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精选(九篇)

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

第1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1.用地形态研究。百灵庙镇区四周环山。艾不盖河自西向东,再转而向北又向西,形成老城区三面临水。城区内的塔尔洪河也是本镇的一条主要过境河流,与艾不盖河两河相汇,与周边山体共同形成了百灵庙镇复杂而独特的“山水”地形地貌。

2.规划发展概念。在现状分析及原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根据“魅力百灵”的发展目标、功能及形象定位,提出了城市滨水区发展的七大概念:(1)山水百灵。强调对沿江山水景观资源和山水城市格局的保护,通过建立绿化通廊,保持山水、城市间的视觉联系,开辟“山水城市”的对话空间,营造北国“山水城”风貌。(2)文化百灵。充分挖掘达旗地方特色文化,分区段营造,以不同的方式展现达旗和百灵镇特色文化,将“十公里环城水系”打造成达旗文化展示轴。(3)活力百灵。引导城市向江边发展,沿江设置各类旗舰性大型公共项目,带动滨水及周边区域的发展。(4)生活百灵。整合沿江土地,强化河道生活功能,优化生活居住形态,创建沿江景观步行道,把市民日常生活与滨水空间联系起来,体现百灵镇向宜居城市转化的趋势。(5)动感百灵。有机布置生活休闲场所和体育运动绿带,建设多层次立体堤坝,通过体育活动和节庆活动体现百灵镇动感。(6)生态百灵。从生态的角度强调城市所形成的“蓝脉绿网”的生态格局;通过在沿江不同区域分别建立绿化通廊和各类生态模块及网络状的道路绿化带,促进生态流的循环。(7)民俗百灵。规划沿江布置民族风情歌舞厂场,开辟民族活动场所:民俗风情园、农业观光民俗园,组织民俗节庆活动。

二、景观概念规划设计

1.总体规划构思。通过上述七大子系统的建构整合总体资源,明确沿线功能,打造全新的景观风貌,形成“两轴、两带、双核、六区”的景观空间整体格局。“两轴”:河流发展轴,两河将沿线各个景观点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十公里景观序列。“两带”:沿河两侧绿化景观带,形成城市重要的绿色廊道。“双核”:按发展时序形成的景观生长核心,打造重景观中心。“六区”:按所处位置、所含内容及所属特色确定景观区域,各区域分别拥有独特的区域中心。

2.景观设计。在总体规划构思的框架下,进行了分区域的景观详细设计。(1)后河运动风景区。包含后河森林公园和体育运动休闲公园两大风景区,是百灵庙镇北向的门户。它包含两个景观节点,一个是“运动休闲区”,另一个是“城北广场”。“运动休闲区”:对应普通城区的运动场地——人们在此环境运动休闲。“城北广场”:城市的北门户。(2)居住风貌区。主要展现的是城市居民现代生活的休闲画卷,女儿山的人文气息,通过河水的奔流,蔓延至河流两岸。设计强调两岸的对景,实现了景与景、人与人、人与景之间的互动。其中包含三个景观节点,新城二类居住区一个,一类居住区一个,对岸的老城区临近体育休闲公园处一个。二类居住区景观节点:成为附近居民的“社区会客厅”,是居民运动交流的场所。一类居住区景观节点:“夜明珠会馆”。相对静谧,但静中有动,是动静两相宜的地方。体育公园节点:作为城市生活向郊野空间的过渡,更多的是地形的利用与梳理。(3)半岛标志性城市景观区。该区域有三个景观节点,女儿山半岛处于主体地位,与另两个节点与女儿山半岛在地理位置上呈稳固的三角形态,在景观处理上也取得了视觉的平衡,三个景观节点互观、互显、互动,共同构成了半岛标志性城市景观。节点一:女儿山半岛亲水平台。节点二:位于旧城区的以“翔”为主题的广场,地理位置上位于两条城市主干道和一条旧城河滨道之间,朝向新城区的金融和行政中心,寓意通过新城区的兴建,带动老城区的腾飞。在视觉上可尽享三角洲区域和新城新貌的美景,成为老城区居民重要的休闲活动场地。节点三:新城区的“大地露天剧场”,位于城市主干道和新城河滨道的交叉处,与女儿山隔江相望,在新城区处于金融商贸中心和居住用地相交接的地方,功能上应承揽一定的商业活动和居民活动。该露天剧场能容纳近五百人,枯水期舞台与观众席之间以绿化相隔,丰水期把水源引入,则成为一处水上舞台。半岛标志性城市景观区的设计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古老哲学思想,“翔”广场(天时)、“大地露天剧场”(地利)和女儿山半岛纪念公园(人和),占尽了三江口的优势,预示并将显现百灵庙镇的辉煌。(4)老城居住风貌区。橡胶坝亲水平台:与原有的公园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尽量保持老城原有的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设施的更新,使居民在享受新景观的同时,不至于感到陌生,延续该地块原有的场所精神。这是最能体现城市居民生活轨迹的区域。(5)行政中心现代城市景观区。节点一:该区域的河岸东侧邻新的行政中心,也是连接新旧城区的生态绿轴的重要节点,故考虑到人群的疏导和集散,我们在此地块设计了一个大型的“人民广场”,并在护坡上作一定的图案化设计,使对岸的“人民广场”有较佳的景观。节点二:该节点位于新城行政中心和金融商贸中心的交汇处,发挥为两个中心提供交流场所的功能,并且紧邻城市主干道,考虑部分道路景观要求。(6)城市门户景观风貌区。大型公共汽车站紧邻该地块,使得它成为城市对外的门户景观区。不仅对外展示城市新貌,而且满足新区居民滨水休闲要求。

第2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城市主题;景观设计;创新;发展

景观设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感觉熟悉的名词。说它陌生是因为它是现代设计理念的代名词,我们国家正式运用到这种理念只有短短的20年光景。感觉熟悉是因为在我们的背后,在历史记载和目前仍旧健在的古迹中,还是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它的存在。目前,具有现在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其概念的界定,至今没有能够被学术界、教育界得到统一的认识。景观设计是一个内涵庞大的学科体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我们熟知的很多领域都可以涉及到。并且,景观设计知识层次深广,是一个需要拥有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的团队才能够胜任的工作。

一、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容

景观设计,通俗的说就是对“景观”的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能动行为。那么,什么是“景观”呢?《辞海》中有关“景观”一词的定义为:地理学名词。?一般的概念:泛指地表自然景色。?特定区域的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者是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一直和形态结构相同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类型的概念:类型单位的统称,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照外部特征的相似程度,归到同一类型的单位。像是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在景观学中主要指特定区域的概念。不难看出,《辞海》中对于“景观”所给出的定义是从广义的角度进行设定的。作为一个专业的学科,景观设计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直至目前还没有形成权威性的,针对景观设计所做的概念性解释,个人认为或许是因为景观设计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而导致不能直接给出准确的定义。美国设计师协会对景观设计给出的定义是:景观设计是一种包括自然及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职业。属于景观设计职位范围的活动包括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场地规划、景观改造,城镇设计和历史保护等。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会给出的定义是: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专业,它涉及有关的分析、设计、规划、管理和恢复等。因此,景观设计是一个特别有内涵的系统工程学科,同时也是目前社会迫切需要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前面就曾向大家提起,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设计学科,涉及到规划、园林、建筑、市政工程以及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范畴。规划是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基础,是贯穿景观设计工程的主导,对于景观设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提到园林,相信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现在的景观设计,一些人甚至直接就会认为这是一回事,称其为“园林景观”。因此,园林在景观设计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建筑则是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哪里没有建筑的景观?可以肯定的说,没有建筑存在的景观,带给人的是一种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感觉。市政工程大多数就是我们的道路、桥梁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市政工程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景观设计中,直接通过美术造型的表现形式作为景观设计的内容也是同样重要的。

