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

儿童安全防范知识精选(九篇)

儿童安全防范知识

第1篇: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

1、建立安全监督机制

1.1成立安全管理前馈控制小组在机构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安全管理前馈控制小组,以训练教师、保育成员为组员,负责安全工作检查,确保康复中心的安全工作做好。控制小组每周有针对性对语训康复工作开展自查,对检查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整理,导入前馈控制理念,防范隐患的发生。

1.2建立安全工作检查制度,中心主任带领前馈控制小组成员,经常检查康复中心各种体育、户外活动、消防器材、基建等设施情况,对有不安全因素的设施立即予以拆除。对班级的活动室、寝室、洗浴室等设备设施经常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深入细致,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清除。防止发生失火、触电、砸伤等事故的发生。

1.3加强听障儿童在中心服用药品管理,根据家长的服用要求,给每例听障儿童做好登记,要确保服药及时、准确、严禁错服、漏服现象的发生。

1.4加强对听障儿童活动安全的管理。严禁在教室、寝室内乱接电源,违章使用电器。严禁在未经中心领导审批而带听障儿童外出活动,严禁听障儿童攀高、玩火等不安全行为。

1.5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制度、常规、流程等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制定出相应的防范计划和措施,制定了科室工作制度、单训室工作制度、集体活动室工作制度、教师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采取制度、职责、工作流程公示上墙,指导并督促中心教师的执行,做到早预防,早控制。

2、加强学习,增进法律意识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逐渐成熟,接受手术的听障儿童数量讯速增加,家长对植入人工耳蜗后听障儿童康复训练目标的心理期望值也相应提高。工作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处理不好,则会增加听障儿童康复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对此,需要加强培养教师们的法律知识,不定期的组织学习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明确自身的责任,学会保护自己,提高法制观念及安全意识。定期培训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办法》等知识。为此前馈小组制定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鼓励大家上报,不纳入奖罚程序,每月底都将本月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总结经验,防微杜渐,随时根据情况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3、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责任心

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感是做好康复教学工作的基础,控制小组定期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的培训,从职业特点,到价值观,到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挫折有一个综合的认识。定时召开职业道德教育座谈会,让教师真正的干一行,爱一行,同时组织大家学习行为学和心理学,能够在工作中科学的自我调节,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形形的听障儿童家长,以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服务于听障儿童。

4、强化规范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年初依据全年工作重点和要求,制定全年培训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地设计培训内容。对教师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除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外,每天利用晨间交班时进行随机提问及讲解,并且为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外出学习、观摩、交流、研讨机会,让教师在各种活动中经受锻炼、磨练技能,提高教学水平[4]。

5、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①严格执行听障儿童接送卡制度,必须有固定接送人持卡接送,如果家长有特殊情况不能接送,必须电话核实后才能接送听障儿童。对门卫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要求严格执行门卫制度,认真负责,严把家长出入门关,绝不放过任何陌生人及可疑人。

②对大型设备器械、玩教具要定位放置,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在室内装修时采用了人性化设计,走廊、厕所地面采用了防滑设施。户外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等处采用防滑胶之类质地的材料。教室内的布置如玩具、桌椅、门窗等尽量做上软包,避免磕碰致伤。

③针对引发火灾的隐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派专人负责管理火源和电源,利用发生过的案例对教师和听障儿童家长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使教师人人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听障儿童疏散逃生的要求。

二、小结

第2篇: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

【关键词】 免疫模式;儿童;接种率

作者单位:4500053 郑州市儿童医院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在许多国家,疫苗覆盖率已成为衡量儿童初级卫生保健状况以及公共卫生策略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儿童的免疫规划接种率直接反映出免疫规划工作的落实与否[1]。随着免疫规划的深入及一些新的疫苗的推广使用,增强儿童抵抗力,保障儿童健康成长,迫切需要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转变免疫模式,积极与家长沟通,对家长实施充分告知,提高儿童接种率。我院自2009年1月免疫规划实施以来,全科人员积极努力,探索新的免疫模式。

1 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增强儿童家长的疾病预防意识,提高其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主动性和依从性[2]

1.1 开展家长课堂 宣传国家实施免疫规划政策,讲解疫苗相关知识,取得家长信任配合。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开展家长课堂59期,培训家长 2537人。每期家长课堂,我们积极宣传国家实施免疫规划政策,讲解预防接种证制度对家长的要求及家长应履行的义务,阐述预防接种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介绍免费疫苗和收费疫苗的使用选择。让家长初步了解疫苗可预防疾病知识以及接种疫苗的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处置方法,取得家长信任,让家长放心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1.2 社区宣传 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工作。2009年1月至211年12月共进行32次社区宣传,根据宣传主题,悬挂宣传条幅107条,张贴宣传画167张,制作宣传展板26块,发放预防接种宣传页约2632份。

