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精选(九篇)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

第1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

一、传统财务绩效分析法的缺陷

传统财务绩效分析法主要是采用单一指标来进行分析的,如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经济增加值法等。

(一)收益法收益法主要采取收益还原思路,即一项资产的价值是利用其所能获取的未来收益的现值,折现率反映了投资该项资产并获取收益的风险回报率。收益法就是通过预测目标企业未来所能产生的收益,并根据获取这些收益所面临的风险及所要求的回报率,对这些收益进行折现,得到目标企业的当前价值。收益法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对资本运营后的公司价值或资产未来预期收益进行折现或本金化等处理的过程。收益法中最为常见的是贴现现金流量模型(Discounted Cash Flow,DCF),是指公司资产价值等于该资产在未来时期所付给投资者的净现金报酬以一定的折现率(折现率r=时间价值+风险溢价)换算成现值的总和,公式为:V=■■,时至今日,由费雪创立,经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发展,完善的企业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DCF)仍然是企业价值评估的主流方法,也是评价资本运营绩效的一种重要方法。但DCF法仍然存在许多缺陷。William D.Rifkin在谈及企业价值的确定时也认为:从纯财务的角度看,DCF是一种最合理的估值方法,但也是一种充满主观性和需要大量假设的方法。运用DCF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适用条件比较苛刻。例如,处于投资期或重组期,对经济周期较敏感,拥有闲置资产和人员等企业并不适用。更为重要的是,非上市企业很难通过CAPM或APM计算出企业的股利折现率。(2)未能反映企业灵活性所带来的资本运营收益,该方法并未考虑企业战略对企业价值的作用。(3)DCF法隐含的假设是企业的价值与企业评估的时间无关,不考虑企业投资和评估的时间选择。实际上,企业价值是时间的函数,企业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4)未考虑企业投资项目之间的时间依赖关系,不具有动态性。(5)客观性较差,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计算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容易忽略了企业当前所隐含的未来增长机会价值。当然,针对成熟市场中的企业并购等资本运营,还有可以采用超额收益法、预期收益法,但适用条件甚为苛刻,考虑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信息的完整性、分布均匀性、实效性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这里不作详细探讨。

(二)成本法经济学家James Tobin于1969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系数,即“托宾Q”系数,托宾Q=企业的市场价值÷该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而企业市值=资产重置成本+增长机会价值=Q×资产重置成本,所以增长机会价值=(Q-l)×资产重置成本。可见当Q>l,增长机会价值>0时,市场对企业的未来盈利状况有较好的预期,企业资本运营对公司绩效有正面效应。该理论提出后,Q值作为公司价值的评估指标。在实际计算中,Lang和Stulz(1994)以公司股票市值作为公司的市场价值,以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价值替代资产的重置价值,提出了MBR的概念,MBR=公司市值÷公司账面净资产。在我国,重置成本法也是估算公司价值的一种重要方法,即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被评估资产已经发生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后所形成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如果只考虑资产的实体性贬值,根据资产的使用期限,考虑资产功能变化等因素重新确定成新率,评定被评估资产的评估价值的计算公式为:“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采用重置成本法评估资产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考虑资产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等因素,评估结果公平、合理,有利于单项资产和待定用途资产的评估。但该方法涉及的参数众多,工作量较大,计算过程复杂,且不易估算经济性贬值。此外,该方法虽然比较充分地考虑了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贬值,但是未将资本运营中企业财富的增长源泉表现出来。

(三)市场法市场法采用市场比较思路,即利用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已交易企业价值或上市公司的价值作为参照物,通过与被评估企业与参照物之间的对比分析以及必要的调整,来估测被评估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思路。具体包括:(1)市净率法。企业的市净率(price/book value ratio)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净资产的比率。即先计算出该行业平均的市净率,再将行业平均市净率与调整后的账面净资产相乘,即得出公司的资产价值。“目标企业的股权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目标企业净资产”。市净率估价模型的主要缺点是账面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选用的会计政策,如果各参照公司与被评估企业在存货计算、折旧方法和坏账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则需作出繁杂的调整;此外,若被评估企业在长时间内资本运营并未导致正的利益流入,而是持续亏损,使其账面价值(净资产)为负数,则市净率估价模型就不再适用。(2)市盈率法。市盈率模型认为公司价值等于公司盈利与价格收益比(市盈率)的乘积。公司市盈率可以通过两个渠道获得:第一,通过对基本参数(如预期的增长比率、股利支付比率以及风险)的分析得到公司的市盈率;第二,通过与类似企业的比较得到公司的市盈率。市盈率模型法的最大特点是简单、数据易得、使用方便、理解直观,最大的缺点就是粗糙、误差大,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盈利额,最容易受到会计人员的操纵,如果各参照公司与被评估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差较大,则需做出复杂、费时的调整;对相似企业的选取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即使使用同行业企业作为目标企业的对照组,企业之间的差异也会非常大。现在许多人使用回归的方法来确定企业的PE比率,但在选取横截面数据时,同样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此外,按照这种方法,在与参照组比较得到原始比率之后,总要进行一些调整,否则得到的比率不会反映企业的具体情况,在调整过程中总会加入人们的主观意志。最后,若被评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则市盈率模型不再适用。除此之外,针对某些高科技企业,彼得・林奇认为,增长型企业的价值应等于企业的长期增长率与红利率相加再乘以企业的净利润。在实践操作中,可以将企业的长期增长率与红利率相加再除以市盈率。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企业都未在证券市场上挂牌交易,这时还可以选择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但这些方面均较为片面。

