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音乐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音乐培训总结

第1篇: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多元文化;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学习方向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94-02

本文通过调查,就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希望接受的培训形式、教师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最想了解的国外音乐教育体系、教师参加培训以国内的省市级培训为主,有效形式为研讨、教研和搜索网络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几个方面对于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的培训进行归纳,以得出适合于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的学习状态。

一、教师希望接受的培训形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教师希望接受的在职培训形式主要包括国内外音乐教育专家讲座、观摩音乐教学公开课、音乐教育论文演讲及点评音乐教育专家评课、进修性质的教学研讨、Workshop工作坊、音乐教育英文文献导读等。数据显示,高于50%的教师认为非常欠缺和比较欠缺Workshop工作坊、音乐教育英文文献导读和国内外音乐教育专家讲座等三种形式的培训。其中,Workshop工作坊属于新兴且效果明显的教学培训模式,它包括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和内容,在工作坊中能够与多种层次的人员交流学习,因此十分受到高校音乐教师的欢迎。而有关音乐教育论文演讲及点评、观摩音乐教学公开课等培训形式比较单一,更多涉及国内音乐教育的研究情况,虽然仍有教师期待参与,但需求并不像新兴培训形式和涉及外国先进音乐教育信息内容的培训那样强烈。

二、教师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测查了教师对五种常见培训形式的缺乏程度,包括音乐教育基础理论、音乐教育研究方法、音乐各学科教学法、音乐教育多媒体教学技术、国外音乐教育。数据显示,对于不同培训形式的缺乏程度结果存在差异。其中,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的结论中非常欠缺为0、比较欠缺22.89%、一般48.19、不太欠缺21.69、不欠缺7.23。其中认为欠缺的人数比例少于不欠缺的比例,说明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的培训适中。而教师希望得到国外音乐教育培训的情况则明显不同,分别为非常欠缺21.69%、比较欠缺28.92%、一般31.33%、不太欠缺8.43%、不欠缺9.64%,说明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参加国外音乐教育培训的机会还有待提高,教师对于参加国外音乐教育培训充满期待。

三、最想了解的国外音乐教育体系

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和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法六种国外音乐教育体系的调查。结果发现,认为“非常欠缺”和“比较欠缺”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法的比例分别为22.89%和27.71%,明显高于其他五种教育体系,说明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最想了解的国外音乐教育体系是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法。位于第二的是综合音乐感教学方法,认为“非常欠缺”和“比较欠缺”的比例分别为7.23%和36.14%,说明教师有机会接触到这一教育体系,但仍渴望深入了解和学习。而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认为欠缺的人数(33.73)的人数较其他方法而言最低,认为不欠缺的人数(18.07)又相对最高,说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教学中相对普及。

四、教师参加培训以国内的省市级培训为主,有效形式为研讨、教研和搜索网络

参加国内(包括省内)会议的人数占81%,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占总数的39.58%,高于部级和市级培训的总比例。这证明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参加的培训以国内的省市级培训为主。75%的教师认为最有效的培训形式为研讨,66%的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和网络信息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动态。这说明教师参加培训的有效形式为研讨、教研活动和搜索网络。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调查表明,虽然有37.35%的教师认为当前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学中不太欠缺和不欠缺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从学生对音乐教育形式的喜欢情况、教师希望接受在职培训的情况可以看出,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

在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对音乐教育形式喜欢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音乐活动、优秀音乐教学案例分析、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音乐教育理论讲授和音乐教学主题讨论,对于音乐教育理论讲授的喜欢程度较低,同时表示不喜欢音乐教育理论讲授的学生仍有13.25%,明显高于其他教学形式。这既说明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认识不足,也说明教师教学中对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思考不完善,教学形式守旧,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未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理论学习的兴趣,并未使学生了解理论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正所谓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日后的研究中我们会对教师的音乐教育理论进行必要的梳理,来辅助音乐技巧的练习。

通过对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希望接受的培训形式、教师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最想了解的国外音乐教育体系、教师参加培训以国内的省市级培训为主,有效形式为研讨、教研和搜索网络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我们将展开一系列的讲座和对策,来逐步满足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的愿望,以促进辽宁省高校音乐教育有效、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M].

[2]特里斯・M.沃尔克.田林译.音乐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李 涛,教授,辽宁省薪金县人,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李 哲,教授,辽宁省薪金县人,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第2篇: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以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杭州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开展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做好新一轮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和培训工作,加强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和音乐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对学校的音乐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有效监控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杭州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1.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1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6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6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7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各区、县(市)大力举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以此来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发展。

3.加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活动,6月份举行展示和颁奖活动。以此落实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促进器乐教学的实施。

4.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10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评比,12月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以高质量、高水平来体现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做好三项评比的初评工作,选拔优秀者参加杭州市评比。

5.做好课改本学科的总结经验与交流工作。协同做好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对第三批实验区音乐新课程教学情况作一个抽样调研。以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为基础发现总结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

7.继续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以此促进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8.开展学能考试研究。结合新课程的精神,开展学能考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制定学能考试审美与艺术测试方案和标准。

(二)积极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研究

1.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和培训活动。深入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领会思想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探讨新教材教法,为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直属高中6月份举行《音乐课程标准》检测活动,并举行有关辅导讲座,以此来加强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各种能力。

2.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直属高中2月份举行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讲座,5月份参加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6月底举行音乐课堂教学录像评比,12月举行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

3.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小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5月份在直属高中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4.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各项专业培训。3—4月份举行《课标》和舞蹈培训,以此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结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战略,强化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的教学调研与指导,同时调研与总结优质示范高中的教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教学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高中教学。5月份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6.积极协助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高中音乐新课改实验工作。

(三)深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

2.各区、县(市)在总结前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以此推广教改成果,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3.切实开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组活动,以此培养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音乐教改研究小组教学研究活动,举行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音乐教改的发展。

