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会档案管理范文

财会档案管理精选(九篇)

财会档案管理

第1篇:财会档案管理范文

    1.1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对供电企业而言,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档案数据是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评估供电企业运行状况的重要参考凭证,同时也是企业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参考。当前,传统的经济体制逐渐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供电企业面临着工作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供电企业要在优化内部管理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对财务会计档案的管理,保证财务会计档案功能的发挥,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供电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升级有助于强化对重要档案元件的保护,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了信息化,通过电子扫描的方式把档案元件库存到电脑硬盘中,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供电企业随时随刻的査询档案数据,从而减少了原档案文件查询的繁琐环节,提高了档案查询的效率。再者优化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模式有助于优化管理资源配置,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符合电力企业追求“更快、更高效”的工作理念,增强了对财务会计档案的有效利用效率。

1.2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

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呈现了明显的特点:首先是其稳定性。会计档案资料通常分为三个部门,即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因此档案数据呈现了稳定性的特点。其次是整体性原则,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会计凭证、账册以及报表等材料,同时这些材料通常以一个年度为周期,档案资料的相互联系密切,会计凭证、账册、报表是三个密切相连的整体,从而体现了财务会计档案的整体性。再者是特殊性,财务会计档案是以数字为表达载体,其记录内容都归结为数字的规律性,这是企业衡量其阶段性经营状况的重要凭证参数。最后则是其规律性,在一个会计年中形成的会计资料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当企业设计一项业务时就会随之产生相应的财务会计数据,持续的档案记录着业务的进展状况、最终结果等,从而为企业评估业务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

    供电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和财务会计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要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很多供电企业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实在档案的资料收集方面,相应的资料缺乏全面性,企业往往侧重于对会计凭证等专业资料的录人和保存,但是电算化方面的工作却缺乏整体性。再者在管理方面,财务会计档案数据统计工作缺乏全面性,财务会计档案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无法为后续的企业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此外是缺乏专业化的工作团队,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储备,档案录人、档案保存、档案销毁工作都没有规范的流程化操作,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2管理工作混乱,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把会计凭证、会计账目、会计报表等数据资料联系起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次序性,减少工作失误。但是部分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细化分工不当,把档案管理工作按照项目或者类型的不同进行了细化分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往往会造成工作主体不明确,出现工作推诿现象,在实际的工作中,财务部门、会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往往会发生职责纠纷,使原本系统化、整体化的管理工作变得支离破碎,甚至出现档案资料无人负责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3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供电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和管理模式,但是财务会计档案依然存在着和企业决策相脱节的现象,财务会计档案无法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再加上供电企业的业务量不断扩张,财务会计档案数量增多,更容易造成管理工作的混乱。当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档案资料 不能及时转变为数字资料,并录入到存储系统中,甚至出现了重要档案数据的积压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档案的决策辅助功能的发挥。此外供电企业依然存在着设备落后的现象,档案管理设备不能及时升级换代,系统软件的错误频发,甚至会造成财务会计档案信息的遗失。

2.4档案管理队伍专业化能力不足

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的数据量较大,其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因此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档案处理能力,才能提高档案分类、存储、调档工作的工作效率。但是部门供电企业额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技能,尤其是缺乏即懂财务会计又懂档案管理的相关人才,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再者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很强,管理人员要精通企业业务,同时熟悉档案的分类和装订技术,但是当前我国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起步较晚,缺乏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影响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质量。此外部分供电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档案管理部门不重视,甚至出现了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从而造成了管理工作混乱滞后。

3 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策略创新

    3.1提升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多元化

    模式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保存档案资料,服务企业的决策和评估,因此要不断推动多元化模式的构建,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重视程度,企业工作强化工作岗位职责,提升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岗位在企业内部的权威性等措施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认知,从而把档案管理工作和企业的经营放在同等重要的职位上。再者要促进信息的开发,对于档案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工作,实现信息的系统性、准确性的同时,寻找权属档案信息背后隐藏的市场信息,充分了解市场行情的走向;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实现档案的网络同步和共享,充分利用网络的灵活性,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网络服务模式。

3.2逐步升级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

当前,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供电企业的发展需求,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是时展的趋势,因此企业要逐步升级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采用先进、快捷、高效的管理模式,把信息化管理模式纳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完善相关的管理软件,根据财务会计工作的特点选择工作软件,提高对档案数据的管理能力。再者要侧重于财务会计档案的分类工作管理,根据项目类型不同或者是业务类型不同建立不同的数据库,实现统一档案库的信息材料统一性,同时满足财务会计信息的随时调取,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

3.3财会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

针对性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工作混乱现象,企业要积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流程,并创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综合性的工作制度,尤其是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等关键档案要规范化管理。企业的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流程,针对档案文件的规格、大小、期限等内容进行细化规范,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做好有据可依,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再者在国家《档案法》的相关要求下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并把工作职责明确大工作人员身上,保证每个岗位、每个人员都有序工作,同时建立赏罚分明、科学考评的激励体系,对于表现良好、工作认真的员工进行奖励,从而提高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4强化财会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培训

财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档案工作效率,因此管理工作的创新要从工作人员人手,企业要积极开展档案管理课程的培训,让管理人员升级工作观念,学习最新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并积极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再者企业要重点强化档案管理、数据统计、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此外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和财务部门、会计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档案管理需求的变化情况,确保工作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财务会计档案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要强化管理人员的档案数据分析能力,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完成档案的录人和存储,更重要的是进行数据的分析,从繁杂的数据中得出规律性的数据,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撑。3.5完善发票存档管理发票是财务会计工作中重要的报销凭证,同时也是税务稽查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发票的存档管理是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发票存档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保障合法的发票报销程序,避免虚假发票报账现象的出现。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查发票的编号,在发票存档时保证发票编号和账目的对应,同时要保证金额数目的统一,提高发票存档工作的准确性,减少工作错误。

4 结语

第2篇:财会档案管理范文

1 财会档案管理的人为因素风险

风险主要为可能遇到的危险或不确定性,财会档案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一是人为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三是自然因素战争或者火灾等由人主导的因素;物理因素,比如温度、湿度的控制是否能保持档案的最佳保存状态,是否做好了遮阳遮光防范。

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所有风险灾难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70%-80%的灾难是由人犯错误造成的。对于档案风险也多由人为因素引发,本文主要分析人为因素包含的各个方面。

