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重点难点范文

小学重点难点精选(九篇)

小学重点难点

第1篇:小学重点难点范文

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强化感知参与,运用直观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鉴于小学生的思维一般地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他们要接触并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却是抽象的,这就需要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直观正是解决从具体到抽象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等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新知、获得表象,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量、折叠、剪拼几何图形,做一些立方体模型,使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形成过程、特征和数量关系。如学生在用圆规画圆时,通过固定一点、确定不变距离、旋转一周等操作,对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特征和怎样画圆就会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二、抓住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联系生活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所以,我们数学应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并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我们都知道“利息”知识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我在教学“利息”时,让学生通过5000元存入银行,计算整存整取三年期、整存整取五年期,体会到期后会取得多少利息等。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了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含义,体会了数学的真实。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愿学、乐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三、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课堂气氛妙趣横生,师生情感融为一体。如:学习“倍”的概念时,和学生一起做拍手游戏。教师首先拍2下,然后拍4个2下,让学生回答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接着,按要求师生对拍,进而同桌同学互拍。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精神集中、情绪高涨。这种简单易行的游戏,深受学生喜爱,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抓住知识间的异同,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如: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后果。这样其实是教师对教学难点没吃透、教学中教学难点没突破的反映。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两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暴露错解,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比较正、误两种解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吸取经验教训,使学生真正理解重难点,灵活运用新知。

五、抓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转化的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

第2篇:小学重点难点范文

摘 要 《爬越60~80厘米高度的障碍物》是小学低年级的攀爬教材内容之一,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实用性技能,具有很大的健身价值和丰富的教育内涵;也是他们最喜爱的身体基本活动方式之一。

关键词 爬越 重难点

我们将《爬越60~80厘米高度的障碍物》这节课教学重难点定在:指导学生掌握爬越障碍物的动作方法。主要体现在:爬越时上、下肢的依次协调配合,调节在爬越障碍时的心理状态,能自主、安全地练习。为什么把它作为教学重难点?下面主要从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特点和身心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是从教材特点的角度分析。

爬越60~80厘米高度的障碍物,包含两种:横向障碍和纵向障碍。最常用的动作方法是:

横向障碍(如横放攀登架)――身体靠近架体一侧,双手撑扶攀登架一端,一腿屈膝上提,使上体俯卧在架面上,同时另一腿紧跟而上,两腿依次越过架面,两脚落地。

纵向障碍(如纵放攀登架)――身体靠近架端,双手扶架端支撑跳起,上体前俯,两手前移,两腿屈膝依次爬上架面,向前爬行至另一端,向前跳下;或转身后两手扶架面,双脚落地。

因此,从教材的特点来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爬越横向和纵向障碍物的方法,知道如何正确用力,怎样爬上障碍物,又怎样越过障碍物并安全落地。所以,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指导学生掌握爬越障碍物的动作方法是适宜的。

二是从学生体育学习特点角度分析。

本课授教的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在学习的活跃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大,求知欲旺,尤其对身体基本活动的知识与技能,学练的渴望强烈。而本课的爬越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新学内容,能引起浓厚的运动兴趣;他们都想把在前期体育课中已学会动物爬行的动作方法,用在新的动作之中。从这个角度看,本课确定的重难点正符合他们的体育学习需求。

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学生特别喜欢展示自己,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学习特征,可以让他们按自己的爬越方法进行尝试练习,对某种有利于解决重难点的方法,予以肯定。

三是从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分析。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有意注意时间短,自制能力较差。常常会有部分学生上爬越课时情绪很高涨,有比试和自我表现的心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练习该动作时,还容易产生不敢爬或爬上障碍而不敢下的现象。这是因为处于安全的心理需要,有些学生自身条件难以达到或无法满足爬越障碍的运动要求时,他们很可能感到焦虑,恐惧或者畏惧。这些特点就决定了爬越一定高度障碍物的教学正是培养他们体育学习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期。本课确定的教学重难点符合他们的心理活动的特点。

