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市场监管范文

旅游市场监管精选(九篇)

旅游市场监管

第1篇:旅游市场监管范文

一、目前季节性旅游市场餐饮经营存在的问题:

1、因经营的条件所制,难以办理《卫生许可证》。这些旅游胜地由于受自然、生活等环境的制约,再加上经营设备简陋,经营周期短,经营地址不固定等因素,按照卫生部门要求,不具备办理《卫生许可证》的条件,因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予颁发《卫生许可证》。

2、因有关前置手续的制约,为办理营业执照造成难度。季节性强的旅游胜地经营的大部分是商业、餐饮业。在对餐饮业的监管上,由于办理《营业执照》前需要经营者提供卫生部门核发的《卫生许可证》、经营人员《健康证》,而绝大多数经营者全年只能经营3至5个月时间,再加上经营的从业人员不稳定,正因为如此,从卫生部门要求获取不到办证的资格,工商部门就无法办理办注册登记手续,经营者就领不到《营业执照》。

3、对工商部门日常监管工作造成困难。工商机关对旅游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因大部分经营者的前置许可不够条件,因而就造成了无序进入或违法经营(无照经营)长期存在,给工商部门日常监管造成了许多不便。同时也制约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对本地区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的信誉度。

4、经营的饮食质量无法保证。在“三证”尚不健全、监管难以深入、各职能部门职权不及时到位的情况下,经营者经营的饮食质量就难以保证,万一发生饮食方面不安全问题时就无法查处,形成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当地政府以经营的商户属于卫生、工商、公安为理由推辞,卫生部门以没办《卫生许可证》为由不参与处理,工商部门没办营业执照处罚难以介入等问题,到最后处理的结果将导致游客不满意,经营者意见大的问题。

二、监管的方法:

1、配合卫生部门办理临时《卫生合格证》。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本着确保游客食品安全,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景区餐饮业的管理,应由景区管委会协调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联手,形成监管合力。对不符合办理《卫生许可证》条件可以协调卫生部门尝试核发临时《卫生合格证》的办法,以解决前置许可的问题。

2、办理确不具备条件的,实行实名登记制。对办不下《卫生许可证》的,采取实名登记制的办法:一是经营者出摊经营前出示本人身份证有效证件并予以复印,详细登记经营者出摊位置、名牌号;二是登记经营者详细地址,起码知道经营者是什么地方人,万一出了问题,就能及时联系;三是由工商部门对采集到的经营者相关信息进行建档保存、备查。

3、签订食品安全合同,责任到人。在经营前,由卫生、工商部门对经营者签订有关食品安全责任合同书,合同上必须载明有关各负责任承诺等事项,应负的责任范围。

4、建立市场查巡制。实行实名管理以后,对经营者在日常监管中具有以下4个作用:

(1)实行实名管理制以后,明确了双方间的连带责任。经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合同书以后,明确了经营者在经营中各种事项,达到的标准,如发生不安全事故时所负的责任,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经营者不得规范各自的经营行为,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2)实行实名管理制以后,弥补了原先经营者地址不详、联系方式不通的局面。彻底改变以往传统地做法,对经营者提供的个人身份证及住所要与公安核实,经审验准确无误后备案,同时所备案的联系方式是否能打通,并每月联系一次。这样万一发生什么问题,就能果断做出应急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

第2篇:旅游市场监管范文

为更好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XX局立足本职,针对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区域性突出问题,以服务为导向,改进监管方式,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对辖区内旅游市场秩序进行了统一、规范、标准化管理,取得一定成效,有效促进了辖区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落实宽进严管,规范旅游市场经营行为。一是针对旅游相关产业全面放宽市场准入,通过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方式,全程帮助经营者办理各项登记手续,同时严查景区经营户主体资格,要求并督促旅游相关行业经营者做到证照齐全、亮证照经营,对应办营业执照未办理的,责令限期办照,并跟踪回访。二是建立协同管理和联合整治机制,主动加强与市政、旅游、物价、食药监、当地镇街等部门的配合协调,开展信息对接共享,整合信息数据,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构建齐抓共管格局。截至目前,该局出动执法人员XX人次,检查市场主体XX户,发放行政指导意见书XX份,责令整改通知书XX份,营造了安全、放心、满意的旅游消费环境。

二、加强广告监测,净化当地旅游环境。随着XX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旅游景点也加大了宣传力度,景点及沿线公路出现了大量户外广告的行为。部分广告充斥着夸大和虚假宣传内容。针对这种情况,该局组织执法人员采取查媒体广告、查日常广告监管、查户外广告等“三查”措施,重点对各类旅游服务广告、商品促销广告进行监管,严厉打击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并对广告市场开展暗访检查,共检测媒体广告XX条次,发现“五类”虚假违法广告XX条次;拍摄XX块户外广告,其中发现 XX块存在违法违规现象;实施虚假违法广告重点督办制,责令各工商所立案查处,限期办结。

三、布控监管防线,维护有序竞争市场秩序。以重点景区、主要商业街、旅游纪念品市场等为重点执法区域,该局通过加强对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商品市场的检查,加大对景区周边的巡查力度、加强节庆期间旅游监管等手段,进一步强化对旅游餐饮、住宿、购物场所以及家庭旅馆和乡村旅游点的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强买强卖、揽客兜售等不法行为,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流入旅游市场损害游客合法权益,同时会同景区执法大队、公安等部门联合对相命、香烛市场进行综合治理,并严格要求景区经营户对旅游产品产地、价格进行明示,防止不法商贩趁旅游旺季哄抬价格、强买强卖,有效地维护了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

