神经内科健康宣教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护理;神经内科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及医院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逐渐成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途径之一。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多危重,且多行动不便,为达到护患有效配合的目的,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我们对60例患者采取规范化健康教育,目的是探讨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44~82岁;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多发性腔隙性梗塞15例,脑干梗死30例,大面积脑梗死37例,脑出血31例,所有患者均经头CT确诊。

1.2 健康教育的方法:将12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专门成健康教育小组,在护患关系、患者心理解读、患者及家属疾病知识的宣教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

1.2.1 成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健康教育小组,由具备主管护师资格的资深护士为组员,起草和制作《健康教育手册》,由护士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培训,探讨有效沟通形式及工作技巧,从思想上深刻理解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1.2.2 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健康教育护理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一入院,护理人员就对患者的家庭情况、基本资料、个人兴趣等信息进行详细了解,以患者的性格及喜好为切入点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沟通时注意神情要专注、态度要谦和,充分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关注。交流初期侧重于护患间的了解,待有了共同话题后再进行后期的健康教育,利用多种表达形式(如动作、图片、表情、文字等)有主有次、抓住关键对患者进行讲解。

1.2.3 患者心理解读:因长期卧床神经内科患者情绪多烦躁,容易抑郁、焦虑,有的甚至产生厌世心理[1],这些都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与治疗。因此健康教育首先要纠正患者不健康的心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注意观察病人的动作、表情、行为等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相关疾病的治疗进展,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与认可,使患者能够听取护士的宽慰与开导,培养乐观情绪,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1.2.4 疾病知识的宣教:神经内科疾病的发展有很多不确定性,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我们从患者自身实际病情出发,详细讲述其所患病症的基本病理、注意事项、治疗方法、自我调整等,同时选择成功的治疗案例,为患者提供榜样,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另外,在介绍疾病知识的同时也加强患者自我防范意识的培养,使患者充分认识到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卫生条件、情绪状态等对病情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2]。在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护理操作及疾病预防知识培训,并在患者出院前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以提高患者家属对家庭护理操作及对疾病预防知识掌握的水平。

1.2.5 观察指标:根据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能否主动进行功能锻炼、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并发症发生、满意度等方面制定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为98.7%、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百分率为96.5%、健康教育知晓率98.2%、并发症发生率1.19%、满意率为97.5%,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85.4%、72.1%、83.6%、20.1%、7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向病人提供保健信息,促进患者行为向健康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体护理模式顺利实施的前提,我们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针对病人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同时使健康教育制度化、程序化、具体化,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在病人患病急性期,主要让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及愈后有一定的了解,消除她们的紧张情绪,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疾病恢复期,我们对患者及家属就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患者出院时,主要在复诊时间、饮食卫生、用药指导、休息、预防并发症、康复锻炼等方面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促进机体功能的康复。我们通过对60例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系统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同时与6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满足了病人健康教育的需求,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极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神经内科健康宣教小知识范文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这是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健康的表述,也是第一次从党的指导纲领中明确健康的地位。它反映了党和政府把保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健康幸福不但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直以来,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健康教育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不断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养成文明的生活、科学饮食习惯,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我院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年医院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如下。

1、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发挥健康促进委员会的作用,落实各项健康政策,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动员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在全院上下努力营造一个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使广大职工及就诊、住院病人不断增加健康知识,掌握的健康的技能,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制定年医院健康促进工作规划;把落实《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及医务人员控烟为重点,结合公共卫生的大环境、关注健康与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热点话题,掌握传染病的流行防控动态,明确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任务。

3、调整、落实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充分调动宣传网络人员的积极性,配合临床医疗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

4、依托工会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推动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通过健康讲座提高职工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促进健康干预活动的开展。

5、积极参与社区健康促进工作,传播健康知识,普及预防疾病知识,构建和谐社区,做到人人重视健康,人人讲健康,人人都有健康的体魄。

6、制定健康教育经费的使用计划,争取院领导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的支持,落实必要的健康教育活动经费。

1、保证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每季度有计划,有小结,有条有理工作规范。

2、做好年初健康教育宣传员的调整工作,做到院、科领导重视、积极参与,宣传员落实、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层层深入,科室合作,推动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

