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精选(九篇)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第1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本文以某个IT产品销售公司的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为背景,讨论了一个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整个过程,其重要特征是:所涉及的项目是原有系统的一个升级替换版本。因此,需求分析过程不同于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逆向工程获得对系统的初步了解;(2)在第1步的基础上写出基本需求,交由客户评审补充;(3)在第2步的基础上开发原型,利用原型与客户交流,最终获得基线需求。针对上述三个阶段,本文论述了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与工具以及所遇到过的一些典型问题和措施,最后对需求分析中使用的工具,谈一些自己的初步体会。

【正文】

    我于1998年8月至2000年7月参加了某个大型集团的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该大型集团的业务主要涉及到IT类产品的进销存。本人在项目中负责系统分析的工作,该集团企业原先已委托某个电脑公司开发过一套IT类产品管理系统,但是该老系统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系统运行速度非常慢,如商品销售开单时,从确定开单到开单完成有时需要1~2分钟左右的响应时间,让客户无法忍受。(二)系统数据不准确,经常出现实物库存与电脑库存严重不相匹配的情况,使销售数据的统计产生一些混乱,有关财务的数据因此无法有效使用,只能采用人工录入方式补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该集团的总经理决定参考原有系统重新开发一个系统,以便解决原系统所存在的上述两个难以克服的难题。注;原系统采用PB6.5开发,数据库采用SYBASE,服务器采用Windows2000Server,客户端采用Windows 98,程序架构采用的是传统的C/S结构。

    鉴于该集团业务操作复杂,流程多,涉及人员多等特点,以及项目完成时间短,经费有限,人员有限等限制约束条件,再考虑到必须避免前一系统出现过的结构混乱与难于维护等问题,我们决定要对原系统的需求做一个比较彻底的和切实可行的分析,由于原有系统已经开发了近两年,并且客户也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业务基本流程本身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我们把需求分析的过程分为三步:()分析原有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数据库结构和程序结构,(2)在获得第(1)步结果的基础上写出基本需求,交由客户评审补充,(3)在第(2)步的基础上开发原型,利用此原型与客户交流,从而获得最终可用的需求结果。下面按上述三步分别加以论述。

    第一步是实施逆向工程,获取原有系统的基本需求。

    由于原有系统在功能上大体上能基本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在两年多的开发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从中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参考,也可以避免多走弯路。在这一阶段,我们采用的主要工具是PB自带的Power Designer和PB Documents;前者主要用来分析数据库结构,后者主要用来分析程序结构,便于开发人员与高级用户理解程序。采用这两个工具的原因是:原系统过于庞大,模块多,数据库模式多,表格量很大,仅靠人工的方法很难从中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明确的系统结构以及整体构成,而且原有系统未能提供一套正确完整有效的设计文档,于是我们只能依靠工具辅助来进行。在使用Power Designer分析数据库,并且用PB Documents分析原程序中的PBL以后,我们对原系统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结合对原系统的使用,基本明确了功能与流程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用人工录入方式,产生了初步需求的自然语言文档。这里指出,使用Power Designer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如果一个表中的字段过多,而且又同时依赖多个表时,输出的表格相关图形很复杂,有很多交叉,且难于调整,不方便阅读及打印。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写出系统基本需求,交由客户评审和补充。

    通过第一步的逆向工程,我们获得了系统的基本需求。为了充分记录需求的变化及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我们决定选用Rational公司的Requisite PRO作为我们的需求管理工具,Rational公司有一整套用于需求管理的工具,功能非常强大,包括Requisite Pro、Clear Quest等等,这些需求分析工具可以对需求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记录需求的变化情况,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等等。但是,我们考虑到Rational的一套工具全面实施会非常昂贵与复杂,需要非常强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全面实施,因此,我们只采用了其中最简单的一部分功能,那就是记录需求变更,记录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其他跟RUP有关的功能都给略去了。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项目的经费、人力以及国内软件开发的实际情况。正如前面所说,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并写出基本需求后,交由客户做评审井做适当补充,我们将经过补充整理后的需求作为正式需求记录入Requisite Pro所维护的数据库中,并对各个需求进行分类,设定优先级等,这些工作完成后,就可以从数据库中直观地了解客户到现在为止提出了哪些需求,哪些需求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哪些是难度较大的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譬如:用户对我们用自然语言书写的需求文档有许多地方不理解,往往在花了较长时间阅读之后,仍不明白我们所描写的需求过程与他们所完成的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是由于首次采用Requisite Pro进行需求管理,在类型划分,属性值的确定上,部分开发人员没有经验,造成了不少反复,对于前者,我们的方法是想办法增加一些示意图,将大的流程分解为小流程,再与客户反复交流与沟通,最终达到双方理解一致的目的。对第二个问题,则参考了一些例子,再结合实际中属性的使用情况,给予取舍或者选择,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建立了基本的需求库,定出了基本需求规格说明。

    第三步则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型,利用原型与客户进行更深入的交流,通过交流修改相应的需求。

    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在对第二步任务进行报告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用PB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就具体的业务流程与客户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原型,客户发现了许多我们与他们的理解相互不协调的地方,我们在修改需求的同时,也在Requisite Pro需求数据库中记录下修改的历史。事实证明,这种记录历史的作用是很有效的,如曾经有客户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对同一需求提了相反的需求,我们根据历史记录很快证实了该客户的提法有错误,在事实面前无需再作争论,同时利用Requisite Pro,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需求相互之间有矛盾。经过这一阶段工作,我们终于获得了经过用户认可的需求基线,即是可用于下一步进行详细设计的基线需求。

第2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复旦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软件工程 上海论文 开题报告

