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科研范文

农业科研精选(九篇)

农业科研

第1篇:农业科研范文

农业科研院属企业对农业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带头和推动作用,在弥补所在科研院财政收人不足、提高科研人员收人和促进科技成果转达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般具有以下特点:l)投资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投资收益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弱;2)投资主体单一,大多为国有独资企业或控股企业;3)经营管理者多数为兼职的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高层次专职的经济管理人才匾乏,对本领域的技术了解较多,但对经营管理、财务成本核算等知识相对不足。

2农业科研院属企业潜在风险

2.1农业科研院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我国将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要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监督制约,尤其是董事会要能充分发挥作用。但是,相当一部分科技开发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并没有按规范进行运作,还没有真正形成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很不完善。

2.2产权归属不清,连带责任风险大一些农业科研单位在“非转经”的过程中,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投资方和经营方往往为实际的同一主体,科研院属企业法人代表,总经理基本由投资研究所主要负责人兼任,致使实际出资人虚位,投资监管责任不明,对资产的经营行为缺乏监督约束,造成了虽然有人经营使用国有资产,而无人向经营者追索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的弊端。

2.3关联交易复杂,成本核算不准确科研院属企业投资方和技术依托单位往往都是同一单位,利润和投资收益混淆,企业保值增值责任主体不清。一方面应该由企业承担的相关费用没有正常纳人企业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一些与企业取得收人无关的成本费用在企业支出,企业的经营利润以各种不同的关联交易形式返回给其投资单位或主管单位。

3农业科研院属企业潜在风险原因分析

3.1认识上的误区农业科研院属企业基本属于国家投资,科研单位产权管理意识和成本效益观念比较淡薄。

3.2体制上的障碍多头监管但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缺乏统一的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监管不力。名义上,农业科研院属企业监管部门很多,外部有国资委、财政和税务审计等部门,内部还有主管单位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内审等,但实际上,每个部门的监管职责并不明确,责任意识淡薄造成了监管乏力。

3.3内控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足(理解偏差),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或财务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有的把内控制度等同于内部管理制度,强调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控制,忽视了内部控制的整体协调。

4加强对农业科研企业院属企业监管的途径和方法

4.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建立,其关键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而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之上的,当前,我国国有产权改革的核心问题应着眼于解决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将政府职能从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剥离出去,将资产委托给能完全以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机构来运营。所以最根本的是真正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和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

4.2创新财务管理机制加强成本控制,成本管理应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根据生产经营规模科学、合理测算各项目标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在建立目标成本的前提下,通过建章立制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生产岗位。

4.3强化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将企业负责人的年度目标考核与任期目标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兼顾,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任免相挂钩。

第2篇:农业科研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工作绩效管理

1 关于科研绩效管理的理解与认识

科研管理工作大到行业管理,小到具体的单位内部管理,都是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基本特征的部门管理,从属于公共服务部门的一个部分,以提供管理和服务为目标,具有社会公益特点。

绩效,又称生产力、业绩、作为等,指的是行为主体的工作和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者产生的积极效果,是对资源投入-产出行为效益的评价。针对农业科研工作来说,具体到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就是通过科研组织系统整合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从全方位对科研工作绩效进行监控、行为改进和评估,它主体功能是评估、衡量、追踪,主要作用表现在:(1)对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责任落实;(2)承担工作利害关系人的期望;(3)科技成果、工作结果导向的强调;(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需要;(5)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6)有效的管理工具与工作改进。

从管理学来讲,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实现过程,管理学界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和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而发展完善。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动态的改进公共绩效果的管理方式,在科研单位内部它以单位的整体绩效为分析单元,更加强调结果导向、战略管理与系统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益和业绩、明确管理职责和任务,强化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优化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

2 当前我国科研工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管理理念和实践,在我国不少地区、单位进行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在农业科研单位中,绩效管理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不够完备,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研工作的产出难以量化,运行的成本缺乏可比性

农业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受环境因素干扰较为严重的工作,特别是科研项目来源多元化、考核指标的多元化、考核过程的复杂化、科研工作量化的复杂性、考评标准的多元化等等,都决定了科研工作难以以正确测量技术进行度量或者量化。不同的项目来源责任方对项目绩效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类项目之间目标考核的差异较为明显,而对同类项目之间科研产出也难尽相同,不可类比。农业科研工作包括农业科研项目既要注重实效性又要注重时效性,更多地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更关注社会效益,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运算问题,因而无法取得比较可靠的比较成本和收益数据,在绩效评价上造成困难。

(2)绩效管理项目目标缺乏准确性

在公共部门的管理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绩效管理项目目标都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众多的公共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都包含着许多价值判断和政治因素,难以以数量或者正确定量定性表达,在社会成员中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或者评价尺度,甚至在项目指标的设计上有一些长官意志,缺乏科学依据,与实际脱节;甚至在一些竞争性项目的申请上,申请者之间对同一项目的实施结果和效果相互攀比。而从公共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农业科研工作的管理部门更多地愿意把管理目标、工作目标用文字性语言修饰完满、表述含糊,这样为避免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寻求突破口。

由于农业行业和产业的特殊性和特殊地位,农业科研不仅仅涉及农业生产活动,也涉及到农业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是一项涉及民生和社会长久稳定发展的公共事业。因此在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目标中涉及众多内容,在科研工作具体的管理和执行实践中,同一类农业科研项目之间考核指标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很难确定一致。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有一定的特殊性,农业科研既需要实验室工作,又需要更多地田间实验实践等等,因而农业科研工作的运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难确定性,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实施刚性管理制度,更多地需要弹性和柔性管理。

