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财会管理改善策略

财会管理改善策略

一、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的现状

事业单位其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大都进行着能创造价值的智力劳动,具有一定的生产性,其经济活动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行政单位,因而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一是有的单位虽然也提供一些物质产品,但它往往作为知识、技术等的载体来提供的;二是进行业务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有的单位虽然实行有偿服务,但往往并非足额补偿;三是出资者不要求回报,因而不具有明确的经济权益。因此,国家拨付资金是达到事业单位创造社会效益的目标,不过问其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不需要投资同报。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造成了事业单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完成年度任务及目标上,管理理念缺少现代管理与经营管理意识,缺乏财务管理的参与、监督意识,在管理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财务缺位”现象;财务组织人员素质的低下及管理职能的短缺,导致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管理经济,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盲目性,造成了资金和人员的极大浪费。财务管理的长期缺位,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决策缺乏可说服的依据,内部运行阻滞,运行成本高、浪费严重,效益和效率低下,也不利于充分调动各个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财务指标的实现和财务目标的实现。

二、事业单位内部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的作用。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财政部门的财政专项拨款要求才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管理纳入单位基本财务管理体系之中。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走了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2)预算执行中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率,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控制方法,往往造成预算与实际偏差较大,未发挥预算应有的约束作用,经费超支、不合理调整预算等现象。不少单位只注重考核经费收支账面平衡与否,很少对资金使用效能、用途的必要性进行考核。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这直接导致事业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3)资产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有的事业单位长期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和盘点,没有按照会计凭证进行登记,或者是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如有的单位将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计算机、行业专用仪器等设备置于账外,有的单位未将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或是新购置设备等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账。使财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变化,导致产权不清、职责不明;另外一些单位资产重新评估后发生了增、减值变化,未能及时进行财务处理,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4)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一是专项资金的管理不严。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二是现在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比如,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汇给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形成呆坏账,而直接责任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三、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的改进策略

(1)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加大管理约束力度。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根据单位的特点,对支出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论证,搞好支出结构的优化设计。要扩大事业性支出的比重,相对减少用于管理等方面的消耗性开支,对消耗性支出应认真分析研究其开支的必要性,规定最高消耗限额和加强各种消耗性支出的控制,使费用预算能够切实有效地执行。同时,采取措施,逐步像企业编制生产费用和成本预算一样,制定各项费用的消耗定额,彻底改变“寅吃卯粮”的状况。对单位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实行统一预算管理。要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依法执行部门预算,严格按预算批复有计划组织收人,安排支出,逐步杜绝随意变更预算、追加预算的做法。

(2)构建严格的预算执行控制体系。构建严格的预算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预算、执行、核算的有效对接,将财务核算和预算监控进行无缝衔接,两者之间形成‘人与影子’的关系。比如,我们单位对业务设定不同的参数,对预算过程实施全程的监控,克服了预算管理系统中预算粗放、预算执行与年初预算有较大偏差的缺陷。会计核算和预算执行控制的一体化,使预算控制的实时化和动态化成为可能,会计核算既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又为预算监控提供动态数据,方便预算控制。在经费的分配和使用上,要尽量向业务一线的工作人员倾斜,避免预算过多或不足而造成的效率低下。采用“二上而下”的预算拨付程序,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上报指标,既保证了最后执行的预算方案符合政府的预算控制数,又符合单位自身的发展要求,使资金在允许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效用。

(3)加强资产实物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克服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倾向,变“资金”观念为“资产”观念,破除重投入、轻分流的思想。把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督促单位领导自觉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资产管理制度,严格设定资产登记管理和考核体系,自觉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建立健全考核指标,明确责任,奖优罚劣,充分调动资产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益。事业单位要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及有关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同时各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各环节要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管理,资产购置和处置要按规定程序进行,对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切实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坚持定期清点盘存,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以实现资产管理与会计管理的有机结合。

(4)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首先,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形势发展需要,各单位要增强成本效益观念,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注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努力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减少损失浪费。其次,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规范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各类基金的管理,不得违规存款、违规购买有价证券、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和公款私存等。对往来款项也要及时进行清理,不得长期挂账。再次,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各事业单位要严格加强对车辆、会议、电话、接待、考察、出国、培训等支出项目的管理,努力压缩一般性消耗支出,按照机构和人员编制,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并从紧控制编制外用工,使用编制外用工要报经人事、财政部门批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资收入政策,禁止违反规定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贴补贴或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