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语文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语文论文精选(九篇)

小学教育语文论文

第1篇:小学教育语文论文范文

1.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1.1基本功的牢固掌握。牢固的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小学阶段语文基本功包括学生对于字、词、句的书写、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整齐而娴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标准地书写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祖國的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来完成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的记载和交流,并且逐渐运用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写、读、说以及初步的理解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1.2注重积累。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1.3培养语感。培养语感,也是由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决定的。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括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培养语感的过程。

2.应以学生原有的兴趣为起点,引导学生学习的

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过去习得兴趣的产物。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这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理学告诉我们: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素质来讲,学生只有把外部的要求、物质或物质化的内容内化成为内部的知觉、表象、本文由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概念等,才能自觉地、自动地、自主地完成相应的活动。能动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从其内在需要出发的行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挖掘和发挥学生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把积极的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使其作为一个主体而主动发展,成为一个接受素质教育的成功者。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把学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习语文,灵活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技巧,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追求知识真谛和实现自我价值上产生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语文教学要注重读、写互动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授课内容,掌握它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表情,读出抑扬顿挫的情调,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使之服务于阅读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要转化为书面语言,就要动笔。语文教学既要有对读书的指导,也要有对写作的指导,既要有读的练习,又要有写的练习,全过程体现读写结合,互动互促。我在教《匆匆》这篇课文时,当读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反复朗读后进行仿写,写后再读。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不仅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还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当读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读熟后进行仿写,通过仿写,他们明白了时间来去匆匆,故要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4.培养学生思维

第2篇:小学教育语文论文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目标 提高对策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程度关系到整个语文基础教学的质量,我们要认真做好语文素质教学的相关工作,将素质教育内容和精髓融入到语文教学课堂中各个环节,帮助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素质,这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目标,将这些要求和目标全面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多元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所学的各类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小学语文强调的是语文知识的基础和综合性,各门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一般学科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通过考试来衡量的,而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可以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持续地学习,这是我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2.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也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语文学习的过程既包括认知活动,又包含情感活动,两者是同时发生的,相辅相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情绪和心理活动,比如是否愿意或喜欢学习,是否相信自己有学习的能力等的情感活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情感活动,同样在情感活动中也离不开认知活动。但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只注重认知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甚至伤害了学生的情感。在一些学校,语文的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对语文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意义重大,我们应采取一些措施,改变这种情况。语文知识的认知与学生情感教育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如果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并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素质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提高我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

1.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老师传授知识的对象是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将学生放在主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是主体,老师安排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在老师的压力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长期受到学习分数的压制,心理负担较重,只有真正解放学生,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积极思维,自觉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真正做到平等独立,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起互信的关系,不仅加强师生间的思想交流,而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境界。老师要积极备课,课堂上精讲精练,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作业方面,传统的课堂中往往是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才布置,这样作业只能留在课后完成,使得学生的作业压力加重,而且老师批改作业会花费较多的精力。我们应该尽量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去完成作业,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此外,布置的作业还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尽量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老师不能只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还应积极学习新教育思路,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老师要有目标地吸取,不能一味地模仿照搬。对于刚刚成为老师的人,更应该重视自己对教学理论的学习,真正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为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包容爱护每个学生。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不懂的知识,所以,在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我们不应该一味批评他们,要允许他们出现失败和问题,尊重爱护每个学生,帮助他们从失败中站起来,鼓励他们不断地努力,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考试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可以推进他们学习的手段,但考试的分数不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道德目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不足,积极吸取教训,在以后可以有重点、有目标地去学习。所以,在平时的考试中,如果学生的成绩不理想,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允许他们经过复习后重新再考,直到取得满意的成绩。这样学生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复习,通过再次复习,不仅弥补以前在知识上存在的缺陷,而且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这种的学习环境,可使学生身心放松,有利于他们建立起自信心。

4.老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

小学语文老师要正确认识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环节。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爱护学生,真正做到教和学的统一。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去积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很好地生活。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在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教学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学校、老师及社会各界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我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建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的几个策略[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5.