第3篇:旅游市场监管范文

关键词:问题;原因;对策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海南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被曝光出来的各种欺诈坑骗等关于海南旅游市场价格的负面报道,还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后发现在海南旅游市场价格规制中的诸多不完善,海南旅游市场价格规制中存在的问题已引发了广大关注。

一、海南旅游市场价格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市场存在价格欺诈等价格问题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旅游业的热潮的兴起,一段时间来海南旅游规模显示大范围的膨胀。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引和对利益的渴求,海南旅游市场经营主体良荞不齐,由此产生了很多问题。黑社、黑车、黑店、黑导等不规范的市场经营行为屡禁不止,坑骗、欺诈游客的行为屡见新闻报道,关于市场价格的问题层出不穷,正常的旅游市场价格秩序遭到破坏。市场价格监管行为跟不上旅游市场的发展。

(二)旅游市场价格规制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从现有的海南省旅游业相关的政策规章中看出,主要的条文都是框架性的、引领性的。在政策规章方面海南省旅游业现阶段还是注重建立一个良好的旅游地域氛围,维护好基本的旅游市场秩序,从大方向把握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虽然颁布了一些有关旅游价格的地方性旅游规章,但并不具体,不能广泛和细致的使用。海南目前仍没有针对旅游市场价格保护的具体的法规,旅游市场价格运行正常秩序的立法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

(三)旅游市场价格制定不够科学

在2014年底海口举行海口红树林游船、栈道项目价格听证会,20位听证会参加人就两套定价方案发表意见,15人明确赞成收费,无人明确反对收费。而事后新闻的采访中,很多群众表示不知道价格听证会的召开与存在,也随之对听证会的召开、价格的形成的合理性表示了怀疑。旅游市场价格的制定过程公众的参与度,形成价格的标准与依据的来源,制定价格时社会公开的范围和透明度,都是评判旅游市场价格制定是否合理的标准和方面。由此我们能够看到,在旅游市场价格制定的过程中,存在着价格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不够,政府定价、指导价的合理性等问题。

(四)市场价格监管工作存在不足

海南旅游市场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对旅游市场价格的监管作用。现有的旅游行业协会尚未能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旅游市场实施监管。从旅游监管执法队伍的规模、数量上讲,还是从素质、能力上看,都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增长的需要。同时,与其他监管行业相比,旅游市场的价格监管能力与其他行业的市场监管差距较大。目前,海南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有限,各市县旅游质监所也普遍存在人员短缺,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监管工作的充分展开受到了严重限制。这与旅游质监所“受理并协调处理各类旅游质量投诉案件,查处各类违规操作或违法经营案件,依法对旅游市场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能极不协调。

二、海南旅游市场价格规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旅游市场价格信息不对称

在旅游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旅游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旅游活动的主导者,如商家、旅游公司等掌握信息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旅游活动中多被引导的人――游客,典型的信息相对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由于信息传播的程度不同,不同国家、地区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都存在差异,旅行服务人员对游客的信息也未必能全方位了解。旅游活动是跨地区进行的,游客也很难清楚地了解旅游地的各类信息。在实际中,虽然现在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很多,但由于储存的信息量匮乏与交流的片面性,游客能获取到关于海南旅游景点、人文风情的信息少,不确定性大。旅游过程中就会出现游客与其所掌握的旅游活动的信息不对称,这些不对称包括对当地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价格信息不对称,及对这些活动场所的安全、服务等的信息不对称等;对旅游服务提供者而言,则在旅客多样性需求方面存在着了解不完整的信息不对称。

(二)旅游市场价格制定环节公众参与度不够

从上文所述海口红树林游船、栈道项目价格听证会一例中能明显看出,海南目前在旅游市场价格制定环节,公众参与度明显不够。这样一来,在旅游市场价格制定时,政策和决策的片面性展示得淋漓尽致,被制定出来的旅游市场价格不合理也不符合大多数公众的普遍要求。而且,在旅游市场价格制定环节,缺乏了群众的参与,旅游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就缺乏了有效的联系与监督,就更谈不上齐心协力的去完成旅游市场价格的监督工作。换另一个角度来说,公众没有参与到旅游市场价格制定的环节,人民缺乏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认同感与信任感,也就减少了对协助完成旅游市场价格监督工作的热情,从而也不能有效率的完成价格监督工作。

(三)政府部门相互推诿、工作不协调

近年来,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旅游管理条例、规划、办法等,但针对旅游各相关要素市场的监管,赋予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十分有限,旅游监管的手段也较少。虽然海南省设立了旅游综合执法协调机构,协调与统筹多部门联合执法,但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在对旅游市场价格监管的过程中,各传统产业部门的管理已经形成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力量较强的执法队伍,旅游部门‘新人’的身份和相对弱势的地位,难以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致使由旅游部门牵头的联合执法效果欠佳。多头执法的存在,就产生了职权交叉地带,使得责任不清和相互推诱等现象时有发生。在针对旅游市场价格这一更为细致的分支上,监管过程中更是难以做到合理高效的规制。

