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范文

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精选(九篇)

企业工业设计中心

第1篇: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范文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也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不断推进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是促进传统制造产业改造升级,加速产业形态由“制造”向“智造”飞跃,使制造业全面融入产业分工体系并跻身高端价值链环节的迫切要求。但综观工业设计在我国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既有令人欢欣鼓舞的一面,又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福建省泉州市(以下简称泉州市)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的试点区,实体产业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工业设计产业却跟不上实体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泉州市工业设计产业推动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建立集群化、高端化、现代化的经济产业体系则成为促进泉州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1相关文献综述

工业设计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其起源于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对工业设计作了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多向度的品质、过程、服务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系统。工业设计产业作为一种知识集聚型产业,国外对此研究较早,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工业设计产业与政府关系分析。如Julier分析了政府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政策从单纯“为获得更高的利润而设计”转向强调设计技术。其二是产业发展的政策分析。如Saraf认为印度工业设计只所以具有全球竞争力,是由于印度拥有较好的独创思维技能,因此要努力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为好的产品设计申请专利及进行销售。国内对工业设计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是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如徐明亮认为工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是基于价值链的互动关系,工业设计服务主要是满足现代工业大生产的中间需求;其二是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许多学者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地方政府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状况、制约因素、发展路径等进行了研究。如唐啸对湖南省工业设计现状及发展战略及沈法、雷达对浙江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其三是工业设计产业政策创新研究。如侯茂章、胡琳娜等分析了我国工业设计产业政策的历史演变路径,认为政策的发展从单向政策向政策组合转变。郭雯引入政策网络的概念,从政策制定的角度诠释了工业设计服务业创新政策研究的新范式。其四是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评价研究。如王汉友运用波特钻石理论确定了影响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梁昌文、龚悦等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提出了工业设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对产业发展进行评估。其五是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如李天舒认为工业设计产业是与制造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新兴生产业,要把握工业设计研发方式、组织形式变化的环境创造。总之,目前国内外对工业设计产业的研究已经从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拓展,同时更加关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环境背景及发展趋势,也对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同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总结。但由于各区域自身的发展基础、发展方向和政府引导力度不同,因而工业设计产业在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和路径,为此总结不同地区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并制定了许多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及其措施,为把各个地区的工业设计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政府积极搭建工业产业发展平台,不断改造传统产业的落后项目,把培育与发展工业设计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问题,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设计企业,并在营造良好环境、鼓励自主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这无疑都是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产业还存在许多不足。下面以泉州市为例,具体分析一下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劣势。

2.1目前泉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优势

(1)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2013年,泉州市规模以上五大传统产业及五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2487.69亿元。2014年,泉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盈利4234家,占全部企业的97.8%,主营收入5512.6亿元,形成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生物医药、修船造船等5个新兴产业,初步建立起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雄厚基础及特色产业集群。制造业的不断壮大为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大量的市场需求。目前,泉州市有工业设计类企业500余家,全市多数工业企业已初步具备设计能力,设计范围涵盖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箱包伞具等多个领域。工业设计企业逐渐加大了与国外知名设计企业的联合对接,诸如辉煌水暖、南方路机已分别与德国Ipdd、Defortec设计公司达成深度合作。目前泉州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独立设计公司和工业企业内部设计机构为主体,工业设计工作室、自由设计师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格局。

(2)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泉州市依托工业设计园区、工业设计平台等积极促进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一批具有县域产业特色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区初具雏形,这些已成为区域性工业设计产业和成果转化的辐射中心,产业载体建设不断加快。发展中的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是福建省内目前唯一一家省级工业设计园区,园区入驻设计企业48家,引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研究所等29家设计机构,并与70家以上的本地制造企业实现设计服务对接。与此同时,包括福建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南安)基地、丰泽领SHOW天地创艺乐园、鲤城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等不同类型的工业设计园区也在加紧建设和营运中,目前工业设计企业已占入驻园区企业的40%以上,工业设计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逐渐显现。

(3)创意氛围日益浓厚。

目前泉州市相继成立了工业设计协会、泉州市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为工业设计与创意企业和人士提供交流、培训、合作等服务。持续举办“工业设计在行动”、“泉州市工业设计名师讲堂”、“工业设计辅导计划”等活动,通过案例示范、名师讲座、咨询辅导、创新产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转变发展理念,重视应用工业设计,拓展发展空间。鼓励企业整合内外部工业设计资源,提高企业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联合开展“校企设计工作坊”等活动,并通过举办富有县域特色的工业设计大赛,如:2013年“海峡杯”福建(晋江)工业设计大赛,海峡南安“成功杯”卫浴五金工业设计创新大赛等,不断激发设计意念,积极营造设计氛围,实现产学研的有效对接。

(4)设计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泉州市规模较大的企业大多已建立了产品研发机构和技术设计中心,部分企业的研发机构或技术中心还专门设置了外观设计部门。2013年,泉州市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5家(其中:部级工业设计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恒安集团、七匹狼、九牧厨卫、辉煌水暖、浔兴拉链等龙头制造企业纷纷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加大工业设计投入和研究。目前从企业研发活动来看,泉州市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或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07个,比2008年增长了116.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485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16件,分别比2008年增长771.1%和840.7%;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20.94%,比2008年提高1.55%。

(5)政策措施不断完善。

为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提升设计创新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泉州市积极推动工业设计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加大对工业设计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继2011年底在福建省内率先出台《推动泉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扶持政策后,2012年还举办了泉州市首届创意产业节,2014年又出台了《促进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九条措施》,以提升产业发展氛围。可以说,泉州市从扶持政策、财政资金、氛围营造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措施和服务内容,将市级工业设计专项发展资金从3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为工业设计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2目前泉州市工业设计产业的劣势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中小工业企业已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科技和设计创新的生力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就泉州市来说,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行业整体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泉州市现有专业工业设计企业或中心数量较少,规模不大。二是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后端薄弱。工业设计从市场研究、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环节的配套协作体系尚待完善,在产品结构、模型加工、工艺改进等方面与其他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公共服务不完善。中心城区专业园区和商业楼宇不多,成果展示、信息交流、公共技术、人才培训不足,供需对接服务缺乏。

(1)从制造业企业设计部门看,企业对工业设计价值的认识不够,工业设计投入总量不足。

工业设计所涵盖的范围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也包括对使用者的使用状况和环境对产品的使用分析。总体上看,泉州市企业对设计的认识仍不够清醒,大量的代工生产使企业不断丧失设计能力。从对213家纺织鞋服、机械设备、工艺制品等制造企业调查看,78%的企业内部设有设计中心或研发部门,85%的企业对工业设计缺乏全面的了解。同时,工业设计机构在企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不够明显,38%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没有工业设计部门的参与,工业设计的参与度不高。企业内部虽有设计部门,但53%的企业不仅缺乏专项资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设计师队伍。如从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看,R&D经费投入强度为0.62%,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0.22%。

(2)从专业工业设计企业看,工业设计企业总量低,工业设计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泉州市工业设计企业总体数量偏少,各种设计类企业500家,其中以“工业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为企业名称注册设计类企业约50家[15]25-26。2014年3月评选出的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5家,仅有一家是专业工业设计企业,其他设计机构仅仅设立在制造业企业内部。在对这些企业的调查了解中,85%设计公司是类似于工作室或者是以3~5名设计师为主的小型设计公司,其50%的年业务收入大都在200万元以下,且66%的设计公司还停留在造型设计的层次上,设计产品偏于低端,不能充分满足本地企业的需求。另外,由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设计师仅占4%左右,因此设计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同时受企业规模限制,资深设计师的招聘难度较大,在此状况下,为泉州市企业提供设计服务的机构大多来自厦门、杭州、上海等地,这对于一个产值千亿以上、有着五大传统和五大新兴制造业的泉州市来讲,远远难以形成支撑作用。

(3)从政策环境配套服务看,服务产业的功能尚不完善。

目前针对工业设计企业的相关配套服务还很不完善,无法满足中小设计创意企业对公共技术、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如在人才培训上,缺乏专门的实习基地及实践型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场所,难以满足企业设计研发的需要;在与制造产业设计需求和研发对接上,缺乏能够有效促进创新成果产生和实现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载体,造成研发与需求联系的断层,企业设计的价值难于充分发挥;在基地服务上,目前提供的主要是物业、餐饮等生活性基本服务,缺乏产业结构、产业人才方面的专业服务,要素资源的缺乏使得工业设计企业形成往临近厦门、福州等城市搬迁的意愿增加。在政府对工业设计的扶持资金投入上,2013年泉州市建立的专项工业设计基金,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尤其是中小工业设计企业难以申请此项基金,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促进泉州市设计产业的发展。