第3篇:小学教育语文论文范文

(一)实验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我们选择本校四(1)班和五(3)班作为实验班,四(2)班和五(4)班作为相应的对照班。实验前,我们对四个班作了实验前测,水平较为接近。

(二)实验研究的具体工作

课题组教师凭借学校有利资源,本着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实践操作和实效性的原则投入实验。

1.完成课题的人力保证

课题组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和丰富的小学英语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验的教师,所有成员均具有相应的学历层次和具备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能力。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深得社会好评和学生欢迎。

2.完成课题的设备条件

我校校园网络建设上档次,装配有一流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各1间、计算机教室2间,1套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建设了农远工程卫星网络。对全校24个教学班、各专用教室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综合网络布线,并结合网络特点,架构了校园内网络教育体系。整套网络中,100MBPS能充分满足全校25个终端的音、视频点播需求。

3.锤炼师能,开发资源

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课题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学习培训计划,开始了实验研究的探索。

(1)拓宽视野,外出学习。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很大程度上学习并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实验操作方法,为实验研究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训研讨,不断提高。我们结合每周三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了以课题运作和“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为主题的系列培训。①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②以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贯彻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学习。

4.严格管理,注重过程

(1)落实课题学期计划的完成情况。

(2)把好实验教学关。

5.实行实验研究例会制度

课题小组定期召开实验工作会议,旨在总结研讨各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控或弥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疏漏,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困难,部署下阶段的工作要点等。

6.建立健全资料库,加强资料管理

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资料的搜集,设置专门放置实验材料的专柜,实验研究员和实验教师是兼职的资料管理员,注重关于研究的文字和电教资料的搜集,分析,对号存档。

二、初步成果

(一)通过对实验研究中成功课例的分析研究,实验教师撰写出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教学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性论文《以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为突破口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等多篇得以发表并获奖。通过对实验课例的研究总结,初步构建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为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过程整合的相适应的网页式CAI课件的设计方法与规律。

(二)学生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三)学生学习态度有了积极的转变。

(四)促进了学校整体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师理论水平得以升华。

三、问题讨论

(一)经过本阶段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信息技术,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大纲的实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过程整合”实验研究的实施,培养了一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学思想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了学校的整体改革。

第4篇:小学教育语文论文范文

很多语文教师还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课堂效率,而且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让语文课堂没有语文味,枯燥无力。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实自己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善于寻找更先进的教学方法,更合理的教学理念,更正确的教学思想,取其精髓,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要有远大的目光,不应该只注重眼前。在以往很多成功经验中,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宝贵的学习资源,关键是我们是否愿意去尝试接受新的东西,肯不肯去学习,善不善于应用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浓郁的文化底蕴

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有高度解读课文内容的能力。对课文内容进行俯视,立足于课文最高点对内容进行深层次的释义,做到这些必须要教师具备浓郁的文化底蕴做基础。然后根据小学生实对知识认知的实际程度,恰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的深入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形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这些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若语文老师自身比较传统化,一般就只能进行阐述式的阅读方式,之间不会加以释义。部分语文老师,由于对必要环节的疏忽,还会造成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误解和误读。要作为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是综合素质很高,知识很丰富的。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有“文”,但很多语文教师缺乏“文”的味道,此“文”就是文化底蕴。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深刻的领悟到: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为目的,还要在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充实的自己的文化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放弃读书,甚至不写作,已经是很平常的事。由于文化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师队伍所蕴含的文化成分也越来越少,逐渐被外界说成“没文化”一族。所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是势在必行的,应该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的细节上,力求做到真写、真读、真做。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名副其实的真人形象

小学语文教师应属于性情中人,不会过多的做作,不会虚伪的掩饰,不欺骗、不矫情,由于文化底蕴的支持,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社会风气会有不正之分进入学校之内,部分教师会过多的受到社会的市侩风气的影响,忽视教学质量,弄虚作假,愧对语文教学的本质精神。作为教师自己都没有做好,没有净化灵魂,如何能去做好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要有原则,人品要正,思想素质要高,具备先进的专业职业修养。这样才能保持底气十足。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应用现代的教育方法,熟练的掌握实际的操作手法,比如课文制作、信息筛选、个性阅读等技能都非常重要。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才会受到学生的拥戴、尊重、得到社会的肯定,就会从自己的事业中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乐趣。根据实践证明,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才能教好学生,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如果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体主义观,首先教师一定要是爱国主义者、一位高职业修养者。其实道理很简单,语文教育工作是育人、造就人、培养人的过程。无论在什么时候,启蒙老师对学生都十分重要。在义务教育的阶段下,一名人民教师,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很直观的、形象的表现在他的教育工作上,热爱自己的失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的事业心和工作热情的程度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把好教育质量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人民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是进行教学感情的基础。特别是对小学生,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希望得到教师和长辈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倾心付出,亲切关怀和耐心知道,能让学生在心灵成长的阶段体会到人世间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关怀。热爱学生,以生为本,诲人不倦,小学语文教师在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真情和爱心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内容以及语言文字的训练,不断的渗透思想素质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第5篇:小学教育语文论文范文

