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范文

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精选(九篇)

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第1篇: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范文

相对于讲授知识点的微课,我的微课教学尝试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已有学者研究证明,“练―评―讲”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是笔者的研究就着眼于“练”(即如何布置任务、如何设定目标)设计了两种微课,并对学生的兴趣以及作品的面貌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为后续微课设计的研究奠定基础。

课前设想:微课应用实验的设计初衷

版画课是一门手工技术学习的课程。不同于纯粹的操作技能训炼,版画的创作是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的综合锻炼。

通过调查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倾向,笔者为学生设计了橡皮章刻制课程。橡皮砖质地柔软,对印制要求较低,便于雕刻,比较适合12~13岁的初学者学习并掌握。个别学生在此课程之前已接触过橡皮章的刻制,且乐在其中,作品受到过师生的关注和好评,可见橡皮章刻制的课程在学生当中较受欢迎。

在思考第一节课如何设计时,笔者颇费了一番脑筋。依据“练―评―讲”的模式,笔者希望在学生“玩中学”的最初体验过程中,能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地亲身体验版画制作,而在学生尝试过操作,有了一定的经验作为铺垫,同时又产生学习上的疑问时,教师的点评和解答方可起到让学生豁然开朗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不应该在第一节课就“告诉”学生雕刻的步骤,具体的操作示范也不宜在开头就出现,而是让学生拥有自己发现的过程。为此,笔者录制的微视频只是说明学生可以使用的工具材料(介绍雕刻材料和尺寸,介绍几种常用的刻刀,鼓励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刀适合刻什么部位),布置雕刻任务及保持环境卫生的要求。学生明确任务后,在体验新材料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出现在教室里,让学生把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投入到版画体验和探索中。

对于这种开放的设计,笔者起初惴惴不安又充满期待。不安的是,担心没有教师在场的课堂会失去秩序,但更多的还是对学生作品充满期待和好奇。学生先做,作品完全出于学生的本心,教师看到的作品面貌将会是学生未加雕琢的原始状态,体现了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反映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考虑到这些,笔者忍住好奇,在课程进行中没有打扰学生,只在课程将近结束时才出现在教室门口。

实际过程:意料之外的收获

出人意料的是,课堂秩序并没有混乱,学生安安静静地在认真雕刻。学生开始尝试使用刻刀时,并不知道怎么刻。有的学生将刻刀的刀刃握反了,发现刻制不灵便,自觉调转了刀刃的方向;还有的学生用平刀铲底,发现橡皮底较韧,不易铲掉,就又尝试了三角刀,最后换成圆口刀。学生在学着自己解决问题。

下课时间到了,大家有条不紊地把作品按微课中说明的要求摆在了教师桌子的右上角,又仔细读了一遍教师课前留的任务板(微课中使用过),确认无误才收拾课桌卫生准备离开。学生的作品充满童趣,他们对刀具的运用虽不尽相同,但都理解了要把橡皮章刻得有凸凹,接触到了版画的本质。有个现象是笔者始料未及的,那就是作品几乎清一色地使用了阴刻,即把线条刻掉。课后通过询问得知,大家普遍选择阴刻的原因竟是“好刻”。于是,笔者又重新录了微课,在版画选修课班的第一节课进行了实验。在新录的微课中,笔者介绍了阴刻和阳刻,并演示了印出的效果,于是该班的作品中出现了多幅阳刻作品。那么用微课布置任务的练习收效如何,学生是不是更有兴趣呢?笔者设计了问卷对学生开展调查。

1. 微课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计

笔者为社团和选修课班设计的两个微课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个微课里,笔者展示了分别使用阳刻和阴刻方法刻制的橡皮章作品,并演示了印制过程,介绍了阳刻和阴刻的不同。如此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是希望了解微课对学生在“练―评―讲”的“练”前任务驱动的作用,了解教师作品示例对学生作品分布的影响,及由此现象揭示的学生认知规律。

班级 人数 微课 组别 参与调查问卷人数

社团 13 第一个 对照组 13

选修课 13 第二个 实验组 10(其余3人也是社团成员,已参与过问卷调查)

2. 学生创作的作品面貌及原因分析

(1)作品面貌

实验发现,如果在布置任务时就展示作品成品,那么“作品示例”会左右学生的作品面貌,如果“作品示例”本身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样也会引导学生作品的多样化分布。如果在布置任务阶段不展示作品成品,学生有更大的创作空间,但是作品可能会有“扎堆儿”的现象。在笔者的实验中,第一个微课没有展示作品示例,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阴刻,而第二个微课展示了阴刻和阳刻两种作品的示例,学生的作品则有阴刻和阳刻两种倾向。

班级 作品数 微课 组别 明显阳刻

明显阳刻 明显阴刻

明显阴刻

阴阳皆有

1 13 第一个 对照组 0 12 1

2 13 第二个 实验组 5 7 1

(2)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学生反馈得知,第一个微课播放后,大部分学生使用阴刻的原因是,阴刻比较简单。展示了阳刻和阴刻作品的第二个微课播放后,阳刻作品明显增多,且学生在刻制前讨论选择哪种刻法的时候也表示,阴刻简单。

由此可见,如果学生作品在制作方法上比较单一,手段上比较集中,那么在布置任务的微课中适当展示多样化的作品,会引导学生模仿范例,从而产生面貌较丰富的作品。

3. 微课应用下的学生兴趣

通过调查可知,学生都喜欢用微课布置任务的方式。参与调查的学生都选择了“喜欢”或“很喜欢”,而且实验组的微课在播放后,“很喜欢”的学生比例直线上升到80%。对于整个版画课,选择“兴趣非常高”的学生比例在两组微课中也占到90%以上。可见,在艺术教学中微课对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提高学生兴趣有明显的效果。

问题1.你喜欢这种用视频布置任务的方式吗?

