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范文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精选(九篇)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

第1篇: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99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2

0 引 言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得到充分重视,才能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管理工作是比较重要的,只有加强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受到诸多层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从理论层面分析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就比较重要。

1 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特征及现状分析

1.1 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特征分析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有着新的特征。在农业的生产结构安排方面逐渐向着市场需求导向层面迈进,在实际的生产经营风险方面不断加强防范,而农业产业的不断完善,也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生产经营的范围,然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挑战比较大。在农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外部环境的复杂化特征比较突出,在分配的方式以及格局的变化方面也比较突出,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这些特征方面就使农业经济的管理方面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1.2 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来看,对于管理的体制层面,我国当前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制定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比较重要。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当前农业经济的管理和基本经济体制没有协调发展。这就会造成在农业经济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再者,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够,也是农业经济实际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从当前的农业经济实际管理的现状来看,这一工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农业经济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也对农业经济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关键发展时期,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及时转变。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够,这就造成了经济管理的整体效用不高。

另外,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管理方面的执行力也不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丰富,这就造成了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难题。在实践管理中,管理人员、管理技术及管理制度,这几个方面没有紧密结合,从而使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得不到提升。

新的发展时期,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的提升,但是从实际的管理情况来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由于缺乏信息化的管理,管理信息的传递及创新措施的实施效率等都比较低,不利于经济管理的水平提高。

2 农业经济管理改革的作用和优化策略探究

2.1 农业经济管理改革的作用分析

要加大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改革的力度,就应该从多方面进行重视。首先,应该充分体现农业经济管理改革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改革,就比较有利于社会主义农村小康社会的构建。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农业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层面的因素影响,管理十分繁琐复杂,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足,这就需要合理地进行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健康发展。随着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就可以得到有效实现。

农业经济管理的改革,能够对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农业经济的管理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保障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密切其和农村发展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的目标[4]。通过农业经济管理的深化改革,也有利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只有充分注重改革的具体措施,才能真正地保障农业经济管理的全面发展。

2.2 农业经济管理改革的优化策略探究

为保障农业经济管理改革优化目标的实现,就需在相关的策略实施上具有针对性,才能不断提升管理的效率水平。笔者结合实际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改革发展进行相应的探究,提出几点改革措施,希望对农业经济管理改革的整体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一,随着农业经济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要充分重视土地的合理化使用。从具体的实行措施上来看,要有效提升土地的产出,加强对土壤进行改良,充分保持土壤的养分。注重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以及优化管理方式,还需充分注重土地的多样性,结合实际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种植经济植物。只有土地得到合理化的使用,才能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第二,注重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性。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制度的完善,这也是维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要加强对农村资金筹集方面的重视,并要在资金管理方面建立有效体系,注重资金管理改革的完善性。相关的经济管理人员,要充分注重对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对资金总数的清算,要加强对审计管理等环节工作的实施。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升经济管理质量。

第三,农业经济管理的思想观念要及时转变,跟上现代化的管理方向。要充分注重农业经济管理这项工作,要力求将这一工作有效完善化。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管理效率及水平的提升。同时要注重经济管理队伍的科学化培训等,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这就需要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扩大管理人员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提升他们的经济管理水平。

第四,充分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当前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在信息化管理建设方面得到优化,才能真正的保障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这就要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注重人员的专业化知识学习和新技能的运用等[6]。通过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就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水平。同时也要能注重对信息管理制度的完善,从多方面进行强化及完善,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五,加强相关的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农民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意识,让农民能深切的认识到信息化的管理重要性。例如:通过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向村民公布相关农产品价格和市场供求信息,通过简单培训向村民教授新媒体知识,通过新媒体及时公布村务信息,方便农村工作的开展要建立覆盖农村的网络信号覆盖体系,力求家家户户通光纤要按照市、乡、商家、县、村、业主、农户的层次分工,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网络体系。加强宣传的多样化,将多媒体技术和广播电视等加以综合运用。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信息化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

3 结 语

总之,处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多方面进行优化,进一步强化经济管理的质量。充分注重管理措施的科学实施,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建设还有诸多层面需要加强完善,要充分注重农业领域的现状,充分重视基础性改革发展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整体管理的不断进步。此次主要从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措施等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希望能对实际的管理发展有所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肖姗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6(6).

[2]闫德友.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6(6).

[3]廖晋.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2).

[4]王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和解决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6(4).

