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岗位分析范文

财务岗位分析精选(九篇)

财务岗位分析

第1篇:财务岗位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职 财务会计 财会岗位 课程设计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是会计知识最丰富、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结合最紧密,也是运用职业判断最多的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熟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政策法规进行企业日常会计实务的会计处理能力,使学生具备学习后续专业基础的能力,并有助于获取会计从业资格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但是在现有大部分高职会计专业中,财务会计课程仍采用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课程模式,致使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1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设置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也不断调整,试图突破“压缩型本科”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道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仍没有完全突破学科型传统教学模式,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课程具体教学设计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不一致,致使理论和实践相分离。《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应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已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统计核算岗位培养具有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而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却存在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的现象,或是定位偏高,导致选取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匹配;或是目标偏离,以讲授知识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应试为主,忽视财务会计岗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定位偏高,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教学所占用学时数较多,一般每门课程持续近一学期,实践教学一般在理论课结束之后集中一到二周之内完成,学时数较少,教学实施的结果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理论讲授够用即可;目标偏离,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自为阵,人为地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理论知识只注重于以讲授知识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应试为主,与实践教学在结构上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不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和转化,课程的教学设计就不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2 教学模式改革并不理想,仍然没有完全突破“压缩型本科”的学科型教学模式。虽然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在根据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调整、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更能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但由于《财务会计》课程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而且大部分教材的编写都是以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为依据的,所以该门课程的知识性较强,需要记忆的内容多。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大部分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只是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删节了部分较难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没有让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完成对于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认知,致使学生真正走上会计岗位后,感到无从下手,无法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化。

2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按照财会工作岗位设计教学的理念和思路

2.1 课程设计理念。《财务会计》课程的设计以中小企业会计人才质量规格要求为标准,以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手段,注重与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实现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2 课程设计思路。深入企业调研,确定会计主要工作岗位设置;以岗位职责为中心解构和重构课程内容;把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成不同的工作情景进行教学;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主要考核依据,以适应岗位为目标形成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新组织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项目、案例、讨论、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积极开发以真实单位业务为基础的案例教学,用案例促进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同时满足学生实践需求,力争与会计实际工作“零”距离。

3 课程按照财会工作岗位设计的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3.1 出纳岗位。通过学习库存现金的管理,库存现金收支的程序,库存现金结算的核算,银行存款的管理,银行存款的核算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的理论知识。具备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处理现金收付业务和银行结算业务,进行日记账的登记、审核,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专业技能。

3.2 财产物资岗位――存货核算。通过学习存货的内容,存货成本的确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原材料核算,周转材料核算,委托加工物资核算,库存商品核算,存货清查,期末计量,跌价准备,原材料、周转材料收发业务,材料减值准备计提业务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正确运用存货计价方法进行计价,准确计算存货成本,进行存货核算和计提存货减值的专业技能。

3.3 财产物资岗位――固定资产核算。通过学习固定资产确认,固定资产计量,固定资产卡登记,折旧计算,折旧处理,后续支出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处理等理论知识,具备确认固定资产,对其进行正确分类,能够对初始成本计量和后续计量及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处置账务处理等专业技能。

3.4 财产物资岗位――无形资产核算。通过学习划分研发支出,计算摊销和进行账务处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确认无形资产,正确划分研发支出并进行会计处理,能够对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及处置进行会计处理的专业技能。

3.5 对外投资核算岗位――其他金融资产。这部分主要学习划分金融资产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能够准确确认金融资产,对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方法准确运用的专业技能。

3.6 对外投资核算岗位――长期股权投资。该部分主要讲授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使用,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及期末计量核算方法,学生应具有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及期末计量等情况进行账务处理的专业能力。

3.7 销售核算岗位。本岗位学习的内容有: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核算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及税金,审核并填制相关凭证,登记相关账簿,委托代销商品的会计处理,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处理等。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有:掌握各类销售业务流程并能正确核算相关收入、成本、费用;能填制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并登账。

3.8 往来核算岗位。本岗位学习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核算,正确处理各项往来款项的理论知识,具备掌握企业往来款项的主要内容、基本分类及其核算方法的专业技能。

3.9 职工薪酬核算岗位。本岗位要学习关于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的核算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后能够完成对职工薪酬具体内容及核算方法的实际操作。

3.10 资金核算岗位。本岗位需要学习以下内容:接受现金资产投资和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的核算方法,增资、减资核算,资本公积的核算,借款及发行债券的核算等。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有是掌握企业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方式并能进行正确业务处理。

3.11 总账报表核算岗位。本岗位要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进而具备独立编制财务报表的专业能力。

4 课程按照财会工作岗位设计教学的特点

在财务会计课程中按照会计岗位实施教学设计,使学生意识到无论什么岗位都需要掌握必要账务处理技能,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进而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会计计量,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必须具备会计基础理论和实务知识,进而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改变以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按照岗位实施教学,使本课程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各岗位的学习内容直接针对某一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具备岗位技能就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时使教学具有真实感,学生更能清楚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对就业环境的适应。

参考文献:

[1]侯丽平.对高职高专财务会计教学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程艳.浅谈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

第2篇:财务岗位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校 财务流程 流程梳理

一、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规模逐步扩张,筹资渠道渐趋多元化,经费营运量大幅增加,加之市场经济体制渐渐完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务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给高校财务管理提出新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需要。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重要职能之一,而财务流程是财务管理的主要载体。目前高校财务流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财务流程没有完整体系。在财务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流程仅存在财务部门的科室中,没有形成规范性的文件,更没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其次,财务流程随意性强。由于财务岗位经常轮岗,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工作的理解不同,常按照个体主观意识设计财务流程,导致财务流程随意性强,难以体现出财务流程的一般性。再次,财务管理流程导致了控制的滞后,往往表现为事后控制,使对财务管理的评价变成了对过去的评价和总结,无法进行实时控制。总之,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流程,解决“报账难”、“查账难”、“签字难”等问题就必需进行财务流程再造,而再造的重点则是财务流程梳理,只有通过财务流程梳理找准现行财务流程弱点,创新财务流程,实现财务流程管理,才有利于增强高校财务创新能力,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对财务管理职能的需要。

二、高校财务流程、财务流程再造、财务流程梳理涵义

财务流程是指财务部门为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它包含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和输出,是连接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桥梁。因此,财务流程的设计思想、数据采集效率、加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到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每个财务人员都应该了解此流程,更应该了解相关的财务软件。高校财务流程是指存在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具有一定规律的,较为全面的、系统的,经过长期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综合而形成的工作程序或操作规则,具有共享性、共通性、实践性、时效性、稳定性、层次性等特点。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是对业务流程这个动态过程的优化,该理论首次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随后他和詹姆斯.钱皮合著的《再造公司-工商管理革命的宣言》一书提出了财务流程再造问题。高校财务流程再造是在对高校现有财务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工作程序或操作规则进行重新审视及设计,以期达到降低成本、简化流程、增加柔性,提高财务运作效率。其主要是针对高校传统财务流程中的不足与缺陷,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大幅度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节约财务成本,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高校财务流程梳理是指识别高校财务需要再造的流程以及整理、分析现有的流程,它是财务流程再造的重点,能够帮助高校管理者和财务人员了解现有的流程,进而根据财务流程再造目标选择需要再造的流程,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以往工作中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以进一步设计科学、合理、高效的财务流程。

