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范文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精选(九篇)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

第1篇:采购管理的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的创新管理提供了可能,本文我们将结合政府档案采购工作现状、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势以及实现档案采购的创新化管理等问题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1 新时期的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

1.1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的管理人员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管理员本身出发,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与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档案建立意识,如果管理员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档案建立意识,将很难意识到档案收集的重要性,最终导致管理员对档案出现的情况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握与处理。另外,管理员一定要进行专业的管理知识培训,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懂得控制与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实时性,根据电子档案的特性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管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员的计算机录入知识已经得到普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很好的操作,相反,管理员对于相关软件及数据库的掌握还有待提高,除此之外,知识结构老化与服务技能单一的情况依旧存在,政府一定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因为这种落后的技能已经不再适用信息技术应用的新要求。

1.2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规范性

纵观大局,我国政府采购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其实还处于起步期,这就导致了管理员在对档案的管理上具体操作不规范的现象,说到底还是因为政府统一管理机制的缺乏,最终造成了各个集中采购机构采购档案的规范性差、开发性差、服务性差、共享性差的局面,而这种情况下的信息系统与网络建设形势并不能与采购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相适应。再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机构甚至会出现将信息化仅用于采购档案的录入,这样无疑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极大的降低了利用率。

1.3 安全保障的缺乏

这种安全保障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档案管理安全意识的缺乏,另一方面来源于管理方法的缺乏。管理员对档案管理认识的模糊性,往往造成采购档案信息丢失泄密的情况发生,给政府部门甚至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为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管理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档案采购的工作效率,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方面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了采购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黑客入侵、病毒修改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极易影响档案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2 新时期的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和重要性

2.1传统的档案管理具有数据大、分类复杂等缺点,造成了查询时间的耗损,另外,传统档案的纸制性,十分容易受到潮气与虫害的侵扰,从而导致了档案资料存放的不长久性,传统档案这种费时费力的管理已经相当落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2新时期的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在中学美术档案管理上的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档案的弊端。

(1)便于查阅:新时期的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使得档案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其完整性便于查阅;

(2)节省空间:这种信息化的管理节省了资料储备空间,不用再大费周章的进行大空间的归纳,,与传统的纸质资料分类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3)利于维护:信息化管理的有条不紊性,更加方便了管理员对相关档案的维护,提高了管理效率;

(4)节省劳力:传统管理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在对档案的管理上花费相当多的精力,投入一定的劳力,但是信息化管理运用的简单化与精细化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节省了劳力;

(5)方便检索:信息化管理的另一大优势体现在使用上,传统的资料查阅需要自己深入到各大查阅室,然而进行一一勘察,而信息化管理则可以直接通过编制检索工具,进行关键词的直接查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6)通过政府采购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于教育培训机构而言,将会实现全国性教育平台的构建,同时实现学校与图书馆在线统一的局面,最终得以接入互联网和政府教育平台;最重要的是,政府通过自己出资的方式对教育资源进行购买,然后提供给学校和学生;针对性的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

2.3政府采购信息化与传统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依据计算机为基础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其将快捷性与有效性集于一体,利用网络平台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省了办事时间,真正的造福于人民。此外,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政府也日渐重视采购档案信息化作,并逐渐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采购,形成了规模的集中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运用服务了大众,这是档案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要求。

3 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对策

3.1 加强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是整个档案完善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因为只有扭转管理员的思想意识才能为信息化档案采购工作的积极进行打好基础。这种管理意识包括管理员的现代化意识、信息化意识、计算机管理意识等等。另外,政府应该对以往的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完善,以网络计算为依托,实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政府管理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利用信息化成果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把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办公都实现自动化,将其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化系统管理之中,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3.2 提高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

政府一定要对档案做好针对性的安全保密规定,以防档案信息的流失,充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对网络进行必要的防火墙、防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从根本上保障系统的安全。

3.3 提高管理员技术水平

管理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采购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提高管理员技术水平是实现采购档案工作创新的关键所在。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创新要求管理员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打造才是当前政府部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必胜法门。在职学习、脱产培训、外出进修等等都是提高管理员水平的方式,只有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推进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3.4 档案管理规范化

加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档案管理标准的统一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政府部门一定要解决好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双套制”保存的问题,实现两者之间的“通道”建设,针对两者之间的特点,制定符合现实的管理规章制度。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也要必须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实现政府档案采购管理工作的创新,最大程度的保障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本文对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的研究与阐述,希望对相关部位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颖梅. 政府采购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 办公室业务,2012,11:116-117.

[2]邓显章. 浅谈政府采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办公室业务,2013,11:177.

[3]周锦云. 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第2篇:采购管理的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

一、引言

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下,医院积极改变原有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创新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医用设备是医院各项医疗活动、教学及科研开展的基本前提,是医疗水平整体性提升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促进其信息化步伐也就成为了新时期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化视域下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的主要弊端

1.采购成本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

一方面,面对市场大环境给予的有利信息医院采购人员并没有做出最及时的反馈与应对,资源的共享与传递信息化水平不高,最终错失了较好的采购商机,直接影响医用设备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在医用设备的成本管理中,很多医用设备采购人员认为只需要将原有的纸质采购协议转化为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数据记录即可。就目前来看,医用设备采购仍采用技术、需求部门与供应商直接沟通,转而采购部门与其商议价格这一模式。这样一来,供应商在了解医用设备需求后,其价格必然不会降低。第三,为了更大程度上降低医用设备采购成本,采购人员还应注意成本控制,增强财务意识。只有将信息化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采购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2.采购流程混乱繁杂

