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精选(九篇)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

第1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 精细化 德育 实效性

十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贯穿于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全过程,而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则是在青少年阶段逐渐形成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要以常规教育为突破口,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使德育融入学生生活细节中,努力改变班级教育管理的方法,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树立科学的班级教育管理思想,大力推行班级精细化管理

科学的班级教育管理来源于科学的思想理念的指导,班级教育管理者必须按照时代的需要,树立素质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和系统整体观等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坚持“规范、精细、特色”的班级管理原则,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改革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促进班级管理向高层次发展。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精细化管理强调的就是一个“精”字,一个“细”字。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班主任要根据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三个”一:对待每一项工作要精心,只有每一个环节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成精品。只有逐步凸显在制度上的精细化和情感上的精细化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管理的高境界。

二、明确常规管理精细化标准,细化班级常规管理精细化内容

对于未成年人来讲,思想道德建设应从生活的日常小事抓起,从生活的行为细节抓起。班主任要明确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每学期常规的具体要求标准,从学生早上起床内务整理、早读、三餐、卫生、大课间活动到上课、课间活动、午休、课外活动、晚自习、就寝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细化要求,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如住校生管理细化:要求学生遵守宿舍生活管理制度,坚持每天做好三次寝室、楼道卫生,做到地面干净,垃圾及时清倒;每天内务整理要达到被褥、生活用具摆放整齐,一条线;要求学生文明就餐,按秩序排队打饭,就餐时要保持餐桌的清洁卫生,菜渣剩饭先放在餐盘上,吃完后倒入泔水桶,把饭碗放入指定位置,及时清理干净餐桌;学生要遵守就寝规定,不走动,不吵闹,按时睡觉,确保就寝质量;各宿舍要积极争创文明寝室,建设学习型宿舍。通过具体细化常规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明确班级常规管理精细化的方向。

三、落实常规管理精细化措施,不断提升班级精细化管理水平

首先,班主任要完善科学合理的班纪班规,做到制度上的精细化。制定可行的班规,内容应涵盖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表现和班级常规考评,并建立有效的、能操作的、可量化的班级日常管理考核机制,这是确立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班规要制定好,更要落实好。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细节文明素养,要在细节上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如以班级卫生精细化管理为例,采取“包干到组、责任到人”的做法,将所有的卫生、班级内务承包到每一个小组、同学身上,做到“定标准、定区域、定时间、定人员”,并设立班级卫生监督员,及时检查反馈,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解决学生打扫卫生不及时、效率不高等令许多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其次,坚持以“生”为本,做到情感管理的精细化。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心理细节和学习细节,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永远保持生活、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因此,一名班主任要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用爱心、细心、耐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

四、改变班级教育管理的方法,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中,是否给予有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此,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采取激励策略,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班主任可以实行责任激励,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职责,为班级精细化管理营造开放、自主的管理环境;可以实行合作小组竞争激励,根据《年级合作小组建设实施方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把班级学生的学习表现、行为习惯、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考核细则,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格局。除此之外,还可以实行目标激励、评价激励、榜样激励等,形成多方位的激励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搭建学生自我教育舞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一是要多设舞台,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自己的机会。如开展学生“道德讲堂”和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主题班会、校园电视台,讲模范的事、讲同学的事、讲自己的事等身边的道德故事,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是要多设岗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在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实行班级岗位设置管理,除了常设的班、团委组织外,还要设置纪律检查、仪容仪表、宣传出版、环境保护、宿舍管理等多个创新岗位,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承包一项工作,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实现人人当班级的主人,人人当班级的管理者,开创“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新局面。

第2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育人无止境,管理无边际,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常规工作管理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的规则,而小学生常规管理就是在以班

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

的规则,以保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的顺利开展,常规看似无形,因为他不像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它是保证小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各个环节顺利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怎样制定班级常规

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规则是一种约束学生行为的准则,所以遵守规则的过程也就是小学生行为规范量化的过程。当我们在确定一个规则时,必须是在小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规则的内容不能由老师包办。有些规则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制定,以便更多的人知道规则,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

