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社会发展计划精选(九篇)

社会发展计划

第1篇: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发挥政府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引导和保障作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参与和实施规划的合力。

第十七章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

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推进政府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创新,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政务公开,努力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按照“强化、转化、弱化”的要求,在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通过制定规划、政策指导、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为市场主体服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依法加强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注重加强社会公共政策的研究设计,完善实施机制,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增强维护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加大政府对公共产品与服务、公益性事业的投入,逐步缩小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获得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

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革行政许可方式,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合理区分行业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对市场竞争类行业进一步简化审批、核准程序,加强事后监管;对垄断性行业依法加强管理。

完善市区(县)两级政府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权限。加强市政府综合调控、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职责,加强区县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职责,积极推进乡镇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依法规范政府机构设置、职能确定和人员编制核定。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绩效分类考核机制。

(二)努力提高行政效率

健全科学的决策和执行机制。按照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规范有序的执行机制、公正透明的监督机制的要求,继续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责任制度,逐步完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坚持和完善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统一、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应用支撑体系,推进跨部门、集约化的政务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业务协同办理和网上服务的工作格局。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政风建设,建立健全公务员的新陈代谢机制、竞争择优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完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全面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立法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制度。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完善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建设。以继续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进一步理顺执法体制,整合执法资源,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改进执法作风。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评议考核机制。

政府信息公开

为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知情权,*率先制定并实施《*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建立了市、区(县)两级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机制,逐步形成提供集中查询、重大决定草案公开、免于公开类信息备案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同时,在关注度高、公益性强、公权力大的一批行政职能部门推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试点,通过政府公共检阅点、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言人和档案馆等多种渠道,依法为社会和市民及时公开信息。

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拓宽公开范围和渠道,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争议解决机制和监督机制,为社会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须追究。加强政府内部监督,监察、审计部门要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第十八章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更好地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一)完善规划体系

明确各类规划功能。要不断完善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县规划共同组成的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增强总体规划对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组织编制若干专项规划,作为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审批和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等的依据;组织编制区县规划,把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予以细化和落实。

完善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机制。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促进专项规划、区县规划与总体规划相互衔接以及各级各类相关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相互协调。

建立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和论证制度。编制各级各类规划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要认真听取本级人大、政协的意见,自觉接受指导。要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听取公众意见。规划草案形成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论证。

(二)建立健全规划落实机制

强化规划落实。各级政府部门要结合职能,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好各类规划中的相关任务。要把规划与有关建设计划、各类行动计划以及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远近结合,形成合力,使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加强规划编制实施制度化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若干意见》要求,要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完善规划编制的衔接协调机制,建立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和论证制度,加强规划的审批管理,建立规划的评估调整机制。

实施规划评估。规划实施一段时期后,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并为动态调整和修订规划提供依据。

扩大公众参与。做好规划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市民广泛宣传规划,不断提高公众规划意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规划实施和依规划办事的良好环境。

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

根据规划指标的不同属性,“*”规划的主要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预期性指标是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通过综合运用政策手段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市场主体的行为尽可能与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强化政府意图的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第2篇: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报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议,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战胜了自然灾害等各种困难,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态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一)经济较快增长,效益大幅提高。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030元,按现行汇价计算,首次超过1000美元,跨上了一个重要台阶。国内需求增长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18亿元,增长2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42亿元,增长9.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

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全国财政收入2.17万亿元,增长14.7%。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52亿元,增长42.7%,提高22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784亿元,增长45.2%。工业产品销售率98.1%。

(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优质农产品面积增加,优质专用小麦已占小麦播种总面积的38%,提高7个百分点。大宗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畜牧业、渔业继续发展,奶类产量增长25%。农林水利重大工程进展顺利。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34%。国债投资对促进结构调整继续发挥重大作用,一批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三峡水库蓄水成功,永久船闸通航,首批发电机组投产。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相继开工。公路新增通车里程4.6万公里。新建铁路投产里程1164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快,发电量达1.9万亿千瓦小时,增长15.5%,新开工和新投产发电装机均超过3000万千瓦。第三产业继续发展,一些新兴服务业大幅增长,电话用户达到5.32亿户,新增1.12亿户。

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增强。企业用于更新改造的自有资金增长30.2%。非国有经济投资活跃,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22.9%,比上年加快6.1个百分点。集体私营企业的产品出口增长83.1%,成为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西部大开发迈出新步伐,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开始实施。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337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377万公顷,治理严重退化草原666万公顷。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青藏铁路累计完成新线铺轨317公里。西气东输东段全部完工,实现向华东地区供气。西电东送新增送电能力超过800万千瓦。新建和改造县际公路4200公里,又有86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30多万农户用上农村沼气。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开始启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继续加快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生成。

(四)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得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成为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教育事业继续发展。义务教育取得新进展。全国普通高校招生382.2万人,比上年增加61.7万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先后安排国债资金约60亿元,用于防治非典医疗基础设施、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人口自然增长率6.01‰。重点文化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得到加强。营造生态公益林和防护林205万公顷。实行禁牧、休牧,使860万公顷草原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三河三湖”、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污染治理步伐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

(五)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的改革继续推进。出口退税机制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加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重组,并在境外成功上市。8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启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市场环境逐步好转。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8512亿美元,增长37.1%。外商投资领域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5亿美元。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境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

(六)就业岗位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新增城镇就业8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均超过预期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实际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实际增长4.3%。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有2235万城镇居民得到了“低保”救助,增加170万人。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和改善生活。以工代赈规模继续扩大,贫困地区的道路、用电、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稳步推进。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非典疫情突如其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从容应对、果断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自觉实践“*”重要思想,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也是全国人大加强监督指导、全国政协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不但多年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依然存在,而且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农民增收困难,粮食减产较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滥占耕地现象比较严重,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264亿公斤。二是就业矛盾突出。目前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仍有1400万人左右,预计今年新增城镇劳动力1000万人左右,还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三是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不少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四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所加剧,消耗高、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状况比较严重,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五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仍不协调。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六是市场经济秩序仍较混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急需加强,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对以上问题,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

*年是实现“*”计划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非常关键的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经济增长率7%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

实现今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促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动物应急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乡镇企业调整改造,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信息引导,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切实解决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健全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机制。在政府支持的农村建设项目中,专门列支农民报酬,确保农民得到实惠。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做好应急救灾工作,安排好困难农户的生产生活。

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今年粮食产量力争达到4550亿公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办法和补偿机制,严格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计划管理。启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以粮食主产区为主,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增加对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以及灌区改造、旱作节水、坡改梯、淤地坝等项目的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主销区也要保护基本农田,保持必要的粮食生产能力,充实地方粮食储备。

(二)积极调整国债投资方向,发挥好国债投资对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调整政策实施的重点和力度。昨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拟发行11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我们将按照本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切实把国债资金用好管好。国债投资的重点,将由前几年主要用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为集中用于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主要投向:一是更加注重农业和农村发展,继续加强“六小”工程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公共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基层政权和公检法司基础设施等建设的投入,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三是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四是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入与自然协调发展;五是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加快国债重点工程建设。青藏铁路基本完成线下工程,累计正线铺轨647公里。南水北调加快前期工作,已开工的项目要按合理工期要求,保证质量和进度。西气东输实现全线商业通气。西电东送新增装机820万千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数字图书馆工程年内开工。加强国债项目稽察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程质量。

(三)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继续实施直播卫星、下一代互联网、生物与新医药等高技术工程。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加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改造,发展新型产业群。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提高关键成套设备制造水平。实施好轨道交通、环保装备、重型燃气轮机、大型水电设备、煤矿综采设备等重大装备本地化专项。

当前,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的迫切需要。要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促进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动这些行业实行联合重组,支持规模效益好的企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政策规划指导、行业信息引导、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用地和信贷管理等各项调控措施。

努力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和运煤通道建设,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煤炭供应。按照电力先行、合理布局的原则,继续抓好电源和电网建设,*年开工发电工程4000万千瓦,投产3700万千瓦,并按规定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强化电网调度和需求侧管理,保障安全供电。组织好原油、成品油的生产和进口,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加强运行调节,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加强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建设。缓解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根本出路是在努力增加供给的同时,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和企业盲目发展,动员各行各业大力节能降耗。

(四)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扩大居民消费和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落实已经确定的财政、信贷支持和税费减免等各项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扩大就业的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就业空间,努力开发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医疗保健和社区、家政服务等就业岗位,积极拓展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信息服务等就业领域。支持多种形式就业,鼓励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下岗和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安置好复员转业军人。

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加强农村商品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条件。继续落实“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切实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搞活住房二级市场,扩大住房消费。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稳步增加个人汽车、通信消费。鼓励居民扩大旅游、体育健身和文化消费。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消费信贷。要把扩大消费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结合起来。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城镇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调节过高收入。