1.3 电教产品宣教室 每个儿童接种疫苗后在观察室留观30 min,电视滚动播放通俗易懂的预防接种知识,让家长更多了解预防接种知识,增强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意识。

2 信息化管理和下社区多渠道查找流动儿童相结合高效完成预防接种率

2.1 实施信息化管理。将2004年以来出生 所有建卡儿童接种信息准确输入“河南省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资料完整。及时与儿童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合作,留取家长手机号码,完整录入、上传至省市级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实现省内资源共享,在每次大规模强化免疫前再次核对儿童信息及电话,利用医院短信平台和幼儿园、学校校信通快速及时通知家长,履行有效告知义务。合理安排接种时间,高效科学合理地完成应急任务。

2.2 以往的调查显示,城乡结合部地区呈现儿童免疫覆盖率低、儿童常见传染病高发的趋势,应作为免疫规划管理的重点地区[3,4]。

下社区多渠道针主要针对都市村庄、农贸市场查找流动儿童,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及时跟踪,查漏补漏,争取措施到位,减少免疫空白,高效完成预防接种率。

3 所有疫苗信息公示,实施安全接种

3.1 公示疫苗及相关信息 从2009年1月起在显著位置苗公示预防接种工位流程,第一和第二类疫的名称、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费用承担情况及接种服务咨询电话。

3.2 实施安全接种 按照《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等要求严格预检登记,严守无菌操作,加强疫苗储存、使用管理力度,规范接种程序,保证实施安全接种。

3.3 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从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能力着手,按照省级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坚持以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家长满意为服务理念,全科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 结果

4.1 家长满意度高。针对我院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开展背对背问卷调查,公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174份 家长满意2149份,满意率达98.9%。

5 结论

加强免疫规划是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2006~2015年“全球免疫预防远景和策略”中的重要内容,其中,确保常规疫苗免疫接种覆盖率、提高疫苗全程接种和合格接种水平、科学地增加疫苗种类是其基本内容。2008年9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在既往计划免疫基础上,将甲肝、乙脑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加强免疫预防接种[5]。我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防接种服务过程中以儿童健康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免疫工作模式。三年来主动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运用信息化管理和多渠道查找流动儿童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多次将接种信息及时发送至家长手机,开展与家长快速有效合理沟通。认真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强化服务意识,落实安全工作规范,狠抓服务质量。多种措施并举,取得满意效果,高效完成儿童预防接种率,七苗疫苗接种率逐年上升。服务儿童建立了有效免疫屏障,辖区疫苗相关疾病发病率极低,家长满意。经验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骆晓艳,高志刚,陈伟,等.天津市2010年儿童疫苗接种率现状调查.中国热带医学,2012,12(2):221.

[2] 林宝妮,方琼,曹丽,等.20092011年福田区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386.

[3] 李标雄.邵武市2010年扩大免疫规划基础免疫现状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0):3840.

第3篇: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 通过加强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我院计划免疫门诊在做好基础疫苗接种的同时不断改进服务流程提供特色服务,为辖区儿童健康美好的未来打下基础。

1 进行预防接种相关事宜

每周一下午准妈妈们进行预防接种相关事宜的培训。在培训班上我院的计免工作人员采用相关国家免疫政策、接种知识讲解,互动问答等授课形式,向各位准妈妈们宣传免疫预防知识。通过培训,让准妈妈们了解了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的重要性,疫苗的种类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的区别等以及预防接种流程及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掌握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接种反应如何护理,使家长对儿童接种后的接种部位红肿热痛及发热、皮疹不再惊慌失措,避免滥用药物减低疫苗效果,,并发放《预防接种前告儿童家长书》听完讲课后,准妈妈都纷纷表示,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按时带孩子来打预防针。

2 保持预防室安全接种

预防接种门诊的候诊室、宣教室、接种室干净明亮、地面保持干燥无水,保洁人员定时巡视,出现尿渍、水渍随时清理以防小儿和家长滑倒。部分接种儿童为小年龄组儿童护理人员主动为他们提供温开水、纸杯、体温计等物品;接种后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会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发生,计免门诊采取口头告知、张贴温馨提示。定时巡视等方式密切关注接种儿童接种后反应。保障安全接种。