(二)、怎样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1对班级学生有全面的了解

作为一名班主任,搞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对本班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因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家庭和生理上的差异。教师必须很快认识学生,只有对每个学生都很熟悉了解他们的个性和习惯。才能搞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2 常规教育要常抓不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良好的常规习惯也要从学生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我基本都是按照“教给方法——反复督促——形成习惯——自我管理”的模式,让学生在品行、学业等方面循序渐进、步入正轨,我特别注重很多“第一次”,如第一次的课间的文明休息、课前的学习用品准备,课中听课的坐姿,课间操和眼保操的质量要求,如何摆放卫生用具及课桌椅,交作业的时间和方法、路队和升旗的纪律等等。这些最基本最常规的习惯的落实和反复抓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常规虽然都是很零碎很细小,有时甚至是可以闭眼忽略的,可正是由于这些零散细微的地方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管理工作的成败,因为这些琐碎之事平时无处不在,因而需要自己也是在随时随地的落实,随时随地反复提醒。所有这些也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繁杂与细小,工作中也切不可因其小而不为之。按这样的操作思路,基本上一个月下来,都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效果,直至最后的习惯成自然。虽然有时会因为抓这些常规而影响课程进度,但“磨刀”最终不会误了砍柴工的。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

常规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经常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常抓不懈,在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3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担任班干部是许多学生的梦想。为了让孩子们梦想成真,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过过“官瘾”,可以实行班级事务“包干负责制”, 落实责任 为使班级工作顺利进行,自主管理落到实处,富有实效,根据班级日常活动增设岗位,如课间纪律、课堂纪律、红领巾佩戴的检查;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好人好事的记录;教室、公地地面、讲台、卫生角的保洁;图书角的管理、黑板报的设计、室外清扫区的负责制,并按座位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安排多位组长,如卫生组长、学科作业组长、纪律组长、帮差组长,每项具体工作都安排专人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

第3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 教学 班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76

1 引言

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许多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学生聚集到一起组成了班级。班级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班主任需要对这有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组成的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我国小学教育在尝试和应用多种管理模式之后,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上。以人为本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日常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个人综合素质、独特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以人文本的观念下而开展的班级管理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

2 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优点

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适当给予引导和规劝,逐步形成与学生个性特点相适应的成长和发展。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给与学生充分的尊重,考虑到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个性特点,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增强对教师的好感和认同,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了解,这样能够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进行。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任何一种班级管理模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3 “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制定合情合理的班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在课堂学习中容易交头接耳,做一些小动作,而且易于出现迟到、早退甚至逃学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而且影响了学生自身的课堂学习。对此,我们必须制定一套班规来加以约束。但是,在制定班规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学习和心理特点,不能一棒子打死,既要符合班级管理的“理”,又要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情”。比如,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同学,我们应该委婉提出批评,并给其改正的机会,在其改正之后,我们给予适当的表扬,引导其他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师生共同参与管理。以往的管理模式下,教师是管理者,高高在上,缺乏对被管理者的了解,学生是被管理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时常出现顶撞教师,不服管理的现象。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我们应改变管和被管之间的对立状态。使管和被管逐渐完成对立统一。师生共同参与管理就是在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前提下,适当授予学生管理班级的权利,师生双管齐下,共同完成班级管理。

比如,设立班干部,通过学生选举的方式,选出若干名班干部,分别负责一部分的班级管理任务。比如,设立学习委员负责班级同学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设立劳动委员负责班级卫生、大扫除的布置和执勤检查工作。但是,小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毕竟是无经验的、稚嫩的,班主任应当做好指导工作,遇到学生管理者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一方面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下去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管理者体会到班级管理的难处,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遵守班级管理规定。

建立合情合理的班级管理评价机制。评价是一种激励,它能开发人的潜能,培育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进取性。在班级管理中引入评价机制,一方面是对过去班级管理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为未来班级管理提供管理目标和指导。

