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概念及发展阶段范文

企业信息化概念及发展阶段精选(九篇)

企业信息化概念及发展阶段

第1篇:企业信息化概念及发展阶段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 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 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 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11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 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 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 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 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 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 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 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 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 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 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 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 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第2篇:企业信息化概念及发展阶段范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CIMS的有关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和应用特点。论述了它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及近几年我国在CIMS技术上的发展与应用;结合我国现阶段制造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CIMS在制造业的有效实施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CIMS;制造业;集成;自动化管理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如何去适应当今市场快速多变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产品质量,低成本的快速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已成为我国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只有加强和发展制造业才能振兴经济和增强国家工业实力。

1 CIMS的基本概念

目前,企业掀起了应用CIMS技术的热潮。CIMS是一种基于CIM理念构成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成优化的制造系统,其核心是信息集成。在CIMS环境下,可以实现企业中乃至企业间各部门,各种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CIMS作为生产、管理的新模式目前发展迅速,是产品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CIMS是现代制造业的一种模式,是一种新的制造理念。它包括TIS(技术信息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MAS(制造自动化系统)和QCS(质量控制系统)四个功能子系统以及数据库和网络两个支持子系统,是人,物流,信息的综合集成系统。

2 CIMS的组成

为了保证上述功能的实现,CIMS具有自己的运作系统,它们包括:

2.1 管理信息分系统MIS。包括经营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等功能。

2.2 技术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和数控程序编制(NCP)等功能,用来支持产品设计和工艺准备。

2.3 制造自动化分系统。也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分系统。它包括不同自动化程度的制造设备和子系统,用以支持CIMS的制造功能。

2.4 计算机辅助管理分系CAQ。该分系统具有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实施质量管理,处理质量管理的信息,支持质量保证等功能。

3 CIMS技术发展阶段

CIMS作为实现CIM理念的实际系统,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支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是生产制造业应用的最高阶段。纵观其发展过程,CIMS技术研究和应用工程的开发可以将其分成为三个主要阶段。

3.1 以信息集成为特征的CIMS阶段

20世纪70 年代后期,随着胆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各种工艺技术及装备的进步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劳动力消耗已不是主要因素,降低成本的焦点开始转移到如何提高企业整体效率上来。

3.2 以过程集成为特征的CIMS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要改善产品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E(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除信息集成这一技术手段外,还应该对过程进行重构(Process Reengineering)。传统串行作业的设计、开发过程往往造成产品开发过程经常反复,这无疑使产品开发周期变长,成本增长。以企业集成为特征的CIMS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初,CIMS进入“企业集成”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因为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中“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增大,而批量生产的产品相对减少,要求企业的组织及设备重组,实行“柔性生产线”。 企业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今天不能走“小而全”,“大而全”的封建庄园经济的道路,而必须面对全球经济,全球制造的新形势,充分利用全球的制造资源,更快、更好、更省地响应市场。

4 CIMS在我国的发展

4.1 我国十分重视CIMS的发展,在制定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时,就把CIMS列为自动化领域的主体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成研究环境,然后陆续建成CIMS工程环境,CIMS试验工程及一批CIMS应用工厂,从而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4.2 我国CIMS事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技术集成到技术、经营/管理、人/组织的集成,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大了CIMS的内涵。

4.3 CIMS十多年的成功、失败的实践经验,为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探索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循序渐进的可操作的道路,同时业明确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

5 我国CIMS存在的不足

5.1 技术问题。构成CIMS主体框架的各技术单元的发展尚不完全成熟。例如,CAD与CAM如何衔接, FMS如何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结构网络、通信协议与系统互联等技术均处于继续高速发展的阶段,均未成型,直接影响了CIMS的普及。

5.2 资金问题。发展CIMS需要雄厚的资金,建立一个CIMS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耗时长,投资大,目前尚非一般企业财力所能负担的。

5.3 思想问题。目前在许多企业都已经建立CIMS系统,但大多数系统主要考虑的是技术的层面,CIMS系统与企业管理理念的联系,以及CIMS系统如何为企业带来效益方面考虑的并不是很多。

