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精选(九篇)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

第1篇: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用知晓率描述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的现状;比较不同户口所在地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的现状及其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及利用率,用R×C表检验。采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导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419例产褥期妇女年龄18~44岁,平均(26.74±4.38)岁,中位年龄26岁。户口所在地:城市205例(48.93%)、乡镇85例(20.29%)、农村129例(30.79%)。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8例(4.30%)、初中128例(30.55%)、高中及中专130例(31.03%)、大专及以上143例(34.13%)。职业:医务工作者10例(2.39%)、教师40例(9.55%)、公务员14例(3.34%)、个体75例(17.90%)、公司职员或工人53例(12.65%)、服务人员10例(2.39%)、临时工25例(5.97%)、无业157例(37.47%)、其他35例(8.35%)。

2.2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现状419例产褥期妇女对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总知晓率为37.06%,其中仅有4.06%知道果汁、蔬菜汁等的添加时间,11.69%了解预防佝偻病的措施,42.48%了解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措施,13.13%知道开始断奶的时间,能正确回答首选辅食者仅占18.62%。

2.3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城乡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不同,均为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农村大于乡镇;除“保健培训”和“其他”2个项目外,城乡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均以“医务人员”告知为主要途径,“保健培训”利用率最低;但城市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以“报刊、书籍”次之,乡镇以“健康知识宣传册及资料”次之,农村则以“亲朋好友告知”、“报刊、书籍”、“健康知识宣传册及资料”次之,见表2。

3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食品丰富多样,小儿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减少。但父母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懂科学、不会喂养等因素,仍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大问题[4]。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好产前宣教,包括孕期营养与保健、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等[5],增加早期教育方面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儿童保健的预见性指导作用,将早期教育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之中,向父母灌输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理念,让每位儿童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6]。

3.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个月内婴幼儿最好的喂养方式的知晓率达70%以上,关于婴幼儿过敏应对的知晓率达90%以上,这说明母乳喂养的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反映出人们越来越强的保健意识。但产褥期妇女关于婴幼儿喂养和疾病预防知识仍相对缺乏,且对大部分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50%,尤其以乡镇妇女表现突出。如辅食的添加时间,首选辅食,果汁、蔬菜汁等添加时间,开始断奶时间等知晓率均出现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的趋势,而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或断奶都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且与婴幼儿的营养不良有关[7]。因此,保健人员需重点加强乡镇、农村产妇的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和普及婴幼儿保健知识[8],使家长掌握正确的辅食添加及断奶时间,从而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使其健康成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家长对这两种疾病的患病原因及预防知识知晓率都较低,也基本呈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儿童骨营养水平与维生素D摄入量及日晒时间密切相关,特别是4~6月龄婴儿需添加富含铁的泥状食物如含强化铁的米粉以补充铁营养[9-10]。因此,相关部门应普及相关疾病的患病原因及预防知识,倡导家长携带婴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以补充维生素D,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从而预防佝偻病。其次,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婴幼儿辅食,控制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的发生。

第2篇: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预防接种知识

预防接种是对儿童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使机体产生针对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和人群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率,笔者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对家长实施了健康教育[1]。本研究试图通过使用对照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健康教育对提高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月~2010年12月建证、建档管理的1218名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851名(干预组),未接受健康教育儿童家长367名(对照组)。851名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572人,高中以及中专学历248人,初中及以下学历31人。男280例,女571例,年龄23~68岁。

1.2 方法

1.2.1 实施健康教育 在儿童建证、建档时预约家长健康教育时间,一般每月2次,由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计免人员授课。内容包括:计划内和计划外免疫、免疫程序、每一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接种疫苗的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发生疫苗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同时,发放预防接种宣传资料,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1.2.2 预防接种知识问卷调查 按照健康教育内容,设计15项预防接种知识方面的问题。在儿童建证、建卡当天和经过健康教育后当天,分别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儿童家长现场填写并当场交卷。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干预组)发放问卷851份,收回有效问卷848份,回收率99.6%。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对照组)发放问卷367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回收率94.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接受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86,P

2.2 接受与未接受健康教育两组七苗接种合格率比较 干预组接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617,P

