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

社会治理新篇章精选(九篇)

社会治理新篇章

第1篇: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

一、把握好续志时空的范围问题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对地方志书的定义作出规定,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一定义至少圈定了志书的时限(历史与现状)、空间(本行政区域)、内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性质(资料性文献)四个方面问题。前志(指首轮志书)是统合古今,从事物的发端开始记述,记述本行政区域内的事物。续志的记述时限与空间范围如何把握,是续志编纂的首要问题。

1、把握续志时限的范围。续修志书是相对前志来说的,是前志的承接与延伸,其上限一般承接前志的下限。但是它并非都是统一规范的,有些续志是承接前志下限,有些是与前志交叉。续志的上限是与前志承接,还是与前志交叉呢?从续志编修实践看,存在三种情况:

(1)以前志下限的次年作为上限。续志内容承接前志,从前志下限的次年开始记述。对于某些特殊事物,为保持其完整性,可以适当上溯,有的上溯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的上溯至事物的发端。这些上溯的事物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妥当的处理,如把某些上溯的事物放入篇章的无题小序中,作为背景资料介绍。这种承接前志下限的方式,在续志中用得较多。它的好处是:成书快,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与前志的重复,把有限的篇幅用于记述20年来的事物。

(2)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上限。续志内容不承接前志,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记述。这种承接方式,在续志中也有一些。它的好处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改革开放的历程与取得的成绩,避免割裂事物的联系,方便读者查找利用。运用这种承接方式,需要采取一些办法尽量减少与前志的重复,少量重复是不可避免的。

(3)以行政区域变动的年度为上限。续志内容不承接前志,从行政区域变动的年度开始记述。如20世纪90年代撤县建市比较频繁,撤县建市的地区,市志与县志接不上,可以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建市之前的资料,作为背景资料载入,其他从建市之年开始记述。这种承接方式,在续志中用得较少,主要运用于区域有变动的地区。

至于续志的下限,《地方志工作条例》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只要求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各地续志的下限如何选定,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结合前志完成的年份和下限确定。如前志下限断至20世纪80年代,续志下限以2000年为好;前志下限断至20世纪90年代,续志下限宜选择2005年或2010年。

2、把握续志区域的范围。地方志书是记述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的事物,不越境而书。不越境而书,就是不超越规定的行政区域范围记述事物,这是前志编纂的一个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国内外、境内外的交流日益增多。出现一些外地区来境内打工或办企业的,对本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属于境内发生的事情,记述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还出现境内经济社会各方面向外渗透的情况,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境外、国外的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境内人员跨境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党政机关领导的跨境活动,如跨境参观考察、招商引资、经济合作等;二是企业人员的跨境活动,如跨境设立分支机构、原料采购、产品推销、投资创业等;三是居民个人的跨境活动,如跨境打工创业、举办展览、国外求学等。经济的外向度、人口的流动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续志记载跨境活动正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解决了把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地经济社会向外渗透的各方面记载入志的问题。这种记述没有违背地域原则,而是对地域的延伸,不能视为越境而书。

二、把握好续志内容的重点问题

续志是前志的延伸,没有必要过多重复前志的内容,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复载。对前志所记的一些基本情况、名胜古迹、名优产品和在本地的特色事物,可以复载;对一些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的事物,如自然环境、建置沿革、风俗、方言、、文物等,可以从略记述,不能完全舍弃;对一些发展过程介于两轮志书时限之间的事物,必须上溯;对一些前志下限之后发生的新事物,续志要作重点记述。与前志相比,续志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的记述。

1、把握改革开放内容的记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国企改革正式列入改革的重点。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由过去的突破旧体制转向建立一个新体制。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改革开放进入深化阶段,与之配套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进程可分为发动与起步(1978~1984年)、展开与发展(1984~1992年)、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1992~1997年)、攻坚决胜(1997~)四个阶段。改革是全方位的,是一场全面的、深层次的、动态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革命。改革开放的发动与起步阶段在前志已有记述,但不够系统和详细。因此,续志要重点记述改革开放,反映时代的变革特点,写出改革的原因、主要进程、主要方面、主要措施、主要成就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能详结果,略过程;也不能只写成绩,不写问题。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续志也要作重点记述,必要时可以附记一些改革开放的实施办法与专题调查。

记述的方式有三种:一是集中设置“改革开放”或“体制改革”篇章记述;二是分散在各篇章记述,但要在章、节标题上显示出来,如果不显示出来,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位置,改革开放的内容就难以记入;三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记述方式。

2、把握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记述。编修前志时,关于志书是否写精神文明、精神生活、意识形态之类,曾有过激烈的争论。有些人从重要性出发,主张写;有些人则认为有很多困难。不管怎么说,前志在这方面写得较少,但普遍反映了“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开端。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颁发后,一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运动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各地分别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文明办),中心任务是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同时还临时性协助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法制教育等。可见,精神文明建设在续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时代特征的标志。续志要作重点记述,包括各级党政机关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及其成果,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活动情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情况,典型的好人好事。

记述的方式有三种:一是集中设置精神文明建设篇章记述;二是把未归入专门篇章记述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分散到相关篇章记述;三是集中设置精神文明建设篇章记述,然后把难以归入专门篇章记述的内容分散到相关篇章记述。

3、把握社会问题内容的记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行各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由于许多改革措施都是在探索中前行的,以及受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工人下岗问题、干部腐败问题、农民负担问题、治安问题、流动人口问题、贫富差别问题、社会结构问题、婚姻家庭问题、老年人问题、妇女问题、青年问题、物价问题、住房问题等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加强,这些问题都得到有效的整治和好转。前志记述社会问题很少,即使有少量涉及,也是从部门工作的角度来写,如劳动部门安排了多少人就业,住房管理部门解决了多少人的住房等等,根本看不清问题的全貌。这些社会问题都是存在的历史事实,续志要加强这方面的记述。记述的社会问题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存史和使用价值的社会问题;二是已在媒体上公布,有公开定论,无特殊保密规定的社会问题。续志记述社会问题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重点记述那些在当地影响较大、具有地方特点、群众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及一些当地党委和政府解决得比较好、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

记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设置社会篇,集中记述一些社会问题,然后把不便于集中记述的问题放在相关篇章记述;另一种是全部分散到相关篇章记述。