无论从学历水平还是综合素质上来看,医用设备采购人员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单纯的信息化采购模式尚未完全形成,现阶段单据的签字与核对往往以手工的形式完成,同时由于采购过程中技术部门与需求部门的参与,使得其操作流程更加复杂化,增加了采购基本成本。

3.采购信息化平台构建有失完整性

在医用设备采购时,医院一般会以临床治疗需求为出发点进行采购,其后随着临床需求的增多再重复购买相同设备。因此,批量式的集中购买往往不存在于医用设备采购中。采购数据在短时间内也并未得到及时更新,陈旧的数据参考阻碍了设备采购的选择,不利于采购成本的降低。此外,信息化的优势在于对现有数据加以分析整合,从中挖掘潜在数据信息。但目前医用设备采购数据处于较松散状态,每次都采购信息都记录于其中,再次购买设备却无从参考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在于这些数据仅仅以孤立的个体存在,未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只能作为信息的浪费。因此,笔者认为医用设备采购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有失完整性。

三、信息化视域下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对策分析

1.培养采购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医院应对采购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一方面,培训内容需本着“阶段性”“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制定,就采购询价、招标及中标各个阶段的采购重点讲解;另一方面,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以医院采购成本管理现状为实例指导并改进其弊端。或者以一些医用设备采购成本信息化管理发展较完善的案例为主题进行采购成本管理的探讨,从中总结经验,让采购人员切身体会到采购成本信息化的好处,增强其信息化意识。此外,还应注重对采购人员财务知识的学习,从而便于采购人员将成本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同时又能科学应对风险点把控。

2.采购流程规范化

以信息化的操作管理系统取代手工管理模式。一方面,应注重对采购人员学历的要求,普及信息化采购知识,规范其操作流程。作为采购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只有采购人员对自身采购进行规范才能实现后续采购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采购灰色地带的出现,医院应将设备采购前的市场调研评估、招标工作、设备数据信息的统计等工作进行明确分工,采购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实现对采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还应剔除了与供应商谈判的复杂程序,由采购部门直接与供应商联系,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3.完善采购数据信息化系统

一方面,加强医用设备采购的电子定向监控管理,避免因暗箱操作带来过高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实行计划与临时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模式,批量购买医用设备,统一进行数据的更新处理,得到更加全面的设备信息,为下次购买设备的选择奠定良好基础,从而间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采购信息化系统应对采购数据进行总体性评估,判断其是否做到了采购成本的减少。

第3篇:采购管理的信息化范文

下文中以某全球规模领先的特大型公共服务行业国有企业的相应研究应用为范例,介绍了一种通过深入研究项目可研、采购计划编制、采购履约、竣工决算和转资业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财务在项目建设中物资采购管理中的管控点,建立统一“两端”、规范“三线”的项目过程管控,加强采购全过程管理,提高决算编制效率,实现竣工决算由手工编制向辅助生成转化的基建工程项目采购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一、业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该企业在基建工程项目中的采购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中,工作核心是分析项目建设中物资采购管理中的管控点,部署关键环节信息系统强控制工具,在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设置财务可以掌握的管控工具,推动业务的执行;推动设计环节、验收环节、结算等环节信息化应用系统内和系统外工作的衔接,促进业务与财务融合,实现工程物资采购和设备采购的前推、后移,提高决算转资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系统开发,实现和应用了“基建工程采购全过程管理增强功能模块”,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基建工程采购全过程管理增强功能模块”的设计核心为“统一两大关键端、规范三条业务线”,即强化设计端和结算端管理,加强合同线监控管理、成本线强控制管理及资金线信息融合共享管理,同时提高竣工决算过程自动化水平。

二、业务流程说明

(一)统一两大关键端、规范三条业务线

1.设计端

设计部门在完成项目前期设计工作的同时出具项目资产清册(设计稿),该清册应列明各项固定资产所包含的设备和材料采购明细。该清册旨在从设计源头明确项目建成时的资产明细,并建立资产、设备、采购物料的对应关系。项目部门审核资产清册,并将其导入企业ERP系统。同时,启用信息系统强制校验,要求物料采购必须挂接到WBS(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最底层。最终,ERP系统根据挂接结果,自动形成资产设备和工程物资的采购申请。

2.合同线

通过信息系统建立合同台账,实现合同执行过程监控,促进成本及时入账。(1)在物资集约化对于招投标流程设计的基础上,提出财务部门的管控意见。(2)要求在合同条款中建议新增便于财务管控的条款,为财务后续资金支付的控制手段提供法律基础。

3.成本线

通过在项目实施、结算等环节增加管控点,促进集成业务入账时点与实际收发货,服务确认时点的一致性,实现成本入账的及时性,准确性目标,推动工程形象进度与财务付款进度相匹配。(1)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工程形象进度与财务进度的展示机制。(2)设备投运后,系统禁止发生新的采购申请和采购订单。(3)在企业ERP系统中开发管控工具(可开启和关闭),实现在投运公告30天后不允许新增采购申请、采购订单。

4.资金线

梳理资金支付环节的集成关系,确保在进行资金申请时,能够与项目、采购订单进行一一对应,并在金额方面进行逻辑校验,同时根据合同执行进度监控和控制合同付款情况。(1)支付时,校验合同累计支付金额不能大于合同金额;(2)在采购订单未及时入账的情况下,财务人员触发冻结付款指令。