3 预防接种门诊护理人员态度和蔼

进行业务操作时按规范要求进行,根据儿童不同年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儿童疼痛刺激表现为哭闹,挣扎。护理人员就采取微笑,利用面部表情和温馨的话去逗乐并转移其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注射,接种后指导家长拥抱抚摸孩子面部、四肢。减少哭闹。

4 实施计算机管理

由于接种对象或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普遍缺乏了解,特别是对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不熟悉,担心孩子漏种、重种、早种、迟种等等,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对前来接种的0~7岁儿童纳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计算机管理,使儿童及监护人获得一系列优质服务,省时方便、接种记录详细、准确,及时提醒家长接种时间。

5 电话跟踪随访

开通预防接种门诊咨询电话对接种儿童进行电话跟踪随访,对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和对症处理,对逾期未种儿童提醒督促尽快完成。把人性化护理贯穿于整个预防接种过程中。在走廊过道设置宣传栏,结合疾病流行季节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强化家长的保健意识并做好新疫苗的宣传活动。

6 计划免疫护理人员实行责任制

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管理儿童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计免门诊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学校等为大家宣传免疫规划及扩大免疫的相关知识,设立免费咨询台,并对过往人员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有关问题,将国家免疫规划宣传给大家。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参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良好氛围。开设常年接种门诊,坚持预约定期接种和随时补种相结合,与教育部门合作主动联系幼儿园、学校,积极做好查验预防证工作。对未免疫的儿童进行补种,并办理接种证。

7 加强与公安、街道等部门的联系

定期了解流动人口数量、特点、分布等情况,掌握本地区流动人口分布; 加强计划免疫中流动儿童管理进行主动搜索、查漏补种等,每月主动到辖区搜索适龄儿童,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为适龄儿童及时建卡建证。

8 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第4篇: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

关键词 学前儿童家长 意外伤害 防范意识 急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家,总是被人们看作是最安全的地方,是幸福的港湾。但世界卫生组织近期的调查表明,家庭意外造成的伤亡要多于交通事故的伤亡。而且家庭事故50%的受害者是10岁以下的儿童。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四五十万儿童受害,近两万人死亡,占我国儿童死亡原因中的26.1%,而且这个数字还以每年7%~10%的速度上升。有资料表明,52%以上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家里,甚至就发生在父母的眼皮底下。

毫无疑问,了解家长家居安全意识水平对预防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试图借用“家居安全意识”这一概念,对广州市学前儿童家长家居安全意识现状作分析研究。这里所讲的家长家居安全现状主要是指家长对学前儿童在家庭中的保护意识现状。本文报告了整个研究的部分结果。

2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共三个维度,分别是防范意识、院前处理能力、对孩子的教育程度。本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均在0.53以上,随机选取广州5间幼儿园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和访问,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4份,有效问卷91份,有效回收率为97%。采用Spss 11进行数据分析。

3研究结果

(1)本研究通过频率分析得出家长的家居安全意识水平平均值分别为67.6(满分100),处在家居意识较低层次,有64.2%的家长的家居安全意识都处于较低和很低层次。

(2)学前儿童家长的学历水平与家居安全意识水平的总体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家长的家居安全意识的平均分总体上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的趋势。但家长从事的职业与家居安全意识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家庭收入与家长家居安全意识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3)家庭所在的社区安全防护措施与家居安全意识水平的总体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家长的家居安全意识的平均分总体上随着社区安全防护措施的优化而呈上升的趋势。

(4)学前儿童父亲与母亲在家居安全意识水平上的比较。本研究通过频率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学前儿童父亲的家居安全意识水平与母亲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家居安全意识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两者在家居安全意识及其两个纬度上的平均得分也比较相近。

4相关讨论

(1)从研究结果来看,所调查的学前儿童家长家居安全意识水平普遍比较低。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回到家,就像回到了高枕无忧的洞天福地。所有的防范意识,警惕心都抛到了脑后。也正是家长的这种看法纵容了自己,导致悲剧的发生。笔者通过一些访谈、观察了解到,一些家长根本没意识到家里也会发生意外,例如,很多家长不知到一粒日本豆、一条薄薄的丝巾也可以使人窒息死亡。

(2)家长的家居安全意识水平与社区环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这与本研究提出的假设是相一致的。家长的家居安全意识是在一个具w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个人的家居安全意识会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断提高。相反,在一个肮脏不堪的环境里,个人的家居安全意识会受其同化而不断下降。因此,应该为家长创立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其所居住的社区,而应该是整个城市,整个社会。

(3)研究结果显示,家长从事的职业与家长的家居安全意识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也许这可能是事实,也许这可能是由于本问卷在设计时对家长的职业分类过于细化,没有层次和区分度。