2.3 计划外疫苗接种率 干预组为90.2%(765/848),对照组为51.9%(179/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133,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个医患互动的过程,完整的、质优的健康教育活动对疾病的预防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可提高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后,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方面的知晓率普遍提高,干预后所有相关问题回答平均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内容、程序、各类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何时接种何种疫苗、接种前后应注意的问题、儿童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什么是基础免疫、什么是加强免疫,怎样使儿童达到有效的合格接种等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理解,使儿童家长转变了角色,从被动接受型转化为主动参与型,提高了儿童家长参与并主动配合的积极性,有利于接种率的提高。

健康教育提高了儿童家长对计免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医护人员与儿童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2]。通过健康教育,儿童家长提高对预防接种重要性认识的同时,了解了国家在计划免疫、防控传染病工作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更加能理解计免人员工作的意义。为保障国家免疫预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广大儿童,需要医务人员和儿童家长的共同努力。

接受健康教育组计划外疫苗的接种率显著高于未接受组。健康教育使家长树立了疾病预防的观念,对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个人也必须承担部分社会责任,不能因为经济原因而影响疫苗覆盖,造成疾病流行。

表1 接受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比较[n(%)]

表2 接受与未接受健康教育两组七苗接种率比较[n(%)]

参 考 文 献

[1] 张爱娟.预防接种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7):1120-1121.

第3篇: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儿童计划免疫;系统化;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32-0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建卡儿童家长,均给予问卷调查,共1400名调查对象,其中1000名参加调查问卷,即A组,400名未参加,即B组。参加次数未达3次者均视为未参加,其余为参加家长。

1.2 方法

系统化健康是一种系统化管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模式,通过系统管理输入、输出、反馈、调整等系统流程开展健康教育,编写知识手册给儿童家长。根据儿童计划免疫流程设计课程表,每月一次授课,一共8次。内容主要有:计划免疫的含义、计划内与计划外免疫、接种疫苗程序、注意事项、每一种疾病疫苗预防。同时,加以电教化宣讲、个别指导、家庭随访等多种形式教育。根据健康教育内容,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家长回答正确率≥80%视为知晓,≤60%视为不知晓[1]。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接种预防是一种控制疾病传播的手段,是最简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计划免疫是一种我国卫生防疫工作,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满足疫苗传染病预防的主要保证。

系统化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未参加家长的知识知晓率为46.7%,参加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完全知晓率为98.2%,儿童家长对于计划免疫内容、流程、疾病预防、何时接种疫苗、接种后问题、注意事项、基础初免疫、免疫加强,如何转变儿童合格接种知识,加强系统全面理解,转变儿童家长角色,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提高家长积极参与性,促进接种率、5苗合格率、计划外接种率的提高[3]。同时,加强系统化健康教育,有流于促进免疫接种工作管理。

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家长对于计划免疫人员的信任,促进护理人员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促进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儿童健康的接种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家长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儿童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4]。 它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是多种相关学科的结合,例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所以,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时,在掌握本专业知识基础上,还应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熟悉教育策略。通过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让家长了解到我国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是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工程,是为加强免疫疾病预防,发挥免疫作用,确保我国免疫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广大儿童健康而努力。

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计划外疫苗接种率,参加健康教育的儿童计划外集中率明显高于未参加组,系统化健康教育可让家长明白是计划内、计划外免疫,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预防疾病观念,认识到控制传染病主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5],而对“儿童”这一易感人群实施有效的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关键。通过半个世纪的医学临床证明,免疫预防是疾病控制基础,在为社会人类安全,尤其是儿童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创新,一些新技术、新疫苗会不断出现,然而因社会资源局限性,国家与个人在免疫工作中均承担有一定责任,实施健康教育,可使家长明白,给儿童接种疫苗不仅为个人、孩子的安全,而是为整个社会的安全。

总而言之,在本组实验中,参加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计划外免疫接种率、儿童计划内五苗接种合格率分别98.3%、96.8%、95.7%,均明显优于未参加者的82.6%、53.8%、87.2%。这说明,针对儿童家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认知,改变家长行为角色,由被动接受型转向主动参与型,可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参考文献:

[1] 高月平,郭惜珍,陈少虹等.儿童计划免疫影响因素及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 31(7): 1159-1161.

[2] 曲珠凤,陈慧林,陈丽等.在儿童计划免疫中运用护理指导的体会[J].吉林医学(护理版),2004,25(4):37-38.

[3] 王惠如.儿童计划免疫临床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4):195-195.