5.结算端

统一财务对结算资料的审核标准,提高线外信息与线上信息的一致性,保证以结算促决算的有效衔接。(1)ERP系统中出具资产清册(验收稿)作为设备现场验收的基础,资产清册中具体设备/材料信息来源于资产级WBS下挂接的采购订单对应的相关物料参数。(2)项目部门、运检部门、财务部门依据该清册核对现场实物。(3)按照出具的资产清册(验收稿)中的信息建立设备台账,保证后续自动产生的资产带有WBS标识,满足按照WBS标识自动价值新增的要求。(4)ERP系统出具项目成本归集单,与业务部门提供的结算单据进行比较,为竣工决算的出具和资产卡片价值新增提供基础。(5)结算报告中将建筑、安装等费用明细至具体的资产层和分摊层,实现结算对决算的支撑。

(二)实现竣工决算自动化辅助功能

依据项目转资标示符和结算格式,进行费用分摊程序的开发;开发应用辅助出具竣工决算报表的系统工具,总部统一规定竣工决算报表的格式、内容、维度等信息,保证各单位出具竣工决算报表的标准化管理。

三、信息系统应用

“基建工程采购全过程管理增强功能模块”在企业140多家下属单位获得广泛应用,帮助企业实现了从设计到转资的全过程信息化管控。自2012年12月这一增强功能模块初步建成和应用以来,在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加强工程物资采购计划与采购行为管理、增强物资采购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能力、提升竣工决算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基建工程采购全过程管理增强功能模块”的支持,企业每年过百亿的基建工程获得了更多的安全保障,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营风险,提升了全业务链工作效率,这一管理模式提升和相应信息化工具的应用为企业的业务稳健和经营持续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结束语

“基建工程采购全过程管理增强功能模块”针对大型企业基建项目工程物资及设备采购业务中的难点,从业务全过程角度着手,着重分析和解决基建工程采购全过程管理切入点零散、业务融合与数据共享困难、强制控制手段缺失等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了管理模式的固化,实现了管理思想的落地,其所形成的信息化工具具有高度可配置性,具有一定通用意义。

(作者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

第4篇:采购管理的信息化范文

1.参与方协调问题

电子化招标采购是一种涉及到多个内部,多方参与的新型采购模式。电子化招标采购对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各个部门以及参与方之间的紧密配合。纵观我国目前电子化招标采购的发展现状,招标方、投标方、担保机构以及行政监督部门等在电子化招标采购中,没有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得各方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误差,进而到这各个参与方之间的协调配合达不到电子化招标采购对其的要求,影响我国电子化招标采购的发展。

2.安全性问题

从电子化招标采购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身份识别、信息准入、流程管理等是电子化招标采购的关键部分,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招标采购流程,对参与方的信息识别不够,招标采购信息管理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缺乏有效的招标采购系统,导致我国电子化招标采购在很多方面存在安全性的问题,而安全性的问题也是电子化招标采购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只有确保电子化招标采购的安全性,才能使得电子化招标采购的发展走上正轨。

二、基于网络管理的招标采购的措施建议

IT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管理平台成为各行各业发展中必须依赖的工具,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出现能够促进电子化招标采购的集成发展,能够解决目前我国电子化招标采购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完善电子化招标采购的法律环境

基于网络管理的招标采购必须在相应的法律制度下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而我国目前与之对应的法律规章还不是很完善,因此要发展基于网络管理平台的电子化招标采购,就必须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要赋予网络管理平台招标采购的合法性,详细规定网络管理平台招标采购中各类型电子文件的时间效应,规范电子招标采购的信息准入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

2.加强信息共享,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电子化招标采购模式的本质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招标采购的无纸化运作,电子化、无纸化的招标采购必须建立在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之上。网络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就是说各个部门在电子化招标采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全面的信息,防止招标采购中的不公平竞争出现,加强电子化招标采购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3.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保证电子化采购的安全问题

要根据网络管理平台的电子化招标采购的要求,对目前的采购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使得达到电子化招标采购的要求。首先,建立基于B/S结构的网络平台,可以利用ADO技术建立管理平台的系统后台,其中包括用户登录、用户信息验证、信息、招投标反馈等相关的系统模块,建立相应的internet网页界面;采购方式根据招标的要求,在网页上将采购货物的质量、数量、时间、地点等相关情况在网页上进行;供应商根据要求登录管理平台,填报电子化投标书;招标方或者委托商进行筛选,收集符合要求的投标书;招标方或者机构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评标,确定最后的供应商;招标方在网站上中标方的相关信息;实施采购。

4.建立完善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

第5篇:采购管理的信息化范文

以前的勘测设计院大都变为工程公司,面向以EPC为主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也以项目管理为核心来运作,而在EPC工程总承包中采购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生产和销售规模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为工程总承包项目提供质优价廉的设备和材料,成为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

1.1目前采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合同管理手段落后。合同审批手续繁杂、缓慢;合同履行中没有有效的统计和分析工具,对采购过程中的采购数据无法建立业务分析系统,来向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各个项目的采购信息也无法有效同步共享。(2)监制环节难以全面覆盖。监制环节涵盖货物的制造工艺、人员以及设备的审查,制造过程中进度和质量的监管,后续的包装和储运等各个方面。目前的采购管理手段无法全程覆盖,对于进度和质量仍难以建立信息预警体系,实现实时监控。(3)异地办公难度大。项目管理人员经常出差是常态,很多业务管理需要通过审批来走完流程,由于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或者APP,导致很多业务不能按时进行和完成,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4)供应商管理欠完善。从供应商准入、选择、维护、再评价,没有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动态监管机制,供应商的分类管理、动态更新未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实现战略合作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不完善的供应商分级管理以及再评价制度会给企业带来风险。(5)物流管理智能化、标准化等方面有待提高。在内陆运输、仓储、海运、货运单据等环节没有充分的标准化和网络化,降低了物流作业的效率;物流管理智能化程度不高,相关信息也无法实时采集与追踪,过程的监控难免受到影响。

