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软件论文范文

财务软件论文精选(九篇)

财务软件论文

第1篇:财务软件论文范文

而现在的软件开发公司在开发软件时往往备有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充分运用这些功能会带来一些意外的收获,比如报表模块。

对于本单位每月报出的报表,财会人员要掌握相关资料,进行一些分析说明,单位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以及一些债权人会对单位月度或季度情况进行考核或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各部门人员需要掌握的信息有可能不相同。我们可以首先将所需的信息资料项目在计算机内制成表格。其次在表格单元内输入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最重要,就是这些公式起到了命令的作用,它们将所需要的数据从本计算机财务系统的帐本,相关的报表中取出,填入对应项目的空格中,这样所需的表格就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用手工对各种指标分别计算来

满足不同的报表阅读者。最后只需加上文字说明即可。

我们要做以下工作:

1.打开计算机财务系统中的报表模块新增报表,将上表资料及格式输入计算机中。

2.分别在各个项目中的本期数、本期累计数、上年同期累计数空格中列入计算公式。如在货币资金上年同期数中列入公式,该公式的含义是:“1999年5月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公式无法列出,因为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语句,下同)。又如:流动比率本期数,列入公式的含义是:

“2000年5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将所有项目的计算公式都列入后,输入单位名称“×××”和年月的值。

“2000年5月”,计算机即可将所有项目的相应数据自动从其他文件(帐本或报表)中取数,无须象手工制作那样翻出有关帐本或上年报表,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侧重点不同的表格。

第2篇:财务软件论文范文

摘 要 自二十世纪八十代以来,中国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会计软件与企业管理软件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就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深入讨论,希望本文对今后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后,对我国会计软件有一长足发展。

关键词 会计软件 环境影响 发展现状 趋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信息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会计软件在我国会计工作中应用已有20多年,会计软件在这短短的二十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300余家财务软件厂商和100多种财务会计软件产品,这些会计软件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完善,对提高财会工作质量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会计软件的界定

会计软件是指专门用于完成会计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一系列指挥计算机完成会计工作的程序代码和有关的文档技术资料。它用于配合计算机完成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的会计管理和会计辅助决策等工作。

二、我国会计的当前形式分析

(一)会计软件所处的环境

1998年6月,我国8家主要会计软件企业在北京宣布全面向企业管理软件进军,从此会计软件与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现在我国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的环境是一个市场化的环境,我国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已经从政府主导型发展成为自由竞争型,我国的市场已经从一个国内的市场,发展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把握这个基本形势。目前,国内会计软件市场正面临着一个转折点。从产业发展背景来看,国内会计软件将逐渐失去由于政策壁垒所带来的垄断地位。

(二)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是从结束以后才开始的,相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在1965年就陆续建成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我国的电算化事业起步很晚。国内会计软件的开发起步于20世纪70年末,并经历了专用会计软件与通用会计软件两个阶段。在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初期,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是运用自己开发的专用会计软件。由于此类会计软件的开发周期长、投资大,财务管理信息化推进非常缓慢。截止2012年,国内会计软件销售额为13.20亿元,占国内管理软件整体市场50.4%的份额,仍是管理软件市场的主体。

(三)我国会计软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近30年的历程。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是会计软件未体现出计算机的优势。会计电算化软件只是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代替了手工系统下的纸张、笔墨加算盘而已,只是将中世纪的会计思想反映到了现代计算机的屏幕上,计算机只不过是充当了手工会计的工具。因为它既没有消除会计手工信息系统存在主观判断因素等固有缺陷,又未在信息处理方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二是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投资集中、设计周到、便于交流、售后服务较易管理。但在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定义较抽象,系统体积较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等等。

三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差,安全保密性弱。就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上数据库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实现数据的高度实时共享,但遗憾的是目前许多软件还只是保留在单个用户级的水平。

(四)我国会计软件发展趋势分析

面对如今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我国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纷纷行动起来,提出的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并设计和开发了会计软件。目前有关会计软件的说法很多,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会计软件的中心思想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能够在企业内部、企业间网络以及互联网范围内整合起来,不仅能够具备以往的会计软件的功能,而且还能够支持远程处理,支持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和网上理财服务。

三、我国会计软件发展的建议

会计软件的市场广阔、国内会计软件的竞争力不强以及国外会计软件的潜在威胁便构成了中国会计软件的现状。如何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抵御国外会计软件的侵入是国内会计软件公司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全力发展国内会计软件,其发展方向是国际化。促进我国会计软件向国际化发展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会计理论及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会计理论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会计学科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会计电算化理论则是以会计理论为基础用于直接指导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理论,它们的发展对会计软件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没有完善、成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电算化理论也就不可能有功能强大、适应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会计软件。对于会计软件公司则最好能一方面关注理论界和国家财政法规的变化动态,另一方面自己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结合会计实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理论研究,以期更好的进行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软件公司不应当只跟从理论界和国家财政法规的发展,可以有所突破和超前,因为会计软件的发展会进一步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发展。

(二)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匮乏是我国会计软件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要使我国会计软件能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进行会计教学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外会计发展动态,尽可能的缩短教学与实务之间的距离;同时应当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样即使毕业生的知识已经过时陈旧也能通过自学及时得到更新。只有能够适应会计发展变化的人才有可能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发展。

四、结语

尽管国内有些会计软件公司已推出企业管理软件,但至今还没有权威的报告证明这些软件除了减少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量以外还能有其他更大的、明显的作用。所以软件公司不能只考虑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还应当考虑我国会计体系的发展趋势,以适应和促进在我国会计事业快步的、面向国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翠英.浅谈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基本途径.绿色财会.2009(03).