第2篇: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45-03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核心概念之一,多年来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再次兴起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高等教育国际化被赋予更深、更广的含义和使命。毫无例外,我国高等教育越发深入地卷入这一浪潮之中,越来越多的大学把国际化作为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把建设国内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大学作为追求方向和奋斗目标。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林类高等院校开展和推动双语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掌握专业知识和能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应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1],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层次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其在推动和促进我国在农林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起到了积极而有效地作用。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等政策,鼓励推动高等院校使用英语等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将双语教学作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重要指标,反映出国家对普通高等教育中运用外语进行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的高度重视[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林高等教育在推动农业快速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近年来农林院校不断向多学科、非农方向发展,但这些高校的农林学科和专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双语教育为我国农业领域专门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双语教育也显得非尤为重要。

一、农林类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系统的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在我国高等院校中该学科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产品国际贸易等。在这些主干课程中,有多门课程是经济类基础课程,在世界各国经济管理类专业均开设此类课程,也出版了各语种的相关教材。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农业经济学、国际贸易等课程的英文版教材众多,而我国的中文版教材其中也有不少是参考英文教材编写出来的,而这正为开展双语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让学生直接接触英文原著,方便其对诸如管理学和经济学这些本身就是从西方引进而来的知识的认识,更加直观,易于理解。教师可以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中经典理论和方法,参照英文原著直接运用第二语言讲授出来,让学生运用两种语言学习并理解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达到强化理解的效果。

以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为例,课程本身就是从国外学习并引进而来的,其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国国情进行调整和修订而成。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著作《Marketing Management》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该书成为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之作,许多海外学者把该书誉为市场营销学的“圣经”。我国现行出版的很多《市场营销学》教材就是参考其英文原著编写出版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双语教学就有了很好的先决条件和教学优势,对于教学双方都不是难以企及的事情。从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上来看无太大难度,只需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上进行精心策划,结合我国现行农业发展动态变化注入新的内容,就可以达到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双语教学是对学生专业英语学习更高形式的巩固和提升

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专业英语教学更侧重本专业英语的学习,主要是运用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理念,通过对专业词汇和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理解,达到对专业英语的灵活应用;而双语教学是把专业知识通过两种语言进行传递,做到融会贯通,超越对语言本身的学习和运用,它是一个消化和转化的过程,难度更大。开展双语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外语教学拓展到外语课堂以外的专业课课堂,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英文专业文献和学术著作的能力,对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掌握学科国际前沿都有很大的帮助,是非常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给教学双方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测评考试。而开展双语教学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和延续,尤其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许多双语课程的有关专业内容还会经常出现在英语考试的题型当中,所以双语教学对提升四、六级通过率甚至是考研英语成绩有一定的正向作用。随着双语教学在不同年级的相继展开,能使学生更早地进入英语思维领域,使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融为一体,全面提升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同时拓展学科专业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专业研究和交流。

(三)双语教学对师资配备、教材选择和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的外语水平无疑是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般都是在农林类高等院校中设置的一个专业。城镇生源大多数会选择报考综合类大学,农林院校的生源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外语水平相对偏低[2]。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对公共英语的加强,对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师的遴选也十分重要,对教材的难易度、实用性的选择十分关键。双语教师应具有教学互动和互助能力,不能急于求成,教学方法和模式应因地制宜、教学相长。

第一,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良好的课堂教学要有一流的师资作为保障。双语课程的教师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另一方面要能够运用标准流利的英文传授专业知识。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提出双重要求,因此高学历的留学归国人员往往成为优秀双语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重点[3]。而具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背景的留学归国人才数量有限,因此专门招聘外语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即便如此,双语教学工作的备课难度、强度和工作量都大大超出一般的专业课程,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中西合璧、启发引导,讲透基本理论和国内外学科前沿知识。