(4)结果表明,家长的家居安全知识来源比较贫乏。对于“家长获得家居安全知识的来源和途径”这一调查中,87.5%的家长选了自己的经验;只有很少的家长选了孩子所在幼儿园或学校的宣传教育、社区和一些机构如(妇联等)的宣传。由此可以看出,家长获得这方面知识的途径并不多,家长的家居安全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5提出建议

根据上文的分析结果和讨论,以及一些国内外参考资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提高学前儿童家长的家居安全意识水平。

(1)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即认为家就是安全的港湾),正确审视家中一切潜在危险,提高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2)家长应树立正确对待家庭意外事故的态度,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和家庭意外伤害的简单处理方法。

(3)优化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能极大提高家长家居安全意识。

(4)加强对家长的家居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对潜在危险的预防;简单的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出血的急救等;

(5)制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借助法律的威力也可消除和避免某些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

总之,提高家长家居安全意识,减少儿童家庭意外伤害,不只是家长个人的责任,整个社会都应该齐心协力,共创美好社会。

第5篇: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

【关键词】妇产科;儿童护理风险;预防;对策

前言

妇产科已然属于医疗高风险专业尤其是产科,它联系的是两条生命。而产科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护理人员对胎儿宫内情况判断的不确定性很高。在儿童的早期,小儿神经行为发育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幼稚到成熟,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在量上呈现着高速发展状态,而且出现巨大而深刻质的变化。

一、风险分析

1、护理人员因素

注意力不集中,护理环节质量无法保证:工作应急性很强,并且繁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很大,倒夜班频繁过于疲劳。人力资源配备的不足。护患沟通不够,未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导致儿童的免疫力下降,

2、患者、家属风险因素

病人心理危机问题:孕产妇及其家属没有充分意识到分娩的危险性,认为分娩是人生必经阶段,很多孕妇及其家属在待产期间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甚至私自外出,一旦孕妇发生了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或摔伤,对母婴都有较大的危险,更可能对儿童以后的发育成长埋下隐患。

3、室内感染的发生

孕妇产后在母婴室时,家属及探视人员若不遵守探视制度,就极有可能影响到产妇休养,甚至造成交叉感染,导致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更有可能诱发儿童多种疾病。

二、预防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督促护士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熟悉和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变化以及部门规章,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风险防范措施,了解儿童成长的发展规律,及时通报国内外最新的有关安全的信息,这样能够增强护士对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的树立有所帮助,使护士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节提高警惕。[1]

2、建立并严格执行临床实践标准体系

产科 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对所有工作人员要求都很严格,必须进行规范性严格培训后,能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方可上岗。在工作中要做到一丝不苟严密观察产程进程,及时处理产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还要注意学习各种人文和社会知识,提高整体的素质,遇到疑难问题时大家讨论,集思广益。要定期进行业务学习考核,促进医疗护理水平提高,避免因医护水平缺陷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纠纷。

3、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

产科积极推广以产妇为中心的的人性化服务,转变护理观念和服务模式,建立孕前、孕期、产时、产后无缝隙全程服务体系。医院各科室应充分利用院内现有的通讯设备,事先打电话与相关科联系好,不让病人和家属在科与科之间奔波,尽量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不满情绪,避免投诉与纠纷。医护人员应加强思想品德和专业素质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掌握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并注重提高与儿童的交流的水平,主动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三、儿童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

1、建立风险警示标志

危险地段、时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如小心路滑等行为指导;走廊两侧安装扶手,厕所地面放置防滑垫。

2、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

在做任何一项操作时必须解释目的和注意事项,同时告知风险因素。牢记“风险源自细节”,注重护理风险的前瞻控制,加强细节教育,是防范差错事故和进行安全护理的有效方法。儿童具有爱玩爱闹的特点,护理人员应加强看管。

3、护理人员应紧抓几大关键点

节假日、双休班、交接班是护理人员容易麻痹大意的时候,护士长应实行三查房和节假日值班制,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对于那些新上岗、责任心不强、技术差、生活中干扰因素大的护士,应重点监控,合理搭班,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对急救物品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定点定量放置,定期检修急救仪器性能,力求急救物品完好、处于应急状态。

4、严格对查制度

加强住院患者、新生儿腕带的管理,新生儿采取三核对原则,确保患者身份正确。加强病房巡视,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意外事件发生。医生做到危重病人重点床头交班,了解病房所有病人病情动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处理,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5、积极引导家长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发育进行评估和识别儿童早期常见心理行为的异常

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是根据一定的发育理论,使用一定的操纵程序,对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和行为能力等属性加以确定的过程。它的特点分为动态性、相对性、间接性。[2]