6 结束语

CIMS是一种理念,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信息时代中,它适用信息集成来提高生产效率,使之符合不断变化的社会与市场需求的新方法。CIMS的概念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水平、生产方式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信息技术的提高而在不断发展,CIMS的研究不虚不断更新,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因此我们的技术发展路线是加强设计和管理,首先实现企业(或企业内部)之间集成的方向发展,这是我国CIMS技术内涵实现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旨在也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吴锡英,等.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第3篇:企业信息化概念及发展阶段范文

关键词:客户生命周期;数据挖掘;应用分析

一、引言

在因特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兴起,以网络资源发展为核心的新经济模式逐渐突破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不断发展的Internet拉近了人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但Web上的海量信息却又让人们变得无所适从,使得客户关系管理成为新经济模式发展的核心问题。数据挖掘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领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从庞大数据量的数据库中找出合适的数据,并加以处理、转换、挖掘和评估,得出面对客户需求的个性化知识和规则,指导客户服务的流程与决策,提高客户满意度。因此,研究在网络环境下面向客户生命周期的数据挖掘流程,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二、客户生命周期简述

(一)基于生命周期的客户类型

客户的生命周期是由客户与企业之间不同的关系阶段构成,它是一个理解客户行为的框架。在网络环境下,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的客户类型,目的是通过参与电子商务业务活动发掘及提高客户价值的整个过程。客户的生命周期分为考查期、形成期、稳定期、退化期4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客户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也不同,由此,可把客户划分为5种类型:潜在客户――还不是客户但已在目标市场中;有意向者――对产品和服务表示出兴趣的潜在客户;新客户――首次使用产品和服务的客户;确定的客户――再次或已多次使用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客户,根据其盈利能力又可分为高价值客户、高潜力客户和低价值客户;历史客户――那些已不再目标市场的客户,或已经转化为购买竞争对手产品的客户。

(二)围绕生命周期的客户业务活动

分析围绕生命周期的客户业务活动能够为确定数据挖掘的目标而指明方向。客户生命周期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一个企业的长期价值。为了使客户变得有价值,企业要在客户的生命周期中开展各种经济活动,最大程度上提高客户对企业带来的价值。围绕客户生命周期的各种业务活动如图1所示。

1、考察期的主要业务活动是客户获取与客户激活。客户获取是指如何吸引潜在客户并将其转变成有意向者的过程。由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获取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搜索引擎渠道引入,因此,搜索引擎优化和搜索引擎广告的投放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使企业站点排名靠前,另一方面是要符合用户的语义需求,产生完全匹配效果;当潜在客户到达站点后,通过各种有针对性或个性化的促销手段激发用户的购买兴趣,使之注册成为站点的客户,并进一步激发该客户的购买行为发生。

2、形成期的主要业务活动是客户关系管理。一旦潜在客户成为有意向者,企业的工作中心就是如何使客户发生购买行为,并不断提升客户的价值。电子商务环境中,提升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业务是如何展开一对一营销,数据挖掘可从大量数据中发掘知识,指导个性化营销开展,提升形成期客户的价值。

3、稳定期的主要业务活动除了客户关系管理外,还要进行客户保持,其目标是防止客户尤其是高价值客户的流失。

4、退化期的主要业务活动是客户赢回。通过提供激励、产品和价格的优惠等方法将离开的客户重新吸引回来。

(三)客户生命周期与数据挖掘的关系

客户生命周期为将数据挖掘应用于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框架。在数据挖掘的输入方,客户生命周期确定了什么信息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在输出方,客户生命周期给我们揭示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在数据挖掘的输入方,依据客户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主要业务活动和提升不同客户类型价值的目标,进行数据的选择、检查、修复、转化,进而为数据挖掘做好数据的准备工作。在数据挖掘的输出方,便是生成与各阶段业务活动目标相关的数据挖掘知识和规则,来指导各阶段业务活动,从而带来客户的高价值。

三、客户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数据挖掘的应用分析

(一)考察期的数据挖掘应用分析

1、数据挖掘目标的确定。考查期阶段数据挖掘的目标即能够在该阶段发生的大量静态和动态数据中发掘怎样使大量客户能够浏览企业网站的信息,怎样激发大量潜在客户注册,并产生对企业产品和服务兴趣的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和策略。

