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范文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精选(九篇)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

第1篇:儿童读物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后发展地区城市 儿童成长 儿童文化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03

一、调查概况

近年来,随着中央加大对广西发展的支持力度,作为广西首府的南宁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南宁市开始由一座普通的南方省会城市向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转变。然而,巨大的机遇总是与巨大的挑战相伴随。本课题在此背景下,以儿童文化为研究对象,选取南宁市作为调研地,分析在后发展地区城市之中儿童成长发展的新特点。本课题坚持文献研究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抽样的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笔者于2010年8月15日至8月30日在南宁市新华书城、图书批发市场、广西科技馆、南宁市星湖小学、南宁市红星小学、南宁市天桃小学及南宁市七星路部分社区等地发放问卷。调查共抽取学生50人和家长60人。其中学生年龄跨度为9岁~13岁,所在年级跨度为二年级~七年级。由于截至2009年,南宁市青秀区小学生人数为36188人,其中男生19650人,女生16518人,所以调查男女学生比例保持在14:11。调查对象中家长设定为他们的孩子正上小学且年级低于初三。由于后发展城市中父亲更多地承担家庭收入责任,教育孩子的任务更多是落在母亲身上,所以本次抽样中家长男女比例保持在17:43。

此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考察儿童价值认知发展状况及家长对儿童价值认知发展状况的反应现状。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状况、儿童兴趣班辅导班参与现状、学生校外时间安排情况、儿童阅读观看课外读物及动画片情况、校内学习情况、家长与子女互动情况。

家长对儿童成长变化关注状况也是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家长的基本状况、家长为学生报名兴趣班辅导班现状、家长与子女互动状况、家长对儿童课外读物及动画片质量反馈情况、家长期望状况。

二、后发展地区城市发展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一)南宁市城市发展的特点

2010年第一季度,南宁市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6元,同比增长10.28%,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消费支出3087元,同比增长2.56%,生活消费支出增速比收入增速低7.72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56.25亿元,比年初增长10.05%,比上月末提高3.02个百分点。在消费结构方面,全市消费市场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据市统计局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88亿元,同比增长19.84%,增幅比2009年同期提高1.66个百分点,比全区高1.2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9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0亿元,同比增长19.33%,增幅比2009年同期提高了1.9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平稳增长。

南宁市近年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扩大各类小学规模,据广西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的统计,南宁市2010年的学校数量为1515所,校均规模为284.30人/校;而2005年的学校数量为1657所,校均规模265.13人/校。即2010年相较2005年虽然学校数量有所下降,但是学校规模相对提升。另一方面,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据广西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的统计,2005年南宁市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为1173.7元/人,而2009年则提升到了2631.63元/人。相比之下,全国2005年的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为1327.16/人,而2009年为3356.85元/人。可见南宁市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与全国水平虽仍有距离,但值得欣慰的是其增幅仍正向全国水平看齐。

(二)儿童文化的特征

后发展地区的转型期社会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儿童文化的影响上。但儿童文化的内涵广泛,包罗万象,本文从以下角度概括其特征。

1.“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核心或者说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的价值判断”。即儿童文化是儿童的一种价值判断,且儿童的这种价值判断相较成人的更为直接、形象化、生动灵活。比如在描述事物时儿童相较成人更倾向于用比喻、拟人等方式传达信息。

2.儿童文化是儿童在课内外学习、生活娱乐中形成的,受到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影响的价值判断。

3.儿童文化是一种屏障式的存在,它确保儿童享受儿童时代的纯粹。然而,随着近年来化对儿童文化侵袭倾向越发严重,儿童文化能抵挡化影响的年限向前推移不少。饱受争议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就是化侵袭儿童文化的典型表现。

(三)南宁市的发展对儿童文化的影响

1.调查结果与分析。

社会与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一座城市就是一个社会,城市的发展变革对其中居民特别是儿童的文化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问卷制作的过程中,笔者主要针对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城市出现的新特点,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居民消费结构不断调整,休闲、家电、汽车等大类商品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分析这些变化给儿童带来的影响。专注于考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给儿童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又对儿童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儿童参加课外学习情况。

通过分析问卷统计的结果,儿童参加课外补习班的情况较为普遍,并且儿童参加的课外补习班数量较多。这说明儿童不仅获得了越来越优质的学校教育,同时儿童的课外素质教育也在发展,儿童愈发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与爱好,开拓视野,全面发展。

通过给家长发放的问卷,我们发现儿童家长对于给儿童报名兴趣班的态度也趋于理性。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儿童参加兴趣班的态度,普遍是希望孩子真正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开拓视野,全面提升各方面的文化素质。

(2)儿童文化娱乐方面。

从以上数据统计的结果不难发现,当下南宁市父母对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重视,而儿童对于各类书报刊物也能够渐渐形成独立的欣赏态度。这对于儿童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认知是非常有帮助的。

(3)儿童表达意见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相当大一部分的儿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在学校方面,教师给予儿童较大的观点自,并且营造出较和谐自由的意见交流机会,让大部分儿童敢于并且能够在课堂上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在家庭方面,父母也相当重视儿童的话语权问题。儿童对于自己观点的捍卫程度,对于自己话语权的珍惜程度体现了儿童的自我意识存在状况。儿童在这种言论自由的环境之下,更能形成独立的价值认知。这对于儿童文化发展有良好的影响。

(4)课外时间分配。

伴随城市的发展,竞争氛围日益浓烈,越来越多的儿童感受到竞争的激烈,而趋向于选择呆在家中学习或参加补习班,而不是外出与小伙伴玩耍。并且,很大一部分的儿童开始对因玩耍而造成学习时间不足产生担忧的意识。

根据调查结果,越来越多的南宁市儿童认为,当前的很多儿童读物和动画片一味说教,越来越无法满足他们对于知识文化、娱乐放松的需要。

2.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南宁市的发展对儿童文化的影响是两面的,既有良性的促进儿童文化发展的一面,又有不良的对儿童文化发展起到一定负面影响的一面。

(1)良性影响。

一是儿童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南宁市儿童在校外的素质发展获得丰富的空间,儿童在校外兴趣班以及课外读物方面存在较多选择机会。除此之外,儿童还能够通过大量的课外读物汲取知识,获得其价值认知形成所需要的营养。这些都是儿童教育水平全面提升的表现,这对儿童文化的形成具有良性影响。

二是儿童与成人的平等对话机会增加。作为后发展地区城市的南宁市,一方面巨大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大批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涌入,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促使本土市民的文化水平提升、观念转变。这一批家长促使南宁市在教育儿童的理念上,更多地呈现出将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来关注的特点。这种氛围之下儿童与成人的平等交流增加,有利于儿童形成相对独特的儿童文化,并且更好地保存儿童文化的特质。父母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珍惜话语权,儿童注重自我观点的表达,这样双方都能重视儿童的自我意识,对儿童发展具有良性影响。

(2)不良影响。

一是父母角色缺位对儿童造成影响。后发展地区城市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其父母多为受教育水平较高,是后发展地区城市社会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其父母因工作繁忙而长时间独处或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成为城市留守儿童的情况很常见。这一批城市留守儿童,相对农村的留守儿童拥有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提升机会,但同时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大部分儿童在课外选择不与同伴在外玩耍。据问卷的统计结果,这部分孩子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相同年龄层的孩子交流、玩耍、共同面对问题,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二是大众传媒观念转变对儿童产生影响。大众传媒对大众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加上儿童对儿童节目越发觉得乏味,无法接受,就会促使儿童追逐成人节目进而习惯成人的价值认知,从而导致儿童的价值认知超越年龄层次,形成一种被化侵入的不纯粹的儿童文化。