求学网为您编辑了“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现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现论文范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现论文范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第6篇:小学教育语文论文范文

关键词:文本;法律;口语交际;习作;开放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47-01

教育的目的是伴随着时代的需要而不断更新的,目前来说,经济及其社会的迅速变革对人才的教育目标发生了根本变化:学校教育不能只盯着知识的获得及累积,学习也不只是对结论的死记硬背或具备一点读写、计算能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也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语文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课时分配比例大,更应该注意渗透法制教育。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利用文本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

文本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利用文本内容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必须充分探索并利用小学语文课中的有利的教育资源,创设情境,及时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提前指导学生速读、细读相结合地阅读课文,然后借助问题创造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探究:"你认为伐木人的做法对吗?谁为鸟儿负责?"在同学们讨论激烈时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鸟儿与树亲密、和谐的美好生活以及朋友离别的依依惜别情境,再经过对话感受鸟儿与朋友的离别之苦,助由文本前后的比较,完全感受朋友间的诚信以及环境保护的严重性,借机灵巧的透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使同学们了解法律,加强意识。在给学生讲解《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引导,一是让其了解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地球的美丽与奉献,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地球母亲也有其脆弱的一面,需要人类的细心保护,如果毫无节制的向地球索取,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最后表示"我们该如何进行地球保护?"的问题进行探讨,由此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六、十九等条例:所有单位及个人都应具备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利对于污染及破坏环境的单位、个人实行揭发与控诉;开展自然资源,务必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最后总结: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与法律联系在一起。比如,《丝绸之路》匹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草原》匹配《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如果在教学时有足够的耐心、细心、用心,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点都可以与现实生活的法律法规相联系。

2.在语言交流里贯穿法制教育

口语是交流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通过语言交流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够引发思考,加深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认知。口语交际使学生更易由表及里的认识事物,更易形成强烈的心理意识。在激发学生发言积方面,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挥各种切身想象,如把自己当成动物或植物或自然现象,模拟这些生物在实际中是如何生存的,并以它们的眼睛观察世界,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这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教授时就可以尝试。同时还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如今由于电脑的普及,很多青少年缺少自控能力,过度痴迷于网络,为了索要钱上网,他们甚至对父母进行威胁。含辛茹苦的父母,所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教育者适当指导学生探讨: 如何可以抚平泪水涟涟的父母心灵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上网不学习的不对,报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因为年幼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

3.在习作中渗透法制教育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写好文章就需要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这些素材许多都是与 实际生活中的法制史相关的,那么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可引进这些法律知识,写进自己的作文中。比如: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法律知识来组织语言,写案例说明与论文时,以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来做为基础。在国内教育法当中就有明确规定,老师应公平对待每个同学,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不能带有色眼光对待学生不能对学生的人格及尊严上进行羞辱,不得对学生有人身伤害即体罚。利用启发诱导、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是国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极力倡导的,依据这一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钻研其中"应当"、"不得"、"鼓励"等在文中的意义及用法,进而获得写说明文的用词必须客观、严谨,并思考遣词造句的方法。最后,可指导学生写一些有关的法律方面的应用文,如如何写诉状等。通过写作一样的可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4.开放练习,巧妙渗透

开发必要练习题拥有多样性和显著的层次性,不只能稳固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而且在解答的过程中会出现极强的探究性。 有必要加入开放性练习题,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应用法律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去年的树》这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练习题,当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对砍树人和大树以及鸟有什么想法?同学们热烈讨论:对砍树的人说:"如果不是你这样滥砍滥伐,小鸟也至于和朋友走散,你不能继续再砍了。"对砍树的人说:"你再乱砍树木,就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对小鸟说:"你的品德特别优秀,诚实守信,使我受到了感动,你是我学习的榜样。"对大树说:"你别伤心,你看你的好朋友小鸟飞回来看啦!" 经过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拓宽和延伸,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习环境保护法。

总之,在对他们法制教育中,不光要向他们讲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概念,因此在教学这个主阵地上渗入法制教育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动思想,积极探究,渗入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涵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根底。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将法制教育掺入,训练同学们良好学习与生活的习惯,提升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以及法制理念,让其成为学、知、守、用等法律的合格公民,未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建人以及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恩琴.对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回顾[J].考试周刊.2013,(23)