三、完善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市场价格规制的建议

(一)完善旅游市场价格规制的法律法规

对规章制度的完善,是有效调控市场运行的根本手段。由于海南省立法权限过小、立法位阶过低等原因,不可能做到制定过多的法律法规全面详尽的保护旅游市场价格。因此在立法时对旅游市场价格进行应当综合考虑,梳理旅游市场价格规制,预留相应立法空间,内容设计无需面面俱到,但应当抓住当前制约海南旅游市场价格的关键问题对症下药,突出国际旅游岛特色,通过立法不断完善来维护海南旅游市场价格的平稳运行,规范旅游市场价格监督行政执法权依据。

(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动态化价格监督机制

结合行政指导作用与市场经济自身的特点,建立符合海南旅游市场需要的以市场为导向动态化的价格监督机制。完善旅游市场价格公示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动态化价格监督机制的第一步。为了保证旅游市场价格信息更新的速度与真实性,应当成立专门从事旅游市场价格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贮存工作的行政组织,并连同旅游企业与商家,做到及时沟通、更新,让游客能在接受旅游服务的第一时间知道价格的最新动态,提高游客对海南旅游市场价格的信任度。

为保证旅游市场价格的平稳运行,还应建立旅游市场价格预警监测制度。结合上几年度海南岛同期旅游业的增加或降低指数,并会同一年度国内经济状况与旅游市场发展情况,对未来几个月的海南旅游市场进行科学的预测。对旺季期间的旅游市场价格作出评估,提前对旅游市场价格波动异常的阶段作出适当的应急方案。结合价格公示制度,对旅游市场价格作出实时的监控,以保证海南旅游市场价格的良好秩序。

(三)强化旅游市场价格的政府监管工作力度

强化旅游市场价格的政府监管,就要完善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运行机制,建立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格执行情况的年度评估制度。其中,落实保护政府定价与政府指导价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公众知情权,做到定价依据科学、指导方向正确。并通过对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格执行情况的年度评估,总结一年的工作经验,有效指导下一年度的政府对旅游市场价格监督工作。

在做好内部层次的政府对旅游市场价格的监管工作的同时,应探索旅游综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在成立省级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基础上,应推动海南各市县尽快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旅游规划委员会,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多头执法。

(四)发挥旅游行业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作用

强化旅游价格诚信,推进旅游行业自律。为充分发挥旅游行业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作用,海南应建立统一的价格协会,指导协调价格诚信建设,倡议旅行社、酒店、购物、景点等同业签订《行业价格诚信公约》,制定并推动相关行业价格诚信的落实。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通过省琼价网、各地物价局网等公布,结合网上评议,认真考核,评选价格诚信单位,发给价格诚信单位匾牌,倡导商家树立价格诚信理念,依法诚实经营。奖励旅游诚信典型,曝光处罚失信欺诈。鼓励更多的旅游经营者在认真落实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基础上,建立自身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服务品质的提升,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总之,海南省的旅游市场价格之所以长期存在诸多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南旅游市场价格规制不完善,不能满足海南旅游市场快速发展要求。为了弥补以强制为特征的传统的旅游市场监管手段的不足,对于海南旅游市场价格的规制应该顺应民主开放的发展潮流,能动发挥行政指导所具有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的优势来弥补法律的刚性有余而柔韧性不足以及法律缺失的问题,利用行政指导的优势来充分调动旅游行政相对人的积极性,以解决旅游业发展太快而带来的旅游市场价格规制中的弊病,达到治理海南旅游市场价格问题的目的,以保障海南省的旅游市场的良好运行,建立起旅游长效机制。(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大学法学院创新中心2014年度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14fxky35

参考文献:

[1] 张琳,魏晓楠编著.旅游法规解读[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

[2] 胡燕佼.海南旅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东方,2011(06)

第4篇:旅游市场监管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能,紧紧抓住旅游新形势下质监管理工作的新问题,新矛盾,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创新手段,突显“监督”作用,推进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诚信体系,强化质监网络建设,创新旅游质监工作思路,努力推进我市旅游环境品质建设,保障我市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目标

通过建立和完善执法机构,提高监督管理队伍的执法素质、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和综合运用各种监督管理手段,重点解决游客最不满意、行业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不断优化旅游品质环境,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监督管理队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旅游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旅游质监、监察工作,主要以国家、省、市有关涉旅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国家新颁布的《旅行社条例》、《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学习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运行。二是加强对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和执法要领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增强诉讼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监督意识,养成自觉守法、依法办案的习惯,不断提高旅游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二)健全完善旅游执法机构。为切实行使依法行政,名正言顺地开展旅游执法和旅游市场监督检查工作,推进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借杭州市成立旅游执法支队的东风,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下大力气解决旅游监督管理工作基础不牢、手段不足、力量不强、力度不够等问题,着力解决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局、运动休闲办党委、领导支持和落实,取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推进旅游执法机构的健全和完善。

(三)加强对出境游市场的管理力度。紧随我国旅游市场的国际开放,新的《旅行社条例》将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界时将取消国内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区分,每一家旅行社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均可申请经营出境游业务,我们将面临新的管理局面。根据国家、省、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出境游业务管理办法,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市出境游业务管理制度。规范出境游业务的咨询、宣传、招徕和组织。