3、依据《北京市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考核标准》、《东城区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要点》进一步完善院内门诊、病区健康促进考核标准,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医疗管理规划中,加强医疗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对健康促进工作的参与指导、监督和管理力度。

4、定期召开健康促进委员会及健康教育宣传员会议,利用院周会有效地向全院职工传达健康促进的新信息。

年度内召开两次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会议。

每季度召开健康教育宣传员工作例会。

5、积极参加市、区健教所举办的各项培训活动,按时参加例会。

1、有计划地完成全年各大型宣传日的院、内外宣传咨询活动,大力倡导及普及卫生知识,倡导人们采纳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有益健康的环境。全年完成不少于16个卫生宣传日的宣传,及时总结,按时上报活动统计报表。

2、依靠各科宣传员做好门诊病人的日常宣传教育工作,门诊各科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护士、医生在病人候诊和治疗时适时进行专科疾病知识的指导。

妇产科每周为孕妇播放两次《孕产期保健知识》录像。

3、门诊大厅的电子显示屏定时播放卫生科普知识。候诊区通过电视传媒播放健康知识。

4、继续做好门诊35岁首诊患者测量血压工作,定期进行检查。

5、病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每周进行一次健康宣教小广播向住院病人宣传健康知识,每月举行一次病人工休座谈会。宣传专栏、健康知识园地为病人提供与本病区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等内容的宣教材料。护士、医生向病人传播健康知识,力求宣传内容通俗易懂,提高宣教质量,宣教覆盖率100%。

6、根据病人住院期间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各病区认真做好病人的入院宣教和出院指导,使病人尽快适应病区环境,减轻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减轻心理负担,清楚了解疾病恢复期的注意事项,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第6篇:神经内科健康宣教小知识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精神卫生工作方针,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机制和以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康复及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积极开展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完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监护网络;将防控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康复”,有效预防和控制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普及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精神卫生知识水平;开展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遏止精神疾病患病率上升趋势。宣传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治疗率。

(二)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市政府对本市的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防控工作负总责,有关部门、单位和团体在职责范围内制定和落实各项预防和控制措施,各镇(街)、村委会(社区)、单位分级负责辖区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加强社区监护,单位和个人发现精神疾病患者有危害或者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可以制止并应当及时向*机关报告,*机关可以将其送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治疗。

(三)依法管理、依靠科学。实施科学防控,加强科研技术指导,实现防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严格执行有关精神疾病管理的法律法规,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报告、康复和治疗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三、组织管理

建立*市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全市精神卫生工作的重大问题,制定全市精神卫生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联席会议由市卫生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法制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老龄办等单位组成。市卫生局为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市卫生局分管副局长担任,联席会议成员为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市卫生局,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承办联席会议交办的有关事项。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

卫生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全市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和指导实施;负责组织精神疾病信息监测与管理,制订有关技术标准,组织对精神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技术指导;承担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做好对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监管的康复技术指导与培训;负责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对医疗卫生人员及其各类从事精神病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和管理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有关科学研究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医院-社区一体建设,积极探索“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疾病治疗康复模式,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心理干预工作;配合*、民政部门做好街头流浪的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

宣传部门要参与研究制定全市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有关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指导有关宣传、新闻机构,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督促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将精神卫生知识内容列入日常宣传工作计划,并进行检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健康水平,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

发展改革部门要参与制定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并负责将其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教育部门负责在全市各类学校开展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并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精神病患者未成年子女给予减免学杂费。

*部门要将精神卫生知识纳入对社区民警的岗位培训内容;重点掌握辖区内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落实日常监管和控制措施;依法做好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送工作。对街头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实行属地管理制,由案发地派出所强制送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治疗。

民政部门负责对因精神病致贫、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精神病患者给予生活救济。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精神病患者未成年子女给予生活救助。在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应支持协助做好精神病的防治工作,会同市教育局共同落实家庭经济困难的精神病患者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对*部门强制收送的符合救助条件的街头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救助。

司法部门要协调、指导精神疾病鉴定机构规范开展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法医鉴定工作。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司法援助。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和完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政策。

财政部门要根据精神病防治工作需要和财力状况,将精神病防治经费列入卫生部门预算,明确经费投入,加强资金监管,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工作;配合发展改革、卫生等有关部门制定全市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精神病防治工作人员奖惩政策。落实无经济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和街头流浪肇事肇祸的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治费用。