三、高校财务流程梳理意义

1、简化财务工作程序。在财务流程梳理过程中,容易让财务部门的业务人员、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财务工作内容,判断重复作业,多余流程,从而精简冗余流程,清除无效流程,建立合理、简洁、适应财务发展且具有科学特点、便于操作、查询的现代化财务流程。

2、优化财务岗位设置。通过财务流程梳理,能够发现财务各岗位职责分工不够明晰,工作量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定岗、定责、定员的“三定”工作,强化任务的分解和到位,尽可能地减少岗位职责的重复,进一步理顺关系,改革现有的岗位设置,调整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各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加强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内部控制。通过财务流程梳理,对高校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再认识,找出现行各项财务工作中比较薄弱的内部控制环节,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强化关键控制点及重点环节的监督,明确规定处理各种财务业务的职责和程序方法,建立健全以会计制度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4、提高财务服务质量。财务部门作为高校的行政部门之一,也是为教职员工服务的部门。通过财务流程梳理,改进服务流程,减少服务环节,着力解决教职员工报账耗时长、查帐不容易、签字程序繁琐等问题,切实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更加热情、主动地提供优质高效的财务服务。

四、如何做好高校财务流程梳理

1、财务流程梳理范畴。高校财务流程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由于各个财务管理环节的业务特点的差异,其形成的财务流程有所不同,但财务流程是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累积性和传递性,由于各个高校财务组织和业务分工的不同而存在各自的差异,但财务流程具有共通性、共享性。高校财务流程主要包括财务审批流程、财务预算流程、会计核算流程、会计监督流程、信息查询流程及学习流程等,根据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财务管理工作基本流程,旨在规范财务工作,夯实会计核算基础,提高资金效益。如财务审批流程、财务预算流程、会计核算流程。二是财务管理工作辅助流程,重在强化财务监督,理顺财务关系,提高服务水平。如会计监督流程、信息查询流程及学习流程等。高校财务流程梳理重点是针对高校财务目前各项关键业务所存在的不规范的、原先靠约定俗成的工作方法和业务漏洞进行排查,对重要、关键业务的处理流程进行梳理,对流程中各项工作所涉及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予以明确,从而达到明确标准、规范工作、责任到人、提高效率的目的。

2、流程梳理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召开财务流程梳理动员会,由分管财务部门的校领导或财务部门领导主持,要求全体财务部门人员参加,会议须强调财务流程梳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对梳理相关工作的安排。针对财务流程梳理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帮助协调好各种关系,要求财务部门人人要重视财务流程梳理工作。其次成立财务流程梳理工作组,组长可由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财 务部门科室负责人及高职称、业务骨干等会计人员组成。最后在流程梳理前,流程梳理人员需在事前制定梳理计划。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和人员设计出相应的调研问卷,用于了解现行财务流程,分析可改进的方面,通过统一的方法、量化指标和标准图表输出为分析人员提供分析流程改进可能性的工具。如此不仅可以将现行财务流程了如指掌,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流程分析与改进提供了参考的依据。总之,财务流程梳理是一项繁重的任务,需要精心准备,更需要高校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顺利推进财务流程梳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财务流程梳理过程。一是梳理、确认流程岗位。高校对财务流程梳理、整合,首先应对财务岗位职责予以确认。高校财务岗位设置应本着适用、精简、高效的原则,必须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形成决策、监督、执行的三方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岗位设置,一般应设置计划管理科、会计核算科、财务管理科等三个职能科室。二是梳理流程岗位职责。为理顺岗位职能,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使每次工作都程序化、文件化、规范化、制度化,各个科室应列出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每项工作对应的上游岗位的活动、下游岗位的活动,每项工作的大概描述,衡量该项工作的工作量指标等信息。根据各个科室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减少不合理、交叉重复岗位职责。三是明确岗位责任人。明确高校财务各个岗位责任人及其权利与责任,充分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更好地为单位经济发展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高校可在现有财务人员中,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人员进行培养,充实到各个岗位,成为各个岗位上的责任人,让适当的人在适当的岗位和流程上实现标准化与精细化的管理,实现流程中各相关工作的落实。

4、财务流程梳理结果分析。财务流程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寻找再造的关键财务流程。一般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财务流程都需要再造,高校在进行财务流程再造之前,必须通过财务流程分析,寻找关键的财务流程,对关键流程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的分析,这是财务流程再造成功的前提之一。财务流程分析要运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理解和把握现有财务流程的特征、基本内涵和缺陷,分析核心的价值创造流程,寻找价值提升的空间,从而为财务流程再造提供决策依据。财务流程分析应包括外部因素分析、内部因素分析、具体作业流程的效率分析等。财务流程梳理完毕之后,按照财务部门的工作重点、时间安排和人力情况,由工作组将前阶段工作内容进行汇总,在汇总基础上结合财务流程具有共通性、共享性、时效性、层次性等特点,对现有财务流程进行适应性评价,及时发现各业务处理流程间潜在的和显现的断点、漏洞和矛盾,并分析原因,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修正业务处理中不合事宜的地方,实现财务流程再造。同时,通过财务流程信息平台,各高校可各取所需,一方面融入一般财务流程所不具有的新颖性内容,使之得到充实和完善,另一方面各高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高校财务流程。

总之,财务流程梳理关系到财务流程再造成功与否,通过对高校财务流程的梳理、调整,达到简化财务工作程序,优化岗位设置,提高财务服务质量的目的,同时做到财务资源互补,方便师生员工,进一步使高校财务部门精简、高效理财,实现职能性财务向功能性财务的转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适应高校自我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梁勇. 试论高校财务流程管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4)

第3篇:财务岗位分析范文

一、建立与会计岗位分工精细化相适应的单项会计实验体系,提高受训者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分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二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会计行业亦不例外,会计岗位的分工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财政部有关文件中将会计岗位划分为负责人(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共十三个岗位。单项会计实验要体现仿真性,必须突出会计岗位分工,体现会计岗位特征,使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所以单项实验和流程应当是:(1)会计基础;(2)出纳岗位实验;(3)往来会计岗位实验;(4)存货会计岗位实验;(5)资产会计岗位实验;(6)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7)会计报表岗位实验;(8)工资会计岗位实验;(9)费用会计岗位实验;(10)成本会计岗位实验;(11);涉税岗位实验;(12)财务岗位实验;(13)审计岗位实验。注:由于单项会计实验必须与会计教学课程同步进行,因而单项会计实验必须兼顾到教学进度安排。考虑到《成本会计》和《纳税实务》的开设均在《财务会计》之后,故将其相关岗位的实验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各岗位实验内容及目的是:

(一)会计基础部分

实验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结账与更正错误的基本技能。

(二)出纳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和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和签发支票,办理支票借用及报账,库存现金管理,填制结算凭证,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办理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办理各种报销业务,保管各种有价证券、印章、空白支票和空白收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货币资金核算的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及其有关规定。