通常,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遇到不符合班级管理规定的行为,或者表现优良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引入评价机制。对于表现不符合班级管理规定的学生,教师并不是要一味迁就,而应当适当提出批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过来。比如,学生今天拿了同学的一块橡皮,明天拿了同学一支笔,如果教师不提出批评并帮助学生改正,可能会使学生觉得拿别人的东西没有什么问题,最终导致恶劣的结果。另外,教师在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后,应该一视同仁,不应使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因为小学生心智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知错能改,就是一种进步。对于表现优良的同学,表扬是班级管理中常用评价方式。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表扬学生,只要表现良好,不论多么细小的琐碎之事,都要加以表扬,表扬可以带来价值感和荣誉感,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和集体。比如,某天一位学生在值日中将地面打扫得非常干净,黑板擦得非常干净,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们增强服务班集体的责任感,还有益于从小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工作态度。

4 结束语

在以人为本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独特的优点,利用科学,规范,合乎情理的方式对班级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的和睦,师生之间的理解。所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集思广益,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充分开掘出班级管理活力,积极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颜东秀.追求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性[J].甘肃教育,2011,(11).

[2]孙夕奎.探讨在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3]宋茂蕾.小学传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0,(3).

第4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一、小学班主任的职责及工作意义

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及性质来看,其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养成以及学习习惯;其次,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积极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乃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外实践当中去;最后,保持自身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如何对学生展开正确教育。此外,还要积极完成上级领导布置下来的其他工作。通过对小学班主任工作岗位以及职责的研读,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2)是学校展开教育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3)班主任是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

二、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1.强化学生常规方面的训练,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常规训练在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强化常规训练的重要性,以保证课堂教学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根据教育部以及学校教研组的相关规定,班主任必须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将能力、情感、知识等方面的常规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工作中去,特别是针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其需求制定相应的常规训练,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保障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此外,在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中,班主任必须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这是强化学生常规训练的基础,是制订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计划的前提。

2.创建班级文化,形成向心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创建班级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教师必须坚持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基本理念,在班级中真正实现“事事讲管理、人人为管理、处处有管理”的实际效果。例如,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要求,适时开展评标兵、树榜样等活动,这有利于全面提高班级争先创先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在班级内部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氛围。此外,为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班主任可以尝试创建“阅读天地”“星光大道”“民族风民族情”以及“星语心愿”等活动,这是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在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

3.完善班级管理机制,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

第5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加强独立性教育

小学生由于从小受众多长辈的宠爱,陪读现象越来越盛行,导致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依赖性强、独立性不足的特点,这不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要通过独立性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灵活创设教育机会,让学生了解到好坏、认识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教育时点的把握要准确及时,避免生硬地说教。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充分了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将近期班级状况向学生介绍,然后邀请学生一起分析,帮助他们辨别好坏。

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日常的少先队活动宣传、各类学习竞赛,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通过与学生家长的积极沟通,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自我锻炼机会。例如:学生王华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但是由于父母的宠爱,凡事都帮助他去做,使得他最终不知道自己应当去做哪些事情,导致其动手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都较低。此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的家长进行谈心,告诉学生家长,他其实是一个聪明而又主见的孩子,家长应该给他更多锻炼的机会。经过几次谈话,王华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渐渐地,他也就知道了什么事情应当自己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除此之外,还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乐于遵规守纪、乐于服务集体的习惯。

细化班级管理制度

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尚未成型阶段,应通过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最终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学生通过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能够积极规范自身行为,参与班级管理。为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可将每学期的第一周设为良好习惯养成周,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规章要求的宣读与教育活动。同时,各班级应依据学生特点对班规进行增补、完善,保证班级规章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与有效性。在规章制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成学习小组,以联系实际的方法对规章制度进行逐条解读与讨论。在开展文明礼仪以及常规养成方面的教育时,教师需向学生明确指出应当怎么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做的具体方法。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应当消除一劳永逸的想法,并更加注重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提醒与指导。

为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促成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过程,让学生认识集体的前进方向,通过积极规范自身行为为达成集体目标贡献力量。班级目标的制定应当能够通过学生的努力奋斗最终实现,当出现问题时,教师则应当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使学生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以及荣誉感。

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

开展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是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意识,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班级活动的开展,一要拥有严密科学的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二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其中,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三要重视活动后期评价,帮助学生理解活动的深远意义。

要强化常规性的德育活动 例如:在开学初期,班级可以《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礼仪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制定涉及学习、卫生、纪律、礼仪等多方面内容的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细则。按照细则要求,采用加减分的方式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评选出每周的“优秀学生”。在学期初,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承诺纸鹤”,将自己本学期的目标写在其上,然后挂在班上,做到时刻提醒自己。