(五)促进财政增收节支,保持金融稳健运行。强化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税骗税行为,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支出管理,重点增加对“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教科文卫等方面的投入。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按时足额发放,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和执法办案所必需的经费。一般性支出继续实行零增长。*年,全国财政预算收入23570亿元,支出26768亿元,中央财政赤字控制在3198亿元之内。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控制货币信贷规模。着力调整信贷结构,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促进结构调整、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贷款支持。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别增长17%左右。

(六)统筹协调地区经济,促进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和落实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关系西部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和与群众当前利益密切相关的中小项目。加大改造县际和农村公路的投入力度。继续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开工建设九甸峡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加快西部地区支线机场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好退耕农牧民吃饭、烧柴、增收等问题。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强西部人才队伍和法规建设。

积极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着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钢铁、汽车、石化和重大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战略性重组。落实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财税、社会保障、金融服务等政策。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资源、人才、教育等综合优势,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鼓励东部地区抓住机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七)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扩大出口,提高出口效益。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组织好重要商品和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积极推行外贸制,实行外贸经营主体依法登记制,落实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进出口经营自。加快技术标准建设,健全产业损害预警系统。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继续实行扩大开放和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宏观指导,完善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逐步完善并全面落实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八)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管护能力。加强“三河三湖”、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沿线等重点流域、重大工程废水和“两控区”酸雨、二氧化硫的治理。继续做好重点行业、重点城市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提高全社会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完善节能、节水等规划、标准和政策法规。加快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节约和替代技术。重点推进冶金、有色、电力、石化、建材、造纸等行业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国土资源,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九)继续加强科技教育,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启动上海光源等国家重大科技和重大装备工程。抓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设。在生物、信息、新材料、医药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改造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重点企业的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坚持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完善经常性、制度化的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搞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年,普通高校计划招生400万人,研究生33万人。

积极发展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加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播影视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抓好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抓住当前经济增长较快、财政状况较好、环境比较宽松的有利时机,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努力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机制,对于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对于实现今年的预期目标,对于今后的长远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完善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改革的配套措施。组织好邮政体制改革。抓紧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加快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使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各项政策。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和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加县乡财政的可支配财力。逐步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年在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先行试点。全面落实出口退税改革的各项措施。搞好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继续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进企业债券管理,增加企业债券新品种,扩大发行规模。进一步健全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体制和协调机制。

组织实施投资体制改革。抓紧制定和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对政府投资的项目,要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积极推进代建制,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在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的同时,加强和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遏制某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建立和完善投资监管体系。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行峰谷、丰枯等分时电价制度,适时疏导突出的电价矛盾。改革民航运价形成机制。加强和改进药品价格管理,继续降低药品价格。大力推进以节水为核心的水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继续推行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妥善把握价格调整的时机和力度,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的思路,完善粮食流通体制。逐步健全对粮农实行直接补贴的制度。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完善棉花流通体制。加强和改进对粮食、棉花流通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总结辽宁试点经验,将成熟的做法推广到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继续试点。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继续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和走私贩私等不法行为。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专项整治。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开展涉农价格和收费、教育收费、电力价格等专项检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第3篇: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加快发展和构建和谐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工作部署,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导,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继续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增大经济总量,提高质量、速度和效益;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社会民生,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4%,力争增长15%。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力争增长28%;增加值增长23%,力争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努力实现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力争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力争增长2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力争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15.2%,力争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要求范围内;人口出生率、计划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达到市的要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5%,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年要着力抓好十方面重点工作:

(一)全力谋划发展大项目,扎实推进*发展新跨越

采取有力举措,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和现场办公、项目月度通报、跟踪督办、责任考核等四项制度,扎实推进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人民北路开通及下瑶村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稳妥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力争在5月份开通人民北路与黄塘东路的基础上,加快启动回迁房建设,年内建设回迁房一期工程。加快推进龟顶山新城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多管齐下抓好规划方案完善、征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配套招商等工作,力争在5月份前完成征地工作、项目招投标和规划修订工作,10月份开通大鼎路,*年春节前有商品房建好。扎实推进三榕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主攻工业大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增强园区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推进其他大项目的转化落实工作。到点到位全力做好奥威斯酒店建设服务工作,力争在5月份开张营业。积极协助祥洲鞋业加快达标达产,加快科威电子项目建设。国际新天地、*名郡、七星假日酒店、*国际广场等大项目,年内要建成营业或按原定计划加快建设进度。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成立区科技进步推动小组和科技人才信息库,集聚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力度,抓好先进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积极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创新合作,抓好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立*区企业产品创新中心,促进科技创新、科技服务、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年确保规模工业利税增长19%以上。进一步强化发展工业工作力度,把加强重大工业项目引进和建设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列入经济口部门工作主要考核内容,力争年内新引进2个以上注册资金超千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的工业大项目。年内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要达3亿元以上。坚持扶优扶强,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利税大户,大力扶持其增资扩产、壮大规模;继续抓好原来列入区重点扶持的工业企业壮大发展,培育一批自主创新重点企业。加快规划推进睦岗镇省级电子专业镇建设。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制造、纺织服装、五金制品及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扶持发展气动元件等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名牌意识。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引导企业推行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环保认证体系,创建中国名牌和国家驰名商标、省名牌和著名商标、免检产品。

(三)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

继续突出招商引资这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营造投资“洼地”,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完善奖励政策,力争招商引资有更大突破。创新招商引资思维和方式,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单个项目招商、网上招商、中介招商、侨务招商。注重经济与环保同步发展,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引导外资投向我省着力扶持发展的工业产业、基础产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和环保产业。切实抓好企业增资扩产,强化无地招商。年内要在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招商活动基础上,筹备举办好顺德、南海、*城区等3次专题大型招商活动。加强已签约项目的跟踪问效工作,落实领导挂点重点项目责任制、项目跟踪落实制、项目督查责任制等制度,进一步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切实抓好服务工作,积极帮助新引进项目加快注资建设、在建项目加快投产、已投产项目达标达产等工作。进一步抓好外贸出口工作,增加一般贸易出口。

(四)大力推进“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战略,优化发展城市经济

积极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做活做旺第三产业。加强城市经济课题调研,不断丰富发展思路和创新举措。推进实施东扩、西进、南连、北拓、中心提升“五路并进”开发思路,推动建筑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今年建筑房地产上缴税收增长10%以上。积极配合市推进*七八路建设、城东新区等城建项目建设,拓展建筑房地产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服务业,年内商贸餐饮服务业上缴税收要增长10%以上。优化商贸业布局,着力发展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谋划建设一批上规模、高标准的大型专业市场,发展一批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和商品集散网络。抓好和平市场存量资产盘活处置和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大型商城建设。积极发展特色餐饮。加强城区服务功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星级酒店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提升。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体育健身等新兴服务业。

(五)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强化扶持政策措施落实,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年内确保民营经济上缴税收增长10%以上。着力做好列入区重点民营企业扶持工作。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鼓励民营企业加强对外合资合作,不断提升企业实力。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民资与工业主导产业对接,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工业投入。积极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与金融和银信部门沟通联系,积极引入和建立融资担保机构,促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瓶颈。引导民营企业家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六)努力抓好税源开拓,促进财税增收增效

高度重视财税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完成今年财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认清财税增收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从落实项目、拓宽税源、增收节支入手,充分挖掘新的财源增长点。创新完善区、镇(办)财税管理体制,提高基层培植税源积极性。以加快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有效组织、协调发展生产,多上项目,多增效益,多创税收。不断创新税收征管方式方法,做到依法征管。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增加财政收入。进一步强化依法理财、依法治税,严格预算约束,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三保一促”。改革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强化公共工程、公物采购实行集中支付;加强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重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公有资产和存量资源处置利用,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运营监管,提高公有资产效益,增强区级可支配财力。抓好政府债权债务清理和偿还工作,防范和规避财政风险。加大对国债资金、各种专项资金和上级转移支付政策资金的争取力度,纾缓财政支出压力。

(七)创新农村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认真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今年农村两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要增长3%以上,农村经济实力有明显提升。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供水和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条件。策划启动大龙、兰龙片区9000多亩地块开发利用。深入推进省卫生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和农村改水工程。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结合区招商会继续搞好农村招商活动,实施全民招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物业经营管理,增加农村集体分配和农民非农收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组帮扶力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涉农收费监管。积极统筹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制改革和资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

