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会计管理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财务会计管理论文

第1篇:财务会计管理论文范文

(一)医院财务管理缺乏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

尽管我国的公立医院事业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始终未建立起健全的管理体制,在财务预算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财务管理工作的欠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医院的大量建设资金长期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不但削弱了医院的财政独立性,也不利于医院市场竞争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造成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医院财务预算体系之所以长期缺失,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相关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缺乏领导的引导和带头作用,财务部门也就不会对医院的财务预算投入必要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公立医院的整体运作环境比较繁琐复杂,因此使得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难度加大,难以全面综合地把握医院的财务预算内容,因而造成许多公立医院即使制定了财务预算计划,其工作质量也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医院的财务预算不能依照规范的流程进行,而更多地依靠工作人员的主观臆断和自身经验,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预算方法,最终使得预算工作流于形式,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医院的财务预算难以取得实效。

(二)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较低

目前,许多公立医院对财务人员的聘用标准较低,导致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人才资源紧张、专业能力较低以及管理观念陈旧等。从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来看,普遍存在着偏重于义医务工作,轻视财务工作的倾向。财务工作人员属后勤部门统一管理,同时也很难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接受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在这一工作环境下,财务人员就会仅仅专注于医院账目的整理而对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缺乏热情。如果医院在运行中出现了较严重的财务安全隐患,而财务人员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未能及时发现解决,就会影响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医院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实施了新财务会计制度以后,医院的财务核算体系的独立性明显增强,许多重要的资金投入都将依靠医院的自身成本。这样一来,医院就不得不对其成本管理工作加大重视力度,从而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医院成本管理的好坏能够直接体现出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发展成就,与医院的竞争优势密切相关。由于医院需常常进行重大的医疗、研究及科教等活动,因此对资金的需求极大。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能够保证医院始终处于盈利的状态而不致发生亏损,维护医院的竞争力和社会形象。因此可以说,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加强其自身成本管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推动医院奖惩和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

为了使医院的管理工作能够形成一定的规范,许多医院都建立起了相应的考核及奖惩措施,但在落实情况方面却不如人意。自从实施了新财务会计制度以来,医院的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在对医院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时,需要将医院责任与实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并需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估办法开展综合性的全面考核。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医院的成本管理,还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对浪费医疗资源的部门或个人形成威慑作用。

(三)进一步强化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规定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因此能够在提高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方面产生积极的意义。医院的各个部门及科室都将严格遵循财务预算的标准进行具体的财务规划,将各部门支出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使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渗透于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也会得到加强,加大财务预算在其工作中的比重,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评估能力,有效加强医院的财务风险预防工作。

三、结论

第2篇:财务会计管理论文范文

    会计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杜兴强,曾泉,杜颖洁.政治联系、过度投资与公司价值——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1(8):93-110.

[2]杜晓瞭.产权性质、债券融资与过度投资一一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2012(8):23-28.

[3]范海峰,胡玉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2):44-50.

[4]黄少安,钟卫东.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与股权融资偏好——对中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进一步解释[J].财经问题研究,2012(12):3-10.

[5]黄乾富,沈红波.债务来源、债务期限结构与现金流的过度投资——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金融研究,2009(9):143-155.

[6]蒋琰,陆正飞.公司治理与股权融资成本——单一与综合机制的治理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60-75.

[7]姜付秀,伊志宏,苏飞,等.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J].管理世界,2009(1):130-139.

[8]李维安,姜涛.公司治理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贸经济,2007(12):56-61.

[9]刘昌国.公司治理机制、自由现金流量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J].经济科学’2006(4):50-58.

[10]罗进,李延喜.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一一基于信息透明度的视角[J].技术经济,2013(12):112-117.

[11]毛新述,叶康涛,张頓.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测度与评价——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检验[J]会计研究,2012(11):12-22.

[12]潘敏,金岩.信息不对称、股权制度安排与上市企业过度投资[J].金融研究,2003(1):36-45.

[13]庞明川.中国的投资效率与过度投资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7):46-52.

[14]屈冬冬.制度环境股权再融资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_屈冬冬[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1):43-50.

[15]盛明泉.预算软约束、过度投资与股权再融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4):84-90.

[16]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政府干预、GDP增长与地方国企过度投资[J].金融研究,2010(8):33-48.

[17]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7):44-52.

[18]汪平,孙士霞.自由现金流量、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09(4):123-129.

[19]王晓梅.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研究——基于原始股东视角看IPO融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5):49-54.

[20]王彦超?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过度投资[J].金融研究,2009(7):121-133.

[21]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4):88-95.

[22]邬国梅.控制权收益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来自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经驗证据[J].当代财经,2008(5):115-119.

[23]肖浩,夏新平.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权益资本成本[J].管理学报,2010(6):921-925.

[24]杨华军,胡奕明.制度环境与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9):99-106.

[25]杨兴全,张照南,吴昊旻.治理环境、超额持有现金与过度投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0(5):61-69.

[26]杨兴全,魏卉.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综述与启示[J].新疆农垦经济,2011(8):75-80.

[27]叶康涛,陆正飞.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4(5):127-131.

[28]俞红海,徐龙炳,陈百助.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J].经济研究,2010(8):103-114.

[29]张洪辉,王宗军.政府干预、政府目标与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J].南开管理评论,2010(3):101-108.

[30]祝继高,陆正飞.融资需求、产权性质与股权融资歧视一一基于企业上市问题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2(4):141-150.

会计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 曾永艺, 吴世农, 吴冉劼. 我国创业板高超募之谜: 利益驱使或制度使然[J]. 中国工业经济,2011(09): 140-150

[2] 张强, 张宝. 机构投资者情绪、承销商声誉与融资超募: 来自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证据[J]. 经济经纬, 2012(02)

[3] 衣龙新, 杨峰. 创业板上市公司首发“超募”动因分析与实证检验[J]. 深圳大学学报, 2012(03):112-117

[4] 衣龙新. 市场热度、券商利益与 IPO 超募[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2(05): 85-91

[5] 郭泓, 赵震宇. 承销商声誉对 IPO 公司定价、初始和长期回报影响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6(03): 122-128

[6] 蒋顺才, 蒋永明, 胡琦. 不同发行制度下我国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J]. 管理世界, 2006(07):132-138

[7] 徐浩萍, 罗炜. 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有效性——执业质量与市场份额双重视角的研究[J]. 经济研究, 2007(02): 124-136

[8] 张丹, 廖士光.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研究[J]. 证券市场导报, 2009(10): 61-68