第3篇:财务软件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智能 信息化 分析决策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财务软件在信息时代表现出的功能不全,与国外财务软件相比竞争力弱等问题,强调需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支持审计和管理系统的智能管理型财务软件系统。

当前企业财务系统的应用,从原先的手工记帐发展到核算型财务软件,再从核算型财务软件系统发展转移到智能管理型的财务软件系统。概括的说财务软件系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核算型辅助管理系统。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财务系统发展到会计电算化阶段,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发展的需要,促使财务软件的功能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实现了辅助核算功能;智能管理型分析系统。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必须在强化企业财务分析的准确、系统性的前提下,要求财务软件能够自动进行财务数据的关联性分析及财务指标逻辑判断,代替人工对企业财务风险和盈利商机等过去财务分析中复杂的工作实现真正的财务管理便捷化、经营诊断自动化。

国内财务软件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企业的发展及需求日趋成熟,对核算型财务软件系统的功能和品质更加挑剔甚至已经不能满足。财务软件系统在新的形式下面临着这些考验,与此同时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并日益明显:财务软件核算功能占绝大部分,管理功能太弱。真正的财务则应该具备这几个职能,第一是真实的记录企业的或者一个组织的经营成果及资产的状况;第二是通过会计部门达到一个对风险的预警,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个信号。通过对这两个职能的分析得到对企业决策有益的结果,由于这种本质上的要求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但国内的财务管理软件,管理的功能却还很薄弱。软件的信息化处理过程偏乱和盲目导致困难重重。信息化使会计系统的功能空前强大,在深度和广度上对财务软件产生很大的影响,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但实施信息化却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目前很多企业就只是在盲目追求信息化,而不注重信息化是否真正带来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还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目标。

功能性单一,过程和政策支持不完善。报表格式的单一化、僵硬化是现在财务软件的一大缺陷,往往只提供一大堆的报表,而不提供基于此表财务人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思索的指引以及此表反映的问题。现在的财务软件会计记帐仍然是从记帐凭证到明细账、总账,最后到报表,对手工流程的依赖性还是太强,但记账凭证存在的必要性却没有被考虑,表现出对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管理认识不足。

综合通用型不能兼顾,审计功能的系统支持不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通用型财务软件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用性的优点是:投资集中,设计周全,售后服务较易管理。但随着向核算型及决策支持型发展,通用性也逐渐暴露出难以克服的缺陷:首先是若在功能综合化的财务软件中再遵循通用性的设计原则,将会使系统变得十分庞杂;另外通用性原则在核算型财务软件中的普遍性较强,而在管理型财务软件中的普遍性不强,不利于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形成和审计功能的实现。

对财务软件发展提出的建议

兼顾市场与需求的平衡,加强技术创新。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公司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真正能够使用利用好财务数据进行经营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的企业却很少,市场的空间还相当大。

注重智能需要的实质因素,形神要相似。无法与客户的需求紧密结合,是智能财务软件致命的缺陷。智能财务软件能提供偿债能力、经营风险等原须由专业财务人士得出的财务分析指标,但经营风险等指标到底如何得出的?大小多少意味着什么,这个本身就涉及到方方面面,很难通过财务软件得出合理的解释。

制定统一的标准,发展功能完善的智能软件为管理服务。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和数据库结构,使得当前国内财务软件众多,且自成体系,他们既要参照国家标准,又要针对企业需求进行不同的调整,因此造成不同财务软件之间以及财务软件与业务系统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形成障碍,同时也使得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财务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取企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数据。因此急需国家针对企业出台一个行业性的标准作为参照。

真正的智能财务分析系统与传统财务软件的最大区别,在于智能财务分析系统把专家的经验融进了软件,能够回答企业普遍关心的经营管理问题,让专家的智慧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来快速回答企业所关心的问题。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财务分析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所关心的内容,就能自动进行分析判断,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准确的分析结论来回答各种决策问题,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沦,这些分析结论正是企业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第4篇:财务软件论文范文

从会计电算化到财务信息化,已然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认为,所谓财务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财务管理系统基本构成要件,通过对本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同状态的全方位监控,形成有效决策所必须的、综合性与集成性相融合的财务与业务信息,从而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财务信息化是对会计电算化的升华与发展,我们在开展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企业面临着财务信息化建设模式选择的困惑,也就是说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财务信息化比较通畅。而且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很多知名企业也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探索历程。以国内有名的清华紫光公司为例 ,该公司1997购买了万能财务软件(DOS版),后来更换为WINDOWS版财务软件,1999年曾试图按照当时的业务需求量身定制,自行开发ERP系统,但由于流程的改进以及新的业务、新的模式的产生,导致新系统处于不断变更开发需求和测试阶段,以失败而告终。2000年,迫不得已,仓促决定采用金蝶ERP系统,使紫光的业务系统从手工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但由于对科学选型方法论的忽视,以及系统本身实施方法论的不成熟、产品应用不成熟,导致系统并不能有效满足紫光的业务需要。2年之后,紫光管理层不得不忍痛决定全面替换原有系统。2003年3月底,清华紫光ERP一期项目正式立项,选用SAP大型ERP软件(商务套件)。作为SARS期间第一个启动的SAP实施项目,清华紫光在四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北京总部和全国10个外地分支机构的一次性整体上线,创造了SAP实施历史上的又一个记录。紫光SAP系统彻底实现了财务、商务、销售之间、总部与分支结构之间、管理层与运作层信息的“实时共享”与“高度集成”,彻底消灭了信息孤岛,实现了“紫光人都讲普通话的目标”。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软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财务信息化建设模式,选择财务软件,非常重要。我们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人长大了,衣服就要改”,否则必然会“捉襟见肘”,必须慎重考虑,科学选型,否则决策失误的损失,真有可能使企业“早逝”。这也进一步增进了我们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的信心和决心。在综观中国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进程实践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研究,总结和发展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模式“六条道”:构、买、租、包、股、合。