4.继续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研究本学科学校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音乐教研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高教研组长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支持各县区开展教研组长的培训。

5.继续推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合作化与活动化”的研究。

6.继续大力推广省级一等奖课题《小学等级制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

7.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学生音乐学业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促进音乐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8.协助做好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工作。积极制定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方案。

(四)完善地方课程建设

1.继续实施地方性综合课程《我与杭州》。完成五、六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编写任务。加强《我与杭州》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该课程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2. 加强“杭州教研网”的建设,继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做好网上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库建设。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科主要工作(直属高中部分)

2月份 布置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会议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辅导讲座

3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4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舞蹈培训

5月份 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比

6月份 音乐录像课评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检测

大组成员研究学科教研工作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区、县[市]部分)

2—4月份 区、县(市)举行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5月份 新课程音乐案例评比

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

6月份 义务教育新课程第7轮骨干教师培训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

颁奖活动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音乐教研员工作会议

其 他: 杭州市第18届教学论文评选、课改优秀教师评选

第三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组长培训

举行《我与杭州》、《人与自然》、《廉洁专题教育》教学研讨会

地方课程《我与杭州》教学案例评比

第3篇: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钢琴教学

一、高职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体系正处于转型和逐步建立阶段。因此,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比较模糊,大都是照搬本科艺术院校的模式,培养目标也与市场需求脱节。其次,高职钢琴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几乎雷同于本科艺术院校的模式,只是认可自己的办学层次和生源质量略低于本科院校,把课程的开设时间相应减少,以适应三年的学制。再次,高职院校教材的使用大多是大学本科教材的压缩本,目前仍没有一套适合高职音乐学生学习的系统的钢琴教材。此外,高职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上缺少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指导思想,缺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缺少与各相关音乐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的教学理念。

因此,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的指导思想,根据钢琴培训产业市场的需求,必须调整高职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对高职钢琴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钢琴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许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有效推进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

当前,高职院校提出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但多是以工科类专业的研究为主。国内外工学结合模式下音乐专业钢琴课程建设的研究为数不多,而由中师转型高职的钢琴课程建设的研究改革则更为罕见。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钢琴课程建设新思路,将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就是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理论、技能知识的实用、精炼性和综合浓缩性,强调教、学、做、用合一,学以致用。把钢琴作为工学结合、工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音乐实训平台,作为音乐专业与培训市场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是体现高职音乐专业职业化发展,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对高职钢琴教学的培养模式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工学结合指导下钢琴教学的探索实践

(一)明确新时期高职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在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音乐专业是音乐教育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它属于高等音乐教育层次,但同时又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区别于本科专业艺术院校,它培养的是普及型、实用型的音乐技能型人才,其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与具体职业紧密相连。新时期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是培养专科学历层次为主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音乐专业理论、技能,面向音乐产业市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职业音乐人。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应是积极面向钢琴产业的培训市场,掌握实用的钢琴弹奏技巧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职业音乐人。

(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音乐专业钢琴教学课程新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在钢琴课程的应用包括钢琴课程建设方案的开发以及钢琴学习情境的开发两部分。开发流程为:钢琴培训市场的调研——高职钢琴教学岗位定位——高职钢琴学生教学应具备的能力——钢琴学习情境的开发与应用等环节。

1.钢琴培训市场的调研分析与高职钢琴教学岗位的定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音乐教育的目的已从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的方向发展,钢琴已从过去“百姓生活必需的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器材。从1988年起,上海率先在全国举办业余钢琴考级活动,1990年12月,中国音协成立了全国乐器演奏业余考级委员会,1991年中央音乐学院也开始了全国的钢琴考级工作。由此,钢琴考级的培训开始进入中国的大众视野,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已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目前,钢琴考级主要分为三大类:全国钢琴考级(中国音协钢琴考级)、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和各省级的地方钢琴考级。截止到2009年,仅中国音协钢琴考级在全国已有23个,190多个考点,考生每年达28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钢琴拥有量从2000年的1.26架,2007年上升到2.36架,8年时间递增了87.30%。据近期音乐周报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国学琴的琴童已高达4300万人。仅在上海,钢琴考级人数每年就稳定在两万多人,“十万琴童”更是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数字。20年来至今,全国钢琴考级考生总数已超过百万人次。但目前,钢琴培训教学市场呈现“僧多粥少”的状况,学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但专业钢琴教师却数量有限,而业余钢琴培训教师的水平资质则参差不齐。尤其是各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直接面向钢琴培训市场教学的工学结合模式还佷罕见。因此,面对巨大的钢琴考级培训市场需求,高职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应根据钢琴考级市场的培训要求,做出合理有效的岗位定位,认真严格地培养出适应市场要求的职业钢琴培训教师。高职音乐专业钢琴学生的市场定位应是合格的陪练老师,学琴儿童的启蒙教师,幼儿园、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宫、少年宫、妇女活动中心,私立艺术学校、艺术培训中心、琴行等培训的钢琴老师等。

转贴于

2.高职钢琴学生教学应具备的能力分析。通过2~3年的学习,应具备弹奏艺术质量优化的车尔尼849以上技术能力,并能够弹奏钢琴考级5 级以上程度的钢琴作品,能胜任相应的钢琴教学活动。学会自弹自唱的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在高职钢琴教学上,既要加强学生的钢琴基础训练,又要提高学生钢琴综合素养。钢琴应作为学生综合学习音乐必备的一个学习工具,是学琴、练声、练视唱练耳、练钢编、做乐理、和声和作曲的一个有效学习工具。使学生通过学习钢琴,不但具备基本的专业弹奏技能,而且学会综合分析和应用音乐的能力。学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专业弹奏能力。具备较好的教育心理学素质、耐心细致的教学表达能力、合理有效的沟通能力。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用,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弹奏和教学水平。