1.2采购管理信息化

(1)采购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层面的集成完全基于流程层面的集成,而流程层面的集成则会受管理系统和管理程序等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重新梳理和完善采购管理的工作程序,规范部门的采购流程和运作方式。只有这样,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才能顺畅,在此基础上才能将采购管理过程的要素数据化进而信息化。(2)采购管理的数据化。将采购管理的一切要素进行数据化,贯穿整个采购的全过程。从采购策划开始,对供应商管理、采买、合同管理、监制、物流、入库、收尾各个环节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关联、统计、分析。针对不同环节,对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来形成符合要求的各类图表,实现全过程在线监管,同时建立供应商、产品、服务等方面数据库,为本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数据的实时支持服务。(3)采购管理的一体化。在采购数据化的基础上,将采购申请、招采、合同、支付、验收、入库、结算等环节的数据建立信息的一致性,实现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和风险预警。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应无缝链接和无碍流动,真正实现三位一体,以达到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水平的效果。(4)采购管理的移动化。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借助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实现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对采购管理的诸多业务进行移动管理。采购工程师可以通过手机APP在招采、流程审批、报表查询、信息维护、进度和质量监控、工作交流、文档共享等方面进行移动办公,采购工作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等限制。供应商也可以通过手机APP上报进度情况、反馈质量问题、提交运输存储数据、交流日常工作情况。(5)采购管理的智能化。物流网、地理信息系统、商业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信息采集、综合决策等工作开展提供了支持。建立货物信息采集系统、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可以方便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与追踪,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水平,实现物流过程智能化、透明化。

2采购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结合以前项目采购管理的经验和模式,基于项目采购管理信息化的新要求,对采购管理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完善,采购管理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2.1基于设备清单的项目采购计划

在前期策划中,基于设计部门提交的初步设计的设备清单,按照项目的总体计划制定采购计划,从设备清单中选择具体的设备明细数据归入到采购计划包中。随后的催交计划和检验计划以此为依据,将采购计划中的设备明细级数据带入这些计划中,并将采购计划中相关步骤进行细化。

2.2大数据概念贯穿采购业务全过程

在供应商管理模块中,通过申请、准入和考评,记录并保存了供应商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准入名录、产品信息、资质、业绩、产品认证、服务关系状态、考评等级等,对这些信息进行检索和分析。(1)在采买管理模块中,通过招标和非招标的方式确定最终供应商,对于所采购的设备按照各种特征值的设置将设备的价格信息进行记录,并同步至价格信息系统。同时通过分类、筛选等方式建立相应设备的备件库。(2)在合同管理模块中,合同评审和签订后建立完整的合同台账,监控合同的履行情况,按照严格的流程完成合同支付,通过数据的归集将费用资源加载到P6中,同时借助数据接口为采购业务与财务子系统的紧密结合提供必要的支撑。(3)在监制模块中,设备级进度台账和检验台账的建立有助于实时监管的更精细化。在进度控制方面,借助不同的接口可以多方位获得实时的进度数据,通过分析和统计将进度资源加载到P6中;在质量控制方面,同样可以多方位获取质量问题信息,通过分类和统计反馈的质量问题。(4)在物流模块中,设备清单是最基础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货物发运批次和货运清单,将这些货物数据归集形成货运单据,供出入库、报关、海运等环节使用。

2.3办公移动化

通过APP可以查看各类待办工作,查看各类采购统计数据,办理责权范围内的审批,实现在线审批,实时查询。同时接受邮件并查阅附件,在线浏览。监制工程师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进度实报,并将质量问题及时反馈,上传监制过程中的照片、视频等资料。对供应商留有入口,供应商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参与招投标过程,在线报价,查询中标信息等,也可以上报实际的制造进度和相关的支撑资料。

2.4物流管理智能化

在发运前,供应商通过授权入口将货物数据录入物流管理模块来完成货物数据的采集,为后续的查询、货运单据编制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借助条码系统在运输的重要节点进行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与追踪,在项目现场根据仓储计划为存储、出入库等提供快速和便利的手段。同样业主也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实时查询和了解货物状况。

3结语

第6篇:采购管理的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 采购 信息化 数字化 一体化 虚拟化

一、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通过信息化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果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收益成为采购信息化发展最为重要的目标。经历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B2B、B2C、C2C、EDI的电子商务早期,采购信息化已经逐步迈入成熟的时期。电子商务在我国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也标志着我国采购信息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发展过程分析

阶段分析是发展过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信息”和“信息化”的思索,基于社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研究,本文将采购信息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采购数字化、采购一体化、采购虚拟化和采购智能化。采购智能化受目前理论和技术的限制,仍处于萌芽时期,尚不能被广泛应用,不在此赘述。下面具体分析前三个阶段。

1.采购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在实践中经常被称为“电子商务”,是采购信息化的最初阶段,也是最基本的阶段。信息是事物状态的属性,数据是信息能直接被处理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数字化即将事物状态的属性通过数据表现形式表示出来,从而能够被电脑或其他设备进行自动处理,得到信息化的应用。只有通过对采购信息进行数字化表达,才能通过数据分析来更好地完成采购业务与管理工作。采购信息已被数字化并得到处理的对象主要有资金、订单、供应商、产品,见图1。