(4)从扶持政策影响效果看,专项资金的激励作用有待发挥。

从政策实际效果看,2014年泉州市政府出台的九项政策,有效期限仅为二年,易造成后续政策的断层。设立的专项资金已大幅提升,但财政资金划拨的渠道单一。部分用于奖励认定的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从2013年和2014年评定的企业看,其投向大多是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设计研发中心,对众多必须考虑生存问题的小微企业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有限。政府在专项资金的运用上,仍是参照以往拨付或奖励方式,没能广泛利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因而难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小微企业由于缺乏固定人员跟踪专项资金申请,而使其科研项目不足。在对高层次工业设计人才的支持上,政府侧重于创业信贷帮扶,对中长期的工业设计人才培训和培养缺乏科学的规划与引导。在对政府科研资金的申请上,由于政府部门未明确告知其流程与期限,使企业产生畏难情绪,申请意愿和动力不足。

3进一步推动泉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措施

通过对泉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泉州市工业设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与扶持及企业自身的努力,以促进泉州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其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政府应通过设立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有关工业设计基础性、前瞻性、通用性的重大研究课题。鼓励企业将工业设计融入自主创新体系中,推动产品研发和工业设计有机结合,实现科技创新与工业设计同步进行。加大对工业设计产业,特别是对中小微设计公司、中小微企业设计工作的扶持力度,将经认定的工业设计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资助范围内。构建适合工业设计创新与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化进程。对创造工业设计成果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着力打造新的工业设计品牌。

(2)创新政策引导机制。

通过设立工业设计产业专家团和工业设计专家库,为政府部门制定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具体措施。尽快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准确反映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动态。注重引导创新要素向工业设计机构集中,鼓励制造企业加大设计研发投入和专业人才储备。进一步引导工业设计部门从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设计中心,提升制造企业的专业设计能力和水平。将工业设计投入作为企业技术中心评定的重要指标和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标准之一。在新产品登记过程中,将产品的功能研发、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等设计水平作为新产品评审的条件之一,突出设计创新水平在新产品研发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3)发挥行业组织优势。

要加快推进创意设计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建设,促进行业自律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为依托,广聚设计创新资源,形成多层次、专业化、社会化、常态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社会组织提供行业信息资讯以及开展设计对接、宣传推广、人才培训、成果展示、高端论坛等服务活动。用好用足各种工业设计社会资源,发挥和整合泉州工业设计协会和泉州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优势,努力联系相关工业设计资源和工业设计机构,构架各级政府与工业设计业沟通的桥梁。处理好工业设计协会与其他协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共同促进泉州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工业设计与各县特色产业相结合,提高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能力。

(4)完善投融资机制。

通过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工业设计项目融资渠道,鼓励并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向与制造业相关的工业设计产业;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设计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开展对工业设计企业的风险投资业务及购买业务;鼓励商业银行、典当企业等金融机构面向制造业工业设计企业,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优势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宽抵、质押品范围,创新金融产品,并给予行业信贷支持;鼓励信用担保机构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企业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等相关政策。

(5)培养设计人才队伍。

通过建设、招聘和集聚一批工业设计专门人才,特别是国内外专业人才,提升工业设计产业的内生动力和辐射能力。建设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心,鼓励高校、职业院校、研究机构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对接,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有选择性地设立与设计业相关的学科,支持院校与制造业企业联合建设工业设计产业实训基地和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心,加快培育制造业工业设计紧缺人才。完善工业设计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开展工业设计人才的交流,并在向国外输送人才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注重引进海外专业工业设计人才。教育、组织等部门可优先对工业设计人才进行海外培训、对于海外专家的工业设计研发和交流活动给予立项、资助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6)优化工业设计发展环境。

第2篇: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范文

1987年10月,钱学森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大会上说:“工业设计是综合了工业产品的技术功能的设计和外形美术的设计,所以使自然科学技术跟社会科学、哲学中的美学相汇合。”

2002年4月,时任副总理的吴邦国同志曾批示:“工业设计是将产品技术设计与外观设计结合起来,不仅要确保产品的技术功能,而且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设计不断被赋予新的工作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业设计是以企业如何开发新产品并让产品更易被消费者接受为出发点,将产品开发与艺术创造相结合,将市场竞争与消费者心理相结合,将品牌形象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解决产品与人、产品与市场、产品与企业之间一系列关系的综合学科。

工业设计的初级阶段只讲外观设计,现在外观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的工业设计,已从产品综合设计扩展到形象设计、展示设计、时装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商业设计等,而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企业运用设计的关键环节,它实现了将原料的形态改变为更有价值的形态。工业设计师通过对人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等一切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知,进行产品的功能、性能、形式、价格、使用环境的定位,结合材料、技术、结构、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成本等因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它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的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审美情趣的需要。

综合来说,工业设计是一个很系统的工作,它涉及两个领域,一个是技术领域,另一个是美学领域。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设计已经渗透在从产品研发到产品制造再到产品销售的整个产业链中,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生产技术的发挥以及品牌建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发达国家发展的实践表明,工业设计已成为制造业竞争的源泉和核心动力之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首先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工业设计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工业设计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

工业设计和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两大引擎,企业发展的根基在于产品,而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一靠技术,二靠设计,技术解决可靠性问题,设计解决审美和大众需求问题。只有实现设计的良性发展,产品才能有效满足大众审美和需求问题,才能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企业才能有品牌战略的考虑。

现在企业讲自主创新,除了迫切需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外,还需要工业设计发挥其引领的作用。因为一方面,技术开发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而工业设计是集成创新,它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相对来说投资少、周期短、风险小;另一方面,即使新的技术成果出现后,也和现有技术成果一样,仍需通过设计这个中心环节,才能使其转化为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此外,工业设计创新水平也直接影响技术的创新水平,好的设计创意能极大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进而促进技术进步。

由此可见,工业设计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由于工业设计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性作用,世界各国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往往把它作为龙头,通过加速工业设计的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

工业设计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形成

我们现在强调创自己的品牌,而品牌的形成首先是产品个性化的结果,而设计则是创造这种个性化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做品牌,一定要让设计先行,工业产品设计正是希望透过设计的理性与感性诉求,唤起消费者深层的美感体验和情感共鸣,才可能有一致性的品牌形象。相反,如果产品本身带给消费者的感受没有提升上来,那么广告做得再多还是没有用。

如今,企业必须认知,设计带来的不再是“附加价值”,而是“唯一价值”,品牌与设计是企业面对消费者的唯一接口。只有让设计师从市场角度出发,全方位面向消费者去做设计的时候,才能形成品牌效应,才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反,如果不注重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将难以成就一流企业,更难以成就一种经久不衰的品牌产品。因此,我国企业从打数量战到质量战,再到价格战,现在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开始打设计战了,在更广阔的领域、在更高的层面上融入世界经济体,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打造出一批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

工业设计有利于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工业设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据美国设计师联合会调查,美国宝洁公司1990年平均工业设计投入1美元就会取得2500美元的销售收入。而中国在这方面却与发达国家有着天壤之别。中国本是最大的玩具制造国,全球75%的玩具由中国制造,但是,芭比娃娃在美国卖10美元,而在中国加工后的离岸价却只有2美元,其中原料费、运输费和管理费又去掉了1.65美元,最后剩下0.35美元,才是实际加工所得。这就是没有品牌,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设计的代价。

现在,工业设计已由设计产品发展到设计企业,引导市场的发展潮流。因此,可以说,工业设计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企业步入快车道,真正做大做强,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现状

我国设计产业是由工业设计、建筑设计(鸟巢、水立方)与艺术设计三大现代设计所组成。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领导人就开始了对工业设计的重视,但由于我国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致使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较晚。近年来,虽然工业设计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整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起步较晚,有待提高

工业设计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起步较晚,发展较为滞后。如今中国的制造业不可谓不庞大,但几乎都是以“made in china”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中国品牌的形象出现。与那些跨国企业依靠造型新颖、工艺精细的产品成功赚取的巨额利润相比,中国企业由于失去产品设计的话语权而最终只能在制造链条的低端位置上获取1%~2%的产品平均利润。