(四)继续做好导游IC卡的检查工作。一是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全国导游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导游服务质量标准和规范,做好内部衔接和配合,加大对导游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二是根据杭州市旅委要求继续做好导游IC卡检查工作,在今后年审刷卡时要特别检查《劳动合同》、工资及相应社保手续是否落实,兑现者允许通过刷卡,未兑现者可由导游自行选定导服中心办理托管手续。全年检查全市导游80%以上。

(五)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是推进旅游行业规范经营、诚信服务的重要手段,质监工作的目的就是降低旅游投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品质环境,是实现和谐旅游的重要保障。

1、加强旅游质量监督和执法检查。强化旅游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加强质监队伍建设,依法履职,打击无证照非法经营旅游活动,遏制低价运作模式,查处旅行社超范围经营和非法转让业务经营权,规范旅游广告宣传,提高导游队伍素质。一是加强旅游市场日常监管。二是联合有关执法机构组织开展对旅游行业单位及旅游市场行政执法工作。三是组织行风监督员或聘请社会质监员进行明察暗访。全方位对旅游企业进行跟踪监督检查,着力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建立质量信息通报、申诉汇总分析等制度。全年旅游市场检查不少于30次,联合检查不少于3次。

2、强化全市旅游行业质监网络组织体系建设。一是服务、指导本辖区旅游企业成立质监小组,设立专职或兼职质监员组织体系。不管旅游企业建在哪里,质监员制度就建在哪里,真正实现旅游质监网络“全覆盖”。二是监督旅游企业建立旅游质量服务诚信体系,开展诚信活动,积极引导企业注重质量、品牌和形象声誉,不断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是参加并检查、督促旅行社、星级宾馆(饭店)、景区(点)各小组活动,构建一个行业主管部门、监督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之间横向和纵向的沟通平台。全年质监网络小组开展活动不少于3次。

3、强化重大团队旅游活动和旅游团队重大事故报备制度。一是提高对重大活动的监控能力,制定应急处置方案。二是加大力度处置特殊情况,将有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况,确保重大活动顺利实施。

4、突显旅游质监工作重心前移。质监人员要坚持对旅游市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突显旅游质监工作全过程,形成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旅游市场规范、诚信,提振信心,克难时艰,促进我市旅游健康平稳较快发展。监督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质监负责人确保旅游质量投诉电话及时向公众公布,咨询、投诉电话实施24小时值班制。积极发挥旅游企业质监员作用,从源头抓起,加强旅游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工作。强化旅游企业内部旅游质量品质管理意识,质监员要突显强化企业注重效益和品质,创品牌,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向品质建设下的服务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逐步形成企业管理重视品质、质量监督保障品质、游客消费选择品质的良好局面。

第5篇:旅游市场监管范文

一、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行政,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法制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的基本要求,转变职能,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创新手段,推进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基本目标:通过提高素质、规范秩序、优化环境和综合运用各种监督管理手段,重点解决游客最不满意、行业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监督管理队伍素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主要任务

1.着力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管理,积极引导增加旅游产品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加强旅游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信息披露和,引导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2.着力解决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打击无证照非法经营旅游活动,遏制、扭转低价运作模式,查处旅行社超范围经营和非法转让业务经营权,规范旅游广告宣传,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

3.着力突破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监督管理的瓶颈制约。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下大力气解决旅游监督管理工作法制基础不牢、手段不足、力量不强、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工作思路

(一)转变工作方式

1.从以规范、引导为主转变为以监督、检查和规范、引导并重,以市场准入、资格管理等入口控制为主转变为对行业运行全过程、多环节的监督管理。

2.拓展服务范围。从以服务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等为主转变为面向服务生产、销售、消费、公共服务等各个环节,为旅游者服务和为旅游经营者服务并重,为有组织的团体旅游服务和为其他各类旅游者服务并重。

3.调整评价方式。从以政府为主认定、认可、评价旅游服务质量、旅游经营服务者资质等,转变到以旅游者、旅游行业和市场认定、认可、评价为主。

4.强化依法行政观念。严格遵守职能、权力、责任、义务和程序法定原则,积极推进工作的法制化进程,依法加强旅游监督管理。

(二)明确工作思路

1.以保证和提高质量为出发点。将旅游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更好地统一到改进和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经营服务质量、市场环境质量、公共服务质量上,引导旅游行业组织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从业人员服务和为旅游者服务,引导旅游企业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2.以维护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其他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为着力点。以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为最终目标,以维护旅游企业和员工合法权益为基础,以维护其他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为保障,依法、公正地维护旅游市场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3.以依法行政和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为基本方向。认真贯彻依法行政原则,不断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水平,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不断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4.以制定、实施法规、标准、规范为主要措施。建立健全旅游监督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体系,抓紧制定、修订旅游监督管理法规规章、旅游产品服务技术标准、旅游经营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宣传贯彻工作。

5.以检查监督和规范引导为具体手段。加强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服务的现场检查,实现检查监督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督促、指导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贯彻落实。

6.以调查研究和探讨交流为基础。开展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状况动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工作的主动性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7.以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为突破口。精简日常事务性工作,简化和规范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的作用,逐步将由政府承担的事务性、评定认可等工作转交给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将日常管理工作移交给地方和基层监督管理机构,为提高决策、监督、指导和服务效能创造条件。

8.以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和旅游质监机构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工作规则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为旅游者服务、为企业和员工服务、为地方和基层服务水平,树立监督管理队伍的良好形象。