(1)采购数字化中最先被数字化的是资金信息(财务)。财务电算化(数字化)极大地方便了采购财务信息的处理,能够随时获得所需的各种数据,已经在不同类型的各种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资金是企业目标实现的最主要对象,通过减少采购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2)供应商信息。将采购相关的供应商信息进行数字化,方便了信息的保存和搜索,也提供了信息更高级应用的可能,常见的有供应商关系管理(SRM)系统。通过SRM系统,可以加强与供应商的相互沟通,保持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通过供应商选择与管理有利于长期采购利益的最大化。

(3)订单信息。订单(合同)是采购信息化的最基本单元。它本身包含了产品、资金、供应商三方面的信息,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组合信息单元。订单信息数字化的实现,也就成为采购数字化核心的工作。一旦实现订单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即标志着采购信息化管理(MIS)系统数字化阶段的基本完成。

(4)产品信息。产品信息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保证和提高采购质量,采购质量是采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采购最难信息化的部分,其种类繁多,数据复杂,处理起来较为复杂,目前主要通过数字标签,尤其是无线射频标签(RFID)实现部分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已经广泛应用在物流领域,可以近忽实时地获取采购的产品的位置等状态信息。

2.采购一体化。采购一体化其实质就是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支持下进行流程重组,从而通过供应链的优化实现更好地采购。其中,美国军方将这个过程以持续采办与全寿命周期支持(CALS)的方式进行。如果采购一体化范围拓展到全世界,在实践中称之为“全球采购”。

采购一体化必须建立在采购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采购数字化提供的采购信息基础,实现采购信息的共享应用,一体化也就是信息综合应用。从企业整个管理过程来看,采购一体化必然将采购融入整个管理过程中,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三流合一,才能实现信息综合应用,见图2。

从资金流来看,采购一体化在企业外部需要信息化金融的基础支撑,从而实现支付收款,成本管理及控制,在企业内部需要实现原有相关MIS系统的集成,通过流程重组更好地实现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从实物流来看,采购一体化在企业外部需要信息化物流的基础支撑,从则实现所需采购的物品装载、运输、分发及相应的管理与控制,在企业内部通过原有物流中心及相应的仓库等储存分发系统实现联动,保证和提高采购质量。

从信息流来看,采购一体化需要得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支撑,在企业外部实现与供应商的相互沟通和操作,在企业内部实现其他部门的相互沟通和操作,从而减少管理成本,提高采购效果和效率。

一旦实现采购的资金流、实物流和信息流在企业能够无缝流动,就标志着采购一体化阶段的基本完成。不同的信息也是对应有其共享范围的,需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共享与应用。一体化也是有范围的,只有内部与外部实现多个供应链的节点间实现信息互动直到互操作,才能充分利用采购一体化的优点,将采购业务与管理成本控制到理想的水平。这是目前采购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阶段。

3.采购虚拟化。采购虚拟化,必须建立在各种虚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虚拟构架完成整个采购活动。采购虚拟化必须建立在采购一体化的基础上。采购虚拟化是今后采购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前仅在部分领域有创新性应用。

通过虚拟产品进行采购是采购虚拟化最明显的创新性应用之一。真实产品才是采购的主要目标,但虚拟产品可以为采购提供与真实产品几乎相同的全面质量信息,可以为真实产品的采购提供优先应用测试,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率。但现在的技术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造成虚拟产品品质失真较为严重,反而影响了后续采购的工作。虚拟产品也将和设计与制造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企业一体化进程,为采购提供更好地效果,提供更高的效率。虚拟产品与设计在房地产、机电、数码与软件等产品领域得到应用。

采购过程虚拟化是采购虚拟化另一创新性应用之一。美军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基于仿真的采办(SBA),将成为虚拟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SBA将建模与仿真(M&S)技术应用于采办领域,形成了与产品、项目相关的采购过程的虚拟应用。虚拟与仿真不同,仿真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而虚拟是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如上文的虚拟产品,其作用是为用户关注的产品信息提供虚拟化应用,其他信息可以略去。采购只是采办的组成部分,SBA比虚拟采购范围要广泛,但关于虚拟采购的应用并不全面。

虚拟采购不仅仅包括通过虚拟产品进行采购和采购过程虚拟化两个方面,还可能通过虚拟企业实现整个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采购,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并创新。

三、实施措施与方法

1.加强采购数字化。数字化是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基础性工作。很多采购相关的企业和组织部分或初步实现了采购数字化,仍面临不断加强的现实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科学应用。

数字化以及后续的信息化进程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取得高效,还必须与相关人员有机结合。比方说,应用了采购数字化系统,增加了相应的管理成本,特别是相应的工作人员还无法有效利用这个系统时,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严重影响采购工作的完成。

采购数字化实施时要优先考虑好与其他数字化应用的衔接,也为日后的采购一体化提供方便。比方说,很多企业采用了许多非采购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如计算机集成辅助制造系统CIMS(数字化生产),供应链管理SCM,供应商关系管理SRM等,实现采购数字化,相互间的数据不兼容,有时连手动都无法实现完整流程,更谈不上采购效果的提升。

2.推进采购一体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采购一体化才标志着采购信息化的基本完成,此时整个信息化系统已经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其采购流程能够得到尽可能的优化。

采购一体化可以逐步推进,尤其是与其他部门或外部组织的信息化合作时,需相互配合才行。此时,必须对采购一体化进程进行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只有通过一体化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或好处时,才有必须同步推进一体化进程,否则会适得其反。