(四)经济增加值(EVA)法公司绩效评价的经济增加值法是指从税后营业净利润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包括股权和债务的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是指公司的剩余收入必须大到能够弥补投资风险或者说是企业净经营利润减去所投入的所有资本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后的差额。该方法在承认评价公司利润及回报率的同时,强调产生利润的资本数量,旨在计算公司的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和经济资产(economic capital)。若EVA为正,表明公司资产使用率高,公司价值增加;若EVA为零,说明公司的盈利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最低报酬;若EVA小于零,即使会计报表上的净利润为正值,也表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公司的价值在减少,股东的财富受到侵蚀。EVA=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成本=调整后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其中,资本投入额=权益资本投入额+债务资本投入额,WACC=权益资本比重×权益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比重×债务资本成本率,权益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贝他系数×市场风险溢价,债务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公司特有风险。EVA法的优势:从衡量企业为股东创造了多少财富的角度出发,考虑了资本成本,将其从税后利润中予以扣除,真实地反映了企业通过生产经营创造的新增经济价值。EVA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将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在同一目标下很好地统一起来,使经理人像所有者一样思考和决策,从而能有效缓解因委托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EVA方法不仅能为上市公司,也能为非上市公司提供绩效评价标准,并使得非上市公司具有能与上市公司进行绩效比较的共同基础。EVA法也存在一些缺陷:(1)EVA绩效评价方法本身指标的合理性。现在无论以何种绩效评价方法来衡量企业绩效,都没有超出企业的边界。而企业都是生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需要各种资源投入,企业并不能将发生的成本全部内部化,其成本还存在外部化问题,如企业社会责任。在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时,还需要对这部分成本进行考虑。(2)资本成本难以合理获得。债务资本的成本比较容易取得,而股权资本的成本难以取得。一般而言,主要是利用CAPM方法来计算资本成本。但CAPM的假设比较严格,模型也相对简单,假设条件与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相差甚远,由此计算出的资本成本合理性值得怀疑。(3)EVA法只注重财务方面的评价,忽视了非财务方面的评价。

二、综合财务分析法的缺陷

为了弥补单个财务指标反映企业资本运营绩效的缺陷,许多学者提出从综合财务分析视角进行重新评价。但是,这些方法也并非尽善尽美。

(一)构建财务指标体系法 财务指标体系法是指使用多个指标综合来评价公司绩效的方法。冯根福、吴林江(2001)选择了四个财务指标来分析,分别为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净利润/总资产、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为便于对资本运营前后公司的绩效进行对比,对于这四个财务指标构建了一个综合得分函数,将四个指标压缩成一个综合得分。还有学者认为要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性六个方面来反映公司资本运营绩效。这六个方面又分别包括了许多具体的财务指标。通过对各个指标利用统计学的技巧进行极值、无量纲化处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或进行回归分析对各指标赋以权重,构建了一个综合函数,以综合函数值的变化来衡量公司资本运营前后绩效的变化。此方法虽然能全面评价公司绩效,但是搜集数据与计算相关指标的工作较为繁琐,而且在进行极值、无量纲化处理与权重的确定时也很复杂,操作性不佳。

(二)加权综合评价模型 单纯的财务会计模型主要体现企业过去的绩效,不仅难以抵御财务造假的欺骗,而且难以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难以真实体现企业资本运营绩效。由于财务虚假问题已构成对全球上市企业的信任危机,目前越来越多的评价机构在寻求更综合的评价模型,以求能真正体现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加权综合评价模型适当降低了主观指标的分值,并首次提出了财务预警概念,其评估体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财务预警体系,第二部分是发展潜力。(1)评分体系评估程序。首先以定性的财务指标(包括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为主并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挑选出200家左右的候选企业,然后运用财务预警系统对200家公司作逐一筛选,结合实地调研的结果,将其中的一部分财务绩效与企业真实情况明显不符合的公司剔除出50强候选公司的名单,对候选名单中剩下的公司进行评分和排序,并将结果交专家委员会讨论来做最后决定。具体包括:①财务预警系统。其核心是选择一系列财务指标,如应收账款率、销售成本率等。在行业均值基础上设置一定的置信区间,得到这些财务指标的行业标准区间,将某个具体公司的财务指标与行业标准区间比较,进而作出该财务指标是否预警的判断。②发展潜力评分体系。对上市公司进行发展潜力评价,该模型分为四个方面,即从财务状况、核心业务、经营能力、治理结构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绩效,每个方面又细分各项指标,并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2)模型结构分析。加权综合评价模型不局限于某个侧面,更能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纯财务绩效评价的弊端。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是评价模型及权重设置仍有不合理的地方,模型仍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时,部分指标的评分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甚至单凭某个董事长或总裁的介绍来打分,容易使评价结果失真。因此,应分析选取更多的客观性因素并加以量化,以求能更客观地对上市公司绩效进行正确的评价。

(三)因子分析法许多学者都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企业资本运营的动因是多维度、多目标的,而绩效是这一行为导致的结果。人们认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动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企业的资本运营绩效首先体现在企业的盈利能力方面。卓有成效的企业资本运营应首先表现在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提高。为全面反映企业资本运营绩效,研究者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资本运营绩效进行了评估,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反映上市公司在资本运营后盈利能力的变化。每个指标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企业资本运营前后企业资产的经营状况。具体是通过对每个指标赋予权重,将赋予权重的指标值相加,得到每个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然后将进行了资本运营的上市公司当年的得分与进行资本运营前一年的得分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看出进行了资本运营活动的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否有了实质性的提高或降低。但因子分析法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1)该方法所采用的指标较少,对资本运营绩效的分析不全面。仅仅采用了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四个指标进行分析,侧重于分析资本运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化,而实际上,企业的资本运营行为对资本运营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还包括管理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等。(2)将进行了资本运营活动的上市公司当年的综合得分与上市公司资本运营前一年的综合得分进行比较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上市公司在资本运营当年需要支付大量的收购成本以收购目标公司,而且资本运营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目标企业进行资本运营后的整合管理,结果使资本运营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利用资本运营当年的财务指标来计算综合得分显然是不合适的,其结果必将弱化资本运营活动给资本运营企业带来的绩效。(3)对每个指标所应赋予的权重未进行科学地分析,仅仅是根据主观判断赋予指标以各自的权重。这就使得根据所赋予的权重而计算得来的指标值缺乏科学的依据。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单纯用财务指标进行公司绩效评价不仅具有滞后性,而且更促使管理者注重短期财务目标,偏离公司长远的发展目标。再加上财务指标的人为操纵性和欺骗性,更会使评价结果与事实相去甚远。从国外对公司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来看,目前已基本从财务业绩评价过渡到非财务性绩效评价阶段,并更注重无形资本的运营。这其中的代表理论是卡普兰与诺顿创造的平衡计分卡。现在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无形资本运营带来的绩效度量问题,例如对知识资本、信息资本的测度等,这必定会是未来企业资本运营绩效评价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广西;资本运作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186-02