所谓“构”就是为满足特定需要自行开发或者构建企业所需要的软件系统。这种模式在中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早期比较流行。曾经出现过委托外单位定点开发和自行组织开发等不同形式,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自行构建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软件系统。所谓委托外单位定点开发,就是通过签订委托开发合同,委托科研院所在规定时间内开发出适合本单位需要的会计软件。这些定点开发单位凭借其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和技术水平、拥有“两栖”人才、工程化管理以保证软件质量,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软件的开发目标是否达到、开发费用是否合理、软件开发后的维护问题又怎么办等都难以解决。而自行开发就是组织企业内部软件技术与财务骨干,凭着财会业务熟,所开发的系统实用性强,开展工作。但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软件开发周期长、开发费用高、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而且在“谁开发,谁维护”的体制下,不能有效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也正因为如此,这种模式没有能够长期延续。

今天我们讨论这个模式,应该更加关注的是企业(集团)自行构建财务信息化平台,包括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网络技术与人才培养,而不能仅关注财务软件(以下各种模式的讨论也应该在这个意义上展开)。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构”的模式就“今昔不同”了,也就是说,即使是采纳“构”的模式,也不可与以往“同日而语”。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模式的讨论才有意义。

所谓“买”就是软件的商品化,通过买卖的方式实现软件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转移。1988年8月全国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认为会计软件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产品,是脑力劳动的结晶,从事这种劳动的人,如果不能及时、连续地得到补偿,这种劳动是无法继续的。为此,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财务软件通用化、标准化的开发思想,为财务软件(当时称会计核算软件)的商品化奠定了基础,此后,用友会计软件服务社成立、先锋会计核算软件率先通过财政部组织的评审,便有了财务软件商品化的实践,而且这种实践是“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延续至今,仍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蔓延、发展。

从这么多年的发展来看,软件的商品化思想与实践确实为中国财务信息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方面购买商品化软件比自行研制在成本上相对要少些,同时生产商品化软件的公司都是一些专业公司,其开发经验丰富,考虑问题较全面,软件又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可,可信度高;另一方面,购买商品化软件基本上都能解决好软件维护问题,升级有保证。

但在发展进程中,中国财务软件的商品化发展也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比如财务软件功能上的完善问题。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核算型软件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扩充和完善,如增加特权修改、账务数据文本输出、会计交接、建账审计、压缩备份等实用性强的功能;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国企业管理和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进行周密的调查、分析,在考虑充分利用核算型软件提供的财务数据的基础上,确定适应财务信息化发展的软件开发策略。再比如在软件厂商方面不可过分关注市场“炒作”等。

更重要的是“买”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说,更加关注的不过是软件在企业使用过程中带来经济效益的改进,而不是想拥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所有权。也许实际上根本谈不上什么所有权,只不过是“幌子”而已,软件厂商根本就没想过转让软件所有权,只不过是使用权的转让,而外人却误认为是所有权的让售。但仅是使用权,企业就要一次性支出一大笔费用(抑或投资),收益却不得而知,还到处弥漫着“IT黑洞”、“IT生产率悖论”等“流言蜚语”,其决策者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所谓“租”就是租用软件公司所开发的财务软件,以租金形式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思想主要还是源于商品化的一些固有缺陷而提出来的。既然“买”的风险较大,企业必然会想方设法来降低其中的风险,此时财务部门责无旁贷地需要为管理层出谋划策,此时“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财务人员视野。这时,第三方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有了商机,他们拥有“打包”的在线应用系统,以按月收费的方式租给商务用户。这种在线租用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较为恰当的方式,一次性投入很少资金就可以开展财务信息化工作,但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业务环节多,数据处理量大,“在线租用”已然难以适应其管理需求。但是软件开发商为何不可直接将财务软件租给这些有需求的企业呢?或者是这些企业自身存在观念问题,自以为是,本着“家大业大”、“财大气粗”、“只买不租”的念头,非要购买才自我觉得光彩?抑或只有软件没有相应的配套硬件还是无法运作?或者是软件开发商观念不够开放,守着“只售不租”的理念经商?也许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即使种种原因都可能客观存在,财务上不是还有“融资租赁”的方式吗?通过融资租赁解决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揽子”问题,从硬件到软件再到网络建设一并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不也是一种减少一次性支出过大、降低风险的途径吗?当然,我们在这里只是提出一种建设思路,即使“融资租赁”方式可行,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也还有很多实际难题需要管理者或融资租赁商协商解决。

所谓“包”就是“外包”,其基本理念是“扬已所长、避已之短”。企业要做自己最能干的事情,把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包给那些能做好这些事情的专业组织去完成。在管理领域,“外包”的理论基础是核心竞争力。以世界知名的耐克公司为例,耐克的核心优势是品牌、设计和市场营销,而不是制造,于是耐克就把制造和其他非核心的支持部门外包到低成本国家,以谋求其核心竞争力。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IT外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从本质上看,“IT外包”是一种合同协议,公司组织以支付费用为条件,提交IT部门的部分或全部控制给一个专业化的外部组织,签约方依据合同所签服务协议条款,通过提供IT资源和专业技能来交付相应的服务。如果将财务信息化工程看成是企业IT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可以将其列为外包对象,但是必须考虑外包商的选择,特别是对外包服务的质量、服务可持续性、控制步骤等方面要格外重视,同时还要兼顾到技术知识以及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等方面。我们认为,从财务信息化角度考虑,对于那些涉及财务与业务方面简单的、大量的、重复性的、不需要更多创造性劳动的实务性事务,如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等业务,可以外包;对于那些需要更多、更高的知识深度和对企业来说针对性更强的财务业务,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和外包商资质情况,具体分析决策;而对于那些需要对企业战略和生产工艺流程有深刻理解,对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或帮助的财务,则不宜外包。

