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年度内部审计范文

公司年度内部审计精选(九篇)

公司年度内部审计

第1篇:公司年度内部审计范文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分析

公司治理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影响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管理实践经验表明:公司治理决定着公司是否具有竞争性。公司治理在财务管理、经济管理、会计、法律甚至社会文化与政治等诸多领域均有所涉及,内容比较繁多,因此,很难对公司治理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内外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的内涵存在着一定的争论,国外学者对公司治理的界定主要是围绕着控制和监督管理层人员的行为进而以保护股东利益、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两个主题展开的。国内学者是在考虑制衡经营者腐败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两个主题下从公司内部权力机构相互制衡轮、企业所有权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同论、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论、保护所有者利益,监督激励经营者论这四个角度对公司治理进行理解的。

虽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治理进行了理解,进而给出了多种解释,但是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还是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将公司治理的目的片面的理解为相互制衡,忽视了科学决策。二是只关注公司治理结构,忽视了公司治理机制。笔者认为我国著名学者李维安对公司治理的定义比较全面,其定义:“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一定义实现了两个方面的观念转变,一是从相互制衡转向科学决策,二是从公司治理结构转向公司治理机制。

内部审计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理论也在不断的深入和完善。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扩展,其最新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该定义把内部审计的职能提高到公司的整体水平上,使其成为帮助公司运营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使内部审计与公司的治理过程、控制和风险管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内部审计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咨询活动,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相当于人体的白细胞,在企业内部建立企业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其目的是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其基本职能是评价和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而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内部审计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发展,现代公司呈现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特征导致了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公司治理的本质就是要解决两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问题;在两权分离下,委托人需要对受托人的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应运而生,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受托责任,因为受托责任理论包含在委托理论之内。所以,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委托理论。

股东利益最大化和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两种主要观点。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其目的是调节和平衡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利益关系,从而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内部审计是为企业完成其目标服务的,进而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这样内部审计的内涵正好与企业管理的价值最大化目标相吻合。因此,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都是为企业总体目标服务的,两者目标是一致的。

二、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IIA 主席 leroy E.

Bookal指出:“有效的公司治理需要具备四个重要的要素,即内部审计师、董事会、高级经理层、外部审计师。”Gramling指出内部审计是“透视整个公司的窗口”,是公司治理中其它三个要素可以依赖的一种重要资源。内部审计质量的好坏对内部审计与其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公司治理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恰当地解决委托—问题,内部审计则是平衡不对称信息,保证相关者利益的实现。

有效的内部审计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平衡不对称信息,维系公司治理中各个层次之间互相制约的关系,加强人与委托人之间信息的传递,进而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减少。其次,内部审计有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确保公司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公司治理问题,监督公司各层人员遵守法律,弥补在公司治理方面外部审计的许多不足,从而保证企业治理目标的实现。最后,内部审计定义中增加了“增加价值”一词,标志着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已经并不仅仅局限于查错防弊,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增加价值,为组织带来巨大的机会利益。由此可见,良好的公司治理需要有效的内部审计来保证,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的重要手段,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解决许多公司治理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

(二)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有效运行的环境因素 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环境是由公司治理提供的,企业有效运行需要完善的公司治理支持,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也要受到公司治理的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对内部审计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公司治理模式决定内部审计模式,公司治理目标的演变可以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得到拓展,使其更加注重保证与咨询服务。公司治理是重要的“控制环境”,是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制度环境,因此,企业在构建和实施内部审计评价体系时应该与公司的治理结构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下进行,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实施。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是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生互动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公司治理决定着内部审计的环境基础。与此同时内部审计也反作用于公司治理,内部审计通过评价内部控制,改善风险管理,加强对人的监督,保证公司决策的合理性,来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全方位的优化。

三、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监督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环。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重要的“控制环境”;内部审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之一,内部审计质量影响着内部审计部门与董事会、管理层、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关系,从而会间接对公司治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核心都是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管理风险,提出改善意见。Cadbury(1992)认为公司治理是:“指导和控制公司的系统”,这是一种建立目标以及如何实现和监督这些目标的结构,在这种结构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以及内部审计与其它公司治理相关者的关系描述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在这个指示和控制循环中,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管理中处于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对上市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实时、连续、全面的监督,及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的各种可能的风险并加以防范,督促上市公司内部人员在其授权范围内有效的履行其职责,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确保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指示能够有效的、深入的贯彻执行,保证各项经营活动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第二,内部审计强化了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内部审计从公司的整体出发,站在高于企业的角度纵观全局,能够发现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而加强防范,增加公司的价值。第三,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实现了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双方可以相互利用对方的审计成果,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第四,内部审计是公司整体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其他控制的一种再控制,是一种重要的管理职能,这种职能降低了因管理和控制的缺陷原因给上市公司带来各种损失的可能性。总之,内部审计将其他治理和控制融合在一起,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疏通信息渠道,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弥补外部审计的不足,并且内部审计能够从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成为唯一能够确保上市公司治理适当而有效的机制。

四、内部审计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在公司治理划分的组织模式下可分为五种形式:总经理领导模式、监事会领导模式、董事会领导模式、职能部门(如总会计师)领导模式、双重领导模式(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行政上向经理层负责并报告)。从理论上来讲,双重领导模式是最佳的。目前,我国国内的内部审计基础非常薄弱,内部审计工作无法保持其独立性。笔者分析了2006年至2012年沪市242家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其中2006年60家上市公司中35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占公司上市比例的58%,2007年70家上市公司中34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占公司上市比例的49%,2008年59家上市公司中43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占公司上市比例的73%,2009年1家上市公司且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2010年18家上市公司中12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占公司上市比例的67%,2011年29家上市公司中25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占公司上市比例的86%,2012年,5家上市公司且均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在这155家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公司中,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的有40家,总经理领导模式的有92家,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的有12家,职能部门领导模式的有8家,双重领导模式的有3家。

由调查结果分析可知,从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数量上来看,内部审计似乎是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渐渐得到了重视。但是,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来看,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更像是迫于行政压力,企业自身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并不强烈。在大多数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依然是总经理领导模式,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依然是作为普通职能部门存在的,其地位与其他职能部门(包括被审计部门)平行,都是受公司管理层的领导。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独立性、权威性,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就得不到保证。

(二)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由于我国公司高层一直未对内部审计产生足够的重视,致使在招聘内部审计人员时所设置的门槛比较低,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缺少审计专业知识。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只能从事简单的审计工作,对难度较大的工作就很难把握关键点,给出专业性的意见。从所学专业来看,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以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为主,占总数的87%,在内部审计领域中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法律等专业人才非常少。因此,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还是来自于财务方面,这就造成了内审人员的知识面太过单一,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与管理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足够的经验。其次,在内部审计队伍中有一些人员职业道德丧失,没有职业操守和原则性,以身试法,,损害国家利益。最后,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后续教育,职业胜任能力比较弱,也是不能很好的胜任内部审计工作的原因。

(三)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相对落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在经营管理领域中开始广泛使用计算机,目前,会计核算软件种类比较多,例如金蝶、用友会计核算软件,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算化化,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但是内部审计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相对比较落后。在我国只有少数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实现了计算机审计,大部分企业的的内部审计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审计的基础之上,更多的依赖于顺查、逆差、抽查、盘点和核对等传统审计方法。另外,在内部审计中对风险评估、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样就不能满足治理导向型内部审计的运用需求。总之,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滞后不仅使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还使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加大了。

(四)我国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 宏观上看,1985年12月,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具体规定了内部审计的机构、任务、职权以及其他有关事项。1989年12月,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审计范围、主要职权、工作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2003年4月12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基本道德规范》和十个具体准则,标志着内部审计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的行业管理道路。2004年3月15日,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又了第二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原则和工作方法,这些法律法规虽然对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内部审计制度依然存在许多漏洞,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等问题仍未解决。从微观上看,我国大多数公司依然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而只是为了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象征性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不是因为自身的需要而开展的,更别提将内部审计融合到公司治理框架中去,这样就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另外,公司治理自身的制度缺陷对内部审计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由于制约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根本因素是公司治理,所以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当然也要受公司治理的制约,因此,当公司治理存在缺陷时内部审计也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