(3)理论和实践不足

从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的实践来看,从参与绩效评价的研究者本身讲,要求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如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行政学、法学等,对研究人才的要求很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

从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运行来看,特别是现实国情的制约、体制和传统作风的影响,使得对绩效管理的研究难、见效慢,同时绩效评价过多地带有行政色彩,也使得绩效评价与一般工作考核差异不大。其次,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特别是科研项目更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种效益的测算标准、方法还不健全和科学,从而使得农业科研工作的绩效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第三,绩效评价针对的测评群体都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知群体,在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整合的量化行为标准,对人才考核的标准在不同的项目、工作领域不同。第四,在具体实践方面,我国开展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薄弱,绩效管理较多地停留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在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受到局限,也使得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和完善。

3 完善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积极培育绩效管理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工作推行绩效管理之所以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主管部门和单位组织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绩效管理是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发育良好的公共管理的土壤之中,也植根于社会这一更大的土壤之中。

农业科研绩效管理涉及面广、宽泛,我国的绩效管理要能够健康发展,并迎头赶上国外先行国家的水平,现在就需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研工作的得失成败,要审时度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善于抓住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加强农业科研绩效管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要增加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遵循农业科研工作规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单位内部组织文化建设,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在提供绩效管理全面质量,积极改变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考评制度,不断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合理公平的环境,建立“以人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责任性、回应性、公平性、节约性、高效性为基本特征,积极推进科研工作绩效管理工作。

第3篇:农业科研范文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影响因素;建议

1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发展的成效

近年来,河南省逐步探索研究了良种推广、科技入户、创建高产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对农村购置农机的补贴金额呈现连年递增的趋势。实施科技人员下乡指导政策,提倡土地集约化管理,鼓励大企业家回乡承包土地,对种粮大户提供补贴。加强乡镇农业科技服务站点的建设,加大农业推广人员的队伍,在河南省内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农民种田,组织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将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去。例如,我所看到过的汝州的益人实业公司,首先通过在农村承包农民的土地,然后再对土地进行划方圈整,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种植,公司负责种植、灌溉、喷洒农药、农收等全部工作,最后收获之后根据每家的土地面积进行平均分配,农民也可以将粮食存入该企业的粮食银行,该企业会给出一定的利息,当然也可以根据农民的意愿直接分钱或者分粮食。这可以成为农业科技服务发展的一种模式。

2影响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发展的因素

2.1农业科技投入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

对农业科技资金投入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目前我省在农业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量较少,一是省级的农业科研项目仅投资几万元,最多的农业招标项目也就投资十几万,在农业科研方面投资太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仅仅依靠政府的投资完全不能快速的服务于农业的发展,在加之社会涉农企业发展不完善。二是对基层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投资不足,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目前河南省县、乡两级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人员纳入事业单位,有固定的工资来源,但是农技推广服务的费用却没有纳入预算,造成两级的人员没有农业科技科研经费,促成推广服务人员的浪费,制约了推广服务工作的进展,再加之部分的推广服务站点设施陈旧、设备老化、没有试验基地等原因,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只能通过亲身传教推广农业技术,这种服务模式相对太低,使得农业科技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2.2农民科技素质较低,运用农业技术能力有限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大部分的农民都是科技素质较低不能够快速地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使农业科技推广推广人员很难进行科技服务,农村劳动力中,没有受过教育的占5.2%,受过小学教育的占22.5%,受过中等教育初中、高中毕业的分别占60.4%、10.7%,可以得知,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的劳动力比重为80.1%,农民的素质较低。科技需求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再之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新技术培训跟不上,导致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的速度和规模。目前,河南农村受培训教育的农民只有16.7%,其中政府组织、企业组织、自愿参加培训的人数分别占总培训人数的24.3%、18.5%和37.2%,可见目前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依然不足。

2.3农业科技服务专业化人才少

统计表明河南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凭的有6398人,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930人,而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的比例更低。这么的科技人才远不能满足河南省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导致农业技术人才更加缺乏。还有就是有的人接受过农业科技的专业化培训,但是却从事了其他工作,并且原来的从事农业科技研发的人员年纪相对较大,对新的知识接受速度不快,从而导致了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欠缺现象。

2.4不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对农业的进步起重要作用,能够引导农民接受和使用农业科技,促进粮食的增产。由于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一直以来都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在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方面政府投资较少,要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政府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省内的科研所和农业院校的农业实验室,都应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投资,对此提供全方面的资金支持。但是我省目前的状况是政府对这些农业科研示范基地不重视,农业科研所或者高校的农业实验基地,大多数是自己建设、依靠自己的科研项目、成果奖金、科研经费等维持运转,政府没有提供资金支持,所以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规模太小不能引起重视,进而没有说服力,并且质量不能得到保障,所以起到带动和示范的效果。

3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的政策建议

3.1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一是政府投入,政府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投资力度,设置专项专款,鼓励科研人员研发和推广服务工作,二是社会融资,鼓励社会大企业投资农业科技,创建涉农企业或者农村合作社,对从事研发或者推广的社会个体进行无息或者低利息贷款。

3.2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机制

为了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政府要发动我省的各种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积极参与,首先要利用好我省的农业科研所,对其科研所的工作人员提供资金支持,让其尽力研发新的品种或者新的农业技术,其次要充分利用好高校研发的农业科技成果,要完成农业高校实验室和政府农业科技服务站点的紧密对接,这样就能够充分地利用高校实验室研发出来的成果。最后要利用社会上的涉农企业,农业服务公司、农业专业化协会、农业大户等提供的工业服务。增加农业推广人员的进村服务率,只有做到科技成果推广给农民,农民接受使用了才是做到了农业科技服务的完善。