人事部门要检查和指导卫生、劳动、民政等部门执行国家制定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社会工作者专业职称资格管理,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扩大队伍规模。

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规定,负责为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精神患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对有劳动能力且病情稳定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

法制部门要负责对部门制定有关精神卫生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做好精神药物的监督管理和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同*、卫生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售卖精神药物行为。

总工会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职工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计划,配合有关部门在职工中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疏导和缓解职工因工作、竞争、失业、家庭生活等压力,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团市委要积极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心理健康课堂活动,开设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热线,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妇联要做好对弱势妇女的心理问题预防和疏导,开展妇女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妇女危机干预网络和危机救助系统。

老龄办要在中老年人群及其家庭成员中开展老年精神心理卫生宣传和咨询服务,普及老年性痴呆、抑郁等老年期精神疾病和常见心理问题知识。

残联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宣传发动和服务工作,组织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后的康复训练,组织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网络,完善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监护组织。协助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将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逐步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形成制度化救助机制。帮助精神疾病康复者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精神残疾人合法权益。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有关问题,积极参加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布置的工作任务。要互通信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

四、技术指导

成立*市精神卫生工作技术指导小组(设在*市慢性病防治站),由慢病站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由精神科、心理科医生组成,负责全市精神卫生技术指导工作。

各镇(街)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辖区精神病防治技术指导工作。

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本地段精神疾病防治技术工作,指导社区家属督促精神疾病患者服药治疗。

五、预防控制

(一)精神健康促进与精神疾病预防。

1.市政府将重大灾害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列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业务培训。

2.各镇(街)及有关部门在重大灾害处理过程中,应当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降低重大灾害发生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

3.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要组织开展精神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民的精神健康水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4.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对医疗机构中非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识别精神疾病的能力。要为*、司法行政、民政、教育等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供技术支持。

5.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教师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促进学生精神健康的能力。学校要为教师接受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供必要条件。

学校要将精神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精神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创造有利于学生精神健康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应当配备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6.*部门要创造条件,加强对社区民警等工作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的培训。

7.科技部门要加强经费投入,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精神卫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高精神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科学技术水平。

8.各镇(街)要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营造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

9.医疗机构要向就医者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社会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服务提供技术指导。

10.残联、妇联、团市委、老龄办等社会团体要针对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人群的特点,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11.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向公众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公益性宣传。

12.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要关心干部职工的精神健康,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创造有利于干部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精神健康水平。

(二)精神疾病信息报告。

1.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以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2.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精神疾病信息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时限和方式将确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情况,向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信息进行核实,并向*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档案,并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通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各镇(街)派出所。各镇(街)派出所要及时了解掌握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情况,并与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患者信息沟通机制。

(三)社区监护。

1.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由当地居(村)委会组织家庭成员、社区民警、居(村)委会干部、社区精防康复医生(村医)和义工成立监护小组,督促患者服药,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家庭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帮助其参与社会生活。

第7篇:神经内科健康宣教小知识范文

工作计划只是给未来工作设定的一个大体框架,当然还是需要每个月、每一周、每 一天的合理安排和具体实施,而它所起到的是督促、提示作用,可以更快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大家借鉴!

2021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一

为贯彻落实全县健康教育工作精神,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计划。

一、全面加强社会卫生管理工作,促进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加强对全辖区各居民组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做好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的工作。同时,积极组织义务清扫队伍开展大扫除活动。防止出现管理松懈,卫生状况滑波等现象,进一步巩固、发展和提高创建成果。

2、在全辖区各单位开展创建“卫生单位”活动,推动各行各业爱国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

二、组织开展第xx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4月份是全国第xx个爱国卫生月,我社区积极配合县爱卫会巩固各项创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卫生意识,组织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搞好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卫生大清扫和除“四害”活动,防止虫媒传播疾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三、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有效降低全辖区“四害”密度

1、组织开展全辖区除四害统一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组织开展春、秋除“四害”行动以及夏季除害、秋季灭蚊、冬季灭蝇灭蟑周等专项行动,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同时,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组织义务消杀队伍定期做好道路绿化带、预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严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传染疾病在我辖区的发生和流行。

2、积极开展“四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努力从源头上解决蚊虫孳生问题。根据上级的要求,在全辖区认真开展“四害”防治设施建设的组织和宣传发动工作。