(三)往来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根据发生的往来业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往来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熟悉各种应收、应付款项账务处理和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债权、债务的确认标准。

(四)存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存货的验收、入库、发出的计价、核算,存货的清查。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存货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存货业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存货业务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五)资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和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资产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与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与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确认与核算,投资损益的计算与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利润的计算与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收入和利润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收入、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有关规定。

(七)会计报表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编制利润表及其附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会计报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报表信息资料的操作技能;了解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八)工资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工资的计算,工资的发放与代扣款项的结转,工资的分配,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经费、住房公积金的计提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工资费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工资费用的核算、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工资费用的构成和有关政策规定。

(九)费用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营业费用的核算,管理费用的核算,财务费用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费用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费用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十)成本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品种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步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批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编制各种费用要素分配表,登记有关总账及明细账,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成本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产品成本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了解成本构成和确认标准。

(十一)涉税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报表并提供相关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涉税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了解我国税收征纳程序及税款缴纳方式。

(十二)财务分析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及评价。

实验目的:全面掌握财务分析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了解财务预测方法。

(十三)审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流动资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长期投资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成本费用审计,利润形成及其分配审计,编写审计报告。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审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项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和操作技能;编写审计报告;了解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方法。

二、建立与会计工作知识综合化相适应的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一方面业务的知识综合化过程越来越深;另一方面业务的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综合化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会计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会计教育要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拓宽自身的业务技能,培养会计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使之能胜任会计行业的相关工作,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多变的竞争环境。为此,构建整体手工实验模块应当遵循:实验内容真实、全面原则、实验素材选择恰当原则和实验角色清晰原则。

整体手工实验模块流程图1:

注:(1)原始凭证审核的教学中包括如何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2)记账,凭证的审核应由主管审核,实际做时可在同学间相互审核;登记账簿注意明细账与总账,由不同的会计人员登记,以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为典型。(3)成本核算以计划成本为典型,并用到其他。(4)期末对账,包括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明细账与记账及凭证等之间的核对。(5)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报表,利润表要求理解所得税的金额调整。(6)成本核算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提高成本控制水平。(7)纳税申报主要完成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的与纳税实务。(8)财务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及时提供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的财务分析报告。(9)报表审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与方法完成常规的审计工作。

(一)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思路

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要求能够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在完成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每章的知识点实验后,对一个企业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的业务进行核算,一般对一个股份制生产企业12月份的业务为实验素材,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核算过程中运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材料的收发按照计划成本进行,掌握货币资金、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实践操作。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经济业务要能够覆盖日常会计核算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受训者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启发式和扩散式思维,即在有多种备选方法的情况下,用其它的方法该如何处理,比较之下增强受训者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受训者一人做所有业务而对岗位意识不清的情况,可采取将每4人划分为一个小组,交替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审核、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使受训者完成不同岗位角色的转换,并培养不相容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的专业意识。

(二)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思路

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但会计核算并不是其惟一的内容。会计行业除了会计核算工作外,还涉及税务、财务分析、审计等其它相关的工作。为了提高受训者的行业适应能力,使受训者能够充分胜任会计行业不同的专业岗位,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内容应该包括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和报表审计。受训者通过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操作,完成会计行业相关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层面的开阔使受训者的岗位选择更多一些,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会使受训者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并得到良好的职业。

成本核算实验内容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熟悉制造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在精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完成成本控制与考核,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纳税申报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在熟练掌握税收实务的基础上,完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各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的实践操作。财务分析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根据特定企业的相关报表资料和财务信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报表审计实验内容主要是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完成报表审计的相关工作,对所审计企业报表的真实性、一贯性和公允性做出合理鉴证,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建立与会计实务操作电算化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

此部分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的基础上以一个核算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完整经济业务为数据源,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财务一体化实验。

电算化会计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一种手段,电算化会计实施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套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软件。以现代财务软件设计的主流思想来看,大多数财务软件都是以模块系统设计为出发点,结合财务工作的流程最终设计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软件。因此“三化”主导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中电算会计实验体系的构建首要考虑的内容便是需要培养受训者哪方面的能力,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时,我们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即可。其次,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我们还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该经济业务数据源的建立应注意既要体现财务各分支子模块的实验内容,又要兼顾财务实验一体化的设计目标。

核心体系构建:根据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的设计思路,其核心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按照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及会计核算的特点,笔者认为虚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是可行的,并且经济业务应涵盖会计日常工作的内容,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等。(2)各子模块系统构建及模块操作流程。从会计工作内容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子模块应包括总账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及财务分析系统在内,各部分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总账系统。主要培养受训学生运用此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凭证处理出纳集成办公各类账表生成与查询账务系统期末处理。

(二)应收应付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应收应付款管理与核算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应收应付系统的初始设置应收应付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应收应付单据的查询与账表的设计与管理应收应付系统期末处理。

(三)工资核算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摊、工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核算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工资核算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系统月末处理。

(四)固定资产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设备管理、折旧计提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系统月末处理。

(五)成本核算管理。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与掌控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成本核算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系统月末处理。

(六)报表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企业各种会计报表编制的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会计报表的初始设置会计报表的生成。

(七)纳税申报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各类税务报表的编制与申报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纳税申报系统的初始设置纳税申报日常业务处理。

(八)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做出评价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财务分析系统初始设置报表分析与管理。

四、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化相适应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本部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建立母子公司之间会计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其核心部分为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流程;其分支部分为公司内部各系统模块和各子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和标准化接口流程。实验目标是: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互动协作式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实现电算化实验从单一企业实验向集团公司集中核算实验延伸,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一)实验室设计

由各个独立的教学实验室构成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基本架构,各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包括总账系统和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等等各模块子系统。

教学实验室的设计可以考虑“多层次,分级别”。所谓“多层次,分级别”首先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之间是多层次、分级别的,某账套可能是一个账套的上级会计主体,也可能同时是另一个账套的下级会计主体;其次“多层次,分级别”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核算的经济业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成几个层次、几个级别,较低级别的实现较简单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高级别的实现较复杂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低级别的按照实现情况可以随时向较高级别过渡。

(二)实验核心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按照“多层次,分级别”的教学实验室设计,各会计账套可以考虑按级次逐级逐层合并(由于受相关条件制约,还较难实现一次性并行合并)。具体各会计账套逐级逐层合并流程如图2所示。

考虑到合并本身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分层的时候安排三层比较合理,具体各会计账套中的经济业务应该涉及多个会计期间(一个会计期间为一个月),各经济业务包含的信息数据可以模拟母子公司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往来业务,但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每个会计期间必须涉及较多的关联交易或内部往来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尽量包括股权投资项目、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存货项目、固定资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内部销售收入和成本项目、内部投资收益项目、管理费用项目、利润分配等等项目;二是其中的关联交易和内部往来核算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三是函数的引用和参数的设计,特别在集团多层级复杂的股权结构下;四是逐级分层合并下要保持合并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五是各账套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六是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