[9] 夏峰, 谢咏生, 张霖等. 创业板投资者整体情况及交易行为特征分析[J]. 证券市场导报,2009(11): 42-47

[10] 刘文虎. 基于 Malmquis 指数的中国股市羊群效应测度研究[J]. 证券市场导报, 2009(08):72-77

[11] 郭海星, 万迪昉. 创业板 IPO 发行定价合理吗?[J]. 中国软科学, 2011(09): 156-166

[12] 郭海星, 万迪昉,吴祖光. 承销商值得信任吗——来自创业板的证据[J]. 南开管理评论,2011(03): 101-109

[13] 庄虔华, 张文, 郭良鹏. 创业板投资行为分析[J]. 证券市场导报, 2011(12): 49-57

[14] 张强, 张宝. IPO 发行成本与中介机构声誉——来自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证据[J]. 证券市场导报, 2011(12): 4-10

[15] 刘志远, 郑凯, 何亚南. 询价对象之间是竞争还是合谋——基于 IPO 网下配售特征的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 2011(03): 35-44

[16] 陈炜, 吴世农. 交易信息、订单簿透明度与投资者订单提交策略[J]. 证券市场导报, 2012(12):66-73

[17] 张亦春, 洪图. 创业板 IPO 市盈率与超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券商声誉及私募股权投资的实证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 2012(03): 42-49

[18] 范汉熙.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现象理论研究[J]. 管理世界, 2011(05): 176-177

[19] 陈见丽. 承销商声誉、融资超募与超募资金使用效率——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03): 47-57

[20]王彦超.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过度投资[J].金融研究,2009(7).

[21]冯巍.内部现金流和公司投资.经济科学.1999(1).

[22]何金耿,丁加华.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行为的实证分析.证券市场导报.2001(9).

[23]郝项超.公司治理、财务信息质量与投资者保护——基于最终控制人视角的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4]郝颖,刘星,伍良华.基于内部人寻租的扭曲性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系统工程学报.2007(2).

[25]刘昌国.公司治理机制、自由现金流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经济科学.2006(4).

[26]梁光红,龚蜜.公司过度投资国内外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1(12).

[27]李青原.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南开管理评论,2009(2).

[28]李青原.会计信息质量、审计监督与公司投资效率[J].审计研究,200%4).

第3篇:财务会计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会计财务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电子商务、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会计成为时下财务管理的新宠。由网络会计所点燃的财务革命的火花大有燎原之势。

网络会计,是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活动。具体说来,它是利用互联网建立起来的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它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通过电子商务,可在线远程处理会计事务,是一种全新核算模式。

1网络会计赋予财务管理的新特征

1.1提供会计信息更及时

与传统财务信息相比,网络会计信息实时反馈能力强。一份计划的执行情况、一项投资的获利情况,网络会计可实时反映。网络时代,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现行的定期财务报告制度,已满足不了人们对会计信息及时、全面性的要求。网络会计的实时跟踪功能,动态地跟踪企业的每一项业务,使决策者一目了然。投资者亦可通过网络随时动态掌握企业的现在和过去财务信息,从而减少其决策风险。

1.2会计信息披露更全面

会计信息要求全面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论是对企业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均要予以披露,从而使公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传统会计信息,由于篇幅和纸张载体本身的缺陷,使很多非数量化的信息无法反映,更不要谈报表数字处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信息。而网络会计的在线数据库则包括了企业所有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并采用网上报告的方式,有效地扩大了会计报表及附注的信息容量。此外,大量的相关信息,通过链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信息的容量。企业的信息使用和管理者,通过在线访问,可随时全面了解所需的信息内容。

1.3会计信息的获取更具针对性

互联网络为网络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提供了及时、便捷的交流方式。通过人机对话,信息的获取过程具有了交互性。在互联网络中,使用者可针对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关会计信息,并可对信息进行进一步深加工。通过索引,获得各方面的数据和报表。比如,若按报表项目建立索引,就相当于根据自己的需要生成一个简化的财务报告;若按部门建立索引,就可获得企业的部门报告;若按时间建立索引,就可以获得各个时期的财务报告。

2网络会计:传统与现代财务的分水岭

2.1理论冲击,网络会计让传统财务改变思维

传统会计理论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传统财务会计的四个假设适应传统社会经济环境,并为会计实践检验证明。但是,网络时代出现的网络经济,却使四项假设有三项假设发生变动和改变,只有货币计量假设没有很大变动,只是更趋于实际。这大大动摇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基础。

(1)会计主体虚拟化。会计主体又称会计个体,是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前提,它明确了财务工作的时间、空间等范围,是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开展业务的基础。这个主体传统财务中必须是有形的实体。它是传统财务会计四个假设的基石。但随着网络会计的主体——网络公司的虚拟化,四个假设的基石已不复存在。网络公司作为一种虚拟公司,它不同于传统会计主体范畴,因此很难确定会计主体。需要我们改变思维、转换概念,用相对会计主体来代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使财务会计工作正常进行。

(2)持续经营假设泡沫化。持续经营假设是为传统会计中企业对其财产评估和费用分配等问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考虑而设立的。但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会计可实时评估财产和进行费用分配。因此持续经营假设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而网络会计的主体——网络公司是一个虚拟的临时性组织,它可能就在第一次交易完成后即进行解散。因此持续经营假设就像泡沫一样,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3)会计分期假设空心化。会计分期假设的产生是由于在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下,提供会计信息的技术受到限制,系统加工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划分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期间,可实现报表的连续性和规律性。而网络公司的交易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立即解散。所以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再划分时间段已无必要,只要把会计期间与交易期间统一起来,并在一次交易后编制出会计报表便可解决问题。

2.2实务变革:网络会计改变传统财务会计实务

网络会计是人类财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最大的贡献是使传统会计中的某些原则受到冲击,并对传统财务理论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扬弃”。

(1)对权责发生制的冲击。权责发生制的主要作用是在传统财务管理中限定期间内费用和收人的分配,而网络会计中的会计期间等同于交易期间,所以无跨期分摊收入和费用的问题。因此,权责发生制就失去应有的作用。

(2)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冲击。由于网络公司是个临时性组织,网络会计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所以它的成本计价按现行价值,可变价值等于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对网络会计已无意义可言。

(3)对会计报表的挑战。提供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决策提供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数据。传统会计中,报表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编制的,所以无论是动态报表还是静态报表都有面向历史的缺陷,用网络会计的电子财务报表更适应决策的需要。海量的数据,多形态、多形式、方方面面的情况反馈,这在以往会计报表中是无法比拟和想象的。