3.3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省农民获得的农业科技主要是还是来源于县、乡两级的农技推广人员。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水平。一是利用好河南农业科研机构、高等教学的人才优势,对农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二是设置农技推广人员从业证书,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必须拥有农技证书,考试要有针对性,内容要符合实际的需要,选择出具有较高农业技术基础的人员;三是组织大学生下乡支农,在农业院校宣传农业推广工作的优势,吸引大学生对从事农业推广的兴趣,帮助大学生在地头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指导农民应用农业科技。

3.4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

农业科技在农业方面推广是否顺利主要在于农民科技素质的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大小,首先政府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要改变我省依靠农业推广人员进行农技推广的单一情况,要利用农业院校的资源,进行宣传推广。一是应用技术示范村的带动作用,以及组织农业推广人员下乡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等模式,实现对农业科技骨干人才得培养;二是注意推广方法的改变应该通俗易懂让农民懂得需要掌握的农业科技,方便在农业方面应用;三是全省各种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社。专业技术企业等积极参与,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提高我省农业科技推广的途径,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进而使农民增产增收。

4结语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科研成果的载体,一方面要加大农业技术的研发,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重视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农民的科技素质,充分利用农业科研机构的资源,对农民进行农业科研培训使其应用农业科技从而推进我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朝娜.新农村建设中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1.

[2]原白云.河南省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1).

[3]赵朝娜.新农村建设中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09).

[4]李小燕,王慧芳.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发展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6(11).

[5]杨丽.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05).

第4篇:农业科研范文

【关键词】农业 科研管理 创新

一、农业科研管理创新的意义

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下,为达到组织的目标,对组织所能支配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过程,而创新则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农业科研管理创新,从广义上讲,主要是指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从狭义上讲,则是农业科研日常管理方法和制度的创新。(本文所要讨论的农业科研管理创新主要是指后者。)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我国科研机构行政化和科研管理行政化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一方面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对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实行机械化管理,另一方面存在着“重成果,轻转换”,导致科技成果转换水平低、市场意识和知识产权观念淡漠,这些都严重阻碍和制约了科研人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影响了农业科研创新的整体水平。因此,科研管理创新即是适应科技创新的客观需要,又是推动和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客观需要。

二、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在宏观上,主要是通过政府行政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行政命令、计划任务的方式来完成,在微观上,则主要是通过农业科研单位的具体职能部门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和操作。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的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集中体现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科研设备、技术力量、研究经费等科研资源部门所有、各为所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资源整合共享的良性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仍是上级固定拨款,不少科技人员为了立项而一味迎合立项部门或专家的口味,脱离实际地申报项目;在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能定位上存在着科研和推广脱节、科研管理工作和日常事务工作混叠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以我市为例,安康市农科所作为全市唯一一所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及土壤、农业生态、作物栽培与耕作研究、植物保护、植物遗传育种等相关社会服务工作,科研管理日常工作由农业科研管理科负责。但从前几年的工作运行情况来看,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受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限制,科研管理科除了负责科研管理日常工作,还承担着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人手少、工作量大、职能划分不清的矛盾,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是各项目课题的计划任务,由单位直接下达到课题组或个人,但对于科研过程中的日常管理没有形成有力的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科研管理工作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没有真正参与到科研工作的具体过程。

三是各类项目课题大多存在申报评审复杂、资金资助少、实施时间短等问题,甚至一些项目实施时间只有一年,使科研人员疲于应付申报、总结、验收,却没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科研,增加了科研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安康市农科所在农业科研管理创新上的几点做法

实践证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农业科研的创新体系,形成农业科研管理的有效合力。2010年以来,安康市农科所新一届领导班子积极创新科研管理工作理念,围绕“重科研、强开发、抓项目、促发展,结合业务抓创收”的思路,在科研管理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1.创新科研管理意识

打破以往单一守旧的工作思路,注重管理思维创新,把创新工作理念作为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根本。通过走出去向先进单位参观学习,请进来让知名专家教授讲课,派出去让科研骨干进行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丰富科研管理人员对于管理策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认识,营造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思想氛围。

2.创新科研管理机制

一是大力实施科研人才培养计划,对于有成就的老专家采用延迟退休或返聘等办法,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和他们结对子,搞项目,同时,将新引进的6名研究生安排到重点课题,通过压担子、交任务的形式,进行重点培养,通过老专家的传、帮、带,实现科研人才队伍梯级化结构。二是规范健全了科研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成立了考核办,出台了涉及了各个课题、管理科室的考核规章制度,使科研管理工作对课题和个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既便于执行,又利于监督,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对科研经费进行绩效化管理,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专项管理,按照计划任务实行专款专用,根据科研进度进行专项划拨,保证了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四是建立科研管理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年轻人申报课题,设立本所课题、自选课题,对在中、省核心期刊和学报级刊物发表的论文实行补贴制度,对在部级刊物发表,版面费在2000元以内含2000元的全额报销版面费;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其它论文,报销版面费的50%内部刊物,公开发表刊物的增刊、专刊不计其内;出版的专著署本单位名称的,报销其书号费的50%。