五、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完善对策

(一)改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提高独立性 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要特别关注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同时也不能盲目的照搬国外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要学会因地制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时要改变内部审计机构平行于各职能部门、统一受总经理领导的现状,使之向更高层次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的设立模式可以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分别设立单层审计机构和双层审计机构。规模小的只设置单一的内部审计机构,服务于高层管理的需要;规模大的企业,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高层管理机构中设内部审计部门。

(二)加快内部审计人才建设 人是审计质量的主体,再健全的控制制度离开了人的执行,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内部审计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能否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和素质息息相关。只有审计人员结构合理,才能发挥最大的群体力量。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水平应保持高低互补,内部审计机构应注意高级、中级、初级审计人员的配套;在年龄结构上要老中青结合,这样才能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和积极性,取长补短,相互支持;在人才选拔上应通过多渠道、多专业的选拔,加大计算机技术、风险管理、企业管理、人际关系沟通、法律等方面人才的比重,以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另外,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注意提高自身职业素质,要努力学习法律、计算机应用、风险管理、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准确清晰地向被审计对象表达自己的意见;要善于学习和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掌握内部审计的新知识;要具备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这是内部审计人员适应时展的需要;另外,企业要建立合适的人员培训和流动机制,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全面综合管理能力,使内部审计人员以其超脱的地位,全面的管理视角在实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改进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企业正在逐年增多,而且其应用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技术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内部审计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这就使得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越来越不适用,因此内部审计必须突破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到内部审计中,以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实现内部审计科学化和现代化。首先,内部审计应该实现从传统的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的转变。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高效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全程监控,及时与企业领导层进行交流与沟通,运用风险管理对企业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其次,内部审计应该突破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审计方法,将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相结合,充分利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最后,企业内部审计要与外部审计相结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针对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的成果,减少企业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花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良性运行。

(四)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 针对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漏洞,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内部审计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方法,结合我国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审计程序与方法、人员配置等问题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全的、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我国政府审计机关要减轻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使企业内部审计摆脱行政管理的束缚,进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自主性作用。完善内部审计师协会,做好权威行业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支持和引导工作。在公司内部,公司管理者要转变传统观念,将内部审计作为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重视,在重视外部监管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主动接受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并在企业范围内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使公司普通员工也都能够意识到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进而使内部审计行为得到股东、董事会、公司高管、普通员工的支持。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使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都能够有章可依。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国银、林钟高:《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年第2期。

[2]杨录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互动模式探析》,《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年第10期。

第2篇:公司年度内部审计范文

近年来,在国家电网公司、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的领导下,__省电力公司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和各项任务,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一流公司为主线,制定并实施公司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全面落实双文明综合承包责任制,完成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工作任务,公司各项改革、发展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公司经营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在__省审计厅、国家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等各级审计机构的指导下,立足监督、服务与评价,积极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项目审计,在促进内控完善、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等方面为公司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2000年至2003年公司系统共完成审计项目2682项,审签各类经济合同60558份,累计促进增收节支92289万元。

一、围绕企业经营发展,以创建一流公司审计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我公司内部审计紧紧围绕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和中心工作,以建设国际一流电力公司审计为目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内控完善、防范经营风险为重点,围绕发展、战略、改革、服务,深化专业管理效益年活动,开展审计专业国际比较和同业比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配合国家审计、开展项目审计、完善审计基础工作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效,为建设国际一流电力公司审计奠定了基础,也为公司改革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2001年被国家审计署表彰为“1999年至2001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2001年、2002、2003年均被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公司(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表彰为“华东电力审计工作优胜单位”。2003年被国家电网公司表彰为“国家电网公司审计工作先进单位”。

(一)加强组织体制建设,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1、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章程规定,明确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并在公司系统逐步建立完善了系统的、分层监督、职责明确的审计监督网络。省、市、县三级均建立监审委员会,重大审计事项和重要审计报告都通过监审委员会会议研究决定。按上级的相关规定及公司章程,省公司及所属市级公司均建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县级供电公司根据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配备了专职审计员。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要求的省公司、市级公司、县级公司三级内部审计组织体系。

2、整合现有审计资源,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公司严格把好审计人员配备的“人口关”,选派政治素质高,具有较高管理理论水平、丰富经营管理经验、较强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干部负责审计工作,选派业务骨干充实审计队伍。同时,根据企业管理和现代审计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结构,充实懂信息、营销、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形成审计队伍的“多师结构”。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按照构筑人才高地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加强了系统内审计队伍的建设。一是有针对性举办各类培训班和学历班;二是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造价工程师、预算中级编审等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三是通过项目审计示范,以审带培,提高人员实务能力;四是加强与兄弟省(市)公司的学习交流,拓宽视野、启发思维。经过几年的调整,公司系统审计专(兼)职人员达193人,具有国家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预算中级编审)的人员达27人,占12.6%。

(二)建立有效的审计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

一是信息接受机制。审计部门作为专业的经济监督部门,能够及时地获得其从事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各类信息。审计参加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会议,阅知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文件,实现审计与各类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共享。

二是参与决策机制。包括在决策前对有关决策的信息、经济指标的计算及其结果进行的验证;在决策过程中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在决策后对其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检查、分析。充分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监督、评价和咨询职能。

三是工作报告机制。审计部门定期向公司管理层、公司领导报告审计工作,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反映重大和重要事项,并提交审计意见和建议供管理层参考,保证了审计成果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是成果运用机制。通过建立相应的内部处理处罚制度,约束被审计者执行审计意见并及时反馈信息,保证审而必纠、违纪必究;建立审计结果执行情况反馈制度;建立被审计单位情况数据库,为系统掌握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和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信息,促进审计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审计制度体系建设,规范审计行为。

内部审计制度是完成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几年来,公司审计系统按照流程标准、制度健全、业务规范的目标,加强了审计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健全审计制度体系,陆续制订和修订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审计处理处罚暂行办法》、《资产经营责任审计办法》、《重大审计事项报告制度》、《经济合同审计办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实施办法》等审计制度,并根据公司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不断予以健全和完善,基本建立起以基本制度、业务规范、实施手册为主体的省市县三级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体系,审计行为进一步规范,审计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规范业务流程,注重审计工作的不断创新。

公司内部审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审计业务流程研究,创新实践,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

一是组织开展审计项目内部控制流程的研究,从规范业务流程、防范审计风险出发,组织编制《审计人员工作手册》、《工程项目审计业务指南》、《任期经营责任审计业务指南》和《审计综合管理办法(暂行)》,促进了审计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二是加强审计方案的编制和审核工作。项目审计前编制详细的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及应关注的事项,明确审计组成员及具体的工作内容,制定较具体的工作时间进度。

三是建立全新的审计报告体系。根据工作实际和管理需求,审计报告分为主报告和辅报告两部分。审计主报告结合项目审计特点,突出反映重点内容。辅报告包括专题报告和分报告,辅报告既支持主报告,也独立反映具体情况。

四是组织编制审计技巧、制度汇编、审计案例汇编、审计专家系统汇编的专业资料,以推进审计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强化内部控制,努力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积极推行内部控制评价审计。

内部控制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随着公司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适应公司发展要求的重要手段。“国际比较”和管理咨询结果表明,与国际知名电力公司相比,我公司的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信息处理、监督等方面存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空间。因此,我们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评审,不断健全内部控制,紧紧抓住“关键业务和资金流”,建立以公司四大关键业务为主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测试与评价,了解公司内部控制总体状况,查找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和差距,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内部控制评审的开展,促进了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完善,也进一步拓展了内部审计的领域,为内部审计服务公司发展、增加公司价值提供了科学、切合实际的工作手段。

(六)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努力实现对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

开发《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目的是增强信息传递时效性、提高传输信息质量、推进监控措施关口前移。从2001年起,我公司组织审计管理信息系统(amis)的开发工作,2003年7月完成了__电力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和运用。系统运用了全面计划管理理论,明确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责、权、检查与控制评价方法,加强了内部控制监督环节的自我控制。

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蕴含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内部审计通过系统中的分析与评价模型,对企业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估,实现对公司控制系统的经常性监督,为保证公司始终处于较好的内部控制状态和风险水平、切实提升公司系统整体内部控制水平、有效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七)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加强与董事会、监事会工作联系,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公司化改制后,省公司加强了对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监督与服务,适时理顺与子公司和控股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与服务的职能,利用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专业审慎性以及专业特长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审查,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并及时准确地向董事会提供可靠信息。另一方面,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应多向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宣传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责任,以便促使董事及监事充分发挥其内部审计的作用,通过审计部门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或重大的经营事项的监督和评价信息,来提高董事会及监事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八)积极开展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以理论来指导实践。