采购一体化也可以与采购数字化并行推进,也是很多企业或组织实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利用技术后发优势的成熟方法,能够更为快速地初步实现采购一体化,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数字化和一体化。

3.开展采购虚拟化。采购虚拟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开展采购虚拟化,可能在特定行业获得技术上的优势,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但花费的代价较高,仅适合于一些大中型企业开展已经被验证有效的应用或其他更好地创新性应用。

四、结论

采购信息化发展可划分为多个阶段。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各企业或组织在采购信息化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其中部分企业或组织已经基本实现了采购数字化甚至一体化,今后仍需加强采购数字化、推进采购一体化、开展采购虚拟化,通过采购信息化建设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哲赵国华:论信息化发展的四个阶段[C].天津: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2007.P58~60

第7篇:采购管理的信息化范文

为统一管理企业采购业务,拓展采购供应方式、控制采购成本,建立企业网上采购管理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网上采购系统建立一个及采购业务、供应商管理、价格管理等内容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电子商务系统。

【关键词】网上采购 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

1 背景分析

企业采购业务随着信息化和管理的不断发展,经历了集成优化、专业化分工与流程制订、多业务系统分步建设发展演变,呈现了多管理、多系统并存、独立运行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集中、统一管控需求,拓展采购供应方式和管理导向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与有效竞争的要求。管理方面,采购的数量、种类繁多,对采购质量和采购成本控制要求严格,对采购准确、快速性要求更高,基于全面预算控制与优化关键控制节点的迫切需求,针对企业目前的采购供应链需要引入逐渐“代谢”的竞争机制要求。原有的传统采购销售与采购销售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必须在优化内部管理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能优化,通过先进管理手段整合,发挥采购环节的经营增值贡献。

2 系统概述

系统研究企业采购业务特点,拓宽业务渠道、拓展采购范围,实现所有采购业务集成、高效管控运行,满足业务层、管理层、决策层管控需要;规范业务流程,实现采购经营业务效益最大化,深化业务过程集成管理;建立一个集内控功能、内外业务集成、开放、统一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并对管理提出组织、流程和业务规则优化,建立配套的运行管理制度,完善已有并继续保留的信息化系统提供充分的管理依据。

技术上,结合企业原有信息化系统应用,并通过流程、制度、规则系统固化支撑,准确提供管理分析与采购销售绩效控制,为供应商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公开的采购环境,强化制约机制,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电子化管控,逐步向电子支付与交易过渡,实现电子商务集中管控。

3 系统实现

3.1 对外公示门户网站

主要包括供应商(客户)注册、供求信息、采购业务、管理公告、服务指南、留言板等内容。实现实时采购需求信息,招标项目、中标结果和招标业务进程,提供采购业务流程及相关规则服务指南,实现供应商(客户)网上注册,实现用户意见反馈等功能。

实现客户预登记、注册功能,成为唯一客户信息维护途径。实现合作关系信息延伸与扩展,完善客户分类管理、地点层信息管理和客户评价规则(建立客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规则,实现系统管理)、在线评价(关联评价准则中的业务信息);建立客户分类归口管理,与产品大类绑定的业务控制,细化客户管理功能与规则。规范客户信息维护的职责、权限和业务流程,控制客户挂起、解禁,监督信用额度期限,优化客户开通、变更、挂起管理流程和规则,实现信息系统支撑;规范客户信息维护、信用控制与管理的监督。

3.2 基础信息管理

包括用户信息、角色信息、物料信息、供应商信息、审批流程信息等内容,通过梳理用户与角色对应关系、采购业务员与物料对应关系、供应商(客户)与物料对应关系、物料与审批流程对应关系等内容构建出系统基础架构。系统所有的业务流转都是建立在这些信息基础上的。

3.3 采购业务管理

首先系统业务流转的源头计划是通过与原有ERP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系统自动将各部门上报的采购计划,在网上采购系统中读取过来,采购员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后形成标书,然后,邀请选择的供应商参与报价,系统会通过短信方式,将需报价的信息发送至供应商的手机中,供应商登录网上采购系统后,填写报价信息。然后,采购人员会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后开标,下一步进入评标审批程序。审批通过后,系统自动生成合同,并通过接口传回ERP,以便业务人员在ERP中进行下一步操作处理。系统会将所有的报价纪录、评标、中标纪录和操作人员、审批人员的意见,完全保存下来,便于查阅。

3.4 供应商管理

3.4.1 供应商自助功能

实现供应商预登记、注册功能,成为唯一供应商信息维护途径。供应商登录系统后,可以维护自己的基本信息、修改密码等内容。并可对公开招标标书进行报名。还可对已报名标书进行报价,报价可针对整个标书,也可以只针对一个标段、一个标书行进行报价,提高了供应商报价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供应商还可以查询已中标标书内容,中标物料、中标价格、交货周期、合同等内容。

3.4.2 供应商信息管理

从供应商基础信息录入到系统开始,对供应商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与供应商各生命周期适应的审核机制和流程,并加强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建立评价体系等。同时考虑将来合同管理的需求,允许业务拓展。主要包含五部分内容,分别是供应商基础管理、供应商状态变更、供应商绩效管理、供应商关键点控制、供应商综合查询及分析汇总。

3.5 价格管理与市场信息管理

集成市场价格信息查询、市场价格分析预警、价格查询、价格管理工作于一体的价格服务平台。方便相关部门进行价格查阅,为业务操作提供参考信息,为决策层及相关部门提供准确、明了的市场、价格信息,更好的掌握市场价格走势,准确的进行价格决策,为企业提供具有建设性的价格建议。实现报表的动态生成和显示。通过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多种形式灵活的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包括采购工作量管理、采购成本降低分析,供应商供应绩效分析,采购员采购业绩报表分析,实现图表化分析和报表导出等功能。

4 结语

通过搭建网上采购系统建立一个及采购业务、供应商管理、价格管理等内容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电子商务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代替原来的手工操作。增强了采购过程中的监督机制,使得企业的招标及竞卖活动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拓宽和优化了供应商渠道, 引进更加有效的竞价机制,能够充分的进行价格比较和竞争,降低了采购成本。

参考文献

[1]魏衍君,翟玉梅.网上采购系统设计与实现[J].Computer Era,2012.