作为教师要控制好课的节奏。τ谔乇稹坝赂摇焙汀昂檬ぁ钡难生,即不要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又要适当控制他们的情绪,预防他们因过度表现而发生危险。

对学练有困难的学生,要弄清楚原因区别对待。是心理问题,要及时排除心理障碍,加强保护措施,给予必要的激励性帮助;是身体素质的问题,可以采取先帮助完成、后“脱保”学练;先低后高、先慢后快的方法,等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方法后再提高动作要求。所以在爬越障碍物的教学过程中适时调节学生的心理也是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难点。

从上述三个不同角度的分析,我认为将爬越一定高度障碍物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指导学生掌握爬越障碍物的动作方法。主要体现在:爬越时上、下肢的依次协调配合,调节在爬越障碍时的心理状态,能自主、安全地练习,是符合教学实际的。关键是看体育教师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及其方法手段来解决重难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运用以下教学策略与方法手段。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爬越是一项运动负荷较强的项目,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较容易疲劳,情景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如:学生都看到过消防演练中消防员叔叔爬越障碍救人的情景,同时消防员爬越障碍的动作和本课爬越的动作方法相得益彰。所以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消防员的角色与情境来贯穿整节课,从热身环节就开始就让学生融入青春向上奋勇拼搏的氛围中,依次进行消防队里大体验(各种攀登与爬越的前导练习)―矮墙爬越(学习爬越的动作方法)―屋顶爬越(不同长度的爬越),这样通过消防员救人的情景教学既能激发二年级年龄段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更能直观的理解爬越的动作方法与作用,另外结合消防员叔叔机智勇敢的特点很大程度地激励学生大胆尝试爬越的动作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动机。

二是分层递进,体验成功。

在运用情景教学时,可以创设不同的难度,从平面爬行到障碍爬行,从矮墙到高楼不同高度的爬越,从直接爬越到爬越和爬行相结合,从自主学习,到小组比赛,分层递进,一环扣一环,由易到难,逐步提升对爬越动作的认识,掌握爬越动作的准确性。同时教师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爬越动作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意境中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体会成功的乐趣。

第3篇:小学重点难点范文

生字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乏味无趣,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识字记得快、忘得也快。在中国汉字中,又有许多音形相近的字,学生极易混淆。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生字“注”与“住”时,先让学生找出这两个字右边都有一个“主”字,这时再利用多媒体把水的图画“拉”到主的左边,学生明白那这个字有水就是――“注”;再把一个人的图片“拉”到主的左边,有人就是“住”字。这样学生一下就记住并区分出了这两个字,也明白了字义,难点也就解决了。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接触的事物少,对一些课文的理解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直观地把课文的场景展示给他们,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学《乌鸦和狐狸》这一课时,先把乌鸦和狐狸的对话制成录音在课堂上播放,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同时播放画面让学生看;接着关掉录音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续编故事,这样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感知内容,培养了他们阅读、想象的能力,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效率较高。

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现代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难度,只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是不够的。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进行学习,由此让学生了解课文中一些故事的历史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正确深入地理解。例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城美丽的景象,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很容易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第4篇:小学重点难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突破方法

数学知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升入中学的数学学习,并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包含的内容也是极其广泛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水平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等等。其中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关键结节,难点不突破,关键也会抓不住,重点更掌握不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应用较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抓住难点,突破难点。下面就根据笔者多年所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体会。

一、通过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所谓的“直观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向学生演示实物,来进行知识的传播。它能够使无形化为有形,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去观,用鼻去嗅,用耳去闻,调动所有的感官。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按照教学的内容,科学而合理地进行这种教法运用,就会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所面对的小学生,他们的生活阅历较少,知识面窄,学习起来会感到十分困难。而利用直观演示法则能够突破难点,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在讲解“角”这节内容时,我用自制的教具进行了直观演示,学生自然就很快地明白了角的度数的概念,并以此类推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的概念。