复旦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号 :093053175 领域: 软件工程

姓名 xxx 方向 企业信息化 指导教师 xxx

论文题目 基于portal和web services的企业协同办公系统的构建

选题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信息系统建设已与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是企业实现由传统的人工粗放型经验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集约型管理和数据分析为决策依据的科学管理转化的保证,也是使企业能够迅速了解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求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企业的各类业务数据信息分散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缺少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从而无法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统一的企业整体业务数据信息视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期待着这样一个平台系统:它能够打破信息系统间的壁垒,将管理类信息和业务类信息结合在一起(像dna结构中的键的功能一样),提供一个统一的企业管理信息与生产经营信息视图,并以此给企业每一位决策者和执行者。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只有真正帮助企业领导迅速取得和分析有关决策的信息,才能有助于企业在决策中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portal技术将有效的整合企业内部各种应用业务资源,使企业用户通过单一入口一次性登录来访问多种业务平台信息。再根据所属信息的权限范围展现所访问系统信息,对企业各级领导及业务人员不再需要多个系统切换,而进行一站式的业务流程审批处理。基于此,应用portal技术搭建的企业统一门户协同办公管理系统,所实现的应用整合,与传统意义上的应用系统集成不同,它不是以实现跨系统的业务处理为目的,而是站在企业的管理视角,增强科学的决策支持,全面提升企业管控。

web services技术,毫无疑问已成为将信息和应用程序在页面传递呈现的接口标准。而portlet做为portal动态容器组件,将充分利用该标准及轻量级松散耦合优势同时,再结合wsrp(web services for remote portals)协议远程调用异构门户系统提供的portlet服务(如 :天气预报等),使得在多种业务系统不同平台间进行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集成。无论信息存贮在何处(如:企业内部网络或internet)、信息的格式如何,都可以轻松快速的按照用户喜好的方式个性化的定制收集展现。

自此,基于web services的portlet模型,portlet 便有了web services 强大的沟通能力,使得整个portal系统更加灵活,随需应变。

具体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围绕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决策及办公效率为目的,阐述基于web services的portlet模型为核心技术构建企业门户办公管理系统价值和意义。

具体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案:

1. 首先,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即已建设的业务系统,结合此次门户系统要求,阐述基于web services的portlet模型的门户构建优势,明确该实施方案。

2. 其次,重点研究构建企业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为企业提供一个信息聚合的框架,将已有业务系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按照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工作需要实现多维度的企业信息门户,如:企业门户、部门门户、个人门户、业务门户、企业文化等。对应技术:ibm websphere portal+web services;

3. 然后,研究构建企业协同办公及报表管理平台。为企业行政办公及各种业务流程的审批处理提供的基础平台及,根据个业务系统数据的进行收集、汇总、展现,生成提供各类管理报表,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全面实现企业办公的自动化。如:公文流转、报销、会议等管理;对应技术平台:ibm lotus domino + dashboard;

最后,统一整合所有构建平台,分析其系统的扩展性、复用性,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工作的具体进展计划:

1、2010年1-2月,论文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根据导师意见进行完善;

2、2010年3月15日前,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3、2010年4-5月,完成学位论文初稿;

4、2010年6-8,根据导师的建议,修改论文初稿,完成学位论文;

5、2010年9月20日前,提交学位论文。

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2009年3月20日

专家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同意 建议修改或补充 不同意

具体说明:

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专家名单:

姓名 职称 学科、专业 单位

学院意见:

主管院长签字:

200 年 月 日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意见:

第3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系统控制;信息管理系统;电子销售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2日

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上层学科系统,其与多个学科都有紧密联系,如管理学、系统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等。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企业信息畅通,提供决策参考,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集合了当代众多先进技术,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帮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反映。企业内部管理是支撑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在企业内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高效。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优化整合企业内部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可以说,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控制理论概述

系统控制理论分为系统论与控制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各有特点,缺一不可,将系统控制理论应用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必须对这两个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一)系统论。系统论属于一种应用理论,其研究内容主要为系统一般模式、规律和结构。系统论的研究目的是将单独系统的功能的特殊性进行普遍化,归纳总结出不同系统的共同特征,以研究出使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的普遍系统,数学方法是其常用的研究工具。系统论具有逻辑性与数学性,是当前新兴学科的典型代表。系统论作为一门应用理论,其内在思想也有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运用系统论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整个系统角度对该系统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进行分析,注重探究系统各不同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由此可以看出,系统论是现代社会一体化特征的重要反映,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符合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可以广泛推广应用。其次,系统论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渗透于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是人们研究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系统论又是一种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论。总之,系统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控制论。控制论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各种系统调节和控制的规律是控制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论也与许多学科相互渗透、密切联系,如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控制论也具有综合性。依照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理论,各种不同机制系统通信和控制的过程是控制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如生物体、机器等。控制论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不同行为的研究,如共同信息交换、自适应原理、改善系统等,归纳出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以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控制论所归纳出的机制还应具有普遍性,即能够普遍使用于不同的学科。控制论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常见的如信息法、反馈法等。

二、信息管理系统基础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属智能化控制系统,现代化管理思想与方法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指导思想,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网络通信技术等是其主要利用工具,获取企业内部海量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存储是其重要功能,目的是减轻企业管理负担,提高企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并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意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综合性,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跟踪、监督、控制、调节等,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一)在技术方面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技术方面的需求有七点,包括高效性、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经济性、通用性。高效性是指通过合理设计使得整个系统呈现最佳状态,工作高效;可靠性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要使系统具有相当程度的容错能力,可以准确处理各种问题;易操作性是指在操作上能够通俗易懂,不具有复杂高难度性,一般员工都能上手;可维护性是指在日常工作中可以进行维护修理,具备相当的扩展能力;安全性是指各项信息数据的安全都能得到保障;经济性是指这个系统要具有高性价比,容易被普通企业接受;通用性是指在物理接口上实施国际标准,在对外交流等方面很有好处。

(二)在功能方面的需求。功能需求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一般是说系统的功能表现,这种需求是一种能够表现在业务目标上的。普通情况下,该系统包括了七个系统。这七个系统相互有所不同,各个系统的作用和功能都与其他的有很大区别,但又共同组成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一)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包含多个组成部分,其中有:客户端浏览器、接口服务器等。我们通过对该系统的不断学习和研究,可以得知各个部分大有不同。用户端浏览器主要是服务于用户,为使用户操作便捷才将其作为使用界面的;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的作用就是对产品的各方面都予以全面服务,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接口信息系统,它主要负责各种用户的请求;被管理者资源都被政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予以严格管理,该资源正是把有效的信息集合而成从而为监督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显著的一部分内容。很多管理信息包涵其中,就是系统中的对象集合。