第7篇:小学教育语文论文范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与学生缺乏情感交流,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及其不符,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此问题,实施情感教育,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有助于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个性的目的。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应用,通过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能够深化学生的文章的感知理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1]。以学习《燕子》为例,燕子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燕子的外形与燕子的特性,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对燕子的喜爱,在讲解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研究燕子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燕子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活动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小组学生讨论燕子的外形特点,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对燕子的情感并阐述理由,请学生选择出本课中最喜欢的话,并有感情的朗读与同学分享。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多媒体上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燕子的外形,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具有较深的感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创设情感教学情境十分重要,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措施,通过创设情感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创设情感教学情境具有重要的作用[2]。以学习《要下雨了》为例,本篇课文主要讲了小白兔遇到了燕子,小鱼以及蚂蚁知道了要下雨了的消息,通过燕子低飞,小鱼露头,蚂蚁搬家等现象体现出了要下雨的可能性,为小学生阐明了生活中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教授了学生的一些生活常识,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感教育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在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中主要有四个动物,兔子,燕子,小鱼,蚂蚁,教师可以请四位学生分别扮演这四个角色,以情景剧的方式情景再现,将文章中的内容演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会,实现情感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3.加强师生交流

加强师生交流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师生通过交流沟通才能够进行情感交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培养发展学生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产生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加强师生交流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3-4]。以学习《幸福是什么》为例,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医生,农民,劳动者感悟到的幸福是什么,然后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自己认为幸福是什么,如学生取得好成绩,父母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并鼓励学生回答自己认为的幸福是什么,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如可以放假出去玩就是幸福,妈妈爸爸可以多陪陪我就是幸福,有零花钱买喜欢的玩具就是幸福,有喜欢吃的零食就是幸福,考试考个好成绩就是幸福等等,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应给予鼓励或表示赞同,给予小学生信心,肯定,如此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有效的交流沟通。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以文章的内容限制了学生的答案,不能对小学生与课文表达不符的答案进行否定,小学生年纪较小,无法思考到伟大的事业,巨大的贡献等与实际生活相差较远的事情,教师不能依据文章内容规范学生的答案,需要通过交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体会幸福是为人类做有益的事情,发挥自身的价值,实现情感教育。

第8篇:小学教育语文论文范文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00-01

审美能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在师长的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要求多元化教育的今大,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将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有趣的、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促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以发现美、观察美、创造美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

1.首要前提――提高教师自身审美素质

小学生处在行为、习惯乃至性格的形成期。小学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学习中最重要的形象之一,其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引导作用。小学生价值观的完全形成,是对教师的言行、处事方法进行模仿结果[1]。这就要求教师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在生活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把美以及欣赏美的方法生动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2.重要条件――摆脱旧有教学模式桎梏

2.1 教学方法层面。过去的教学方法偏向于单一。比如,在对美的展示中,部分教师会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将美的图片等展示给学生。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常常过度,甚至有的会趋于滥用的程度。这往往会给教学带来主次不分、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一堂课下来,教学主题不突出,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2.2 教学模式层面。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弱、分析水平不高,在教学中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课堂教学成为"一言堂"。诚然,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注重激发学生潜能也不可或缺[2]。其实,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最丰富的,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美常常有自己独到的有个性和见解。作为教师,最忌讳的就是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予以规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

3.重要组成一一注重美的教学方法

3.1 发扬学生审美个性。审美的标准不是固定的,美之所以为美,就是因为它能唤起人们心中不同的享受和幸福感[3]。小学生对世界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想象力丰富,对美的感受也丰富多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尊重学生不同的审美观,发扬学生的审美个性,这也是赋予审美生命力的重要方式。如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桂林山的巍峨挺拔、千姿百态;有的学生欣赏桂林水的微波粼粼、碧波荡漾……从不同的角度养眼,美都会有全新的诊释。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美,发扬审美个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提高语文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