(三)实验分支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关键是处理好母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的具体细节。

首先,子公司要及时生成上报数据并完成相应的数据传递。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函数的引用和参数设计的能力,理解子公司如何接收并生成上报数据等一系列数据传递关系。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接收母公司下发的数据生成本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冲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生成上报数据重新组织本公司各会计期报表对本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其次,母公司要按照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及时进行汇总合并。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内部抵销分录的处理能力,理解各内部项目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各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以及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设计合并报表格式定义抵销分录项目及抵冲分录数据调整各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销分录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并显示错误明细抵销合并项目生成合并工作底稿生成合并报表查询以往所有报表对工作底稿、合并报表及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最后,在具体母子公司操作流程的实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

第一,完整的会计账套数据建立和个别报表数据的生成中所有信息数据要保持和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紧密相衔接。在安排具体账套及其核算的时候可以考虑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简单的安排在较低层次,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复杂的安排在较高层次。

第二,接收内部交易数据并调整个别报表数据和生成抵冲数据时要注意上下级账套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格式的一致性,并可对本账套报表数据进行多区域透视、可变区排序和可变区汇总等操作。

第三,生成上报数据、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时要注意嵌入对象的数据格式要保持一致及平衡验证中的舍位平衡。

第4篇:财务岗位分析范文

关键词 就业导向 应用型本科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校改革进一步深入,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有近一半以上的高等本科院校将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以自觉服务于地方经济,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办学指导思想。

1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分析

1.1企事业单位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财务管理岗位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责任意识、专业素质、爱岗精神、职业操守是企事业单位看重的,另外,一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现代企业还要求员工更具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及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规格中要结合企事业单位对现代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注重综合学生素质培养。

1.2企事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员能力的要求

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适应现代化管理的数学知识,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能系统掌握财务、会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受到财务、会计和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的系统训练,能够组织各种经济实体的资金筹集、资金运作和资金分配工作,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和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

1.3企事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的要求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较丰富的英语知识,能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借助工具书能翻译本专业的书籍和资料;熟悉常用的财务及管理软件;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

1.4企事业对各类资格证书的认可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体现,也是其能力水平的检验,证书可以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在校期间学生可结合课程学习进度和专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分学期有针对性地进行证书的考取,其中一些证书含金量较高,如注册会计师、理财规划师证书等,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准备才能考取。另外,有些证书是学生必考证书,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要通过正常学习,按时考取。还有一些证书对未来工作有较大帮助,可利用在校时间合理安排考取,如驾照等。总之,利用学校丰富的业余时间有计划地获取证书以增加就业实力。

2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岗位工作分析

2.1会计岗位与财务管理的关联

会计岗位更注重于微观业务的核算和监督,财务管理岗位从业务上与会计岗位有一定的重合,但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认同会计和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起到不同作用。财务管理岗位除使用会计岗位相关数据进行外,更加关注于宏观业务,强调从资金角度进行管理,体现资金良性循环条件下的资金增值,涉及企业经济管理方方面面,把对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和收支事项的管理,和企业年度决算、盈余的分配、亏损的弥补乃至企业的债务清偿和剩余财产的分配。正是基于以上原因,30%左右企事业单位将会计和财务管理单独设立,也有50%左右企事业单位鉴于两者的紧密关系,将会计和财务管理岗位混合设立,还20%左右的企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2.2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重点

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考虑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和公司制度的主要特征,以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以财务决策为核心方法,围绕公司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量和风险报酬等基本理财观念,全面阐述财务计划、财务决策与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及财务评价等方法的应用,并着重对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营运管理等三大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

2.3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不仅要考虑当年收益,更加注重面临的风险。综合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企事业将远期战略利益、现实利益、风险管理放在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影响的主要因素加以考虑,企事业单位不在仅仅考虑现实利益最大化,而且更加从系统角度对企业远期战略利益和风险规避同时考虑,以保证在较低风险情况下的企业目标实现可能。

2.4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

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高度反映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高低,信息化程度在一定形式上体现为企事业单位硬、软件的使用程度上,硬、软件可以通过购置获取,但软件使用的程序较好反映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目前,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商品化软件有用友ERP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等,部分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开发使用财务软件,一些中小型企业使用其它财务软件企业开发的软件,如速达、管家婆软件等。

3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

3.1以就业为导向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就是要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依据企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充分考虑财务管理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职业状况,培养面向一线工作岗位、面向基层、具有一定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3.2以就业为导的向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3.2.1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重新定位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早已实现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应用型本科教育已被教育部列为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只有少部分高校将以研究型为主。传统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新形式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定位的变化,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由强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向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转变。

3.2.2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岗位重新定位

依据教育部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岗位定位是学生能在企事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从事财务、科研、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近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在各领域的发展都有较大的提升,参与世界竞争的能力大大提高,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由于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学生同质化现象普遍,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比较常见,也是影响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之一。因此,结合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岗位重新定位为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证券业、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和金融管理实际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2.3以就业为导向的知识结构重新定位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结构需重新定,其目标让学生具备工作过程中所需的财务管理活动专业知识。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中,以课程作为知识获取的载体,结果就容易形成学和做的分离,出现“两张皮”现象,教师只负责教学,学生负责学习知识,但如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却在学校教学中无法实现。改变传统知识结构课程体系设置,而是以企业财务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课程,把知识分解到各工作流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是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3.2.4以就业为导向的素质能力的重新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核算、企业理财和银行理财中心三个方向。因此,人才素质的重新定位为两个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及表达能力,以适应未来企业理财和银行理财中心工作能力要求;二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和专业操作技能,以适应未来企业财务核算的要求。通过两个方面素质能力结合的培养,才能满足学生适应未来日益复杂工作岗位的素质能力要求。

3.3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3.3.1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人才的培养落角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上,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通过体系专业职业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是:紧密结合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遵循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财务管理岗位及岗位群工作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序化课程设计,以职业资格证书为载体,突出职业性、技能性等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3.2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通识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拓展课程体系组成。通识课程体系的开设,主要是为学生掌握后续专业课程体系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开设的课程包括:管理学、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统计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马克思理论和思想、体育、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市场营销、创业创新能力等。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是由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组成,是形成学生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主要骨干课程,包括财成本会计、税法、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系统、资产评估、审计学、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高级财务管理等。拓展课程体系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商务沟通、组织行为学、商务礼仪等,以培养学生沟通和协调能力。

3.3.3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教学注重对课程知识的讲授,教学方法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多以课后作业为居多。学生学习感觉枯燥,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以企业工作流程和业务程序为主线,将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要通过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使用使学生能较快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会贯通。在授课过程中,可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录像等设备,也可用微课程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对工作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甄国红,王娟,张天蔚.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四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2] 丁玉芳.以就业为导向足进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2008(23).