二、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从西方到东方,景观设计的发展有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但是前面就提到,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得历史还没有超过拜年,我们国家的景观设计的发展也仅仅只有十多年,景观设计这个职业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完全得到认可,我们国家景观设计方面的教育也很薄弱。但是放眼望去未来的景观设计一定会是一条可持续发展得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还是强调发扎,因此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要满足当代人以及未来人们的需要,达到现代同未来人类利用的统一;二、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追求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城市化高速发展,人炸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今天,这种思想具体运用到景观设计领域,就是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文化,这也是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以及一定需要遵循的原则。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所谓设计尊重自然,首先就需要我们认识一些自然景观要素的作用,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运用这些自然景观要素,这也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来说,现代景观设计就是产生于人类社会从征服自然阶段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阶段的历程中,根本目标就是为了人类接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最终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自然环境因素就越来越重要了,对自然环境因素的认识和运用可以看作是对生态化、景观化、实用化的认识和运用。景观设计要尊重人。人性化设计始终是景观设计的根本意义。设计要尊重人就是需要在进行设计之前考虑到人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需求,满足人的户外活动需要,为人的户外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尊重文化。景观设计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文明积淀和创造性精神都可以在其空间、形状、色彩等方面得到具体的体现。景观设计从始至终都是主要强调精神文化内涵的,就这一方面来看,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是这样。文化的因素永远都是会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主题。

三、结语

由于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能源危机、生态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都不得不来关注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面对着日益恶化的这一系列问题,我们不再单单需要着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生态、安全的生活环境。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学科,面对的都是关乎到我们本质的问题,所以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分析介绍,可以让更多人真切的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城市主题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作者:张浩源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城市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尹安石.现代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第3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城市景观墙;环境;运用

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科学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科学高效的设计,有助于拉近人与建筑的距离,使得城市更具人文气息。在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应该不断加强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为了能够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景观墙。

1.城市景观墙的概念

了解城市景观墙的概念是深入分析的重要前提,当前的城市景观墙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元素。城市景观墙直接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城市景观墙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城市景观墙的运用

2.1城市景观墙发挥的作用

景观墙的设计建设将环保理念充分应用,绿化墙体的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绿化墙体经过专门处理能够实现绿色植物同墙体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出现垂面绿化的效果,既能够增强美感,还能够起到环保作用。此外,绿化墙体还具有一定净化空气的作用。

空间作用的发挥是其典型因素。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墙科学合理地利用能够把景观墙的空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实际工作中,景观墙往往可以采用组合排列以及分割等形式来处理,增强其空间感。

文化作用的发挥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表现手法不同,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同的。浮雕塑造法、马赛克拼贴法、彩绘表现法是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手法。在今后工作中,对于这些内容要不断加强研究,才能够真正适应实际需要。

2.2城市景观墙的具体应用

在新形势下,对于城市景观墙的具体应用也应科学分析,立足于实际需要。道路、公园、广场以及居住环境的设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工作应从实际出发来进行科学设计。

公园是重要的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既要满足其实用性,还要使得其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能够把景观墙内容同服务对象协调统一起来,使得景观墙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园林环境中。

城市中的广场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以及文化广场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对于这些不同形式的广场,在实际过程中应该结合其不同功能科学设计,有助于满足实际要求。对于市政广场而言,在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其严肃性,同时还要体现出对人们的亲近性;对于文化广场而言则是要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对于纪念广场而言则是要能够充分体现出民族精神;休闲娱乐广场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营造出安全、干净以及和谐的环境。

道路的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道路选型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设计,景观墙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景观墙本身具有文化传播性和观赏性等多种功能,这些因素的设计对于满足实际要求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景观墙在道路景观中的应用,同其它设施的结合有助于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外出环境。

景观墙在居住环境中的设计,首先要能够保证具有舒适性及方便性,能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满足居民的审美要求。

第4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城市景观 手绘设计 艺术与技术 传统与现代 思维培养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35-03

城市景观设计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其外延甚至涵盖了我们可以探寻到的全部自然界。城市景观设计中艺术表现思维能够有效地生成设计,而最终是通过技术表现来实现设计的目的,手绘表现设计能够快速将景观环境空间内在的一些内容借以表达出来,是一种较为便捷且高效的手法,在整个设计的程序中对于艺术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景观关于设计思想进行良好交流的一个方法,审视设计中的一些较为本质的内涵以及艺术与技术的主题。景观手绘设计最终的一个目标是表现,艺术与技术两者之间总是相伴相随和谐共生,手绘景观设计表现是对传统艺术形象进行消化吸收和深层次的再创造,使其既不失传统性,又不乏现代设计的时代感。手绘设计主体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土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艺术。针对城市景观专业手绘设计的教育研究,我们应将西方的设计精神和我们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在设计中力求创新,在全面提高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艺术素养的同时,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独特而鲜明的个性。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手绘表现设计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之林。

一、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

包豪斯学派创始人W•格罗皮乌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要充分结合,他认为“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尽管艺术和技术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变,但二者在人类建造实践活动中结合的本质依然不变,因此,以建筑为依托的城市景观设计必然是艺术与技术二者的结合。对二者关系的不同解读,或者说如何平衡艺术与技术二者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城市景观手绘艺术设计表现的理解和认识。景观手绘是艺术毋庸质疑,景观手绘的目的是设计,但手绘的深层次追求却是艺术性,艺术个性才是手绘的灵魂。因此,技术只有服从于艺术表现过程的需要和规律才可彰显其作用与意义。在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中,点、线、面、元素之间的构成应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而并非貌合神离于形象整体,正确认识艺术与技术的相互关系是提升技巧的思想基础,对景观手绘设计表现的有效、生动和艺术性把握是衡量景观手绘设计教学综合素养的一种标准。

