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财务报销执行与财政拨款问题研究

财务报销执行与财政拨款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然而高校财务报销执行与财政拨款的设计缺陷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我国高校财政拨款体制经过了不断地尝试磨合和深化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如何处理高校财务报销执行与财政拨款的相关问题,从而更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这是高校和财政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高校财务;报销执行;财政拨款

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性教育经费,具体包括日常公用拨款、专项拨款、科研拨款和其他,其中专项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投入迅速增长。我国当前的财政拨款模式是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公立高校所有经费开支均应按照当年下达的预算方案执行,本着量入为出原则,现实工作中要先有预算、有拨款后方能依照规定报销,然而财政拨款进度与高校经济业务项目支出进度常常不一致,这直接影响高校经济业务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因此,研究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校财务报销执行存在的问题

1.资金周转与项目周期的不一致。高校财务报销执行体现在经费支出方面,能否顺利完成经费支出关键是预算经费有保障和审核依法依规、优化高效。高校项目众多,每个项目的完成周期不同,特别是对项目繁多、种类复杂、来源多元的科研项目和建设周期性长、资金量大、项目复杂的基建工程等,均存在资金周转与项目周期的矛盾。比如财政拨款已到账项目尚未开工,财政拨款未到账但项目已启动运营,财政拨款到账滞后挤压了支出完成时间等。由于预算执行进度直接关系到下年预算申请,高校为了追求预算执行进度,为了避免财政资金未使用被收回,年底突击“花钱”似乎司空见惯。

2.财务报销执行信息获取不对称。“术业有专攻”,一方面财务报销人员对国家财经政策、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不熟悉,甚至有些经办人员对于报销规定与细则知之甚少,报销过程中常常存在资料准备上有缺失、报销制单不规范、审批手续不完整等问题,导致来回修正和往返跑路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也是对有效的财务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仅凭财务专业知识做日常账务处理,对高校经济业务事项深入了解较少,无法做到“业财融合”,比如对科研项目的相关性判断存在“隔行如隔山”。因为信息资源获取的不对称,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摩擦的地方。

3.财务内部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随着高校经济业务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呈现,原有的高校财务内部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日益发展需求,比如与境外单位联合办学、境外交流合作、境外专利管理的相关规定。还有普通教师去国内外合作高校进行进修或者是学术交流,这种进修交流次数也不断增减,本身持续时间较长,目的地也没有限制,从而产生的费用也要比之前很多业务产生的费用高,很多费用若用旧的财务标准进行报销的话,可能与相关规定相悖、科学合理性被质疑。这种新业务报销执行缺乏具体细化、可操作性的财务规章制度,给财务工作出了难题。这也反映了高校财务内控建设不完善。

4.财务支出审批繁琐、手续复杂。高校一般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授权分工下属的制度。这种“串联式”(经办人→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分管校领导→主管校领导)的审批方式,要求在支出审核中需要去逐级找领导进行层层审批。于是在“找领导签字”这件事上,就变得成为另外一个费时耗力的项目。繁琐的审批流程和复杂的报销手续难免造成报销人员将报账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直接发泄或者是归结于财务部门的“事多”上。5.财务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科学技术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依然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各部门自成一套系统,甚至有的部门自己就有几套系统,但是彼此独立,均无关联,无法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主要原因有,一是考虑到经费的有限,高校网络相关的硬件以及软件设施均稍显薄弱。二是考虑到信息化是把双刃剑,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隐患。财务网络信息化需要联通内外网,需要多部门(财务处和资产管理处、学生处、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等)通力配合,需要网络安全维护,否则可能成为黑客与病毒的攻击目标。由此,高校财务部门既需要优质完善的财务软件系统,同时也需要提高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并不断优化防火墙,及时定期的检查系统安全,提高师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总之构建适合高校自身需要、科学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用于规避网络风险。