我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审计理论的研究。一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体系工作,通过试点应用评价体系,剖析公司内控的关键点、薄弱点和风险点,提出加强和完善的公司控制的建议,促进了内控意识的提高和内控的加强;二是积极开展审计风险评估课题研究。公司组织成立了审计风险评估课题组,开展风险研究,防范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三是进行非现场审计的课题研究。公司组织成立了非现场审计课题组,通过研究,探索非现场审计的程序、质量控制措施、技术方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四是积极参加__省内部审计协会主办的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组织参加“投资审计”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等课题研讨,均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围绕公司中心工作,服务公司发展,积极实施项目审计。

几年来,我公司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方针,立足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合理调配审计力量,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和控制职能,注重服务与监督,富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一)积极做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重点做好下列工作:一是根据公司党委的部署,审计部门与人事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明确关系,确定年内任期审计的单位和责任人,编制审计计划,并报请领导批准后执行;二是认真做好审前调查。审计前主动与人事、财务、纪检等部门联系,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情况;三是精心编制方案,明确审计重点,科学分配审计资源,明确组员职责;四是客观分析和反映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分清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正确评价责任;五是充分交流。审计报告在充分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的基础上,征求本部相关部室的意见;六是注重审计成果的落实。注重闭环管理,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督促其根据审计意见进行整改。

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实施,在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一是通过审计对任期内经济责任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通过审计摸清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清了责任,有利于解决存在问题,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三促使企业领导干部增强法制观念,促进了廉政建设。

(二)积极贯彻落实有关资产经营责任审计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年度资产经营审计。

根据“资产经营责任兑现审计100%”和“先审计后兑现”目标和要求,省公司及各基层单位积极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工作中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一是阶段与全面相结合,现场与非现场相补充,采取送达审计即非现场审计方式为主,核实四季度经营情况并确定全年指标完成情况;二是把握重点,即以核实资产经营责任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为主;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反映审计发现的真实情况;四是对审计中发现的不足,着重从分析原因、规范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出发,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

(三)加强工程审计,规范工程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工程投资是公司重大投资活动之一。为保证工程投资的效益性,反映工程投资的状况及规模,规范工程管理行为,合理控制投资造价,我们继续加大了工程审计力度。一是把握重点。本部着重负责对重点工程、重要工程项目的审计;二是合理使用审计资源。近年我们将部分项目的施工决算和财务竣工决算,采取招标方式,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并对审计进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解决了工程项目面广量大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加快了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速度;三是加大对基层单位工程审计的检查、指导力度,全面提高工程审计质量。

工程审计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工程竣工结算速度的提高,保证了竣工资产的及时入账,及时反映了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各级审计部门认真执行公司政策制度,履行审计职责,反映投资规模、工程造价的实际情况,提高了投资效益。

(四)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审计调查。

增强宏观意识,提升审计层次,针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职工关心的问题组织开展审计调查。根据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我们组织对公司所属多经公司经营效益、财经法规的执行及对外投资等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结合全省农电体制改革,对农电资产的移交、农电管理及财务收支方面等方面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我们还组织对电力营销管理、十二家辅业公司的经营结果及资产状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为公司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制度相应政策提供较好的支持。’

三、加强内部控制评审和发挥内审作用的体会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必须根据公司发展形势与要求,与时俱进,调整定位,立足服务,开拓创新,力争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近年来,__省电力公司的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__省审计厅、国家电网公司、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的正确领导。总结我们审计所做的工作,主要体会是:

(一)加强内部控制评审,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作为逐步走人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电力企业,应该更加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评审,发挥好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是公司生存与长期发展和提高公司自我约束能力和盈利水平的客观需要。

近几年,我公司从加强自身管理工作出发,建立了以《企业管理手册》和《企业风险管理手册》为中心、各类管理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规范为主线的较为健全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企业管理层运用内部控制这个手段,全面、及时、准确把握企业经营信息,为决策提供有用和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企业内控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注意营造__公司的经营风格和管理哲学,建设好公司企业文化,使员工的操守及价值观等成为促进内部控制效果的积极因素。

(二)内部审计是提高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环节。

任何成功的内部控制都应是建立在管理层对公司自身流程和控制的更为透彻的理解上的,都必须由管理层、执行层、审计(监督)层几个层面协同作用。内部审计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评价与服务。按照现代企业决策、执行及控制三大系统要求,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而内部审计正是重要的控制环节。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是为企业管理高层提供服务,通过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的评审,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内部审计是企业较为独立的专职监督和评价部门,有着其他管理部门不能取代的作用和优势。公司内部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有效、真正发挥作用应是关键。

(三)科学的评审标准和现代化的审计手段是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关键。

在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三大系统中,控制系统是一个相对较为薄弱的环节。近年来,我公司内部审计在对重点工程、重大经营管理等进行审计的同时,积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按照服务公司发展的要求,探索和开展内部控制评审、风险管理评价等工作。我公司组织开展了对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的审计调查。2003年基本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开展试点应用,基本建立起科学、定量、切合电网企业实际的评价体系,为评价和自我评价内部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第3篇:公司年度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审计报告

上交所2010年年报工作通知中的要求是:“在本所上市的“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应在2010年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内控报告”)。本所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特别是拟申请加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公司)在2010年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内控报告。鼓励上市公司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核实评价,公司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核实评价的,应披露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实评价意见。”

深交所2010年年报工作通知中的要求是:“上市公司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和本所有关规定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监事会、独立董事、保荐机构(如适用)应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发表意见。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公司应当至少每两年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一次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08年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上市公司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4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出企业“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同时给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

上市公司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资源的独特性和稀有性,以及在资本市场上具有的融资便利性,凭借其特殊的市场地位,得到了地方政府和银行信贷的各种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国际上从“安然”到“世界通信”,这一系列的财务欺诈案件的曝光,让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心崩溃。如何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信性,是内部审计人员要重点加以研究和解决的事情。由于内部审计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最初检验者,审计的质量如何,关系到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一、上市公司出具内部审计报告的必要性分析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现状

内部审计报告是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方向,其对上市公司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内部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但是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其内容包括审计概况(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开展审计时所要遵循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审计结论(依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审计决定及审计建议;其具有七大显著特征:正确性、客观性、完整性、清晰性、及时性、建设性以及重要性;其制定分五大步骤:整理分析工作底稿、拟定审计报告提纲、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以及审计并签发审计报告。

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特征

基于内部审计报告隶属于自愿披露性质,因此,内部审计报告披露的过程实质上为健全与本公司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准确性、高效性、完整性。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内部审计报告滞后是引起财务报告质量不足或者公司未能够实现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原因,从而,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为解决这一不良弊端,我国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审计报告,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报告披露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而,将真实、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给上市公司领导者,增强上市公司领导决策的高效性、正确性。

3.随着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增加的需求主动披露内审报告

随着公司总资产规模的增加,管理层会越来越倾向于披露自愿性质的内控审计报告。公司总资产的增大,使得公司有更多的资产投资于内部控制的设计、维护和实施当中,而这种做法很明显的会提供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增加,管理层会倾向于向市场传递公司内部控制优秀的信号,以换取市场对管理层努力的肯定。同样,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对于内部控制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很难想象一个跨国公司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投资者会用脚投票,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才会吸引投资。所以出于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和动力,总资产规模大的公司会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存在着问题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缺乏必要的审计指引

基于上市公司缺乏具体的审计指引,以至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鉴证对象不明确以及审计报告格式未确定。研究调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发现:现行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报告以“我们接受委托,对后附的XX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在20XX年12月31日作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进行了签证”开头;明确了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责任:以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依据,设计、实施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合理评估;明确了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责任:立足于鉴证工作的基础之上对XX公司上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可行性鉴证意见;出具鉴证结论:XX公司依据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于20XX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

2.内部审计报告中缺乏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报告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共同构成。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制定内部审计报告时,过于重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忽略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内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大都为标准审计意见。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中主要具有四种参考格式:标准格式、否定意见格式、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格式以及无法表示意见格式。在样本数据中,我国上市公司均采取无保留审计意见格式,究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大都不愿意自主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报告,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以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其职能。