第5篇:财务岗位分析范文

会计主管岗位职责(一)

1、监督日常核算、会计凭证、出纳、税务工作的审核;

2、研究制定会计政策和操作指导,调整会计准则;

3、审核公司财务报表、核对关联往来,合并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

4、根据投资者要求,对外提供财务月报、季报和年报;

5、组织业务学习、培训和会计岗位技能训练;

6、依据费用管理规定,合理控制费用支出;

7、定期组织检查会计政策执行情况,严控操作风险,解决存在问题;

8、协调对外审计,提供所需财会资料。

会计主管岗位职责(二)

1、负责公司经营工作中财务预决算;

2、负责公司经营活动成本分析、核算与控制;

3、负责对公司经营活动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4、负责制订完善公司财务制度,并推动执行;

5、负责公司有关税务申报工作,规范公司发票管理及纳税工作;

6、对各商场财务管理进行指导、管理、培训,规范有关人员行为;

7、负责公司各类费用的审核报销,

8、完成领导交待的其他任务。

会计主管岗位职责(三)

1、审核日常费用报销单据,提交财务总监;

2、会计即日工作安排检查督促,日常负责财务所有会计凭证的审核检查;

3、每月工资表的考勤核算审核;

4、日常促销活动单的审核检查、促销费用及挂账的账务处理、活动的评估分析;

5、落实公司预算管理体系指标核算,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控制和总结分析;

6、协助配合财务经理工作,负责与财务、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沟通信息,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会计主管岗位职责(四)

1、负责审核记账凭证、期末结转凭证并进行月末结账工作;

2、负责月度、季度财务报表编制;

3、负责每月各公司的税务申报工作;

4、负责公司进销存的审核工作;

5、协调公司内部及公司外部的往来账款对接工作;

6、汇总财务部门的相关问题点,完成与各部门的对接;

7、公司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会计主管岗位职责(五)

1.负责总公司及分公司全盘账务处理及外帐,对现金、往来票据、发票进行检查和审核;

2.负责编制公司月、季、年度会计报表及有关说明。按时向公司领导报送真实、准确的会计报表,完整反应财务情况,并进行财务分析;

3.根据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审核费用审批手续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4.负责会计核算,特别对应收、应付等往来账要及时清算和催收;

5.负责票据管理,负责凭证、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收集、装订、归档工作;

6.负责合同管理,保障资金安全,按时计交税金;

7.定期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等财产物品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准确计提折旧费;

第6篇:财务岗位分析范文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区别

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虽然属于同一学科,但是两者毕竟是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因而,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两者在实践教学上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岗位背景不同。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叫教学手段,我国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界定是有区别的,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岗位更多的是从事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前和发生中的预测、决策、分析等,而会计岗位则是更多的是从事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的核算与分析。因此,在岗位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作为我国专业人才输出地之一的高等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从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前和发生中的预测、决策、分析等进行实践教学,而对会计专业则从事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的核算与分析等进行实践教学。(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同。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融资、投资、财务分析、资金运营管理能力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熟练运用财会软件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目标进行的,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围绕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进行的。(三)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根据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在对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尤其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侧重点的不同更为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企业的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财务成果分配等内容;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则更侧重于投资与筹资、往来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费用以及利润等的核算以及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四)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同。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专业,为了能更好的突出两个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将来不同的就业岗位,因此,两个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也各有不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更侧重于资金筹集活动、投资活动、资本运营和管理活动等,如《财务管理综合模拟实训》、《资产评估实训》、《财务分析实训》、《风险投资与管理模拟实训》等;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则更多侧重于会计核算与监督活动,如《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税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联系

虽然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是两个不同专业,但是两者都属于财经大类。因而,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某些课程设置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除了具备财务分析、资金运营管理能力以外,还能熟练运用财会软件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培养除了具备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以外,还能熟练运用财会软件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虽有不同,但是两个专业的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比如,财务管理专业要能从事会计核算,同样会计专业也要能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因此,两个专业开设有相同的实践教学课程,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财务管理综合模拟实训》、《纳税筹划实训》等。(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单一性技术人才培养,转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都是财经类专业,虽有差异,但是高校在进行人才具体培养时,为了突出复合型,让这两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现出了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不分家,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总结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对人才培养的侧重点虽不同,但是又都属于财务岗位,目的是为了符合当今社会的竞争需求。

参考文献:

[1]周书灵.财务管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评《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6(06).

第7篇:财务岗位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 财务危机 预警机制 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26-02

世界经济不断发展,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企业在筹集资金和投资项目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的增多,企业融资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融资难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使得企业财务稳定经营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负债过高、风险性高等情况,如果企业没有好的应对机制,很容易导致企业无法经营。从有关财务预警机制的研究工作来看,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时期。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少数大型企业有一些财务预测信息,但这些信息十分模糊,参考价值不高,在企业决策中很难起到信息支撑的作用。如果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很容易处于被动局面,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能有效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帮助企业持续发展。

一、财务预警机制的功能构成

财务预警机制通常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将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通过有效的监控从而避免财务损失的有机系统。一般来讲,财务预警机制包括收集信息、监测情况、提前预警等。总而言之,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总预警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可以提前告知企业管理者、投资者企业在发展中内部财务运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之外,还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开展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并且通过有效地规避,减少企业要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减少企业要受到的各种冲击。同时,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还能够准确、快速地搜集各种财务信息,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有效依据,进而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二、财务预警机制构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各类财务信息的反馈缺乏时效性

财务预警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对一些风险因素很难及时预警,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不能够及时反馈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预警机制所参考的财务数据一般都是过去的财务信息,预警机制都是通过判断这些数据进行预警工作的,很少针对当年、当季度、当月份的信息进行分析,存在很强的滞后性,时效性和及时性不强,严重影响预警机制的运行,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二)财务危机评价指标不完善、不全面

很多企业在运用财务预警机制时,是使用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作为预警指标的。通过财务数据中的异常波动,反映出企业近期的发展情况和市场情况,具体有:企业的运营能力指标、速动比率、资金流动比率、负债情况等等,这些指标是企业负债情况的评判标准,显示企业当前的运营状况,不能很好地显示出企业销售收益率和现金比率等,这就导致预警机制在运行中没有对现金流进行预测,进而致使预警机制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财务预警十分片面。

(三)财务危机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将管理工作中的中心和重点放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上,十分看重企业的业务发展和市场占有率,对于一些必要的预警机制建设并不重视,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财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只注重对成本的管理,对预警机制的投入十分有限,一般只是象征性地制定一套管理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对预警机制并没有进行监控,有的甚至有只要构建了预警机制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的错误观念,进而导致财务工作人员也忽视此项工作。虽然也会定期对财务问题总结预警数据,但这些数据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很难发现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预警机制很难发挥实效。同时,还有些企业只是为了管理机制健全,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预警机制,而是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预警机制,最终导致预警机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即使在工作中注重此方面的开展,也很难取得实效,且开展十分困难。

