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机械发展前景范文

农业机械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农业机械发展前景

第1篇:农业机械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新技术;计算机视觉

在农业中大力发展机械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实施农业机械化建设,采取更多的机械新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通过农业机械新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放农村劳动力。

1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1计算机视觉技术

因为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农业经济效益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质量好坏,优质等级的农产品价格会更高。但是如果以人工方式对农产品进行分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很低。而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是依靠图像处理、视觉模拟等先进技术作为技术依据来对农产品品质进行分级检验。现如今,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在农业机械收割、播种等领域有所涉及,但目前还无法有效处理快速获取动态图形信息,为收割、播种这一领域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题,还需要相关人员继续进行研发[1]。

1.2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是当前社会上讨论的热点话题,是最前沿的高科技之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传统的农业中是时展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如美国农业已经开始使用激光拖拉机,实现了人工智能操控拖拉机的方向、所在位置和工作动态,极大的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操作精准度,也使得农业生产更加舒适省力,尤其适宜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1.3自动控制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还有很大的应用与提升空间,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生产领域,依然还属于机械新技术。例如,在蔬菜大棚的农业生产中,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就可以自动对大棚内部的温度与湿度进行合理的实时调节,不但使调节后的温度湿度更加科学精准,更适宜蔬菜的生长,也大大减少了人力劳动工作量。

1.4联合耕作机械技术

所谓联合耕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械一起使用进行农业耕作。通过联合耕作,可以缩短农业生产时间,提高农业耕作效率。通过采取联合耕作机械技术,可以一边耕地一边播种,也可以一边采收农作物一边打碎秸秆。这样的耕作要比传统耕作更加高效省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5液压机械技术

采取液压机械技术,不但能够节省大量的能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还能够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其工作效果。这是因为与其他的农业机械相比,液压机械采取静液压转动技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转速,不但对机械本身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益处,也提高了农业机械生产的稳定性。另外,采取液压机械技术,最显著的优势除了节能环保以外,还在于其不会发生任何泄漏,所以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这也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很关键的一点。

2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农业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此形势下,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业机械新技术实践运用水平的提升[2]。

2.1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大力扶持农业机械新技术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缩短城乡差距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农村经济依然比较落后。在此情况下,政府应当大力扶持新型高效农业机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为农民负担一部分的购置机械费用,促进农业机械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2.2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

我国是地大物博的农业大国,各个地区都有农业生产,但是农业机械新技术在研发应用时往往只是先在一部分发达地区实施。而在偏远地区,人依然是最主要的劳动力,新的农业机械无法普及到这些地区,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新时期下还需要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使更多的地区实现高科技的现代化机械生产。

2.3注重机械化生产的节能性

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生产与人工生产之间存在的区别之一就是人工生产时会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利用,而机械化生产有时则会造成生产原材料的浪费。例如在玉米的采收中,人工采收基本可以实现颗粒归仓。但是机械收割则有可能无法将倒在地面的玉米采收起来。这与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使用农业机械新技术时,应该要注意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实现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的双赢[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潜力,并且在很多领域都还有很多的可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积极研发更多更高效的农业机械技术,同时还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做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从而最大程度的将人工劳动力解放出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芬.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南方农机,2016(11):22+28.

[2]李锦图.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探索[J].农业工程,2016(6):13-14.

第2篇:农业机械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机装备;农业装备科技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一、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因此,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现阶段农业机械机型发展趋势

我国在户均只有7.8亩土地的小规模生产实行了农户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小型农机主要是以“手扶”、“小四轮”为主的小型低性能农机,它得以发展的条件和优点是适合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经营规模的需要。但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小型农机只是起到了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因此,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技术如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合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

当前发展大中型农机的要求和趋势十分明显,但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是与亿万小规模农户的矛盾如何解决?在这个似乎无解的难题面前,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又一次显现出来,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首先是小麦产区的农民创造了小麦收获机具跨区作业的方式,在经过农户自发探索之后,1996年农业部等五部委首次在北方11个小麦生产省组织开展了跨区机收大会战,之后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小麦产区。