2、数据挖掘数据的准备。在网络环境下,客户获取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可以通过广告、电话促销、E-mail等方式,但大部分情况下,客户是通过搜索引擎到达目标市场的。若想获取大量潜在客户,搜索引擎的优化就非常重要,企业必须使自己的站点排名靠前,又要使表达自己产品或服务信息的语义符合用户搜寻语言的语义。因此,基于这个问题就需要引入概念网络库来引导用户的精确查询,满足获取最大量的客户。概念网络也是一个知识库,包括语言层面、本体论层面和常识层面,通过与检索系统中的数据库、数据仓库、知识库的映射,得出查询结果,并与用户相互反馈,直到用户满意,反馈结果存入用户模型库,以便指导以后查询。

3、数据挖掘模型的建立。以搜索引擎语义挖掘为核心建立模型分析客户获取和客户激活具有同样的含义。只有当充分理解用户的自然搜索语义状态,并以概念网络为导向组织网络资源,不断在用户自然语言语义、概念网络、网络资源之间产生匹配和映射,搜索引擎才能更好地收集相关网页,使用户准确登录到其想寻求产品和服务的站点,才能进一步激发客户的注册和购买热情。而概念网络就是运用数据挖掘的分类和聚类算法形成的结构良好的数据库,实现同类或相似概念的聚类,不同概念间的分类。那么也可以运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方法,使用用户知识库中关于用户的个性化特征信息与反馈信息结合,发现具有某些特征的客户会使用那些自然语言检索,得出什么样检索路径和检索知识,客户激活的概率是多少等知识。最后还要存入用户知识模型中,以指导下一步的客户获取和激活。

4、数据挖掘模型的评估。最好的方法是排除用户知识库中已用过的训练集,而规定在某一时间范围内,考查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满足查询需求的状态,如网站的浏览量和注册量等。

(二)形成期的数据挖掘应用分析

1、数据挖掘目标的确定。形成期阶段的主要业务活动是激发有意向者的购买行为。该阶段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产生如何提高新用户购买行为的决策。

2、数据挖掘数据的准备。该阶段用户已经注册,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用户个人特征信息。产生激发用户的购买行为的指导策略,还需要该站点确定用户的个人特征信息、购买行为信息、购买产品信息、购买时间信息等作为该阶段数据挖掘的重要数据。

3、数据挖掘模型的建立。通过对网站已确定用户相关信息的聚类分类,如在电脑购物网站,A类客户,学历本科以上,月工资2000元以上,通常会点击笔记本栏目,购买4000-6000元的新型国外品牌笔记本,从产生交易行为到交易成功在一天之内。当然,还可以运用关联规则,产生交叉销售,如A类顾客,还喜欢TCL、三星、Sony品牌的手机等,促使购买更多的产品。这种从以确定用户的相关信息挖掘出促销策略来指导具有相似特征的新用户发生购买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4、数据挖掘模型的评估。评估最好的方法就是查看用生成的模型指导新用户发生购买行为的次数和额度。

(三)稳定期的数据挖掘应用分析

1、数据挖掘目标的确定。稳定期的主要业务活动是提升客户关系外,最重要的就是客户保持。要想做好客户保持工作,就应该在已确定用户中进行客户细分。因此,该阶段数据挖掘的目标是进行客户细分,并针对不同价值的客户能够找出不同的对策提升对企业的价值。

2、数据挖掘数据的准备。该阶段的数据主要围绕已成为站点客户的数据信息,包括客户基本特征数据、客户的点击流数据、网络促销活动数据及客户交易数据等。

3、数据挖掘模式的建立。该阶段用数据挖掘方法筛选出高价值的客户和最有可能流失的客户,不断提升高价值客户的价值能力,避免客户的流失。如对客户的需求模式和盈利价值进行分类,找出最有价值和盈利潜力的客户群以及他们最需要的服务,更好地配置资源,改进服务,牢牢抓住最有价值的客户;通过对客户资源信息进行多角度挖掘,了解客户各项指标,掌握客户投诉等信息,从而在客户流失之前捕获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挽留客户;还可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流失客户的特征,在那些具有相似特征的客户还未流失之前,及时采取措施挽留客户。

4、数据挖掘模式的评估。该模式的评估最重要的是运用该规则的企业判断在同样的时间段内,相同的高价值顾客的盈利能力的提升度,及运用数理统计时间平滑分析法判断老顾客的流失量的多少。