三是消费结构变化对儿童产生影响。南宁市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驻,城市的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贫富差距逐渐出现在儿童的视野。作为价值观尚未能完全形成,消费观念尚不清晰的儿童,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其文化的形成。儿童价值认知的纯洁性可能受到消费结构改变、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影响,可能加快儿童理解、接受成人的价值观念。这本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城市发展和贫富差距加快了这个过程,就导致儿童文化的遗失。

三、发展儿童文化的建议

鉴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对儿童文化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笔者认为,要更好地促进儿童文化的发展,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几个方面必须共同努力。

(一)学校应适当增加家校活动

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深远,但由于后发展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儿童的家庭与儿童的学校接触相对较少,两方对儿童文化发展的投入力量较为分散,适当增加家校活动有助于双方加强联系,集中力量促进儿童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家庭应当加强平等亲子沟通

部分父母对于儿童成长的长时间缺位已成为难以避免的普遍现象。笔者认为,父母抓住与儿童相处的时间,加强亲子间平等沟通,增进情感交流,就成为避免儿童文化向成人化或不良风气方向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社区应当建立促进儿童交流的相关组织

儿童文化难以发展起来,很大程度是由于儿童之间缺乏交流的机会和平台。社区作为儿童日常生活重要的场所,让儿童之间形成良性影响,形成一个拥有不过度受化影响的价值认知非常有必要。随着近年来南宁市的发展,各个住宅小区开始形成相对独立的社区,因此建立社区儿童组织的条件已经存在。社区儿童组织可以由每个社区的居委会等部门或者社区中关心儿童成长的家长组织建立,通过组织儿童自主决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共同上兴趣班等方式增进儿童之间的联系,建立属于儿童的精神家园。

(四)社会应该完善儿童读物、儿童影视作品的制作开发

鉴于汲取知识和形成价值认知更多的时候是由儿童自己完成的,儿童读物、儿童影视作品就是儿童汲取知识、形成价值认知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社会上的儿童影视作品、儿童读物良莠不齐,无法跟上儿童快速发展的精神文化水平,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儿童转而关注成人读物、成人影视作品。完善儿童读物、儿童影视作品的制作开发既能帮助儿童发展价值认知,又能确保儿童文化平稳发展。

综合上述,儿童文化是一种儿童的价值认知,受到后发展地区城市的影响,儿童文化在这种影响下呈现出一种成人化趋向。只要社会给予儿童文化发展足够的关注度,相信还可以确保儿童文化的纯洁性。

后发展地区城市对儿童文化的影响说到底就是一种社会环境的变革对其环境下居民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青年型城市尤为显著,但并不是说这种影响只在青年型城市出现。事实上,南宁市的现象只是一个缩影,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许多城市对儿童文化的影响都相当显著。这种影响带来的问题,是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必经的阵痛。只有经受住这一系列问题的考验,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让・雅克・卢梭著,方卿译.爱弥儿[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尼尔・波兹曼,吴艳莛译.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龙应台,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5]程丽英.解读儿童文化――兼析童年真的消逝了吗[J].当代学前教育,2008(3)

[6]王争艳,侯静.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教育,2002,18(4)

[7]马以念,苗雪红.性别因素与儿童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2(2)

[8]齐学红.儿童:一个悖论式的存在[J].教育科学研究,2002(1)

[9]边霞.论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2000(1)

[10]袁宗金.是谁蒙住了儿童的眼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2)

[11]刘晓东.论儿童文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2)

[12]边霞.儿童文化与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1(3)

[13]申继亮等.当代儿童青少年的研究进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4]马维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2篇:儿童读物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

儿童绘本 日本 启示

一、绘本的内涵与外延

绘本也叫“图画书”,英文称Picture Book,日文称“绘本”。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给出了这样一个公式,比较形象:文+画=带插图的书,文×画=图画书。在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经典儿童绘本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学龄前儿童读物中70%是绘本。绘本书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培养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儿童绘本大致可分为低幼儿童绘本、学前儿童绘本。在低幼儿童绘本读物中,既有美术的色彩、线条、构图形成的视觉美,又有文学中的词汇、语句、结构构成的语言美。画面生动、色彩艳丽的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对于尚未掌握文字,但求知欲旺盛的孩子而言,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被日益重视。走进书店,陈列着的低幼读物不少,但多以与幼儿园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读物、益智类迷宫、手工、涂色等幼儿读物为主。这与目前我国整个文化氛围及教育体制还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有关,因此,这些书籍中不免存在着功利主义的思想。

二、国内儿童绘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儿童绘本这种新型的读物逐渐引入中国市场,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童书出版样态的更新和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其出版呈现出持续高涨的势头。但同时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前国内儿童绘本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引进外版占主导。在出版的儿童绘本中,引进版儿童绘本约占市场份额的90%。且引进版儿童绘本一直是国内畅销书排行榜的主导,其中日本引进的绘本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当当网2010年度少儿图书畅销榜的前五位中,就包括了两个日本儿童绘本。这些绘本用多年的市场积淀带给中国出版社丰厚的经济回报,以其卓越的人文理念和审美力量为我国原创绘本真正做到“以儿童为本”提供了借鉴, 更为中国童书“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国际交流的平台。[1]但同时也应注意到这类图书由于运作比较成熟,风险小,见效快,无法使相关出版社得到开发原创作品的动力。

2. 国内读物创新少、克隆多。就现在的儿童绘本而言,或多或少都存在克隆的现象。一旦某一出版社有了较好创意,其他出版社便纷纷效仿,以至于市场上的绘本篇目相近、内容大同小异、彼此雷同的。由于缺少创新意识,只是简单的克隆,因此无论是内容的创作还是绘画的水准,对儿童的吸引力都明显差一些。我国原创的绘本很少,没有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扶植和引导,大部分作品不符合儿童绘本的要求,不适合幼儿阅读。

3. 出版社整合力度不够,市场需进一步培育。国内绘本出版市场比较混乱,基本上各自为政,缺乏龙头出版社,各出版社资源共享程度低,做大做强需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国内缺乏专门针对儿童绘本的相关奖项设置,政府职能部门引导和培育市场的政策引领性不强,儿童绘本市场相对成熟度和品牌出版社集中度相比临近的日本相差很多。

4. 创作理念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和转变。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需要开发不同的绘本,所有编创人员必须对儿童心理、脑生理等进行细致的研究才能把握之。国内目前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对儿童缺乏全面、系统研究。一些少儿出版业业内人士特别提及现在国内少儿读物界颇有意味的三句话:“别按照大人对我们的理解认识来写关于我们的书”“希望不要老是以大人的口气来写书教育我们”“你们的书不贴近我们的生活”。

三、日本经典儿童绘本赏析

我国儿童绘本读物发展起步较晚,其出版发展较快,但内地这块市场远未成熟。因此,学习和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对国内儿童绘本读物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日本著名的儿童作家佐野洋子所著的《活了100万次的猫》是一本在日本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描写了生与死以及爱,读了一百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2]

当读者看到这个书名时,肯定会觉得很奇怪:猫怎么可能活100万次呢?