1.1 领导层方面

财会档案在各个行业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在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中,财会档案关系到金融资本的安全,是风险隐患中的关键环节;但在以教学科研为主的高校,往往从学校的领导层开始就忽视财会档案的重要性,在学校整体档案管理中被排在次要位置。

研究显示,85%的企业破产或者失败源于领导层的错误管控,而其中73%是源于高层的决策失误。领导层对于财会档案的漠视,也使得财会档案管理鲜有规范的制度条例来指导,这给财会档案管理埋下了风险隐患。

1.2 部门间协作方面

财会档案的管理涉及到财务部门和档案部门,财务部门是财会档案的形成部门,财务部门对财会档案的收集、装订、整理、前期保管等工作将直接决定财会档案的初期质量。但财务部门并非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专业档案部门的协助和配合,而一些高校档案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与学校各二级单位三方面之间的联系仅限于归档交接,并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由于部门间互相不了解彼此的工作模式和需求,缺乏明确的分工,使得部门间互相推诿,造成沟通障碍。

1.3 档案部门管理方面

对高校档案部门来说,档案部门内部管理水平决定着部门的文化和发展,是档案部门能否完善运行各类档案管理的关键。档案部门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

一是档案部门管理者领导水平欠缺,因其职业敏感性,对财会档案人员的要求较高。二是档案员工未能参与到风险决策中,职工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打消了其工作积极性。三是档案管理部门缺乏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注重与本校财会部门以及外界相关档案部门的交流和学习,使得员工专业知识匮乏。

1.4 从业人员方面

档案管理人员是接触档案最多的人员,也是指导归档和利用档案的引导者,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财会档案的安全。财务档案较其他档案更为特殊,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兼备档案管理能力和财务知识。。同时,财会档案鲜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工作接续出现问题,档案部门在查档过程中发现漏装、错装等问题时也会有未能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等情况。

1.5 查档人员方面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科研课题的审计工作也随之增加,对学校资金收支分配情况和对科研课题相关的业务凭单等审计材料的查阅也相应增加。在查档高峰期,因为档案馆的格局和人手不够等限制,不能及时对查档人员进行监管,造成了查档隐患。同时,由于工作量大,工作实效要求高,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相关查档老师也会派学生来档案部门查询财会档案,这种委托的行为也可能给档案管理造成风险隐患。

2 财会档案的风险管控措施

财会档案的风险管理即预测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对档案造成损失的过程。通过分析、识别和评估了上述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应对措施:

2.1 提升财会档案管理意识

要想提升财会档案的管理水平,首相要从思想上扭转对财会档案的重视程度,提升财会档案管理相关的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首先,要让学校管理者认识到财会档案风险管理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档案部门要对财务部门及各二级单位相关人员普及档案管理条例,加强其对档案的前期整理水平及保管责任意识;第三,要通过采取各种安全方式教育和宣传,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形成全馆的安全文化氛围,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第四,档案馆的从业人员更要以身作则,思想上加强财务档案风险防范,行动上改变被动接收档案的局面,减少倦怠情绪;最后,在档案部门内张贴查档安全知识图,重要的位置张贴警示标志,让风险意识深入每个查档人的心。

2.2 建立财会档案管理制度。

要制定“从上而下”的安全管理制度,上至主管校领导、档案馆及财务处主管领导,下至财务处及相关部门兼职档案员、财会档案专职管理人员、查档人员,将相关的责任分散到每个档案从业人员身上,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制定档案奖惩制度,将违背财会档案管理制度的行为予以指正,必要时限制查档或通报,以加深其对财会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

2.3 改进档案部门风险文化。

企业或组织的风险文化分为高责备文化和无责备文化。当风险发生后,领导者是否责备职工决定了其管理文化和管理水平。在档案馆风险文化塑造中,人是关键,要以人为本,提高馆内内部风险管控文化。档案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风险应对能力,注意行事方法;其次,要建立良好的自上而下的沟通机制,共同成长进步;再次,管理者要采取鼓励机制,对及时发现错误,规避风险的行为予以奖励;第四,管理者要学会权力下放,将主动权交给具体负责财会档案的职工,因为他们才是该类档案的直接管理员,对档案的情况更为熟悉,因此要多采纳他们的意见,赋予其更多的参与感与责任感,让其从被动接受领导转变成档案的主导者;第五,合理利用资源,注重职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如邀请财务人员对本部门职工做财务专业知识的普及。

2.4 发展财会档案信息化系统。

现代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财会档案的风险管理也需要信息化系统的支撑。首先,通过将财会档案数字化,一些往来账目可以以电子档案的形式查阅,缓解了来馆翻阅纸质档案造成压力,也减少了人为监督和指导查档的工作强度,降低了人为错误引发的风险;其次,加大对财会档案数字化的硬件支持,提供先进的设备,并培训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相关的电子档案管理知识和信息化风险防范方法;第三,档案部门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优化部门网站建设,从各部门及教职工的需求出发,建立财会档案专门页面,普及财会档案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归档和查档要求、操作流程等,减少沟通不善带来的风险;第四开发档案管理公众号,利用自动化办公系统,定期向教职工推送档案工作内容,并开发留言板及在线交流功能,让公众能参与到档案馆的建设中来,更好的改进档案管理工作。

3 总结

财会档案是高校综合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高校某一时期的科研与教学活动,是高校发展史的见证,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动向和今后的发展形势。但是随着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我们意识到人为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越来越影响着财会档案的命运。本文从提升管理意识、制定风险制度、改进风险文化和发展信息化系统方面对财会档案提出了风险管控措施。这些措施的后期实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和探索,以期实现优化的全过程风险管理,确保财会档案信息的

安全。

第3篇:财会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档案 电算化 档案管理 信息化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工程。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好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加强财务管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会计电算化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是会计档案管理发展方向。管好用好财务档案是企业财会工作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会计电算化特点

1、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借贷试算平衡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均需要进行人工汇总计算,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同时也容易造成数据上的计算错误。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或通过外部系统转入机制凭证并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指导下进行会计分录,通过凭证的审核、修改、确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科目汇总、借贷平衡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这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计算加总等工作出现的错误。