第5篇:农业科研范文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风险

一、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特点

(一)科研项目经费来源的多样性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经费来源趋于多样性,多层次性,例如共同承担着来自地市级、省市主管部门以及国务院部委等专项科研经费项目等。另一方面,若按照类别分析,科研项目可分为公益性行业转向、国际科技计划、省级科技技术、市级科技计划以及发改委项目等等,不同来源和类别的科研项目在经费管理的要求上也呈现不同。

(二)科研项目经费下达的矛盾性

随着科研项目朝着国库集中支付趋势发展,因此通过国库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比重也越来越高,但国库资金的科研项目经费支付一半采取直接支付形式,可以采取财政授权支付的比例相对较少,一般只占据当年下达经费的30%。由于我国农业科研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着跨季节、跨年度的明显特点,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资金必须需要垫支,这与国库集中支付不允许直接垫付资金存在矛盾性。另一方面,经国库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有着结转次数以及使用进度的要求,这就导致在科研项目经费下达后,存在突击花钱的现象。

(三)管理的领域半径从内部拓展到外部

在我国,单一化的农业科研单位无论是在研发技术上还是研发资源上都是有限的,近几年,为了解决这一研发问题,具备不同研发优势的科研单位已经开始进行共同合作,并申报科研项目,这种方法已经成为科研项目申报的主要力量。但同时,共同合作申报的科研项目在管理领域上已经由内部扩展到了外部,导致管理相对复杂和困难。

二、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分析

(一)项目经费管理不严,忽视高级人才的培养

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只是重视内部科研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从而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在一些农业科技单位中,企业虽然非常重视对高级人才的培养,但却忽视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这使得企业内部会计队伍人员结构和专业素养上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现状。此外,还有很多农业科研单位会计人员因缺乏经验,其在科研经费支出核算过程中,对宏观政策把握不准,无法有效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项目预算对经费支出进行控制,这就造成了科研单位内部支出账目混乱,项目经费管理不严,影响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

(二)缺乏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制度,影响财务决算的统一性

随着我国农业科研工作与经济发展和建设联系的日益紧密,科研经费的来源逐渐呈现多元化,例如来源国家政府的下拨经费、社会各界的横向科研经费等。但当前,我国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制度均是针对具体项科研项目制定的经费管理办法,缺乏一个统一的,对各类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适用的规范性,统领性管理制度。科研单位内的各类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无法匹配,造成资金管理和监督口径缺乏统一性,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科研单位无法用统一管理尺度衡量项目经费支出,这就给单位内部的经费管理和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财务分析缺乏可比性,财务信息缺乏准确性,不利于企业的科研项目决策。

(三)重项目立项论证,轻经费预算编制

我国很多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进行前,只关系如何有效、快速争取到科研项目经费,从而导致重项目立项论证,轻经费预算编制的现象发生。在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内,公司在申请科研项目研发立项时,在申报项目预算过程中要求科研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必须提交预算单,但因工作量大、时间紧,从客观因素上就导致了公司的科研人员无法按照本年预计实施内容对经费进行测算,而是对可能用到的科目之间按比例分摊进行经费预算编制,这就导致该公司项目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阻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忽视科研项目经费监督机制建设,缺乏管理约束力

我国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缺乏专门、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机制,甚至有的单位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就使得内部管理人员没有制度的约束而不能严格履行经费监管职责。有些项目下达部门虽然签订了协议,但缺乏管理约束力,使得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实施困难。

三、优化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统一管理理念

首先,统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理念。相关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并利用前期项目经费支出和应用情况,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为后面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提供数据参考,在科学的经费预算体制下,使科研项目活动顺利进行。科研经费管理者也要认识到,通过对科研经费实施管理,来达到对科研项目活动的监督,既能准确反映出项目实施的进度,又能杜绝项目舞弊现象;财务人员也要提升经费管理理念,主动加强对科研活动流程的了解,掌握科研人员对经费的需求度,转变由以往单纯的、机械的、被动式的经费核算,转为主动介入科研活动和项目经费拨出,使得财务信息对科研项目活动起到良好的指导、纠正作用,赋予经费鲜活、有效的生命力,也能在此过程中提升工作自信心,增强经费管理理念,并主动参与进去,为经费的有效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完善管理制度