(二)在功能模块方面的设计。在对各种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该系统包涵六方面的系统。在众多系统操作之余,还要注重操作日志管理系统等辅助系统,以便在以后对系统进行维修服务。整个系统如图1所示。(图1)

(三)在技术现实方面的设计

1、系统架构设计。Brower/Server的缩写是B/S,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进了C/S的结构,这种改进架构就是B/S。通常在这种架构下,想要实现对系统的操作,用户需要通过客户端来进行操作,通过Browscr端实现的事物逻辑则只有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还是在Server端实现,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架构的优势在于:客户端载荷小、用户总体成本低、升级成本和维护费用低。所以,我们选取这种架构来用于系统之中。

2、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设计中,我们选用MySQL。它是在互联网中小型网站之中被普遍应用的数据库,保有用户基数很大。MySQL数据库的典型优点在于开放源码、体积小、投入小等,我们选用这种数据库多是由于此数据库对于本系统非常实用。本系统一般情况下都运用在中小企业,这时MySQL可以作为后台数据使用,正是由于这项原因,我们所设计的系统才运用这种MySQL数据库来搭配使用。

3、报表设计。在很多企业的具体业务工作中,报表必不可少,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内容。微软的Excel软件就是这种办公工作软件,它可以制作报表、处理数据。此次我们主要是要从通用性、易搬移性这两方面进行考虑来完成设计及应用的,因此此次我们导出文件格式选用Excel格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主要内容已经在上述过程中进行详细解释,其他特殊技术例如界面实现等,在当今社会做能选用的手段和途径不胜枚举,所以在此我们不再进行论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和应用都需要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秉持科学、严谨、细心的精神来完成每一项设计,让设计能够真切地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这种系统设计要遵循步骤的严谨和科学性,避免出现不能应用于实践中的现象。

五、结语

实践证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系统控制理论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了一个适应中小型销售企业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符合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降低中小型销售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中小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威,张红久.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6.

[2]卢素魁,王思乐.基于系统控制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煤炭技术,2010.9.

第4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现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管理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社会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我们会计领域的会计信息化问题同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经了30多年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建立及应用使企业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优化了会计业务流程,大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也是较多的。因此合理科学地控制会计信息化风险是十分有价值的。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目前普遍认可的一个概念,[1]谢诗芬教授在《湖南财政与会计》上发表“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一文,她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普遍性

会计的各个方面不管是理论层面、管理教育层面还是会计实务中的具体操作都要全面综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各个会计领域要协同联合,从理论、管理到实践工作及教育都要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综合有效的计算机系统[2]。钱玲等在所著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讲到“虽然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一开始就是表现为计算机系统,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已成为主流”。

(二)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是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再操作,企业只需将原始凭证等资料一次输入即可分次或多次利用,从而达到个会计资料的集成统一。而且会计信息系统还要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相互渗透和结合继而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系统”。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3]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作为一种先进的、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论是帮助企业完成管理变革的最为有力的武器。在ERP中,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是其重要的实现基础,只有实现会计信息化,才能将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业务部门,实时地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监督。

(三)动态性

刘仲文[4]在《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中讲到“会计信息化本质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通过设计会计信息化系统技术路线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达到的渐进的过程,其目标不仅是建立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而且要建立一个提供经营管理所需信息的“会计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表现在: 第一,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第二,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也使企业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四)开放性

何日胜[5]在“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中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会计资料进行核算分析,但是很多的会计核算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的系统(如证监会、银行、政府其他相关机构)直接采集,而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权限授权,通过网络从会计信息系统中直接获取信息,会计信息资源存在共享性。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由此而衍生的经济犯罪也不断增加;再加上会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作。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短板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

(一)软件选择不当

目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软件市场迅速扩大,而且其种类繁多。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往往过于盲目。对于软件的技术指标是否过关;会计软件的功能是否能充分满足和保证企业的特殊需求;同类企业是否成功的运用了该软件;及软件的售后服务质量等问题都没有做出全面的考虑,从而造成会计软件选择不当。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通常是一个具有一定开发性的系统或者说网络系统,因为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进行往来核算、传输相关会计资料。如今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平台,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风险。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会遭受到各种来自网络的攻击,如:剽窃数据资料、病毒攻击、远程程序变更等进行恶意破坏,这些威胁都有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使整个会计系统崩溃、资料数据遭到根本性破坏。此外黑客、信息管理人员还有可能把公司数据资料通过网络进行破坏散播,进而泄露企业秘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企业文化底蕴不深厚,因而往往不能留住高素质人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职业素养不高又没有进行专门严格的培训,系统操作人员往往在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时错误百出,对软件没有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从而损害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也可能在系统内运作非法程序,导致系统不通畅,甚至瘫痪。此外操作员随意使用电脑上网,插放私人U盘等行为很可能会传播木马、病毒等,同样会给会计信息系统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四)由于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带来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中国大地。但是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大都没有接触过管理学,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了解,多数企业的所有者即是经营者没有实现所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因此这些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大都 比较混乱,内部控制不严谨。这些企业领导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不科学,尤其是对企业内部人员会计信息系统的权限划分混乱不合理,少数高管人员的权利或权限过于集中而且缺乏监督。由于授权的混乱在通过系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就会使数据混乱不堪,使系统各模块不能有序高效的运行,进而不能形成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

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与突出。其对于提高我国的居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必然会影响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以求这些中小企业能健康快速发展。