[2]张宏展,胡正国.基于Internet的网上采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

[3]陈礁.网上采购竞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第8篇:采购管理的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采购;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传统企业采购存在的问题

采购是任何生产活动与任何消费活动的先导,采购的运作水平与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生产过程与生产成本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采购是现今市场经济下一种最主要、最主流的采购。企业的采购不仅采购数量大,采购市场范围宽,而且对采购活动要求特别严格。

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国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我国企业在采购的专业知识方面比较缺乏,企业信息化采购发展水平较低,传统企业采购成本高居不下,采购过程消耗过多人力、物力,难以满足现代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需要。1、传统企业采购中供应商数量有限和相对固定,甚至有时企业采购还要依赖供应商。2、传统询价采购方式不仅需要企业采购部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谈判,而且谈判过程中竞争的压力靠买方转达,卖主间并无直接竞争,难以形成有效的降价压力。3、在招标采购中,卖方的定价心理是“在低价中标的同时争取价格最高”,在只有一次出价机会的投标过程中必然导致侥幸取胜的行为,从而使降价空间缩小。4、传统企业采购招投标过程许多环节需要通过人为因素来确定,这种“面对面”方式,容易产生卖方价格同盟、买卖双方人为的权力或利益干扰等因素,使降价空间缩小。5、传统企业采购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博弈过程,买方无法有效地分析供应商的成本区间,竞争远不彻底。6、传统企业采购中,决策者对采购过程公平、公正和是否有效有利难以管理。

二、企业信息化采购的优势和作用

信息化采购是由采购方发起的一种采购行为,它是一种不见面的网上交易,如网上招标,网上竞标,网上谈判等。信息化采购不仅仅完成采购行为,而且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能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帮助供求双方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相对传统的企业采购,信息化采购具有明显优势。第一,缩短了采购周期。信息化采购中采购方企业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根据采购方企业的要求自由设定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大大地缩短了采购周期。自采购方企业竞价采购项目正式开始至竞价结束,一般只需要1-2周,较传统招标采购节省30%-60%的采购时间。第二,节约了大量的采购成本。信息化采购中采购方企业通过电子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使竞争更完全、更充分,从而使采购方企业获得更为合理并且低廉的价格,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的采购开支,采购商品的价格平均降幅一般为20%左右,最高时可达到40%多。第三,增加了有效供应商。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丰富了采购方企业的供应商资源和情报,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相关物资和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采购方企业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的专业数据库的帮助,整合供应商资源,可以跳出地域、行业的限制,找到更多、更合适的供应商。第四,实现了信息共享。信息化采购中不同企业,包括各个供应商都可以共享信息,不但可以了解当时采购、竞标的详细信息,还可以查询以往交易活动的记录,使供求双方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从而确保供应商之间的公平竞争。第五,便于监控。信息化采购软件系统除了保障公平竞争之外,还可以监控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这对于采购企业选择战略供应伙伴,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信息化采购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采购所需的间接资金投入,同时也避免了在有人直接参与的采购与竞标中难以完全杜绝的不公正性。信息化采购使企业采购更加快速、高效和公平,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三、发展实施企业信息化采购的对策建议

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国内推广信息化采购概念的最大障碍是认识问题。信息化采购在国外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而且被普遍认可,但在我国还是一个不为广大企业所认识、认可的新生事物。信息化的推进是改变人们旧有办公习惯和流程的一个过程,是个非常艰难并痛苦的过程。一个企业在多年经营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流畅的采购流程,突然之间给他们灌输一个新的概念,并要打破企业运转的惯性,员工也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层要达成共识,决策者大力支持,才能排除各种内外的阻力,促使企业实现信息化采购。

其次,国家要鼓励和支持与信息化采购相关的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进行采购信息系统建设,引入各种先进的采购管理软件,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

再次,要采用专业交易平台,依靠专业的技术力量为企业搭建网络系统。所谓专业交易平台,除了必须能够实现网上交易、竞价、谈判外,还要对企业的采购和电子商务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并能切实协助客户通过管理和技术评估来成功有效地实现信息化采购。采购流程的信息化不是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简单替换原有的方式方法,而是要依据更科学的方法重新设计采购流程,这个过程中,摒弃了传统采购模式中不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落后因素。在这方面的工作,企业也可以依靠第三方平台,以最少的投入,能够尽快地转变采购方式。

最后,大力实施采购人才战略。信息化采购涉及到市场供求分析、供应商选择、采购运作、库存控制、采购成本核算、采购管理、采购谈判等等,采购员必须具备企业的采购和电子商务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国际采购联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采购人才的培养上,专门设置了“采购能力证书”。世界贸易组织下设的国际贸易中心,也设置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证书”教育,各个国家的采购组织无一不把采购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责职。现阶段,我国更需要加大高素质信息化采购人才的培养力度。

总之,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企业采购模式已经极大地阻碍了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国所有的企业家都要确立现代采购理念,改革采购模式,积极倡导和实施信息化采购,信息化采购是我国企业发展和利润增长的新接口。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娟.我国企业物流采购现状[J].北京物资流通,2006,2:58-60.