农业科研单位还要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打破传统行政管理框架,例如,可以将单位内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制定到专门的科研项目组中,并明确每一个项目组的负责人和监督人,赋予每个人明确的职责权利,且科研项目组可以随着项目的结束和再次建设而改变。在科研项目实施期间,还应要求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到经费管理工作中,使所有流动资金和费用支出透明化,防止出现贪污现象。基于此,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约束单位人员的行为,提升所有者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有效整合三方资源,从而为经费管理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第6篇:农业科研范文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慢,技术推广难已成为制约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是科技成果得以转化,技术得到推广,农业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和促进农业上新台阶的首要途径,也是当前农业科技工作者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以各级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单轨制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机制,而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以来实行的则是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下的多途径、多部门和多项科技成果配套的多元化的转化运行机制。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方式、方法已不大适应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需求。为此,我们结合经济发展的现状、体制改革的实际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进行了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不同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科研+经营公司———院蔬菜研究所+杭州三叶蔬菜种苗公司 1•1 模式运行 杭州三叶蔬菜种苗公司是市农科院下属的集科研、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为一体的国有专业种子公司,成立于1990年。公司围绕蔬菜产业发展,以蔬菜研究所自主选育的新品种为重点,努力探索“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的科研示范和推广应用模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种子种苗工程,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叶”牌杭茄系列茄子和“采风”系列辣椒,自繁自育蔬菜品种20余个,为杭州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优良种子和优质服务。 2007年公司组织科技人员申报科技攻关项目、种子种苗工程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项,立项6项,到位资金52万元;引进萝卜、西兰花、春甘兰、辣椒、花椰菜、樱桃番茄等新品种30个,安排各类品种对比、观察试验6组,筛选出适合杭州市种植的新品种9个;在杭州本地和苏北等地建立成果转化基地(种子种苗基地)27hm2;在淳安、桐庐、建德、临安等地建立采风三号、杭茄一号、杭茄三号等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200hm2;以项目为基础,以品种为突破,以种子为抓手,以示范促应用,加快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 2006和2007年度,公司累计销售各类蔬菜良种28.4t,销售额318.7万元,良种推广应用面积25500hm2,产值175048.1万元,用种农户可增效97370.3万元;其中公司自产品种数量22.3t,占经营数量的78.5%,占销售额的90%以上。 1•2 适用范围 该模式适应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或产品的商业化推广和转化。推广和转化的范围不受行政区域和对象性质的限制,推广、转化的面积、范围、规模大小不定。 2 科研+农村专业合作社———院水产研究所+杭州天和水产合作社 2•1 模式运行 杭州天和水产合作社批准成立于2005年8月,目前有社员114家,联系农户200余家,社内有养殖池塘650hm2,涉及养殖面积达800hm2。拥有温室、大棚、环道、孵化池等配套齐全的虾苗、鱼类繁育设施,年可供虾苗3.5亿尾,普通鱼苗3.8亿尾,名优新特鱼苗2.0亿尾左右。 2005年杭州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将其列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基地,与合作社共同开展技术研究、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合作社成员原来以养殖四大家鱼、鲫鱼、鳊鱼、河蟹、罗氏沼虾、珍珠蚌、甲鱼等为主。开展合作后,水产所首先积极指导成员调整养殖品种,迅速推广引进开发的新品种。 水产所向合作社提供名优新特品种三角鲂、杂交太阳鱼、长吻、杂交鳢、翘嘴红、蒙古红、花、唇、丁、梭鲈等新品种20多个,并协助引进和开发新品种,如花鲈、湘云鲫、日本中华鳖等,目前合作社年养殖产量达2400t;其次帮助成员拓展养殖范围。 在提供优质苗种的同时,积极指导发展日本锦鲤、金鲫、朱纹锦等观赏鱼的养殖,现合作社年产日本锦鲤等观赏鱼500万尾以上,为合作社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第三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共同申报和编制了萧山区和杭州市的地方标准《无公害三角鲂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长吻生产技术规程》并在合作社内和其它养殖单位应用,使标准化无公害养殖技术迅速得到推广。第四是科研协作攻关。共同开展了《三角鲂高产健康养殖技术及示范》、《太阳鱼规模繁育及示范推广》、《长吻苗种繁育及产业化》、《观赏锦鲤引种及选育研究》等项目的科研协作和攻关,极大地促进了新品种、新模式的生产、开发能力,也为这些技术和成果的下一步推广、转化打下了基础。 2•2 适用范围 该模式适应于种(养)技术要求高,更新换代快,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或品种。通过合作,科研部门能较快、较好地完成科研任务,出成果,出技术;应用单位也提前介入,为科研成果和技术的推广、转化打下了基础,迅速使成果和技术在一定范围内率先转化应用,从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双方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3 科研+研究或推广项目———院蔬菜研究所菌种站+“利用桑枝条屑栽种食用菌”项目 3•1 模式运行 江、浙地区素有“丝绸之府”之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桑园面积大。以往每年春蚕饲养结束后,由于桑枝条的韧皮部较厚,既不是很好的燃料,也不易加工粉碎,因此往往有大量的桑枝条被丢弃田间、地头(杭州市15200hm2桑园每年修剪下来的桑枝条就达10万多吨),既影响农事操作,又污染环境。