(4)对会计职能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管理的现代化使会计的职能从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因此,对网络会计核算、网络会计监督等职能就有了新的要求。由于网络会计采取的是高速实时传递,诸多信息千变万化,而参加网络交易的双方又因其组合方各自利益不同,任何环节都有出现差错的可能。因此,网络会计管理方法就要适应时代要求。特别是会计监督要与之相适应。会计监督在网络会计的整个交易过程中分为交易前监督,交易中监督,交易后监督。只有严格执行这些监督制度,才能保证网络会计工作的安全有效运作。

2.3规则创新:网络改变会计观念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的。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网络会计必须抛弃一些陈腐而不合时宜的观念,运用全新的思维,通过规则创新,树立起一系列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会计观念。

一是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念。传统会计是面向过去的时空观,通过记录和总结,对过去的业绩和行为结果作出评价,并以此指导现时事务。而网络会计的特性要求会计的时空观必须由回顾型向展望型转变;构建一种紧跟时尚、面向未来、实时动态处理、在线管理及远程控制的会计组织结构及方法体系,使网络会计系统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实现会计管理技术的二次飞跃(第一飞跃是从传统的簿记学到现代会计学)。

二是动态时点观念。由于网络会计主体虚拟化,网络公司只是一个临时结盟体,而网络会计又采用的是全球化的实时报告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会计在动态运作中的风险是难免的。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从动态角度对会计环境及会计要素项目进行评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实施时点为基础的动态实时会计报告系统,十分重要和必要。

三是积极的风险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风险的时代。面对风险,网络会计只有在承认风险的基础上,寻求对风险的最佳控制,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面对多变、易变的生存环境,网络会计想要以不变应万变是根本不可能的。传统的会计希望世界是黑白分明的,要么承认,要么否认,而不想部分地确认,这种方法,只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面临更大的风险。

建立风险观念,有利于积极认识、反映和控制风险,使网络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风险预警系统。同时承认风险与收益并存,正视风险,有利于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地创造收益,使会计信息更具有决策价值。

四是网络系统观念。网络是信息交流的方式,也是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网上活动,丰富了会计业务的形式和内容,使会计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会计系统的设计、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体系的构建,都是以网络系统观念为基础的,这个系统单靠会计界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和参与。因此,网络会计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网络系统观念。

五是回归财富重心观念。会计学是一门对财富及其来源、构成及变化进行计量,说明财富变化的趋势及原因,并对一个组织或个体创造财富的能力进行估价及预测的科学。会计学的重心是财富,网络会计的发展强调会计资产向财富回归,将一切具有价值并可能带来或控制未来利益的资源都要纳入会计计量的范畴,实现会计资产与财富概念的一体化。财富重心说奠定了网络会计的基础;财富、资产一体化,说明了会计资产的实质;资产、损益一体化揭示了会计损益的真正意义;财富、资产、损益一体化,则让会计可以在灵活的报告形式中采用时点基础,使会计从形式到内容发生质的变化。

六是绿色会计观念。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绿色会计(环境会计)便是可持续发展和传统会计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绿色会计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环境看成是有价值并能被计量的经济资源,要求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纳入会计的核算之中,以便揭示和衡量会计主体的活动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改变了传统会计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使项目兼顾了企业、国家的利益以及社会效益,从时间上防止了透支未来,破坏环境,滥用自然资源。

七是创新的观念。兼容性和发展性是网络会计的创新标志。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会计面临的风险增加。构建一个开放的会计系统,从微观与宏观出发,实现会计财务管理的内外一体化、国际一体化,将传统会计,通过网络重构融为一体,以信息集成的形式体现不同的目的要求是网络会计的发展趋势。体现会计系统的网络化、动态化、自由化、一体化,将是网络会计发展的最终目标。

3网络会计:未来财务的发展方向

3.1网络会计:与时代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模式

由于网络会计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与传统会计相比,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廉价、简单,因此必然会风糜全世界。特别是由各种软件所支撑的投资决策系统,让人们摆脱了繁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方便。同时,网络会计的兼容性、发展性和创新性为多元化的网络生活开辟了新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充分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取向和经济习惯。网络经济蕴育诞生了网络会计,网络会计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网络经济与网络会计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为未来财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2网络会计:机遇来自与风险的挑战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网络会计带来的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信息传递的完整、真实和系统的安全是网络会计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信息的高速传递、实时、共享,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能通过网络获取其他计算机的信息资源,所以企业的网上交易和结算,面临黑客、病毒等网络风险隐患。因此,只有加强网络管理,才能防患未然。

第4篇:财务会计管理论文范文

医院后勤会计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工作在基层临床一线,直接面对医生、护士和病患者,提供物质供应和服务保障,工作环境往往又脏又差,工作人员非常辛苦。

(二)医院后勤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服务面大,涉及到医院人员所需要的各个方面,远远超过社会各个部门。仅工作层面比较广,而且繁琐,大至基建维修工程,小至一针一线,包罗万象。

(三)后勤工作突发性较强,医疗临床一线急需什么,就要第一时间提供什么,不能拖延、怠慢。后勤工作往往被人歧视,看不起,后勤会计和后勤人员一样地位低,收入少,工作心理压力大。

(四)会计处理变得更加复杂。目前产品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即无形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力资源在企业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产品和资产的无形化,对传统财务会计的记录、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来很大的冲击。比如同一种无形资产计价方法不一致,如购入的专利与自制的专利,在确认金额时前者按交易价格反映,后者则只确认部分成本。还有不同的无形资产在摊销年限上差异很大。

(五)随着医院改革与发展的不断变化,医院的人数、床位、设备、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先进技术和管理不断引进,病患者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要求多样化服务,后勤工作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知识面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年来医院后勤管理走向社会化后,这都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二、医院后勤财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不严格,领导不够重视

大多数医院后勤物资管理控制缺乏严格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致使医院一些后勤工作者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形象较为突出,会计管理控制制度基础较为薄弱,使内部会计管理控制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运行成本增加,制约后勤物资管理控制制度的落实

医院后勤会计管理控制制度要正常运行,需建立健全严密的管理控制程序,更需要一定的运行成本。一些单位往往不愿投入很多的精力、物力、财力,使内部管理控制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不高

就目前整个后勤队伍而言,素质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没有专业文凭和专业职称,有的甚至没有从业资格证书,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也少,其个别人员对岗位认识也不够,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性。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执行人员的职业素养都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后勤会计管理控制的实施效果。

(四)会计电算化利用率低

在会计电算化中,大多数医院的后勤财务人员也就是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数据录入、数据处理和报表计算等简单工作,只是经营活动的事后核算,并不能利用计算机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为管理者提供后勤经济决策上的指导,以便于其进行经营管理。

三、医院后勤会计在财物管控中的作用

医院后勤会计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节约降耗,满足医疗临床和病人的双向要求,明确后勤会计工作的工作目标。我认为,医院后勤会计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深化。