(八)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继续推进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努力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切实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完善社会保障硬件建设。促进和扩大就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体解决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扶持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农村青年技能培训、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巩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年内确保实现强制性参保对象参保率80%,力争达到100%。积极推进安居工程,做好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工作。继续完善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逐步提高社区居委会工作者素质和待遇。加快社区活动场所、社区警务室建设,创建平安和谐社区。深入推进社区“五化”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内街小巷环境,重点抓好3~5个档次较高的示范点工程。切实做好困难群众低保和教育扶贫等工作。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睦岗、黄岗医院综合楼和农村卫生医疗设施建设,积极改善社区和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和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在规范管理、“应保尽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类救助”,提高五保对象和孤儿等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低保标准和补助额度。做好军烈属、伤残军人优抚工作。重视社会公益项目建设,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福利和慈善事业,积极筹建*慈善会。抓好社保扩面,年内净增参保人员1400个;基金征收总额比去年增长15%,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加强社会福利事业,抓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切实做好流动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维护好其合法权益。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大力加强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认真排查处置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出现的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切实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治安热点问题,巩固完善打防控一体化网络。推进基层司法所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着力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落实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层级责任追究机制,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九)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大力扶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端砚文化村二期工程和白石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文化产业亮点工程和历史文化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区文化活动中心改造建设步伐,为群众提供更多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着力抓好学校建设,逐步缓解城区学位紧缺问题。上半年要完成市一中、肇庆职业学校、*中学教学楼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小学、奥威斯小学(市实验小学*校区)、*名郡小学(市十五小分校)项目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深入开展文明创建与和谐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力争我区在市八运会夺取团体总分第一。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重视发展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进外事侨务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军校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完成全省民兵高炮实弹射击考核任务。加强统计、物价、粮食、绿化、档案、民族、宗教、对台、史志、保密、机关事务、关工等工作。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第4篇: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一、**年,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发展战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的是好的。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顺利完成(见附表)。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任重道远,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品牌不多;中低收入人群还比较多,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对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体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主要目标和总体安排是可行的。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同意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批准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2007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力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发展战略,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为顺利完成今年计划,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

(一)切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目标,深入实施“1381”行动计划,健全“三农”投入和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家庭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各种类型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创业和转移就业能力。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配套服务,切实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依法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工业产业层次和水平。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生产性和消费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加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健全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推动自主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结合起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坚持招商选资,合理引导外资投向,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增强发展后劲;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外贸出口效益,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第5篇: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根据市计划会议下达的《**市**年主要经济工作目标安排意见》(草案)的要求,**年我区共安排九项经济考核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全市工作目标增长13%,重点单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由市计委分解下达。市计委下达我区的**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8%,我们综合考虑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对**年宏观经济走势预测,以及上年度投资效果的兑现等因素,按增长20%编制下达**年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参考绝对值为52.8亿元。该项指标由区计委承担目标责任。区工商局、招商办、科委、滨江集团、华旭集团、狗不理集团、建工集团、经贸委和建委承担分解目标责任。会后请区工商局、招商办、科委、经贸委将该项指标进行再分解,并将分解意见通报区计委和区统计局。

服务业增长速度指标待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快报结束后,由市发展服务业办公室下达。我区将根据具体情况研究落实方案。因此,不在本次会议上下达。

2、固定资产投资:全市工作目标972亿元,增长20%,力争达到1000亿元。由市计委分解下达。市计委下达我区的**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1.5亿元。增长速度为2.2%.该项指标由区计委承担目标责任。

3、外贸出口总值:全市工作目标129亿元,增长14%。由市外经贸委分解下达。下达我区的外贸出口总值为300万美元。该项指标由区招商办承担。

4、直接利用外资:全市外资协议额工作目标28亿美元,增长40%;全市实际利用额工作目标14亿元,增长40%。由市外经贸委分解下达。其中,下达我区的利用外资协议额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500万美元。该项指标由区招商办承担。

5、吸引外地在津投资:全市吸引外地在津投资协议额工作目标108亿元,增长13%,全市吸引外地在津投资到位额工作目标69亿元,增长13%。由市经协办分解下达。其中,下达我区的吸引外地在津投资协议额61773万元;吸引外地在津投资到位额30800万元。该项指标由区招商办承担。

6、住宅建设:全市工作目标640万平方米,由市建委分解下达。下达我区的住宅竣工面积20万平方米,拆迁面积20万平方米,该项指标由区建委承担。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市工作目标1073亿元,增长14%。由市商委分解下达。下达我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为72.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7%;该项指标由区计委与区经贸委承担目标责任。区工商局、招商办、科委、滨江集团、华旭集团、狗不理集团承担分解目标责任。会后请区工商局、科委、经贸委将该项指标进行再分解,并将分解意见通报区计委和区统计局。

8、增加就业:全市增加就业岗位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由市劳动局分解下达。下达我区的增加就业岗位65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该项指标由区劳动局承担。

9、居民收入:全市工作目标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下设分指标,(1)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增长13%,其中再分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劳动报酬总额增长率,分别增长13%。由市劳动局分解下达,市人事局视情况分解。(2)离退休人员退休金增长12%,由市劳动局及人事局组织落实。(3)其他收入增长17.5%,由市个私办、房管局、民政局、经委协同市统计局落实。

居民收入是今年新增加的考核目标,目前该项指标的分解意见还没有下达,暂按市计划执行,待目标下达后再行研究落实方案。

二、国内生产总值目标的分解说明

计划编制的原则:

以**年各部门相关指标完成情况为基础,以《**市**年主要经济工作目标安排意见》和**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以上年度招商引资的实际情况、新经济增长点建设情况和各部门**年实际增长速度为参考。同时,考虑**年改革的具体任务,力求使经济发展计划对全区总体发展和改革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国内生产总值目标主要考核可比价增长速度,但考虑可比价增长速度难以分解,因此,多年来均采用参考绝对值作为计划指标。今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参考绝对值是52.8亿元,比**年净增长8.8亿元

计划编制的要点:

1、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5.2%

根据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经过五年努力,非公有制经济要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0%,根据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之占到全区经济总量70%的发展目标;**年安排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计划总量37.96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71.89%,为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达到70%(36.96亿元)创造条件。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5.2%。

2、充分考虑新经济增长点因素

**年、**年我区有多项大中型商业设施相继建成并开业。同时,**年新注册私营企业1000多户,新增加民营科技企业270多家。因此,对工商局和科委分别将增长速度相应调高到26.60%和32.35%。

滨江金耀明天开业,考虑其全年投入运营,将对滨江集团整体增长速度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在兼顾集团内部中小企业退出因素的情况下,将滨江集团的增长速度提高到33.09%。

其他新经济增长点分别纳入各部门的指标考核,或抵顶国有、集体企业退出的减量因素。同时,要求各部门在月度经济分析中重点反映新经济增长点的运行情况。

建议待大连万达建成后,纳入外地驻津企业统计。

3、充分考虑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因素

**年区属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到**年底,全区要将所有区属中、小企业改制工作进行完毕。为给国企改革腾出空间,今年在银冠饮食公司计划渠道纳入区经贸委情况下,对区经贸委编制负增长计划。计划增速为-12.09%。

华旭集团、狗不理集团和建工集团等考虑改革因素,均按低于全区平均增速安排。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的分解说明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总量为72.83亿元,比**年增长18.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参照国内生产总值目标的分解原则和依据进行分解,不再重复说明。

**年承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的单位有:工商局、招商办、科委、滨江集团、华旭集团、狗不理集团和经贸委。

鉴于建工集团、建筑与房地产企业(区开发公司)所属商业三产企业已经关闭,故不再下达零售额计划。

考虑加入世贸组织后,零售业已经对外开放,因此,今年将外资企业纳入零售额计划。

四、社会事业发展计划的说明

第6篇: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一、2006年,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建设等战略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的是好的。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顺利完成。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增收依然困难,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经济结构调整难度较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层次较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相对不高,居民消费仍显不足;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对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报告,体现了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要目标和措施是可行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同意《关于浙江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三、2007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省委“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为顺利完成今年计划,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切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现代农业服务平台,做优做强农业主导产业。落实各项支农业农政策,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种植结构。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各种类型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着力解决农民饮用水困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公共配套服务,切实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采取综合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把推动自主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结合起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促进投资适度合理增长,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发展后劲。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加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着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更加重视进口工作,加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三)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改进行政管理方式,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继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政策举措,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法有序地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完成年度节能降耗和污染减轻任务。依法从严从紧管理土地,促进节约土地和集约用地。

(四)关注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之间、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并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就医、就学、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依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重点保证食品、药品安全。采取强有力措施,努力争取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省财政厅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提出的《关于2006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7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06年我省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坚持依法科学理财,深化财税改革,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建设、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年预算执行总体是好的,预计全省和省级财政收支平衡。

2006年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较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任务艰巨。对此,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07年预算草案和报告,符合预算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贯彻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预算草案和报告是可行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07年省级预算草案,同意省财政厅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提出的《关于2006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7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此外,本次会议还对省人民政府提交的20个省级部门预算草案进行了审查,财政经济委员会对省水利厅部门预算草案进行了专题审查,审查情况报告附后。

三、为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着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充分运用财税政策,支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落实完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

轨道。

(二)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保障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新增财力应主要用于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就业和再就业、公共安全及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及救助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坚持勤俭节约方针,严格控制会议、培训、考察等经费,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三)强化财政预算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性和有效性。健全财政资金长效监管机制,提高财政监督实效。进一步强化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社保资金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社保资金安全与规范运作。严格财政财务管理,加强对二、三级预算单位的监督。做好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管理工作。扎实推进财政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加强全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强化对国有投融资机构的监管,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维护财经秩序。