2005年浙江省及杭州市农技推广基金会同时将杭州市院蔬菜研究所菌种站“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研究列为资助项目。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以项目为抓手,开展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首先以桑枝粉碎机的研制为突破口,解决桑枝粉碎难的问题。由于桑枝条的粉碎一直沿用传统的杂木粉碎机进行,一天只能加工粉碎桑枝1000~1500kg;而且每隔20min必须更换一次刀片,刀片极易损坏,既严重制约了栽培规模的扩大,又给农户增加了生产成本。为此,课题组人员专门外出考察,并与机械制造企业联合开展桑枝粉碎机的研制工作。目前新研制的粉碎机每天可粉碎桑枝5000多公斤,已供应菇农使用30余台,深受欢迎。其次是以培训为基础,精选落实科技示范户。2007年分别在杭州市农科院、淳安县威坪镇、梓桐镇和建德市大同镇、梅城镇等地举办6期“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450余人次。在杭州市蚕桑主产区落实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科技示范户8个,栽培各类食用菌200多万袋,带动了近百户农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第三是狠抓菌种质量关,开展巡回技术指导。#p#分页标题#e# 菌种站首先确保了生产用原种的质量,2007年累计供应优质原种3000多瓶;同时在各菌包生产大户制作菌包阶段,到制作现场进行指导,使生产成品率达95%以上。在出菇管理阶段,除派专人赴各地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外,还进行蹲点服务,现场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受到了广大菇农的好评。 2007年在杭州地区淳安县、建德市、临安市、富阳市、桐庐县等的19个乡、镇示范、推广食用菌栽培384万袋(其中黑木耳137万袋、香菇90万袋、秀珍菇等157万袋),预计可采收鲜香菇480t、秀珍菇(姬菇、小白菇)550t、黑木耳85t(干),可新增产值1180万元,农民可增收570多万元。 3.2 适用范围 该模式适应于实用性可物化项目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推广。针对生产中的关键难题和制约瓶颈开展立项攻关并迅速推广和应用项目成果。应用覆盖面广,带动范围大,农民收益高。 4 科研+推广示范基地———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部级保护地草莓脱毒组培苗繁育推广示范基地 4•1 模式运行 1998年杭州市院引进试种草莓新品种“红颊”,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新品种认定。2007年种植面积达420hm2,占杭州市草莓栽培总面积的25%以上,并辐射到省内、外草莓产区示范种植70hm2。 为了加快“红颊”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我们以主栽区———建德市的部级保护地草莓脱毒组培苗繁育推广示范基地为示范点,致力于草莓良种三级繁育体系建设,从源头狠抓草莓种苗质量,以种苗促推广。由于莓农对组培苗缺乏认识,外加组培苗的价格偏高,莓农购买能力弱及不舍得成本投入,杭州市草莓种苗原来都是莓农自留自繁,导致种性退化、品质下降和产量、经济效益滑坡。为此,我们决定推行日本、欧美等众多草莓生产大国成功的经验———建立草莓良种三级繁育体系,在院本部建立原种苗圃,年繁原种种苗2.5万株以上;在推广示范基地建立一代苗繁育基地,2004~2007年共建立了157hm2的一代苗繁育基地,繁育了675万株的一代组培苗供繁殖用;最后将一代苗繁育基地繁育的二代子苗销售给莓农,从而促进了草莓组培子苗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同时注重抓示范工作,建设精品示范园,以示范促推广。通过扶持草莓栽培大户和育苗大户的形式,以提供组培原种苗、技术指导和帮助销售以及蹲点技术指导等形式建立育苗和高产栽培示范基地,累计建立了150hm2的优质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平均667m2产量1600kg,667m2产值1.4万元,667m2增收7053.6元,合计增效1622.328万元。 4•2 适用范围 该模式适应于实用性可物化项目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推广。以基地作为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转化平台,辐射指导和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点多,面广,量大,范围、面积和效益等都呈放射状逐级放大。 5 科研+科技培训、宣传———院科技处+科技培训、科普宣传 5•1 模式运行 科技培训和宣传是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始终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按照“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的要求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2007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4期,受训5906人(次);组织和参与综合性科技下乡和科普宣传6次,组织参加农产品安全、农业新技术宣传、展览4次,展出图板41块,发放资料50余种19300多份,科技书籍100余册,提供蔬菜新品种40余种1550多份,全年接受咨询50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学员的好评,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对各区、县(市)农技推广人员、种养大户、园区、龙头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等农技骨干的培训采用“请上来”方式,由院科技处负责举办全市性农业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以杭州市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市场信息、当前农业生产重点推广的新品种及先进实用技术等综合性内容为培训重点,增强他们指导农业生产和到生产第一线推广技术的本领。 2007年举办了全市蔬菜、食用菌、水产、新农村建设等内容培训班4期,培训377人次。对农民的培训则采用“走下去”方式,由院各专业所(中心)负责,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开展培训,主要是以单项实用技术为主,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水平。如通过举办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培训班,为杭州市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培养了22名技术骨干和一大批社员、菇农,2007年学员栽培高温型秀珍菇新菌株—“闽秀”143万袋,共计采收鲜菇560多吨,产值达400万元。 建德、余杭、淳安等地的学员通过培训,引进高温型珍稀食用菌新品种—金福菇31.2万袋,新增产值150万元,菇农增收50万元左右。 5•2 适用范围 该模式适应范围广,时间、空间跨度不一,培训内容、规模、对象及方式均可根据需要和情况随时调整。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科研+生产大户、科研+农业龙头企业、科研+农业生产公司(农产品出口公司)、科研+农村科技特派员等模式的农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探索,也取得了成功,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第7篇:农业科研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物资;物资管理