三、把握好续志体例的创新问题

志书的体例包括体裁、结构、章法三个方面。前志一般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篇(编、卷)章节目结构,“横排竖写、述而不作”原则。续志要把握好体例的运用问题,不能完全沿用前志的体裁、结构、章法,需要在前志体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1、把握续志体裁的问题。在前志“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基础上,增加特载、专记两种类目。

(1)增加特载类目。特载是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年鉴为及时反映和保持重大事件的完整性,特别是为原文记述党委、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献,使用了特载体裁,将某些重大事件全过程以及党政主要领导的讲话等文献资料全文载入。年鉴设置特载类目,收录的内容有重要的会议报告、重要的专访文章和特稿、重要的文献和法规、重大的活动和事件,可突破凡例规定的时限范围。特载类目在前志中尚未出现,续志有必要借鉴年鉴做法,增设这一类目,纳入一些需要完整记述的涉及全局的重要文献或重大事件。这些重要文献和重大事件弥足珍贵,传世价值高,垂鉴后世作用大,如果纳入篇章或收入附录,显得分量不够,有时因篇幅所限难以处理,以特载的形式收入,并置于志首,不仅丰富志书体裁,而且给重要文献、重大事件以显著位置,鲜明地体现时代特色与地方特点。

(2)增加专记类目。专记也称专题记述,是对志书篇章中因难以归类而没有记述,或因受志书体裁和篇幅限制而未能充分记述的事物、事件作专门记载。专记类目由专题资料、专题文章或专题调查构成。志书设置专记类目,可以起到详述典型、拾遗补缺、增强可读性的作用。专记被视为志书的一种体裁或一个门类,始见于前志,但运用很少。续志记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以来的事物,期间出现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和新生事物,如再就业问题、综合治理问题等,用专题记述更能反映事物的全貌。所以对独立性较强、所占篇幅太大、篇章不便完整记述的事物,续志应该设置专记类目记述。专记的写法与概述(总述)、综述相反,不是综合与概括记述。其特点:首先是“专”,一事一题,题外不书;其次是“全”,有始有终,因果分明;再次是“细”,表明关键,突出重点。记述要素有事由、政策、组织协调、运作、转化、结果、社会反响。专记的选题要严、挖掘要深。结构比较灵活,宜纵则纵,宜横则横,纵横结合,适合于分析、综合,较易写出发展过程。专记不能写成论文,不能用空话、废话、套话,要有较多的信息量和较高的信息密度。

专记类目的设置方式有三种:一是集中设置,把多篇专记集中在一起,放在志首或志末附录中的某个位置。集中设置的专题,数量比较少,内容比较复杂,篇幅比较大。二是分散设置,按照事物内容相联系的原则,把多篇专记分别附记于相关章节。分散设置的专题,数量比较多,内容比较简单,篇幅比较小。三是集中与分散的结合式,既集中设置类目记述,又在相关章节附记。

2、把握续志结构的问题。在大体承接前志篇(编、卷)章节目结构的基础上,采取升格、归并、创设等方式,调整篇目。

(1)升格篇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事物不断发展壮大,在当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这些事物,前志已有记述的,但又过于简单,续志要充实内容,从章、节、目等较低层次提升到篇、章、节等较高层次记述。如旅游业、茶业、陶瓷业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续志应提高其规格,升格为篇章,从而更加突出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

(2)归并篇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事物变化不大或变化缓慢。对这些事物,前志已有详细记述的,续志要撤销其篇、章、节的设置,浓缩简略,降格并入相关篇章,作综合性记述。如一些变化不大的建置沿革、民情风俗、宗教、方言等内容,在前志中已设篇章作过系统记述,续志应对其内容进行删削,将其基本概貌和有变化的新内容并入相关篇章记述。

(3)创设篇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不断涌现出一些蓬勃发展的新事物。对这些事物,前志没有记述的,续志要设立新的篇、章、节作系统记述。如证劵业、信息业、房地产业、个私经济、民办学校、民办诊所等,续志可以设立与其地位相应的篇、章、节记述。其中:有类可归的,仍应归类,如证劵业归入金融、民办学校归入教育、民办诊所归入卫生医疗;无类可归的,可设立新的篇章,如设立改革开放篇章、房地产业篇章。

3、把握续志章法的问题。在坚持前志“横排竖写、述而不作”原则的基础上,运用“以事系人、述而精作”写法。

第2篇: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

首先是创新的研究思路。洋洋五千言的《老子》共有81章,大致是用语录体的韵句形式阐发思想的。历来的思想研究都在于挖掘其特定语句的思想内涵,揭示相关思想间的内在关系,使人们观瞻到《老子》思想的无比精深和异常博大。《九观》一书吸取了这一特点,同时进一步提炼各章的中心要旨,概括《老子》全书的所及论域,把81章按九九划一法归纳为宇宙论的恒道观,伦理论的玄德观,认识论的真知观,社会论的察世观,行为论的无为观,生命论的贵身观,以及政治论的安民观、用兵观和治国观。这样的归纳,第一次给人们展现了《老子》内含的完整思想体系。论著的“九观”之意也正源起于此。不仅如此,作者还进一步揭示了以恒道、玄德为总纲的“九观”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借用中国传统的文章法则表述说:“恒道、玄德是起篇,真知、察世是承篇,无为、贵身是转篇,安民、用兵、治国则是合篇。”按照这样的划分和认识,《老子》五千言成了一个具有严密层次结构的思想体系。这一研究思路无疑是《老子》思想探索上的重大创新,它使人们对《老子》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完整观感,也为后来的研究开拓了一片巨大的空间。

其二是宽广的文化视野。《九观》将玄德视为恒道在社会领域中人格道德的最高范畴,并将道家的玄德观与易家的易德观、儒家的仁德观视作中华民族深厚道德观中相互鼎立的三足,在深刻分析和三相比较中揭示道家玄德观的深邃与浑厚,使人们对《老子》思想的德性特质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作者又翔实地分析了老子《道德经》对于《易经》的文化承继,认为九观思想与易经有着密切的承传关系,明确指出:《易经》中的乾卦、坤卦、蒙卦、观卦、无妄卦、颐卦、泰卦、师卦、临卦,分别是老子九观的思想源头;而九观思想又分别被庄子、列子、曷鸟冠子等后代思想家不同的篇章所发挥。《九观》的作者是把《老子》放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广大的历史背景中,经过横纵比较,发现和揭示九观思想的来龙去脉,执著的求真探索与宽广的文化视野互相支持,相得益彰。