第4篇: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 麻疹;防控;医院感染;查漏补种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现麻疹改变了以往冬季流行的规律, 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 这与接种疫苗有关[1]。儿童医院是儿童聚集地, 林献丹等[2]分析认为儿童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就诊与麻疹疫情传播有关联, 院内感染是麻疹流行的重要因素, 本院的医务人员一旦在门诊和病房中发现麻疹疑似病例, 立即做好患儿隔离消毒转诊工作。首诊医师将患儿运转至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开设的麻疹诊室观察和治疗, 同时配合疾病控制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消毒。疑似麻疹儿童就诊前在医院周边停留已散播麻疹病毒,造成隐患, 本院预防接种人员深入社区、门诊、病房、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 对可能接触者和免疫史不足儿童, 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保护易感儿童。

1 本院领导高度重视, 加强培训学习, 纳入考核机制

1. 1 2013年重新制作麻疹相关知识课件。课件内容涵盖麻疹防治知识、标本采集、麻疹患儿就诊处置流程等, 放在医院内部网络系统, 要求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

1. 2 医院分批对全院临床医师进行麻疹防控知识培训。请感染科的专家就麻疹临床防治、疫情动态、就诊处置流程、标本采集、报告制度等进行培训。使全院每一个医护人员熟练握麻疹的相关知识、就诊处置流程, 不迟报、漏报一例麻疹疑似病例, 提高首诊诊断率。

1. 3 麻疹疫情报告纳入考核机制。对麻疹防控知识学习后相关科室重点是内科门诊、急诊科、感染科、康复科发放麻疹相关知识试卷720余份闭卷考试, 合格率100%。对疑似麻疹病例迟报漏报者在医院疫情报上给予通报批评。全年麻疹疑似病例诊治规范, 无迟报漏报现象。

2 围绕患儿做好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儿童及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控

2. 1 严把检预关 诊治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 做好发热、出疹患者的预检分诊工作。预检分诊人员发现发热出诊患儿迅速将其转运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专门诊室隔离。

2. 2 门诊患儿首诊负责 医生诊断后上报传染科, 专人协助做好患儿的治疗及转诊。文献报道提高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首诊诊断率, 及时将其转至传染病门诊或传染病医院, 减少误收入普通病房的概率, 是控制传染病院内交叉感染的关键[3]。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5例。在本院发热门诊麻疹观察室隔离观察17例, 转河南省传染病医院48例, 无收住普通病房疑似麻疹儿童。

2. 3 住院疑似麻疹患儿迅速运转至感染性疾病科 麻疹的传染性强, 传播机制容易实现, 控制院内交叉感染至关重要[4]。病区做好麻疹疑似病例、高危病例消毒离, 病床单元消毒工作。感染控制办公室负责院内感染控制培训及督导, 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杜绝麻疹疫情院内感染。

2. 4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每发现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跟郑州市金水区疾控中心相关人员汇报沟通, 采集标本、确保疑似病例24 h完整个案调查率、血标本采集率、送检率均达到100%, 所报疑似病例标本郑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采用方法检测阳性34例, 阳性率52.4%。

2. 5 密切接触史的儿童进行呼吸道隔离 对214例麻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史的儿童开展传染病学调查, 追踪询问密切接触儿童的免疫史及病情变化, 建议8个月以下及体质差的高危患儿进行预防性治疗。每日了解隔离观察儿童病情进展, 21 d解除隔离。

3 对群众开展健康教育, 增强防病意识

3. 1 充分利用医院宣传阵地, 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播放麻疹防治知识短片、张贴醒目的防治知识画报、给就诊者发放宣传页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 为消除麻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 2 深入社区开展麻疹疾病宣传及漏种麻疹疫苗的危害。

3. 3 本院还试行短信提示、微信、微博等先进传媒方式进行宣传, 颇受欢迎 。

4 加强麻疹的初免以及复种工作

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麻疹疫苗, 2009~2013年全国各地多次开展不同形式的查漏补种活动, 麻疹疫情疫苗仍有漏种。提高本市成人麻疹的免疫水平;加强对流动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等均是控制麻疹流行的重要措施[5]。本院在辖区范围内进行麻疹疫苗月查漏补种。

4. 1 住院患儿麻疹免疫史调查、补种 2013年每月1~5 d对全院在院患儿进行麻疹免疫史调查, 按要求登记记录, 上报区疾控中心, 同时做好禁忌证的筛查、登记, 预防接种室为病情许可的漏种儿童进行补种。