(一)选择合适的软件并培训或聘用具有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人员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特点选择技术指标合格,维护简单,售后服务好的会计软件。企业可以选择目前我国各工业企业普遍应用的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通用性软件,也可以自行开发适合本单位的专用会计会计软件。此外会计信息系统的主管人员(系统管理员)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最重要的人员,其职责就是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拟订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其他会计人员的职能和权限进行划分和授权以及对系统形成的最终会计资料进行管理和保存等,因此这个主管人员对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企业应加大投入聘用或培训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高的系统管理人员,并且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适当加大员工的福利等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风险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一些不法之徒通过网络恶意攻击企业的会计系统,盗用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以谋求暴利,这些行为给中小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致命的。所以企业在建立内联网、安装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对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结构布局进行仔细考虑,通过安装安全软件、加强硬件管理等措施,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访问区域之间的严密的数据隔离;此外还要建立多层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杜绝对会计数据库系统的非法访问。还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对重要的数据应进行备份,并加密保护。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使用电脑的管理,禁止员工私自上网娱乐聊天,禁止携带和使用私人优盘以避免传播病毒,防止内部人员偷窃、滥用企业的会计资料。

(三)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编制相关教材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企业应当开设系统操作培训班,编制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企业经营者应重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时常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只有通过层层考核的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人员才能任命其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还要时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注意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风气,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实现操作的规范化、专业化。

(四)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授权

企业主要转变传统观念的束缚,认真学习或了解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简单有效的组织结构,科学合理的划分各职能部门,要杜绝“一手抓”等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不能任用靠走关系进入企业的人员负责重要核心的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时企业应对系统的每个功能板块进行严格授权,设置权限和独立的密码口令,坚决禁止越权访问系统。这些措施能促使系统各板块运行顺畅,能及时形成完整准确的会计资料,并且可以防止相关数据被泄露或滥用。

五、结论

中小企业应该顺应信息化的历史潮流,紧跟会计信息化的浪潮,转变思想观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找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道路。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成功,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只要脚踏实地,稳步推进,科学合理的规避风险,就可以少走弯路,进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的壮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诗芬.“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在《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年11期(总第253期).

[2]钱玲等.《会计信息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周玉清,刘伯莹,周强.《ERP与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刘仲文.“会计是一个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印,20020/4.

第5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管理会计信息化虚拟价值链

1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定位必要与根本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大分支,也被称之为内部报告会计,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企业组织的经济效益,主要由计划与决策管理会计和控制与业绩评价管理会计组成。在传统工业时代,管理会计的界线与定位比较清晰,相关的制度设计较为稳定与直观。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发生了诸多的变革与挑战,工业4.0、大数据、云计算等等颠覆传统企业经营管理假设的新概念与现实,不断在瓦解大量传统理论的根基,重新认识与定位管理会计系统是必要的。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Jean-Paul Sartre认为“行为决定存在”,从哲学上而言,任何事物都是会幻灭的,所以内容的存在在本质上而言是虚幻的,所以想要让内容反映出来就必须通过行为让内容显现,这也就是存在主义所说的行为决定存在。而当代的管理会计运作最不同于传统的主要行为,就是信息化运作模式,这是要比管理会计在内容上创新的更深层次的影响。因此,管理会计的信息化行为决定着管理会计在当今时代的存在本质,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定位主要就是依靠其信息化的表现而言。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特点,本文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分别从制度经济学理论、企业价值链、整体财务信息化系统这三个角度,从大、中、小,从宏观到中观最后到微观三个层面定位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

2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定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nald H. Coase(1937)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指出,企业存在的本质原因,是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本质是将一部分外部的市场交易行为内部化之后,这些被内部化的交易行为在企业内的交易成本要低于该行为在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

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组织中的经济学理论的定位应当是能降低交易成本的工具,如果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的运行,造成了企业内部事项发生时的搜寻成本、议价成本、监督成本等等交易成本徒增,则该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定位是有悖制度经济学原理的。而且从经济学理论看,考虑机会成本比沉没成本更有意义,机会成本是管理会计作出内部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降低交易成本与关注机会成本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理论立足点。

3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价值链中的定位

企业价值如何创造?Michael E.Porter(1985)提出价值链理论得到了普遍认同,他认为企业是一个集设计、生产、销售、运送及辅助产品的一个合体,这系列活动归集为一条条价值链为买方提供可交换的产品,即价值。该理论虽被普遍推崇,但由于它太局限于有形产品,于是学者Jeffrey F.Rayport与John J.Sviokla(1995)提出改进的虚拟价值链理论,该理论兼顾有形与无形价值。有形价值指指传统的价值链理论中的物质资源,无形价值则是指基于市场的信息资源,这些由信息产生的增值被独立出来成为虚拟价值链,形成信息竞争力。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信息增值载体,其根植的原理亦在虚拟价值链上,嵌入虚拟价值链这一信息价值场中,使得管理会计信息的处理能保持与企业价值链运作的适应性与同频性。传统的管理会计主要仍然是依附于传统价值链进行运作,重视物质流,而基于虚拟价值链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着重信息流,现实信息的交叉性、多维性,将使得大量的信息增量价值得以被提取出来,提高企业的价值竞争力。

4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在整体财务系统中的定位

从目前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阶段来看,已从财务核算进化为财务集成,再到当前的财务业务集成,早期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并不能是严格意义上的信息化系统,因为它只是在模仿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的电算系统,并没有革命性的信息模式突破。但发展到了中后阶段,信息化的强大优势与功能慢慢通过信息的集成、流程的重组等革命性的手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信息的挖掘、处理、分析出现了颠覆传统的升级,这种升级主要体现在对业务的渗透与对管理的加强。

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绝非一个孤立系统,它是整体财务系统中一个不可分割的子系统。在整体财务信息化系统的业务层、核算层、管理层、决策层四个层面中,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处理信息加工的下游,定位于整体系统中的管理层与决策层。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属于整体财务信息化系统中的顶层设计。

5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定位趋势展望

人类社会运作效率革命性的提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科技的突破,科技的进步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人类社会的效率突破往往是由于产生了更为强大的群体协调机制,这种新的制度下,使得人的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存量通过新制度的协调重组从而开发出更大的生产效率。所以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其首务不是基于科技的创新,而应当是基于上层制度的创新,是对这一制度的准确定位。

想简化理解制度的改革,可以借用分工与整合这两个维度。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资源大爆炸,多来源于分工维度的充分发挥,但经历了数几百的指数型增长,在现存的制度模式下充分开发出分工层面的效率潜力,分工与整合维度的失衡也滋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弊端。因此,在现有或不久未来的社会条件下,社会制度应当着重于开发整合维度的效率潜力,通过跨领域整合,开发出新的社会发展源动力。

本文分别从制度经济学理论、企业价值链、整体财务信息化系统这三个角度,从大、中、小三个视角定位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形成的一个立体定位格局,其背后也是基于这种整合维度的思维,从整合的方法论去定位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这也是本文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当下及未来的趋势展望。

参考文献:

[1]Marshall B.Romney&Paul John Steinbar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M].Harlow: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11.5-6.