其三是精到的探索方法。《老子》一书版本杂多,各种版本差异不小,许多地方的断句和人们对其中字、词的理解一直分歧较大,《九观》的作者精心选定了理论背景深广的五个版本,相互参阅而择优,使全书的立论更为踏实。对某些关键字、词,如“无”、“道”、“民”、“生”、“为”等,运用了电脑统计法,计算出其出现的章数和总次数,以求得出一个更为准确、全面的把握。这样的统计,既能看出各个概念范畴在全书中的被看重程度,又有助于对某些分析观点的断定。如在探究“无为”之意时,《九观》指出:“无为”一词在《道德经》中累计出现于7章共9次,而“为”字则累计出现于47章共105次,“为”在字数上远比“无为”多,由此可见老子对“为”的重视远超过“无为”。《九观》因而借鉴了罗尚贤先生的观点,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无违”,其实质是“无妄为”,与《易经》的“无妄”卦有内在的承传关系。这一认识一改人们关于老子哲学消极无为论的判断,在老子思想研究领域应属独竖之帜。另外,由于历史记载的缺乏,人们对老子其人的真实面目也一直捉摸不清,甚至认为他是子虚乌有的人物。《九观》的作者则另辟蹊径,根据《老子》书中的自我表白、所思所虑、所忧所爱,去勾勒描摹,合成了一幅生动鲜活的老子自画像,使人们更清晰地看到老子的真实面貌,这些都开辟了以精到的方法探索独到结论的实例。

其四是新颖的撰述结构。为了把老子其人及其思想理论完整地展现出来,并为人们容易接受,《九观》一书采取了异于寻常的表述方法,除首篇着力介绍老子的圣人风采,后篇挖掘老子的美学思想外,在作为全书重心的第二篇中分九章逐一论述了老子的“九观”,篇目清晰,思想鲜明;而在各章的每“观”论述中,一律分为上、中、下三节,上节对所论之“观”作全面系统的介绍,中节对相关原文作详尽的注释翻译,下节则以问题作答的形式表达一些重要的观点。这些问题看似孤立,实则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如对真知观的六个问题,就牵扯到真知的内容、标准,获得真知的方法和途径等认识论的系列论点。而每章的三节看似相分,实则相合,分别是从论点、论据和答疑三个不同角度,相互映证,加强对“观”的论述,使人们既有对原文的深透理解,又有对各“观”主旨的全面把握,更有对相关疑难问题的明辨。整个九章系统地论述了《老子》九观的全部内容,使人们对全书的论旨一览尽观,了然于胸。《九观》的这种构架和体系并不刻意追求前后各篇的分量与形式对应,而是以机动、灵活的方式追求内容的表达,一改齐整严肃的书卷之气,可能更易于为读者所接受。另外,作者还将艰涩的《老子》原文按其大意,改写为章章对应的《老子诗韵》附于书后,如将第66章原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改为“滚滚长江海茫茫,能为千溪万谷王。善处小河谷下游,故而能成百谷王。”这种包含作者理解的简易韵文安排,既在原作的理论结构之外,又在作者对《老子》的普及推广计划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作者一心为普通读者计的良好心意。

第3篇: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

一、出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意义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是全面系统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又是认识和理解“中国之治”的“思想之门”,更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的最新教材。

(一)是持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最鲜明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标志是创立和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回答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来、明天的中国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发展规律、建设路径和重大任务,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纲领、旗帜、灵魂。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正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

(二)是持续推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党的以来,党中央对治国理政重要论述作了重大集成,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确立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写入党章和宪法。第三卷以报告开篇,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全书19个专题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化和具体展开,形成了纲举目张、系统完备、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始终强调的根本原则。在第三卷中,进一步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坚决防止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充分彰显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为“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保证。

(三)是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党的报告为统领,以“八个明确四个坚持”为布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的逻辑展开,集中展现了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篇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该书把“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作为首个专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等,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回答,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

二、《治国理政》第三卷都有哪些内容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书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为开篇之作。分为19个专题,该书收入了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

19个专题分别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在这19个专题中,每个专题收录的文章平均在5篇左右,其中第十七个专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第十九个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收录的篇目最多,均为9篇。

全书收入图片41幅。第一幅图片,是国庆大典时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受阅部队的照片。第二幅至二十五幅图片,均为出席国内重要会议、活动、考察调研、会见接见等的照片。第二十六幅至四十一幅图片,均为出席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

三、作为党员干部,如何学好《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理论引领实践的根本途径。认真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须以“以学促干”的自觉,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凝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真正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

(一)坚定立场学。要以《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渠道,全面系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感悟其中所蕴含的坚定不移的政治担当、真挚饱满的政治忠诚、强烈切实的政治担当、赤诚丰厚的为民情怀,不断增加自身的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持续推动学习效能向自觉拥戴核心、忠诚于党、维护大局、爱民为国转化,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形成坚实丰厚的政治自觉。

(二)明确目标学。要以《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依托,保持饱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深入思考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追本溯源、融会贯通为决心,以深钻广研、思想共鸣为方法,联系不孤立、系统不零散、全面不片面地开展学习,进行深刻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自我净化,不断锻造主观世界、持续提升政治能力,形成真挚敏锐的思想自觉。

第4篇: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

一、什么是纪律处分的“后半篇”文章

纪律处分是一种笼统的叫法,规范的应该称为党纪政务处分。所谓纪律处分的“后半篇”文章,通俗的说,就是纪检部门对干部违规违纪事实查清后,根据有关规定,形成组织处理或党纪政务处分意见后,如何确保这个纪律处理处分意见落地和生效的具体实践。

监督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首要职责和第一位职责,开展监督工作,发现问题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是第二步,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好监督成果是第三步。笔者认为做好处理处分的“后半篇”文章大体指的是第二步和第三步。这里“前后”两个篇章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前者是发现问题,预防提醒,是基础,后者是处理问题,完善机制,是保障。