三、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的措施和方法

(一)对财务危机的预警反馈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

为了能够保证企业的预警机制能够达到效果,充分发挥预警机制的作用,企业必须对财务部门的设置进行合理规划,详细划分岗位职责,避免一岗多责或者一人多岗的现象,确保岗位全面,人员充足,要在财务部门内专门设置一个岗位,负责对财务预警的分析和监控工作,此岗位直接由财务主管领导负责,突出岗位的重要性。在选拔岗位工作人员的时候,必须严格把关,确保工作人员全面了解预警机制的运行和使用,并熟练掌握工作流程,避免因业务不熟练而不能够发挥岗位作用的现象发生。因为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实施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财务人员并不了解此机制的具体工作,如果在确定岗位人员过程中,因为专业限制没有合适人选,可以对竞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上岗之前,对其进行专门的岗位业务培训,培训之后对所有参训人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选择优秀人员担任岗位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国预警机制的发展必定会逐渐提升,为了确保岗位工作人员能力符合机制发展需求,可以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通过提升岗位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而使预警机制有效运行。

(二)使用健全、合理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

在使用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过程中,主要参照提前设定的预警指标,在对财务工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查看各项财务数据是否达到预警指标,对数据中的一些隐性内容进行分析整理,综合考虑各项数据是否已经达到预警范围。这就要求预警指标的设定必须科学、合理,符合预警机制的要求,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和市场的各种变化,并对这种变化进行合理预测,这直接关系到预警机制的有效性。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指标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销售情况等,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体现企业当年的财务情况。通过分析企业经营中各项财务报表的实际情况,提高预警指标的针对性,在预警过程中更加准确地进行判断,提高风险评估的可靠性。

(三)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内部监控体系

企业要对工作质量的评判标准制定一套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建立监控岗位和部门,对预警机制的各环节进行专门管理,及时反馈工作及概况,对一些问题做到早发F、早治理。企业专门成立预警机制工作小组,将小组工作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当中,由企业一把手作为小组组长,其他各部门一把手作为小组成员,财务部门主管领导作为小组的具体实施者,由财务部门统一协调管理,主要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管理,并且对涉及的相关部门开展跟踪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要重点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绩效考评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查看财务人员的履职情况,防止腐败行为影响企业运营发展的情况发生。另外企业还要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规定财务人员的各项岗位职责,确保财务人员全面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认识,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通过明晰岗位责任,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一旦出现问题要启动责任倒查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在工作中财务人员要互相监督,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四)全面认识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影响因素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危机预警值的影响因素,要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够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优化和完善预警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在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前要对企业财务可能会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与探讨,从外部环境入手,掌握不同的环境因素可能给构建预警机制带来的各种影响,全面分析构建预警机制的影响因素。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措施、科学构架组织结构等措施,提高预警机制的运作效率。对构建预警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保预警机制更加符合企业财务特点,进而贴近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保预警机制的工作质量。

四、结束语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必然会面临市场竞争和市场环境的风云变化,企业必须学会应对各种竞争对手,应对市场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通过完善建设管理工作,提前对一些风险进行有效预警,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预警机制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对将要出现的风险能够提前预警,做好应对准备,尽量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损失,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东.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方经贸,2013(01).

[2]华伟.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的作用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

[3]罗爽,闫书丽构.建工业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之我见[J].企业经济,2009(11).

[4]应朝辉.构建工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分析[J].现代商业,2010(18).

[5]喻永红.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实质及法律协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03):45-46.

[6]谷祖莎.贸易与环境的协调――环境成本内部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3(06):145-146.

第8篇:财务岗位分析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医院;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92-04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及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体系的改革不断深化,其中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给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管理会计体系制度下,如何有效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管理会计相关职能研究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于“管理会计”这一概念的认知起步较晚,在1980年初左右我国才正式研究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其主要的核心功能为对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内容进行计量、报告,从而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管理会计和传统会计之间最大的不同是报告方式不同,管理会计比较注重内部的报告,并将单位经营活动和活动的价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然后对财务等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再予以利用,管理会计可以对单位经济过程进行预测、协助决策、对经济进行规划控制,并发挥责任考核及评价等等的职能,强化单位的内部经营以及管理,促进单位经济效益发展[1]。除此之外,管理会计还具有支持性的职能,在单位制定经济战略、实行Y源合理配置和落实发展目标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而在单位的价值链中,涉及业务的单位管理人员是信息主要使用者。由此可见,公立医院应积极构建管理会计相关体系,推动法人治理的结构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从而使医院更好地发展。

二、管理会计相关体系构建政策要求分析

在2014年,我国财政部指出,管理会计属于财务会计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服务的主体为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需要,并以相关会计信息结合财务和单位业务经营活动,为单位管理人员的规划和决策控制、评价等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财政部还要求事业单位积极构建管理会计的相关体系,以强化预算绩效的管理以及决算、评价等,推进会计创新改革,优化会计人才模式,促进会计工作以及会计事业不断发展和革新[2]。

此外,我国财政部以及卫生部的医院相关财务制度中曾经指出,财务管理目的是为了对医院预算进行合理编制,以明确医院财务情况,并指导医院应怎样依法的组织收入并节约支出,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强化经济管理,如进行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重视绩效考核,同时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强化国有资产的有关管理以及合理配置、利用资产,积极对国有资产的权益进行维护,强化医院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财务控制,预防、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要求公立医院采用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的体制,在院内专门设置会计财务机构,并根据要求配备相关的财务专职人员以及总会计师,完善财务管理体系[3]。

三、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相关组织情况

(一)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相关组织结构

目前,基于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方面看来,该医院已经开始进行总会计师的设置,且市机构的相关编制委员会也在2014年正式发文,同意市属公立医院在院内增设一位总会计师,同时根据院所领导情况进行副职配备。据调查,在2014年有两家医院已经设置总会计师,该设置占医疗机构总数10%,而其余医院则以及维持主管式院长模式以进行医院财务经营管理和组织等,这些医院占总的医疗机构数90%。

(二)公立医院的财务岗位设置以及人员配置情况分析

为研究公立医院财务部门的内设岗位配置情况,现根据19家公立医院的反馈信息,将财务岗位分成核算岗位、管理岗位以及住院/门诊的结算岗位,以下主要对管理岗位以及核算岗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设置以及人员的配置情况。

1.立医院的岗位设置情况。根据调查得知,公立医院财务部门的管理岗位一共设置有15个,具体的岗位设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因为总的研究医院数量一致,因此选取平均值统计医院财务管理以及核算岗位的具体设置情况,并相互对比。其中,以“A”作为管理岗位的设置平均情况,然后再以“B”作为核算岗位的设置平均情况,将A与B相互进行比较,如果结果显示平均水平较低,则代表医院岗位设置的满足度比较低。经计算,得知A为92.3%,而B为97.7%,从这结果看出,A明显比B水平低,可见,表示医院的管理岗位较核算岗位的满足度低[4]。

2.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具体配置情况。在基于公立医院管理岗位与核算岗位的设置情况下,分析医院提供的核算岗位具体人员配置情况,同时对比不同岗位的人员配置情况(见上页表2)。

通过对岗位的实际人数以及预期人数方差进行计算得知,实际人数的方差为0.454,而岗位预期的人数方差为0.601,两者对比的差异并不大,离散度较低。在此基础上,采取算术平均值对管理岗位以及核算岗位的人员配置相关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相互比较。在其中,以“E”来代表管理岗位中人员平均的差异度,而“F”则代表核算岗位中人员配置的差异度,比较E与F值之后,如果结果数值的平均差异度比较低,则代表岗位人员的配置满足度比较高。计算得知E值为71.7%,而F值为30.3%,F值明显比E值小,可见,管理岗位中的人员满足度比核算岗位的满足度较低。