三、农业机械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第3篇:农业机械发展前景范文

精确农业是社会不断发展下的必然趋势,此农业管理方式结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同时精确农业背景下的农业机械改变了传统机械的部分技术手段,满足了农民对机械的要求,并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因此,我国应大力推广精确农业背景下农业机械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产品种类少

目前,我国针对不同的农业产品生产制造出了不同的农业机械,但是就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来看,其还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要求。例如,对于农产品深加工种类的农业机械,由于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薄弱和不够成熟,导致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引进其他国家的农业机械,进而增加了农业产品的投资成本[1]。

1.2农业技术人才缺乏

我国农业机械的操作者一般是农民本身,而由于其没有成熟的农业机械操作技术,以至于面对大型的农业机械不知该如何使用,从而使机械的价值在农业产品的生产中无法发挥出来。同时,部分农业机械的操作人员,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因此其机械操作水平较低,进而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着重培养一批高技术的农业人才,为农业产品生产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1.3农机手收入低

农业机械的使用多数只是在特定的季节,因此农机手在其他的时间都是空闲的,以至于其年收入不高,此现象的发生将导致农机手人才流失的现象越发严重,致使农业生产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2精确农业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2.1农业机械精确化

为了实现精确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必须要在播种和施肥时保证其准确性。同时改变传统灌溉无法精准而产生的干旱等现象,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的条件,实现农业精准化,省去农业生产时的人力、物力的同时,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未来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应大力推广农业机械精准化,并将此设置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目标[2]。

2.2农业服务体系化

在精确农业的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实现智能化的同时,还要确保农业服务体系化。在农业生产之前,要制定出一系列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到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同时保证在农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管理要符合服务体系化的生产要求,进而促进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3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农业机械朝着智能化发展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机械应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解决传统农业机械存在的由于其种类少而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现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智能化的趋势是势必可行的。通过农业机械智能化的实现,可在保证农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解决传统机械带来的一些问题。例如,我国棉花由于生产效率低、价格高而降低了销售产量,若我国实现了农业机械智能化,那么销售产量必然会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上升[3]。

3.2农业机械化朝着绿色产品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也随之增加。而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在农业产品生产中应对农业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免因有害物质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从而避免农产品因农业机械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促使农业机械化朝着绿色产品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食物的同时,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氛围。针对此,相关部门应努力配合农业机械化绿色产品的研发,限制农业生产中污染物排放超标的现象,并推动绿色产品生产的有效开展。

第4篇:农业机械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精细农业;小型农业机械设备;推广发展;分析

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基层对于小型农机设备的推广与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户对于小型机械缺乏正确的认识,再加上资金不足,导致小型农机推广难度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之所以推广小型农业机械设备,旨在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农业生产主要以人工劳作为主,小型机械设备的应用,能够解放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劳作强度。

1.2有利于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加大对小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进而科学合理的栽种、管理以及培育农作物,为农作物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农作物高产增收,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积极应用小型农机设备,能够降低劳动力消耗,使得广大农户具备更多的时间经营其他活动,增加经济收入。

1.3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做好对基层小型农机设备的推广工作,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小型农机设备,不仅更加有利于农作物的栽种与生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不仅如此,应用小型农机设备,能够减少人力投入,促使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当中,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1]。

2精细农业背景下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发展对策探讨

2.1实行农业补贴机制

当前随着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起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上级政府部门要想更好地提升基层小型农机设备的推广应用成效,要充分重视起对农业补贴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工作,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及政策支持力度。当前基层小型农机设备推广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由于大部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并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因此对于机械设备的购置欲望并不高。通过加大补贴力度,能够充分激发广大农户购置小型农机的欲望。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设立补贴款项的方式,提高农户的购机热情。通过制定一系列补贴措施,能够起到良好的刺激消费效果,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应做好对各项补贴资金的监管工作,有效避免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确保每一项资金用之于民,在提高基层小型农机设备推广应用效果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