3.钢琴学习情境的开发与应用。这一环节包括众多的具体方面,笔者拟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性论述。

在教学理念上,钢琴教师首先应主动适应高职音乐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位“多能一专”的“能师型”音乐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强调钢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实用一致。在强调学生钢琴基本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善于结合钢琴培训的实际需求来设定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音乐表现力来安排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在教学考核上以钢琴考级教材为蓝本,并能获得相应级别钢琴考级证书。在教学思路上,强调学生的积极模仿弹奏能力,逐渐形成会听、会看—会模仿—懂弹—会教的学习实践模式。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听、会看老师正确示范,并能自己独立快速识谱,然后学习模仿老师弹奏,学会理性分析弹琴,提高练琴效率,并为今后钢琴教学打好坚实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综合音乐感知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强调音乐分析、和声分析、乐曲风格分析与钢琴弹奏技法结合为一体化的实用综合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弹奏与教学的能力和综合音乐感知能力。在钢琴教学中把弹奏技能与方法理论结合起来,体会音乐理论、实践弹奏技能;在实践中学到实用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经验,感受一体化的综合教学理念。

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传统钢琴教学中片面强调弹奏技能技法的教学模式,把钢琴作为工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音乐实训平台,作为音乐专业与培训市场结合的有效手段。突出音乐职业化,反复强调学生实用的弹奏能力和钢琴综合素养的培养。钢琴教学与市场要紧密结合,形成钢琴学习与实际应用一致的教学培训模式,并通过教师的良好示范,以有声的钢琴音乐形式,将音乐理论、钢琴技能等综合音乐知识浓缩再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不但能准确弹奏而且真正明白其中的音乐内涵,以提高学生整体弹奏能力和综合音乐感知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钢琴教、学、做、用一体化。

第4篇: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合唱 思考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条线的技能性人才。在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综合型人才。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提高音乐鉴赏和审美的素质教育载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合唱,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对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团队合作的培养,学生相互配合意识和集体凝聚力,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目前的中职学生的生源素质较差,学生无心向学、集体意识薄弱、缺乏合作精神,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教育的质量。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对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日益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艺术表现的形式,在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今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作为中职学生,毕业后,由于学历低 ,技能差,他实际上面临着很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且,现在的工作和用人单位,都很注重团队合作。对中职学生进行合唱的训练,并不一定能让学生唱得多好,但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演唱一些高尚、健康的歌曲,可以唤起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养成并保持良好心态,在心底积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一、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分析

想要对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的合唱训练,首先就得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了解学生对音乐、对合唱的认知情况和兴趣程度。经过了解,90%学生对音乐基本都是喜欢的,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层面上,70%的学生,在以前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很好的上过音乐课,音乐课在他们的中小学学习生活中,都被其他主科老师占用,就算有上音乐课,也只是简单的唱唱歌,对音乐知识基本不懂。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更多的是从网络上获得,基本上是凭着兴趣爱好自学。他们喜欢唱歌,但是没有方法,不知道怎么唱。对于合唱,更是不了解,普遍认为大家在一起唱就是合唱。说到合唱,在他们的中小学学习过程中,也只是在某些活动上由老师挑选些学生,进行简单的排练演唱。可以说,学生对合唱这种形式是既熟悉又陌生。所谓熟悉,是因为他们知道合唱就是很多人在一起唱,可是,这很多人在一起怎么唱,他们是陌生的。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从2012年开始设立音乐、舞蹈专业,招收音乐舞蹈专业学生,总共招了三届的学生,十个班级,将近三百人。这些学生,都是没有音乐基础的,仅仅是凭着对音乐的一点喜爱,或者是没有其他更合适选择的专业,所以报读这个专业。在教学中,老师们都发现了这些学生素质低、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困惑。在技能教学上,相当吃力。合唱教学中,更是问题多多,音不准,节奏感很差,声音都是大白嗓,排练的出勤率也不高,组织纪律性差等等。这些学生,由于进校以后都有开设声乐、视唱练耳、乐理等专业课程,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对音乐及合唱的了解相对会好些。

二、合唱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对中职学生进行合唱教学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从最基础的教学逐步进行。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发声训练。使集体的声音和谐统一,圆润流畅,融为一体。

(二)有针对性的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难度要适宜。解决识谱、音准、节奏、节拍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视唱训练中的练习曲难度一定要适中,先是单声部视唱,慢慢过渡到二声部的视唱。

(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始有目的地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学的渗透。重视训练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对中职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最具时效性的教学方法。

(四)音准是使合唱队的演唱做到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但中职学生音准都是建立在天生的基础上,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再逐渐向高低音区两边扩展。

(五)用科学的方法组建和训练合唱团,多参加演出和比赛,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训练

《合唱与指挥》作为一门课程,在音乐专业中,是必修的一门课程。笔者在去年开始担任《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以及校合唱团的训练工作。考虑到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兴趣小组的合唱团,是以女声合唱的形式进行。合唱艺术是歌唱的艺术,声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未受过正规训练的学生来说,要集体的声音和谐统一,融为一体,就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使每个队员都能用一致的方法来演唱,以达到“融合”的境界。合唱的训练,应先从声音训练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等方面。在训练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训练:

(一)发声方法的训练。训练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培养学生“高位弱声”的发声状态和整齐、统一、集中、圆润、明亮的声音质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声音位置要高,咬字吐字要清晰,结合直声训练,力求做到声音统一、集中。总之,气深、高位、直声三者结合是产生共性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练声曲,从声部的中声区开始训练,打好基础后再向高低两方扩展。用“u”、“mo”、“lu”等母音的训练,来达到找准共鸣位置,打开喉咙,扩大音量。