(三)公立医院的财务队伍现状

分析公立医院的年度报表发现,在2014年的年底,每家公立医院的资规模都平均达到了14.5亿人民币,年平均的医疗收入为13.8亿人民币。其中,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数量占据在职职工数量百分之四左右,而在财务人员中,管理人员和核算人员数量仅占总数的1%。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和核算人员数量上,与卫技人员数量之间的比例是1∶69,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配置上明显存在有人力资源稀缺的情况。此外,公立医院财务人员具有高级职称的仅仅只占据总财务人员的2.3%(如下图所示),这也反映出公立医院存在高级人才缺乏的情况。

(四)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相关组织结构。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在不断的改变,病种以及患病人数逐渐增加,疾病谱开始增多、复杂,加上新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无疑给公立医院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公立医院的财务经济管理合理化、科学化、精细化成为了公立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基于患者治疗安全有效的基础下,怎样以最低成本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护理服务,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各大医院重点研究的内容。而研究发现,为促进医院发展,需要财务人员对经营活动预测、决策以及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估等进行财经监督管理,同时组建更为专业化的财务团队完成医院的财务管理[5]。但是就目前来说,市属的三级医院大多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相关组织结构,且没有应用总会计师相关管理模式,从而制约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发展。

2.缺乏合理、科学的岗位配置,难以满足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相关体系构建的需求。从上述的财务报表以及调查情况来看,许多公立医院在管理岗位和核算岗位的人员配置上存在不足,人力资源缺乏,特别是管理岗位,其满足程度比传统核算岗位低。这明显反映出公立医院在管理会计相关控制系统构建中,存在对体系的重视度低、认识不足以及整体设计不完善、缺乏合理的资源配置等问题。

四、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改进策略

(一)实行总会计师的制度,以优化组织管理构架

目前,随著医疗体系的不断改革,构建公立医院的管理体系越来越重要。因此,公立医院应该顺应时展潮流,积极建立专业化以及独立化的财务团队,以负责日常公立医院的总体运营以及资源规划、决策等。并建立完善的总会计师相关制度,构建财经管理的相关组织体系,使得公立医院内部财经管理逐渐朝着精细化以及专业化发展。因为在推进医院改革中,医院做出的发展和调整决策等都会直接影响医院的资源使用以及配置情况、效益等。同时,财务经营管理质量以及水平等还会影响公立医院的改革深化和发展水平,所以应该予以重视。而总会计师的相关制度是财务经营管理组织以及人员的保障,因此建议公立医院积极建立健全的总会计师相关制度,并贯彻落实到实际中,不断改进财务经营管理相关领导结构;优化公立医院的财务营运效率,使得资源配置和资本性投资等财务经营活动逐渐高效化、专业化,以满足公立医院管理的发展需求,推动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6]。

(二)重视财务管理相关职能,建立健全管理会计的体系

为满足医院的管理制度发展需要,医院应该明确自身的整体发展战略,合理定位核算职能以及管理职能,不断完善与改革相互适应的相关财务组织构架,加强管理职能,并提升自身内部治理的能力,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总会计师相关制度,积极采用集中管理式的分级统一、高效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组织结构,使得传统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之间相互分离相互协作。同时,公立医院的财政部门还应该对财务岗位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如管理岗位应该积极发挥其管理会计的职能,职责为管理公立医院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同时对医院财经管理以及运行进行科学的统筹管理,以规避医院财务风险,强化内部的监控体系,为医院财经决策给予支持;而核算岗位的职责主要为进行日常公立医院的财务核算,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财会制度以及财经法规等,为医院提供真实、合理的核算结果,并制成财务报告收外界监督[7]。在设置合理的财务岗位下,公立医院还应该基于其功能定位、收支、对社会的服务量以及资产规模等,科学配置财务岗位人员,并财务管理的相关职能,深化管理会计的贯彻落实。

(三)重视财务队伍的人才建设,强化人才储备

为了推动医院财务部门相关职能进行转化,使得管理会计和医院财务会计之间进行有机结合,公立医院应该重视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以及转型。同时,在财务管理者培养上,医院除了需要重视其对于管理会计相关体系构建的作用及认识上,还应该给予管理者进行卫生、信息经济学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知识培训,并在集成培训过程中,重视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以及知识运用的积累,构建系统培养体系,强化人才储备。

结语

从上述研究可见,在基于管理会计相关体系制度的构建下,为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医院应该完善其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构建健全的总会计师体系,重视成本核算。其次,公立医院还应该重视人才团队的构建,合理进行资源配置,科学设置财务岗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从而促进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满娘.公立医院改革的财务管理新模式探讨[J].财会学习,2016,(23):77-78.

[2] 田斐.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分析的实践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6,(4):81-83.

[3] 贲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3):71-75.

[4] 刘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及实践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6):15-16.

[5] 葛杰.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与“异常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6,(19):55-56.

第9篇:财务岗位分析范文

一社会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工作能力的需求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社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呈现新的变化:既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又要求毕业生具有与会计岗位相关的综合能力。概括来说,就是要求会计毕业生具有一专多能的工作能力。

(一)专业能力需求

会计专业能力是指会计人员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业务能力。会计专业能力属于会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核心工作能力。近年来,社会单位在选聘会计毕业生时非常重视对会计专业能力的考察,由以往的片面重视学历,向不唯学历,更重视实际能力与工作经验转变。社会单位一般设置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四类会计工作岗位,涉及的会计工作内容大致包括总账、报表、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核算、往来结算、库存核算、资产管理、财务分析、出纳、审计、内控等方面。社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专业能力的需求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账务处理能力

账务处理能力是社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专业工作能力的核心要求。账务处理能力是指对各种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会计报表进行科学登记和处理的能力。具体包括(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2)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者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包括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三类);(3)根据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特种日记账(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有关的明细分类账;(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6)将特种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账中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7)根据经核对无误的总账和有关明细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2成本核算能力

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要求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过程。也就是把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发生的费用、支付生产工人的工资,以及一切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支出归集后,分配到各个产品成本里面去。

近年来,企业在选聘会计毕业生时加强了对应聘人员成本核算能力的考察,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面试素材和会计核算资料,重点考察毕业生在单位成本核算方面所掌握的方法、程序与技巧。另外,出于应对激烈成本竞争和降低经营成本的需要,一些企业在招聘会计毕业生时,还要求考察应聘人员在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方面的方法和能力,拓展了对成本核算能力的考察范畴,反映出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与时俱进。