4.内审报告中极少涉及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在内审报告中应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意味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应包括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然而上市公司中内审报告简单提及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其余报告均只是认为企业在重大方面保持了与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并无涉及。这与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尚未正式在上市公司实施有关.更是因为长久以来人们将内部控制片面理解为与财务报告有关.忽视了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

5.其他问题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表现在于:第一,对于盈利能力和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力度越大,此时,一旦出现财务状况异常势必造成其股票交易受到证监会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偏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审计信息可能性降低;第二,上市公司缺乏足够的证据表明公司规模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第三,上市公司未能够将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落实到位,其高效性难以充分发挥。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相关建议

1.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由上述可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针对于其现象,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需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相关专业技能知识教育、再培训,切实实现注册会计师思想和能力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需定期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

2.转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均需树立其正确的内部控制审计观,充分认识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确保上市公司能够立足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开展内部审计报告制定,从而,全面调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大大的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职能。该形势下,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已是不容忽视,即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完善需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加大内部审计报告披露力度,推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名称和格式的统一性。

4.加强上市公司内审报告披露其他措施

针对上述上市公司内审报告存在的其他问题,本文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一是强制性加大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力度,切实规避上市公司披露流于形式的不良现象;二是充分发挥证监会职能,确保统一对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持续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三是证监会进一步加强监督刮泥,一经发现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不法行为,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惩。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模式[J].现代商业, 2010,(15).

[2]张亚琴:论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J].经济师, 2009,(06).

[3]吴华萍: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第4篇:公司年度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审计; 审计费用

一、引言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财会字〔2010〕11号文,连同2008年5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共同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审计是一个新型事物,注册会计师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对委托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种新型审计服务的审计收费如何定价将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从相关文献来看,我国关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界都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我国2011年沪、深两市A股共1 418家上市公司中,选取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同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共205家为总样本,分析影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确定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

(一)研究假设

上市公司规模越大、相应的人员配备越多、岗位设置越多,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处理和业务流程也越多,对应的企业控制风险水平也就越高,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并发表审计意见,需要测试的控制活动越多、测试的范围越广,需要获取更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则实施内部控制审计需要的时间越多,相应的审计成本越高,从而收取的审计费用就越高。因此,提出假设1:

H1:上市公司规模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正相关。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越高,对参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人员的要求越高,也就需要更高的专业判断,则会计师事务所需配备更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组,并对助理人员进行更多适当的督导,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成本就越高,从而收取的审计费用就越高。因此,提出假设2:

H2:公司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正相关。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若存在失效的风险,说明该公司内部控制的某特定领域存在重大缺陷的风险越高,那么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需要给予该领域的审计关注就越多,注册会计师需要更多地对该项内部控制亲自实施测试,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增大,从而收取的审计费用就也高。因此,提出假设3:

H3: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正相关。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公司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目的在于通过这些机构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并不断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因此,如果公司设立有内部控制监督机构,注册会计师会认为该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有着内部监督效应,则可以更多地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从而相应减少可能本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工作,审计收费也就相应较低。为此,提出假设4:

H4:设有内部控制监督机构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负相关。

上市公司所在地经济越发达,其消费水平也就越高。根据以往的研究,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也猜测经济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支付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高。因此,提出假设5:

H5:上市公司所在地的经济发达水平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正相关。

有着良好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审计委托者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还可以向社会公众传递企业内控较完善的“信号”,会弥补提供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审计服务的成本和维护声誉或品牌的成本,具有良好声誉的事务所会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因此,提出假设6:

H6: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正相关。

(二)变量设定

1.内部控制审计费用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为一家上市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服务,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所以很多情况下无法直接获得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且目前几乎没有上市公司将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单独进行披露,2011年年报各上市公司披露的审计费用是年报审计费用和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总和。借鉴Eldridge and Kealey(2005)的研究方法,本文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Internal Control Audit Fees,ICAF)的确定方法为:

首先,确定上市公司首次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年度。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颁布时间为2010年4月15日,其要求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开始施行,所以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就是首次,同时包括财务报告审计费用和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即2011年是这个首次年度,则2011年报告中披露的审计费用(Fees2)减去上一年度(2010年)的审计费用(Fees1)的数额表示ICAF。

其次,由于大量的文献表明公司规模是影响审计费用最重要的因素,为了降低公司规模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更加准确地估计ICAF,在上述基础上,用公司规模进行修正,公式如下:

ICAF=Fees2-Fees1×SIZE2/SIZE1 (1)

本文用Ln(ICAF)表示内部控制审计费用。

2.上市公司规模

本文选用与大多数学者相同的处理方式,以上市公司总资产数额来衡量上市公司规模,对上市公司总资产取自然对数,用Ln(Asset)表示。

3.公司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

已有的研究表明与内部控制复杂程度相关的因素包括:子公司数量、公司经营所涉及的行业数量、子公司分布是否广泛、公司业务的复杂性等。从内部控制审计的角度,子公司数量、公司经营所涉及的行业数量、子公司分布是否广泛这些因素都体现在公司规模中。因此,本文选择公司业务的复杂性这个因素,以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INVREC来衡量。

4.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Risk)用本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来衡量,若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则Risk为0;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Risk为1。

5.内部控制监督机构

由于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这些内部监督机构(Supervise)在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都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本文选择以打分情况对其进行赋值。上市公司设立了其中一个内部控制监督机构,赋1分,共3分。

6.上市公司所在地

本文选用上市公司所在地人均GDP的自然对数来表示上市公司所在地的经济发达水平Ln(GDP),以衡量地域因素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

7.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

本文采用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是“四大”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用Big4表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指德勤华永、普华永道中天、毕马威华振和安永华明。如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由“四大”审计,则赋值为1,否则为0。

(三)样本的选取

选取2011年沪深A股市场上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205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按照以下原则剔除样本:(1)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18家),因为金融保险类公司与非金融保险类公司差异较大,不具有可比性;(2)剔除未披露2011年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14家);(3)剔除未披露2010年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29家);(4)剔除数据不可得的上市公司(1家);(5)剔除按照公式(1)计算得出数据无效的上市公司(78家),最终得到样本共65家上市公司,其中沪市A股44家,深市A股21家。

本文所涉及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cn)、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2011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和《2010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涉及的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的相关数据由笔者根据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手工整理。本文利用Excel和SPSS16.0软件完成计算和回归分析。

(四)模型建立

基于上述的分析和假设,根据Simunic模型,本文构建如下模型,运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及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模型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见表1。Ln(CIAF)的最小值为6.988,最大值为15.3415,均值为12.1620,中位数为12.1878,标准差为1.5980,样本中各上市公司所支付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和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总资产取对数)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均值显示出样本公司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和公司规模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便于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在65个样本中上市公司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只有14家,占21.54%,比例较小。

(二)相关性分析

运用皮尔逊(Pearson)双尾检验对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表2说明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从相关性矩阵看到,Ln(CIAF)与Ln(Asset)、INVREC、

Ln(GDP)以及Big4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2、0.049、0.320和0.390,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与上市公司规模、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地域因素、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是“四大”程度显著。

Ln(CIAF)与Risk虽不显著但相关系数较小,为0.033,与Supervise不显著,但相关系数较小,因此被解释变量与各个自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其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未超过0.5,说明各变量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不需要特别关注,可以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三)回归分析与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的显著性水平Sig为0.0052

一是上市公司规模Ln(Asset)的回归系数为0.2852,P值为0.0470,在5%的水平上显著,与预期符号一致,上市公司规模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规模越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就越多,假设1得到验证。

二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INVREC)的回归系数为0.5187,P值为0.321,回归系数为负,与预期符号一致,但其结果不显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存在非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得出该实证结果可能的原因在于:该变量是选用业务的复杂性这个因素来表示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采用(存货+应收账款)/总资产来衡量的,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内部控制审计价格时并不认为存货和应收账款审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其次,在于本文用(存货+应收账款)/总资产简单地来衡量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可能不够恰当。

三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Risk)的回归系数为-0.8022,P值为0.5923,回归系数为负,与预期符号相反,但其结果不显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存在非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可能有两种解释:第一,本文采用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来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但可以看到,2011年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出具的“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高达98.05%,则其意见类型可能对内部控制审计定价影响很小;第二,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则在2011年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还处于自愿性阶段,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上市公司多为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较好的公司,而注册会计师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具体运用还处于非强制的探索阶段,较小可能出现会计师事务所因发表错误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而被诉讼要求赔偿,则其对出具“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较为偏好。