1、简易评估与专业智力测评

家长或儿童保健人员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心理发育的进程,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儿童心理发育水平,并据此进行简单的评估。而专业智力测评则需要护理人员使用特定的标准化的测定量表对被试对象施加刺激,从被试的一定反应中确定其智力水平的过程。

2、对儿童心理发育行为的早期推进

家长应积极参与和实施早期干预工作模式,尽量开发现有的家庭的自然条件,而不是限制破坏自然环境。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个别需要,制定出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家长应积极配合妇产科医院改善家庭养育方式和环境,做好情绪辅导和行为管理,采取合理的、科学的养育方式,为儿童智力发展、情绪发展和人格发展提供一个适宜的发展环境。

3、预防意外伤害

儿童是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之一,儿童的判断你能力差,缺乏识别危险的能力。在对儿童大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的促进训练的时候,家长和医院要增强安全意识,做好环境安全设施的建设,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四、总结

儿童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母婴健康是关系到每个家庭幸福的大事,保证母婴安全,是每个产科医护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加强责任心,防患于未然,是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纠纷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吴文平.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对策的探讨[J]. 当代医学. 2012(24) :119.

第6篇: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

1.1对象

在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萧山区等共约100所小学中,根据地理位置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个区8所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纳入调查。干预前后对学生采用相同的问卷进行测试。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萧山区“儿童安全步行”项目,干预前收集问卷1184份,其中上城区175名,下城区198名,江干区426名,萧山区385名;男生620名,女生544名,性别缺失20名;一年级学生129名,二年级学生176名,三年级学生376名,四年级学生228名,五年级学生159名,六年级学生116名。干预后收集问卷1174份,其中A区173名,B区198名,C区421名,D区382名;男生617名,女生544名,性别缺失13名;一~五年级学生分别为129,172,376,215,157,116名,年龄缺失9份。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设计的“步行者与车儿童安全步行教学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认识车、安全步行3部分。问卷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预调查,保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5]。选择学校卫生专业教师作为调查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儿童安全步行”项目的调查目的、研究内容、教育干预示范课教学内容、调查问卷填写的相关注意事项等。规范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统一处理与管理。“儿童安全步行”项目实施之前与学校领导进行协商沟通,告知此次调查项目的内容和意义,同时告知被调查儿童调查内容和调查方式,并得到其支持和配合。

1.2.2教育干预方式

对儿童采用现场教学授课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集体干预模式,由统一培训的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专家(或者经过统一培训的卫生专业老师)集中授课,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交通状况,组织儿童体验,指导处理应急状况的方法;免费发放教材,观察儿童交通行为。本次项目干预的具体时间由干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课程教学实施,每次干预包括教师集中授课和现场模拟儿童体验,共干预1次,大约2h。根据前后测问卷分析儿童对交通安全的认知水平,包括车灯信号指示与步行关系、内轮差的定义、驾驶员盲区的方位、过马路三部曲、过马路停靠点、十字路口过马路、从停靠在路边的两车间过马路及儿童过马路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等内容。

1.3统计分析

采用资料双人背对背录入方式,采用EipData3.1建立数据库,对调查问卷设置变量有效取值范围并进行逻辑查错;双录入完成后对照原始调查表再次进行核对纠错及一致性检验。使用SPSS16.0进行描述性研究、χ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干预前后各区儿童安全步行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4个区除过马路停靠点和特殊情况过马路外,在儿童交通安全步行其他方面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儿童对内轮差、驾驶员盲区几个交通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对特殊情况过马路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干预后4个区儿童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个区在儿童交通安全步行各方面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干预前后安全步行知晓率比较

比较干预前后儿童安全步行知晓率可知,干预后儿童在安全步行不同方面的知晓率普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3不同性别儿童干预前后安全步行知晓率比较

分性别比较可知,男生教育干预前后除在十字路口过马路方面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方面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干预前后安全步行各方面知晓率均有所提高(P值均<0.01)。

2.4不同年级儿童干预前后知晓率比较

不同年级儿童干预前后在安全步行各方面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认知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5儿童安全步行心理状态

对教学问卷中“过马路,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儿童回答结果进行分析,干预前儿童“一点也不担心”占19.1%,“有点担心”占60.2%,“非常担心”占20.7%;干预后儿童“一点也不担心”占17.5%,“有点担心”占61.4%,“非常担心”占21.2%。非参数秩和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9,P=0.407),健康干预前后儿童心理状态并未有很大程度的改变。