(一)强化服务意识,坚持规范化管理

根据后勤会计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后勤会计工作者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医疗工作需要,主动服务于临床一线,服务于病患者的意识。要经常深入科室、病房和门诊,听取医护人员和病患者意见,为临床提供全面、周到、优质的服务。要充分认识后勤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职业道德,学先进、树典型,以实际行动和良好的账务管理和后勤服务,赢得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好评。

(二)强化自身素质,提高保障水平

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水平、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队伍素质。为此提高现有后勤会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非常必要;后勤会计要在基建维修、物资采购实行“阳光”操作方面发挥监督作用,做到公平、廉洁、依法办事。

(三)强化成本核算,开源节流降耗

由于后勤会计工作直接与财务物资打交道,而且开支较大、项目较多,讲究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核算,提高效益,是后勤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任务。成本核算是对后勤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中最主要的核算,必须抛弃过去那种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核算方法。后勤会计核算工作应按照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方法和价值结转方法,以便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同时,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节能降耗,努力降低成本。医院后勤物资消耗的定额制定方法主要应采用统计分析法,而办公用品、小杂品等可采用以收定消法较为适宜。要健全各项招标采购制度,做好各项物资采购管理,在物资采购方面要按程序办事,货比三家,降低成本开支;在采购总量确定的前提下,要做到适时、适量采购,尽量使采购、库存及保管总费用达到最低。

(四)强化监督考核,完善财务审批制度

实行“一支笔”制度。任何一项后勤费用开支,必须由经办人员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初步审核并签字,然后由财务科长审核,经院长实行一支笔批报,大额费用支出项目必须由院务会研究决定。建立内部牵制和财务监督制度。记帐人员与会计事项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产物资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界定清楚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后勤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应当透明,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并一以贯之。后勤会计严把三关对经办人员负责。一是收支款项依据要充分,二是票据、经济资料要真实,三是审批手续要齐全。严格手续,对自己负责。会计人员所经办的每一笔会计事项必须有据可依。既要符合财经制度、财务计划,又要符合合同条款,同时,审批手续必须齐全。特殊事项,必须有领导班子的决议或主管领导具体的签批意见。让数据替你说话,让经济资料代你说话。

(五)强化电算应用,加快信息化建设。后勤会计控制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业务支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资管理、办公用品及低值易耗品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它应与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和收费管理系统相联系,组成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完成日常的后勤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主要通过计算机传递信息来实现,每月自动由计算机汇总,并通过计算机查找超支原因。

第5篇:财务会计管理论文范文

对无形资产中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各国都不尽相同。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中对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既不同于国际准则,又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本文分别通过对现行各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扬长避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会计处理方法——独立调整资本化法。

关键词:研究与开发支出独立调整资本化

一、对现行R&D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综述

(一)国际上其他国家对R&D支出的会计处理

对研究与开发(research&development简称R&D)支出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抑或是采用其他做法,已成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界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目前,国际上对R&D支出的处理大致有三种方式:

1.全部费用化。即将R&D支出全部作为费用,记入当期损益。采用这种做法的主要有美国、德国、荷兰等国。

2.全部资本化。即将R&D支出在发生时全部资本化,并在未来可取得收益的期限内摊销。采用这种做法的有意大利、法国、日本、巴西、瑞士、瑞典等国。

3.有选择的资本化。这种方法是事先确定一个用以资本化的标准,当R&D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时予以资本化,达不到资本化条件的则予以费用化。目前英国的做法及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是遵循的这一原则。

1997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了《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商誉和无形资产》,该准则将R&D支出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种类型划分,前两种类型作为期间费用的处理,后一种类型只有在符合特定条件(准则具体规定了5个条件)才能予以资本化。同时修订后的英国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13号,允许企业将以前已费用化的R&D支出,在原来导致其费用化的不确定因素消失后重述。也就是说,如果项目开发成功并且市场前景看好,那么以前已费用化处理的R&D支出便可以“扣”出来增加开发成功的无形资产的成本。

1998年9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正式公布了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即《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简称IAS第38号)。该准则规定:为了评价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是否符合确认标准,企业应将自行开发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同时指出: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因此这个阶段发生的支出或费用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损益。而在开发阶段,则可能产生的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因而某些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准则第45条具体规定了6个条件)开发费用应予以资本化。其成本为自R&D首次符合无形资产的基本确认条件和其后发生的支出总额。该准则第59条又规定:“报告企业在以前年度财务报表或中期财务报告中初始确认为费用的无形资产项目支出,不应在以后确认为无形资产成本的一部分”。即已经确认为费用的部分不得在确认无形资产时予以转回。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国的做法和国际准则的规定在形式上颇为接近,但在内容上却有很大的不同。现行实务中澳大利亚、加拿大、及我国香港地区的会计准则所遵循的原则与国际准则的规定大抵相同。

(二)我国对R&D支出的会计处理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立项于1993年初,并成立了项目组。1994年12月,项目组完成了项目征求意见稿,并对外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反馈的意见来看,对自创并依法取得无形资产的成本如何确定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观点认为,应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R&D支出予以资本化,并作为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成本的一部分;也有观点认为,应当将R&D支出全部费用化,因为费用化的做法在股份有限公司试用没有发现存在较大的问题;还有观点认为,一般情况下采用费用化的做法,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R&D支出应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允许采用部分资本化的会计政策。

1996年12月,项目组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草案)》。1997年英国颁布了无形资产准则。1998年,IASC公布了国际无形资产准则。我国在借鉴国际无形资产准则及其他国家相关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原草案作了一些调整,于2001年1月18日正式对外公布实施。

我国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予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二、对上述各种R&D会计处理方法的评价:

(一)全部费用化

这种作法以美国为代表。美国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正式颁布无形资产准则,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却早于1978年10月就颁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研究开发成本的处理方法》。准则规定,除采掘业以外的所有企业的R&D支出均在发生时作为费用处理。其于APB公告第4号《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上表述的把成本确认为费用的三个原则是其理论的主要依据。具体如下:

①结合原因和结果。一些成本依据与特定收入假定的直接联系而被确认为费用...把他们确认为费用就完成了对收入的确认。

②系统合理的分配。如果一项资产的收益期是几个期间,在缺乏比原因结果更直接的基础时,以系统合理的方式把成本分摊到各期。

③即期确认。一些与当前会计期间有关的成本被确认为费用是因为:⑴发生在该期间的成本没有提供可辨别的未来收益。⑵在以前年度被记录为资产的成本不能再提供可辨别的收益。⑶不论是以与收入的联系作为分配基础,还是在几个会计期间分配成本都有被认为是没有有用的目的。