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的一份名为《工业设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的专题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产品难于适应市场,引进技术难于捎化,自主开发缺少系统性,科技成果商品化不得要领。这些情形反映的正是影响中国企业振兴的薄弱环节——工业设计的迟滞。”

当贴牌加工的方式暴露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危机之后,国内企业已开始重新审视设计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中的作用,并予以重视,通过产品核心技术和设计产权的培植,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引入工业设计理念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设计事业有了很大的提高。总理干2007年2月13日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朱焘先生呈送的“关于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上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目前国家正努力培育国内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同时用产业扶持、优惠政策等方式,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机电产业的发展,为工业设计的发展提供机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无锡、东莞、宁波等城市,纷纷开展工业设计活动,并把工业设计列为“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产业。尽管如此,我国工业设计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教育体系不完善,人才差距大

尽管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引入工业设计理念后,全国各地院校相继建立起工业设计学科,但是90年代才正式引进了工业设计的教育,发展到现在,也培养出了不少工业设计师,但由于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我国设计人才的培养水平与西方国家尚有一定差距,优秀的设计9币也不多。主要表现在:一是设计人才培养数量多,但整体水平不高,且个体水平良莠不齐,对设计的推动力量有限;二是设计专业招生生源参差不齐,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能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设计,学生缺少逻辑的、严谨的设计思维;三是我国在工业设计专业方面,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和设计思想。优秀的设计无不源于良好的设计氛围,在不断的实践过程当中形成优秀的设计思想。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时候,我国的创新发展工作有了起色,但是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摆脱仿制的模式,因此,良好的设计氛围和设计思想还有待于形成。

中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模式

尽管中国工业设计起步较晚,但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设计也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就目前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来看有四种发展模式。

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模式

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发展模式,以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与北京经纬工业设计公司为代表。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是政府实施“工业设计科技促进”专项计划、推进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促进机构,承担设计产业政策规划研究、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开展国际设计交流合作、承办设计论坛展览会议、举办设计技能专业培训等各项功能,同时为企业进行设计实务示范。北京经纬工业设计公司是由政府投资股份方式建立的设计机构。

企业设计部门模式

国内许多品牌企业都将设计创新作为打造中国设计制造与品牌的重要利器。在京的高科技企业如联想、方正、恒基伟业等,都建有独立的工业设计机梅许多国际跨国公司如lg、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等在京研发中心也建有独立的工业设计部门。像海尔,联想等这些中国名牌企业,已经开始在全球进行设计布点,在将经营向海外扩张的同时,也使设计面向海外。企业设计部门模式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与国外大型设计机构的合作,不但迅速提升了设计的质量和层次,也为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设计顾问公司模式

自由职业设计顾问公司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在广州和深圳。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大约已有70多家面向社会、以产品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善于紧密地将设计与生产制造相结合,以设计的市场实现和销售状态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在时间把握上具有优势。

院校工作室模式

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以院校为依托的工业设计工作室或公司在专业素质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其主要偏重于企业设计课题与设计教育实践的结合,注重设计概念的创新。院校模式由于集中了教授、研究生和大学中的不同研究部门和人员,更注重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企业的文化性。

提升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竞争力的保证措施

转变工业设计发展模式

就目前中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哪种发展模式,都远远不足以引领中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未来,因此,为了提升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各种发展模式的有机结合。一是设计机构与企业结合的发展模式。现实中,除了大型品牌企业成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外,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资金和实力去建立自己的设计部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不需要设计,相反,企业不但需要设计,而且设计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工业设计也只有通过企业才能产业化并转化为生产力,因此设计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开发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院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目前,由于院校教学与企业脱节,在设计人才培养上往往造成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产品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等方面缺乏了解,从而造成学无所用或人才浪费等社会现象。同时在发达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核心城市,高校云集,智力资源雄厚,设计专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因此,院校与企业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不但丰富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可以为企业输送复合型的设计人才。

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

与发达国家工业设计的崛起相似,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植。尽管政府已经成立了“drc工业设计产业基地”,专门负责工业设计的发展、规划、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开展国际设计交流合作、承办设计论坛展览会议、举办设计技能专业培训等,但是政府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现阶段,政府对工业设计的政策支持重点包括: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创新基金、扶持中小企业的设计研发、减免税收、鼓励中国设计机构与国际设计机构的合作、加强设计产权保护。除此以外,还要为设计企业提供比较畅通的资源平台,打通设计公司与客户企业之间的供需渠道。

培养工业设计人才

设计人才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的质量和竞争实力。中国目前不仅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而且新鲜血液的补给也捉襟见肘。虽然目前我国正式设立了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已超过200个,每年毕业生的数量也在成倍增加,但工业设计人才仍然短缺。为了培养工业设计人才,一要针对设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薄弱的情况,加强理论课程的设置,加强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二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可以设置模拟实践课程,也可以采用企业与学校联手的办法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从体制上推动企业办高校以及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市场化生态;三要加强工业设计人才的广泛流动,积极吸收国际设计人才来中国发展、发挥其在工业设计领域的特长。同时加强中国工业设计人才的国外培训,吸收国际工业设计的先进理念,发展、壮大中国工业设计产业。

第3篇: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范文

【关键词】咨询设计 文化建设 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培育职业道德,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通信咨询设计企业由于发展历程短,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严重的影响了企业发展步伐。本文针对目前通信咨询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通信咨询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从而为加快通信咨询设计企业发展步伐提供保障。

一 通信咨询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回顾通信咨询设计企业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邮电分营、主辅分离、行业重组等重大变革,才形成了今天相对稳定的格局。由于通信行业的变革和发展,传统的担负着部分政府职能的通信设计院所由事业单位转变成为现代企业。大多数咨询设计企业创建的时间短,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要创新企业文化使其适应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需更新观念,转变、调整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通信咨询设计企业文化实际建设却停留在创建的初始阶段。

1.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化严重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通信咨询设计企业之间相互模仿,更多的是注重表面形式,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深层认识。如有的企业看到同行业的相关企业在搞企业文化建设,也跟风似的开始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做法更多的就是模仿,注重在感官上的统一,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工作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初创阶段,缺乏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思考,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多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2.企业文化建设归为文体活动

一些通信咨询设计企业的领导,更多的是把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企业文体活动的开展。客观的讲,企业开展文体活动能在员工之中起到凝神聚气的作用,加强团队的合作和谐。但是把文体活动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有点本末倒置,混淆企业文化概念,缺乏对企业文化内涵的了解与认识。在开展文体活动方面订立硬性指标,把活动参与的人数、开展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衡量指标,脱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旨,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

3.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鲜明的“老板意志”

在咨询设计企业创建、拓展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公司领导凡事亲力亲为,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使企业诸多行为都刻上了公司主要领导的思想意志。在这种氛围中,“老板意志”就成为企业的绝对意志,左右着企业的决策和文化建设思想,这也必然会导致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在达到一定层面后很难再进一步提升。当“老板意志”稍有偏差,就会导致企业在文化建设上迷失方向,影响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4.企业文化建设中过分追求功利性

许多咨询设计企业,都是通过抓住通信重大变革的机遇中骤然发展起来的,所以在企业领导的眼里,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追逐经济上赢利,而忽视企业的社会效益。企业存在发展的基础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这种唯功利性的价值观就成为怎样能赚钱就怎样做,从而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通病。致使企业文化建设不稳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朝制夕改,影响了企业在职工心中的公信力,难以在员工之间形成凝聚力,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二 企业文化在通信咨询设计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在通信咨询设计企业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创新源泉,下文通过企业文化对咨询设计企业发展所发挥的效用,来论证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基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细胞,必定要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联系,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积极影响。这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怎样才能使企业拥有优秀的员工和一支精诚合作的团队,这就需要科学管理,管理相对于设备、技术是看不见的,但却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企业文化更是如此,企业文化是管理的基础,虽然不能发挥出像营销那样显著的作用,但企业文化却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在企业价值观念“内化”于员工心中的同时,却能影响和塑造着团队的价值观,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并向咨询设计业务的各个环节渗透。

2.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协调激励作用,企业内部协调作用主要表现为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创造出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激励员工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使团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成为企业快速健康成长的驱动力。企业文化对外表现为协调企业和市场供求的关系,使企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企业行为与市场发展相协调。同时还能协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使企业在与其他社会团体交往中能够获得良好口碑、美誉和树立诚信形象。所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能促进企业进步,加快企业发展的作用。