通过“好习惯之星”评比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好习惯之星”将学生在早读、课堂纪律、课间操、课间秩序以及卫生值日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进行监督与评比,对优秀而突出的行为举止进行奖励,鼓励学生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延续下去。例如:当学生变得积极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作业更加整洁了,开始助人为乐了,学习进步了,热爱公物了,保护环境了,就应当获得相应的“好习惯之星”称号,并将其照片展示在“班级亮相台”中,增强学生信心的同时,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

第6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传统的教育理论把班主任定义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对于前二者,应该说不存在什么疑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学习和理解,对于班主任“领导者”这一角色,我产生了一些困惑。作为“领导者”,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样,在班级建设中,无疑容易形成师权至上,导致师生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容易使教师忽略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班级建设中从经验出发,给班级建设抹上浓浓的个人色彩,从而扼杀学生的个性,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因为缺乏个性的学生同样缺乏创造力。

我觉得,在新时代班主任更应该是班集体成长过程中的建议者、导师、带路人管理平台的搭建者。近一年的时间里,在班级建设方面,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对班级建设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班级建设

1、班级结构:我所带的是初中一年级的一个班,全班63人,来自两所小学,经过了两三周的相互熟悉之后,由学生自荐、互荐的形式确定了九名小组长,然后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情况进行搭配,每组包括组长在内共七名学生,使班级中形成了九个小团队,班干部只设一名常务班长,负责处理好班级的一些常规性的事务。

2、制定好一个班级规范:班级规范的制定应该民主,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内容上可以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班集体的目标以及班级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要求,同时,班级规范的内容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和对老师的要求,以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具体条文上应该以提倡为主,惩罚性措施为辅。在形式上采用小组讨论,班长汇总,班主任润色。班级规范一经制定,即须严格执行,体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这也是为了培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观。在班级规范的遵守上,班主任更应该以身作则。记得有一次,我上课时忘了佩带工作证,上课之后,一名学生站起来指出我违反了班规,按班规应加入卫生值日小组负责公区卫生,我当场表扬了这位同学,下午我自觉的拿起扫帚,加入了打扫公区的行列。这件事对全班学生产生很大的触动,使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3、小组内部管理: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小团队,由小组成员经过讨论,民主协商,明确每名同学在小组管理中的职责,每周轮换,这样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管理之中,每周体验一种新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学生可以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地观察、体验、思考,进行扬弃,使各项管理工作稳步提高并富有学生的个性色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在学习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协作,课前搜集整理学习材料并进行整合,课堂上积极展开讨论,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课后督促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和责任感,通过强化这种小组的内部管理,让学生不再感到自己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增强了他们对工作对学习的责任感。

4、小组竞争评比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小组之间的竞争评比,设立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纪律之星等等(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班级目标灵活设定)。由小组推荐一人上台进行演讲,实事求是地总结本小组在一个月里的各方面的情况,各小组根据演讲,综合打分,评出本月最佳,给予奖励。这种制度实际上是把班级每个组、每个人推进了一个竞争的氛围里。小组与小组在竞争,同桌在竞争,每个人都在竞争。在竞争中,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团结、合作、互助了,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4、小组值周制度:每周由一个小组值周,称为 “值周班长组”,负责全班的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规范的严格执行,小组成员进行内部分工,每名成员负责班级常规管理的一个方面,由小组长做好每天的值周记录。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繁杂、琐碎,而由小组每名同学负责一个方面,更能够落到实处。

5、开好班会课:班会课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在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氛围里参入到集体中来彼此交换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班会课应该是让学生从事鼓励、聆听、独立思考、共同决策、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评价等实践活动的一个自主空间;也应该是学生之间享受彼此的陪伴、分但彼此的忧愁以及彼此的快乐的空间。