城市景观手绘表现是一种设计语言,这种语言被赋予在每一件设计作品中,只有与艺术相结合、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遵循美的规律、体现宜人性原则的创造性活动方能称为手绘艺术设计。城市景观手绘设计的特点是能较直接地传达设计理念,富有独特的审美与文化意蕴,具有回归自然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学研究证明只要有很好的创意思想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经过连续的后期训练,掌握手绘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技巧,才能真正迈进手绘设计的大门,现代许多国际设计大师的作品仍然以手绘方式为主,这无疑是渐入佳境的最好方式。我们常说心手相印,指的就是用手把心中所想传达出来,这是最为便捷的,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采用手绘方法绘制城市景观设计作品,在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的表现更突出,应用更为广泛。因为丰富的技巧产生于设计思路、设计对象的形态特征、构筑物的体面材质、画面色彩调子、构图布局的整体要求,也是艺术修养、造型基础、表现习惯、思考方法的流露与体现,它如同旋律中的音色、大自然中色彩的作用一样决定着设计对象的特色和风格。由于手绘技巧和方法自由随意的特点,在丰富表现语言方面具有其它表现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手绘艺术生动的技巧在灵巧的手笔之间流泻并贯穿于表现的始终,掌控着景观环境设计的表达效果能力,廖廖数笔利落于把握准确的形象特征之间,简练而不单调,严谨而不呆板,笔法沉稳而流畅、转折而富于变化,形态准确而生动,笔顺有序而和谐,是艺术地增强画面效果感染力,加强设计表现力的有效手法。手绘设计彰显的是技巧与方法的基础,能够有效地将目标外在形象以及环境内涵进行艺术性再次加工的一个过程,建构起这种特定的语言形式。手绘设计是丰富而自由的,必须利用和发挥各种工具的优势因势去表达整体景观环境,恪守“外师造化而不为造化所役”之信念,才能不断的将自己的表现语言创新和突破,在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的关系中,从局部入手深化去把握统一环境整体设计,进而发现更新更高的形式美感。

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艺术必须成为调节人的视觉感受、体验设计作品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城市景观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过程中手绘表现技术与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手绘表现技巧自由任意的性格、纯然质朴的品质、凝练艺术的手法,可感染和触动人的审美意识去感受艺术的神韵而进入美的意境,如同心灵感受天籁悠远而神奇的述说一样美妙,这就是手绘表现的设计价值和艺术魅力所在。

二、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

城市景观是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动中逐渐产生的,为了更好地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应遵循传统美学精神,发展现代景观设计。良好的城市空间离不开开放的景观设计,而手绘表现设计又离不开传统与现代美学的渗透。从我国传统美学的角度考虑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吸纳传统与现代的美学精神,使之具有功能协调的整体之美、生态自然的无为之美、设计创新的热烈之美、文脉延续的内省之美。

城市景观设计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在古代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是,传统园林都是围墙内的景观,而现代建筑设计意义上的景观是建筑以外的所有设计,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含义更加广泛。然而深深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城市景观设计专业,只有认识到这种区别,才能从本质上理解现代景观手绘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灵魂,现代城市景观手绘设计是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你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观设计手绘艺术,有什么样的创意思维,你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城市景观手绘设计。现代景观设计是现代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邂逅、碰撞的结晶,人们在崇尚异国文化后,心灵得以回归,转而皈依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就使得现代手绘景观设计得以重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立足于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创造性地、合理地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在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赋予现代手绘设计教学新的内涵。优秀的手绘设计作品,本质在于既能了解传统的文化历史,也能认清时代文化趋势,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美与博大,才能拥有一份精神与文化上的底蕴,并能更好的加以利用以彰显现代建筑景观特色。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应该有符合我们时代的全新思路,符合现代手绘景观设计的传统文化理念。传统文化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只有体现传统思想内涵的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才能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只有体现传统文化特征的手绘设计教学才能真正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和归属感。

在当今文化互动融合的时代,将传统艺术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理念相结合,只有通过对传统艺术的“再生”和“创造”,才能创造出富有中国文化意蕴的现代城市景观手绘设计作品。在城市景观设计艺术的开放与互动精神中发展,尊重文化差异和传统,用开放的头脑面对未来,合理地利用传统的文化元素去研究现代景观艺术设计教学,更好的挖掘本民族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对现代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专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手绘设计的品质才能逐步提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改善城市景观空间品质,加强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城市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设计的思维培养

景观手绘艺术设计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运用艺术观察的能力、运用形象思维创造的能力、运用艺术语言表现能力等因素,因此,城市景观手绘设计思维培养是提高设计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城市景观设计作品的创意构想能否被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绘设计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图式语言的表达能力。景观手绘表现设计教学课程现在众多专业院校的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纳入了重点课程,其目的是利用手绘表现的训练,培养心、眼、手三位一体的思维创作能力,在景观设计教学别强调手绘设计表现训练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徒手描绘是对人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意能力和整合思维能力的锻炼。手绘设计的灵感来自思想撞击之后产生的激情,手绘表现设计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培养。此外,城市景观设计体系是严谨的,必须在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中科学地把握作品的大小、比例、透视、色彩搭配、场景气氛等;必须掌握透视规律,并应用其法则处理好各种形象,使画面的形体结构准确、真实、严谨、稳定;必须学会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对待每个形体内在构成关系和各个形体之间的空间联系;另外要特别强调构图训练,这是任何绘画形式都不可缺少的最初表现阶段,景观设计手绘表现图当然也不例外。城市景观手绘设计表现除了提高造型能力,还要增强对造型艺术的敏感度,并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更重要的是通过手绘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景观手绘表达是灵感的瞬间闪现,有时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刻画出设计构思的精髓,在方案创作的初始阶段,更需要用手绘草图设计来诠释自己的设计和思维。

景观手绘表现是设计的原点和终点,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创意,往往只是设计者最初设计理念的延续,而手绘则是设计理念最直接的体现,转而形成设计理念和设计表现的一体化。景观手绘设计,自始至终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整个身心围绕着设计主题进行创造,这无疑是渐入佳境的最好方式,形成了惯常的艺术神圣感。要想创意一套完美的城市景观设计作品,一是必须掌握手绘设计的技法,二是必须理解手绘设计的精髓。景观手绘设计的特点是:能比较直接地传递设计理念,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情感因素,有很多偶然性,手绘方式实际上是沿袭绘画艺术的精髓,这也正是手绘设计思维培养的魅力所在。实际上,景观手绘设计产生的某种不确定性使设计表现艺术更加生动,手绘更能体现出设计的灵性。

城市景观手绘表现是设计作品的语言,这种语言赋予于每一个设计作品中,在设计与表现的教学实践中强调:美是手绘设计追求永恒而高尚的目标,对这一目标的追求是艰难而痛苦的探索历程,在对美的探索、发现和创造过程中,美可以上升到纯粹的精神境界。就景观手绘设计表现的思维方式而言,“约束中的自由”是手绘设计表现对技法的认知和表现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归于成熟的表现,表现美是心灵感悟的成熟、是表现的自由,用艺术手法将精神和生命注入城市景观设计形象是手绘设计表现的艺术目标,在这样的创作思维方式中去揭示艺术真谛和美的情趣,我们情感获得的就不仅是城市景观的表象形式,而是手绘设计艺术的灿烂和珍贵价值。