2.2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同步拓展

在小型农机推广的整个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推广工作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在小型农机推广之前,要重点做好考察工作,充分结合各个地区的具体状况,制定针对小型农机的推广方案,确保小型农机设备满足区域地形及农业发展需求。在这一过程当中,由于农户资金有限,大多数农业生产均是以家庭为单位展开的,以应用小型机械设备为主。基于此,在推广的过程当中,要就根据山区、高原以及平原等不同地区的耕作特点来落实推广工作。以山区为例,由于大型机械设备应用不便,因此要重点推广小型机械设备。而在平原地区,则要重点做好对大型机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进而达到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同步拓展的效果,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2]。

2.3完善售后保障体系

在小型机械销售市场当中,农户在购置机械设备后,往往无法很好的保障售后服务,这也就导致很多农户不愿购置小型机械。因此各个地区要重视起对小型农机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在加强售后保修服务的基础上,为购置小型农机设备的农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提升小型农机设备推广应用成效。

第5篇:农业机械发展前景范文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无论从装备水平、作业水平还是从技术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经济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的特点,农业机械化发展从起步到现在被划分为4个不同阶段。与此相适应,可以把农业机械化的制度变迁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以计划经济为背景的制度变迁阶段;以体制转换为背景的制度变迁阶段;以市场和技术进步为导向的制度变迁阶段;行政和市场互相促进的制度变迁阶段。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制度安排的内容、制度变迁的特征和效果、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适应程度也各不相同。

1.1分阶段农机化制度安排特点

1.1.1以计划经济为背景的制度变迁阶段(1949-1980年)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制定统一的农业生产计划和粮食购销计划,生产资料全部为国家或集体所有,农民没有生产经营自。解放前,旧的制度就已经全被废除,不存在与新的土地制度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制度安排。在当时的经济环境和体制下,农业机械化所有的制度安排几乎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的。因此,农业机械化制度安排是完全以国家为制度供给者的强制性制度安排,农民对于所有的制度必须接受。这样的制度安排优点在于缩短了制度的导入期,一定意义上节省了制度变迁的成本(或者说制度创新的成本,因为不存在新旧制度更替的问题)。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制度完全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进行供给,当制度供给者的偏好与生产者不一致时,会大大削弱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虽然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应当是制度的需求者,但由于其自主经营权的缺失,在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中,政府兼具了制度供给者和制度需求者的双重身份,从而导致了制度变迁中的效率缺失。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政府出于快速恢复和发展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考虑,提出到1980年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就脱离了当时我国的生产实际。

1.1.2以机制转换为背景的制度变迁阶段(1980-1994年)

从1980年开始,所有的农业机械化制度安排都是服从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并以其为背景展开的。从发展目标的制定上来看,政府作为制度供给主体,对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更加关心,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角度进行新的制度安排。农民作为拥有自主经营权利的生产主体的利益,受到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所有制度内容都是围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这一目标,以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加大科研力度、加强对农机人员的培训为主。制度变迁的方式虽然还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较之于前一个时期,相对缓和,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新旧制度互相重合,逐渐替代。

1.1.3以市场和技术进步为导向的制度变迁阶段(1994-2004年)

在这一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制度安排呈现出明显的渐进式、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从制度需求的主体来看,虽然国家和农民仍同时作为制度的需求主体存在,但农民的主体地位上升显著。这是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中,把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和改变“二元制”的城乡结构上升到很重要的高度,农民的利益受到重视的结果。从制度的供给主体来看,也改变了原来政府作为唯一制度供给者的状况,政府的作用被显著弱化,凭借市场调节和技术进步需求的自发式、渐进式制度变迁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但后来的发展证明,由于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农业合作组织发育滞后,单个农户还不具备在市场中以独立主体存在的条件。同时,农业的生产特点也决定了把农业全部推向市场对农业的发展不是最有利的状态。因此,国家在21世纪初重新调整了农业机械化制度安排重心,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上升的轨道。