三、工作重点

旅游汗液监督管理工作,要在认真贯彻国务院统一部署,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困难局面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的同时,认真拟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通过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体系,提高旅游目的地质量,提高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行业自律水平,提高国民旅游素质。全面组织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开展多种旅游服务质量主题活动,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二)深入推进旅游诚信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旅游诚信建设各项工作,完善旅游诚信体系,进一步形成“企业为主体、多方配合、共铸诚信”的工作格局。要继续开展“诚信旅游示范单位”承诺活动,开展“窗口行业文明服务网上行”活动,继续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旅游企业注重质量、品牌和形象声誉。充分发挥旅游诚信网、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价网络的作用,不断提高旅游诚信水平。

(三)加强旅游质量监督和执法检查。制定实施《加强旅游质监工作和质监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旅游申诉办法》,进一步强化各级旅游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各级旅游质监队伍建设,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的工作力度,建立质量信息通报、申诉汇总分析等制度。聘请行业监督员,建立由旅游行业和相关行业相结合、产业各要素相结合、专家和媒体舆论相结合的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体系。

(四)提高旅游标准化工作水平。建立和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互衔接的旅游标准体系,编制实施《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规划》,修订《全国旅游标准体系表》和《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规定》。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省、示范城市、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加大旅游标准化宣传推广和贯彻执行力度。加强全行业旅游标准化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标准化工作的专业化、制度化水平。

(五)完善导游管理体制。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全国导游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导游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加大对导游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加强导游教育培训。完善导游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保障导游的合法权益。全面实施导游服务质量标准和规范,不断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六)加强对国民旅游市场的引导。全面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及时曝光虚假广告和其他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向游客发放揭露低价运作危害性的宣传资料。策划制作旅游公益宣传广告,质量评估报告,连续、集中投放于电视台、互联网、报纸等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着力从源头上遏制、扭转旅游团队低价运作模式。继续实施“提升中国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引导国民旅游不断向健康、科学、文明方向发展。

(七)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测评。建立由政府主导、第三方组织、游客为主体、覆盖旅游各要素的游客满意度调查评价体系,游客满意度调查测评报告,通过政府的公信力、第三方和游客的客观性、媒体的影响力所产生的叠加效应,反映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引导市场消费选择,推动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八)抓好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工作。以《旅行社条例》和《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配套规章为重点,统一组织开展旅行社法规规章的宣传贯彻工作。根据旅行社业的新情况、新趋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其健康发展。

第6篇:旅游市场监管范文

关键词:思路;较量;旅监;新政

一、换思路: 转“猫鼠”关系为“鱼水”关系

长期以来,桂林旅监所一直代表旅游局、代表市政府站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的第一线,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追、查、扣、罚层面,很少考虑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更加不去深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旅监所与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导游的关系只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旅游市场秩序的好坏也只是旅游管理部门的事。由于只重管理、轻服务、少沟通,造成互相不理解、不配合以至埋怨生恨。旅监所甚至成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死对头,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猫”与“鼠”:“鼠”见“猫”怕,但“猫”少“鼠”多,加上法规滞后,即使“猫”逮住了“鼠”,有时还奈何不得。

经过长期“较量”,旅监所终于悟出:我非“猫”,企业也非“鼠”,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是管理者的职责,同样也是每个合法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和从业人员也可以在诚信自律同时,配合和参与旅游市场管理,这也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好方式。

二、“互动”实质:自律、互督、互裁

这项决议分为自律和监管两大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旅行社及导游员不组织游客乘坐非“四统一”(统一售票、调度、游览、结算)管理的船只。除政府规定的航线外,不自行冠名和推出其它航线。违者不仅要受到旅监的处罚,市旅游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协会企业也将对该会员单位实施一定时间内不提供优惠、景点门票实价现付、购物不返还佣金等制裁;

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协会会员单位不为无证经营者(“野马”)提供优惠及便利条件。

非国际旅行社协会和非国内旅行社协会会员单位组织游客到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协会会员单位游览、购物时,景区和购物点不给予优惠政策;

证照不全、不符合旅游安全要求的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以及不诚信经营、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协会会员单位,国际旅行社协会和国内旅行社协会将不予列入旅行社增加游览项目;

国际旅行社协会和国内旅行社协会会员单位组织游客游览行程项目须全部为旅游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协会会员单位的项目,否则不予以享受旅游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的优惠政策。

这一决议,使几个重要的旅游行业相互制约,彼此也可以在这种制约中互相获取利益,而监管部门可以借此遏止旅行社“走野船”,不给野导生存空间。这样,“野船”、“野导”等当前旅游市场突出的一些难点问题,有可能通过这种自律和互相制裁的方式轻松解决,损害旅行社的“野导”问题和景点、购物点无序竞争问题也可以有所约束。同时也促使协会外的旅游企业入会,纳入协会管理。

因此,桂林旅游监督部门在管理上的此项创新,是旅游市场秩序管理上一大突破。决议通过媒体、网络公布,并由各协会传达至每个会员单位,导游公司也在借年审之机,将此内容传达给每个参加年审的导游。

三、“新政”成效明显也还待完善

“新政”实施两月来收到明显的效果,旅监与4个旅游专业协会的负责人在最近一次非正式会晤中均反映:“野马”尤其是“野船”现象已大为减少,旅游市场总体秩序趋好。

这一“新政”为合法、守法经营者创造了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公平竞争平台,维护了共同的旅游市场,因此受到协会成员的欢迎,他们在守规自律的同时,也积极发挥监督职责。过去旅监辛辛苦苦地追、查、扣、罚还未见大效,现在许多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已在管理部门和旅游协会的“互动”中谈笑解决。