第二,双语教学的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难度很大,虽然农林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的英文教材较多,但仍然面临很大挑战。首先,如果直接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成本很高,或存在影印的版权问题,同时往往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对于第二语言的初学者来说还是有很大难度,在概念和内容上也存在不能与本国实际完全接轨的情况。其次,如果选用国内教师的自编教材又寥寥无几,同类教材的相似度很高,参考价值不大。最后,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对照译本,费用高昂,无法被学生广泛接受,同时此类中英文对照的教材在市场上也非常匮乏,并不是每门课程都能够找到。因此,如何根据国内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学生的接受水平,选取合适的教材,使原版教材本土化,或编写有实用价值且内容合理丰富的自编教材,是当前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应另辟蹊径,循序渐进。现在国内普遍讨论和接受的双语教学模式包括:沉浸型、维持型和过渡型[4]。沉浸型指教师完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学生沉浸在第二语言环境之中学习;维持型指学生运用母语维持理解和交流,运用外语学习基本概念和理论,两种语言结合交替进行;过渡型是针对学生外语能力较弱,缺乏外语环境的问题,以母语为主,以外语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母语和外语在教学课件、教学语言、课后作业和考试的比例选择问题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要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和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综合考量,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要注意加以区别考虑和对待。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不断探索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双语教学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外文学术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了解学科前沿动态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如果教学难度过大过深,也会阻碍学生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因此,双语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专业知识的难易程度由浅至深,母语和外语的比例分配要由少至多,逐步推进。比如,在农林经济的双语课程中,可以先从农业资源与环境和森林的总价值等比较简单的章节入手,开展双语教学,而后再逐步深入地进行相关经济类或模型类的知识的讲解。在教学模式的选取上可以从过渡型、维持型向最终的沉浸型过渡。同时,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难度,把双语课程在不同的学期开设。现在大多数农林类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考虑到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在大三开设双语课程,即学生完成大学英语的学习后再开设。而如果可以结合课程的难易程度,考虑把一至两门双语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开设,其余放置在大学三年级,也就是每个学期都安排一两门双语课程,这样既可以辅助大学英语的学习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又可以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不断线,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适应双语教学。同时,这样也能够与大学本科生的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批判思维,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

课堂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程设计将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成效。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内容多、难度大,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因此双语课堂应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利用双语的优势,了解国际学科前沿知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用批判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并理解所学的知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可以考虑以农业和林业的基础知识入手,运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案例教学等手段,增设师生、学生之间的英文演讲、研讨和评议环节,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课件应图文并茂,英文为主、中文为辅,专业英语词汇应提前或在课程初始发放给学生,对提升课堂效率事半功倍。并可以通过对重点难点辅以播放专业知识的英文短小视频或音频的方式开展教学,应用多种手段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前的准备工作在双语教学中也极为重要,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和相应的准备工作,可以减轻学生课上研讨的口语交流的压力,会使学生更加从容地表达和互动,增强其自信心和表达的勇气。

(三)支持鼓励双语教师进行教材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激励教师不断优化和改进双语课程

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双语教材的选用问题,在诸如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等国内外教材内容相似度高,教材数量较为丰富的课程中,建议可以引进原版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地组织编排即可。而对于农业经济学和林业经济学,外文教材内容根据各国国情有一定差异的课程,就要进行节选和再设计,或由教师编写双语教材。英文原版教材的语言表述更加标准地道,且一般具备知识更新快、内容与国际接轨良好等优点,但缺点是有些内容和案例与中国国情不符。而自编教材实用性强,价格合理,但需要编者具有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和扎实地语言基础,才能保证教材的质量。但从长远来看,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亟需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双语自编教材,此类教材的出版将会对该专业的双语教学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因此,各高校可以通过如科研经费投入、双语教师培训、工作量计算等多种途径,激励授课教师不断优化双语课程,鼓励双语教师完成教材的编写工作,持续地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改革。

总之,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相互交叉和渗透的必然趋势[5]。双语教学是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任重而道远。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不应认为可以通过一两门双语课程就能把学生的专业外语或专业素质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和层次,在大学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多门双语教学,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才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外语水平[6]。各农林类高等院校须从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开展和推动双语教学工作,以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春梅.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0):16-17.

[2]曹仁稳.高等农林院校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1):78-80.

[3]曹丽华,孟颢光,郑红军.简论高等农林院校双语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4):32-33.

[4]王林萍,施丽涵.农林院校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5):96-101.

第3篇: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范文

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文件中指出“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冇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提出相对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不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冇力的支撑。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史迁

1、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研究愈加重视。农业现代化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使农业在形态上成为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持续化的具冇当今世界上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农业经济管理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冇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适应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学科间的交叉研究,即涉及社会科学又涉及自然科学,这为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研究进一步扩展了领域和思路。

2、农业经济管理范畴愈加广泛。农业经济管理是对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即生产、加工、销售等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筹备、组织、实施的所冇工作的全称,可以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农业经济管理不仅关注农作物本身,更关注农业品领域,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环节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尤为突出的环保问题也影响着农业领域,低碳环保概念和循环发展理念逐渐渗入农业经济管理范畴,不断推动着农业朝着生态型、集约型、精准型现代化方向发展。当然,伴随着农业经济管理范畴扩展,农业经济管理的理念、体制、队伍也要相应提升。