四、与xx大队联动,抓好辖区的卫生整治工作

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门前环境卫生。社区与辖区内临街的单位、门店、住户签订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书,并建立了管理台帐;xx协管员每天对辖区内责任单位、门店、住户履行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对在检查中发现影响市容市貌的违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劝阻和制止,责令责任单位、门店、住户整改,对不及时整改的及时报告xx执法大队;积极配合xx执法大队查处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违法。

五、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

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模式,通过设立爱国卫生宣传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刊登宣传专版,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完善和丰富爱国卫生内容,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信息,提供咨询等服务;组织人员在xxx小区、xxxx小区xxxx小区等派发健康教育资料,确保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到每家每户,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六、加强爱卫组织建设,实现重心下移,确保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XX年,我社区爱国卫生工作要在全面开展的基础上坚持重心下移,积极做好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提高卫生水平。进一步明确基层爱卫组织的职责、人员和任务,落实辖区责任制,强化社会卫生管理、除害防病、卫生宣传教育的管理职能,将辖区各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管好、抓细、做实。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确保全年爱国卫生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021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贯彻落实全县健康教育工作精神,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指导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以达到营造健康的环境,培育健康的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拥有健康的人群的目的。使辖区居民群众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增强创建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形成一定的健康行为规范,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工作重点

1、健全机构,强化职能

充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机构,进一步发挥以社区领导干部、居民小组长为主体的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办好健康教育居民学校,以社区健康教育为主,组织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学习培训、座谈,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健康教育学习培训每年不少于两场,做到授课有计划安排、有记录,开课率达100%。

3、广泛宣传,增强意识

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利用宣传栏等阵地向居民宣传健康保健、卫生科普知识,每季度更换一期宣传内容,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讲卫生的好风尚。

4、创新方式,丰富载体

探索创新健康教育活动方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开展上街入户宣传并发放健康知识材料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抗病能力,同时举办健康讲座,以中老年人、妇女为重点的常见病、多发病保健咨询,开展健康保健培训。

5、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今年重点做好流行病的防治、宣传工作,宣传怎样防治的基本知识。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消灭四害孳生地栖息场所,降低蚊虫密度。

6、开展控烟教育,构建和谐社区

积极开展倡导不吸烟、不敬烟、主动戒烟宣传以及吸烟危害健康等宣传活动。加强对公共场所、单位的控烟宣传,并设立禁烟标志与制度,让无烟场所真正走进社区居民的生活。

7、加强重点人群教育,推进人口素质全面提升

以老年人、妇女、青少年、流动人口四种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与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免费为老年人测量血压和健康咨询;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组织妇女病体检,为她们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做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寒暑假公益活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保健教育等活动。

同时把重点人群教育与普及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努力使我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上一个新台阶。

2021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人群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社区健康教育是全科医生进行社区动员的主要手段,也是与社区居民建立密切联系、对社区居民的健康进行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既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可以通过引导社区居民采取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一个投入小而收益大的卫生服务项目。

社区健康教育得不到社区居民响应和认同的原因可能是:

①健康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不是社区居民所期望了解的,对居民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和具体;

②健康教育的内容科普化程度不够,使用了过多的术语,居民看不懂或听不懂,更记不住,无法产生发自内心的感触,达不到激励居民改变观念和行为的目的;

③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过于机械,不够生动,仅仅停留于理论讲解上,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

④居民参与太少,没有使居民真正体会到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益处;

⑤全科医生没有在健康教育方面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包括成功学、激励学、演讲学、科普写作、传播学、营销学等。要做好健康教育,首先要创新知识体系,要将知识体系科普化、口诀化、操作化、实物化,要有很好的演讲口才、说服能力和沟通技巧。

一、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

(1)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名度。应该通过健康教育让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政策、目的、方式、优越性、对居民的作用等。

(2)转变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往往是:有病先忍,忍不住了买点药吃,吃不好又忍不了再看病,看病要上大医院,预防没用,保健只是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享受,宁愿化钱去xx(如喝劣质酒、抽劣质烟),不愿意化钱保健康。如果不彻底改变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就缺乏群众基础。

(3)普及自我保健知识。无知是社区居民患病或发生意外的重要原因,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普及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了解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4)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通过身心激励,使社区居民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危害,并自觉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在社区内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