“新政”也致非协会会员于不利地位,因此大大激发了非会员旅游企业的入会热情,仅市旅游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协会新增20多家会员,现在达到93家,两江四湖、虞山、南溪山等地型景区和公园也纷纷入会,国际、国内旅行社则几乎全部入会,大家都乐意在共同制订的游戏规则里“玩”。

第7篇:旅游市场监管范文

1引言为了发展生态旅游,实现自然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生态旅游监管体制,一些国家在生态旅游建设中发展迅速。我国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大,旅游发展中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一些旅游区生物的多样性被破坏,土壤退化加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经济社会呈现出非理性的发展状态,急需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生态旅游监管体制来遏制进一步的破坏行为,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2010年邵琪伟指出,要借鉴国际上发展生态旅游的经验和办法,探索监管制度,完善生态旅游区规划审批的制度,加强对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的监督,21,建立一套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监督体系。

2国内生态旅游监管研究

2.1国内生态旅游监管现状从国家旅游网新闻列表数据统计,从2006年6月20日到2011年2月18日共有2587条新闻涉及到生态旅游,其中有1448条新闻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关,占全部新闻的55.9。同时生态旅游研究已经逐步成为旅游研究的重点,据中国知网数据分析,从1980年到2010年,按5年一个周期计算,生态旅游研究占旅游研究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国家旅游局已经初步公告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指引》,明确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定义、分类及标准,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总体方向。国家环境保护部已公告《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指引》,出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年),并分批构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和部级生态示范区。已经被认定为生态省的有海南省、黑龙江省、浙江省、安徽省、四川省、吉林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北9个省,部级生态示范区共389个。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具备建立生态旅游行政监管体系的基础l3]。

2.2国内生态旅游行政监管机构设置我国生态旅游政府监管的主体分为3级,第1级是直接监管生态旅游的行政部门,即国家旅游局和各地方旅游局;第2级是间接监管生态旅游,且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的部门;第3级是间接监管生态旅游,且不直接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部门。3种不同的行政部门共同构成了生态旅游政府监管的主体,每类部门都从不同的角度监管生态旅游的发展。

旅游局和二级生态旅游监管部门的职能差异较大,从监管的本质上看旅游局无疑是生态旅游政府监管的中坚力量,其他政府部门在职能范围内对生态旅游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一个生态旅游景区从规划到建成,再到运营,这个过程涉及到旅游局和众多生态旅游监管二级部门。从监管范围来看,旅游局对生态旅游政府监管涉及到旅游规划、开发以及旅游经营管理整个动态过程,不仅包括对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更包括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的协调等方面;生态旅游二级管理部门的监督力量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规划阶段,重点集中在资源环境保护上;监管地位和监管范围的不同决定了监管方式的不同,旅游局在生态旅游政策法规制定、生态旅游学术研究、民问生态旅游组织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中扮演着制定者或引导者的积极作用。二级生态旅游监管部门的职能主要集中在设立部门执行标准、审核生态旅游规划、监督标准执行等方面引。

2.3国内政府旅游监管的职能政府旅游监管分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旅游管理部门的自我监管两个方面,本文以前者为主要研究目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政府的监管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在国家层面上国家旅游局设立了质量规范与管理司,质量规范与管理司下设质量监督处、旅行社管理处、饭店管理处、标准化处、导游管理处,其监管职能主要包括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各类标准和指导业务工作。

地方旅游局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监督的基础力量,各地方旅游局严格贯彻国家、省有关旅游的政策法规,接受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领导,对管辖地区的旅游市场进行专门监督、受理投诉和规范当地市场。

以桂林旅游局为例,桂林旅游局专门设立了行业质量处,行业质量处负责规范和提高旅游经营企业产品及服务质量;推广旅游行业标准;承接旅行社和星级酒店申报、复核、年检工作;协调旅游环保、安全丁作,联系旅游协会工作。而其他行政管理机构,如国土资源局、水利部、环保局、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其职能只是负责和本职能部门相关的内容监管。

2.4国内生态旅游政府监管的缺陷(1)生态旅游行政监督缺乏权威和力度。作为综合性产业,旅游业涉及到众多其他行业,而各行业都有独立的主管部门,每个主管部门均有本身的管198理职能,旅游局不能包揽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能,这种格局之下形成了旅游管理部门触及不到的瓶颈,在瓶颈处,监督不能有效进行,旅游行政部门的权利与职能缺乏一致性,人们对旅游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往往超过了其职能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监督不能顺利实现。

(2)我国生态旅游监督的途径过于传统。从监督主体上看,多为行政部门,而以广大生态旅游社区居民和游客为主体的民主监督的力量相对薄弱。在监督的路径上,生态旅游的监督以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为主,而民主监督是自下而上的监督。

(3)我国生态旅游监督中群众监督困难,覆盖面不全。生态旅游社区居民监督困难主要是因为没有健全的群众监督制度,旅游管理部门没有就群众监督的性质、地位及作用、监督的途径、方法做出具体说明。群众监督意识薄弱,群众在履行监督权之后,正当权益依旧难以得到维护。