由于R&D支出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及与未来收益间缺乏必然的因果联系,所以不适用“结合原因和结果”的原则和“系统合理的分配”原则,只能立即确认为费用。

费用化的处理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

1.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目地在于取得技术成果,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典型的投资动机。如果将R&D支出费用化,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就会形成可能对企业经营起重要作用的大量账外资产的存在。

2.由于费用化的处理,企业未来极具超额获利能力的无形资产不能在表内报告,反而使本期经营成果大幅下降。由于信息误导,容易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悲观情绪。尤其是在两权分离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费用化的处理无疑助长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管理层通过对R&D项目少投入甚至不投入来保证净资产收益率等考核指标的实现,而使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后续发展无力。

在现行的实务中我们也注意到,费用化处理的方法在美国也没有贯彻始终。比如:对内部自创计算机软件发生开发费用的处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68号指出:内部自创计算机软件发生的,属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应在发生当时计入损益,直到为所开发产品建立了技术可行性为止。

(二)全部资本化

赞同此方法的人认为:企业开始研究开发活动是希望获得未来收益的。如果没有这种希望,企业也不会从事这些活动。R&D支出的效益应从公司的整体来看,而不能从个别研究计划来看。若其中的一项成功了,而其余的失败了,则失败的计划是那项成功计划所应付出的代价,因此全部R&D均应资本化。

该方法至少忽略了两个重要因素:

1.开发项目的未来收益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对研究开发项目成功的概率由Booz­Allen&Hamilton合著的《新产品的管理》(芝家哥,1968年)作过了详细的研究。我们要讨论的是,企业即使能够证明失败项目和成功项目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在开发成功之前,由于没有成本负担载体,归集于无形资产项目的支出,只能累积,不能调整。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2.支出和收益之间缺乏因果关系。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可以确认成本与收益相联系,甚至连间接的相关联也难以成立。MauricesS.Newman在《R&D支出的等量收益》、OraceJohnson在《R&D会计的继续探讨》、AlexJ.Milburn在《研究开发支出与随后收益的关系的实证研究》分别通过计量期后销售、收益或行业销售份额,没有找到R&D支出和增长的未来收益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FASB同时也认为:现代会计理论不是从总体来决定资产的价值,而是就个别的交易来判断。而且,一个企业的全部研究开发计划可能有一些不同完工阶段的项目和最终成功的确定性不同的项目组成。如果R&D支出在全企业的基础上进行资本化,那么富有意义的摊销方法就不能形成。因为受益期无法确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会计研究论文集》第14期上报道的调查也表明,90%的公司原则上倾向于R&D支出由当期的收益弥补而不是从新产品的收益中得到弥补。

(三)有选择的资本化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无论是全额资本化或是全额费用化的做法,都有着较大的不合理性,其共同的缺陷是把本来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么有选择的资本化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费用化或是资本化作法的不足,理论上显得比较完美。但在实务的操作上却出现了很多困难:

1.难以制定出用于不同企业、行业的可比标准。FASB在无形资产准则制定的过程中考虑了诸多用于判定开发成功的标准,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可销售性”、“有用性”、“未来收益可能性”等,但上述因素中,没有一个有利于建立应用于所有企业的客观的可比条件。

2.对于满足条件的费用资本化,那么R&D支出中仅有部分资本化并摊销。这样资本化的数额就不能表示未来收益的全部发生成本,资本化的定期摊销数也不符合收益与成本的配比。

3.有选择的资本化也许会溯及以前发生的成本的资本化。对以前确认为费用的成本的溯及违背了对其他事项的现行会计实务,即对其他事项的最初的会计处理是不能因事后结果而发生改变。

在前述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英国会计实务中并没有理会对以前确认为费用的成本的溯及是否违背现行会计实务的问题。其次,英国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没有涉及对R&D支出的处理,只对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提出了标准,即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仅可在有易于确定的市场价值时予以资本化。这实际上是给企业了一种选择权。如果企业选择将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资本化(符合以上提到的“有易于确定的市场价值”),那么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贷记重估价准备(“revaluationreserve”),以后,还应持续的进行重估价。

(四)我国对R&D支出的会计处理

1.我国做法同国际准则相比较的差异

1)对R&D支出过程不加区分。即并没有将研究开发过程按研究阶段、开发阶段或是其分划分方式予以划分。

2)确认资本化的条件不同。国际准则中以开发达到实质可行性为划分界限,同时附加了促使该开发最终完成的其他条件(准则具体规定了6个条件)。我国是以依法申请功为条件。从该条件来看,如果开发成功而没有申请也不能作为无形资产来核算。如自行开发的专有技术。

3)包含的资本化成本范围不同。国际上是自R&D支出首次符合无形资产的基本确认条件和其后发生的支出总额。如某企业2001年全年累计发生R&D支出1000万,其中该年12月1日至31发生200万,该企业的研究开发项目自该年12月1经鉴定达到实质可能性标准,则本年应予以资本化的金额只能为200万。若该企业2002年又为该项目发生了500万的支出,则2002年末该无形资产在不发生减值情况上的价值就是700万。而我国是将开发过程中的所有支出均予以费用化,只是将依法申请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当作其成本予以反映。

2.对我国做法的进一步分析

我国准则对R&D支出会计处理的规定的出发点是希望同国际规定保持一致。只是签于目前我国的资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对无形资产是否达到实质性确认标缺乏权威机构的认定,于是便采用了一个简便折衷的办法,以申请成功与否作为确认的条件。由此而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的R&D支出通常很大,而律师费、评估费等中介费用相对则显得微不足道。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所列示的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既不代表其原始成本,也不代表其未来的收益能力,是一种象征性的安慰。其会计处理方法的实质仍然是费用化的处理。

由于本质上的费用化,所以自然回避不了费用化会计处理方式的弊端,目前我国企业核心技术开发能力的缺失正与此息息相关。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是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01年全省专利申请量12829件,居全国第二位。但对这些申请专利进行分析后发现两个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是发明性的专利少,只占总数的8%。二是分布不均匀,绝大多数专利集中在仅占全省企业总数5%的企业中,而其他95%的企业是一片空白。杭州市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2002年杭州市的知识产权局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市65000家企业中,98.7%的企业从来未拥有过自己的专利技术。即使在全市的4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拥有授权专利的企业也仅有91家,仅占22.8%(文汇报2002年9月3日)。

三、对R&D支出的独立调整资本化

(一)对R&D支出会计处理方法的进一步探讨

从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及其实务操作来看,将R&D支出按照合理的方式予以资本化已是大势之所趋。合理资本化的做法尽管相对比较复杂,而且现行的有条件资本化方法中也存在着有待完善的地方,但它是毕竟是在纯粹费用化或纯粹资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着眼点就在于力求规避上述两种处理方法的弊端。而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身就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至于到底以哪种方式资本化、资本化多少更合理,恰是目前人们正在热烈探讨的问题。