2、数据记录方式和保存介质发生了变化

手工会计方式下,数据记录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手工记录,出现记录错误的可能性加大,而且同一类数据可能会重复多次记录。数据保存介质是“纸”介质,保存这些介质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还需进行防火、防水、防潮、防盗等工作。在电算化会计工作环境下,数据保存介质是“磁盘”,磁性介质。磁性介质的采用节约了数据的保存空间,也使数据存取方便,同时通过数据拷贝、转入等方法避免了手工记录中出现重复记录的现象。磁性介质的保存除了需要纸介质保存所需的部分工作外,还要进行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由于磁盘存在着物理易损性,需要对磁盘进行备份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众所周知,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这些史料和证据具有严格的数据平衡性、时序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篡改。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保障范围的拓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会计档案管理手段的变革和管理效能的提高。建设电子财务档案,实现财务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搞好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各级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与文件,财务人员的所有日常工作以及历年会计资料的调阅均在计算机上完成,随之而使会计档案赋予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根据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较之传统的财务档案,会计电算化档案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

第二,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使用。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

第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不仅是作为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的纸张而且更重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

第四,电子财务档案便于计算、分析,快捷获得所需结果。如果电子财务档案上网,通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交流,不仅满足了日常条件查询、统计分析、制作数据报表、开展数据交换的需要,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查阅和方便快捷的目的,节约了办公成本,避免了原始档案由于频繁翻阅而带来的磨损,还有利于专业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五,电子财务档案易于修正、拷贝和重置,便于纠错、携带和传递。

正如上面所述,电子财务档案或财务档案信息化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的一面。如具有系统依赖性,即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支持,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打开,不具备传统档案的直接可视性,还具有易遭毁损、难查痕迹的特点,同时它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即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数越多,即会计电算化档案更需要科学的管理。因此,即使实现了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归档中也需要实行所谓的“双套制”,即将同一份档案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归档。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的内容

1、搞好数据挖掘和整理,建好数据库,并及时采集动态数据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整个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其他的一切工作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传统的档案大都以纸质为载体,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向数字化档案管理转变。未来的财务档案室就是财务档案的数据采集源泉和基地,是数据存储、管理、处理、查询、检索、传递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基地。在财务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必须建立企业财务档案数据库,可以按企业财务档案的内容分类建立若干个主要的数据库,如按标准制度、原始凭证、会计账簿、指标文件、工作资料等建立几个主要基本数据库。数据库一经建立,立即着手数据的录入,将本单位的财务档案资料都录入计算机。

2、搞好财务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档案使用效率

档案的最大价值在于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广阔天地。建立完善的财务档案信息网络,一方面可以将业务上级的文档以及本级各单位的相关文件直接进入或转换进入档案数据库,减少档案人员的重复录入工作,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实行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光盘远程检索服务,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方式开展财务档案信息咨询。总之,网络财务档案的在线管理和使用功能,可以大大减少档案在形成、调阅上的时空差,实现财务档案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跨越,整合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提高财务档案管理能力和质量。

3、搞好财务档案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科学管理使用档案

财务档案信息通过采集整理和网络传输,最终要提供给各级领导、决策部门、财务人员处理和运用。由于信息量大、保障要求高,仅凭有关人员的经验来处理问题是不行的,必须依赖于先进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辅助决策系统。以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和控制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经济数学等为手段,建立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能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保障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

四、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产物,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客观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史料和查证作用。所以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证,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安全完整的保证,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必须做好会计凭证的收集和整理、会计账簿的收集和整理、会计报表的收集和整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文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磁盘数据的收集和

1、加强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在工程规划初期,应该由财务部门和档案部门人员共同协商,分别从财务管理角度和档案管理角度提出设计思路,考虑各方面的需要,从而避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空缺或重叠,提高效率。在财务软件方面,应采用一定的安全保密措施,实行电子签单制度,建立和健全财务档案管理责任制、电子文件签入、签出制、安全日志制,从而保障财务档案不被篡改或便于追溯使用过文件的人员。此外,为便于财务软件升级,保证不同开发商提供的软件能够相互兼容,必须提高财务数据存贮形式的标准性、一致性和可续性。

2、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操作系统;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财务软件的销售与维护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与联系人以及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相配套的各种说明书及使用手册。

3、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贴上保护字样,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的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会计档案不能被调阅或者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因此,本文建议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显然,其收集与管理工作也是比较艰巨的。

4、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利用

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整理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企业或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另外还可以得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某一地区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为规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还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一些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再利用。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1)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您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2)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您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5、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始终要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档案干部队伍,是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财务部门要补充具有计算机、通信、微电子等学历背景的技术人员,逐步改变现有业务人员队伍专业结构单一的情况,满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加强财务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分层次、分阶段和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培训为原则,着重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提高其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意识和技能。建立合理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效绩考核评价规定,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力强、成绩好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进行表彰,激励大家学信息化、用信息化。此外,还要对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一定的档案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知识和技能的介绍,使其了解财务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更好地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五、电算化会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存贮在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必须建立软盘备份

根据《账务系统管理制度》和《报表系统管理制度》的规定,账务数据和报表数据的备份由数据管理员建立。备份次数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备份的软盘与档案管理员办理存档手续;用做备份的软盘必须妥善保管;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条和包装盒内,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转贮;双备份下的两套备份软盘应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保管。

2、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是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由于硬件系统存在物理易损性,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他非人为原因,将导致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工作不能进行。数据处理的准确、高效主要依赖于财务软件的质量和性能。一旦软件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一旦程序中出现严重的病毒,将会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排除病毒很有可能扩大损失。会计数据主要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由于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如果没有相关备份的话,将给会计电算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磁性介质以磁信号存储信息,如果数据被人恶意修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所以我们还应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做一定的工作,如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3、电算会计档案必要有专人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主体是“人”,但无论软件质量如何优良,规章制度如何完善,作为电算化会计系统实施主体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有制度而不去执行,甚至恶意地修改软件程序,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非法取得口令,都是不行的。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选用与培养,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达到电算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主体诚信。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处理业务时所产生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均应由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4、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网络安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采用密码管理和登陆制度控制网上财务数据的读取;起用防火墙,隔离会计电算化系统与外部访问区之间的联系,限制外界透过防火墙对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非法访问;采用数据加密、回响检查等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管理以防止由于遮荫问题、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以及不法分子非法拦截盗用财务数据信息等安全隐患,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安全运行。

六、结束语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代替传统的手工工作是必然趋势。目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广泛应用。进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中国的企业要走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加强和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将成为各个企业在财务工作以及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财务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和效益。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蒸蒸日上,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也一定会更出色,我们的工作也将会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艾文国:会计电算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4篇:财会档案管理范文