问题2.你在版画课上的兴趣高吗?

课后反思:微课应用于艺术教学的启发

首先,微课要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习兴趣。在视频中不出现教师,而是将镜头聚焦在任务目标、材料展示和操作示范上,有助于帮助学生看得更清晰,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另外,明确课程任务也能够相应地提升学生的兴趣。

第2篇: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微课;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旨在通过专业教学和实践操作培养出具有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使学生掌握特定职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教学与非课堂教学相结合,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岗位的职业体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手段,能形象地展示专业知识和技能,契合高职专业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理性认识和科学运用微课,能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互利共享,提升教学质量。

一微课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微课即基于网络平台并经过精心教学设计的微视频,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强化实操练习教学模式而言,微课的短小精悍特点使其能畅通地在网络平台上聚焦于某个知识点以强烈冲击力的方式激发和吸引学生学习,而且网络化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使教学模式拓展为课堂教学+课外强化实操练习+网络学习的混合学习模式,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真正实现翻转课堂。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而言,微课还发挥着以下一些积极作用。首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往往涉及到较多的操作示范,虽然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示范,却因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的制约难以反复示范,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良莠不齐的,对于一些学习慢热的学生而言无法反复观摩学习,直接在网络下载的视频资料又未必适合教学需要。微课则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制作的微课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需地使用,学生可以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契合当下教学并重的教学要求。其次,由于微课本身的特征能刺激学生多重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教学内容入脑入心,易帮助学生短时间能掌握相关岗位的某一技能操作流程并形成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微课作为网络课程建设的一种形式,在强化网络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混合式协作学习。最后,相对于其他的教学软件或者教学设施,微课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传播性,微课的制作方式比较多开发成本比较低,技术高的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微课,但入门级的微课制作也很简单,易于教师自主学习和操作;微课开发建设的技术方法基本通用,无难以攻破的技术壁垒,易于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学交流。

二当前微课使用过程中的误区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但其在国内的兴起和应用只有短短五年时间,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必须扬长补短,摒弃或纠正错误的做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在高职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一)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用微课形式

微课作为新兴事物在推广期即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各地纷纷开办微课制作培训班,各种级别的微课比赛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很多老师都将焦点集中于设计制作精美的微课参赛而忽略微课在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微课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并非所有的课程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微课更适合于操作性强、直观性性强的知识点或具体操作流程。

(二)微课并非课堂教学实录当中的剪辑

有些教师出于制作微课的要求将截取的公开课视频片段视为微课,并出现受到微课时间长度限制而影响到知识点的完整性,这是杀鸡取卵的做法,真正的微课是一个完整的有针对性的专门制作的教学视频,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资源。

(三)微课并非教学PPT的直接录制

有些教师直接使用PPT制作软件中的录屏功能,将PPT配上声音和字幕制作成微课,这背离了微课应用的初衷,若微课只是纯粹的PPT录屏,实际操作中并不能体现出其与传统运用PPT的多媒体教学的区别,若要发挥出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同时还课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共同建造一个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四)微课不能一次性解决课程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微课忌讳大而全,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解决一两个小问题或只展现一个操作流程,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必须精选学科内的重点和难点,高度浓缩教学内容讲细讲深讲透。

三实用性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微课设计探索

微课的设计阶段分为微课教学设计阶段额微课制作阶段,优秀的微课是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完美融合。

(一)微课教学设计

高职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喜欢轻松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示范性操作的关注度很强,围绕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是微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微课是否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的关键所在。1、微课教学选题微课选题重在“微”,以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礼仪》课程为例,选择仪表礼仪章节仪态礼仪中的蹲姿礼仪这一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教学目标单一明确,着眼于课程中的单个难点,既可作为课程辅助教学资源也可作为学生独立学习的视频资料,解决了课程理论内容不够直观及教师示范不具普遍性等难题,可供学生重复使用,提高教学效率。2、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是微课设计中的灵魂,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是与其他微课作品有所区别的实质性内容。教学内容选题完成后,基于高职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步骤,细化学习情境,涉及到的技能操作流程还应反复演练,力求每一个步骤精准完成。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至8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设计教学中的“微课例”,教师必须把握好每个步骤的时长,在教学的内容上还要进一步展开组织和安排,设计导入、讲解、演示和总结等环节,以《现代商务礼仪》课程中西餐宴会礼仪的《西餐餐具使用》微课结构和教学思路为例,片头以15秒的内容展示微课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部分以50秒的内容进行案例导入,发现问题;讲解及演示部分5分钟,小结部分1分钟,通过错误操作的更正和总结深化教学内容;片尾部分以5秒播放结束信号,整个微课时长7分10秒。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考虑和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本人运用的教学方法为操作演示法。3、系统建设设计完整的微课不仅是一个短而精的视频,更是一个微型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包,它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却并非完全独立,资源包还应系统建设设计,包含学习辅助拓展性资料、学生作业及反馈、教学评价及反思等,针对专业课程整合相关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制作系列微课并且设计建立系统的微课资源库,尝试开发微课平台,扩大微课的使用和交流。