书中讲的是一只虎斑猫。有一次,它是国王的。国王爱打仗,打仗时,总把它放在篮子里。有一天,猫被飞来的箭射死了,国王很伤心,可猫自己却不觉得可惜。有一次,它是水手的。水手总带着它,环游世界。有一天,猫掉进水里,淹死了。水手伤心极了,把它埋在土里,可猫自己却一点儿也不伤心。后来,它成了魔术师、小偷、老婆婆、小女孩等人的猫。每一次,当猫死了之后,它的主人都很伤心,都哭了,可是,猫自己却从来没有哭过。后来,那只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野猫。这一次,它成了属于自己的猫了。许多母猫都想成为它的新娘。但它都回绝了。最后,它娶了一只美丽不语的白猫做妻子。白猫生下了许多可爱的小猫。有一天,白猫死了,那只从没哭过的猫竟然破天荒地痛哭了起来,而且,一哭,哭了100万次,直到一天中午,那只猫自己也老死了。临死之际,那只猫终于明白了:只有懂得真爱,善待挚爱,一生才会死而无憾!

四、日本经典儿童绘本的启示

(一)对儿童绘本创作方法的启示

1. 儿童绘本的选题。儿童绘本的鲜明主题往往是作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绘本打动儿童读者的力量,往往来自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儿童绘本的主题涉及认识、心理、道德、情感、生活等各个方面。独立与自主、自我接受与认同、平等、相互包容与尊重、关怀与合作、个性发展等成为许多儿童绘本宣扬的“主旋律”。《活了100万次的猫》,以其“珍爱生命,关注挚爱”的鲜活主题,成为一部让人读了百万次也不会厌倦的名作。

2. 儿童绘本的选材。早期阅读旨在帮助儿童逐渐接近书面语言,引发他们对文字的好奇感和探索欲,帮助他们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为更好地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由于早期阅读活动是通过儿童文学读物展开的,因此应让儿童了解文学作品的多种体裁,乐意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等。儿童绘本的创作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其中以童话故事、诗歌、谜语居多。上文提到的《活了100万次的猫》,其体裁为童话。同时幼儿语言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偏爱于有音韵节奏的语句及不断重复出现的语言,因为这些使他们产生了悦耳动听的乐感,以重复结构形式出现的语言增加了绘本的趣味性。《活了100万次的猫》故事中,这只猫先后成了国王、魔术师、小偷、老婆婆、小女孩等人的猫,其叙述时采用的句子和语法结构基本一致、不断重复出现,让儿童读者感到极其亲切、易读易懂。

3. 儿童绘本的内容选择。儿童绘本之所以受到绝大多数儿童的喜爱,往往不仅仅是因为绘本的生动语言、精美图画,更重要的原因是绘本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使儿童能从绘本之中找到自己或自己身边人的影子,无论故事情节多么离奇怪诞,画面怎么夸张,总能在阅读绘本时产生熟悉感,进而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活了100万次的猫》一开始便以很强的画面感、细腻的美感呈现在读者面前,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主人公那只虎斑猫则呈现出很强的现实感,体现在绘本的画面和文字表达上,儿童读者大概也会感悟到那种不可思议的现实感,从而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也许日后有一天,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解读作品的寓意。如果绘本缺乏真实感,脱离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是不会有儿童喜欢的,他们不会要求再看第二遍,并很快会将其忘记。

4. 儿童绘本中的图画处理。儿童绘本中图画起到“主角”作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完成讲述作品内容的主要任务。单本儿童绘本通常在20页到50页之间,每页均由大量的图和少量的文字构成,要充分利用所有的图画和文字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有趣,就须强调图与文的配合,强调画面的叙述性、连贯性,也就是说图画跟文字一样,其必须具备展现故事情节的作用,在日本的儿童绘本封面、封底、扉页、甚至环衬都有插画,这些插画不是孤立的,它们与绘本内页插图共同讲述着同一个故事,整本书是一个故事的整体。《活了100万次的猫》封面上,一只绿眼睛的猫威风凛凛地双腿直立地站着,毫无畏惧地注视着你。这种画面感十足的封面如此地吸引读者,让人猜想这只猫是谁?究竟有什么事要发生?同时读者可以通过绘本中的画面阅读出许多文字并没有讲述或者涉及的内容与情节。该书最后一页的画面是一幅平静的风景画,猫不见了。猫死了,其没有永生,世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但这只猫会转世活在读者心中。

5. 儿童绘本中的文字处理。针对绘本所取材的文学作品篇幅长短不同,采用的编创手法有所不同。诗歌由于篇幅短小,可通篇选取;而对于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为了减轻幼儿的阅读压力,可对原作进行适当的精简,删减一些细节、提炼情节主干,凸显人物对话,淡化细节描写。绘本中的文字是串联作品全部内容的线索,而主干之间的断续、空白等细节可以在图画上加以体现。

(二)国内儿童绘本市场的开发与培育

1. 对引进版儿童绘本做好本土化工作。选书是关键,要选择那些适合中国国情的优秀之作。在征得授权方同意的前提下,从材料、工艺、版式设计到图书定价,使之更适合中国读者的阅读欣赏习惯和消费需求。2. 对于原创儿童绘本要下大气力进行扶持及培育。3. 积极争取与日方出版社合作开发儿童绘本。早在2005年,蒲蒲兰绘本馆公司董事长坂井宏先生在中国考察时,就希望能与中国的优秀作家合作,开拓绘本市场。同年9月,国内首家与日本合资的儿童绘本书店在北京开业,标志着国内儿童绘本走上了与国外合作开发之路。纵观近几年中日儿童绘本合作状况,其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很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积极促进双方合作。当前儿童绘本市场虽说尚不成熟,但前景看好。读图时代到来,儿童绘本也必将迎来自己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陈宁.儿童绘本中性别教育理念的突破――兼论对中国童书出版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2(5).

第3篇:儿童读物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儿童图书;出版策划;畅销书

一、我国儿童图书出版的现状

儿童图书在图书市场中是所占比重较大的一个图书门类,据“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少儿类图书稳居图书市场前三强,所占码洋比率达到13.5%,超过2009年的12.4%,呈现稳定发展态势。此外,由影视、动漫、游戏改编而来的图书份额逐渐加大。大批优秀的少儿作品相继问世,少儿的阅读兴趣得以提升,无形中也培育了潜在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儿童图书的消费特点

1、依赖性

儿童自身没有生活知识、经历,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经济上不能独立,所以体现在购买图书时缺乏主见,自己难以作出决定,往往依靠大人来做决定。

2、直观性

一般而言,儿童对图书的注意和兴趣主要来自于图书外观的影响。如图书的封面图案和造型别致、色彩艳丽、有声读物声响较大等。这个特点在低龄儿童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最容易被结构简单、色彩明快鲜艳、带响声的图书所吸引。

3、好奇性

儿童具有成年人难以理解的少年纯情、幼稚,有童话般的幻想。这些特征也体现在其购买行为中。由此,当某部动画片流行时,与此相关的图书也特别热销。如小男孩对蜘蛛侠、奥特曼、大力水手的执著与热爱,小女孩对芭比、爱探险的朵拉的情有独钟。

三、儿童图书的策划及营销

1、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是在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筛选整理,对知识内容、读者对象、作者队伍、写作要求、出书时间等方面的整体策划。当今的图书市场每年出版儿童图书数万种,要想策划出别具一格的图书,必须对儿童图书市场、读者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创新的突破口。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市场切入口,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开发,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2、儿童图书的营销策略

(1)立体营销。在出版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图书的系列化已成为一种趋势。针对这一趋势,少儿类图书在营销上更应该做好系列营销,把系列变成品牌。品牌代表了图书品质、文化内涵、出版理念,也反映了读者对图书的认知程度和忠诚度,具有识别、促销、增值的作用。