二、用关键问题进行启发点拨

难点涉及很多原因,若是把主要的因素抓住,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就很容易突破难点。比如在讲析“在含盐25%的盐水500克中加入多少克水,使含盐率降低到20%”这一题时,可以抓住“什么是不变量”,引导学生抓住“盐的质量不变”这一关键展开思考:盐的质量现在盐水质量加入水的质量。

三、应用到生活中

第5篇:小学重点难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愉快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愉快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愉快教学法”已经在我校小学部全面推开,它是一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方法,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是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面就我在“愉快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设计和大家交流。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把握教材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把握教材为前提。把握教材主要是把握教材内容、编者意图,把握知识生长点和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教学设计时我们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把握了教材内容、编者意图、知识生长点和教学的重点后,教师应据此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具体、全面。就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而言,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和自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等,并注意将隐性目标融合在显性目标中,从而得到落实。

2.抓准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抓准教学重点是关键之一。教学设计时,我们要防止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热闹和板书画面的漂亮;要通过钻研教材,抓准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突出重点。教师应注意一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几个,但教学重点一般只有一个。重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重点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

例如,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中,在备课中我知道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完新课后,组织学生练习时都是围绕这个重点知识进行练习的小学数学论文,课后“做一做”第2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00度,一个底角是多少度?“做一做”第3题: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斜对折,),填一填内角和的度数。练习十四第8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一个底角是30度,顶角是多少度?

二、课堂教学设计与熟悉学生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熟悉学生为基础。熟悉学生主要是熟悉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注重学习策略

我们要注重怎样教,也要注重学生怎样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和学习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免费论文下载。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时,采用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前后4人为一组,每人准备长度不相同的3跟小木棍,每组的学生先自己用准备的木棍看能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是个什么三角形?然后和其他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进行交流能摆成的理由,然后再反过来看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的三根木棍的长度特征,讨论交流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通过生生的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得到发展,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也是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这就是有效小组合作讨论带来的硕果。

又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采用了“小老师授课制”,先组织我们进行自学,自学完后自主进行练习,在练习中让8个小组的小老师巡回检查本组组员的练习情况,对计算方法没有掌握的、计算格式不正确的进行讲解,监督改正。练习完后,让着8个小老师反馈本组的练习易错点,教师归纳起来后,统一进行强调,然后再练习,加深了对易错点的认识。

2.注重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而教学难点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确定,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许多时候,重点即难点,但也有重点非难点,难点非重点的情况。把握教学难点可以靠钻研教材,靠教学经验的积累。但单纯的教学经验不足以找准难点,基于实践并引入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经验和理性思辨的相互结合中分析教学对象,才能准确把握难点。把握难点是为了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策略的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小数的性质”,教材呈现了情境图“学生甲: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学生乙: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显然,这节课的难点是探索、理解并归纳出小数的性质。怎样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根据教材编排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观察、直观理解的方法来突破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方式

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及时的课堂评价小学数学论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中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必要的口头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的口头赞扬、对不认真他讲的学生有效的点拨、对知识没有掌握消化的学生真情的鼓励,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可以让提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时,在描述某一事物的具体位置时,我设计了“挖宝”、“捉迷藏”的练习,在练习时,让学生积极回答每个事物的具体位置时,我采用了小组加分的形式,回答对的给这一组加不等的分数,回答错给这一组减相应的分数,这样学生都抢着回答,效果明显。

又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是,采用了分批布置作业的形式,全班的8个小组这一节课进行比赛,全部做对时每小组加80分,做错一人倒扣10分,一节课下来得分最高的小组书面作业较少,得分较多的小组书面作业较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有是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四则运算的算理。

总之,要使学生在“愉快教学”模式下轻松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精心的进行课堂设计是落实这种模式的基本途径,只有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才能上出高效的课堂。