1.1.4行政与市场互相补充的农机化制度变迁阶段(2004-)

从2004年开始,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与高度有效的农机化制度安排有直接关系,这阶段农机化制度安排的特点较前几个阶段相比,有着明显的变化。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规定“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2004年,中央财政拨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00万元;2005年,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对象、标准和种类进行了明确规定。在这一阶段,我国农机化制度变迁出现了模式上的、质的变化。从制度需求的主体来看,仍然具有农民和国家双重主体的特征;但从制度供给的主体来看,政府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再一次被突出,制度的供给能力也明显增强。与计划经济阶段不同的是,农业机械化制度安排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各项制度的实施也是通过引导和促进的手段。从制度的内容上来看,针对性强的细化制度增多,泛泛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性的宏观制度相对减少。新的农机化制度强调了国家宏观管理与服务的职能,既增强了规范性,又突出了灵活性,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情况适应更好。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市场导向作用是显著的,但这并不是说仅在市场机制下就能健康发展,不需要国家行政的和法制的手段。从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实际历程就能看出,在农机化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中,行政与市场的作用是不分伯仲的。市场能够增进公平,有效的行政管理则能最大限度地弱化市场的无效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2农机化制度安排系统辨识

在第1阶段(1949-1980年),我国农机化制度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农机具改良及农机生产经营方面。由于农民缺乏生产自主经营权,政府既是农机化制度的需求主体,又是制度的供给主体。在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注定了农机化制度的变迁方式只能是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从第2阶段(1980-1994年)开始,农机化制度安排的内容发生明显变化,以农机科研和推广为重点的制度不断出台。经过第1个阶段的发展,旧式农机具经过改造基本适应了当时农艺上的要求,通过农机具改良带动农业生产利益增长和效率改进的效果发展空间相当有限,只有依靠革命式的技术创新,才能为农机化发展构筑新的上升通道,而技术创新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前提。因此,从第2阶段开始,农机化制度变迁虽然还是以政府作为单一的制度供给主体,但制度变迁的方式则有了很大的进步,由原来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结合的方向前进。这一转变主要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农民作为具有一定生产自的主体,在制度需求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虽然在第3阶段(1994-2004年)、第4阶段(2004-)农机制度供给主体和农机制度需求主体仍然是政府+农民的双重主体模式,但在不同阶段二者的主体地位不同。第3阶段以市场经济确定为背景,政府减少了对农机化发展的干预,因此制度的供给和投入也减弱,使农机化的发展速度一度放缓。第4阶段,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工业产能的迅速扩张,有能力回报农业,政府适时调整了农机化制度安排的内容,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通过政府农业机械化制度供给能力及投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呈现加速上扬的势头。

2农机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农机化制度变迁全阶段协调分析

从1949年到现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水平总体趋势是向上的。全国农机总动力水平变动趋势图配合我国农机装备总动力4年移动平均发展趋势线,农机装备总动力的上升趋势是较为平稳的,实际增长曲线与趋势线拟合较好。这说明,我国农机化发展是处于基本按照既定目标、无冒进也无停滞的有效制度变迁状态。在1980年以后,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动力水平一直是稳步上升,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成功实现了对农业劳动力的解放和劳动替代。图51952-2011年全国劳动人口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动图伴随着对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程度不断提高。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已经达到59%,黑龙江等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则在2010年就已达到了85%。我国农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技术进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发展过程中,速度的快慢则更多受制度安排的影响。在1995年开始的市场化改革之后,国家对农机化的扶持力量被削弱,虽然技术仍在进步,但制度的作用明显强于技术的影响,导致农机化水平的滞后性下跌。这一局面在2004年之后得以扭转,2007年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我国进入了农机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农机化的发展目标与初级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中级阶段以前,农机化的发展目标是单纯提高种植业的耕种收水平为主;进入中级阶段之后,除了要提高种植业的全过程机械化,还要注意增效节能的农机技术的开发,重视农机化过程中的保护性耕作问题,重视除了种植业之外的牧副渔业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重视农机化生产的标准化问题[9]。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上形成了涵盖农机生产与经营、农机修配、农机投入、农机科研、农机质量监管、农机示范推广及农机教育培训等多层次、系统化的农机化制度体系。