也就是说,我们主张“外包”成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之一,但并不主张将企业(集团)所有财务信息化业务全部外包出去,而是需要管理层根据实际状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决策。

所谓“股”就是以资源“参股”的形式建设财务信息化平台。这些资源可以是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也可以是网络技术资源等。一旦这些资源都以股份形式进入企业(集团),那么资源提供者成为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甚至成为同一个利益共同体。

与“构”、“买”、“租”、“包”等模式相比,以“股”的方式建设财务信息化工程,可以消除一些不利因素,毕竟在前四种模式下,企业与软件厂商、硬件厂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是否会为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使出“全身解数”,很难说。而在“股”的模式下,利益驱动将迫使各方极大限度地为企业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出谋划策。当然,我们承认,前四种模式也有利益驱动的因素,只不过那种利益是一种固定的合同利益。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股”的模式,利益是不确定的,是一种“剩余索取”的利益,只有大家齐心合力,把“蛋糕”做大了,才有利可图。

第5篇:财务软件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高职学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30

[中图分类号]TP319-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01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当前的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关注程度不足,很多学生存在通晓理论知识而不知如何运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教学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1 当前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差,教学实践较为匮乏,忽视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差

当前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教学中,很多教师处于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财务软件应用知识学习兴趣较差,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1.2 教学实践较为匮乏,忽视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实践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环境,财务软件应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指导。但在当前的财务软件应用教学活动当中,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对学生的实践质量和实践效果关注较少,更没有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学生思维的培养,这对高职学生财务软件应用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

2 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发展建议

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结合学生未来发展,确立课程教学目标;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等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2.1 结合学生未来发展,制订课程教学目标

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创新教学观点,制订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将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置于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的首要位置,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能掌握实践的方式,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并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刻理解,发散学生思维。

2.2 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财务软件应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财务软件应用教学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财务软件应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实际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或者技能的实际掌握能力,避免学生发生同类型的错误。小组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方式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参与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小组合作过程中,共同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2.3 引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始出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财务软件应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借助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活动。比如,学生可在多媒体教室中使用CAI辅助教学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参加直播课堂或视频点播等网上教学。同时,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在模拟的会计实验室中进行软件的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6篇:财务软件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政预算 实验教学 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233-0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部门预算、政府会计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财政部门对财政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也越来越高。财政部门需要的不仅是有较高财政理论水平的经济管理人才,而且更需要有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人员。而从当前财政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来看,毕业生虽然都系统地学习了财政理论知识,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财政部门的业务现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更有待提高,财政学毕业生离财政部门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我国高等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实验教学一直是专业教育方面的薄弱环节。从已开设的实验课来看,国内高校开设的财政实验课程内容可谓是千差万别,有些重视财政业务流程实验,有些重视理论研究方法的教学,有些重视财政收支效应的计量分析。而且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少,基本上没有专门的财政实验室,财政实验软件不仅较少,且也难以符合当前财税体制改革要求。由于政府预算作为财政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到的财政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范围较广,开展实验教学的难度更大,所以目前仍处于一个探索性的阶段,还未形成一套合适的实验教学体系。因此,加快改变财政预算实验教学现状,深入探讨财政预算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财政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懂理论、会实践的技能型、综合性和创新型人才,是当前财政学专业教育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财政预算实验教学目的

财政学本科生虽然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政府预算的内容有所接触,但普遍缺乏对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业务的直接接触和深入了解,对财政实务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阶段。为了让财政学专业的学生对财政预算过程有更全面充分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加强对财政预算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业务素质。

首先,通过财政预算的实验教学,使得财政专业的本科生能够模拟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和审批的实践操作流程,增加对预算单位、财政预算部门、国库支付中心以及人大财经委业务的了解,强化学生对财政预算业务范围以及财政资金从申请、批复、拨付和清算等全过程管理的认识和了解,加深对财政预算业务实践的印象。

其次,有利于提高政府预算课程的教学效果,保证财政预算理论知识教学的质量。通过财政预算的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体验预算单位、财政预算部门、国库支付中心以及人大财经委在预算编制和审批业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激发学生对财政预算课程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财政预算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财政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再次,由学生在实验室里完成财政预算业务的处理过程,身临其境地按照财政预算实务要求处理业务,锻炼基本业务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预算单位、财政预算部门、国库支付中心以及人大财经委相关人员的角色扮演和讨论,加强对财政预算基本定额和项目支出编制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实地参观或实习,增加学生对财政部门等实践工作单位的了解,让学生们发现自身知识结构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及时补充相关理论知识,为将来求职与正式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当前财政预算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不少高校财政学专业的大部分课程都没有课程实验,基本上都没有设立独立实验课和专门的财政实验室,多数高校仅开设财政综合实验一门实验课。而且,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很少,财政实验软件不仅较少,且难以符合当前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财政实验教程和实验指导书也较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体验都较少。

首先,财政预算实验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有待提高。作为财政预算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财政预算理论功底,而且还要有丰富的政府预算实践经验。受高校偏重科研观念和长期忽视实验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及对财政预算实验教学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很多教师从事财政预算实验教学的意愿不够强烈。各高校对财政预算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和重视也不足,师资力量在职称、学历(学位)层次上普遍不高,整体上缺乏实践知识。导致这种状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学历虽然高,但由于任教后的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参加财政实务研究。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未能与财政部门、人大财经委和预算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未能对年轻教师提供财政业务实践机会。这使得专业教师整体上缺乏财政预算实践知识,难以从实践上对学生的财政预算实验加以指导。