第6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管理科学;信息管理;经济;运用

一、管理科学

1.管理科学的定义

管理科W(Scientific Management)是各种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统称,以科学方法运用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科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科学等。

管理科学自19世纪末发展至今,历经以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到现代管理理论,运用范围已涵盖人事的组织和决策、战略规划和战略决策等各个领域。

广义地定义管理科学,是系统分析、决策分析、运筹学、控制论、数理统计及计算机算法的综合运用。

2.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管理科学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运筹学:涉及方法包括非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大型规划、排队论、网络分析等。

(2)决策分析:包括多目标决策、风险决策、随机决策、群决策等等,一般可通过SPSS系统实现。

(3)行为科学:包括组织行为学、群体心理学。

(4)质量管理:包括统计质量管理、TQC、TQM、六西格玛(6σ)管理理论等。

(5)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企业常用的ERP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决策支持系统DSS等。

(6)其他:计算机仿真技术、经济控制论等。

二、信息管理

1.信息管理的定义

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是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为人类社会信息活动的各种相关因素。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常采用技术、经济、政策、法律和人文等方面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制定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系统有效运转。

2.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从信息管理的过程来看,研究信息源、信息流以及信息宿的基本规律是进行信息管理的基础。

信息源的管理,目的在于明确信息收集的方向,主要内容是研究信息源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根据实际需要,可从内部信息源与外部信息源、一次信息源和二次信息源、静态信息源与动态信息源等方面进行细分管理。

信息流的管理,即研究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为更好地运用信息,信息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递,才能更好地使用信息。因此,信息管理不仅包括数据信息的获取,更需要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类、加工、处理、传输、使用等一系列的处理活动。

信息宿即信息需求,为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产生的信息需求,从而促使提升信息管理工作。

在信息的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在企业中,信息管理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在生产中广泛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如CAD、Excel等工具,对各项基础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辅助决策;

第二个层次,是推广计算机的应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进行规范化后,以流程、软件的形式进行固定,推动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促进生产、财务、销售等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第三个层次,是引入大型集成应用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系统、企业管理解决方案(人力资源模块)SAP-HR 系统等。

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1.管理信息系统的经济价值

(1)促进内部管理的规范化。为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还需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上下级间的责任义务,有利于促进部门横向交流。

(2)提高信息使用率,有利于企业的各项决策及实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加深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更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需求。

(3)提升管理效能。快速传递信息,并授予不同权限,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进行信息共享,促进公司整体效能提升。

2. SAPHR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表格分析可看出,SAP-HR系统能处理较多人力资源的基础文档工作,从而提升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对企业而言,不仅可以减少相关从业者的人数配置,从而节省人力开支,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管理,提高相关工作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综上分析,在企业实际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管理、信息管理对提升管理效能均有较大的作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积极开发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升信息管理技术,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第7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信息化 风险控制

一、引言

现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管理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社会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我们会计领域的会计信息化问题同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经了30多年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建立及应用使企业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优化了会计业务流程,大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也是较多的。因此合理科学地控制会计信息化风险是十分有价值的。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目前普遍认可的一个概念,[1]谢诗芬教授在《湖南财政与会计》上发表“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一文,她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普遍性

会计的各个方面不管是理论层面、管理教育层面还是会计实务中的具体操作都要全面综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各个会计领域要协同联合,从理论、管理到实践工作及教育都要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综合有效的计算机系统[2]。钱玲等在所著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讲到“虽然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一开始就是表现为计算机系统,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已成为主流”。

(二)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是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再操作,企业只需将原始凭证等资料一次输入即可分次或多次利用,从而达到个会计资料的集成统一。而且会计信息系统还要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相互渗透和结合继而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系统”。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3]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作为一种先进的、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论是帮助企业完成管理变革的最为有力的武器。在ERP中,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是其重要的实现基础,只有实现会计信息化,才能将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业务部门,实时地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监督。

(三)动态性

刘仲文[4]在《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中讲到“会计信息化本质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通过设计会计信息化系统技术路线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达到的渐进的过程,其目标不仅是建立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而且要建立一个提供经营管理所需信息的“会计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表现在: 第一,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第二,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也使企业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四)开放性

何日胜[5]在“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中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会计资料进行核算分析,但是很多的会计核算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的系统(如证监会、银行、政府其他相关机构)直接采集,而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权限授权,通过网络从会计信息系统中直接获取信息,会计信息资源存在共享性。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由此而衍生的经济犯罪也不断增加;再加上会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作。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短板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

(一)软件选择不当

目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软件市场迅速扩大,而且其种类繁多。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往往过于盲目。对于软件的技术指标是否过关;会计软件的功能是否能充分满足和保证企业的特殊需求;同类企业是否成功的运用了该软件;及软件的售后服务质量等问题都没有做出全面的考虑,从而造成会计软件选择不当。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通常是一个具有一定开发性的系统或者说网络系统,因为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进行往来核算、传输相关会计资料。如今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平台,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风险。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会遭受到各种来自网络的攻击,如:剽窃数据资料、病毒攻击、远程程序变更等进行恶意破坏,这些威胁都有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使整个会计系统崩溃、资料数据遭到根本性破坏。此外黑客、信息管理人员还有可能把公司数据资料通过网络进行破坏散播,进而泄露企业秘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企业文化底蕴不深厚,因而往往不能留住高素质人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职业素养不高又没有进行专门严格的培训,系统操作人员往往在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时错误百出,对软件没有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从而损害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也可能在系统内运作非法程序,导致系统不通畅,甚至瘫痪。此外操作员随意使用电脑上网,插放私人U盘等行为很可能会传播木马、病毒等,同样会给会计信息系统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四)由于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带来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中国大地。但是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大都没有接触过管理学,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了解,多数企业的所有者即是经营者没有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因此这些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大都比较混乱,内部控制不严谨。这些企业领导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不科学,尤其是对企业内部人员会计信息系统的权限划分混乱不合理,少数高管人员的权利或权限过于集中而且缺乏监督。由于授权的混乱在通过系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就会使数据混乱不堪,使系统各模块不能有序高效的运行,进而不能形成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