如何让违规违纪的干部在接受纪律处分的同时,又能体会组织挽救的良苦用心?如何做到查办一个警醒一片,让其他的干部引以为戒?如何做到以案促改,以问题倒逼责任,扎牢制度篱笆,完善风险防范机制?这些问题都是纪检工作在基层实践中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做好“后半篇”文章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实施至2019年7月底,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0.23万起,总计给予25.41万人党纪政务处分,其中省部级干部29人,厅局级干部2732人,县处级干部22406人,乡科级及以下干部228945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4万人。这一组数据,充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只会越来越严的主基调,也说明了监督执纪问责发挥了强大的震慑作用。然而,纪检工作的终点并不是处理处分了多少干部,而是要在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严的主基调中,体现我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针。因此,重视纪律处分的“后半篇文章”已成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鲜明特色,体现在监督执纪问责的方方面面。

二、为什么要做好纪律处分的“后半篇”文章

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问责和党员干部的纪律处理处分,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表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需要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党的宗旨和执政使命,高度认同党的目标、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治国方略。党员干部受处分后,如果对其放任不管,其思想问题长期不解决,长此以往必定会给党的团结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重视和做好纪律处分的“后半篇”文章,是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责任,是实现宽严相济、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的内在要求。

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党对基层党组织职能准确清晰的定位。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监督与管理,借鉴党在历史上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教训,让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才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最大的关心和爱护。

这是科学方法论的实践要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是一以贯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强调了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和务求实效的价值导向。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就要学习运用这一科学方法,做到工作前后一致、有始有终,实现监督工作的良性有效闭环。我们不仅要做好“前半篇”文章,更要把 “后半篇”文章做细、做实、做到位,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当下问题的解决,更有助于为被查对象开拓思路、举一反三、改进提升,以问题整改倒逼自我革新、完善制度机制,促进工作整体提质增效,形成以查促改、以改提优的良性工作循环。

所以,做好纪律处分“后半篇”文章,这是一个在指引方向上有要求、理论上有支撑、实践上有需要的现实课题。

三、当前基层部门在落实“后半篇”文章中存在的不足

(一)在纪律处分的执行上“打折扣”

少数基层单位对有关党纪党规不熟悉,在纪律处理处分决定的执行上缺乏严肃性,出现了程序不规范、记录不严谨、资料不齐全等问题;有的甚至为了顾及受处分干部颜面,出现了轻执行、缓执行、“风声大雨点小”、变通形式代替宣布跟进等情况。

(二)在受处分干部的日常管理上“乏力缺位”

有的基层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不到位,认为问题已查清,对受到处理处分的干部往往“一查了之”、“一处了之”,对这类干部缺乏日常的关心、教育和管理,导致个别受处分干部出现问题认识不深刻、思想负担过重、工作消极怠慢、管理松懈等问题,有的甚至容易成为新的“信访隐患”。

(三)警示教育的震慑力和教化力“差强人意”

有的基层单位对警示教育学习流于形式,满足于完成教育任务,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少数干部用“看戏”的心态来学习,没有把自身摆进去,把问题摆进去;有的单位顾忌同事情面,对“身边典型案例”的学习、剖析“点到为止”,未触及“痛点”,使警示教育的教化力和威慑力未有效发挥。

(四)以案促改工作的实际效果“流于表面”

有的基层单位在案件查办之后就“悄然无声”,对后续的以案促改工作重视不够,大多停留在开会、表态上,“走了过场、却不走心”;有的为了缩小影响,对案例剖析针对性不强,有的整改措施是“千人一面”,和案件关联不大;有的整改工作是“纸上谈兵”的书面整改,具体性和操作性的措施不多,效果不明显。

四、做好纪律处分“后半篇”文章的对策和建议

(一)将纪律处分执行到底,彰显纪法刚性

纪律处分决定的执行是执纪审查的“最后一公里”,是做好“后半篇文章”的首要环节。处理处分决定执行工作,应实行党委统一领导,纪检、机关党委、人事等部门各司其职、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党章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条对党的纪律处分的程序和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的一般程序,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如果涉及的问题比较重要或复杂,或给党员以开除党籍的处分等特殊程序,应区别情况,报县级或县级以上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批准。实践中,对企业、农村、机关、社区等党的基层组织中的普通党员给予纪律处分,履行一般程序的比较常见。实施党的纪律处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严肃工作,这些规定规范了党的纪律处分的操作程序,为党的纪律处分准确合理实施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实践中,要坚决按要求执行到位,防止出现处分决定“打白条”、“搞变通”等问题,确保党的纪律“带电长牙”。

(二)突出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发挥教化作用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警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要起到震慑、警醒、启示、教化等作用,就要综合考虑、研究警示教育的内容、形式、对象、策略以及时效等方面,使处分决定从文件走向现实,由“一张纸”变成人生“一堂课”。可结合运用 “三会一书两公开”、“场景教育”、“庭审教育”、廉政约谈等警示教育新模式,聚焦重点人员、关键领域,结合工作实际,要找准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做到以案明纪、以案明规、以案明鉴;要抓好身边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做到“身边人谈身边案”,用“身边事”教育警示“身边人”,让受教育者产生代入感,自觉把自身摆进去反思,起到“查处一人、警示一批、教育一方”的效果。要实现警示教育常态化,避免出现“好了伤疤忘了疼”,拒腐防变非一日之功,警钟长鸣才能时常提醒党员干部绷紧纪律的弦。

(三)落实以案促改完善机制,凸显治本功效

在案件查办后,深入剖析案发原因,研究案发规律,督促被查对象做好整改提升和建章立制,是落实以案促改工作,做好“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举措。查办案件既要查清案件本身的问题,又要查明涉及的各类责任缺位问题,还要查找责任单位在问题发生领域存在的制度障碍、机制梗阻等问题。通过下发监督检查建议书、责令整改通知等方式,督促被查单位落实问题整改,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治理机制,补齐工作机制方面的短板,真正发挥案件治本作用。要注重体现以案促改工作的政治性、严肃性和延续性,可制定问题清单,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建立跟踪督办台账等,推动相关单位建章立制常态化,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的问题。实践中,一些地方探索纪检监察建议书“一书三送”机制,即分别送发案单位,送当地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党组织加强整改、建章立制。同时加强日常监督和整改评估,督促落实整改主体责任。适时开展整改“回头看”,推动老问题、新问题一并解决,把“后半篇文章”做深做实做到位。