一、广西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本来是用来进行企业战略分析的。S/W/O/T是四个英文单词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的首字母缩写,即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是什么。这里我们借用来对广西的区情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二、广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WO战略

广西目前外部条件(O)即机会非常好,可谓千载难逢;广西优势也很突出;广西自身(W)存在的劣势很多,其中有些比较好解决,有些却不太容易解决;广西的威胁并不突出,因为市场经济中不可能没有竞争,无论哪个省份都会面临着竞争的压力。经过初步筛选,我们认为广西较适宜采用WO(扭转性战略)战略或者SO战略(增长性战略),即充分利用大好机会、努力改变关键劣势的战略或者充分利用机会,发挥优势的战略。鉴于增长性战略进攻性过强,广西作为并不发达的省份,还是以学习先进、稳打稳扎为宜,所以我们认为广西在当前发展阶段选择WO战略即扭转性战略比较合适,也就是抓住机会、扭转劣势的战略。

三、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劣势分析

(一)广西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鱼刺图”分析法

下面我们结合SWOT矩阵,运用“鱼刺图”分析法来对广西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作一分析。“鱼刺图”分析法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我们知道某个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脑力激荡(或称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如鱼刺,所以又叫鱼刺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根据上面的因果图,可以把广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所有可能的原因归纳如下:①

(1)区位优势未充分发挥;(2)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3)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4)制度软环境差;(5)基础设施建设差;(6)人才缺乏;(7)对外开放不够;(8)区域竞争力弱;(9)对区域市场的渗透不够;(10)没有利用好政策机会;(11)竞争意识不强,没有很好地研究竞争对手。

(二)民营企业发展滞后是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劣势

上面的(1)、(2)两点,我们认为并非影响广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两点不成立。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的,地方政府这些年来实际上还是很重视发挥广西自身优势的,每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会体现这一点。

第(3)讲的是事实。而且我们认为这一条很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富裕程度。因为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只有企业数量足够多足够强,才能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增价值,这实际上是个很浅显的道理。

第(4)点原因不是主要的。因为制度软环境差并非广西特有,可以说在目前的整个中国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目前国内,除了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制度软环境建设比较先进外(尤其是上海),其他省份相互之间差距并不大。

第(5)点原因实际上现在不明显了。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广西基础设施建设上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心力,到2008年为止,广西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很不错了,虽然和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但是应该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广西的基础建设在全国没有明显的比较劣势。

第(6)点谈到广西的人才缺乏是一个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才流向一直表现出“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特点,不仅广西,中西部的其他一些身份也留不住人才。不过,自从广西的泛北部湾开发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自治区政府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开始逐步面向全国和海内外招聘急需的高端人才,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但是我们认为,广西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自己培养人才;同时提高人才的待遇,留住人才。

第(7)点和第(8)点谈到广西对外开放不够、区域竞争力弱,这是过去的事实。但是广西进入新世纪以来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区域竞争力正在逐年提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开放度和竞争力方面,广西跟内地大部分省份相比,并无比较劣势。

第(9)点谈到所谓广西对区域市场的渗透不够,主要是指广西对全国其他省份,尤其是周边的云南、贵州、广东、湖南等省份的市场渗透不够,在这些市场上很难见到广西的产品,甚至很难见到广西的特色产品;另外,对东盟各国的市场渗透也不够。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因为广西产品本身还不够丰富,而且竞争力不够强。而本质上是由于上面第(3)点原因造成的。也即,广西企业太少,又不强;相应地,产品就没有竞争力,对周边的市场便难以渗透。

第(10)点谈到政策机会问题。我们认为,近年来广西最重要的政策机会应该是北部湾开发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包括的政策优惠有:首先,关于投资资金: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国家支持在北部湾地区设立地方性银行,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其次,关于税收优惠:《规划》中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再次,关于项目审批:《规划》中表示国家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方面,给予北部湾经济区必要支持;另外,还将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提升北部湾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北部湾的建设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建设,包括七个“一千万”和两个“一千亿”项目。

第(11)点谈的是竞争问题。关于竞争,我们认为,广西主要的竞争来自于:一是在旅游方面和旅游大省云南的竞争;二是在农产品方面和周边省份及其东盟国家的竞争;三是在工业品上和国内其他省份的厂家及其东盟一些国家产品的竞争。在旅游业方面,现在云南已经超过广西成为第一旅游大省,值得警醒,但是旅游业占广西GDP的比重为8.5%,①比重不算高,还不能对广西经济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在农产品方面,今后的趋势是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广西作为亚热带农业,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广东,在东盟主要是泰国和越南。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产品需求一直旺盛,因此农业的竞争不会对广西的经济发展产生大的负面影响。

四、做大做强广西民营企业的有效途径:资本运作

一个企业要发展,只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自身的积累获得发展,另一条就是资本运作。而如果要迅速获得发展,单靠自身的积累,速度是很有限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资本运作。民营企业要发展,也无非就是这两种途径。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民营企业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有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并购、重组等等形式。

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经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生产经营,另一种则是资本经营或称资本运作。通俗地理解,生产经营就好比企业买卖产品和服务来赚钱,而生产经营就好比企业买卖企业来赚钱。两种经营方式必须齐头并进,企业才能获得健康、迅速的发展。关于资本运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后面会有专门的案例研究进行进一步探讨,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资本运作对企业经营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资本运作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简单表述为:民营企业资本运作―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民营经济发展―广西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立.战略德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王子雄.中国民营企业失败原因分析[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3]刘伟萍.中国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与发展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3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

一、传统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传统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寻找企业内部管理缺陷,而现代财务分析更重视从宏观角度来把握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一个企业通常是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三方面进行的,传统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基本是依托于会计报表项目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和因素分析。如根据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年初、年末余额变化趋势情况分析资产及负债总额的变化幅度及原因,并进一步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保值率等相关指标,根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业务收入的增减趋势分析其变化原因、针对收入成本结构分析利润增长点,将不同的报表结合起来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次数、应收帐款周转次数、总资产周转次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

