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精选(九篇)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

第1篇: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兴趣;数字教学;引导学生;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07-01

数词教学是英语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英语小学数字教学,注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且加之种种“任务”所施加的压力,课堂上教师难免会有机械的灌输和学生机械地接受。这样就会使简单的数字更显枯燥乏味教学费时且低效。怎样使学生们乐意学,学的快,记得牢,运用熟练呢?实践证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听觉与发音,视觉与书写共同参与学习,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下几种方法。

一、做手势记数词

老师教学时运用的手势语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如:伸出食指表示One;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Two;伸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表示Three…拇指和食指形成Eight;弯曲食指形成Nine;伸出拳头表示Ten等。课中,老师放音乐,发指令,学生做动作;或学生发指令,老师做动作;或学生小组间互发指令,互做动作,老师评价。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轻轻松松记住了数词。

二、唱歌曲记数次

唱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娱乐形式,学唱英语歌曲记数次,同学们兴趣更浓。适合孩子们唱的英语歌曲,往往旋律活泼,歌词简单,朗朗上口,一旦学会便能永远记住,如教1到10的数次时,通过教唱?Ten little Indian boys??Ten little candles dance??One, one, one ??One, two, three, four, five?来强化数次记忆效果极好,英语歌曲那优美的旋律,轻松愉快的节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口语的流利程度,营造轻松自如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帮助学生记忆巩固数字时,可以采用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谣,如:“英语数字不难记,掌握规律就容易;一至二十词各异,一个一个单独说;后面加teen变十几,thirteen, fifteen看仔细;eighteen只有一个t,两个音节念清晰.二十至九十后加ty, twenty不同重点词.forty剜去字母u, thirty, fifty更出奇.十位数后个位数,表示数值几十几.按序排列不费力,连字符号莫丢弃.巧记妙学加毅力,hundred是你的好成绩.”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始数字的学习。

三、读儿歌记数次

朗诵儿歌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学生可以一边齐声朗读,一边有节奏的拍手,如在记数次1到10,可以读儿歌“One, two, open the door”

One, Two, Open the door

Three, Four, Close the door

Five, Six, Count the sticks

Seven, Eight, Eat a cake

Nine, Ten, Say it again.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数词时,可以采用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谣,如:“英语数字不难记,掌握规律就容易;一至二十词各异,一个一个单独说;后面加teen变十几,thirteen, fifteen看仔细;eighteen只有一个t,两个音节念清晰.二十至九十后加ty, twenty不同重点词.forty剜去字母u, thirty, fifty更出奇.十位数后个位数,表示数值几十几.按序排列不费力,连字符号莫丢弃.巧记妙学加毅力,hundred是你的好成绩.”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始数字的学习。

四、电话号码记数次

利用学生熟悉的电话号码记数次,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听得多了,说得多了,便可以熟能生巧,提高英语听力。如:A:Hello,13872971515B: Hello, This is Jessie, I want to speak to Mary.或者老师报电话号码:eight, eight, four, three, five, six, two, one,学生记下电话号码:88435621,也可以同桌之家互相询问电话号码。A:What is your telephone number?B: 87236458还可以采用老师出示若干个电话号码,让学生比赛看谁读的又快又好,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数次学习变得趣味十足。在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号码,如:119,120,110,110等。这样既巩固了数字,也增加了生活常识。

五、连图画记数次

老师给学生提供一副分布着数字的画,然后老师用英语报数字,学生连接,最后老师问:What is it?如果数字不熟悉,接错了这幅画中的动物便不像:若连对了,学生就能回答。如:It’s a duck.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复习了数次,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六、算数学题记数词

数学题是学生所熟悉的,用英语做数学题,使学生颇感新奇。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道加法运算题,让学生用英语说出算式,说出答案。如:一个学生问 What’s one and two?另一个学生回答“Three”还可以采用老师报算式,学生听英语写算式计算。T:What’s six and four?S: 6+4=10 Ten,

七、做游戏记数次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喜欢玩,英语游戏就是带着孩子们有目的的玩。如猜一猜。

1、教师先确定猜数的范围,如1-10或1-20.

2、分组游戏老师分别将写有数字的小纸团分给四个小组的第一个同学,然后一个接一个同学来猜自己组的幸运数字,猜中的同学有奖。每组第一个同学用”Yes”或“No”来回答。

当然,猜得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猜得过程,在猜得过程中达到复习,巩固所学数字的目的。

数字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学生无法直接地运用所学数字,无法迅速地用英语反应出来,而以上几方面就是针对数字教学的这一难点而设计的,以上教法只是数词教学的一部分,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寓教于乐,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让学生真正学会使用语言,并用它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就能探寻出更多的科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数词,记数词,用数词,从而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参考文献

[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New standard English)一起一Numbers.

第2篇: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

[关键词]文字题教学;运算顺序;应用题;四则混合运算

在小学教师数学教学中,文字题是介于式题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特殊题型。文字题的教学是式题教学的发展深化。文字题的语言表现的精炼,结构严谨,多以陈述和疑问的句式出现。它的教学,对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语言与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笔者就文字题教学谈几点浅见。

一、 夯实基础,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名词术语、计算法则、定理、定律的教学,是学生正确进行解题和计算的关键。“我们对自己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这是德国十九世纪的伟大诗人歌德对于学习的观点,它揭示了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得到巩固,只有在运用中才会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如何在文字题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呢?