(4)我国生态旅游监督以管制为主,激励机制不健全。在生态旅游业中工作表现突出的企业没有受到特别的鼓励与支持。政府、生态旅游社区对保护生态环境、服务游客有特殊贡献的社区居民没有必要的肯定,导游人员收人分配制度不规范,间接滋生了违法乱纪行为。当游客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得不到合理的解决时,游客产业监督的积极性也会下降。

3国外政府生态旅游监管

3.1国外生态旅游监管的产生国外旅游监管中,政府是先驱,民间组织是刺激者,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逐渐扩大的旅游需求是旅游监管制度完善的根本原因。随着生态旅游市场的扩大,生态旅游研究的深入,生态旅游区的功能更加清晰,社会对生态旅游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态旅游监管的深入与完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2国外政府生态旅游监管的特点(1)发达国家政府生态旅游监管的第一个突出特点是:政府充当协调者的角色,不直接参与旅游经营,积极促进旅游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发展3]。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具体界定众说纷纭,其中亨利汉斯曼(HenryHansmann)用两组特性来划分非营利组织的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第一特性是捐赠还是经营(指组织的收人来源),第二特性在于非营利组织是共有性的还是企业性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非营利组织经历了慈善赞助模式到权利与授权模式,再到竞争/市场模式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非营利组织在资金来源、组织结构、工作内容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非营利性和为公众或弱势群体谋福利依旧是其主要特性|l3。

在国外,政府积极鼓励旅游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发展,这类组织在生态旅游监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首先是由非营利组织的本质特性决定的,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兴起源于第一和第二部门职能和力量的欠缺。旅游非营利组织是伴随着旅游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产生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经济活动的深入,旅游呈现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各国、各地区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旅游非营利组织。不同的旅游非营利组织在组成方式、资金来源、工作内容上都存在差异,但是根本宗旨是一致的,目的在于协调政府、旅游经营企业、景区居民、游客之间的利益,在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E。

国外旅游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学术界把旅游非营利组织主要按其职责范围进行区别,划分为国际级、区域级、部级、地方级4个级别。各个级别具有代表性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性的如FEE、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世界旅游委员会、热带雨林联盟、国际生态旅游学会和国际保护联盟等;区域性的如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亚太旅游协会、欧洲高尔夫协会生态委员会、美洲旅游认证网和加勒比海可持续旅游委员会;部级别的如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旅游经营者网络(AT()N)和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EAA)、澳大利亚可持续旅游合作研究中心,中国的中国旅游协会等】。

(2)发达同家政府生态旅游监管的第2个突出特点是积极促进生态旅游标准化工程建设,为生态旅游监管提供操作规范。

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在同一级别中,不同的旅游非营利组织在工作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总的来说,各个级别的非营利组织在实现工作目标的路径选择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历史上,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基础依靠3种支持,即政府补贴或资助、企业捐赠和个人捐赠,公众的道德感和政府对民众的责任感是非营利组织成立的精神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非营利组织经历了慈善赞助模式到权利与授权模式,再到竞争/市场模式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非营利组织在资金来源、组织结构、工作内容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单的说教宣传已经不足以支持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因此非营利组织形成了一些新的运作方式,以旅游业为代表,生态旅游非营利组织通过建立完备的旅游评估体系来对旅游经营者或旅游目的地进行考察,对考察合格者基于认证和宣传,并进行持续的监督,以保持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行业提供的标准,这种运作方式不仅忠于非政府组织的服务宗旨,也保障了组织的正常运作Do]。

到目前为止,国外主要的认证组织都有直接参与或与其他政府、非政府组织合作参与旅游认证。

旅游非营利组织提出的行业标准往往高于政府设定的标准,它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旅游社区居民、游客、旅游景区工作员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政府的经济利益。旅游非营利组织充分的考虑到信息的公开性、教育性、全面性、实用性,这些特性无异给生态旅游监督开启了一道方便之门。

3.3国内外政府生态旅游监管的差异性分析(1)政府在旅游监督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在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旅游监管的主体,直接领导旅游监督工作,而在国外绝大部分国家,政府在旅游监管中起着间接的、配合的作用。以美国为例,美国与生态旅游相关的机构,如美国国家发展署、国家环境保护署、联邦商务、美国农业部国家森林管理局。

美国渔业和野生动植物管理局、国家土地局等部门,他们都根据自己的职责在不同的方面,从政策制定等宏观方面对旅游业进行了规范管理,但是更多细节标准制定及执行T作,则更多地落实到与旅游相关的非营利组织T作中E1。

(2)国内外生态旅游监督的对象不同。在国外,各类部级,特别是地方级的生态旅游监督组织都有明确的监督对象和监督范围,我国尚未将生态旅游监管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门的课题提上日程,也没有确定明确的监督对象。生态旅游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两者在监督方式上的差异,中国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督方式,而国外旅游非营利组织在监督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3)在国内外政府生态旅游监管中,非营利、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不同。中国旅游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发展缓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是形成国内外生态旅游非营利组织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之o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制定旅游业标准较多的国家,但是单纯的法律法规显然不足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有效的监督之网需要一个规范、统一、被认可的标准,需要以非营利组织为代表的广大民众的参与。但是,现阶段,中国缺乏生态旅游非营利组织成长的土壤。中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自然资源由国家所有,因此,以公众福利为工作目标的生态旅游非营利组织缺乏成长的政治、经济基础。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民政部对非政府组织设置的条件苛刻,审批耗时长,手续复杂,国家也没有健全的政策对环保积极的个人或企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持续的激励,这打击了公众成立非政府组织的热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比较低,生态旅游还没成为公众旅游的普遍需要,大众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停留在模糊认知阶段,没有形成生态旅游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土壤。在家族观念盛行的中国,民间自助的形式与西方有差异。4国外生态旅游监管的启示4.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旅游监管结合国外生态旅游政府监管的历程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背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监管体系。