从以上分析指标不难看出,我国企业传统的财务分析更侧重于经济现象的微观分析,缺乏从企业资本运营的角度来进行财务分析;侧重于货币领域的分析,忽视了非货币领域的分析;侧重于单一财务信息的分析,忽视了与相关经营信息的结合分析;侧重于资金运作的分析,忽视了企业资源分析;侧重于经济事项的事后分析,缺少有效的前瞻性分析。财务分析的适时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滞后,缺少对企业风险防范和发展潜力的分析。侧重于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忽略了企业经营的动态性。财务指标分析缺少可比性,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缺乏,经营者难以了解相关分析指标在行业中的地位。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分析被割裂,过分重视相对指标而忽视绝对指标的分析。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受业务知识单一限制,缺少业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影响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财务分析要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提供大量的、经常性的财务信息,以提高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但由于传统财务分析的以上局限性,其分析内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求,它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

二、财务分析的完善及应重点分析的内容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不应再局限于静态的单一指标的分析,更应从整体上动态地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开拓市场、创造市场和把握市场的能力。因此,企业财务分析需要在传统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完善和补充以下分析内容:

1.整体分析与专项分析相结合。在单项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将各指标形成一套完整体系,相互配合使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强化对企业经济运行的整体性分析,以掌握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效益。同时要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簿弱环节加强专题分析,如企业潜亏分析、专项成本分析(包括市场开发成本分析、广告成本效益分析、售后服务成本分析、成本结构分析等)、利润增长点分析、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投资项目效益与可行性报告差异分析、内控制度成本效益分析等。在分析中注意把握点和面的关系,避免分析的片面性。

2.加强资源的效能结构分析及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如何挖掘和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现有资源的作用,是企业管理者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企业的资源是多方面的,如对人力资源效益分析,有利于企业注重“知本”的投入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政策效益分析,有利于检验企业财务策划、税务筹划有无得到充分发挥。无形资产作为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对其效益分析,有利于检验企业无形资产的运营能力。企业股票市值变动分析,有利于经营层关注本企业价值,关注企业公众形象,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特别重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

3.加强企业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在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和资本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背景下,现金流量信息愈来愈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许多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不是因为缺乏赢利能力,而是因为现金的短缺造成企业信用的丧失。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从以“利润”为中心转向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分析营运资本投资和利息支付前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检查企业是否能够通过其经营活动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分析营运资本投资后、利息支付前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是否有效率;分析营运资本投资和利息支付后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是否能够满足其利息支付义务;分析股利支付前的自由现金流,评价企业用内部产生的现金流为长期性投资提供资金的能力;分析股利支付后的自由现金流,评价企业付股利的能力和企业股利政策的可持续性;分析外部融资活动之后的现金净流量,用于评价企业的筹资政策。利用这些指标的逐年变化的信息,将为我们评价企业现金流量的动态稳定性,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4.重视企业营销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某种营销手段的推出,其效果到底如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是继续做下去还是就此打住,这是经营者关心的另一个重点,他们希望通过财务分析得出较为可信的答案。对贡献毛利、目标利润、盈亏平衡点、变动成本分析、固定成本分析、营销资本支出、相关成本分析、单位贡献毛利等指标进行分析都是比较备选营销方案的有用工具。

5.加强成本控制分析。在进行成本分析时要注重分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目标成本的执行效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二是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及时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第4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

一、前言

企业是国家的基本经济单位,从一定的程度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尤其是农业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的条件下,企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企业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加强,各国和各个地区都通过招商引资或着放宽准入等各项政策来实现吸引投资者在本地构建企业,其目的就在于带动经济的增长,这些政策也都体现了企业对区域经济的重要性,也体现政府对企业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企业运营能力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运营能力的各变量的关系和指标变量的分析方面,侧重于企业运营能力的改进和管理,如谢守祥,欧立平(2008)探讨了企业运营能力与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邹非(2007)用学习曲线模型分析了企业的运营能力,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宋小曼(2011)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能有效地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 协调、 控制和业绩评价。孙清涛,孙涛,田金凤(2005)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企业运营能力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都侧重与如何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并没有考虑到企业运营能力的水平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企业运营能力的评价方式和比对比方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急需明确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企业有相对运营能力优势,那么就应该有较好的竞争能力。本文基于此研究的不足,来研究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体系。

二、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依据和原则

企业运营能力是一个侧重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主要就正对运营这一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但是它又是一个综合性分析指标,要对其进行分析,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二级指标来综合分析。为了综合分析这一指标,应建立先设立所需要的影响因子,把这些影响因子综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得到科学的分析结果。所以本节先对企业运营能力作一界定,根据企业运营能力的界定,形成相应指标变了选取原则。

(一)企业运营能力的界定

营运能力指的是企业资产的周转运行能力,反映的是资金的使用能力,如果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较高,结构合理,则企业的运营能力较好。从深层次看,企业运营能力反映的是企业可持续额反正的能力,因为资金运转的效率是企业盈利的重要前提,也是盈利的基本保障。企业运营能力一般用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四个财务指标来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具体地讲,企业运营能力是正对企业资金运转的概念,不包括销售和生产产品的运营。

(二)企业运营能力的评价依据

(三)企业运营能力评价原则

(1)选取指标变量的代表性要好,企业运营能力是一个较为具体的指标,要对其进行分析,所选择的分析指标必须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否则分析将会失去意义。只有代表性良好的指标变量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运营能力。(2)指标变量具有可比性,因为各个指标变量的单位不同,性质不同,不具有可比性,影响分析意义,扭曲分析结果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无论用什么方法综合,都必须先使得所有的指标变量具有可比性。一般情况下,为了可比性,分析签对变量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3)指标具有对比性,运营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变量,没有标准的参考依据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运营能力。其判断的标准是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综合指标的对比来反映,所以要求分析指标分析的结果具有可比性特点。(4)综合指标的稳定性,综合指标具有很强的评价和考核意义,只有稳定的综合指标才能对企业运营能力有较好的预测和时间延续作用。(5)考虑指标变了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可持续性,企业运营能力是当前资金运转能力的反映,但是为了反映企业竞争的可持续性,应该考虑企业运营能力的可持续性。(6)指标变量的高度相关性,企业运营能力是反映企业资金运转的指标,其本身的综合性不强,应该注意指标变量的高度相关性,防止无关变了对综合分析形成干扰。

三、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构建

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体系是一个综合分析体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性和综合对比性,为了实现综合分析性综合对比性,先要确定分析综合指标的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合理的基础上,然后采用有效的方法综合起来。