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与突出。其对于提高我国的居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必然会影响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以求这些中小企业能健康快速发展。

(一)选择合适的软件并培训或聘用具有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人员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特点选择技术指标合格,维护简单,售后服务好的会计软件。企业可以选择目前我国各工业企业普遍应用的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通用性软件,也可以自行开发适合本单位的专用会计会计软件。此外会计信息系统的主管人员(系统管理员)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最重要的人员,其职责就是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拟订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其他会计人员的职能和权限进行划分和授权以及对系统形成的最终会计资料进行管理和保存等,因此这个主管人员对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企业应加大投入聘用或培训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高的系统管理人员,并且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适当加大员工的福利等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风险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一些不法之徒通过网络恶意攻击企业的会计系统,盗用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以谋求暴利,这些行为给中小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致命的。所以企业在建立内联网、安装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对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结构布局进行仔细考虑,通过安装安全软件、加强硬件管理等措施,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访问区域之间的严密的数据隔离;此外还要建立多层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杜绝对会计数据库系统的非法访问。还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对重要的数据应进行备份,并加密保护。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使用电脑的管理,禁止员工私自上网娱乐聊天,禁止携带和使用私人优盘以避免传播病毒,防止内部人员偷窃、滥用企业的会计资料。

(三)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编制相关教材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企业应当开设系统操作培训班,编制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企业经营者应重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时常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只有通过层层考核的人员才能任命其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还要时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注意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风气,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实现操作的规范化、专业化。

(四)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授权

企业主要转变传统观念的束缚,认真学习或了解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简单有效的组织结构,科学合理的划分各职能部门,要杜绝“一手抓”等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不能任用靠走关系进入企业的人员负责重要核心的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时企业应对系统的每个功能板块进行严格授权,设置权限和独立的密码口令,坚决禁止越权访问系统。这些措施能促使系统各板块运行顺畅,能及时形成完整准确的会计资料,并且可以防止相关数据被泄露或滥用。

五、结论

中小企业应该顺应信息化的历史潮流,紧跟会计信息化的浪潮,转变思想观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找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道路。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成功,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只要脚踏实地,稳步推进,科学合理的规避风险,就可以少走弯路,进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的壮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诗芬.“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在《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年11期(总第253期).

[2]钱玲等.《会计信息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周玉清,刘伯莹,.《ERP与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刘仲文.“会计是一个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印,20020/4.

第8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Abstract: The system of ERP improves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enterprises is paid extensive attention to. Furthermore, basic data is the key of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Otherwise basic troubled management,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and low management efficiency etc. make difficult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and so the implement of the ERP system needs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the details of our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and analyses the actions of improving the use of basic data in order to give directions to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in our enterprises.

关键词: ERP系统;业务流程再造;基础数据

Key words: ERP System;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asic data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197-02

0引言

ERP系统是由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发展而来的,1990年,Gartner Group率先提出了ERP的概念[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Gartner Group于2000年在ERP概念中引入协同商务(CPC)的概念提出了ERPII的全新概念,对ERP的流程以及外部因素提出了更多的要求。ERP系统是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共享的管理框架和数据库共享平台,不仅能够将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集成,打破了职能分工造成的信息化孤岛,而且提供了各个部门需求信息服务。ERP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实施ERP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从最高的领导层到最底层的操作人员。而对于这样一项耗资巨大、费时费力的系统工程,很多企业没有采用过MRP或MRPII系统,企业运作是职能化分工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也是功能机群布置;采用实施ERP系统之后,企业未对管理方式做出根本性变革,即没有实施BPR,导致了企业只是利用计算机代替原来的手工操作,在业务效率方面有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造成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要在企业里实施ERP系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必须与ERP系统共存,ERP系统是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技术手段。

在BPR与ERP的结合方面,国内学者也做了不少研究。李震、张惠民在《企业信息化中BPR和ERP系统的整合研究》在理论上论述了ERP实施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1]。梁育玮、隋春明在《流程再造在企业ERP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中明确指出,BPR是成功实施ERP并达到预期应用效果的关键[2]。周小明等在《BPR和ERP的理性整合》一文中指出,BPR和ERP在现代企业建设中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只有把两者理性整合起来,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在理论上详细地分析了BPR和ERP的关系[3]。张凤兰在《ERP环境下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策略》一文中提出了,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体系[4]。然而,在BPR与ERP的结合方面研究,多数停留在理论分析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少数文章在面向ERP系统提出了一些会计体系的业务重组。而基础数据收集与传递、使用,是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基础数据的建立和维护是ERP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实施ERP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应充分考虑数据收集的便利性、传递的效率、减少数据差错的措施,以保障ERP系统的实施效果。

1业务流程再造

1993年,迈克尔・哈默与咨询专家詹姆斯・钱皮在《企业重组一经营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一书中阐述了BPR的基本概念[5]。BPR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作业过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的应用信息ERP系统少有成功的案例。

实施ERP系统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ERP系统与BPR两者互为条件,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显著地改善企业管理绩效。ERP系统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需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ERP系统能否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也需要企业实施BPR来保障。BPR技术,达到适应“3C”(Customer,Competition Change)的目的。

BPR的基本思想是突出流程,理顺并简化流程,强调以流程为导向的组织模式再造,集成从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跨越不同职能与部门分界线,追求企业组织的简单化和高效化。

BPR打破旧的管理规范,摆脱现行系统,从零开始,展开功能分析,将企业系统所欲达到的理论功能,逐一列出,再经过综合评价和统筹考虑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了企业新的运行系统,获取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化。BPR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BPR曾被称作是“恢复美国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彻底改变企业业务流程,建立流程管理方式,也是成功实施ERP的基础。