我国理论界一致认为:严格按照国际准则的做法在我国尚不可行,原因是国际准则的做法依赖于科学而完备的评估、鉴定体系。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开始运行,资产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某个具体开发项目而言,要明确地定出研究阶段何时结束或开发阶段何时开始往往是很难的,不宜操作。而且,允许将R&D支出在一定条件下资本化,实际上给某些企业利用开发费用资本化政策调节损益留下了空间,加大了投资的风险,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

鉴于此,有人提出在R&D支出时先予以资本化,确定为无形资产;若研究开发活动失败,则按追溯调整法一次性注销;若研究开发成功,则按无形资产的摊销规定予以摊销①。这种做法尽管引入了追溯调整的概念,但没有解决全部资本化本身存在的问题。又有人提出通过对企业历史资料或行业状况的分析,确定一个资本化比率,将R&D支出按该比率资本化②。该种方法在理论上缺乏足够的依据,因为确定资本化比率的本身就意味着开发成功的概论是可以预测的。还有其他一些提法由于其观点存在有明显的缺陷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本文认为,应当将R&D支出首先在一个单独设立的账户中予以归集,同时设立一个失败准备备抵账户;在研究开发活动延续各期,按项目进度及预期结果的确定程度计提或转回失败准备金;当项目结束后,根据最终成功与否或转入无形资产或转销为费用。为了有别于前述处理方法的命名,突出这种做法在独立账户中[1]资本化且准予调整的特点,我们顾且称其为独立调整资本化法。

(二)对R&D支出独立调整资本化的实务操作的构想

1.设置“研究与开发”和“研发失败准备”账户。“研究与开发”是一个资产盘存账户,而“研发失败准备”账户是其备抵账户。

2.发生R&D支出时,借记“研究与开发”,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等账户,期末计提失败准备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研发失败准备”

3.当导致计提失败准备的不确定因素消除后,对已计提的失败准备可以在其计提的范围内予以转回。涉及到以前年度的,按追溯调整法予以调整。这时借记“研发失败准备”,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同时调整其他相关科目,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记“盈余公积”、“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等科目。

失败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方法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的规定执行。CPA在进行年报审计时,可对其进行详细认定。

4.发成功并取得专利或专有技术时,经对其评估和认定,可结转部分开发成本。此时,借记“无形资产”,贷记“研究与开发”。当能够确定某项目已经失败时,借记“管理费用”、“研发失败准备”,贷记“研究与开发”。

5.产负债表中增设“研究与开发”及“研发失败准备”两个栏目。两个栏目数值的差额即为R&D支出的净额。

6.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至少披露以下信息:

a)R&D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累计发生额,本期已转为无形资产的数额、累计转为无形资产的数额。

b)本期研发失败准备计提比例或依据,若有转回的应当详细披露转回的原因及依据。

c)本期计提或转回研发失败准备的数额,累积计提或转回的研发失败准备数额。

(三)对R&D支出独立调整资本化的优缺分析

1.这种方法首先将R&D支出单独列示,充分披露了R&D支出的现状及前景,满足了企业内外的信息需求。

现代研究开发不论是从开发到应用的间隔时间、开发的性质、开发的规模和目的都有别于往日。我国专门从事无形资产方面研究的专家蔡吉祥在《无形资产学—会计改革趋势探讨》中有较为详细的分析,本文在此就不再赘述。正因为如此,不论是出于管理的目的,还是出于会计核算的目的,客观上都要求对R&D支出单独核算,以对其进行事先预算规划,事中成本控制,事后分析考核、奖惩兑现或在联合开发各方进行利益享有分配。

其次,从市场的调查来看,不管是美国、韩国、香港、还是中国大陆等地的股票市场,科技类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他各类股票,而且股价也很高。这说明了“科技含量”已成为企业价值的组成部分,也已获得社会广泛投资者的认可。在人们普遍接受以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目标时,对R&D支出单独核算既可行有又必要。

2.该方法在资本化的基础上,通过设立“研发失败准备”备抵账户,使R&D支出的账面价值趋向于其可能的未来收益水平,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不会改变报表本身的性质;待项目结束时决定是转入无形资产还是转销为费用,这将有条件资本化中难以确认标准的问题予以迟延,避免了决策的困难;同时,由于备抵账户的缓冲,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利润的大幅波动。

3.这种做法的构思及流程同投资类账户和固定资产类账户趋于一致,减少了报表使用者的理解难度,提高了报表的参考价值。

总之:对R&D支出单独核算是借签了中外对R&D支出的现行做法的基础上,又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尽可能地兼顾到企业内外部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显得更为科学合理。但这种方法要求对“研发失败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否则也有可能出现企业利用这一政策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吉祥《无形资产学》.海天出版社.1999.6第2版

2.王道振,陆德民《西方财务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2第1版

3.盛明泉《试论研发支出的合理资本化》.安徽财会.2003第3期

4.邓小洋等《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新视角》.河北财会.2003第1期

5.李晓峰,郭洪仙《构筑我国企业战略竞争能力的平台》.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第3期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2002》.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0第1版

7.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

8.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20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7第1版

--------------------------------------------------------------------------------

第6篇:财务会计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是对单位会计机构及人员管理体制、会计职能和部门之间利益的重大调整,如果不注意理顺关系,完善配套措施,会导致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给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核算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同时又行使其资金的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各项资金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实行集中核算后,有效地防止了资金相互挤占、挪用现象,加强了对核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是对单位会计机构及人员管理体制、会计职能和部门之间利益的重大调整,如果不注意理顺关系,完善配套措施,会导致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给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对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核算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会计集中核算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

一是会计核算职能从单位转至会计核算中心后,由于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导致认识上的错位。或有被核算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或放弃财务管理。甚至想方设法规避会计监督,导致被核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停留于简单的“报账与审核”关系,造成双方财务管理上的脱节;二是中心记账和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在时空上相脱离,中心核算会计承担了多套帐务,业务量大,任务繁重,不可能做到对每一笔会计事项都进行严格审查,基本上都是按照单位报账会计填写的收支报账汇总单的内容入账,容易造成单位的收入、支出、资产、往来等不实情况;三是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有些财务开支标准从市场要求来看,已远远背离市场供应价格,在执行中缺乏可行性,不能调动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单位的财务管理。这种会计核算与管理职能相互分离的状况,势必会导致单位管理弱化的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妥善解决,必将造成更大的财务管理漏洞。