4. 1. 1 以康复病区为重点进行查漏补种 康复病区床位468张, 住院患儿平均住院46 d, 患儿病情以脑神经损伤恢复期为主, 疗程长, 麻疹漏种率高。医师每月5号前报告住院患儿麻疹免疫史、禁忌证的筛查、登记, 预防接种室对漏种患儿进行补种, 已筛查应种麻疹疫苗患儿150例, 及时补种麻疹疫苗147例, 出院失去联系3例, 补种率98%。

4. 1. 2 普通内外科病区共查出无麻疹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足2次317例, 病情许可已在本院补种麻疹疫苗87例, 病情稳定后回当地接种202例, 出院失去联系12例, 禁忌证16例, 补种率91.2%。

4. 2 在辖区健康适龄儿童中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4. 2. 1 2013年全年按照郑州市卫生局部署, 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领导小组, 通过短信提示、悬挂标语、张贴宣传单、幼儿园老师通知家长等方式, 积极进行宣传发动。

4. 2. 2 在辖区内每月开展一次摸底排查, 登记造册, 共筛查5116例查出漏种儿童235例。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发放补种通知单等方式, 通知漏种儿童, 及时补种。除禁忌证不能补种58例外, 已全部补种完毕。

5 小结

本院在麻疹防治过程中, 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 整合有限的卫生资源, 在麻疹防治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几年未出现麻疹院内感染和聚集病例, 这一经验值得推广。建议基层医院面对麻疹疫情, 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工作合理的制度、组织人员培训、规范诊治标准、扎实的健康教育及与预防接种门诊相结合开展疫苗查漏补种等一系列措施来有效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 邓莉.麻疹的表现及预防控制.中国医刊, 2008, 43(12):10-11.

[2] 林献丹, 程慧健,王希江.温州市麻疹流行因素调查分析.中国计划免疫, 2005, 11(6):495-498.

[3] 李悦, 崔振泽, 崔妮.儿童呼吸道法定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01(6):1141-1142.

[4] 夏佳芬,朱利华. 应对麻疹疫情的医院感染管理.现代实用医药,2009, 21(5):537-540.

第5篇: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方法:市疾控中心接到病例报告后立即前往调查,通过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采取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观察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结果:经过各种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结论: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管理和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和保持高接种率水平的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水痘爆发免疫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76-01

2012年4月18日以来,我市燕郊一幼儿园不断有水痘病例报告,截止6月15日,该幼儿园共报告水痘发病43例。市疾控中心接到病例报告后立即前往调查,通过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采取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观察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三河市燕郊一幼儿园水痘爆发的患儿,患儿发病前2周左右与水痘患者有接触史,经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确诊为水痘。

1.2资料来源:市疾控中心防疫寄消科在处理爆发疫情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该起疫情的爆发主要集中在贝贝班,首发病例为贝贝班儿童,次发病例与首发病例为同班关系,且有密切接触史;爆发时间为2012年4月18日-6月15日。

2.2流动、本地儿童数统计。该幼儿园408名幼儿,本地儿童276人,流动儿童132人,占总数的67.64%和32.35%。

2.3接种率统计。有水痘疫苗接种史的幼儿以本地为主,本地儿童276人,有接种史的223人,无接种史的53人,接种率80.79%;流动儿童132人,有接种史的54人,无接种史的78人,接种率为40.91%。

3分析

3.1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疾病,虽未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但每年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水痘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是我国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的主要疾病之一。针对水痘爆发疫情,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由于该幼儿园的教师防病意识淡薄,在儿童发病初使阶段没有引起校方的高度重视,未及时将病例上报疾控部门及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等相关防治措施。4月18日,出现第一个病例,4月30日上午幼儿园的校医才开始将病例上报疾控中心,疾控人员下午到该幼儿园对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督促幼儿园校医及时报告疫情,采取免疫预防、隔离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对教室进行通风消毒、患儿停课从而使疫情得到控制。

3.2水痘累计发病43例,其中有水痘接种史的3例,占病例总数6.98%。儿童在接种完水痘疫苗后仍可能感染水痘病毒,发生突破病例,显然接种水痘的效果和持久性等值得研究。接种完水痘疫苗3年以后,有必要进行再复种,以保证疫苗在体内的抗体滴度。