2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管理就是对资源和数据信息的管理,ERP正是为企业提供了这样的数据管理平台,其涉及的数据很多。而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不仅要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而且要根据ERP实施目标,针对ERP对数据的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使数据更容易获取、传递、共享以及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1 ERP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目标ERP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孕育、发展和壮大的,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我国的国情以及企业状况相结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基础数据管理混乱,管理组织设计是面向职能分工的,实行分散、独立的企业管理方式,效率及效益低下、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我国企业在实施ERP之时必须进行有效的业务流程重组,把实施BPR的目标与ERP的目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打破职能分工的组织形式,建立面向业务流程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以便于ERP系统进行基础数据收集与传递,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效益。

职能分工型企业开始采用ERP系统时,初期的目标是准确计划、及时交付、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ERP系统的目标逐步转向企业决策层,以支持企业决策,实行商务智能管理为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协同管理与合作伙伴协同商务管理,不仅提升单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而要最终提升整体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2.2 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根据企业战略以及ERP系统实施目标,我国企业在实施BPR时,在企业业务层面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数据的可获得性,并将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开展有效的数据使用管理;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转换数据传递的方式,在企业部门内形成水平沟通,提高数据应用的效率;在企业的战略层面,形成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注重顾客的信息反馈,及时确定、调整企业BPR的方向,最终实现ERP系统的供应链协同目标。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过程如图2所示。

我国企业在具体实施BPR时须遵循以下原则:注重整体流程优化,组织依流程定,而不是流程依组织定,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转变。

2.2.1 企业业务层再造收集完整而准确的基础数据,是ERP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这些基础数据包括:物料与产品信息、仓储数据、能力信息、需求信息、供应方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等。而这些基础数据来自于企业的业务层,对企业业务层再造时,不仅要进行有效地业务优化与重组,还需要面向ERP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据的可获得性。

2.2.1.1 业务层业务优化在企业业务层进行业务再造时,需要对所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认真的审视,区分增值业务流与非增值业务流,利用“5W1H”提问技术以及“ECRS”原则进行详细分析流程有无效率、是否合理,逐步形成规范的、标准的业务流程。

2.2.1.2 面向数据收集改造业务流程业务层是产生企业数据的作业层面,在进行业务再造时,应充分考虑数据收集的便利性。标准化数据与业务流程、消除非增值业务流以及实现一个物流等,可以大大提高业务层面数据的可获得性,能够为实施ERP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业务流程规范后,企业在利用ERP系统进行计划、调度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更能体现ERP系统的效果。

在企业业务层进行流程再造时,应注意使用信息技术,应用条形码、数据采集器等数据收集的使用,尽量减少、代替手工操作,保证数据获得的效率与准确性,减少人为差错。

2.2.2 管理层再造以业务为导向,根据企业情况以及产品或服务特点,打破企业职能分工的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组织,彻底改变数据的传递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加强企业管理效果。

在扁平化组织模型中,原来中层领导的职能、作用发生了变化,由业务负责人转化为:监督、训导、行政管理角色,并对企业的业务全局平衡。而各个流程控制点、负责人实际是对企业的最终流程业务负责,也就是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

在管理层再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追求企业组织的简单化和高效化的过程中,冗余环节的删除、层次结构的压缩,信息通道的畅通等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出现形成和促进了BPR,BPR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BPR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企业信息化可以说是企业BPR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扁平化组织的构建,保证了ERP能够顺畅地传递信息和数据,减少了信息流转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信息的差错率,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2.2.3 战略层面再造在战略层面上的再造,主要是更新员工的观念,建立、建设企业文化,将持续改善的思想在企业内部进行贯彻和实施,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更好满足顾客要求,提高企业的顾客满意度。

BPR的实施,对员工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在实施组织革新的BPR过程中员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认同流程,接受并发挥主观积极性,对流程再造形成持续不断地改进,从而有效地保障BPR的效果,及形成持续改进的过程,进而形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同样,再造必须以顾客为出发点,顾客的评价就是原则。在BPR中利用柔性制造的思想,并注重顾客的信息反馈,及时确定、调整企业BPR的方向,最终实现ERP系统的供应链协同目标。

基础数据收集的目的最终要体现在支持企业的战略决策上,企业各层面通过数据的收集、传递与使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在战略层面上,更应注意企业内部与外部数据的接口,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形成统一规范,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如自动订货系统、分销资源计划等的应用。

3结论

许多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经验失败经验已经证明,在职能分工型企业中实施ERP系统,需要实施BPR,建立面向ERP的业务流程。而基础数据作为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不仅仅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化,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考虑数据收集、传递与使用情况。在充分考虑数据管理的基础上,面向ERP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保证了数据收集的便利性,提高了数据传递与使用效率,进一步保障了ERP系统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震,张惠民.企业信息化中BPR和ERP系统的整合研究[J].当代经济,2005,(10):81-82.

[2]梁育玮,隋春明.流程再造在企业ERP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J].吉林电力,2009,10(5):55-56.

[3]周小明,高晓兴,牛孟渔.BPR和ERP的理性整合[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19-121.