2.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低

实行集中核算后,有的单位认为各项收支已由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把关,大可不必再实施内部监督检查。由于对单位资金支出疏于管理,导致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低,具体表现为:一是单位资金滥支乱用,资金支出随意性大,招待费、会议费、车辆维修费、燃油费、对人员的补贴等弹性支出呈非正常性增长,而且所占资金支出的比重较大,不仅加大单位的支出,甚至还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往来款项长期挂账,而且余额偏大,大量资金长期体外循环,不仅严重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容易形成呆账、滥帐,最终导致资金沉淀,国有资产流失。

3.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负责人对支出审批把关不严,一些明显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凭证仍能通过审批。没有对单位内部容易发生、虚假冒领等行为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二是单位财产管理混乱,实行集中核算后,单位仍负责财产物资管理,按规定应健全财产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实物保管登记卡(或备查记录),并及时与会计核算中心对帐,保证帐实相符;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单位没有按规定建立相应的财产管理制度,更没有设置专门的实物保管登记卡(或备查记录),财产的增减变动没有真实完整地反映在账册上,造成了单位财产管理的漏洞;三是内部监管执行弱化,有些往来业务发生较多的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对个别往来帐发生的时间和内容含糊不清,单位财务制度形同虚设,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4.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缺位

实行集中核算之前,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单位会计、出纳具体组织实施,集中核算后单位的会计人员减少了,财务管理的衔接和研究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处理好。而单位报账会计的工作局限于办理本单位的日常的收入解缴、支出报账、备用金的管理等一般事物性的工作,有的还兼顾单位的其他工作。待遇地位的不予肯定,影响了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导致单位财务的预算、计划、分析、控制、监督等重要管理职能没有做到专人、专职、专管,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档”和“缺位”,影响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二、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1.完善协作机制,整合单位财务管理职能

核算单位与会计中心要切实加强横向交流联系,建立互补、互促、互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切实解决会计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的问题。核算单位要主动接受会计监督,认真听取有关意见,及时进行沟通,使中心会计人员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更为有效的核算、监督和管理。

会计中心要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沟通,切实为各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热情的会计服务,充分发挥好核算、监督、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和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正确执行批复的部门预算以及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办法、业务计划的制定,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立足于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是完善会计信息反馈制度,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将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反馈给单位领导,协助单位领导加强对资金收支的事前控制,防止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实行单位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切实加强对单位资金运行过程的控制和风险预警,使单位领导及时调整资金使用计划,把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实行单位财务状况评价报告制度,要定期对单位资金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或应予重视的会计事项以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单位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搞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四要积极指导和帮助单位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五是上级部门要制定一系列可行的单位支出定额或开支标准,将其刚性与弹性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厉行节约的同时,确保单位工作及业务的正常开展和运转。总之,会计核算中心应是各核算单位会计核算的承担者,财务状况的管理者,资金运行的监控者,财务关系的协调者,即融核算、管理、监控、协调于一身,为此会计核算中心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为核算单位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将全部收入、支出列到具体项目,切实解决单位资金滥支乱用的问题,为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有力保证;二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切实加强对单位政府采购支出的事前审核控制,防止单位盲目采购、重复采购和违规采购,防单位自行采购过程中的行为,严格依法实施采购,不断规范单位的政府采购支出;三是核算单位要对往来款项全面清理,对属于呆账的及时核销,对属于能够收回或支付的,中心应发挥预警作用,及时提醒单位组织清收或支付,切实解决单位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特点和内部控制的弱点,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制度,如财务预决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检查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对支出弹性大、容易发生舞弊行为的公务活动,要严格执行授权控制,加强实施过程监督;对一些不相容职务,要严格按财务制度规定分别设置,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要完善实物保管登记卡(或备查记录),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处置、对帐制度等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各单位应逐步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从制度上严格控制和预防各种滥支乱用、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等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发生,保证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

第7篇:财务会计管理论文范文

1、某些单位的工会财务人员会计知识欠缺

财务人员是单位财务的重要管理者与执行者,而工会财务人员同样也是工会财务管理的重要人员。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能更好地进行资产管理与会计处理。而工会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其财务管理才能较少出错,工会经费的使用也才能有章可循且按照规则办事。而现实生活中,在某些单位工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对于工会财务职业规范了解较少。工会财务会计人员会计知识欠缺的情况造成了部分工会财务会计管理混乱、规范化缺少的现状。同时在某些单位,也存在工会财务人员非专职工作人员,他们的本职工作是进行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兼职负责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这些财务人员由于其日常工作并不是独立完成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因此很难有时间和经历对工会的财务会计规范进行详细了解,这也导致不遵守工会财务管理规范的事情频频发生。譬如很多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编制有限,往往安排单位财务科室员工管理工会账务,或者由办公室人员管理,较多的只记了个“流水账”,更有甚者,由于工会账务业务相对较少,工会的账、款都由单位的出纳管理,很容易出现资金安全风险。有些兼职员工没有接受过工会财务会计的有关教育培训,对该领域的会计工作不熟悉,将某次工会给困难员工发放的慰问金计入管理费用中,造成账目混乱。

2、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工会经费的管理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保障,而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是做好工会财务会计管理的基础。我国目前很多单位并没有单独针对工会建立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这也造成了工会经费的管理混乱、使用无效等情况的出现。而某些建立了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单位,制定的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也并不完全符合《工会法》和工会财务会计规范的要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涉及工会经费管理的收缴、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工会经费管理失效的情况出现,同时健全工会经费使用的监管体制,防止滥用工会经费的情况发生。许多单位现在已经建立了较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肩负起了减小单位经营风险的重任,但却没有意识到工会经费良好使用对单位的重要意义,这也造成了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缺失,没有受到单位重视。而据调查,当前基层仅有不到四成的中小企业建立了工会财务制度。事业单位由于其规模、人员等因素,对于专门建立工会财务制度也并未全面落实,不少员工不清楚工会经费的用途,大部分财务人员并不能完整说出工会财务会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正是因为制度的不健全,更有甚者,工会账户甚至成为单位、领导转移资金的小金库,把不应拔入工会的资金转入工会,以使其在使用这部分资金时达到形式上合法合理的目的。