四是设有内部控制监督机构(Supervise)的回归系数为0.1811,P值为0.6050,回归系数为正,与预期符号相反,且不显著,即设置内部控制监督机构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存在非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实证结果看,出现这种与研究假设截然相悖的结果,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刚开始实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内部控制的执行还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则注册会计师在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时并没有考虑内部控制监督机构的存在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量的影响;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每增加一个内部控制机构,其在审计的过程中须关注该内部控制监督机构是否定期执行监督工作,监督是否有效,这反而会加大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量。

五是上市公司所在地的经济发达水平Ln(GDP)的回归系数为0.7554,P值为0.0503,在5%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正,与预期符号相同,上市公司所在地的经济发达水平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所在地经济越发达,其支付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越高,假设5得到验证。

六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Big4)的回归系数为1.0149,P值为0.0426,在5%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正,与预期符号相同,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上市公司会支付高额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来购买企业内控较完善的“信号”。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越好,越具有“品牌”效应,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就越高,假设6得到验证。

四、结语与建议

本文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开始正式执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前一年,还处于自愿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背景下,以2011年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方式。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规模、上市公司所在地的经济发达水平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与研究假设一致,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也与预期假设一致,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正相关,但其结果不显著;另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和设有内部控制监督机构与预期假设不一致,且不显著。

基于以上研究,一方面,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正式开始实施后,应出台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方面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分开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和财务报告审计费用,增加审计服务各项收费的透明度,防止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上市公司进行整合审计时,两种审计费用的相互挤占,且有利于研究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方式;另一方面,各省、市应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收费行为,出台相关的文件指导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定价,以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最后,本文的研究模型解释力度并不高,但随着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定价市场的逐步规范化和完善化,不断深入研究,关于自变量对因变量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解释度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张宜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内地在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1(12):70-77.

[2] 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S].2010.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EB/OL].http://.cn.

第5篇:公司年度内部审计范文

[摘要]在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已成为证券公司防范内部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中介机构,生存状况和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发展程度。本文从多个角度就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影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利因素,并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措施

经过20余年改革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已取得全球瞩目的成就。据报道,中国证券业2006年上半年收入231亿元,纯利123亿元,中国证券业在近年将会实现盈利,扭转前几年的亏损局面。但中国的证券业还处在非常关键的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尚未形成完善的、稳定的运营机制。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应重视对证券公司的审计监管,而证券公司更要加强内部审计,以保证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健康与持续地高效运行。

一、加强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经济稳健发展的迫切需要

证券公司属于高风险行业。近几年,中国证券公司已出现透支挪用资金、法人投资者以个人名义炒股、编报虚假申报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2002年以前,我国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还属于个案,2002年8月以后,由于市场低迷,证券公司连续几年出现全行业亏损,多年积累起来的风险集中爆发,因重大违规行为受到处置的证券公司数量急剧上升。到2006年7月,不足4年时间就有34家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证券公司面临行业建立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性危机。在证券违法犯罪案件中,证券经营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超过半数,显示在证券公司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自身的内部控制有待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总理签发国务院522、523号令,《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

21世纪国内证券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在重新“洗牌”中经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既是监管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证券公司不能回避的责任。《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133条规定,“证券公司应设立监督检查部门或岗位,独立履行合规检查、财务稽核、业务稽核、风险控制等监督检查职能;负责提出内部控制缺陷的改进建议并敦促有关责任单位及时改进。”约束、自律作为证券公司获得良好信誉的前提,也是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的法宝。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对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监督,目的是防范风险,纠正违规,加强内部控制,保障证券公司健康发展。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公司的规范经营负有重要责任,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证券公司的长期生存与稳健发展。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已成证券公司当务之急。

二、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现状与问题

目前,证券公司普遍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与其重要性并不相适应,内部审计还远没发挥其应有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范围有限,未覆盖到各部门、各环节。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实施全方位审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审计范围并没有覆盖各部门、各环节。例如,有的证券公司只注重对营业部和分支机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而未涉及到对公司总部的重点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审计,如投资部、资产管理部、财务部等。有的证券公司虽然开展了针对这些部门的审计,但在审计实施及出具审计报告时有所顾忌,不能客观反映真实情况。总体来说,内部审计部门代表公司对下属营业部的稽核审计工作比较容易开展,对总部其他同级部门或投资部等重要部门实施审计则有一定难度。

(二)内部审计重视财务、淡化管理。证券公司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运转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风险,近年以来被处置的高风险证券公司数量之多史无前例。而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内部审计的职责集中在“查错防弊”上,很少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事实上,证券公司发生或产生错误与舞弊等问题不限于财务部门,更多的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也并不仅限于“查错防弊”。把审计重点局限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上,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三)重事后检查,轻事前、事中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在事后监督检查,主要是财务数据的检查方面比较到位,而在事前和事中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事后检查只能发现已经发生的问题,而如何防微杜渐、亡羊补牢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严格来说,制定、执行制度并不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但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关系,可以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有机会了解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重在事后发现问题,忽视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或不安全隐患的防范与分析,对于事前、事中控制的关注远远不够。

(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审计效率不高。综合治理后,证券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而部分证券公司审计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采用现场审计方式。证券公司规模扩大后,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以及财力、物力的限制,使得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甚至会影响到审计报告的及时性。现有审计手段远不能适应业务活动的节奏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审计效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提供增值服务的作用。

三、影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审计部门缺少应有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客观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评价。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作了明确规定,核心内容有3条:内部审计机构应置于组织内部的较高层次,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直接向组织内的最高决策层负责并报告工作,从而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实施;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其他职能部门或个人的干扰。同时,按照规定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董事会负责,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对公司所有部门、所有环节实施监督。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名义上归董事会领导,与内部其他部门处于基本平级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晋升等还要受制于公司其他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二)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急需深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修订并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项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所进行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定义中突出内部审计的“咨询”、“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功能。这种内部审计不同于传统的“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而被称之为“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从现实来看,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多是在实践中摸索和成长起来的,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重监督评价,轻控制和服务。主要审计力量集中在财务数据的事后检查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不够重视。在为公司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发挥服务职能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够充分。证券公司目前内部审计手段还比较落后,基本上采用现场稽核方式。综合治理完成后,证券公司数量减少,规模扩大,营业网点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传统审计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近年来,证券公司逐渐建立了集中的交易监控系统和集中的财务监控系统,通过将交易监控和财务监控连通运作,实现了交易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互相核对。环境的改变为非现场稽核审计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充分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非现场稽核成为了证券公司在现阶段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复合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要求不明确,难以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会知识、审计理论、法律知识,还必须掌握电脑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当前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电脑知识,业务知识面较窄,加上日常工作相当繁忙,缺乏专业培训,专业能力下降,不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要求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改进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只有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并在证券公司内部位于比较高的层次,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意见、结论和建议的公正、客观、权威和有效,真正发挥公司最高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为保证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仅是名义上,实质上内部审计机构也要置于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直接对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任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评价与考核,要直接由董事会或监会事决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年度审计工作项目计划、人员计划及财务预算要提交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备案。内部审计机构每年一次或在必要时多次向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工作报告。

(二)全面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与权威性。内部审计作为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反馈系统的核心,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为公司提供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如果内部审计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就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责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其作业范围不应当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扩展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三)充分利用非现场稽核审计手段。限于现场审计的成本、人力等方面的制约,现场审计和检查的频率不可能很高,一般一年一次或者更长,这种频率目前无法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随着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程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采集被审计单位柜台系统、财务系统、日常监控系统以及被审计单位历年审计的历史数据等信息,借助内部网络查询、筛选、记录、分析等,对被审单位实施非现场稽核审计。覆盖全面的公司内部网络,可为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证券公司营业部开展非现场稽核审计创造条件。