(二)微课制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微课制作是确保微课教学设计落到实处的保障,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虽没有必要精通信息技术操作,但必须了解各种微课的制作技术,熟悉简单的信息技术,熟练制作简单适用的微课。微课制作的效果决定于其所使用的媒体和制作技术,微课的形式有视频、音频、动画等,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Studio,其操作界面简洁易用,技术使用门槛较低,但基于高职应用能力本位的培养要求,直接拍摄加后期制作的直观表现,或者灵活加入动画的方式,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认知,以《中式铺床》微课为例,利用DV实拍示范过程,还利用专业实训室有的摄像头功能,将学生铺床的实操过程录制并剪辑后作为教师点评的资料,使微课的内容更为充实。微课的制作只有在用语精准和操作规范的同时兼顾到画面优美和音质动听,才能寓教于乐,强化微课的教学功能。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微课不仅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教育资源,更是一种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全面发展的推进器,微课必将从现在的小范围试用走向大规模应用,在微课建设飞速发展的趋势下高职专业教师只有加强微课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才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明.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02):36-38.

[2] 吴呤颗.微课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5,(7):14-16.

第3篇: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范文

关键词:微课;微学习;微平台;微项目;微试验;

作者简介:邓菊丽(1975-),女,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化学化工学院高级工程师;

近年来,信息技术取得长足发展,成为教学改革主要动力,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原动力。多媒体改善了人类信息的交流,缩短了人类传递信息的路径,也显著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近20年的发展,网络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成为各类教学活动的主流教学手段。其图、文、声并茂及较好的交互性等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但由于技术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固有局限和瓶颈也随之而来,一些不足也日益凸显,如:(1)教学方式程式化,课程教学多以宣读PPT为主,满堂灌,学生在PPT中迷失,找不到教学重点和难点;(2)课程内容展示方式单一,无法有效剖析复杂教学对象的结构和机理,导致学生对知识点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部分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内容单调乏味,学习方式简单枯燥,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4)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互动,尤其是课后缺乏交流;(5)学习方式不够灵活,受时间空间等诸多条件限制等。

上述问题存在于各层次教学活动中,属于量大面广的共性问题。例如《化学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讲解诸多复杂原理,如果只一味通过PPT的播放,时间一长,学生感官疲劳,注意力下降,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组织一些主题明确、时间精短,能详细展示重、难点的多媒体片断及课后自助学习的互动平台来深化学习效果。

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前进,以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微课”(Micro-lecture)作为目前“微”教学模式的代表,其雏形最早出现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McGrew,1993)[1],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Kee,1995)[2-4]。而现今广受关注的“微课程”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在2008年提出的[5-6]。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点(KnowledgeBurst)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的效果媲美。同时,Penrose还认为这将成为一种知识挖掘的框架,“微课程”将提供一个知识挖掘的平台,并告诉学生如何根据学习所需搜索相应的资源;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并且这种主题集中的“微课程”能够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这种在短时间内提炼出核心概念的微课程形式,能够促使教师、学习者、研究者与利益相关者重新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开展教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CarolynBrophy教授基于上述思路,也开始了“微课”在《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7-8]。

在国内,江苏的赵海峰老师等较早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是国外“微课程”概念从教育信息资源的角度的深化研究[9-11]。但纵观国内,“微课”的相关研究还停留在概念阶段[12-13],除了对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外[14-15],尚没有相关研究成果应用的报道。

本课题研究将针对上述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而展开,拟基于“微课”理念,结合“微课”专业课程教学需要,以《化学工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微课”内容和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开展专业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重点突破“微内容”、“微平台”、“微学习”、“微实验”等难题。使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学习模式更加多样化、趣味化,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并为类似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微课”教学模式主要研究内容

(一)“微课”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和技术方法

“微课”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大纲的引导下,以“微教学”为主要驱动力,以课程重难点为中心,以师生高度互动教学为特征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内容涉及“微教学”、“微动画”、“微测验”、“微实验”、“微讨论”等。她是新信息技术发展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和最新发展趋势。“微课”在技术研发方面可根据课程、授课老师及受众需要,采用目前广为运用的各种技术,例如软硬件开发技术等。

(二)“微课”教学方式与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差异分析

“微课”教学模式属于多媒体教学的一部分,是传统多媒体教学的补充和发展,传统多媒体教学突出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微课”教学模式更多的侧重于课程重难点的专项解析和探讨,使课程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加强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微课”教学方式与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融合

不建议“微课”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使用,而是只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开发有针对性的“微课”片段。“微课”教学模式需要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微课”教学改革思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思路采用“分析问题提炼模式形成方案设计资源投入实践改进模式”的6步方案进行。