1.名词术语在文字题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对于名词、术语和一些定理、定律不必让学生去死背硬记。可以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使学生在对知识的运用中水到渠成地掌握知识。如题:5.6与0.7的和,乘1与0.4的差,积是多少?在解答此题的同时,也是对“和”“差”“积”及其相关的名词意义和四则混合运算法则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奇数”和“偶数”、“质数”与“合数”等章节时,学生往往易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搞混淆。通过对诸如:“20以内的所有奇、偶数之和分别是多少?20以内的所有质、合数之和分别是多少?最小的合数与最小的质数相差几?”等题的练习,可加深对“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认识,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又能灵活地运用知识。

2.定理、定律在文字题中的运用

文字题的教学不仅可以加强数学名词术语的教学,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定理、定理的意义也有较好的效果。如:求25与14的和是多少?根据加法交换律,可列出两道算式25+14和14+25;如:被除数扩大到原数的100倍,除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商扩大了原数的多少倍?商扩大了100÷10=10倍,这是“除法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在教学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我们也可以结合文字题的教学灵活地运用定义,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在教学中将一些定理、定律融入文字题的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读写结合,发展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具体表现。任何形式的思维,最终都要依靠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去反映出来。一直以来,人们只关注语文知识对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很少注意语言与其他学科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文字题简洁精炼的语言表现、严谨缜密的结构,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在文字题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呢?笔者常将计算题教学渗透于文字题教学中,以期发展学生数学的口语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如题:3.6÷[(1.2+0.5)×5]。学生也许会读作“3.6除以中括号小括号,1.2加0.5小括号,再乘5,中括号”。 这样读既繁琐,又不能准确表达题意。如果引导学生将其读作“1.2加0.5的和的5倍,再除3.6”,就简练了。

三、审题析题,拓展思维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一道文字题,尤其是较复杂的文字题,学生如果不认真审清题意,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拿起来就做,很容易出现思维混乱。因此,审题、析题在文字题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文字题的审析是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对于学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指导学生审析文字题呢?

其一,从问题出发,抓住关键词语,层层剖析,发展逻辑思维。如:用10减去6.9的差除24.8,商是多少?从“商是多少”入手,我们确定最后一步应进行除法运算;“除”字确定了24.8为被除数,“差”为除数;再根据“10减去6.9的差”,确定被除数与减数的关系。由此列出算式:24.8÷(10-6.9)。

其二,从已知条件出发,画出数量关系示意图,发展综合分析能力。如:一个数的3/4加3/8,把所得的和乘16,结果是14,求这个数。根据题意可画出数量关系图。

第3篇: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

随着经济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当前我国许多小学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也逐渐普及了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合格语文素养的、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人才。数字化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影响较大,教师应当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化环境的正作用。

一、建设数字化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降低教师的工作量

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在数字化教学环境出现前,教师需要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文字来解释一些古诗词或其他教学要点,繁重的板书书写工作令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感到疲累。数字化教学环境出现后,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用网页投影来替代部分板书教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教学任务量,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爱好新鲜事物的特点,在许多小学生眼中,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自己难以提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不主动参与教师的提问活动,从而无法有效地提升自身学习成绩。在数字化环境中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投放有趣的教学视频,在教导古诗词时为学生播放配乐朗诵视频,如此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此外,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的学生,能够利用电脑便捷地查询语文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目前,不少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电脑操作,许多小学也设有微机室,只要学生合理地利用计算机进行语文学习,则其学习成绩将获得大大提高。

二、教师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上看,我国小学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不重视在课前进行教材预习、课后进行自主复习。数字化教学环境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里利用电脑进行教材预习、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将语文探究题目投影至白板上,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

丰富多彩的信息化资料能够让学生重拾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遇到困惑后自主独立地思考,实在无法解决问题再上网搜索资料或者向周边同学及教师寻求帮助。

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情境教学法,事实表明,情境教学法的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相关教学情境,能够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的效果。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曾经多次应用游戏情境教学法、生活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某次,笔者课堂上组织了一个游戏活动,让几名学生扮演教材文章中的人物,在游戏过程中,笔者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了多段音乐,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强的活力,十分活跃地还原了文章的故事情节,整节课的教学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小组合作学习法也是一类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某次,笔者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向每个小组抛出一个问题,要求各个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得出问题的答案。通常情况下,在确定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前,笔者会组织学生进入微机室上课,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搜寻资料,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答案。

3.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信息设施在小学语文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利有弊,可以说数字化教学环境是一把“双刃剑”,身处数字化环境中的学生会逐渐依赖网络,过度依赖网络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另外,如果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而忽略了基本的板书教学,则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受到削弱。为此,教应当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合理控制学生在学校内的上网时间,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考而不是成为网络技术的“奴仆”,如此能有效发挥数字化环境对教学的积极效果。

三、结语

第4篇: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

【关键词】e教易学;资源为王;平台核心;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是基于移动互联、互联网+教育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推动下,从理念、范式、环境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很多学校由于各种因素并不认同“数字化学习”的理念,认为那不过是装装门面而已。在丰满的理念和骨感的现实之间,我们看不到诗和远方,更多面对的是眼前的苟且。我们常常被各种考核和检查绑架,从而也冠冕堂皇、义正词严地裹挟了广大教师和学生,“数字化学习”显得那么尴尬和无奈。“如何使新技术新媒体重构教育教学方式?怎样让‘数字化学习’真正走进日常教学?”成为我们亟须破解的难题。

在移动互联时代,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甚至变革是毋庸置疑的,它就像“概念车”一样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帮助和启迪,因此谁能尽早关注、研究、探索“数字化学习”,谁就能占得一席之地。在“数字化学习”探索之旅中,我们坚持“神奇技术新媒体”一定能飞入日常教学中。我们把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致分为常规媒体、交互白板、数字学习三个层次,并把整个项目融合为“e教易学”项目。下面就从资源、平台、平板、师生等方面谈一谈小学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探索和实践。

一、资源为王

“数字化学习”中“资源”的价值不言而喻,这里的资源又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人力资源、校本资源、技术资源、保障资源;从另一个维度也可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

(一)首先谈谈人力资源

上下齐心: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没有上下齐心是肯定不行的,即使偶然做成了,但也缺乏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反思我们的探索之路,其实我们一直未曾停止探索的脚步。从最先的教育软件制作到交互电子白板,从平板课堂到数字化学习……虽然我们从校内的研讨突破到了培育室、名师工作室的范围,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更大的决心,没有把信息化、数字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长远决策,那么我们肯定还是小打小闹,翻不出什么大浪。我们是否能有更大地突破呢?只要各级领导能高位引领、全力保障,各部门能高度关注、倾力支撑,教师们能勤于探索、尽力尝试,我们才能获得最大的资源。

团队协同:“数字化学习”能否持续推进,团队协作能起到较大的作用。基于我区和各校实际情况,“数字化学习”研究较难融合更多的力量。区级、校级数字化团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志同道合的成员根据每次活动方案各司其职、积极参与,保证研究项目的持续推进。