接力出版社的“淘气包马小跳” 系列现已成为接力社的一个品牌,作品诙谐幽默、通过描写一群调皮孩子的快乐生活以及他们和家长、老师、同学的故事,映射当代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深情呼唤张扬孩子的天性。作品内容本身就是书籍制胜的原因,但如果没有接力出版社的营销策略,是不可能成为多年的畅销图书系列的。“淘气包马小跳” 系列由12本单本组成,在宣传上,采用了“以丛书名为主,单本书名为辅”的重点宣传策略,在图书封面上、宣传推广时都突出和强化丛书名。在推广“淘气包马小跳” 系列丛书时,接力出版社选择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进行宣传,先是面对承销商做宣传,然后面对小读者作宣传。与此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如作文竞赛、作家和小读者面对面的交流会等。

(2)作者营销。让作者在媒体上作图书介绍,也可以让作者有影响力的同行写书评。“笑猫日记”采用的营销方式就是作者营销,杨红樱是新世纪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原创儿童文学的代表,代表作“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杨红樱童话系列”已成为畅销品牌书,发行逾300万册,被媒体称为“杨红樱现象”。目前杨红樱所有作品版权已被中国电影公司买断,并将陆续推出影视作品。“笑猫日记”是杨红樱的全新系列作品,明天出版社的“笑猫日记”借助杨红樱本身就有的“国内第一畅销童书作家”的市场声誉,做好持续性的产品宣传,然后依靠这套图书本身具有的可读性和文学性,使得“笑猫日记”出版后成为畅销书。

(3)事件营销。事件营销是营销者在真实、不损害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的策划、组织、利用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借用、制造“热点新闻效应” 事件,吸引媒体、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促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手段。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的《丁丁历险记》,通过“引而不发”的宣传策略,首先在新华书店和几种主要的杂志和报纸上发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严重声明,一方面表明了“丁丁”正式落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权;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内的一些媒体开始关注此事,不时有报道见报,为出书后的爆炸式宣传铺平了道路。其次,在顺利举办首发式后,不间断的设计活动,制造热点,如“丁丁神州万里行”、“寻找丁丁迷”等,以此来维系读者、媒体和大众的关注。

(4)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主要是在网上书店、论坛和社区、博客、微博、SNS社交网站等主要场所进行的。由于不受实物陈列空间的限制,网上书店向读者提供的图书品种往往能数十倍于实物书店,并且可以做到长时间陈列,读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分类查找,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书;选择合适的论坛和社区发帖,只需花很少的人力就可以将图书资讯快速传播出去达到宣传效果;另外利用作者博客和微博也正逐步发展为一条图书宣传捷径,作者自身就是有声望的名人,通过作者自己的介绍更具有可信度。

经过近几年我国图书业的快速发展,图书营销成为出版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现代出版的竞争是全新的出版理念、独特的营销策略、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连同深厚的文化前景的全面抗衡。图书的营销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不同的策划,只有针对市场和读者群,创新营销,一本好书才能畅销甚至常销。从选题到生产制作,再到图书出版发行的宣传方式,策划贯穿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之中,儿童图书想要畅销同样也无法离开策划的参与。

【参考文献】

[1]王跃平.找准定位做好图书出版的全程策划[J].研究与探讨,2007(6)45-46.

[2]穆宏志,沈伟忠等.少儿读物分销渠道[N].中国图书商报,2006-01-20.

第4篇:儿童读物市场调研范文

部分“毒物”入侵少儿阅读

“从规模上讲,我国是当之无愧的少儿出版大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说。据统计,全国581家出版社中有523家都在出版少儿读物。此外,我国还有260多种少儿报刊。

尽管繁荣,但少儿出版市场并不能令人满意。一些含有色情、凶杀暴力、恐怖残酷、荒诞离奇等内容的图书,严重妨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

在一本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名为《不倒过来念的是猪》的书中,不仅有混淆是非、歪曲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如“级别最高的流氓学者是王安石”“最让女人割舍不下的流氓学者是司马相如”等,也不乏格调低下、色情低俗的内容。除了荒诞恶搞,一些不良少儿读物里还出现了“丰乳翘臀”“身材火辣”这样成人化的语言。

少儿出版物为何“少儿不宜”

“如果有些书你都不想给自己的孩子看,你怎能出版给别人的孩子看呢?我认为,经济利益驱使是最主要原因。”《儿童文学》杂志主编徐德霞说,目前,以书刊为主的少儿出版物是图书零售市场为数不多保持较好增长势头的板块。面对着被日益压缩的出版市场,出版商将少儿读物出版视为“最后的蛋糕”,都在争抢瓜分。在2013年上半年大众畅销书前100名的上榜席位上,少儿类上榜图书达52种之多。

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专业少儿出版社、非专业少儿出版社和民营少儿图书出版机构形成“三足鼎立”的出版格局。少儿出版成为真正的买方市场,是市场参与度最高的出版领域之一。有专家也指出,一些少儿出版物之所以出现低俗化、浅薄化和娱乐化现象,出版业过分逐利是重要因素。少数出版人甚至放弃文化理想和社会责任,只重眼前的蝇头小利,这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治理应多措并举

少儿出版市场的健康繁荣离不开少儿阅读的大力推广。从世界各国情况看,青少年的阅读推广应该是国家行为、由政府来主导。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建议,在国内推行童书分级阅读能有助于改善儿童出版和阅读的纷乱现状。一种科学、有效的童书公共分级制度往往包括了对少儿心理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和识字量等的详细标准,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各个年龄段儿童阅读环境的适宜性。

第5篇:儿童读物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儿童插画;商业插画;书籍装帧设计;素质教育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插画已不再是它的字面插在文字中间的图画的理解那样简单,它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环节。封面及配图插画在书籍设计中,就如同文字一样,作为艺术表达形式的一种,对文字进行解释说明,它通过图形向读者传递与相关内容有关联的信息,也是对书籍本身的另一层“包装”,增强宣传品的直观形象感。

一、儿童商业插画现状及价值

如今,城市家庭“一孩化”被普及,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因此少儿图书市场一片繁荣,涌现出了大批专门针对孩子幼儿素质教育的教学美术图书刊物,很多新生代作品很受孩子们的喜爱。[1]自建国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涌现大批美术语言丰富而文字故事相对贫瘠的原创绘本,如程十发的《哪吒闹海》、陈永镇的《小马过河》(如图1)……它们活跃在我们90后记忆中的童年里,而后又相继出现了很多落寞银屏、相对干瘪平乏的故事。直至本世纪初,大批引进版绘本以及丰富的图像与文字共同讲述一个个童趣四溢或温情融融的故事,使孩子们的视觉与听觉世界再度滋润起来。

图1

虽说教育刊物应多偏重传授知识,毕竟是针对幼龄人群,幼儿园绘本刊物作为儿童的“第一书”,寓教于乐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商业性和欣赏价值。随着各式各样的出版物面市,儿童商业插画在绘本中所运用的艺术风格也更加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是本土原创少儿插画,更是呈现一片百花齐放的景象,根据市场调研表明,更多受小朋友们喜爱的流行风格归纳起来基本是卡通风格、装饰风格以及涂鸦风格等,这些风格以及插画的艺术表现因素等在教育图书中的合理运用,不仅提升了书籍产品自身的发行和畅销量,而且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享受,产生了生产者和购买者的双赢互利状态。