(5)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营造有利于健康的社区环境和社区意识,激发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二、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步骤

1、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和需求

首先通过社区调查了解社区疾病谱、死因谱和主要健康问题排序,并分析导致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通过健康教育进行干预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按照普遍性、严重性、可干预性、有效性、经济性、可接受性等原则,针对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客观需要进行分析和排序。然后,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主观需求,分析其普遍性、重要性、迫切性、可干预性、可接受性、有效性等要素,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排序。最后,结合需要和需求的排序情况,列出需要优先开展健康教育的问题(疾病)及其相应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或原因,这些问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普遍性——这些问题在社区居民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发病率、患病率和就诊率),涉及较多的人口,包括潜在危险人群、危险人群和患病人群。

严重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生活和生活质量,给居民造成严重的痛苦和威胁,使居民承受严重的精神压力和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迫切性——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大多数居民都迫切要求了解相关的知识、采取有效的行动、参加有关的活动、掌握必需的技能,同时,愿意付出一定的努力,并进行合理的投资。

可干预性——这些问题与居民的主观因素和行为因素(生活方式)有关,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这些问题的发生率或危险性,或减少患病的可能性。

有效性——能够找到有效的教育和干预手段,通过教育和干预能让社区居民转变观念、了解必需的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能够对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够通过效果评价坚定居民参与健康教育的信心。

可接受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方式、形式都是社区居民乐于接受的,居民也有能力和资源采取有关的措施,包括时间、精力、体力、经费、感情和家庭支持等各方面的资源。

经济性——符合最低投入得到产出的原则,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社区居民能投入一定的经费,政府承担一定的费用,医疗保险部门也给予一定的补偿,最后使各方的投入都能得到的效益。

2、对选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的观念、知识、技能、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而开展的,因此,要分析每一种问题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找出每一种问题的教育和干预重点,并根据各因素的特点分析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3、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明确目标——在多长时间内,在什么地方,由谁来组织,针对哪些人,采用什么方法或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指标。确定主要活动和时间进度——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主题是什么,多长时间,由谁负责,哪些人参与,场地、设备和经费如何解决。

组织协调——涉及哪些部门和人,由谁出面组织和协调,是否需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可以利用哪些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需要落实什么政策、履行什么职责、采取什么形式。明确街道、居委会、社会团体、组织、社区领袖人物、全科医生以及健康教育机构和专家的作用。在社区中有影响的志愿者参与组织和协调将更有成效,要把健康教育活动办成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活动,而不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相情愿组织的活动。

质量控制——分析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针对每一种因素,制定应对策略。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通常包括宣传发动的力度、内容的吸引力、方式方法的生动性、居民的参与程度、组织管理的严密性、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和魅力等。

4、效果和效益评估

首先要评估目标是否达到或达成的程度怎样。效果评价包括观念转变的程度、有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关技能的掌握率、不良行为改变率、环境改变程度、有关危险性降低的比例、问题发生率的改变、问题严重性的改变等。效益评价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包括居民的参与率、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变等,经济效益包括居民相对节省的费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政府得到的经济效益、医疗保险部门得到的经济效益等。

5、信息反馈和进一步激励。应该把健康教育效果和效益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的机构和人员,如社区居民、街道和居委会、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部门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断增加投入,积极参与,充分合作。

三、社区健康教育的策略

1、做好宣传和动员

要让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进行合理投资,接受健康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最基本途径。开展社区宣传和动员时可采取以下策略:

(1)在门诊服务中各个击破,患病的人最容易被打动,来一个人就要宣传一个、教育一个、交上一个朋友、打动一个“顾客”、联系一个对象,通过日积月累,形成一个个服务群体;

(2)让病人成为的宣传员,通过已经成为朋友和固定服务对象的病人动员更多相关的居民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3)与街道、居委会的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和动员;

(4)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利用典型事例,说服社区居民;

(5)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小范围扩大到全社区,充分利用少数“积极分子”或志愿者的积极性,由少数社区居民动员大多数社区居民;

(6)“铺天盖地”与“细水长流”相结合,在关键时期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每一年都要设计几个宣传高峰,同时,把健康教育的宣传与动员作为常规性工作来抓,保持其连续性;

(7)利用适时的家访进行宣传和动员;