四、城市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设计的运用

在整个城市景观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通常采用一种快速表达的形象语言来检索自己的设计,利用生动简约的手绘来表达自己的创意,手绘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和协调矛盾的过程。在城市景观手绘表现教学过程中发现思维通过手的勾勒,使图形跃然纸上,而所勾勒的形象通过眼睛的观察又被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进一步的思考、判断和综合,如此循环往复,最初的设计构思也随之愈发深入和完善。实践证明,国内外的许多优秀设计师和设计大师均精于此道,出色的手绘设计表现思维亦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对于城市景观设计创作过程而言,借助手绘表现使创作由初始到终结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不确定到确定,由不完善到完善,创作每深化一步都要由设计者通过手绘表现自审、自识、推敲来逐步完善。景观在设计初始阶段,表现为模糊意向性的粗犷而不具体的概念草图,这种草图只需掌握相对尺度关系,用笔简化快速记录。在景观设计初始阶段后,对草图中选定的方案进行充实,在探索中比较、深化和完善,使景观手绘设计进入中间性阶段,而后进入最后完成阶段。在最后阶段中着眼于表现细部造型、比例尺度关系及构造关系,并用适当的配景渲染烘托出设计的环境氛围,在表现运用程序构思中完成的设计及渲染图必须取决于人的能动性,是心、脑、手的统一运作。目前在国内专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要重视手绘设计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否则做出的设计方案往往缺乏设计原创性,其原因在于:创作的初始阶段,设计者往往会出现多样并发的灵感闪现,不注意迅速捕捉并记录,会转瞬即失。正如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所说:“自由地画,通过线条来理解体积的概念,构造表面形态……首先要用眼睛看,仔细观察,你将有所发现……最终灵感降临”。

景观手绘设计表现运用过程中草图阶段须具备的三要素,景观设计草图和传统绘画创作一样,是创作立意、省审与表现之所需,因此不能存在任意性,许多国际设计大师徒手画的一些设计草图与以后实施建成的实景极相吻合,它既可是完美的建筑画,又可是提供实施设计的蓝本。因此,手绘设计草图要达到真实的运用必须同时具备准确性、生动性、概括性三个要素。第一,准确性。准确形象(包括准确真实的尺度与比例),准确的光影、透视,以尺度恰当的配景与人的行为描述。第二,概括性。手绘草图的优势在于其“快捷性”。在繁杂的设计过程中如不加取舍、不分主次,追求细节的表现定会花费过长的时间。虽可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极易产生平淡、板滞,而且也很难显出设计的精神所在,达到感染人的效果,因此抓住关键表现部位,重染精绘、放松一般、轻描淡写是达到概括性的重要原则。第三,艺术性。快速草图是一种科学性较强的设计手法,其手绘表现图纸也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品味的写实性绘画艺术创作,但它在艺术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景观手绘设计草图重在结构、造型、比例关系,要求具备准确原则下的生动。所谓的手绘表现设计运用就是把众多的造型要素在画面上有机结合起来,并按照总体创意设计所需要的主题,合理地安排在画面适当的位置上,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设计意蕴风格,以达到视觉心理上的美感。

五、城市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最重要的本能是特有的感知和手绘表现能力,感知和手绘表现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灵魂。城市景观手绘设计表达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建筑、室内、园林、景观、工业设计等领域广泛运用,不但用于创意草图,而且相对细致的手绘直接参与设计方案交流,充分体现了手绘在设计交流中的优势。景观手绘设计作为表现手段,使其能迅速完成设计构想,快速记录设计灵感,迅速完善和修正设计,可见在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手绘表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景观手绘设计的表现过程是产生技巧和方法的本源基础,是刻画形象、塑造环境的思维过程,如果把景观手绘表现技法理解为描述设计的语言形式,那么具体的笔法技巧就是构成这种语言形式最基本的符号。景观手绘是设计表现的原点,景观手绘的绘制过程有助于进一步培养、提高在设计表现方面的能力,提高对景观的形体塑造能力,提高处理明暗、光影、虚实变化、主次等关系及质感表现、色彩表现与整体协调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手绘设计的表现,而且景观手绘设计表现作为一种基础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必须掌握的技巧。手绘设计表现返璞归真,归根结底是一种创意的行为,是为设计创意全面表达服务的,景观手绘不仅是一种技能,还是个人修养与内涵的表现,这是景观手绘设计教学中强调的重要环节,城市景观设计作品的价值在手绘上体现得非常充分。因此,在景观教学和设计实践过程中,必须强化对手绘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必须进行正确的设计观念的教育,使其认识到手绘设计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手绘设计作品进行进一步研究,在设计教育实践活动中挖掘手绘的巨大潜能,丰富手绘的表现手段,从传统中继承手绘艺术的精髓,让景观手绘设计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景观手绘设计教学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评价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景观手绘设计作品可以称为艺术作品,手绘设计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是其他画种无法取代的。艺术是“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景观手绘设计表现自然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也是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更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因此在城市景观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

六、结束语

在当今城市化的背景中,景观设计艺术和城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了新的内涵,将构建一个全新的创意境界。景观手绘设计表现是艺术素养和表现技巧的综合体现,它以自身的魅力、强烈的感染力向人们传达设计的思想、理念以及情感,景观手绘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熟练的表现技巧,来表达城市景观最美的创作思想。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必须强化对手绘设计的学习和应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景观手绘设计观念的教育,使其认识到手绘设计的重要性和手绘表现设计旺盛的生命力,加强对传统的景观手绘设计作品进行再研究;在景观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中,挖掘景观手绘设计表现的巨大潜能,丰富手绘的手法与技巧,从传统中继承景观手绘艺术的精髓,让手绘设计表现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城市景观设计艺术手段更加丰富与完善。以城市景观设计为发展语境,也将是手绘景观设计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手绘景观设计表现艺术也将迎来发展的真正春天。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 陆震纬、来增祥.室内设计原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西蒙兹、斯塔克著.景观设计学(俞孔坚等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 金 科.手绘表现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8 徐 伟、罗 婷.文艺复兴前的外国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发展研究[J].艺术百家,2010(8)

第5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城市 生态 园林 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049-01

0引言

所谓的生态,并不仅仅是物种的多样,而是从生态的角度去看待建设和管理,用较少的投入去获得较多的收益,减少过度的投入,这就要求我们在园林绿化的设计和建设上要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合理利用资源,注重节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设稳定成熟,具备自我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体系,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1城市园林生态设计的原则

1.1自然原则

设计要结合自然,避免对城市环境做过多的扰动;园林树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植被分布规律,符合植被的区划,避免引种不适宜的树种。

1.2整体性原则

城市园林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园林的设计和自然环境的再造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要求,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物种规划。并满足城市长远规划的要求。

1.3地方文化原则

园林的选材要以乡土的、地方的材料为主,体现地方特色,避免东拼西凑,不伦不类;园林所表达的意境、文化也要与地方文化相协调,延续地方文化和民俗。

1.4舒适性原则

生态设计要保证园林中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并且活动空间中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与公园主题相关的的文化娱乐、休闲和欣赏等的空间和视野。并能够园林空间中具备足够的阳光、空气和湿度等舒适的自然条件。

1.5经济性原则

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从原材料的选择到工程施工和管理坚持3R即减少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循环使(Recycle)。使园林工程的建设和使用,以及将来的管理等能够最少的浪费资源和回收,再利用原有的资源,尽量使用可以重复使用的原料等。

1.6安全性原则

生态的安全,植物的物种选择不要选择具有入侵性的品种,以免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游客安全,树种的选择要注意选择无毒无害的植物,在有些区域要考虑部分植物潜在的危险性。环境的小品、构筑物的设计要保证本身和使用的安全性。另外还要考虑在突发事件下的防灾作用和避难的作用。

2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程序

2.1探求设计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机遇

人类面临众多的社会、经济、政治及环境等问题和机遇。景观规划与设计要解决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2确立规划设计目标