3.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创新的源泉

企业面临着创新时代和激烈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创新文化是企业发展创新的内生变量,是企业发展创新的能源和发动机。要实现企业发展的创新,就要围绕企业文化建设,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站位要和时展合拍,从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虽然通信咨询设计企业本身各种资源配置有限,但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小而专”、“小而灵”、“小而精”和“小而新”的特点,在相对较窄的通信专业领域中不断创新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通过企业文化来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理念,推动企业在技术、组织、营销、制度、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4.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同类企业无法替代和模仿的稀缺性资源。如果同类企业拥有先进的勘察设备、优雅的工作环境、高超技能的设计人员,竞争对手可以通过投资、招聘等渠道获得。但是通信设计咨询企业拥有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热情、忠诚于企业的员工队伍,是竞争对手无法通过出资和模仿手段所能获取的,可见企业文化能够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企业文化也是塑造企业品牌的重要推手,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

三 加强通信咨询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企业领导人不断关注、员工积极参与所形成的内在价值观,外化为员工的统一行动。在加强通信咨询设计企业文化建设中,也要从企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制定适合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1.凝练企业精神,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渗透在企业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竞争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里,具体表现在全体员工的思想精神风貌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灵魂和支柱作用。优秀的企业精神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找准自身地位,打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能够被广大员工理解和接受,满足全体员工的利益诉求。在提炼企业精神,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上,我们要让员工懂得,企业不仅是员工获取生存物质的平台,还是实现员工自身价值、满足集体归属感和成就感的场所,让职工懂得只有企业发展强大了,自身才能登上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助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激发全体员工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推动员工与企业自觉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职工在物质和精神均得利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2.领导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形成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统一

加强企业领导重视,这是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头羊。企业领导者在学习企业文化知识上,要做表率,深入挖掘企业文化的内涵,加深理解和深刻认识,提出自己对建设企业文化的见解,真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和决策部署。主动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工作,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的设计,突出强调含有个人魅力的独特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人格魅力、长远战略思考和管理艺术,感染和迸发职工发挥最大的生产、科技潜能,推动企业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要注重制度与文化的统一。企业文化侧重于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建设,制度是侧重于规范考核,企业文化中蕴涵着企业制度,制度也体现着文化的要求。规章制度不完善,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规章制度很完善,也能从根本上来规范引导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恰恰发挥了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能够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所以要形成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统一,才能有效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3.加强科学化管理,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表现在: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引导作用。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引导作用,促使员工与企业树立共同的发展目标,企业通过提高文化内涵,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凝聚力,使员工达成共同的理念;另一方面要打造外部竞争力,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企业科学管理,促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从“要求我这样做”到“我应该这样做”的角色转变。用文化理念影响、引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充分了解人的需求和人性特点,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关心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信任员工、依靠员工、尊重员工、激励员工、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尽力发挥员工的能力,力所能及地做出最大成就,将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中去。

4.培养学习氛围,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在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企业都面临着学习内容不及时更新的恐慌,影响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通信咨询设计企业中,学习尤为重要,学习内容老化陈旧成为企业持续运行和发展的阻碍。只有加快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营造团队的学习氛围,不断实现企业创新变革,才会开发和占领新的市场,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最后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快学习不仅是单个员工的职责和任务,更是企业整个组织的学习要求。原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先生曾说过:“要形成乌龟的持久性,兔子的灵活性,还要有狮子的强壮性的企业,只有不断学习。”所以培养企业的全员学习能力,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 结语

把通信咨询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看做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广泛积极参与,而且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把企业文化建设看做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实践的检验。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关系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性工程,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建设更是铸魂工程,赋予企业灵魂,为打造企业长青基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少宁.通信咨询设计企业战略转型的探讨[J].中国勘察设计,2010(11)

第4篇: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范文

工业设计服从、服务于企业战略,创新的工业设计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文章分析了各种企业战略的工业设计类型选择和工业设计策略,对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企业战略 工业设计策略

我国是工业生产大国,但不是工业生产强国。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和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企业战略急需由以资源为主的粗放型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集约型转变。工业设计是以人类需求为导向,集成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已经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过程中,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企业战略、工业设计概述

1.1 企业战略

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

战略的第一个因素是企业最核心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和远景目标,使命和远景指引着战略制定的方向,核心价值观引导着战略的思考方式及执行策略。战略第二个因素是外部环境,其中宏观环境是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状况和每个经济周期的经济状况,产业环境是战略群体情况和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替代者、潜在竞争者决定的产业结构。战略第三个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决定了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外部极限和内部极限。

1.2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以功能、物质技术、美学为基础,以人的需求为起点,作为人、产品、环境、社会的中介,以科学、艺术、经济、社会有机统一的创造性活动,全面参与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业设计是科技人性化创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与经济交流至关重要的因素。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1980年给工业设计的定义是: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2006年的定义是: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过程、服务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系统多向度的品质。

2. 企业战略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纲领,通常企业战略决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服从、服务于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对工业设计的进行和管理起指导、规范性作用。

而在新科学理论、新技术的发明,或国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或企业战略出现偏差,工业设计又会反作用于企业战略,创新的工业设计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甚至改变企业战略的方向,形成适应新科技、新政策、新需求的企业战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设计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企业战略的实施也越来越倚重工业设计,这是由资本经济向智本经济过度的必然选择。

3. 工业设计策略的主要依据

3.1 需求原理

市场需求永远是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是分层次的,同层次需求又因环境、文化和价值趋向不同有不同喜好。工业设计要以人为本,准确了解市场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

3.2 科技生产力原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科技创新是工业设计和建立、维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工业设计要准确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等成果及可行性应用。

3.3 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表现,就是联合在本质上也是提高竞争优势,因此竞争就体现出同战争类似的原则,如统一指挥原则(工业设计策略与企业战略一致),战斗力原则(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避实击虚(市场薄弱点突破策略)、器不杂不利(系列产品、防御性产品组合)和预备队(储备一代、研发一代产品)等战略战术原则。

3.4 生命周期原理

任何产品都有从诞生到消亡的过程,工业设计应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在发展阶段中后期及成熟期,确定替代或升级当前产品的储备产品,并根据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研发更远时间需求的产品。

3.5 系统原理

系统具有整体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等基本特征,工业设计作为企业的一个子系统或因素,其设计策略和功能发挥应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采用组合策略应具有内在一致性和主次之分,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才能发挥企业整体的最大功能和效益。

4.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策略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根据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市场的需求,制定企业战略,研究、开发和生产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产品,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策略成为多数企业战略的重要方面。

4.1 拓展型战略的工业设计策略

4.1.1 市场渗透战略的工业设计策略

拓展功能策略:以原产品核心功能为基础,采用新技术转变、调整或增加产品辅助功能,改善特性设计,以“辅”带“主”,提高附加值,用带有新功能的产品,扩大产品市场使用人的数量、吸引顾客。

提升定位策略:根据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重新“定义”原产品内涵,提高定位层次,在原有市场从事新的更高层次的经营,按照新“定义”开展升级设计。

消费增效策略:在产品最终使用效果不变或提升的前提下,设计缩短整个产品使用周期或增加每次使用数量,扩大产品使用人的用量。

4.1.2 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的工业设计策略

薄弱点策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成功的关键是找到市场的“薄弱”突破点,有时并不要求拿出市场上没有的新产品作利器。

未来需求薄弱点:适应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的新产品;

领先公司薄弱点:领导者如要避免须放弃原工业设计产品定位和品质强势;

产品市场薄弱点:产业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区域市场薄弱点:区域市场的特殊需求。

工业设计薄弱点策略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甚至改变企业的战略方向。

成本领先策略:在全产业范围中设计较宽的相关产品系列,工业设计的核心是取得并维持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使高成本的竞争对手退出市场。

标岐立异策略:也称之为产品差异化战略或特色战略,工业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产品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创造出行业中独一无二的品质、高科技等特色。

集中策略:根据确定的有明显差异性的目标细分市场,设计满足某个特定顾客群、某产品系列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个地区市场的产品,建立竞争优势及市场地位。

价值匹配策略:产品的体验价值与产品价值定位统一,工业设计要在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外延产品各方面充分体现产品价值的定位。

文化适应策略:产品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形式产品和外延产品,工业设计应与消费者的民族文化、所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体现的文化相适应,避免产品文化与市场文化冲突。