第6篇:公司年度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国有企业; 公司治理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于1941年成立时,两位创始人曾说:“需要产生了内部审计,并使之成为现代企业中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任何大企业都不能回避它。如果它们现在还没有设置内部审计,迟早都会设立。而且,如果按目前的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它们将不得不很快建立起来。”而国内外公司治理的实践也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公司治理是实现企业目标和价值的有效途径,其宗旨在于为公司谋求更大的持续性和市场竞争优势,而合理的制衡机制是公司持续高效顺利运转的重要保障。随着不断参与增加管理价值的管理链,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目标日趋一致,构成了公司治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最大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愈加密切。作为委托关系中受托责任的一种控制机制,内部审计通过履行监督和评价职能,促进受托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已经成为公司治理极具价值的资源。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和演变

 

20世纪40年代,随着管理层级增多、企业规模扩张和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加重,现代内部审计应运而生,其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两权分离下的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内部审计最初在财务领域开展,主要肩负监督、鉴证受托财务责任,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不断拓展,1993年版的iia《内部审计实务准则》将内部审计职能定义为监督和评价。而2001年最新版的iia《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更是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它们的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这一全新的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至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内部治理领域,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及治理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防范风险,实现经营目标。与该定义相对应的是,增值型审计在全球迅速兴起,已经成为组织价值增值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内部审计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并于同年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较为迟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初步确立的大背景下,随着国企改制和股份公司治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03年了《内部审计准则》,并相继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一系列配套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促进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该定义与iia1993年版《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职能基本一致。这说明,我国内部审计正处于国际内部审计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中期水平,过渡到增值型审计阶段是今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随着内部审计重要性的不断增强,内部审计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初的监督和鉴证职能,具备了控制职能、监督职能、评价职能、保证职能和咨询职能(刘琳等,2009)等综合管理职能。公司治理中最基本的是要保证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监事会三权制衡,但很多审计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很有限。监事会机构形成松散,监视工作难以到位,而内部审计是公司内独立设置的部门或专职人员,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工作,审计是他们的专职,可以将审计工作向纵深方面拓展。审计委员会要保证内部审计向其反映的事项都能得到重视,并向董事会报告。笔者认为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董事长的直接领导。地位比较超脱,能够确保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二、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现状和不足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权责利及明确相互制衡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企业形成清楚的利益和决策机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有效和快速发展。企业治理结构和公司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的价值。如果公司治理结构无效,再好的经营管理者都可能变坏,导致公司管理出现问题;若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进行监督和控制,管理者也可能被约束,并促使公司管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从2003年成立以来,国资委就将推动所属国有企业成立董事会,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而2004年中航油、中储棉和2005年中国诚通等公司丑闻,更是直接暴露了我国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中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从而促使国资委痛下决心,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因而2005年也被管理界和企业界称为“公司治理年”。与其他产业相比,企业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近年来,国家对企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在企业市场形势有利的条件下,国有企业集团正在着力通过规模扩张、资源重组和升级等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此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但由于管理体制、规模扩大、多元化经营和运营方式的不适应,各种经营风险不断积聚增大。同时,鉴于我国立法体系、金融模式和传统文化等制约,国有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运行状况与其理论相去甚远,在很大程度上治理模式依然体现为一种政府干预之下的股东主权模式,呈现出与企业集团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所以也称之为委托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三种委托关系之中:股东与董事会之间、股东与监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从本质上来说,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出现的问题都是这三种基本关系及其衍生关系所产生的。分析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出现的现状和问题,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国有股权控制权不明确 

公司治理结构(也称之为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与控制的分离(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制度经济学委托-理论的角度来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公司制改造,但还没有完全形成真正独立的产权主体。由于原有体制的弊端,国有股东并非是最终的财产所有者,只是国有资产的人,这样就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关系。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持股主体有:集团公司、国资局、国有资产经营或控股公司、行业主管部门、财政局等。然而,这些国有股东并非是最终的财产所有者,只是国有资产的人。他们并不拥有索取其控制权使用收益的合法权益,当然也不承担其控制权使用的责任。这种情况使公司委托关系不是一种财产所有者与法人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成为一种政治功利和经济目标的混合体,可能导致“国有产权虚置“或“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等后果。 

(二)董事会构成和运作不够规范 

董事会是股份公司的权力机构,企业的法定代表,由两个以上的董事组成,有时又称管理委员会或执行委员会。除法律和章程规定应由股东大会行使的权力之外,其他事项均可由董事会决定。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的义务主要是:制作和保存董事会的议事录,备置公司章程和各种簿册,及时向股东大会报告资本的盈亏情况和在公司资不抵债时向有关机关申请破产等。可见,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一环,负责公司经营决策、业务执行并对外代表公司,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在国有企业集团企业的董事会治理中存在着以下的主要问题:一是董事会结构不够合理;二是董事职责不清,权力制衡和内部分工有待细化;三是董事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专业和道德素质;四是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 

(三)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和监管职能 

在现代公司制度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事实分立使股东一般难以直接管理或控制公司,公司交由董事会治理。为了避免代表所有者的董事会因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股东、债权人、职工的权益,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董事会进行制约和监督。多数国家设置了监事会为公司的专门监督机构,形成了股东会、股东、监事会对董事会及董事权力的多层监控机构。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监事会主要负责监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对董事、经理等人员违反法律和章程的行为予以指正。然而,在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实际运营中,监事会的制约和监督功能常常被弱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法律规定不到位;2.监事会缺乏必要的独立性;3.监事会和董事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4.监事会成员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 

 

三、内部审计促进公司治理不断完善 

 

要保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更要坚持规范运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经营体制的难点所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不仅是国有企业集团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可以平衡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制衡关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一系列的公司治理改革也将内部审计推向了前沿,内部审计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必要环节。 

(一)内部审计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不同利益主体拥有着不同动机的信息需求。如,经理层希望通过信息报告掌握经营现状,为进一步提升业绩和提高报酬打下基础;股东关心的信息是公司的绩效,并据此作出经营决策,而购买者则希望通过了解公司经营信息,决定是否继续做该公司的客户。内部审计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之一。内部审计师对公司相关的会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既可约束管理层会计信息的编报权力,也可督促管理层及时披露会计信息,以此来缓解投资者与管理层间的信息失衡问题。通过维系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权、决策权和经营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内部审计以规范的程序、独立的身份进行经济评价和鉴证,真实可靠地向监事会、董事会提供各种公司相关信息。 

(二)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二者作为企业管理的形式,企业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特殊形式,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环节,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内部审计机构处于董事会、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位置,有利于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和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审查和评估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合法性、适当性和有效性,企业内部审计可以促进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内部审计有利于促进公司价值增值 

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为了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而进行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可见,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和目标已经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不谋而合。内部审计可以通过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活动、业务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活动,以及保障公司治理的利益平衡机制等途径来增加公司价值。

(四)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有利补充 

外部审计是指独立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外的国家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以及独立执行业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进行的审计。外部审计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虚假、欺骗行为的一个重要而系统的检查,因此起着鼓励诚实的作用。由于知道外部审计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企业就会努力避免做那些在审计时可能会被发现的不光彩的事。然而,在经营行为发生之后外部审计机构才对其经营结果进行监督,这种监督具有不完整性和滞后性。若想从本质上体现资产所有者的监督需求,则必须从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角度加以考虑。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组织治理结构。而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在于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组织框架。而内部审计凭借其独特的地位和职能,有利于制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公司内部组织治理机构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东红,朱秀霞.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职能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9(31). 

[2] 王光春.拓宽内部审计职能,降低企业并购风险[j].企业科技,2008(2). 

[3] 刘琳,陈小林.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j].审计与理财,2009(11). 

[4] 张洋.浅析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0). 

[5] 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 

[6] 吕素玉.浅析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j].会计之友,2005(5). 

[7] 万寿义,崔晓钟.内部审计价值变迁的结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财经问题研究,2009(11). 