3结语

第6篇:农业机械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伊丹镇;小手扶拖拉机;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30-1

伊丹镇是伊通县的最大乡镇,也是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全镇有15村,总人口34755人。其中:农业人口21765人,有农户7286户,劳动力10104人,耕地面积33380亩。其中:水田10985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配套改革的逐步落实,伊丹镇的农村各项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各种农业机械,尤其是小型手扶拖拉机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良好势态。根据调查,目前全镇各种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5435千瓦,农用拖拉机达到1356台,其中手扶拖拉机达到964台。配套作业机械发展到1536台。各种机械均比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小型手扶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增长非常迅速。那么,如此快的增长速度是否有些盲目,还有没有发展空间呢?通过调查分析可知,伊丹镇小型手扶拖拉机的增长迅速崛起是符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的,是农民自主选择农业机械的结果,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必然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小手扶拖拉机适应了伊丹的各观实际

机械的根本功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任何机械都有它的适用条件。伊丹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小型手扶拖拉机成为农田耕作机械的主力军。一是耕地条件,全镇33830亩耕地中,相对比较平坦连片,适宜大中型拖拉机耕作的2853亩,仅占耕地面积9.6%,水田中的条田很少,大部分是小块不规则地块,限制了大中型机械效率的发挥,而小手扶拖拉机无论坡地平地,地块是否规则,地块大小。凡是牛能耕到的地方它基本上都能耕到,充分显现出小型拖拉机的优越性,二是经营形式。目前,全镇的农业机械都是农户经营。集约化水平较低。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5亩,使用大中型拖拉机耕作必然是利用率低、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另外土地一家一户经营把连片的耕地分成条块,不利于集约经营,也使大中型机械的优越性难以发挥,小型手扶拖拉机恰好适应这一特点。三是购买力条件,一台小手扶拖拉机,配套农具价格5~7千元,一般农户都买的起,而一台中型拖拉机,配上农具一般需要3~5万元,这对人均收入只有3580元的农民,购买一台要花上几年的积蓄,困难较大。

2 小手扶的优点及经济效益

小型手扶拖拉机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点。一是轻便灵活,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适用各种地块作业,完全可以替代牛耕作业。二是一机多用,作业领域宽。小手扶拖拉机可以配上不同机具从事多项作业。在农田作业方面,可以从事旱田起垄、灭茬、旋耕,还可以从事水田翻地、耙地、各项作业质量完全能达到农机作业标准。在运输作业中,小手扶可以配上拖车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农膜、化肥等)及副产品的短途运输,这正适应了当前伊丹镇营业生产的特点。另外,小手扶配上打稻机,可以从事脱粒作业,配上水泵可以给农作物浇水喷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应用领域的拓宽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长,调查发现,小型手扶拖拉机在伊丹镇不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而且本身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仅从事的水田田间作业和运输作业两项来看,全镇11985亩水田,有80%靠小手扶来耕翻、整耙。按每亩耕耙收入80元计算,每年此项收入可获收入80万元。伊丹镇每年粮食、薯类及水果产量2.6万吨。这些农副产品的运输有55%由手扶拖拉机来承担。按每吨运费收入150元计算,每年运输总收入达200万元。仅此两项,小手扶拖拉机可创经济收入3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 小手扶拖拉机的发展大有潜力