3、农业经济管理从“重数量”变成“重质量”。在我们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的时代,我们较看重量的变化,这也表现在农业经济管理上。过去,在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较多地强调“增产”“增收”,忽略了量的提升带来的一些隐患,例如,过多的使用农药、过多的使用机械,过多的引进新品种等。现在我们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要从“重数量”转变为“重质量”在农业开发、引进、实施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融入了新的环保理念、构建了节能意识,这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更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每年的农村工作会议和连续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显示出党和国家对农业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多次指出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坚持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但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落后于农业发展,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致于在当前这种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影响下,某些跟农业相关的经济活动就丧失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相应的执行能力大大削弱,进而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农业经济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党和国家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短期内由于农业经济管理观念的落后,仍束缚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导致一些问题出现,例如: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问题、农产品的市场问题、农产品的再加工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受到农业经济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影响的,这也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改变农业经济管理观念和水平,提升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也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手段落伍。推动经济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就是科学技术,农业经济管理要想进一步加强就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水平。尤其是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速蔓延,农业经济管理对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但实际上,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对信息科技认识程度不够、管理管理人员无技术经验等原因,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有些农村地区,计算机和网络都缺少,更不要提信息化了。

4、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发展滞后。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各地的农业管理人员,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管理的实效。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不仅包括农业,还涉及到管理、法律、经济等各个专业内容,这就对农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很多农业管理人员知识储备不足、认识不到位,存在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问题。H至冇一些农业管理人员仍然采用旧的管理方式,不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三、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没冇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就没冇农业的发展;没冇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就没冇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首先要改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要改变过去追求产量的管理模式,转型成为绿色、低碳、环保、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其次要加大力度开发创新型农产品的力度,扩宽技术型农产品的销售领域和市场,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方向的农业产业链。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第二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创新新型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要提升离不开科学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第四要及时关注农产品的安全与健康,尤其是农产品深入加工后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不仅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民众普遍关注的重点。

2、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带来,给农业经济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就是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各类农业信息与知识,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对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管理人员素质、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都具冇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首先应该加强互联网的冇效使用,争取最大限度地普及计算机和网络,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做准备;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其次应该提升网络知识的合理筛选,面对浦天盖地的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科技信息要理智、冷静分析、筛选,最大可能地获取冇效信息;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最后要培养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实施。

3、充分发展科技农业。一定程度上的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的科技化、技术化,科学技术支撑着新型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通过科学技术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农产品的高效、高产、高能,优化农产品的市场流动和竞争。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应从以下几点注意:首先,农业经济管理应培苜新型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和新型农民。农业人员的科技能力和水平对整个农业产业链冇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冇农业人员的科技能力和水平提高了,生产出的农产品才能是优质的,才能创造更好的价位。其次,农业经济管理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当然,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放在水利设施建设上,发展低碳节能水利设施。最后,农业经济管理还应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培苜,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4、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存在专业知识欠缺、业务能力水平较低等问题和现象,从而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滞后于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水平,首先要加强相关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提升整体素质;其次,要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技能培训,并能冇效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中;第二,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场指导,通过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提升了,农业经济管理加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就加快了。

第4篇: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这些年,我国一直加大对于三农的投入,同时也提出了农村振兴战略,旨在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发展。而农业经济管理作为我国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充分整合农村地区优质资源,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地区发展的新动力。因此为了更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水平。而且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对于提高我国农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还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农业发展落后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做了一些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指导作用,经济管理能够根据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的目标,通过利用有效管理手段引导农村经济不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机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相关经济信息和国家相关发展战略认识程度不够,在制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制定成熟的发展战略,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因此为了更好实现农村经济振兴战略,需要从宏观角度上不断规划好农村经济发展宏伟蓝图,只有大方向正确,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各种方针政策才能更好落实和发展。在微观层次上,要将制定宏观目标落实到具体工作部署当中,认真执行制定的各种经济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更好地实现农业振兴发展。