(8)深入分析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寻找有效动员社区居民的方式和方法。

2、认真研究健康教育的内容

(1)要切中要害,确为居民迫切所需或为关注焦点;

(2)必须科普化,用居民能理解的语言,尽量不用术语,多用比喻,尽可能形象化,比如:要让居民明白细菌感染与发热的机制,可以这样比喻:红血球好比一个国家的老百姓,白血球就像一个国家里的军队和警察,细菌就是来侵犯的敌人。在健康的情况下,白血球只保持一定的数量,白血球多了,说明“国家”不稳定,有敌人来侵犯或内部发生了xx,于是军队出来抵抗,警察来xx,发热反映了白血球攻击细菌的“炮火”,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一定范围内是有利的,盲目退烧可能不利于康复,只有发热超过一定限度、对人体造成危害时才必须退烧。另外,人身上长疱或发炎化脓,这脓就是在与细菌战斗中壮烈牺牲的白血球;

(3)多讲故事,包括有启发作用的寓言故事、发生在居民身边的现实故事、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故事、新闻媒体宣传的故事、教育者的亲身经历等;

(4)多教口诀,总结精华,朗朗上口,记得住,用得上,越想越有理,如洪昭光教授总结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5)多用数据、证据和依据,多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和图形,以理服人,以事实打动人,用效果和效益吸引人;

(6)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说明问题;

(7)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既是学习又是享受。

3、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和方法

(1)声情并茂的演讲,好的演讲最能直接打动人,全科医生应该专门接受演讲训练,以便为实施健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演讲的技能包括:安排一个能突出主题和演讲者个性的背景环境,用一个故事开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故事之后提出一个鲜明的论点,巧妙地安排各种证据来说明和强化论点,要注意自己的脸部表情、身体动作、语音、语速,要注意观察听众的反应,随时调整内容和进度,快与慢、紧张与舒缓要及时变换,要有强调、重复和总结,最后用一个故事结束,应该在高 潮时结束,让听众觉得意犹未尽;

(2)生动活泼的宣传栏,要认真设计宣传栏的内容,及时更换,多采用漫画和照片,每一期都留一个悬念,让社区居民期望尽快看到下一期;

(3)让居民爱不释手的宣传资料,把宣传资料做成精品,而且设计一些日常生活必备的功能,如配上日历、记事栏、营养配方、标准体重测算公式等;

(4)深有体会的现身说法,组织社区中比较典型的个案,除了让当事人谈体会和感想外,还可以进行讨论,相互交流经验,全科医生最后进行总结;

(5)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如在社区中组织减肥运动项目、糖尿病患者烹饪比赛、高血压患者松静训练、更年期妇女体育活动等。

4、人群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虽然社区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特殊人群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因此,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时,一定要分别了解每个对象的具体情况,对每个人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评价,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以便进行个别辅导。在进行人群健康教育之后再进行个别辅导,其效果将更加突出。

5、经常替社区居民算算健康投资的账。

应该在一个周期结束时,评价每一位参与者取得的效果和效益,详细地告诉他们所取得的每一项进展,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应该做前后比较,并与相似的、没有参加健康教育的个人进行比较,还应该做人群的比较,最后为每个人算一笔经济账,感受一下健康投资的价值。

四、社区健康教育的类型

1、以疾病或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如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癌症、爱滋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精神问题等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2、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如针对青少年、青春期、更年期、老年人、育龄妇女等特殊人群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3、以社区卫生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如针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职业卫生、家庭健康等社区卫生问题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4、以健康促进为目的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第8篇:神经内科健康宣教小知识范文

一、指导原则

精神卫生工作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符合本区实际的精神卫生发展思路,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模式,保障精神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开展,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突出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努力开展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的法律法规;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

二、工作目标

(一)“**”期间精神病防治康复指标: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95%、显好率达90%、社会参与率达80%、肇事率控制在0.1%以下、检出率达7‰。

(二)普通市民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达50%。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45%。

(四)精神分裂症治疗率>70%、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率>60%。

(五)精神卫生达标小区达标率80%以上,其中精神卫生示范小区达标率占15%。

(六)每个街镇至少有一所基本型社区精神病人日间康复照料机构。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分工协作