会计档案亦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始终受到国家财政与档案主管机关重视:1984年,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和会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原会计档案管理规定中不适应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要求的问题,重新修订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9年颁布的《会计法》。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不仅为会计档案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对于贯彻执行《会计法》,提高会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为加强我国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会计法》原则规定了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销毁等问题,从而将会计档案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会计档案管理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为此,《会计法》授权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以及单位变更后的会计档案管理等问题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各种法规颁布以来,我集团坚持把会计档案管理作为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制定了《会计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会计档案整理标准》等制度标准,推行了会计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集团公司主要生产、辅助单位的会计档案纷纷移交档案部门保管,提高了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1999年,根据国家颁布的《会计法》,结合我集团实际情况,档案主管部门会同财务部门重新修订了我集团《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加大了会计档案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我集团会计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一、对交由档案部门管理的会计档案进行了系统整理、排列、编目,有的档案室还引进计算机管理模式,形成了比较好的管理基础,为及时、快捷查阅创造了条件。

二、会计档案移交档案部门管理,减轻了会计人员负担。确保了会计核算材料的安全质量。

三、对会计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符合档案法规要求,使企业档案更加齐全完整。

四、由于会计档案借阅实行严格的审批手续,使查阅利用控制在允许范围,有效保护了企业秘密。

五、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促进了会计档案作用发挥。据统计,近年来会计档案为我集团内部审计、清产核资、追收欠款、解决经济纠纷、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取得明显成效与经济效益。

六、集团公司实施会计电算化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对会计档案存档手续、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打印输出的凭证、帐册、报表等书面形式的会计档案管理:对随计算机配置而来的操作系统、各类应用程序软件以及购买的商品化会计核算系统软件和以上软件的备份磁盘,均作为会计档案保管;同时对备份磁盘会计档案出借的管理及对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帐册、备份磁盘等的行为的处置都做了详细的规定,通过一系列可操作性的规定,不仅完善了内控制度也保证了会计档案完好。

纵观我集团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少数单位的会计档案未能按法规要求管理。《会计法》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截止目前,我集团少数辅助单位或“三产”企业仍存在着会计部门自行保管会计档案现象。

(二)部分超过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不能及时鉴定销毁。《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保管期限已满的会计档案除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外,可以按照报批程序销毁。由于很多应销毁会计档案不能正常销毁,加大了档案部门工作量,并影响档案库房、装具合理使用。

(三)会计电算化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新问题亟待解决。伴随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与之俱来的会计电算化所形成会计核算材料的归档、保管、利用问题,档案部门目前尚无较为明确的管理规定与标准,还有待研究探讨。

为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笔者建议如下:

一、提高认识,把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贯彻《会计法》的一项内容来抓。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组成部分,直接关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关方面应把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贯彻《会计法》的具体内容,为规范有序的会计工作夯实基础。

第5篇:财会档案管理范文

1.1 医院财务档案管理

财务档案是企业经济支出的记录与真实反映, 是单位重要档案之一。医院财务档案和企业财务档案有着相通之处, 通常包含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等相关内容。其中, 会计凭证又包含自制原始凭证、初始凭证汇总表、记账凭证、银行存款等。会计账簿指的是根据会计账目设计的总分分类账、不同类明细分类账、先进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会计报表包含损益表、财务状态、资产负债表等。其余会计核算资料是经济业务防范, 与会计监督、会计核心有着密切联系, 会计部门主要管理相关信息材料。会计电算化企业存贮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信息、程序文件等应视同会计档案共同控制。

1.2 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现状

现如今, 会计电算化已经实现全面应用, 不过会计电算化也仅是把部门财务人才由庞大的会计核算解脱出来, 实现财务人员岗位科学分配。但是,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工作范围越来越广泛, 管理困难。第一, 会计档案储存时间。根据相关规定, 会计档案重视度有着明显差别, 储存时间也有明显差别, 通常在3~25年的永久储存与定期储存。第二, 会计档案归档。医院生成的会计档案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整理归档、装订成册。但是,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多为纸质管理, 人力资源投入较大且占用空间较大。第三, 会计档案销毁。当档案超过储存时间后, 向医院管理部门申请, 登记造册审核后才可销毁。审批流程较为烦琐, 如果无法及时销毁将占用较大空间面积。第四, 会计档案成本节约。传统纸质会计档案需要依靠计算机打印, 浪费较多纸张与人力资源。加之, 相关运输、仓储、装订等环节消耗, 不符合可持续建设理念。

2 医院会计信息化后财务档案特征

医院采取会计信息化后, 数据库发挥了重要作用, 形成了大量依附计算机磁性介质的数据和文件, 凸显了财务档案各个特征。纸质档案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档案管理, 实行信息化档案储存于计算机系统内, 依附于财务软件才能发挥作用。信息化技术的财务档案能够打印输出, 由信息系统搜集数据资料, 应用便利。另外, 信息化系统档案便于整改、复制、传输, 内外审核较为便捷。信息技术下财务档案实现了数据搜集, 节约了更多时间, 提高工作质量与效果, 便于档案信息材料整合控制。

2.1 档案信息化节约较多空间

会计档案信息化后, 会计档案被保存在计算机中, 原始凭证数量逐渐降低, 有效节约了大量空间。

2.2 便于会计档案查找

会计档案信息化后, 要想查找某些资料信息或统计分析, 即可借助电脑快速搜索, 达到了资源信息分享, 提升了财务管理质量, 防止传统纸质会计档案容易损失或缺失。关于需要销毁的档案可以先删除计算机内资料, 便于财务人员制定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节约较多人力资源及时间。

3 会计信息化后财务档案管理办法分析

3.1 财务档案整理、备份

医院财务档案定期更新备份, 每月把会计凭证的打印出纸质档案装订保存, 一年一次把各报表打印出纸质档案装订保存, 便于后续查找利用。备份的软盘和档案管理人员办理存档手续, 备份软盘做好储存管理。同时贴上保护标签, 包装盒内, 保存在整洁、干净、安全的环境下, 双备份2套备份软盘保存于不同地点储存。