教师自主:承担“数字化课堂”的执教老师需要倾注更大的心血,从教学设计到反复磨课,从技术准备到尝试探索,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任劳任怨、全力以赴。可以说能参与到“数字化学习”研究中来的老师是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智库平台:一次活动尤其是成功的活动要想取得一定的效应,活动的层次和平台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本着开放、研究、容纳、大胆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和市区教研部门及相关人员联系。我们要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人脉,吸收一切对我们有益的资讯,创设一切可以提升的平台。

(二)其次谈谈校本资源

人力资源逐步理顺的过程中,基于学科建设的校本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是一所学校或一个教师个人内涵、实力的体现,也是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发展师生的基础资源。

@需要我们建设以学科体系为重点的数据中心,通过长年累月逐步积累系统的、网络的数字化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光盘、练习试卷、音频视频等。

逐渐体现以下特点:

1.数字化资源要适合到网站网盘,可以通过浏览器查看分享。其中swf格式的flas课件由于具有web分享的优势,非常值得在“数字化学习”的平台中应用。我们要使flas课件不仅能成为课件,还能成为学件。戴尔教室小软件、配套光盘中的swf动画、精美的网页动画都是相当不错的学件。

2.基于ISO、安卓、win等移动平台的app应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辅助课内外学习。“速算盒子”“一起作业”“纳米盒”等学习app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尝试实践的,重要的是这些app需要我们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发现并创新地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三)最后谈谈技术资源、保障资源

数字化学习离不开技术的保障,技术保障又离不开理念、制度、经费等方面的配套。例如开展“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平板、平台、资源、技术都需要稳定的保障机制。平板是选安卓、苹果还是win,没有不断的尝试探索实践我们又怎么知道什么是最适合的。实践中,我们就发现部分学校当初选用的平板体验较差、应用率极低。我们期待的平台是多系统、多终端、web+app、外网+局域,简单说是价廉物美的。我们正在探索的ITtools和青果课堂这两款教学平台给了我们惊喜。

1.首先推介ITtools教学平台,此平台可以部署在学校服务器上,学生端通过浏览器登录应用,是一款由在校教师编写的免费平台。但整个部署过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学校需要有这方面比较专业的师资力量,否则后续的提升、改进难以做到可持续。所以最好能有公司的介入,实现校企结合、共同发展。

2.由于数字化学习的教研活动会不断碰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激励教师投身“数字化学习”的研究?如何构建“数字化学习”的软硬件环境?如何使新技术新媒体走进日常教学中?这些都需要我们思考合理的机制,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二、平台核心

经常有人会问,“数字化学习”的价值到底在哪里?通过探索,我想能把师生、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实现及时反馈互动、数据分析的教学辅助平台是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

用什么平台?天士博、珠峰、天禾、博雅、凤凰优学、极域等。在没有进入课堂前,对于这些平台我是有较多迟疑的,一是投入较大,二是平台如果不能进入常态教学闲置起来怎么办。基于这些思考,在新建“e学习教室”时我们暂缓了平台的引进。

可是一旦进入课堂,我们发现数字化的价值可能就体现在平台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个公司的技术支撑,这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否则你就会为了教师教学设计中一个技术点而烦恼很久,如英语课堂中学生自主学单词,ipad中可以找一个对应教材的app,可我们的学生终端是安卓平板――三星安卓平板中搜寻了好半天也没能找到满意的app。win下虚拟光驱倒是不错的选择,但虚拟镜像能否迁移到ios和安卓呢?我们暂时还没找到。最后我们在光盘中找到了swf格式的点读文件,直接把整个文件包挂在网站下实现了这个功能。

1.通过反复比对引进的ITtools教学平台较好地解决了我们的需求。首先这套由在校教师开发的教学平台是免费的,我们只需付出智力成本;其次当我们熟练掌握此平台就可以实现我们大部分需求;另外在安卓平台上UC浏览器可以浏览swf格式的资源为我们带来很多方便。

这次平台的架构主要尝试了虚拟化(VM)技术,这样平台可以方便地从笔记本迁移(部署)到服务器,反之亦然。这样对数字化环境的创建带来很多好处,部署在服务器那么在整个学校局域网都可以访问;部署在笔记本那么使得服务器都移动起来了。两者比较而言,当然是部署在服务器更方便,而笔记本环境用来测试还是相当不错的。

虚拟化环境、服务器系统、数据库管理、网站都是技术含量相当高的专业技能,对于学科老师来说一般没有必要掌握,对于学校网管来说也不是人人都能精通的,需要较大的学习成本。因此专业人才、校企结合在此处显得十分重要。每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时,我们都能看到一队后台技术人员提供支撑。我们期待平台、环境稳定,教师就可以专心于平台的操作和应用。

2.常州市教育局青果在线依托天士博公司开发的“智动课堂”给了我们全新的选择,虽然还不够稳定,但这是市教育局和深耕教育多年的天士博公司联合开发的。Υ私萄平台,我们非常期待。

我们期待的平台?

(1)局域网和互联网有机融合,类似于印象笔记。平台不连外网在局域网一样可以顺畅使用,连上外网可以互联互通。局域网和互联网既保证顺畅稳定,又可以打通课内课外。

(2)web版和app版有机融合,任何移动终端或PC,打开浏览器(web)就可以使用,又可以通过平板的app带来更好的体验。

(3)工具性和资源库有机融合,平台能否自带或整合各种学习工具,如三星平板的snote在输入数学公式时相当漂亮,避免了平板手写输入的简陋;“完全演示”是一款相当不错的探索工具,在教师手中就是一款移动电子白板,我们平台可以整合这些工具,使得师生的操作简易于纸笔输入。平台能否整合针对性较强的学科资源,数字化、交互性、网络版的资源是能否顺利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关键。

(4)多终端和易用性的有机融合,现在开展数字化学习的探索,很多时候我们会为选什么平板颇费思量,因为安卓、IOS、win都各有利弊,所以我们期待的平台应该是多终端的,并且要简单易用。对于师生开展数字学习来说关键是要简洁易用,这在下个章节“平板终端”有更加详细地分析。