(二)音准节奏训练。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在合唱中,如果个别学生的音不准,就会影响声部的音准,声部的音准不好,合唱中的和谐音响效果就很难保证了。因此,音准问题,是合唱训练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音不准,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比如歌唱的姿势,歌者的心理状态,合唱作品中的力度、速度、音域、节奏变化、咬字等,都会影响到歌唱者的音准。在音准的训练上,应多加强对自然音阶的训练。将自然音阶的全音和半音的关系搞清楚,用固定唱名将音阶唱熟,加强调性的感觉。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相当薄弱。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只能放慢进度,在钢琴上一个一个音的帮学生校对音准,强化学生对各个音高的概念,帮助学生体会音与音之间音高的差距和辨别。跟着钢琴,边听边唱,不断强化。通过音阶模唱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唱完音阶,接着进行二度,三度,四度……等不同度数的音准训练。培养学生唱谱的习惯。而且,在唱谱的过程中,要边唱边打节拍,这同时也是在训练节奏。在大多数的音乐作品中,很多都是二拍子,或者是三拍子和四拍子的歌,学生在唱谱的时候,就要用手轻轻的打着拍子,并且打出强弱拍。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演唱时赶节奏或者拖节奏。在二声部合唱过程中,要加强声部之间的配合,注重声音的和谐。

(三)分声部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上课班级还是合唱团,笔者都只是分为两个声部,女高和女低。每个声部先把自己声部的旋律唱清楚、准确,才能够把两个声部结合在一起唱。现在经常碰到的情况是,单声部唱得挺好的,当另一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就开始“打架”了,高低声部就会混在一起,要么是音就唱不准了,要么是唱到另外的旋律,被“带跑”了。原因还是自己的旋律没有掌握好。在掌握好自己声部旋律的基础上,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唱自己的,听别人的”的观念。在合唱中,不是自己把耳朵捂起来,然后拼命唱就可以的,在唱好自己旋律的同时,要时刻聆听另外声部的旋律进行,注意体会和声的准确性和声音的融合性。在合唱教学中,分声部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最终,都以二声部的融合协调为最终目标,整个训练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

(四)小型歌曲的训练。多排练、演唱一些简单的二声部歌曲,加强学生对合唱中和谐统一的和声的体会。同时也可以积累一定数量的合唱作品。同时,通过多媒体、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学生多听、多看优秀的合唱表演,加强学生对合唱之美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比如,给学生看了2010年笔者作为福建合唱团中的一员,参加中央电视台第14届青歌赛合唱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观摩全国最高级别的合唱比赛,去体会和感受合唱中最美的声音。

(五)形体训练。适当开展形体训练,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台风。在台上要昂首挺胸,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落落大方。当需要进行适当的表演动作时,要求动作整齐,动作和表情,以及歌曲协调统一,不能因为做了动作,而影响了声音的发挥。

四、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和提高

第5篇: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视唱练耳课程;基本特征;重要性

视唱练耳的目的在于组织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并让学生通过训练将听觉运用到创作和表演中去。所以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和根源。学生只有重视视唱练耳的训练,才能真正将音乐与感情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就目前社会来看,音乐文化向着多元化发展,很多不同的音乐类型应运而生,而不同类型的音乐面对着不同的听众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所以如何将这些音乐文化合理的加以区分,发扬各自的特点就需要从基础出发将音乐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习。所以笔者就从视唱练耳学科的特征出发具体论述其重要性。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基本特征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对音乐教育起着服务和奠基的作用。其覆盖面很广,涉及到一切音乐领域,所以学生在对视唱练耳学习时能充分了解各个音乐领域对音乐的认知。所以正确的定位视唱练耳课程是学好音乐的必要途径。视唱练耳课程具有分别是基础性和长期性,下面笔者就对这两个特征具体分析。

1、视唱练耳的基础性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者所必修的课程,也是音乐教育中被重视的基础课程。其视唱练耳涉及面极广,对许多专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作曲专业的表现形式为创作,声乐专业的学习主要是表演。虽然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视唱练耳的核心理解不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视唱练耳对每个专业都起到了特定的作用。所以视唱练耳的基础性是显而易见的。

2、视唱练耳的长期性

视唱练耳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伴随着整个音乐生涯的一门课程。学生在从事音乐事业的时候,更应该切实把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具体的创作和升华。在进行视唱练耳训练过程中,一般分为内、外两种表现形式的训练。对内训练就是对听觉训练,并从感性出发提高内心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而对外训练则是更多的对表现形式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音乐的内涵。所以只有长期琢磨实践才能内外结合,内心感知音乐的内涵,又能通过表演形式加以展现。所以视唱练耳的长期性也表现在这个地方。

总体来看,我国大学对音乐演奏的教学质量并不算高,这是因为我国大学音乐类专业的教育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很多音乐类专业教学过程的模式化让学生很难真正学到音乐艺术的灵动风格,只会泛泛的模仿,这是音乐专业教学亟需除去的教学弊病。

二、视唱练耳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教育来说,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实践和总结。视唱练耳学习也是如此,视唱练耳学科最初从西方引进,直至今日的创新化发展都说明了视唱练耳课程在不断地进步当中。我国目前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不断的完善,教材和教法也不断的创新,正是因为视唱练耳的重要性被音乐学者认识到。而具体来说,视听练耳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表现。