二、插画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性

书籍承载着传达信息的功能,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传统媒体之一。[2]针对幼儿绘本刊物主要是给小朋友阅读这一特性,即是对低幼龄儿童启蒙和益智的最佳形式与手段,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书籍。由于低幼儿童的视力还未发育完整,不适合使用报刊、电视、网络中获得娱乐、知识与信息,一般还是传统的纸面材质的绘画读本,[3]因此,绘本中的插图表现形式就成了关键,它能增加书籍的色、香、味,可以引发孩子的求知欲,帮助他们认知世界、开拓视野,更专心、主动地投入阅读活动,培养爱书的习惯。加之在这个商品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媒体变化快,各种技术进步显著,使插画有了更加丰富多彩而又追求儿童特征的思维观念的新面貌,书籍作为插画主要载体的这一悠久历史被设计者们不断完善,找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间,插画也在商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反过来商品经济也给了插画的发展以巨大的推动。

但是,少儿绘本读物中有插图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少儿插图。儿童性、传达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是现代儿童读物插图的主要特质[4],教育本身就是基于对知识形象地表达并理解产生的,在对于少儿面对读物进行正式阅读时,我们更要强调恰当地引导孩子观察插图,给予他们在学习方面更多的呵护和关爱,培养正确的识图绘图能力,能够锻炼他们利用已有资源,获取有用信息。

三、儿童插画的应用

儿童商业插画在幼儿绘本刊物中的运用基本体现在其中的内容、封面、造型和文字搭配的各个设计点上,应该做到使整体感、艺术性和人性化等等的元素构成都有所体现,那就要求设计者们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创作出符合儿童读物插图的形象化设计。[5]研究表明,书籍中的插画与文字相比则更能吸引儿童的兴趣,丰富的画面可以充分迎合儿童的视觉需求,并且还会去刻意模仿故事中的事物和人物等。因此,儿童插画在设计创意上要切实的考虑到书籍对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各方面的心智成长。

其中,也要注意幼儿绘本刊物周边设计的应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书籍中加赠儿童喜欢的各种彩色贴画。对于儿童来讲,对图案的认识能力远远大于对造型的识别能力,一款贴满鲜艳色彩的图案的小画更加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同时也是消费者对该书籍的附加印象。所以,儿童商业插画即是贴花构图的重要元素优选之一。儿童插画的应用即夸张的人物表情,趣味性的表现形式,大胆的创新,让生活里不可能发生的情节以完美的构图形式展现在画面中,更需要根据儿童求新、求奇的心理需求,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设计出造型生动、充满童趣、活泼积极向上的儿童插画书籍艺术。

儿童插画在幼儿绘本刊物中应用各种资源现身于媒体,很多设计显然是些盲目的拼凑和组合,更容易被模仿或是缺乏原创性。设计师应该根据具体的书籍要求,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战术,找出与众不同的思路,赋予其最新的故事情节和画面效果,创造与众不同的商业插画,使整体刊物在其外部形态和设计格调都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感受。

参考文献:

[1]岳婷婷,赵君平.商业插画[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侯赛.现代设计中的调味品――插画[J].大众文艺,2011.9

[3][英]马克・维根著.视觉思维[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第6篇:儿童读物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少儿期刊 细分化 个性 忠诚度 数字时代

少儿期刊的细分化,应该说是少儿期刊工作者顺应时代潮流、潜心研读少儿心理、应对市场战略的一剂良策。

一、少儿期刊的q-性决定了细分的必要

期刊是与图书、报纸并列的三大出版物门类之一。与图书相比,期刊具有延续性,这就意味着它拥有一个相对固定、持续不断购买产品的消费群体;与报纸相比,它具有稳定性,它提供的除了即时信息外,还有其他更丰富的内容,读者从购买到扔掉一本期刊的时间比扔掉一份报纸要长得多,受期刊的精神文化引导作用也更加明显,因此,期刊对于读者有着更深刻的影响力。

从这两点特性来看,期刊经营者有着更大的优势培养消费群体的忠诚度,从而在当今的出版物海洋中拥有一席之地,进而称雄一方。

少儿期刊与成人期刊在编辑、经营、发展等方面有相通之处,也就是期刊出版的共性。但因其直接面向未成年人,又呈现出与成人刊物截然不同的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少儿期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从小处看,少儿期刊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往大里看,少儿期刊可能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韵。

美国《新闻周刊》总裁有句办刊名言:办好期刊的秘诀,就是定位,定位,还是定位。

期刊定位非常关键,读者对象越明确,改进刊物的线索越清楚,刊物离读者就越近。少儿期刊,看起来天生具有鲜明的定位,其读者就是0~18岁的幼儿、儿童和少年。同时,这种定位又是何其“模糊”,少儿阶段是人生的飞速成长期,不要说相差几岁,即使相差几个月的孩子,生理心理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有关调查显示,全球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发展出一种对偏好期刊的忠实度。英国市场研究所(BMRB)2004年调查发现,在有着7500万英镑市场含量的英国杂志界,86%的7岁儿童读一本期刊,当他们10岁时该数字上升为90%。而这种忠实度一旦开始养育形成,便成为一种市场效应,不会轻易“变色”。

这似乎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少儿期刊细分化的必要。少儿的个性差异大,决定少儿期刊须细分;而少儿读者的忠诚度高,通过细分吸引的读者更容易形成优质读者资源。

少儿期刊定位宽泛,看似谁都可以读,但是谁都不爱读,终究留不住读者。如何培养少儿期刊的可读性、必读感呢?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曾就报纸的必读性在读者中作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一张具备必读性的报纸应该具备好看、有用、重要三个基础要素。其中,好看是形成报纸市场竞争力的躯体,有用和重要是构成报纸市场竞争力的灵魂。

对于少儿期刊,三要素同样适用。

一个孩子阅读一本少儿期刊,感觉到阅读的愉悦和舒畅,才能吸引他继续探索刊物的内在品质。如果期刊提供的信息让他觉得有用,那他才会持续订阅。当他确定了这本期刊对他重要,忠诚度也就建立起来。

二、少儿期刊内容细分化的几点思索

尽管少儿期刊的从业人员基本认可细分化给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带来的利好,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在操作层面,都不难发现,存在着质疑或摇摆。有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新时期的少儿期刊编辑以及研究者。

1.细分化是否等于别出心裁的刊名

别出心裁的刊名的确会吸引人的眼球。但坦率地说,很多刊物只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刊名而已,细翻之下,栏目依然跳不出“科普短文”“教材延伸”“文学故事”的老三样,甚至排版都透出一股陈腐气。这绝不是代表着前进方向的细分。只在刊名上体现的细分,不客气地说就是一种自欺,却难以欺人,读者终究是要读的,一旦发现名实不符,这种“伪细分”刊物会被弃之如敝屣。

2.少儿还是未成年人,没有职业、家庭角色等类别可言,是否可以如对待成人读者般细分

确定了细分要从内容做起,再来分析我们面对的读者群体。细分针对的孩子,职业可能都是学生,只不过有的在幼儿园,有的在小学,有的在中学,的确不如成人那么花样繁多。不可否认,100个孩子就有100张面孔,也就有100个不同之处,没有一个母亲会认错自己的孩子,因为他就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

孩子的差异,表象的有年纪、性别。国外的少儿期刊已经细分到几岁零几个月。我国台湾省教育厅主办的《儿童的杂志》更是把整个栏目划细,用三种不同的标志标明分别适合高、中、低年级小学生阅读,也把三个年龄段学生共同阅读的文章标示清楚,这种以栏目定位的“招术”在大陆还未得见。童趣出版社继为小女童推出《电影连环画――小公主》后,又在为小男童筹备《巴斯光年》专属刊。广西《少男少女》则把期刊划为两半,一个封面上标明“少男从这边读起”,另一个封面则标明“少女从这里读起”,不但在封面树起标杆,内容和形式上也配合默契,充分满足少男少女刚刚萌芽的性别意识。