3.2 完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

计算机软硬件建设关系着会计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财务管理需要依靠软硬件设施。软硬件设施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应用与信息技术前提条件, 结合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网络。另外, 引进财务系统, 制定保密与授权方法, 防止财务档案资料擅自变更。伴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 软件开发人员应注意系统维护升级, 保证财务软件利用持续性。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提升财务数据存贮方式的相通性、有序性。

3.3 完善财务档案管理体制

医院财务档案标准化应列入档案管理工作整体, 编制档案管理目标, 优化分工, 完善财务档案管理体制。例如:《财务档案保管体制》《单立卷归档体制》《财务档案查阅体制》, 做好档案材料搜集、归档、储存、使用, 财务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提高管理效率。

3.4 管理人员增强信息化技术水平

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专业水平是实现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力保障,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也是不断优化的过程, 一直依靠于档案人员专业水平。因此, 建立一批高水平、高素养的档案干部团队尤为重要。对此, 医院财务部门对管理人员展开信息技术培训, 提高计算机水平, 顺应信息化技术需求, 增强信息技术与信息方法重要性认知、技能。另外, 医院财务档案人员也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培训, 提升业务水平与信息技术利用水平, 了解医院财务档案工作客观规律, 从而更好地为医院财务档案管理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将医院会计档案根据标准要求上交至医院管理单位, 确保财务档案完整。采取激励制度, 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对于表现好的、工作效率高的人员进行物质精神奖励、对于工作态度消极等员工进行适当惩罚。

3.5 领导人员加强财务档案管理关注

医院规范管理是财务档案管理的前提条件, 是医院规范控制管理的核心, 医院领导人员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优化管理体制, 保证财务档案精准、高效地展开档案管理。因为医院财务档案完整性、真实性关系着其经营发展, 领导正确决策有着重要作用。现实管理过程中建立各级领导层次、财务管理人员、财务档案专管人员, 关注财务管理。此外, 安排档案室, 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财务档案控制, 满足财务档案控制需求。

3.6 注意会计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

重视内部管理, 采取信息资料保密制度, 授权管理体制等。在密码管理与登录制度管理下进行财务信息读取, 不同人员有着不同的权限。采取内网和和互联网隔离进行会计信息系统构件, 避免计算机中毒或黑客攻击, 确保会计信息化系统网络安全性。

4 结论

医院会计档案工作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点, 涉及内容较多。因此, 会计档案信息化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条件, 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果、财务管理水平。会计档案信息化后, 档案管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在领导决策方面, 提供重要的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1]韦孟知.浅析医院财务档案管理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办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 (8) .

[2]黄柳玲.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充分发挥会计档案作用[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7 (15) .

[3]邱琳.浅谈医院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和地位[J].办公室业务, 2017 (9) .

[4]邓胜华.大数据时代对医院财务档案管理发展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4) .

[5]岳卫萍.如何加强医院会计档案的管理[J].中国医院统计, 2015 (4) .

第6篇:财会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算化;财务会计档案;管理

一、前言

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财会字(1998)32号文件,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保存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在制度上确立了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光盘以及其他磁性介质内的会计数据等形式的电子会计档案。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会计电算化及其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概念论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工程。

(二)会计电算化特点

1、数据处理方式效率提升

用人工进行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借贷试算平衡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的汇总被称为传统手工会计工作模式,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会造成财务人员巨大的工作负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算化会计应运而生,它是指把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再录入计算机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分录,并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软件的对录入项目的审核、修改、确认从而达到科目汇总,实现计算机的自动控制。除此之外,电算化会计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会计报表,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错误率。

2、数据记录与保存介质电子化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模式下,数据记录主要由工作人员来完成。并且工作人员在进行录入的时易出现不可避免的错误。长期以来,“纸”是作为传统会计工作的主要介质,管理人员必须依靠专门人员对这些介质给与保护,并且还要做好防潮、防盗等工作。而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应用,“磁盘”作为一种新的保存介质受到人们的青睐。工作人员使用磁性介质不仅有利于数据的保存,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数据的分析和拷取。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会计电算化避免了手工记录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磁性介质的保存工作,要做好磁盘的防病毒、防磁化工作。。同时,因为磁盘存在一定的易损性,需要要及时做好备份管理。

三、电算化下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方面

1、强化网络系统内部控制

第一,设置三重用户口令,不仅要设置开机口令和网络用户名口令还要设置相关的应用系统名口令。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财务档案不被侵犯盗取。第二,要建立完善的多级权限控制机制,既要做好用户级控制和数据库级控制的工作,也要完善网络系统级控制系统。第三,要建立完善的电子表单来对归档的档案进行管理,员工必须通过网络管理员的授权才能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

2、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网络安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采用密码管理和登陆制度控制网上财务数据的读取;起用防火墙,隔离会计电算化系统与外部访问区之间的联系,限制外界透过防火墙对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非法访问;采用数据加密、回响检查等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管理以防止由于遮荫问题、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以及不法分子非法拦截盗用财务数据信息等安全隐患,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安全运行。

3、建立及完善计算机病毒应对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成为危害计算机发展的终于阻力。很多单位因为计算机病毒导致信息受到损坏,计算机病毒的来源一般是带毒软盘或光盘,因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局域网的形式。所以,会计操作人员应该加强对磁盘和光盘的管理,防止磁盘出现病毒,一经发现病毒的光盘要坚决弃用。

(二)内部管理方面

1、严格财务会计档案归类

管理人员要充分学习电算化会计所具有的特性。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对各类文档要归类保管,严格按照归档标准来管理文件,保证管理的文件内容不受损害。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认真分析总结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完善管理人员的定期备份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定期检阅。同时要注意维护会计电算化的计算机设备维护做好库房的清洁卫生工作。

2、实行财务会计数据备份

数据管理员的主要工作是对账务数据和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这在《账务系统管理制度》和《报表系统管理制度》都有相关的职责规定。管理员的备份次数一年不少于十二次;进行备份管理的软盘要放在具有保护封条的包装盒内,放置磁盘的信息受到损坏,同时注意保管区域的卫生状况。同时做好双备份的工作,对于双备份的磁盘不应该放在同一个保管地点。

3、保护财务会计档案的存贮

(1)会计档案的存贮介质要选用质量高、稳定性较好的存储介质,因为存贮介质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档案文件以后的使用情况,只有质量好的存储介质才能提高文档的使用效果。(2)管理人员要在存贮介质上写好保护字样,并且要把存储介质放在适合存储的地方。(3)对于那些存放较久的介质要定期更新,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比如说可以把半年作为定期复制的周期。(4)存贮介质要根据时间的因素进行替换。