(一)分析指标的构建

企业运营能力是反映企业资金运转的指标,通常情况下用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四个指标变了来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是企业资本最为活跃的部分,反映的是企业短期性资金流通和使用的效率,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是企业运营活力最为直接、最为基本的表现。如果流动资产流转时间短,周转率就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较好。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率有所不同。

(2)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但是通常情况下。资产主要反映的是固定资产。总资产周转率,是指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频率的大小,也叫做资产周转次数,如果一定时期内资产周转次数多,周转效率就好,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企业减少负债。

(3)存货周转率。存货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已经生产但还没有出售的产品,存货的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必要。但是存货过多不利于企业经营获利,企业存货的增多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形成,一是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市场销售并没有扩大,另一方面是市场规模的缩小,而产品生产能力不变,并没有合理地调整。如果存货周转速度快,存货量减少,有利于减少资金积压和库存管理等费用。

(4)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应收款、代垫运杂费、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等。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速度,它是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企业的应收帐款能否及时收回,关系到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二)企业运营能力综合分析指标的合成

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不能通过多个指标直接来评价,否则会形成主管意识太强,难以有一个合理的评价结果,选择了合理指标只是建立有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的基础,只有对合理的指标体系进行有效合理的综合,才能有效地、客观地分析企业运营能力,使之不受个人主观影响。对指标综合的方法很多,其中离散系数方法确定权重的方法比较客观,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方法。企业盈利能力都是比率,是无量纲化的数据变量。变量本身就满足离散系数分析的方法。离散系数法确定权数来综合分析企业运营能力的具体过程如下:

离散系数确定权数的原理是:一个随机变量(指标)的方差用相对指标表示时,若离散系数越大,则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多。由此,赋予该指标的权数也就越大。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设: 为第i个主指标变量的平均数;为第i个指标变量的标准差; 为第i个指标变量的离散系数; 为第i个指标变量的权数(i=1、2、3、、、n); 为第i个变量第t年的基尼系数; 为综合得分,t表示第t年(t=1………k)

计算过程:

用离散系数法来综合分析评价企业运营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客观性。离散系数确定权数的过程中,利用的是企业的运营相关变量数据自身的特点,自身的离散程度决定其权数的大小,这一点很少能加入人为的主观性。另外,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一方面利用离散系数确定权数,可以反映变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离散系数确定的权数,不受年份的影响,可以计算每一年的综合水平。既可以与其它企业之间形成比对,也可以与自己各个年份的综合运营能力进行比较,以得出企业运营能力上升或下降的结论。

四、结语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是通过大量的企业相关的指标变量来分析企业运营能力的水平,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构建不是一个变量的评价,也不能被某一个变量所决定,本文中是通过大量企业相关指标形成指标体系,再利用离散系数方法来综合分析。用离散系数法来综合分析企业运营能力,主要应该注意两点内容:1.指标选择一定要符合指标变量选取的原则,这是指标变量质量的保障,也是有效分析的基础。2.合理客观的综合方法,不同的综合方法,就有不同的综合结果,最为重要的综合分析指标会因方法的不同而完全不同,采用离散系数法确定权数,有很强的客观性,能有效地解决主观影响。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对比性指标之一,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根据更新的数据,更新变量的权重,不断计算新的综合指标,以有效地分析并评价对比。从而对企业战略的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谢守祥,欧立平.企业运营能力的关系检验.统计与决策.2008.21.

[2]邹非.基于学习曲线的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2.

第5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

关键词:营运能力;周转率;分析指标

企业是发展经济的主力,而企业营运能力体现着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全面、客观、辩证地搞好企业营运能力评估,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充分利用好企业的各项经济资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海南天然橡胶上市公司为例,选取了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3个营运能力指标,分析了该上市公司2010-2012年三年各报告期的营运情况变化数据,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这对企业所有者考察其投入企业资金的运用效率,对债权人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存货周转率分析

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是评价企业从取得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收回等各个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表1为海南天然橡胶上市公司近3年的各期数据:

存货对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具有特殊的敏感性,控制失败会导致成本过度,作为企业的主要资产,存货的管理更是举足轻重。从表1不难看出,每年从第一季度到年末存货周转率都有所上升,但在下一年年初又会回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此,在业务量扩大时, 存货量是充足货源的必要保证, 存货结构的控制便要要求更加合理。若该指标过小,则发生跌价损失的风险较大,所以要提高存货管理水平和资产利用效率,注重获取优质项目,加快项目的开发速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表2为海南天然橡胶上市公司近3年的各期数据: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下半年比2010年上半年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有大幅提升,原因是主营业务的大幅上升。总的来说, 海南天然橡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营运能力近年来都能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表3为海南天然橡胶上市公司近3年的各期数据: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上半年到2010年下半年开始,该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呈上升趋势,但到了2011年第一季度总资产周转率却从2010年年末的0.6643下降到了0.1585,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上一年变差,这样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但2011年整年该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年末达到最高峰0.8898,2012年发展趋势与2011年类似。

二、研究结论

本文以海南天然橡胶上市公司为例,运用财务指标分析了其营运能力,从中可以知道对于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需要把重点放在总资产这个层面上。除此之外,在不断完善现有财务指标体系的同时,我国企业应加强非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增加企业绩效评估水平,促进企业发展,这有利于企业的营运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秀英.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8(7)

[2]黄娟莉.基于财务比率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J].现代商业,2011(23)

第6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运用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优化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分析则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财务分析理念、财务分析程序、财务分析方法,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可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还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具体来说,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所说的财务分析,更多的是说外部分析,它可以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的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和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而我认为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更需要的是内部分析和专题分析。

1.1财务分析——外部分析

财务分析中的外部分析,主要是根据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用资金进行反映的生产经营成果。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不同方面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资金周转情况和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分析其资本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常用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2)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直接目的与动力源泉,一般指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能获取利润多少的能力。盈利能力可反映出该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企业的经营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都非常重视和关心。盈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

(3)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指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保证及时偿付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到期债务的可靠程度,其指标有固定支出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全部资本化比率和负债与EBITDA[注1]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企业支付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其指标有现金比率、营运资金、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

(4)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财务需求能力进行财务评价。常用指标有销售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和现金满足内部需要率等。

(5)投资报酬分析。投资报酬指企业投入资本后所获得的回报。投资报酬分析常用的指标有资本金报酬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等。