(四)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深化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财政绩效评价为核心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公共财政体制机制。认真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财税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科学理财的能力和水平。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工作报告

2006年是法制委员会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的一年。一年来,法制委员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发挥在地方立法工作和“法治浙江”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一、认真做好法规起草和统一审议工作,不断提高法规质量

根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的安排,法制委员会先后对宗教事务条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物业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条例、蚕种管理条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燃气管理条例、预防职务犯罪条例、温州生态园保护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进行统一审议,提出草案修改稿、审议结果报告和草案表决稿,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组织调研起草并向常委会会议提请审议企业商号管理和保护规定议案,会同代工委为主任会议起草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处理办法、关于修改《浙江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按法定程序统一审议后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初次审议关于修改《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决定,向常委会会议提出书面审议情况报告。同时,对杭州、宁波两市人大常委会报批的17件地方性法规,进行合法性审查,提出批准文本草案、审议结果报告和批准决定草案,并提请常委会会议审查批准。

一年来,为进一步提高法规质量,法制委员会在法规起草和统一审议工作中着重把握好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坚持制度创新,着力以发展固和谐。如在组织调研起草和审议企业商号管理和保护规定时,针对企业商号特别是企业知名商号被侵权现象屡屡发生的问题,在广泛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基础上着重对企业商号的登记、企业知名商号的认定及保护等作出了许多创制性规定,加大了企业商号管理和保护力度,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了经济规范有序发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以管理和谐。如在审议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时,对长期以来实行的自行车登记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并进一步细化、充实交通规则和交通事故处理的各项规定,保障交通安全,有力地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审议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时,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控制公权,维护私权,着力以利益和谐引领社会和谐。如在审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时增加对环保部门行使查封、暂扣等行政强制权的批准程序、期限、保管责任的规定;在审议物业管理条例时着重对首次业主大会的召开条件及业主投票权数、物业管理用房的配置比例、物业装修、物业服务企业的法律责任等作了修改和规定,较好地处理业主、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在审议燃气管理条例时进一步合理科学规范燃气用户、经营单位的权利义务关系,较好地维护燃气用户的合法权益。四是坚持立法公开,着力以公开促公正求和谐。对所有地方性法规草案坚持在地方立法网上公布,公开征求全社会意见,进一步提高立法的公开性,促进了立法公正。四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以民主促和谐。对多数法规草案坚持印发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征求意见,还就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物业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草案的有关问题专门召开专家论证会,听取专家意见;对企业商号管理和保护规定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分别不同对象召开5个专题座谈会;对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涉及的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先后召开6个综合性座谈会和3个专题座谈会,并就自行车是否需要登记以及如何登记问题,对近10个销售单位及车辆管理所进行电话采访;就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走访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和进行协调;将物业管理条例草案在《浙江日报》全文刊登,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会同财政经济委员会就有关问题举行了立法听证会,进一步畅通利益表达机制,提高法规的科学性、可行性。

二、积极推进立法工作创新,进一步完善立法工作机制

根据常委会的工作要求和主任会议的工作安排,牵头组织殡葬管理条例立法质量评估工作。这是我省人大常委会自1979年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第一次开展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质量评估工作。通过对条例实施后的跟踪检查及存在问题的综合实证分析,以点带面,及时修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地方性法规,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同时为建立地方立法质量评估的长效机制,推进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出台《关于规范部门参与立法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效率和立法工作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试行了立法计划预安排制度,促进和保障立法计划的有效实施。

三、完善立法工作程序,促进立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牵头组织起草《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程序》,对立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法规草案的起草、法规案的提出、专门

委员会的先行审议、法规案第一次审议、法制委员会的统一审议、法规案再次审议、法规草案的表决、批准较大市的法规、法规公告、法规备案和档案管理等立法程序和工作环节作了明确规定,并报主任会议通过,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保证立法工作效率,促进立法质量的提高。

四、开展规章备案审查工作,完善规章备案审查工作程序

会同相关专门委员会开展对2005年报备案的政府规章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对其中3件政府规章个别条款提出修改的审查意见,省政府停止相关条款的适用,并决定作适当修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牵头组织力量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工作程序》进行修订,增加主动审查、共同审查、沟通协商等制度,并报主任会议通过,进一步规范了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完善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加大备案审查工作力度,提高备案审查工作实效,为常委会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认真组织学书记在纪念建党85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会议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立法为民思想,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深入开展和谐社会建设与地方立法工作、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地方立法质量评估等立法理论实践问题研究,参与立法课题调研,撰写了多篇法学论文在部级或省级刊物发表,还多次应邀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的专题研讨会,开阔视野,理清思路,提高理论素养,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召开省级有关部门立法工作座谈会,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参与地方立法工作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指导意见,避免立法工作中部门利益倾向。指导法制工作机构自身建设,召开务虚会,研讨完善法规审议工作环节,科学把握自身工作定位和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的记录、汇报、采纳、沟通机制,积极为常委会立法当好参谋助手,提供优质服务。

六、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做好代表议案审议等其它各项工作

审议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议案11件和办理代表建议7件、政协提案7件。通过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主动上门征求领衔代表意见等,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工作实效,为审议议案作好充分准备。代表议案的审议结果报告已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参与常委会组织的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答复法律法规询问20余件,其中书面答复3件。编印法制工作简报20多期,为委员审议法规提供参考。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下发的行政强制法等11件法律草案,进行认真研究,并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及时上报修改建议。做好《浙江省地方性法规汇编(2006)》编制工作。协助香港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做好在杭举办的基本法委员会例会、中德国家赔偿法理论研讨会的有关会务工作。接待全国人大及兄弟省、市来访考察20多批次。

一年来,法制委员会认真履行法定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和常委会的工作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与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联系、相关专工委工作联系的主动性需进一步增强,法规审议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论证需进一步加强,法规审议中的有关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等,要努力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逐步解决。

2007年是本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任期的最后一年,立法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法制委员会要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认真实施监督法,紧紧围绕提高立法质量,继续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加倍努力,奋发有为,不断创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2007年立法计划的具体实施,进一步改进立法工作。做好新型墙体材料促进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检验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全民健身条例、森林消防条例、气象条例、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修改)、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修订)、广告条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修改)、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改)、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规草案以及已经常委会初审4件法规草案的统一审议工作。对二类计划项目中条件成熟列入常委会立法程序的,依法进行统一审议。组织实施监督法办法立法起草小组,做好调研论证和起草等立法准备工作。改进立法计划编制工作,做好2008年年度立法计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改进立法工作,坚持法规草案专家论证会制度和听证会制度,完善立法专家库制度,充分发挥立法专家库的专家作用,扩大公民参与立法的渠道,规范对公民意见收集、整理、采用,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主动加强与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各专工委的协调配合,探索保证立法计划实施的有效机制,提高立法工作效率和立法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大立法调研的深度、力度,重视发挥代表和市、县(区)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立法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加强与杭州、宁波两市人大法制委员会的联系沟通,做好上报法规的审查批准与立法指导工作。

二、加强备案审查工作。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和《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职责分工及其工作要求,认真做好报送政府规章的备案审查,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探索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备案审查工作机制。

三、做好其它日常工作。做好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工作,有关法律法规问题询问的答复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下发的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法制工作简报的编辑工作和《浙江省地方性法规汇编(2007)》的编印工作以及主任会议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加强自身建设。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找准自身工作定位,不断提高对问题的驾驭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加强对法制工作机构自身建设的指导,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深化理论研究,总结五年立法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整体战斗力。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创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工作报告

2006年,内务司法委员会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监督法的有关精神,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法治浙江”的总体要求,服务中心,突出重点,依法监督,注重实效,较

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认真组织实施对省民政厅厅长的述职评议工作

对省民政厅厅长进行述职评议,是经省委同意和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省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司委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认真配合常委会及评议工作小组做好有关具体工作。6月份以来,内司委就省民政厅丁作和省民政厅厅长依法履职情况,分别征求了分管副省长和17个省级部门的意见,听取了省审计厅对全省民政部门审计情况的汇报,与省民政厅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并分组赴杭州、宁波等7个市和13个县(市、区),通过听取汇报、座谈、实地察看等形式,重点对救灾救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社会事务和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期间,还向省人大代表、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各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发函征求意见。在与省民政厅反复沟通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印发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作为评议参考。调研报告在充分肯定我省民政工作以及吴桂英厅长履职情况的同时,指出在民政工作中殡葬事业的管理体制还不够顺畅,基层基础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有的管理工作还不够规范,个别专项执法工作效果还不够明显。并建议省民政厅及吴桂英厅长要进一步树立以民为本的工作宗旨,深化民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民政法制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推进民政事业向前发展。在评议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评议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评议会后,省政府对评议意见高度重视,有关领导批示省民政厅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加快落实,省民政厅现已按照评议意见制定了具体的整改实施意见,并就改革殡葬事业的管理体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采取了具体措施。