二、农村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更好地指导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更好指导农村农业经济整体的发展,通过管理这个手段来有效引导农业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没有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仅仅按照之前自身成功的经验去开展农业经济管理,这种经济管理发展影响了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问题,且制定的经济管理方案易出现一些偏差,对经济发展不利。但通过利用现代化经济管理理论能更好地为农村地区发展和制度上提供保障,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结合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制定不同的农业经济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地帮助农村地区改善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二)为农村经济提供优质发展环境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充分调动农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现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还能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整合农村地区优势农业资源过程中,还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在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中能通过加大对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来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将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案和管理技术应用到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使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不断改变农村经济管理理念,从而更好提升改善农村落后的农业经济环境。同时针对不同农村地区,充分挖掘农村优势资源,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方案,促进农村地区又好又快向前发展。另外开展农业管理,还能有效维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周转和利用效率,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三、更好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平台应用到经济管理中,极大提高了我国相关部门工作质量和效益。通过将先进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通过信息技术改变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案和手段,进一步促进农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首先,要投入相关技术和人才资源来建立可靠的网络信息平台,即农业经济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有效宣传当地的优势资源,比如农业绿色产品、生态旅游资源等,这样能最大限度推广当地农业产品,从而更好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使得群众提高自身收入。其次,相关管理者可利用信息管理平台来有效评估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帮助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管理方案,更好促进农业地区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为更好促进农业经济管理质量,需不断完善相关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发展和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应制度,更好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一方面,在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中需不断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更好地使他们掌握相应管理技术以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只有管理者管理意识提升,才能更好开展相关管理措施,更好指导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除利用信息平台进行农业产品销售以外,还需管理人员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加强对社会中有关农业经济合作与沟通,获得农业经济与社会组织机构支持,在资金方面获得更多帮助从而拓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途径,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使农业经济增长带动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三)注重风险评估问题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需面临不确定市场影响。这就需相关部门做好风险评估和审计风向评估问题。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对风险模式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分析,且这种对风险的分析大多数是从会计角度进行解释和评估,但这种风险判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分析结果仅仅体现了财务报表中含有的两种风险。那么基于财务报表分析控制和固有分析就局限在财务报表本身。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案更具有先进性,在“固有风险”认识和评价中,除了包括传统风险审计中的会计报表中固有的风险之外,同时还需要考虑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存在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问题,那么对这样的评估就更加具体和具有控制力。现代风险控制注重了对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以及农业经济实际经营环境的研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将农业经济发展放在实际发展体系当中,从而更好评估农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问题,从而制定各种风险控制问题,可更好体现农业经济发展过程的风险控制和防范问题。

第5篇: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农业经济;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农业产业的发展决定着我国的经济命脉。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强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关联,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有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效推动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关注农业产业的深化改革,加强对经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积极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强国,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深入改革,农业产业加强,助力助力经济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经济建设务必要关注农业发展以及经济管理。针对农业的经济管理,应当根据当地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生产水平展开有序管理,才能有效推动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目前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还需关注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积极配置完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发展动能,才能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经济管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工作,关注农业经济管理,拓展农业基本国情道路,提高农业发展速度,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农业生产,农业消费,农业配置等多项内容,需要以科学手段,保证农业生产顺利开展,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深远影响[1]。另一方面,可有效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区域发展,彻底改变农村区域经济水平落后的局面。

2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2.1管理制度落后

如今我国提出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脚步,意味着政府部门需要改变传统管理机制,根据当前情况,创新管理机制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在农业发展期间,经济发展模式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并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模式存在一定差距,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进程,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存在明显的信息化水平低且现代化水平落后的问题,农业发展已经朝向机械化方向进步,但农业经济管理并未做出适应的调整,无益于农业经济发展。

2.2管理部门缺乏重视

目前国家政府部门提高了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针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新法规和新文件,但在基层经济管理部门中,并未按照新文件要求进行改革,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并不了解新文件和新政策的要求,且管理部门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不高,影响到农业经济管理实效,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显著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

2.3管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经济作为主要工作领域,农业则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部门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发展战略。在实施期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使得经济管理未发挥出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明显落后[2]。在诸多因素中,管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产生很大影响,经济管理人员缺少对最新政策了解,同时并不具备先进的管理意识和观念。在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年纪较大,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很难落实经济管理工作,造成经济管理政策得不到全面落实,分享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

2.4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已经处于劣势地位,但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明显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城镇和农村的差距。基础及设施的不完善也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最直接体现在农业产业基础设施落后上,因投入不足造成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在经济投入规划,没有倾向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农业产业经营结构显著落后,未得到优化升级,农业发展得不到后续资源支持。除此之外,农业生产也受到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如自然灾害等大范围出现,直接造成农产品减产甚至绝收,严重阻碍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直线降低。此外,农业发展也受到科技水平不足的影响,在农业产业中生产链条单一,且不完善,农业产业未进行转型升级,农产品产量低质量差,阻碍农业经济发展[3]。