(6)增长能力分析。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和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它是投资者在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时最为关注的问题。增长能力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现金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股利增长率等。

1.2财务分析——内部分析

财务分析中的内部分析对经营与管理者而言还更为重要。如果说外部分析是提供给股东看、提供给决策者看,而内部分析却洽洽是经营与管理CEO看的,这个分析,更能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与管理上的各个环节。内部分析除上述外部分析的内容外,更多地是根据经营者、管理者的需要而做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利润总额分析:包括利润规模、利润的构成、完成预算情况、与同期比较等。

(2)经营收入分析:包括营业收入规模、营业收入构成、完成计划情况、与同期和历史比较等。

(3)上交税费分析:包括上交税费规模、上交税费构成等。

(4)主营业务成本分析:包括成本的构成、与同期和历史比较等。

(5)各类费用分析:包括各类费用的构成、与同期和历史比较等。

(6)资产状况分析:包括总资产分析、净资产分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析等。

(7)现金流分析: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投资、固定资产等。

(8)杜邦财务分析:包括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等。

1.3财务分析——专题分析

财务分析中的专题分析,主要是对专项项目进行分析,为决策者项目定位和是否执行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有:项目的投资计划、项目的预期收入、项目的运营成本、项目的税费、项目的资金保障等。

2.财务分析的运用

(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加以区分,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促进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2)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3)财务分析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内部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4)财务分析是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善于理财的企业,财务分析可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特别是现金流的分析,挖掘潜力,合理控制资金占用、降低银行活期存款、有效调度资金,促进企业向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3.现行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3.1重视外部分析,忽视内部分析

由于按照企业财务制度,财务报表每月必报,财务分析每季必做,财务每月每季每年都必须完成财务报表。而这些财务报表更多是为完成企业纳税、审计的需要,而真正能指导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财务内部分析,却很少有企业对财务部门提出每月每季每年必做要求。现行企业对内部财务分析不够重视,特别是经营与管理人员看不到切实的内部分析报告,无法及时把握各项经营与管理成本及费用,往往是收入是增加了,而利润却是负数。

3.2财务分析与经营管理工作脱节

由于目前的财务分析多是事后外部分析,分析的项目与内容专业性强,与经营管理脱节较重。大多数经营与管理人员是看不懂财务报表的,他们只关心收入与利润,而收入与利润之间包括现金流的关系,报表上的内容,他们并不能看懂,所以需要内部的财务报表帮助经营与管理人员了解实际的经营与管理状况。

3.3财务分析滞后于投资

企业在投资项目的前期论证中,财务的介入较少,且在项目投资论证中财务更多地是回答资金有无或银行是否可以贷到款。由财务人员介入项目的前期论证,对项目的投资计划、项目的预期收入、项目的运营成本、项目的税费等专项进行分析,为决策者进行项目定位和是否投资提供投资财务专题分析,很少有企业这样做。财务分析只满足于事后分析或事后评价。

3.4企业还未引入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一种思想,其核心是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战略与运营结合起来,是基于企业整体层面的考虑,通过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共同参与来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计划,并确保预算的可执行性。管理会计还是成本管理,它完全不同于会计核算中的成本,其成本管理可将成本细化到各个不同的类别,进而直观的反应出哪部分业务是盈利的、哪部分业务是亏损的,这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数据。管理会计还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发展的动力,一般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关键在于指标分解,是将组织绩效逐层分解,落实到个人,这样的绩效管理才能真正的服务企业。

4.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4.1提高对企业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企业领导人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来认识,其次要让财务人员熟悉企业经营与业务流程。引入管理会计理念,让财务人员不仅介入企业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还要介入绩效管理,并提高对内部财务分析的重要性的认识。

4.2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1)拓展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目前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但还不够具体全面,要严格按照财会报告充分揭示的原则,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如人力资源状况。

(2)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特别是财务分析的内部分析,及时性非常重要。经营与管理者可随时可以查到企业内部财务数据,选取有价值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4.3努力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

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针对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可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指标体系,除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而且针对该指标体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引入数学分析及数据模型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分析方法简单的弊端,提高分析的效果。

4.4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要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本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

财务分析特别是内部分析和专题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做好企业内部财务分析和专题投资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引入管理会计,可以使企业长久保持竞争优势。

第7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

提起财务报表分析,多数财务人员首先会想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一大堆比率的计算。没错,比率计算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一种工具。但是,比率的背后是什么呢?为什么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看起来很高但仍经营正常而有些资产负债率看起来很低的企业反而濒临破产?为什么在不同的会计准则环境下同一企业的报表收益会相距遥远等等。显然,这些问题是比率无法回答的,需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来诊断企业的战略、具体运营活动是否成功,最终预测企业未来的价值。

一、财务报表是什么

财务报表到底是什么,它到底蕴涵着什么信息?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之前,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澄清,以有效地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首先来看有关法规对财务报表的定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对财务报表进行了定义:“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定义也是以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为:“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基本准则还对主要财务报表进行了定义,“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

从以上有关法规对财务报表(或者更广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来看,财务报表实质上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息的格式化反映,它提供的是企业某一特定时点或期间的经营信息。这些定式的信息是依赖于会计准则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产生的,而且主要反映过去。

大家知道,分析财务报表主要是立足企业过去的信息预测未来,由此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单纯从这些定式的信息本身看,它没有经济意义。或者说,如果脱离一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以及企业特有经营工作实际,单纯看财务报表信息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必须跳出财务报表本身去看待它所反映的信息。

那么,在财务报表分析中该如何看待财务报表呢?笔者认为,财务报表是将企业内外部资源在企业既定战略及既定运营模式下的配置成果依据会计准则确认、计量、报告后的数字化表现形式。影响财务报表的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企业战略、会计准则和管理者的动机等。

为什么这样理解财务报表呢?首先来看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企业所拥有或者可以支配的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资源,右边是这些货币化资源的来源。可以理解为这些资源是企业执行总体战略及开展内部运营活动后的结果,这些结果由会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确认、计量后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如,企业的融资方案,最终反映在企业的负债与权益金额上;企业采取的营运资金政策(如应付供应商货款等),最终反映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构成上。同样,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数字,也是企业执行总体战略及开展内部运营活动后的结果。从这一理解出发,就很容易明白,财务报表本身存在很多局限,如无法用货币(数量化)形式反映的资源将不可能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虽然这些无法量化的资源同样是企业执行总体战略及开展内部运营活动后的结果。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除了要看表内信息外,还应看表外披露的其他信息。