3.3从性别、年龄分布看,水痘高发年龄是3-5岁,3岁以内发病率低。3岁以上儿童户外活动增多,水痘病毒感染率机率增加,从而发病率高。

3.4从接种率统计来看,由于燕郊地区距离北京比较近,外来人口多,部分群众对疫苗认识程度差,很多适龄儿童未接种水痘疫苗,虽然本地儿童接种率能达到80.79%,但流动儿童接种率40.91%,由于流动儿童接种率低,从而易感人群增加。燕郊地区从2005年4月建立防保站,开始推广应用水痘疫苗,对≥12月龄儿童实施有计划地预约接种,覆盖率逐年增高,但大于6岁儿童水痘接种率较低,儿童正好处于接种率和感染率的交叉低谷,使得水痘的易感人群增多。水痘在托幼机构的传播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学生因病缺课,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学习。这提示应保持儿童中的高接种率(85%-95%),以便有效切断传播。

3.5防疫工作宣传不到位,我们防疫工作者要加强卫生宣传力度,促进公众对防疫知识的了解,在群众存在麻痹大意心理的时候,应该通过宣传教育强化群众对传染病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其自觉防护意识。面对近年来用疫苗来预防针对的传染病逐渐增多,很多群众思想仍局限于传统计划免疫的五种疫苗,对二类疫苗认识上存在偏见,宣传重点就应该是引导广大群众相信科学,认识到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让群众树立起“预防为主,未病先防”的意识,所有能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都用疫苗预防,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手段。

3.6本次调查,92.06%的儿童家长不知道水痘和带状疱疹是同一种病毒,80.23%的儿童家长知道有水痘疫苗,但由于多年生活习惯及自身对水痘疫苗的认识,20.03%的儿童家长对认为接种后不能有效预防水痘,或觉得身体好、不需要接种;认为接种有不良反应的家长在15%左右,有近三分之一的儿童家长对水痘疫苗认识不足,这些原因影响了疫苗的接种。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宣传疫苗的相关知识,强调预防接种,应更多地利用电视、医生、报纸等儿童家长喜闻乐见的宣传途径,提高儿童家长对水痘预防意识和对水痘疫苗的认识度和接受度,不仅要认识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更要变成行动,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从而降低水痘的发病率。

3.7结合本次调查和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可以认为,水痘具有每3-4年左右一个发病高峰的特点,上次我市发病高峰期是2007年,因此,依据去年我市幼儿园发病状况及2012年发病数据看,2012年我市水痘又处于发病高峰期,故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管理和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和保持高接种率水平的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第6篇: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 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症;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5-0404-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膳食营养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肥胖患病率迅速增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以生活方式为重要影响因素的慢性病在儿童青少年中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问题也是目前影响儿童健康和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因素[1-3]。儿童时期是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4]。从小开展成年期慢性病的预防性综合干预,使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探索在学校开展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的综合防治措施,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2004-2006年笔者在北京市大兴区和朝阳区开展了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综合干预试点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兴区各选择1所中学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1所小学二~四年级的学生为干预组,基线调查中学生637名,小学生572名,终期调查中学生615名,小学生553名;同时在2个区各选择与干预组学校地理位置、经济背景、规模相近的中、小学校各1所的同年级学生为对照组,基线调查中、小学生676名和615名,终期调查中小学生640名和593名,进行2 a的追踪干预研究。

1.2 方法 干预组建立并实施包括开展针对学生、家长和教师在内的健康教育,建立了每0.5 a 1次的健康监测,由学校和家长参与的营养和体育锻炼指导以及常见心理问题指导等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综合防治方案。为期2 a。比较干预前后2组学生相关疾病患病率和行为改变情况,评估干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体格检查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知识知晓率、观念和行为发生率。

1.2.1 体格测量 各项指标的测量均由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完成。采用统一测量用具,测量前校准。采用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规定的仪器和方法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血压测量采用汞立式血压计、儿童专用袖带,读数以mm Hg为单位,取2次平均值。学龄儿童采用CM 100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右足跟骨骨密度。

肥胖和超重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5]进行评价。以高于1987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第95百分位血压值为血压偏高。