3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3.1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具备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作为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决定着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如今建设新农村工作进一步展开,先建立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是先决条件,需要大面积推进市场调研,需要通过调研明确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能够从困境找到突破口,从而能够摸准经济发展的方向,大面积市场调研将为经济发展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根据调研数据能够指导经济管理工作精准开展[4]。其次,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建立管理机制,有助于土地流转制度的全面展开,为了正确适应经济管理原则,地方政府部门还需要重视土地权利管理工作,土地经营权利加强登记管理,根据不同地区发展情况,调整土地流转制度的工作重点,依据当地发展状况,着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以承包档案方式全面推开,推动土地征地之日全面改革,有助于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最后积极鼓励农村企业结合土地流转共同带动农业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对经济资源的整合,加强资金整理,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共同整合资金、人才、技术,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让人才、技术和资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促使农村经济发展动能全面提升,缩短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差距。

3.2提高管理人才质量

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对于农业经济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经济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于管理人才的运转。人才作为管理工作根本资源,为推动经济管理工作,仍然要重视人才队伍的整合和培训。政府部门需要聘请专业培训师,对中青年经济管理人才展开培训,深入学习国家政策和专业经济管理知识,从而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支持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经济管理队伍作为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主要力量,政府部门要关注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的提高,推动农业经济管理质量,从而带动经济发展[5]。第一,在经济管理改革期间,首先要对经济管理人员加强改革,组织经济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利用培训活动提高其综合技能,培训方式可选择定期培训和专题培训方式开展,定期培训主要对经济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培训,政府部门可邀请经济管理专家或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到各地去讲座,可提前对经济管理人才进行测试,掌握经济管理人员的平均素质和水平。根据经济管理人员自身存在的不足,制定培训计划,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知识,拓展管理人员的视野,让管理人员能够对管理工作,建立新理念和新认知[6]。在培训工作中强调责任感的灌输,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自主能动性。第二,深入培养经济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鼓励经济管理人员打破常规条框,积极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在工作期间鼓励管理人员动员发散思维,在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充分融入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动能,鼓励经济管理人员深入农民群体中调研,了解农民群众的思想状态和当地农业发展趋势相结合,创新管理思路。第三,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为保证经济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动能,需要给予经济管理人员资奖励,支持形成激励作用。以奖励推动管理人员的积极创新,进而作用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进步。对于消极怠工的经济管理人员,则需要给予惩处,奖惩结合才能有效调动人员积极性,推动管理人员的创新。第四,经济管理人员务必要及时了解国家颁布的新政策和新文件,在国家颁布新政策新文件时,组织全部门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并要求经济管理人员撰写相关学习报告,从而掌握经济管理人员的学习成果,有助于把控经济管理的发展方向。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管理人员必不可缺的专业技能,在培训工作中要组织经济管理人员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灵活掌握信息工具,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展开经济管理工作[7]。如在经济管理人员调研工作中,可使用问卷星软件,进行调研工作,不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量,更有助于提高调研质量,扩大调研范围。

3.3引进农业现代化技术

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需依赖于农业发展,农业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的进步,积极引进农业现代化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需要,农业现代化技术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种植技术以及种植理念等。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前提,政府部门要主动承担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硬件支持。为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技术水平,完善和建设农村区域需要积极关注农田灌溉情况,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需要,新建农田水利设备,保证农作物顺利生长。另外政府部门要积极组织知识讲座,召集农民参与知识讲座,提高群众对于现代化技术的认知水平和积极性,只有农民积极引进农业技术,才能保证现代化技术的推广效果,保证农机安全作业和广泛使用。此外政府部门要积极关注农机维修服务,要积极和农机厂家建立合作,由农机厂家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农机设备的正常应用,建议农机供应商提供技术人员到农业生产现场提供技术指导并对当地维修人员展开培训工作,保证维修人员能够对农机设备具备充分的了解,能够灵活使用农机设备,避免大型故障延误其正常应用。

第6篇: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范文

1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1.1有利于为农村经济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撑

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要充分考虑当地农业的特点,基于此制定与地区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方案,并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农业发展的各种情况给予明确的要求,从而使农业发展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这样有利于合理分配农村资源,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同时,在制定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决策时,经过系统、科学地分析,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避免农村经济发展走上错误的道路。

1.2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循环、健康发展

我国农村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地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地区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并通过制定有效措施,解决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使相关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同时还应制定最佳的经济方案,引导农村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循环、健康发展[1]。

1.3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在农村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土地资源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闲置、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等,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此,通过经济管理工作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规范土地资源,加强相关制度和措施的制定,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土地资源,从而为农村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2.1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仍采用落后的管理理念,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部分农村地区对农业经济管理不够重视,缺少农业经济管理意识,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②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更新管理理念,采用的经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从而造成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果较差。