这样理解财务报表后,可以将企业的战略及实际开展的具体运营活动状况与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找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框架打开了切入点。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前面已经讲到,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将财务报表理解为企业内外部资源在企业既定战略及既定运营模式下的配置成果依据会计准则确认、计量、报告后的数字化表现形式。因此,财务报表是企业总体战略、内部运营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它最终反映了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

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有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不同的使用者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投资者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债权人(含供应商、借款人等)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是评价、判断企业目前以及未来的偿债能力、潜在的信用风险。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否合规、是否有违法行为以及企业的社会效用等。

社会公众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了解企业目前及未来的发展情况,为公众个人发生与企业相关的行为提供决策依据。

企业管理层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评价企业的战略执行情况与运营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改善目前及未来的管理行为。

尽管财务报表不同的使用主体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不一样,但是企业本身可以看成是由利益相关者按照契约构成的主体。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程度构成了企业的价值目标。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价值,那么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可以统一为评价企业价值,盈利分析、风险分析等最终评价的是企业价值。这一评价是基于未来的。

为了评价企业价值,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任务就是透过数字,寻找数字背后企业价值的真正驱动因素,分析这些动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判断这些动因未来的发展,最终预测企业未来的价值。

如分析企业的负债水平是高还是低,首先应分析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同时分析企业的总体战略与其运营活动,判断他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再去衡量这一负债水平的合理与否。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未来的趋势,预测企业未来的负债水平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同样,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应分析企业所处的特定经济、行业环境,分析企业的总体战略与运营活动,判断逻辑联系,再去预测未来。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框架

为了寻找财务报表数字背后企业价值的真正驱动因素,第一步,必须理清以数字形式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源是如何取得的、其影响因素是什么?第二步,理解这些数字化资源配置结果的战略动因。第三步,分析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必要时调整重构财务报表。第四步,分析这些数字背后所反映的企业具体经营行为。第五步,通过盈利能力和风险的综合分析评价,预测企业价值。上述过程构成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框架。

(一)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分析:企业资源取得的主要影响因素

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先取得相应的资源,必要的资源是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企业如何取得资源、能够取得什么样的资源,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这些资源与财务报表的关系是:能够用货币形式计量的资源构成财务报表。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首先必须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社会环境下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特征、市场特征、经济政策和金融资本市场特征等。比如,财务报表中反映的股权融资金额,背后所隐藏的往往是宏观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影响。

行业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行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对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影响尤其重大。比如,若企业所处的行业是新兴行业,在财务报表中往往会反映出较高的业绩增长水平。

在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分析中,一般可以采用竞争五力分析模型、价值链分析模型以及运用经济特征框架分析(从需求、供给、生产、市场营销、融资等方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

通过分析,至少应该得出以下结论: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特征是什么样的?它为企业提供了什么资源以及它对企业取得资源的限制?行业平均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是什么样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企业的影响如何?企业应对相关环境限制的对策是否可行等等。

(二)企业战略分析:企业内外部资源配置结果的决定因素

战略是企业实现价值目标的资源配置路径选择,企业的战略决定了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配置结果。因此,在对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分析后,必须重点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

企业战略分析的基本框架为: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即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是采取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还是兼备低成本与差异化的集中战略;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一体化程度,即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主要价值创造环节全部是由自身完成的还是有部分环节是外包的;地区分散化程度,即企业的业务范围区域,是否走国际化战略等;行业分散化程度,即企业是否实行多元化战略,如果采取多元化战略,是相关多元化还是无关多元化。

通过企业战略分析,可以理清企业价值的真正来源,将这些来源与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可以基本判断财务报表反映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样,通过分析企业未来可能采取的战略,可以基本预计企业未来的价值。

企业战略分析至少应解答以下问题:企业的战略是什么?具体到财务战略是什么?战略与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基本吻合?如不吻合其原因是什么?企业未来的战略是什么?它对企业的价值有什么影响等等。

(三)会计准则分析:企业资源及其配置结果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准则依据

企业可以货币化计量的资源及企业资源配置结果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是由会计准则决定的。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必须分析企业所采用的会计准则,并理解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对会计准则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采用不同会计准则的企业提供相同的比较基础。因此,分析会计准则,可以按照会计要素进行,即分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确认、计量、报告标准差异并进行调整。

由于会计准则与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必须理清标准与实际运营状况的差异。进行分析时,一般要对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必要时重新编制财务报表。如为了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进行配称分析,可以将资产负债表组合为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等,将利润表组合为经营性利润等,从而分析不同资产对企业收益产生的贡献。

会计准则分析至少要能够解答以下问题: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时,不同企业、企业不同时期所采取的会计准则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差异在哪里?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是什么?为了分析企业的盈利性与风险应对财务报表进行哪些调整等等。

在对会计准则进行分析时,必须关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影响。会计准则允许会计人员采取大量的职业判断,如折旧年限、减值准备计提等。因此,分析准则的同时必须分析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否合理。

(四)企业具体运营行为:企业既定战略下资源运营成果的决定因素

完成前面阐述的分析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进入了微观的具体运营行为分析阶段。这一分析过程中,必须详细分析企业各类资产情况、负债情况、权益情况、持续经营活动盈利能力情况、非持续盈利能力情况等。

大量的比率计算应当在会计准则影响调整后进行。而计算出来比率后,必须分析其背后的具体运营活动,运营活动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具体来源。

这一分析过程主要应回答以下问题: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的比率、因素是什么?通过行业横向比较、企业历史数据纵向比较,这些比率、因素合理吗?企业具体运营活动对这些比率、因素影响的范围有多大?具体运营活动可以改善吗?

(五)盈利性和风险的综合分析、预测:评估企业价值

完成前面的分析后,就可以综合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企业战略对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企业具体运营行为对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评价企业目前的盈利能力和风险。而最为关键的是要判断上述因素的未来趋势,从而预测企业的价值。

这一分析过程是一个综合过程,它至少要回答以下问题: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因素具体有哪些、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程度如何?在未来,这些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如何?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经济利润模型等,预测企业的价值是多少?