3讨论

第7篇: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

[摘要] 目的:探讨提高预防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提高接种对象对预防接种依从性的具体措施。结果: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降低,预防接种率明显提高。结论:预防接种门诊的一切工作应围绕“服务于接种对象、方便于接种对象”开展。

[关键词] 预防接种 依从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8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2(b)-110-02

婴儿出生后,随着一天天长大,体内由母体传给的抗体逐渐减弱或消失。为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增强儿童的防病能力,除了需要合理的喂养、适当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外,还要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免疫。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也是增强儿童抵抗力、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一直把儿童预防接种作为预防工作的重点。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家长(监护人)缺乏预防免疫的信息和对预防免疫的错误理解,儿童有害怕打针的心理,以及部分接种人员服务差等原因,降低了家长、儿童对预防接种的依从性,使儿童对可预防疾病的免疫性降低,增加了遭遇传染病的风险。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率,减少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我院计免门诊从2008年开始采取以下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具体措施

1.1.1 创造安全、舒适、充满童趣的候诊环境儿童大多有生病到医院打针的经历,他们对医院的白墙、医务人员的白大褂、拥挤、嘈杂、单调乏味的环境感到害怕和恐惧。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我院计免门诊的环境设计融入了人文气息:粉黄色的墙壁,通透的玻璃分隔墙上绘画着充满童趣的拟人化小动物:小白兔、狐狸、松鼠、狮子等在森林里快乐玩耍的图案。咨询登记台及低矮的壁柜外向面贴上以蔚蓝的海洋为主题的卡通画。候诊大厅宽敞、明亮,遮阳的窗帘采用活泼的色彩图案,地面整洁干净,摆放绿色植物及舒适的座椅。大厅的电视机播放卡通节目。儿童一进来就被明朗色调营造出的欢乐气氛感染了,焦虑、恐惧的心情随之缓解。咨询登记室、接种室、观察室等各功能室也是干净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色调和谐,使人有一种放松、舒适、安全的感觉。

1.1.2 优化就诊流程,工作人员实行岗位弹性工作制,缩短就诊对象等候的时间长时间的等待使人增添焦虑的情绪,有时甚至因失去耐心而放弃接种。为尽量缩短家长、儿童的等候时间,我们从多方面着手:①优化就诊流程,将预防接种的流程图挂在醒目的位置,让家长一目了然,心里有数。②各区间的功能标示清晰,避免了家长排错队浪费时间及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另外,要求工作人员完成本岗位工作时,要清楚地指引服务对象下一步要进行的项目和具体位置。③以前Ⅱ类疫苗收费要到医院大堂,和其他科的门诊患者混在一起,排队时间长,有的家长抱着儿童觉得很累,就干脆不接种Ⅱ类疫苗了。为方便家长,我院预防保健科在咨询登记窗口旁增设了专门的疫苗收费处,明显缩短了缴费时间。有时碰到收费有疑问时转身就能解决问题,大大方便了家长。④为能尽快疏导人群,我院预防保健科医务人员全部经过培训、考核,熟练掌握计免门诊的各个工作岗位。在接种工作繁忙时实行弹性工作岗位制,适时增加繁忙岗位的人力,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登记、接种等工作。

1.1.3 规范预防接种制度,做好计免登记相关告知,提高家长对接种人员的信任度近年来疫苗使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公众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但由于某些媒体和网站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的失实和夸大的报道,使部分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持怀疑态度,从而降低了疫苗的预防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我院接种门诊严格遵守疫苗流通、进货制度和严格的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接种时做好双人核对制度,减少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对登记和接种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业务培训,实行接种预检和疫苗告知制度。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告知受种者或其家长所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做好预约下一针的接种时间及发放接种疫苗的告知书,做到尊重家长的知情同意权,提高家长对接种人员的信任度。

1.1.4 争取家长的配合,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当疫苗质量良好、保存和管理适当且注射安全时,预防接种是最有效、最安全的健康干预措施之一。为了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院接种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做到安全注射。另外,告知家长配合做到以下几点:①正确认识预防接种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安全性,克服恐惧心理。清楚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易发生晕针,所以接种前要让儿童吃好、休息好。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前后半小时不能进食牛奶和热的食物。家长带较大的儿童来接种疫苗前要告诉儿童本次活动的目的,让其明白要干什么,使儿童有安全感。②如实向接种人员告知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患发热、急性传染病、重症慢性疾病时应暂缓接种,待身体恢复或稳定时再决定是否接种。接种时应配合接种人员暴露儿童接种部位并固定好,适时和儿童说话沟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消除恐惧,减轻疼痛感。③接种后在留观室观察15~30 min,无异常方可离开,出现不适时应立刻报告接种人员。接种后让儿童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注意保暖。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硬结时,接种24 h内用冷敷,24 h后用热敷,每天数次,每次10~15 min。如出现发热超过38.5℃、全身皮疹或其他不良反应需及时到医院处理。