第一步、分析问题。结合前期研究基础,作者在加拿大UniversityofOttawa的CarolynBrophy教授处的学习经历,国内外有关“微课”的相关研究,梳理研究思路,界定研究范围,分析多媒体教学面临的问题,“微课”教学面临的机遇和解决问题的重点;

第二步、提炼“微课”教学模式。根据第一步获得的问题归纳及可行性分析,提炼出一套“微课”教学模式,涉及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设计、“微课”教学框架;

第三步、形成“微课”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基于“微课”教学模式框架,形成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微课”教学实施计划和详细方案;

第四步、设计“微课”资源。按照“微课”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化学工程》、《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要求,选择若干重难点进行“微课”内容设计,包括“微视频”、“微动画”、“微测验”、“微原理”、“微实验”等;

第五步、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将“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资源投入教学实践试用;

第六步、改进和修正“微课”教学模式。不断评估“微课”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措施,对该模式进行改进,以指导进一步的教学改革。

三、“微课”资源建设及教学实践———以《化学工程》、《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

“微课”的实现,资源建设是关键。拟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确定重难点,着手“微课”的资源建设。

(一)“微课”内容建设

在内容建设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微视频”: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介绍,例如对网络应用的介绍,可采用此方法,介绍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吸引学生的兴趣;

“微动画”:采用动画的方式进行介绍,制作“微动画”进行介绍,用简单的动画描述复杂的原理和过程;

“微测验”: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设计,讲解完成后,要求学生很快对所学知识进行回显,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微实验”:对具有实验条件的重点知识和内容,开展相关的实验环节;

“微原理”:主要针对原理性的知识点开展,例如对《化工原理》中反应机理等内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协议工作原理讲解时,可采用此方法;

“微讨论”:开展课堂讨论,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二)“微课”平台建设

在平台建设方面,拟建立“《计算机网络》微学习平台”,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微课”学习材料放到网上,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范围。

(三)“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是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进程要求,确定“微课”实施的方案和范围,拟以重庆科技学院《化工原理》、《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教学为实施对象,通过2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化工原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微课化”。

一是授课方式,将以PPT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知识点为重点的“微课”教学模式;

二是授课内容,在兼顾课程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时数倾斜,对重点内容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是考核方式的“微课化”,更加关注重点知识点的及时考核;

四是教学资源的“微学习平台化”,建立《计算机网络》“微学习平台”,拓展知识范围和教学地域范围。

第4篇: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范文

关键词:差异教学;高中地理;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32-01

1.高中地理实行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高中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很大,在文理教学中虽然将地理归为文科学习范围,可是其中很多都需要用物理和数学的方法去计算,因此许多学生才会感觉地理是难以学习,枯燥乏味,知识点总是分析不透,角度的计算总是错误。因此对于地理实行差异教学就更显得尤为必要。

2.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由于高中地理学习内容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为地理等模块,而目前高考的形式依然是传统的考试模式,所以初步的设计了高中地理微课的体系,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即新知识的讲授、学习内容的复习、课后知识的巩固、习题的练习。每个模块都有对应的教案、课件、练习以及小结。每个模块之间紧密结合,相互依赖的。

以"冷锋暖风天气的对比"为例,本科的重点是掌握冷暖锋天气形成的特点、绘制冷暖锋天气的示意图以及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由于冷暖锋所形成的降雨现象。而运用微课的教学设计则需要分为7个模块:即冷暖锋天气概念、符号、锋面前进方向、降雨位置、降雨范围和强度及时间、过境天气变化、天气综合对比。

因为目前微课的实行还不是特别的广泛,所以网上的视频也不是很多,在借鉴网上视频的基础上,也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微课设计。

以"大气受热过程"为例,由于每个学校的教学模式不同,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不同,所以在借鉴其他视频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导入新课,明确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探究热力环流原理图,再归纳总结出地面冷热不均到大气水平运动的全过程。最后结合课本上的练习题,请学生绘制出风所受到的不同的力。

微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实践,要结合本校的教学体系以及学生的水平来具体的设计,在借鉴网络视频教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好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的成绩更快的提高。

3.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实施

首先微课的录制时间不要太长,一节课平均是8分钟,内容也不宜过多。现在的课本当中,第一节也会分几个小的章节,于是就会把这一节中的一个小章节录制成一个8分钟的微课,时间短内容详细,学生们会更轻松的掌握。

以"洋流的形成过程"为例,首先大致的了解一下学生们对这一节课的理解,然后导入一小段天空之城的音乐,用学生们熟悉的轻音乐,能很好的将注意力带入到即将要学习的课程中;接着插入相关的图片,把课本上的图片用更生动形象的动画表现出来,由于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所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特别是世界洋流分布图片,洋流很多,学生容易弄混分不清。最后给这洋流节课做个简单的小结: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特点、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特点以及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特点。

短短的8分钟的地理教学,将课本上所有的精华都集中在这8分钟里,学生完全投入到其中,教课内容形式新颖,学生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老师上课也变得轻松,学习氛围提高,也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整体效果达到双赢。