1、视唱练耳对音乐基础的训练作用

视唱练耳系统来分可以分为“视”、“唱”、“练耳”三个部分。分别是识谱、演唱和听辨三项技能。识谱是对音乐学生对谱的认识和创作打下基础的主要方式,而演唱主要以表演的形式表达出音乐渲染力的方法,听辨则是内心感知音乐内涵的主要途径。所以三种技能都是对音乐认知的基础训练。同时,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还具有音准的训练和节奏的训练等,音准的训练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发声的原理,通过不同的发声技巧进行演唱。对于节奏的训练则是为学生的实际表演打下基础,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内容,更是音乐的核心所在。有些人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打拍子或者不打拍子跟不上节奏,这是很容易发生的情况,所以对节奏的培养也是加强学生对音乐掌控能力的具体方法。所以说视唱练耳对学生基础的训练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2、视唱练耳对学生音乐表现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音乐的表现力是音乐工作者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让音乐彰显出某种特有的文化。一般是对音乐的艺术风格、特色、创作手法等进行着重的设计与凸显。在学生演唱时,应该通过自己的表现方式将音乐的这种文化内涵表现出来。视唱练耳训练就是让学生能更多的接触音乐表现模式与表演方法,让学生对音乐表现力加深理解和应用,最终完善到实际表演中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是学生了解音乐的主要途径。音乐表现的内容并非是实际的事件,而是需要学生利用想象力将音乐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音乐的抽象感情赋予到具体的事件中去。比如我国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化典故的结合成为我国目前古典音乐的流行之风,这本身就是音乐人利用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所以视唱练耳对学生表现力与想象力的培养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视唱练耳对乐感和音乐感知力的培养作用

声乐是一门有声的艺术,通过具体声音的表现传播音乐的内在文化和感情。所以学生需要对音乐的乐感以及感知力加以培养,视唱练耳就是对乐感与感知力进行培养的最好方法。乐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对音乐的表现方式的理解与感受,比如节奏的变化、表演的细腻等具体情况。因为音乐是一种变化的动态艺术,而且是通过对节奏和演奏速度的起伏与控制的声乐艺术。对音乐的感知则是通过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思想从而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只有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背景深入理解之后才能真正表演出音乐的内涵。但是这种能力是需要通过严格的视唱练耳才能获得的。所以视唱练耳对乐感以及音乐感知力的培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是必要的,因为视唱练耳是整个音乐教学体系的基础。只有通过视唱练耳的严格训练才能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感知和对音乐本质的认识。在具体表演过程中,学生应该将视觉、听觉和声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达到传播音乐内涵的目的。所以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视唱练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大学对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技巧进行科学的教育。具体到音乐课程的教育来说,笔者认为,大学应该多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学生钢琴演奏表现力与想象力、学生乐感和音乐感知力等。同时,对于钢琴演奏专业仍然需要基础的视唱练耳训练,并注重对学生艺术外功的重点培养才能让学生从技巧和意境上都能达到较高的思想层次。

【参考文献】

[1] 田茂杨.试论高师视唱练耳的重要性[J].音乐大观,2014(5)79-79.

[2] 周云杰.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研究[J].艺术百家,2014(2)209-211.

[3] 黄茜.多元与综合――新时期本科视唱练耳教学探索[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1)157-164.

第6篇: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干部教育;音乐社会学

近些年来,我国各级党校和党政培训机构在干部教育工作中已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但是,由于长期的习惯性思维,艺术教育作为美育与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干部培训中尚未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行。

总书记最近在讲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又一次强调:“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包括其艺术素养,一个有艺术素养的人,往往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富有创造性思维习惯的人,其内心世界积极向上并具备较高情商与个人魅力。所以,通过艺术熏陶,从文化艺术层面完善公务员队伍多元化知识体系,对全面提高公务员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自我修养等十分重要。与时俱进的大发展时代,需要具有艺术素养的党政干部,无论是展示高超的领导艺术、面对工作中的艺术相关领域等,还是普通的待人接物、八小时以外的自我心理调适,都要求党政干部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

每个人的自身素质与其艺术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党政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严格的行为准则,具备良好的为党和人民服务的素质与才能。“音乐受众是指在社会音乐生活中,与音乐文化发生接受性联系的各种群体,或可以简单归纳为音乐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党政干部作为较为特殊的音乐受众,注重加强音乐艺术修养,是党政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国内外干部教育现状与艺术素养提升事例

近年来,国内对提升公务员艺术素养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2006~3月上海浦东公务员合唱团应邀参加德国汉诺威合唱节,在汉诺威、布伦瑞克、柏林进行了三次专场演出并取得超乎预期的成功。德国观众的好评首先来自于对中国公务员艺术素养的惊奇,因为中国公务员与其想象中的形象有较大反差;2006年11月8日下午,南京市人事局在南京人才大厦报告厅为273名公务员举办了一场“中国绘画鉴赏”专题讲座。旨在通过介绍中国书画强调诗、书、画、印并用,讲究水与墨在宣纸上形成笔精墨妙的绘画特征和赏析方法,提高公务员对中国绘画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2006~5月27日,广西经济对外交流中心和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钢琴艺术中心在广西民族艺术宫联合主办举办了“广西公务员艺术素养提升专题音乐会”,由美国“奥瑞冈”钢琴三重奏团演奏了高雅纯正的古典音乐;2007年3月17日,杭州市进行公务员面试的考题出现了诗歌鉴赏内容。

国外以美国为例:美国高度重视公务员的培训工作,经过一百余年的探索,形成了成熟的公务员培训制度。目前,美国公务员培训制度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务员培训制度之一,许多国家都通过借鉴美国公务员培训制度来完善本国的公务员培训工作。美国公务员培训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如下方面: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促进公共行政教育的发展;培训以提高工作效益为目的,注重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美国公务员培训的原则是:培训要与工作或事业有关,培训要与提高公务员的潜在能力有关,培训要有益于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培训对公务员个人也有利;公务员培训的法治化。为了切实做好公务员培训工作,美国从法律上对公务员接受培训和进修的权利与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得公务员的培训逐步走向了法制化和制度化;大学教育与政府培训机构相结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公务员培训网络。美国公务员培训有两种基本的模式,一是大学教育举办,二是政府系统的培训机构;培训范围广泛,培训内容系统化;培训方式多样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个案:贵州省干部教育与艺术素养提升