以上五个阶段的分析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同时,还存在反复的过程。比如,在分析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后,应再次分析企业战略与财务报表的关系。

第8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

1.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内容概述

企业财务报表主要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等。其中,资产负债表能够对企业某一段时期拥有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判断;利润表则能够反应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所有的经营成果,这是企业财务信息中最为主要的信息,能够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净利润以及财务风险的判断;现金流量表则反映的是企业当期资产变动情况。

财务报表分析包括对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分析。通过对企业各项能力的分析,对企业下一步运营管理、投资活动等提供依据,帮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造成的影响

2.1 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

企业财务报表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企业运营、收支情况等,还能够通过报表分析得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盈利能力等,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例如,如果通过报表分析发现,企业销售、采购环节的成本费用所占比例过高,则说明这两个方面上很可能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通过采购协议、对比询价等方式,缩小企业在这两个环节的成本支出。也可以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方式,降低采购环节开支,保证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便提醒企业运营管理者减少存货,同时强化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提醒企业管理者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应收账款,做好必要的资产回收工作等,降低应收账款变为坏账、烂账的可能性。为了保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发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需要建立有效的背部财务分析系统,保证财务报表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一方面,需要根据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财务分析工作任务,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依据;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和下属分公司以及各个单位之间建立相互对接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企业整体财务信息的协同性。最后,企业相关领导,需要对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给予足够的支持,加强各个部门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2.2 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

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现金流量、负债情况以及资本结构进行了解,同时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以及偿债能力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能够根据这些内容,对企业某一时段资产运动状况进行判断与评价,以便能够更好的掌握企业的流动资产,保证企业拥有一个正确的资金运转效率与速度,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企业资产负债水平对企业筹资计划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对负债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估,这对提高企业筹资计划合理性具有特殊的效果,也能帮助企业提高对筹资风险的管控。在企业投资领域中,通过对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有效的反映整个投资过程,实现对投资过程的有效控制,规避投资风险。

2.3 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绩效考评的影响

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定期需要向企业决策层提交财务状况报告,以便为企业做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保证决策的合理性。财务状况报告其实就是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决策层通过报告能够了解企业预算执行情况、经营整体现状、面临风险等内容。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运营管理者更加能够看清对企业运营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国内外经济变化、财务政策变化等。根据具体的报告分析内容,帮助企业做好业绩考评等工作,帮助企业实现对财务管理的目标,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与质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财务报表分析内容,分析实际和预算之间的差距,不断地完善预算执行考评内容,促进企业业绩考评激励机制的形成。

3.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为企业经营活动、决策等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依据等,但是财务报表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企业仅仅依靠财务报表分析做出决定,由于财务报表相关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有时候不能完全表现当前价值等。加上企业中不同财务会计人员选择的会计处理方式各异,这些都会对分析造成影响,继而影响整个决策过程。

第9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

一、资本结构、财务分析概述

对于资本结构定义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方面而言,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资金的构成,以及这些构成的比例关系。而狭义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所获取的长期资本项目和这些项目之间的关系,是对公司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所呈现的比例关系的体现。[1]不同的资金来源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从而对企业的资金成本、经济效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着企业的未来长远发展。对于财务分析而言,它是根据报表资料、会计核算等,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与分析技术,科学分析、评价企业的筹资活动、经营活动等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经济管理活动。

而对于上市的金融公司而言,其经营对象是货币等金融资产,通过金融产品与服务获取收益,其资本结构受股权结构、盈利能力、成长性、经营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其财务分析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确保上市金融公司的顺利运营,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上市公司面临的是全面经济,市场更加复杂,对财务的分析更加全面、科学,确保对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寻求合理的企业发展方向。

二、上市金融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财务分析现状

(一)资产的负债率偏低

资产负债率是对资本结构最基本的反映,我国上市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6%,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53.7%,上市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偏低。而在发达国家,规模大的公司其资金的筹措能力较强,融资的渠道更多元化,其负债比率更高。但是,我国金融上市公司具有较低的负债比,其中股权融资所占的比例高,缺乏对债务融资的利用,这样便不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发挥,对公司财务造成影响。

(二)较高的短期流动负债水平

公司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比率,即为公司的负债结构,对负债结构理论进行分析,公司较为的合理的负债水平是短期负债比在50%左右时。[2]但是,我国上市金融公司具有较高的短期负债比,其商业银行的资金贷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流动负债水平较高,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的财务造成直接影响,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与资金周转,从而使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增加,是公司经营处于不确定状态。

(三)忽视动态分析

在目前的财务分析中,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对企业的收益状况、财务结构进行静态的反映。[3]但是,对于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没有相应的指标反映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表示。在上市金融公司的财务分析中,动态分析的忽视,便不能对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及时地反映,影响对企业盈利能力、市场风险的及时掌控,不利于企业的安全运行。

(四)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忽视

目前所利用的财务分析中,主要集中于对企业外部信息的分析,例如,注重满足企业债权人、投资人的要求,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因素的分析评估较为重视,而忽视了企业内部预测、决策研究,对企业如何筹资、投资管理,如何收益分配管理等缺乏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了解不全面。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是对企业各种指标、生产水平、经营实力的把握,是对企业问题的及时发现,解决。在我国的上市金融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忽视,不利于领导者对企业状况的了解,企业发展方案的制定,也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我国上市金融公司合理进行财务分析

(一)注重对各种因素的综合权衡

根据企业的历史资编制财务报表,报表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的反映,是对企业未来的估计。正确评价企业的综合状况,需要结合企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国民经济状况、竞争对手情况等,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结合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进行正确的财务评价。同时,还应根据企业的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分析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项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运行情况近系统分析,科学反映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避免风险发生

财务的外部分析、内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两大部分,不仅需要满足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还应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求进行满足。[4]财务分析,应合理区分外部分析与内部分析,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对于内部分析,应根据企业、市场需求,设置合理的分析指标,帮助企业揭示其深层次的财务信息,合理避免一些风险因素,避免潜在缺陷。此外,还应灵活地应用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企业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达到对企业的全面认识。

(三)综合运用指标

注重指标的可比性,剔除不同于会计方法的影响差异,同时剔除个别原因,对企业进近同行业的横向比较。上市金融公司的财务人员还应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指标,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各种方法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从而使财务分析的总体功效得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