目标是对未来景观的清晰的描述,目标一经确立,意味着相关人员或机构已对第一步中确认的问题和机遇给予了确认。目标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目标的确定依赖于文化和政治系统(如政府机关、规划部门、建设部门、文化教育部门等),但应尽可能使与目标有关的人参与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来。

2.3通过分析,确定区域尺度

包含各种尺度等级,如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特定场地尺度等。每一尺度等级的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某一等级尺度的整体即为更高等级的组成部分。

2.4具体分析与研究

对更为具体的规划与设计的区域上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方尺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得对自然过程、人类计划和活动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内的物理、生物及社会元素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2.5目标场地的概念及多解方案

这一步需要针对目标场地建立景观概念,并围绕这些景观概念提出多种预景方案,对其做进一步的景观分析。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运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知识、技巧和经验,对调查和分析阶段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逻辑思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规划区的景观概念。

2.6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是将最优秀的景观概念和待选方案综合在一起,这一步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景观规划强调对自然与社会的综合考虑。一个景观规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与本景观规划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政府或某一部(局)、某一单位、某一房地产公司突然宣布某一项目的规划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该规划方案事先未同关系紧密的有关人员协商和探讨,结果常常会遭到激烈的反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有关人员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将好的意见融入到规划方案之中。这样做可能会使前期规划耗时更长,但却能使规划方案成功率比较高,为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7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在已定的景观概念方案下,运用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进行景观设计。

3园林的生态设计是融会多种艺术于自然的综合艺术

园林的生态设计是融文学、绘画、建筑、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于自然的一种独特综合艺术。它们为充分体现园林的生态性和艺术性而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作用。各门艺术的综合,必须彼此互相渗透,融会贯通,形成一个适合于新的条件,能够统辖全局的总的艺术规则,从而体现出综合艺术本质。园林的生态之美重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以形式美为框架,以自然美、生态美为核心,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它在注重生态因素的对立统一中寻求变化,构建深邃意境,做到生态美与含蓄美的互融。在进入21世纪的当下,园林的生态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人类创造优美舒适的室内外环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建造空间环境,而且还是一种将环境设计提升到为人类提供良好生态环境的神圣行为,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园林的生态设计代表了园林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4结语

目前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没有完全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而创新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过程来积累、沉淀的。在某些时候,将温和的改良主义或仅仅是重新评价作为起点或是过渡,由此去创造新的东西。我们应该注意如何与现存的东西和平相处,如何从中寻找迈向新目标所需的养分。

参考文献:

[1]汤惠君.浅论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设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

第6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低碳 设计 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低碳园林景观概念的提出,起因是全球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传统石化能源的日趋短缺,人类自进人工业社会以来,城市各领域大量燃烧和使用不可再生能源(石化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生并排放出大量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迅速变暖。由此引发的极端气候及环境事件在全球频频发生,已经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一些高能耗行业发展迅猛.因此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态势。

一、低碳园林景观的概念与构成

1.低碳(Low―carbon),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的排放[1]。

1.1低碳景观的由来

低碳景观理念已逐渐继生态景观、乡土景观理念后成为国际景观界的主流趋势。在中国,低碳园林景观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会导致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在如此的现实条件下,怎样能够在保证园林基本功能的同时维持其“低碳化”的本质,成为了低碳园林景观设计与实践的核心问题。

1.2低碳园林景观(Low Carb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可以理解为:在景观规划设计、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与日常管理以及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尽量增加景观系统的碳汇能力,形成以低能耗、低污染、高碳汇为基本特征的园林景观体系[3]。

2.低碳园林景观概念分类

2.1低碳概念的园林景观分类

低碳概念在园林景观中可以分为的减碳和固碳这两个方面对低碳环境进行营造。低碳是不仅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概念,也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不论在减碳或固碳环节,都需要同时从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上对其进行分析与探索。

2.2 园林景观中的减碳概念

其落脚点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碳能源的循环与再利用,即低碳景观能量流的植入。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碳源来自土地利用和能源利用,因此减碳可以从其城市宏观战略上进行把控,同时在微观上对景观设计方法与技术进行改进。从规划战略方面,怀来的“零碳城”模式对低碳景观的营造具有启示意义,所谓零碳并非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碳源和碳汇可相互抵消的动态碳平衡。

2.3 园林景观中的固碳概念

固碳概念在园林景观建设中主要体现于植物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利用。不同品种的植物固碳的功能不同;同一品种的植物,被配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其固碳能力也会不同。

二、以乌鲁木齐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低碳策略现状为例,提出问题所在及对低碳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营造提出新的思路的探索。

1.人工景观多,自然景观偏少

在近20年的乌鲁木齐区域园林景观建设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地方政府为宣扬政绩和排场,兴建的具有宏大气势的规则式景观大道和城市广场等。这种行为只重视了景观的形式与外观, 却忽略了景观的生态物种多样与伴生型的等属性。在这些建设过程中对人力、物力的高消耗无疑增大了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碳排放。同时,这种规则式的广场和大道中,植物的配置服从于形式的要求,或品种单一,或配置不符合园林景观的生态原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植物的固碳功能。

在此大背景影响下的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我们的园林景观师,在设计手法上更多的追求 “风格化”、“现代化”,造成人工景观(如广场、小品等)或非自然式的植物配置的设计住宅区园林景观的实现。这样的园林景观无论是在减碳还是在固碳方面都无法达到低碳景观的要求。这些特点往往导致社会的快速发展不能适应这个当时很“时尚”的园林景观,并很快显现落后与陈旧,导致很多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的二次翻新改造等重复性建设,从而又加大了碳排放。故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中我们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应注意以上的问题,减少人工景观的盲目使用,多采用自然景观,保证其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久性,避免翻新改造,从而达到固碳减碳的生态园林景观目标。

2. 植物配置单一化

在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的景观设计师,为了达到或满足业主的景观视觉观赏效果,往往忽视植物生态链共生伴生性群落的原则,在园区内设置树种过于单一,种植大片草坪,或孤植一株或几株大型乔木,视觉满足了业主的要求,但养护维护大面积草坪,需要人工机械,消耗石化能源进一步加大了碳排放,在这里我们以乌鲁木齐地区举例说明:草坪养护,一年中7个月属于草坪的养护期,以每周一次草坪修剪养护,一台8马力自走式割草机,一小时消耗1升汽油,产生2.25KG碳排放计算,一年草坪养护的直接碳排放量达到63KG ,园林绿化是实现低碳的主动性途径, 因为绿色植物具有碳汇的功能。通过园林绿化提高公共绿地的质量,科学布局绿地的分布和结构,使树木生长茁壮茂盛,促使绿地吸碳放氧的能力最大化。在园林植物在配置上,按照一般要求应注意的是:要满足功能的要求;要适地适树,根据不同的场所对植物的要求不同;要注重突出景观风格和特色;要注意植物的季相变化等

2014年7月16日乌鲁木齐市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内容中充分认识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建设目标,科学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落实低碳排放措施,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深入开展低碳宣传等一系列举措,为城市低碳园林景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3.植物品种的选择

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应注重固碳能力强的园林植物种类的应用,以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固碳效益,营造出低碳园林绿地。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有垂柳、乌桕、麻栎、醉鱼草、木芙蓉、火棘、锦带花、碧桃、夹竹桃、金钟花、金叶女贞、广玉兰等。