1.2.2 血生化检查 采用罗氏公司提供的快速血糖测定仪测量空腹血糖。血糖偏高指空腹血糖≥6.1 mmol/L。

1.2.3 问卷调查 由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分别填写学生KAP问卷和家长KAP问卷,调查知识知晓率、观念和行为发生率。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超重率和肥胖率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血压偏高检出率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儿童血压偏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2.3 干预前后血糖偏高检出率的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儿童血糖偏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2.4 干预前后儿童骨密度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干预组小学生骨密度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小学生。见表4。

2.5 干预前后学生健康行为发生率比较 见表5。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每周参加有效运动多于4 d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更多的小学生通过“锻炼”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干预组中学生每天吃早餐、喝牛奶的比例明显提高,并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每周参加有效运动多于4 d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业的压力,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总体比例比基线时明显下降;另外,有0.94%~4.11%的学生曾采用过“超过24 h不吃东西、私自服用减肥药、呕吐或腹泻”等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减肥和控制体重。

2.6 干预后中小学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经过2 a的干预,干预组学生在肥胖、体育锻炼、膳食搭配等方面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对于减肥、吃早餐、喝牛奶、吃肉等方面的认识正确率亦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6。

2.7 干预后2组学生家长相关知识、行为比较 从总体上看,家长对“生长期不能盲目减肥、吃早餐、喝牛奶、吃肉”等方面的认识正确率较高,均超过80%。干预组家长对于营养、健康生活方式、体育活动、肥胖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高于对照组,其中小学生家长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7。

3 讨论

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长期努力。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问题不是卫生单一部门所能解决的事,必须采取多部门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策略。本研究集合了政府部门、卫生保健机构、医院、学校、社区等多方面的力量,建立起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的网络与平台,发挥各自的优势,从多角度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使得本项目在短期内基本显现出初步效果。

有研究表明,生化指标的改变需要长期积累[1,6-8]。日本营养午餐的效果是在学生营养计划实施50 a后显现出了显著成果和发展后劲;北京市学生常见病防治通过10 a努力才对贫血、蛔虫、沙眼等部分常见病显现出显著效果。成年期疾病的预防控制有身体素质的因素,也有行为生活方式因素,更需要长期努力。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学生虽然在患病率以及相关指标等方面改善不明显,但在行为改善和知识知晓率方面提高较为显著。

儿童成长和行为养成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参与、学校养成教育以及家长的引导和监督。因此,做好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工作,必须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有政策保证等为前提。

应用健康促进的理念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和指导,有助于促进儿童膳食结构改善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父母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对肥胖危害的认识态度是决定其行为的重要因素。儿童青少年(尤其是低年龄段)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制力较差,其饮食、运动行为主要受家庭的影响;而家长的认知和行为必将影响到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运动行为的态度,影响学龄前儿童习惯的形成和儿童肥胖的发生。通过定期培训和指导,干预组家长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是干预组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提高的基础。

另外,干预组儿童骨密度增加的绝对值均大于对照组。可见体育锻炼对儿童骨密度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干预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儿童体格改善。

成人慢性病的早期预防应从小抓起,起步越早越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使人受益终生。应从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入手,从小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6-8]。干预结果显示,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发生率高于中学生,骨密度等形态指标改变优于中学生。可见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4 参考文献

[1] 刘泽军.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6-131.

[2] 陈荣华,李晓南.儿童营养现状和改善前景.中国食物与营养,1997(3):35-36.

[3] 吕书红,儿童肥胖流行趋势既干预对策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26-528.

[4] 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47,102-104,108-113.

[5]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6] 段佳丽,刘峥,任振勇,等.2002年北京市居民生长发育现况分析.中国校医,2005,19(4):334-340.

[7] 王伯英,王绍丽,执笔.近半个世纪来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动向研究: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88-818.

第7篇: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主要内容包括:与怀孕生育有关的心理、生理基本知识;实行计划妊娠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以及孕前准备的主要内容;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对孕育的影响;不良生活习惯、营养不均衡、肥胖、药物及环境有害因素等对孕育的影响;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0-6岁儿童残疾筛查和康复服务的重要意义和内容;预防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措施。

宣传惠民政策

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免费服务和0-6岁残疾儿童筛查试点及康复项目为重点,宣传党和政府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预防的系列惠民政策,让这些好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宣传出生缺陷患儿和残疾儿童医疗救治和康复政策及措施,提高患儿救治和康复水平。

再生育风险防范

结合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高龄产妇增多、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增加的现状,针对再生育夫妇开展风险防范知识宣传,引导夫妇主动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服务,预防出生缺陷。