第9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借助大数据提供的客户信息,企业既能够设计具有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合适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还可以实时化和精准化地洞察市场需求只有管理好基于大数据的客户信息,企业才能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并为做好竞争情报分析、进行短期行动决策提供支持。拥有可靠、准确、及时的高质量数据成为大数据时代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丁具。可是,当快速积累的、多渠道的海量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源源不断地涌入企业时,大多数企业却感到难以加工和管理,如何创新客户信息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成为当前企业和理论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信息系统(IS)成功理论、能力成熟度模型和全面信息质量管理框架基础上,提出企业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阶段模型,从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技术因素三个维度建立客户信息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客户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实例评价结果,提出持续提升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等级的关键过程域和改进方向。

二、成熟度模型理论回顾

格罗斯比(Crosby)在1979年提出质量管理成熟度框架,描述质量管理演进的5个阶段,即迷糊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和明确期,指导企业根据其质量管理所处的阶段,明确进一步改进的目标。接着,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丁程研究所开发了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CMM)模型,目标是致力于持续的过程改进。随后,在CMM模型基础上,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KMMM)和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IQMM)等相继发展起来。国内外多位学者对IQMM模型进行了研究,如严秀霞等(YanXiuxiaetal)王侃吕等、萨萨等(Sa-saeta)l0]和卡巴雷罗等(Caballeroetal)分别提出了5级信息质量(IQ)成熟度模型。上述研究文献多是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提出针对信息生产及其质量管理水平的信息质量管理(IQM)成熟度模型和方法,包括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和评价及改善信息质量管理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恩格里斯(EnglishV121和宋立荣等分别提出了IQM成熟度的理论框架,详细阐述IQM成熟度模型的结构框架、每个等级的主要特征、成熟度评价方法及实施、提升等级的措施以及需关注的关键管理要素。

尽管如此,目前在大数据背景下对企业客户信息质量管理仍然缺少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导致大多数企业的客户信息质量管理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利用企业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进行分析,不仅必须有成熟度等级,更重要的是找到企业客户信息质量管理实施的重点过程和关键实践,给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三、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等级模型

客户信息质量是指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和有用性。5]在大数据背景下,客户信息既可以来源于销售人员与顾客的接触(内部来源),也可以来源于社会化媒体(外部来源)。CRM系统能够用于收集、集成和分析客户信息,影响销售规划、预算、促销、顾客服务和营销分析。

本文在CMM模型基础上,建立企业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的发展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可以分为4个级别,4个级别从低到高依次分别为无序级、简单级、规范级和持续优化级,每一等级成熟度指标的确定都要从个人、组织和技术3个维度来度量。

第一级:无序级。企业相对封闭,缺乏客户信息质量管理的意识,不具备利用数据洞察市场的创新思维;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客户信息质量管理程序混乱和不规范;系统使用者的信息管理职责不明确;个人对大数据背景下系统使用和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掌握必要的技术和方法,经常不能及时地整理数据。这种等级很难保证CRM系统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表达规范性。

第二级:简单级。企业高层和个人意识到大数据时代客户信息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知晓客户数据的市场价值和利用价值;安排了专业人员进行系统数据管理,并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初步建立了基本的客户信息质量管理的制度、工作程序和规范,但是信息质量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信息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仍然较低;现有制度和规范的执行力不够,CRM系统信息质量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这种企业不能有效利用CRM系统信息洞察市场,很难对目标客户和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第三级:规范级。企业对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实施了规划和部署,信息质量管理丁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高;建立了客户信息质量标准,量化信息质量管理目标和信息质量测度指标,并根据商业活动的变化不断更新信息质量标准和管理目标。根据大数据背景下营销活动的进展,企业运用科学的丁具和管理手段定期跟踪监测客户信息产生过程中的运行参数,控制信息质量。有完善的信息质量管理激励政策和监督机制,并且政策措施在信息质量生产中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客户信息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处理数据的丁具和技术,自觉执行信息质量标准。企业能够收集和记录系统用户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发现信息质量存在的漏洞,通过外部资源弥补不完备的信息,实现企业内部CRM系统客户信息与外部多个渠道大数据的整合。

第四级:持续优化级。为保障客户信息管理过程的持续改进和减少信息质量缺陷,企业对CRM系统信息质量进行全面管理,量化信息质量管理评价指标,建立反馈过程,不断调整和改进信息质量管理程序和方法。利用过程统计控制等技术和丁具监测信息质量缺陷,对于发现的信息质量问题追根究底,及时响应,采取合理的方法纠正信息管理过程,并避免类似的信息质量缺陷。企业能根据收益和时间成本权衡识别哪些信息管理过程需要优化,确定怎样进行优化,提高信息质量管理绩效。

成熟度模型中每一等级跨越对应的关键过程域见表1,这些关键过程域的实现程度将决定企业客户信息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了提高信息质量管理水平,企业有必要对其CRM系统信息质量进行摸底调查,并判定其信息质量管理位于成熟度模型的哪一个层级,随后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对相应的关键过程域的管理,重点应关注IQM模型中的关键活动。

四、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评价

根据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的定义和影响信息质量管理的因素,参考全面信息质量管理理论框架,[|7]建立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对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价。

1.信息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信息系统成功理论和全面信息质量管理理论框架,组织因素、技术因素和个人行为因素是影响CRM系统信息生产过程的三大因素,它们影响客户数据的收集、加丁和使用过程,最终影响信息质量的提升。据此建立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A,为一级指标,表征成熟度级别层;二级指标层B,为类别指标层;三级指标层C,为关键过程域指标层。

2.信息质量管理评价实施

在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企业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

五、案例分析

选取5名熟悉企业CRM系统或信息质量管理的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参与指标重要性评判和关键过程域成熟度等级评定。根据以上介绍的评价方法和步骤,最终确定某企业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类别层指标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A一为5.0796,一致性检验结果C^=0.0173矣0.1,符合要求,类别层指标权重{0.3109,0.2555,0.2224,0.0759,0.1353}是有效的。

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综合评价结果:A=BXLT=2.33,表明企业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水平处于[2,3]的区间,成熟度属于简单级和规范级之间的层次,企业已完成了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基本制度的建设,并开始向IQ标准化、信息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流程规范化等方面发展,但信息管理水平仍需进行大幅度的改进。

根据测评的结果,IQ管理流程、IQ过程管控和系统开发方面的管理水平相对偏低,而这三个方面又是衡量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最为重要的部分,是企业提高信息质量管理水平的瓶颈。基于专家的模糊评判,在IQ管理流程方面,建议重点关注IQ管理流程重组和IQ缺陷预防机制;在IQ过程管控方面,重点改进信息生产过程管控和IQ控制;在系统开发管理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尤其应注重客户数据仓库的重新设计和数据集成管理。此外,信息系统用户的使用经验和IQ维护激励也需要加强,提高关键过程域的管理水平,向更高CRM系统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等级发展。

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