(5)教学平台的问题:由于ITtools是为PC设计的,所以不太适合移动终端;练习和作品不能整合呈现,更多问题(或优点)尚需在进一步的实践中不断提出,总体来说ITtools还是值得我们尝试的免费教学平台。

在可能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引进企业级的平台,例如青果在线推出的“智动课堂”。企业开发的教学平台也需改变推广策略,如果学校投巨资引进一套并不常用的平台,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还要能融合应用多个平台、多个工具。为我所用,才能真正发挥好平台和工具的价值。17作业网、轻笔记、微博、QQ空间等都可以成为学科的学习平台,这需要我们本着教育之心、发现之眼,才能走进融合之路。

三、平板终端

如果说平台是数字学习的核心,那么平板就是接口。平板和平台连接着师生、资源、教材,是学习者非常重要的入口,它给学习者带来的体验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

当前最流行的移动终端分为安卓、IOS、win,对应就有各自的平板终端。这三大系统各有利弊:

1.谷歌安卓系统开源灵活,终端丰富,价格差异也较大;

2.苹果IOS系统体验流畅,应用精美,相对封闭价格高;

3.微软win系统资源丰富,过渡自然,平板模式体验差。

三大系统各有千秋,现在甚至出现了安卓、win双系统的平板。

用什么平板,安卓还是IOS,或者是win?IOS比较简单,我推荐ipad pro 9.7寸;安卓平板的选择很丰富,是优势也是困惑,暂时我们用的是三星note;win平板最大的优势是和PC通用软件,两者使用习惯一致,过渡自然,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

用什么平板直接关系到不同系统下的资源,这个还是很重要的,有很多好的应用还没做到多平台。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应用,那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甚至有些系统下的应用不能在另一个系统下使用,为了能顺畅使用这些应用我们可谓是百转千回、煞费苦心。例如everything(完全演示)、numberkiz,可说是移动版电子白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我们期待的平板终端是什么样的?

物美:ipad的体验是有目共睹的,app能提供教育版的优惠,能带一支精细的触控笔;安卓平板选择余地大,随着版本的升级期待体验越来越好;win平板能提供更好的触控平板使用体验,surface体验不错但稍贵些,国产平板价廉但体验相对较差。

价平:学习平板如果能控制在两千元左右,使用稳定顺畅、app丰富,最好有一支精细的触控笔,相信会受到师生欢迎和期待的。

期待:学校能构建三大系统的数字化实验室,在实验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做到有向的推动,平板还可以尝试逐步走进日常教学中;现在还有一个理念也很有意思,那就是自带设备(BODY),随着家庭平板的增加,这也是可以考虑尝试的一个方向。

对此,我们提出了把教师的平板改造为教学的倚天剑,把家长的手机打造成学习的屠龙刀的“数字化学习”教学思路。

四、师生素养

要想较好地开展“数字化学习”的研究,师生的素养尤显重要。

1.教师除了拥有教学设计、课堂驾驭、资源捕捉、生成互动等教学能力,还需要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可以说成也技术败也技术。我们发现一节精彩的课仅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有的教师认为没有技术一样可以上出很好的课。对于这种想法我想问的是,老师你用ppt了吗?用展台了吗?用到影像了吗?这难道不是技术吗?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加上教育技术的融合,从而改变教与学的模式变革。这既是“数字化学习”的难点,也是它的重点和亮点。

在移动互联时代,有的教师还在认为新技术可有可无那真的是落后了。但这种想法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没有技术是不行的,仅仅呈现技术可能更不行,所以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不能通过信息素养的提高来更加优化教师各方面的素养。

第5篇: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直观化;运用;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188-01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肯定。

一、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具体实施环境

音乐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的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声乐教学,在设备硬件上应选用586档次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一支麦克风和一对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 Edie Pro、Mw3、Cake Walk6.0以上的软件等;在外部环境上,上小课要求有一间相对独立的房间,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麦克风和监听的选择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购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课的地方对监听要求高一些,以提高声音的保真度。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音频软件操技能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声音”的直观性

传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在正式进入歌曲演唱的教学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练声训练。必要的练声训练,是教学生把握正确的歌唱状态的基本途径,这时我们可选择地把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状态是,未进入状态前的声音振动不明显,声响力度弱,进入状态后的波形振动明显且规则,声响力度较强,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协作,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的进入,教师可向学生讲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至高声区时,教师常说口腔打开,气息下沉支持等。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学生做起来就未必轻松,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变化的细微感觉,如口腔未充分打开时的“扁”,气息不足及上浮时的“白”与“涩”,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还不容易丢失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

(2)咬字、吐字的纠正。歌曲《松花江上》的开头处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区(1=bE),“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归韵时间长的错误,从而浪费音符时值,影响乐曲的表达。这时教师可用铅笔工具修整波形时值或修改音头,标出归韵的时间点,把前后波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取舍,这比教师说做多遍示范要便捷的多,学生的主客观感受力也都有所提高。

(3)音准的纠正。这里所说的音准问题是指因歌唱状态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音准问题。声乐演唱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演唱者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对于歌唱技能还不能够熟练运用的学生而言,更难解决此时的音准问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者的内心音高是准确的,是歌唱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音准差异,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出者难以察觉,而听者一听就明白了。

(4)音乐感觉的培养。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歌曲表达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这种方式对于还够成熟的学生来说要一次合成,难免有不到之处,效果往往也不尽人意,因为这不但有对作品理解上的问题,也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这样做;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

第6篇: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2-4808(2010)05-0049-03

教师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感到温暖如春风,润物似春雨,自然而然地信其师、从其行。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教师的语言又有自身的特色。笔者把数学教师语言归纳为八个字:准确、简约、激趣、启思。

一、准确――小学数学教师语言的灵魂

准确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所谓准确就是不讲错话,不讲没有根据的话,不讲似是而非、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话,讲出的话要符合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简单地说,就是要体现这样六个字:得体、完整、到位。   所谓得体,就是要恰如其分,名副其实。尤其是对学生发言的评价,要实事求是,过分夸张,会让学生感到虚伪,难以产生心理认同;倘若轻描淡写,也难以有好的效果,尺度的拿捏与把握相当重要。有位教师让一名学困生回答一道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你真是个天才”,结果引起班上其他学生的一阵嘻笑,这位学生也认为老师是在讽刺挖苦他,表情显得很不自然。或许教师本意是想通过这种带点夸张的表扬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其学习热情,结果却因评价的不得体而事与愿违。