二、积极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情况报告

2006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关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情况报告。为协助做好这项工作,内司委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已经开展的刑事诉讼法和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执法检查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4月份以来,内司委分别听取了省委巡视组、政法委等有关部门和部分在杭律师对“两院”规范执法行为的意见,先后赴嘉兴、湖州、海盐、长兴等市、县,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查阅案卷等形式进行深入调研。在与省“两院”反复沟通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提交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在充分肯定省“两院”专项整改活动成绩的同时,还就法院在司法过程中的内部案件请示过多,一些中级法院将减刑、假释与缴纳罚金挂钩,以及个别法官与律师关系、司法公开、司法人员执法监督制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些检察院在执法过程中对自侦案件的办理不规范、不文明,法律监督工作力度不足,扣押、冻结款物不规范,以及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检察业务工作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省“两院”对此高度重视,对专项整改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查摆和剖析,及时研究和部署,制定了相关措施,要求各地停止减刑、假释与缴纳罚金挂钩,严格规范法院内部案件请示和诉讼、执行收费,严格规范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加强法律监督,促进依法文明办案和公正执法,并按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整改工作情况报告。

三、组织开展《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草案)》的起草和提请审议工作

《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是省人大常委会2006年的一类立法项目,由内司委负责草案起草和提请审议工作。内司委就条例的起草工作与省人民检察院进行了多次沟通,并委托省人民检察院起草了条例草案的建议稿。在建议稿的基础上,内司委修改起草了条例草案初稿,并赴江苏进行立法调研,对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条例草案初稿经多次集体研究、反复修改后,印发省级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征求意见。内司委还召开省级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省人民检察院、监察厅、审计厅等13家单位的意见,并赴绍兴、金华、嵊州、东阳等市开展调研,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再次研究和修改,于9月份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11月份经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

四、认真做好其他的工作

2006年,内司委还会同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配合全国人大内司委开展了禁毒法、消防法立法调研以及“五五”普法决议、“两官法”实施情况和人民调解工作调研;参与了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大代表等提出的60余件案件转交公安、司法机关等依法处理;审议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15件代表议案,并向常委会作了审议结果的报告,办结了7件省人大代表建议和1件政协委员提案。

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一年来,内务司法委员会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并以此指导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在监督法出台前后,认真学习领会,并加强了对评议工作、群众申诉案件办理等工作的研究,进一步改进相关的工作制度。在注重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加强了与市、县(市、区)人大对口部门和兄弟省、市人大内司委的联系和交流,召开了全省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座谈会,参加了华东地区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座谈会、全国人大内司委召开的部分省(市、区)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座谈会,与省人大干部培训中心共同举办了全省人大内务司法系统干部培训班。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在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如何根据监督法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实效等,这些都需要在2007年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2007年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现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服务中心。突出重点。依法监督,注重实效,努力做好人大内务司法工作,积极推进我省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2007年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做好有关法规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今年内司委承担《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草案)》、《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和《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修订草案)》的起草和提请审议工作。为此,内司委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做好有关的具体工作,及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

二、切实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

为了进一步促进司法机关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省人大常委会将于2007年年中听取和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落实“三项承诺”的实施情况和省人民检察院开展法律监督的工作情况报告。为此,内司委将深入调研,为常委会审议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此外,内司委还将对省民政厅落实省人大常委会评议意见的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及我省实施办法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继续受理和转办人民群众的申诉和意见。

三、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一是认真审议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内务司法委员会审议的代表议案,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及时与代表沟通联系,提高审议质量,同时认真做好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二是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在开展立法、监督等工作中,充分发挥省人大代表内务司法专业小组的作用,倾听代表的意见建议,使内务司法委员会的工作在代表的参与和监督下开展得更好。

四、努力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二是继续加强对监督法的学习,改进和完善有关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监督工作。三是进一步密切同市、县(市、区)人大内司、法制(工)委的联系,共同推动全省人大内务司法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四是回顾本届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提高工作实效。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报告

2006年,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四位一体”战略部署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法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交付的各项任务。

一、注重质量,认真做好地方经济立法工作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财经委组织起草、提请审议了《浙江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草案)》,初审了《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浙江省燃气管理条例》和《浙江省港口管理条例》等4件法规草案。由于立法任务较重,为了提高法规草案的审议质量,财经委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共同参与的基础上,认真做到:一是提前介入,统一认识。地方经济立法涉及面广,各方面的意见较多,财经委加强与起草部门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掌握法规的起草进展情况及立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统一对立法难点和重点的认识。二是加强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起草和审议法规草案时,财经委坚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的重要问题,反复深入讨论,认真研究,并加强实地调研,直接听取最基层部门、相关人员的意见。三是重视学习和借鉴。地方经济立法的政策性和专业性都较强,财经委在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精神的同时,注意借鉴吸收外省(市、区)相关立法的成功经验,坚持“有特色、可操作、不抵触”的原则,提出符合我省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审议意见,为常委会审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围绕中心,积极开展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

财经委把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作为工作重点,准确把握全省经济运行态势,不断加大监督力度,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认真做好审议工作。根据工作要求,重点对年度、半年度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议监督。在听取经济综合部门汇报、赴部分市县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审议报告和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二是加强专项调研。按照围绕省委中心工作、服务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指导思想,财经委于去年下半年对全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经济立法工作,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安全生产等重大问题,把握经济运行态势。三是注重综合分析。在审议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和半年度经济运行情况时,财经委反复讨论,认真分析,使所提意见建议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对半年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经调研分析后指出,我省经济总体平稳向好,但应清醒看到存在的农民增收、企业效益提高、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等方面难度加大的情况,并相应提出了建议意见。四是关注重点项目建设。财经委始终把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组织省人大代表财经专业小组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视察,了解和掌握所到之处的建设进展情况。视察结束后,财经委认真整理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形成了视察报告,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反馈。

三、讲求实效,精心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工作

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是省人大常委会2006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财经委承担了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经委在注意改进方法的同时,着重把握调研准备、宣传发动、自查自纠、检查整改等环节的重点工作,力求突出实效。一是摸清情况,明确检点。执法检查前,财经委不但多次听取省级相关部门情况介绍,还分组赴市县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全省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建议常委会将危险化学品生产和道路交通作为检点,并提出了执法检查的指导思想和计划安排。二是重视自查,推动自查自纠。执法检查自始至终强调自查自纠、边查边改。财经委加强与各市人大的联系,及时了解各地开展自查的情况,并到市县督促自查工作。要求政府部门列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和限期搬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名单,既为实地检查作准备,也推动各地加强自查自纠的力度。三是注重整改,着眼长效规范。针对我省中小企业量大面广、道路车辆迅速增加的情况和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各类事故隐患严重、部分领域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等问题,提出了增强法制意识、健全监督机制、落实安全措施、重视隐患整改、提高保障能力等建议意见。对此,省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整改意见。从反映情况看,通过执法检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事故隐患整改得到了进一步重视,促进了全省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个“零增长”。针对人民群众对虚假违法广告意见较多、反响强烈的情况,财经委在上半年开展了广告法专项执法调研。在肯定我省贯彻实施广告法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的五项意见,督促有关部门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促进了广告法的贯彻实施。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节约能源法执法检查组来浙江检查期间,财经委认真配合安排,落实实地检查、材料准备等各项要求,保证了执法检查的顺利进行。

四、突出重点。强化预算的审查监督

财经委在预决算审查监督重点的把握上,适时进行调整,在审查收入预算同时更加注重对支出预算的审查,在审查支

出的合法性同时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的结构优化,特别是强调要加大对社会保障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保障,使政府预算更好地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在有关的审查报告和审议意见中,多次提出要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针对当前预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性债务、国有资产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同时,财经委还专门听取了省财政厅关于省长专项资金安排、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年底还专题听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切实履行预算监督职责,促进公共财政建设。财经委继续把部门预算审查监督作为深化预算审查监督的重要抓手和载体。2006年有18个省级部门预算提交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其中对省民政厅部门预算进行重点审查。人代会前,邀请11位专家学者对省民政厅部门预算进行评审。大会期间,组织35位代表进行专题审查。通过审查,财经委就结余结转资金管理、专项资金不专的问题、转移支付的分配依据和标准、社会捐赠资金的管理、行政成本偏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部门预算的全过程监督,财经委在年中专门听取了关于省民政厅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对2005年重点审查的省建设厅、省交通厅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了审查,并听取了省审计厅对这两个部门决算审计结果的报告。