自2007年起,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中心、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及贵阳市乌当区、独山、罗甸、平塘等一些区县党委开始在党政干部培训中大胆尝试,加入了少量音乐艺术素养提升的培训课程,学员十分欢迎,普遍反映良好。

但是,上述举措还处于对新课程体系和新培训模式的探索阶段,很多问题尚须解决,譬如:提升贵州省党政干部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索符合贵州省特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艺术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的艺术课程具体内容的设置、党政干部实际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整合、党政干部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等内容,均亟待进行科学的研究论证和详细规划。

如果能通过科研寻求到提升贵州省党政干部艺术素养的意义、目的及有效途径,必然能够使贵州省对党政干部的培训模式与效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对贵州省干部教育中音乐艺术素养提升的研究意义包括:填补贵州省党政干部培训的艺术领域的空白;通过调查、论证,系统总结、归纳贵州省党政干部提高音乐艺术素养的目的和意义;通过调查、实践和讨论,寻求和探索提高贵州省党政干部的音乐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为贵州省党政干部培训决策机构提供增加或加强音乐艺术素养培训内容的理论依据;在贵州省党政干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有效强化音乐等艺术净化心灵、培育高尚情操、自我心理调节的功能。

(二)对贵州省干部教育中音乐艺术素养提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研究提升贵州省党政干部音乐艺术素养的目的、意义和有效途径;研究提出符合贵州省特色的规范化、制度化艺术课程设置:研究提出与时俱进的艺术课程具体内容设置:研究贵州省党政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生活品位、自我完善和音乐艺术素养的有效整合;研究贵州省党政干部音乐艺术素养培训的师资队伍的结构与建设。

(三)对贵州省干部教育中音乐艺术素养提升的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在贵州省委组织部、贵阳市委党校和某些县市的党政干部培训班举办“音乐鉴赏”等音乐艺术素养培训讲座,通过与组织培训的相关负责人及广大学员的交流,笔者逐步意识到我省各级党政干部对提高音乐艺术素养的热切需求,也看到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在艺术认知方面的不足,从而萌生了进一步深入探讨相关内容的理念。在研究方法上,可考虑组织包括贵州省音乐教育的资深教授以及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培训中心、中共贵阳市委党校、中共贵阳市委干部教育培训处、各区县党校等各级行政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复合型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参加培训的党政干部进行小型会议交流、问卷调查、收集培训后的反馈、跟踪采样研究等多种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使研究工作顺利展开并得到理想成果。

(四)对贵州省干部教育中音乐艺术素养提升的研究的创新之处:据前期调查,在贵州省内,尚无对提升党政干部的音乐艺术素养进行系统研究的先例;不局限于对专业学生的音乐艺术培训研究,而是将音乐艺术的培训研究推广到业余人士中去,客观上增加了高雅音乐艺术的有效受众,促进了高雅音乐艺术在我省的普及推广;从艺术素养的提升这一角度,进一步促进我省党政干部的终身教育;在社会精英中充分发挥艺术的娱乐功能(积极的休息)、美育功能(真善美的体验和升华)和德育功能(寓教于乐),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在干部教育中提升音乐素养意义重大

由于音乐与情感的同构关系,在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中,欣赏者同样需要如表演者一般具有“投情”的心理过程,当“投情”成为一种情感和心理习惯时,人的正义感、振奋感、豁达感和同情心等正面情感因素就会潜移默化地建立和强化,情商指数得以提高,必然有益于生活和工作。“音乐的造型性特征,并不能通过视觉感受到,而是存在于听觉的想象之中。”因此,音乐鉴赏也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和提高人的想象能力。

音乐是应礼应德而生的,楚简《语丛一》云:“德生礼,礼生乐。”《五行》中说:“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可见,音乐具有“净化心灵”“培育情怀”的重要功能。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无所措手足。”孔子是十分重视礼乐的作用的,把它作为德行修炼和兴邦治国的根本。

既然音乐涉及到“正心、修身”,具有“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三种功能”,不言而喻,提升党政干部音乐艺术素养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国际国内都已意识到对公务员干部队伍进行艺术素养培训的重要性,在同志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精神的指引下,应充分重视和研究干部教育的培训内容和综合目的,拿出提升党政干部音乐艺术素养有效的和全面的举措,培养出能全面应对新世纪挑战的新型干部人才。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56

第7篇: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双语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89-03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种聚集的地区,历史上曾是亚欧大陆交通与文明的通道,是东西方各民族迁徙与文化交融的地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新疆共生活着55个民族。2008年,新疆总人口为2130.8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1294.5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60.8%。由于多民族、多文化、多语种的聚集,使新疆有着多民族融合与多种文化并存的特征,并形成世界三大音乐体系构成了新疆最具特色与意义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为使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协调发展,实现跨民族文化的交流,需要学习跨民族文化的语言。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确切了解新疆各地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情况,2011年8月,委托新疆各地州市、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就新疆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特别是教学现状情况,分别对新疆14个地州市直属中小学校和94个县市区中小学校采用书面调查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8份,收回10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经过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我区许多中小学除母语课外,音乐等其他学科均使用汉语授课,基本上达到真正的双语教学模式。然而,双语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双语音乐教师的需求量也同时增加,对双语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光靠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音乐教师,已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发展。双语音乐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可以说是造成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益长期偏低的根本原因。因此,结合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对新疆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现状、教材使用及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此对新疆地区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一、音乐课教学现状分析

从108份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从几年级到几年级开设音乐课(请选一项)”时(图1-1),排在第一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开设”,占75.00%;排在第二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开设”,占13.89%。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从几年级到几年级开设音乐课(请选一项)”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开设”,占48.15%;排在第二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开设”,占29.63%。这表明,新疆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能开设音乐课,而且大部分城区在高中阶段仍然坚持开设音乐课。总体而言,新疆中小学开设音乐课情况较好,城区在高中阶段音乐课开设情况好于农村。