4.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优势

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上课时间长,教学形式只是按照课本的进行,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学生们很难完全消化掉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将微课与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只需要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学生不会感觉很累,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了所有的知识。

以"晨昏的判读"这一课为例,晨昏线的改变直接通过PPT来演示,减少了老师对晨昏线变化这一过程的描述,并且把晨昏线的特点清晰的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课本上的练习题为例,给几幅极点的俯视图,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来判读晨昏线,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对晨昏线这节课的接受领悟能力。

微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在达到课堂高效率的基础下,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将微课的革新放到一个准确恰当的位置,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老师和学生都是受益的共同体。

5.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微课在地理差异教学中的设计,对微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实践进行了简单的研究。由于微课教学目前还不是很普遍,很多地区对于微课还不够了解,所以在研究方面也存在片面性,只是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今后会继续加强运用微课的地理差异教学方面,不断的研究发展,通过精心的设计组织,提高地理差异教学的利用率,普及微课的地理差异教学,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下提升更高更强的能力,将地理差异教学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张柳青.微课与高中地理课堂的耦合研究.《地理教学》.2015.37

第5篇: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范文

关键词 微机原理及应用 双语课程 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Bilingual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

of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

LIU Wei, CHEN Zhiping, ZHANG Juy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Based on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of current egneering majors' bilingual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 analyzed thepurpose and meaning of bilingual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s construction, raises the design ideas and construction system from many aspect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es its research method in detail.

Key words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 bilingual course; three-dimensional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信息和运算能力的提速,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一切都和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微机是一个代表机型的个人计算机,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微机更是需要掌握的“第二语言”。《微机原理及应用》作为高等院校的理工科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的接收和学习的程度与教材的选取、应用案例的选取、讲解的过程联系紧密。《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是以intel公司的16位机8088/8086为例进行内容的整编和讲解的。计算机的最初发展和此十六位机的设计均起源的英文体系的国家,所以其内部结构名称、软件编程和接口命令等应用均采用英文名称或者缩写,而在我国采用英语作为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对此课程进行立体化教材的编订,能够更好的对这门课程进行诠释,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所以《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对于推动此课程的发展和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双语课程的推广,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交流技能得到全面培养,适应国际化人才发展的需要。

1 双语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现状和建设目的

目前,在我国对于 “双语教学”的界定一般是:将学生的英语,通过教学和环境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所以双语课程的顺利开设首要条件取决于学生的外语基础。目前本科生的英语主要注重写和读的能力训练,听和说的能力不足。所以主教材的编写在采用规范英语进行编写的同时,专业词汇和重点内容要适当加以汉语注释,使学生建立起此专业的英语表述习惯和能力,教辅资源的编写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立体化教材建设对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培养关系如图1所示。

首先,主教材的双语建设解决了教师和学生在双语课程教材选择上所存在的困惑。由于原版教材和影印版教材成本较高,并且在编写上相对国情教学存在差别,不符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直接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并不是最佳选择方案,所以面对我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就业发展需求,确立有特色的双语教材发展思路。

图1立体化教材建设对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培养关系示意图

其次,双语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要主动开发综合课程资源优势,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意识。主教材包括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全部知识点,强调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教师参考书与主教材配套,书中应含有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体现个性化教学。学习指导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体现本门课程的要求、难点和重点以及学习方法。试题库或习题集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价的。它们之间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有机的整体。

最后,在为教学服务方面,通过教学服务专用网站在网络上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场所和交流环境,可以为教学信息交流、学术讨论、专家咨询提供服务和网络授课。对学生来说,则在教学支撑平台所提供的自主学习空间来实现学习、答疑、作业、讨论和测试。在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为门户的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实践的体系,用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

建设双语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可以克服教材形式的单一,满足现代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为双语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因此,《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教学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项目,将为我校开设双语课程提供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示范和具有国外先进教学观念的主体参考教材,同时促进我校双语教学改革的步伐。

2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立体化教材的设计思路和体系建设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优化和教学反思很重要,也是在教材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一方面要吸取目前普通教学中的优势,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双语教学在目前国内实施中的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求此教材的设计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和解决问题,使《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建设成为一门切实可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2.1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立体化教材的设计思路

目前,《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的设计思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和学习指导书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研究。以经典机型为理论基础,以应用案例为主线,并且逐渐引入目前主要应用的微机类型;(2)电子教案和CAI课件的主要内容编排。围绕主教材,在理论内容和应用案例力求具体形象的表达形式,由浅入深的讲解方法;(3)双语网站建设与利用网络的在线辅导。切实吸纳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4)应用案例、试题库和资料库的编写与利用。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回顾和反思微机的教学历程。

在主教材的内容建设上,注重教材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并且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既体现国外优秀教材中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又能保留国内教材的原有知识理论体系,确保专业教学大纲得到全面执行。其次,结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特点,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此课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2.2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立体化教材的体系建设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的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遵循上述的设计思路,其体系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主教材内容。在主教材的选取上通过多方面收集教材资源,在构建起本课程教学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应用案例实现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主教材的建设仍然采用经典微机类型intel8086/8088。虽然微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经典机型是基础,此微机的内部结构、接口和命令都比较简单,便于初学者入门学习,对于初次接触微型计算机的学生起到入门、培养兴趣和循序渐进学习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在主教材的后几个章节可以引出目前主要用来控制的微机类型,并且结合具体的案例来描述其技术参数和应用上的优缺点。