近两年,伊丹镇的小型拖拉机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并没有饱和,从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情况看,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旱田作业还有很大潜力,目前还有一万多亩可机耕地还未使用机械,主要原因是旱田小型作业机械不够完善,随着配套作业机械的改进和完善,对小手扶拖拉机必然进一步增加。二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小手扶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空间。以东曹村、西曹村为例。伊丹镇东、西曹村有一般的农户种植西瓜、甜瓜,他们的产品在伊丹市场很有名气。2010年这两个村的西瓜和甜瓜,总产量为1500吨,占全镇总产量35%,同样这两个村的小手扶拖拉机拥有量为456台,占全镇小手扶的35%,可见小手扶与西瓜和甜瓜存在着内在联系,它以成为农户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十一·五”期间,伊丹镇经济作物面积将比现在翻一番,小手扶的数量必然大幅度增加。三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购买力明显增强,购机的热情必然高涨起来。

4 经营小手扶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全镇有农户7286户,其中经营小手扶的农户有1050户,占总农户的15%,说明小手扶已得到农民的充分认可,据抽样调查数字显示,经营手扶拖拉机的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平均达到3500元,比平均收入高510元。可见,小手扶拖拉机不仅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还为农民经营其他项目提供了保障。成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伊丹镇小型手扶拖拉机的迅速发展不是偶然的,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农民自主选择机械化的结果。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小手扶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农机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推广和服务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农业机械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组织

一、农业机械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农业机械管理现状。农业机械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农业机械技术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农业机械的技术管理要实现科学化与国际化,即要以科学的方法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分析机械管理的各项指标,切实做农业机械管理的防控工作;(2)农业机械经济管理。农业机械经济管理是农业机械管理的重要目标与环节,由于经济管理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农业机械管理对企业资金利用、成本控制等经济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3)农业机械组织管理。农业机械组织管理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合理配置管理与农业机械使用管理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合理配置农业机械可以有效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而合理使用农业机械又可以对机械的合理配置产生积极影响。(二)我国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机械组织配置不合理。在实际作业中,往往采用不同类型、性能较好的农业机械进行多机种的联合作业。然而,由于机械组织配置不合理,协调工作不到位,致使投资费用与使用费用较高,不利于成本的控制,严重影响农业作业质量与经济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通过优化机械组织配置控制农业作业成本已成为农业机械管理中的一大难题。2.农业机械维护与使用方式不当。农业机械维护和使用方式不当会降低农业机械使用寿命。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及监督制度,我国农业作业过程中对农业机械的使用不合理,如过度使用机械、缺乏恢复时间等。一些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不注重对机械进行维护管理,往往只是在机械出现故障时才维修,加之部分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差,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维修工作,给机械造成了更大的损害,缩短了机械的使用寿命。3.农业机械管理技术落后。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管理还停留在依靠以往的管理经验及习惯方法的阶段,这样的管理模式适合规模较小、机种较为单一的农业机械。但当今社会多为大规模、多集中农业机械,如果机械管理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势必会影响管理效率,增加成本,影响企业效益。

二、农业机械管理信息及信息技术

(一)农业机械管理信息特点。1.信息值的非连续性。农业作业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而且农业机械的信息种类比较多,致使农业机械的信息值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在收集、记录、处理信息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作业的不同频率与周期。2.信息量较大。农业机械的数量和品种繁多,机械管理中的信息主体来源不同,致使农业机械管理需要收集、处理的信息量大,管理工作相当繁杂。(二)农业机械管理的信息种类。明确农业机械管理的信息种类,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三)农业机械管理信息技术。车载计算机及机械工作状态监测系统。车载监控系统利用摄像、记录和显示设备采集及记录相关农业机械信息的图像和声音,并通过显示设备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声音与画面的播放。

三、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GPS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在农业机械管理中,GPS可有效实现农业集群优化方案的配置、选择、条件确定、定位等功能,实现机械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机械的管理水平。(二)管理信息系统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已实现了农业机械管理的综合化与集成化,使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全面、快捷,对农业机械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已意识到该系统的巨大经济价值,纷纷引进适合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农业机械管理的效率,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三)VR技术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目前,VR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特别是在农业领域,如果能够引进先进的VR技术,将会使农业机械管理更加的形象、精确。VR技术的实用性较强,对优化管理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四)PDA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PDA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管理,表现出了其强大的功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管理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企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合理配置农业机械组织,做好农业机械的维护、使用管理,根据农业机械管理的特点选择最佳的信息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的机械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张存凤 单位:临朐县辛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第8篇:农业机械发展前景范文