4、注意纸质版本的备案及保存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对会计资料的提出了以下几点:(1)每天登记并打印输出的不仅是现金日记账,号包括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日清,月月清。由于可能会受到打印机条件的限制,所以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可以用活页账页装订成册。(2)而对于那些一般账簿,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文档进行管理分类,形成按月或按季打印的规律;(3)可以利用“总分类账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对记账凭证数据进行明细划分。

5、实行专门的电算化档案人员

首先,应设置专职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人员,且不能由出纳人员兼管。其岗位职责有:(1)按规定期限,向会计电算化系统各类有关人员催收会计数据备份及存档资料,并填写存档清单;(2)负责保管存档的机制会计档案、机读会计档案和计算机系统档案;(3)负责会计档案的安全保密,不能擅自借出。经系统主管和企业负责人批准允许借阅、复制的会计档案应办理登记手续,并注意避免调用者越权使用或改动数据;存储于磁介质的会计档案调用后归还时,应进行检查、杀毒工作。同时,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可以选择把档案从业人员送到高校进行培训。在业务外包方面,机构担心最多的可能是财务数据的保密问题,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档案事务所,承接机构自己不想承担的档案业务。

四、结论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需要单位内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本文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

(1)强化网络系统内部控制;

(2)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3)建立及完善计算机病毒应对措施;

(4)严格财务会计档案归类;

(5)实行财务会计数据备份;

(6)保护财务会计档案的存贮 ;

(7)注意纸质版本的备案及保存;

(8)实行专门的电算化档案人员。

参考文献

[1]夏淑霞.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9卷第3):72-73.

[2]张海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1,(4):45-45.

[3]张芹,郭江松.企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刍议[J].民营科技,2008,(8):93-94.

[4]张培臣,南岳峰.浅变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四川会计,1999,(6):45-46.

第7篇:财会档案管理范文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财经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会计工作逐步实现了电算化与核算集中化,生成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手工核算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其形式和种类日益增多,同时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高校财务数据的关注与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对高校会计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1)电算化会计档案拓展了会计档案的内容和形式

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的内涵更广泛,不仅包括打印输出的纸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还包括了电算化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核算软件及其他相关财务软件程序等全套数据与文档资料。

(2)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方便查找,提高了数据处理和加工的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的集成化、综合化程度较高,各类各项数据之间的关联度也大幅提高,使得数据的查询方便快捷,同时对数据的收集、统计、整理和测算也可直接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大幅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时效。

(3)电算化会计档案对存储技术与条件要求很高

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广泛应用和存在,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存储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数据资料保存受存储时间、存储数据结构、存储介质质量、存储环境及存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很大,若保存不当很容易遭到破坏。

(4)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更高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大量会计数据都保存在相关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中,信息数据处理合成高度集中,加之数据的非法修改可不留痕迹,一旦遭到病毒侵袭或黑客等人为破坏,很容易造成系统瘫痪或数据外泄、毁损,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带来极大挑战。

(5)电算化会计档案对其管理人员素质与技能有更高要求

现代信息化财务集中核算形式下,高校会计电算化不断深入发展,生成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拓展,结构组成也愈发复杂和综合,相关管理人员只有在掌握丰富会计知识及熟悉了解财务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与管理技术以及扎实的档案管理技能等综合业务素质,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高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明确的管理和规划目标

传统会计档案构成单一且格式相对统一,管理工作比较容易,相关财务主管人员已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因此,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了解,没有明确的管理和规划目标,其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不到位,增加了相关工作的风险。

(二)原会计档案管理制度陈旧,与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脱节

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之传统会计档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其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基于传统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在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及目标等方面已无法适应电算化会计的需要,以致相关工作无所适从,内容不明、职责不清,给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开展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内容不完整,保管方式不统一

(1)没有明确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

没有明确哪些文件资料属于纸质档案或电子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也未明确,以致有些应打印输出或光盘备份的数据资料没有按照统一时间及时收集、立卷,造成会计档案的遗漏或丢失。

(2)没有明确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生成、制式、收集、整理的统一分类标准与方法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生成、制式、收集、整理没有统一的依据和标准,各时期的生成、收集、整理、保管方法与方式不一致,以致其会计信息所涵盖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不同,不便于查找、整理、存储及保管,同时也增加了不同时期之间会计数据比对的难度。

(3)没有及时保存不同版本的会计软件及相关电子数据与资料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时间越长,其财务软件与会计档案的版本就越多,在对会计软件升级后,没有及时存储升级前后不同版本的会计软件与其中的会计数据资料,并归档保存,致使在新升级的会计软件中无法调阅不同版本的会计数据档案,造成会计数据档案的不连续性,严重影响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正常使用。

(4)纸质档案及相应电子档案的生成及收集保管方式不同步、不统一

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纸质会计档案应与电子会计档案并存,但相关人员不清楚哪些会计档案必须要纸质保存、哪些会计档案必须光盘备份,造成纸质会计档案与电子会计档案的生成、收集、保管方式在相同或不同会计年度的连续时间段内前后不同步、不一致,大幅降低了会计档案数据的横向及纵向可比性。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1)电算化会计岗位内控制度不健全

会计电子数据平常是实时存储于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很容易被病毒攻击或人为修改,且不易留下痕迹,电算化会计岗位内控制度又不健全,使得会计电子数据生成环节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过大或重叠或空缺,相互之间无法有效牵制,加大了会计档案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甚至泄漏、遗失的风险。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流程以及其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

没有明确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流程或环节,相关部门与人员不清楚应办理哪些手续、经过哪些环节来完成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传递、收集、立卷、归档与保管等工作,以及自身在此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推诿扯皮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定期清理、销毁制度不规范

高校财务部门未按规定设置专门的财会档案管理机构,由财务人员兼任档案管理工作,为了自身查阅方便自行就地保存,所有财务人员均可自行查询拿取,不相容岗位没有完全分离,对应的岗位职责也没明确;多年来未及时将会计档案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保管,而且只归档,未按定期清理,以致会计档案毁损不能及时发现并修复,同时没有明确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年代久远已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也未定期鉴定后及时销毁,占用了大量的存放空间,极易发生霉变或丢失,增加了相关管理的工作量及成本。