二、规范工会财务会计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各单位对工会经费的认识

(1)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工会管理意识。要规范工会财务会计管理,首先需要加强各单位对工会经费的认识。单位只有了解工会经费的性质及规定用途,才能不断完善工会财务会计管理,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而想要加强单位对工会经费的认识,必须先从单位负责人抓起。国家各级工会需要抓好其所管辖下一级的每一个单位的工会,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强制性培训,增进单位负责人对工会的了解程度,让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工会经费的合理运用将有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帮助困难员工,促进单位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也要让单位负责人知道单位私自挪用工会经费是违反工会法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增强普通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由于部分单位员工并不清楚工会经费的用途,因此很难起到对工会经费收缴、管理、使用的全面有效管理。而员工作为单位监督的主力军,当员工无法积极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时,便会出现权力的失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增强普通员工对工会经费的了解,提高普通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将促进工会经费的有效利用和工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进行。各级总工会可以通过“走基层”的方式宣传工会的作用及工会经费的用途,让普通员工知道工会经费将帮助单位有困难的员工、举办工会活动等有利于员工自身的事项,对于某些单位多收缴工会经费的情况进行清查,对于私自挪用工会经费的单位进行严惩。

2、提高工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1)对工会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由于工会经费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因此加强对工会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将有效规范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各级总工会需要结合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指导工会的财务会计人员学习有关工会的会计处理知识和相关法律规范;强化对工会财务会计人员的财经法律教育等。同时,总工会还可以通过举行业务经验交流的方式来营造会计人员的学习氛围。

(2)提高工会财务会计人员的从业标准。某些单位存在工会财务会计人员由单位财务人员兼任的现象,这造成了工会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会知识匮乏,对工会经费的收缴、管理、使用存在流程上的问题,使得对财务会计管理的规范很难进行。总工会可以通过将是否工会财务会计人员由其他人员兼任、工会财务会计人员具备职称等内容计入工会对单位的考察范围,每年评选出年度“工会之星”的单位,并给予单位或个人一定奖励的方式来促进工会财务会计人员的水平提高。总工会也可以明文要求进行工会经费管理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为专职会计,不可进行单位其他岗位的兼任等来提高工会财务会计人员的从业质量。

3、提高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率

(1)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完善。各单位工会都应该按照工会法及工会相关的会计制度建立完善的工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制度了除了需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外,还需要符合本单位自身状况和发展条件。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工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减少工会经费私自挪用及工会经费操作流程不合法的情况。工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也要求单位具有较好的工会财务机构,只有建立了较为完善、健全的工会财务机构,才能保证工会的独立核算和基本会计职能的有效落实。

(2)增强对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监督能力。仅仅完善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并不能完全提高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率,还需要辅以较强的对工会财务会计的监管能力。单位只有提高员工的监督意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才能促进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走向规范化道路。同时,良好的监督能力也会限制权力的肆意扩张和滥用,工会经费是保障普通员工的屏障,只有利用好工会经费才能为单位员工谋福利。单位需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对工会经费的认识,健全监管体制,使得如果单位工会经费出了问题,可以直接找到第一责任人。

三、结语

第8篇:财务会计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方法最初的目的是进行成本的管理,对财务会计记录的数据以及审核结果进行分析,确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强调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的基础上对成本的信息进行关联性的研究,到了近些年,财务管理会计开始向决策方向发展,逐渐的对成本管理进行综合的管理,力求把企业的成本管理上升到战略层面,目前阶段的财务管理会计强调企业的决策层面,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信息。,下面一一介绍财务管理会计的方法创新。

1.1财务管理会计方法应该综合各种管理要素

财务管理会计不仅要根据财务信息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还应该分析企业的销售情况,分析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时间段内企业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预测市场的动向,财务管理会计方法应该形成一套管理规范,应该从相关管理理论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不断的规范和完善财务管理会计方法。财务管理会计方法的改进主要是受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影响。受管理理论的影响,财务管理会计方法从各种管理理论中总结管理的方法,使财务管理会计更加适用于企业的管理,提升其应用价值;受经济理论的影响,财务管理会计强调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记录以及管理方法,从专业的角度对财务信息等进行周密的分析,提升决策信心的可靠性。

1.2财务管理会计应该形成独立的系统

我们知道财务会计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企业财务的核算,其目的较为单一,与财务会计方法不同,财务管理会计方法则是旨在对企业进行综合管理。如果财务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财务会计分离,那么财务管理会计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两者混淆不清将会从很多方面限制财务管理会计发挥作用。两者分离之后,财务管理会计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诸如财务要素、管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更加适合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企业的各方面业绩进行更加全面的衡量,不断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使企业规避潜在的风险。

1.3过程和结果控制并重

财务管理会计方法在于对企业经营过程以及经营成效的控制,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多企业重视对于企业经营效果的控制,忽略了管理的过程,但是,过程对于结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重视每个环节的管理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财务管理会计方法应该着力推进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的并重,在保证可操作性的前提下使财务管理会计方法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目标性。

2.结语

第9篇:财务会计管理论文范文

(一)管理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尽管当前会计财务准则有所更新,但是很多企业的会计和财务工作者却对这些新的规则难以适应,从而使得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无法或者是很难依照相应的准则进行工作,就当前我国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来说,对于那些违背相应会计准则的行为没有较为明晰的条例对其进行处罚,从而会使得当前的会计和财务工作者很难做到真正重视《会计法》,因此只有让企业会计财务工作者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失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才会更好地工作,才能有效保障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正常运行。

(二)职业道德观念不到位,综合素质不高

最近几年,我国企业中会计财务工作中造假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企业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不高,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无法或者是很难遵守相应的会计准则与制度,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有些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贪污、,对公款加以挪用甚至是造假账,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其职业观念有必要加以提升。

(三)缺少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督机制

对于企业的会计与财务工作者来说,其每天所面对的都是权利以及金钱,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得该职业具有特殊性,但是我国相应的会计法律法规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比如说会计法律法规中关于违规的工作人员行为的处罚力度远远不够,也没有相应明确的处罚条例,所以说,才会使得有些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者有造假的机会与可能性。当前企业中有些法律法规的部门和机构还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这样就会使得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只会成为一纸空文,根本不会起到监督的效力,因此也就很难保障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提高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首先要求企业要不断提升会计队伍的专业素质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制度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会计队伍专业素质,才能确保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其中,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定期培训或者是定期到先进企业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专业素质,同时,在提升员工业务能力、专业素质的同时,企业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再次,作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自身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自己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其次,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方式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

如企业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支持,通过会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会计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还可以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精准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完善会计法规,提升管理职能的有效性

当前我国企业中关于会计财务工作方面经常会有一些的行为出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企业在会计财务方面还缺少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工作加以保障,要想使得企业会计财务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运行,就应当对企业会计管理的法律环境进行完善,要逐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完善,继而才能够使得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首先,应当依据当地或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将责任落实到位,当违规违纪行为出现的时候要进行严厉惩处,其次,还应当进一步提升相应监督机构的执法意识,引导监督执法工作者逐步树立和培养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避免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以及造假的状况,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确保在工作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秉公执法。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