财经委积极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在新一年度审计工作方案形成之前,财经委事先听取省审计厅汇报,提出审计重点,明确工作要求。2006年,省审计厅比较全面地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调查,开展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审计工作报告向社会公开后,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财经委加强审计所涉问题的跟踪监督,积极推动整改工作。省财政厅及有关部门针对审计揭露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省政府也在规定时间内向常委会提出整改结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还专门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审计所涉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五、改进方法,重视对代表议案的审议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和对代表工作的重视,代表议案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财经委审议的代表议案有13件,内容涉及经济领域的多个方面。财经委对议案审议工作非常重视,不仅上门征求代表意见,还认真研究落实议案提出的要求。共有6件议案列入了常委会2006年的立法计划,其中3项法规已经常委会审议通过或提请审议。有4件议案经和政府部门沟通,开展了调研和立法准备,已建议列入常委会的2007年立法计划。另有3件议案由于国家法正在修改中等情况,财经委将进一步做好立法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

六、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委员会履职水平

为切实履行职责,财经委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认真组织学习。财经委员会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监督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要求,积极探索人大财经监督的新途径,努力推进财经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财经委员会积极参加全国人大财经立法工作培训班和华东地区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介绍和交流了我省情况,并组织调研组到外省市考察,学习借鉴经济立法和财经监督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财经委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具体工作分工协作。一年来财经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10次,主任委员办公会议12次,保证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坚持依靠代表。财经委在开展经济立法和财经监督工作中,注意吸收代表参与,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发挥代表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

一年来,财经委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经济立法、财经监督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财经监督的实效有待进一步增强;计划审查监督的方式有待探索改进;预决算审查监督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约束的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机构的办事、办文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新的一年加以重视和改进,以推动人大财经工作迈上新台阶。

2007年,省人大财经委要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次全会精神和“四位一体”战略部署,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履行职责,提高经济立法质量,增强监督工作实效,认真办理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交付的各项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一、加强对计期的审查监督

(一)认真履行对全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审查职责。为做好“对计划草案和计划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报告”55作,会前要在认真听取省级经济综合部门汇报、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对编制和完善年度计划提出意见建议。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深入各代表团,认真听取代表的发言,并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提出审查报告。

(二)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认真做好全省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及时、准确把握全省经济发展态势。特别是对于半年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要加强与省级综合部门的经常性联系,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变数、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等,及时提出建议意见。

(三)开展“五大百亿”工程实施情况的调研。“五大百亿”工程是本届人大关注的重点建设内容,2007年是基本完成之年,省政府要专门向常委会汇报实施情况。为协助常委会做好审议,财经委要在听取具体实施部门汇报的基础上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实施情况,撰写好调研报告,提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考。

(四)结合对省水利厅部门预算的重点审查,适时组织对“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视察,督促水利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立法工作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2007年的立法计划,明确分工,提前介入,加强联系,深入调研,切实提高起草和初审质量。

(一)认真做好财经委提请审议的《浙江省广告条例(草案)》的准备工作,成立起草小组,认真起草修改,保证条例草案及时提请常委会审议。

(二)对财经委负责初审的一类立法项目――《浙江省检验机构监督条例(草案)》、《浙江省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草案)》和二类立法项目――《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草案)》、《浙江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草案)》《浙江省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浙江省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要做好计划,落实人员,主动联系,及时了解起草情况,把握重要问题。草案一旦提交财经委审议,即开展立

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起草初审报告。继续做好2006年结转的一类立法项目――《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促进条例(草案)》的初审工作。

(三)按照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健全市场运行和价格监测预警机制的立法调研。

(四)配合做好全国人大财经委的经济立法工作。针对相关法律征求意见稿,要按照要求,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修改意见,及时整理上报。

三、推进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

2007年是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年。省人大财经委和预算工委要按照条例规定,依法做好预算审查监督的各项工作,努力促进预算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做好预算、决算的审查工作。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握预决算审查的重点和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预决算审查机制,提高预决算审查的质量和实效。继续开展对部门预算、决算的重点审查,选择省水利厅部门预算作为重点审查对象,采取专家审查、代表专题审查等形式,促进有关部门规范预算编制,严格执行预算。做好对省民政厅部门决算的审查工作。

(二)做好对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研工作。选择事关民生的重点专项资金进行调研,掌握安排使用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建议。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安排专题听取和审议省政府相关情况报告,我们将积极开展相关调研,为常委会审议做好基础工作。

四、认真做好法律监督工作

要根据常委会开展法律监督的工作部署,积极参与法律监督的各项工作,促进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对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财经委要进行专项调研,逐项对照检查落实情况,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全省范围内正确实施。

五、认真办理代表议案

要按照加强代表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做好为代表服务工作。

(一)认真办理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财经委办理的代表议案和建议。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认真征求代表意见,做好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

(二)加强与代表的联系。财经委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要吸收代表参与,认真听取代表的意见,接受代表的监督,切实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

(三)组织省人大代表财经专业小组开展重点工程视察活动。

六、切实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

财经委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一)以学习为先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切实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

(二)以监督法为要求,规范人大财经监督工作。监督法对人大财经监督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依照监督法的规定,认真逐项贯彻实施,尤其是对财经监督明确的新规定,要认真研究,落实措施,确保人大财经监督工作依法开展。

第7篇: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年工作重点:

一、以创建部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为载体,进一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开展计划生育“365联创”活动,争创部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

(一)夯实基层基础。积极开展部级计生保险试点工作,全面落实以独生子女、村级计生服务员、四项手术并发症患者等为对象的计划生育保险制度。结合*年村班子换届有利契机,加强村级计生服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二)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认真做好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管理试点工作,切实抓好外出人员的源头管理和外来人员的主动服务,积极破解“区内乡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灯下黑”问题,确保区内跨乡流动人口违法生育量下降10%。

(三)强化依法管理。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水平。加强计生、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协作,切实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惩处力度,提高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率和符合率。

(四)深化优质服务。开展送法律、送政策、送健康、送关爱、送保险、送温暖服务,着力打造合力计生、诚信计生、温馨计生、阳光计生、民主计生,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继续实施计生奖扶制度,并充分发挥计生公益金作用,通过利益导向机制的健全,引导群众自觉转变生育观念。

二、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调结构,促均衡。加快新一轮校网调整步伐。建成*中学新校区并实现学校整体搬迁,迁建王林小学,抓紧实施院桥中学初高中脱钩。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教育扶弱工程,通过对农村薄弱学校在资金、师资上的扶持和深化重点高中招生办法改革,拓展薄弱学校发展空间。实行农村完小一体化管理,扩大农村教育优质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引导职业学校实行“订单式”教学,优化专业设置,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促进职普均衡发展。深入实施职工双证制培训、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继续发挥“区长助学热线”作用。进一步解决外来民工子弟、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就学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二)创特色,提质量。加大特色学校创建力度。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选取1-2所特色典型学校进行宣传推广,以教学特色化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大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战略,完善校长任期制和教师考核、交流、激励机制,加强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三)强安全,创和谐。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深化道德经典诵读活动,加强学生的感恩、诚信、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周”等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综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三、以强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为抓手,不断满足群众基本健康需求。

(一)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做好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年活动,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六位一体(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农民健康工程。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新的筹资方式,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继续实施农民健康体检工程,建立健全农民健康档案。启动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探索采取远程教学培训班等形式,切实加强对驻村责任医生的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全面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切实做好霍乱、伤寒、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标准化建设院桥等三地卫生监督分支机构,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执法服务网络。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农村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医疗市场及学校卫生等的监督执法,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加快台一医急诊内科综合住院大楼、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院桥中心卫生院建设步伐,启动江口、宁溪卫生院迁建工程。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创新机制,探索医疗管理服务的新路子,优化医疗机构布局框架。充分利用医学会、护理学会等组织开展培训,加强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疗质量。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乡镇卫生院”活动,加大对基层卫生院的帮扶力度,促进城乡医疗卫生均衡发展。

同时,以“多城同创”为契机,探索建立“五小行业”整治长效机制,力争我区“五小行业”卫生达标率80%以上。

四、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着力点,全面加强文体工作。

(一)保护文化遗产。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深入推进“文化研究工程”,出版《*忆旧》、《*金石志》、《周炳琳文集》等历史丛书,加快“双宝珠”塔和双烈祠碑的重建步伐,完成淑德小学(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的异地复建工作和乡土剧《澄江情》的拍摄,启动区博物馆迁建工作,建成*书城。在07年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基础上,制定《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公布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二)夯实文化阵地。加大对社区和乡村的基础文化设施投入,全面抓好乡镇文化站和文化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基层文化长效发展机制,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实施“浙江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和“台州市文化明星乡镇”工程,巩固和发展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创建省文化示范村(社区)。加强区图书馆藏书目录数据库建设,实现自动化管理,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一级中心,同时有重点地扶持社区、村(居)建设图书室,逐步形成区、乡、村三级图书网络。

第8篇: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报告20*年上半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积极策应沿江开发,开展“四个对接”活动,狠抓“重大项目效益年”,努力建设活力新区、实力强区、魅力美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据统计,上半年完成区内生产总值44.48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财政总收入18189万元,同比增长45.5%,完成年初预算60.6%,其中一般地方财政收入13565万元,同比增长56.5%,完成年初预算7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42万元,同比增长18.9%,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平台建设快速推进,工业生产持续增长。