本区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建立部门协调工作制度,把精神卫生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根据本地区实际,提出精神卫生工作目标,统筹规划,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加强分工协作。卫生、计划、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残联等部门要针对日益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卫生部门要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完善精神卫生工作规范。负责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和精神卫生宣传;精神残疾的评定;社区精神病康复;精神卫生知识培训等工作。

计划部门要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满足群众的精神卫生需求。

民政部门应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订贫困精神病患者的救济和救助政策,及时协调收容社会上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精神病人,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病人提供救治费用和康复服务。并负责社区精神病人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组建和管理,遣返外地精神病患者等工作。

公安部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构建社区精神病扶残、助残体系,落实日常监护措施,协调有危险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监护、处理及收治工作;协调精神疾病患者户籍调查等工作。

财政部门要根据政府职责和工作需要,增加对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和贫困精神病人专项经费的投入,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效益评估等工作。

教育部门要结合素质教育,制定相应政策。将精神卫生知识列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司法部门应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精神疾病的司法援助政策。加强法制宣传,维护精神病患者合法权益,保障精神病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

残联部门应负责维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落实精防康复工作方案实施;加强对特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对康复后的精神病患者就业安置;组织亲友会;创建社区康复机构促进精神病患者康复质量的提高等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居民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时,妥善解决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问题;应积极促进康复后有劳动能力的精神疾病患者就业。

医疗保险部门应保障参保人员中精神病患者基本医疗需求,执行精神疾病大病优惠政策等。

红十字会和慈善基金会要加大帮困、救助贫困精神病人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为重残无业特困精神病人提供免费门诊治疗费用,切实为精神病患者办实事。

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办等社团组织应针对相应人群促进保障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工作。支持精神卫生事业,帮助市民提高预防精神疾病的能力,为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干预,减少精神疾病发生

把儿童和青少年、妇女、老年、职业等人群作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采取由点到面逐步发展的策略,积极推广适合国情的符合**实际的精神疾病防治、干预、康复管理模式。

1、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加强对学校教师、班主任、校医等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

2、加强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干预。加强妇女孕产期心理健康保健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及处理工作,减少其产前产后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做好妇女更年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工作。

3、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干预。建立老年痴呆干预网络,普及老年性痴呆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预防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4、开展职业人群和被监管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职业人群开展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咨询、疏导和缓解压力;在监管场所对公安人员及医务人员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对监管人员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矫正工作。

5、加强救灾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救援。制订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从组织、人员和措施上提供保证,降低灾后精神疾病患病率。

(三)加强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

1、要继续做好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率的提高。认真落实特困重残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和贫困精神病人帮困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解决住院医疗经费分级负担的同时各街镇协调解决精神病患者门诊维持治疗的费用。

2、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积极进行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维护治疗和定期随访,逐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四)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筹资模式

各街镇要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精神卫生工作的需要,投入经费预算,用于精神疾病的预防、社区康复和健康教育等。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应保持和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增长。要按照**市政府有关部门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精神卫生工作经费:精防经费不低于户籍人口每人每年0.50元投入,主要用于开展宣传、培训和表彰、精卫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办公用费等费用;贫困精神病人专项经费不低于户籍人口每人每年1.50元安排,主要用于无业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特困病人和关锁精神病人的治疗和生活救助等。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精防经费、贫困精神病人专项经费的投入也须逐年递增。

鼓励单位、团体和个人资助精神疾病防治工作,鼓励社会资源投向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

(五)加强精神卫生宣传,营造社会氛围

大力开展经常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

全区各居(村)委重要场所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如黑板报、版面等),定期在居(村)委干部和乡村医生例会上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围绕每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重点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系列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

(六)加快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发挥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教学基地作用,进一步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兼职医生和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对常见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有效处理的能力。“**”中期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兼职医生都获得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优化就医环境,不断提高我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率,切实解决患者的住院难问题。

重视和支持精神卫生的科学研究,鼓励把科研成果应用与防治工作实践,开展各种形式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争取五年内拿出1-2项市或者全国领先的精神卫生科研成果。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精神卫生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增加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改善精神卫生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促进精神卫生工作队伍的发展。

(七)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估

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意见的组织实施。

第9篇:神经内科健康宣教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青光眼患者 遵医行为 自我管理行为 护理方式