一、科研物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职责不清晰

研究室(课题组)负责人、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三者在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物资管理中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往往将研究室(课题组)负责人作为科研物资管理的责任主体,在科研物资采购、验收、登记、保管、领用等环节中,由研究室(课题组)一手包办。财务部门在财务报销时,为了达到形式合规,通常要求提供材料验收单和领用出库单,单据只流于形式,而缺乏对实物的有效监管。

(二)管理意识不到

1.项目执行过程缺乏管理意识/部分项目负责人错误的认为科研物资采购回来,顺利通过财务报销,与供货商结清货款后,科研物资就不需要管理了,管理意识缺乏,抵制库存账簿登记工作,导致了库存物资数量不详,从而重复、多次购买,形成浪费。尤其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量具用具,由于没有做好领用、归还登记手续,极易导致人为性丢失。2.项目结题验收后缺乏总结意识。目前大部分的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物资都是由研究室(课题组、项目)的负责人提出购料需求、采购并使用,项目或者课题任务完成后,只注重对研究结果、经费执行情况的总结及验收,对科研物资的管理和消耗、剩余等情况,缺乏相应的总结和分析,这极其不利于科研物资的综合利用和下段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账簿登记不规范

账簿登记是科研物资的数字化体现,是库存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农业科研单位中,由于科研人员专业性限制,缺乏统一、正规的财务培训,导致账簿登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主要表现为账簿信息不全;账簿登记不及时;库存数量不实;无物资领用记录等。例如:部分记录人员只是简单将到货物资按送货单顺序抄录在“进销存”台账中,错误的将“进销存”台账当做流水账记录本;由于缺乏有效的、及时的监管,部分记录人员通常都是一段时间或者月末统一次性记录物资入库情况;在物资领用过程中存在不登记,或者另行设立出库台账,导致无法结出准确的库存数量;可以多次、重复利用的量具用具通常采用一次性出库,缺乏领用记录,导致无法进行后续跟踪管理。

(四)制度制定不实际

近年来,财政部陆续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单位也陆续出台了科研物资相关的采购、管理、领用等管理制度。但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物资的现实特点限制,同一单位不同的研究团队或者课题组之间的物资特点各不相同,导致物资管理方式方法大相径庭。然而内控制度主要是由各管理职能部门起草制定并监督执行,缺少必要的调研和了解,虽按时完成了上级交代的内控建设任务,但是在制度执行时却变成了一纸空文,使得制度无法落地。

(五)实物管理不重视

部分项目负责人认为只要做好账簿登记,在单位内部审计或者科研项目审计的时候能够给出账簿记录就可以了,缺乏对实物的管理,从而将管理的目的变成了为了规范而规范,应付单位检查或审计。在研究室(课题组)内部实物物资混乱,无法做到账实相符。由于科研物资的特殊性,资产管理部门无法计入固定资产也未进行库存台账记录,从而导致大量科研物资游离在单位有效监管范围之外。鉴于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物资管理中存在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对策,以供参考。

二、科研物资管理改进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内部控制

农业科研单位可以明确研究室(课题组)为科研物资的采购、使用主体,主要负责物资采购和领用;资产管理部门为科研物资的实物保管主体,主要负责物资验收及库存账务登记;财务部门为科研物资的监管主体,主要负责物资盘点和账务核对。

(二)加强政策宣讲,提高管理意识

农业科研单位每年专用材料支出占比较大,而且项目经费通常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款无偿资助,但所有通过单位平台立项的科研项目所购买或形成的科研物资,均属于国有资产,而非研究室(课题组)或个人私产,资产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需加强政策宣讲,让所有经手人员需充分正确认识这一点。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充分发挥内部培训、案例分析、移动互联网等的作用,增强大家的法制观念和制度意识,从而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提高管理意识。

(三)增加财务培训,规范账簿登记

增加财务培训,购买或制定统一的“库存物资进销存”台账记录本。要求记录人员务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月度或年度终了,需要将所有的物资结出库存数量,和财务部门进行账账核对。

(四)细化管理制度,督导制度落实

首先,出台制度前,需要深入基层认真调研,集思广益仔细论证,要准确的分析每个环节的风险点,针对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科学制定制度,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其次要严格落实奖惩,正确引导和鼓励按制度办事,对责任履行不到位的进行追究问责。

(五)加强实物管理,确保账实相符

建立实物类资产信息数据平台,及时收集、更新物资库存变动情况;加强仓库环境监控,防治因管理不善导致的物资损失;实物管理部门应于月度或年度终了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确保库存物资数量准确、状态良好;财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库存物资进行抽盘或全盘,以达到账实相符,应于月度或年度终了对实物管理部门台账进行核对,实现账账相符。

三、结语

第8篇:农业科研范文

一、讲究科学性,贴近科技“前沿”,维护节目的严肃客观

科技节目的本身决定其更要讲究科学性,不论是介绍一种科技成果,还是讲述一项新发现,都必须做到准确、具体、客观,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贯彻节目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节目的权威性。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编播人员要有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严禁随意转发,节目编发过程中的每一句解说词、每一字都力求准确到位。另一方面,根据节目需要,向科委、科协、农科院和涉农部门的专家约稿,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作者队伍,并请这些专家教授作技术指导,避免把道听途说或伪科学东西传授给农民。与此同时,我们与农业科研部门建立紧密联系,让节目紧贴科技“前沿”。努力将他们最新研制的适合本地特点的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出来,把最新的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传播给农民。在农业科技推广宣传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握两点,即报道的新技术、新项目都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或经过科技人员反复实验的成果,尽最大限度地避免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风险。

二、增强实用性,贴近生产、生活,提高节目的使用价值

农业科技节目主要是为农民服务,不仅要具有可听性、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用性,让农民把通过广播学到的科技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此,我们在节目的编播过程中,因地(时)制宜,精心造题,根据每个季节农业生产和农民的需求,及时地向农民推介新技术新信息。在宣传过程中,我们时时注意对一些关键技术与信息的重复播发,因为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从节目播出农民接受到具体使用有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的过程。一项技术去年介绍了,并不等于农民就接受了,更不意味着就普遍使用了,今年适当时候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再次介绍,真正让农民听有所获,学有所用。沧州东部农村盐碱地多,地下水苦咸,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增收,如何开发利用盐碱地与苦咸水成为当地农民的迫切愿望。针对这种情况,前几年,我们适时组织人员精心采制并反复播发了《苦咸水淡化造福一方百姓》、《苦咸水里长出甜蘑菇》、《苦咸水水产养殖技术》等一系列节目,收到良好效果,激发了农民开发盐碱荒地,利用苦咸水搞养殖的热情。到目前,全市利用苦咸水养殖面积已超过10万亩。两组科技节目《苦咸水淡化造福一方百姓》和《苦咸水里长出甜蘑菇》也分别被评为河北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和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作者:张永红 单位:沧州广播电视台

第9篇:农业科研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实体、数字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275.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3.069