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推进沿江开发,工业平台建设快速推进。上半年为工业基地建设共筹措资金5780万元,征用土地1175亩,拆迁房屋225栋,完成土石方260万方,修筑道路5616米,铺设管网6788米。区生态工业城土地平整、道路、护坡、管网等扫尾工程基本结束,园区路灯、绿化工程已启动。区沿江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芳兰大道已建成完工,一环路、沿江大道、济公堤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园区框架基本拉开。诺贝尔陶瓷项目厂房和综合楼正在施工,嘉盛粮油项目征地拆迁已完成,土地正在平整。位于姑塘镇的九江化纤纺织产业基地,其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可研报告已获省发改委批复。香积路、邓桥路两条园区主干道已开工建设,铺设自来水管网1100米,排水管网700米。东城玻纤工业基地土地平整基本完成,大部分地段具备项目建设的条件。工业经济持续增长。1-6月份,全区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6.1亿元,增长23.4%,工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9.3%。

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全区上下不断探索、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跟踪服务,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深入开展产业招商。根据我区的产业现状成立了7个产业招商工作组,围绕各自产业,紧盯大财团,寻找大客商,引进大项目;二是有效推进四个对接。先后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个,对接科技人才暨院所合作项目16个;三是做好基础工作。开展企业服务月招商引资业务培训,编辑投资指南,加强招商信息宣传;四是强力推进意向项目。对全区重大在谈项目实行“十天一督查,半月一调度”,先后搜集意向项目78个,其中重大在谈项目41个。1-6月份,全区共引进市外投资项目140个,实际进资9亿元,同比增长28.02%。引进外资项目3个,实际进资2099万美元,同比增长19%。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跟踪服务外贸出口企业。1-6月份,全区对外贸易1552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量居全市第一。出口企业达20家,其中财兴五金出货值达到1328.9万元,位于全市对外出口贸易企业前列,美庐乳业、啄木鸟服饰、佳地塑胶对外出口贸易额都有较大增长。

3、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展顺利

新农村建设工作坚持标准不降,力量不减,创新方法,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广泛动员全区上下,齐抓共建,全区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态势。一是把好选点关。从92个申报试点村中,遴选出47个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较好、理事会战斗力强的自然村作为我区2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二是把好规划关。对全区47个试点村的建设规划进行了完善,切实防止试点村庄违章建筑行为发生。各试点村根据自身特色,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三是把好整治关。选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负责指导试点村开展“三清六改五普及”工作。截止目前,全区47个试点村基本完成了“三清六改”任务,完成改厕1320户,改水1272户,硬化村内主干道23公里,户间便道26公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1-6月份,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4533万元,同比增长16.1%。早稻播种面积1102公顷,油菜播种面积2175公顷,出栏生猪3.86万头。农业产业化工作呈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确立并围绕果业、云雾茶、花卉苗木、高产油茶、无公害蔬菜、水产和红薯等七大农业主导产业,建立高效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百里果业工程”初显成效。以年丰百果园、大江懋农业园、101红豆杉基地为龙头,全区共种植果树7600亩,果树种类达13类,目前各种果苗长势良好。三是龙头企业蓬勃发展,截止6月底,全区现有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个。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已经成功注册五里生猪、新港生猪、鑫森林业3个专业合作社,正在积极申报新港棉花、姑塘食用菌等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4、现代服务业取得突破,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今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落户开工,一是投资114亿元的九江*(华凌)国际旅游商贸港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我区五里街道。项目拟占地2900亩,发展商贸物流产业,该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二是投资2亿元新建的信华国际商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成功吸引了20余家企业入驻,有力推进了我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三是*特色旅游饮食文化城和*旅游商贸中心两个亿元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其中,*特色旅游饮食文化城项目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用地面积约46亩,*旅游商贸中心项目投资2亿元人民币,用地面积约100亩。

积极策应全市打造“文化旅游胜地”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全区文化旅游资源,旅游经济稳步增长。一是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推介旅游景点;二是完善景区服务设施,提升景区旅游休闲功能;三是加快*冰川石大峡谷和东林大峡谷漂流项目建设,增强旅游吸引力;四是做好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确保无旅游安全事故;五是开展宾馆酒店创星级达标活动,提升我区旅游接待能力。1-6月,全区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5.3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7亿元,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207人次,创汇66.21万美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8%、3.4%、8.7%、8.7%。

5、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全区上下紧紧围绕“重大项目效益年”这一中心,定期召开重大项目调度会,对重大项目服务情况进行督查评比,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推进。今年被列入调度的98个重大项目中共有投产项目34个,其中今年新投产项目11个,益鑫机械、鑫星玻纤、消防器材、佳华机械等项目取得较好效益;在建项目49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6个,华东市场三期、赛得利二期、长岭风电、长江玻纤等项目进度较快;未开工项目13个;盘活项目2个。实际有纳税项目22个,合计纳税金额3227万元。今年1-6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累计完成达29.57亿元,同比增长51.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亿元,同比增长58.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7亿元,同比增长6.5%。

6、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形势保持稳定。

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年初目标,加强税收征管,统筹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开源节流,狠抓增收节支,切实提高财政运行质量,较好的完成上半年任务。截止6月底,全区共实现财政总收入18189万元,完成预算任务30000万元的60.6%,完成奋斗目标任务36000万元的50.5%,同比增长45.5%;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56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任务19293万元的70.3%,完成奋斗目标22922万元的59.2%,同比增长56.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上半年,我区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余额比去年末均有较大增幅。各项存款余额154797万元,比2007年末增19200万元,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07968万元,比2007年末增11342万元,金融形势的稳定,有力支持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7、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继续贯彻“两免一补”政策,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向20*0人提供国家规定的教科书。积极化解“普九”债务,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区参合农业人数95062人,参合率为85.7%。加强农村卫生服务建设,威家卫生院改建已经完成,莲花、赛阳卫生院已经开工建设。城乡清洁工程扎实推进,以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力求做到“清洁无死角,村组全覆盖”。使全区城乡垃圾死角得到清理、集镇三占三乱整治等薄弱环节限期得到较为全面的整改落实,城乡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进。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掀起全民健身活动新高潮。继续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上半年人口出生率4.73‰,计划生育率8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上半年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005人,共征缴基本养老金716万元。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成职业培训5601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244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人。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95.56元,同比增长14.6%,净增394元;在岗职工人均半年工资10980元,同比增长14.1%,净增1357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建设投资效益不高;二是财政增收后劲乏力;三是重点工程推进矛盾突出;四是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大。

二、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

1、加快推进沿江开发,精心打造工业平台。

按照沿江开发的总体要求,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好工业企业落户平台。区沿江工业基地积极做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条件,督促企业加快工程进度,争取开工项目早投产;九江化纤纺织产业基地按省发改委批复的发展规划开展道路和管网建设;东城玻纤工业基地多方筹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促成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生态工业城认真做好园区内日常管理,积极服务企业,争取投产项目早见效。

2、积极做好四个对接,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进一步抓好四个对接工作,围绕沿江开发、园区特色产业对接长三角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强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联系,对接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加强产业研究,重点针对七大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引进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积极宣传推介我区投资环境、招商政策、产业优势,进一步提高*区知名度,通过优质诚恳的服务,增强*区的投资公信度。

3、认真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切实改善农村面貌。

抓好典型带动,认真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强化督查,加快进度,提前完成整治任务。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长抓不懈。抓好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促使农民增收。

4、努力开拓市场流通领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努力推进华凌旅游商贸港、*特色旅游饮食文化城和*旅游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力服务信华国际商务中心招商工作。依托景区,加快完善海会、威家、赛阳等集镇旅游配套设施。注重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强化旅游企业内部管理,做大做强我区旅游业。

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第9篇: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百年难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上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和“十二大改革攻坚”,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经济发展实现了由降转升、由负转正、企稳向好的稳步复苏态势。