3.已创刊多年、有一定积累的老刊、传统刊是否需要重建,重新寻找细分类别,以寻求生存和发展

美国营销学家阿尔・里斯谈到后起之秀如何与老品牌竞争时,曾提出忠告:“你不要试图变得更好,而要试图变得不同!”作为新刊,面对少儿期刊几十年的群雄逐鹿,只是想采用“类似”或“更好”的战略,“顶牛式”地拼实力,实在无望杀出重围。只有在独辟蹊径上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创造超乎寻常的业绩,才有望博得市场青睐。

新刊独辟蹊径,走细分化道路,是否意味着老刊、品牌刊就可以一成不变,或者说必须另起炉灶?期刊界唯一能持续下来的就是变化,老刊、品牌刊也不例外。对于期刊编辑来说,细分,在创刊阶段是找准适宜的窄众需求,以专业精神投身其中;在办刊阶段应该是对期刊内容的精耕细作,创造性地对刊物内涵进行挖掘和升华。

三、数字化时代给细分趋势提出的新要求

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做的一次全球少儿阅读情况调查显示,目前还在读书(课外阅读)的儿童比10年前下降了40%,参与这份调查的大部分儿童逐渐放弃了纸质媒体阅读的习惯,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游戏、漫画和新兴的电子书上。传统的纸质媒体正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面对数字出版,传统纸质媒体的处境显得有些尴尬:在这一产业链里,居于主导地位的是终端生产商和互联网公司,而非传统的出版社。同时,无论是技术、资金、人才,还是销售渠道,也都基本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从上游的内容资源到下游的分销渠道全面缺失,传统纸媒在新兴电子媒体面前无法胜券在握。

在国内,相对于成人期刊“狼来了”的恐慌,少儿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一直存在相对保守乐观的观点。

首先,网络期刊,当前多为多媒体合成期刊,动态效果,影像声音动画插入,增强了丰富性生动性活泼性,可谓姿彩斑斓。这是期刊数字化的一大优势,可对于刊物推广效果而言,似乎因刊而异。相对于画刊、画报,提供给少年读者的文学刊物以文字为主。文学借助于文字这一载体,本身就是沉静而素洁的,花哨的插图尚且与之格格不入,何况喧嚣扰攘的动画?数字化有必要吗?

其次,少儿离数字化有多近?对于家长来说,不论从保护视力,还是屏蔽不良诱惑,无疑都更倾向于让孩子阅读纸质媒体的书刊。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国的少年儿童几乎无法不牺牲童年来换取高分,课外阅读几成奢侈品,更何况上网、手机这种高风险的娱乐,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吗?

最后,相对于图书,少儿期刊出版的连续性特点,易于培养固定读者群,并且在内容和创意上更有优势,较为不易被新兴媒体取代。

经过近几年的观察与思索,经过对读者、兄弟刊物,以及网络运营商的信息收集,在网络期刊日渐走入主流的今天,一味故步自封,无疑会给刊物带来更大风险。网络时代,一切不可能都会成为可能,与其坐而论道,不如摸索前行,在主动发展中迎接问题,见招拆招。

网络期刊可巩固和加强原有的读者群,维护期刊形象,保证期刊的权威性;可以直接在网上订购交易,用其他适用网络应用的载体推向市场,拓宽发行渠道。对期刊在网络时代的成长,功不可没。

中国移动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基本型网民占总网民的17%,都是收入3000元以下的学生。所以中国网络期刊的学生用户还是存在的。据说2009年美国使用iPad的青少年当中,有75%阅读杂志。同样以文字为主的《雨花青少刊》2012年初次登上iPad,已有零的突破。

所以,即使局势还没有迫在眉睫,少儿刊物依然应该未雨绸缪,充分保证传统纸质媒体的运营拓展的同时,尽早用两条腿走路,勇敢而坚实地走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第7篇:儿童读物市场调研范文

这次学习是教育科技局组织的。学习时间是5月7号至8号。由教育科技局罗股长带队,一行共计五人。学习地点重庆市后勤工程学院礼堂。

一、这次活动的主题分讲座、观摩课、和互动交流平台:

由儿童文学界权威专家亮相山城,带来阅读教学新观念与新方法;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教材副编审、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博士亮相山城,开拓阅读教学“新”光大道。儿童文学作家精彩主题演讲,引发儿童阅读深度思考。

梅子涵教授热情洋溢的主题演讲,动人心弦,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儿童教育关注者诠释儿童阅读新思潮。

教材编审全面解读新课标,新鲜透彻的观点直达人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编审王林博士全面解读2011年4月出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确的分析与解读,透析语文教学新观念,让语文课堂更轻松、更实用。

精彩纷呈的阅读课堂,呈现一场场关于阅读教学的视觉盛宴

国内童书教学名师现场授课,呈现一场场关于儿童阅读教学新方法的视觉盛宴。

儿童阅读整体推广典型代表现身说法,分享儿童阅读区域推动成功之路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副局长杨皎现身说法,与参会代表分享儿童阅读推广心得。

浙江杭州长江实验学校,校长娄屹兰带来的绘本《云朵面包》;浙江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蒋军晶带来的《活宝三人组:绒毛猪的秘密》;王林博士带来的《盗亦有道》等观摩课。

第一场 讲座题目:儿童文学阅读:

由上海师大中 文系 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说教育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在我们挖掘教育理念的同时,您是否忽视了图画书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您了解孩子们的阅读吗?有为孩子不能爱上阅读而困惑吗?让我们走近阅读从成人抓起,作为如今的老师们又看过多少有名的童书呢?这得让我们深思。讲座紧紧围绕儿童文学的阅读展开了,他的主要儿童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走在路上》、《双人茶座》,长篇小说《女儿的故事》等,获得过全国儿童文学奖、全国少儿读物奖、北京少儿读物奖、中国图书奖…等。阅读图画书:为孩子打底子工程:现在不是读书不读书的问题,而是读什么书的问题,广大家长和老师是很重视孩子读书的.但在读什么书的问题上却是一筹莫展.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为未来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打完底子再读的,阅读图画书是:为孩子们打底子的工程 。梅教授推荐书目:

《夏洛的网》——猪和蜘蛛的故事:会织网的 一只猪的命。

《花婆婆》 —— 什么叫花婆婆呢?就是喜欢到处种花的婆婆。艾丽丝的第三件事: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逃家小兔》——合上这本兔子故事的书,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已经是自己的声音的甜甜的喊:“妈妈,想你, 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小栗色兔天真可爱,大栗色兔的母爱,真是诗一般的意境。

《爱心树》—— 久远的树久远的男孩久远的索取久远的爱

《晴天有时下猪》——“连自来水龙头里放出来的都是猪,像黄豆大小的猪,哗啦啦,哗啦啦!”

二、第二场讲座聊书的策略:

由将军晶校长主讲,听了蒋军晶的“聊书”策略讲座,有一些启示,简练梳理:

( 一 )他的课堂重在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1.诠释性问题优于事实性问题

诠释性问题:(需要统整、分析、梳理)最适合拍成电影的情节是哪一段?