第5篇: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

关键词:文化知识 基础英语课 基础英语教学

1 基础英语教学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重要性

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了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大纲明确指出,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基础英语(即综合英语)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基础知识不仅仅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还应包括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了解。广大一线教师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文化因素的渗透。基础英语的后修课程高级英语教师反映,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语言的学习。根据几年的基础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文化知识的渗透应从基础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开始。

基础英语课在一、二年级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一、二年级基础英语课每周6学时,周学时占基础阶段英语课46%。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基础英语教学在整个基础阶段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对学生基础英语学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学习意识非常强烈,迫切希望了解他们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文化因素渗透的越多,学生对所学课文的了解就越深刻。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来,并且将它的含义系统地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后来,美国一些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修正了泰勒的定义,补充为“实物”的文化现象,把泰勒的定义修正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林纪诚,2002)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外学者纷纷对其进行阐释。Claire Kramsch (1993:1) 在关于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中指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排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不注意,它就会使他们心神不宁,使他们在交际技能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

外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讲的文化知识既包括讲英语国家的同一时代的文化,也包括不同时代的文化。

3 如何将文化因素导入基础英语的教学中

全国许多高校的基础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李观仪教授编写的《新编英语教程》。《新编英语教程》是一套综合性训练的英语教材,是供外语学院和其他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基础阶段使用的教材,该教材侧重于听、说、读、写四项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附有一定的翻译练习,再加上配套的练习册,突出了基础训练的比例。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揉综合性与灵活性于一体,既便于学生的学习训练、又便于教师的教学指导(郭文海,2003,9)。笔者根据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以《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四册为例来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将文化因素导入基础英语教学中。

3.1 政治历史参照

政治文化因各国而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背景。我们以《新编英语教程》(以下称教程)第三册的第五单元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Chunnel为例来说明政治文化对我们理解文章的重要性。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写英吉利海峡在开通前英法两国人民对其的态度;第二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当时工程的进展。如果学生对两国关系的背景不了解的话,很难理解英法两国居民对英吉利海底隧道开凿的抵触情绪。对相当简单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历史背景,学生很难理解。一位退休公务员说,“I’d rather England become the 51st state of the U. S. A, than get tied up to there.”为什么讲话人宁愿让英格兰成为美国第五十一个州,而不愿与法国连接起来。一个法国农民说,“I went to English once. Never again. All they eat is ketchup.”我去过英国一次,再也不去了。他们吃的都是番茄酱。如果我们对英法两国的历史关系作一概要的了解,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两国人民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国成为威廉一世,之后,法国文化与礼仪在英国贵族中占统治地位。1154年,亨利二世夺回英国王位。1337年,英国的爱德华三世夺取了法国王位,导致了百年战争的爆发,百年战争时断时续,一直打到1453年。两国的战争在14、15世纪继续进行。1689-1815年英法之间为争夺在北美大陆的控制权不断产生矛盾,英法两国的矛盾一直持续到1818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这也是英法长期争斗的结束。了解政治文化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至关重要,倘若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整篇文章无法下手。

3.2 文学作品欣赏

《教程》部分所选材料来自英美著名作家的作品。如第四册的第九单元The Pearl 选自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同名小说。节选的文章是渔民基诺在去镇上卖珍珠之前的场景。如果学生对这部小说了解甚少的话,学起来会有些难度。斯坦贝克的语言非常优美,并且擅长使用修辞等手段来达到感染读者的效果。在讲这篇文章之前,教师不必从本文入手开始讲解,不妨可以从这部小说开始讲起:首先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写作基调、主题以及它所反映的人们对梦想的追求。当学生对这部小说有了总体的了解之后,我们再进行课文的学习。此时会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当快,几乎和教师同步进行。在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学生们很容易回答上来。最明显的是,学完课文作Role-play时,学生们都将老师在课堂上分析小说的一些情节纳入他们自己的对话中,而这些情节是课本里所没有的。这种方法将使教师知道学生真正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主题,以及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3.3 人文宗教求证

宗教在英美国家文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85%的美国人是基督教徒。因此,许多作家把宗教话题纳入他们的写作视野,以及借助宗教来表达主题思想。《教程》第四册第三单元的Salvation,选自兰斯顿·休斯的自传体小说。在这篇自传体的文章中,作者力图让我们了解孩子怎样对待宗教以及为什么孩子有时会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上撒谎。整篇文章语言点并不多,但充满宗教色彩的词汇让学生们难以了解。倘若老师在上课时面面俱到地讲解课文语言点,而忽略了宗教本身,学完之后学生们会觉得这篇文章索然无味。笔者在讲解这篇文章时,首先从作者入手开始讨论。兰斯顿·休斯是美国现代优秀黑人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休斯以极大的同情描写美国黑人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抨击白人统治者的种族歧视政策,启发黑人群众的觉悟和自豪感。有了这个背景知识,我们对本文的主题有了大体的认识。文章的主人公并不认为上帝最终会拯救他,能够拯救他的只能是他自己。文中出现的sin, pray, lamb, sermon, soul , hell等词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但学生对这些词并不是真正了解的,了解基督教的历史和现状等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能够正确掌握这些词汇使用的语境。

3.4 地理知识的认识

《教程》第三册第三单元的Three Sundays in a week说明地理知识的了解对学习文章的重要性。这篇文章选自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短篇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爱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他的小说情节巧妙别致,推理严密,文笔考究。但节选的文章是利用了一个地理常识编撰了一个饶有兴趣的故事。在讲本篇课文之前,笔者借助地图和学生一起分析时区和日界线。对几个专业术语像格林威治平均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讲解之后,学生懂得了这样一个基本常识,即:每当穿越日界线时,向西则日期向前进一天(即失去一天),向东则日期向后退一天(即多出一天)。换句话说,如果向东旅行,假如到达日界线时是星期一,那么穿过日界线后,就又是星期天了。本文的鲁格杰恩大叔提出,除非一个星期有三个星期天,否则不同意罗伯特与凯特结婚。为了挫败鲁格杰恩大叔的反对,罗伯特与凯特请了两个刚刚环游世界归来的水手朋友,一个自西向东旅行,多出了一天,一个自动向西旅行,失去了一天,在他们的帮助下,想出了一个妙计,骗了鲁格杰恩大叔相信三个星期天确实集中到了一个星期里。讲解完这个问题,当我们再去阅读这篇文章时,学生们轻松掌握了这几个年轻人利用了妙计,让鲁格杰恩大叔上了圈套。