农业科研档案记载着科研院所的历史与今天,并将传承到未来。它记录了农业科研单位各个时期科研工作的存在与发展,包含科研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鉴定验收阶段、成果报奖以及推广应用阶段的文件材料和原始数据。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院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业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服务农业有着重要意义。

1 农业科研档案的重要作用

1.1 农业科研档案的继承作用

科研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借助前人的成果和研究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大量的科研档案。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创新,可避免重复性试验。重复研究,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物力、人力、资金和时间,借助于科研档案能够系统、客观、完整和连续地反映出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由此避免研究工作的重复。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农业科研档案较理想的管理模式。通过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档案管理,能使集中管理和利用有机结合,同时更有利于保护农业科研的知识产权,推进科研成果的交流、转化和应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农业科研档案的参考作用

一项科学研究有时候需要借鉴前人研究的经验与方法,而档案管理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提供开发利用。将两者加以结合,可以更好的为科研工作提供辅助参考作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使有关部门在农业决策时更具连续性、科学性。广大民众,也可以通过信息档案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保证农业的科学发展,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3 农业科研档案的凭证作用

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生产、应用推广等工作中产生的,它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保密性。当农业科研知识权属发生纠纷时,鉴定过程较为复杂,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很大难度。农业科研档案便成为保障产权保护有利的凭证,这也是档案生命力和价值的另一种彰显。

1.4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将传统的手工及集中建档变为微机建档和经常性建档,可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以便更有效地从事档案的收集、编研和建档工作;其次在档案采用上更方便快捷。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更便于科技人员根据档案管理权限自行查询,实现多次利用,提高农业科研的效率。

2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档案的实体管理

2.1 农业科研档案工作的库房和设施要求

档案的实体大多是由纸质、照片和光盘等磁性载体组成。为了增加保存时长,档案库房应做好温湿度控制和调节,并有防盗、防火、防腐、防光、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安全措施。照片和底片应放入专门的相片档案册,存放在背光暗处,避免阳光直射。光盘等磁性载体需要放入防磁柜中保存。

2.2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建章立制

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六个环节。按照不同环节,分别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以及档案安全防护制度、档案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等。

2.3 要把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评

要把农业科研档案工作列入本单位的发展计划,应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紧密结合。每年从本单位科研经费总额中划拨出一定数额作为科研档案工作经费。把农业科研档案工作与科研考评、绩效挂钩。

2.4 分设专职档案员和兼职档案员

专职档案员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和管理制度;及时提出对科研档案的管理要求;指导和监督单位的兼职档案员做好科研档案形成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负责本单位科研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组织鉴定、统计、开发利用等项业务工作;按有关规定做好科研档案移交工作等。《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实行由科研课题(项目)负责人主持立卷归档的责任制,由科研人员负责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归档工作。在各科研部门、课题组设立兼职档案员,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

3 新形势下建设数字信息化农业科研档案的措施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进步,农业科研资源的不断积累,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对于档案工作质量与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农业科研档案数字信息化的出现,一方面可以增加实体档案的保管时长,对于原始载体的档案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为科研人员的借阅提供了方便。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管理有利于避免查阅、归还过程的错漏,而且在查阅过程中后台管理也可提供时时统计,一定程度上为档案员的工作提供便捷。科研档案信息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3.1 农业科研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措施

3.1.1 建立各环节的规章制度,使数字信息化档案的管理有章可循 科研院所在建立数字信息化建设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技术规范。

3.1.2 配备基础设施 农业科研档案的数字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空调、加湿器、防磁柜、档案管理软件、缩微复印技术、OCR软件等。

3.1.3 选择管理系统 完成实体档案的数字化转化,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或研发一款管理软件对农业科研档案进行现代化保存、管理与统计、利用。

3.1.4 搭建两个平台 数字信息化档案具有开放的特点,可修改,易复制,能删除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了挑战。原始档案需要妥善保存,所以在建立数字信息网络化平台的同时,需要一个脱机保存平台。使农业科研档案可恢复,真实性、完整性不受到威胁。

3.1.5 建设两个数据库 分别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与档案全文数据库。根据查阅权限来设置可查阅内容。即可以达到农业科研档案的知识共享又可以保护农业科研档案中知识产权不受到侵犯。

3.2 农业科研档案的数字信息化建设方案

完整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流程包括案卷交接、档案整理、目录著录、档案扫描、图像处理、OCR文字识别、数字校对、数字质检、数据挂接、整理还原、案卷入库等环节。

4 结语

目前,部分档案管理基本上只是处于保管和利用状态,没有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所以,农业科研档案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完成社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根本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要求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培训,加强服务竞争意识,加快农业科研信息传播,促进科研发展。

农业科研档案记载了农业科研单位的历史沿革、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它具有查考价值、法律效应和凭证作用。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单位价值的体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在,农业科研档案正处于由传统实体管理向数字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数字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网络化管理利用是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秉承大胆创新勇于改革的精神,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科研院所提供更方便优质的服务,为农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 王宁平.科研档案管理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J].青海科技.2007,(3):79-80.

[2] 张汛.知识产权保护视角下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301-302.

[3]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OL.] http://wenku.baidu.

com/linkurl=_qqpGofBXX3hR2jRAEqWGfv_RjagLboGjx3pjyrjEaY3N1si_08g1xr153qqH0Et2nBqLdlZRFZdvUnIBzKzowuMvFaq34W1K0G2W1q87EC,2013-3-22.

[4] 赵艳.如何做好科研院所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3,(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