其次,财政预算软件不适应教学需要。目前许多实验教学主要通过软件操作来实现,这些教学软件提供了学生们了解实际财政预算实务的环境和操作平台,在财政预算实验教学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很多软件仍难以适应现实的教学需要。有些高校直接使用财政预算部门的工作管理软件作为教学实验软件,这些软件开发本是瞄准国内财政预算部门的管理需要,实战性虽然强,但是很多功能在教学时都用不上,学生要在短时间掌握也有较大的困难。有些教学实验软件虽然是专门针对高校财政预算实验课程而开发,但由于软件设计公司研发人员缺少财政预算方面的专业知识,或者在实际的软件研发过程中对一些实验内容采取删繁就简的原则,使得教学软件设计过于简单,难以达到实验教学的要求,大多数实验软件所提供的实验还仅是属于简单模拟操作的范畴,要达到真正的实验教学目的还有一定的距离。

再次,实验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财政预算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只要求学生能在计算机上模拟预算单位、财政预算部门和人大财经委的一些常见的预算审批流程业务,而且业务范围窄,对学生考核的要求低。学生在实验中还难以对财政预算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和所有的资金往来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同时,很多财政预算的实验教学过于程式化和固定化,学生在实验中受到的限制较多,学生们对实验教学内容普遍感到枯燥和乏味,不能拥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的思考、提问、讨论以及相互交流,更不用说能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尝试和自我表现,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发挥,实践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也得不到锻炼,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们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因此,仅仅局限于课堂实验教学的模式可能已难适应当前的财政预算教学目标,开发涉及多个预算相关单位和多层次业务综合性的模拟实验,以及增加学生在实验课外的角色扮演、讨论时间,才能让学生们将所学的财政理论知识更好地进行创新性运用。

最后,学生缺乏与财政实践部门的对接。当前,各高校都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在课堂外进行的社会调查、单位见习和参观、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和状况进行系统的思考。财政预算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除了应该打好财政预算理论知识的基础外,还必须要有财政部门的实践经验才能对这门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大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时基本上是在“一言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能当“听众”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和讨论的时间极少,学习中基本上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少高校能够创造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到财政预算单位去参观、见习和毕业实习,了解真实的预算编制、申报和评审的过程,以及体验公务员的真实生活。这不仅影响到学生们很好地掌握财政预算理论知识和为适应现代社会而学习的需要,也不符合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

三、改进财政预算实验教学的对策

针对目前财政预算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构建从提高实验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增强财政预算软件适用性、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和加强学生实地体验的财政预算实验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技能型、综合性和创新型财政学专业人才。

首先,教师要加强与财政预算部门接触,及时更新知识,为实验做好准备。针对教师对财政预算实验教学意愿较低的现实,高校需要改革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评价制度,尽可能平衡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量,从制度上吸引优秀教师从事财政预算实验教学工作,改善财政预算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状况。鉴于财政预算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征,财政预算实验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实验内容需要反映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最新动态。参与财政预算实验教学的教师需要抽出时间,多参与财政实务工作的研究,多做一些与当前财政改革前沿相关的研究课题。高校也需要加强与财政部门、人大财经委和预算单位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年轻教师提供财政业务实践机会,例如选派教师去财政预算部门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人大财经委的预算评审工作等,加强教师与财政预算编制和评审部门接触。只有通过与财政预算部门的对接,实验教师才能及时更新财政预算实践知识,更好地在财政预算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加以指导。

其次,提高财政预算教学软件的适用性,全面反映政府预算编审的流程和要点。目前大部分财政预算实验平台只能进行一些财政预算管理流程模拟的演示性实验,这对学生了解预算单位财政预算的编制、“二上二下”编审流程和相关财政预算单位的工作职责是有效的。但是,现有的财政预算实验软件模拟操作,忽视了财政部门与相关财政预算单位间的业务往来,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熟悉财政预算业务流程,使学生难以对财政资金的来往有清晰地理解。软件开发公司需要对现行的财政预算实验流程进行改善,增加预算单位、国库支付中心和银行的操作等,强化学生对财政预算业务范围以及财政资金从申请、批复、拨付和清算等全过程管理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财政预算实务的理解。有实力的高校可与专业软件公司进行联合开发,或者与其他兄弟高校进行联合开发,以集合各方的优势,在各自熟悉的领域投入力量,搞好实验软件的开发工作。从事财政预算实验教学的教师,也应该加强与教学软件开发公司进行沟通和交流互动,使得软件开发商能及时更新现有实验教学软件系统,提高实验教学软件系统的适用性。

第三,通过财政预算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讨论,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过于程式化和固定化的电脑模拟财政预算实验,学生们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的思考、讨论与交流,不仅感到枯燥和乏味,还难以对财政预算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和所有的资金往来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实验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在实验课外的角色扮演、讨论时间,例如,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预算单位、财政局和人大财经委的人员,“预算单位”的人员按照当年的预算编制指南编制部门预算,“财政局”人员进行初审,“人大财经委”进行审批,分别让他们对部门预算编制的情况进行讨论,特别对基本定额支出的合规性和项目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预算规模进行辩论。通过学生们的角色扮演、讨论,既可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通过对部门预算实际问题的解剖,加深学生们对财政预算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的协作精神。

最后,通过让学生实地体验,进一步感受财政预算部门的工作。从培养懂理论、会实践的技能型、综合性和创新型人才来看,仅仅让学生们在实验室的电脑上模拟财政预算业务流程是不够的,高校财政预算实验教学课程应该融实验教学、角色扮演和预算单位实践为一体,而不应该停留在对财政预算流程简单的模拟上,应该在实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因而,高校应该加强与财政部门、人大财经委和预算单位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到财政预算单位去参观、见习和毕业实习,了解真实的预算编制、申报和评审过程,让他们对财政预算单位的实务操作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们能了解到财政预算单位对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以及体验公务员的真实工作,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和发现自身的不足,回学校加强学习补充财政预算单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就业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学校也应安排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以及心理辅导,使学生们在预算单位见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能达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理论与技能的融合以及自身与社会的融合。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编号:20121102)]