第6篇:小学重点难点范文

一、重难点年年依旧,忽略学情分析,建议因材调整

现象:在网络逐渐普及的今天,“无纸化备课”成为主流,很多地区和学校纷纷采用电子备课,从而使教师从繁琐的手写备课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钻研教材。但笔者在检查教师的备课资料时发现,电子备课虽然有反思,有重建,也有局部改动,但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一栏目,却是年年涛声依旧,无一例外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剖析:学情分析是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前提条件。但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只凭主观经验或者照搬以往经验,甚至直接网上下载,根本没有考虑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校、各班和学生学习情况不一,教学重难点自然也就各不相同。如在一节“后滚翻”教学中,教师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团身滚动,难点是推手时机。但实际情况是:该班大多学生前滚翻基础较差,甚至连前滚翻的基本动作都没有掌握好,结果导致了一节课无法正常推进。因此备课前,我们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接受水平做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在平时具体的教学中留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找准符合学情的教学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手段,并在学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重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难点一成不变,缺乏技能剖析,建议适时变动

现象:现在学校提倡超周备课,即提前一周将课时计划备好。更有甚者,还有超月、超学期备课的教师。这样,教师早早就备好了课,各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早已设定。虽然,在课后反思中也提到了动作技能学练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在后续教学中,并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进行有效剖析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也体现不出相应的变动。这样的难点设定,成了空中楼阁,一纸空文。

剖析: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现实与课前预设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体育教学,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课前无法预料的诸多情况。所以,教学重点与难点也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着学生对知识、技术、技能的逐渐掌握而发生变化。即旧的难点突破了,有可能又会产生新的难点。其次,体育教师在制定下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时,要根据上一节课学生技能的学习情况和动作技能要求,对单元教学计划灵活地进行微调,或者适时变更新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不断剖析动作技能、适时变更重难点,更好地适应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三、重难点形同虚设,缺少教学跟进,建议针对突破

现象:目前很多体育教案存在“大而统”的现象。所谓“大而统”,就是体育课教案存在着较多的“大同小异”,即从课的开始到结束,无非就是跑一跑(绕操场跑步)、做一做(做固定徒手操)、听一听(讲解动作要领)、看一看(动作示范)、练一练(分组练习动作)、玩一玩(体育游戏)、抖一抖(放松活动),最后就是评一评(课堂小结)。这种教案放之四海而皆准,缺少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个性备课,更无针对难点的专项突破。这样的备课,形同虚设,自然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

剖析:为什么要在教案格式中的重要位置设立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栏,无非是把教学重点与难点作为导航标,引领教师把教学重点、难点作为教和学的主攻方向。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程序,制订解决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步骤,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措施,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体育知识与技能。如教师在教授武术动作时,依据课堂进展和学生掌握情况,可以通过边讲解边模仿、多角度示范(正面、侧面、背面)和分解与完整,甚至还可采用非正常速度进行示范等方法,使学生看清、弄懂和完全了解所学动作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学会,并熟练掌握动作。当然还可以采取诱导法、分解法、迁移法以及增加辅助练习等,深刻剖析教学过程,巧妙化解教学疑点,彻底解决难点。切忌对重点难点心中没数,在教学中平铺直叙,缺少跟进,本末倒置,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四、重难点面面俱到,缺失提炼精简,建议突出重点

现象:在前滚翻教学中,某教师设计的教学重点为:团身滚动,难点是两腿均匀蹬地、团身紧、肩背臀依次着垫、推手及时和两腿并拢前伸等。在教学中,为了突破这些教学难点,教师设计了很多铺垫游戏和方法策略。纵然教师拉大嗓门,下足力气,处处“尽心尽力”,然而,由于难点太多,练习方法太多,教师教的散而忙,学生练得眼花缭乱。一节课下来师生都顾此失彼,无所适从。