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怎样(请选一项)”时(图1-2),16.67%的被访者认为“很好”;28.70%的被访者认为“好”;34.26%的被访者认为“较好”;17.59%的被访者认为“一般”。认为“很好”、“好”、“较好”的共占79.63%。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怎样?(请选一项)”时,7.40%的被访者认为“很好”;16.67%的被访者认为“好”;33.33%的被访者认为“较好”;29.63%的被访者认为“一般”;3.70%的被访者认为“差”。认为“很好”、“好”、“较好”的共占57.40%。这表明,新疆城区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总体上较好,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比较一般,亟待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二、音乐教材使用情况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一套好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问卷汇总得出,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使用的教材是:(请选一项)”时(图2-1),99.07%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使用的教材是:(请选一项)”时,91.67%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0.93%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学校老师编写的教材”。这表明,新疆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绝大多数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目前,音乐课主要使用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是主要为汉族学生编写的,用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并不合适,目前的问题是缺乏适合新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材。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2004年以来,新疆一直坚持推动“双语”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等政策。实行“双语”教育,需要大量的双语教师,为此新疆实施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于2004年8月颁布《“双语”教师培训规划》,并对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受训教师要求具有一定汉语听课、备课水平的普通中小学现任教师,参加培训的小学音乐教师需中专学历、初中音乐教师需大专以上学历;同时,有3年以上教龄,原则上年龄在35岁以下。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小学音乐教师3级以上,初中音乐教师4级以上;少数有培养价值、自身素质较好,能够达到HSK相应水平的教师,年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40岁。

为保证经过两年培训之后能在“双语”教学岗位发挥骨干作用,推动当地“双语”音乐教育发展,根据各地州市现有中小学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数量分配培训名额,通过笔试、面试和公示三个环节,在新疆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进行培训。2007年至2010年,举办小学、中学“双语”音乐教师培训班各8个,培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323名、中学207名,培训人数呈逐年递减态势。

从汉语水平、音乐教学水平和音乐专业知识水平三个方面来看,“双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确实偏低。

一是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严重匮乏。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汉语水平偏低,有些教师仅会母语,只能用最简单的汉语进行交流,更不用说用汉语授课了。

二是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普遍较弱,学历普遍偏低。由于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导致部分学校只能选择一些汉语相对较好、或稍懂汉语、或稍懂一些音乐的少数民族教师参加培训。

三是一些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后期才学习的音乐,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弱。还有一些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教师,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是以声乐、键盘和舞蹈等西方音乐,很难体现新疆地方特色。

四是一些少数民族教师音乐技能达到较高水平,教学中可以示范,但无法用汉语进行准确表述。比如,音乐课程中的节奏、节拍;音程、调式等概念混淆,语义表述不清,致使他们成了教学的“失语者”。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要求,如不及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少数民族音乐教师对开展“双语”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少数民族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新疆“双语”教育的科学发展。

四、相关解决对策

当前,新疆的“双语”音乐教育工作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尽管面临着双语教师数量短缺、素质偏低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表明,新疆的“双语”音乐教育工作正在向前发展。今后,新疆对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学的科学研究

自治区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专门力量,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的相关问题加强研究。尤其是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构建科学的双语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让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二)加强师资培训

1、着力解决现有“双语”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升问题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非常之策办非常之事,在各级财政设立“双语”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建立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机制,将专项资金切块用于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彻底改变“学历低、能力低”状况,把现有人员的素质提升起来。同时,采取互帮互助、结对共建等方式,整体提升城乡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队伍素质。

2、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短缺问题

要采取解决编制、住房,提高工资收入和津补贴标准等综合措施,引导和鼓励民、汉兼通的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从实际出发,放宽准入条件,不具一格选人才,认真解决好非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认证问题,把合格的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总量增加起来。

3、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的双重乐感

民族音乐学家胡德最早提出双重乐感,他所谓的“双重乐感能力”即一个人完全参与两种音乐体系,即研究一种文化,需学习其语言,以此训练民族音乐学的工作者,要求他们能够表演一种自己所研究的文化的乐器,作为自己研究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本身的实践,理解他的音乐文化基础后,才能用更好的语言加以描述,这对“双语”音乐教师也是适用的。要把新课程理念与双重乐感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推动少数民族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双语”音乐知识结构,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音乐教学的创新之路。

4、积极探索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职称评定办法

要遵循国家规定的评定标准,更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对那些把论文写在课堂上、把成果和贡献体现在工作和事业中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特殊褒奖。比如,对长期在中小学工作的“双语”音乐教师,可直接认定中、高级职称,把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出来,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大力开发适合少数民族师生需求的汉语教材

教材在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治区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高效的教材编写队伍,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材的研讨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教学模式编写不同的教材,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汉语水平、不同教学模式群体的需要。另外,教材编写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发展的形势不断对教材进行科学修订,制定具有我区音乐教学特色的教材,以适应各地双语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自治区各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共性,但汉语环境和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模式上不宜采取相同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具体对策上应采用适合当地师资水平和学生水平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区的双语音乐教育稳步有序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永刚.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文集[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

[2]王生耀.对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思考[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5.

[3]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12.

[4]段凤琴.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展望[J].乐府心声,1999.9.

[5]付东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视野中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D].新疆师范大学,2007.5.

[6]王洋.从语言态度的角度透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出版社,2007第2期.