参考文献:

[1] 彭锻炼.财政模拟实验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及其完善[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2):95-98

[2] 申韬,岳桂宁.财政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73-76

[3] 姚维保.财政专业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2):48-52

[4] 赵宝廷.财政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9):47-52

[5] 曹艺.《预算会计》课程手工模拟实验教学研究[J].大家,2012(5):57-58

[6] 赵海超,赵海香.论高校教学实习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7):101

[7] 刘莹,庄晓燕.对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软件的几点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2):111-113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4)

第7篇:财务软件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 会计实用软件 课程建设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和实务操作课,是现代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实用软件”课程建设中必须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要求。笔者依据多年从事“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建设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定位课程地位,明确课程教学任务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是培养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实用软件的基本理论和现代通行财务软件,熟悉会计电算化技术,了解现代企业财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会计报表的能力;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具备参与企业管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课程初级任务是获得电算化会计证书,终极任务是具备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能力,为企业信息化服务。

1.课程开设符合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升级对会计工作电算化日益增长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企业管理正在实现国际化、信息化、系统化,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顺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需求,企业行为必须快捷、灵敏,要求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参与管理、为决策服务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参谋职能。“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

2.课程开设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通晓国际实用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经济领域知识,具有一凭多证(一个文凭,多种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能力),胜任本专业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多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初步尝试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改革就是强化实践技能的一个突破口。为了和本科理论型教育相区别,我们将本科教学体系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调整为“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3.课程开设符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工作者能够准确、快捷、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并且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服务,而目前由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这一需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掌握作为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财务报表,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同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具备会计信息化的能力,财务软件的高效、自动、准确、及时、数据量大、完整、全面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重点,与用友财务软件集团及其他企业合作进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在设计上以企业实际业务为依托,在实际操作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为例,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一揽子实验、岗位轮换、顶岗实习等方法组织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

教学设计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事项核算处理为教学内容,顺序开展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考核学生对会计实务和新准则的掌握情况,并对达不到会计电算化要求的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补课,以适应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的要求。其次,在课程理论教学阶段,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在实务技能教学阶段,采用演示法和实务操作一揽子到底两种方法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的演示,学生在教师演示结束后利用一揽子到底方法实际上机操作(即不分岗位由学生独立完成会计案例),这样学生能熟悉财务软件全部操作,实际操作更容易上手。遇到问题通过教师的随堂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财务软件的全部功能。第四,在校内实训阶段,采用岗位轮换教学,即先将学生分好组,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学生按照不同的会计角色共同完成实训案例,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要用手去做,动脑去想,深刻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划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深刻了解财务软件的数据联系和各子系统之间关系,正确把握财务软件操作的要领和精髓,养成爱思考、负责、合作的精神。第五,学生进行会计综合实训。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训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融会贯通,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体会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在校外实习阶段,通过校企合作,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实务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问题可以向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请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熟练职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针对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完成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为了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将“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由学期课程改为阶段性课程,并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组织教学时以理论够用为度,序化教学内容,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安排上,“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教学以用友erp-v8为蓝本,按照强化职业能力要求组织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周理论教学(合计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上机操作26学时);两周会计实用软件实训教学,学生通过岗位轮换提高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五周会计综合实训,将会计理论课程转化成职业技能,并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深刻体会财务软件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职业环境中进行实务操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每名学生均能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三个企业的三套账务,并通过手工建立完成“中联商贸公司”一个月的全部经济业务(合计四套账),大大强化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实现了与会计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课程主要的特色与创新点

1.以任务驱动序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取得电算化会计证,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紧紧围绕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展开,按照教学任务序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每名学生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均能独立完成企业从电算化资料的准备、建账、记账、结账、自定义报表到生成财务报表的全部工作。同时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对应,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每年的会计电算化证取证率为100%,会计从业资格证取证率和珠算技能取证率均为100%,突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实现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教学与企业会计核算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近几年来为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很多企业已从原来单纯使用财务软件转变为在企业整个范围内使用erp软件,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做了相应的调整,讲课及实践用的软件升级为用友erp-v8软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突出学生的职业或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上手快,操作技能强,实现了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张玉胜.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第8篇:财务软件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XBRL;网络化管理

一、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

(1)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制约会计信息化建设。许多企业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固守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管理观念,不能在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不重视信息化人才的作用。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对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及其相关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保养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但是企业的会计人员基本是半路出身,没有专业的会计信息化技术,只懂得业务技术而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知识是知之甚少,无法将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有机结合到一起,另外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掌握得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2)财务软件缺乏通用性和标准性。财务软件是一种基于一定时期特定计算机软、硬件平台下的软件产品。目前,各单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缺乏通用性和标准性,数据库纪录没有严格的标准格式,只是从本单位的目前需要出发,应用模块仅限于账务处理和报表处理,信息共享性极差,算出来的会计信息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3)会计信息化建设成本过高,后期维护成本不确定。企业会计信息化不论是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还是采用定点开发模式来实施会计信息化,都需要从软件、硬件上投入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能立竿见影,况且在后期的使用中还会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维护等费用。以上种种因素困扰着决策者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决心。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

结合XBRL是会计信息化结果展现的新趋势。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即XBRL语言,是一种基于XML的标记语言,用于商业和财务信息的定义和交换。XBRL主要是指提供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管理信息。XBRL的作用很广泛,企业的各种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都可以通过XBRL在计算机互联网上有效地进行处理。信息者一旦输入了信息,就无需再次输入,通过XBRL就可以很方便地转换成书面文字,PDF文件,HTML页面,或者其他相应的文件格式。通过XBRL获取到的信息,也无需打印或再次输入,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运用于各种财务分析等领域。与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相比,XBRL网络财务报表分析有许多优良特性:一是网络财务报表实时性强,便于实现快速、实时地财务分析;二是网络财务报表信息独立性强;三是网络财务报表兼容性高;四是网络财务报表效率高。