所谓完整,就是讲出的话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没有科学性错误。比如说,学生发言不够准确的,教师要善于接过学生的话头,及时地帮助学生把话补充完整。课上,我们经常请学生举例,教学“平移与旋转”,会请学生举物体平移或旋转运动的例子。有学生举例说“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其实,有的地方门的运动是平移,也有的地方门的运动是旋转,窗户的运动也是如此。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接过学生的话来说:“对,我们这间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如果是平推门的话,门的运动就成了什么?”这种处理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还提醒了学生在后面举例时要尽量做到表述严密一些。  所谓到位,就是要点拨、指导到位。尤其是学生思维出现一些偏差时,教师要作深层挖掘,多追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组织学生讨论、思辨,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有位教师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时,在处理好“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后追问: “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尽可能大一些,应该在几号袋里摸?”有学生认为,“2号袋(4红1黄)比1号袋(3红1黄)的红球要多一些”。显然,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于是教师继续追问:“是不是口袋里红球越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越大呢?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让大家都信服。”通过学生举例和教师引导,大家懂得了“只有当袋中球的总数相等时,红球的个数越多,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才会越大”。

当然,教师语言的准确还体现在读音准,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另外教学语言的准确还体现为用词准。数学教学讲究的是严谨,有时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整个意思就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不仅给学生理解带来麻烦,而且会造成难以纠正的错误认识。比如说,教师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使概念的外延扩大了。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二是坚持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比如说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更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二、简约――小学数学教师语言的特质

言简意骇,是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特有的特点。所谓简约,通俗地讲,就是没有多余话,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数学教师讲话必须精炼,绝对不能拖沓,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言不达意的废话。比如说口头禅,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还会因之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转为数“口头禅”的次数了,这实在是令人感到倒胃口的事儿。想克服这一毛病其实并不难,现在都有MP3,录音机也很普遍,教师不妨把上课的话录下来,课后再听,然后有意识地加以回避,口头禅自然就会逐渐消失了。

二忌不着边际的空话。有些老师课堂提问过宽,让学生在回答时没了准头。新课程实施后的课堂教学往往先从一个情境引入,有位低年级的老师教学5以内的加法,他先出示了一张挂图,然后请学生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结果学生说得丰富多彩,有蓝天、白云、小树、小草、小鸟、小兔、小花,甚至还有些学生展开了合理的想象。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的热情,又没有作适当的引导,结果使数学课上成了说话课。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与教师的提问过宽有关,如果问成“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或许学生在表述时就有针对性了;另一方面与教师的调控有关,当学生的发言偏出预设的轨道时,教师必须及时、有效地组织调控。

三忌机械重复的唆话。学生讲得清楚的,就不要重复。如果学生没有讲清楚的,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圆起来,如果觉得有必要的话,还要考虑请学生重复,引导学生把话讲完整。比如说,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在引入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一共有两个球,其中一个是红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有两个――球的总数和其中红球的个数,另一方面给后面的表述提供一个范例。

四忌浮于浅表的套话。教师一是要避免提问过碎。把知识肢解成若干小问题,而每个小问题缺乏应有的思维深度,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参与学习活动,这种打乒乓式的问答式教学看似热闹,但离开了教师,学生就难以独立完成解题活动。二是避免简单的判断。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或练习情况时,用“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这类话来问学生,而这种简单的评价由于缺少了思维的深度,往往成了跑过场的一个龙套。

当然,数学老师还要学会有所“不为”,多留给学生一些沉思的时间。教师要先做一个旁观者,学会等待,善于“藏巧”,再伺机引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机会。

三、激趣――小学数学教师语言的魅力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所谓激趣,通俗地讲,就是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班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的学习热情,以积极的心态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语言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是声音有变化,做到抑扬顿挫。如果教师的声音缺乏变化,声音不高,会如同催眠;声音过高,又会产生疲劳。一位好的教师应该教学语言丰富,声音高低错落有致,令听者如沐春风。

二是内容有情趣,适当加点幽默。一位老师看到同学们在完成“王奶奶家养了5只母鸡和4只公鸡。一只鸡一个月能下28个蛋,照这样计算,今年上半年(6个月)一共能下多少个蛋”这道题时,把公鸡也算了进去,就幽默地对大家说: “我发现有好多同学家的公鸡也会下蛋了。”学生在一笑之后,马上反思到公鸡不能生蛋,而且对“公鸡下蛋”印象深刻。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认识整万数》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一个孩子在黑板上摆“珠子”,孩子把每个珠子的距离摆得很开,张老师把珠子拢了拢,幽默地说: “看来你很大方,但是张老师比较小家子气。”教师的语言有效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一时课堂上小手林立,发言踊跃。

三是评点要到位,点燃参与热情。在课堂上教师虽然给了学生更多的参与和交流的机会,但学生因知识储备与认知上的缺限,在表达的准确性上难免有偏差。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到位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与提升,在评点时,要以表扬为主,并委婉地说明不足,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启思――小学数学教师语言的核心

所谓启思,就是要启发学生思考,也就是说,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好,课堂评析也罢,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引领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硬灌给学生,即“授生以渔”而不是“授生以鱼”。  一是活动前设疑。现如今的课堂上合作与探究多了,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内心没有探究的欲望与热情,那这种探究必然会浮于浅表,收效甚微。比如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有趣的搭配”一课,“2顶帽子和3个木偶”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一般教师在抛出这个问题后,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果教师提供了帽子与木偶的模型,学生的操作或许会顺利些,否则学生操作就有困难了。如果没有提供实物模型,那教师就要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或图形来表示帽子与木偶,然后探索出搭配的种数。这样,学生自然会想出一些简易的表示方法,而不必用较多的时间去画图了。

二是困惑时导疑。课堂上当学生学习有困惑时,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适当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一位老师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这节课的一道连线题时,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教师先给出一道连线题:球为“3红1绿”“4红1绿”“1红3绿”三种情况,可能性分别为“1/5”“3/4”“1/4”。教师提问:“在每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多少?连一连。想一想:如果摸到的是红球,可能性是多少呢?”