2.2缺少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是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但目前部分农村地区还缺少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缺少明确的规定,且也未明确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互相推诿责任,从而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2]。

3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措施

3.1采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手段

首先,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树立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并将其融入到具体的农业经济活动中,改善农业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其次,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加强宣传,让有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意识,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充分落实,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再次,应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丰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手段。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经济管理活动,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效率。

3.2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为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从而促进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在制定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时,应充分考虑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还应结合当前的经济体制,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还应细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各项工作,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据可循,逐渐完成农业经济管理目标。另外,应明确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3]。

3.3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评价与调整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受较多因素的影响,产生一些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为此,应建立农业经济管理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整,从而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农业经济管理评价小组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目标达成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形成具体的评价报告。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根据评价报告,调整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明确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主次,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

3.4加强对农业资源的价值挖掘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农业资源利用情况具有直接的关系。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对农业资源的价值挖掘,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给农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我国农村地区往往存在许多荒山、荒坡及荒地等,对这些资源应进行集中管理,由当地政府及农业技术部门进行规划建设,例如进行种植项目或养殖项目等,避免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4]。

第7篇: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对策

一、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对和农业有关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产品的生产、交易、运输、消费等环节)进行有序的调控、组织等相关的工作,并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有组织的培训,从而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农业经济管理是国家领导和管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在农业生产部门中合理地组织生产力,正确地处理生产关系,以便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合理地组织生产、供应和销售,妥善地处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调动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

二、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一)从业者素质偏低和管理者执行能力的欠缺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执行力缺乏,很难面面俱到。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都是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完善的制度、高素质的人才、先进的技术,是现阶段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三驾马车。作为从业者应提高素质,扩大知识面,提高执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经济管理者和参与者的整体水平。

(二)管理体制方面

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显然是无法与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相得益彰的。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仍存在着不足,在日后的发展中将结合实际逐步完善。

(三)农业经济管理科技投入不足

首先,农业经济管理欠缺创新能力,缺乏创新型的技术人才。其次,创新经费投入不足,科研手段落后。再次,农业经济管理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创新动力迟缓。最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运行机制呆滞,且农技推广经费不足,推广工作乏力。

(四)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高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形势发展突飞猛进,而现有的经济管理手段却迟迟未跟上节奏,早期处于发展阶段,一些落后的观念和思想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并不能相得益彰。许多领导干部和基层人员忽视了国家颁布的改善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文件和条例,落实到实处往往是落实不到位或是背道而驰。

三、今后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转换农业经济管理的思维模式

传统的思维模式守旧阻新,根深蒂固,在目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下很难做到维持现状和突破瓶颈。因此,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从农产品的生产到收获,从农产品上市到流通等一系列的环节层层把控;加大力度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和技术革新,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充分保障消费的权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从业者人员的素质,强化建设管理队伍

首先通过扩大宣传和加大培训力度的方式,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对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素质考核要有一个定期的考核培训,将培训考核并入其福利待遇和业绩的考核标准中。

(三)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所谓的体制,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完善的体制更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经济效益的一个有力武器。在现有的经济建设中,打破固有的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结合各个地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得各个层次的相关人员都能直接参与其中,充分地融入有效的管理体制中,带动农业经济管理的进步。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可以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能够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其具有深厚技术内涵。还可以吸引更多具有高能力、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参与到农业经济发展中,从而使得农业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和传播,帮助更多有识之士投入和参与到农业发展中,为我国的农村经济繁荣和富强贡献力量。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需要转换农业经济管理的思维模式,提高从业者人员的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等,这样才能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具体来说,首先是行业者信息化意识淡薄,所以加强从业者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知能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普及率;其次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传播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基础建设覆盖率的提高能有效带动经济的发展,但信息化基础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改善信息化基础建设是目前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宋辽平.新时期经济管理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6(4):38,48.