本文只是分析了几种可以利用文化知识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但这不仅仅是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学生就完成了,还需要我们教师对后期学生如何利用所学过的文化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以及学习效果怎样都需要做一定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平行班的不同教学情况得出一个结论,或者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文化渗透前后,以及学生自己的感受等等来考查一下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Claire Kramsch. Culture and Language.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第6篇: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

关键词:明代 诗经学 《采薇》

清代以来,关于明际《诗经》学研究的著作只是寥寥,在具有通论性质的《诗经》研究著作中,对明代《诗经》研究状况的论述也只占了很小的篇幅,结论往往言其空疏,与汉唐宋人相较皆有不足[1]。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有明一代的论《诗》著作在数量上超过前代,七百四十余种著作中,目前尚存二百二十余种[2]。他们作为经学的一部分,反映着明代主要文化思潮的变化,刻画出明代《诗经》研究的脉络。

此次所涉及的文献,依托于国家社科项目《中日朝诗经百家汇注》,从尚存的二百二十余种著作中,又选出明代各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共五十一种,以反映不同时期《诗经》研究的倾向。每部著作先读其序言,再读后世目录学著作中相关提要,最后落脚到《采薇》文本的具体内容。但是,因资料搜集有限,笔者只能就表面现象进行总结概括,但亦希望管中窥豹,见出明代《诗经》学的衍进方向,并于《采薇》篇有所发现。

一、明代前期

明太祖朱元璋起自布衣,结束元末的乱世,建立起统一的汉族王朝,以前朝为鉴,以强硬的手段加强中央集权。作为统治者本身的朱元璋,对理学有浓厚的兴趣,“勤于学问”,虽出身游丐,然屡与儒者问学,“能为散文”,“亲风雅”,“熟于史事”,“留意经学”[3]。他一方面用政治手段对意识形态进行控制,加强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兴办学校,规定学校的教育内容,和科举试题的选择范围;一方面又因其本身多疑的性格,重典治国,大兴文字之祸,《廿二史记》言朱元璋“往往以文字疑误杀人”,“明初文人多仕”条下云:“明初文人多有不欲仕者……文人学士,一授官职,罕有善终者。”这就造成了明初保守拘谨的文化环境。

从思想史自身发展进程的角度来看,明代早期对程朱理学的奉行自有其法理依据。葛兆光在其《中国思想史》中谈到这是“沿着惯性在这一取向上前进”的选择,有着“民族”与“文明”的双重支持[4]。

从上述来看,对程朱理学的奉行奠定了明早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基调。对《诗经》的研究,自然而然围绕着朱熹的《诗集传》,以下通过具体论著加以说明。

梁寅是明初由元入明的学者,颇通经义,时人称之“梁五经”,其作《诗演义》成书于洪武十六年,其自序曰:“今之读者宜一遵程、朱,难复互异,故曰义理之必正也。古人之歌诗如今之歌曲,或颂或规,唯取大意,诗之事实,多所未究……故余之所论者为幼学虑。”由是可知其作主旨在阐发朱子《诗集传》所言之义理,且言辞务必浅切通俗,易为幼学所知。对《采薇》篇,梁寅于训诂方面不出《朱传》,义理疏解偏重于为上者与为下者之间的伦理道德。这种对经典作理学化诠释的学术风气,其影响程度虽有变化,但一直贯穿了整个宋明时期[5]。

明早期还有一部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胡广等人奉敕修编的《诗传大全》,台阁气颇重。从思想上来说,在当时拘谨的文化环境下并无甚新意,羽翼《朱传》,甚至还有抄袭之嫌,但确是反映了宋元以来汇集诸说的学术潮流。当然,此书之编纂,可能还受到统一王朝之初多有学术总结风气的影响。

梁寅的《诗演义》与胡广等人修编的《诗传大全》代表了明早期程朱理学笼罩下《诗经》研究的两种方向。

二、明中期

明中期的政治局面直到弘治时期都相对稳定,还出现了“弘治中兴”的局面,直到正德时期,两次藩王之乱,刘瑾乱政,切武宗荒淫,不理朝政,导致“战则无兵,守则无食,民生穷苦,府库空虚,风俗倾颓,纪纲废弛,赏不当功,罚不当罪,法令不行”的局面[6]。当统治阶层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不再那么严酷之后(明祖晚岁去严刑),思想领域对程朱理学独尊的不满开始体现,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变革。从这一时期的《诗经》论著来看,一是对《毛诗》的回归,二是阳明心学影响下的立异解读。

明中期的《诗经》著作,不再是独尊程朱之学,而是出现了回归汉学的趋势,重新依据《毛诗》的疏解,表现在对《小序》的依从,并对程朱诗学表现出或温和或激烈的犯规态度。如正德间吕沟摹睹诗说序》,《四库提要》曰:“是书以《小序》为主。”袁仁《毛诗或问》,《四库提要》亦评其为:“是编大旨主于伸《小序》,抑《集传》。”他们对《采薇》篇的解说,不出《毛传》,对诗旨的论说不约而同的强调了“先王之德”。《说序》言:“此先王所以达人情”[7],《或问》则曰:“知国所以兴。[8]”这样的有意强调,或许并不仅仅是在思想上反抗程朱之学的禁锢,而是将他们对现实政治的忧虑与失望,融入了经书的注解,通过对先王理想政治的追述,寻求解决的方法。

基本上同一时期兴起的阳明心学,无疑是这一时期甚至之后长时间内最有影响力的变革。在其影响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阳明弟子季本所作《诗说解颐》,《四库总目》:“大抵多出新意,不肯剽袭前人而徵引该洽,亦颇足自申其说。”季本既不尊程朱,也不为《毛传》摇旗呐喊,而是独出新解。刘毓庆先生在《历代诗经著述考(明代)》一书《诗说解颐》条下有按语:“其说《诗》不袭旧说,每多新见,颇得阳明以心解经心传,然少阳明师心自用之弊。[9]”很是确切。其言《采薇》篇,首次明确指出《采薇》为宣王诗,今天看来是极有见地的[10]。