(四)退化期的数据挖掘应用

1、数据挖掘目标的确定。退化期阶段数据挖掘的主要目标便是找出策略能够指导企业如何通过提供激励、产品和价格的优惠等方法将离开的客户重新吸引回来。

2、数据挖掘数据的准备。该阶段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已经离开企业的目标市场的老客户的信息资料。如这些客户的基本个人资料、购买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次数、周期、总的时间长度等。

3、数据挖掘模式的建立。该阶段对已经流失的老客户也需要进行细分,以便展开有针对性的客户赢回活动,进行一对一营销,才能正确实施各种激励、促销手段,节约企业成本,提高赢回效率。如对以前是企业高价值的客户,通过数据挖掘发现其流失的原因,企业最好用电话或用企业邮箱发送E-mail的形式进行一对一营销;对于之前就是企业低价值的客户,我们也不能忽视,通过数据挖掘发现其购买行为的规律,如果该客户购买次数超过一定的阀值或购买次数虽少,但每次购买的金额却很大的客户,都应该采取电话促销或企业E-mail等形式的一对一营销,再次赢回客户。

4、数据挖掘模式的评估。该阶段的评估重要是评估赢得客户的质量。

四、结论

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成级数增长的网络信息,电子商务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盲目,以“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宗旨也越来越难以实现,但庆幸的是,在信息不断增加的同时,信息级数也在不断的发展,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人们从这种海量的信息中解脱出来。本文试图面向客户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不同的客户参与类型、不同的业务活动目标,提出各阶段的数据挖掘的应用流程,力求对电子商务企业指导客户服务流程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刘琳.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张玉峰.智能信息系统[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苏新宁.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企业信息化概念及发展阶段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ERP;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系统被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递,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用的辅助信息的人机系统。由此可见,其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以完成核算任务;二是提供协助管理、决策的辅助信息。纵观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我认为应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即数据处理阶段,本质上属于会计电算化的阶段,会计信息系统成型阶段以及基于ERP管理思想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同时我认为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的这4个阶段不能分割与其有密切关系的财务软件的发展历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下文将详细阐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一、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这阶段主要是用机帮助进行会计数据的计算,数据不能独立,不能离开相应的程序而被其他程序调用,数据库存技术尚未出现,仅是代替人工进行给定一组数据的计算而已。这一阶段应算是会计电算化的雏形,只能说明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处理中的初步涉入而已。

二、会计电算化阶段

会计电算化产生于1979年,使用会计电算化主要将它解释为会计工作的计算机化,主要指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而管理会计的电算化,决策会计的电算化等尚未涉及。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主要解决的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和用账。经过20年来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我国财务会计事业的发展。与此相随,我国财务软件也正处于起步阶段,此时的财务软件属非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体制下,国内大多财务软件都是在借鉴国外产品下基于DOS平台的核算型单机用户软件,面向单一会计专用领域,代替手工会计记账。尔后又发展至商品化财务软件阶段,此时的财务软件向商品化和基于NET-WARE等平台的局域网软件方向发展,应用由单项核算向多项会计核算子系统发展。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现代、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企业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经营单位,投融资和资本运作,以及集团的内部财务资金管理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提出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协同尚未集中管理模式,认为应着重于设计应用解决方案。因此,有人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名词。比较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不难看出,会计信息系统实质上是会计电算化基于当今信息的易名,当然伴随其的肯定是功能、定位、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为了着重突出“信息系统”并显示与传统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不同,所以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由上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将被会计信息化取代,随着会计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会计信息化更能体现出会计的改革发展的结果。1999年4月在深圳召开的“会计信息化专家座谈会”上,王景新教授指出:“……会计是否应该顺应趋势改叫‘会计信息化’,对此问题我认为可以研究采用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有利于国际接轨,有利于同国内其他领域进行交流,有利于研究和发展。”