1.1.5 实施无痛性注射,提高儿童接受注射的依从性注射疼痛的体验使儿童产生烦躁、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不安、拒绝合作等。如果任其发展,必然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会使儿童谈“接种”色变,家长也失去耐心,从而导致接种及时率、接种率大大降低。为了使儿童乐意接受预防接种,计免门诊的接种人员应做到:①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柔,能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如让其摆弄玩具,引导观看室内色彩鲜艳、有趣的图画等,对年龄较大的儿童进行愉快、轻松的交流,给予鼓励、安慰,对表现好的给予语言的表扬和红花贴纸等奖励。另外,适当地与儿童进行身体接触,如摸摸儿童的头、握握他的小手,能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和关怀,使儿童能配合注射,并为下次的接种做了良好的铺垫。②疫苗大多要在2~8℃保存,低温刺激性强,注射时引起疼痛较大。为减轻疼痛,冬天接种前可将疫苗在手心里温热一下再给予注射。③掌握注射速度,在保证儿童注射部位固定良好的情况下做到“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注药慢),避免快速注药引起剧痛,使儿童产生恐惧心理。④有时儿童在进针和注药时不感到疼痛,反而在拔针后大声啼哭,大部分是由于家长害怕注射部位出血而用力按压针口所致。所以拔针前嘱咐家长用消毒棉轻轻按压针口。⑤我院计免人员定时开会总结经验,力求在预防接种的每个环节做到人文关怀,使儿童更乐于接受预防接种。

1.1.6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依从性有关调查报道,人们认识预防接种很多仅限于接种人员一对一的宣传,虽然有效但不广泛。所以,我们在医院内和接种门诊利用电子显示屏、挂图、宣传栏及展板进行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的宣传。咨询登记室里有相关疫苗的种类、作用、免疫程序、接种的注意事项、Ⅱ类疫苗的收费等内容的上墙资料和印刷资料,家长在等候和接种后留观的时间里可咨询和查看。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到辖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发放有关防病治病及计划免疫知识宣传手册。开通健康教育及计划免疫知识咨询热线,随时解答问题。认真做好辖区内新生儿的家庭访视工作,传授育儿知识,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性。进行大型疫苗强化免疫时利用本地电视台做广告宣传等。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使家长重新正确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接种工作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使他们能在预防接种的各个环节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

1.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计免门诊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之后,疫苗预防接种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果见图1、2。

由图1可见,2009年Ⅰ类疫苗全程接种率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2009年接种水平高于2008年,同时,随着月份的增加,接种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P<0.01)。

由图2可知,在Ⅱ类疫苗中,水痘、HIB、23价肺炎、甲肝及口服轮状病毒2009年接种率高于2008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现代的疫苗种类越来越多,生产工艺越来越完善,其安全性、有效性更高,但疫苗毕竟是外来物,个别人接种疫苗后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会发生正常反应以外的接种异常反应,甚至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虽然异常反应发生率非常低,但在数以亿计的接种人群中,免疫接种出现异常反应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预防接种门诊的一切工作围绕“服务于接种对象、方便于接种对象”而开展,为接种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让接种对象感受到安全、温馨和舒适。这样,当出现不可避免的疫苗异常反应时接种对象是会理解的。预防接种是长期性的工作,它关系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在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基层工作者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计划免疫宣传工作,改变人们的健康消费观念及对接种疫苗的态度,普及防胜于治的理念,使接种对象或家长不仅把接种疫苗当作是保护健康的手段,而且看作是对健康的远期投资,预防接种工作才能按预期的目标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黄金凤.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与接种对象沟通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1):104-107.

[3]夏宪照,罗会明.实用预防接种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郜爱莲,王方,李军霞,等.规范预防接种 提高接种率[J].护理研究,2006,7(20):1948-1949.

[5]范燕明.儿童预防接种人性化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 45(10):124-125.

[6]邓艳萍,姚爱民,叶桂生.2008年电自县城区幼儿园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60-61.

[7]王兰芳.安全注射是预防接种发展的硬道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52-153.

