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语文词汇教学多点发掘探究

小学语文词汇教学多点发掘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词汇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对接意识,进入文本语境展开关联分析,接轨学生生活进行融合体验,结合读写训练展开应用实践,为学生学习应用词汇创造良好条件。词汇学习不能脱离具体语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展开联想思考,从词汇鉴赏角度展开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促进内化,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词汇学习进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汇教学发掘

词汇教学是小学语文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有多点发掘的意识,进入语境展开融入性解读、对接生活展开词汇联想、借助读写延伸词汇应用,都能够开拓学生词汇学习途径。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常常存在一些认知短板,很多学生习惯对词语注释进行割裂性解读和记忆,这是比较机械而落后的学习。所谓“词无定性”,就是说词汇离开语境后是没有固定属性的。教师在词汇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进入语境之中,对词汇展开深入联想,借助读写契机进行具体应用内化,这样才能建立词汇学习途径,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进入语境解读词汇意思

结合具体语境学习典型词汇,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和启迪,教师要注意筛选典词资源,创设词语学习情境,以启动学生词汇学习思维。

1.筛选典词,创设情境。教材文本中有丰富的词汇资源,教师需要精心筛选,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词汇展开重点教学,让学生对这些典型词汇做对应理解,为文本深度解读创造条件。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先展开文本阅读,对一些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做深刻分析,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词汇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关注目光,确保词汇教学程序自然打开。如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小燕子的图片,并在图片下配上一些典词。如:剪刀、活泼、聚拢、烂漫无比、伶俐可爱、横掠、休憩等。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小燕子姿态,并结合文本阅读,对这些典型词语做深入解读。学生开始观察图片,对小燕子的灵动姿态有了一定认识。在阅读文本内容时,学生能够将这些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对小燕子的形态做深度解析。如介绍小燕子的形体时,“剪刀似”的尾巴,形象展示小燕子的特点。“活泼”将小燕子欢快的姿态展示出来,写出燕子游戏春色的情境,给人带来愉悦感。教师对学生典词解读表现做归结,借助多媒体图片做对应评价,将词汇教学推向深入。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为典词学习创设适宜情境,从学生反映情况能够察觉,教师设计是比较到位的,成功激发学生词汇学习主动性。

2.接轨语境,启动思维。词汇带有语境属性,教师结合语境展开词汇语义解读,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立体鲜活的感知。很多学生习惯对典词进行单独学习,对其基本意思进行硬性记忆,这当然是不科学的。因为词汇在不同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意向,其语义差别是很大的,唯有对接语境才能获得最为全面的解读。词汇带有语境属性,这是汉语特点决定的,其细腻性是特有的气质,让学生明白词汇的丰富性,这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理念建设。词汇教学不能孤立存在,教师要做对接语境的处理,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词汇语境意义阶段环节,这样才能获得词汇的有形认知。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文本内容,找出一些典型词语,说说这些词汇的特定语境意思。学生开始阅读梳理,很快就有不少发现。在词汇解读环节,学生都能够根据教师引导,结合语境展开具体的解读操作。如“挨挨挤挤”这个词语,写出了荷叶繁多,拥挤到一起的场景,读起来会更为形象直观。再如“翩翩起舞”,在清风吹拂下,池塘中的荷花宛如活力四射的小姑娘,在舞蹈歌唱,将这些荷花拟人化处理,描绘的场景更为鲜艳动人。教师对学生的词汇解读给予更高的评价,给学生学习提供丰沛动力。学生有意识接轨语境对词汇展开解读,体现了对接意识,由此建立起来的词汇学习认知更为鲜活而多元。

二、对接生活展开词汇联想

词汇在文本中有特定应用,在学生生活中也有广泛用途,教师借助替换训练、拓宽联想等手段推动词语学习,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发。

1.替换体验,感知经典。一些文本中的典型词汇是不可随意被替换的,由此可以看出词汇运用的经典性,教师借助替换方式展开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介入其中,对词汇替换展开对比分析,进而形成最正确的认知。文本构建讲究词汇应用,作者经过炼字炼词之后形成的文本,自然不能轻易被改动,特别是一些典词的应用讲究精确,让学生展开词汇替换操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词汇的应用带有范围性和语境性。在教学《花钟》时,教师要求学生做综合性阅读,找出一些经典的描写片段,筛选出一些典词,准备参与替换训练活动。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找到一些精彩的描写语句。如:“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这些句子中有些词语应用非常经典。如“温度、湿度、光照”“又大又娇嫩”“淡雅”等。教师鼓励学生将这些词汇进行替换尝试,对比替换前后效果。学生展开相关操作,从替换中对词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做词汇替换尝试,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对比阅读学习机会。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会让学生对词语的应用更加重视起来。