(4)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查询、借阅制度不完善

没有建立严格的查询、借阅审批制度,没有履行必要的查询、借阅登记与归还查验等手续,不便于实时监控会计档案去向及明确相关人员责任,无法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

(五)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技术存在安全隐患

一方面,电算化会计软件系统升级换代加快,版本随之不断增多,不同版本的数据结构及其输入输出格式也不统一,以致电子档案存储结构与纸质档案形式各不相同,只能将其分开备份与打印输出,进一步加剧了会计档案管理的复杂程度与工作量。另一方面,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及素质不高,对档案管理与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的知识掌握不够,在相关管理细节及网络安全防范上工作不到位,这就造成电子数据很容易受到病毒攻击或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了工作错弊或失误及会计档案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三、高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改进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意识,明确管理和规划目标

加强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特性及相关管理法规制度的了解,充分认识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复杂性、综合性与重要性,增强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财务系统、电子档案及计算机信息等方面的知识水平与业务处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还需要根据时展的需要,对这一块人员要加大培训,以便他们所拥有的综合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要求;另外一方面应该制定相应的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其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确保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有序、依法进行。

(二)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立卷制度

明确规定统一纳入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的会计数据及文字资料的归档范围,并根据不同档案的性质统一勘定其归档时间,全面、及时地收集相应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予以统一整理、标示并立卷。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制度

①明确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生成、、制式、收集、整理的统一分类标准与方法,以使各时期的会计档案在生成至归档保管的方法与方式上保持统一,保证其会计信息体现的内容与方式前后一致,便于分类收集、整理、保管及实时查找与汇总处理。

②明确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纸质保存与光盘备份的关联方式与关联程度,协调统一两大类会计档案的同步管理,以保障电算化会计档案相关对应的一致性及其内容的完整性。

③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系统升级前后不同版本下会计软件及其会计数据资料的存储及保管的方式,并拟定最新升级系统调阅关联历史数据库的规则与方法,以保持不同年限会计数据信息的连续性与相关性。

(3)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定期备份、复核制度

建立统一的电算化会计数据AB备份与复核机制,明确备份的时间间隔、备份方式与数量、备份责任人、标示制式及保管方法等相关要素,并设立备查账簿予以登记,同时规定定期复核检查的内容、时限及修复方式等,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三)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内控制度

(1)健全电算化会计岗位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电算化会计岗位权限的管理,重新设定调整会计电子数据生成环节上个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与权限范围,按会计数据的重要性与机密程度建立分级调阅规则,建立多用户、分权限管理的层级约束机制,减少会计电子数据发生错漏与外泄的几率,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2)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流程,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权限

确立并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流程与环节,明确其各环节上应办理的各项手续及对应的相关部门与人员职责和权限,以便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以免遗漏关键控制点,增加电算化会计档案错漏或遗失的风险。

(3)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定期清理、销毁制度

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设置专门的财会档案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来保管电算化会计档案,并建立定期清理、销毁制度,及时全面了解会计档案的保存状态,对已发现毁损的会计档案要及时恰当修复,对已超出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应请专业人员依法履行鉴定程序,对于符合销毁规定的会计档案编制销毁清册并依法定程序及方式进行销毁,对于保管期限已满但涉及未清债权债务和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则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重新立卷,并在所属相关销毁清册备注栏内及相关保管清册栏内予以标示注明。

(4)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查询、借阅制度

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查询、借阅审批制度,明确规定学校内部各级部门与人员查询、借阅会计档案的必须填写会计档案的查询、借阅申请表并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字加盖财务部门公章后方可办理相关查询、借阅登记手续;明确规定外单位查询、借阅会计档案的必须开具单位介绍信及证明并出示相关证件,与填写的会计档案查询、借阅申请表一并交由学校主管领导及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字加盖学校公章后方可办理相关查询、借阅登记手续;同时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做好上述查询、接阅资料的实时跟进及借还查验等后续工作。对不符合规定的查询、借阅事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办理。

(四)提升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技术,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整合优化信息系统

逐步转变提升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技术,不断增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与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的综合业务能力,加大各项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引入现代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将会计档案管理的全过程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整合优化信息系统资源配置,建立集会计档案的信息采集、自动分类、编辑统计、归档标识、立卷存储、分期保管及查询、借阅与清理、鉴定、销毁等业务于一体的数字化系统,实现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及同步升级,并依据“集中管理,分权调阅”的原则,构建会计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以期适应现代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8篇:财会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档案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1日

在现代管理理念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视财务档案的管理,并对财务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缺乏对财务档案的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相关要求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财务档案管理效率不高。甚至有些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加强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财务档案管理的科学策略。研究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问题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而且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一)财务档案的收集。接收财务档案是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基础环节。并且,企业财务档案的接收会影响到后期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因此,企业应对规定财务档案的接收程序和接收规范进行明确,确保企业财务档案接收的有效性。另外,企业应积极搜集与企业财务档案相关的资料,增强企业财务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后期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此,企业在接收财务档案的过程中应明确财务档案的数量、名称和编号,并对每一卷财务档案进行核对。并且在核对之后,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应在短时间内对财务档案进行整理并搬运上架。

(二)财务档案的整理。企业财务档案的整理主要包括分类、立卷、排列和编目。首先,分类主要根据财务档案的名称和类别进行归档,确保财务档案没有遗漏。并且,财务档案的分类应该按照财务档案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分类,保证各项财务档案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进而形成严密的财务档案体系;其次,立卷主要指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在坚持立卷基础上,保证档案之间的联系性和完整性,将财务档案装订成册,便于以后查找;再次,排列主要指对财务档案按照类型、年份、保管期限等进行顺序排列,重视财务档案的清晰度和美观性;最后,编目主要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规定对财务档案进行编号和装订,并将财务档案按照编号进行固定,之后登记财务档案的案卷目录。

(三)财务档案的保管。财务档案的保管主要包括清洁、装订和保存工作。首先,清洁主要指对财务档案和档案盛放容具进行消毒,尽可能彻底杀菌,保证财务档案处于一个清洁的环境中;其次,装订主要指采用多种类型和规格的装具对财务档案进行装订。为此,企业应根据财务档案的外形尺寸制定多种类型的档案盛放工具,并制作档案的封面、卷背、目录等。另外,企业应建立财务档案的检索目录、总账和分账,为档案查找提供方便;最后,企业应在档案室放置防虫药品、吸潮物品等,并定期打扫档案室卫生,确保档案保存的安全性。