(一)经济运行承压向稳。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企业停工停产,经济社会按下“暂停键”,国家和省、市、区多项经济指标出现“负增长”。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全区上下稳抓疫情防控,抢抓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恢复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由深度下挫到快速回升的反转。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4亿元,同比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18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85.8亿元,增长13.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59元,增长4%;进出口总额10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947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2项指标克服疫情影响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二)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围绕“5+4”产业体系和“2+2+N”发展格局,集聚发展要素,胜坨化工产业园创新运行机制,搭建高能级发展平台,引入艾蒙特6万吨特种环氧树脂及中间体、东润新材料16万吨高性能树脂及甲醛等新兴项目。垦利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标准地”供给改革和全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有序推进,清理闲置土地289.4亩,推动实施了总投资96.4亿元的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集聚区和总投资50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集聚区项目入选省第一批补短板项目,争取省级能耗、煤耗指标3.84万吨,为全市唯一获批指标的县区。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深入实施,分类评选出4类98家梯次发展企业。持续开展“优势产业+人工智能”行动,垦利石化智能工厂等6个项目列入省第二批“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胜坨化工产业园创建中国智慧化工试点示范园区,新发药业成功入选第三批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河口滨海旅游小镇获批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3家。全区“四新”经济、“十强”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9.4%、57%;高效农业、现代海洋、医养健康投资实现翻倍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7.2%,比年初提高6.6个百分点。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组建全区项目谋划推进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常态化落实重点项目会商制度。组织春秋两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展两轮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加快推进总投资367.8亿元的112个重点项目建设,石大胜华年产5000吨电解液添加剂项目在全市省重大项目中率先投产达效。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1个,获批债券42亿元,已到位18亿元。总投资8.82亿元的黄河口人居环境综合改造提升等3个项目列入全省第二批扩内需项目清单。持续开展高质量“双招双引”,新签约四川东材、天津天智、华润电力等总投资475.5亿元的90个项目,全区在建招商项目79个,到位资金78.3亿元。山东正华新能源、华润财金等4个外资项目成功落地。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河蟹产业暨东营海洋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和垦利区海洋产业“双招双引”推介会,与中国科学院等高端院所达成合作意向7项,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1人。

(四)城乡统筹全面振兴。高标准编制沿黄、沿海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永安镇和9个村创建为第二批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村)。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3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黄河口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等8个现代农业项目加快实施。成功创建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粮食全面丰收,总产29万吨,肉蛋奶产量13.9万吨。海洋强区全面起势,黄河口大闸蟹标准化养殖面积达到3万亩,品牌价值26.12亿元。康华海洋牧场获批创建部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首家试点。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3万亩,产量13.2万吨,渔业增加值占一产比重超过50%。牧原公司100万头生猪养殖体系等现代畜牧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区规模化畜牧养殖率达到88.6%。景明水产、盛元莲藕入选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率100%,创建美丽庭院1948户,“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完成130公里,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实施国土绿化及生态湿地工程,完成村庄绿化728亩,东八路、东三路湿地工程全部竣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打造“精致城市”。雨污分流、林荫路改造、生态廊道建设顺利收尾,中心城“两河”及内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施工,德州路西延、广兴路、锦兴路、绿洲路等内通外联工程加快推进,文庭雅苑等7个精品地产项目有序实施,27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顺利完成。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8%,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4.5%。

(五)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十二大改革攻坚”,新增省级以上改革创新试点13项,省级以上改革经验推广3项。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镇街机关事业人员公车改革顺利完成。设立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服务中心,探索危化品领域全链条、闭环式管理模式。实施区属国企整合重组,成立4家国企集团。制定出台《垦利区“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关于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承接“市县同权”事项176项。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省级“一业一证”改革20个试点行业100%全覆盖。加快推进金融动能转换,新增企业贷款31亿元,有效对冲化解疫情影响。核销103亿元不良贷款,引入东材科技、华熙生物、山东大业等上市公司,顺利重整盘活胜通光学膜和东辰佛思特生物等重点板块。亿顺信息等3家企业完成挂牌,合益化工等3家企业上市工作加快推进。全区金融环境持续向好,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3亿元、412.8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9.44亿元、65亿元。深入实施生态环保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32项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全区空气优良天数262天,空气优良率达到72.6%,大气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一。

(六)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积极稳妥推进疫情防控。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应急物资保障等体制机制,全区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6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6%。10项23件民生实事圆满实现年度任务,完成投资16.1亿元。天立教育学校建成招生,第四实验小学、和兴幼儿园建成投用,全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四季歌”等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打响了垦利本土文化品牌。全力决胜脱贫攻坚,建立扶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分类施保、“单人户”施保等政策,对421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代缴医疗保险130.4万元,在实施大额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财政购买300万元补充保险,受益群众1163人。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建党100周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与转换之年,分析内外环境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外部环境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世界经济正陷入深度衰退,发达国家强刺激政策风险外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稳步恢复,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动力不足,传统产业“量大势弱”与新经济“势强力薄”并存。从自身发展看,受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动能转换起步期“三期”叠加影响,全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依然艰巨,资源要素持续紧缺,重大项目落地达产见效缓慢,“双招双引”成效不够明显,安全环保存在薄弱环节,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疫情影响下的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实施,财政筹资渠道不断收紧,税源增长动力不足,而教育医疗、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矛盾持续累积。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会激发更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我省“十大重点任务”全面铺开,各种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加速集聚,全国的“普惠”机遇与自身的独特机遇将叠加形成山东发展的“黄金期”。全市围绕新时期任务目标,确定了“1499”战略体系。我区“十四五”蓝图已经绘就,生物医药、光电材料等10个特色产业园蓄势聚力,金融生态逐步恢复,高端化工、生物医药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投产达效,区委一届七次全会进一步深化完善了新时期垦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这些都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垦利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境界。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进出口总额量稳质升,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的任务目标。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抢抓“十四五”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之年的重大历史机遇,高标准编制完成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抓好规划落实推进。主动对接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科学编制完成全区国土空间规划,全面融入中心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体系。加快启动完成工业、农业、海洋等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做好与全区“十四五”规划的统筹衔接,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形成以民丰大道为发展轴,以城区和胜坨化工产业园为核心,西部镇街为右翼、东部镇街为左翼的“一轴一心两翼”整体布局。集聚资源要素,启动园区“二次开发”,打造垦利经济开发区、胜坨化工产业园“双核引领”,西郊现代服务区、现代渔业示范区“两翼联动”,园(区)中园、特色产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多点支撑”的“2+2+N”新型发展格局。

(二)加快项目建设,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坚持“项目强区”战略,以总投资396.3亿元的56个重点产业项目为抓手,深化项目储备、论证、推进、争取全链条运行机制创新,持续释放重点项目引领效应。落实项目攻坚专班机制,加快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高端化工集聚区和光学材料集聚区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化解重大项目土地、能耗、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加快推进艾蒙特特种环氧树脂等年度投资55亿元的27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强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推进,推动项目及早完工,继续跟进国家政策,持续做好后续项目申报争取。深入推进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和“百企技改”工程,加快推进总投资22.8亿元的25个技改项目建设。加强中介招商合作力度,研究制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落地一批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力争全区年内到位省外资金60亿元以上。实施黄河口英才计划,力争集聚“候鸟型”专家50人左右。

(三)深化改革攻坚,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推进事业单位优化调整,高效稳妥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探索胜坨化工产业园、垦利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园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加快国有资产优化整合,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推进旺豪化工等4家企业上市挂牌,年内新增“小升规”企业20家以上。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打造“垦定办好·利企便民”政务服务品牌。争创国家农村体制改革试验区,推广“点供用地”“集体经营土地入市”等试点改革。持续开展“政府解决企业难题直通车”等活动,严格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法依规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深化基础教育15年一体化发展改革,继续实行教师“区管校聘”模式。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完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深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以“一带一路”合作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力争实现进出口平稳增长。

(四)统筹城乡融合,搭建区域发展新格局。紧抓入选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机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筑牢乡村高质量发展基础。依托沿黄、沿海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持续提升永安、董集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争创省级示范片区。加快黄河口镇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等总投资15.1亿元的9个项目建设,实施4万亩高标准农田和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规划建设7处设施农业发展示范基地,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1万吨以上。加快推进中朗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等7个重点海洋项目,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做优黄河口农产品品牌,年内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6个以上。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厕升级管护和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深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打造“精致城市”“韧性城市”。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东南城区生态修复工程等总投资32.5亿元的28个城市功能提升项目,重点推进明珠国际、博冠城市商业广场、城投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实施城区主次干道绿化“镶边”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园林城市品质。扎实推进背街小巷整治、城区排水管网清淤、城区亮化、供热管理等工程,建设宜居宜业高品质城区。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城,一体推进水资源超载治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森林湿地长制,开展河湖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精心打造溢洪河、民丰湖等一批美丽示范河湖品牌。加快推进河道生态修复等总投资2.1亿元的17项水气土污染治理工程,空气优良率持续提高,河流水质稳定达标,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五)改善民生福祉,打造美丽幸福新垦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进总投资25.6亿元的9项23件民生实事工程。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妥做好退役军人安置服务和就业扶持,年内新增就业2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施第三实验小学扩建、中小学维修改造等教育工程,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职业中专新校建设,打造职业教育发展新样板。抓好区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和区精神卫生医院建设,加快推进盛世康养·东营胜利颐养中心二期项目建设,打造医养健康垦利品牌。健全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持续提高全区群众养老保险待遇和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扩大城乡低保保障面。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不断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垦利群众文化品牌。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安全稳定,打造平安垦利。统筹推进法治垦利、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争创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统筹做好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事业和工会发展,积极推进人口计生、疾病预防控制、民族宗教、扫黑除恶、防震减灾、基本农田保护、水环境保护、森林防火、广播电视、气象、体育、禁毒、消防、档案、史志、志愿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