三、晚明

从正德开始的政治动荡,到晚明也并未好转,反而愈演愈烈。嘉靖继位之初,虽有治乱之心,却未能持续多久,晚明时期的皇帝有一多半笃信道教,无心治国。在位最长的万历帝,竟有十数年不朝的局面。统治阶层对意识层面的控制进一步弱化,学者们对《诗经》的解读也更为丰富。

明中期变革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消褪,一方面,仍不断有尊《毛诗》、弃《朱传》或者折衷二者的论著出现,如郝敬《毛诗原解》,曹学纭妒经剖疑》,陈祖绶《诗经副墨》等。在此基础上,训诂考据之学再次被重视起来,冯复京《六家诗名物疏》,朱谋?《诗故》,李资乾《诗经传说》,徐天赠《诗经正义》,何楷《毛诗世本古义》等,皆是此类著作。特别是何楷《毛诗世本古义》一书,《四库提要》曰:“然楷学问博通,引援赅洽,凡名物训诂,一一考证详明,典据精确,实非宋以来诸儒所可及。”具体到《采薇》,何楷将之附会于周公季历之诗,虽不可取,但其后对具体字句的训释颇精,譬如解“象弭鱼服”,曰:“服,盛矢器……本作。”[11]多为后来学者所接受。

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变化,应该是士人对《诗经》的认识,发生了由经学向文学的转变。刘毓庆先生《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一书已经作了详尽的分析与说明,下面只能书写一些更为具体和直观的感受。

《诗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经”的面目出现,严肃庄重,有难以动摇的崇高地位,但在中晚明士人的眼中,围绕在《诗经》周围经学的光芒,似乎不再那么耀眼,《诗经》作为“诗歌”的一面被凸现出来。徐光启《毛诗六帖讲意》,唐国士为之作序,批评之前的《诗经》论著说:“仅袭纸上陈言,互相影附,沉疴日久,将千古风人性灵都不及探索。[12]”言下之意,既是说徐光启此书是以“性灵”解诗。其对《采薇》篇的解说,特别是对卒章的解说,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文学品评的倾向,曰:“君劳其臣,曰莫知我哀,其知之也不亦深乎。味此一言,真足使人肝脑涂中原,膏血润野草而不悔也。”以情动人,感慨尤深。又评章法“神妙”,更是品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历代诗经著述考》词条下刘毓庆先生按语说其《诗》学在晚明的影响甚巨。徐光启之后,有沈守正《诗经说通》“纯以公安,竟陵之诗派Z入经意。”而黄道周《诗经琅轩》虽是总结性质的著作,但所用《诗经》本子为钟惺评本。万时华《诗经偶笺》“以竟陵门径说诗,善体诗人之情”,解《采薇》卒章“莫知我哀”句甚通达。贺贻孙《诗|》“其所以入,乃在钟惺《诗评》”。万时华《诗经偶笺》自序:“今之君子知诗之为经,不知诗之为诗,一蔽也。[13]”颇为确切的道出当时士人对《诗经》的重新定位。刘毓庆先生提到《诗经》文学式解读“是在明中后期整个社会文化由高雅走向世俗的背景下”进行的,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也提到明开国之初就表现出的经典的通俗化倾向。明中期黄佐的《诗经通解》在释《采薇》篇时,已有大篇幅关于“本其情”“私情”“公义”等近于文学品评的分析,虽然作者的关注点更侧重于对理想君臣伦理关系的肯定,但可以体现出《诗经》文学式的解读在明中期既已有迹可循。

此次关于《采薇》篇的明代《诗经》文献整理,建立在对五十余篇文献及其相关资料阅读的基础之上,只是依据《采薇》篇的具体情况,给前辈学者已作出的研究结论提供新的佐证,在文献整理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抓住其中的重点,期望有助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此外,更深切的体会到,不论做哪一时期的文学研究需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包括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等,如此,才能更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贯穿于文学研究的始终。

注释:

[1]比较系统的关于明代《诗经》的研究著作,只看到收录于林庆彰先生《明代经学研究论集》的数篇论文,杨晋龙先生《明代诗经学研究》,刘毓庆先生的《从经学到文学》。

[2]刘毓庆,贾培俊:《历代诗经著述考》(明代),中华书局,2008年6月版。

[3][清]赵翼,王树民校证:《廿二史记校证》(下册),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第738页。

[4]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289页。

[5]姜光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卷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第五十七至五十八章。

[6]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七章第四节。

[7][明]吕梗骸躲野先生毛诗说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6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65页。

[8][明]袁仁:《毛诗或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6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15页。

[9]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明代),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6月版,第64页。

[10][明]季本:《诗说解颐》(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73页。

[11][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00页。

[12][明]徐光启:《新刻徐玄扈先生纂辑毛诗六帖讲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6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39页。

[13][明]万时华:《诗经偶笺》(续修四库全书第6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页。

参考文献:

[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实录・附校勘记明・太宗实录[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第7篇: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