(四)财务档案的利用。财务档案的利用主要包括基础性利用和针对性利用。基础性利用主要指财务档案信息资源调查、数据提供、解决经济纠纷、资料需求调查等工作对财务档案的利用。针对性利用主要指企业在外部竞争和企业反倾销诉讼等过程中对财务档案的利用。

(五)财务档案的鉴定和销毁。大多数企业都会定期对财务档案进行鉴定并对达到保存期限的财务档案进行销毁。而企业财务档案的鉴定和销毁需要有企业的财务领导人员带头组成专门的工作小组,检查需要鉴定档案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并且,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保存仍有经济纠纷或债务纠纷的财务档案。最后,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档案鉴定结果对需要销毁的档案建立销毁清册并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之后将需要销毁的档案送到销毁单位,由销毁单位进行销毁并永久保存销毁清册。

二、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管理问题。首先,部分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财务档案意识不高,尤其对信息化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趋势认识不足,缺乏信息化的财务档案管理方式。另外,部分企业领导人员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运行发展,缺乏对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没有制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规范和制度,严重影响财务档案管理规范化发展;其次,部分企业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尤其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发展趋势下,很多企业都没有及时转变财务档案管理模式,缺乏与企业信息化发展相配套的财务档案管理机制,导致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章法可循;再次,部分企业的财务档案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不够完善,没有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开展工作。例如,企业财务档案立卷填制不仔细、档案归档不够完整、档案没有进行定期销毁等;最后,部分企业财务档案保管模式十分落后,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保管和纸质保管的方式,财务档案保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二)档案利用问题。首先,部分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财务档案利用的客观认识,认为财务档案主要指为了行政检查和外部审计而开展的,无法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不重视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另外,还有些企业缺乏对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的认识,不了解现代化的信息数据和信息媒介,财务档案的利用效率不高;其次,部分财务管理部门过度强调财务档案的保密工作,要求财务档案的利用必须经过企业领导人员书面批准。并且,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档案只能由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查阅,保密措施十分到位。但是,这种过度保密会将很多档案使用者拒之门外,严重影响档案利用效率的提升;最后,企业财务档案利用方式单一。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档案都在档案室保存着,档案利用需要跟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并且,档案查找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单一的人工措施无法满足档案利用的需求。

(三)管理人员问题。首先,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部分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先进管理知识和财务档案管理技能的学习,无法胜任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并且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部分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信息技能,无法适应信息化的财务档案管理,业务素质有待提升;其次,部分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着一定的职业道德问题。有些企业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在岗工作中缺乏诚信意识,没有做到廉洁自律,利用工作岗位之便伪造或篡改档案数据,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建议

(一)完善财务档案的基本管理。首先,企业应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使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企业应重视对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积极制定财务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真正落实财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我们还应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高度,增强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如,企业财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根据我国财务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积极完善原有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的漏洞,明确财务档案管理各部门的管理责任和管理目标,确保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再次,企业应积极规范财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明确财务档案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增强财务档案立卷、归档和销毁的规范性;最后,企业应促进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财务档案管理过程中,积极购置设施完备的信息化设备,加强互联网通信建设,引进信息化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二)提高财务档案利用效率。首先,企业财务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树立服务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为普通群众服务上,建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财务档案利用体系。并且,企业针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务档案要充分考虑财务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其次,企业财务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更新服务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为此,企业财务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口头咨询、电话咨询、书面咨询、网络咨询等多样化的财务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在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的同时提升档案的利用程度。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首先,企业应不断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加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对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财务档案知识的学习,完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使财务档案管理人员深入了解管理工作要求和操作程序。并且,企业应组织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实践,不断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鼓励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运用现代化管理技能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其次,企业应结合财务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对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不断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违规操作情况的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艳敏.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3.Z2.

[2]黄宏杰.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第9篇:财会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档案管理 财务管理 企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不断提升财务档案管理水平是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事业单位得以发展的内在保障。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经济支持,资金环节的畅通和相关数据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规范财务档案管理,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一、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内容

1.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第一,资金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凭证,如账目记录凭证、会计资金汇总凭证等。第二,财务报表。第三,会计账目,包括资金流通情况、固定资产内容等。第四,银行存款对账单以及会计档案等。第五,电子档案记录。第六,财务电子档案数据升级的相关数据存档和备份文件。第七,财务相关数据的维护记录本。第八,相关设备设施。第九,审核后的会计档案。第十,与企事业单位相关的财务管理资料和数据。

2.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首先,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提升企事业单位对内部经济业务的掌握程度,不断完善财务工作,并加强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记录科学性。其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更是有效解决经济行为造成的经济纠纷的主要依据,有利于促进企事业单位在良好稳定的环境下发展。最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加强更是国家进行经济政策决策的重要基础数据参考依据。

二、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认识水平不足,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对管理进行服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种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等相关信息进行保存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认知,造成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足,工作业务繁重而效率低下的局面。另外,管理上不被重视造成员工对财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往往也不积极,管理意识淡薄,以致部分财务档案缺失、损毁。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不够

三、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主要举措

1.加强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理性认知。第一,财务档案管理认知水平的提高需要进行综合方面的宣传与引导,企事业单位中应当积极开展针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学习与探讨,对财务档案管理的有效利用以及再利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与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们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学习,自觉接受财务档案管理问题方面的学习。第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应当充分分清主次,相关部门也应当充分创造条件配合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效率。

2.实现财务档案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能力提升。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适时开展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与指导,目的是为了促进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奖励机制,对从事该项工作业务能力突出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进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相应的监督管理的开展能够提高其档案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尽量减少疏忽,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的可利用价值。

3.财务档案管理机构建设充分加强。在进行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财务档案管理机构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的信息量非常大,只有形成合理的工作思路,建立相应的机构环节才能真正做到管理效能提升。

4.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的电算化系统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财务管理数据构件信息化,并实现高效的信息建设。加强库房建设也是确保财务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的关键,企事业单位需要考虑到财务档案存档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建设其能够支持不同类型档案存储的库房,纸质财务档案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库房干燥度和通风工作的重视,而移动硬盘等技术型数据存储设备要求企事业单位加强对其的技术管理。

综上所述,要实现高效的财务档案管理,只有不断地推进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建设以及深挖资源利用功能,才能真正做到企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