第8篇: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窝沟封闭;龋病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21-1835-0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preventive eff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Project of Children's Oral Diseas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for second-year pupils. Methods This study randomly selected 546 second-year pupils from 5 primary schools in Fancheng district,Xiangyang.The awareness score of oral health care, rightly brushing or not, and caries of the first molars were recorded for all students (the first survey).Two school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222 students),and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n't received any treatment. The other three schools were selected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324 students), and all stud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oral health education. 238 of them (the pit and fissure group) received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the other 86 (the education group) received no treatment. Two years later, all the pupils' oral health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gain (the second survey). Results In the first surve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in the awareness score of oral health care, the rate of rightly brushing, and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first molars(P>0.05). In the second survey, the intervention group's awareness score of oral health care and rate of rightly brush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pit and fissure group's caries prevalence rate of the first molar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oral health education;pit and fissure sealant;caries

卫生部自2008年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我院自2011年起承担本地区的干预工作,目前已对湖北襄阳市近万名适龄儿童实施了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龋病是青少年儿童的多发病[1-2],属于细菌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可形成龋洞,导致牙冠完全破坏消失,甚至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3-4]。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龋病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以口腔健康教育和窝沟封闭为主要内容的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对二年级小学生龋病的预防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随机选取襄阳市樊城区5所小学二年级学生共546人,对所有学生进行第1次口腔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记录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分数、是否正确刷牙和第一磨牙的龋坏情况。问卷调查使用国家项目办制定的标准问卷。

1.2方法:随机选择2所学校(学生222人)为对照组,对照组学生不作任何干预。另3所学校(学生324人)为干预组,干预组所有学生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根据学生家长的意愿,对其中238名学生(窝沟组)进行第一磨牙窝沟封闭,剩余86人(教育组)未进行窝沟封闭。实施干预的成员由我院数名口腔临床医师组成。两年后,对选取的546名学生进行第二次口腔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同时记录窝沟组学生窝沟封闭剂的存留。

1.3统计学分析:对照组、教育组和窝沟组学生保健知识知晓分数和龋均的差异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多组间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正确刷牙率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双侧P

2 结果

第1次检查对照组、教育组和窝沟组的保健知识知晓分数分别为36.40±7.40、37.41±6.19和36.22±6.38;3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第2次检查对照组、教育组和窝沟组的保健知识知晓分数分别为48.69±6.72、78.25±5.83和80.47±6.14;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第1次检查对照组、教育组和窝沟组的正确刷牙率分别为30.63%、31.40%和29.41%;3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第2次检查对照组、教育组和窝沟组的正确刷牙率分别为49.10%、73.26%和82.77%;教育组和对照组、窝沟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第1次检查对照组、教育组和窝沟组的第一磨牙龋均分别为0.04±0.23、0.03±0.24和0.04±0.23;3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第2次检查对照组、教育组和窝沟组的第一磨牙龋均分别为0.25±0.57、0.17±0.49和0.11±0.35;教育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窝沟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旨在加强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工作,主要人群是8岁小学生。龋病是青少年儿童的多发病[1-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以口腔健康教育和窝沟封闭为主要内容的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对二年级小学生龋病的预防作用,从而进一步寻找项目实施中的薄弱环节,为项目的改进提供参考意见。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式可以有效洁净牙齿,从而减少龋病的发生[5]。本研究中,教育组的保健知识知晓分数、正确刷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从数值上看,对照组和教育组的第一磨牙龋均分别为0.25±0.57和0.17±0.49, 我们仍然可以推断口腔健康教育对于龋病预防的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口腔健康教育后,教育组的正确刷牙率仅达到73.26%,这说明儿童口腔健康教育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强、改进。

窝沟封闭是对容易发生龋病的窝、沟、点隙,用一些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封闭,隔绝口腔致龋因素的作用,从而预防龋病[7-8]。本研究中,窝沟组的保健知识知晓分数和正确刷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口腔健康教育和窝沟封闭可显著减少龋病的发生,显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启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Kemparaj U,Chavan S,Shetty NL.Caries risk assessment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davangere city using cariogram[J].Int J Prev Med,2014,5(5):664-671.

[2]樊丽军,杭彦龙.张家口市小学生六龄齿龋病的抽样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3):296-297.