剖析: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动作要点。教师把多个教学重难点放在一节课里,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本节课中,只要抓住“团身紧”这一难点, 而不是过分强调两脚并拢、直腿前滚等动作细节。这样一旦解决了主要难点,就会促其掌握初步动作。该教师把学生多处的“病痛”安排在一节课中进行“诊治”,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得到的效果往往是“一病未治”。由此可见,备课时需要教师把握动作的结构,一一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清主次难点,紧扣关键难点,并以此为突破口,选用针对性强的练习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重难点。对于一些不影响完成动作的小毛病、小难点等细节,可以暂时搁置,留在后续教学中解决,或通过辅助练习解决,而不是把多个重点、难点都放在一节课中去解决。

五、重难点混淆,缺乏理性把握,建议深刻理解

现象:在检查教案时发现,有一部分教案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同或相似。这除了教师应付检查而简单复制粘贴原因外,也是教师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概念认识模糊,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制定教学难点之故。这样就会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无法准确定位,在教学过程中突发的教学问题就会难以应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剖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重点”是同类事物中重要的或主要的部分,“难点”是问题不易解决的地方。由此可见,体育教学重点可理解为动作技术结构或完成与掌握动作技术的主要和重要的技术部分,难点是突破重点的难处和关键部分,需要教师要下力气去教、学生要下功夫去学的部分。教学重点重在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相连,主要解决学生的发展需要问题。教学难点重在与体育动作技术结构的技能教学相联系,主要解决技术教学问题。教学的重点不一定是难点,教学的难点也不一定是重点,当然也有二者相同的时候。根据笔者实践总结,准确确定教学难点,一般可从三个部分来制定,即学生掌握需要很长时间的部分、学生感到危险和困难的部分以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重点难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生 学困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98

数学是一门十分奇妙的学科,通过数学知识点的应用,能够使很多复杂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秉承帮助每一位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宗旨,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有效进行知识点学习,而少量学生却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成为学困生。本文就实现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导致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导致部分小学生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帮助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对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转化效果。目前,就导致小学生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能认真听讲

就目前部分小学生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认真听讲,是导致学生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难度还较小,但是已经对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学生如果在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不认真听讲,那么势必难以理解知识点的含义,更不要说应用知识点了,自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严重困难。

(二)不愿开动脑筋

小学阶段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点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展开教学。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而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来讲,教师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考,而部分小学生对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进而影响了小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困难。

(三)不能保质保量完成练习任务

较之于其他学科,练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显得更加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不得不说,学生学习数学定理与定义是一回事,运用定理与定义进行练习又是一回事,只有通过对数学题目的练习,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点与题目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有效提升运算能力的目的。而目前导致部分小学生难以有效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练习任务。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之后会让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部分学生难以完成。教师每天还会布置数学家庭作业,部分小学生也难以保质保量完成,如此往复,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变得越来越困难。

(四)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倾注于该事物,而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不感兴趣,学生会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就目前导致小学生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来看,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部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就不愿意将注意力集中于数学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就更不愿意进行数学学习,因此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甚至会逐渐丧失进行数学学习的信心,对学生的W习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结合笔者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在上文对目前导致小学生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几个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针对这些导致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采取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针对目前部分小学生由于不认真听讲,而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难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外界因素的刺激,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教师应该积极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穿插到教学中来,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将小学生十分喜欢的动画片形象引人课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都是学生十分喜欢的动画片,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针对目前部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善于开动脑筋而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注意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然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不能过大,通过学生的思考能够得出结果,这样问题的设置还达到了激励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保质保量完成练习任务

针对部分小学生难以保质保量完成练习任取而导致学生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监督。针对部分小学生由于在练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而不能及时完成练习任务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及时加以指导。针对部分小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够而难以完成练习任务的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督促学生有效进行练习。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只有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运算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8篇:小学重点难点范文