班会的主持人为值周小组,小组推荐一人在班

会课上做好一周的总结性发言,对班集体中好的现象进行表扬,不足之处也要列举出来,班级其余成员要对值周小组的同学进行感谢和鼓励。然后是学生自由发言时间,让学生找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的方案,或者是对班级管理提出建议。对于解决方案,也应该进行讨论,分析各种方案的利弊,在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佳的决绝方案,并作好班会记录,未解决的问题也应该记录下来,留待下次班会课时处理。在班会结束时,主持人要对每个人的倾听和参与表示感谢。

二、班主任的角色

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应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班主任不再是班级的领导者,应当具有甘为人梯的幕后策划者的意识。在班级建设之初应该是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者,当班级管理基本成型之后,就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班长、小组长的培养上去,这时,班主任就应当是导师、大朋友,应该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指导他们如何进行管理,特别是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其次,对于小组成员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这时班主任又应该是协调员。再次,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重新回到集体前进的道路上,这时班主任又应该是孩子王。

第7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管理策略 管理效能 学生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较小,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问题。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要想强化对他们的管理,必须创新工作方法,优化管理制度,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管理的效能。新形势下,小学班级管理还是依靠班主任,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和组织者,一定要创新工作思维,全面的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的优化管理管理方法,提升班级管理的效能。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班级管理的环境

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以为的依仗什么学生行为规范,班级管理制度,校纪校规,要全面的结合学情和教情的变化,全方位的采取措施提升班级管理的效能。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在行为习惯上也千差万别,要想提升管理质量,班主任必须掌握学情,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提升管理管理工作的质量,还要关注学生素质的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如果采取措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就会减少学生问题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管理麻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做好常规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当中,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极为重要,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早退、不迟到、不旷课,课堂上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不接嘴,不说小话,这样的话,学生的行为习惯就获得了培养,自觉意识就会增强。其次,利用班会课开展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小学生养成尊师重教、团结同学,文明礼貌的习惯。最后,做好与科任教师的衔接工作,强化与科任教师的联系,让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来优化教学环境,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能。

二、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尊重和关爱学生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和人格,学生也喜欢平易近人的班主任。为此,班主任一定要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喜欢和接受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认真的履行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的主人公意识,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尊敬感,提升他们的班级归属感。当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和批评,但是注意方式方法,讲究一定的策略,切记让学生走向逆反,否则事情就不好处理。人与人之间肯定是存在差异的,班主任要正确处理优生和“待优生”,引导他们坦然接受,并及时的鼓励待优生。尊重学生还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的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导,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当学生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教师要关系和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让学生懂得感恩,这样的话将心比心,学生就会体谅班主任的辛苦,自觉的修正自己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班级管理的环境,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三、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优化班级管理

小学生爱闹爱动,行为习惯还在培养当中,为此作为班主任如果仅仅依靠自己是很难做好班级管理的,为此,新形势下,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借力,充分的动员一切力量,优化班级管理,提升管理的质量。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内容复杂,管理的范围较广,切记蛮干、单干,一定要做到巧干、精干和实干。班主任无论能力多么强,精力多么旺盛,面对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也不可能事必躬亲,面面俱到。凡是操碎心的班主任往往都是累坏了自己,也没有搞好班级的工作。班级除了班主任的管理之外,还有学校的常规管理、班委会管理、科任教师的课堂管理、寝室管理等等,这些都是班主任管理的内容,仅仅依靠班主任一个人,就是跑断腿也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新形势下,作为智慧型的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借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都能做到自主管理,那么班主任的工作量就会大大降低,班主任就会得到解放。如果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班主任可以有效的组织班委会开展日常管理,班委会的管理可以做到时时有,处处在,管理的内容可以很细,大大降低了关注人的工作量。在班委会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物色好班委,找那些管理有方法,敢管善管的学生来做班委,无论是班长、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小组长都要选择有作为的学生,让班委真正的管理起来,这样的话,基本上班级就会井井有条。在日常的科任教师授课过程中,科任教师就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所以班主任要配合好科任教师的工作,及时的向科任教师咨询班级的课堂表现情况,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要强化日常教育与管理,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要大张旗鼓的表扬,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另外,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在学校的管理中也是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同时,在寝室、食堂等,班主任都要配合好寝室长、宿管员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做好了,其实班主任的工作自然也就好了。