(2)确立辅助教材体系和内容。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CAI),电子教案(PPT),视听教材,结合教学网站与习题库,营造一个多渠道,多媒体,全方位互动式的教学环境。

(3)教材服务体系建设。基于优秀教材与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等硬件基础,设计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践有机融合的课程安排。结合案例库,使得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之后都能够得到实践理论的机会。同时引入试题库,使得学生能够及时的检测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不断锤炼对理论的理解。

在经过立体化教材系统的教学之后,学生不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出坚实的综合应用与开发能力。

图2《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体系图

3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针对《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方法上,首先采用规范英文编写主教材。主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教学用书的专业特征,根据专业的不同,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同。其次是编写电子教案、大纲、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和习题库等教学资源。其中,进行授课课件和习题答案幻灯片的制作,其中集合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大量动画、视频模拟,寓教于乐。采用JSP开发双语课程网站,设计多个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的功能,网络教学的优点之一在于能整合多种媒体,通过超文本链接,进行有效的知识表达和信息传输,如在线作业、在线辅导、在线测试和在线试验等。

本文针对机电自动化专业的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进行了编写和建设,在突出以intel8086/8088芯片为例的微机主要结构原理和软件设计功能的基础上,在接口实现功能部分充分结合机电专业的特点,以讲解机电一体化的电路控制设计为实例,对微机应用部分的内容进行整编,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本专业的(下转第78页)(上接第39页)专业课内容,即有助于理解微机设计的基本要领又对专业课的设计内容加深了理解。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本专业的部分课程进行融会贯通,进而对本专业的学习目标和专业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4 小结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教材选择上的问题,并且为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全面的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体系,满足了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教授和学习的需要。双语教学和立体化教学的结合充分实现了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全面培养,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双语教材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作用。

注:本文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级高等教育立项课题项目(编号:YB10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柯津云.双语与双语教育:国内外发展概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8.

[2]章雁.管理会计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J].财会月刊,2009.5.

[3]宋云娴等.立体化教学资源模型构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4.

第6篇: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范文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发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国外,以可汗学院与TEDEd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o-z};在国外,微课最早出现于60年代,是一种以移动在线学习为目标,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关键概念或主题词为教学内容,以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呈现而成的微课程。自2011年起,我国以广东省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与“微课网”为代表掀起微课热潮,国内逐步开始了微课实践层面上[8-1,国内学者对微课有着不同的理解,定义为以课程要求及目标为依据,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将知识与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载体有机结合,而呈现的可在线观看的教学微视频。本研究对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问我院外科实习护理学员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旨在探讨微课教学质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问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外科实习的护士224例,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112名护理学员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6例,女性46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2士0.3)岁。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的112名护理学员为观察组,其中男性67例,女性45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3士0.2)岁。两组学员均为中专实习生,两组学员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有同一教师授课,选用教材相同,理论与实践学生数相同。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讲解外科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实践、基本护理项目、流程等护理规范及主要病症的临床表现、护理方法,带教时问为8周。

1.2.2观察组教学方法。

观察组学员采用微课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建立微课学习平台:带教老师事先请实习小组长收集本组学员对于外科护理的关注热点,结合病区病例特点及自身特长,确定授课主题,例如如何评估术后患者病情、术后患者护理要点、换药、使用药物的方法、注意事项,心肺复苏、除颤等急救抢救技术,呼吸机、血压监测仪、心电监测仪、雾化吸入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将以上授课内容的实际操作技能制作成时长为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并发给护理学员。

②提前预习:带教老师与学员之问建立微信群或qq群,并提前一周将所讲主题相关知识、操作视频、注意事项、问题等发给学员,并告知学员事先应特别注意的知识点,学员可以将视频下载至手机或移动学习设备,抽零碎时问进行学习,并查阅相关文献深入了解知识。

③分解教学:带教对微课中所讲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集合病区案例从护理诊断、评估、目的、治疗各个方面进行授课,并解决学员问题,提出自身的见解、经验,最后总结。

1.3评价方法。

①学员对带教老师教学质量评价,参照中职护理卫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拟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氛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等5个大项目,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分4分、6分、8分、10分四个等级。

②学习兴趣量表,共20个问题,每个问题采用1, 2, 3, 4, 5分5个等级,分别代表非常不感兴趣、不感兴趣、一般、感兴趣、非常感兴趣。

③学员成绩:包括技能考核、理论考核,满分各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按照P<0.05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学员对带教老师教学质量评价及学员成绩比较。观察组学员的技能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88.5士4.2)分、(91.5士3.2)分,对照组学员的技能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81.9士1.4)分、(84.5士2.9)分;观察组教学质量为( 90.9士0.7)分,较对照组(83.4士4.7)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外科护理教学中多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式及启发式教学方法,但是其内容、形式相对简单,外科疾病案例不够生动,缺乏外科护理的感官认识。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而设计开发的一种科学性、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网络课程资源川;突出学习的灵活性,以其便捷、快速、微量的特征满足了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同时微课的微型化、碎片化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机会[n,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个性化需求,使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主要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机械接受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然而学生未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知识,并未养成预习的习惯。