第8篇: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的实际和幼师音乐教师的特点,提出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职后培训、校本研修、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等途径来促进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担负着教育学生的职责,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当前,教师专业化已形成一股世界范围的热潮,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核心和目标。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含义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本文中提到的“教师专业发展”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根据幼师音乐教师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的实际和幼师音乐教师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促进幼师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今天谁都不能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因为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不断的更新知识,……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这就是终身教育的观念,教师必须首先进入终身教育,这是教师得以生存的条件。美国教育协会1961年《谁是一位好老师》一文中,从教师服务成绩评定的总趋势的曲线中,揭示了如下规律:在教学的头几年,随着教育经验的增加,教育效果显著上升。教了五六年以后,教师已习惯于已有的教学程序,进步速度就不像前一段那样快,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许多优秀教师成长的实践证明:如果在下降阶段教师接受再教育,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对旧知识、旧经验进行再加工,实现教师在认知、人格方面的全面升华。教师教学效果就会显著上升。

二、参加职后培训,更新音乐教师专业知识

本文的专业知识是指教育教学专业最基本的两类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等。怎么通过接受职后教育真正获得自己必需的专业知识呢?笔者认为,将幼师教师在职培训纳入法制化体系。一是我们应当结合幼师音乐教育的实际,适当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立法为广大幼师音乐教师教育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建立机构,并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形成富有成效的幼师音乐教师职后教育体系。二是对培训机构的师资进行培训,提高培训师资的整体素质。选择富有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培训与研究内容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开设相应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课程,进行良好的教师素质的养成教育,可以形成“3+x”或者“4+x”的模式,“3”和“4”是专业基础知识教育,“x”可以是多年的教师职业教育和训练。重点应该考虑到,知道教师缺什么,需求什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保证培训的时代性和时效性。在对音乐教师进行职后教育培训时,注重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的培养,注重增强音乐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重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切实提高其专业意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三是培训形式可以是带薪休假进修,利用寒暑假期间在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举办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班,可以是定期举办不同等级的音乐教育教学研讨会,还可以是定期聘请音乐教育专家来学校讲学等等。培训期间采取有效措施,真正达到培训目的。

三、探索幼师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之路,促进幼师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校本研修,提高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校本培训脱胎于院校培训的母体,日益成为现代教师培训的主流。“‘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是:秉持终身教育思想和教育专业化理念,把学校视为教师发展的家园,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漳显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幼儿师范学校不仅仅是培养未来幼儿园教师的场所,更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和重要基地,学校理应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家园,幼儿师范学校要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整合学校师资,让教师在教、学、研一体化中主动参与,不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历练自己,不断发展。

四、利用现代信息资源为幼师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

有关部门(教师培训机构)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手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幼师教育发展搭建平台,大幅度提升幼师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师音乐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与“校校通”工程结合,为幼师音乐教师提供优质远程教育支持服务。音乐教师个人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需要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阅读相关书籍,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探讨,从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第9篇: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音乐感知能力指的是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唱歌教学来进行的。对于每首要教的歌曲,教师要对其表现形式和手段,对音乐语言的层次、段落、句读、节奏、旋律以及音乐形象、风格特征等方面,都应该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音乐教师本身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出来的音乐才能均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感知的理解和接受。因此,要努力提高教师本身的音乐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一般的音乐业务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要知道一些作曲法和诗词创作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小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我主要通过以下这些方面来进行的:

一、抓住音乐基本要素,加强对小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对构成音乐各种基本要素的听辨和识别。例如对音高、音强、音值、音色的听辨。一般来说,这些单项的音响属性本身不具有表现意义,只反映了某一方面的要素特征,但这种局部性的认识是整体感知能力的基础。古今中外一切音乐名曲,都离不开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培养小学生对这些基本要素的听辨,是帮助他们进入音乐感知的第一道门槛。音乐家舒曼说:“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所以,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音高感、节奏感、力度感和音色感。通过对生活中声音的感知,以及在课堂上运用有固定音高的键盘乐器、打击乐器、人体律动和大自然中的生物运动规律以及自然运动法则来让小学生感知、理解音乐元素。培养学生对音的敏锐的听觉感知能力,并能辨别出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不同乐器、不同人声以及自然界各种发音体的不同音色与不同节奏。

二、引导加强对音乐音响总体的接触,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构成形式的总体音响感知,它是按照音乐的规律,对由各要素组成的旋律、节奏、节拍、调式与调性、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整体性音乐结构的把握。这是一种比较完整的音乐感知,这种感知能力是对音乐音响整体认识把握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综合感受能力的训练,使小学生逐步具有能掌握旋律感、节奏感、调性感、多声部音乐感以及对乐曲整体结构感知等方面的能力。

其中,旋律感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旋律是建立在一定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音高、时值和强弱规律组成,具有逻辑因素,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我们对音乐的辨别与记忆主要还是依靠旋律、旋律线的跌宕起伏形态表达着一定的情感,引导小学生通过对旋律进行过程总体特点的感受,他们可以体验到旋律美感和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地方风格与民族特色。例如有的学生为什么能从同样名为《绣荷包》的民歌中分辨出山西、陕西、四川、云南不同的省份呢?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其中的旋律形态的不同。

节奏感是构成音乐感知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节奏综合了音的时值和力度因素,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千变万化的节奏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不仅决定了音乐的情感因素,而且还影响着音乐的风格。如圆舞曲、加沃特、玛祖卡、波洛涅兹、波列罗、塔兰台拉、哈巴涅拉、波尔卡、探戈等舞曲,因其节奏不同而风格各异,人们就可以凭着不同的节奏型和音调特点来区分各种不同的舞曲,进而辨别出不同的地域风格与艺术特色。

多声部音乐感主要是对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的感受能力。在音乐作品中,有很多是由两个以上声部组合而成的,如合唱、重唱、钢琴、管弦乐作品等,都吸收运用了和声、复调手法,使得音乐音响效果比单声部更丰满、更有层次、更富有表现力。对多声部音乐的感知应注意横向与纵向的关系,既要能听辨出每个声部的音乐进行,又要能感受出总体的艺术效果。对于那些由多种乐器组合的乐队所演奏的音乐,还应该分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组合的音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