三、会计信息系统成型阶段

先来看财务软件的发展,财务软件此阶段已发展至核算型商品化财务软件研究开发阶段。随着网络的出现,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财务软件产业进入了面向文件服务器和客户端服务器的计算模式,应用范围从单机模式扩展到具有一定数据共享能力的小型局域网应用,并提出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我们知道,会计电算化是仅仅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一系列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会计信息系统包含了会计电算化,但会计电算化不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全部。会计信息系统还包括对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过程,以及与财务信息系统,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和融合过程。以下我们通过对比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来理解此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首先,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表现在所处环境上,由于互联网及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会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可归纳为网络化、即时化、无纸化、信息集成化、管理一体化。客观上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需求,也提供了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条件,没有信息化的环境,会计也只能搞“电算化”。其次,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表现在其内涵上,在当时的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围绕记账凭证、账本和报表进行设计和开发,处于一种单纯模拟手工会计账表的状态,而且自成体系,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处于被割裂的状态,出现“孤岛现象”。而此时的会计信息系统单独孤立地收集财会数据,加工处理,重点是代替人工计算,也是局限在会计核算上,而轻视财会管理、信息的利用。

四、基于ERP管理思想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从1998年至今可以说都属于此阶段。财务软件此时也进入了管理型财务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阶段。随着经济活动趋向电子化、自动化,企业间信息交换逐渐增多,网络系统管理被提到最高优先级,网络财务概念应运而生。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出现,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上、物理层面的保证。有了实体层面的技术支持只是前提条件,而关键是影响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理念的、精神层面的理念——ERP管理思想的出现。

传统企业管理按职能部门划分的“企业内部横向型管理”与外部客户、供应商之间除了业务往来外,无更多的信息交流或经营运作上的协同。在当今电子商务环境下,为适应市场全球化要求,企业不仅需要合理规划,运用自身内部资源,还应将外部经营环境中的各方面整合、集成,准确反映各种动态信息,而ERP正是契合了这一管理要求而产生的。ERP概念从管理思想角度来看,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它是在MRP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向供应链的信息高度集成的管理思想,是跨地区、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思想。实务宗旨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这一系统化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强调的是将企业内部价值链上所有功能活动加以整合,ERP旨在整合内部功能活动以及实现对企业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从管理系统角度来看,它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财力、计算机软硬件及通讯、网络技术在内的一体化的企业管理系统,而会计信息系统(AlS)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子系

统。ERP最核心的理念是面向供应链,面向供应链是指不仅考虑到本企业,而且考虑到与本企业业务密切有关的上游企业(供应企业)和下游企业(销售客户),通过与企业上下游企业信息的高度整合,不仅集成企业内部的所有流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流程管理、信息共享,而且集成上下游的供应商和销售客户的信息,有助于及时掌握供应链的动态变化和企业信息的实时响应的需求,保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流动,以企业有限的资源来应对市场竞争和机遇,做到以最短的生产周期、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来创造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而这一点正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和AlS比较表

(引自《在信息化环境中的信息化定位》)

在传统管理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被定位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即便是将机引入会计领域之后,“会计电算化”也仅被表述为会计核算的计算机化,大量数据未被进一步利用,管理控制与决策挥的作用甚弱,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会计“信息孤岛”。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间的无缝集成,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了信息的高度共享,进一步提升至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与管理”。

了解了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后,让我们看看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趋势。纵观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每一次企业内外部竞争环境、信息环境的重大改变都会引起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及运作形式的变化,ERP环境的引入也不例外,并且ERP代表了新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其对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的将更大。

1.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融合。现在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物理上独立于其他部门,虽然有联机系统的支持,但由于逻辑设计不一致,业务部门提供的只是影响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据,而市场、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方面的信息很少提供,大大限制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扩展,无法进行有效的事前和事中控制。ERP系统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全面地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整合为一体,实现了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在逻辑上的统一,因此作为其物理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也不可避免地要与ERP系统融合,作为ERP系统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由部门级信息系统上升为企业级的信息系统。

2.采用开放式架构,全面支持商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开展了网上交易,但大多数只是实现前端交易的化,而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与前端系统是脱节的,因此,前端的电子订单无法直接进入后端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就不能及时对经济业务进行反映。面向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充分考虑到企业间的交流和,在系统的开放性方面给予全面考虑。通过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ERP系统,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企业的传统业务与电子商务连接起来,使之成为整个交易链的中枢。

3.满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企业可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进行投资或经营,这就要求ERP管理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投资者和客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平台,具有多语言、多币种会计处理能力,支持各种币种间的转换和多国会计实体的财务报表合并,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财务信息,满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