基本题做完之后,老师追问了一句:“从哪个口袋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呢?”

生1:从第二个口袋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第二个口袋里红球的个数最多。

生2反驳:不对,比较的应当是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分数。比如说,第一个口袋里放6个红球和1个绿球,第二个口袋里放7个红球3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第一个口袋是6/7,第二个口袋是7/10,虽然第一个口袋的红球比第二个口袋里的红球少,但是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却比第二个口袋里的大。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示意)

师:看来比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只要比较表示红球可能性大小的分数就可以了。

生1又举手:老师,我觉得只要加一个前提条件,每个袋中绿球的个数相等时,就可以直接比较红球的个数了。

第7篇: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数字革命;趋势和发展;翻转课堂;微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4-0016-03

一、数字革命的趋势和发展

数字革命是指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引发的信息处理、传播、利用等的革命性变革。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列一章,文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中小学教育要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必须加强教育数字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五年过去了,中小学教育的数字革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数字革命对中小学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益显著。作为中小学教育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全身心地迎接数字革命的浪潮,缜密梳理、用心感受和实践各种新的数字化教育手段,适应和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数字革命将成为继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后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第三个重要里程碑。

二、数字革命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不同的大脑认知结构同人们的不同经历有关,数字技术将人们划分为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

当今的中小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和手机等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数字化世界,思维模式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土著居民。数字土著们熟练地应用百度、雅虎及其它的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大部分很少去图书馆,根本不去阅读传统的百科全书。他们习惯乃至创造了自己的数字化社交网络,包括短信速记式的语言。他们的大脑结构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已经和前人有所不同,大脑某些神经回路和脑区出现了退化[2]。对信息的阅读一般都是一过式的,对信息的重组和记忆的内容比过去少得多。

而我们这些作为数字移民的教育者,早期的技术通信和娱乐只是收音机、电话和电视,我们原来的休闲娱乐主要是读书、看报,我们也习惯了在教室里通过板书、语言的讲述把知识传播给受教育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价值观、习惯等方面的分歧曾被简单地认为是代沟,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已然变成了鸿沟,甚至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当我们在为某个数字化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数字土著可能漫不经心地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或者他们一句“你不妨去问问度娘”也会使我们瞬间如梦初醒。

现在的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不一定非通过老师不可。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光盘在线或下载的视频、课件等学到自己想学的任何知识,老师在他们眼中已经不是万宝全书,也失去了原来应有的权威性,这就是数字时代的特征。因此,数字革命中的中小学教育者要改变原有的惯性思维,老师如果不理解这些就会打击学生,就会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数字时代的教育者还应适应时代和受教育者的特征,改革教育方法与内容,尽快学会用他们的语言和方式与之交流,并加强数字内容的教学,通过诸如“教育游戏”等方法与内容最佳的结合体吸引被教育者的兴趣和爱好。教育者还必须研究现在的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数字时代谁还在希望学校按照原来的模式向孩子灌输知识和技能谁就注定要失败。

三、教育工作者对数字教学的创新和尝试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一个是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另一个便是教育模式的重建。”[3]张卓玉先生在“聚焦教育变革――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这样说。我们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自组织行为”[4],那么教师和教学机构的作用便要重新定位,在教学重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

(一)颠倒的课堂

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课前通过网络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2007年,美国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 和 Aaron Sams 把课堂实录放置到网站上,给那些因病无法出席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使用。后来发现自主学习后再来课上解决问题的学习效果很好。不久,这两位化学老师开始重新思考,提出了“颠倒教室”(The 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八年来,这个新模式在包括北美在内的世界各地学校广受欢迎。

颠倒教室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是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学习新知识;课后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而颠倒教室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颠倒教室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理念, 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做到了“因材施教”。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变成指导者,而学生从被动的接收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颠倒教室的案例向人们证实了流程的变革也能带来巨大变革。

(二)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老师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比如通过PPT自带的录制功能就可以原创开发制作一节全新的“微课”作品;也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录制“微课”,或者将已有的优秀录像教学课例经过加工编辑,如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并提供相应的辅助教学的教案、课件、反思、习题等,进行“微课”化处理。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能较快地掌握某个知识点,再通过课堂的讨论或实践的主动学习,比单纯的听课或阅读的被动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即两周后能记住多少内容)高出7~10倍,

学习金字塔

优秀的微课能调动数字土著们学习兴趣,在化解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成都市温江寿安学校罗春老师制作的小苹果版《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教学视频,将难记的省级行政区这个难点知识与《小苹果》混搭,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贯穿了繁杂的地理知识点,初次试用全班80%学生一下就记住了大部分的内容。课后学生偷偷上传到网上后,已达到了30余万次播放量,获得数千位网友点赞,在网上被亲切地称为“别人的地理老师”,可见对这种形式的赞同和认可。

微课的制作也可以应用在班级管理中,现在的班主任普遍反映学生越来越不好管理,实际上这正是数字时代学生怀疑老师权威的另一种表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尝试使用孩子们熟悉的数字技术,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生活中,在实践的同时乐在其中。江宁中等专业学校的陈斌老师在六年的班主任经历中,组织艺术专业的学生编辑40多万字的毕业文集,拍摄了20多部微电影。陈老师说:“拍微电影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认识自我,发现内心的东西。”就这样一个尝试改变了许多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渴望。很多人第一次感受到成就感,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伴随着数字革命的深入发展,未来的教育会更加个性化和更加普及。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之所以不愿专心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与数字体验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单调而乏味。因此,未来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必将是:视频成为主要载体;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翻转课堂;按需学习;教育在学校之外发生等等。教育者需要开拓和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去迎接数字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完成从教授知识到指导学习的角色蜕变。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小学教育科研 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1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重要性

教师进行科研是专业成长的需要。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为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教师进行科研是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养成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并勇于探索、实践。

教师进行科研是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1.2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