【参考文献】

[1]杨冬冬.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班级活动建设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第8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抓好学前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学生主体”理念的深入,教师也应适当“放手”,让幼儿做小小管理者,班级常规制定者,而教师起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制定个性化的班级常规。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有差异。正因为如此,量身定做的班级常规才更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作为一名管理者,可以引导教师结合本班幼儿情况,制定独具个性的班级常规,促进幼儿去遵守。小班幼儿年龄小,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实际来制定;中大班的幼儿具备一定的能力,可以引导其参与共同制定。其次,认真抓好班级常规的各种要素,即要重视各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常规包含的领域广阔,如学习、生活,而学习、生活中还可以逐一细分。这就要求教师细心观察,耐心引导。管理者在抓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时,不能过于追求结果,而应给予一定的时间,方显实效。最后,班级常规制定方式可以多样化,甚至艺术化。如:游戏贯穿幼儿教学、活动始终,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帮助建立行为常规。又如:利用“小小班级管理法”、榜样教育法等建立不一样的班级常规,引领幼儿健康成长。

二、有效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提高师资水平

教研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学前幼儿园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还能助力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园长要结合本园发展实际,有效开展教研活动。首先,园内成立教研组。一般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分为大中小三个班级,再依据幼儿人数和本园情况细分班级。由于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所不同,因而教研的主题也可能随之变化。因此,每一个年级可以成立一个教研组。当然,还可以根据教研主题分组,以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展开。分组之后,每个组都要拟定具有带头能力、科研能力的领导者,负责教研各项工作的展开。其次,分组之后,要明确教研的实际任务。例如:园内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常规的业务学习;不定期组织本校教师外出观摩,然后进行研讨,学习优秀幼儿园的长处;做好教研主题制定工作。选择课题是最好是根据园内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拟定,可以在园内边实践、边研究,并引导教师做好课题研究计划和具体步骤,不断促进研究能力的提高,以此反过来助力教学。最后,建设完善的教研制度。制度约束能够保证教研的进行,但制定制度时,要体现人性化特点。

三、做好教育教学评价工作,调动工作热情

做好评价工作,能够调动幼儿教师工作的热情。如果教师不投入热情进行工作,那么工作效率很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更无从谈起。首先,对园内教师的评价。如: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如何?是否能够将幼儿学习参与的兴趣调动起来?有没有做到兼顾每个幼儿的发展?教研、科研水平如何?等等。在此,可以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绩效工资挂钩,以此最大化调动其研究的激情,以助力学前幼儿园教育教学。其次,对园内幼儿的评价。幼儿的健康发展是关键,也是办园的落脚点。在评价时,不能以结果做定论,而应向过程倾斜。在评价时,要综合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整体评价,以将评价的教育功能凸显。园内可以自主制定个性的评价方式。总之,教育教学评价工作要落实,也要创新改革,以将教师的工作激情全面调动起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

第9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G625.1

目前,在开展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及时的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爱好,合理的设置教学问题及准备教学方案。同时,有效的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促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高效的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探究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其言行及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较强,对于学习中遇到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班主任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可以有效的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1]。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学习。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一)细心观察,深入的了解学生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作为一个集体组织,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老师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老师应在日常学习中,细心观察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积极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及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其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班级管理规范,有效的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其次,班主任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I素养,以全面的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细心观察,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可以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2]。

(二)以点带面,做好班干部培养

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除了班主任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干部也始终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力。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目标,也需要班干部积极的进行配合。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抓好班干部的培养,以点带面,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影响力,带动班级学生逐渐适应班级管理的相关规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全面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案及规定,并抓好班干部的培养,实现以点带面的目标,这对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视抓好班干部的培养,以点带面这一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气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方式,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于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班级集体荣誉的重要性,积极的倡导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使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气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也是班主任教师应时刻关注的一种工作方式。

(五)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老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应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并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工作的措施,更好的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扰问题。其次,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可以最为直接的影响学生的言行,促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更加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也是其中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

(六)科学规范,重视文化的建设

不断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积极的探究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发挥班级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逐渐引导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形成正确的理解,并能够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一种积极表现。改善以往传统说教中存在的弊端问题,针对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完善管理措施,将有效的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已经逐渐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重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深入到学生中,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学习动向,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理的建议,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