4.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以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为主,通过Inter-net/Extranet/Intranet实现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的无缝连接,在供应链上实现包括财务计划在内的协同计划,进一步加强财务预测、决策的准确性,并使系统的适应性更好、集成度更高,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系统的功能更为全面,信息输出形式更加丰富。

5.进一步加强财务决策支持功能。传统的财务软件中利用财务指标和财会数据能进行简单的财务决策,但其重点是为决策提供基础信息,而不是支持决策的全过程。ERP的环境实现了企业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集成,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企业内的“信息孤岛”,作为ERP环境中的核心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应能提供充分的决策支持,不仅能预测风险,还能提出适应不同环境的风险解决方案,实现财务系统智能化。

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看,其更多的是渗透、延伸到了财务领域,尤其是对财务决策支持功能的加强。财务部门日常大量的编制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某些与业务密切相关的财务会计报表工作将会彻底消失,那么从这个角度看,会计信息化是否会自我消亡呢?我们知道,会计信息系统是提供企业整个供应链的连续的、系统的、综合的信息,反映与控制的是整个供应链的资金的信息流。我认为要想解释会计信息系统向决策支持方面扩展,又不可能自我消亡,关键是要区别开“财务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即通常说的“大财务,会计”观点。

财务信息化是指法人或人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其合法拥有或依法控制的经济资源的价值运动过程进行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的一项管理活动。其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手段基础上融进了现代的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会计信息化是指法人或自然人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其合法拥有或依法控制的经济资源的价值运动过程进行科学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项管理活动。财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有不同的管理目标、管理范围、管理技术、管理能动性。为了清楚地分析二者的区别,看以下两图:

图1会计信息系统

图2财务信息系统

由上可知,我们应注重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融合,即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企业内的“信息孤岛”,而应是基于整个业务流程的会计流程的再造,保证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实时性,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控制决策。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系统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是企业高层直接依据进行决策的决策支持,图2清楚地说明会计信息系统仅构成了决策的一个子系统,从而证明了财务信息系统包含了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从属于财务信息系统的观点。

主要

[1]白仲林.会计信息系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张瑞君.E财务管理——管理信息化与实践的探索[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5篇:企业信息化概念及发展阶段范文

一、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三、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⑤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第6篇:企业信息化概念及发展阶段范文

一、互联网:概念、产品、服务

从1987年首次E-mail发送成功算起,中国互联网事业已进入了第16个年头。这16年,中国互联网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互联网在中国已经相当普及,互联网也步入了商业可运营阶段。3721高级副总裁田健把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在1987年至1996年普及阶段,中国互联网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时期;而从1996到2002年信息爆炸式发展阶段,以门户网站、各地信息港为代表的一大批中文网站的出现,使互联网上信息急剧增长,培养了大批的互联网用户。自从2002年末,中国互联网开始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在这三个时段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完成了从概念到产品再到服务的转变。概念阶段的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投资者导向,有点跑马圈地的味道,喜欢炒作概念,吸引公众和投资者的注意力。1998年以来,互联网公司走向产品阶段。在此阶段,有三大门户网站对新闻内容的不断强化,有3721推出网络实名、263推出电子邮箱等。产品阶段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初步关心自己的产品如何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价值,开始关注网络应用。服务阶段的互联网公司是生意导向,注重市场研究与谋划,关心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强化内部运营和管理。如果说概念阶段的互联网企业更关心点击率和访问率,关注“眼球”的集中度,那么此时他们更关心如何“粘住”用户。

最近,3721公司推出了“金色航班”服务体系,某种程度上是在引领互联网企业向服务转型。在客户需求从产品向服务转变的今天,企业应该帮助客户更全面地拥有网络品牌资源,发掘更多的网络商业机会,运用更有效的网络营销方法。同时,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提升客户的网上品牌成为互联网企业必然选择。

为自己的服务体系进行品牌塑造,在很多传统的公司里是比较常规的市场运作方法。而在互联网企业中,这应该是比较新的尝试。这说明互联网企业对服务的重视,也是他们“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客户价值:开启精细化运营时代