二、我国高校财政拨款相关问题分析

1.投入型拨款模式导致重预算轻管理。长期受到投入型拨款模式下,拨款额度多数情况下以在校学生数以及相应的生均成本作为关键性的衡量依据,却忽视了高校具体的产出以及效率。此种状态下,高校所实际获得的教育经费额度多数情况下受到财政供给力限制,针对教育本身实际需求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此类基于投入因素的公式拨款的影响下,产生了高校盲目扩张、一些热门专业重复设置的不恰当的行为,另外财政拨款不及时直接影响项目的启动,严重的阻碍了教育质量发展和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旧会计制度重视预算执行忽视财务运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校的教育经费不仅限于财政拨款,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高校职工以及商业银行等)把目光投入到高校的财务运营信息。但从实践来看,高校难以提供这些利益相关人员所需的财务信息,这主要是由于高校以传统高等教学财务运行模式为依据,旧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为主和权责发生制为辅,资金循环模式为“接受拨款、分配使用拨款、再接受拨款、再分配使用拨款”。因而,高校所构建的会计制度仅仅可以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以及财政预算所需,侧重于高校预算资金的收支以及结存,针对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与使用情况、负债情况等内容数据并未进行有效披露。

3.高校预算管理设计缺陷。科学合理的预算是确保高校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高校组织收入与控制支出是按照相应的财务收支计划而展开的,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及事业发展也与相应的财务收支计划直接相关。高校属于公共部门,政府在合理的预算下为其提供教育资金;高校再通过有效的预算将资金分配给各部门,因而,高校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预算管理的良好与否,特别是在现阶段多数高校所获得的教育经费难以达到实际需求的形势下,预算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现阶段,高校依据事业发展计划以及任务编制等信息内容编制年度收支计划,其所进行的预算管理只针对年度预算,而忽略了中长期预算;预算内容也较为单一,并未将资本支出纳入在内,预算管理设计的不足直接影响了资金的合理使用,在无法就资金加以全面统筹、安排以及调度的情况下,教学与科研活动便无法顺利展开。

4.财政支持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高校财政拨款制度改革已经在为财政制度的完善开了一个好头,也能体现出国家对于教育事业改革和重视的决心。在构建绩效引导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率等方面,此改革都让高校的相关发展跨上了新台阶,但是在拨款支持的细节运作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资金分配方面,政府是教育财政资金的提供者,也是它的支配者。这样一来,政府对于学校相关事项可以直接进行干预,学校不能根据自身情况有机发展和实施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财政资金的拨放目的没有达到,其中的透明程度和公平性也受到影响。学校是存在巨大差异的,而综合定额细化程度不够,基本一刀切的做法,也使得财政拨款很可能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

5.政府财政支持缺乏有效的绩效监督和考评机制。高校获得财政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慢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即从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使用→考评→反馈→拨款的有机循环体系,可以清楚看出,这一体系相对完善,而且各个环节都已经照顾到,其中的考评在体系的核心,对于财政使用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投入之后的跟踪和反馈相对薄弱,已经是资金下发过后,对于该笔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后续的监测都比较简单,从而导致很多高校并不能将“钱用到刀刃上”,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处理高校报销制度执行与财政拨款问题的思路

目前财政拨款制度下,高校和财政重点关注的是招生人数、财政拨款的数额及增量,忽视资金使用效益及效果。对高校而言,以改革和完善现有财政预算拨款制度为抓手,增强绩效意识,坚持内涵发展,加强财务建设:从制度上建立健全财务报销制度,细化可操作性的财务报销规定、办法,注意研究新业务、新情况的财务事项处理;从预算管理上加强预算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强化预算绩效评价,将评价效果应用于资金管理;加强高校经费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通过完善规章制度、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报销程序、加强信息一体化建设、培养业财融合的财会人员,完善财务内控建设和经费管理。对财政而言,根据高校规律和特点,改革和完善现有财政预算拨款模式,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多层次、立体化的拨款制度,形成分类支持指导,让拨款模式与高校经费管理对接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真正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借助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契机,在“双体系、双基础、双功能”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记账下,既关注预算的执行进度及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又突出管理职能和资金绩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如何解决高校财务报销执行与财政拨款问题需要高校和财政等多方面在实务工作中不断探讨和研究,高校经费管理体系和财务报销制度建设及执行需不断补充完善,财政拨款体制设计需结合高校经济业务活动实际情况和特殊性质,进一步完善资金拨款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楠.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9,(27):55-56.

[2]李晶.高校财务工作的开展与新时期发展方向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24):112+117.

[3]田瑜洁.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纳税,2019,(24):121.

作者:曾惠芳 单位:厦门医学院