三、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策略

1.全面实施网络化管理。财务软件不是财务部门单独使用,而是各部门协同共享,这必然要求财务软件网络化。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调,远程报表、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实现集企业对分支机构的集中式财务管理,它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网络财务软件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

2.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化使经济业务可以在远离企业的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过去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现在可以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完成。实行会计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机的共同控制。因此,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从技术上采取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真实、准确、有效、逐步建立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系统和审计。

3.加强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就必然对会计人员、财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人机结合的系统。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必须把人才培养,放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首位。根据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系统培训,对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的人员,加强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培训和练习。要增强企业全员信息化意识,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培养,提高企业广大员工的素质,造就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立精干的信息化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第9篇:财务软件论文范文

【关键词】 财务分析; 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系统

我国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处于不断变化的进程之中,企业及相关利益人对财务分析功能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综合性、及时性和低成本。以下笔者将分别阐述企业对财务分析功能的三方面需求及其对财务分析技术革新的依赖。

一、企业对财务分析功能的综合性需求

企业对财务分析功能的综合性需求决定于两个方面。首先,财务分析信息来源的综合性特征日趋明显。企业内部管理正在逐步深化,由此产生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来自外部的信息越来越复杂多变,对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其次,财务分析结果的使用者不断增加。这些使用者的分析目的各不相同,客观上要求财务分析功能具备综合性以提供能够支持各种各样的决策的信息。

(一)财务分析指标由单一性向综合性的转变

认识过程是分析和综合的统一。其中,综合是把分析过的对象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财务分析指标必须体现出综合性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真实的经营能力。一个健康、真实的企业,经过一年的融资、投资和经营分配活动,从年初的状态转换为年末状态,各项财务指标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系列的均衡、勾稽关系。如果这种惯常的均衡、勾稽关系被打破,例如公司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没有引起销售费用的上升,或者伴随着应收款项的巨额增加,则可能预示着公司销售质量的低劣。评价企业的价值,从财务角度看就是评价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均衡状况。

企业内部其它部门的信息也有向财务分析指标渗透的趋势。例如,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有些公司把内部的人力资源信息与财务分析工作结合起来,分析人力资源的稳定性指标与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1999年,我国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中将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收益比率、资本结构比率、流动比率、周转比率和社会贡献积累比率等五类。其中将社会贡献积累率指标加入指标体系,就是财务分析指标综合性的一个有力佐证。

在关注财务分析指标综合性这一问题上,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国内外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基本上以行业数据为依据,其弊端在于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比如,两家资产规模和销售规模完全一样的同一行业的企业,一个资产负债率很高,而另一个资产负债率很低,是不是就说明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偿债能力比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差呢?不一定。或许只是因为一个推行高价厚利少销战略,一个推行低价薄利多销模式,不同的经营策略会使资产负债率产生较大的差别。仅仅依据单项指标和行业平均值对企业效绩进行评价,其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很难保证。比如,传统的企业效绩评价办法规定资产负债率小于行业同档次规模企业的平均值时得满分;大于100%时得0分。可是,资产负债率多高才有偿债能力不能简单而论,应当将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的增值能力结合起来进行判断才有意义。因此,财务分析指标从过去单指标或者多指标平面判断转变为多指标综合、多层次密集判断是必然的趋势。

(二)财务分析结果的使用者的变化

目前,财务分析结果的使用者越来越多,这也对财务分析的综合性提出了新要求。企业财务分析结果的主要使用者有七种: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供应商、政府、雇员和工会、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咨询人员等)。企业对外的财务报表是根据全体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并不适合特定报表使用人的特定要求。这些要求只能诉诸财务分析,以获得不同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将此信息重新排列,并研究其相互关系,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特定的决策要求。这就要求财务分析功能必须体现出综合性才能满足方方面面的需求。

二、企业对财务分析功能的及时性需求

企业对财务分析功能的及时性需求决定于企业所处的日新月异的外部竞争环境。有效市场理论从管理角度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历史信息对决策的贡献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少得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转瞬即逝的商机要求财务分析工作能及时地对这些信息加工处理,从而对企业内控和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对信息的利用超越了时空限制,为财务分析功能的强化提供了更好的信息存储环境和信息处理环境。财务分析的功能演进至此迎来了一个新纪元,以事件作为驱动、面向决策的财务分析软件使财务人员梦寐以求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计划、执行、控制和分析有可能得以实现,从而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企业的管理基础和技术基础才是企业能够建立和应用信息系统的决定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相结合的全过程分析才能得以实现。

要实现企业对财务分析功能的及时性需求,很多程度上依赖于财务分析工具的发展水平。目前,财务分析工具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表现如下:

(一)统计分析方法及相应软件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并结合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企业的业绩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使用者能够透过财务报表的数据看清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证券分析人士乃至公司员工提供更直观、可用的信息,促进企业尽快走向市场竞争,指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降低风险。

(二)通用表格处理软件EXCEL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财务软件产品都支持将财务报表数据以EXCEL的格式输出,这表明EXCEL软件已成为财务报表数据的一个格式标准。这对专门的财务分析软件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数据平台。通过EXCEL本身的一些分析功能也可以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图形分析工具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图形分析功能是利用报表数据和系统提供的图形功能形成各种直观的图形而进行直观分析,一般要求软件有提供普通直方图、圆饼图与折线图、立体直方图等的显示方式。文字添加功能旨在方便分析者对分析结果做图表的注释服务,以达到分析表、分析结论、图形显示的一体化。