从互联网用户的角度来看,网络营销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网上广播式营销,如网上广告、商情等;第二阶段为网上直推式营销,如数据库营销、直邮、短信等;第三个阶段是网络关联式营销,这是一种通过定义某些概念在特定情景模式下的相关性,使品牌和商机能够建立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营销方法,如垂直门户、实名、搜索等。

关联式营销下客户所关心的价值包括:企业拥有在网络上展示自我的途径,拥有与现实世界相统一的网络品牌;企业能够运用有效的工具和手法突显自己、命中目标用户直至完成销售;企业可触及大量的商业机会和潜在需求,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意义突显,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运作,也很难保证客户能够在这方面成功。对客户价值的深入挖掘,在3年以前的互联网企业中似乎很少见到。如今研究客户的需求、提出有效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了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常规理念,这就是互联网精细化运作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也才能真正为客户带来价值,让网络更有“粘性”。

三、客服体系:新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公司的“粘性”不仅仅来自网站本身。互联网企业的客户集中在中小企业群,这些客户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可能并不是那么精通,他们还需要更好的服务支持。只有建立畅通便捷的客户服务通道、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机制和高效互动的客户服务环境,才能帮助客户更全面地拥有网络品牌资源,发掘更多的网络商业机会,运用更巧妙的网络营销方法。

第7篇:企业信息化概念及发展阶段范文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三、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⑤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第8篇:企业信息化概念及发展阶段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规划;实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诸多弊病,已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建设单位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始着手转变管理模式,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同时建设单位应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并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从根本上解决过去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2.1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是指在目标管理的内容和理念的基础上,以建设项目传统技术为依托,在建设的方式、管理组织、流程等方面加入现代信息化技术,同时创新管理方法和模式,使建设项目的整个流程都实现信息化,进而高效、有序的完成建设项目的目标。

2.2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改革过去施工管理中的不足,完善工程管理方式。传统的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方式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内很多企业内部加快了在项目管理方面改革的步伐,开始把信息技术融入项目管理中。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使整个项目组织置于信息化管理方式之下,促进了项目信息的高效传播。(2)促进了建设技术的信息化。如今,随着建设成本的不断增加,建设单位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工程质量不断降低,因此,增加建设项目中的技术含量,成为建设单位的共识。现阶段把信息技术融入建设技术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今后,建设单位应有意识发展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3)促进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要求参与者及时把握实时信息,因此,现代建筑企业内部不断优化管理结构,不断加快信息化管理的节奏,使企业内部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这也无形中促进了现代企业信息化改革的进程。

3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规划与实施

3.1 系统规划

在系统规划阶段,首先是确定项目的实际情况,如项目目标、项目环境及现行系统的状况。其次,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同时考虑阻碍新系统开发的条件和开发新系统的优势、可能性。最后,综合分析结果和各方面的条件,确定开发方案,并核查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在方案审议通过后,编制成任务书,并组织人员实施新系统开发计划。

3.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阶段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其任务是分析调查现行系统,指出现行系统的缺点和局限性,并对其业务流程进行详细描述,初步确定新系统的开发目标。在现行系统的基础之上,确定新系统的逻辑功能设计方向,同时初步建立逻辑模型。

3.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分为总体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阶段的逻辑模型,结合实际要求,对逻辑模型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总体分析设计,其次是对系统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功能进行设计。

3.4 系统的实施

系统的实施是指实施新开发的系统,包括购置合适的设备、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程序编写等过程。

3.5 系统的运行和评价

即对已经运行的系统进行维护及评价,要及时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修改和评价工作,此外,还应对其进行推广等工作。

4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

4.1 案例概况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基建项目信息化管理,并在意识转变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农业部以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实施为“抓手”和“着力点”,大力推进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进程,对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以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为例进行分析。

4.2 农业部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我国农业部曾明确提出建立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运行,而且配套开发了“农业建设项目答疑服务平台”、“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员交流平台”、“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短信平台”,设立了技术支持部门,有专人负责系统日常管理与维护。目前,农业部基本建设项目实现了在信息系统内部的申报、评审和批复,以及进行投资计划管理、实施管理、验收管理、资产移交管理的统计分析等,基本覆盖了项目管理全过程。