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市场混乱,对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专项监管刻不容缓;生态旅游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在众多权力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的情况下,只有专门的旅游监管部门才能为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坚强后盾;我国旅游非政府组织发展不活跃,其地位缺乏法律权威,现阶段还不足以担当起生态旅游监管引导者的重担;因此在我国现有的体制基础上,建立政府主导性的旅游监管体系更具备可行性与操作性。

4.2健全生态旅游发展的市场机制只有在健全的市场机制下,政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市场机制,健全的市场机制包括几个方面。

(1)市场准入与市场退出机制,市场准人与市场退出机制有利于提高生态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预防资源被破坏现象,促进生态旅游有序发展。

(2)利益分配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助于解决政府、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企业之间利益分配不均,矛盾激化的问题,使旅游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双重动力。

(3)信用机制。信用机制包含两点,一是通过信息传达建立生态旅游的社会认同感,二是通过监管规范生态旅游景区行为,提高生态旅游服务质量,通过对生态旅游企业进行质量评估来评定其信用。

4.3鼓励非政府组织发展

第8篇:旅游市场监管范文

一、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旅游市场

为更好地理顺市、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行业指导、检查和监督管理关系,积极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质量监督、行业自律、工作联动和奖惩机制,我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管理的通知》(泸外侨旅发〔2009〕160号),进一步完善旅游行政执法责任制。

2、积极开展“春节”、“十·一”和“九·一”、“中秋节”小长假等黄金周旅游执法综合执法大检查。对全市20家旅行社、19家星级宾馆以及部分星级农家乐依法进行了检查,出动检查人员550余人次,向相关涉旅企业发出口头和书面整改意见170余条。

3、组织开展2次各区(县)旅游局分管局长和执法(质监)人员工作培训会,重点组织学习《旅游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和《旅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认定处理试行办法(内部使用)》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从而提高执法(质监)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二、认真受理旅游投诉,继续完善旅游投诉体系

1、认真贯彻执行《九川省旅游投诉暂行规定》,严格按照《九川省旅游执法工作程序》,依法、及时、公正处理旅游投诉。全年受理旅游投诉1件,办结1件,妥善解决了5起旅游纠纷信访工作;接受旅游咨询电话370多人次。

2、健全涉旅企业旅游服务质监督员和市级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员管理机制。对全市20名质监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把20名质监员分为星级饭店、A级景区、旅行社三个小组,从而进一步发挥市旅游质量监督员和企业质监员的作用。

3、坚持旅游投诉电话(96927)24小时畅通,及时处理旅游投诉和游客信访工作,确保所有投诉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到有效处理。

三、狠抓旅游安全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3、即时向省旅游局上报汶川大地震和雨雪冰冻天气我市旅游受灾情况和旅行社退团情况。做好了奥运期间我市旅游安全、维稳工作。进一步督促涉旅企业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涉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投入有保障,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具备,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职工安全知识教育面均应达到100%。

4、督查各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所辖范围内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强化日常安全监管,层层明确责任,坚守岗位,严格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九、积极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和标准化建设工作

2、与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发文《关于大力加强市旅游行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通知》,我市11家旅行社参加创建市级“文明旅行社”的创建活动,在活动期间,我局与市文明办举办了两期培训会。

3、积极宣贯《九川省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试行标准》,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组织召开了我市旅行社等级评定委员会会议,全市共评定出首批6家2级旅行社。

九、认真做好旅游统计工作

1、1-9月我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4.87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686.85万人次。

第9篇:旅游市场监管范文

**市场监督管理局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黑政办规〔2018〕1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加强冬季旅游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广告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群众满意的旅游市场环境,积极开展冬季旅游广告监管工作: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我局统一领导指挥专项行动,相关职能机构各负其责,并结合我市实际,拟定印发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冬季旅游广告监管》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能作用,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深入开展监管行动。

二、突出重点,集中整治。首先各相关部门、稽查队及乡镇市场监管所,于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认真组织开展旅游广告监测检查行动,以酒店、车站、公路沿线,特别是冰雪旅游景点为重点地区的检查,强化对互联网、户外、印刷品等旅游广告监测力度,将有违法广告记录的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加强该类企业的广告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其次,在春节节假日前,对旅游景区及主干道、车站等重点区域的广告情况开展摸底排查。再其次,深入景区、旅游服务企业宣传《广告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告经营者法律意识,加强行业自律,指导其依法旅游服务广告,加强广告审查工作。最后,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12315平台作用,及时处理违法广告投诉举报,消费警示,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切勿贪图便宜误中圈套。

三、齐抓共管,有序开展。我局组织食品药品、商标广告、公平交易、稽查大队及乡镇市场监管所等部门,联合进行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5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6台次,责令停止1件,切实维护节日期间市场秩序,营造安全放心的广告环境,保障消费者和守法经营者合法秩序,确保管辖区域内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祥和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