一、推敲题意,“立”教学重点

课题往往是教材的眼睛,它告诉我们许多教学信息,如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情感目标等。很多老师备课的时候很少关注这双“眼睛”,教学重点往往是教参上截取来的。拿来的教学重点描述一般很笼统,不能激起教师的思考。如《弯弯的小路》的教学重点《教师用书》上是这样描述的:“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于绘画中,使绘画的物象更真实。”,简洁讲就是“运用透视来表现物象”。根据这样描述,教学重点的核心就是“运用透视来画路”,落实在具体环节中,教师就用大量环节讲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密远密”这个显性知识。而这个知识技能在课堂中学生一讲即知,有些不讲也知,课就落入熟套。

推敲课题的含义来确定新的重点,这是“破元重点”,“立新重点”的方法。细细推敲课题《弯弯的小路》,这几个问题可以引起教师的注意:第一,“小路”是本课要表现的主体景物,为什么前面加了“弯弯的”这个定语?这表示学生学画的不是“直路”,而应该是“弯曲的路”;第二,既然表现的不是“直路”,那么怎样画才能画出“弯弯的”纵深感来?这是透视规律的具体运用;第三,小路怎样“弯”才好看?这是从审美角度提出了技法的命题,这才是学生需要深入学习的;第四,弯弯的小路边上有什么?这是涉及构图和景物组合问题。这四个问题中,“小路怎样才好看”是重点问题。

可见,从课题还可以引申出更多的的思索,这些问题就是要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不是书上告诉我们的“透视法来表现路”这么简单。既然教参中的教学重点只提供一般性的教学参考,结合课题的诠释,我们新“立”的教学重点应该修改为:“应用透视原理,让学生学会表现具有美感的弯弯的小路”。这个描述与教材意图不但不矛盾,而是更加具体、清晰。在这里,“美感表现”是关键技能,于是小路的“迂回”之美、“藏露”之美、“变化”之美等这几个表现技法再一次孕育而生。这是本课的隐性知识,这样技能教学就显得有个性,学生真正有新的提升。

二、角色换位,“立”教学难点

教学的对象是人,学生学习上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才是我们教学要解决的难点所在。新课程提倡“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这就是要求教师找到学生知识的起始点和提升点,而不是不切实际的搬来主义。教学难点教师用书上也有表述,《弯弯的小路》的教学难点在《教师用书》上是这样规定的:“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透视关系”这个知识点很难吗?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师让学生“默写小路的风景线描”,“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密远疏”的透视原理都表现得正确。但是完整的、出彩的线描作业不多,学生的作业都犯了常识性的错误:树木、房子都很少有垂直于地面,路和前景都交叉了,没有遮挡关系。可见,书上规定的教学难点不是真正要解决的难点。学生学习的困难仍旧没有解决,也就是说教学难点不准,无所谓突破难点了。可见,拿来的教学难点也会落入歧途,本课难点需要重塑。

教师要确定教学难点的时候,要问一问:学生表现弯弯的小路,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美术教师毕竟不是学生,教师凭空想象很难准确地估计学生的困难。教材要求学生“用写生的方法画一条由近到远的小路”,而教师把“写生”改为室内“想象”,这种改变在考虑安全的角度下我们暂可认同。一般观念认为,小学生想象作业比写生更加容易些。而这种作业方式的改变给学生带来的是与老师预期截然相反的。教师可能以为“写生”要照实物画,涉及到取景和造型的困难,而“想象”可以随意组合,把难度降到最低了。其实恰恰相反,这次“想象”作业却比“写生”的难度更加了:“写生”作业眼前有实景可以参照,景物前后上下关系、地面与景物的关系都很清晰,而“想象”作业时添什么景,景与路是怎么连接的,前后景物怎样描绘?学生根本没有经验,在添景环节无从下笔。

预知学生的学习困难,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难点是明智之举。我们倡导美术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来体验课堂作业,这种画“下水作业”的方法就是让教师转变角色,换位思考,从而走近学生,预知学习难度,帮助我们厘清难点。教师也来下水作业“想象画小路”,就会遇到添景时候的诸多困难,由此可以推断出本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景物与路连接的表现,前后景物遮挡关系的表现”。执教者在课堂上出示的范作都是自己的写生作品,没有“下水作业”的体验就把握不准难点了。