第7篇:公司年度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数据分析;政策建议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理论和实践都已经充分证明,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基于此,我国先后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分步实施。该规范体系要求上市公司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披露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供投资者参考。实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我国提高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新支撑,这项制度安排将进一步增强公司财务报表信息的可信性。

一项制度要发挥好作用,关键在于落实,但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这项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因此,如果能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考察和分析,则对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的完善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更有效实施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在2011年年度报告中按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制度要求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相关情况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基于我们的分析,结合相关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我国的制度环境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下述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与评价依据,介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内容和财政部、证监会等对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的总体安排;第二部分是描述性统计与分析,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按政策要求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议。基于前述研究,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提升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效果的政策建议。

一、评价依据和范围

2008年以前,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呈现出“政出多门”的现象,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中注协、上交所、深交所等部门都相继出台了内部控制规范文件,每个规范制度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但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内部控制规范在“百花齐放”式的发展中没有得到统一。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在充分借鉴美国萨班斯法案、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在随后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并且融合了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该规范体系的实施将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建设,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将分析与评价的依据界定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特别是配套指引中的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根据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的要求和部署,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9家公司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此外,财政部、证监会又选择了200多家有代表性的在境内主板上市的公司进行试点。因此,我们将分析和评价的范围界定为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在披露2011年年度报告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样本公司)。

二、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披露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企业外界各利益相关者了解目标企业公司治理与管理规范化程度、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措施,从而能够增强投资者信心;对企业各级管理者而言,内部控制审计过程能够使企业通过检测和反省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与运行的有效性,从而持续提高内部控制系统与控制环境的藕合度,不断消除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消除或减少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内部控制审计要求在样本公司的执行情况。

(一)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

自2012年1月9日ST金果公布2011年年度报告起,截至年度报告的最后披露期限2012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共计2362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1年年度报告。按照有关要求,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应随年度报告同时披露,经查阅各上市公司的相关公告,我们整理出了已披露年报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并披露其审计报告的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数量为58家,占披露年报公司的百分比为2.72%;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家数为230家,占比为9.74%,比上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这说明愿意进行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并披露审计报告以增强投资者信心的公司数量在快速增加。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内部控制审计越来越多地获得了企业界的认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开局良好;另一方面这一比例仍然很低,表明内部控制审计还未被多数上市公司普遍接受,上市公司自觉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动机不强。

(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有无保留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三种。2011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如表2所示。

可见,在样本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除无法表示意见外,各种审计意见类型都存在。

1. 标准无保留意见。标准无保留意见意味着企业按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及企业自身内部控制手册等制度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2011年样本公司共被出具了227份标准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总数的98.70%。

2.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表示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本身不存在重大缺陷,但有一项或者多项重大事项需要提请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关注。2011年样本公司共被出具了2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000425,徐工机械和002042,华孚色纺),占总数的0.87%。

3. 否定意见。否定意见表示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重大缺陷,无法保证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2011年样本公司共被出具了1份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000756,新华制药),占总数的0.43%。

(三)整合审计实施情况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规定,企业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以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简称整合审计),并且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推荐采用整合审计框架。为考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是分别进行审计还是采用整合审计的方式,我们汇总了样本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是否为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见下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绝大多数样本公司选择了整合审计方式。可见,整合审计这一制度安排得到了各方的普遍认可和接受。这主要是因为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计划和实施对目标企业控制设计合理性和运行有效性的测试,能够同时实现两个目标,审计证据和结论也可以相互参照,从而有效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风险,是一种经济可行、同时兼顾了社会公众、被审计单位和审计机构三者利益的制度安排。

(四)内部控制审计收费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是企业贯彻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成本的一部分,虽然只是遵循成本的冰山一角,但因为相对于其他遵循成本,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容易量化,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由于现有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并不要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情况,且多数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是整合在一起的,因此多数情况下无法直接获得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相关数据。为此,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用以下方法获得在年度报告中没有直接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数据:首先,确定2011年首次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上市公司,然后收集2011年与2010年公司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审计费用信息,用2011年包含了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审计费用减去2010年的审计费用的数额表示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最后剔除掉数额非正的公司。表4统计了样本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收费情况。

可见,由于在财务报表审计之外,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明显增加了审计费用,平均增加57.95万元,增加幅度为35.08%。这主要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需要招聘熟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或对现有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需要执行特定的专门程序,遵循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规定并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内部控制审计或整合审计的工作量大大超过了单纯的财务审计,按时索费的收费原则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自然增加;此外,这也从一个细微的侧面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遵循成本相对较高。

(五)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

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一定的信号传递功能,因此历来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为考察首次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否会导致上市公司大规模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我们对上市公司2011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情况做了汇总,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除因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分立等原因造成的正常变更外,样本公司2011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有19家,占样本公司总数的8.26%,这一比例虽然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及当年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但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并没有导致上市公司大规模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不会对审计市场产生重大冲击。

三、相关建议

制度的价值在于能够产生良好的后果,但理想结果的取得并不仅仅取决于制度规范本身,还应包括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因为监管处罚措施能够有效地通过威慑、追究和处罚来提高制度执行的力度。因此,在前文对上市公司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状况的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基础上,结合我们前述的统计描述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在推行内部控制强制性审计和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的前提下,应从以下四方面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机制。

(一)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宣传培训

虽然在年度报告中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上市公司必然的选择,但从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来看,截至2011年,除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外,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开披露在监管政策上仍是以鼓励为主,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实际结果是大部分上市公司未在规定时间内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说明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普遍采取的态度是从宽执行而不是广大信息使用者所期望的从严执行,对内部控制的功能认识不强,导致主动执行的意识不强。因此,相关部门应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披露和监管要求纳入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和考核范围。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宣传、教育、培训和动员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等高层依法支持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自觉性。

(二)细化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提高审计指引的可操作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对内部控制审计行为进行了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意见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等文件,但目前,内部控制审计规则还过于理论化和泛化,在实务中还难以确切把握。因此,应收集在内部控制审计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内部控制标准、审计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上做文章,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各环节,在开发和制定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技术规范时要充分吸收和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特点,最终实现简洁、高效、实用和可操作,以便指导和推动上市公司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可操作性。

(三)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审计成本

内部控制审计无疑增加了被审计企业的经济负担,从而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遵循成本。因此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本在执行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审计成本。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应将审计重点放在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控制和风险评估上,重点关注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而不是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企业内部控制程序中不构成重大弱点的一般缺陷上,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更多地采用自动化控制,释放审计人员去更有效率地工作,从而大大减少内部控制审计时的测试时间和数量,降低审计成本。

(四)加强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管

据了解,美国在开始实施SOX法案的第1年有约14%的企业被审计机构出具“实质性缺陷意见”,约25%的企业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也就是将近一半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内部控制缺陷。与此相比,从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因此,有人认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有“应付差事”之嫌。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应加强监督,对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或延伸检查。行之有效的监管处罚措施,能够有效地通过威慑、追究和处罚等方式来提高相关企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宋蔚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9(06).

[3]谢晓燕,张龙平,李晓红.我国上市公司整合审计研究[J].会计研究,2009(09).

[4]张宜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内地在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11(12).

[5]Eldridge S, Kealey B. SOX costs: Auditor attestation under Section 404[J].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a Working Paper,2005.

[6]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08(03).

[7]张瑶瑶.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零缺陷?[N].中国会计报,2011-03-25.

第8篇:公司年度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措施

经过20余年改革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已取得全球瞩目的成就。据报道,中国证券业2006年上半年收入231亿元,纯利123亿元,中国证券业在近年将会实现盈利,扭转前几年的亏损局面。但中国的证券业还处在非常关键的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尚未形成完善的、稳定的运营机制。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应重视对证券公司的审计监管,而证券公司更要加强内部审计,以保证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健康与持续地高效运行。

一、加强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经济稳健发展的迫切需要

证券公司属于高风险行业。近几年,中国证券公司已出现透支挪用资金、法人投资者以个人名义炒股、编报虚假申报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2002年以前,我国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还属于个案,2002年8月以后,由于市场低迷,证券公司连续几年出现全行业亏损,多年积累起来的风险集中爆发,因重大违规行为受到处置的证券公司数量急剧上升。到2006年7月,不足4年时间就有34家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证券公司面临行业建立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性危机。在证券违法犯罪案件中,证券经营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超过半数,显示在证券公司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自身的内部控制有待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总理签发国务院522、523号令,《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

21世纪国内证券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在重新“洗牌”中经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既是监管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证券公司不能回避的责任。《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133条规定,“证券公司应设立监督检查部门或岗位,独立履行合规检查、财务稽核、业务稽核、风险控制等监督检查职能;负责提出内部控制缺陷的改进建议并敦促有关责任单位及时改进。”约束、自律作为证券公司获得良好信誉的前提,也是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的法宝。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对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监督,目的是防范风险,纠正违规,加强内部控制,保障证券公司健康发展。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公司的规范经营负有重要责任,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证券公司的长期生存与稳健发展。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已成证券公司当务之急。