微课的制作过程需要老师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归类,有助于提高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时的针对性。微课的结构化程度越高,越适合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所以微课的实施要求带教老师对自己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掌握水平日。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在讲解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在课前思考,预习导学,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典型难点讲解,示范演示,学生观看微课,完成预设任务,展开问题讨论,在课后,学生可以自由观看微课视频,进行拓展性学习,以达到学习新知,难点处理,巩固拓展的目标,完成独立学习,协作学习,集体学习相结合的目标。

微课是以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为依托的课堂形式,所以对移动终端设备及网络环境均有一定要求,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可以满足微课教学的需要。

本研究中的微课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指导下,同时征集外科护理学员建议,既符合学校教学要求、结合学员所关注的外科护理热点及教师特长,将外科护理实际操作制作成微视频,并提前发送给学员,令其利用零碎时问事先预习,并自行查阅文献解决基本问题。结果显示通过微课教学模式可以使外科实习护士的成绩、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并且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可能与护理学员在课前抽零碎时问观看微课,提前学习相关内容,寻找教学重点,难点,减少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及乏味,同时可以在不断重复观看微课过程中巩固知识,使专业技能及理论水平得以提高。微课教学模式结合传统讲授与数字化视频两种优势,更易达到教学效果,护理学员对教学设计满意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此外,微课要求护理学员对视频内容进行学习,提高了学员的学习主动性。

第7篇: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范文

关键词:微课;特点;开发;利用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三、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

2.平台建设。微课平台是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 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开发。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4.交流应用。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 “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微视频’(指微课――笔者注)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广西师范大学郑小军老师把它归纳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比较微课与微课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曰课件的改良版,与十多年课件教学的结局那样并不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来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选修MOOC可以取得学分,可以充实生活与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语)。微课程是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接轨得更加无缝一些。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微课需要跳出技术与浓缩课的藩篱,走向微课程,在课程视野观照下,思考“微视频”的功能定位,使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5).

[2]高尚德.“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J].文化新技术,2013,(05).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第8篇: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范文

关键词:微课;制作;录屏法

[HJ0.8mm]微课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体,以微教学课件、微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资源为辅助的一种在线视频课程。微课短小精悍,能够反复观看,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我国许多学者都对微课及微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高职实训课程“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为例,设计开发了“遮罩动画的制作”微课,以期为高职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微课设计制作提供参考。

一、高职微课的制作方法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高职课程分为理论课、实训课、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不同的课程类型侧重点不同,讲授的方式不同,制作微课时使用的工具也有所区别。

1.理论课

理论型课程大多采用“录屏法”“录像法”制作微课。教师可以使用PowerPoint软件,先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课件,使用电脑、麦克风和Camtasia等录屏软件,将PPT演示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后期采用Premiere等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进一步的剪辑。有录播室或电子白板的学校,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理论课微课的录制。教师可以采用摄像机等录播设备,录制上课的过程,或使用电子白板自带的录制功能,将上课画面进行录制,再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编辑。

2.实训课

实训课程教师需要进行较多的操作演示,因此,实训课程的微课一般采用录像的方法,如果是在电脑软件上的操作演示,也可采用录屏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录播室进行实训课程微课的录制,也可以在实训教室或实训基地架设录像机等设备,将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演示过程录制下来,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并在操作中强调实训项目操作时的重难点步骤,实训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等,学生可以跟着示范演示的微课视频进行学习、操作,有效提高实训课程的授课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采用相机、手机、ipad等简易的设备来录制实训课程的微课。如果是计算机类的实训课程,课程所使用的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则可以直接使用Camtasia等录屏软件,将软件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形成微课,提供给学生使用。

3.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

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录屏法”和“录像法”。理论课部分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一般使用PPT课件配合屏幕录制的方法,实训部分的内容一般采用录像的方法,使用录像设备将教师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并经过后期剪辑制作成微课。

二、录屏类微课“遮罩动画制作”的开发

[JP2]FLASH动画制作课程以实践性知识为主,包含一部分理论内容,属于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这类课程在制作微课时,多采用录像法和录屏法。笔者选取课程中的“遮罩动画制作”这一知识点为例制作微课。遮罩动画的原理比较抽象,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是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中的重难点。

1.制作课件

微课中理论部分的知识,笔者采用PowerPoint 2010进行设计制作,根据前期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将PPT文档中的内容分为课程导入、动画原理、实例示范、内容小结、进阶挑战等五个环节。在PPT课件制作时,要注意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素材的选择,注意课件的色彩、布局、超链接等。

2.录制前的准备

为了使微课的声音更清晰,可以选择专业的麦克风,录制微课前,将麦克风接口插入电脑音频孔中,调节好音量,避免在视频录制时音量过大、过小或出现电流声,影响微课的质量。打开Camtasia软件,在软件中选择“全屏幕”,对整个电脑屏幕进行录制。