一、法学论文数据库概况 (一)综合性学术论文数据库 1 CNKI工程 CNKI工程即“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的简称。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确定为“部级重点新产品重中之重”项目。CNKI工程于1995年正式立项,由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承担该工程的实施。主要从事中国期刊、报纸、博硕士论文、重要会议文件等论文的部级大规模全文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面向全社会服务。CNKI包含的数据库有: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CNKI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早的产品,分光盘版、网络版两种形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毫不夸张地说,无论从公司的背景、实力,还是从所搜集的资源的规模、范围以及数据库的规范性、科学性的角度看,中国期刊网是国内众多法学论文电子出版物中的“国家队”、“航空母舰”, 被誉为“部级重点新产品重中之重项目”, 是中国最权威的、同时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期刊的唯一全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收录了自1994年以来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5300种,累积全文文献800万篇,题录1500余万条,分为理工、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等九大专辑,126个专题数据库,网上数据每日更新。 (2)《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了自2000年6月以来中央级及地方级以上重要报纸500多种,每年精选 80 万篇文献,累计文献量220多万篇,包括政治、军事、法律、经济等六大专辑,36个专题数据库。网上数据每日更新,光盘每月更新。 (3)《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在后面介绍) (4)《中国重要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是国内唯一的学术会议文献全文数据库,收录自1998年起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机构等单位的会议论文集。现已收录1000本论文集、近10万篇论文及相关资料,每年增加1500本论文集、约10万篇论文及相关资料。 内容覆盖理工、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等各方面,已经上网文章60000篇,2009年9月份累计文献量可达10万篇。网上数据每日更新,光盘数据每季度更新。 2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光盘形式)[12] 该数据库是《复印报刊资料》的电子版,由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与北京博利群电子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制作。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65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搜集、整理、存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信息资料的学术机构。其包含的有关法学内容的综合性或专题性数据库主要有以下四种: (1)《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精选全国公开出版的3500余种报刊上发表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论文全文,该光盘收录自95年至今100多个专题全文复印资料,分为五大类,法律与马列、政治、哲学、社科总论分为一类。法律类又细分为法理学和法史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劳动法学、刑事法学、诉讼法学和司法制度以及国际法学等七个部分。2009年,《复印报刊资料 》全部102个专题转载的全文总量为21847篇,涉及的报刊数量为3292种,其中全文转载的报刊数量为2588种。其中,法律类7个专题转载的全文总量为1003篇,涉及报刊数量为1235种,其中全文转载的报刊数量为213种[13]。数据每季度更新。

第8篇: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和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继续解放思想,理清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我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学习内容

总体分为12个专题,具体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每月学习一个专题。

第一专题: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经济工作全过程,为建设“四个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推荐学习篇目:

1.:在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

3.xx: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二专题: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推进思想建党进程

推荐学习篇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1部分)

2.《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3.《谈治国理政》

4.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和区四届四次党代会《关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定》(第1、2、8部分)

第三专题:围绕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抓好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推荐学习篇目:

1.《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xx修订)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6、7部分)

3.谈三严三实

第四专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推荐学习篇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6、7部分)

2.:《在xx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第五专题: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精气神

推荐学习篇目: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论述

2.:《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

第六专题:强化党管武装工作,切实推进全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推荐学习篇目:

1.: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不断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思想和组织保证》

3.: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期间系列讲话

第七专题: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为“四个新”建设服好务

推荐学习篇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

2.:《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

3.:20xx年在工、青、妇有关会议上的讲话

第八专题: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改革发展,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推荐学习篇目:

1.:《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实》

2.:《改革已进入艰难时期该啃硬骨头了》

3.:《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

第九专题:建设法治中国,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区,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

推荐学习篇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第十专题: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全力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新

推荐学习篇目:

1.《系列重要讲话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3.xx:《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

第十一专题:业务知识培训学习

推荐学习篇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注释本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第十二专题: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建设,营造良好机关工作氛围

推荐学习篇目:

1.xx:《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和区四届四次党代会《关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定》(第3、4、5、6部分)

三、学习要求

(一)组织领导。建立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对干部职工进行指导,书记每季度主持1次以上集体学习研讨会。同时,采用邀请专家讲座丰富学习形式。

(二)学习考勤。中层以上干部要按时参加学习,全年参加集中学习不得少于12天。

(三)个人自学。全体干部职工要制订个人年度学习计划,妥善安排读书时间,精心选读理论和业务书籍,坚持做好自学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并进行1—2次交流。

第9篇: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

根据区委宣传部6月10日印发《关于全区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分专题深入学习研讨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通知》要求,xxx党委成员深入学习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相关章节,围绕一个总体目标,五项要求展开专题学习研讨,确保学通弄懂,做好贯彻落实。现根据个人工作实际,就专题学习研讨问题发表个人观点如下:

一、研讨“深入学习领会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总体目标”问题

对陕西做出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总体目标,是对陕西工作给予厚望,为陕西新时代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也是对陕西巨大的政治关怀、工作关怀和情感关怀。

今年初至今,xxx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xxx各项工作进展缓慢,业务指标不升反降。在来陕考察时指出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总体目标,也是对xxx提出的总体目标。有句励志语言“明确的目标和执着的精神可以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现任何理想,达成任何目标!”有力的诠释了对陕西做出的殷切希望,这也是目前我们党委成员对xxx发展的殷切希望。

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提出的总体目标具有的前瞻性和强劲动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总体目标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从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增强干劲,树立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汇聚“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力量,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把xxx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为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做出贡献。

二、研讨“深入学习领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问题

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出,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这是对陕西经济发展的期望和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结合xxx工作实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政策,扎实做好稳金融各项工作,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力度、加快个体工商户建档评级授信、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获客数量、提高贷款覆盖面。其次,以“小木耳大产业”讲话为契机,各业务条线部门要通过这句话来找到xxx信贷的支撑点,落实中央的“六稳”“六保”政策,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最后,强化认识、主动作为,全力推动组织资金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研讨“深入学习领会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要求”问题

来陕考察时强调,“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这为谱写xxx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指明了发展路径和根本遵循,也为xxx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发展方向定位有了更加明确了目标。内陆地区能否成为改革开放的高地,关系到我国全方位、全领域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关系到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成色”。特别是作为连接西北与东南经济发达地区的xxx,正处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快追赶超越、推动经济发展的关建阶段,因此xxx要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将自身发展积极融入国家战略、陕西战略、商洛战略,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一方群众、支持一方经济,为加快改革创新,全方位扩大开放,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做出贡献。

四、研讨“深入学习领会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要求”问题

在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考察时指出“要深刻吸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痛定思痛,警钟长鸣,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来陕考察关于秦岭保护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守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xxx全体职工要以秦岭违建事件为警示,在今后的检查工作、服务管理、制度制定上一定要考虑长远、细致,必须依规办事、依规做事,达到事事合规、处处合规。

五、研讨“深入学习领会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要求”问题

来陕考察对陕西工作提出了“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要求,饱含着对陕西工作的关心重视和对陕西人民的关怀厚爱,也对xxx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严格按照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等各项工作,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践行初心使命根本,把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做决策、办任何事情、干任何工作、在那个岗位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