3.2 注重整体教学结构的把握。在审美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可忽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学生对美的形象感知,往往是片段的、不完整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在美的欣赏中,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举个例子来说,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段落是由句子连成的,句子是由词语构成的。所以在审美教学中,分析词语之美是理解、欣赏整篇文章的基础。生动准确的动词、富于美感的形容词等,都是学生分析美的重点所在。但在欣赏过后,教师要把零碎的、片段的审美结果加以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才能真止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随养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审美教学越来越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应养力于对课文的欣赏,从细节入手,同时,又不忽视整体框架的整合,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小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即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小学生的感知带有浓厚的感彩,它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把主题的注意力引向审美对象,感知的过程逐步趋向整体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审美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有意注意,培养学生感受美。有了美感,人们就会形成一种满意、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了追求美的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文章描写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学习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理解好词好句,品味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美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例如:在学习《林海》一课时,我和学生读文章,分析语句,感受到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在学习其第3自然段时,我们对林海展开想象:明绿即新生的绿;暗绿即年久的绿;深绿即枝叶繁密,绿叶重叠交互的绿;浅绿即枝叶稀疏的绿,还有墨绿、黄绿、翠绿……我们感受到林海的绿是那么丰富,是那么美妙。学生沉醉于美丽的林海之中,他们声情并茂诵读美文,似乎正呼吸着森林的新鲜空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语文活动中积极地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从生活中发现美、产生创造美的冲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美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教学中,结合美词美句,我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想象,与作者同享那诗意般的境界所给予的美,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与感染,而且提高了他们诵读文章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语文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薛秀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学周刊,2012,11(09):36-37

第9篇:小学教育语文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作者针对中小学语文中国学系统化教育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国学教育的系统化提出了建议。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学,它是这个国家国民生存、生活、思维方式的抽象与概括,是该国家国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华夏子孙,研究国学、提倡国学,是责无旁贷的事。而要普及国学,就必须振兴发展国学教育。今天,“国学热”渐起,让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的同时,却也暴露了许多巫待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我国国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我认为,应当让今天的国学教育系统化,尤其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落实加强[1]。

1、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学阶段历时长,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学生从6、7岁娃娃长成一个个健壮的青少年。所以说,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接受知识教育、性格养成、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性格决定命运”,说明这个阶段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个体一生的发展,是他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而国学教育可以很好地引导他们了解并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古代圣贤的先进思想,并受之熏陶,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良好品格,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中小学阶段是我国的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主要过程,这种强制性规定就决定了这种教育的最大普遍性;它的历时长,就使得接受教育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所以说,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其他阶段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国学教育要大规模推广,实现全民国民教育,那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个主要的受教育群体,并加强落实。

我国现在的国学教育,虽然在学前(包括幼儿园)和大学阶段已悄然兴起,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但在中小学阶段就很是薄弱,以致使整个国学教育系统出现了严重脱节。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政治可以教给学生古代圣哲的先进思想;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以鉴古察今;美术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精彩的绘画艺术;音乐可以引领学生走入祖国独特的音乐殿堂;体育可以教给学生具中国特色、能强身健体的功夫……这些科目都在以自己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国学教育,让学生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古代圣贤的思想文化得以流传,并影响至今或更远,最主要的还是依赖于文字、文学。美国教育家萨王尔认为:“语言是利用任意产生的符号体系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人类特有的、非本能的载体。”要能读懂、吸收记载有古代圣贤思想精华的典籍,并且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优秀传统继续发扬光大,首先就必须具有基本的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要加强这些基本能力,在经典阅读中熏陶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众学科中的语文教学无疑尤其关键[2]。

所以,要发展国学教育,实现国学教育的系统化,就必须尤其重视落实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2、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国学教育的系统化

2.1组建高国学素养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不仅担负着丰富和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任务,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人格的形成,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想,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邓小平也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国学教师队伍,那就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国学教育,重振国学必然会流于形式,只能成为一句口号罢了。所以,组建一支热爱国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拥有良好国学素养的教师队伍就成为了振兴国学教育的前提,也是巫待我们想办法去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既是国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当务之急是多形式、多渠道培训教师,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

2.2培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国学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要求语文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包括:新的教育观,作为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国学教育不再仅仅是传统知识的传授,而是充分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使教育真正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充分认识到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一改以前“师尊弟卑”,老师一把戒尺、不苟言笑、高高在上不容侵犯,而学生正襟危坐,机械跟读的现象,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互动、教学相长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先在思想理念上有科学的认识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2.3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当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引导学生学用结合,知行统一

语文的教学法主要有诵读法、讲授法、议论法、练习法和观察法等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要活用。活不活,关键是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课文、不同社会背景和学科教育的不同目标,采取不同教法。”教学方法优化的总体原则是“科学选用,巧妙组合,大胆出新,自成体系”。

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为了保证实现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真正“成人”,我们的国学教育也当适应其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科学选取教学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教法上力求因材施教。

3、结 论

总之,面对当前“国学”和国学教育的危机,我们应该做的,绝不是只满足于掀动国学的虚火,而是必须从国学教育着手,以系统论作为指导,纠合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从教材、教师、教法、考评等诸多方面来落实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国学教育,切切实实地做好国学普及的工作,以使国学教育系统化,使它能长远持续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