事实性问题:(是什么、主人公、结局)

2.批判性问题优于认同性问题

批判性问题:对结局是否满意、那个章节需要改进?喜欢谁吗,谈谈看法.

认同性问题: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寻求解释

3.延伸性问题优于陈述性问题

延伸性问题:意在增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感受读书对于生活的指导意义。你有无与主人公一样的遭遇?这本书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哪段类似的经历?

陈述性问题:回答书中内容,多以“为什么”开头。

4.“文学欣赏”问题优于内容性问题

多一些“怎么写的”内容讨论。例:本书遣词造句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些细节特别活灵活现,仿佛叫人看到了事情的起伏经过。

( 二)、指导实用的“阅读策略”

阅读前,作“预测”。根据书名、目录、对作者的了解、甚至照片或插图预测。

阅读中,主要是“自我提醒和调整”,例如自我提问吸引自己往下读,例如在遇到疑惑时回读求证;例如提醒自己关注细节并随时注意它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阅读后,主要是“重读”,重读喜欢或者重要的部分,重读后梳理故事中的人物,重读后与同类书籍进行比较。

阅读文本不同,阅读策略也不同:

读论述性作品,侧重找共识,找主旨,找依据;

读故事,侧重找伏笔,找高潮,找巧合,找关键事件;

读诗歌,侧重找新鲜的字词,找修辞,找意象,找空白;

读戏剧,侧重找时间,找场景,找背景,找人物的主要语言。

( 三)、营造氛围

1、说来听听

第8篇:儿童读物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 儿童分级阅读 分级标准 误区 启示

分级阅读是指从儿童的身心发展、思维发展等特征出发,为使儿童读物更加符合儿童阅读兴趣和能力,而对不同成长阶段的儿童实施的阅读计划。分级阅读能指导儿童根据自己所处的阅读水平,选择与自己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读物,从而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

自分级阅读概念传入国内,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开展了很多分级阅读尝试,掀起了一段研究和推广的热潮,比较突出的是2008年成立的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2009年成立的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前者研发了《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和《中国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后者推出了《中国儿童分级阅读指导手册》,并分别了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供读者选择。作为分级阅读研究和实践的先行者,他们为我国儿童分级阅读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最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分级阅读体系的研究呈降温趋势,新加入的机构很少,分级阅读的推广进展也不快。笔者认为,除了分级阅读的研究和推广还处在初级阶段、分级阅读的分级标准研究难度大等客观原因之外,还因为对阅读分级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

一、对分级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

阅读是儿童成长、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儿童成长发展途径差异很大,影响因素很多,不爱阅读或读书少的儿童长大后未必差。良好的阅读有助于儿童认知世界,发展自我,但并不是阅读好的儿童长大后成就一定有成就。

分级阅读不是专门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儿童进行阅读一是要早,应该在低幼时期开始;二是要广,应广泛涉猎,不应该只读能提高考试成绩的书。在国家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儿童忙于完成国家规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大部分阅读在课外进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有限,分级阅读可以提供指导。

一本图书具备多层次的功能。分级阅读对图书的分级,不是要说明图书具有哪些功能,也不评判图书功能的高低优劣,或是一定会给读者带来什么好处。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什么收获,这个无法判定,也没必要判定。台东大学教授林文宝等专家主张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的阅读环境,主张孩子与书发生奇遇[2]。

简言之,儿童分级阅读应淡化功利色彩。

二、对分级阅读的目的存在误区

分级阅读的概念实际是一个舶来品。美国有上百个分级阅读体系,大多包括推荐书库、阅读等级检测软件和阅读能力测评系统。受此影响,国内研究机构也计划构建这样一个分级标准和测评体系,同时列出一个推荐书目。殊不知国外的阅读分级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其对儿童阅读水平的测评和阅读指导建议的服务,是复杂而专业的,甚至是一对一的、个性化的。这对于国内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达到。品种有限的书目无形中对儿童选书形成限制。

国内有些学者甚至不赞成分级,理由是图书本身有多层次的阅读内涵,并引用清代学者张潮“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浅深耳”的论述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对儿童年龄与阅读能力的关系存在误区

据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对广西中小学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相同年级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个体阅读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语文成绩极不吻合,甚至有20%的学生存在阅读障碍[3]。在我国县级以下地区,识字量较大但对阅读不感兴趣,或对文本理解力弱的小学生甚至初中生占有相当比例,阅读能力差已成为儿童不能升学或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语文教育有固定学习内容和有限的阅读量,语文考试成绩不能反映阅读能力水平,学校语文教学远不能满足阅读能力提高的要求。家庭阅读意识、城乡差距、校际教育水平差距等是造成我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大多数阅读分级模式和标准,最终呈现结果大多与年龄段或者义务教育各学段挂钩。诚然,这一结果比较直观,容易被广大读者理解并接受,但忽视了儿童对图书的认知水平――对图书的题材、体裁、词汇水平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及接受能力等的差异性,同时忽视了我国儿童阅读能力水平存在的巨大差距。

调查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我国儿童则普遍要到2~3岁才开始阅读活动,美国儿童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阅读阶段,我国儿童平均到8岁才能达到这个水平[4]。可见,年龄段或学段不能很好地与阅读能力匹配。

单纯用学段或年龄段的方式划分阅读层级,不能反映读者的阅读水平,不能体现读者的个体差异,难以对读者选书进行有效指导,还可能让阅读能力较差的读者感到自卑,带来心理压力。

四、对分级阅读体系的理解存在误区

欧美国家的分级阅读是一个系统体系,包括分级阅读教育、分级阅读图书市场及测评体系。以美国为例,其分级阅读的测评系统包括三方面内容:所在州的年度统考测试、师生之间的非正式测试和阅读专家与学生一对一的跟踪式测试。分级阅读教育和测评体系涉及教育体制,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改变的,因此欧美模式不适合套用。况且,我国语文教育有《课程标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自成一套体系。只是学校教育无法解决儿童阅读的所有问题,需要分级阅读作为补充。另外,我国儿童主要是进行课外阅读,对儿童进行阅读能力测评,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不但会给儿童增加课业外的负担,而且可能引发厌读心理,得不偿失。因此,发展分级阅读图书市场,激发儿童阅读热情是首要任务。

五、对阅读分级的主导者的认识存在误区

近年来,国内分级阅读研究和推广只有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较为突出。前者是政府投资的公司化运作的非盈利出版发行机构,后者是有出版社发起成立的公益性、学术性的研究机构。有的出版机构仅研发分级阅读丛书,并没有明确的分级标准。这些机构多是出版企业,都为分级阅读付出了努力,受资源、能力、精力所限,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推广效果。

另外,各类公共图书馆是分级阅读推广的积极参与者,很多图书馆已专门分出少儿分馆,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或请著名阅读推广人指导等方式,将少儿图书以年龄段和类别分类摆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样,图书销售商,如书店和当当网等电商,也有类似做法。

简言之,分级阅读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业,呼唤具有实力的各类机构参与研究和推动。

参考文献:

[1]漆秋香.国内分级阅读现状及发展对策[J].出版广角,2015(4):11-13.

[2][5][6]李向军.分级阅读:为少儿提供最合适的文本[J].神州,2015(16):14-18.