学校管理需求。随着教育现代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计算机在学校管理领域应该被广泛应用,以此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学校管理主要体现在校长管理系统、教务教导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总务管理系统以及一卡通等。

教学教研需求。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授课效率和密度、远程教学和在线辅导、教育资源共享和开发课件集体化等方面。

2基于学校管理的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建设理念有偏差。很多学校可能为了达标而创建数字化校园网,重视在硬件上投入,轻视软件资源建设。大部分的计算机教育资金都用在了计算机硬件环境上,软件的资金投入远远低于硬件投入,软件资源非常缺乏,教师培训资金更是微乎其微。

(2)校园网的使用效率低。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由于对软件资源建设和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忽视,造成校园网设备闲置没人用,也没资源可用,计算机只作为普通的文字处理工具,网络也只是用于文件的传输,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效率,科研水平也处于低水平状态。

(3)校园网维护管理跟不上。由于缺乏网络专业技术人员,不能保障校园网正常使用,这就直接影响了教育科研的进展。

(4)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合要求。学科教师从未获得过计算机知识的人占有相当大比例,而能够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比例更小,大多是一个放映员的角色。因此,对一线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是教育科研数字化进展的基本保证。

3基于学校管理的学校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胜利孤岛第一小学课题研究数字化建设

3.1学校申报多种多个课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胜利孤岛第一小学近几年申报多个部级课题、省级课题,涉及学科有数学、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比如:2011年11月成功申报国家十二五课题《小学数学优质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及有效应用研究》;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多种多样的校本课题,当一个课题完成时,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3.2教育科研的数字化依托于校园管理的数字化

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孤岛一小教师在教育科研时利用学校网络(QQ、ftp)研讨,以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学生参与网络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教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搞科研,应该有学生的价值体现。教师借助于学校网站让学生参与部分教育科研,同时,应用网络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管理,促进合作学习,共享研究资料,便捷师生沟通,展示课题成果。

学校管理的“四大系统”的有效支撑。校园资讯系统使学校教师能通过学校网站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资讯以及科研进展情况。FTP服务系统实现电子教案资源、课件资源、软件资源、习题资源、测评试题资源的共享。数字化管理平台设有家校通管理平台、资产与技术装备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专题网站方面建立了学校管理网站、课题研究网站、个人网站。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3.3课题网站的建设为教育科研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孤岛一小建设课题网站是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学校建设课题网站做到了“四个一”:一是将学校的课题网站打造成一站式服务平台,集办公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资源系统、师生交流和家校联系于一体;二是明确各板块的任务分工,做到每周至少一次内容更新;三是各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一律在网站上,不再印发纸质材料;四是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研究屏蔽,对网站、资源建设和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9篇: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整合是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系统中的原有要素,通过协调和优势互补,组合成为一个更佳的系统的思想和方法。

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整合,就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引进、修改完善为主,以开发为辅的方式,更经济、更有效地形成一种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中小学教学需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策略和方法。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课件、主题知识网页、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和师生利用计算机创作的各类作品等;还包括应用于教学研究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光盘,应用于教师进修的数字化教材和拓展师生知识视野的多媒体资源。

1978年,当我国恢复电化教育事业的时候,无论是中小学校还是专业电化教育机构,都感觉到资源是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主要瓶颈。于是,开发教学资源、加强资源建设便成为突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最主要工作之一。但是,二十年之后,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这种呼吁仍不绝于耳。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据了解,2003年底,中央电化教育馆就通过采集、编辑、整合等多种途径,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库。以每周4G的数量,通过卫星IP广播向全国免费提供教育资源。2006年5月,在教育部农村现代远程工程光盘审定会上,就收到23家出版单位报送的1231个条目的7695张光盘(如果按每张光盘4个G的信息量计算,大约有3万G),内容覆盖小学初中的22个学科,配套教材涉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9个主要版本… …3万个G,这是多么大的信息量啊!为什么人们还是感到数字化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呢?为什么在一些企业倒闭了之后,还是有那么多的软件开发企业“前仆后继”,甚至重蹈覆辙呢?

仔细想一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资源建设处于信息孤岛的境况,人们只知道资源重要、资源紧张,却不知道全国资源建设的整体状况。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一方面我们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使用者在大声疾呼“资源严重不足”,此外,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仍在继续。因此,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2004年6月24日到中央电化教育馆视察时说:“现在资源很多,需要进行整合”。她还明确指出:“资源建设要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前期以分散为主,后期以集中为主;坚持收购与整合相结合,前期以收购为主,后期以整合为主。要把适当开发与收购结合起来,加强对社会上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开发的资源的审查工作,抓紧研究运作的机制和方法”。在这段讲话里,小娅副部长三次讲到整合!

笔者认为,在过去的十年,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推进的。

组建资源中心统筹全国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建设

2000年7月26日,中央电化教育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央馆资源中心”)成立,开始了对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工作。

2004年5月24~26日,央馆资源中心组织30多位中小学各科高级教师,对16家出版企业提供的760课时的光盘进行了审定。

同年9月13~18日,央馆资源中心组织70多位专家,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的需要,对教育部办公厅7月公开向社会征集的42个单位提供的1800种教育资源进行了评选,共遴选出187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教育资源,供中小学选用。

2004年12月22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通知》(教人函【2004】33号)指出: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适应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决定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以下简称资源中心)。资源中心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合署办公。《通知》明确规定了资源中心的任务:①承担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规划与协调工作;②收集、基础教育资源需求信息;③组织基础教育资源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工作;④建立基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的专项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负责基础教育资源发送、技术支持服务网站的管理工作;⑤承担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及资源服务网的管理工作;⑥组织基础教育资源的研究评价、推荐和交流工作。

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建立,是教育部通过整合的策略与方法,加速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决策。资源中心成立后,即迅速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为契机开展工作。

2005年4月9~15日,在京组织专家根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的需要,对公开向社会征集的教育资源进行评选。

2005年9月10~16日,在京组织首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初审。

2006年4月7~15日,在天津组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的中审,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中小学高级教师对67200件教学资源进行了审定。

2006年5月10~17日,在京组织专家对23家出版单位报送的1231个条目的7695张农村现代远程工程光盘进行了终审。在审定会上,专家们还对部分内容需要修改的光盘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修改意见。