4.1.3 多元化战略、一体化、联合战略的工业设计策略

周期组合策略:选择生命周期各异的纵向时间段产品组合,使企业在任何时候都有处于成长期的产品。

拓展组合策略:发挥核心竞争优势,挖掘细分市场需求,设计高端产品、利润型产品、扩大市场影响产品的横向系列组合。

防御组合策略:在竞争者核心产品领域,选择设计同类型的产品组合,防御竞争者的威胁或潜在威胁。

新兴产业策略:根据科学技术发展、需求变化趋势,引领或跟进设计新产品,开拓新兴产业。跟进新兴产业策略,应在新兴产业的成长期或导入期的中后时间段进入。

4.2 稳健型战略

维持策略:维持原工业设计成果不变,继续应用。

非核心优化策略:在已取得优势的市场,通过对形式产品或外延产品进行工业设计改良吸引顾客,扩大产品消费人群,力图更多地获利。

主导产品优势策略:对市场优势受到威胁的利润支柱或市场占有率大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设计,巩固已有优势。

4.3 收缩型战略

维持策略:(同上)

中心转移开发策略:根据转移市场区域或行业领域的已有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薄弱”点,通过新产品开发,或产品升级换代、系列开发、模仿改良转移市场。

结语

工业设计产品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载体,工业设计是支撑企业战略实施重要基础保障。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和自己的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制定不同的战略,企业的整体性和内在一致性要求不同的工业设计类型和工业设计策略与之匹配。

本文分析了企业战略与工业设计的关系,并对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工业设计类型和工业设计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对工业设计师和工业设计管理的工作起到宏观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新华词典》[M].1988年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97年印刷.

[2]《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务实(中级)》[M].张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13年出版.

[3]《工业设计史》[M].王晨升等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管理学原理教程》[M].董金岭等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5]《竞争战略》[M].[美]迈克尔・波特(Mechael E.PORTER) 著.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

[6]《决战在商场》[M].[美] 艾尔.雷兹、杰克.屈特著.蒋涛、阎锋刚译.中国解决出版社,1992.

[7]《武经七书》[M].周百义 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8]《战争论》[M].[德]卡尔・克劳塞维茨著.中国人民军事科学院译.商务印书馆,1982.

第5篇: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范文

1.内部制度建设风险

建筑设计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制度上的风险,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各方面管理质量参差不齐,必然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上升。主要表现在内部员工风险意识差、客户信用管理机制建设不健全、市场评估机制不科学、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制约了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2.人力成本风险

建筑设计行业中,设计类人才是建筑设计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相应的,建筑设计企业中,人力成本所占企业成本比例也是最大的,因此,人力成本控制与管理科学与否会极大关系到企业发展。当前,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成本控制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力成本资源控制过紧,人才流失严重;二是人力资源成本控制过松,投入过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3.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作为我国建筑行业主体的房地产行业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波动,在此背景之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推出了四万亿规模投资举措,而近几年我国又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一些限制,房地产行业经济的波动必然影响到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建筑设计企业的业务量及盈利状况,因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建筑设计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4.市场竞争风险

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还受着市场环境的影响,在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建筑设计企业的价格竞争必然愈演愈烈,建筑设计价格持续走低,为企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1.提高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提高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对内部财务、技术、管理等部门成员进行全面教育。由于建筑设计企业核心内容在设计上,企业核心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偏重技术成果及经济效益,对风险及宏观形势的把控存在不足,因此,企业必须对技术人员进行风险教育。此外,还应提高业务承接的风险防范意识。

2.优化企业财管理模式

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防控财务风险的基础。建筑设计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强化内部权责约束机制的建设,细分落实财务管理目标及原则,在具体操作中,建筑设计企业应当对内部风险管理进行全面梳理,部门领导要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逐级规划,业务部门要对自身存在风险进行调研并且及时反馈决策层。

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建筑设计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办法主要包括合同制度建设、风险因素控制制度建设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应该完善合同制度,在制定及签订合同之前对收款及接收流程进行梳理,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其次,风险因素控制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建设、投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收益分配(人力成本)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风险因素控制制度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对建筑设计企业的风险进行把控,形成闭合的风险管理回路。

4.建立完善的员工引进及绩效考评制度

建筑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核心成本消耗就在技术人员上。首先,建筑设计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该首先分析内部经营需要,要对中高端人才的引进与企业自身需求进行详细评估及定位,避免企业人力成本的浪费。其次,要强化对员工绩效的考核,运用科学的激励约束手段,对员工进行工作激励,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及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5.建立动态财务考核及风险管控体系

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建筑设计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对自身管理要求及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考核机制及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反映及业务监控。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铺设上,企业应该将风险管控贯穿全程,充分使用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其他财务资料分析企业内部状况,利用财会、管理、价值分析等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全程监控,在发现异常数据时及时上报决策层,及时采取应变措施,规避风险,防止损失。

第6篇: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范文

关键词:办公;空间;设计;企业文化;价值观

企业的发展和规划是依照企业文化为纲领而开展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核心的体现。而作为企业员工工作场所的办公空间,不但发挥着其空间作用,还展现着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将企业文化植入办公空间,不仅能够为企业员工构建一个集舒适、艺术与技术性综合于一体的工作环境,还能够为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企业员工在融入了企业文化的办公空间内进行工作,一方面可以使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加积极,使员工的凝聚力增强,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公众信任,从而利于企业市场的开拓,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因此,融入了企业文化的办公空间,能够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与企业文化概述

1.1企业办公空间设计概述

人类在社会中从事工作所需的活动空间即为办公空间,开放和封闭并存是它的显著特征。同时这个空间还具有良好的交流性,人们可以在这个空间中开展人际交流,促使个人精神得以升华。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企业的办公空间对企业的发展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企业的竞争力得以增强,企业在布局办公空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对企业员工等级差别的分配,使办公空间在具备开放性的同时还具备可视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方便,还能够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的办公空间也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由传统的单一办公功能的企业办公空间设计演变发展成为目前这样更具人性化和多元技能的办公空间,在设计过程中也更注重信息化、人性化、技能型的融合。

1.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是由企业领导层制定出的能够带动企业发展的内部组织文化,也是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使企业员工能够共同遵守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需要能够将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综合地体现出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它而得以充分地激发,进而充分展现员工对于企业的重要价值。企业的环境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但是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核心来正确引导员工开展各项工作,那么员工的价值观将无法达成共识,工作中无法形成更加有效的合力,企业的凝聚力无法得到增强,更无法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2办公空间设计中如何植入企业文化

2.1办公空间设计主题要符合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文化的精华也就是企业的标识。因此,在企业的办公空间设计当中,一方面要能够将企业文化的内涵融入到其中,另一方面还要选择显眼的位置,将基于企业文化而制定的企业理念和品牌要素凸显出来。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能够通过办公空间设计中所提炼出的企业文化内涵而增强自己的企业责任意识,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得以更好地提高。

2.2通过色彩彰显企业文化

人们的情绪、行为和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周围环境色彩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通过视觉感官效应而造成的心理作用,进而会使人的情感受到影响。在办公空间设计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色彩的应用,比如说含有古典韵味的金色是人民大会堂的传统色彩,淡雅细致的装饰风格中完美地融入了传统的装饰纹样,这种主题鲜明的装饰清晰明朗地彰显了人民大会堂的肃穆与庄重。因此,在企业办公空间的设计当中,不仅要运用色彩来凸显美感,更要充分发挥色彩的功能性,使其能够通过视觉效果让人们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内涵。一般来说,人们的兴奋、热烈和紧张这类感觉可以通过暖色来刺激,而优雅、宁静和安定的气氛则可以通过冷色来构建,色彩的冷暖不仅可以给人视觉上带来冲击,对于人们情感影响更是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比如说企业文化是以“踏实、勤劳”为主旨,那么在色彩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像褐色这类较为浓重的色彩来进行装饰,人们可以通过颜色所带来的厚重感觉从而体会到淳朴、勤劳的企业文化本质。除此之外,不同明度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也不同,人们的沉闷和压抑感觉往往会在低明度的色彩环境下尤为明显,而人们的心情也会在高明度的色彩环境下变得格外兴奋和明快。所以在办公空间的设计当中,颜色对于彰显企业文化而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颜色带给人的感受不同,进而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2.3企业文化在办公空间秩序中的融入

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心理感受和反应也是不同的,企业文化的主旨是以人为本,所以在办公空间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人”这一重要因素。从人对空间的需求方面来说,合理的空间能够为员工营建出心理上所需的安全感空间,这种隐私空间是不希望被其他人所打扰的。但是,作为办公空间来讲,开放的空间又是员工开展工作所必须的客观条件。因此,在办公空间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每个员工都需要一个小的个人空间来维持自己的安全感,又要确保预留的这个小空间是不会影响工作效率的开放空间,它不能在视野上影响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比如说可以通过玻璃、矮墙、隔扇等手段来隔离空间,由此来促使企业文化的全面展现。

3结语

对于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主要工作场所就是办公空间,企业文化战略需要通过办公空间设计来实现。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这种精神展现的企业文化,则需要将其植入到办公空间设计当中,才能使其精神文化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企业的凝聚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伟峰.建筑企业文化管理刍议[J].兵团工运,2008.