[2]庞洪秀,刘翠娟等.企业采购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管理科学文摘,2005,4:32-34.

[3]秦学京.信息化采购是现代企业采购的必然方向[J].中国市场,2007,28:114-115.

On Advantages of the Information Enterprise Purchasing and its Developing Measures

Liu Bin

(Politics and Law school,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第9篇:采购管理的信息化范文

1.1传统采购工作的发展模式。传统采购工作唯一的目的就在于增加目标物在库存中的数量,简单的来说,就是为了提高库存才会进行采购。在这种采购模式之中,采购部门始终处在相对自由的位置上,除了工作上需要与库存部门建立必要的联系以外,基本属于独立于企业外部的独立型部门,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产品的销售情况几乎与其不存在着任何关联。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的企业依旧沿用了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工作严重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使得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分离情况更为严重,导致了企业采购工作呈现出工作流程复杂,资金流转速度缓慢等问题。买卖交易是最短暂的合作形式之一,在达成各自目的以后便各自进行。

1.2供应链采购管理。如果说,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属于被动式的管理,主要根据库存所需来进行开展。而在供应链体系的相关理念下,采购管理改善了传统管理模式中被动管理的特点,实现了采购管理的主动性建设,使其与订单的内容始终保持着紧密的相关性,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之所以会产生购买并不是因为库存原因,而是因为消费者的需要而进行的购买。也就是说,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有需求才会产生制造订单,由于制造订单的存在,从而确定了采购订单,而采购订单则是决定最终供应商的唯一标准。如此一来,在采购管理中,各个环节之间始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关联,形成了一个供应链体系,大大提高了物流的速度以及库存周转的效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供应链体系为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相互合作的伙伴,对丰富企业的材料供应源头以及企业外包方面的选择提供了方便。因此,现在的企业采购管理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采购模式中存在弊端,供应链体系采购模式的出现较大的变化。

2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作用与影响

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体系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消费者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供应链管理体系描述了物流在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移动,最终目标是商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实现其价值,而采购是这一条链中的起点,采购成本的高低会影响产品的最终定价和供应链的获利情况,因此采购管理在在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了采购风险。传统的采购模式只是实现了采购部门的事务性职能,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沟通,各企业之间更是屏蔽采购信息,因此造成采购行为的盲目性,导致缺货成本或库存成本过高。采购管理要求供应链企业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也就是说采购的战略是可见的,这样有利于上下游企业之间共同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的体系中其作用和意义已经不同于传统的体系了,在供应链环境下的信息是透明的,趋向于电子化和信息化,企业间信息的协作使得企业能更快更有效地正确工作。

2.2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提高物流过程的效率。在供应链的体系中,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建立了一种战略联盟的关系,形成一种特殊的合作伙伴关系,因为这种战略合作伙伴的特殊关系的形成,可以使供应合同签署的手续大大的简化,不再需要双方反复的协商,采购物资直接进入制造部门,这样一来,可以减少采购部门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流程,无论是时间,还是价钱上,都使交易成本大大的降低。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可以协调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各个计划的执行和完成。供应链体系的特点导致了各个环节的连续性和实时性,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执行都由原来的批量化被细分。所以可以做到整条供应链就是个有机的体系,在不停的连续运作。正因为如此,可以实现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的并行,这样就可以缩短各个环节的响应时间,对时间这个稀缺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效率,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

2.3降低了采购风险。采购风险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支出增加、推迟交货、货物是否符合订单的要求、呆滞物料的增加、采购人员工作失误或和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采购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货物的损失或库存成本。分享信息的采购管理能减少与库存投机密切相关的风险。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企业间缺少交流,也不愿意共享采购战略,因此会引起诸多的风险。采购管理通过建立对供应商的考核机制,利用供应商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供应链体系中的采购管理要求信息共享,各供应链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企业的库存与采购信息是公开的,供应链体系中企业共同制定采购策略,避免由于不可预测风险带来的损失。

3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中的注意点

3.1供应链采购的风险管理。虽然伙伴供应商关系的建立能大大优化采购管理,降低了采购风险,但是这种模式下的采购也存在着风险,比如由于没有选择合适供应商,或供应商合作关系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因此在供应链体系中,选择合适供应商和供应商管理是维持供应链体系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供应链体系中,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使整个供应链遭受损失,因此供应链体系中的企业要制定严密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来选择和管理供应商,除了制定一系列标准定性分析法外,还可运用数学模型等方法来定量分析来制定绩效考核机制。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供应商的能力、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战略目标等方面。

3.2加快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企业的分散化,信息不通畅,使得在采购时容易忽略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因此加快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企业对采购的监控,采用实时跟踪采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有利于企业动态制定采购战略,并通过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实现信息的交换,综合处理双方的计划,以避免采购信息不准确而造成的失误。在全球信息化的驱动下,电子商务在企业商业活动中被广泛运用,因此,采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随着经济发展。采购管理已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采购理论。正在创造合作和竞争的新模式,并成为企业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因此,在供应链体系中的采购管理要不断优化与更新。加强伙伴供应商关系发展。增强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创新、挖掘促进供应链体系发展的采购模式,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吴迪 单位:大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