到2006年底,通过卫星IP广播向全国免费提供国家征集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已经达到每周12G的数量,是2003年底的3倍。

上述工作使我们认清了两个问题。第一,搞清楚了现有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情况,得出了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很多”、“初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问题… …教师和学生对提供的资源表示满意”的初步结论。第二,随着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改革创新,用更好、更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机制来推进资源建设”。

正是基于这些分析,资源中心于2007年12月在京召开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项目监理专家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了资源建设的监理机制。近60名高校和相关教育科研机构的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18个学科和专题专家组,对中标的53个项目的开发工作,进行了从“准备阶段―样品开发阶段―开发生产阶段―产品收尾阶段”的全程监理。到2010年中,已有近1/3的项目通过了验收。

在对已有数字化资源审定的基础上,通过公布选题、公开招标、全程监理的方式,组织资源开发的专业机构参与资源建设,是在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中“以引进、修改、完善为主,以开发为辅”的整合思想的最好体现。

制定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为资源规范的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为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规范教育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简称“元数据规范”),经教育部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2002年10月30日正式颁布。

“元数据规范”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同时参考《都柏林核心集元数据(DCMES)》、《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美国GEM项目及澳大利亚EdNA项目的词汇分类方法,定义了一组用于元数据元素编目的受控词汇及相应的词汇表。

这一规范的制定虽然旨在“对希望在学校、企业、其他机构和个人的教学资源中使用元数据的用户提供一套资源编目准则,以使读者能快速、有效地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及门户网站中检索到所需的教学资源,广泛地实现资源共享”,但实际上,也对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

例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就依据“元数据规范”制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发技术规范》;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则在此基础上,根据首都的实际情况对元素限定词概要进行了增补。

可以说“元数据规范”的制定、颁布与实施,使我国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有了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只有这样,资源的整合才可能实施和实现。

改革创新,百花齐放,多种方式整合教育资源

在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统筹组织下,依据“元数据规范”的统一标准,全国各地教育部门改革创新、百花齐放,采取了多种整合方式加速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

上海的同行们认为:教育资源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该是一个“缺失―供给―平衡―缺失―供给”不断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它与整个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累积过程,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也需要不断地循环上升。因此,在资源建设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基础上,2004年9月~2005年12月实施了二期工程:通过网络联盟机制,在进一步完善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开发和有偿购买等手段吸引更多社会优质资源加入,创建上海教育资源网的品牌。到2006年12月,上海教育资源库已累计达到2803G资源,完成了网格化资源、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研究性课题和主题学习等多种符合二期课改要求的教学资源,并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的推进需要,按照基础型资源、拓展型研究性资源、两纲教育资源和引进资源四大部分进行全方位建设。

北京资源整合的指导思想是“广纳天下资源,服务中小学师生”,采取的策略是在北京市中小学资源网上建立网上资源超市――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edures.省略)。在这个平台上,汇集了几十家资源提供单位(资源开发商、普通高校、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机构)。这些资源提供单位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准入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教育软件资源内容审查标准(试行)》将自己的资源放在托管于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供广大师生浏览和下载。为了保证这些资源得到有效使用,北京市还为每个中小学教师配备了带有电子货币功能的资源卡。这样,既可以使资源提供方能够根据资源下载的数量得到相应的利益,也可以使广大教师能够很方便地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对于教学需要而资源平台上暂时没有的资源,他们则采取了购买地方版权、引进开发商和组织开发的多种方法加以补充。目前,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上的资源内容已经覆盖中小学各学科、各年级,资源总数达到48万余条。资源平台还提供了14个特色频道服务和期刊文献系统,涵盖资源达340余万条。截至2009年底,北京教育资源网共有注册用户48万名,已绑定身份的教师用户17万名。为了更好地使资源建设更符合一线教师的要求,也为了更好地调动一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北京还开展了管理员及学科版主的聘任与管理工作,管理员已覆盖全市各区县,212名学科版主已覆盖20个学科。

广东省的做法不同于北京和上海,他们的资源整合概念是建设资源库群。2002年,省教育厅斥资1200万建立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库。随后,一些地市也建立了各自的资源中心和资源库。这些地市资源中心上联教育部和省级资源中心,下联市区县资源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群,实现了全省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与互补。目前,广东省的教育资源中心已拥有教学资源1200G,其中,仅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就达500G。这些资源覆盖了小学的所有学科。

山东的资源建设是通过课题研究实现整合的。针对近年在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资源内容低水平重复,资源分散、难以集中、不易共享,资源技术标准不统一、内容良莠不分的状况,为了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山东省电化教育馆组织全省各级电化教育机构和部分中小学参加的《网络课程开发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批准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近200名中小学教师组成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初中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学科课题组,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V1.0版》和课题组规定的《网络课程的内容要求》、《网络课程资源制作规范要求》开发网络资源。目前,该课题研究已经实现了共建共享的预期目标,所开发的资源已被广范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事业是在活动中发展和提高的,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也是在活动中整合和发展的。在资源建设活动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三个:一个是始于1998年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个是始于2000年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创作活动;一个是始于2002年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重视和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承办的旨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活动设置了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网络课程设计等赛项。全国32个省级教育部门、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各有关高等院校和武警部队院校参加了这一活动。14年来仅报送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就达近3万件,其中中小学报送的超过2万件。

全国中小学电脑创作活动以“丰富中小学生学习生活;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搭建了一座展示、交流信息技术教育成果、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平台。全国各个省级教育部门(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组织本地师生参加了这一创作活动。这项活动共设立了网页、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动画、平面艺术设计、程序设计等项目。10年来,直接参与这项活动的师生超过2500万人,1.5万件作品被推荐参加了全国总评。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和全国中小学电脑创作活动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已被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这些优秀作品还被挂在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供全国师生浏览和使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规模,由首届全国仅13个省市300多人参加,发展至今,直接参与的师生累计超过2300万人,关注活动的人数超过6500万人。该活动针对学生和教师设立赛项。学生赛项包括主题网页、动漫、DV作品等;教师赛项贴近教学实际,包括教学实践评优、优秀课件评选、网络教研团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