4.3 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规划与实施

4.3.1 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基本条件

开展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要对照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内涵和基本特点,审查是否具备了基本条件,即是人才基础,要有一批既具备系统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知识,又能熟练使用信息网络的专业人员,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应设有相对独立的技术支持机构,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二是运行平台。要设计开发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配置可满足需求的各项软硬件设施,确保信息系统可高效稳定运转;三是运转机制。要建立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机制,包括培训机制、监督机制、纠偏机制、反馈机制、考评机制等。

4.3.2 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实施步骤

按照现代管理学基本方法,结合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实践,开展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调查研究。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调研方式,开展农业建设项目现行管理调查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以及开展信息化管理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初步达到统一认识、目的;二是试点试行。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选取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或项目作为项目信息化管理试点,在实践中探索解决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三是全面推广。在事权范围内,全面推进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并围绕需要,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培训,保障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四是考核评价。及时开展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考核评价,并将考评结果充分应用到项目绩效管理投资安排决策等方面,使之成为做好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抓手”。

5 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方式,在我国基础建设投入持续增长与建设项目管理要求逐步提高的形势下,要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就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最新项目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我国建设项目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

参考文献:

[1]杨增辉.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规划与实施[D].中南大学,2011.

第9篇:企业信息化概念及发展阶段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技术;规划

0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人类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变得越来越快捷,越来越频繁,基于数字化和计算机化的电子文化的发展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使教育领域的课堂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课程教材等面临严峻的挑战。其应对策略,是努力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所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举措,更是科学技术和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谁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权,谁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

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和特点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凯尼斯•格林(kenne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是数字化校园概念的最早出现。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迅速被全世界普遍接受,并引出“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多种理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包括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以拓展实现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从技术层面看,数字校园的基本特点是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化;多媒化使得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教学信媒一体化。从教育层面上看,数字校园的建设必然导致教育过程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球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及提供帮助。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

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环境虚拟化:网上活动空间是一个空间距离为零、时间维度具有高度弹性的虚拟世界,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代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虚拟学社、虚拟出版社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

2 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和目标

(1)教学创新。依托学院各示范专业群的建设,整合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网络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信息和借鉴,同时为各专业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职前培训和职后提升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2)管理创新。以就业为导向,建成一个“双挂牌、双基地”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承担企业职业能力培训服务等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与企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形成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培训体系,更好地为学院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供服务。

3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

数字化校园的特点是涉及面广、任务重、项目复杂,同时由于与原有系统的整合问题,整个工程时间跨度较长,因此规划在分阶段完成整个系统的实施。

总结以往实施系统的经验和教训,建议整个项目划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基础建设阶段,其总体目标是: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基础平台的建设,同时要选择能在短期来产

生效果的应用系统,从而为为后续阶段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主要任务包括: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校园网主干升级为千兆,建立与中国教育网及其他网络多样化的宽带连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同时网络覆盖学生宿舍,为宿舍学生访问互联网提供方便。校园网实现全网的安全控制与管理。在校园网的硬件设施建设上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并为数字化校园软件应用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成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包括共享数据平台、信息交换平台、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设,完成主要应用系统与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的整合,同时选择综合性全局应用进行建设。

(3)信息化应用技术培训和制度建设。成立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心,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加强数字化校园的管理和维护。建立信息化应用技术的培训制度,对教师不断开展网络新技术培训和网络应用培训。

第二阶段的深化建设阶段,其总体目标是:在第一阶段建设成果上,继续深化各应用系统的整合,推动全局性业务系统的建设。其主要任务包括:完成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对其他应用系统的整合,同时全局性业务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

(1)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建立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海量图书资料存储系统,有计划地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计划。

(2)综合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应用服务。

(3)教学资源库建设。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几个模块进行资源的建设。

(4)基础数据库与平台建设。建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数据资料,形成数据库。开发完成全校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

(5)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建设。建成一个“双挂牌、双基地”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通过web服务器技术建立为社会、企业提供职业能力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交互式服务平台,实现职业能力在线培训和职业技能在线鉴定等功能;提供职教集团企业人才招聘、人才资源统计、在线查证;向社会、企业提供职业能力发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资源及相关信息。

(6)校园网络社区服务系统建设。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从学校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银行的金融服务,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4 结语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和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进行系统开发时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考虑,以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使得数字化校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