第8篇: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措施;信息化建设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1.1管理理念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观念更加现代化。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调整管理手段,有助于农业经济增长。另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应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和品质,严格检查产品质量安全,注重农产品的良好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说,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必然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要随之转变,以便提高经济管理质量。

1.2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加快了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当前,国内农业经济管理运用了较多先进设备。要想促进农业经济建设,需要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合理利用先进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起到了推进作用,可在计算机设备上进行经济管理的有关工作,提高管理自动化水平,促使农业逐渐实现现代化发展,并在这一背景下得到具体、可行性强的经济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确定经济管理要点和方向。

1.3经济管理生产化

从农业经济管理未来发展趋势看,农业经济管理主要体现出经济管理生产化特点。随着农业合作经营机制的推出和实施,农业收益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挂钩,并且以农产品为主的产业链不断发展完善。例如,在大型农产品企业带领下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表明当前农业经济环境中,不仅大型企业能实现标准化生产,而且产业链上其他成员同样能进行标准化生产,成为加快农业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措施

2.1加强农产品和工业的联系

农产品和工业密切联系,可在生产地区增设加工场地,配备足够的劳动力,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并加强市场和农户间的关联性。要想留住劳动力,应采取招商引资措施,注重农产品加工厂的设立和正常运行,使农产品与工业相结合[1]。从现阶段农业生产规律看,农业主要分为农闲和农忙两个时期。农闲时期农民倾向于外出打工获得额外收入,但往往无法照料家里。设立农产品加工地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引进加工厂商,不仅能保证农民收益,还能加快社会进步。因此,新农村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应以加强两者结合为主,提高农业生产力,打造农产品加工、营销一体化的经济管理模式。

2.2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新农村良好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为科学规划并加强农业经济管控工作,突出管理工作在农村建设上的推进功能。创新并完善经济管理制度,是农业经济管理有效规划的重要措施。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实情不断改进,在先进理念影响下,尽快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将农业经济管理提升到新的标准高度,结合经济发展目标调整管理方针,并动态更新制度内容,做到经济管理与时俱进。实际改进经济管理制度时,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农村发展方向,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建设效率及质量,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二是转变农产品外形。由于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应从规范农产品生产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发展多条销售渠道,加速农村经济增长。对于管理人员来讲,要按照现行管理制度完成经济管理任务,有序执行制度规划,确保农业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2.3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为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效果,确保经济管理适应农村建设需要,应注重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在管理技术方面,管理人员应尽可能使用信息化技术,在计算机设备上展开一系列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及准确性。管理手段的优化,缩短了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力转化的周期,提高了农民收入,可提供科学的农业指导。同时,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农业经济管理,为经济管理提供了新工具,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改革和完善[2]。例如,目前信息化管理模式在部分农村地区实现了普遍运用,简化了管理流程,并能及时反映农业发展情况,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能。随着信息化技术和农村经济管理的结合,应注重农业管理人员设备操作技术和信息化意识的培养,确保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实,逐步形成应用成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经济管理和农村建设的联系。

2.4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

新农村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应利用政策支持作用有序进行管理工作,并积极引进现代化管理设备,鼓励高水平管理人才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加快农业经济管理改革步伐,最终实现管理产业化。同时,应根据当地建设具体情况,提出恰当的生产计划,优化原料生产及加工技术,在科学规划原料加工基地、建设特色产业园的情况下,保证农产品高质量生产,满足农村发展要求。政府要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出台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加快先进技术与设备的推广,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另外,为使农业经济管理朝着产业化趋势发展,应设立合作组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提升当地的农业经济管理质量。

第9篇: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1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经济管理范围较小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管理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综合把握农业发展的多样化特点,扩大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覆盖面,将优化农业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但是,纵观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不够全面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关注农业主体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忽略了后期程序及衍生部分的处理,影响了农业的经济效益[1]。

1.2管理体制与农业经济发展脱节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小农经济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加之我国农业现代化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尚未完全成熟。1949年以来,我国曾长期处于国营农业的发展背景下,阻碍了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2],使得管理体制与农业经济发展脱节。由于缺乏清晰合理的管理体制,科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很难充分推广,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空间的拓展。

1.3管理信息化与人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管理水平过硬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和较高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而农业信息化正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3]。但是,在管理农业经济的过程中,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信息化发展并没有赢得农业产业人员的普遍支持,因而信息化建设受到影响,不能发挥其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作用。同时,专业人才的缺失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对于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才有极大的需求,但是这类复合型人才较少,使得农业经济管理的动力不足。

2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创新农业管理模式

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升级,重点要解决好当前实践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后期加工问题、食品安全控制问题等,保证农产品的基本质量。

2.2建立健全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体制机制

新时期,要想解决管理机制与农业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就需要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在这一发展机制中,要特别重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既要推广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理念,又要配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和硬件,实现农业经济由粗放式到集约式、传统型到技术型的转变。

2.3强化专业管理队伍建设

专业技术突出、管理意识先进的管理队伍是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针对当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复合型人才水平较低的问题,要强化培养机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更多的新型人才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中。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培养,使其对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具有认同感,在基层实践中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