[3]Costa S M,Abreu M H,Vargas A M,et al. Dental caries and endemic dental fluorosis in rural communities, Minas Gerais, Brazil[J].Rev Bras Epidemiol,2013,1(4):1021-1028.

[4]Medina-Solis CE,Pontigo-Loyola AP, Mendoza-Rodriguez M,et al.Treatment needs for dental caries,restorative care index and index of extractions in adolescents 12 and 15 years old[J].West Indian Med J, 2013,62(7):636-641.

[5]台保军,江汉,杜民权,等.学校口腔健康教育项目的3年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6):591-595.

[6]马松波,高红媛,段义峰,等.口腔健康教育对泰州市城区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和口腔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1,31(12):753-754.

[7]Paris S,Lausch J,Selje T,et al. Comparison of sealant and infiltrant penetration into pit and fissure caries lesions in vitro[J].J Dent,2014,42(4):432-438.

[8]万呼春,卢展民.非创伤性治疗技术充填和窝沟封闭年轻恒牙2年效果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9,17(1):42-45.

[9]雷志红,任辉.Helioseal F,窝沟封闭剂在6~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早期窝沟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7):1152-1153.

第9篇: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88-02

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改变,近年来我国儿童牙龈炎等口腔疾病患病率大幅增加,对儿童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1]。相关研究认为口腔健康行为干预,能够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而降低儿童的口腔疾病患病率[2]。为对口腔健康行为干预效果进行明确,本研究选择5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市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50名,其中包括27例女、23例男,儿童年龄4~7岁,平均年龄为(5.6±1.4)岁。

1.2方法

1.2.1评估口腔卫生状况 ①组织两名资深口腔科医生成立口腔健康干预小组,其中一位口腔科主任医师负责检查和治疗疾病,另一位口腔科主管护师在动态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对健康干预计划进行指定,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并通过刷牙方法考试和问卷对口腔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下一步护理计划进行指定。②测定餐前牙菌斑指数、龋病检查:口腔科主任医师进行餐前牙菌斑指数测定和龋病检查,并将相应结果记录到儿童口腔健康档案中,以在干预后进行比较。

1.2.2确定健康干预目标 ①掌握口腔保健常识和正确刷牙方法,每天早晚坚持刷牙。②有效配合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③餐后主动漱口,不食或少食甜食。

1.2.3实施步骤 前三个月组织儿童进行理论学习,口腔科主管护师在幼儿园教师的有效配合下,举办爱牙主题月,期间教授儿童刷牙歌、爱牙诗,并引导儿童参与以保护牙齿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同时以答题竞赛的形式,对儿童掌握口腔保健知识的情况进行考察,并对表现优异者进行积极奖励。在家长开放日,对家长传授正_刷牙方法和口腔保健知识,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口腔健康行为进行引导。4~6个月,主管护师联合幼儿园教师每月进行一次刷牙演示比赛,让有效掌握刷牙方法的孩子进行正确刷牙方法的演示,让孩子们形成自觉刷牙的习惯。同时组织家长沟通交流会,期间对家长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口腔保健情况进行了解。7~9月,组织儿童对我院口腔科进行参观,并向孩子们介绍牙齿构造和观察病牙标本,然后利用牙齿模型考察孩子刷牙方法掌握情况。同时让孩子去观察和了解治疗牙齿使用器具,口腔科主任医师示范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使孩子看牙恐惧心理得到消除[3]。

1.3评价方法 ①进行口腔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应包括看牙恐惧、睡前进甜食、刷牙方法、刷牙时间等内容。在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前、后组织儿童家长填写。②口腔健康行为干预9个月后,口腔科主任医师对儿童的龋病、餐前牙菌斑指数进行检查。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全部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

2结果

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前后,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情况、口腔健康行为情况如表1.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学龄前儿童龋病患者率逐渐增加,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儿童家长未充分了解牙病防治知识和口腔卫生知识,进而出现儿童刷牙方法不正确、牙菌斑大量堆积等问题,最终引发龋齿病。开展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不仅能够让儿童及家长掌握相关口腔健康知识、疾病预防知识,还能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而有效预防龋病和缓解龋病,保证儿童口腔健康。本研究中,实施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后,儿童早晚刷牙人数、正确使用刷牙方法人数都显著高于干预前,睡前进甜食人数、看牙恐惧人数、牙菌斑指数都显著低于干预前,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黄薇,台保军,杜民权等.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口腔医学研究,2013,19(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