第8篇: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

幼儿的生活与成年人一样,具有完整性、衔接性。现存的问题是幼师按照成年人生活节奏把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分开,有目标地进行培养教育,确实这样有利于保障儿童的安全,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他们不同于成年人的生活节奏,忽略了他们的自主性,把他们的实践活动仅作为学习后的放松,没有意识到它的教学意义。幼儿园和幼师应该做到的是把学习和活动看做一个整体,并对活动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以防治,增强安全教育,让学生在园一日活动中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儿童园一日活动的现状

(一)儿童活动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儿童活动就是通过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儿童活动首先是生动、形象、具体的文化活动,具有自然属性,没有社会目的性,充满童心、童趣的,由此可见,儿童活动就有游戏的性质,具有整体性。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儿童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日活动可以有不同的种类和内容,如手工制作、游泳训练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师应该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多儿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远比书本模式让儿童记忆深刻,既满足儿童的基本生理需求,也容易体会和理解,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儿童在每次的园一日活动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与人相处的经验、基本的生活经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因此,幼师幼师应该多规划园一日活动,增加在日常活动中教育儿童的机会,对活动存在的危险做出预计,做好防范措施,对儿童在园一日活动中的安全做好保障。

(二)儿童园一日活动存在的问题

儿童的园一日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各种活动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其中包含着共有的教育形态,园一日活动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是显著的,幼师一定要关注到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各种对儿童的教育都应该吧儿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在园一日活动中一定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幼师全程陪护。儿童的幼儿园生活要结合儿童的生活进行安全、保健教育,在园一日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儿童的社会态度、情感、交流合作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由此可见,幼儿的园一日活动对其发展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作为一种活动教育,在很多教育者眼中并没有集体教学活动重要,常常作为儿童休闲放松的部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没有相关计划、组织模式,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生活活动没办法转变成教育活动,没有把儿童的普通活动变和集体教学活动有一样规模的教学活动,没有办法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儿童的活动中幼师追求学习结果,在环境氛围与规则制定等方面很少关注到儿童自身的需求,不能做出其实符合儿童发展现状的教学方法,没有意识到儿童的活动是一种游戏化的生活,只是要求儿童遵守幼儿园的规则、遵守成人制定的规则,没有根据儿童的特征抓住园一日的教育意义,挖掘幼儿的潜能,发现潜在的教育机会,遵照儿童原本的活动形态进行组织教育,寻找一切可以教导儿童的途径。最重要的是,园一日活动不同于普通室内的教育教学,属于活动教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儿童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儿童之间容易发生冲突,而且不会较好地处理问题,活动器材的安全性不够,儿童容易发生危险,儿童之间追逐打闹嬉戏也容易受伤,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三、在园一日活动中展开安全教育

(一)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儿童时期的健康发展是今后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儿童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没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无法进行合理的自我保护,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幼儿园要改变教育理念,不要只是注重只是教学,也要为儿童的能力发展加以重视,其中着重培养的就是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多种类型的园一日活动,培养儿童主动保护自己的意识,把安全放在首位。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把园一日的安全教育和儿童的实际认知能力结合起来,让儿童获得保护自身安全的基本知识,让儿童在活动中自觉、积极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儿童安全意识。

(二)转变教师观念,实施安全教育

幼师要意识到园一日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很重要,课程观念要转变,不是粗放地对待一日活动,而是做精密地划分,详细地规划,严密的组织,确保儿童在有事的保护下,安全的完成好一日活动,在活动中学到应有的知识。

(三)合理选择安全教育的内容

第9篇: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范文

1、认证做个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收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持续高水平。在安全注射的基础上确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乙肝等五种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5%以上;乙脑、流脑接种率达到90%以上。对加强免疫中的塘湾、麻腮风、百白破、甲肝和白破疫苗的接种,要保证接种率达90%以上。

2、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区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白破、乙脑、流脑,麻腮风、等疫苗。

3、规范计划免疫建证(簿)工作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建证(卡),确保儿童的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完整。

4、完成我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

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是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20__年内的预防接种门诊通过规范化建设验收。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远转

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远转情况,每天上、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的温度,损坏的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性的有效手段。我院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的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安排好未接儿童的补正、补种工作。

7、启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到20__年底80%以上的完成儿童复方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儿童出生1个月内、在我科室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录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并上传至国家管理平台,实行全国统一。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

8、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工作

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完善相关资料的整理

要及时完成计划免疫相关资料的整理上报,每次接种后要及时上报儿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报表,全年不得少于12次。接种完成后5日被上报接种数据。afp、麻疹,无迟报、漏报。计划免疫工作资料保存好,有利于年中、年末的查验。

10、加强接种人员素质开展培训工作

加强免疫规划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单位,调整和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和接种人员,保持人员的稳定。完成所有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扩大国家免疫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免疫预防规划接种服务水平,保证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能如期我区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