1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受到影响,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而言也是如此。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顺应整个时代的发展潮流,不能够只是单纯被局限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老旧模式。在农业机械化推进发展过程中,要意识到农作物生产过程在其中的重要性。农作物的整个生产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推进和落实时的重要基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结合农作物在生产以及生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机械化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利用,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产量,而且还可以保证质量。比如在对水稻进行种植的时候,要想实现全过程的机械化技术操作和管理,就会涉及到很多环节的操作,从育秧开始一直到插秧、收割等,这些环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都会使用到相对应的机械化技术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保证质量[1]。在针对一些主要经济作物进行具体管理的时候,要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将这些技术合理的应用到经济作物的种植、日常管理以及后期收获这些环节当中。比如甘蔗一直以来都是农作物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所以在对甘蔗进行种植和具体利用的时候,可以利用机械化移栽技术等技术手段,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甘蔗的播种质量,而且还可以为最终的收获产量提供有效保障。

在农业生产活动实施过程中,除了要保证一些最基本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可以实现快速稳定的播种、育苗等环节之外,还要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新机具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利用,这样才可以在实践中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比如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田间经常会出现杂草,这些杂草不仅会吸收植物的养分,而且还会导致很多病虫害的出现,所以要及时对杂草进行清除。过去在针对杂草进行处理的时候,通常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效率非常低,而且会导致农民的日常工作量非常大[2]。而在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背景下,可以将除草机合理的应用其中。通过这种具有机械化特征的除草机,不仅可以提高除草效率,而且还可以保证质量,为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在水果蔬菜中的应用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运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机械化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趋势,对农业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这些技术和机具在实践中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为应用效果提供有效保障。在水果蔬菜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具有机械化特征的新技术、新机具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利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水果蔬菜的质量,而且还满足人们在日常购买食用时对蔬菜水果提出的安全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在实践中的有效落实,可以在实践中真正实现水果蔬菜整个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这样不仅有利于促使水果蔬菜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可以为水果蔬菜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3]。通常情况下,在水果蔬菜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果实采摘技术、土壤杀菌设备等这些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利用。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水果蔬菜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的个性化要求,而且还可以为人们的日常食用质量提供有有效保障。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水果蔬菜提出的要求普遍比较高。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对于水果或者是蔬菜而言,在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大多数都是一些专业的农业机械设备。很多机械化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在市场中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而且还可以满足这类型经济作物在产量以及质量方面提出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很多地区在农业机械化推广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很多技术或者是机具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在这种背景下,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可以真正意识到机械化的这些新技术或者是新机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势特。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质量和产量可以得到有效保证,而且还可以促使效率得到优化,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3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在畜牧业生产技术中的应用

畜牧业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整体发展势头比较良好,发展速度也比较快。通常情况下,传统类型的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个性化要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当代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高效、高产要求。畜牧业在这种背景下,要想满足市场在运作和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基本要求,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朝着机械化的趋势发展。从草场建设、草原等各个不同环节和角度出发,促使草原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对牛奶进行采集的时候,可以利用机械化设备,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牛奶自身安全的有效控制,而且还可以提高采集效率[4]。除此之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养殖环境控制方面,也可以利用一些机械化的控制技术,这样不仅可以为畜牧业的日常安全稳定提供有效保障,而且还可以实现高效生产的基本目标。由此可以看出,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积极采取和利用一些新近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这样不仅可以不断扩大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规模,而且还可以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在畜牧业中科学合理的利用,不仅可以为畜牧业的一系列产品质量提供有效保障,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第9篇:农业机械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现代科技,农业,机械工程

1 引言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人类的解放,解放劳动力。这些年轻的劳动力投入到其他领域,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优化操作质量和增加作物产量,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因此,今后应重视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农业机械的使用,一些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清楚地确定作物的位置,机器在关闭过程中很容易错过,所以利用新技术在农业机械有利于弥补农业机械的脆弱性,提高机器的运作效率。