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示范是最有效的方法。教师的示范不是仅仅展示透视规律这么简单,而是要重点示范添景的不同操作方法,这种指导越精细,学生作业会越轻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下笔前构思画面,想清楚景物和小路的位置;其次灵活选用作画步骤,可以是先画景再添路,可以先定路形再加景,亦可以边添景边画路,并且提供树、建筑物、远山、田地等景物的视觉图形;再次讲清不同视觉角度下景的变化,一般平视中景物垂直与地平线,俯视时地平线较高,景物只须露出顶部。这样突破难点,是不是更符合学生实际?

三、挖掘文化,“立”情感目标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精神教育的内容。这个教育不是附加的说教,而是支撑课的重要支柱。教学设计就像作家写小说,无论故事情节如何复杂,人物个性如何鲜明,这是技巧层面的目标,小说所反映的深刻主题和哲学观才是灵魂。美术课也一样,只有知识和技能目标,而缺乏情感、价值观目标,课就缺失了精神的美和内在的张力,哪怕完成这个目标只占了一星点的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不同,所传递的精神内涵不尽相同,确定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需要对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现象进行文化解读和考量,因为美术现象本身就承载者丰富的文化,美术教学就是传承文化。一般情况下,美术教师大多是拿来了参考书上的目标界定,这样的做法来提升学生价值观是比较肤浅的。《弯弯的小路》在《教师用书》上这样界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我们作如下分析,首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识的说法,所有艺术教学都有这个功能,这个目标没有针对性,过于宽泛;其次,“热爱家乡”可以提,但前提是一定要表现“家乡”的小路,若画的是想象的路要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就显得牵强了。再则,“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提法没有错误,但是根本上没有揭示出“路”的文化内涵,因此,还是显得缺乏深度。

“路”是什么?路是一条连接起点和终点的轨迹,是迈出努力的步伐通向成功的线路,是成长之路,是生活之路,是人生之路。小路弯弯曲曲是一种自然美,人生之路曲折迂回是毅力之美。道路艰辛并不可怕,贵在持之以恒的决心。“天路”上的信徒历尽艰险,虔诚至极,为的是心中的圣殿。学习之路亦是充满困苦,而要不断登攀的过程。如此理解,《弯弯的小路》要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岂能是“审美和热爱家乡”?由此,本课传递给学生的信念可以是:“成功之路总是曲折,脚踏实地才是出路”。如此解读,并渗透在教学环节中,课堂上就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了。

第9篇:小学重点难点范文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中分数应用题是难点的突破重难点的前提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等……,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数学分数应用题重点难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数学应用题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正因如此,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了迁移规律,来实现数学应用题的突破。

(1)若一个的数学应用题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中则要突出“演变点”,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如“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这部分知识,要以前面能整除的除法验算为基础。两类验算都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后者演变的是“还要加上余数”。

(2)若一个数学应用题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组合而成的,教学中则通过突出“连接点”这一途径,从而突破重点难点。

(3)若一个数学应用题可以看作与某一些知识属同类或相似,教学时则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点难点。

三、依据教材内容的和教学难点选择板书内容,并以板书设计为数学教学应用题的突破口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数学难点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板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要求、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把提纲性、艺术性、直观性融为一体,既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又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效果。自己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认真选择突出重点的板书内容,精心设计板书,并力求做到板书的形式新颖、布局合理、有层次、别具一格,突出重点。

四、强化感知,突破数学应用题的难点

数学的概念及有关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突破难点。在一定条件下的内在联系是六年级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学时自己采用直观教学与代入求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反复观察分析和用几次不同的方法计算。通过直观教学和计算相结合,学生发现其中重点就能突破难点,由于学生自己动手,直观教学,对所学内容,容易接受,记忆深刻,并通过教具、学具的应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五、以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