3纳税核算及筹划能力

对会计毕业生来说,纳税核算及筹划能力是当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最为看重的技能之一。企业普遍要求会计毕业生首先熟知企业纳税核算的具体方法与流程,能够从事依法计税、缴税业务;其次是要求会计毕业生同时具有纳税筹划能力。纳税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财务决策、会计核算、投融资、生产经营、法律法规与政策等多个方面,根据原理、方法和手段的不同,纳税筹划又可分为节税筹划、避税筹划和转嫁筹划三种形式。良好的知识储备是开展有效纳税筹划工作的基础,要求会计毕业生熟知国家税法与政策,能够在企业现有生产经营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政策,依法筹划企业应缴税收,帮助企业合法、合理避税和节税,减轻企业税负,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会计电算化能力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的常备工具,办公自动化与无纸化办公已是大势所趋,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技术,也是会计工作革新的必由之路。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会计工作从手工操作过渡到电脑化、自动化、信息化,提升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因手工操作带来的错误,并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集成与分析,为企业科学开展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而,近年来社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日益重视,以致会计电算化能力已成为企业选聘会计毕业生时的必查项目。

具体来说,社会单位具体关注如下会计电算化能力:一是对支持会计工作的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譬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二是与财务会计业务工作相关的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也就是利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三是按照企业财务工作的需要,自主开发编制实用财务会计软件,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化水平的能力。

5涉外会计业务能力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商对华投资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均大幅增加,涉外企业日益增多,其对涉外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迅猛增长。据统计,在调查的36家外资企业中,有22家企业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包含交易凭证、结算单据和会计帐表等),有7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还有1家企业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除了要求熟练掌握中文背景下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外,涉外企业对会计毕业生业务能力的需求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具备熟练的外语听、读、写能力;二是能够熟练处理外文背景下的会计业务;三是能够熟练操作运用外文背景的财务会计软件。

6财务分析与写作能力

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早已大大超越了传统账房先生的范畴,企业更大程度上把会计人员视为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要求会计人员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掌握企业的成本费用状况,并能够以财务管理的视角,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费用状况进行深度分析,发现企业运营的不足,提出改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费用的建议,直至撰写形成各种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由此看来,会计毕业生仅仅掌握如何处理会计业务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财务分析以及写作财务会计报告能力的培养锻炼。

(二)综合能力需求

要求毕业生一专多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也是近年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会计毕业生能力需求的重要特征之

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掌握与会计岗位相关的多种知识,具备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

会计学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企业要求毕业生不仅仅掌握会计学的专业知识,还应广泛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它理论知识,包括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业务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价格管理、投资管理、金融保险、财经写作等方面,并且能够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为企业排忧解难。譬如一家在深圳从事塑胶玩具生产经营的公司,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求毕业生具有“运用财务管理知识分析企业经营活动并提出经营建议的能力”。经了解发现,这家公司实行的是产品线事业部制,各产品线生产型号、生产量的大小完全由其经营利润来决定,因此,公司实行的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公司的CEO要求财务会计人员每月、每季度撰写经营分析报告,分析每个型号产品的盈利水平,并提出下一阶段的生产建议。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该公司要求会计毕业生除了掌握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塑胶产品生产知识,熟知塑胶玩具的市场行情以及行业环境,同时具备较强的经营分析能力和分析报告写作能力。曾有某公司的财务总监认为,会计人员既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专才,同时又是企业的通才,从上述案例出发,我们不难理解这位财务总监所持观点的涵义。

2具备处理和协调相关岗位业务关系的能力企业是社会产业链上的一个节点,企业内部每一个岗位也是企业运作链条上的一个节点,而每一个节点的效率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率。实践证明,团队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而如何保持企业内部各岗位间的协调并进,是形成团队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毕业生的工作协调能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会计毕业生能够妥善处理会计岗位与其它岗位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善于化解与相关岗位间的工作矛盾,理顺业务往来关系,增进岗位人员间的团结,形成工作合力。实践证明,会计毕业生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财会岗位一般肩负着引领企业人员实施降本增效的职责,财会人员眼中时刻盯着企业的各种费用、运营成本和利润,并对企业费用、成本实施的严格控制,以致财会岗位很容易与其它业务岗位在费用支付和成本控制方面产生矛盾。当矛盾和误解生成后,如果财会人员无法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协调和化解,势必会影响相关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企业的竞争合力。

3具备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

当今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的及时更新,无论是对企业创新还是个人发展都至关重要。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是企业对所有类别毕业生的总体要求,但对会计毕业生来说有着自身更高的要求。

其一,会计工作是一项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紧密相关的工种,国家税法、税率变更,会计准则更新,乃至企业内控制度的修订,都会给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学习和跟进;其二,会计工作需要借助其它工具,譬如计算机软件(财务软件、税控系统、ERP、平衡计分卡等),这些工具的更新换代比较快,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能够及时跟进学习和调整;其三,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员工,能够自我开展学习,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为企业节省一笔可观的培训费用,这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二会计本科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主要差距

与当今社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高标准、严要求相比,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尤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际动手能力偏弱

调查发现,会计本科毕业生已经普遍掌握较为全面的会计理论知识,知识面比较广,涵盖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方面,许多毕业生还考取持有会计上岗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多种相关资格证书。可是,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尽管会计本科毕业生已经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但其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却普遍偏弱,主要体现为会计账务处理能力、会计工作应变能力、会计业务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不足,进入岗位后,较长时间内不能独立承担和处理会计业务。这在总体上反映出会计本科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脱节,难以适应社会单位的实际需求。对现今的会计本科毕业生,曾经有一位在深圳某企业工作的人力资源总监如此评价:应聘回答问题时滔滔不绝,理论满天飞,而实际工作时难辨东西,束手无策,活脱一个书呆子。也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远不及高职和中职毕业生。上述专业人士的种种评价,突出反映了当前会计本科毕业生具有理论知识有余而实际能力不足的特点。

(二)综合能力偏低

会计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种。以成本费用为纽带,会计岗位需要与其它相关岗位发生密切的业务往来,因而,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妥善处理与会计业务相关的其它工作。而事实表明,会计本科毕业生所缺乏的正是这种一专多能的综合能力,无论是处理与会计关联的其它业务,还是工作岗位间的协调,或是自身素质的提升,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与用人单位提出的一专多能的总体要求差距较大。

(三)纳税核算及合理避税能力缺乏

依法纳税是全体企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但同时,纳税额度又是企业与征税机关博弈的结果。当前我国企业的总体税负普遍较重,在依法缴税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纳税核算,合理合法避税,降低企业税负水平,增加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已经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企业普遍认为,合理进行纳税核算以及帮助企业合法避税的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最应当学习和掌握的能力。但遗憾的是,据企业反映,会计本科毕业生最缺乏的正是这种能力。企业普遍认为,会计本科毕业生对纳税核算以及合理避税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基本上难以帮助企业进行合理合法避税,降低税负。

(四)财务分析与撰写财务报告能力不足

能够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提出相应的财会专业意见,并撰写有深度的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会计毕业生的主要期望之一。但是,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来看,会计本科毕业生普遍未具备这种能力。主要问题有:1财务分析的思路与方法不够科学,未能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对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财务成本费用问题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察,所形成的财会意见及建议亦较为肤浅,实用性较差;2无法撰写出有深度的财务会计分析报告,对企业管理决策缺乏有效支持。

(五)成本费用总体统筹能力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