[2]刘岩.环境心理与办公空间人性化设计探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4).

[3]李洋,魏峰,马松影.办公空间舍内设计中的心理环境因素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9(2).

第7篇: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范文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

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是各个经济单位的会计工作。企业从事各种经营活动,要发生大量的经济业务。形成了资金的运动,这是会计的对象。会计工作则是用会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和计算等处理手续,使它们成为有参考价值的会计信息。会计工作过程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的会计制度来进行,会计制度需要加以设计和修订,才能不断完善。设计的对象就是会计工作过程。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就是要为会计工作规定一系列的记录和报告,使它们具有系统、完整的内容、格式和业务处理程序,以便能提供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系统。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范畴里的一项实务性工作,它着重研究会计工作的实际作法,与会计领域里的其他内容相比较,它有很强的技术性。会计制度设计工作既包括上级部门制度统一的会计制度;也包括企业根据自己情况设计具体的详细的会计制度,她包括对各企业已实行的会计制度进行补充、修订设计的经常性工作。

各企业的会计工作具体情况不同,使设计会计制度的工作较为复杂,绝对统一的设计是不可能的和不必要的。会计制度设计一般可分为两大步骤,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

(一)总体设计

会计制度设备首先要有一个全面规划。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设计准备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必要的资料。在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企业中,需要确定核算哪些指标,如何提供这些指标,采用什么计帐方法,如何考核经济效益,采用什么样的会计缺席最为适用经济等问题。

首先要确定制度设计工作的性质。一般有三种可能:(1)为一个新企业设计会计制度;(2)对原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部分修订;(3)对原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必须了解这些情况,以确定设计工作的范围和深度。

其次要调查所设计制度企业的性质和规模。若是一般商业企业,则要确定其业务类型是批发还是零售,以确定商品流转核算办法,若是工业企业,则要调查该厂的生产类型,确定采用何种成本计算办法。调查企业的规模,确定会计机构的设置和分工的详细程度。

第三,要了解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设置情况,有无独立的购、销、存部门,以确定会计部门在企业中的位置以及其他部门的关系。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业务量多少,对资金管理的要求,确定财务与会计部门关系,以及采用哪种办法实行财务监督。

第四,了解企业经济业务及其复杂和会计人员状况,决定采用哪种计帐方法。了解企业的供、产、销政策和业务情况,例如,是否允许有赊销的存在,并根据国家有财经制度的规定,确定采用“权责发生制”、“半权责发生制”或“收付实现制”。通过总体设计,解决了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之后,方可进行具体设计。

(二)具体设计

具体设计是根据总体设计决定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具体的设计。各种记录、格式、它们的使用方法;各个账户的安排及其分类;内部控制制度的安排等等。

1、核算形式的设计

会计核算形式包括各种记录的安排,如账簿系统的安排,各种账簿和计算表及附表的使用,还包括企业内部会计报告的设计以及所有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格式的设计。会计凭证的传递,登记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的记账程序等都要围绕着所建立的记录来设计。在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事项时,不必设置账簿,但仍有原始凭证和报表的设计和编制电子计算机程序的设计。

2、会计科目及其运用的设计

会计科目设计即账户分类的设计,账户的设置包括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设计。在我国各类企业都由中央有关部委颁发会计制度并规定统一的会计科目作为总分类账户的名称。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一般可由各企业自行安排。分类账簿记录就是以账户分类为依据设置的。总分类账户首先应该按会计报表顺序分类,以便于编制会计报表。账户反映的指标在会计报表上可按经济内容分类。明细分类账户则可按部门、按用途和支出项目等标准进行分类。账户的具体用法,则根据经济业务结合不同的记账方法进行规定。

3、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会计部门与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管理上既要发生联系,又要相互制约。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各管理部门或工作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和因素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将业务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并以一定的顺序、手续明确经手人员的责任和权力。将财产实物的经手人员与会计工作人员完全独立开来。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处理,起到彼此制约,互助监督的作用。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应用于货币收支和商品购销业务,因为这些资产流动性很大,容易造成贪污、损失和浪费,有关这些资产的业务也较容易发生错误。

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部门、会计工作本身的制度,而是要由几个部门共同执行的企业管理制度,它作为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并不独立地存在,而是分别融汇会计制度和其他各项管理制度之中,使会计部门和其他部门处理业务、记录业务时都按照内部控制的原则进行。内部控制这项措施对防止差错和舞弊的发生,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加强岗位责任制和贯彻财经纪律以及加强监督和开展审计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1、设计和设置会计制度,应该考虑符合以下原则为基础。会计制度设计一定要符合会计原则,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会计制度的作用。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准绳。在我国,虽然国家并没有明确地、系统地提出过会计原则的内容,但在会计工作中客观上实行着一些原则。例如,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原则,企业连续经营原则,会计期间原则、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和收益实现等。这些基本会计原则对会计制度的设计会计制度。要注意到会计原则在不同行业中的不同规定。如收益实现原则在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就有不同的规定;再如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根据其业务性质不同而适用不同的会计原则,企业单位多用“权责发生制”而事业单位则多用“收付实现制”。由于会计原则是人为地制定的,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会计原则发生变化时,会计制度是要相应地加以修订。

2、既要遵守国家财经制度统一规定,又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了保证上级部门汇总资料、掌握情况,财政和银行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设计和设置会计制度必须根据统一规定进行。具体地说就是严格地遵守中央各部委颁发的统一会计制度。属于同一行业的企业必须使用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作为其总账账户的名称,编制统一的对外会计报表。但另一方面,会计工作是在各个不同的经济单位中进行的,它们的组织规模、业务性质、业务数量以及会计人员的配备等均不同,因此在设计制度时,各企业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上级批准实行。

3、既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又要精简机构和手续,会计制度必须与企业管理的各项要求密切配合,以便提供它所需要的经济信息。设计会计制度要认真研究企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上的具体要求(例如企业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财产管理方面要求提供哪些信息等)。并根据这些具体地要求来设计制度。同时,还应注意会计制度的经济效果。勿使实施会计制度的成本过高以致于得不偿失。会计制度所包括的每一种记录,每一种报告都应是必需的。要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率。要适当地简化、合并某些记录和手续,但注意不要片面强调简化,使积累和提供资料发生困难。例如合并一级科目而增设二级科目,就不如保留一些必要的一级科目。

4、设计会计制度要征求企业领导、业务人员和会计、审计人员的意见。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必须与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协商设计。会计部门是综合性部门,会计制度设计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为新企业设计、为老企业修订设计和重新设计,都应听取下列三种人员的意见:

(1)企业领导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意见――了解管理部门或上级要求何种会计信息和报告。

(2)会计人员的意见――运用制订的会计制度是否切实可行,能否有效地提供必要的信息。

(3)审计人员的意见――使内部控制的安排符合审计的要求,保证会计报告的正确性。

这三方面人员的意见要分别听取、综合分析。既考虑制度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还要考虑使用制度的安全性。

5、既要注重采用先进的会计技术设备,也要考虑节约原则和经济效益。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应随时注意会计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用到会计制度中去,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应防止思想僵化,不应对传统的会计方法或新的会计处理手段持有成见。在设计制度时应对新技术不断地探索和应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条件和可能,注意节约原则和使用制度的经济效益。

力、物力、资金等方面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如工作环境存在不安全隐患,新员工上岗没有接受深入全面的安全文化教育,发现潜在险情不报告,特殊岗位的工作随便找人顶岗,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对安全存有侥幸心理等等。造成选矿企业安全生产流于形式,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有效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些选矿企业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作用, 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探索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之路, 虽然也建立了许多管理制度, 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大都停留在形式上, 认为在企业里写一些标语、开办职工活动中心等,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并没有把企业的价值观等文化理念体现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造成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脱节,各自为政,有时甚至互相矛盾。这样流于形式的企业文化对选矿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显然是有限的。