2.拓宽联想,发掘涵义。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接学生生活认知,让学生结合生活积累展开词汇学习,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词汇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对一些典词做延伸思考,让学生借助典词展开联想,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对接性学习机会。典词有语境性,也有延伸性,在不同文本中的典词,也会呈现一些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做联想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对词汇产生丰富认知。词汇解读有多种途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汇时,不能局限在文本语境之中,也需要做延伸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展开关联思考,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词汇认知。在教学《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时,教师将一些典词找出来,要求学生先做语境意思解读,然后让学生展开关联思考,这些词语还有哪些拓展意思。如:“傲慢、轻蔑、争辩、谦虚”等词汇。在文本中,这是对陶罐和铁罐两个形象的评价性标识。如果单纯从文本中解读,很容易造成固化认知,认为“傲慢、轻蔑”等都属于贬义词,这当然是不科学的。教师要求学生做延伸思考,可以找到一些案例应用。如“轻蔑”未必就一定是贬义词,“谦虚”也不一定就是褒义词。经过对比学习,学生对这些典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做出归结。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结合语境了解典词文本意思,然后进行延伸设计,要求学生展开关联思考,对典词应用范围进行延伸操作,从而对典词的应用价值有了不同的理解,这是比较全面的设计和操作,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会更有实践性。

三、借助读写延伸词汇应用

读写训练中关涉典词的应用,教师借助读写训练展开词汇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词汇内化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仿写、改写、续写、读后感等操作训练,能够拓宽词汇教学维度。

1.仿写改写,强化体验。读写结合是最为常见的词汇内化训练形式,教师需要有延伸对接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仿写改写机会,可以强化学生词汇学习体验。仿写大多是模仿典型句式,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关涉到一些典型词语的运用,教师针对性做出布设,可以给学生提供典词延伸运用的机会,这是词汇运用训练内容,对丰富学生词汇量有重要帮助。在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时,教师要求学生做梳理性阅读,找出一些经典的句子,做鉴赏分析。学生阅读文本和鉴赏文段时,教师从学法角度展开指导,确保学生顺利进入到语言鉴赏环节。为激发学生对典词的应用热情,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仿写任务,找出一些经典的句子,展开仿写操作,看谁仿写表达更到位。学生开始寻找适合的句子,教师做出推介:“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这个句子很有典型性,这里有“鲜红色、深紫色、浅黄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语,展开仿写时,要运用上这些词语。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很快就形成仿写灵感。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对学生仿写作指导,对学生精彩表现做出点赞。一个简单的仿写任务,给学生提供了词汇应用机会。仿写有不同操作要求和呈现形式,教师从典词应用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同样取得不错效果。

2.引申训练,培养能力。读写呈现形式有很多,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借助更多形式推出词汇应用活动,让学生在多种读写训练中建立词汇积累意识。仿写、续写、改写、读后感、日记等,都属于读写形式,为典词应用创造机会,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展开任务设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共享信息,展开读写交流,特别是典词应用讨论,如果能够在网上展开,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训练选项,对全面提升学习语文综合素养有重要现实意义。教师推出一些自由创作任务,无疑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形成丰富学习动力。词汇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带来适宜的训练契机,同样可以获得丰富认知。《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性小品文,教师在读写设计时,要求学生先阅读文本内容,找到一些典词应用,然后发挥想象,自行创作一个片段,对海底世界做展望。在具体操作之前,教师准备了一些典词。如“波涛澎湃、宁静、闪烁、游动”等。学生围绕这些典词做创作思考,自发展开互动交流,很快就有了一些创作思路。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当场诵读创作片段,对典词应用情况做评价。学生开始互评交流,课堂学习氛围浓厚起来。教师参与学生评价活动,对学生创作情况进行专业指导。让学生利用给出的典词展开想象创作,这是比较典型的读写训练形式,教师需要做出必要的指导和组织,这样才能赢得训练成效。小学语文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境展开对接学习,结合生活认知进行印证和内化操作,利用读写机会进行创新实践,都能够形成词汇教学成长点。学生是学习主体,词汇教学程序设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展开词汇学习,还要对接其生活认知,推出更多实践应用活动,在不断学习体验中完成认知内化。词汇教学有学科特点,教师针对性做出布设和组织,符合学生学习成长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戎爱军.小学语文词汇教学方法探讨[J].学周刊,2021(07):62-63.

[2]张红霞.小学语文词汇积累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2021(01):95-96.

[3]季芙蓉.小学语文词汇教学的多元演绎[J].新教育,2020(14):58-59.

作者:孙静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尧辰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