3.1 经济原则

为了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更遵循经济原则,应更多的运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较其它植物在适应性和抗性方面表现得更强,并且乡土植物资源丰富,选择面广,选择余地大。乡土植物的应用除本身的优势外,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由于是就近取材,所以在交通运输上会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有效地做到低碳要求的低能耗。并且乡土植物已适应了本地的气候及土壤环境,可更好的发挥植物本身的固碳能力。

3.2形成合理的群落

还要注意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的互补优势,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营造更加科学合理的低碳园林景观。一是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的合理配置。根据相关的试验表明,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要明显高于乔木树种,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同时灌木地被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要高于草本和藤本植物。因此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增加常绿灌木与落叶乔木的配比,除了美化环境的功能外,也能增加绿地的固碳能力,体现低碳理念。二是幼龄树与老龄树的合理配置,合理有效的保护古树名木。从低碳的角度考虑,年龄较低的树种,其固碳能力要高于老龄树。

3.3 水景设计方面

水能使园林产生更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在低碳发展的今天,水体景观的营造除了考虑其景观效果外,要更多注重其生态性,创造更适宜人类需求的低碳型水体景观。水景设计在设计时要营造低碳理念,就要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渗透低碳理念。在地址的选择上,就要依靠地形、自然水源来考虑水体景观的设计,这样“就地取材”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能量的消耗。第二就是避免过分追求水体景观豪华的景观效果,最大程度上避免浪费。第三就是在水体景观中对于音乐、灯光等辅助设计效果的应用要注重对其的控制性,这样既可减少水的消耗也会降低能量的损耗。最后就是合理地配置水体植物,不仅可以软化景观效果,同时水体植物有自净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的程度。总之在不断的探索中,设计师会更成熟地营造出更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低碳型水体景观。

3.4 园林材料的选择

在园林景观的构建,无论是园林建筑还是园林道路铺装,减少碳排放量的影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选择低碳型材料,以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例如木结构材料的应用,木结构在加工物化的阶段消耗的水及能量较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要少,用这种材料部分代替或者全部代替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的构件,将大大减少碳排放和低能耗,同时还可以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管理,更好地固定碳的排放。

3.5 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再生能源与低能耗技术及产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已崭露头角。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或重复利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沼气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比较常见到的应用就是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例如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路灯。

3.6 园林景观建设中新技术的使用

第7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绿地系统、斑块廊道基质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的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地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努力,但在城市总体发展上仍然赶不上城市中人工环境与自然关系失衡的步伐。由于人口源源不断的向城市集聚,城市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关系被极大地改造或破坏,环境问题逐步恶化,污染、噪音、拥挤等都充斥着我们的周围。因此,人们对城市的景观设计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开始明白运用植物比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学品更能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这些都是人们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认识。

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1.1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一词的概念是由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首次提出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其经历了思想酝酿阶段(德国著名地理学家E.纳夫称之为史前阶段,时间是19-20世纪30年代)、概念形成阶段(1939年)、深入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应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等四个阶段,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综合学科,其内涵和外延已相当广泛。

景观生态学是以地理学和生态学为基础,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内容概括为: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 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四是,景观规划与管理,即根据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及其相互作用,制定景观恢复、保护、建设和管理的计划和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对策。

1.2 “斑块-廊道-基质”理论

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是景观生态学中对景观结构的描述,是将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基本类型,来描述景观的组成、结构、格局、功能及其动态变化,并将景观规划管理看作对这3类成分的调节和控制。

斑块是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的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其大小、数量、形状和格局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侧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类型有河流保护型廊道、生物保护型廊道、环境防护型廊道和游憩使用型廊道等;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接度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的迁移。

2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具有较强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与廊道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城市绿化用地, 其整体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 并在城市中承担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职能。现在的绿地系统往往与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相结合, 将城市的绿化用地、广场、道路系统、文物古迹、娱乐设施、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因素统一考虑。不同的系统结构会产生不同的系统功效, 绿地系统的整体功效应当大于各个绿地功效之和,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是相对稳定而长久的。

3 景观生态学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原理来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使城市的绿地景观符合生态学意义,有助于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等问题。

景观生态学理论认为:从区域范围角度看,城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干扰斑块;在较小尺度上,城市作为一个景观单元,是由基质、廊道、斑块等结构要素而构成。在其中,各要素之间通过一定的流动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上构成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共同完成生态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及还原自净等功能。绿地系统规划中包含有城市公园、植物风景区等各类绿色斑块,以及各类作为环境资源走廊和种植走廊的江、湖、河岸绿带或其他防护绿带。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绿带如林荫道、沿河绿带、防护林带等绿色走廊互相交叉相连,形成绿色网络,起到基质的作用,充分发挥着其动态控制能力。

其一,利用景观生态学斑块理论,依照面积大小,将城市内各类绿地斑块进行合理调整。大中型的绿色斑块作为城市的“绿肺”,具有多种的生态功能;小型的绿色斑块作为大中型绿色斑块的补充,可作为物种迁移和再定居的“踏脚石”,改善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提高城市景观的异质性。三种类型的绿色斑块相对均匀的分布在城市绿地系统中,使得物种呈现多样性,其物质、能量和生物的有效循环和流动,构建成一个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最大程度上发挥其生态效益。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中,应尽可能增加城市中绿地斑块的数量,修建不同功能、不同大小的公园、游园;加强对居住小区的绿地斑块的合理规划;保证城郊自然风景区、森林等大型绿地斑块不被破坏,与城郊农地共同形成城市的生态保护区。

其二,城市绿地系统中线型绿地主要由城市道路系统、防护林带、滨河绿带等组成,其除具有改善小气候的作用外,还起到分割屏障,连通的作用。在进行城市绿地廊道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及其他条件,在城市各组团以及不同功能区之间建设一定规模的绿化隔离带,特别是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必须尽可能的建设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作为城市防尘、防噪、防污、治污的绿色生态屏障。连通性好的城市绿色廊道能在夏天引入凉风;冬季能防止寒风的侵袭。所以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绿色廊道必须成网状分布,连成一个系统。

其三,根据景观生态学基质理论,基质作为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控制作用也最强的景观要素,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通过提高各类绿地的品质和连接度,加强绿地的建设,合理调整块状绿地、绿带(廊) 与基质的空间布局,促进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正常循环和流动,形成一个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并借助绿廊将城市内部的绿地与城郊的自然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不仅有利于城镇空气库存与外界的交流, 引入外界的新鲜空气, 缓解热岛效应, 改善城镇气候, 而且可以保护环境并促进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保持自然群落的连续性,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和谐相处。

四.结语

顺应时代的发展, 通过城市空间环境的合理组织, 使得景观生态学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相互借鉴,营造一个符合生态良性循环、与外部空间有机联系、内部布局合理、景观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并朝着健康的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前行。景观生态学理念应当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 .城市规划,2001.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J].生态学杂志,2000.