青光眼是常见眼病的一种,患者的自我管理直接影响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青光眼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本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0例,按青光眼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5例和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组25例。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措施,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对青光眼患者实施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评价两组青光眼患者干预4周后并发症发生率、遵医行为,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评价问卷比较两组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情况。本研究将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应用于青光眼患者神经源性的健康宣教中,观察青光眼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自我管理效能、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的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青光眼患者分为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25例。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组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2.45±15.13)岁,病程29~33d,平均病程(31.44±2.44)d;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中专10例,大专及以上5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男20例,女5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3.01±14.93)岁,病程29~33d,平均病程(32.57±2.54)d;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中专10例,大专及以上4例。两组青光眼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经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青光眼诊断标准(ASIA,2000年);(2)年龄18~80岁;(3)双手功能正常者且语言及书面交流无障碍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2)肝肾功能异常;(3)智力障碍、精神疾病青光眼患者;(4)拒绝参加本调查者。

1.3 干预方法

1.3.1 常规护理组

予以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和青光眼患者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康复锻炼指导、用药指导、基础护理知识指导、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指导等。

1.3.2 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组

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应用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3.2. 1 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健康宣教小组的成立

小组共8名成员,其中1名主任医师担任研究指导,1名护士长承担质量控制及培训工作,2名康复科护士(其中1名为康复科专科护士,均为主管护师职称)负责查阅文献、指南,咨询专家以制订和审核健康宣教方案、内容,设计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等,4名康复科护士(护师)负责健康宣教的实施等。

1.3.2. 2 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设计

根据青光眼患者实际健康知识需求,参考文献、指南和结合临床护士经验设计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宣教的知识分别为青光眼疾病介绍、常见康复治疗方法、并发症。制定详细的培训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培训资料,详细描述青光眼患者在自我管理中需要掌握的相关注意事项、知识及技能等。

1.3.2. 3 组织培训

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应用及内容的培训由护士长对护士主讲,课时为1.5 h左右,共培训3次,具体内容包括: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简介、青光眼患者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运用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培训内容发至科室微信群,为确保所有护士熟练掌握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内容及应用,次晨由护士长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

1.3.2. 4 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应用

(1)结合青光眼患者康复护理知识需求情况,并根据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逻辑顺序和内容,由主要到次要、从上往下依次向青光眼患者讲解或操作演示每一层分级知识内容,并辅以心理支持,以取得更佳效果。(2)将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手册分发给每一个青光眼患者,对于有微信信息需求的青光眼患者,可通过微信为其发送电子内容,满足青光眼患者不同阅读需求。(3)宣教频次:1周2次,共3周,总计6次。

1.4 评价指标

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收集两组各评价指标得分情况,内容如下。(1)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量表:总分0~9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佳。(2)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调查表:总分0~50分,其中40~50分为依从,25~39分为基本依从,低于25分为不遵医。(3)并发症发生例数:观察眼部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以表示,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并发症、遵医率以例数、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高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1例)低于常规护理组(6例)。

3 讨论

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是经过多次查阅文献、指南,结合临床青光眼患者实际需求,和康复科医师共同制定出来集视频、图片和文字为一体的宣教模式,其应用使护士们转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3-4],让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简单化,同时护士能够根据青光眼患者需求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健康宣教,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了青光眼患者的遵医行为[5-6]。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能有效提高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制定青光眼患者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将烦琐的文字简化和丰富化,能增进青光眼患者的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了健康宣教的效果,从而提高了青光眼患者对自我管理的能力[7-8]。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和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科学地将疾病各知识点简单化、呈现形式丰富化,为患者神经源性知识知晓率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发现,我科青光眼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相关知识,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促进青光眼患者功能趋于正常。同时,护士在实施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9-12]。

综上,运用多方位健康宣教模式可以提高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青光眼患者的遵医行为,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华,唐蕾蕾.探讨对青光眼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其遵医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2):121-123.

[2]赵燕华,潘兰香,刘华英.综合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4):117-119.

[3]李红伟,钱晓红.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46.

[4]毛翠娟,蔡丹丹.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和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9):1129-1130.

[5]陈慧琴.延续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术后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8):143.

[6]范小丽.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系统护理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4):1355-1356.

[7]解辽琦,张卉,吕荣慧,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行为和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156-159.

[8]赵芹.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106.

[9]邹丽娜.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4):163-165.

[10]丁莉莉.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8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