(四)专业性的财务分析软件

国内目前的财务分析软件最为突出的是用友通宝财务分析软件或北京智泽华财务分析软件。后者虽然在2002年底才开始向市场推出,但其智能化的分析特点颇为市场看好。在一定程度上,智泽华财务分析软件实现了DSS(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不仅可以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还可将财务经理的专业判断写成程序,从而可以得到分析性的结论,直接为企业高层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分析结论。可以说,在此之前的财务软件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智能化的财务分析软件则是将财务经理从重复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中去。

财务软件的发展在经历了面向事务处理、面向系统之后进入了面向决策的阶段。智能化财务分析软件与此前的普通财务分析软件相比,其最大进步是:它将财务数据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了起来;将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内容大大增加;分析方法从单指标或者多指标平面判断转变为多指标综合、多层次、密集判断;在此基础上,提供文字性分析报告,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经营分析和评价仍然需要人工进行,并受专业知识和认识水平限制的弊端,从而使企业的财务主管可以非常及时地获得财务分析报告,不再受拘于重复、繁杂的脑力劳动。

三、企业对财务分析功能的低成本需求

综上所述,日趋激烈的企业间的相互竞争使企业提高了对财务分析功能的综合性和及时性两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企业与生俱来的低成本需求显然与这两方面的新要求相矛盾。要保证财务分析的综合性和及时性,其成本往往是高昂的,财务分析对企业的贡献与其获得成本相比并不经济。要解决这一矛盾,一个必经的途径就是诉诸技术的进步。

笔者在某公司调研时发现,最初,公司的财务分析是由财务经理兼任的,每季度提交一份财务分析报告,涉及指标不到40个。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每月甚至每周都能出具一份公司财务分析报告,综合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变动,于是财务部门抽调人员专门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由于公司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中财务分析模块的功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找到适用的财务分析软件之前,财务分析人员只得每天疲于将公司财务管理软件中的数据手工转移到自行设计的分析性报表中,即使如此,仍然不能满足公司管理层对财务分析功能的预期。而在使用了智能化财务分析软件后,该公司不仅不再设置专人负责财务分析工作,从董事长到各部门经理一旦获得相应授权,即可通过智能化财务分析软件的支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数据库进行有效的整合、调用,对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大为提高,而购置软件的费用仅仅相当于配备一名财务分析人员一年的薪资。企业对财务分析功能的综合性、及时性、低成本需求在先进的财务分析软件的技术支持下得到充分实现。

由此可见,要实现企业对财务分析功能的综合性、及时性和低成本等三方面的需求,必须依赖于财务分析技术的革新。最近十余年来,国内外财务分析领域呈现出的态势是通过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财务分析的智能化与虚拟化,从而真正实现财务分析的低成本需求。

(一)就财务分析的智能化而言,国内目前已经做了一些相当有意义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来源于财务分析专家的经验、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诀窍被写入程序,它要解决的问题本来是由称为“专家”的人来解决的。从这层功能上来看,这些财务分析软件已经成为一个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一般最少由3部分组成:知识库、推理功能和用户界面。

拥有财务分析知识是财务分析专家系统的最主要特征,知识库是财务分析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知识库中包括与该专家系统所面对的问题、相关的事实和启发式知识:经验和诀窍。财务分析的知识库是若干位专家的知识的集合体。以智泽华财务分析软件为例,其专家知识集合体就是来自包括中国社科院在内的多位财务分析专家,这样形成的财务分析系统的解释模型可以向用户提供远远超过一个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当然,将若干位财务分析专家的经验移植到知识库中,其技术含量极高,难度极大。其中,启发性知识是最难获取的,专家在他们的职业判断过程中,很少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如何使用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的,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解决问题时究竟用到了多少知识。软件工程师必须根据计算机的运作方式从专家大脑中将这些知识转化为知识库的一个个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专业都有其长期形成的逻辑严密的推理机制,财务分析亦不例外。这种推理机制包括知识库管理系统和推理机。知识库管理系统自动地控制、扩展更新知识库中的知识,它根据推理过程的需求去搜索适用的知识,能对知识库中的知识作正确的解释。推理机在问题求解过程中生成并控制推理的进程,使用知识库中的知识。由于财务分析带有许多不确定的、不完全的数据,因此财务分析专家系统的推理功能也就包括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的求解。推理机和知识库一起工作,对问题加以求解,是专家系统的一大特点。

用户界面是财务分析专家系统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最新的财务分析专家系统已能做到尽可能的人性化,使用者可以直接从专家系统的界面上获得希望得到的答案。

(二)财务分析功能虚拟化是指企业将其财务分析工作以外包或合作方式完成

其前提为:1.商业性的财务分析软件市场以及能够提供专业性的财务分析服务的财务咨询市场趋于成熟;2.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3.信息网络化和数据传递安全性保障;4.企业对财务分析质量有较高期望,但出于对财务分析这一部分工作的成本收益分析考虑,更愿意将财务分析外包给专门提供财务分析服务的财务咨询公司。

结论

从财务分析的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财务分析的功能正在大大强化,分析指标越来越小,分析结论越来越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细节中去;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财务分析软件的应用成本不断降低,使得财务分析成本呈现降低趋势。可见,对财务分析功能的低成本需求也正在通过智能化和虚拟化进程得以实现。显而易见,要同时满足企业对财务分析功能三个方面的需求,就必须采取依赖于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 理查德A.布雷利,斯图尔特C.迈尔特.公司财务原理(第5版).

[2] (美)斯蒂芬・哈格,著.严建援,译.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报告.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02.

[4] 张金昌.财务分析与决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2).

[5] 何晓群,刘文卿.应用回归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