二、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现状与问题

目前,证券公司普遍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与其重要性并不相适应,内部审计还远没发挥其应有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范围有限,未覆盖到各部门、各环节。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实施全方位审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审计范围并没有覆盖各部门、各环节。例如,有的证券公司只注重对营业部和分支机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而未涉及到对公司总部的重点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审计,如投资部、资产管理部、财务部等。有的证券公司虽然开展了针对这些部门的审计,但在审计实施及出具审计报告时有所顾忌,不能客观反映真实情况。总体来说,内部审计部门代表公司对下属营业部的稽核审计工作比较容易开展,对总部其他同级部门或投资部等重要部门实施审计则有一定难度。

(二)内部审计重视财务、淡化管理。证券公司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运转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风险,近年以来被处置的高风险证券公司数量之多史无前例。而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内部审计的职责集中在“查错防弊”上,很少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事实上,证券公司发生或产生错误与舞弊等问题不限于财务部门,更多的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也并不仅限于“查错防弊”。把审计重点局限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上,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三)重事后检查,轻事前、事中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在事后监督检查,主要是财务数据的检查方面比较到位,而在事前和事中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事后检查只能发现已经发生的问题,而如何防微杜渐、亡羊补牢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严格来说,制定、执行制度并不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但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关系,可以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有机会了解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重在事后发现问题,忽视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或不安全隐患的防范与分析,对于事前、事中控制的关注远远不够。

(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审计效率不高。综合治理后,证券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而部分证券公司审计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采用现场审计方式。证券公司规模扩大后,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以及财力、物力的限制,使得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甚至会影响到审计报告的及时性。现有审计手段远不能适应业务活动的节奏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审计效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提供增值服务的作用。三、影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审计部门缺少应有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客观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评价。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作了明确规定,核心内容有3条:内部审计机构应置于组织内部的较高层次,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直接向组织内的最高决策层负责并报告工作,从而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实施;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其他职能部门或个人的干扰。同时,按照规定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董事会负责,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对公司所有部门、所有环节实施监督。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名义上归董事会领导,与内部其他部门处于基本平级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晋升等还要受制于公司其他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二)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急需深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修订并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项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所进行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定义中突出内部审计的“咨询”、“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功能。这种内部审计不同于传统的“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而被称之为“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从现实来看,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多是在实践中摸索和成长起来的,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重监督评价,轻控制和服务。主要审计力量集中在财务数据的事后检查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不够重视。在为公司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发挥服务职能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够充分。证券公司目前内部审计手段还比较落后,基本上采用现场稽核方式。综合治理完成后,证券公司数量减少,规模扩大,营业网点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传统审计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近年来,证券公司逐渐建立了集中的交易监控系统和集中的财务监控系统,通过将交易监控和财务监控连通运作,实现了交易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互相核对。环境的改变为非现场稽核审计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充分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非现场稽核成为了证券公司在现阶段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复合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要求不明确,难以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会知识、审计理论、法律知识,还必须掌握电脑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当前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电脑知识,业务知识面较窄,加上日常工作相当繁忙,缺乏专业培训,专业能力下降,不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要求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改进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只有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并在证券公司内部位于比较高的层次,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意见、结论和建议的公正、客观、权威和有效,真正发挥公司最高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为保证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仅是名义上,实质上内部审计机构也要置于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直接对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任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评价与考核,要直接由董事会或监会事决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年度审计工作项目计划、人员计划及财务预算要提交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备案。内部审计机构每年一次或在必要时多次向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工作报告。

(二)全面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与权威性。内部审计作为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反馈系统的核心,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为公司提供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如果内部审计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就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责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其作业范围不应当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扩展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三)充分利用非现场稽核审计手段。限于现场审计的成本、人力等方面的制约,现场审计和检查的频率不可能很高,一般一年一次或者更长,这种频率目前无法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随着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程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采集被审计单位柜台系统、财务系统、日常监控系统以及被审计单位历年审计的历史数据等信息,借助内部网络查询、筛选、记录、分析等,对被审单位实施非现场稽核审计。覆盖全面的公司内部网络,可为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证券公司营业部开展非现场稽核审计创造条件。

利用信息系统手段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非现场稽核。首先,可以利用各种监控系统作为现场审计的辅助手段。在实施审计之前,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网络,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事先分析,确定审计重点,这将大大节约现场审计的时间,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其次,可以利用内部网络以及各监控系统进行专项稽核审计,对于业务和财务的一些专项检查,不必亲自到现场审计,通过各内部系统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数据和资料。另外,根据内部审计需要,一切可以在非现场审计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都可以根据需要纳入非现场审计系统。

(四)建设德能兼优的高素质内部审计队伍。首先,要制订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在思想上,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在专业上,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悉证券知识和公司开展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掌握金融法规政策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熟练运用电脑的基本技能。在能力上,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于跟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其次,要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由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务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不仅需要财务会计专门人才,也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要配备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企业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内部审计队伍。再次,还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使内部审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重视和加强包括会计、审计在内的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其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业务及复杂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建议。为实施非现场稽核以及远程审计的需要,尤其要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水平,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的业务审计水平,又掌握计算机审计等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丽榕,试论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原因及应对措施[J]会计之友,2008,(10)

[2]杨婧,现代内部审计主要方法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

[3]李学柔内部审计转型浅析[J],财会通讯,2007,(5)

第9篇:公司年度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派驻制;双重管理;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按照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审计派驻制要求,河北省分公司下设集团公司审计部分部,受集团公司审计部和河北省公司双重领导,业务上接受集团公司审计部的指导。从制度上实现了审计机构、审计计划、审计业绩考核和审计经费的统一管理,从而使审计力量的整体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明显加强,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的利用也有了很大提高,派驻制改革已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机构设置

实行双重及级层管理。作为集团总部审计部的派驻机构,河北审计分部按照驻地就近的原则,以石家庄、唐山、保定和沧州市分公司为驻地向省内派驻四个大区审计处,大区审计处与驻地公司审计室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大区审计处履行所辖分公司的审计管理职能,审计室履行驻地分公司的审计业务职能。河北审计分部接受集团公司审计部及省公司共同管理,大区审计处接受河北审计分部领导,市审计室接受大区审计处和驻地分公司共同管理。具体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图1)

二、人员管理和素质要求

人员编制由总部统一核定,省公司在总部统一核定的人员编制内,根据各市分公司的收入贡献、资产规模及所辖地公司区域等综合情况,核定各大区审计处、各市分公司审计室人数。河北审计分部负责人由总部进行考核及任免,纳入总部干部管理体系。河北审计分部负责人及副职由所在地分公司推荐人选并商总部审计部提出任免考察建议,总部审计部会同人力资源部进行考察并提出考察意见,由总部人力资源部履行任免程序。大区审计处负责人的任免由河北审计分部及省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各大区审计处设主任1人,副主任2~3人。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审计处主任兼任驻地分公司审计室主任。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总体原则是,要建立一支适应公司发展及管理需要的审计队伍。

1、能力要求: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能够识别和防范经营风险,具备信息化系统管理审计的知识和经验。

2、知识结构:从偏重选聘财务、工程审计人员,逐步充实信息系统管控、企业管理、法律事务等方面人才。

3、职业操守:在履职过程中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既能识别并敢于揭示问题,又能提出整改建议并帮助整改到位。

三、计划管理

总部审计部根据公司年度经营发展目标及制约公司经营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和重点。河北审计分部在总部审计部年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地分公司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及经营变化情况,及时提出月度及季度工作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合理组织力量开展审计工作。如有审计项目计划变动情况,应及时向总部审计部汇报并批准后执行。大区审计处应在河北审计分部年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根据驻地公司年度经营发展目标及制约公司经营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审计工作重点,及时提出月度及季度工作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合理组织力量开展审计工作,并及时向河北审计分部反馈各项计划完成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审计室应结合驻地分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工作重点,提出月度及季度工作计划,并向大区审计处反馈各项计划完成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四、经费管理

集团审计部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抽调人员差旅费用由集团公司统一承担;省公司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抽调人员差旅、会议费等费用由省公司统一承担。河北审计分部按照年度审计工作项目计划,提出年度审计预算,并报省公司预算编制委员会审批后执行。各级审计派驻机构审计人员经费及其他所有费用全部纳入驻地公司预算并在当地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