第9篇:儿童读物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 绘本 图书馆 儿童绘本

绘本,即picture book。它是一种特殊的书籍形式。与常见的图画书不同,绘本中图画与文字的关系非常微妙。曾经两次获得凯迪克奖的美国绘本大师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这样定义绘本:绘本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能存在。[1]绘本中的图片作为书的内容在每一页都出现,而且它对故事叙述的完整性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是表现故事情节的必备手段。而绘本中的文字,不再是读者理解故事的唯一重点。简言之,绘本是以图言物、以图悦众、以图行事、以图制胜的。

最早的“picture book”是1903年英国女作家毕翠克丝・波特(Beatrix Potter)自编自画的《彼得兔的故事》[2],这本书专为儿童描绘创作。早期的picture book专指为儿童创作的含有图画的故事书,今天的picture book则泛指成人绘本和儿童绘本两种不同类型。我国早在新中国成立初就开始在文章中出现picture book一词,但当时均译为图画书,后来译为绘本实为受日本的影响。

现在图书馆在图书采访过程中,绘本作为一种书籍形式是常常遇到的。尤其在儿童馆和公共馆,这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馆藏类型。本文选取绘本的一种类型――儿童绘本,探讨图书馆如何对待儿童绘本的问题。

1.重视绘本阅读的意义

研究表明,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3]。也就是说,儿童的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的,抽象思维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文字,作为一种抽象的符号,对于儿童,尤其是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阅读理解难度。图画作为一种形象的手段,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进而理解故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阅读理解图书的难度,增强了儿童阅读的效果。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重的书籍类型,更符合儿童的心理,能更好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绘本不仅能促进儿童文字和图片阅读能力的平衡发展,而且能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儿童。尤其在儿童阅读发展的进程中,配合图书分阶和阶梯阅读,绘本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实现阅读文字从少到多的过渡,促进儿童从形象思维到概念思维的发展,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建设全民阅读的社会来说意义重大。

2.扭转家长的观念

作为儿童绘本的主要读者,儿童,尤其是幼儿,通常不是独立的行为主体,他们的一举一动受家长的左右,家长的思想和行为会对儿童的知与行产生很大影响。目前在我国,成年人纸本图书的阅读率偏低。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2.3%,[4]看书的人少,看的书少,看书的时间少。所以绘本阅读首先要突破的是家长这一关,家长成为读书人,才能使孩子树立阅读的理念。

另外,许多家长对孩子需要读什么样的书有不同的理解。很多家长更喜欢把文字性或知识性的图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他们认为这些书中包含了更多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儿童对情感、想象、审美、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家长对儿童读物的判断,常常会左右孩子的阅读,造就大容量的知识、速度的方式、背诵的要求等颇具功利性的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要做好绘本阅读的宣传,通过种种方式扭转家长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图多字少的绘本阅读价值所在。

其实,家长的功利主义思想与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有关。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为孩子报大量的辅导班,孩子没有时间和条件读所谓的闲书。许多为了教知识而教知识的书也破坏了孩子读书的兴趣,让他们无法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教育的问题影响国家的未来,这一问题不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员该考虑和所能掌控的,而需要整个国家从上至下方方面面协同配合,需要整个社会参与。在图书馆界,不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应该是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中坚力量。只有教育的问题解决了,才能帮助儿童找到阅读的时间,从根本上促进儿童阅读体制的建立。

3.增加绘本馆藏

3.1加大投入

绘本的价格较高,图书馆在购书时常为成本所囿。研究表明,绘本的市场定价一般有两种路线,一种是高定价路线。这种绘本一般为获过国际大奖的经典作品,印刷装帧精美,定价一般在30元左右。[5]尤其是引进版绘本,其均价已经达到了17.03元,最高单价98元。[6]另一种是平民定价路线,一般本土绘本较多采用。如新蕾出版社所处的《中国神话绘本》系列,每册单价均为10元。高低档绘本价格差距很大。但是总体上来说,绘本的均价还是比其他读物高,是儿童图书价格的两倍多。[7]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绘本上投入的经费与其他读物持平,那么是无法购入等量的绘本的,所以必须在经费投入上对绘本有适度的倾斜。

3.2劝捐

面对绘本价格居高不下、经费明显不足的窘境,图书馆能采取的另一个举措是劝捐。遗体捐赠领域的成就告诉我们,图书馆领域该有自己的劝捐人,通过各种方式,向各个可能捐赠的组织和个人,陈情图书馆事业对社会的益处和遭遇的困境,努力获取捐赠的资金和书籍,以此丰富馆藏,尤其是绘本馆藏。

3.3图书漂流

面对经费有限,而绘本价格过高的矛盾,图书馆可以寻求别的方式增加绘本的数量。建立图书漂流站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享受绘本阅读的乐趣,也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图书漂流站应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而且对于图书漂流站的管理,图书馆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参与进来。

4.绘本的选择

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各类绘本数量较多但良莠不齐。据海豚传媒统计,截止到2008年,全国出版儿童绘本的出版社一共有36家,其中二十一世纪、接力、少年儿童等出版社形成了一定的绘本品牌。这些绘本界的品牌出版社应该成为采购的首选。

除了以质量为依托外,图书馆还应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呼声。质量再高的绘本,如果孩子不喜欢读,就不会发挥任何作用。采访人员应该多与孩子直接交流,鼓励家长和孩子推荐好的绘本,还可以从馆方组织的一些活动中获得启发。馆员可以利用的其他信息来源,包括:各大少儿图书销售排行榜和名家推荐的绘本阅读书单,尤其是专业书评。

分级阅读是最近几年在儿童阅读领域谈得比较多的概念。2011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我国将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这是图书馆界必须重视的概念。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是这方面的领军机构,他们的研究告诉我们什么年龄的孩子该读什么书,会喜欢什么书,他们所研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和《中国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当成为我们进行绘本采集时利用的工具。

另外,当前的绘本市场翻译印制国外的绘本是主体,本土绘本还不是很多,产量较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的采购要以国外绘本为主。诚然,国外的绘本有它的优越性:选题新颖、画面精美、色彩鲜艳,还有助于孩子了解国外的文化。但是如同儿童文学家曹文轩所说:“虽然说在图画中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然而我们却无法指望国外的绘本能承载多少我们的民族文化含量。这是一种隐性的文化忧虑。”所以我们在绘本采集的过程中,要注意本土绘本的分量,保障中华文化传承。

5.绘本的管理

绘本作为一种特殊的儿童读物,最好有自己独立的馆藏空间。首先,目前的绘本多半开本大小不一。按照常规的图书馆排架方式很难有整齐的排列。考虑到儿童尤其是低幼的特点,绘本最好封面朝外排架,吸引儿童读者的注意。书架高度不高于1.5米,方便儿童取用图书。库内设计应色彩鲜艳、温馨舒适,考虑到儿童阅读的特点,亲子阅读空间必不可少。

6.绘本的推广

由于对同一个绘本,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可以给孩子们提供阅读交流的机会,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绘本传递的思想、隐含的价值。这里所说的阅读活动,包括组织家庭、学校、社区的读书会或故事会集体阅读、相关游戏、鼓励自制绘本、根据绘本画画编故事等。还可以举办生动的阅读讲座,为绘本编辑导读手册。国外的一些做法也可以借鉴,比如装有绘本和其他阅读辅助材料(主人公造型玩具、录音材料、小游戏等)的故事口袋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有独特的阅读需求。图书馆要针对儿童的特征,想方设法地做好绘本工作,为促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慧宁.绘本的概念界定及中日现代绘本溯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4.

[2]刘欢.当代绘本书籍的概念界定.艺术与设计,2009,(7):259.

[3][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00.

[4]中国出版网.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达到77.1%.省略/ztjj/yddc/2011yd/201104/t20110421_87111.html,查于2012-1-5.

[5]张兆丰.2002-2008年绘本出版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