目前,高新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农业机械行业也开始使用高新技术,引入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液压技术在农业机械的应用现状。

2 农业机械的应用技术

2.1 农业机械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

农业机械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品位等农业产品检查,是基于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的学科,主要是视觉信息处理理论。表达和计算方法研究,近年来,图像处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可视化仿真技术的逐渐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使用功能也扩大,计算机视觉技术是用来检查农产品的质量不仅是现阶段和分级产品还用于收割、种植等。

2.2 农业机械的CAD技术

CAD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设计制造从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40多年后独立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但由于我国机械工程设计CAD系统的开发过程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影响,以便后期的完美程度我国机械工程设计CAD系统程度的效率和其他性能大大受到限制,相对于我国的国外机械工程设计CAD系统仍处于较低水平。

2.3 农业机械的信息网络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非常成功,信息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自动化技术等技术,可以监测作物和土壤的农业生产,也可以生产作物的发展,植物病虫害,和实时监控等等,然后依靠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来完成现场操作。

农业机械、机器人技术应用、信息网络、计算机视觉、自动控制技术的融合。目前,已经开发了采摘机器人,嫁接机器人,机器人除草,施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对肥料和喷涂机器人的使用,可以避免肥料、杀虫剂和其他化学品危害人体,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目前虽然我国机器人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取得了一些就,但由于现代机械机器人的购买成本非常高,所以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普及。

在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和测试,虚拟现实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三维模型的农业机械设计师不仅可以了解每一个部分的质量,也可以完全满足的每一部分的运行性能三维农业机械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和农业机械制造商大规模生产的计算机数据的基础上。

在虚拟制造系统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虚拟制造系统是由多种学科知识,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建模、仿真、生产、制造汽车。与此同时,虚拟制造系统还可以制定合理的产品检验和测试程序。目前,虚拟制造技术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开始工装及模具生产设备,和其他领域,可以在生产部门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建模、修改、分析和优化的四个工作。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设计。

2.4 人工智能技术

近年来,全球高端技术获得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的快速发展,管理,挖掘和采摘等实现智能化,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激光拖拉机、内部导航设备,等等,可以拖拉机的方向和具置测量,并通过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将记录相关数据,使用数据库了解排水位置、土壤湿度、等等。了解土地信息后,制定合理的土地种植方案,计算机化化肥消费,数量的农药和种子。

3 先进技术的应用在农业机械化操作的保障措施

得到更好的应用程序为了促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未来应该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发挥作用的指导,让农民参观和学习。让他们意识到农业机械设备的重要作用,加强农业机械化的意识,接受和使用机械设备,技术推广和培训活动。让广大农民掌握农业机械和设备的使用,提高思想认识和应用技能、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构建技术环境,当地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规划和指导,增加资本投资,培训专业人才,创新工作方法,对许多人来说,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认真履行职责,并扩大先进技术的影响。完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其在技术和人才优势,重视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强服务意识,扩展广泛的服务渠道,更好的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对农业技术的发展,为推广农业机械和设备创造便利。

4 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

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服务,所以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加快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机械的使用,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新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政府补贴。购买新机器的个人组织生产、资本压力,使得他们很难机械技术推广,所以对于农业机械推广使用新技术,政府将给予补贴材料,扩大新机器的使用。

第三,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机械使用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和处理农作物秸秆,绝大多数情况下燃烧,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空气。但农业机械的使用新技术的农作物秸秆粉碎加工、作物秸秆可以转化成脂肪不仅材料,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减少了空气污染。

5 结束语

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现代机械制造加工技术全面的产品组合,和通用机械制造技术有明显的差异,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机械制造技术。应该开始从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扩大该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一些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快速推广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利.绿色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7:29.

[2]吴长海.浅谈先进技术在机械化农业运作过程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0:223.

[3]胡静涛,高雷,白晓平,李逃昌,刘晓光.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5,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