4、企业文化建设忽视以人为本

在一些选矿企业的文化建设中,管理层很少倾听员工的意见, 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所制定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 也没有反映员工的愿望与需求, 员工没有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创造者, 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也偏重制度管理,使员工在适应这种文化的过程中变得古板呆滞,没有活力,员工带着压抑的心情工作,高效率的工作无从谈起,最后企业也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

二、选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201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了《“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这是我国的首个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部级专项规划,国务院也相继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对选矿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尽管选矿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不少问题,但应充分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大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如规模较小、结构简单的组织优势,小企业领导者坚韧不拨、吃苦耐劳、与员工同甘共苦的文化优势等。选矿企业应抓住机遇,正视差距和不足,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1、与选矿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相适应

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的, 它服从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 从某种意义上说, 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大量事实证明, 许多中小企业最后能做大做强, 其背后都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作支撑。选矿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一个适合的经营理念。同时也要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 选矿企业的战略不一定非常精准,但需要把短期、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既考虑到企业的当前生存, 又要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合适的发展战略可以让企业的决策者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防止迷失方向,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置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安全第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选矿企业,安全生产就显得更为重要,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关系密切。选矿企业从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入手,大力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做到安全第一的警钟长鸣;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直接设到生产前沿,安全监察工作保证在第一方位、第一时间和第一关口的真正落实;坚决制止那些要钱不要命、不注重安全生产投入、不抓安全生产培训、不搞安全生产评价的错误做法,建立严格的制度规定和责任追究制及考核办法;把安全第一的理念拓展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从员工的“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化,使之成为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第一的责任落到实处,创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强有力的安全文化氛围,真正发挥固本强企的作用,切实做好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

3、立足企业实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而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又千差万别,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并将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渗透到企业的所有部门、所有岗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才是硬道理。所以,只有结合选矿企业自身实际,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坚持不懈中建设企业文化,才能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和提升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才会有孕育、发展的土壤和根基。将企业文化真正发展成为企业精神,进而产生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4、转变企业文化观念,引入“无为管理”的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很大, 这就要求选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并建设企业文化。

首先应该从企业领导者做起。要求领导者从各个方面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优秀品格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展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塑造企业家的良好风范,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和影响员工。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引入“无为管理”的企业文化理念,使每位员工都成为企业的管理者、重大事项决策的参与者和不折不扣的决策执行者,就能让每个员工全身心投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在企业内部,如能形成这种“无为管理”的最高境界,那领导者就能打开繁杂事务的枷锁,审时度势,谋划企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5、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管理企业简单地说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其中人在各生产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把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追求真正统一起来, 把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把人力资源开发真正落到实处, 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就有了基本保证和内在动力。可见,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中的“人”真正的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引擎。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沉淀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让全体员工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来,让管理者造就快乐的员工,让快乐的员工造就企业的未来。建立人力资源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和培训机制,根据员工特长、年龄和能力等情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工作;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促使他们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建立规范的企业文化理念培训制度,如定期举行企业文化的新老员工培训、专题培训等活动,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共同探讨企业文化。为员工创造一种温馨、富有活力、充满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员工在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树立共同的信念,体现自身的价值,更加深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从而提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全体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将企业文化理念转换为员工的行为理念,不断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主动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和考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找准突破口,寻找落脚点,创新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变革和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选矿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选矿企业要摆脱传统文化理念的束缚,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把创新作为企业文化解决选矿企业做强做大的突破口,将环境保护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落脚点,在创新和环保理念的带动下,努力使每位员工都能成为文化创新的先行者、环境保护的促进者, 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使企业向着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切实做好以创新为灵魂的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改革和建设。

7、引入行动学习法,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选矿企业如何才能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呢?捷径没有,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具有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这也是由众多企业的兴衰存亡所证明的。而行动学习法是提高个人和企业学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行动学习法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原理,它为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建持久学习的企业文化搭建了最广阔的平台。创新、高效的行动学习,把领导者个人愿望转化为能够发展企业、鼓舞员工的愿望,充分激发员工活力,挖掘员工的创新潜能,使企业内部不断产生新的能量和价值,全面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志迎.企业文化通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冯建福.企业文化建设的魅力在于个性 〔J〕.企业文化,2002(6):3.

〔3〕周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的几点思考〔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9(5):46-47.

〔4〕李启蒙.建设优质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珠江现代建设,2010(4):39-42.

第8篇: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范文

“好的设计是将我们与竞争对手区分开的最重要方法。”三星电子首席执行官尹钟龙这样表达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其实不仅如此,尹钟龙的意思是:设计也是生产力。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工业设计已成为制造业竞争的核心动力之一。索尼、东芝以及韩国三星和LG,都把工业设计作为自己的“第二核心技术”,被许多厂商视为摆脱同质化竞争、实施差异化品牌竞争策略的重要手段。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材料、制造技术的发挥,以及品牌建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据美国工业设计协会测算,工业品外观每投入1美元,可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日本日立公司每增加1000亿日元的销售收入,工业设计起作用所占的比例为51%,而设备改造所占的比例为12%。好的工业设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用户的接受概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且通过促进产品的不断成长,企业也将获得更高的战略价值。

工业设计不等于外观设计

欧洲的工业设计可从艺术设计中发现其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19世纪中叶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成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开端。20世纪,德国包豪斯流派的兴起,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工业设计的诞生,工业设计理念全面进入家具、陶瓷、纺织品、家用电器。

但是在大多数中国企业,工业设计仅仅局限于制造领域,并且认为工业设计就是产品的外观设计,而没有从产品的研发、内在结构的科学合理性考虑,更没有注重通过工业设计去“制造”出一种品位,以时尚、个性、文化的个性去满足消费者审美的需要。以燃气热水器为例,由于结构问题,热水器的燃烧空间要求较大,以便补充氧气助燃,所以欧洲型热水器都是体积宽大的。但中国和亚洲市场,消费者对热水器审美时尚是巧薄,如果企业一味追求外观效果把热水器变小变薄,外观是好看了,但燃烧效果却变差了。所以光凭外观的改变是解决不了工业设计的问题的,只有从产品的研发到外观设计整个过程将工业设计的意识统筹在一起才有可能真正解决燃气热水器的巧、小、薄的难题。

另外,由于中国企业主个人文化品位的关系,导致工业品千人一面的多,风格独特的少,缺乏鲜明的审美情趣。科龙冰箱是我国冰箱业的翘楚,但以前冰箱的个性并不突出,后来科龙冰箱进行整改,开发的儿童系列冰箱大受消费者欢迎,这就是工业设计的魅力。

突破制度的藩篱

工业设计是为制造具有批量产品所进行的设计,包含产品外部和内部设计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可控的、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从刚开始疯狂的点子、无边界的想像开始,再到把这个想法制造出来,落实成创新之举,然后不断地修改,找到最适合消费者需求的解决方案。就像射箭先有最的圈,最大的视野,然后逐层一圈圈缩小,最后才正中红心。

工业设计在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都产生着巨大影响,这需要企业所有职能部门――营销企划、技术开发、制造、销售的充分沟通与协调,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平等、自由的沟通,这是实现创意的基础。三星设计中心鼓励每个人畅所欲言,对自己的上司提出质疑。设计人员每三人或五人组成一个小组协同工作,小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资历迥异,但在工作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突破了韩国传统上的儒家等级制度的藩篱(见附表一)。

三星公司努力改变自己设计部门的各种程序常规,给予设计人员更大的权力,不只是去影响产品的外观,而且还可以针对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发表看法。“就像蜥蜴弄断自己的尾巴向前走一样,我们将不得不告别过去、向前迈进。”

但在很多中国企业,由于对工业设计整合性、系统性认识的不足,缺乏部门的沟通,不能平衡各个不同部门不同的需求重点,这是花费资金成立设计部门却收获甚微的原因。

向价值链的最高端前进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使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将逐步被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取代,国外对中国廉价产品出口的反倾销制裁与各种限制逐步升级,以及制造业所带来的巨大资源消耗,产品在价值链低端徘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工业设计作为企业核心技术以外的,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被企业掌握的重要创造性手段,随着联想、海尔等民族企业的成功运用,工业设计迅速被国内其他企业接受和尝试。

但是,一个企业要真正做好工业设计,尚须注意以下几点:

1.真正把工业设计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投资

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一般占到总产值的5%~15%,高的可占到当年产值的30%,而中国绝大多数家电企业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一般不到总产值的1%。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要有这方面的观念,应该在工业设计方面给予资金的投入。三星公司斥资数亿美元用于改善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所有产品的外观、触感和功能,在消费者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产品之前,调查出什么样的产品可能会畅销。这一努力已经产生了回报:三星已经从电子和家电领域的一个仿造品制造商成长为世界顶级品牌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公司对设计的重视。

2.从本土走出去,努力追求产品的个性和品位

工业设计除了考虑制造工艺的先进性外,还要将产品和审美文化接合。企业的产品直接体现了企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有了自己的“思想”,才有真的生命力。三星设计师每年都有3次机会,被带领到世界主要城市,亲身体验当地的文化、艺术以及风土民情。此外,他们也在韩国重新体验自己的传统文化,从中获得设计创意的养分。“对三星的设计团队而言,这是心灵的再造。从本土走出去,看世界各种不同人的生活形态,设计出来的作品自然就会不一样。”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执行长张光民也强调,惟有更广阔的世界观,才能设计出第一流的科技产品。

3.注意控制工业设计的风险

美国企业统计数据表明失败率是新产品的孪生兄弟,一般而言新产品创意3%有机会被发现,而只有1%会赢利。但遗憾的是大部分企业很难看到工业设计的风险,认为只要做了工业设计,产品至少美观了,不存在风险。其实不然,设计项目的失败带来的不仅仅是研发费用的损失,更多在于错失上市的时机,在当今“快鱼吃慢鱼”的竞争年代,这种损失尤为严重。

实现工业设计价值是需要企业系统性建设的,没有管理就没有成功的产品。企业在工业设计的风险控制方面,除了必须严格遵守工业设计操作的一般流程外,还必须与设计部门建立签字认可制度,明确企业与设计部门的任务,制定可度量的测评筛选标准,按照设计特点制定分段控制等方法进行项目管理,在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尽量规避设计风险。

工业设计在中国的风险还有其特殊的一面,由于国内工业设计起步晚,行业不规范,往往出现企业压价,设计机构降低服务,企业自己发现等问题,更降低了设计投入的这样一个怪圈。由于产品从设计到投放周期非常长,影响产品市场成功的因素也非常复杂,对于企业而言,应该根据设计需求分析设计公司对项目的投入,做到有的放矢全程监控,这样才能降低风险。

4.建立自己的工业设计团队

企业设计部门一般也是由不同专家共同组成的团队,大型的企业设计中心往往包括设计管理、产品设计、结构工程、人机工程、用户研究、模型制作等方面的人员。而在我国工业设计业刚刚起步,虽然有不少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工业设计,成立自己的设计团队,但国内企业一般采取外包作为工业设计的主要方式。

中国的工业设计之路

工业产品不仅需要满足消费者的使用功能,还是消费时尚的载体,一个充满工业设计品位的产品可以成为当时社会审美、流行时尚的代表。尽管中国的工业设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工作还仅停留在为现有的产品设计色彩和造型。中国是出口商品大国,但不少为中国本土生产的产品都是从其他地方拿来的设计。中国要引领设计,还有很长的路。

企业要发挥工业设计的软性作用,将产品、企业、市场更协调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才有可能成为有一定文化承载,寄寓相当生命力的艺术品。从单纯的、冰冷的、机器的工业化社会的制造品中跳出来,成为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平台,摆脱价格战的漩涡。

小贴士1:我国的工业设计服务类型

我国的工业设计服务形式一般为独立项目服务与长期服务两种方式,内容包括设计调研定位分析、外观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后期监理乃至全面工业设计服务等方面,不同的机构服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以院校为代表的研究型的工业设计工作室,一般由高校教师带领学生为企业提供设计服务,较多地承接临时性的项目和竞赛类的产品设计。设计创意新颖、超前、思路活跃、理论性强、个人意志较强。但缺点是不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如设计工艺实现的可能性等)、设计经验欠缺、随意性大、设计创意以外的服务较少、对市场理解有限等;

2)企业自建的工业设计部门,主要是为本企业的产品设计服务,对企业的产品结构、工艺、销售等方面了解充分,产品设计方案比较成熟,与企业各部门配合较协调。但思路狭窄,突破性不强,受约束较多,设计人员的创造发挥受限制;

3)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为企业提供从产品设计调研定位分析到最终产品效果把握等各环节提供服务。由于各公司的水平参差不齐,服务重点也有所差异,大部分公司集中在产品外型设计方案的服务。

小贴士2:企业如何选择适合的工业设计公司

绝大部分工业设计公司集中在提品外型设计方案服务上,企业在选择设计公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有成功的上市产品?成功的产品可以体现设计品质及成熟的能力和经验;

2.是否有优秀的设计主管?优秀的设计主管能够准确控制设计方向,具备创造设计思维的能力。

3.是否有具备成功设计经验的设计师?设计师的成熟度是产品开发降低风险的保障。

4.团队规模及人员投入。优秀的设计公司一般由5~7人构成项目小组,要求各个对应服务内容有专业人员把关,充分给予资金和人员精力的投入。

第9篇: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范文

关键词: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框架;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手段和力量。在企业领域,统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企业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统计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统计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全过程的信息化。统计信息化是新时期统计发展的必然趋

势,是现代企业统计的必然要求,当前,信息化手段已经从辅工作向统计业务的核心工作转变,高效率的统计核算、信息传输、数据整合、信息共享,有利于全面整合企业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决策等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认识统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信息化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统计的高度信息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基本框架

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应是一个相互交错的信息网络,由信息来源、企业内信息子系统及信息交换系统组成。企业统计信息由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组成。内部信息来源于企业日常生产、销售、管理各个环节中相关部门或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单位;外部信息可以来源于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其他企业,也可以来源于企业的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的税务、工商行政机关等。这些统计信息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企业内部信息子系统,比如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系统等。这些信息子系统按照企业内部各个单位的管理职能划分,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统计

信息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根据需要交换和转移。企业内外相关人员根据需要和相应的权限访问经过加工处理的统计信息。

三、目前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决策者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欠缺,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需要决策者的切实支持,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企业的决策层与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对网络信息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没有系统地掌握,从而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效果不佳。

2.统计信息的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企业自身和政府部门的统计信息资源并非完全公开的,这牵涉到一些商业秘密与国家机密。然而,在处理、保存和传输统计信息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一些统计信息的安全问题。

3.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不够统一。纵观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难发现,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不够统一。不少企业未设置专门的领导与创建专业的机构,管理人员信息化观念较差,不懂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知识,致使得企业的员工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不够清楚,不注重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由于受到统计报表格式、统计标准、基本统计单位不统一的限制,从而影响了准能够统一,统计信息资源与统计核算企业经济共享。

4.专业人才缺乏,难以适应统计信息化要求。在统计信息化进程中,专业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大多数企业中统计人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是具有一定实际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统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老员工,一类是企业引进的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少相应的操作经验大学生,遇到紧急事件难以处理,既具备新型管理技能和统计相关专业知识,又掌握网络信息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统计信息化。

四、解决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面临问题的策略

1.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宣传,提高企业决策层和管理人员统计信息化意识。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企业业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开展统计信息化知识宣传活动与培训,普及统计信息化知识,提升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层统计信息化意识,培养员工利用统计信息化的能力,让更多员工深入了解统计信息化并支持这项工作,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来。

2.企业要注重人才引进与培训,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企业要引进懂得计算机技术和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定期地对他们实施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库、信息化应用、信息安全和网络管理等内容的培训,教授统计信息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知识,真正地提高广大统计工作人员的决策咨询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与信息化应用水平,以大大地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3.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在进行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使企业的统计工作遵循的一定的规范。与此同时,企业需要根据统计工作岗位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责任与权限,并且要不断地建立健全企业统计信息网络灾难恢复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

4.创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创建以数据库作为支撑的统计业务平台、统计服务平台、网络基础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这是促进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统计业务平台的创建是企业实现共享信息与统一管理信息数据资源的基础。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创建数据库,可以说,创建数据库是开发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平台的根基。在数据库的支撑下,统计业务平台主要包括设计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统计服务平台的依托是数据库,它借助网络技术,所创建的服务格局是开放式的,这使得共享信息变得迅速和广泛。根据政务管理的要求,办公自动化平台以知识管理、事务管理和文档管理作为中心,能够跟业务应用与网络系统统一起来,实施网络协同办公。

总之,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统计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企业必须要客观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让企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参看文献:

[1]李瑞.发挥统计信息化作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管理,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