3.录制屏幕

将PPT课件切换到放映模式,打开操作演示要使用的FLASH软件。点击Camtasia软件录制面板中“开始录制”按钮,屏幕中出现3秒倒计时开始录制。录制时按照课件中的环节进行讲解,注意讲解者与麦克风的距离,控制讲解音量。讲解者可以一边讲解一边用鼠标指引相关的内容。在讲解出现口误的地方,可以重复讲解,过后再使用后期编辑软件进行剪辑。讲解结束,按F10结束录制。录制完成,进行预览、保存,微课录制成功。

[JP2]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可以直接在Camtasia中M行剪辑或保存,也可以使用Premiere等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在视频编辑轨道上,将指针移动到要剪辑视频的起点,拖动滑块到要剪辑视频的终点,选出要编辑的区域,按剪刀按钮,则可以将该段视频删除。还可以使用视频编辑软件中自带的功能给微课添加片头、片尾,设置片头、片尾的淡入淡出效果。编辑好的视频保存后,即可上传到教学平台或在课堂上给学生使用。

参考文献:

第9篇: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范文

1 分解意义

微视频成为各阶段教育机构教与学的重要资源,对推进教学改革的作用日益明显,是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针对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知识模块或知识点,需要按照一定的分解粒度对其进行有效的分解,这对微视频制作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学习者快捷、系统地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点,帮助学习者快速分析问题、弄清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为学习者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提供指引;另一方面微视频开发设计者能从知识体系上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讲解,便于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理解知识点。

2 微视频知识模块分解策略

有人质疑,课程中的微视频会使原本系统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过度碎片化、随机化、简单化,他们认为粒度太小的知识点过于零碎,从而使得学习者不能够系统的学习,使得学习变得低能、弱智。也有人认为,微视频应该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资源整合和设计,不易追求“短、快、精”的特点。可见在分解知识点时掌握知识点的划分的方法和粒度对于保持整个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便于学习者能系统理解知识内容,满足快餐式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分解知识点时应遵循一定的策略。

(1)分解的知识点应遵循常规的学习原则和学习习惯;

(2)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或内在逻辑;

(3)保持知识体系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与一致性;

(4)分解的知识点能满足移动学习的实际需求,达到“短、快、精”的要求;

(5)分解的知识点要具有实际意义,避免过度零碎化;

(6)对于知识结构性强,知识粒度较大的知识点(教学主题单元)应注意知识点分解的耦合度。

二、微视频教学内容设计策略

每个微视频只能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教学主题单元进行设计,包括课程导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资源呈现、教学效果评价等。将如此多的信息融入到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中需要一定的设计策略,才能减少制作微视频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吸引学习者持久的注意力,满足学习者的切实需要,增强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操作能力。本研究根据制作微视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认为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如下策略:

(1)知识点微型化处理,精简教学内容,便于学习者自主学习;

(2)融入视频音频等媒体技术手段,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增加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融合学习者的感情;

(4)视频画面设计美观、操作规范,交互性强;

(5)考虑教学内容和媒体形式的设计,兼顾学习者的角度;

(6)以简洁创新的教学步调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微视频知识点分解和教学内容设计

以Excel2010 为例《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的操作技能型课程,其受众面极广,是各级各类学校必开课程。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因编者开发课程的侧重点不同,但通常包括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 Excel 电子表格。本个案选取《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中 Excel 电子表格这一模块中的部分教学单元,分别介绍制作微视频初期知识点的分解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1 知识模块分解

Excel 电子表格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具有理论知识部分较少、操作技能占较大的比重的特点,每个知识点之间无严密的逻辑性,耦合度低,其主要作用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与计算,制作图表和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等。针对知识点松散耦合度的特点,本文选取 Excel 电子表格中知识含量较多的“单元格编辑”和“工作表自动格式化”两个教学单元进行分解

2 微视频的教学内容设计

微视频知识点的设计与对应的章节内容是紧密相关的,那么知识点分解后,如何较好地设计知识点的表现形式是制作微视频的一个关键环节。下面以 Excel 电子表格中的“IF 函数嵌套”为例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1)实例化的课程导入。实例有利于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提前思考。如:某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向老师求助:“如何将数百名学生的综合成绩快速的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2)知识讲解时切入视频情境。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将操作要点和使用方法通过切入视频、课件、教案、练习等教学资源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在处理关键点增加不同的音效来吸引学生关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专题讲解与分析。根据课程导入的内容,由浅入深的逐步讲解“IF 函数嵌套”中“三个参数”的操作要点和技巧,教师边教边演,边分析边操作。

(4)增加交互环节,吸引学生参与实践。教师分析、讲解“IF函数嵌套”的相关知识点,同时对案例进行的操作,应安排学生在课堂中对案例即时操作练习,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

(5)课堂小结。主要回顾知识点,分析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注意的关键点。

(6)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安排课堂中练习题,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针对“IF函数嵌套”问题,本案例提供如下课后作业:“某电容器厂对不同日期生产不同型号的电容器进行抽样检查并获得产品的合格率,请根据合格率快速分为‘优等、中等、合格、次品’四个等级。”虽然微视频教学内容分解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关键的环节,但是教师的讲解对微视频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需要语言流畅,讲授速度控制得当,有利于学习者专心学习、集中精力紧跟教学内容的讲授、分析和演示。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