第8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城市滨河区景观;景观规划设计;整体性

1 城市滨河景观概念

城市滨河区是指现代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由于有自然景观的优势,滨河区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景观空间。滨河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可有效改善城市滨水空间的人居环境,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活动空间,是近年来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热点。

2 城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1 整体性

城市河流长度较长,流经城市区域广阔,在规划设计中难以面面俱到。需要从河流及其周边情况入手,划分和定位功能和区段,从而确定重要节点进行详细打造。

2.2 文化性

河流所经过区域的文化是河流在该段的灵魂,是因地制宜规划设计的体现。需要在概念阶段进行捕捉,纳入到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2.3 多角度

城市河流的景观规划设计,涉及多学科的研究,是一个融合生态、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研究,要求以多角度分析解读,得出全面的规划设计策略。

2.4 问题导向

在具体项目实践中,客户通常会对场地有具体的改造方向指示,分析潜在的问题。在现状基地元素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总结归纳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也往往是项目表达的思路。常见的问题包括:视线、成本、历史文化、意境等。

3 南京高淳石固河景观规划设计

石固河位于南京市高淳区,规划设计河道长度约为9km,总面积640hm2,包括石固河及其两侧控制宽度约200m区域。研究内容包括:滨河景观定位,重要景观节点的确定以及节点设计。

3.1 项目背景介绍

石固河所在的高淳位于南京市最南端,有南京后花园之称,是“世界慢城联盟”授予的中国首个“国际慢城”。高淳坐拥先天的山湖资源,具有典型的江南生态特征。西部被固城湖、石臼湖环绕,水网密集。石固河是连通两湖的重要通道,也是唯一一条城市中的河流。现状用地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以及包括水域、农田和其它非建设用地。围绕石固河两岸有多类型的文化,包括农渔文化、村落文化、民俗节庆文化和水利文化。

3.2 定位研究

高淳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将高淳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苏皖浙边界中心城市、长三角旅游目的地。石固河全长12.6km,是整个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廊道,也是高淳未来城市中心区最具活力的休闲都市带。整个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一河两岸”作为实现城市东进北拓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对周边区域生态功能分析以及城市功能组团布局的研究,将基地所在的3km石固河定位为“生活交流、文化展示、旅游体验、生态保育”于一体的“黄金水道”。3km景观水道形成“一段黄金水道、两侧景观串联带、三个景观核心、四大功能分区”的景观结构。

3.3 码头节点设计

本文仅对码头公园节点进行景观设计研究。码头节点东至芜太公路桥、西接大丰河、北临双湖壹号公馆居住小区、南面姜家村。从现状及规划要求入手发现基地存在如下问题:(1)石固河在此段宽度较窄,未达到防洪排涝规划要求的80m宽度,需要对河道进行拓宽。(2)两岸分布有历史文化遗址:五昌庙、净行寺,需要在景观设计中予以保留和利用。(3)基地西北侧现存污水处理厂1座,对景观造成负面影响,需采取一定解决措施。(4)芜太公路桥是由东向西远眺3km黄金水道的视点。目前,没有吸引人的景观存在,另外,基地北侧已建成居住区与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居民紧邻石固河这一景观资源,却没有机会对其加以利用。除此之外,码头公园作为石固河北部门户,如何确立其形象,凸显当地的人文特征也是节点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

3.4 设计策略

首先,改造堤坝,对河道进行拓宽。现状河道宽度仅为15~20m。规划的西石固河路穿越保护村落,将村落一分为二,建议向北改线,相应河道向南侧拓宽至80m,以达到上位规划防洪排涝的要求。其次,以“传承历史人文,融入当代生活”为原则,进行景观节点的打造。具体设计内容包括:(1)以现存的净行寺与五猖庙等文化遗产为依托,打造为游客和本土居民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游览体验景观。(2)打造石固河“河流门户形象”,在芜太公路入口建立颇具人文特色视觉印象的景观节点,并形成直达高淳天地(码头节点以西重要节点)的视觉联系。新建一座慢行桥,建立两岸便捷慢行联系的同时,桥梁本身也是可观赏的景点。(3)为周边住宅区居民提供日常与周末休憩生活的空间。打造的空间主要以广场为主,其中,休闲渔人码头和欢迎广场为主要大型活动场地。休闲渔人码头很好地解决了西石固河路与石固河之间的高差过渡,使游客在丰富高差变化和花团锦簇的环境中享受滨水游憩。欢迎广场将双湖壹号公馆居住区、商业街、石固河东段3处地块相结合,以清晰的导向性设计将周边人流引导至东侧河岸。(4)通过滨水慢行游径的打造串联两岸节点,为双湖壹号公馆及周边居民提供日常休憩生活空间。北侧河岸休闲游憩活动场地包括:儿童乐园(在建)、遛鸟园、太极广场、t望台。游径以连续的健身步道为主要形式,鼓励居民前往河岸健走。在污水处理厂布置宽度至少为20m的香樟林带,用以遮挡消极景观和气味。南侧打造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游径,对附近的姜家村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通过以上方面的设计考虑,解决了芜太公路视野、整体标高过渡以及对本土人文进行展示的问题。

铺装设计强调整体性、流动性和本土文化感,尤其在欢迎广场和渔人码头体现突出,建议采用透水混凝土、砖、木材为主要材料。标识系统强调引导性、标志性和本土特色,智慧科技、互动体验性强。街道家具兼具本土与当代风格,尺度亲切舒适,提供遮荫,材料与色彩融入自然环境。照明设计考虑宜人的夜间氛围与参与者体验,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控制光污染与光逸散,节约能源。植栽设计应富于季相变化,以竹、梅、兰等为骨干树种,烘托人文气息,提倡选用乡土物种。

4 总结

滨河景观是城市珍贵的资源,集生态廊道、生物栖息地、地域文化场所等多功能于一身。从城市规划到景观节点详细设计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融合整体性、生态性、文化性的景观规划设计,必将是可持续规划设计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概念性规划 沱江

Discussion on the conceptual planning design of city waterfront landscape

――With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conceptual planning design of both sides ofTuojiang River in Luzhou City ,Sichuan ao an Example

Yang Tao

(Planning Institute survey of Fuling District,Chongqing, Planning Engineer 408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waterfront landscape of the conceptual design,it unites concrete practice of Tuojiang River in Luzhou City of landscape conceptual plan and discuss the function,planning concept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space of both sides of Tuojiang River in Luzhou City.

【Key Words】City waterfront,landscape conceptual plan,Tuojiang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项目背景

名酒之乡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沱江河道蜿蜒曲折,与长江一起成为泸州城市风貌的重要展示区域。水域周边地区在泸州市城市规模迅速发展的今天,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与城市人居环境创造的宝贵资源。塑造好滨水区域的空间景观,体现出城市特征与地方特色,成为城市参与者追求的目标。

2、现状解读

2.1现状分析

(1)规划范围及现状情况

规划范围北至沱江北岸杜家街,南到南岸滨江路,东至百子图大桥,西至沱江三桥的临江片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规划区现状用地主要为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等。(图1)

(2)用地自然特征

规划范围内兼有丘陵和低、中山的地貌特征,总的特点是:以沱江为最低点向两岸逐渐升高,北部平缓,南部陡峭,南高北低。沱江20年一遇洪水位线为241.98米,50年一遇洪水位线为243.98米,沱江北岸最高点为320米,南岸最高点为365米。

(3)规划范围内自然人文要素分析

沱江两岸分布着城市的重要人文节点,是进行城市设计的核心要素:

忠山风景区:忠山南麓有忠山公园,园内有纪念辛亥革命先烈余英、黄方的纪念碑,北麓有黄庭坚题名的“滴乳岩”和清代百子图、云谷洞等遗迹及明清石刻。

百子图广场:已成为泸州的城市标志性景观,是泸州市民休闲娱乐最理想的聚集场地。百子图文化广场的建成是泸州市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和人文关怀着重关注的真实写照。

龙透关:是古代从陆路入城的必由之路。《泸县志》云:“蜀汉诸葛亮依山势为城,蜿蜒曲折,以两江岸边为起止,长数华里,名曰龙透关。”现存古龙透关为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长3.5公里,3个烽火台,两道关门,即大关门和小关门。大关门是现在龙透关处,小关门在市中区南城乡政府处。1926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泸州起义发生于此。现已修复城垣300米、烽火台和关楼,重展龙透关当年雄姿,并建有泸州起义纪念碑。(图2)

3、规划构思

3.1发展目标

设计中,我们通过强化规划区沱江多元复合的特性,充分挖掘沱江两岸自身的特征和潜力,吸收国内外的成果经验,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因素,形成综合性的整体优势,以达到修复滨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土地价值、带动城市旧区的更新,促进新区的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泸州现代山水城市及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特色形象,从战略高度提升泸州文化品位和环境品质,打造魅力泸州新名片的总体发展目标。

3.2功能定位

规划将设计区的功能定位为回归自然、展示历史,体现泸州当地风土人情的历史文化长廊;泸州市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风貌的重要展示带,城市休闲活动的重要载体。(图3)

3.3设计构思

(1)“绿带环江,明珠镶缀”:以沱江两岸绿化带为底,充满活力的多样性城市空间就像一颗颗明珠点缀其中,形成绿带环绕沱江,明珠点缀其中的城市建设意向。

(2)“山、水、城,融合共生”: 注重研究泸州山水格局,充分把握规划范围内与城市联系紧密的自然要素,通过规划使“山――水――城”交融,创造山水园林城市特色;通过梳理廊道、呼吸口、开放空间等手法,营造绿色城市家园、美化现代城市生活空间。

3.4规划发展概念

在现状分析及构思的基础上,本规划设计根据发展目标,分解了发展功能及形象定位,提出了未来规划区内沱江两岸发展的四大概念:(图4)

(1)“生态沱江”:强调城市所形成的“蓝脉绿脉”生态格局,规划生态园林游憩区、都市休闲农林景观区、生态复建区,结合城市格局梳理生态廊道,使城市的自然生态格局得以保持和延续。

(2)“文化沱江”:发掘以酒文化为代表的城市人文景观资源,注重地方特、文化内涵和现代技术相结合,通过规划整合自然要素和历史文化要素,并将地方人文要素融入城市和市民生活,培育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以城市功能为载体,将外向型旅游服务和内向型休闲服务相结合,使得美化城市外在形象与丰富城市内在精神并举。

(3)“活力沱江”:通过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将城市发展方向引导至沱江两岸,将公共项目的开发作为城市建设的前奏和触媒。

整合沿江土地利用,强化生活功能,优化生活居住形态,强化沿江景观步行道,打通市民日常生活与滨水地带的联系,体现宜居型花园工业城市。

(4)“靓彩沱江”:在沿江绿地和环境绿化的衬托之下,城市色彩通过建筑和构筑物的色彩体现协调的氛围,打造靓丽的城市色彩。

同时,注重城市轮廓线的整体夜景灯光设计,采用滨江道路、公共节点、广场空间的整体照明方式,打造良好的城市夜景效果。

沱江两岸位于泸州城市中心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作为重要的景观形象带、生态与人文契合带、生活及文化诠释带,充分体现了泸州山水城与文化的交融。本规划从以上四个方面主要,全力打造泸州山水园林城市、凸显人文城市特色和营造健康宜居空间,全面提升城市内涵和品质。(图5、图6)

4、总体空间结构

根据沿江自然地形条件和规划发展概念,方案建构了“两轴、两带、五区”的总体空间格局。

1、“两轴”:沱江生态轴、南北景观通视轴;

沱江生态轴:指沱江以及两岸的生态绿地和公共绿地作为城市的生态轴线;

南北景观通视轴:指依托规划区的主要干道及城市空间在片区中轴线上构筑沱江南北两岸的景观视线通轴。

2、“两带”:沱江北岸居住休闲带、沱江南岸文化生态带;

沱江北岸居住休闲带:指依托沱江北岸的居住功能和滨江绿化,强化沱江生活功能,优化生活居住形态;创建沿江景观步行道,打通市民日常生活与滨水的联系。

沱江南岸文化生态带:指依托南部良好的植被覆盖,规划都市休闲农林景观区、生态园林游憩区、历史文化体验区,形成南岸文化生态带。结合历史人文核心要素,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通过历史文化长廊串联各文化节点,在生态空间中体现历史人文与城市生活的交流,达成文化、生态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3、“五区”:滨江居住休闲区、历史文化体验区、生态园林游憩区、都市休闲农林景观区、生态复建区;

滨江居住休闲区:指分布在沱江北岸,是体现城市内在生活品质与高尚文明的区域。其在空间上协调与山水的关系,保证足够的开敞空间,通过营造恬静优雅的氛围为市民提供亲和舒适的休闲场所,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场所,使沱江景致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历史文化体验区:指在南岸的东侧,通过规划名人浮雕广场、红色历史长廊、龙透关文化广场等重要节点将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同现有的百子图广场、忠山公园串联形成历史文化体验区,实现城市历史发展的积累和延续,是未来城市特色塑造的脉源。

生态园林游憩区:指结合现有的地形特征和植被覆盖情况,在南岸的中部形成生态园林游憩区。在功能设置上,规划各类文化活动场所空间,将生态与文化有机结合,为市民提供多功能的、多途径的、公共的开放空间和活动场所,将自然引入城市生活,于游憩之中享受文化氛围的熏陶。

都市休闲农林景观区:指在沱江的西岸有良好的经济植物如荔枝、桂圆的种植基础,在此建设农业生态观光园,形成都市休闲农林景观区。

生态复建区:指沱江北岸西侧,原有的生态格局已经遭到一定的破坏,在此规划生态复建区,改善现有生态条件,构建城市绿地景观。(图7)

5、结语

不同城市滨水区有其独自的特点,并且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也造成了后期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法。塑造沱江两岸的滨水景观空间,其实就是对区域内自然和历史文化因素的重新解读与梳理,是城市文化的再次升华过程。

(本文所述的项目名称为《泸州市沱江两岸景观概念性城市设计》,设计单位为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赵万民教授,项目成员:李进、朱猛、郑潇蓉、李娜、肖时禹、曾凡、崔亚楠等。)

【参考书目】:

[1] 彭小雷.水网中的城市――绍兴市镜湖新区空间发展规划[J].规划师2004(3):P39-42.

[2] 陈超,周海波等.百河串场,九水织造――以盐城市城南新区概念规划为例[J].理想空间2007(9):P19-21.

[3] 冯萍,李汉飞等.重塑滨水地区的形象与活力――佛山市东平河(桂城段)景观规划设计[J].理想空间2007(9):P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